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创作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8:44:57

音乐创作

音乐创作范文篇1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中国民族音乐;启示

在近现代世界音乐发展史上,俄罗斯涌现出了一大批享誉世界的伟大音乐家和数量众多的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音乐作品,俄罗斯的现代音乐艺术在世界文化和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俄罗斯丰沃音乐艺术土壤上成长起来的近代音乐大师拉赫玛尼诺夫,富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创作历程无论在俄罗斯国内,或者对浪漫主义音乐史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力。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艺术作品,是19世纪俄罗斯音乐大师中浪漫主义音乐的最后代表人物,俄罗斯肥沃的音乐土壤成为这些作品的来源和养料,或宛转悠扬,或慷慨激昂,或柔美婉转,作曲家以其细腻感性的触觉深刻表达了对国家浓郁炙热的感情,也体现了俄罗斯特有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精神。拉赫玛尼若夫曾深情地说:我是俄罗斯作曲家,我全部创作的灵感都来自祖国,我将用我的作品表现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从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中能深深地感受到的。无论是从他早期的c小调前奏曲、罗斯季斯拉夫王子、春天大合唱等,还是从他中后期创作的第二交响曲、春潮、小岛、幸福是什么等作品,其中饱含激情的浪漫主义色彩旋律让人感动不已,流连忘返。

一、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的特点

作为19世纪末俄罗斯最具代表的浪漫主义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特点:(一)突出民族性,将优美动人的旋律与歌词融为一体。无独有偶,与那个时期的音乐家一样,拉赫玛尼若夫的音乐创作题材上选用了各种风格和不用表现手法的诗人的诗歌,这些诗歌感情细腻,文字优美,富有韵律,充满诗情画意,有的描绘了俄罗斯优美的自然风光,有的描写人民生活,歌颂了勤劳质朴的人民大众。在这些有意义的诗歌中,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创作灵感源源不断,经过精雕细琢的加工制作,把一首首诗歌变成了有声有色的音乐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或深沉悲哀,或热情洋溢,或痛苦悲壮,但它们都反映了流畅优美的旋律和诗意的歌词的完美结合。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在不同时期的创作和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例如,艺术歌曲的早期作品中,许多作品是赞美爱情的诗歌,在后来的音乐创作中,更多的是一种忧郁和悲伤的情绪,这与拉赫玛尼诺夫在国外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表达了作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小鸟作为拉赫玛尼诺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旋律激亢高昂,令人振奋,节奏感十分明显,整个乐曲节奏充分阐释了作家对诗歌思想的理解。作家用流畅婉转优美的旋律与诗人的情怀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演奏者通过表演能够深切体会到俄罗斯人民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以及万事万物的热爱之情。(二)突出歌唱性,注重富有浪漫色彩的和声的运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艺术作品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注重丰富浪漫色彩的和声的运用。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欧洲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音乐大师,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最后一位浪漫主义色彩的音乐创作家。他的艺术创作植根于俄罗斯丰厚的音乐土壤,师从享誉世界的浪漫主义音乐大家柴可夫斯基,同时他的音乐作品又与当时时展相结合,融入了一些现代因素,但却没有一味追随当时一些作曲家的思潮,而是将自己的创作个性与思想融入其中,因此使得他的艺术作品独具特色,不拘一格。拉赫玛尼诺夫坚持音乐的传统与创新结合,以传统和声为基础,结合具有个性特点的创作技法,保证了和声的错综复杂和装饰化效果,从而给人们展现了一曲曲既继承前人又富有鲜明特色的拉赫玛尼诺夫式的艺术风格,进而奠定了他在近代俄罗斯乃至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中的地位。例如,在花儿枯萎了这首乐曲中,拉赫玛尼诺夫采用了大量的半音化和声的创作形式,尤其在歌曲的后半部分这种创作特色更加突出,使得整部作品犹如朗诵者心思细腻的吟诵,流畅的旋律,婉转的曲风更给人以美的享受。(三)突出独创性,重新阐释了钢琴乐与声乐的关系。拉赫玛尼诺夫不仅是一位音乐创作大家,还是著名的钢琴家和指挥家,他被誉为19世纪后期俄罗斯钢琴音乐的建筑师,不仅具有精湛的演绎技巧,而且还对钢琴的每一个音符有着天生的敏感性,由他演奏出来的乐声优美之极。钢琴演奏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创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钢琴演奏作为艺术歌曲声乐的重要部分,一般是紧紧围绕乐曲的主题开展,声乐的旋律作为配唱,用来突出音调的特点。正是这种器乐与声乐的完美结合,将创作者内心对作品的理解与把握艺术化、形象化地表达出来。在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创作中,钢琴演奏对其作品具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将钢琴伴奏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使得钢琴伴奏的地位上升到了与声乐同等的地位。正是在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作品中,人们改变了对传统的钢琴伴奏的认识和理解。钢琴伴奏不仅处于从属地位,其功能多面生动富有色彩。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作品被称为室内乐,充分展示了钢琴音乐与声乐在其艺术歌曲中的同等地位,二者部分主次,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换言之,在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不再仅仅作为声乐的辅助和衬托,而是上升到了二重奏的合作关系,钢琴不再仅仅作为整部作品的引子、尾声和间奏等作为辅助和装饰,直接参与到歌曲的整体结构中来。如他创作的艺术歌曲别唱吧,美人、春潮、小鸟等,作曲家采用了极富歌唱性的旋律与钢琴流动乐音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实现了钢琴伴奏与声乐的完美融合,同时也展现了拉式音乐作品中钢琴乐与声乐之间的特殊关系。

二、跨语境下的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对中国民族音乐创作的启示

拉赫玛尼诺夫是19世纪后期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最后代表人物,对本国的民族特性和风土人情有着深刻准确的认识与把握,对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有着深厚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他的音乐作品充分体现了俄罗斯的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并注重在吸收前人创作成就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升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拉式音乐风格,从而奠定了他在俄罗斯和欧洲近代浪漫主义音乐史上的地位。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热爱音乐,热爱歌唱,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聚的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境内少数民族众多,各族人民自古就有歌唱的文化传统,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原生态民歌和地方剧种,并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像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大歌、那坡县的壮族民歌、刘三姐歌谣以及桂剧、彩调等已经成为广西民歌的特色名片。如何充分挖掘和保护这些民族文化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健康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从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中,可以给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有以下几点启示:(一)以挖掘民族民间文化为基础,注重本土音乐与西方音乐元素的结合,打造民族音乐品牌。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充分体现了俄罗斯民族风格与特性,同时俄罗斯人才辈出的音乐人才及创作的大量的音乐作品也为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激发起音乐创作灵感,并使其最终成为一代音乐大师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我国民族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加快各文化院校、民间团体和相关文化机构等资源的整合,将本土音乐元素与西方音乐元素和表现技法相结合,并将传统的非物质文化融入到现代音乐的表现形式中,打造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品牌。此外,还可以通过打造文化平台加强本土音乐文化的对外传播,提升我国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以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为例,近年来在广西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广西民族音乐资源得到了充分挖掘,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与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一年一度的南宁民歌艺术节已成为促进我国民歌艺术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引导人们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信心和自豪感,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提升本土音乐文化的影响力,加强我国民族音乐与国际的交流合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桂林市创作的大型实景演出剧印象刘三姐,将民族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到现代演出形式,使得刘三姐歌谣这一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在我国民族音乐发展中,应以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注重民族性为借鉴,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实现本土音乐元素与西方音乐元素的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音乐品牌,才能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二)突出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创造性,从政策上积极扶持。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注重浪漫色彩的和声运用,音色通透圆润,婉转流畅,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充分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性特色。同时他还重视在演奏过程中用速度快慢对比来加强戏剧性表现,把丰富的想象力与理解力有机结合起来,把优美的旋律与技巧结合起来,进而形成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引起同行的重视。因此,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也应该积极学习借鉴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创作历程,在立足民族性的基础上,强化创作的独特性与创造性,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音乐独创性的道路。要引导民族音乐作曲家加大对民族民间音乐资源的挖掘力度,把创作思维由原来注重对外部世界的描绘转变为对人和事物内在情感的抒发上来,注重音乐内涵的挖掘,充分体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特别是把现代技法与民族音乐传统音阶结合起来,积极营造独特的民族音乐意境和音乐韵味。此外,还要积极借鉴俄罗在促进民族音乐发展中的做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民族音乐发展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丰富多样,特别是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范围。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从立法层面加大对这些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大财政投入,采用行政、立法等多种手段保护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比如制定相关的政策文件推动民族音乐文化集中的地区建立世界非物质音乐文化博物馆、民间民俗文化馆等,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引导广大群众提高对本土音乐文化的认识、重视、保护、传承与弘扬。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设立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专项基金,积极投入到各级学校的民族音乐教育教学中来,为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各高校还可以设立民族音乐研究专项基金,引导科研教育人员加大相关研究,不断增强民族音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加强民族音乐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专业人才工作保障机制。拉赫玛尼诺夫在艺术音乐创作的道路上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并最终成为一代享誉世界的浪漫主义音乐大师,是与当时俄罗斯国内上下高度重视民族音乐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分不开的。加强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口口相传等局限性,开展学校教育,加强民族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常态化的人才工作机制成为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教育主要包括专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方面内容,培养民族音乐专业人才,一方面专业院校必须转变传统认知,打破学院派音乐与原生态音乐之间的对立局面,树立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结合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实际和需要,设立民族声乐、民歌演唱等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积极聘请民间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人到校担任兼职教师,将民间艺术文化延伸到专业院校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中,促进民族声乐与民间本土文化的有效融合,注重对民族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在普通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学校要加大对民族音乐推广普及的工作力度,在课余时间和社会实践活动多组织一些有利于本土音乐、经典民歌以及特色乐器的推广推介,将本土民间的脍炙人口的优秀音乐文化弘扬光大。专业教师和民族音乐文化工作者要积极作为,积极向学生教授、传授优秀的民族音乐歌曲,加深学生对民族本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和培养学生从思想和内心深处产生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和行为。

综上所述,拉赫玛尼诺夫作为19世纪后期最后一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音乐大家,从他的音乐艺术作品中给我们诸多的启示和感悟。民族音乐作为我国音乐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拉赫玛尼诺夫音乐艺术创作的成功经验,坚定不移以民族化为基础。注重民族性、独创性、融合性,加强民族音乐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人才工作保障机制,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本土音乐文化资源。全面开展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弘扬和发展工作,不断增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陈琼.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中的钢琴定位[J].贵州民族研究,2016,(03):115-116.

[2]石广军.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孩子!你像鲜花一样美丽》的演唱浅议[J].音乐天地,2015,(10):97-98.

[3]许智雄,徐小灵.传承而不拘泥博众而又独特———浅析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中的和声特点[J].贵州民族研究,2015,(03):51-52.

[4][英]PatrickPiggott.拉赫玛尼诺夫管弦乐[M].王次炤,常罡译.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

音乐创作范文篇2

关键词: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典风格启蒙运动慢乐章

奥地利音乐家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1791),三岁弹琴,四岁识谱,五岁开始作曲,小小年纪就名满京都,轰动全欧。这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满脑子是音乐”,被誉为“音乐的上帝”。上帝创造了万物,莫扎特则以纯正的心态,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在他短暂的生命中,以其旺盛的创作精力,向世人奉献了大量充满灵性的音乐作品,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空前的。

音乐艺术绝不是原野上一朵独自开放、孤芳自赏的野玫瑰。为了更深地理解、把握莫扎特的音乐,我们有必要揭示莫扎特音乐创作的种种背景。

一、时代背景

莫扎特生活在18世纪的欧洲,正是非洲奴隶贸易最猖獗的时期。因为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数量有限,且由于杀戮已濒于被灭绝的地步,所以那里的甘蔗、烟草、棉花、咖啡和香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迫切需要大量的、廉价的奴隶劳动,为的是向欧洲提供更多的原料。所以奴隶贸易的规模直接影响到欧洲国家的兴衰。欧洲几乎所有在海上从事贸易活动的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普鲁士、丹麦、瑞典)都在非洲大陆参加了奴隶的贩运这项“贩卖人类血肉”的罪恶勾当。其残忍性,不亚于20世纪的奥斯威辛集中营。

18世纪中叶欧洲国家之间的七年战争(1756—1763年)爆发那年,莫扎特刚好出生。开战的原因是普奥争雄与英法争霸。童年莫扎特巡回演出开始于1762年,正是欧洲战争此起彼伏的混乱时期。

18世纪的欧洲,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面纱再度被揭开,特别是在被埋没多年的庞贝及赫库兰姆两座古城的重新发现和挖掘,掀起一股埋没和遗失已久的古典思潮,形成了一股新古典主义浪潮,这股新浪潮深刻地影响着艺术创作的风格。莫扎特正好生逢“开明专制”的盛世,开明的君主约瑟夫二世(1741—1790),于1765年继任“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皇帝推崇伏尔泰等启蒙学者的学说,推行改革,在奥地利历史上开始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商品生产。生活在政治上一个比较宽松、比较自由的时期,莫扎特才得以创作了大量古典风格的音乐,激发了18世纪欧洲对古典风格的热烈崇拜。

莫扎特音乐艺术的根,正如近代欧洲文明的根一样,必须到古希腊、罗马去寻找。莫扎特音乐艺术的古典风格源自新古典主义浪潮的影响,犹如古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风格一样,不仅崇高、庄严、静穆,且华贵、典雅。莫扎特在乐曲中营造出一种心旷神怡的优美氛围,靠直觉来表述自己内心对阳光、月光和星光下的世界人生的种种印象,具有对称美和稳定的和谐美。

二、思想文化背景

18世纪的欧洲,同时也是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是一种将思想与信仰根植于对古希腊、罗马文明研究的运动;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及其支持者们相信理性及对知识的追求,将带领人性进入真正快乐的源头。在这种启蒙运动精神的推动下(在这个运动中,对任何问题都鼓励质疑和提出问题),欧洲开始尝试完成全球地图。

在莫扎特的年代,短暂且卓越的探险热潮,正是18世纪启蒙运动下的产物。詹姆斯·库克船长沿东澳大利亚征服南太平洋的探险航行,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来最大一次扩展了欧洲的地理知识体系,奠定了填补航海图上最后一大块土地的基础。而一个18世纪的浪子——贾科莫·卡萨诺瓦轻浮、放荡的一生恰恰是与18世纪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对立的最佳写照。他从18岁起(1743年),一直到1784年退休,都在欧洲骗吃骗喝,专门喜欢与国王、贵族、名人等高层次人士往来,还赢得世纪最伟大情圣之一的名声,这也是18世纪欧洲上流社会真实生活的生动写照。

莫扎特音乐的本质和灵魂也是启蒙。简单易懂的莫扎特音乐语言发展,亦与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密切联系。莫扎特应用简单易懂的音乐语言符号,采用奏鸣曲曲式,运用不同主调之间对立与平衡的全新表现技巧,在短短的29个春秋寒暑一共创作了626首曲子。这是上帝专门派来赐给人类的如珠似玉的旋律。

三、生理和心理背景

1.对疾病的沉思

莫扎特自六岁起,直到临终,他都是一个疾病缠身的人。也许,没有疾病的痛苦,就不会有深沉的音乐产生。莫扎特的音乐创作生涯都是在疾病缠身的煎熬和拼搏中度过的。若从医学角度看,他的不少乐曲在某种程度上实在是一位患者主诉病历的档案。当然,莫扎特很少公开抱怨自己的恶劣健康状况,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忍受着。疾病所造成的痛苦并没有把他推向颓废的泥潭,走向厌世和悲观主义,相反倒促使、刺激他跑到音乐艺术世界去寻找出路,用旋律、节奏以及和声的语言诉说其生存状态,描述其人生的根本处境,从而得到解脱。

在《D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作品第175号)中,活跃、开朗,有朝气的第一乐章是他对生命的一首赞歌,而在慢乐章的展开部出现了沉思的段落,这是他祈求上帝使他正确对待疾病的一段内心独白。该曲创作于1773年,莫扎特17岁,正好抱着有病的身子走向自己的青年时代。如此孱弱的躯体,却有如此旺盛的艺术创造力!真是不可思议。

2.对死亡的默念

对死亡的默念,有一种乡愁伴随,这是莫扎特的许多慢乐章的主题。他把死亡看成是生命的最后归宿,正是死亡刺激了他去紧迫地、频繁地思考生的意义。

在人对生的渴望和死亡之间,存在着永恒的冲突。莫扎特用作曲,用钢琴和小提琴做武器,同死的绝望感进行抗挣。他的最后三首弦乐四重奏便是莫扎特晚期同死的绝望感进行抗挣的“战利品”:《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75号),创作年代是1789年夏天;《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89号),创作年代是1790年冬;《F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90号),创作年代是1790年冬。

联想起贝多芬的《a小调弦乐四重奏》,它的主题思想正是贝多芬对“恒久的孤独生存”的有力对抗和报复。这两位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在行将就木的日子都用了弦乐四重奏来抗击心中的死的绝望感,真是意味深长。

艺术就是有这样一种神奇的魅力:即使是痛苦、悲哀和绝望,一旦经过艺术处理,也会升华为审美对象。

3.做一个自由作曲家的“烦”

身为一名音乐神童,莫扎特曾与欧洲贵族交往密切,他认为自己与任何贵族是平等的(正如他在歌剧中所体现的)。但莫扎特仍隶属于萨尔兹堡的统治者——施拉腾巴哈大主教及他的继承人——科洛里多伯爵。他在这样的从属地位上,常感到局促不安;他容忍不了主仆关系中雇主科洛里多的专横和压制,在经过几次意见纷争以后,终于在1781年(25岁)挣脱了依附关系而走上自由作曲家的道路。他为了摆脱经济上的困境,总在为找寻宫廷里的一个职位而劳碌奔波。不幸的是,当时的观念是贵族赞助者均视作曲家为仆役,莫扎特历经坎坷,仍负债累累;英年早逝,劳生一梦。

莫扎特性格中有内向的一面,他善于把同世界的矛盾、冲突掩盖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将做一个自由人的种种“烦”转化为旋律。他的四首圆号协奏曲是他对“烦”的狠狠报复,因为他觉得用圆号来“笑”劳生一梦是很过瘾、很解恨的一件事,他企图通过圆号那响彻云霄的号声来缓解其内心的“烦”,宣泄出同世界抗争的愤懑。

莫扎特的音乐越往后,越到他的晚期,他反抗世界、自我挣扎的成分越多,乐曲境界就越高,震撼人心灵的力量也越大。到了临死前的三四年,莫扎特的乐曲中透出的人同世界相抗争的“力”就越大。

人类的精神和文明只有发展到了欧洲的18世纪,才能孕育出莫扎特音乐语言符号系统。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一种语言符号系统,使18世纪的欧洲为之发狂,则是莫扎特的伟大功绩。

参考文献:

[1]侯康为.从古典的角度思虑自然——莫扎特自然主义与人文思想的来源.齐鲁艺苑.1999(1)P45-49

[2]金予湘.关于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及其作品演奏技巧.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P74-76

[3]戴起源.对悲剧性艺术风格作品的演绎探寻——兼谈莫扎特《C小调幻想曲》的创作与美学意蕴.艺术教育.2006(5)P89-91

[4]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5]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钱仁康编译.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音乐创作范文篇3

【关键词】戏曲音乐元素;当代音乐;创作;应用

一、在当代音乐创作中应用戏曲音乐元素的意义

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应用戏曲音乐元素对于音乐创作的创新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在音乐创作中应用戏曲音乐元素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音乐创作方法。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音乐创作者对戏曲音乐元素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价值缺乏正确认识,在当代音乐创作中应用戏曲音乐元素的范围相对较窄,无法有效实现音乐作品的创新和戏曲文化的传承。

(一)引起民族共鸣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国非常注重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因此,音乐作品的创作也要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体现中国文化特色,才能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传播到世界各地,使更多人通过音乐作品认识中国文化。而中国戏曲文化中的音乐元素极具中国特色,将中国戏曲音乐元素应用于音乐创作可以极大地丰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使其更具有中国文化气息,并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在使更多人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引起国民的情感共鸣,推动音乐艺术发展成为更高级的视听艺术,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丰富当代音乐的内容和形式

我国当前的音乐创作受外国音乐创作的影响很大,很多作品缺乏中国特色,无法真正代表中国文化实现文化输出,这使我国在文化领域相对落后,外来文化对我国音乐创作的影响过大,使我国音乐创作无法实现创新发展,很多音乐作品受众范围进一步缩小。我国戏曲音乐根据地域分布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其内容和形式都非常多样,在当前的音乐创作中应用戏曲音乐元素可以极大地丰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使音乐作品更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进而,可以音乐作品为媒介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中国戏曲音乐元素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音乐内容和形式,还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结合年轻人的喜好,使其更具有观赏性和传承性,才能真正扩大受众范围。中国戏曲音乐元素丰富,将戏曲的独特剧情和经典文化与当代音乐有效整合,通过戏曲的特有唱腔呈现相应的音乐作品,可以更好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使音乐作品获得更多人的喜爱,同时,使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并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

二、常见的戏曲音乐元素类型

中国戏曲艺术中的音乐元素内容非常丰富,将戏曲音乐元素应用于当代音乐创作可以极大地丰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使音乐创作更具民族性。但是,根据地域不同,中国戏曲艺术分为不同种类,不同的戏曲剧种所包含的戏曲音乐元素都不一样,很多人对传统戏曲艺术文化不太了解,因此,很难真正有效地将戏曲音乐元素应用在音乐创作中,下面就介绍常见的戏曲音乐元素类型。

(一)戏曲伴奏乐器

当前,人们在音乐创作中对吉他、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的应用相对较多,因此,当前的音乐作品也更具西方特色,无法真正代表中国文化,而传统戏曲艺术的伴奏乐器极具民族特色,包括二胡、琵琶、扬琴、唢呐等。将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乐器作为当前音乐创作中的重要部分,可以有效地实现音乐作品的民族化,使音乐作品更具民族特色,提升大众对中国传统乐器的认同感。比如,经典戏曲剧目《梁祝》中的音乐就由弹拨乐、拉弦乐4个声部组成的中小型民族管弦乐队演奏,这使《梁祝》的传唱度和欣赏价值大大提高,极具节奏感的戏曲鼓点可以有效营造氛围。

(二)戏曲曲牌

曲牌是戏曲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戏曲中,曲牌更多是指表达固定情感和情绪的专属音乐,其对戏曲作品氛围的营造和剧情的表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当代音乐创作中有机融入戏曲曲牌,可以更好地实现作品内容的表达,使作品更具民族特色。比如,吴克勤的作品《将军令》就应用了戏曲曲牌“将军令”,把戏曲曲牌与现代音乐有机融合,营造出气势恢宏的场面,也使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伟大崇高。

(三)戏曲唱腔

在中国戏曲艺术文化中,人们根据地域把戏曲分成不同的剧种,不同剧种包含的戏曲声腔存在很大差异,当前,不同的戏曲声腔对戏曲内容的表达都有很大区别,戏曲声腔与当前音乐创作中的音乐表现形式有很大不同,如何将戏曲声腔应用于当代音乐创作,丰富音乐表达形式,使戏曲唱腔成为现代音乐表现中的重要形式,值得音乐创作者认真思考。比如,歌手李玉刚的很多作品都非常注重对京剧唱腔的应用,《新贵妃醉酒》对京剧唱腔的应用就使其文化特色非常鲜明。今年推出的《万疆》也应用了相应的京剧唱腔演唱歌曲,极具韵律感,这对于我国京剧文化的传承发展和音乐作品的创新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黄梅戏电视剧《新女驸马》将黄梅戏音乐元素应用得恰到好处;戏曲音乐元素中,除了戏曲伴奏乐器、曲牌以及唱腔之外,戏曲的唱词也非常具有代表性。而且,戏曲唱词非常讲究合辙押韵,极具诗歌特色,能够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因此,在当前的音乐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也可以有效借助相应的戏曲唱词更好地讲述当代音乐故事。

三、戏曲音乐元素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方式

戏曲音乐元素非常多样,因此,在与当代音乐创作进行有机融合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应用方式,通过不断变化应用方式实现音乐表达的多样化和作品的创新发展。

(一)拼贴式

在戏曲音乐元素中,很多戏曲内容的高潮部分极具代表性,传唱度极高,可以有效提升音乐创作的代表性,因此,在实际音乐创作过程中,部分音乐人会通过插入拼贴的形式进行音乐创作,将著名的戏曲唱段插入歌曲中来强化歌曲的中国风。比如,王力宏的《盖世英雄》就选择了一段关于项羽的唱词“霸气傲中原,王者扬烽烟,立拔山河天,宏威征凯旋”来表现创作者对项羽英雄气概的崇拜。与此同时,应用传统京剧唱腔会使音乐作品更具传统韵味,对音乐作品国风特点的打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贯穿式

与拼贴式的应用方式不同,贯穿式的戏曲音乐元素应用方式把戏曲唱腔贯穿在整个作品中,实现音乐作品形式的创新,使作品极具古风特色。比如,李玉刚的新作品《万疆》中,京剧唱腔贯穿始终,可以使民众对相应的京剧唱腔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这种应用也能使相应的作品更具古风韵味,更好实现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三)融合式

融合式是音乐作品创新的有效手法,戏曲音乐元素与当代音乐创作的有机融合不仅要运用相应的戏曲音乐元素,也要对戏曲音乐元素的表达进行改编,比如,王力宏的《花田错》不仅运用了京剧拖腔,而且融合了相应的饶舌和转音,研究出了新的唱法,这样的艺术作品很有吸引力。

四、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应用中国戏曲元素的研究

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应用中国戏曲音乐元素可以极大丰富音乐形式,使音乐作品更具民族特色,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广中国文化,提升中国民众的文化自信,扩大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但是,在应用中国戏曲音乐元素的过程中,也要有效结合音乐作品的特色,才能使相应的音乐作品更具中国特色,使更多人通过音乐作品了解中国。同时,在具体的戏曲音乐元素应用过程中,也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并且,要在戏曲元素的应用与融合过程中,通过反思来更好地提升音乐作品的品质。

(一)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应用中国戏曲元素的策略

因为地域等方面的差异,中国戏曲艺术在很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不同的音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要打破地域差异,利用传统戏曲与现代音乐的有机融合满足人们热爱新鲜事物的心理,更好地引领时代潮流,实现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很多当代音乐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因此,音乐创作者在音乐创作中要更好融入相应的戏曲音乐元素,使戏曲元素发挥点缀作用,而不能使戏曲元素占比过大,影响最终的音乐内容呈现,使音乐的受众范围缩小,这样无法真正实现文化的传承发展和音乐的发展创新。比如《将军令》中的主旋律仍然是现代音乐,但其中的部分内容应用了相应的戏曲曲牌,发挥了有效的点缀作用,使《将军令》的受众范围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体现了国风特点,传承了中国文化。此外,我国当前的剧种非常多样化,不同剧种的唱腔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现代音乐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要根据不同的戏曲素材设定创作范围,避免音乐创作与传统戏曲音乐元素的应用脱节。

(二)在当代音乐创作中应用中国戏曲元素的反思

中国风格的音乐作品的创作对于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承以及音乐作品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当前很多音乐人应用中国戏曲音乐元素的方式不科学,无法有效将中国戏曲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创作进行有机融合,使作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而很多音乐作品的批量化生产使得作品的品质参差不齐,很多时候,这种应用只是现代音乐作品与戏曲音乐元素的机械拼凑,无法展示传统文化内涵,也无法满足人们对民族音乐的需求,这使通过音乐创作传承传统戏曲音乐的效果大打折扣。

五、小结

音乐创作范文篇4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继承创新

在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中,对于优秀音乐教育家及创作者的教学经验的继承及创作经验的学习是高校音乐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音乐作为一种通过节奏与韵律传递情感及叙述事情的艺术形式,其在音乐理论与音乐审美上都具有丰富的内涵[1]。在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中,如何能够通过对于传统音乐文化及技艺的继承来衍生新的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思路是高校音乐教育中不断探索的问题。继承与创新是高校音乐教育的基础,是音乐创作的灵魂。

一、继承与创新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的意义

(一)高校音乐教育概述。作为培养音乐教师及相关音乐人才的一种教育内容,随着近几年各类音乐比赛的火热进行及社会对于高质量音乐人才的需求,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地位与所受关注度也逐年上升。高校音乐专业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高校热门专业,而社会各界对于音乐创作的热情与关注度也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音乐教育不但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加强学生的音乐鉴赏及辨别技能,同时也要从音乐创作层面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与创新能力。高校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包括了声乐教学到乐器教学的各个部分。学生自身的说唱与表演能力及对于其他人作品的鉴赏与学习能力都是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关键。高校音乐教育利用科学完善教育教学体系让音乐技术和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同时在这种传承下,也在培养着学生音乐继承精神下的创新与发展思路。(二)继承与创新思路下的音乐教育与创作。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继承与创新思想的影响对于高校音乐教育及音乐创作有重大意义。音乐是一种节奏的语言、旋律的语言、音符的美学,在高校音乐教育当中,我们所强调的继承不但是对于音乐技术方面的继承,同时也是对优秀音乐文化的继承。作为一种与美学与感悟相关的学科,音乐的学习需要学习者具有更多的想象力,而支撑这种想象力发散生长的基础就是扎实的音乐理论、音乐文化、音乐技能知识[2]。同时,音乐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节奏语言,其核心关键决不仅仅是继承,而是通过这种继承而产生的音乐创作上的创新。只有不断创作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音乐作品,音乐教育与创作才能得以更好的传播及发展。可以说继承和创新是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两方面内容。只有一边继承优秀的音乐文化与音乐技能,一边在这种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的创新,才能给音乐发展以不竭的动力。

二、高校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现状

虽然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近几年一直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作热情也持续高涨中,但是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学生审美教育不足。音乐教育作为一门艺术类教育科目,对于学生音乐审美的提升是音乐教育的前提,只有学生具有更优秀的音乐审美能力,在音乐知识学习和创作当中才能有更好的辨别能力,从而吸收更多优秀的音乐文化与技巧。但是在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之中对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教育却略显不足。很多高校的音乐教育更注重乐器演奏技能、音乐表演技巧、音乐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在理论之外的音乐美学的渗透与教育[3]。导致很多音乐专业学生虽然有较为扎实的音乐基本功,但是在涉及音乐鉴赏及音乐创作中却略显能力不足。音乐鉴赏中难以从优秀音乐作品中发现核心优点并进行学习,音乐创作中难以将学习到的音乐理论与技能加之于音乐的创新创作中,作品创作缺少音乐美感与审美情趣,这些都是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二)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创作的继承缺乏。我国作为具有悠久音乐文化历史的国家,虽然近现代高校音乐教育起步晚,但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于音乐教育的研究探索、对于音乐美学的发展及传承却起步很早。根据《史记》记载,早在我国商朝时期就已经有音乐教育的产生及发展。可见音乐教育在我国古代就有很高的历史地位,而我国的音乐教育文化及音乐创作文化也是源远流长的[4]。但是在当前高校的音乐教育中却不重视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及音乐创作的继承和发扬。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我们更推崇西方音乐教育的理论和技巧,在音乐创作上,我们也经常更倾向于西方乐器及音乐技巧的使用,而忽视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及创作这块瑰宝。在音乐的教育与创作中,当前高校缺乏较为专业的中国传统音乐知识及文化课程,在民乐及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扬上,我们的高校音乐教育存在一定缺失。(三)教学方式上缺乏创新。在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下,高校教育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在高校音乐教学与音乐创作当中,对于互联网教学手段的使用却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创新。高校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教学方式与时俱进的意识,在教学创新上存在不足,是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首要问题。而这种教学方式上创新不足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音乐创作动力与创作热情缺乏。高校音乐教学的创新与拓展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兴趣与动力。音乐专业作为一门以音乐审美为基础,以音乐理论知识和乐器演奏技能、音乐表演技能为依托的专业,其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够给音乐创作增添更多灵感、给音乐学习增添更多乐趣[5]。但是在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中,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主要的授课方式。教师对于音乐理论进行照本宣科的讲授、学生记笔记听课,仍然是当前主流高校教学方式,而在对于互联网及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上,很多高校音乐教师存在着缺乏创新力及思考能力的误区。仅仅是将原来黑板板书转化为PPT模式,而不注重挖掘和探索信息化教学的更多优势,没有发觉信息化教学对于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在音乐创作当中,高校音乐教师缺乏对于学生创作创新性上的启发,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中,缺少融合意识及教学创新引导意识。这导致当前高校学生的音乐创作也缺乏活力和可持续发展性。

三、高校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继承创新方法

针对音乐教学学习的特点及以上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现状,从音乐文化、音乐技能的继承入手,在这个基础上探索音乐创作的创新创作与文化继承,是高校音乐教育值得发展创新的方向。笔者经过思考总结了以下几点关于高校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继承创新的方法,希望对于广大音乐学习及音乐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一)加强对于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美学艺术,其学习及鉴赏的关键是学习鉴赏者的审美高度。可以说,审美能力决定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好坏,为音乐学习及音乐创作能力的提升建立了基础[6]。针对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中学生音乐审美欠缺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首先,在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于中西音乐历史方面知识的了解。针对这一部分的了解,不但需要学生熟悉知名音乐家的成长发展与作品风格,同时也需要学生对于中西音乐发展脉络及流派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这些内容的学习和了解有利于学生建立更为完善的音乐世界观,并且学习到中西伟大音乐家作品及成长中的闪光点。对于音乐审美的培养上,了解“大师走过的路”,无疑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其次,要增加音乐鉴赏课及课堂上的讨论及课后反思写作。音乐教育中对于好作品的分析和鉴赏是必不可少的,优秀音乐作品的分析学习就是学生审美能力提升、音乐技能积累、音乐文化积淀最有效的方式。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师需要将课堂地位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在学生的音乐敏感度及音乐审美情趣的建立上做出更多引导。最后,音乐审美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文艺、美学、文化等方方面面来培养。音乐作为节奏与韵律的语言,其审美培养上不能单纯的从音乐本身出发,也需要找到文学、美术等艺术内容对于音乐的作用及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文学语言的描述等方式建立学生对于音乐意境的想象,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二)加强对于传统音乐文化与创作的继承和发扬。在高校音乐教育当中,加强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从中国特色音乐传统文化入手进行音乐文化与技能的继承和发扬,也是高校音乐教育的关键。在当前高校的音乐教育中,首先需要音乐教师构建科学系统的音乐教学体系,将传统音乐文化、音乐技巧的现代性意义与优势加入到高校音乐教学体系当中,引导学生改变以往的音乐学习固化模式,不再仅仅关注西方音乐理论与乐器的表演研究,而能注意到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亮点与现代意义,继承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优势[7]。其次,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师对于学生音乐创作灵感的激发也是教学中的关键。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而如果能将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与音乐特色进行现代化的改良以及与西方音乐文化和创作技巧上的融合,无疑将对中国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音乐的创作之路的发展有十分大的推动作用。在音乐创作方面,可以从中西乐理知识及乐器特色的研究方面出发,做更多的乐器搭配的尝试,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培育学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只有有兴趣,才能更好的钻研和探索音乐融合创新之路。以近几年较为流行的中国风音乐和古风音乐创作为例,常有佳作在乐器搭配的运用上十分注重民族乐器与西方乐器的融合,通过这种中西乐器的碰撞,创作出更具有审美冲击力和符合东方审美观的音乐作品。这种中西融合的创作方式对于音乐创作的开拓和发展都是全新的契机,在高校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中,教师应该更注重这种“跨界融合”为音乐教育和创作带来的全新活力与启发。(三)加强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在高校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中,除了继承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上也需要高校教师不断做出努力。针对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音乐教师加强音乐教学方式上的创新,善用互联网及信息教育,让现代化教学手段为音乐课堂的创新发展带来更多活力。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利用互联网音频、视频资料,搜集更多具有音乐鉴赏价值的课件内容,通过优秀的音乐作品和名家音乐表演视频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更优秀的音乐审美观。其次,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应该把教育教学与音乐创作相结合,注意音乐的学习与创作不但是个输入的过程,更是个输出的过程,只有不断的进行音乐创作实践,才能在音乐学习中取得更长足的进步。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可以考虑多举办音乐创作和表演比赛,例如校园歌手大赛、原创词曲大赛等类型的比赛,也可以与一些社会单位取得联系,给音乐专业的学生创造更多才艺展示、社会实践的机会,增加学生音乐创作热情和参与度。同时,在这样的互动与比拼中,学生也能够更好的进行音乐方面的切磋,给音乐创作的创新和技术交流提供了可能。最后在音乐教学中,联想教学、情景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音乐教育作为一种需要具备一定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才能学习的课程,学生在学习之中一定要建立对于音乐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音乐文化的继承和音乐创作的创新。感悟与体验是音乐创作的关键,而这些都需要课堂上教师有序的引导。

总而言之,音乐学习作为一种需要文化基础、审美能力、联想能力、感悟能力的专业,其在现代化发展之路上还有更多需要探索的内容。如何更好的将高校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结合,探索其中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键,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从业者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舒甜.大学音乐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评《音乐教育创新与实践》[J].新闻与写作,2016(10):后插5-后插6.

[2]王烁.创无止境——学校音乐教育创新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6,36(20):123.

[3]罗玲芝.高校音乐教育创新的探究与思考[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2):241-241.

[4]王亮.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的融合与传承[J].大观,2017(4):130.

[5]李海鸥.论中国现代音乐教育观念对中国传统乐教精神的继承[J].东岳论丛,2016,37(7):157-163.

[6]孙大峰,王丽燕.音乐教学经验的继承与创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5(5):147-149.

音乐创作范文篇5

关键词:尹自重;创作;艺术特征

1开创新式小提琴演奏风格

在我国小提琴民族化探索的道路上,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推陈出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尹自重不但把小提琴引入粤乐创作中,他开创的广东音乐风格小提琴演奏,可以说是小提琴民族化的先驱,也为日后的艺术家们指明了方向。众所周知,小提琴有民间与即兴演奏性质,虽然是欧洲乐器,但在其流传过程中,自然会与当地演奏风格、技巧相结合。尹自重在小提琴演奏过程中,其技巧便与广东音乐相结合,具有浓郁的岭南风格特征。家喻户晓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实际上在演奏方法上除了吸取戏剧的演奏方法,还引用了尹自重独有的走指、滑颤音以及滑音。其中还有二胡等拉弦乐器的演奏方法,特别是小三度的滑音,马思聪的作品《第一回旋曲》也有大段的滑音演奏,这就使得中国作品的小提琴演奏技巧与西方在某种程度上区分开来,形成独有的民族特色。除此之外,尹自重还创造性地将小提琴四根琴弦分别降低大二度,以适应广东音乐的音域,这不仅增强了半音效果,也使得旋律表现更为流畅。小提琴从那时的广东乐坛,便开始使用独有的定弦方法,常用音域也比西方小提琴传统音域整体降低,二者在视听效果方面完全区分开来,小提琴的高音部分听上去不再格外嘹亮,而四弦所演奏的低音区更有所扩展。在此之前,中国的作曲家们只是将旋律民族化,而尹自重的定弦则完全改变了创作风格,他所创作的小提琴作品,完全是一些符合广东地方音乐特点的作品。由此看来,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小提琴演奏的创新,已经开始打破传统的方式,开始崭新的尝试,尹自重开始将小提琴原有的表现形式变得地方化,小提琴演奏更加接地气。比如他的代表作《小桃红》,此曲开创了岭南乐派的小提琴演奏风格,在该曲中运用了提琴的多种自创方法,使乐曲的表现力更具地方特色,同时也被当地群众喜爱。《小桃红》改编自一首传统粤曲,该曲节奏缓慢,具有悲苦情绪,其旋律主要在两个八度之内演奏。尹自重在改编时将音域提高一个八度,又加入具有特色的滑音,改编后的乐曲不再哀伤,听上去反而具有华丽、明亮的特点,在实际演奏中,运用高胡的走指技巧,旋律也更加抑扬顿挫。小提琴所表现出来的音色,自然会有岭南韵味。另一个代表作《华胄英雄》也有大量的小提琴炫技片段,在乐曲的高潮部分吸取并引用了高胡的演奏技法,使用了新的换把技巧,如民族乐器常用的“双跳门”“花指”“滑音”等,这些技巧都使得人们对广东音乐中的小提琴的技术尝试有了更深的了解与喜爱。自尹自重之后,小提琴在演奏广东音乐中逐步形成独有的演奏体系,时至今日,依然被许多作曲家采纳。此外,为了更好地演奏粤乐,尹自重还加强了小提琴右手运弓的技巧。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很多演出场合,小提琴是必备的伴奏乐器。众所周知,在小提琴演奏中,右手对弓子的控制是极其重要的,体现在粤剧伴奏中,同传统的运弓技巧有所区别。右手在力度上有所收敛,运弓多以平弓、顿弓为主,可以更好地表现伴奏中的唱腔。

2西洋化与“民族风”的完美结合

广东音乐最初诞生于民间,从其孕育到发展成熟,经历了大概几百年的时间。早期的广东音乐主要以几件民族乐器为主要演奏方式。20世纪初期,欧洲的乐器和器乐作品大量传入中国,中西方音乐的交流日益频繁,两种音乐文化也开始相互碰撞、融合。民间的各种音乐形式,如各地的民歌、曲艺、民族器乐、歌舞等传统音乐形式比明清时期更加群众化,许多作曲家开始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及音乐元素融入中国作品当中。民族音乐逐渐走向西洋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音乐在吕文成、尹自重等人的带领下逐渐走向繁荣时期,作曲家们开始打破陈规,在早期演奏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尝试从演奏技法、调式、旋律、风格等方面入手,在音乐风格上使西洋化与民族风更好地结合起来。广东音乐一向以旋律明朗、活泼著称。乐曲通常篇幅短小,如《步步高》《旱天雷》等。乐曲内容也不复杂,主要表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让人不但耳目一新,还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到当地真实的市井生活。很多广东地方音乐,如客家山歌,乡土气息浓厚,创作风格便是从这些早期作品中汲取灵感。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动荡,在音乐舞台上,广东音乐主要以融合西方音乐技巧的带商业性质的音乐为主要演出形式。尹自重大量引进吉他、小提琴、木琴、萨克斯、小号、架子鼓等西洋乐器,却也引来了一些反对的声音,认为这些作品太过商业化,甚至认为它们是靡靡之音,听后会使人沉迷其中,思想日益堕落。在当时,虽然这是一种较为丰富又复杂的现象,但却是西洋化与民族风结合的开始,这种创作方式为广东地方作曲家探究本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结合方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尹自重在20年代初改编了粤乐《柳青娘》《柳摇金》《小桃红》等乐曲,并以小提琴为主奏乐器,其中《柳青娘》是两段体构成的乐曲,当时的广东音乐中的地方小曲特色经常是将两首或两首以上风格接近的小曲接连演奏,小曲中间往往即兴发挥,以便使整首乐曲一气呵成、完整流畅。尹自重在改编乐曲时,将这种地方特色更多地用小提琴进行了演奏。《柳青娘》在改编后调性依然相同,借助小提琴的换把,旋律可在高低不同的位置重复,乐段之间的连接更可以展现小提琴的技巧。《柳青娘》由于曲式结构新颖,被很多的作曲家搬上舞台,流传至今。另外一部改编作品《龙飞凤舞》,从曲名便可看出乐曲所要展现的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人们载歌载舞、挑着龙灯庆祝节日的热闹场景。该曲自河南商丘一带传入广东,为了突出喜庆的效果,尹自重在改编中加入了许多装饰音及滑音,使得旋律更加跳跃、活泼。除此之外,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十二平均律的概念传入广东,尹自重在创作中使用了转调、离调,这也使得大多数是两段体结构的广东乐曲在乐思不改变的前提下,演奏形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尹自重还在吸取各种弹拨乐技法的同时,把西方古典和声的精髓加入创作中,运用小提琴的双音增强乐曲的色彩。例如,《燕子楼》乐曲的主题音调采用切分节奏,改变后的旋律在多处使用双音演奏,富有鲜明的律动感,强弱交替,再加上跳弓、双泛音模仿舞者的轻盈姿态,烘托出了欢乐的气氛。

3结语

音乐创作范文篇6

关键词: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音乐创作;应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进步,计算机的应用日渐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为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同时也无时无刻的带动计算机音乐软件技术的更新和换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大,枯燥单一的音乐根本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多元化丰富多彩的世界要求音乐制作人创作出更加有特色的音乐。传统的音乐制作,根本无法保证这一需求。而计算机音乐软件的出现则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计算机音乐软件不仅大大提高了音乐制作人的制作效率,节省了制作成本和时间,更为音乐制作融入了新颖的制作理念,使得音乐形式不断丰富。

一、计算机制作软件对于音乐创作的重要作用

1.科学技术与音乐的巧妙结合。音乐在我国由来已久,传统的音乐很难与科学技术产生任何关系。但就现代音乐而言,音乐艺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则恰恰将两者结合,以科学技术来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速度,同时科学的音乐艺术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让具有局限性的音乐艺术快速走进千家万户,融入寻常百姓生活,音乐艺术形式的完美转变,推动了艺术领域的前进速度。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设备的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这对于音乐制作软件的合成功能意义重大,调频合成、采样回放、物理建模一项项成熟的音乐合成功能,无不代表着计算机技术与音乐合成技术的完美融合。这些功能使得音乐制作者更容易的领悟音乐艺术的精华,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进而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使音乐更具多元化,同时也更加辉煌。2.多元化的音乐艺术。众所周知,文化具有多元化这一特点,音乐艺术属于文化中的一种,自然而然也具备多元化这一基本特征。音乐制作的多元化要求音乐制作者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制作出具备特色的、个性化的、具备积极影响力的音乐,使音乐格局多样化。

二、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的优越性

1.集创作、表达、制作为一体。传统音乐制作,要求配备作曲、配乐、演奏、录音各领域人才,同时在传播途径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将作曲、配乐、演奏、录音融合为一体,强大的音乐制作功能,使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成为当今音乐制作的主流形式,同时也是其成为一种新型的音乐创作方式。使用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创作音乐,对于音乐制作者具有很高的要求,一方面,音乐制作者需要具备独特的构思和想法,另一方面音乐制作者需要掌握精准的计算机音乐制作软甲使用方式,只有将独特的思维与娴熟的手法相结合,音乐制作者才能更好地完成音乐的穿做。在音乐制作者不断调试音乐的过程中,制作者的创造思维一一展露,这更为贴近音乐制作者的创作意图,且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也能够从财力、物力、人力等多方面节省成本。2.高效、精准的演奏水准。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可以制作更加快的经过句、多变节奏、多连音以及复杂的音型,这对于传统音乐制作而言难上加难。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的出现使得上述过程操作简单,修改便利,且效果斐然。3.多种多样的音乐素材。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不仅能够模仿简单的声学器材,还能通过计算机合成技术来合成各种声音,进而将声音转化成可以使用的音乐素材。许多音乐制作者通过采样器采取大自然中各种真实的声音,风呼啸声、水流过声、雨点打到地面的声音、动物的吼叫声、鸟类的鸣叫声、同时也包含人类的声音,经过处理这些自然声音,可以将其转变成为音乐素材,更好地应用于音乐创作之中。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的出现,使得音乐制作者脑中想象的声音成为现实,只要是音乐制作者能够想到的声音,通过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都能够制作出来。同时,音乐制作者也可以将影视、广播中现有的声音采纳进来,通过声音合成器拼接到自己的音乐中来,通过合理的使用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的音乐合成功能,为音乐制作者提供更多的音乐素材,也为其提供更多的音乐灵感,使其音乐制作的思路更为广泛。4.音乐创作与乐谱同时生成。在传统的音乐制作过程中,乐谱的编写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在制作一首复杂音乐时,音乐制作者往往需要书写上万个音符,才能完后才能音乐的乐谱,伴随着音符的修改与涂抹,创作的积极性也随之泯灭。随着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的出现,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枯燥乏味的乐谱交给计算机来处理,音乐制作者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随时可以获得乐谱,这不仅增加了音乐制作者的积极性,也丰富了音乐制作者的灵感。

三、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在音乐艺术领域的应用

1.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现代音乐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现今主流的音乐形式,音乐形式多样化,包括现今所有流行的音乐;第二种则是相反与古典音乐的现代音乐,包含种类比较多,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近年来,现代音乐的创作融入了更多新潮技术,这种新潮的写作方式不仅形式新颖,同时在艺术效果上也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效果。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作为这种这种音乐作品的主要创作技术,自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合成软件、变声软件在音乐制作过程中贯穿始终,他们的参与使得声音变换多样。有人说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就像一场革命,改变了固有的音乐制作模式,赋予了音乐新颖的灵魂,打开了音乐制作者的创作想法,丰富了音乐形式,开天辟地的为音乐艺术带来了更为广阔的道路。个人以为,音乐制作软件相对于音乐艺术而言,更像一道光,一道拓宽音乐制作思路,照亮音乐发展道路的光!2.音乐制作软件在影视音乐作品中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作为人们的主要娱乐方式遍布人类生活,电视中播放的主要是影视剧,影视艺术几乎融合了全部的文化,这其中包含: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音乐艺术!音乐艺术在影视艺术中占据主导地位,能够起到烘托气氛、更好地抒发情感。在影视艺术发展初期,人们应用简单的现成音乐实现配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投入巨资打造影视作品,简单的现成音乐无法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人们需要挖掘更为科学的音乐配乐形式来烘托影视艺术。而计算机音乐软件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的出现,使得音乐家一人就可以完成作曲、配乐、演奏和录音这一冗杂的音乐制作流程,一方面降低了音乐制作人工成本,另一方面,便捷的计算机音乐软件也大大降低了音乐制作时间。更为突出的一点是,完美的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与传统音乐器材相结合,更加凸显了音乐的魅力,使得音乐艺术在影视艺术中的表现力更加突出。综上所述,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已经成为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持久发展。3.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在电子音乐作品中的应用。电子音乐,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电子手段来制作音乐,并通过电子设备来传输音乐。电子音乐与计算机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电子音乐作为计算机音乐的前身,奠定了计算机音乐的发展基石。另一方面,计算机音乐作为电子音乐发展的必然和产物,承载着电子音乐的艺术使命。电子音乐以其独特的声音处理方式,在音乐制作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担当着声音变形处理的任务,经过电子音乐处理后的声音,更具独特性。结合当前音乐制作形式,电子音乐具备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创作形式,对于音乐艺术的发展和音乐制作者个人来说,都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需要人工来进行挖掘和使用,功能虽然强大,但其永远不可能代替音乐制作者的想法,也不可能脱离人工来独自完后音乐制作任务。在未来音乐艺术的发展道路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音乐制作软件,但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始终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音乐制作形式。当然这需要音乐制作者来充分挖掘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的更多天分,赋予其更多的使命感。相信,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一步发展,音乐制作者合理的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音乐制作的前景将一片大好。

参考文献:

[1]李小宁.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探析[J].电子测试,2014,16:114-116.

[2]齐琼.音乐制作软件在音乐创作中的特殊地位[J].青春岁月,2013,02:69.

[3]胡壮利.未来音乐制作的主流——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J].咸宁学院学报,2006,02:141-142.

[4]刘涧泉.第三种作曲方式——论计算机音乐创作的新思维[J].中国音乐,2006,03:51-54.

[5]李小宁.计算机音乐制作中电子合成音色的应用探析[J].电子测试,2014,22:122-124.

[6]孟凡颖.数字技术催生的艺术精灵——张小夫、刘健、何薇、姜景洪、郑君胜五位专家漫谈电子音乐[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4,04:53-58.

[7]杨万钧.自由软件时代的声音:Linux环境计算机音乐系统的构建及意义(一)[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3:8-12.

[8]张平芬.浅析电脑音乐中的音乐制作软件的发展[J].儿童音乐,2014,05:52-55.

音乐创作范文篇7

关键词:音乐创作;创新能力;原则

素质教育观念提出后,传统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等的弊端日益凸显,已经无法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广大教师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教学革新,希望摆脱固有思想与传统模式的束缚,使课堂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具体到音乐教学而言,教师同样在课堂中进行着各种尝试,尤其在音乐创作方面,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力求以更加高效的课堂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广大教师总结出许多有效的策略与实用的经验,给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温床。

一、音乐创作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要求和原则

与传统相对,创新指一种弃旧图新的精神和行为。创新能力则是指人所具有的、运用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物质或精神产品的能力。在音乐创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以发展音乐创新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掌握创新方法能力,创新创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继承和总结,通过创设情况发现美,体现美,创造美,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为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其一,主动发展原则,即尊重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其二,构建性原则,即利用现有知识体系,进行总结分析,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其三,探究性原则,即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其四,合作互动原则,即在创作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互动合作和交流沟通。做好了这几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便具备了扎实的基础。

二、音乐创作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在氛围中激活创作兴趣

在音乐课中开展创作教学,培养学生音乐的综合能力,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表现音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作为音乐教师,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积极营造民主、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因为音乐课程本身是一个创作性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音乐作品的形式、内容及风格,让学生能够正确领会乐曲艺术魅力,到了设计旋律节奏及描绘音乐形象时,则要将抽象的音乐表象进行进一步丰富,使其形象化,给学生带来轻松的学习感受。如此,学生便会逐渐对音乐创作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并产生更加浓厚的创作兴趣,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在学习中培养创作思维

有了良好的创作氛围,还要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创新。其一,合作教学。在创作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学生时刻摆在主体位置,把自己融入学生中,做学生的朋友,平等地进行音乐学习。比如,教师将自己在音乐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讲给学生听,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与学生合作展开相关的学习,如此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二,创造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的音乐知识的回忆进行独立创作,尝试进行填词与谱曲,还要积极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乐理知识、审美体验、人生感悟等对原有音乐作品进行重新创作,让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提高。

(三)在欣赏中体验创作情感

音乐艺术欣赏这门课程的存在至关重要,有利于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来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坐在一起,合唱、弹奏等,让学生更好地去欣赏名作,养成多向可变的思维习惯,学会基本的创新方法。比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歌曲,或者把某些歌曲加上少量对白改编成有情节的音乐小品,甚至可以要求学生画一幅画来表现音乐的意境,对其视野进行最大限度地扩展。有了这些强化训练,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便会得到有效提升与强化。

(四)在实践中体验创作魅力

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局限于歌曲演唱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创作的魅力,愿意去进行更多的尝试,从而提升创新能力。比如,经常举办学校文娱晚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开展多种音乐技能、技巧比赛,让学生体验表演,克服自卑,增强自信。或者,加强学校音乐社团,如合唱团、乐队、礼仪队等团队建设,必要时,还要鼓励学生走出去,到社会上参与音乐实践,在学生积极的参与中,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灵活性,锻炼他们的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为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音乐创作教学要注意创作过程的教育功能,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将学生当作学习知识的主体,从音乐创作教学氛围、方法和实践中注意突破,在提高学生音乐演唱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音乐创作教学的主要“成果”,也是音乐创作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梦莎.音乐创作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美与时代•城市,2012,11:72.

音乐创作范文篇8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名言。他在首倡普及教育、百科全书式教育、四阶段学制(幼、小、中、大)、确立学期、学年、寒暑假、班级制、直观性、自觉性、系统性、量力性等等教育原则的同时,还提出了兴趣教学的至理名言,对后世及全世界教育,起到了硕大和深远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以学生的兴趣所在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同时更大程度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创新素质

这是高中学生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逐步完成一首小乐曲的“创作”:输入主旋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教师设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节奏型)中选择相应的,调整各轨的音色、音量并不断回放、修改。教师则利用电子课堂系统进行监控,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将自己的音乐主张转变为乐曲,体会创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学们学习得愉快而主动,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使这些高中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并被推广吗?它是否预示了今后音乐课发展的一个方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它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电脑音乐创作课的实践

1.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①“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前景,笔者向学校申请,将校内的一个30人的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15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具体计划如下:

周次教学内容

第1周乐理知识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3周学习音乐软件操作

第4周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5—7周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8、9周进行创作歌曲演唱比赛

第10周机动

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

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节奏、曲风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电脑键盘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电脑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声的编配

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d.歌词填写

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2.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两个课时的短暂教学时间里,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现在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编曲软件和Encore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专业打谱软件所具有的规范化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现在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输入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如果输入的时值不足4拍,在乐谱上就会出现音符排列错误或演奏出错(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况。和声编配的学习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级及其排列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①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②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电脑音乐软件

现在市场上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主要包括三类:编曲类的如Cakewalk、Soundforge,它们的功能是编辑、创作MIDI乐曲;打谱类的如Encore、Finaly98,它们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打谱软件,其乐谱编辑功能完全可以和乐谱排版系统相媲美,且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简便;自动配器类的如Bandinabox,只要输入旋律、和声,选择作品风格,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伴奏乐曲,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失为很好的一种快速编曲工具。教师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软件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为教学设计创造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认识(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也是创造性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硬件问题

由于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一套设备的最低配置也要将近一万人民币),一般的学校无法完成这样的硬件配置。如要让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成为现实,音乐教育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重视。

2.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对音乐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对音乐软件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作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创作的风格与审美观。就一般的普通中学而言,学生的音乐基础与目前期望的要求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针对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一是在最初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今后再根据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使得本来预计要10周左右时间完成的教学计划在短短的6周时间就得以完成,而且许多同学都自行购买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

音乐创作范文篇9

一、中西交融、以中为主的二胡音乐创作的发展趋势

刘天华先生是“中西交融,以中为主”音乐创作思想的奠基人。他的思想和实践是一致的,那就是吸收、融汇西方音乐的优秀成分,创造中华民族的新音乐。这是一个文人知识分子在新文化环境中所做出的选择。他认为:“一国的文化,断然不是抄袭些别人的皮毛就可以算数的,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中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然后才能说得进步两个字。”①刘天华在当时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吸取外来技法进行民族器乐的作品创作,成为我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把西洋技法应用于二胡音乐创作的人,掀开了民族器乐发展的新篇章。他是一个既掌握中国音乐创作技法,又善于吸收西欧进步音乐规律的革新家。刘天华在西方音乐的深刻影响下,自觉地从事改造“国乐”的诸多活动,走了一条兼融中西的道路,他在吸收中国民间音乐养料的同时,也借鉴了西洋的一些作曲技法。

刘天华的音乐创作主题反映了那一时代一个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欢乐、憧憬,他的每一首作品既富有个性,又有自己独特的语汇,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刘天华的音乐创作,在五声音阶为主体的七声音阶中运用了音程大跳,使旋律线有起有伏,呈现浓郁的抒情性。他还借鉴西方五度关系转调并结合适当的速度和力度变化,充分发挥了乐器的特色。他的作品在题材内容上,大致可为三类:其一,表现苦闷彷徨心境的,如:《病中吟》《悲歌》等;其二,寄情于景的,如:《月夜》《良宵》等;其三,对未来、光明充满希望的,如《光明行》等。在技法上,他致力于民族器乐(主要是二胡)的研究改进和创造,适度吸收西洋小提琴的一些技法来丰富二胡的表现力;在演奏方面,规范了二胡的标准定弦和传统把位的划分,特别是许多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如《光明行》中的转调及大段的颤弓,《烛影摇红》中的大跳,《空山鸟语》中的连续轮指,《独弦操》中只用二胡里弦来演奏全曲等,这些在二胡上都是首次运用。

刘天华的创作思想影响了其后为二胡音乐进行创作的几代人,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西音乐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一些专业作曲家不断涌现(如刘文金、吴厚元、王建民、关乃忠等),他们所创作的大量二胡作品,几乎都受到这一音乐创作理念的影响,大多运用中国民间音调素材呈现二胡独奏的旋律美,而在曲体节构和调性布局上,运用西洋古典或浪漫时期的和声观念与中国传统作曲技法相结合,使二胡的这些作品既有民族风味,又符合人们对于音乐审美的要求。

近几年来,一批创作者和演奏者也开始尝试将二胡音乐与拉丁、爵士、摇滚等西方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如女子十二乐坊的出现,她们将新的音乐元素带入二胡音乐中来,把一股没有地域之分,同时又极具东方韵味的音乐风带到了世界。

二、以中国民间音乐、地方戏曲音乐为主的二胡音乐创作的发展趋势

在二胡作品中,有很多乐曲都是在中国民间音乐、地方戏曲音乐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民间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这与当地的地方方言和戏曲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中国民间音乐、地方戏曲音乐为主的二胡音乐创作思想以华彦钧(阿炳)、孙文明等人为代表。与刘天华先生相比,他们没有明确的理论主张,但他们通过自己一生的艺术实践,在一种不自觉的状态下,建立起属于他们自己的二胡艺术传统,这就是二胡的民间传统。由于这个传统从始至终都把自己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肥沃的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因此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华彦钧走的是一条纯中国、纯民间的道路,他是深深地扎根在民间音乐之中,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的典范。华彦钧的创作和演奏汲取了民间音乐的特色,把丝竹乐、梵音、十番锣鼓、锡剧、民歌、小调等江南民间音乐的旋律和特点融会贯通到自己的作品中继承和发展,变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用以表达心中的深层内涵。就作品题材而言,华彦钧虽然在主观上表现的是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精神感悟,但是在客观上,却深刻地揭示了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其音乐语境的高洁性,达到了所处时代的巅峰;就作品风格而言,淳朴的民间特色,深厚的传统底蕴,简洁的概括力,都让人叹为观止。华彦钧在二胡音乐定弦上,都比现在的普通二胡低纯五度,他的音乐在运弓上刚劲有力,在节奏中富有民间音乐的律动,运用了一些特殊的演奏手法,如:富有棱角,刚强坚定的“滑音”;长音中体现音乐内在动力的“浪弓”;在一个把位中通过手指的扩张来完成的“定把演奏”;汲取江南音乐演奏手法的“透音”以及带有民间音乐特点的节拍重音移位等。这些演奏特点,鲜明地表现了华彦钧二胡音乐的风骨,其代表曲目《二泉映月》表现得尤为突出。

除华彦钧以外,民间音乐家孙文明也是这一音乐创作思想的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吸收江南丝竹、锡剧音乐、评弹曲调、京剧音乐、广东音乐及多种民歌小调,创作了《送听》《弹乐》《流波曲》《四方曲》等多首二胡作品。其中《流波曲》深沉幽怨、如泣如诉,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旧社会的漂泊流浪、沦落异乡的苦难生活。他的《弹乐》,创造了二胡不用千斤,奏出像琵琶、三弦那样的弹拨乐器演奏弹词开篇音调的效果;他创作的《夜静箫声》,运用“虚弓”与“轻指”的拉法,在二胡上仿奏出洞箫的圆润音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一些乐曲中,孙文明还用了八度定弦法,以奏出一高一低两把二胡合奏的效果。这些技法的出现,丰富了二胡的演奏手法,增强了乐器的表现能力,为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近年来,有不少二胡演奏界的人士在这个传统的感召下进行着自己的创造,如赵震霄、鲁日融的《秦腔主题随想曲》,就是采用秦腔曲牌及戏曲板腔体的结构特点而创作的,乐曲生动地表现了西北人民勤劳朴实和豪爽的性格。又如刘明源的《河南小曲》,以河南大调曲子、剪花花及河南坠子的演奏特点创编而成,全曲开朗、豪放、诙谐。像这样汲取中国民间音乐、地方戏曲音乐特点而创作的乐曲还有《江河水》《一枝花》等等。

三、以表现抽象音乐为主的二胡音乐创作的发展趋势

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音乐逐渐脱离了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沿用的传统体系,音乐语言更加抽象化,充满神秘感,基本抛弃了原有的调式,确切地说,是各种音程和弦关系的组合。在理论体系方面,产生了十二音体系、序列音乐等等,二胡音乐在这一时期也受到了这一思潮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二胡音乐有着显著的特征,即大胆运用20世纪现代技法,有意与传统风格拉开距离的创作手法。这部分二胡作品,数量并不算太多,但它们对于二胡乃至整个民族器乐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十分强烈而深远的。其中的代表作品有《双阕》《火祭》(谭盾),《梦四则》(何训田),《A的随想》(胡登跳)等。《火祭》是作曲家谭盾根据他自己所作的电影《南京1937》的配乐重新编写的乐曲。乐曲的演奏采用了作曲家常用的“乐队剧场”的演奏效果,独奏者分别用中胡、二胡和高胡奏出两个主题曲调,乐队则以两组分别于舞台上下的吹管乐演奏出中国古老的祭祀音乐,乐队和打击乐器以及人声交相呼应对比,形成了强烈的音色效果,充分渲染出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以示对民族悲剧的追思,对战争之灵的祭奠以及对人类和平的祈祷和期盼。乐曲用三种胡琴,以三种不同的音色,三种不同的情感与乐队表现出来的混乱和嘈杂的“底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与对比。这种演奏方式及表现手段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作曲家对三种胡琴每一种音色的运用,都无一不体现出作者对于胡琴个性的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带动了一大批现代作曲家来发现二胡,了解二胡和运用二胡。

相对于前两种二胡音乐的发展趋势而言,这些作曲家和演奏者在运用二胡的音乐语言时更加自由驰骋,甚至大胆无羁。他们的作品力求打破独奏旋律在调式、调性方面的完整性和鲜明性,有的甚至放弃了二胡最擅长于表达的歌唱性,而是把揭示其多样化的音色作为追求的主要目标。他们创作的音乐往往不是“传统的耳朵”所习惯的那种音调,有些音乐作品,听众甚至几乎听不到某个完整的旋律片断,而是运用二胡所奏出的诸如各种长颤音、长短相间的大跳音型、滑音等表现了幻觉、恐惧、哭诉等多种意象。其主要目的是想突出二胡所特有的音色,这种音色是世界上任何乐器所没有的,是新颖、独特的,这才是这批作曲家创作乐曲时的基本宗旨和音乐特征。

通过对以上三个发展趋势的分析,笔者认为,“中西交融、以中为主”的二胡音乐创作发展趋势将是21世纪中国音乐文化的主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政治的大环境来说,中国从改革开放乃至加入WTO的一系列举措,大大加快了经济步伐,大量西方先进事物涌入国内,这种局面必将使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领域不断拓宽。在这一浪潮中,二胡这一民族乐器在保留原有艺术精华的同时,也一定会吸收、融汇西方音乐的先进理念和优秀成分为己所用。

其次,在我国现有的音乐院校中,即便是从事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人,也太多都是从基础乐理、和声、配器开始全面接受西方音乐观念的。在一些专业音乐院校中西方专业音乐教学模式成为主导,这也会对二胡传统音乐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所以我们也更应该重视和保护以中国民间音乐、地方戏曲音乐为主的二胡音乐创作发展趋势,对中国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音乐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因为它们特有的韵味、板式、结构乃至音律的运用,都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根”,没有了它们,二胡音乐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变化与发展之时,传统的保护十分重要,而发展音乐文化中的前卫意识,会潜在地鞭策社会的创造性,也会反作用于人们对传统的认知。以表现抽象音乐为主进行“反传统”尝试的二胡音乐创作的发展趋势,曾经引发很多争议。有人认为“音乐的生命应该是旋律”,而不是荒诞诡异、远离现实生活的奇声与怪声的组合,但是这种现象毕竟存在着,而且日益壮大。它到底能走多远,还有待于去观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一些现代人的思维方法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推动了二胡在现代音乐风格领域中的迅速发展。

总之,中国现代二胡音乐艺术正在逐步正视自身的规律、社会价值与存在意义。从文化“单边主义”到文化“多极世界”,从文化“本土化”到文化“全球化”,在一个文化越来越开放,经济越来越全球化的社会中,这几乎是人类所有的人文文化面对的共同课题。当今的二胡音乐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格局,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要不断追求、积极实践、不断探索、推进发展,为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不懈努力,推出更多优秀的二胡作品,充实二胡演奏艺术技巧,培养出更好的二胡演奏人才。让我们的民族音乐之花——二胡,在百花园中永开不凋,愈加鲜艳夺目!

注释:

①引自刘天华.国乐改进社缘起.载新乐潮.第一卷第一期.1927年6月.

参考文献:

[1]赵寒阳.二胡艺术现状的思考.

音乐创作范文篇10

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它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电脑音乐创作课的实践

1.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①“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前景,笔者向学校申请,将校内的一个30人的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15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具体计划如下:

周次教学内容

第1周乐理知识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3周学习音乐软件操作

第4周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5—7周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8、9周进行创作歌曲演唱比赛

第10周机动

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

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节奏、曲风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电脑键盘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电脑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据作品

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声的编配

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d.歌词填写

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2.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两个课时的短暂教学时间里,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现在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编曲软件和Encore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专业打谱软件所具有的规范化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现在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输入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如果输入的时值不足4拍,在乐谱上就会出现音符排列错误或演奏出错(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况。和声编配的学习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级及其排列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①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②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电脑音乐软件

现在市场上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主要包括三类:编曲类的如Cakewalk、Soundforge,它们的功能是编辑、创作MIDI乐曲;打谱类的如Encore、Finaly98,它们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打谱软件,其乐谱编辑功能完全可以和乐谱排版系统相媲美,且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简便;自动配器类的如Bandinabox,只要输入旋律、和声,选择作品风格,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伴奏乐曲,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失为很好的一种快速编曲工具。教师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软件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为教学设计创造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认识(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也是创造性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硬件问题

由于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一套设备的最低配置也要将近一万人民币),一般的学校无法完成这样的硬件配置。如要让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成为现实,音乐教育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重视。

2.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对音乐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对音乐软件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作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创作的风格与审美观。就一般的普通中学而言,学生的音乐基础与目前期望的要求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针对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一是在最初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今后再根据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使得本来预计要10周左右时间完成的教学计划在短短的6周时间就得以完成,而且许多同学都自行购买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