银行业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5:30:05

银行业务

银行业务范文篇1

1.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目前,我国的GDP总量为1万多亿美元,按照“十六大”确定的小康目标人均3000美元,到2020年我国的GDP总量将达3万亿美元。同时我国的城市化率也将由2001年的37.7%提高到2020年的50%.这个过程的实现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将得到结构调整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和理财方式发生变化,必然给商业银行提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从而刺激国有商业银行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速度,带来中国金融业的繁荣。

2.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流动趋势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决定了城乡经济“二元经济结构”的客观存在,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整个社会资金流动的特点是农村资金通过金融机构、财政部门、工农业产品的价格、邮政储蓄、农村税费征收、户籍迁移等多种途径向城市流动。据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究组提供的数据,1996年我国农村净流出的资金为1278亿元;1997年农村净流出的资金为1439亿元;1998年农村净流出的资金为1361亿元。这一趋势带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如“七五”时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543.8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193.8元,城乡收入比为1:2.20:“八五”时期,两者分别为1042.6元和2816.8元,城乡收入比为1:2.70:“九五”时期,两者分别为2128.3元和5511.7元,城乡收入比为1:2.59,基本与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的1:2.57持平。根据农村资金向城市流动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客观存在的现实,国有商业银行在资源配置和市场定位上,必须把重心放在城区市场上,尤其是地市级以上的城区。同时个人银行业务目前各商业银行之间差距不大,国有商业银行应抓住这一机会扩大市场份额。

3.社会财富分配原则的多元化带来个人资产的多元化,对个人资产的管理将成为商业银行效益的增长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目前,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8万亿元人民币,但是63%以上的储蓄存款是由10%的人掌握的。个人金融市场资产也由过去的储蓄存款向拥有外币、股票、基金等多样化发展。截至2002年11月末,中国居民的个人金融资产总额高达12万亿元人民币,略高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量。个人金融资产也由过去的单纯保存、保值型向综合理财、增值型转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习惯正逐渐由生存型消费、数量型消费向发展型、质量型、消费型转变,居民正由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借款者、投资者和消费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个人金融服务需求市场,为商业银行开展个人业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4.个人业务增长是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银行分业管理的体制下,国有银行传统的公司类批发业务获利空间逐步降低,信贷风险不断聚集,迫使商业银行必须拓展零售类个人银行业务去化解。据不完全统计:银行提供公司类批发性业务,只有2%-4%的利润空间。而提供零售类个人银行业务,则有5%-8%的利润空间。个人银行业务具有领域广、批量多、风险小和个性化以及收入稳定、附加值高等特点,也是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和金融产品创新的重点。香港恒生银行个人业务对该行赢利的贡献率已达48%;个人业务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银行业务中占30%-50%左右,而国内银行都在10%以下。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银行抢占中国个人零售业务已经到来,美国花旗银行董事长威尔说:“对于花旗的个人银行业务和公司业务来讲,中国不仅是亚太地区的重点,而且是花旗全球业务的‘重中之重’”,其在中国的网上银行业务2001年已向央行备案,预计2003年推出;汇丰银行已在中国的上海、北京等地开设了3家“卓越理财中心”,这三家“理财中心”的软硬件都很先进,和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160间“卓越理财中心”的设计完全一致。“卓越理财中心”为个人提供每周7天,全天24小时的个人银行服务,客户可以接受全球电话个人理财服务。国外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在发展战略、市场细分、科技运用、创新机制和产品、营销管理、人才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比我国都具有明显优势。国内新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其全新的经营理念、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战略、高素质的人才与科技支撑、较强的金融产品创新能力等比国有商业银行在个人业务上也已遥遥领先。如招商银行以其著名的个人储蓄产品“一卡通”风靡国内金融业,随后又推出了以“易贷通”、“投资通”、“居家乐”为主打产品的个人金融服务品牌——“金葵花理财”,提供“一对一”的理财顾问服务。截至2001年底,“一卡通”发卡1668万张,卡储蓄存款638多亿元,占其储蓄总额的80%以上,卡均存款3880元。招商银行借助“一卡通”推动了个人消费贷款、外汇、证券、基金、收付等多项业务,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构建了包含个人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的综合性个人银行业务构架。中国民生银行在国内组建了从事个人银行业务的专业银行,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作为老牌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从2000年开始,在个人业务上推出了以“金融超市”为品牌的个人业务窗口,推出了“金钥匙”系列个人消费贷款产品,陆续在全国建立了100家金融超市,农业银行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到2002年9月达476亿元,市场份额占比为37%,位居全国各家金融机构的第一名。

(二)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银行业务过程中必须消除“三个误区”

1.在短期内靠个人业务改善财务包袱的思想误区。在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阶段,个人银行业务产品的研发、营销到被市场和客户接受需要一个过程。由于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影响,这一过程可能比较长。在个人业务的管理上,额度小,笔数多,利率偏低致使管理成本较高,经济收益相对较低。因此,在发展的初期不可能迅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但长远考虑效益是比较高的。因此,现在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业务,及时培育市场,积累市场营销经验,制订发展战略。

2.国内个人银行业务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相互模仿带来的误区。目前,存在着严重的金融产品同构化现象。国有商业银行推出的产品基本上是四大类:一是传统业务上的储蓄存款及小额质押贷款;二是以银行卡为载体的产品;三是汽车消费贷款产品;四是住房类按揭贷款。国有商业银行之间金融产品相互模仿,缺乏明显的差异性,加剧了同业间的盲目竞争,不能满足广大客户和金融市场的实际需要,也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繁荣。

3.国有商业银行过分追求贷款余额增长的误区。国有商业银行在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初期,各级决策者往往过分追求贷款余额的增长,利用贷款余额的占比来考核市场占有份额,忽视了对个人银行业务产品定价、风险控制和成本控制,缺乏经济效益的观点。而成品定价和成本控制才应该是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开发和分销的出发点。

(三)加快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银行业务的建议

1.细分市场,实行差异化服务。目前,我国消费层次已经出现分化,家庭收入在中等水平以上(以月薪5000元人民币划分)大约有3000多万户,这其中家庭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中高层富裕家庭占4%.据麦肯锡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富裕客户有更强的不忠诚度,有73%的富裕客户表示他们要选择外资银行或国内的优秀银行。对这批客户的服务将是未来银行间竞争的重点,而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必然是主要的竞争策略,这些做法在国外银行已经非常成熟。比如汇丰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在新加坡20万新元是界限,20万以下是一般的零售客户,20万—100万是优惠客户,而200万新元以上就属于私人银行业务。渣打银行在上海的个人业务,客户根据资金量和自身服务需要,自己选择一般服务或贵宾服务,渣打银行称为“综合理财”或“优先理财”。“综合理财”每季收150元人民币服务费,但当存款达到3000美元时,服务费全免。“综合理财”的客户可享受每月收到对账单,可以到大厅的理财顾问处接受咨询服务:“优先理财”每季收250元人民币服务费,存款达到10万美元,可免去服务费。“优先理财”的客户可到VIP贵宾服务区的小房间内接受客户服务经理提供的一对一服务。

2.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个人银行业务须做好“四个联动”。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销由临柜人员负责,缺乏整体协作和产品创新能力,要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必须做好“四个联动”。

(1)个人银行业务与公司类批发业务间的联动。过去,比较注意以贷款为主的公司类批发业务,对个人业务仅关心储蓄存款。其实,批发业务包含很多个人业务商机,如代收代付业务、金穗卡业务、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国际结算、保险、代售基金业务等等。事实上,有时公司类批发业务和个人银行零售业务在很多时候也可以互相转换,如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就可以互相促进。只有两者一起营销,才能取得综合效益。

(2)强化前台部门与后台部门的联动。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牵涉到全行很多部门和很多业务环节。比如资金计划部门、信贷管理和科技部门、法律部门,他们分别在规模管理上、授权及贷款审查上、金融产品创新上起着重要作用。而营业网点的会计人员要及时向他们提供客户的真实信息,并取得他们的支持,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业务发展。

(3)强化上、下级行之间的联动。在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过程中,总行和省分行的主要职能是个人银行业务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分步实施、金融市场信息的收集与、金融产品的创新与营销宣传、金融产品定价、对下级行适时适度授权等。二级分行、县级支行及营业网点的主要职能是客户的选择与管理、金融产品的分销、风险控制等方面。

(4)加强个人银行业务与社会中介机构的联动。商业银行在拓展个人银行业务时,必须有社会中介机构如保险、律师、评估机构、产权登记等的参与支持才能完成,同时也能帮助商业银行降低和转移金融产品的风险。

3.紧跟国内金融市场的有效需求,加快金融产品创新速度。目前,金融市场上需求多元化趋势已非常明显,由于金融产品无专利权保护,所以金融产品相互引进、相互模仿的现象比较普遍。国有商业银行应重视金融产品创新。(1)总行和省行要专设金融产品研发机构,配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制定个人银行业务发展战略,收集市场信息,研究新的产品,制定产品定价,设计金融产品的业务流程等。(2)研究国外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金融产品的市场反映情况,根据本行的金融资源优势加以改造利用,加快本行推出金融新产品的频率和速度。(3)随着人民银行“金卡工程”的普及,商业银行需以银行卡为载体,加快个人银行业务新产品的研究,注意把银行卡与存款、个人信贷产品、支付结算、代收代付等业务相结合,推出联名卡、专用卡、积分优惠卡、不同年龄层次和性别的特色个性卡等。(4)建立多载体、多层次、全方位的分销渠道,全员营销个人银行业务产品。像新加坡和香港银行除有非常完善的传统的营业机构直接面对客户开展个人业务营销外,还有理财中心、房贷中心、汽车贷款中心(专卖店)、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自助服务终端等,很值得我国国有银行仿效。

4.个人银行业务产品营销的重点要向社区金融服务转移。经济越发达,人们的文化素质越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意识越强。对以居住社区为单元的形式,商业银行应把社区金融服务中心的建立作为机构网点调整的重点。根据2000年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ndependentCommunityBankersofAmerica)统计,目前美国有8300家社区银行,在全美有36803个网点,其中54%分布在农村,29%分布在城市的郊区,有17%分布在城市。美国社区银行在对客户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服务,如贷款主要面向存款者及中小企业和农户,包括中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收费较低的支票和一些投资产品、不同种类的楼宇按揭和消费贷款产品、收费较低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服务以及自动提款和电子银行等服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也要主动融入社区生活,按照社区居民需求开展代收代付、储蓄、银行卡、电子银行、个人理财、个人贷款和外汇等业务,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社区类别以及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对产品进行组合,形成科教文化区、行政事业区、综合商务区、物业管理小区等不同类型社区的产品组合,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多元化、网络化的金融需求。

5.加强对个人银行业务的风险控制。由于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缺失,在积极发展个人业务的同时,须避免盲目扩张,加强风险控制。(1)加强个人信用风险控制。在个人信用体系还未建立、整体社会信用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利用商业银行的计算机系统逐步建立本行的个人信用档案。在个人信用不明确的情况下,提供金融服务时,可要求个人提供必要的信用担保、将部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等措施,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2)加强业务操作中的风险控制。在市场开发、营销、合同签订、业务决策等环节上,建立监督制约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及时对操作人员的能力风险、道德风险加以控制,保证个人银行业务良性发展。

银行业务范文篇2

业务创新给银行服务带来了可喜变化,今天只要你走进任何一家银行,都会发现它不仅只有存取款业务,还可以为您提供缴费、金融理财咨询、外汇兑换业务、电话银行等业务。

金融业务创新应该是金融创新的核心内容,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创新主要部分也属于业务创新。70年代末80年代初,票据发行便利、远期利率协议、期权和互换作为四大金融创新。此后,金融衍生工具更掀起金融创新的新浪潮。然而,与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新产品和工具上的创新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方面。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当今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步伐的加快,如何进行业务创新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

1、资本业务创新。在“巴塞尔协议”公布以前,各国的资本充足条件大不相同,一般在2%—7%之间波动。1988年,“巴塞尔协议”要求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分别为4%和8%,这逐步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较低。因此,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和措施:一是增加资本投入扩张股本规模来增加核心资本,具体可以鼓励那些效益好、经营稳健、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公开发行A股、H股、红筹股等,通过上市来募集股本金。二是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增加附属资本,具体可以发行7—10年的债券来筹集资本。

2、存款业务创新。各种新型存款有共同的特点:一是科技含量日益增加,功能趋于多元化;二是可以在限额内透支;三是存取无一定期限;四是活期与中长期可以互相转换。

一是开发新存款业务品种,使存款在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前提下更具灵活性。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存款业务的科技含量,推出高品味、多元化的金融工具。例如:自动转账服务、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存单、可转让定期存单、定活两便存款,通知存款、礼仪存款、住宅存款、个人退休存款等。另外,可以开发使用个人支票、旅行支票、多功能的银行卡,大力发展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手段。

二是注重存款的可转化性。既增加客户的收益又增强流动性,推行存款证券化,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存款证券化是将银行的存款凭证变成能够在金融市场上流通交易的有价证券,对于商业银行来讲,这是银行的主动性负债,其中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银行本票和回购协议都属于存款证券化的内容。

3、贷款业务创新。

一是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和住宅放款。消费信贷是7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贷款业务,住宅放款虽然是一项老的传统业务,但近年来出现了新的创新,这两项信贷是我国金融政策的导向。消费信贷在金融工具上必须不断创新,更加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主要有几种方式:一是采取活期透支形式的一次性偿还的消费信贷;二是以非抵抵为基础,分期偿还的消费信贷,如医疗和教育费用贷款;三是信用卡透支信贷。住宅放款创新主要有:流动利率抵押放款和可调整抵押放款等。

二是推广票据贴现业务和并购贷款。

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进一步加强后,商业银行应将票据贴现贷款作为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主要形式。并购贷款是为企业兼并收购等资本营运活动提供的贷款,这种贷款用于企业资本重组,实现企业规模的低成本扩张。在我国企业的转制转轨时期,发展并购贷款前景广阔。

三是试行贷款证券化和证券抵押贷款。在现阶段,商业银行可将一部分贷款转为证券投资、购买国家建设债券、企业债券等,或试行债权转股权、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形式。证券抵押贷款则又是我国政策所允许和导向的一项业务创新。

另外,商业银行可发展和创新的业务还有投资于资产支持的证券等投资业务创新;租赁业务、信托业务、担保业务、业务等中间业务的创新;自动出纳机、电子付款系统、销售点电子转账等支付方式创新;互换业务、期货业务、期权业务等衍生金融工具创新;以及离岸银行业务的创新。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几点思路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兴起与发展,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引入竞争机制和激活金融市场,事实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管理机制及管理经验等方面,与市场更为贴近,从整体上讲,他们已经无愧地站在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最前列。应当看到,他们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出我国金融改革脉搏的跳动。所以,它们的创新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从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可操作的范畴来看,可在诸多方面进行选择和突破。

1、资本增加方式的尝试。除了应当考虑将符合上市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有计划地推进资本市场筹资外,还可以积极考虑在香港及海外证券市场挂牌,可以探讨通过认股权证的配股以及发行长期金融债券来进行资本扩张。

2、负债和资产业务创新。一方面从政策角度上应该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放宽外汇拆借市场业务,争取发行金融债券,探索贷款出售和贷款证券化等。另一方面应拓展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和消费信贷,试点保理贷款和证券抵押贷款。

3、表外业务创新。大力开展本外币结算和种种代收代付、代客理财、代客外汇买卖等,争取基金托管、委托业务、个人资信咨询、担保、承诺等表外业务。

4、兼营投资银行业务。在国家重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形势下,企业改制、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活动较为频繁,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机制、信息、技术和人才的优势,积极发展顾问咨询、信息服务等投资银行业务。

5、银行业务与科技结合的创新。自6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和高科技通讯技术在银行领域逐渐得以广泛应用,为银行业务创新奠定了物质基础,并且成为始终促进银行业务创新的技术支撑和助推力。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区别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银行机构,独辟发展的蹊径——更为积极地使科技的创新转化为银行业务的创新,充分借助于公共通讯网络,创设全新的业务。例如在现有的电话银行和自助银行服务的品种基础上,增加新客户管理或证券、信托、投资等服务功能;扩充信用卡的用卡环境和系统功能,开发贷记卡、旅行现金卡等;把银行服务运用到公共电话、公共电视、INTERNET网络,开设新的电子服务窗口,即传统业务外挂电子银行系统,提供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使客户只需在银行建立一个账户,借助一部电话,便可走遍天下,均能获得称心如意的银行服务。

银行业务范文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以赛促学;银行业务综合技能竞赛

1引言

2013年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业务,之后各家互联网科技企业纷纷加入金融领域,来与银行争夺客户资源。而在银行体系内部,各家银行也在不断地争夺客户资源,时不时就爆发“揽储大战”、“理财之争”。在内外部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之下,我国商业银行需要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既致力于改革传统业务的服务渠道,又在金融产品和工具上不断推陈出新,所涉及业务操作的技术性和复杂程度都远远超过以前。《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程是高职类金融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和日益迭代,这门课程所囊括的基本理论与业务发展非常迅速。然而,在授课过程中因为课时量的限制和缺乏辅助教学手段的情况下,学生对于很多知识只能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阶段,特别是操作性、实务性强的银行业务,学生缺乏直观感受,这与高职院校培养高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

2《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现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开始利用信息化手段,与学生加强课上与课后的互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热情不高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文理科兼具。因为各地教育质量不同,所以使得学生的基础也不相同,不过大部分学生基础都比较薄弱。另外很多高职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有些同学甚至主观上放弃学习,导致在上课时低头玩手机或者旷课现象时有发生。有时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热火朝天的,但是与之互动的学生寥寥无几。一学期下来,导致教师上课缺乏激情,只能靠布置作业、点名等方式来检验学生,学生更是被动地应付了事,对于课程内容,很多学生考完就忘,学习效果差强人意。

2.2教材内容陈旧,与实际相脱节目前,各种《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教材琳琅满目。但是实际深究内容时发现,不管是从2014年编的教材,甚至到2018年出版的教材,目录都大同小异,内容也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都还是在讲银行传统的存款、贷款和中间类业务,有些教学案例都已经非常陈旧。对于当今互联网环境下的银行在产品和服务渠道上的创新,很少有教材提到。教材内容与现实的银行经营环境与内容严重脱节,使得很多学生学完课程后,对于银行业务的认知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存贷业务,对于直销银行、供应链金融等金融创新产品,根本闻所未闻,无法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

2.3教学考核单一,重结果轻过程虽然现在教学的信息化手段越来越多,但是要真正灵活应用信息化的教学平台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摸索。比如本校如今大力推行信息化教学,让每位教师利用“学习通”平台授课,在“学习通”上可以进行学生签到、布置作业、讨论互动及随堂测验等。但是部分教师只是将“学习通”作为签到和布置作业的工具,教学模式只是形式上的转变,教学考核也还是沿用传统的模式,并没有利用“学习通”拓展教学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外延,在教学中只注重结果考核,不关注过程考核。

3“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积极影响

技能竞赛能推进专业“教、学、考、做、赛”五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推进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学做合一”,是持续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对学校而言,参加技能竞赛能促进学校、行业和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提升对技能训练的认识,推进技能训练方法的改进,全面提升高职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指导教师而言,参加技能竞赛能为师生之间提供交流的平台,提供其展示教学成果的舞台,通过与其他院校的教师相互交流与学习,能改善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提升职业教学水平。对参赛学生而言,技能竞赛的内容基本是对接行业企业的最新需求,通过参加技能竞赛能了解行业的用人标准,增强其职业能力。笔者以银行业务综合技能竞赛为例,阐述实践比赛对《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的积极影响。

3.1银行业务综合技能竞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银行业务综合技能竞赛高度仿真银行职业情境,通过仿真银行软件将银行职业规范、银行业务和银行流程等要素融于一身。学生通过参赛能仿真处理完整和真实的对私银行业务、对公银行业务、类银行业务及理财类银行业务等处理程序。这些业务基本涵盖了《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程中大部分的内容。这使得学生对于银行业务的理解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能通过参加比赛真正理解这些业务的实质内涵,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程的兴趣。

3.2银行业务综合技能竞赛能训练学生熟练运用银行业务的相关软件银行业务综合技能竞赛包括“银行从业知识”竞赛、“银行基本技能”竞赛、“银行业务能力”竞赛、银行服务情景展示等项目,其中“银行业务能力”竞赛就高度仿真银行柜台业务,学生通过参赛能熟练运用银行业务的相关软件,“银行基本技能”竞赛是考验学生在点钞、小键盘录入等手工方面的银行基本功,学生通过参赛既能熟练运用银行业务的相关软件,又能成为“手工高手”,这为他们以后去银行就业增加了竞争力。

3.3银行业务综合技能竞赛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银行业务综合技能竞赛是以银行业为背景,基于银行对私柜员、对公柜员、产品经理、理财经理、客户经理等核心岗位工作内容设计。通过四个分赛项,主要考核学生的银行基本业务处理能力、综合理财规划能力、银行基本技能以及银行产品营销和沟通技巧等,这些能力都是在银行业工作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参加银行业务综合技能竞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4银行业务综合技能竞赛能提高教师的应用型教学能力银行业务综合技能竞赛既包括理论性较强的“银行从业知识”竞赛,又包括实践性较强的“银行业务能力”竞赛。这就需要指导教师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行业实践操作经验。在带比赛的过程中,一方面,笔者结合过去在银行工作的经验及课程专业知识来指导学生参赛,把要教的内容巧妙融合到竞赛中,让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笔者通过钻研赛题,了解银行的新业务、新动向,然后将这些知识反馈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知道银行业对人才的最新需求,使得更多的学生受益。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也提高了应用型教学能力,真正做到“以赛促教”。

4“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能提高教师的应用型教学能力。特别是在近年来国务院取消了多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取消的证书中与金融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包括金融理财师、国际金融理财师、保代表人资格、保险公司精算专业人员资格、保险销售(含保险)、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在职业资格证书缩减背景下,通过“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可以保证学生在不考证的情况下,也能大幅提升高职类金融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笔者以银行业务综合技能竞赛为例,阐述“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对《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建议。

4.1技能竞赛常态化,吸引更多学生参加比赛首先,教师在《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程的第一次课中介绍银行业务综合技能竞赛的参赛说明、选拔方式、获奖级别,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比赛。同时,根据获奖级别给予学生适当加分,在省、市、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评选及入党推优中予以优先考虑,优先推荐升学就业。这些奖励政策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积极开展院级、校级的校内选拔赛,使全体学生都有竞争意识,积极参与竞赛,激励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拔优秀种子选手进入集训队训练,备战省赛。同时,对接银行业务综合技能竞赛,建立金融基本技能的学生社团,每社团设两名学生负责人,吸纳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形成梯队式组合,形成传帮带的学习氛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2指导竞赛团队化,吸引更多教师参与备赛指导技能竞赛的教师应形成指导团队,吸纳更多的教师参与备赛,不仅能使得大家都能通过指导竞赛了解银行的新业务、新动向,提高提高应用型教学能力,然后将这些知识反馈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知道银行业对人才的最新需求,使得更多的学生受益;而且也能有效地减轻单个教师的整体工作量,大家进行有效分工,提高团队指导效果。

银行业务范文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创新

金融创新是近年来金融业发展的一种趋势。金融创新活动的兴起和迅猛发展,给整个世界金融体制、各国金融宏观调节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革命的飞速发展,全球银行业务模式的创新也在发生变化。美国美理迪安公司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公司用于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将以每年4.7%的速度增长,而金融业用于这方面的战略性投资将以每年17.7%的高速度增长,金融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战略性投资占全部信息技术总投资的20%。由此可见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与转变,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技术支撑。当代信息技术的冲击不仅促使银行的服务创新不断跃上新台阶,还使银行本身的存在形态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相对传统概念上的银行而言,如今的银行正不断走向电子信息网络化,不断走向虚拟,并缔造了一个全新的组织体系与经营形态。银行的金融科技综合实力,特别是业务需求、业务软件、系统集成和网络技术的水平,将越来越决定着银行金融创新的能力,并成为衡量银行竞争实力的标志。

一、银行业务创新

银行业务创新是商业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所提供的金融产品而进行的创新活动,它是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菲利普·科特勒把产品定义为“能够提供给市场,引起人们注意,供人取得使用或消费,并能够满足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任何东西”。银行通常被认为是服务行业,这主要是由于其竞争力来源于产品和服务的高度整合。若没有产品,所谓服务就是空谈。但是有了好产品服务却跟不上,市场份额也难以扩大。在很多的情况下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是密不可分的。一项银行产品总是包含着一项或数项金融服务,而某一项金融服务可能渗透到几种银行产品之中。因此,在许多场合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是难以明确区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将其统称为银行业务。

1、银行业务的特征。银行业务主要属于服务性产品的范畴,与制造业的产品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性。

(1)无形性。客户在消费或投资银行所提供的产品之前,这种产品既看不见,又摸不着,难以用语言、文字来形容,也无法感觉到它的质量和价值。银行产品的无形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银行品牌和信誉的价值。

(2)整体性。一项银行产品总是包含着一种或数种服务,而某一种服务可能渗透到几项产品之中。所以说有时银行所提供的实际物质服务不变,但其可能会因营业网点的不同或客户购买方式的改变而变化。银行业务只有在整个产品体系中与其它产品、服务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3)易逝性。银行业务不涉及制造,贮存和运送的过程。只在提供给顾客时才发生,产品提供后即告消失。

(4)易模仿性。银行产品大多数为无形产品,无法申请专利,因此银行新开发的产品容易被其他银行所仿效,产品创新者无法有效地保护其产品的特权。常用的价格竞争以及其它营销手段也很容易为其他金融机构所模仿,而且模仿的时间较短。

(5)增值性和高风险性。商业银行出售产品尤其是贷款和信用,实际上是货币和银行品牌使用权的“出租”。它要求客户不仅要支付“租金”——利息或手续费,还要求货币和信用在约定期限后安全偿还。因此,和一般企业实现销售即获得营业收入和利润不同的是,银行卖出了产品就买入了风险,这是银行产品区别其它产品的显著特点。

2、银行业务创新的内容。根据银行经营的业务分类,银行业务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负债业务的创新。负债业务的创新主要发生在60年代,其创新动力一方面是为了规避政府的管制,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银行的负债来源。主要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账户)、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协定账户、个人退休金账户及货币市场存单等。

(2)资产业务的创新。主要有消费信用、住宅抵押贷款、分享股权贷款、组合性贷款等。

(3)中间业务的创新。主要有信托业务、租赁业务等。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改变了银行传统的业务结构,增强了竞争力。

(4)清算系统的创新。包括信用卡的开发与使用、电子计算机转账系统的应用等。

二、金融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所谓金融信息化,是指信息化与金融的融合,是构建在由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四要素组成的国家信息基础框架之上,具有统一技术标准,通过不同速率传送数据、语音、图形图像、视频影像的综合信息网络,将具备智能交换和增值服务的多种以计算机为主的金融信息系统互联在一起,创造金融经营、管理、服务新模式的系统工程。

在金融信息化领域,以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基础的数据大集中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并成为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在内的整个金融信息化的发展大趋势。所谓大集中是一种通俗的说法,虽然集中的方式和程度不同,但其实质就是数据的集中和系统、应用的集合。它是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石,一方面能够对金融业务进行即时风险控制,另一方面支持新业务的大规模、低成本扩张。数据大集中使银行业发展的后台支撑系统,能为用户带来的最直观感受的就是建立在各种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电子化金融业务。

在国外发达国家,银行业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几次革命,大体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

1、第一阶段是脱机批处理阶段。大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外一些银行就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票据集中录入,实现账务管理的批处理,以提高银行账务处理效率。这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客观上使银行账务管理模式由传统的分散型走向了集中型。

2、第二阶段是联机实时处理阶段。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分时操作系统的出现,大约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国外银行开始通过联机实时交易实现异地的通存通兑,出现了ATM、POS机等新型自助服务渠道,使银行业务迅速超出传统的存、贷、汇范畴,金融的服务、产品和渠道创新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3、第三阶段是经营管理信息化阶段。随着数据库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国外银行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客户信息分析,同时推出了更具个性化的家庭银行、企业银行、电话银行等服务和产品。初步建立了电子银行体系,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银行产品服务体系趋于完整。

4、第四阶段是银行业务虚拟化阶段。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国外先进同业开始基于互联网技术探索对银行服务渠道和产品的不断创新,出现了网络银行、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渠道以提供虚拟化、个性化服务。对于银行业务的虚拟化,国外发达国家也处在尝试和探索阶段。

三、信息技术对银行业务创新的影响

业务创新是金融创新的核心,金融信息化作为一个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不仅是计算机技术在金融业的推广应用,还表现为金融业务的管理和发展与电子科技的高度统一与整合。信息技术推动了金融业务创新,从银行业务创新的历史可以看到几乎所有金融创新品种的背后都有技术因素的有力支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历史也是银行高科技不断发展和应用的历史,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有着极大的契合性。信息技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影响金融业务创新。1、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银行相关业务的经营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率。网上银行的出现是信息技术带来银行业创新最直接的成果之一。网上银行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实现了交易无纸化、业务无纸化和办公无纸化。所有传统银行使用的票据和单据全面电子化,全面使用了网络货币,不仅能给银行节约使用现金的业务成本,而且可以减少资金的滞留和沉淀,银行利用计算机和数据通信网传递信息,利用电子数据交换进行结算,从而简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银行的经营效率。

2、信息技术为各金融机构的间接合作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技术型金融创新可以有效地规避分业经营模式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限制。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银行只需聘请少数专业人员就可以解决客户购买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产品的各类疑问,从而顺利地实现分销。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模糊了各行业之间的截然分别,实现了它们之间的有机合作,给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在以后的柜台上可以享受保险、证券、基金的服务。从发达国家己经建立的网上银行看,它已经成为了“一站购足”的金融超市,各类金融服务和相关信息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3、信息技术为银行向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奠定了基础。以网络银行为例,由于网络银行的客户地域跨度大,传统的大众营销模式已经不适合新的客户结构。因此如何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网络银行竞争成败的关键所在。借助网上完善的交易记录,银行可以对客户的交易行为进行分析和数据处理,从中发现重要的客户,并细分服务市场,制定特定的营销策略和服务内容。

4、由信息技术推动的金融创新给传统商业银行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银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更快的实现资金的流动。银行集中各式各样的经济和金融信息,并向社会,从而引导社会商品运动和资金的运动,以实现金融资源在社会各经济部门间的最优配置。

【参考文献】

[1]余波、单树峰:金融产品创新:理论约束和策略[J].河南社会科学,2003(11).

[2]张卫:90年代金融创新的特点及对金融效率的影响[J].金融与经济,2000(12).

[3]杨均:浅析银行产品的软开发[J].武汉金融,2000(10).

银行业务范文篇5

业务创新给银行服务带来了可喜变化,今天只要你走进任何一家银行,都会发现它不仅只有存取款业务,还可以为您提供缴费、金融理财咨询、外汇兑换业务、电话银行等业务。

金融业务创新应该是金融创新的核心内容,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创新主要部分也属于业务创新。70年代末80年代初,票据发行便利、远期利率协议、期权和互换作为四大金融创新。此后,金融衍生工具更掀起金融创新的新浪潮。然而,与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新产品和工具上的创新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方面。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当今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步伐的加快,如何进行业务创新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

1、资本业务创新。在“巴塞尔协议”公布以前,各国的资本充足条件大不相同,一般在2%—7%之间波动。1988年,“巴塞尔协议”要求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分别为4%和8%,这逐步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较低。因此,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和措施:一是增加资本投入扩张股本规模来增加核心资本,具体可以鼓励那些效益好、经营稳健、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公开发行A股、H股、红筹股等,通过上市来募集股本金。二是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增加附属资本,具体可以发行7—10年的债券来筹集资本。

2、存款业务创新。各种新型存款有共同的特点:一是科技含量日益增加,功能趋于多元化;二是可以在限额内透支;三是存取无一定期限;四是活期与中长期可以互相转换。

一是开发新存款业务品种,使存款在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前提下更具灵活性。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存款业务的科技含量,推出高品味、多元化的金融工具。例如:自动转账服务、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存单、可转让定期存单、定活两便存款,通知存款、礼仪存款、住宅存款、个人退休存款等。另外,可以开发使用个人支票、旅行支票、多功能的银行卡,大力发展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手段。

二是注重存款的可转化性。既增加客户的收益又增强流动性,推行存款证券化,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存款证券化是将银行的存款凭证变成能够在金融市场上流通交易的有价证券,对于商业银行来讲,这是银行的主动性负债,其中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银行本票和回购协议都属于存款证券化的内容。

3、贷款业务创新。

一是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和住宅放款。消费信贷是7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贷款业务,住宅放款虽然是一项老的传统业务,但近年来出现了新的创新,这两项信贷是我国金融政策的导向。消费信贷在金融工具上必须不断创新,更加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主要有几种方式:一是采取活期透支形式的一次性偿还的消费信贷;二是以非抵抵为基础,分期偿还的消费信贷,如医疗和教育费用贷款;三是信用卡透支信贷。住宅放款创新主要有:流动利率抵押放款和可调整抵押放款等。

二是推广票据贴现业务和并购贷款。

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进一步加强后,商业银行应将票据贴现贷款作为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主要形式。并购贷款是为企业兼并收购等资本营运活动提供的贷款,这种贷款用于企业资本重组,实现企业规模的低成本扩张。在我国企业的转制转轨时期,发展并购贷款前景广阔。

三是试行贷款证券化和证券抵押贷款。在现阶段,商业银行可将一部分贷款转为证券投资、购买国家建设债券、企业债券等,或试行债权转股权、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形式。证券抵押贷款则又是我国政策所允许和导向的一项业务创新。

另外,商业银行可发展和创新的业务还有投资于资产支持的证券等投资业务创新;租赁业务、信托业务、担保业务、业务等中间业务的创新;自动出纳机、电子付款系统、销售点电子转账等支付方式创新;互换业务、期货业务、期权业务等衍生金融工具创新;以及离岸银行业务的创新。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几点思路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兴起与发展,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引入竞争机制和激活金融市场,事实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管理机制及管理经验等方面,与市场更为贴近,从整体上讲,他们已经无愧地站在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最前列。应当看到,他们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出我国金融改革脉搏的跳动。所以,它们的创新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从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可操作的范畴来看,可在诸多方面进行选择和突破。

1、资本增加方式的尝试。除了应当考虑将符合上市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有计划地推进资本市场筹资外,还可以积极考虑在香港及海外证券市场挂牌,可以探讨通过认股权证的配股以及发行长期金融债券来进行资本扩张。

2、负债和资产业务创新。一方面从政策角度上应该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放宽外汇拆借市场业务,争取发行金融债券,探索贷款出售和贷款证券化等。另一方面应拓展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和消费信贷,试点保理贷款和证券抵押贷款。

3、表外业务创新。大力开展本外币结算和种种代收代付、代客理财、代客外汇买卖等,争取基金托管、委托业务、个人资信咨询、担保、承诺等表外业务。

4、兼营投资银行业务。在国家重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形势下,企业改制、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活动较为频繁,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机制、信息、技术和人才的优势,积极发展顾问咨询、信息服务等投资银行业务。

5、银行业务与科技结合的创新。自6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和高科技通讯技术在银行领域逐渐得以广泛应用,为银行业务创新奠定了物质基础,并且成为始终促进银行业务创新的技术支撑和助推力。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区别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银行机构,独辟发展的蹊径——更为积极地使科技的创新转化为银行业务的创新,充分借助于公共通讯网络,创设全新的业务。例如在现有的电话银行和自助银行服务的品种基础上,增加新客户管理或证券、信托、投资等服务功能;扩充信用卡的用卡环境和系统功能,开发贷记卡、旅行现金卡等;把银行服务运用到公共电话、公共电视、INTERNET网络,开设新的电子服务窗口,即传统业务外挂电子银行系统,提供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使客户只需在银行建立一个账户,借助一部电话,便可走遍天下,均能获得称心如意的银行服务。

银行业务范文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SWOT分析

一、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商业银行在这些冲击下经营模式、盈利水平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发展有效提高了企业直接融资的成功率,这无形之中减少了银行企业客户的贷款需求;另一方面,金融市场改革尤其是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导致的利息差缩减,无形之中不断压缩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再加上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受到限制,这都造成了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能力受限。为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提升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实力,商业银行就必须不断推进产品创新,力求新业务产生的资金能够沉淀到银行内。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与商业银行的发展密不可分,将会逐步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发展战略。

二、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势

(一)品牌优势。商业银行是银行业是中国国内具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口碑,其从事的传统传统银行业务已经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品牌与影响力,无论是对公客户还是个人客户都在商业银行有办理相关业务的经历,对商业银行的服务、口碑、安全性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产生了较强的信任与依赖。所以,相比于其他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时更容易被客户所接受,可以获得的客户资源更多,更利于投资银行业务的起步与发展。(二)客户资源优势。商业银行因为长期从事银行业务,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同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生产运营、财务信息、发展趋势等情况较为熟悉,对企业可以面临的风险有着深入的了解,能够及时了解客户的融资需求,与客户沟通也比较便利。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金融脱媒趋势日益显著,大量企业的融资需求开始从传统的以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逐步转向种类丰富的直接融资,商业银行能够相对容易的发现投行业务机会,为客户提供满足客户需求、较为合适的投资银行业务和量身定做的融资方案。(三)资金优势。充足的资金实力为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提供了流动资金保障,特别是在项目融资、并购贷款、资产证券化等资金需求较大的业务上,可以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在目前我国居民储蓄率较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保持长期的资本金优势,为投行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优厚的便利条件。(四)经营网络优势。遍布城乡的机构网络和庞大的客户群体,为商业银行构筑了一个完善的分支机构网络,显著的网络优势为商业投行业务的大力发展提供了保证。无论是在投前的营销尽调,投中的审查审批,投后的监测与管理都具有其他机构不具有的属地优势,同时对于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的了解与风险化解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劣势

(一)投行业务经营范围受限。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法》和《证券法》对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进行了制度上的限制和约束。因此,国内商业银行不能从事企业证券相关业务,无法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投行业务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缺乏系统性、综合性的投资银行业务营销管理经验,投行业务不能全面铺开,在国外综合性商业银行和国内外专业投行的咄咄攻势面前,缺少强有力的反击手段。(二)现有管理体系相对落后。商业银行的产品仍然还是传统信贷,其复杂的机构设置与偏稳的经营理念导致其管理体系无法达到完全的市场化要求,在机制建设、人员配置、薪酬管理、风险控制、政策研究等方面都达不到能满足市场化标准,无法与券商、基金、信贷、资管等独立机构媲美。种类丰富、牌照齐全的全套附属公司是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一大优势,目前大多商业银行也都在成立相应牌照的附属公司,但如何进行持续良好的合作,能否取得预期的成绩还有待市场考验。(三)投行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投资银行业务模式复杂多变、对外部市场反应敏感、波动性和时效性强,加之与融资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联系非常紧密,投行业务对产品的创新能力要求更高。而目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主要依赖于投资银行理财业务和结构化投融通等传统业务,投行产品多以市场上成熟产品移植或仿制而来,缺乏在功能创新、组合创新、运用创新上的动力,造成目前投行产品种类单一,缺少自身特点和竞争优势。(四)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人员素质从两个维度分析:一是投研团队,投行业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前瞻性,投资和研究决定了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目前商业银行都加大了投研团队的建设,但成立时间短与缺乏实战经验让其与券商的投研团队还有较大差距;二是具备投行业务专业知识的营销人叫道是非常稀缺的,客户经理普遍对投资银行产品不熟悉,客户的产品需求理解不到位,市场机遇很难把握,专业人才的短缺已经制约了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发展。

四、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机遇

(一)经济发展转型带来的新机遇。一是目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第一阶段的产权结构调整已经基本到位,开始思考产权结构更深层次的调整和经营战略转型升级。二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不断落实,产业升级速度明显加快,提高了对融资渠道多样化的要求。三是随着国家保民生、促消费政策的出台,以及我国居民社会财富总量逐年巨额攀升,将在民生领域、消费领域和居民服务领域激发巨大的需求,创造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适应以上的种种变化,商业银行需要尽快做出调整,应用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系统性的金融服务方案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二)行业秩序规范带来的新机遇。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从“野蛮生长”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日趋理性和成熟。各监管部门在业务开展与收费等方面都出台了相应监管政策,对业务发展作出全面的规范。行业秩序的规范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有序经营,激发业务创新能力,改变目前投行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减少行业间低效、无序竞争,有利于投行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三)客户需求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国内企业在与国外知名同业多年的沟通和交流过程中,经济活动日趋活跃,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逐渐丰富,企业的资金运用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对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户对金融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商业银行主动发挥经营网络、客户资源和资金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为其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服务。随着我国金融环境的不断改善,资金市场日趋完善,各类客户对投行业务的关注度和需求都在显著增加,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将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五、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挑战

(一)风险控制标准存在内部矛盾。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一贯采取审慎管理的原则,规避风险,但投行业务强调通过创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来分担和控制风险,以赚取额外收益,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冲突。如何建立一套规范的适合商业银行识别、管理和控制风险的机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采用传统业务的风险控制标准控制投行业务,投行业务的发展必然会被束缚,市场份额将逐渐丧失。(二)专业人才难以留住。投行业务对专业人才要求苛刻,这由其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金融中介服务决定的。需要从业人员精通金融、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从业经验。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从业人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对投行业务发展的认识和相关知识掌握不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人力资源的瓶颈。如果用传统商业银行的激励模式来进行评价,不会对投行从业人员产生有效的激励,会对其工作积极性和投行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有极为消极的影响,不利于留住专业人才。(三)创新机制与业务规划不明晰。人才缺乏将导致银行业务创新能力的缺失,产品设计和风险度量成为大问题。投行业务发展仍缺乏相应的资源支撑,商业银行不能将在投行领域的巨大商业潜力转化为生产力,投行业务发展缺乏长期规划,更未创建系统的发展战略。因此,虽然投行业务虽已成为了商业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但仍无法彻底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实现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

六、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建议

经过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分析,结合国内外先进投行的发展经验,提出以下发展建议:(一)发挥融资优势,贷款与投行业务的交叉销售与互动发展。传统的融资是商业银行优势产品,在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时需要借助优势产品进行搭配销售与互动发展。将过桥融资、担保资源作为撬动并购顾问、承销等投行业务的手段,反过来投行业务也能拉动贷款和其他融资需求。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融资优势支持投行业务发展,变被动为主动,为企业设计可以替代的资产收益计划、企业发债等融资方案,提升国内商业银行在企业直接融资中的参与程度和角色地位,提高整体收益。(二)加快金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投资银行业务组织体系。在全球混业经营的大环境和大趋势下,要打造强有竞争力的金融业,进行混业改革是必然步骤,可以在银行、保险、信托、证券、担保等诸多机构中进行混业试点,对商业银行完全开放投资银行业务,加快混业步伐。此外,国外先进的全功能银行模式应该积极的学习借鉴,结合我国自身的市场特点和金融机构的条件,逐步的完善并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制度体系。商业银行自身在组织体系建设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上的重视,更应该实际的推动组织机构建设,完善体系,建立较为专业的业务开拓组织,从制度上、实践上都作出一定行之有效的安排。(三)加快投行研究队伍建设,强化团欧精神和凝聚力。一流的研究机制是支撑投行业务和高端批发业务的基础,也是一个金融服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组建自己的投行研究团队,对宏观经济与策略、金融市场与产品、行业和企业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服务于众多的投资银行客户,为全行投资银行客户提供高水平的研究产品,并对外经济及行业发震趋势分析报告,迸一步推动国内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发展。

总体来说,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国外金融机构的有益经验能够有力地促进投行业务的发震。随着综合化经营战略的逐步实现,投行业务和贷款业务进一步融合与互动,业务流程更加清晰,高水平研究队伍逐步建立及壮大,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将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稳定、健康发展,为整个银行业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型做出新的贡麸。

参考文献:

[1]杨华寿.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管理.[J].经济世界.2012

[2]崔媛.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J].金融天地.2015

[3]张春梅.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

银行业务范文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

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经央行审批后可以办理金融衍生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这使得商业银行在现有的政策和法律框架内探索投资银行业务拥有了巨大的实践空间和发展空间。

一、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重大意义

1.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更好满足客户的需要

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会相继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等资本市场改革措施,股票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也稳步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为大型优质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渠道和更低的融资成本。

这种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一方面,使得大型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来发展自己,提高自身实力;另一方面,这些大型企业又需要更多和更好的金融需求,需要有实力的银行对其给予帮助和支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满足大型优质客户需求、抢抓市场机遇的必然选择。

2.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增强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需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的金融市场对外完全打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对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造成不小的冲击。

随着外资银行的逐渐进入,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从事投行业务有利于增强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通过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实现收入多元化,提高风险规避能力;通过对客户提供存贷款传统服务的同时,满足客户融资、并购重组、上市财务顾问等多种需求,提高银行客户服务水平,增强对优质客户的综合营销能力;通过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为商业银行的定价、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等。

3.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

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需要调整其业务结构,实施业务转型以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业务转型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和符合未来综合经营的中间业务、增值服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来实现,而投资银行业务则是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具有占用资本少、风险低、收益高的特点。因此,大力发展投行业务成为当前商业银行实现业务转型、盈利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分析

1.平衡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和传统业务的关系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业务,其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取得顾问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形成新的收入来源;其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促进商业银行占领新兴市场、竞争高端客户、营销优质贷款、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化解不良贷款和保全信贷资产等,带动并促进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发展。

因此,在兼顾投资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促进,实现各项业务发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将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一项主体业务,注重和追求投资银行业务自身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依托传统业务促进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通过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带动传统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体现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初衷。2.以投资银行部为核心,建立与行内和行外机构的有效合作

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需要与公司业务、同业业务、资金业务等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综合优势,在竞争中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大多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在保证自身权利的同时,应该多向外资银行学习这方面业务,多开展一些相互交流学习的活动,借鉴他人的技术和经验来发展自己。

另外,投资银行部可与行外金融机构建立策略联盟,并借助其他金融机构的渠道和交易资格使客户能够间接参与各类金融市场的交易,以满足客户对综合性投行业务的需求。

3.提高投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塑造一支优秀的专业的投资银行家团队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智力密集型金融中介业务,需要一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所以,商业银行既要培养一批精通金融、财务、企业管理等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又要引进证券、法律、营销、IT通讯、房地产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因此,塑造一个具有“能力纵深”并具有合作精神的业务团队,是实现投资银行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的前提。

4.金融主管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但目前国内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仍是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金融主管部门应尽快予以完善,商业银行也应该规范自身业务,积极参与相关法规的讨论与建设。

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相融合,需要有效隔离风险。对于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根据其主要业务范围确定具体监管部门,负责对整个控股公司的监管,同时各个子公司监管部门负责对其范围内的监管责任,明确其业务范围,禁止一些风险大的业务。建立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注意培养员工职业道德和风险防范意识,在业务流程上建立健全风险约束机制、建立内部防火墙,规范内核制度,积极研究创新改善和转换风险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金融论坛,2004.12

银行业务范文篇8

业务创新给银行服务带来了可喜变化,今天只要你走进任何一家银行,都会发现它不仅只有存取款业务,还可以为您提供缴费、金融理财咨询、外汇兑换业务、电话银行等业务。

金融业务创新应该是金融创新的核心内容,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创新主要部分也属于业务创新。70年代末80年代初,票据发行便利、远期利率协议、期权和互换作为四大金融创新。此后,金融衍生工具更掀起金融创新的新浪潮。然而,与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新产品和工具上的创新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方面。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当今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步伐的加快,如何进行业务创新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

1、资本业务创新。在“巴塞尔协议”公布以前,各国的资本充足条件大不相同,一般在2%—7%之间波动。1988年,“巴塞尔协议”要求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分别为4%和8%,这逐步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较低。因此,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和措施:一是增加资本投入扩张股本规模来增加核心资本,具体可以鼓励那些效益好、经营稳健、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公开发行A股、H股、红筹股等,通过上市来募集股本金。二是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增加附属资本,具体可以发行7—10年的债券来筹集资本。

2、存款业务创新。各种新型存款有共同的特点:一是科技含量日益增加,功能趋于多元化;二是可以在限额内透支;三是存取无一定期限;四是活期与中长期可以互相转换。

一是开发新存款业务品种,使存款在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前提下更具灵活性。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存款业务的科技含量,推出高品味、多元化的金融工具。例如:自动转账服务、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存单、可转让定期存单、定活两便存款,通知存款、礼仪存款、住宅存款、个人退休存款等。另外,可以开发使用个人支票、旅行支票、多功能的银行卡,大力发展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手段。

二是注重存款的可转化性。既增加客户的收益又增强流动性,推行存款证券化,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存款证券化是将银行的存款凭证变成能够在金融市场上流通交易的有价证券,对于商业银行来讲,这是银行的主动性负债,其中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银行本票和回购协议都属于存款证券化的内容。

3、贷款业务创新。

一是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和住宅放款。消费信贷是7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贷款业务,住宅放款虽然是一项老的传统业务,但近年来出现了新的创新,这两项信贷是我国金融政策的导向。消费信贷在金融工具上必须不断创新,更加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主要有几种方式:一是采取活期透支形式的一次性偿还的消费信贷;二是以非抵抵为基础,分期偿还的消费信贷,如医疗和教育费用贷款;三是信用卡透支信贷。住宅放款创新主要有:流动利率抵押放款和可调整抵押放款等。

二是推广票据贴现业务和并购贷款。

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进一步加强后,商业银行应将票据贴现贷款作为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主要形式。并购贷款是为企业兼并收购等资本营运活动提供的贷款,这种贷款用于企业资本重组,实现企业规模的低成本扩张。在我国企业的转制转轨时期,发展并购贷款前景广阔。

三是试行贷款证券化和证券抵押贷款。在现阶段,商业银行可将一部分贷款转为证券投资、购买国家建设债券、企业债券等,或试行债权转股权、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形式。证券抵押贷款则又是我国政策所允许和导向的一项业务创新。

另外,商业银行可发展和创新的业务还有投资于资产支持的证券等投资业务创新;租赁业务、信托业务、担保业务、业务等中间业务的创新;自动出纳机、电子付款系统、销售点电子转账等支付方式创新;互换业务、期货业务、期权业务等衍生金融工具创新;以及离岸银行业务的创新。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几点思路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兴起与发展,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引入竞争机制和激活金融市场,事实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管理机制及管理经验等方面,与市场更为贴近,从整体上讲,他们已经无愧地站在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最前列。应当看到,他们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出我国金融改革脉搏的跳动。所以,它们的创新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从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可操作的范畴来看,可在诸多方面进行选择和突破。

1、资本增加方式的尝试。除了应当考虑将符合上市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有计划地推进资本市场筹资外,还可以积极考虑在香港及海外证券市场挂牌,可以探讨通过认股权证的配股以及发行长期金融债券来进行资本扩张。

2、负债和资产业务创新。一方面从政策角度上应该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放宽外汇拆借市场业务,争取发行金融债券,探索贷款出售和贷款证券化等。另一方面应拓展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和消费信贷,试点保理贷款和证券抵押贷款。

3、表外业务创新。大力开展本外币结算和种种代收代付、代客理财、代客外汇买卖等,争取基金托管、委托业务、个人资信咨询、担保、承诺等表外业务。

4、兼营投资银行业务。在国家重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形势下,企业改制、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活动较为频繁,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机制、信息、技术和人才的优势,积极发展顾问咨询、信息服务等投资银行业务。

银行业务范文篇9

第一条为规范银行经营离岸银行业务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银行”是指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经营外汇业务的中资银行及其分支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离岸银行业务”是指银行吸收非居民的资金,服务于非居民的金融活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非居民”是指在境外(含港、澳、台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含在境外注册的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包括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支持机构,但不包括境内机构的境外代表机构和办事机构。

第五条离岸银行业务经营币种仅限于可自由兑换货币。

第六条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是银行经营离岸银行业务的监管机关,负责离岸银行业务的审批、管理、监督和检查。

第七条银行应当按照本办法经营离岸银行业务,并参照国际惯例为客户提供服务。

第二章离岸银行业务的申请

第八条银行经营离岸银行业务,应当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并在批准的业务范围内经营。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经营或者超范围经营离岸银行业务。

第九条符合下列条件的银行可以申请经营离岸银行业务:

(一)遵守国家金融法律法规,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二)具有规定的外汇资产规模,且外汇业务经营业绩良好;

(三)具有相应素质的外汇从业人员,并在以往经营活动中无不良记录。其中主管人员应当具备5年以上经营外汇业务的资历,其他从业人员中至少应当有50%具备3年以上经营外汇业务的资历;

(四)具有完善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五)具有适合开展离岸业务的场所和设施;

(六)国家外汇管理局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银行申请经营离岸银行业务,应当向外汇局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经营离岸银行业务申请书;

(二)经营离岸银行业务的可行性报告;

(三)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的正本复印件;

(四)经营离岸银行业务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五)近3年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外币合并表、人民币和外币合并表);

(六)离岸银行业务主管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名单、履历,外汇局核发的外汇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七)经营离岸银行业务的场所和设施情况简介;

(八)国家外汇管理局要求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银行分行申请开办离岸银行业务除提交上述文件和资料外,还应当提交其总行同意其开办离岸银行业务的文件、总行出具的经营离岸银行业务的授权书和筹备离岸银行业务的验收报告。

第十一条银行总行申请经营离岸银行业务,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银行分行申请经营离岸银行业务,由当地外汇局初审后,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

第十二条国家外汇管理局收到银行经营离岸银行业务的申请后,应当予以审核,并自收到申请报告之日起4个月内予以批复。对于不符合开办离岸银行业务条件的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将其申请退回。自退回之日起,6个月内银行不得就同一内容再次提出申请。

第十三条经批准经营离岸的银行自批准之日起6个月内不开办业务的,视同自动终止离岸银行业务。国家外汇管理局有权取消其经营离岸银行业务的资格。

第十四条银行申请停办离岸银行业务,应当向外汇局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停办离岸银行业务的申请报告;

(二)停办离岸银行业务的详细说明(包括停办离岸银行业务原因和停办离岸银行业务后债权债务清理措施、步骤);

(三)国家外汇管理局要求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银行分行申请停办离岸银行业务除提交上述文件和资料外,还应当提交其总行同意其停办离岸银行业务的文件。

第十五条国家外汇管理局收到银行停办离岸银行业务的申请后,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4个月内予以批复。银行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查批准后方可停办离岸银行业务。

第十六条银行可以申请下列部分或者全部离岸银行业务:

(一)外汇存款;

(二)外汇贷款;

(三)同业外汇拆借;

(四)国际结算;

(五)发行大额可转让存款证;

(六)外汇担保;

(七)咨询、见证业务;

(八)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其他业务。

第十七条本办法所称“外汇存款”有以下限制:

(一)非居民法人最低存款额为等值5万美元的可自由兑换货币,非居民自然人最低存款额为等值1万美元的可自由兑换货币。

(二)非现钞存款。

本办法所称“同业外汇拆借”是指银行与国际金融市场及境内其他银行离岸资金间的同业拆借。

本办法所称“发行大额可转让存款证”是指以总行名义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款证。

第十八条国家外汇管理局对申请开办离岸银行业务的银行实行审批前的面谈制度。

第三章离岸银行业务管理

第十九条银行对离岸银行业务应当与在岸银行业务实行分离型管理,设立独立的离岸银行业务部门,配备专职业务人员,设立单独的离岸银行业务帐户,并使用离岸银行业务专用凭证和业务专用章。

第二十条经营离岸银行业务的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离岸银行业务财务、会计制度。离岸业务与在岸业务分帐管理,离岸业务的资产负债和损益年终与在岸外汇业务税后并表。

第二十一条银行应当对离岸银行业务风险单独监测。外汇局将银行离岸银行业务资产负债计入外汇资产负债表中进行总体考核。

第二十二条离岸银行业务的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利率可以参照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制定。

第二十三条银行吸收离岸存款免交存款准备金。

第二十四条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存款证应当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혂痐国家外汇管理局核定规模和入市条件。

第二十五条离岸帐户抬头应当注明“OSA”(OFFSHOREACCOUNT)

第二十六条非居民资金汇往离岸帐户和离岸帐户资金汇往境外帐户以及离岸帐户之间的资金可以自由进出;

离岸帐户和在岸帐户间的资金往来,银行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办理:

(一)在岸帐户资金汇往离岸帐户的,汇出行应当按照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和贸易进口付汇核销监管规定,严格审查有效商业单据和有效凭证,并且按照《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进行申报。

(二)离岸帐户资金汇往在岸帐户的,汇入行应当按照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和出口收汇核销管理规定,严格审查有效商业单据和有效凭证,并且按照《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进行申报。

第二十七条银行离岸帐户头寸与在岸帐户头寸相互抵补的限额和期限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核定。未经批准,银行不得超过核定的限额和期限。

第二十八条经营离岸银行业务的银行应当按照规定向外汇局报送离岸银行业务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

第二十九条经营离岸银行业务的银行发生下列情况,应当在1个工作日内主动向外汇局报告,并且及时予以纠正:

(一)离岸帐户与在岸帐户的头寸抵补超过规定限额;

(二)离岸银行业务的经营出现重大亏损;

(三)离岸银行业务发生其他重大异常情况;

(四)银行认为应当报告的其他情况。

第三十条外汇局定期对银行经营离岸银行业务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考评,检查和考评的内容包括:

(一)离岸银行资产质量情况;

(二)离岸银行业务收益情况;

(三)离岸银行业务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四)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四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未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擅自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离岸银行业务的,由外汇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银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外汇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三条银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外汇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银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由外汇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三十九、四十、四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银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二十九条规定或者不配合外汇局检查和考评的,由外汇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六条外资金融机构经营离岸银行业务,另行规定。

银行业务范文篇10

[论文摘要]本文解释了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的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与创新点,分析了我国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前景,在探讨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与创新点。

物流银行业务的全称是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简称物流银行,是指银行以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强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商品质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公司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

(一)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1.物流银行业务的业务特征。物流银行业务是一般动产质押业务的升华,与一般的动产质押业务的业务特征相比,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的特点。标准化是指物流产品的质量和包装标准都以国家标准和协议约定的标准由物流公司验收;规范化则指所有动产质押品都按统一、规范的质押程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看管,确保质押的有效性;信息化的特点主要指所有的质押品看管,都借助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关业务管理人员都可通过互联网,检查质押品的情况;由于借助物流公司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确保了该行在全国各地开展异地业务,并能保证资金快速汇划和物流及时运送,因此,此业务具有远程化的特征;而广泛性是指该业务服务客户可是大、中、小型各类企业,既可以是制造业,也可以是流通业,总之只要这些企业具有符合条件的物流产品,银行都可以提供此项服务。2.物流银行业务的信用特征。物流银行业务能为需要资金的企业提供数倍于原有交易规模的信用额度,这种业务模式具有信用放大效应。如果按照一般的物流银行业务中的保证金比率为三分之一计算,对于一般的流通企业来说,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使其销售额扩大了近50%,商品周转时间缩短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整个销售网络全面采用物流银行业务,对于生产商来说,将使其整体销售额扩大50%左右。3.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特征。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难测量性和难控制性的特点。这主要是由质押商品的授信条件本身所决定的。

(二)物流银行业务的创新点与银行风险。物流银行业务可为企业提供部分产品装卸、储存、运输、销售流通费用,而这些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50%,同时还会减少约占整个生产过程90%的物流时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该业务打破了的传统思维方式,为商业银行获取更大的市场和利润回报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创新地引用物流(动产)质押来解决部分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因为物流银行业务服务的对象比较特别。物流银行业务的服务对象为缺少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却拥有较多流动资产的企业,这类企业往往难以满足现行银行融资中的担保条件。物流银行业务相对于传统思维方式下的抵押贷款的不同之处也正是这项业务本身的创新点,对于银行来说,这种创新可以大大的降低银行资产的非市场风险。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大都存在着过分依赖大客户、贷款授信额度过于集中的问题,从马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来看,这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无疑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市场和信用风险。以某上市银行为例,其最大的l0家客户贷款比率接近50%,年均比率高达61-8%,大大超出了中央银行指引标准。银行借助于物流企业的规范性和整体实力,开展“物流银行业务”业务,就能调整资产结构降低授信风险,确保贷款资金安全,而且银行还突破区域限制与外地的生产商发生联系,拓展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在此基础之上开拓和发展一批优质的新客户群体,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资产的收益性。

二、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前景。

(一)中小企业发展为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带来的机遇。物流银行服务的对象中多数为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商贸企业,这些企业大都缺乏土地、厂房、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来抵押,因此难以满足贷款担保条件而常常遭遇融资困境,但他们拥有较多的诸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或经销商品等流动性资产,而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以此类资产为抵押为企业提高信用,甚至还可以把处于运输过程中的流动物资作质押,比如厂方发给经销商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整个都可以被质押。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对GDP和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已分别达到63%和74%,然而在全部信贷资产中,中小企业的比率尚不到30%,也就是说,国有部门利用了70%以上的银行信贷,而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却不到30%。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也为物流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使得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前景广阔。拥有目前全球最富有经济活力的物流区域和最大的消费市场,我国的物流市场潜力和发展都非常看好。我国当前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0%)高出1倍。世界500强中的400多家企业在华进行了投资,这其中90%左右的外资企业都选择了物流外包,占中国市场全部物流外包企业总数的70%。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对物流外包的认知和需求,都促使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不断呈现增长趋势。当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为600亿元人民币左右,预计今后几年年均增长率将达25%,良好的市场发展使得我国的物流银行业务前景广阔。

三、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作为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新突破,2004年6月物流银行业务被广东发展银行最早正式推出,这项业务在推出之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全力支持,广东发展银行在全国10个城市进行了试点推广,其阶段性成果表明物流银行业务成为了受许多企业欢迎的一种有效的理财工具,在开展此项业务最初的半年间广东发展银行已向20多家企业提供了该项服务,业务总金额过40亿元。2005年广发银行通过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等物流公司,已与一汽贸易总公司、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嘉里粮油商务拓展(深圳)有限公司和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进行全面物流银行业务合作,支持了200多家经销商和10000名终端用户,并带来存款近20亿元。

在北方地区,自2004年山东省的烟台海通物流的一笔1500万元的仓单质押融资开始后,山东省的许多物流公司(中储青岛公司、中外运青岛公司、博远、环鲁、烟台海通、临沂立晨等公司)主动联系银行和客户,在银行的支持下物流银行业务得以展开,其中临沂立晨公司已为山东新光纺织、百华鞋业、华祥塑料、力健粮油、卡特重工、鲁南纸业等生产企业提供了物流金融服务,2005年融资额为1682万多美元,2006年上半年依靠“物流银行”业务的功能为生产企业融资2000万美元。

从全国来看,目前已经有多家银行开展了物流银行业务,走在该项业务最前沿的银行有:广发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近期他们为客户提供的动产质押融资的服务越来越多。总体上来说,我国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非理性定价、操作不够规范、业务品种相对较少、服务意识淡薄,尤其是国有大银行对此项业务的重视不够。

四、我国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引导各类主体加入物流银行业务市场。各类金融机构应该在物流银行业务市场发展的战略分析上,根据自己面临的市场机会和威胁来比较分析自身发展该项业务的优劣势,不能盲目的开展和发展此项业务。从可提供物流银行业务的金融主体来看,有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金融机构在物流银行业务上可采用积极的市场扩张战略。目前物流银行业务已经在国内货币市场开创了良好的局面,但提供此业务的主要金融机构为商业银行,而物流公司、担保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以及信托公司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此项业务的竞争中来,作为分食者的各类金融主体的增加将会使物流银行业务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二)物流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目前我国的仓单质押处于起步阶段,单项融资额过低导致银行、物流企业的操作成本升高,影响了银行和物流企业开展这项业务的积极性,这也就是目前市场竞争不激烈的原因所在。但是,随着苏州地区制造业和物流的发展,仓单质押的利润率肯定会提高,随着融资额的扩大,将会产生规模效应,效益将会逐步增加。从另一个层面去理解,对于这项业务的贷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当前整个市场的信用体系仍然不健全,造成了抵押、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的融资方式难以利用,所以质押监管对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在此情况下中小企业将愿意为仓单质押付出较高的成本,因此,目前采用积极扩张的营销策略有利于在该业务的起步阶段去撇取市场高利润和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银行业务,要以生产商、经销商和物流商的需要为中心构建市场平台,如何搭建自己的市场平台,则是银行必须在经营理念上重视的问题,银行还必须与物流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山东省临沂立晨公司依靠“物流银行”业务融资2000万美元的出现就是在于银行做好了客户市场的拓展工作,和邻近地的物流企业保持了较好的合作关系。此外,银行必须设立科学的业务审批制度,广发行南京分行授信管理部强调“物流银行业务是一项新业务,为有效规避风险,银行对企业的审批相对严格”。但是这种审批制度的要求也不能过高,更不能对中小客户带有歧视性,审批要求和制度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在具体的业务审批中应该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反对一刀切的作风。

(三)拓展的物流银行业务的服务种类。限于我国的市场环境和法规政策,目前银行可以开展的业务品种主要有:仓单质押、动产质押、动产质押授信、保兑仓等,因此,银行打破传统思想,吸收海外经验,根据生产商、经销商和物流商的需要不断的开拓新的产品,围绕物流、资金流和物权的转移实现服务创新。在较强风险控制的同时,在尽可能的和谐金融生态环境下提供给企业量身定做的产品,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在创新中打出我行的品牌效应。

(四)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控制。①.对物流银行业务开展的风险控制主要集中在对融资企业和担保物流企业的风险识别上。我国目前的多数商业银行仍然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中小企业信息库,还没有制定出有效、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融资准入标准,还不完全具备市场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能力,因此“物流银行业务”业务在执行时还有注意警惕道德风险的出现。在进行项目筛选时应该注意以下一些方面:一是“物流银行业务”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型商贸流通企业;二是商贸企业所经营的产品必须是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好的产品,如煤炭、油、钢材、手机等;三是所选择的物流公司必须实力雄厚、管理规范、拥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另外,如果中小型制造企业申请该项业务,则还要求它的产品销售比较稳定,业务发展迅速,而且拥有比较成熟的分销网络。只有符合上述条件,银行才有可能为其开展“物流银行业务”服务。比如在广东佛山的家电、布匹、原材料、钢材和塑料等市场上有一大批竞争力强、产品销售顺畅、价格比较稳定的生产企业和商贸企业,这些企业的特性都是“物流银行业务”选择的方向。据了解,目前广发行佛山分行已经和保力得物流有限公司、志高空调、一家纺织企业、一家陶瓷企业和一些贸易、进出口公司等生产企业和物流公司开展了“物流银行业务”业务合作,这些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都比较畅销、价格比较稳定。同时,广发行在审贷时,一般选取行业市场占有率位于前3位,而且产品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好的生产商合作,同时也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实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目的是为控制好信贷风险。②.注意对物流公司和企业抵押资产的风险控制。虽然在物流银行业务过程中往往有了物流企业在中间做担保后,生产企业直接从银行手中获得信用,但购进的原材料必须存放在由银行指定的物流公司仓库里,这样才能真正控制抵押资产的灭失风险。此外,我国目前管理规范、实力雄厚的物流公司还非常缺乏,多数物流企业的配运网络还不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还比较落后,难以满足物流银行业务中银行对抵押资产的实时监管、快速反应的严格要求,因此,银行在注意加强对抵押资产实控性的同时,还有注意对物流企业进行风险识别:其一是物流银行业务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型商贸流通企业;其二是商贸企业做经营的产品必须是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的产品,如煤炭、油、钢材、手机等;其三是所选择的物流公司必须是实力比较雄厚、管理规范的物流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峰,物流银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金融创新,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6期

2.任文超,从“物资银行”到“物流银行”,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