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0 02:40:02

音乐疗法论文

音乐疗法论文篇1

关键词:音乐治疗;疗养学;应用

一、音乐治疗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3000年以前,我国的医师和精通乐理的文人已经知道音乐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作用,并有明确的记载。古代的音乐理论是我国音乐治疗工作者的宝贵财富。我们可以在《乐记》、《汉书·艺文志》和《琴赋》、《养生论》等著述中看到很多音乐与健康的内容,正是它们为历代音乐治疗奠定了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生理学的基础。西方现代音乐治疗的历史是从50年前开始的,当时美国的医生研究音乐对人的健康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就诞生了音乐治疗学这门新兴的学科。现在美国有80多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成立了音乐治疗协会,并且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音乐治疗大会。在中国,目前也已有很多的精神病院、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开展了音乐治疗。

二、音乐治疗的原理

主导音乐活动主要是大脑右半球的功能,许多情绪和行为都由大脑右半球控制。音乐的特点在于对大脑右半球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音乐的传递作用,能使情绪或行为得到调节,这是音乐治疗原理的重要依据。音乐是由音调、节奏、和声、速率等要素组成。音调指音的高低,乐音力度的平稳增强会造成情绪反应的加强,乐音力度的减弱可产生愉快的、趋于平静的情绪反应。节奏是以有规律的强弱变化的律动形式表现出来,不同的节奏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柔和、缓慢的节奏,如华尔兹给人以平静的感觉,强烈的节奏如摇滚乐给人以烦躁的感觉。和声是音高之间纵向组织基础上形成更高等级的横向组织,是丰富旋律的一种手段,包括协和音程和不协和音程,可改变音乐的稳定程度和紧张度,使旋律具有色彩。速率是音乐进行的快慢,与人的生理感觉有密切联系。

如每分钟60~80拍的舒缓音乐,与人体心脏跳动的次数接近,使人感觉自然、舒适。旋律是由节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乐音,在高低方面呈现有秩序的起伏呼应。

音乐治疗时,数个传入大脑的神经刺激彼此之间互相抗衡,在压力情况下同时接受音乐的听觉刺激,可以减轻疼痛或掩盖不愉快的感受。音乐能够潜意识转换自主神经在视丘的反应,使紧绷的肌肉放松,降低ACTH等化学物质释放,减少交感神经的活动。音乐也可以影响边缘系统,使脑下垂体释放脑啡肽,达到止痛、唤起愉悦感、改善心理感受、减轻焦虑的效果,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而持续倾听轻柔的音乐能够降低基础代谢率、每分钟耗氧量、血压、心率及减少止痛剂的使用量,达到肌肉松弛,减低焦虑反应。

三、音乐治疗方法

3.1主动性音乐治疗

又称参与式音乐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让患者直接参与演唱、演奏或跑步跳舞,借此改善患者注意力、引起兴趣、调节心境,并逐步建立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身心各部分功能的发挥,最终达到康复目的。

3.2被动性音乐治疗

又称感受式音乐治疗。治疗时播放适宜患者的乐曲,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因素调节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使之逐步协调平衡,以摆脱焦虑、紧张、恐惧状态,达到治疗作用。

3.3综合性音乐治疗

即将音乐与物理治疗及其他心理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国内主要有音乐电疗、音乐引导气功疗法等,国外主要有音乐戏剧疗法及音乐游戏治疗等。其中音乐电疗是将音乐与电疗或中医针灸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新疗法,通过音乐电疗仪将音乐信号转化为与音乐同步的低中频电流导入人体穴位或病患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

四、音乐治疗在疗养学中的应用

4.1在疗养学常见病中的应用

1)给患有高血压的疗养员听平稳柔和的曲目,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芭蕾舞曲,可使疗养员悠闲自得、心情舒畅,产生愉悦感,降低血压并起到镇静的作用。一些疗养员经1~3个月的感受式治疗后,降压效果显著。

2)冠心病与遗传、生理或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有关。当患者处于不良环境时,精神紧张可导致血液中的脂质变化,由于高脂血症引发为冠状动脉疾患。针对上述特点可选择安静、轻快的乐曲,如小提琴协奏曲《江南好》,沉稳的琴曲《梅花三弄》,平和的琵琶曲《阳春白雪》等,这些乐曲古朴雅致,旋律流畅,气韵浑成,淡远脱俗。让患者感受这样的节律,进入安静的状态,全身肌肉得到放松,每次治疗后患者都有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并有手足微热,心情舒畅,心律恢复正常的效果。

3)音乐电疗仪对功能性头痛症有止痛的治疗效果,并具有促进脑部血流循环,特别是在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及调节脑神经内分泌功能等方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音乐电流使脑血管有节奏地收缩和扩张,这实际上是对脑血管起了一种物理按摩作用。

4.2音乐治疗对心理的作用

音乐对人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不同的音乐可以引起听者不同的情绪变化。音乐治疗师正是利用音乐对情绪的巨大影响力通过音乐来改变人的情绪,最终改变人的认知。音乐治疗师会大量使用抑郁、悲伤、痛苦、愤怒和充满矛盾情感的音乐来激发被治疗者的各种情绪体验,帮助他尽可能地把消极情绪发泄出来。当消极的情绪发泄到一定程度时,人内心深处积极的力量就会开始抬头。这时音乐治疗师就会逐渐地使用积极的音乐,以支持和强化被治疗者内心积极的情绪力量,最终帮助他摆脱痛苦和困境。因此,经过音乐治疗的人通常会在性格上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在人格上更加成熟,并获得一种在精神上得到新生的体验。

4.3音乐治疗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地震灾害作为一种深重的苦难,不仅在于它那一瞬间的摧毁之力,更在于它以灾难记忆的方式留存心灵,使灾难在心里更长时间地延续。灾后破碎的家园需要重建,但是灾区人民更需要心灵重建。被动性音乐疗法里的音乐放松、音乐催眠、音乐的压力管理、音乐想象等技术都可以对灾后的群众和工作人员进行心理的减压和维护,而音乐想象这类比较深层次干预的音乐治疗方法非常适合应用于灾后精神创伤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和引导。在此类别中的音乐同步等方式可帮助失去亲人等悲伤过度者调节情绪、宣泄情感。在主动性音乐疗法里,我们常常用到乐器的即兴表演,比如鼓、散响乐器,这些乐器通常不需要任何音乐背景,我们却可以用音乐的方式帮助大家支持和宣泄情感,也非常适合在团体中使用,增加受众面积,这比传统的语言式的心理维护更容易深入人心,也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关于综合性音乐治疗,则可用于灾后致残患者的身心康复。汶川地震至少导致5万人残障,这些人在身体恢复能力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维护以及长期的康复性治疗,在此期间可将音乐治疗贯穿于整个疗养过程中,使绝大多数人都能从最悲痛的创伤性事件中恢复过来,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

音乐疗法主要是通过音乐艺术途径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心身性疾病的一种康复保健方法。音乐疗法是音乐艺术与医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综合的应用。音乐疗法简便易行,无需特殊设备,在疗养院及社区医院中尤其适用,在医疗资源尚不充分的今天,对提高疗养员身心健康,辅助治疗各种疾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史爱珍.音乐与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3):130.

[2]沈靖.音乐治疗及其相关心理学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3,26(1):176-177.

音乐疗法论文篇2

关键词:音乐治疗发展特色问题

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与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有着“亲缘”的关系。美国音乐治疗协会(AMTA)在创建时曾对音乐治疗做出了这样的定义:音乐治疗的目标就是将音乐运用于恢复和改善人的身心健康。我国学者对音乐治疗提出了这样的定义:音乐治疗是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和心理效应,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和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和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上述定义的理念焦点都集中体现在运用音乐使人类身心的失调损害状态得以恢复,帮助患者回归社会。下面笔者拟从音乐治疗的起源、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发展、我国中医音乐治疗的特色、制约我国音乐治疗发展的因素等几方面对其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音乐治疗溯源

1.我国是音乐治疗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我国早期音乐多用于祭祀、娱神灵、省风、宣气,而“宣气”是指在阴阳阻滞、不能通畅运行的时候,音乐具有宣导、疏通的作用。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能找到大量关于音乐治疗的论述及临床实例。我国古代的医学著作《内经》中说“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间,可以意识”。指出五音和五脏有特定的联系,各脏有病其发声常出现与之相应的音阶,各音阶又会侧重影响与之相应的脏腑,即宫通脾、商通肺、角通肝、徵通心、羽通肾,并指出五音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欧阳修曾记述自己“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既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宫声数引,久则乐乐愉然,不知疾之在体矣。”这是宋代孙道滋以“宫声数引”使欧阳修的“幽忧之疾”得到治疗的典型实例记载。另外,在《乐记》《律历志》《太平经》《养生论》《论衡》等文献中也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治疗思想。

2.音乐治疗在国外也有悠久的历史。古埃及人通过巫医治病,除了给病人服用一些确有疗效的天然药物之外,还经常采用一定的仪式,对病人手舞足蹈一番,口中念念有词,哼唱着怪异小调,这样的怪异小调不仅起着暗示作用,也使病人内心得到很大的安慰,心情变得舒畅,病情便趋于好转。古希腊人很早就将健康和音乐联系起来,他们所崇拜的太阳神阿波罗就是主宰健康和音乐的神,他们将情绪的净化看作是精神治疗的重要过程,而完成净化过程是通过戏剧表演和音乐演奏来实现的。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爱好音乐的医生把音乐视为一种娱乐和焕发精神的手段,认为音乐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安慰人,使人摆脱烦恼恐惧与胡思乱想。18至19世纪,出现了大量关于音乐的心理效应的研究材料,并有许多医生采用音乐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二、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音乐治疗思想古已有之,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我国的音乐治疗起步较晚。1980年,美国阿利桑那州立大学副教授、美籍华裔音乐治疗专家刘邦瑞先生,在中央音乐学院进行了讲学活动,首次把音乐治疗介绍到中国。此次讲座开启了我国进入音乐治疗领域的大门。1981年,医院开展了以音乐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音乐电疗,随后又与传统针灸相结合,使我国的音乐治疗从一开始,便具有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特色。198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疗养院开展心理音乐疗法,为适应国内患者特定的文化背景,大量采用了中国乐曲。后来又与长沙医疗器械厂共同研制了心理音乐治疗机,并在全国推广。1985年,中华医学会音像出版社成立,开始出版、发行音乐治疗的音像制品。1986年,北京安定医院和回龙观医院与音乐专业人员合作,先后开展了老年忧郁症的主动治疗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操作性音乐治疗。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建立音乐治疗专业,1989年正式招收专科生。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参加者有25个省市100多个会员单位。成立同时,举办了首届学术交流会,音乐界著名人士赵沨、张非等出席了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1991年和1993年又分别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该学会的建立,大大促进了我国音乐治疗事业的发展步伐。1992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北京设备研制中心成立。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00多家医疗单位开展了音乐治疗,初步形成了由音乐家、心理学家、医学家和其他专业人员组成的音乐治疗队伍,有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专门的教育机构、专业的音像出版社和设备研制中心。可以说,一个覆盖全国的音乐治疗网络已初步形成。

三、我国音乐治疗的发展特色

我国的很多专家学者在开拓音乐治疗的过程中,合理地结合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创造了不少新的音乐治疗内容,补充了现代音乐治疗学的学术体系,扩大了音乐治疗研究的视野。

1.在理论上,注重音乐的物理治疗作用,强调音乐声波的生理效应,补充了现代音乐治疗学以心理学为主的理论体系。在中医音乐治疗思想中,注重“身、心双修”。在音乐对生理调节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相应”理论认为,自然界与人是“同构异质”的,无论世界上的什么实物,都是由各种相同的元素构成的,只是结构不同,所以才表现出不同的形状和特征。音乐也是一样具有世间万物所共有的属性,“五音”也有着和“五脏”相应的各种属性,因此,以五音调式编配的各种乐曲,可以通过这种共同的属性而直接作用于人体的五脏系统。在音乐对心理调节方面,中国的七情理论认为:情志的失调可以通过“相生、相克”来获得平衡,例如,过度压抑的病态,可以用“怒”来平衡,通常采用激昂、悲愤的旋律,强大而带震撼性的音量,帮助患者宣泄郁闷的心志,然后再用轻松、流畅的音乐放松患者精神。2.在作品上,中国古典音乐、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下的作曲理论,为西方的音乐治疗提供了大量曲目。与西方作曲家强调个性大相径庭,我国自古以来的多数音乐作品都是为环境、为氛围、为景观而创作的,这非常符合音乐治疗对作品的要求。因此,诸如《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之类的音乐,以及近年来中国的一批医学家、音乐家主动地“为治疗而创作音乐”。诸如《阴阳五行疗效音乐系列》《现代心身疾病疗效音乐》《心理健康保健系列》《美容系列》《睡眠音乐系列》《现代催眠疗法系列》等制品,受到国内外音乐治疗师和广大患者的欢迎。

3.在方法上,中国音乐治疗结合了诸多中医方法,使音乐治疗的手段更加丰富。我国在音乐治疗的方法上,比较突出的是创造了音乐穴位电疗法、音乐气功疗法等。其中电针疗法是采用亳针刺入穴位,通过音乐电流,同时兼听音乐,其作用机理是音乐、音乐电流、经络穴位等作用机制的综合,其疗效更为显著。

四、制约我国音乐治疗发展的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要求日趋迫切,音乐治疗作为一种“享受型”“自然型”的医学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喜爱,这是它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民众基础。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音乐治疗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毕竟还短,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医学研究水平等,和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在音乐治疗方面还存在着发展中的瓶颈,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1.理论基础薄弱。音乐治疗是由临床实践开始起步的,实践中有了疗效,自然不胫而走,广为效法。但作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只有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理论基础薄弱,临床实践就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这正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的几次学术会议科研报告,大部分是以对照比较的方式说明音乐疗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治疗机制,也就是音乐作用于人心身的原理所涉不多。这里一方面是因为进行这样的测试和研究,都离不开新型的、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使得有些研究望而却步;另一方面是从事该项工作的大部分是医护人员,他们忙于日常的临床治疗工作,又没有受过系统的有关基础学科及技能的训练,所以进行基础研究也比较困难。

2.学科人才紧缺。目前从事我国音乐治疗的队伍分两大阵营:音乐界和医学界。这两大阵营的学术相容性极差,音乐界从事音乐治疗研究的学者不懂医学,医学界从事音乐治疗研究的学者对音乐知之甚少。这种现象严重削弱了我国音乐治疗的学术发展,难以达到应有的学术水平。把音乐治疗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在高等院校普及开设这门专业课程势在必行。

3.政策法规的束缚。欧美的音乐治疗学会大多具有资质审查权力,通过学会认可的资格证书后,可以在医疗单位工作,也可以独立开业,它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受到法律的保护。而我国医疗职业序列中没有音乐治疗师的职位,更没有音乐治疗师的资格认定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音乐治疗从业人员的就业发展,也限制了音乐治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使得我国音乐治疗的发展前景受到一定影响。

在音乐治疗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丰收过、喜悦过,但我们还需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才能打破制约音乐治疗发展的瓶颈。展望未来,这里将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张鸿懿.音乐疗法(一)[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1999(1).51.

[2]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M].中国电子音乐出版社.2002,第1版.

[3]张鸿懿.中国音乐治疗实践与教育二十年[J].艺术教育,2003.

[4]高天.第一届音乐治疗训练班讲义[R].2000,8-10,1-4.

[5]王志远.高等医学院开展音乐治疗学初探[J].音乐治疗学科信息,2002(6):38.

[6]侯建鹏.音乐有镇静作用——京城流行音乐止痛[N].北京青年报,2003-1-28.

[7]郑璇,徐建红,龚孝淑.音乐疗法的进展和应用现状[J].护理杂志,2003(7)42-43.

[8]普凯元.音乐治疗原理[J].音乐艺术,1996(3):71-73.

音乐疗法论文篇3

关键词:音乐疗法;心理治疗

1.历史与现状

音乐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心理治疗价值早就为人类所发现。音乐治疗是一种结合心理治疗与生理科学的一门治疗技术。是利用音乐、节奏对患有生理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求助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其理论形成的发端于十九世纪的奥地利,厉希滕达尔医生提出了“音乐医生”的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及研究,开始得到科学的研究。随着这种新颖而带有艺术创造气息的治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开始了职业化的趋势。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音乐治疗技术传播到美国并得到飞速发展,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堪萨斯大学设置了音乐治疗的课程,开始正规地在大学里培养音乐治疗师,相关从业人员与日俱增。1950年,音乐疗法协会(NAMT)在美国正式成立,成为世界上首家从事音乐疗法经行治疗的行业协会,也标志着这门新兴学科的诞生。随后,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46个国家也先后成立了类似组织,近150多所学校开始相关课程。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治疗方法正不断受到各国治疗师的认同。1979年召开的首届全球音乐治疗学术会议,标志着音乐治疗的国际化。据统计,目前美国的专门从事音乐治疗的注册医师约4000人,欧洲有数千人,日本50多人。

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心理治疗价值早就为我国古人所发现。《黄帝内经》指出:“内有五脏,以应五音”、“喜伤肝,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和正心也。”这些观点都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上表达了健康与音乐之间的微妙关系。虽然在古代的医书中能找到很多类似的观点,然而最终也并未形成系统的音乐治疗理论。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音乐治疗在美国的发展与普及,音乐治疗理论才开始在美国被介绍到国内的心理治疗界。1979年,刘邦瑞教授应邀到中央音乐学院讲学,介绍了音乐治疗理论,成为我国音乐治疗学科建设的先声。随后,尽管发展较晚,但这个新兴学科在国内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适应性,很多国内治疗师都乐意采用音乐疗法进行心理治疗,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发展出音乐电疗、疗养院精神院音乐疗法,对心身疾病的音乐疗法、对老年病的音乐治疗、对儿童智障的音乐疗法等。[1]同时,国内心理治疗师也做出了本土化的努力,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模式,把中医治疗理论传统融入到音乐治疗理论中。1981年医院发展出结合传统针灸的音乐电疗法。因与本土心理治疗的国情,音乐治疗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医疗单位,到目前为止,国内有200多家医疗单位开展音乐治疗。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总体而言,音乐治疗国内的状况是起步晚、发展快,处于幼年阶段。

2音乐治疗的理论基础

音乐治疗的理论基础在西方主要以神经科学理论为基础,也有学者提出细胞学说的治疗理论,理论的性质以协调学说为主流。音乐治疗理论引入国内后,收到中医学者的关注,并与中医传统理论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治疗特色的音乐治疗。

2.1 大脑边缘系统学说

有研究认为适当的音乐可以调节大脑边缘,而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大脑边缘在发生学上属于人类大脑中比较古老的结构,作用上并不如大脑皮层那样精细,是类似于非特殊投射结构如网状结构的第三调节系统,与内脏活动、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和情绪、精神、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作为统合传入神经信息的大脑区域,它接受邻近新皮质的传入纤维,向视丘下部、纹状体脑干网状结构发出纤维调节抑制大脑皮质功能。有研究认为,与情绪有关的身体反应、精神症状以及欲望不能满足等身心失调均是由于新皮质与边缘系统的联系失调所致,而音乐作为一种感觉输入,可以调节这种不协调,有舒缓身心的功效。[2]

2.2 网状结构学说

与大脑边缘系统相似,大脑网状结构也属于非特异投射结构,从功能上划分它可以分成上行系统和下行系统两部分。上行网状控制着机体的醒觉或意识状态,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注意状态等;下行网状结构对肌肉紧张有易化和抑制两种作用。网状结构也接受五官传入信息以及躯体和内脏的传入冲动,整合后再把信息传递到丘脑的非特异投射系统上,再传入大脑皮层。网状结构的主要生理意义是唤醒大脑,音乐能够作为一种刺激源,刺激网状结构发挥或抑制其唤醒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或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恰当的音乐能够协调网状结构与大脑皮质各部分功能区域间的关系,促进大脑健康。

2.3 细胞共振学说

细胞共振学说是一种机械学说,它是一种假设,认为人体的细胞一直处于某种和谐振动频率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人类机体协调的前提。而音乐的和谐频率能够干预细胞的振动,从而达到调节机体的目的。目前这种理论只是一种解说,还缺乏充分的科学验证。

2.4 音乐疗法的五行学说

在古代,音乐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便一直受到中医学者的重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组成,其相生又相克称为“五行”,而宫、商、角、徵、羽组成“五音”。而五行与五脏的关系是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通过五行学说这种五行辩证观,中医理论清楚地阐述了“五音”、“五脏”与“五行”的内在联系,为音乐疗法的中医治疗观提供理论基础,特别是对于心理治疗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治疗视觉。如角音属木,通肝,可制怒,即“通肝解怒”;徵音属火,通心,运用徵音可“养阴助心”。这些理论将音乐同人的生理、病理联系起来,是中医音乐治疗的治疗基础。只是国内有关五行音乐疗效的研究仍不多,还处于理论整合阶段,需要更多的临床评价。

3.音乐治疗的方法

3.1 被动疗法

是一种艺术疗法,让患者欣赏优美的音乐,通过音乐的各种特性,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因素影响来访者,达到调节身心的治疗目的。[3]音乐的选定需要个体化,必须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患者的文化素养、个性等选择适宜的音乐。被动疗法是目前国内外音乐治疗的一种主要方法。

3.2 主动疗法

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与爱好,让其参加一些以治疗目的的音乐教育、学习、排练和表演活动,以激发患者的情感,促使患者身心健康。主动疗法适合那些积极的,对音乐治疗表现更多兴趣与参与性的患者。

3.3 音乐电疗法

音乐电疗法是具有中国治疗特色的音乐疗法。操作过程是先把音乐信号转换成频率一致的(一般为中低频)的电流,然后把电流通过针导入到穴位或病患部位进行治疗。是物理治疗学中低频冲电疗法的一个新领域。

4.音乐治疗在心理治疗中的疗效

研究表明,音乐治疗对神经官能症、抑郁症以及功能性头痛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ADHD患儿的治疗也成效,提高他们的合群性以及注意力。镇静性音乐能使手足徐动症的患者放松,刺激性音乐有助于痉挛的协调。[4]此外,对于严重的精神性疾病以及儿童孤独症,甚至重症脑损伤病人,音乐治疗也能达到一定的疗效,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刘斌余 方施俊. 音乐疗法的国内外进展江西中医学报 2009(8):89~91

[2]郑璇徐 建红龚 孝淑. 音乐疗法的进展和应用现状护理杂志 2003(7):42~43

[3]李亚静. 音乐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护士进修杂志 2003(3):225~227

音乐疗法论文篇4

关键词抑郁症音乐治疗作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141

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和最具魅力的领域,它伴随着人类的整个历史进程,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并且还在继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音乐是人心理活动的产物,音乐实现自己多方面社会功能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是音响体验、情感感受、想象引导直觉等心理活动;音乐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对健康能够发挥不可忽视作用,具有治疗效果。音乐疗法是集心理学、医学、生理学、哲学、音乐、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新兴学科,作为一门应用科学,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并日趋成熟[1]。音乐治疗是以音乐活动为主体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治疗过程[2]。音乐治疗是通过音乐手段来治疗心因性疾病及某些心身疾病的方法。2011年1~6月采用个性化音乐治疗的方法来观察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康复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2011年6月收治抑郁症患者57例,符合CCMD-Ⅲ抑郁症诊断标准,并愿意参加音乐治疗者。随机分成两组。偶数进入治疗组,奇数进入对照组。两组所有的抗抑郁药物不变。其中男28例,女29例;年龄21~68岁,平均38.39±11.03岁。

方法: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外,接受每周2次的个性化音乐治疗,每次40分钟,1个疗程16次,为期8周。音乐治疗即通过聆听特殊的音乐以调整人们的身心,达到去病健身的目的[3]。治疗组采用音乐聆听和歌曲讨论,由治疗师选择歌曲,在聆听后按治疗师的指导进行讨论。具体方法有:音乐放松训练、音乐赏析,以被动参与式音乐治疗为主。

评定:采用汉密顿抑郁和汉密顿焦虑表进行测评。评时间安排在第1周、第2周、第4周和第8周末各进行1次,并以量表的减分率来评估。同时,还以临床症状的改变来进行评估。

结果

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HAMD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减分率的比较看,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1周末,即显示症状有进步。见表1和表2。

被动式音乐治疗与临床疗效的比较:治疗组的缓解人数26例,而对照组的缓解人数18例(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进步及无改变在治疗组2例,对照组11例,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见表3。

在治疗组中,汉密顿量表测查的抑郁平均减分率与焦虑平均减分率的对比可见,被动式音乐治疗对抑郁的平均减分率与焦虑的平均减分率,在统计学处理上无明显差异,即对抑郁的疗效与对焦虑的疗效相似。此外,在治疗组中,患者白天经常卧床28例中仅有1例,而对照组中则较多。见表4。

讨论

接受式音乐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的病情缓解较未用此治疗组快,且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治疗组的患者,治疗1周后即见症状好转,汉密顿测查的平均减分率40.35%,而在对照组患者中,用一般治疗1周后,症状未见改变,减分率6.03%。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的患者很少卧床,减轻了患者对住院的焦虑、恐惧,积极与医护人员合作,有利于病房的管理。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音乐治疗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具有实施方便、疗效确定、无不良反应等特点,在临床辅助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2孙振华.家庭音乐治疗之1例[J].音乐治疗学科信息第8期(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编),2007.

音乐疗法论文篇5

1 音乐治疗的概念

音乐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文化是其根植的土壤。因此,无论何种音乐都有其深深的文化烙印。音乐本身的文化冲突使人们很难对音乐治疗下一个准确的定义。音乐治疗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不同理论背景的个人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所以至今未形成一个普遍被大家所认同的定义。

美国国家音乐治疗学会(AMTA)把音乐治疗定义为:“音乐治疗是通过使用音乐来解决身体、情感、认知和社会需要等问题,达到恢复心理健康的目的。”这个定义比较简单,但说出了音乐治疗不同定义中两个重要的共同点,首先音乐治疗的媒介是音乐,其次音乐治疗所要达成的目标是人的心理健康。音乐治疗不是音乐教育,并不需要提高求助者的音乐素养,而是通过对音乐的体验,平复情绪,改变观念,促进心理机能的成长。

著名音乐治疗学家布鲁夏教授认为:“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帮助者达到健康的目的[2]。”在这个定义中布鲁夏教授特别强调音乐治疗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过程。治疗师只有通过系统参与和指导,采取不同的形式,对求助者实施干预与影响,最终帮助求助者恢复心理健康。

中央音乐学院张鸿懿教授对音乐治疗的定义:“音乐治疗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心理健康的目的[3]。”笔者个人比较倾向于这个定义,首先它明确了音乐治疗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心理健康领域;其次提出了音乐治疗的理论基础与所遵循的原则,使这一边缘学科找到了自己的母体———心理学;最后他强调了治疗师的参与和音乐行为的设计,使音乐治疗更具有操作性。

2 音乐治疗在近现代的发展

西方近代音乐治疗始于18世纪。心理学界认为,音乐治疗的第一个科学工作者是18世纪末的I.M.阿路特秀拉氏,他第一次对患者使用音乐,配合情绪和精神的节奏,发现音乐对精神病患者的反应有促进作用[4]。

1891年,音乐家Canon Harford建立了圣•塞西莉亚协会,并在伦敦各大医院为病患现场演奏节奏舒缓的音乐。通过对病人的访问,他发现音乐对减轻病患痛苦及帮助他们入睡确有效果。但此时人们对音乐治疗效果的认识仅停留在其辅助功能与暂时的疗效上。1892年,Blackman博士在给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报告中提到,一个病人在聆听一段优美的旋律后,他的体温与心理状况确实发生了变化,提出了音乐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的有效性[5]。

进入20世纪,美国最早音乐治疗协会的创始者Vescelius提出,音乐应该走出歌剧院、音乐厅,音乐家应该通过音乐去关心那些在病痛中的苦难者。她对音乐介入治疗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一个饱受5个月寒热病折磨的朋友接受了1个疗程的音乐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采用简单的聆听,现场演奏包括《月光奏鸣曲》等乐章之后,帮助其康复痊愈的事例。并且从理论上把作为音乐治疗的 音 乐 分 为4种 类 型,即Tonic(强 心 剂)、Stimulant(刺激剂)、Sedative(镇静剂)和Nar-cotic(催眠剂),提倡要根据患者的症状来使用不同的音乐[6]。

音乐治疗发展的真正契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战争的创伤与失去亲人的痛苦,给劫后余生的人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音乐治疗就是在退伍军人的康复工作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时就美国而言,需要心理康复治疗的退伍士兵达到了13万人之众。因为有着现实的巨大需要与康复治疗的辅助功效,音乐治疗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的各大医院中兴起。1950年6月,NMC的医院音乐委员会的会长瑞•格林 (Ray Green)在美国纽约召集了228名相关学者,以成立全国专业学术组织机构为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会议上确定了“音乐疗法”这个学术名词,成立了全美音乐 疗 法 协 会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icTherapy,NAMT),它的成立标志了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正式职业的确立。1971年,美国音乐协会(AAMT)建立。NAMT和AAMT一般提供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并可授予专业音乐治疗的执照。1998年1月,NAMT与AAMT统一为美国音乐治疗协会(AMTA)[7]。随后,音乐治疗的影响不断扩大,辐射到了世界各国,在各个国家都得到了发展。1958年英国成立了英国音乐治疗协会,此后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45个国家先后成立了音乐治疗机构,150所大学设立音乐治疗教育。自1974年成立了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以来,音乐治疗这一新兴学科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音乐治疗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社会职业。

在国内,音乐治疗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无论是在临床还是在科研教学上,它也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专业院校也根据自身办学特点与定位开展了多层次的音乐治疗的教学活动,为临床的应用储备了一定的人才资源。在临床应用上,我国的音乐治疗主要是以医院中的音乐治疗室的形式开展的,所针对的群体除了精神疾病以外,主要是解除病人术前焦虑和帮助病人术后恢复。韩英等人使用接受式音乐治疗以及参与式音乐治疗对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2)焦虑症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SAS、HAMA分值明显低于治疗前,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音乐治疗对焦虑症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8]。赵春海等人对符合CCMD-Ⅲ抑郁症诊断标准的98例患者实施参与式音乐治疗,治疗前后的对比显示音乐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作用2周后有效,4~8周效果明显,并探讨了音乐辅助治疗抑郁症的机制[9]。但是中国音乐治疗的整体水平还十分落后,尚处在初级的探索阶段,如何提高音乐治疗的效果,使其更好地与中国的传统医疗保健相结合,并在更多领域推广其应用,仍存在着巨大的挑战[10]。

3 音乐治疗在警察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功能

美国警察学专家William.Kroes指出,警察的个人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警察个人的身体、个性、家庭关系和工作开展的情况。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轨以及在公安体制改革过程中,民警面对公安改革的压力,会产生种种焦虑和恐惧心理,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11]。

3.1 音乐治疗可以帮助民警释放负面情绪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往往使基层民警伴有焦虑、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有的民警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一提到值班就会不自然的产生一种无助感。由于长期处于挫折、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很大,容易与群众产生对立的情绪;对业务指标缺乏工作热情与动力,在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累感,缺乏职业自豪感与个人成就感。音乐可以帮助释放和控制自身的不良情绪,让人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产生一种目的感;音乐能使正面的情绪得到升华,通过对音乐本身的审美和对所传递出的情感进行体验,使内心得到最大的满足。音乐治疗更多的是把音乐作为一种工具或一条途径。治疗的方式可以通过聆听音乐帮助患者进行自由联想,让患者通过哼唱,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暴露自我潜意识中的内容。对被治疗者来说,这同样是另辟蹊径去体验自己隐讳的情感世界,拨云见日重获阳光的过程。

3.2 音乐治疗可以协助民警自我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们认为,在人的本质形成过程中,人是其自身发展的主人,人作为一个主体的存在要为自身的个性化和实现自身的价值负责任。但是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和艰苦性,广大民警还要承受来自工作、家庭、社会及自身等多方面的压力。在心理健康方面时常出现情绪抑郁沮丧、自感浑身不适、自尊感低下、自我实现水平较低等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警承受着从事一般职业的人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从多方面影响着警察的工作信念,阻碍警察自身的个人成长。人本主义理论鼓励人们去努力实现自身的需要,通过这些需要的满足,激发自身潜能,达到自我实现。音乐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自我内部的探索,增强对自身的了解,完善个人的体验,最后达到超越自我的界限。鲁道夫和罗宾斯共同创造了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学派。他们认为音乐的体验反映出个体的心理和成长状态,并且有助于“成长推动”,同样可以到达自我实现的高峰。这与人本主义理论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通过即兴演奏挖掘每个人所具有的先天音乐潜能,在潜能得到发挥的同时,去克服情绪、认知、生理上的困难。

3.3 音乐治疗可以修正民警的不良行为

警察个体在成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为风格和生活习惯。但是,如果形成的是不良的行为风格和生活习惯则会影响心理健康。比如行为突然反常、工作习惯异常、过量地饮酒或服用精神类药物等,这些行为容易使警察产生心理危机,引发冲突,甚至激情犯罪。行为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后来受到他及巴甫洛夫关于条件反射思想的影响,进一步丰富了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个性结构大部分由个体获得的习惯或S-R(刺激-反应)联结,以及这些习惯之间的关系所构成。行为主义理论下的音乐治疗步骤通常为首先对行为进行观察测量,然后确定靶行为、使用奖励进行行为矫正,最后进行功能分析与评估。可以将聆听音乐或演奏乐器作为一种奖励,对行为进行强化。根据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以音乐作为强化手段,可以增加某些适应,或是结合其他强化手段共同作用于患者,更有利于行为塑造。

4 音乐治疗在警察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应用

音乐治疗是一门渊源久远而出世尚浅的心理治疗技术,尽管许多人可能对其并不了解,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饶有兴趣地关注这一新兴的学科。正如心理健康服务在警察队伍中的初步建立一样,虽然音乐治疗正在不断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但可能会有一段艰辛的历程。

4.1 完善评测机制

在心理治疗中,音乐治疗是一门新兴的、亟待发展的学科。许多音乐治疗师对非正式和正式或称标准化的评价,运用传统的解释来适应它们目前的实践[12]。治疗师通常会使用一些传统的常用评估工具,例如特质—状态焦虑问卷(STA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定(MMPI)等。虽然这些评估工具对音乐治疗的疗效会有一定的反应,但是在治疗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评测与监控,并不能对其治疗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做出及时的评价。所以只有通过建立综合评定程序,涵盖治疗过程与结果;对采用的音乐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进行评测;突出评定程序的及时反馈性,才能够让治疗师及时了解治疗进程,方便其调节治疗计划与方法。

4.2 干预与预防相结合

民警因长期接触社会阴暗面,工作中遭遇危险的几率较大,工作压力大,工作条件艰苦,时间不确定,身处大要案件侦破工作中或案件长期不破,都非常容易造成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除在遇到强烈的应激反应事件时需要接受心理干预外,还应该定期接受心理辅导,针对不同心理品质通过心理训练建立恰当、有效的压力应对机制,提高其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保持心理平衡,避免心理危机的发生。音乐治疗将其作为心理干预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民警宣泄和释放情绪并助其恢复心理平衡。心理干预是警察心理健康服务中带强制性的服务部分,即无论警察自愿与否,在一定的情况下,如警察开枪、受伤,同事、战友牺牲,执行特殊任务,遭遇突发事件,处理暴力案件如劫持、绑架、抢劫,遭遇危险情境、离婚、失去亲人等必须接受心理辅导。和单纯的语言相比较,由音乐所唤醒的情绪体验更会直达人的内心深处,能更加有效地帮助民警从应激不良反应中尽快地恢复。

4.3 重视人群文化背景

科学音乐治疗学的发源地在西方,西方的音乐治疗学发展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但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音乐治疗还只能算是一个舶来品。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个大众音乐素养薄弱,忽视受众人群本身的知识结构、艺术修养,只懂生搬硬套,最后只能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紧密结合警察职业人群的特点,挖掘警察职业背后的文化特征,针对不同警种和不同的警察心理健康问题,设计音乐治疗活动,力求让音乐治疗乐于操作,易于接受,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学科建设中,更应该照顾到自身的国情、民情,大胆使用先进理论作为指导,紧密贴近本国实际,将传统文化与国人的人格气质联系在一起,系统地推进音乐治疗在警察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发展。

音乐疗法论文篇6

关键词:大学;音乐治疗;课程体系;心理;措施

0引言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存在着偏差和困惑,造成了心理上的不适应和障碍,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发了一些不幸事件。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各种压力和心理困惑,高校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和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通过构建完善的大学音乐治疗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音乐疗法课程是具有新兴的学科课程,通过音乐给人的心理和生理的效应,增加了治疗者的音乐体验,以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我国有很多音乐学院已经开设了音乐治疗课程,一些综合性大学也对此进行研究,陆续设置音乐治疗课程。

1大学音乐治疗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1.1大学音乐治疗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性意义

首先,大学音乐治疗课程涉及了多个学科,例如:音乐、心理学、审美等。高校应引进和培养音乐治疗课程的教师,提高教学的人文精神,促进音乐治疗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普及。其次,音乐治疗课程在高校的课程中属于理论和实践兼具的课程,该课程能够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认知,重视音乐的功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缓解心理和情绪紧张、提升自我素质。同时,教师能够教授给大学生音乐疗法的技巧,增强音乐治疗的功效,全面放松身心,疏导心理压力。最后,高校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中培养大学生人才,使之成为具备综合素质、拥有健康心理,完整人格的人才。因此,高校开设音乐治疗课程能够系统性地干预和治疗和陶冶大学生的性情,甚至可以减轻患病者的心理压力和疼痛,促进大学生情绪平稳,消除抑郁的情绪,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1.2大学音乐治疗课程体系设置的可行性

在大学设置音乐疗法课程体系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构建音乐治疗课程体系可以包括:音乐治疗学理论基础、音乐治疗方法技术、音乐心理剧等课程。这样丰富了大学生学习的课程和知识,能够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完善大学生的人格。这样能够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避免心理压力导致学习恶性循环。音乐治疗课程在大学进行普及,可以让学生进行选修这些课程:音乐治疗方法技术、音乐治疗临床应用课程、音乐治疗和心理调适选修课,使大学生获得前瞻性的大学教育课程。大学音乐治疗课程能够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功能,通过欣赏和表演改善心理素质和情感反应。音乐治疗课程内容主要通过打击、演奏、演唱、聆听等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例如:打击节奏,提高大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培养大学生稳重的心理素质;演奏乐器,提高大学生丰富的情绪感受;演唱歌曲,培养大学生的协作心理;欣赏音乐,能够激发大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2构建大学音乐治疗课程体系的有效措施

2.1构建大学音乐治疗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

根据大学音乐治疗课程在一些高校的实施情况,可以吸取经验,将大学的音乐治疗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定位为:要具备一定的普及程度,加强实用性。音乐治疗课程要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兴趣,授课内容具有个性化,尊重大学生个体的音乐水平和差异,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目标,突出音乐的审美和体验效果,要提高音乐治疗课程的师资力量,完善先进的教学设备。大学音乐治疗课程体系的设置指导原则应是:体现音乐治疗课程的实用性、民族性,以及多元性。立足于大学自身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体现音乐治疗课程的特色。音乐治疗课程应包括:音乐欣赏、音乐心理治疗理论以及音乐心理治疗的实践。课程设置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易于大学生掌握,满足非音乐专业和心理专业大学生学习的客观现状。大学音乐治疗课程的设置应注重课程的衔接性,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课程调整,成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2.2构建大学音乐治疗课程体系的三个路径

首先,大学音乐治疗课程体系的组成应包括必修课程、活动课程、任选课程、潜在课程、社会课程构成。这些组成部分形成系统,能够互相补充和促进,使大学音乐治疗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为了能够发挥大学音乐治疗课程体系功能,大学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心理辅导。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营造良好的音乐治疗的校园氛围和文化,组织音乐治疗的学术探讨和兴趣小组等。高校还应设立音乐治疗的心理咨询室和电话热线。其次,加强对音乐治疗课程体系的组成结构的层次分析。在必修课程方面,其内容包括学科课程(器乐、曲艺、声乐)和综合课程(音乐欣赏、表演基础、音乐社会学)。在选修课程方面,应包括音乐治疗的学生讲座,兴趣小组和艺术节等。这样有利于开拓该课程的教学视野和发展方向。在活动课程方面,包括动态的课程,如音乐心理咨询室和进行网上答疑。在社会课程方面,应重视大学生家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在潜在课程方面,高校应营造良好的人文风尚,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最后,对大学音乐治疗课程体系实施过程应重视的问题。第一,全社会都应对音乐治疗给予正确的舆论环境,给予社会支持。并且要形成社会、高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正面教育,使之成为一项系统工程。第二,音乐治疗课程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一致性。运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构建我国大学生音乐治疗课程体系教育模式,真正完善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第三,音乐心理治疗教师的专业素质需要提升。该课程教师的专业素质应包括优秀的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教师可以兼任课程的至少一门选修课和必修课。这样的音乐治疗教师才能够具有高尚的情操、稳定健康的心理、扎实的专业知识等素质,也才能使音乐治疗课程体系顺利实施。

3结论

通过对构建完善的大学音乐治疗课程体系措施的研究,得出,我国对音乐治疗需求比较旺盛,在大学开设、普及和构建大学音乐治疗课程体系十分必要。设置大学音乐治疗课程体系内容还应包括音乐治疗和心理调适等跨系选修课,发挥音乐疗法的实际功效,有助于大学生自我减压和心理疏导调适,这样能够有效培养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玉章,陈箐箐.音乐治疗学的定义――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音乐探索,2004(03).

[2] 房立岩,孙岚.中国传统音乐疗法及现代音乐治疗的发展概述[J].第三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2008(10).

[3] 冯晓莉.大学公共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构想[J].职大学报,2007(05).

音乐疗法论文篇7

关键词:地震 心身康复 中医经络?体感音乐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010-02

汶川5?12地震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生者有幸生存,但仍将长时间面临外伤、病痛、残疾的折磨。而余震频频、家园破坏、亲人离世,让幸存者的心理健康也受到巨大威胁,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及物质滥用现象普遍存在。现如今,各地的震后重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在此基础上,震后群众的“心身康复”工作日益受到政府和卫生界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深化震后重建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

自地震发生之始,中医药因其“简、验、便、廉”的特点和优势,在各种创伤疾病的抢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心身一体”的思维特点,则使其在震后群众心身治疗和康复工作中的优势更加明显。

笔者在参加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音乐爱心家园”赴川“音乐治疗?心身康复”援助项目中,结合灾区当地群众的心身健康状况,拟发扬中医“心身一体”及“五脏相音”理论,将古老的中医经络疗法与五音疗法相结合,融入现代音乐治疗的相关技法,力求探索震区群众心身康复的一条整合性干预途径——“中医经络?体感音乐治疗”。

1 “音乐爱心家园”——“中医经络?体感音乐治疗”的载体

“音乐爱心家园”组织,是因汶川大地震而诞生的一个公益组织,由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音乐治疗委员会负责召集,其主要成员来自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星海音乐学院,以及广州各个医院的医护人员和一些爱心人士,集中了广东地区的音乐治疗、音乐心理、中医康复、心身医学等学科的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具有教强的专业服务能力和科研拓展能力,是华南地区唯一的权威音乐治疗公益组织。

2009年7月,“音乐爱心家园”继续组织“地震灾后人员音乐治疗?心身康复援助项目”第二期活动。针对灾害过去一年有余,灾区群众的心理及医疗卫生保健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根据前期工作经验,进行音乐治疗和身心援助。

“音乐治疗?心身康复援助”主要心身干预实施地点包括汶川县中医院及汶川县各乡镇。主要实施内容包括医疗义诊和音乐活动。医疗义诊主要包括针灸理疗和音乐治疗两个工作模块,笔者主要负责音乐治疗工作模块。在具体工作中,发现前来就诊的灾区群众,往往既存在痹症、痛症、眩晕、心悸等躯体病痛,又存在慢性应激障碍、焦虑症以及心因性和生理性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的心身症状。现实的需求,促使了工作方法的改进和整合。受整合医学发展趋势的提示,通过不断地总结,音乐治疗工作组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灾区群众的身心健康干预有较好适应性的工作方案——“中医经络?体感音乐治疗”。

2 “中医经络?体感音乐治疗”理论与实践

2.1 理论基础。

2.1.1 中医“心身一体”思想。“心身一体”思想贯穿了中医学理、法、方、药各个环节。受此启发,“音乐治疗”以音乐为媒介,让病人同时、同步接受听觉信息与体感振动信息,达到治疗手段的心身统一,以同时调试病人的心理感觉阈与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使心、身相互作用,从而促进症状、体征的好转。

2.1.2 “五脏相音”理论。乐音与疾病的关系,我国古代医家早就有所认识。《素问?五脏生成篇》说:“五脏相音,可以意识。”大意是说,五脏的形相,可以从五种乐音中意识体会到。所谓五音,就是宫商角徵羽五种乐音。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在音乐治疗过程中,跟据病人不同的病种,心病则补以肝之角音、心之徵音或泄以肾之羽音;肝病则补以肾之羽音、肝之角音或泄以肺之商音;脾病则补以心之徵音、脾之宫音或泄以肝之角音;肺病则补以脾之宫音、肺之商音或泄以心之徵音;肾病则补以肺之商音、肾之羽音或泄以脾之宫音。

2.1.3 共振理论。体感音响技术是将音乐中16Hz-150Hz低频部分电信号分拣出来另外经过增幅器放大,通过换能器转换成物理振动,做用于人体传导感知,特别能够忠实再现20-50Hz的频率范围音乐的技术。这种节奏近乎于l/f2的振动,形成使人安全舒适感和催眠的要素,同时局部的振动也能促进组织的血液循环。

用于音乐体感振动治疗所采用的音乐曲目是经过音乐、心理等多学科的选择,并且经过特殊录制的、能够最好体现音乐体感振动音乐乐曲。

2.2 技术工具。采用日本美洋株式会社研发生产的体感音响技术——BSM001体感音乐荷包,同时利用五喇叭环绕式立体声室内音响系统提供音乐治疗室背景音乐。

2.3 病人筛选及施治环节。

2.3.1 音乐治疗适应症病人。CFS(慢性疲劳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痹症、痛症、高血压病、脑供血不足;应激障碍及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

2.3.2 作为中医针灸治疗前的情绪放松环节。

2.3.3 作为中医针灸治疗后的爱心关怀和后续治疗环节。

3 评估量表

《中医情志量表》(成都中医药大学王米渠教授编制);《中医情志生活事件量表》(成都中医药大学王米渠教授编制);《疼痛评估及监测(划线法)量表》(自主编制)。

音乐疗法论文篇8

【关键词】 音乐治疗; 临床疗效; 汉密尔顿量表

中图分类号 R74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130-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疾病谱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单纯的生理疾病,不断向生理-心理-社会模式发展,抑郁症的发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1]。随着氯丙嗪等一系列抗抑郁药的问世,对抑郁症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抗抑郁药物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其副作用以及用药的依从性有时不甚理想。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症越来越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严重问题,笔者对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进行音乐治疗,并在治疗后,用汉密尔顿量表测量其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0-2012年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中选取符合CCMD-R-2抑郁症诊断标准的82例,随机分为音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1例。82例患者中有3例因故未完成治疗,全程完成治疗者79例。其中治疗组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25~55岁,平均(35.6±3.4)岁,HAMD评分平均(28.7±4.8)分;对照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27~56岁,平均(36.2±3.2)岁,HAMD评分平均(29.1±4.6)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音乐治疗组在使用常规抗抑郁药物的同时进行音乐治疗,音乐治疗主要采取聆听古典音乐曲目,如《小夜曲》、《月光奏鸣曲》、《春江花月夜》等兴奋、活泼、激情、欢乐、柔和的音乐,然后再进行疏导和调整,并且鼓励患者和治疗师或者患者之间进行交流。1次/d,每次一个半小时,2个月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不做音乐治疗,只常规服用常规抗抑郁药物。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进行汉密尔顿量表测量。

1.3 疗效评定

汉密尔顿量表是评价抑郁症最普遍的量表,共17项,每项依据症状由轻到重分为0~4分的5级评分法。总分7分以下为正常,7~16分为轻度抑郁,总分17~24分为中等程度度抑郁,总分大于24分为严重抑郁。疗效以汉密尔顿量表减分率分为4级,减分率小于30%为无效,30%~49%为有效,50%~69%为显效,大于70%为痊愈。将有效以上的结果视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音乐治疗组与对照组一疗程后疗效比较

两组显效率分别为68.2%和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一疗程后疗效比较

组别 显效

例(%) 有效

例(%) 无效

例(%) 总有效率

(%)

音乐治疗组(n=41) 28(68.2) 7(17.1) 6(14.6) 85.3

对照组(n=38) 10(26.3) 15(39.4) 13(34.2) 65.7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 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2个月末

音乐治疗组(n=41) 28.7±4.8 10.2±3.6

对照组(n=38) 29.3±5.1 14.7±5.3

3 讨论

音乐治疗过程中医疗工作者用音乐的各种形式,正向干预患者的情绪,帮助被治疗者起到治疗作用。音乐治疗在各种慢性疾病诸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已得到应用且疗效确切[2],对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提供了参考。

本文显示音乐治疗可以提高抑郁症治疗的效果,音乐治疗组HAMD减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本文的结果表明,在抑郁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常规使用抗抑郁药的同时配合使用音乐治疗,可以使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这对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有实际意义。由于本文所选的病例较少,所得出的结论初步的,尚望同道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李松芝,尹茂森.双重抑郁症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17):136-138.

[2]杜青青.近十年音乐治疗在我国的研究进展[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1,(1):68-71.

[3]朱建中,周兆新,张恒.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作用[J].重庆医学,2010,25(6):437-438.

[4]王凤姣,王朔.音乐治疗应用于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J].齐齐哈医学院学报,2012,33(23):3219-3220.

[5]Bressan R A,Crippa J A.The role of dopamine in reward and pleasure behaviour-review of data from preclinical research[J].Act Psychiatrically Scandal Supply,2005,427(213):14-21.

音乐疗法论文篇9

关键词:合作式学习;音乐治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在国外,音乐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发展成具有很强的一门实用学科。音乐治疗是新兴起的一门包括医学、心理学、音乐学等多种学科的复杂性学科,它是通过把主动法、即兴法、创作法以及聆听法融入在音乐治疗中,将心理分析的音乐心理治疗与行为疗法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本文就音乐治疗与合作式学习进行分析和研究。

1 现代音乐治疗教学的现状

在国内音乐治疗教育中,所有开设音乐治疗专业的高校中有80%以上的教师从事音乐治疗专业,但是这些教师没有长期的从事临床治疗工作在心理咨询机构或是医疗机构[3]。在教学中,作为具有临床应用性的专业新学科,教师没有具备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以至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导致代课教师不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专业问题上的疑惑,继而在学习上学生出现迷茫、困惑的场面。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音乐治疗是一门新兴起的学科,当前中国社会对其认识不够深刻,认知不到位,缺少强大的学术理论作为支撑以及很多人质疑音乐治疗产生的效果。另外,在很多其他音乐治疗教育的高校中,发展学科的道路中存在着学校缺乏资金支持教师专业成长、专业课教师培养和再教育等问题在当代音乐治疗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在我国音乐治疗的发展道路上一直起到引导作用。在当前音乐治疗教育中,从业于音乐治疗工作的人员中很多个别高校教师以及专业教师得到国家音乐治疗师职业资格的认可外,其余参加过音乐治疗班的上千名人员和曾经从事医疗、咨询机构的人员一般都是以其他的身份出现或是兼职在音乐治疗教育中,不具备国家音乐治疗教育的教师资格。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音乐治疗职业从事人员的稳定性,增加了音乐治疗专业学生的就业困难,同时也影响音乐治疗教育在未来道路上的建设和发展。

2 音乐治疗教育的应对措施

在教育治疗过程中,专业教师可以在学习方面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音乐治疗监狱的有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增强高校领导对开设音乐治疗专业高校的关注度,在治疗音乐设备上供给充足的资金,鼓动教师积极主动向心理咨询机构、康复机构以及医疗机构学习和沟通。由此可以经过积累大量的临床时间治疗方法为音乐治疗教育储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业务上国内从事音乐治疗研究与培训的人员应该和临床应用的工作者加强沟通与交流,通过增加合作的方式,制定出规范统一的音乐教师培训的准则。在培养方向上向西方音乐治疗、东方式教育治疗等多方面发展。在专业培养过程中,关注培训的质量,不断为社会培育出专业的音乐治疗教师。以及改善国内高校音乐治疗教学的课程,就音乐治疗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各个高校凭借自身优异势出现差异性的学科来对音乐治疗学科的课程设置进行充足的思考。例如就学生自身音乐专业的长处,音乐学院可以在医学方面、心理学方面课程设置增加力度,通过把有关专业临床经验的教师的加入,从而提高这两门学科的教学力量,具有医学背景的高校也应增强音乐学、心理学等课程的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应当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培育,在国内立足是主要职业服务对象的一个首要目标。因此,应当把具有代表民族风格的音乐电疗、音乐针灸等音乐治疗内容添加到课程设置中,以提高顺应国情化发展设置。

3 合作式学习 的定义

合作式学习是老师将学生带入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并对老师所讲授的知识接纳、学习以及和老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个过程,由合作学习和小组学习两部分构成。在大学教学课堂里面,常常被老师运用教学的一种方式。小组学习是指一定的学习任务有两个过这一个以上的人员合作组成小组,对待现有的学习任务进行讨论,探索然后找出解决方法,来共同完成学习所布置的任务[3].合作学习是一组人,两个以上组成一个团队,对每个成员学习的内容做出分工,然后互相交流,继而促进共同进步和相互学习。教师通过合作式的方式将要讲授的知识内容归入学生所学的知识概括中。重点在于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问题作为中心,让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更多的探索空间,从而促使学生对问题积极求知的愿望,而不单单仅是局限于写白话文平铺直。通过这一方式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独到观点和想法,在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观点进行剖析,在不足之处适当的给出正确的解析,从而促使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论断能力。

4 合作式学习在音乐治疗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育教学中,合作式学习使得学生占领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培养了学生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同时也提升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觉能力。为每个学生创造了平等参与的机会,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大家都团结一致,共同出谋划策,为目标的达成付出努力。同时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好的合作式学习,能把一个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抓住合作学习的时机,仅是一个新的开始,要更多的关注每次合作学中的细微问题,这样才能加强合作式学习的实用性和效果性。在音乐治疗与合作式学习相结合的情况下,使学生学会得出结论,提高对知识的认识能力。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主张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它成员。 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式教学的模式下,主要是学生之间的讨论和相互合作的一种变形,在这种形势下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可以把合作式学习的方式运用在音乐治疗教育当中,通过课堂提问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当学生遇到问题思考时,而不仅仅只是关注答案,使学生懂得全方面的思考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不断的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局限在某一范围内。学生和教师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是将同一问题的不同思路通过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做,在思维能力提高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教师可以主动鼓励学生增加阅读方面的知识。以剖析与探索的角度去读书或是看报,领会所阅读内容的思路和逻辑性和文章论述的规律性。

5 总结

音乐治疗由国外引进,在我国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三十余年,但仍是一门新学科。在确保我国音乐治疗的发展与国外音乐治疗的发展共同步调的同时,我们应保证不断更换音乐治疗专业的书籍和教学课程。使得学生能够及时的掌握音乐治疗的最新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今音乐治疗在初具规模的程度上,我们对音乐治疗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同时音乐治疗团队所处层次的差异性,也影响着我国音乐治疗专业水平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改变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和品质,以促进我国音乐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梅. 基于任务的合作式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J]. 语数外学习:高中英语教学, 2014(5):44-44.

音乐疗法论文篇10

[关键词] 脑卒中;失语症;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来治疗疾病。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能使颅腔、胸腔或某一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本文旨在探讨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并对康复治疗提供客观关资料。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为2006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20例,均为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和脑出血,经诊断为运动性失语伴言语使用,发病时间为15―25d,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失语。病情稳定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人,年龄26岁―78岁,男性13例,女性7例,治疗组男性6例,女性4例,其中脑梗死7例,脑出血3例;对照组男性7例,女性3例,其中脑梗死9例,脑出血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及接入康复的治疗的时间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采用音乐疗法早期介入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兴趣接入不同形式的音乐,包括儿歌例如《小白兔》、《小青蛙》;歌颂红军的革命歌曲例如《东方红》、《南泥湾》、《洪湖水》等或者戏曲例如《花木兰》等经典段子,治疗时间为30min,一天一次,一周6次,共治疗40d―60d,平均50d,音乐治疗为15min,音―词训练和唇舌运用训练15min,对照组只介入音―词训练和唇舌运用等基础训练模式。

1.3功能测试

采用西部失语检查表检查,治疗组自发性言语较前明显增多,复述较前明显改善,型―音对照易诱发,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由同一康复治疗师完成。

1.4统计学处理,结果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检验。

2 结果

2.1治疗前后患者自发性言语及复数积分变化,言语运用检查;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自发言语及复述,言语运用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自发性言语及复述积分言语运用功能显著改善(p

2.2不良事件和副反应,各组患者中均无明显副反应和不良事件,无因不良事件和副反应而脱离治疗。

3 讨论

音乐疗法为运用医学心理学、物理学、美学及康复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和方法,达到治疗疾病或保健效果的治疗方法。音乐刺激能影响大脑中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改善大脑皮层功能。将音乐疗法同言语训练相结合在脑卒中恢复过程中有助于患者放松心情,配合治疗,无论机体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能得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发声训练及歌唱方式的治疗能够使运动型失语患者言语能力加强,因此音乐疗法结合言语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型失语患者语言标准程度。

循证医学表明脑卒中后早期介入音乐治疗能明显提高其言语运用能力的速度,增加其自发言语量的正确性提高其生活和社交能力。同时音乐疗法较单纯的言语训练更具有趣味性,易于激发患者的兴趣和注意力,易于掌握发音的规律〔1〕,患者易增加治理疗的信心,缓解其抑郁心理〔2〕。另外音乐可依据患者爱好更能得到家属的配合,日常生活中能获得更多的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