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6:13:35

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范文篇1

这里所说的我国银行外汇理财产品风险,主要是指结构性外汇理财产品所带来的风险。(一)收益方面风险由于结构性外汇理财产品的挂钩标的是一些波动比较大的国际金融产品,采取的方法有单边、双边挂钩两种形式。单边挂钩的收益取决于挂钩标的在一定时期内的波动方向,双边挂钩的收益取决于挂钩标的在一定时期内波动的绝对值。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差距,如果挂钩标的波动较为剧烈,超出了预计范畴,会导致零收益的情况。(二)投入资本赎回的风险外汇理财产品的开发和推广者是银行,最终的解释权也归银行所有。我国银行有权利在产品运行状况不利于自身收益的时候提出终止外汇理财产品合同,投资者不具有这样的权利。投资者想要在不利于自己的时机赎回投资,需要向银行支付违约金,这就造成了投资者投入资本赎回的风险。(三)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也是基于上一条中投资者无权提前终止合同来说的,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结构性外汇理财产品中去,一旦在合同运行期间出现急需资金的情况,会造成周转的困难,导致投资者的财务危机。另一方面,在合同运行期间,如果市场利率大幅度增长,合同产品的收益程度赶不上市场利率的变化,也会造成合同产品收益率的贬值。

我国银行外汇理财产品问题的对策

第一,对于投资者来说,要深入对银行外汇理财产品的了解,熟知产品的特点以及自身的承受能力,并且根据国际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走势,制定科学合理的理财规划。要从长远的角度进行外汇理财产品的投资,不能鼠目寸光,不盲目跟风。第二,对于银行来说,要紧跟国际金融及外汇市场形势,为投资者设计优质的外汇理财产品。一方面,要加快固定收益外汇理财产品的改革和优化,另一方面,要加大结构性外汇理财产品的创新,用良好的职业操守为投资者提供服务,并且要利用合理的方式方法为投资者规避风险,保障投资者和银行自身收益的双丰收。第三,我国政府相关部分要加大对银行外汇理财产品的监督与监管,做好外汇理财的宏观调控。银监会要发挥自身作用,规范银行外汇理财产品的设计与运营,坚决打击利用外汇理财产品进行的金融违法行为。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外汇理财市场的秩序。

银行理财产品范文篇2

关键词:银行;个人理财;零收益

1理财的概念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是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根据国际理财师标准委员会(CFPBoardofStandards)的定义,个人理财是利用客户的各项财务资源,帮助实现其人生目标的过程。即基于客户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保险等财务现状数据和一定的财务假设,综合考虑客户的各种财务目标,进行客户风险偏好的测试和投资组合的调整,基于现金流、资产价值、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帮助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理财规划,推荐需要的金融产品,并出具理财报告,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本文主要探讨银行理财的内容。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之下,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从发达国家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看,个人理财业务具有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在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花旗、汇丰、渣打、恒生、东亚等主要银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理财套餐,针对不同收入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推动了港岛整体个人理财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国内各银行在个人理财方面也做出了不少的探索和尝试,随着国内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逐步发展,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07年开始中国加入WYO后的缓冲期已过,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这使得个人理财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各大银行纷纷推出理财产品,市场进入空前繁荣状态。

2收益门事件原因探悉

就在投资者对理财产品信心十足、向往着高收益的时候,却出现了让人跌破眼睛的“收益门事件”。银行系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甚至亏损的案例越来越多。根据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最新的报告,继浦发之后,深发展、平安银行类似的6款产品最终也是零收益。2月有近半数中外资银行的QDII(QualifiedDomesticInstitutionalInvestors)产品出现从10%到50%不等的浮亏。之后,东亚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先后暴露出零收益,乃至负收益的理财产品。零收益危机持续扩大。其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2.1产品设计问题

浦发银行、深发展银行、深圳平安银行几款零收益的理财产品设计极为相似,均是跟港股挂钩,且只有当表现最好和表现最差的股票涨跌幅不超过银行宣传的预期最高收益率时,投资者才能获得收益。该报告认为,银行宣传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只有在产品所挂钩的几只股票同涨同跌时才会实现,这样的概率极小,现实中是不太可能存在的。报告的撰写者李要深说,报告并非指责产品设计有问题,而是认为产品要博取高收益的概率比较低,相对的投资风险比较大。但问题是,这种公式和内在逻辑非常复杂,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如果不仔细研究复杂的计算公式,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投资风险有多大。

2.2信息透明度问题

在中国社科院日前的《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认为目前银行理财市场最明显的特征是信息透明度不高。汇丰、花旗、恒生、东亚等6家中外资银行因理财产品的运作信息缺乏透明度而登上了报告中的“黑名单”。对于具有专业优势与知识的研究机构中国社科院来说,尚且因为理财产品的信息不透明而不得不放弃对更多理财产品的评价。更何况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只能根据市场理财信息对相关银行理财产品作出选择,正确信息的获取更是难上加难了。

其实,结构性产品一般为保本型产品,“低风险,低收益”其最大的特点。其产品的实质是用利息购买期权去博取更高的收益,整体而言,获得最高收益的概率的确是比较小。

其最坏的结果也只是输掉利息而已,因此适合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但部分银行的理财师在销售产品时,不但不提示产品风险,还利用投资者只关注预期收益的弱点,使用一些“预期收益有多高”等词汇误导客户,银行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2.3缺乏专业理财人员

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它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具备渊博的经济和法律知识,全面了解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外汇、税务、教育、法律等方面相关知识,要求理财人员拥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具有优良的职业操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现今国内大中城市的中资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业务,实际上还较多地停留在业务宣传和简单的一般服务层面上,即只是提供普通的金融产品信息资料和商业银行行情等咨询业务,而帮助和代客理财业务实则无从谈起,这与居民日益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差距较大。专业和称职的个人理财人员的匮乏成了制约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瓶颈。

2.4理财产品销售的监控力度不足

国内对于销售环节还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控。高风险理财品种,在监管严格的市场中,是严禁不加区分地向所有投资者销售的。报告指出,部分零收益理财产品如果在当初销售时避免不当销售,那么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应该就是完全清楚产品的结构,也认同了产品的设计,并且愿意承担投资损失的风险。这样零收益也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负面影响。

尽管在法律层面上,理财产品合同中写明了理财产品是浮动收益,因此投资风险也是自负。但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无论是书面提示还是口头提示,都没能产生足够的效果。很多投资者完全不知道面临的风险程度有多高。

3改善的方法

这次“收益门事件”除了警示投资者匮乏投资风险意识之外,更暴露出部分理财产品在销售上存在的重大信息不对称解构“障眼法”。解决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出路成了我们共同探询的内容。

(1)细分市场,设计多种理财产品。

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必须对客户群体进行有效的细分,在此基础上确定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体,并采取差异化的分层服务方式。针对收入稳定、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客户,设计固定收益或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对收入较高、风险承受能力高的客户,可设计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在理财业务服务模式方面可借鉴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突破传统业务的柜台服务模式,成立专业理财室。根据不同需求为客户设计综合理财方案,提供特色理财产品,实施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

(2)加快人才培养。

加强投资者教育刻不容缓,尽快建立起一支熟悉金融、保险、税务、法律、证券投资等知识兼具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理财员工队伍,为客户提供全面、最佳的个人理财服务。

(3)银监会需加强监管力度。

现有的一些理财产品信息不透明,可能是新兴市场发展中的阶段性缺陷所致,也有可能是操作经验缺乏,甚至操作失误所造成。但也可能有少数理财机构的故意通过蒙骗的手法谋取不义之财。就此而言,对监管机关来说,为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的“三公”,应该坚决查处,同时在相关制度安排方面,尽早作出监管机制上的应对与规范之举。

(4)增强投资者权利意识。

投资人对自己所投资的理财产品应当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其中包括可能收益及与之对应的风险;而理财机构,则有义务将相关产品的风险向投资者予以充分提示。在此过程中,如果理财机构出于自身私利目的,有任何扩大收益与隐瞒风险的行为存在,可以说在性质上应该属于一种侵犯投资者权利的行为。投资者有权依照有关民事法律法规,向有关监管机关与司法机关提出投诉与控告。

参考文献

[1]林小川,零收益真相:银行理财产品惯用障眼法[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

[2]姚瑜磊,结构性产品零收益危机,小概率的高回报[N].理财观察,2008.

银行理财产品范文篇3

关键词:银行;个人理财;零收益

1理财的概念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是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根据国际理财师标准委员会(CFPBoardofStandards)的定义,个人理财是利用客户的各项财务资源,帮助实现其人生目标的过程。即基于客户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保险等财务现状数据和一定的财务假设,综合考虑客户的各种财务目标,进行客户风险偏好的测试和投资组合的调整,基于现金流、资产价值、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帮助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理财规划,推荐需要的金融产品,并出具理财报告,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本文主要探讨银行理财的内容。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之下,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从发达国家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看,个人理财业务具有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在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花旗、汇丰、渣打、恒生、东亚等主要银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理财套餐,针对不同收入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推动了港岛整体个人理财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国内各银行在个人理财方面也做出了不少的探索和尝试,随着国内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逐步发展,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07年开始中国加入WYO后的缓冲期已过,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这使得个人理财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各大银行纷纷推出理财产品,市场进入空前繁荣状态。

2收益门事件原因探悉

就在投资者对理财产品信心十足、向往着高收益的时候,却出现了让人跌破眼睛的“收益门事件”。银行系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甚至亏损的案例越来越多。根据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最新的报告,继浦发之后,深发展、平安银行类似的6款产品最终也是零收益。2月有近半数中外资银行的QDII(QualifiedDomesticInstitutionalInvestors)产品出现从10%到50%不等的浮亏。之后,东亚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先后暴露出零收益,乃至负收益的理财产品。零收益危机持续扩大。其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2.1产品设计问题

浦发银行、深发展银行、深圳平安银行几款零收益的理财产品设计极为相似,均是跟港股挂钩,且只有当表现最好和表现最差的股票涨跌幅不超过银行宣传的预期最高收益率时,投资者才能获得收益。该报告认为,银行宣传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只有在产品所挂钩的几只股票同涨同跌时才会实现,这样的概率极小,现实中是不太可能存在的。报告的撰写者李要深说,报告并非指责产品设计有问题,而是认为产品要博取高收益的概率比较低,相对的投资风险比较大。但问题是,这种公式和内在逻辑非常复杂,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如果不仔细研究复杂的计算公式,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投资风险有多大。

2.2信息透明度问题

在中国社科院日前的《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认为目前银行理财市场最明显的特征是信息透明度不高。汇丰、花旗、恒生、东亚等6家中外资银行因理财产品的运作信息缺乏透明度而登上了报告中的“黑名单”。对于具有专业优势与知识的研究机构中国社科院来说,尚且因为理财产品的信息不透明而不得不放弃对更多理财产品的评价。更何况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只能根据市场理财信息对相关银行理财产品作出选择,正确信息的获取更是难上加难了。

其实,结构性产品一般为保本型产品,“低风险,低收益”其最大的特点。其产品的实质是用利息购买期权去博取更高的收益,整体而言,获得最高收益的概率的确是比较小。

其最坏的结果也只是输掉利息而已,因此适合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但部分银行的理财师在销售产品时,不但不提示产品风险,还利用投资者只关注预期收益的弱点,使用一些“预期收益有多高”等词汇误导客户,银行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2.3缺乏专业理财人员

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它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具备渊博的经济和法律知识,全面了解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外汇、税务、教育、法律等方面相关知识,要求理财人员拥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具有优良的职业操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现今国内大中城市的中资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业务,实际上还较多地停留在业务宣传和简单的一般服务层面上,即只是提供普通的金融产品信息资料和商业银行行情等咨询业务,而帮助和代客理财业务实则无从谈起,这与居民日益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差距较大。专业和称职的个人理财人员的匮乏成了制约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瓶颈。

2.4理财产品销售的监控力度不足

国内对于销售环节还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控。高风险理财品种,在监管严格的市场中,是严禁不加区分地向所有投资者销售的。报告指出,部分零收益理财产品如果在当初销售时避免不当销售,那么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应该就是完全清楚产品的结构,也认同了产品的设计,并且愿意承担投资损失的风险。这样零收益也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负面影响。

尽管在法律层面上,理财产品合同中写明了理财产品是浮动收益,因此投资风险也是自负。但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无论是书面提示还是口头提示,都没能产生足够的效果。很多投资者完全不知道面临的风险程度有多高。

3改善的方法

这次“收益门事件”除了警示投资者匮乏投资风险意识之外,更暴露出部分理财产品在销售上存在的重大信息不对称解构“障眼法”。解决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出路成了我们共同探询的内容。

(1)细分市场,设计多种理财产品。

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必须对客户群体进行有效的细分,在此基础上确定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体,并采取差异化的分层服务方式。针对收入稳定、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客户,设计固定收益或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对收入较高、风险承受能力高的客户,可设计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在理财业务服务模式方面可借鉴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突破传统业务的柜台服务模式,成立专业理财室。根据不同需求为客户设计综合理财方案,提供特色理财产品,实施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

(2)加快人才培养。

加强投资者教育刻不容缓,尽快建立起一支熟悉金融、保险、税务、法律、证券投资等知识兼具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理财员工队伍,为客户提供全面、最佳的个人理财服务。

(3)银监会需加强监管力度。

现有的一些理财产品信息不透明,可能是新兴市场发展中的阶段性缺陷所致,也有可能是操作经验缺乏,甚至操作失误所造成。但也可能有少数理财机构的故意通过蒙骗的手法谋取不义之财。就此而言,对监管机关来说,为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的“三公”,应该坚决查处,同时在相关制度安排方面,尽早作出监管机制上的应对与规范之举。

(4)增强投资者权利意识。

投资人对自己所投资的理财产品应当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其中包括可能收益及与之对应的风险;而理财机构,则有义务将相关产品的风险向投资者予以充分提示。在此过程中,如果理财机构出于自身私利目的,有任何扩大收益与隐瞒风险的行为存在,可以说在性质上应该属于一种侵犯投资者权利的行为。投资者有权依照有关民事法律法规,向有关监管机关与司法机关提出投诉与控告。

参考文献

[1]林小川,零收益真相:银行理财产品惯用障眼法[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

[2]姚瑜磊,结构性产品零收益危机,小概率的高回报[N].理财观察,2008.

银行理财产品范文篇4

关键词:银行;理财产品;管理系统

如今,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为自己的理财产品抢占一个独有市场,这是零售业务和资本业务短期内主要的竞争模式。使用银行理财产品管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资的风险。对于投资的经理来说,一方面减少对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的对冲,另一方面不断减少系统中存在的风险,降低综合投资的风险。投资者依据自身的风险偏好进行判断,而投资的组合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银行理财产品管理系统,来管理并控制系统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利的因素,并且使得投资的回报率实现最大化。投资管理人员按照投资者提出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有价证券,和其他的一些投资进行组合,然后对其进行有效的运营管理,来实现投资者指定的一种期望值[1]。

1系统需求分析

1.1信息化基础设施

银行在信息化基础设施中建设了光纤专线为主干的局域网,网络节点覆盖了所有的总部业务部门,同时通过移动与联通公司光纤通道打通了总部与各个子公司的网络,使其在同一局域网环境内。实现商业银行的全面信息化离不开网络环境的支持,以服务器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为手段,建成商业银行虚拟化服务器集群,为数据安全和应用扩展起到了较好保障。在信息安全管理上,商业银行在总部的网络进出口处配备了顶级防火墙,公司内部建立了身份认证系统,统管所有人员的身份认证,进入各个业务系统首先要通过身份认证系统的认证,方可接入业务系统。另外还建立了安全审计系统等系统,建成了较为完备信息安全保密管理体系。

1.2系统可行性分析

以对所需系统进行调查研究为切入点,对现有系统应用程序的可行性进行详细分析,将其功能作为切入点,详细分析和探索每个模块。本次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管理系统的研究分析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功能设计。综上所述,主要有以下几点。(1)技术层面可行性。本系统基于先前已经开发的比较成熟的系统语言设计。这方面的经验足以说明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这将为该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同时,采用这种较为成熟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员工工作量以及团队之间的磨合时间,还可以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从而为系统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2)经济层面可行性。从经济层面上来讲,实现银行的最大效益是本次系统研究的目的。利用现成的研发团队和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进行开发,可有效节省研发经费,而且对于系统的部署利用远程虚拟机来实现,不用实地采买硬件,这对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提供支持。(3)运营上可行性。从运营上来看,本次系统的设计依托B/S架构,其核心是便捷化、标准化,以此为客户端,这样可以方便用户通过浏览器就能直接访问,这样使得操作流程更加简单,也从侧面证明了本次业务的可行性。经过对银行产品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过程的实地调查,可以从性能上来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1)在银行理财行业的产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主要需要完成理财产品信息管理模式管理、融资管理、银行资金管理以及个人信息管理。(2)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对银行理财产品信息分析、管理和决策的基础之上的,并对管理决策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帮助管理者做出抉择,实现网上信息的分析应用。(3)系统中的实时数据分析可以完成对数据的实时动态分析。就银行业务数据和信息的角度而言,系统的实施动态分析和决策可以保障数据的实时性[2]。

1.3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本次系统的核心功能是SAAS服务,该服务在整个银行业务中所受的好评是最多的。SAAS服务应用是基于系统中的公共套件和商务功能组件开发的。倘若您想进一步扩展其他外部业务应用程序功能,那么只需要通过集成的封装组件中的服务器就可以完成,方便快捷。该系统提供了相对独立的功能服务,即为公共服务套件。简单名称包含了数据缓存、统一身份认证、身份管理和审计等多个方面。如果您需要外部套件,最佳选择就是集成包集成组件。这既可以提供与外部应用系统对应的开发功能,还可以帮助系统建立集成的身份权限。使得权限系统和组件业务系统的集成之间建立统一的关系,使人们对权限系统认可度更高且接受其高容错性。系统主要采用分层数据处理模型结构,显着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稳定性和速度。就数据显示而言,还可以分层次输入数据。业务逻辑层和服务逻辑层共同管理和协调数据和服务逻辑层。在数据管理项目中,一定要运行数据共享和服务功能。同时通过协同方法对子系统项目实施统一管理,从而实现了项目的稳定性与可扩展性,为整个信息系统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安全的保证。

2银行理财产品管理系统设计

2.1交易管理设计

交易管理类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对于交易信息的管理是在WorkFlowManager这个类,而具体的任务管理则是通过TaskManager来实现,然后通过TaskDaoImpl来实现具体操作[3]。综合考虑,设计出所需要的时序图,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知道,在进行交易之前首先是登录交易管理系统,进行交易管理,并请求后台对交易做出处理,经过后台对信息的合法性进行判断,然后对需要的数据加以处理,随后将处理完成的信息反馈到主界面以供用户观看。

2.2清算结算管理设计

清算结算类图结构如图3所示。清算结算的管理都需要通过UnitManager来实现,而后再利用DeviceClassManager进行实际操作。

2.3系统管理设计

系统管理的包图结构如图4所示。具体的时序图设计为图5所示。系统管理序列图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知,整体的系统管理流程是首先选择合适的界面,而后根据界面的相关提示进行操作以求完成信息处理;其后利用AddInfo()、UpdateInfo()、DeleteInfo()等方法对用户信息进行操作,最后呈现到用户界面即可。

2.4查询统计管理设计

在进行具体的分析过程中,因为查询统计查询的模块能够更好地应用在当前的合同的时间上,体现出了当前的查询统计查询的模块应用[4]。

3结束语

随着理财理念的日益普及,银行理财产品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各大银行为理财市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在金融产品业务超越传统业务阶段,现有的管理工具也越来越不适合当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需求,因此对银行理财产品管理系统的设计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通过提出一些措施来帮助银行提高在理财产品和投资管理销售过程中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对相关的理财理论水平,帮助银行理财业务提升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于飞.齐鲁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系统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2.

[2]谢立英.理财产品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金融电子化,2005(3):60-61.

[3]岑融金.某银行理财产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9.

银行理财产品范文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法律风险;法律规制

相比于股票等投资方式,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较小,但是依然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很多安全风险,对投资者的利益造成极大损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尚未形成系统的、详细的法律体系,且在老百姓维权较难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违规发展情况较为突出,与商业银行获取丰厚的利益相比,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等以及所面临的风险相比,商业银行依然处于上风。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法律规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概述

商业银行为资产所有者设计出独立产品,提供给投资者进行投资,采用合同的方式,明确双方权责、风险与投资者回报,并在一定期限内,投资者获取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这时,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通过购买理财产品的方式让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人对资金进行管理,在投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与收益由投资人与商业银行共同承担。1.1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特点。1.1.1银行占主导地位。投资者的资金在签订合同的那刻起,主导权就掌握在银行手中。由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具有低风险、稳定收益的特征,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但是在整个销售与投资过程中,投资者都处于被动状态,无论是在资金使用、收益获取,还是在承担风险时,投资者都处于弱势地位。1.1.2以金融服务为基底。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是基于目前的警容服务提升设计的,银行为投资者提供服务,从而满足消费者的投资与利益获取需求。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对投资者资金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获得利润,并按照合同中规定的方式进行分配。1.1.3风险与利益复杂化。相比于传统储蓄来看,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风险更大,也更复杂,在受体上更加复杂。但是,目前的法律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相关规定较少,一旦出现风险,就会对投资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1.2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法律性质。1.2.1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法律关系。投资者购买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之后,银行就要为投资者提供收益,从这里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与财富管理基金类似,投资者的资金交由商业银行进行管理,并获取收益。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相对风险较小,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较小。1.2.2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的法律关系。在法律中,明确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的法律关系,属于担保的信托关系。当投资者购买这类理财产品后,银行都要想投资者支付本金。同时,当资金委托给银行进行管理后,产生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1.2.3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的法律关系。购买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对投资者的风险较大,投资者的本金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虽然具有较高风险,但是回报也较高,适合风险偏好型客户。将这种关系在法律关系上定义为信托关系较为贴切。

2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运行现状。理财产品投资范围广、种类多。第一,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新产品不断出现,且在产品设计上出现多元化的现象。第二,产品结构呈短期化,流动性强。如果金融产品的流动性较差,就会出现一些价格外溢风险,对投资者造成一定损失,所以很多投资者都喜欢流动性强的理财产品。由于产品结构出现短期化的现象,这时投资者可以通过产品转换来抵御风险。第三,避险型理财产品引领主潮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避险型理财产品,这种产品之所以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很多投资人的风险承担能力较低,为客户提供一个投资渠道。2.2存在的问题。2.2.1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过程中,对客户的风险与利益考虑较少,甚至没有考虑,使客户与商业银行对利益获取与风险承担上出现不对等的情况。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设计与发行过程中,未能合理进行资产配置,进而造成较大缺陷。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市场风险控制体系,无法对投资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与处理,在销售投资产品时,未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操纵。2.2.2信息披露机制不完整。商业银行无论是从理财产品销售、利益获取、风险规避与利益分配等全过程中都处于主动地位,向客户披露相关信息相对比较缓慢、滞后、片面,客户无法有效掌握资金投资全过程。2.2.3产品在对外宣传中风险揭示力度不足。目前,商业银行在对理财产品的宣传过程中,未能对风险进行合理宣传与说明,也未能将风险用一些通俗易懂或者较为醒目的方式进行提醒与表述,导致投资者无法掌握理财产品的风险。很多商业银行在宣传过程中都会肆意夸大理财产品的收益与回报,并在销售过程中过分强调这一点,这样不但会对客户造成一定误导,也与国家相关法律不相适应。

3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法律法规的对策

3.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第一,制定系统的、详细的法律,并对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解决与防范。明确定义理财产品,确保商业银行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中的理财产品定义设计产品。第二,建立专门的部门执行法律,保证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严格按照法律要求进行操作,如果出现违规现象要及时进行处理。第三,制定法律时要对理财产品市场发展进行合理考虑,保证法律法规的前沿性。同时,也要在一些细则中补充法律,确保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健康运行。3.2明确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关系。为维护投资者的效益,确保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正常、稳定运行,就需要明确法律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法律关系。明确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关系,有助于理财产品的有序运行,保证投资者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3明确并细化信息披露的范围与方式。第一,根据不同理财产品的不同风险确定信息披露程度,当理财产品的风险较高时,就要将相关信息多披露一些。第二,扩大下游信息披露体系。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要在法律中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并要将权责相关内容进行明确与细化。第三,在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逃避义务的情况较为常见,这时就要在法律中将一些信息进行详细披露。当理财产品的风险较小时,可以选择一些个性化的方式进行披露;当理财产品的风险较高时,需将相关信息以纸质化的方式进行披露,方便投资者获取相关风险与信息。3.4完善责任体系、健全商业银行对客户的民事责任。目前,我国现行的理财产品责任体系在法律层面并不完善。所以,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责任体系、健全商业银行对客户的民事责任。法律只是明确了银行管理层的刑事与行政责任,但尚未明确与细化一些工作人员的刑事以及行政责任,缺少集体诉讼的相关规定与程序。同时,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对风险披露存在一些问题,并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披露,或者披露不全面等,这些问题对投资者的合法利益造成较大损害。所以,相关部门要完善责任体系、健全商业银行对客户的民事责任,确保投资人员能够在购买与投资理财产品后,实现信息对等,减少对投资者造成的经济损失。3.5强化投资者的风险防范意识。无论何种理财产品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对理财产品的综合风险进行评估,对销售人员的销售过程进行判断。同时,在投资理财产品前,收集与理财产品相关的信息,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减少盲目跟风现象出现,从而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增加投资收益。3.6建立理财产品协调监管机制。虽然金融产品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一些差别,但是在这些年的发展中,经常出现各种产品的混合交叉现象,对监管造成很大挑战。因此,相关部门要对各个金融机构进行联合,通过建立理财产品协调监管机制,对银行理财产品运行进行高效监管。明确相关机构与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确保监管工作有序开展。

4结语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市场异常活跃,虽然为丰富我国金融投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投资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这些问题极大损害了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法律规制的研究,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明确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法律关系、明确并细化信息披露的范围与方式、完善责任体系、健全商业银行对客户的民事责任、加强投资者的风险防范意识与建立理财产品协调监管机制等多种对策,不断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水平,确保投资者的投资利益。

参考文献

[1]张亚闻.农村普惠金融法律规制研究——基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J].时代金融,2018(20).

[2]吴旭,姜德鑫.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监管与法律规制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

[3]马其家,王淼.美国证券法上投资合同的司法认定标准及启示——“美国证监会诉豪威公司案”评析[J].法律适用:司法案例,2018(6).

[4]张宇,石晶玉,王福友.知识产权的法律属性和知识产权垄断的法律规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5]肖启义,刘新荣.商业银行资管产品“穿透式”监管研究——以H银行为例[J].西南金融,2018(5).

银行理财产品范文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管新规理财产品

1时代背景

理财产品,起源于美国。从广义的内容上来讲,所有跟投资有关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都叫做理财产品,当其被用于小到居民或家庭,大到企业或政府机构,只要和财富创造和传承有关的都叫做理财,包括理财产品、基金、黄金、保险、私募、信托等。自2003年发行第一款外汇理财产品——中国银行“汇聚宝”外汇理财产品,紧接着2004年光大银行推出了国内首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计划”。自此,我国的理财产品市场正式诞生,并在以后十几年都呈现出几何式的增长。居民也受理财浪潮的影响,对于存钱的概念逐渐的由存定期到购买一定量的理财产品,慢慢的呈现多资产配置的组合中。居民的理财意识和风险意识都在提高,进一步推动了理财市场积极健康的发展壮大。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于2018年2月最新公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年)》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56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数9.35万只;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9.54万亿元。其中,金融同业类产品规模较年初下降3.40万亿元,降幅为51.13%。总体来看,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如下趋势:理财产品发行量和收益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保本理财产品发行量急剧下降;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供不应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期限更倾向于长期和低风险等级为主。从大数据的分析上来看,居民还是更偏向于短期、稳定的收益,而商业银行更倾向于资金的长期投资,两者从方向之间有一定的矛盾性。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自2018年1月1日—2018年7月31日,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93131种,其中保本型理财产品32539种,非保本型理财产品60592种。其中保本型理财产品投资方向多用于货币市场、债券、基金和固定收益类产品,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多用于银行间市场、债券、债权、固定市场、票据等。两者从属性上就有区别不同。虽然两者属性之间存在差异,但大多投资于货币基金、固定市场、票据等低风险产品,如图1所示。

2新规

自中国人民银行资管新规后,引发了市场剧烈的反响。该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当前的经济包括银行业的发展方向就是严控风险,去杠杆。同精神相一致,改革发展,金融先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是我党对金融工作定的基调。针对商业银行就是严控金融风险,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把严控金融风险放在首位,要将精力集中放在服务好实体经济的发展上去,不再走过去粗放的老路,要实行精细化管理。此次资管新规的出台,也是顺应时展的脚步,采取全覆盖,重监管,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该“资产新规”一经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重点表现在对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和净值型理财产品上,短期和预期收益率理财产品将逐渐被净值型理财产品所替代,原来提起理财产品,老百姓的第一反应是“XX天XX%的利率”例如某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乾元通财2018年202期理财产品,理财期限168天,预期年化收益率4.7%,人人往往只会关注“168天,4.7%”,确实,目前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基本都具有固定的投资时间和预期的年化收益率,比较方便老百姓观看和比较相对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但其产品的风险揭示和说明书中只有大概的投资去向和比例,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根本无法得知理财产品存续期间,所投资产品真实的收益和所承担的风险的大小,并且风险的大小转变也不能及时显示在理财产品上,造成客户信息的不对称性,哪怕真的遇到风险问题,客户也无法卖出止损。近年来,商业银行默认理财产品的兑付方式为刚性兑付,简单来说,只要是你买了商业银行自身发行的正规理财产品,不管理财产品说明书上如何显示其风险的大小,最终的结果都能得到本息收益。刚性兑付让投资者不在乎理财产品上的风险提示和警告,完全不考虑也不去想风险因素,在投资期限确定的情况下,只考虑收益的大小。第一从风险角度看说,不利于培养理性健康的投资环境;第二从发展角度来看,容易产生资本和价格的扭曲,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资管新规中明确规定,银行理财、信托等全部打破刚性兑付,并针对刚性兑付作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操作安排。(1)在资产管理业务中,打破刚性兑付。资管新规中明确规定,资管业务不得以任何渠道,任何形式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从理财规模来看,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占比高,理财资金与银行负债比例相对来看,股份制银行比例高达29%,而全行业平均值仅为13%,从宏观层面来看,大型国有银行资金充裕,流动性强,能更好的应对刚性兑付产生的流动性风险。(2)将预期收益率理财产品逐步向净值型理财产品转变。净值型理财产品是指在产品时,不公布理财产品利率,银行也不承诺固定利率。产品的收益以净值的形式对外公布,公布日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上的条约定期公布。举个简单的事例:假设购买时产品净值为10,到了开放日,如果该理财产品的净值变为11,那么该理财产品在购买到开放的这段日期收益就为1,如果该理财产品的净值变为9,那么该理财产品在该时期的收益就是-1,让客户更好的了解每天的收益,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持有或卖出该理财产品。(3)对违反新规的金融机构进行处罚。第一,对存款类金融机构发生刚性兑付情形的,给予行政处罚;第二,对非金融机构发行上述情形的,由金融监管部门和人民银行进行依法纠正和处罚;第三,针对刚性兑付行为,鼓励单位和个人向监管部门举报。查证属实的,金融监管部门将根据情况大小,给予物质奖励。(4)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资管新规”,银保监会针对银行业自身实际情况和现实要求于2018年7月20日就《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该办法与资管新规高度衔接,共同构成了商业银行下理财产品的监管要求和最新办法。该办法主要针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提出以下要求。第一,实行分类管理。将理财产品分为私募和公募理财,私募理财的募集是向不超过200名合格投资者的非公开发行,公募理财是面向不特定的社会大众公开发行。其中,公募理财产品的发行起点由原来的5万元降低至1万元。第二,规范产品运作,实行净值型理财产品转变。由原来的预期收益率理财产品转变成净值型理财,理财产品的净值需由公允价值计量,鼓励把所投资的资产于市值计量;在2020年底之前,允许符合条件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按照货币市场估值核算规则,确认理财产品净值。第三,封闭式理财产品的期限不得低于90天。

3个月以内的短

期理财产品将会消失,规范此类产品,将大幅缓解资管行业流动性压力和期限错配风险,增强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第四,规范销售渠道和销售管理。通过营业场所销售的理财产品,要实行专区双录,必须每一笔理财都进行双录(录音录像),对第一次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必须进行面签,做必要的风险测试和风险评估,评估客户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针对投资者的风险等级和偏好,推荐适合他的理财产品,不得对客户销售不符合他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3应对策略(1)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结合精神改革转型。把这次资管新规的出台当作一个机遇,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扎实做好落实工作。通过普惠金融等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建设,围绕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大力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加大对小微企业、新技术行业的贷款倾斜力度,让小微企业减少融资成本,通过新发行的资管产品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和普惠金融的落地。(2)针对资管新规,迅速推出净值型理财等定制化产品。根据最新的资管新规,商业银行要将过去的粗放式理财发展思路转变成定制化服务。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和自身风险承受水平,差异化定制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对银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商业银行从现在开始必须抓紧时间,组建自己的大数据服务智慧管理平台,通过客户在银行的所有数据,例如消费习惯、行为习惯、使用习惯、风险偏好等为客户进行画像,根据其年龄、职业、消费、收入的不同差别化定制组合产品。只有进行精准营销,突破陈旧观念和思想,才能牢牢抓住客户。(3)加强培训与学习。针对新出台的资管新规,做到早学习早了解早掌握。掌握的越早,吃透新规,客户有困惑在询问时才不会“掉链子”,能更好地赢得客户青睐。进行全行业务培训与总结,将培训情况和考试成绩纳入基础管理考核,直接与员工绩效工资挂钩,实行奖罚。商业银行要不断鼓励员工学习新的业务内容,多参加职业证书考试,例如AFP和CFP等。相互学习,各个商业银行针对资管新规都有自己的解决办法,通过他行先进经验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提升业务发展水平和能力。建立健全相应的学习机制,针对职业证书考试,通过考试的员工可以按比例进行统一报销,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岗位能手和业务精英榜样,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理财人员的专业素质。(4)尽快成立独立的资管子公司,在资管新规实行后,商业银行所有的理财产品必须通过资管子公司独立运作,从现实意义上讲,它的成立实现了风险的隔离,将其与银行其他业务相隔离;也有利于确认理财产品的独立主体地位,能够与其他基金管理公司直接竞争,需要商业银行深入研究股票等标准化产品,提升自身对资产市场走势的判断,不断增强主动管理能力,提升资产配置的效率和水平,这更加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4结语

资管新规的之日起至2020年底,有2年半的过渡时期,相对于征求意见稿而言,延长了1年半的时间,这给予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多的转型和升级的时间。商业银行需要从现在开始,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客户的教育理念转变上,引导投资者逐步从预期收益率理财产品转向净值型产品。同时,对商业银行的理财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刚性兑付”打破后,商业银行发行的所有理财产品都不在保本,并且封闭式理财产品的期限最低不低于90天,未来理财产品的市场要从单纯的收益价格比拼到创新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的比拼。从另一方面来讲,倒逼商业银行进行改革,无论是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均应根据自身的客户情况和行业定位,找出适合自己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谷云龙.从资管新规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未来[J].吉林金融研究,2018(7).

[2]林鸿钧.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产品的未来[J].大众理财顾问,2018(1).

[3]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上半年)》[EB/OL].中国理财网,2017-09-22.

[4]刘媛媛,何涛,王军.大资管新规下商业银行的应对之道[N].证券日报,2018-02-10.

[5]赵倩.资产新规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J].金融经济,2018(14).

[6]赵梓涵,李海燕,郭爽.资管新规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8(7).

银行理财产品范文篇7

我国的经济一直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居民收入的显著增长以及金融资产的持有比例大幅度攀升,同时,居民开始倾向于将一部分储蓄转化为投资,这种理财意识给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条件。商业银行开始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个人理财业务便由此成了各家商业银行都十分关注的金融服务。

理财业务不仅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方法之一,也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的重要项目之一。各种理财产品日益推出,客户的认同度、关注度也随之增加。这使得理财产品的创新设计地位也日益提高。

本文主要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为研究对象,从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出发,具体分析理财产品的各方面发展。从而对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时代意义。

二、理财产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回顾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政策管制等方面的因素,理财产品的发展有一条很明显的路线。以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例,分析其发展的模式变化。

1.初始的产品模式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是商业银行为了扩大存款规模,从而扩大信贷规模,以此提升自身收益的产物。在这一时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主要是银行间票据、货币市场基金、国债、央行票据等固定收益的产品。在风险管理上,由于主要追求的是固定收益的产品,风险较小。可以这样说,在这一时期推出的理财产品涉及银行比较熟悉的、具有传统优势的领域,风险小,收益也不高,但是能为一些保守型的客户所接受,当然,客户群并不是很多。市场范围不是很大。

2.发展期的产品模式

从2006年以来,由于债券市场的收益走低,而相对股市的回暖及其后的高涨,各商业银行都进行新一轮的理财产品的探索。一方面,通过信托进入股市和产业投资。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将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管理,由信托公司负责投资,在产品形式上主要有对基础建设项目投资以及由债券、股票、信托融资等组合而成的集合理财产品。另一方面,推行人民币结构性衍生产品,该产品是结合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财产品。而QDII的推出,又使得双币理财产品开始迅速发展。总体来说,在这段时期,商业银行大量推出了与股票、利率、汇率等有关的理财产品。

3.下滑期的产品模式

2008年开始,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入影响。全球经济态势十分不理想。尽管我国经济并朱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或多或少造成了负面效应。许多理财产品呈现了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状态。这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缩减理财产品推出的数量,以此降低收益性风险。在这一时期,人们更倾向与投资一些保本类的理财产品,并且预期收益要超过定期存款收益或者刚好相当。但是,商业银行并未因客户倾向保本型理财产品而加快设计保本型理财产品,而是静态观察,等到整个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再展开新一轮的理财业务竞争。

从大方面来讲,理财产品的发展是总体遵循经济发展态势的。可以说,商业理财产品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但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还有待于改善,并且需要提升产品价值,创造核心竞争力。

三、理财产品现状分析

1.个人理财产品现状

银行理财产品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发展成了年销售规模以近万亿的大市场。这是商业银行多年来不断探索发展理财业务的结果。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仍然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并有如下几个特点:

(1)产品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原因在于:一是前期的增长基数比较小,在巨大的市场潜力的作用下,规模和数最便可以大幅度提高。二是全球股市进入调整回落状态,有关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近而使得理财业务的发展不能保持高速态势。

(2)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投资范围不断扩张,产品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从结构上。在现阶段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理财产品:结构型理财产品和综合型理财产品。目前在市场是推出的主要是用一些具有固定收益的企业债券、央行票据、政府债券配套一些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而综合型理财产品的特点在于需要借助第三方机构作为通道。

(3)风险随着理财产品结构的复杂以及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日渐增大。前几年,由于国内和国际大环境的正向推动,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情况还是很理想的。但从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多家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情况。投资者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性质和风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这也给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目前个人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

(1)个人理财业务的盈利能力未被充分重视。理财业务是一项风险小,收益大的优质业务,在国际上被各大金融集叫视为重点业务,但是在我国以个人理财业务为代表的中间业务的收益占总收益的比重偏低。

(2)由于商业银行的自主创新能力匿乏,个人理财产品的种类和所涉及的范围不够广泛,无法给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投资选择。国内外宏观经济的波动,使得商业银行开发新理财产品的积极性有所减退,同时由于各家商业银行同类型的理财产品过多,导致投资者不能根据现实需要清晰地选择产品和服务。

(3)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缺乏正常的风险补偿、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机制。专业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手段在个人理财业务上没有被很好地利用。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产品的多元化,风险也随之加大。对于各类风险缺乏配套机制的支持。

(4)信息透明度不高。商业银行在发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过程中仍然没有及时、充分地披露相关信息,使得产品的基础资产、结构、期限等信息不明确。

(5)商业银行理财绩效的评估和管理体制欠完善,使得商业银行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相对滞后,也制约着商业银行合理、全面地开展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

四、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策略

1.加大创新力度。尽量避免有重复的产品。在近几年里,理财产品越来越多,尽管名称不一样,但是实质是一样的。理财业务是一种创新化要求很高的金融工具,所以各大商业银行应该在内部创新机制上加强储备,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金融市场。

2.高度重视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发展,科学设计理财产品。在设计理财产品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其风险,并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和风险转移。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银行需要严格按照其风险偏好程度科学地鉴定其投资方向和方法,力求风险与收益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匹配。

3.加强信息披露机制。信息披露是一个任何金融行业都不能忽视的问题,信息的公开程度直接影响到该行业的规范化和市场化程度。商业银行在推广及运作理财产品时,应及时披露各类相关信息及运作情况。

4.制定清晰的发展模式。首先制定理财产品的类型及投资方向;其次是理财产品的适合人群;再次由银行产品营销人员对不同投资者推出不同的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范文篇8

理财业务不仅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方法之一,也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的重要项目之一。各种理财产品日益推出,客户的认同度、关注度也随之增加。这使得理财产品的创新设计地位也日益提高。

本文主要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为研究对象,从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出发,具体分析理财产品的各方面发展。从而对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时代意义。

一、理财产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回顾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政策管制等方面的因素,理财产品的发展有一条很明显的路线。以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例,分析其发展的模式变化。

1.初始的产品模式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是商业银行为了扩大存款规模,从而扩大信贷规模,以此提升自身收益的产物。在这一时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主要是银行间票据、货币市场基金、国债、央行票据等固定收益的产品。在风险管理上,由于主要追求的是固定收益的产品,风险较小。可以这样说,在这一时期推出的理财产品涉及银行比较熟悉的、具有传统优势的领域,风险小,收益也不高,但是能为一些保守型的客户所接受,当然,客户群并不是很多。市场范围不是很大。

2.发展期的产品模式

从2006年以来,由于债券市场的收益走低,而相对股市的回暖及其后的高涨,各商业银行都进行新一轮的理财产品的探索。一方面,通过信托进入股市和产业投资。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将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管理,由信托公司负责投资,在产品形式上主要有对基础建设项目投资以及由债券、股票、信托融资等组合而成的集合理财产品。另一方面,推行人民币结构性衍生产品,该产品是结合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财产品。而QDII的推出,又使得双币理财产品开始迅速发展。总体来说,在这段时期,商业银行大量推出了与股票、利率、汇率等有关的理财产品。

3.下滑期的产品模式

2008年开始,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入影响。全球经济态势十分不理想。尽管我国经济并朱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或多或少造成了负面效应。许多理财产品呈现了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状态。这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缩减理财产品推出的数量,以此降低收益性风险。在这一时期,人们更倾向与投资一些保本类的理财产品,并且预期收益要超过定期存款收益或者刚好相当。但是,商业银行并未因客户倾向保本型理财产品而加快设计保本型理财产品,而是静态观察,等到整个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再展开新一轮的理财业务竞争。

从大方面来讲,理财产品的发展是总体遵循经济发展态势的。可以说,商业理财产品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但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还有待于改善,并且需要提升产品价值,创造核心竞争力。

二、理财产品现状分析

1.个人理财产品现状

银行理财产品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发展成了年销售规模以近万亿的大市场。这是商业银行多年来不断探索发展理财业务的结果。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仍然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并有如下几个特点:

(1)产品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原因在于:一是前期的增长基数比较小,在巨大的市场潜力的作用下,规模和数最便可以大幅度提高。二是全球股市进入调整回落状态,有关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近而使得理财业务的发展不能保持高速态势。

(2)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投资范围不断扩张,产品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从结构上。在现阶段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理财产品:结构型理财产品和综合型理财产品。目前在市场是推出的主要是用一些具有固定收益的企业债券、央行票据、政府债券配套一些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而综合型理财产品的特点在于需要借助第三方机构作为通道。

(3)风险随着理财产品结构的复杂以及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日渐增大。前几年,由于国内和国际大环境的正向推动,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情况还是很理想的。但从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多家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情况。投资者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性质和风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这也给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目前个人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

(1)个人理财业务的盈利能力未被充分重视。理财业务是一项风险小,收益大的优质业务,在国际上被各大金融集叫视为重点业务,但是在我国以个人理财业务为代表的中间业务的收益占总收益的比重偏低。

(2)由于商业银行的自主创新能力匿乏,个人理财产品的种类和所涉及的范围不够广泛,无法给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投资选择。国内外宏观经济的波动,使得商业银行开发新理财产品的积极性有所减退,同时由于各家商业银行同类型的理财产品过多,导致投资者不能根据现实需要清晰地选择产品和服务。

(3)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缺乏正常的风险补偿、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机制。专业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手段在个人理财业务上没有被很好地利用。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产品的多元化,风险也随之加大。对于各类风险缺乏配套机制的支持。

(4)信息透明度不高。商业银行在发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过程中仍然没有及时、充分地披露相关信息,使得产品的基础资产、结构、期限等信息不明确。

(5)商业银行理财绩效的评估和管理体制欠完善,使得商业银行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相对滞后,也制约着商业银行合理、全面地开展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

三、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策略

1.加大创新力度。尽量避免有重复的产品。在近几年里,理财产品越来越多,尽管名称不一样,但是实质是一样的。理财业务是一种创新化要求很高的金融工具,所以各大商业银行应该在内部创新机制上加强储备,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金融市场。

2.高度重视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发展,科学设计理财产品。在设计理财产品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其风险,并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和风险转移。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银行需要严格按照其风险偏好程度科学地鉴定其投资方向和方法,力求风险与收益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匹配。

3.加强信息披露机制。信息披露是一个任何金融行业都不能忽视的问题,信息的公开程度直接影响到该行业的规范化和市场化程度。商业银行在推广及运作理财产品时,应及时披露各类相关信息及运作情况。

4.制定清晰的发展模式。首先制定理财产品的类型及投资方向;其次是理财产品的适合人群;再次由银行产品营销人员对不同投资者推出不同的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范文篇9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银行理财产品;营销发展变革

在我国整体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互联网信息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改变了商业市场运作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民众日常生活方式。在银行方面,理财产品的营销模式从以往的实体店销售发展成线上、线下共同销售,有关部门应在新时期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对理财产品营销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下当前银行理财产品营销模式

(一)第三方互联网营销平台。此类营销模式即通过具有独立性质的第三方互联网平台销售银行金融理财铲平。在此模式中,该平台和银行间不是合作的关系,而属于委托的关系,详细来说,客户在购买银行金融理财产品的时候,主要是经由独立第三方网站展开购买行为的,其和银行间没有任何直接联系,随后第三方网站会向银行展开金融交易。在此过程中需要客户注意的是,自身在第三方网站所购买的任何理财产品所有权,均属该网站所有,并非客户自身的,所以该模式较为缺乏法律效力以及监管力度。与此同时,第三方网站和银行间并没有较为稳定的关系,通常都会具备较大的金融风险。除此之外,此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购买过程更为便捷,客户在购买第三方网站各类理财产品时,流程较为简单,门槛也不高,这就能够吸引极多的客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多盈网、钱先生和94bank等推出的各种银行理财产品的团购活动。(二)银行互联网营销平台。在此类营销模式中,银行便是互联网营销平台的参与方以及发起方,该平台对所有合作银行销售的网络、产品等进行了整合,随后客户能够在一个网站上便可以对各大银行理财产品进行选购,类似一种网络超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营销平台便是兴业银行所推出“钱大掌柜”管理平台。该平台为兴业银行以同业金融的“银银平台”为基础,对多种财富管理相关的业务进行整合,最终形成的一类综合型管理、营销平台。此类营销平台最明显的特征为:1.平台没有任何中间的环节,将会直接地接入到银行系统中。客户能够在此类平台上直接对各类银行理财产品进行购买。与此同时,此类平台清算资金的系统也将直接地接入到银银平台中,并且在银行内展开计算,不需要任何新牌照或者第三方平台。2.平台的发起方是银行自身。在众多模式、平台中,是如今唯一一个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法律法规的代销平台,这也就说明了其他类型平台、模式的合法性有待验证。3.此类平台并非单纯的网络平台,其属于线下、线上共同开展的一种模式。其中的“钱大掌柜”便能够面向所有银银平台的合作银行,即客户既可以通过手机的客户端或者网站等线上方式展开购买行为,也可以经由在实体银行网点中的线下模式展开购买行为。然而需要客户注意的是,此类平台模式也具有一些劣势:1.如今此类平台的规模并不大,众多银行并没有较高的参与积极性。各大银行所发起的此类平台,很大一部分都属于同业金融一部分,现在只有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以及平安银行等银行推出了此项服务,而只有兴业银行所推出的“钱大掌柜”在社会上最具影响力。2.此类平台只有一小部分利用了互联网,而绝大部分业务依旧处于银行自身系统的内部。以“钱大掌柜”为首的此类平台并非第三方独立平台,仅限于在银行系统的内部展开跨银行类的产品营销,其线下以及线上的跨行营销方式在本质上和单银行营销方式基本没有太大的差别。3.兴业银行当初在推出“钱大掌柜”之前,已经和众多银行展开合作,而该平台仅属于其业务延伸。兴业银行在与众多中、小型银行展开合作的过程中,主要是对相互间的优劣势加以互补,但是对于所有银行而言,各银行的竞争往往大于合作,所以此类平台在如今的银行市场竞争环境中并不容易复制。(三)互联网与银行合作金融平台。此类平台即银行方会主动和一些互联网金融第三方平台展开合作,从而把银行将发行的各类理财产品摆在该平台中展开营销。此类平台的特征为:1.需要利用第三方的支付平台;2.属于单纯的互联网平台,并没有任何线下的营销活动;3.银行方不需要创设全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仅通过和当前已存在的平台展开对接,便能够导入相应的流量;4、银行方在此模式中依旧为主动的参与方,其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属于正式合作的关系。此类平台不仅能够充分丰富互联网金融平台中的理财产品类型,更能够有效增加客户源,属于一类“双赢”的金融平台,极适合进行扩散和推广。然而受限于有关部门的监管原因,当前此类平台还难以得到有效推广。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下银行理财产品营销发展变革方向

(一)互联网金融平台最终会成为各大银行营销理财产品的主要途径。互联网金融平台作为一类营销平台,具备成本低、效率高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替代传统营销平台。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下,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已经累积了大量优势渠道和客户资源,其能够和金融部门在各自的优势上有效展开互补,进而进行充分融合。对于营销而言,其本质便为对产品供需的双方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发现以及对接,进而使交易形成。各大银行的渠道优势重点为拥有大量的客户群、大规模的网点、发达的客户网络以及较为良好的信誉保障,而第三方代销平台若想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就应当在上述几点中追平甚至超过银行,而互联网金融平台便具备这样的潜力:1.互联网平台能够有效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这就在实体网点层面超过了传统银行。虽然一些银行也具备一定程度的线上营销平台,然而因为银行间的竞争性较大,其开放的系统难以和更具备开放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相比。2.互联网和银行间展开合作能够帮助银行扩大客户源,同时使银行的信誉度得到广泛延伸,使更多客户提升了信任。3.吸引银行方与互联网平台展开合作的重要因素,便是互联网平台掌握客户的大数据以及受众面广泛。4.互联网平台自身在成本上具备极大的优势,而先进的产品比价以及信息检索等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大量既便捷又具有个性化的网络服务。(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理财产品营销需要政府监管一定程度的放松。正如前文所述,一些银行主动与互联网合作的方式遭遇了严重的失败,而业界也出现了日益强烈的放松“面签”呼声。在通常情况下,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对各大银行理财产品展开严格监管的主要原因,便是对投资者展开保护。然而经过多年实践可知,保险、基金以及信托等产品的市场历练,可以有效帮助投资者锻炼风险规避、识别的能力,但是监管部门如果过度对投资者进行保护,却会导致投资者对其过于依赖,这就难以培养其风险意识。(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营销需要打破隐性担保、刚性兑付。在金融市场未来深入发展,以及投资人员强化金融教育的基础上,理财方面的刚性兑付也将被打破。投资人员将逐步回归于理性投资,这对进一步放松监管政策和打消监管的各种顾虑有很大的推动意义,这就会使得银行理财产品的营销模式、平台趋于多样化,并且提升开放性。除此之外,在打破刚性兑付,同时向着净值类产品进行转型后,各大银行的隐性担保也将被逐步打破,从而有效改善所有银行间的不平等竞争性质,进而使得大银行也需要充分创新理财产品,并且及时调整、开拓营销方式。(四)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这种日益激烈的竞争性不仅会存在于各大银行的同业之间,还会体现在保险、证券、基金以及信托等各大金融机构之间。大银行不再具备传统的营销优势,其市场营销、发行的垄断状况终将被充分打破,大银行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影响力。(五)财富管理出现新方向,第三方独立财富管理服务机。构以及投资顾问模式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前文所述,当前我国的财富管理具有极强的市场发展潜力,然而受限于银行竞争大于合作理念的影响,其发展较为缓慢,相比于发达国家,其起步也比较晚。然而相关市场的巨大空间,终将促使第三方独立财富管理服务机构以及投资顾问模式得到快速发展,而互联网金融平台也会最终成为各大银行营销理财产品的主要途径,最终推动相关市场出现快速的改变和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下银行理财产品营销发展新模式列举

(一)打造“私人订制”式的平台。对于广大客户而言,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趋势下,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已经逐步成为各大银行营销理财产品的主要竞争方式,各大银行应当致力于为客户制定适合的规划。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银行方面的理财产品营销途径并不匮乏,反而更加多元化,然而更加专业、新颖、全面且具备针对性的服务依旧很少。对于新时期的第三方独立平台而言,其工作的重点应当为:首先,为客户提供更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其次,提供日益丰富的理财产品;第三,确保价格合理、科学。所以,有关平台需要在做好检索、查询和对比理财产品的前提下,对自身的金融服务体系加以全面完善。(二)确保盈利模式可持续且合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下,金融营销佣金的占比会日益下降,而增值性金融服务盈利的占比将会逐渐上升。所以,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下,银行与合作平台不应当只注重拓展理财产品的营销渠道,应当目光放在对客户信息、市场偏好以及实际需求等进行全面掌握的工作上,进而充分重视数据库的重要作用,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借助新技术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结论总之,互联网金融对民众的理财行为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这也促使各大银行营销自身理财产品方式有所转变,使得其营销模式趋于多样化。然而当前对互联网代销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对营销模式展开探讨,为民众提供更便捷、高回报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峰.探讨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下银行理财产品营销发展变革[J].时代金融,2018(36):342-343.

[2]柯建敏.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冲击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09):8-9.

[3]孙章毅.浅谈银行理财产品的营销技巧和体会[J].中外企业家,2019(02):42.

[4]郭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25):120-121.

[5]韩天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及其营销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18(35):104-105.

银行理财产品范文篇10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是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根据国际理财师标准委员会(CFPBoardofStandards)的定义,个人理财是利用客户的各项财务资源,帮助实现其人生目标的过程。即基于客户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保险等财务现状数据和一定的财务假设,综合考虑客户的各种财务目标,进行客户风险偏好的测试和投资组合的调整,基于现金流、资产价值、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帮助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理财规划,推荐需要的金融产品,并出具理财报告,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本文主要探讨银行理财的内容。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之下,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从发达国家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看,个人理财业务具有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在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花旗、汇丰、渣打、恒生、东亚等主要银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理财套餐,针对不同收入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推动了港岛整体个人理财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国内各银行在个人理财方面也做出了不少的探索和尝试,随着国内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逐步发展,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07年开始中国加入WYO后的缓冲期已过,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这使得个人理财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各大银行纷纷推出理财产品,市场进入空前繁荣状态。

2收益门事件原因探悉

就在投资者对理财产品信心十足、向往着高收益的时候,却出现了让人跌破眼睛的“收益门事件”。银行系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甚至亏损的案例越来越多。根据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最新的报告,继浦发之后,深发展、平安银行类似的6款产品最终也是零收益。2月有近半数中外资银行的QDII(QualifiedDomesticInstitutionalInvestors)产品出现从10%到50%不等的浮亏。之后,东亚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先后暴露出零收益,乃至负收益的理财产品。零收益危机持续扩大。其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2.1产品设计问题

浦发银行、深发展银行、深圳平安银行几款零收益的理财产品设计极为相似,均是跟港股挂钩,且只有当表现最好和表现最差的股票涨跌幅不超过银行宣传的预期最高收益率时,投资者才能获得收益。该报告认为,银行宣传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只有在产品所挂钩的几只股票同涨同跌时才会实现,这样的概率极小,现实中是不太可能存在的。报告的撰写者李要深说,报告并非指责产品设计有问题,而是认为产品要博取高收益的概率比较低,相对的投资风险比较大。但问题是,这种公式和内在逻辑非常复杂,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如果不仔细研究复杂的计算公式,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投资风险有多大。

2.2信息透明度问题

在中国社科院日前的《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认为目前银行理财市场最明显的特征是信息透明度不高。汇丰、花旗、恒生、东亚等6家中外资银行因理财产品的运作信息缺乏透明度而登上了报告中的“黑名单”。对于具有专业优势与知识的研究机构中国社科院来说,尚且因为理财产品的信息不透明而不得不放弃对更多理财产品的评价。更何况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只能根据市场理财信息对相关银行理财产品作出选择,正确信息的获取更是难上加难了。

其实,结构性产品一般为保本型产品,“低风险,低收益”其最大的特点。其产品的实质是用利息购买期权去博取更高的收益,整体而言,获得最高收益的概率的确是比较小。

其最坏的结果也只是输掉利息而已,因此适合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但部分银行的理财师在销售产品时,不但不提示产品风险,还利用投资者只关注预期收益的弱点,使用一些“预期收益有多高”等词汇误导客户,银行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2.3缺乏专业理财人员

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它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具备渊博的经济和法律知识,全面了解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外汇、税务、教育、法律等方面相关知识,要求理财人员拥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具有优良的职业操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现今国内大中城市的中资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业务,实际上还较多地停留在业务宣传和简单的一般服务层面上,即只是提供普通的金融产品信息资料和商业银行行情等咨询业务,而帮助和代客理财业务实则无从谈起,这与居民日益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差距较大。专业和称职的个人理财人员的匮乏成了制约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瓶颈。

2.4理财产品销售的监控力度不足

国内对于销售环节还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控。高风险理财品种,在监管严格的市场中,是严禁不加区分地向所有投资者销售的。报告指出,部分零收益理财产品如果在当初销售时避免不当销售,那么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应该就是完全清楚产品的结构,也认同了产品的设计,并且愿意承担投资损失的风险。这样零收益也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负面影响。

尽管在法律层面上,理财产品合同中写明了理财产品是浮动收益,因此投资风险也是自负。但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无论是书面提示还是口头提示,都没能产生足够的效果。很多投资者完全不知道面临的风险程度有多高。

3改善的方法

这次“收益门事件”除了警示投资者匮乏投资风险意识之外,更暴露出部分理财产品在销售上存在的重大信息不对称解构“障眼法”。解决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出路成了我们共同探询的内容。

(1)细分市场,设计多种理财产品。

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必须对客户群体进行有效的细分,在此基础上确定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体,并采取差异化的分层服务方式。针对收入稳定、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客户,设计固定收益或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对收入较高、风险承受能力高的客户,可设计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在理财业务服务模式方面可借鉴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突破传统业务的柜台服务模式,成立专业理财室。根据不同需求为客户设计综合理财方案,提供特色理财产品,实施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

(2)加快人才培养。

加强投资者教育刻不容缓,尽快建立起一支熟悉金融、保险、税务、法律、证券投资等知识兼具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理财员工队伍,为客户提供全面、最佳的个人理财服务。

(3)银监会需加强监管力度。

现有的一些理财产品信息不透明,可能是新兴市场发展中的阶段性缺陷所致,也有可能是操作经验缺乏,甚至操作失误所造成。但也可能有少数理财机构的故意通过蒙骗的手法谋取不义之财。就此而言,对监管机关来说,为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的“三公”,应该坚决查处,同时在相关制度安排方面,尽早作出监管机制上的应对与规范之举。

(4)增强投资者权利意识。

投资人对自己所投资的理财产品应当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其中包括可能收益及与之对应的风险;而理财机构,则有义务将相关产品的风险向投资者予以充分提示。在此过程中,如果理财机构出于自身私利目的,有任何扩大收益与隐瞒风险的行为存在,可以说在性质上应该属于一种侵犯投资者权利的行为。投资者有权依照有关民事法律法规,向有关监管机关与司法机关提出投诉与控告。

参考文献

[1]林小川,零收益真相:银行理财产品惯用障眼法[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

[2]姚瑜磊,结构性产品零收益危机,小概率的高回报[N].理财观察,2008.

[3]何怡,银行理财产品负收益可能性无法避免[N].法制晚报,2008.

[4]殷建峰,2007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N].上海证券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