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治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17:12:11

医疗救治

医疗救治范文篇1

一、工作目标

结合省、市工作要求,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特拟定本预案,以进一步明确应对秋冬季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相关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相互间协调和衔接,防止疾病的传播。

二、工作安排

(一)成立县秋冬季肺炎疫情医疗救治领导小组

(三)明确县秋冬季肺炎疫情发热门诊设置工作

1.发热门诊地址:县肺炎发热门诊设在县人民医院。

2.发热门诊医务组人员安排:

组长:

成员:由县人民医院安排固定的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或具备一定临床经验、经过传染病诊治知识和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培训的医师当(值)班。

(1)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必须坚守24小时值班制。

(2)发热门诊接诊肺炎患者应遵照《县应对秋冬季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预案》文件中的“县肺炎疫情发热门诊诊治流程图”监督患者严格遵照流程进行无缝对接就诊。

(四)明确县秋冬季肺炎疫情医疗救治点设置工作

1.医疗救治地点:县肺炎疫情隔离救治一区(县人民医院)、县肺炎疫情隔离救治二区(县妇保新院)、县肺炎疫情医疗救治三区(县镇卫生院)。

(1)县人民医院传染科:作为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区

(2)县妇保新院:作为肺炎疫情医疗救治二区。

(3)县镇卫生院:作为肺炎疫情医疗救治三区。

2.成立县秋冬季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组:

(1)县人民医院传染料医疗救治(一区)工作组名单

组长:

成员:从县人民医院抽调

(2)县妇幼保健新院医疗救治(二区)工作组名单

成员:从县人民医院、妇保院和其它乡镇卫生院抽调。

(3)县镇卫生院医学留观区(三区)工作组名单

成员:从卫镇生院和大塅镇中心卫生院抽调

3.工作职责:

(1)各救治区必须形成医疗救治方案,并组织医务人员岗前培训及演练,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

(2)对肺炎患者应严格按照《肺炎疫情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进行医疗救治,在救治过程中出现难(疑)点时,及时向县医疗救治领导小组汇报。

(3)县人医院负责发热门诊及医疗救治一区的医疗物资保障工作,县妇保院负责医疗救治二区的医疗物资保障工作,镇卫生院负责医疗救治三区的医疗物资保障工作。

4.县秋冬季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安保工作:

公安局负责储备好医疗救治区安保工作人员,医疗救治区一旦启用,安保人员立即到岗到位。

5.县秋冬季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后勤保障工作:

肺炎防控指挥部后勤保障组负责后勤保障工作,机关事物管理局、应急管理局、镇政府配合后勤保障组做好医疗救治区后勤保障工作。

6.县肺炎疫情医疗救治患者转运工作安排:

(1)县人民医院按排一辆救护车作为肺炎患者入院接送专用车辆。

(2)县妇保院的救护车作为肺炎出院患者接送专用车辆。

(五)县肺炎疫情医务人员储备工作安排:

1.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备用医务人员的储备。

2.备用医务人员上岗前的业务培训。(责任单位:县人民医院)

三、工作制度

为保障救治工作高效、及时、畅通、稳妥、安全运行,实行各组组长负责制,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和内三科(传染科)由(县中医院院长)负责,镇卫生院医疗救治区由况细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负责,县妇保新院医疗救治区由帅家忠(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负责,各过程,各环节均实行组长负责制。

医疗救治范文篇2

一、充分认识做好特困患者医疗救治工作的重要性。特困患者是指未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中的患者。认真做好特困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对于加快*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践行“*”重要思想,维护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特困患者医疗救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其列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特困患者医疗救治工作运行机制,解决好个别地方出现的有人将特困患者遗弃在医院或救助站等地的问题,有效维护特困患者基本健康权益,切实为特困患者办实事、办好事。各级政府要将开展特困患者医疗救治情况纳入工作考核目标。

二、抓好医疗救助政策的贯彻落实,为特困患者的医疗救治提供制度保障。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鲁发〔20*〕3号)、《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民发〔20*〕158号)、《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民发〔20*〕121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17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鲁政办发〔20*〕42号)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将各项医疗救助措施确实落到实处,为各医疗机构对特困患者及时医疗救治提供制度保障。一是要不断完善农村医疗救助体系及相关政策。积极筹措医疗救助资金,在财政将其列入预算的同时,坚持每年从省级留成的福利公益金中提取3%用于农村医疗救助。资助特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为患大病的农村特困患者提供一定的医疗费用补助,对患特种传染病的农民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助。二是对城市特困患者,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40号)精神,由当地政府根据被救助者个人实际支出的医疗费用数额,按比例给予限额救济补助。特困患者申请城市和农村医疗救助和救助金额,按当地政府有关规定执行。三是各级卫生部门和医院都要总结过去救治“三无病人”的经验做法,积极争取建立一批特困患者救治定点医院,并完善相应的救助办法。

三、加快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步伐。各级要按照省政府要求,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兑现财政补助资金,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措施,力争20*年省级新农合试点县要达到全省农业县(市、区)总数的80%以上,扩大农民的受益面。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目前已覆盖城市人口42%的基础上,20*年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努力做到应保尽保。积极探索城镇居民包括儿童、学生等群体医疗保障的办法和途径,逐步将其纳入城镇医疗保障覆盖范围。鼓励开展城市居民合作医疗试点。

四、对特困患者的医疗救治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各地都要充分发挥新农合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协调领导组织的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当地出现的特困患者救治困难问题。各级都要建立责任制,抓紧制订切实可行的救治措施,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医疗救治制度,保障医疗救治顺利进行。对个别无理取闹,扰乱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的,要弄清事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保证社会稳定。各级财政要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安排资金,用于特困患者大病医疗费用补助,并资助医疗救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各地要尽快出台文件,明确责任,抓好救治工作,让特困患者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五、医院要及时为特困患者提供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工作者要秉承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服务宗旨,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做好特困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推诿甚至拒诊拒治特困患者。要进一步推进惠民医疗服务工作,除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外,列入“360工程”的重点卫生院也要积极开展。要深入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疗服务的通知》(鲁卫医发〔20*〕19号)、《关于印发〈*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十大窗口服务规范〉的通知》(鲁卫医字〔20*〕66号)等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单病种质量控制、检验结果一单通等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的系列措施,加强管理,改进服务,规范行为,促进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医疗救治范文篇3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医疗应急救治水平,增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市政府《关于加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府发〔〕55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力争用2年时间,全面推进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在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医疗救治工作做到反映迅速、指挥有力、科学规范,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提供医疗应急救治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部署,分步实施

坚持属地化管理为主的原则,按照我区医疗机构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科学部署全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所包含的各项目采取分步制定方案和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二)整合资源,提升档次

在我区现有省、市、区三级医疗资源和部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网络医院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建立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加强应急培训,逐步增强应急装备的配备,提高应急反应和应急救治能力。

(三)统筹安排,强化管理

在加强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医疗应急救治的管理工作;强化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的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治管理,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服从区政府统一指挥。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我区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到年底,重点制定《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生物、化学、核辐射和恐怖袭击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放射污染和辐射事故事件卫生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治和灾后防病应急预案》、《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等。各医疗机构要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预案以及各操作流程和职责分工。

(二)加强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建设

1、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到年底,依托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网络医院(区骨科医院)、区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解放军452医院等组建一支反应迅速、应对及时的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队,全面提高我区在面临各类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生化辐射事件等紧急状态下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相关医疗机构要组建一支由分管业务院长为队长的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做到组织、人员、车辆、通讯、必要设备及救援药品“六落实”;平时积极开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演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服从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的统一指挥。

2、加快全区卫生应急专家库建设。在辖区省、市、区及部队医疗机构中选拔中级职称以上,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业务骨干,组建卫生应急专家库,并进行及时补充、更新。

3、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区卫生局牵头,聘请我区范围内包括省、市、区及部队医疗机构、教学机构在内的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专家,组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理工作提出咨询和建议,指导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指导区卫生局开展预测、预警工作,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估,承担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和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安排的其他技术工作。

(三)加强医疗应急救治培训工作

各相关医疗机构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的培训。力争每年对急诊科医生和从事急救人员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培训,培训面达到90%;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培训。依托市传染病医院开展重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培训。

四、保障措施

(一)立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区卫生局局长担任,员单位由区政府办、区目督办、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监察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劳动保障局、区卫生局、区公安分局、区食药监局、区红十字会等组。

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负责全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各项方案。办公室主任由区卫生局局长兼任。

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员单位职责由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通知。

(二)加大财政投入

从年起,根据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需要,区财政局要对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医疗应急救治培训、应急事件医疗救治、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建设及设施、设备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专项资金保证。

医疗救治范文篇4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只针对本次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医疗救治工作。

二、医疗救治工作体系

(一)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

区卫生健康局局长任组长,主管医疗救治工作副局长任副组长,局相关科室和相关医院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科,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处理医疗救治工作具体事宜。

工作职责:领导、组织、协调、部署和指挥全区范围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医疗救治工作,负责制定医疗救治方案,组建医疗救治专家组。

(二)医疗救治专家组

成立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专家组,由区人民医院专家组成。

主要职责:参与指导对住院病人的会诊、转诊,对全区病毒的肺炎医疗救治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

(三)医疗救治机构

区级定点医院:区人民医院,主要承担本辖区发热病人的诊疗工作,发现发热患者做好登记,第一时间向区卫健局报备,组织专家会诊,确定治疗方案,对疑似病人做好转诊工作。

三、人员

定点医院要组建医疗救治团队,负责本院收治病患的救治工作。专家组要负责对医疗救治团队就诊疗方案、治疗、操作等进行培训,并随时会诊和参与救治工作。

四、医疗救治诊治标准及处理流程

(一)诊治标准

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掌握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诊断标准,治疗方法。

(二)病例处理流程

1.疑似病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有符合特征临床表现,及时转诊至市定点医院,做好消毒隔离措施。

2.确诊病例:符合《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诊疗方案》确诊病例诊断标准。经专家会诊,确诊为确诊病例。

3.转诊病例:区级定点医院收治的病人,一经专家会诊定为疑似病例,应立即转诊到市定点医院集中收治。转诊前必须履行专家组会诊程序,再指定专人专车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转运。病人就诊相关资料一并携带转送市定点医院并做好交接。

五、医疗救治工作原则

(一)加强领导,分级负责

在区卫生健康局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医疗救治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加强辖区医疗机构管理和督查,认真履行职责,实行领导负责制。

(二)提高认识,强化责任

定点医院要充分认识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对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意义。要按照本方案建立专家队伍,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强化健康教育,严防疫情的蔓延。同时要及时认真诊疗病人,防止病情恶化。

(三)加强诊疗,规范转诊

定点医院要加强发热门诊管理,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和首诊负责制,对疑似病例立即上报。由专家组会诊确诊后即时组织转诊,减少和控制重症病例发生和发展。

(四)强化感控,确保安全

全区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管理办法》落实手卫生规范和院内各项消毒隔离措施,防止院内交又感染,做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六、医疗救治保障措施

(一)完善信息报告系统,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医院要建立和完善门诊日志,认真记录有关患者信息。单位要安排专人负责信息统计和报送工作。

医疗救治范文篇5

一、工作目标

坚决贯彻关于推进病毒疫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切实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组织领导

区卫生健康局成立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病毒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工作组(附件1),统筹协调全区肺炎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工作,医政股、公卫股、政策法规与综合监督股、中医药股等股室按照职责分工落实相关工作。工作组下设区医疗救治专家组(附件2),由急诊、重症、呼吸、免疫、神经、儿科等学科专家组成,为全区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参与医疗救治、接种和救治人员岗前培训工作。各接种单位要成立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工作专班。

三、医疗资源配置

(一)加强医疗机构救治准备工作

一是确定全区接种点位。目前现有全区疫苗接种点位10个,根据全区接种需要,可在区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在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及区妇幼保健院设置临时接种点。接种点(含留观区)要尽可能安排在靠近医院抢救室的区域,并设置应急处置室,随时做好异常反应现场应急处置。(全区疫苗接种点位详见附件3)

二是指定定点救治医院。指定区人民医院作为疫苗异常反应定点救治医院。区人民医院要与辖区内负责肺炎疫苗接种的单位(含临时接种点)做好对接,建立联系机制,加强业务指导,提供专家支持,畅通异常反应医疗救治绿色通道,随时做好发生严重异常反应接种者的转诊和救治。

(二)加强医疗力量配备

一是加强接种现场保障医护人员配备。各接种点都要安排本单位有异常反应救治经验的急诊急救医护人员现场值守保障。对出现异常反应的接种者及时进行现场应急处置,并加强与定点救治医院(区人民医院)对接,及时规范转运至区人民医院。

二是做好接种和救治医护人员培训工作。区卫健局12月20日对参与疫苗接种的医护、医技等人员进行全员培训,确保相关医务人员熟练掌握疫苗接种操作技术规范,准确了解疫苗接种禁忌症和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对神经系统反应、过敏性休克、血管性水肿和局部过敏坏死反应等常见严重异常反应能够及时识别,快速处置。各单位要制定完善本单位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工作方案,于2020年12月23日前将本单位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工作方案报区卫健局医政股,并组织开展医务人员培训工作和演练。

三是加强救治设备和药品配置。各接种现场必须配足配齐救治设备和药品等,医疗机构抢救室应配备呼吸机、供氧和负压吸引装置、除颤仪、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等。

四、规范开展救治工作

(一)规范接种工作流程

相关医护人员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要求,规范开展预防接种工作,严格执行健康询问、接种禁忌核查、知情告知、信息登记、“三查七对一验证”、接种后留观等程序,告知受种者接种疫苗常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后续健康状况观察、处置建议以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二)妥善处置异常反应

参与异常反应救治的医护人员要熟悉疫苗异常反应或损害症状、体征,掌握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救治技术,对于疫苗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6cm)、硬结(直径2.6cm)等及时对症处置;对于接种者发生的过敏性休克,伴休克的过敏反应(如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血管性水肿、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等严重异常反应,医护人员要及时识别,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维持接种者生命体征稳定。不具备进一步救治条件的接种单位要尽快将患者就近转至区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任何接种点出现急性严重异常反应时,应立即暂停接种工作,待完成应急处置,急救人员补充到位后,再继续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三)不断完善救治策略

各接种单位对一般异常反应要及时处置,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对于严重异常反应要按照一人一案原则全力救治,尽最大努力减少死亡,区人民医院要优化完善救治方案,不断提高救治效果,保障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有序进行。

五、及时进行信息报送

区人民医院、各接种单位确定专人作为疫苗接种异常反应信息报送联络员(附件4),12月21日前把联络员信息报局医政股,每日9时前,将辖区内前一日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和医疗救治情况收集汇总,填写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和医疗救治情况日报表(附件5),经单位主管领导审定盖章后,报区卫健局医政股。如遇聚集性异常反应、相关人员出现需抢救的严重异常反应,要随时报告局医政股,并对严重异常反应做个案报告。信息报送要落实“零报告”制度,报送工作原则上从2020年12月17日开始。

医疗救治范文篇6

【关键词】病毒肺炎;传染病;应急管理;医疗救治

2019年12月,武汉出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很快确定为病毒肺炎(以下简称肺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时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各省市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1-2]。在这次肺炎疫情应对过程中,我院作为传染病专科医院,成为此次疫情的定点医院,负责收治北京市肺炎确诊病例特别是危重症病例,排查并收治疑似病例,承担首都国际机场和隔离点转送的入境和隔离人员筛查任务。截至2020年5月底,共收治确诊患者272例,占全市的45.79%,其中危重症患者27例,重症41例,除3例仍在院治疗、8例出院后转至其他医院治疗其他疾病和1例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发热门诊排查境内疑似病例114例,全部收入院管理,转为确诊40例。接收机场转送的入境人员筛查3005例,确诊109例。在应急任务最重的2020年2月~3月,医院常规诊疗业务正常进行,除肺炎以外的门急诊和住院常规业务量为2019年平均的32.6%和36.4%。在这次疫情应对过程中,医院共投入到一线的医、护、技人员(按国务院临时性工作补助发放标准统计)共519名,其中外部支援85名。在收治患者最高峰时段,投入应急工作的医疗床位310张、筛查等候床位260张。截至2020年5月底,未发生医院内感染。医院承担应急工作任务后,许多常规医疗工作秩序和运行节奏都被打乱,面临的应急管理工作千头万绪,须把握好决策指挥、医疗救治和院感防控3个核心方能高效应对。

1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决策指挥系统

1.1建立应急领导小组。决策指挥系统是应急管理的神经中枢,直接决定应急工作成效。医院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副院级领导和相关职能与业务科室主任共同参与,负责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调度。领导小组建立例会制度,每天开会协商应急工作。涉及“三重一大”等事项需要履行院长办公会和党委会审议程序。应急办公室设在医务处,在常规行政总值班外增设应急总值班,由具有医疗护理专业背景的职能部门人员24小时值守,医务处与应急总值班共同负责指挥和协调应急相关的具体工作。建立监督机制,由党委办公室和纪检监察部门共同监督各项工作,特别是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确保决策指挥系统高效运转。1.2建立专家委员会。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对决策事项进行技术咨询和可行性论证。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极强,社会敏感度高,对医院决策要求很高。疫情防控要依法依规,所有决策都要考虑周全,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否则不利于疫情防控且极易引发负面舆情。现实中,决策者往往缺乏较为全面的传染病应急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组建专家委会员,由医疗管理、院感防控和传染病临床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对于调配医疗资源、制定医疗流程、确定各岗位防护标准和处置职业暴露等问题,进行评估和论证,为医院决策提供参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1.3建立信息监测机制。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医院设专人收集整理应急相关信息。在这次肺炎疫情中,国内外疫情形势和本地疫情信息比较容易获取。对于外部信息,重点关注政府防控政策调整和相关机构工作动态。在此基础上,要及时掌握医院内部的医务人员投入、床位资源利用、应急物资储备、危重患者救治等信息,为医院组织和调配应急资源提供信息支撑。1.4加强对内对外宣传。宣传可起到凝聚力量和鼓舞士气的作用,并可为落实决策事项营造氛围。对内要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广泛动员,明确医院的首要任务是应对疫情,医院所有资源统一调配使用,积极动员医务人员报名进入肺炎救治一线。如果医务人员对疫情形势和医院的应急任务认识不足,很容易推诿扯皮、有令不行或行动迟缓,影响应对效果。同时要强调工作纪律,要求干部职工不得利用自媒体疫情和患者隐私相关信息。对外宣传是为了更广泛的凝聚共识,要严格执行宣传工作制度,做好媒体采访接待,保护记者安全,尽可能提供宣传素材,提前审核采访提纲,统一宣传口径,安排专家接受采访。对抗击疫情典型人物与先进事迹,通过主流媒体和医院自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做好舆情监测,出现负面舆情苗头立即处理。

2调配资源以全力组织医疗救治工作

2.1统一调配床位资源。密切关注应急床位能否满足患者收治需要。2020年1月12日收治2例肺炎疑似病例,医院腾空重症医学科的负压病房应对;2020年1月22日~29日,再次分3批共腾空整栋楼182张床位承担应急任务。独立设置发热门诊进行肺炎病例筛查。疑似病例、确诊的普通型病例和危重症病例分开收治,落实分类救治原则。早期应急工作集中在一栋楼内,肺炎患者的所有治疗,甚至包括分娩和手术,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均在楼内完成,走独立的通道,避免与其他患者交叉感染。腾挪出去的科室,在评估医疗流程和院感风险的基础上,与其他科室共用病区。随着机场入境筛查人员增加,医院又腾挪更多床位用于应急。作为定点医院,要预备一定数量的应急床位处于空床状态,避免新确诊病例无处收治。2.2及时、合理调配医务力量。因为应急任务使感染科病房规模明显扩大,且由于隔离区防护升级导致的人力需求增加,需要从全院调配医务人员增援。普通病房的床位与医生比例按1∶0.4配置,床位与护士比例按1∶0.6配置。需要说明的是,我院人力资源配置较低与负压病房条件有关。人力资源调配主要考虑医疗救治能力和防护经验。在调配医生时,保证每个应急科室都配备感染科、呼吸科和中医科专家。护士配备时,要求每个护理班次都配备有隔离防护经验的护士,负责监督和指导工作人员进出隔离区时规范穿脱防护服。由于肺炎患者相关检查需要与普通患者分开,针对检验科人力不足,从实验室和病理科抽调人员予以补充。后期因危重症患者增多和承担机场筛查任务,医院开始接受外部支援的医务人员。2.3加强发热门诊安全管理。2020年2月底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但海外暴发流行,发热门诊压力迅速增加,最高日接诊量超400人次,其中80%以上属机场转送入境筛查人员。为了缩短等候时间,增加接诊医生护士,增加核酸检测批次和CT检查场所。发热门诊室内区域限制患者数量,坚持每天4次消毒,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室外搭建帐篷供筛查人员等候,开放260张床位供等候核酸结果。提供志愿者服务、生活服务和人文关怀,告知筛查流程和预计等候时间,加强发热门诊区域安全管理,确保筛查人员不自行离开。从诊疗流程的关键环节入手测算发热门诊最大负荷量,根据测算结果与机场转运方沟通,确定每天转送数量,以保障良好秩序。2.4强化重症救治能力和力量。传染病疫情引发社会恐慌的重要原因是病死率高,因此,重视危重患者的救治意义重大,常态下需要加强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应急时,配备较强的医疗救治力量,中西医并重,实行中西医双主任查房,以提高治愈率,减少普通型患者向重症发展。加强医疗救治管理,应用统一指标做好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每天统计危重患者数量,及时关注病情变化。强化重症病例会诊流程,每天组织院内多学科专家会诊或参加北京市级危重症专家组会诊,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3慎终如始地高度重视医院感染防控

3.1强化院感防控责任。医院感染防控是定点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强化院感防控责任。医院感染管理由常态下关注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和重点流程,转变为疫情下要关注全域、全员和全流程。由于风险无处不在,医院将院感管理上升到由院长直接负责、副院长协助负责分管领域的院感防控。由于院感防控范围扩大,更要强调科室主任是科室范围内院感防控的第一责任人,通过院党委印发文件要求落实院感防控责任。其次,要落实院感防控措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做好人员、物品和环境管理,梳理医疗流程,制定各岗位防护标准。最后,要加强院感防控监督。主管院长和院感管理部门经常深入一线进行监督和指导,主动申请行政主管部门委派外部专家督导检查,医院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科室院感防控责任落实[3]。截至2020年5月底,未发生医院内感染事件。3.2认真梳理医疗流程。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会不同程度地打乱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梳理医疗流程是为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和满足分工协作的需要,流程要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梳理流程从患者进入医院开始,贯穿于医疗活动的所有环节。如门急诊预检分诊和住院患者排查的可疑病例如何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筛查疑似病例如何收入院,外转确诊病例怎么交接,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怎么进出病区,确诊和疑似患者如何做检查,生物样本怎样交接和运输,患者出院手续怎么办,甚至患者死亡后尸体如何处理等等,都需要重新制定流程。一般由医务处牵头,由院感管理部门、护理部和相关业务科室共同参与制定,共同执行。3.3开展应急培训工作。根据与肺炎诊疗工作接触的密切程度实施分层培训[4],建立“三圈层”培训模式[5]。“外圈层”为进入医院区域的所有工作人员,都需要知晓传播途径、防护标准和手卫生要求,非医务人员更需要强化防护意识,提示并监督进入医院的病人和家属做好防护和手卫生。“中圈层”为全体医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疾病诊疗知识和防控政策法规,知晓密切接触者、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诊疗、防控和防护方面处置流程和要求。“内圈层”为进入隔离区的工作人员,包括非医务人员,要熟练掌握穿脱防护服的规范流程,注重演练。培训内容涉及疾病诊疗方案、防控政策法规和院感防控知识。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化,做到全面覆盖和重点突出相结合,注重实效。

4应急管理体会

医疗救治范文篇7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力争用2年时间,全面推进我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在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医疗救治工作做到反映迅速、指挥有力、科学规范,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提供医疗应急救治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部署、分步实施。坚持属地化管理为主的原则,按照我市医疗机构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科学部署全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所包含的各项目采取分步制定方案和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二)整合资源、提升档次。在我市现有省级(包括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区(市)县三级医疗资源和部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网络医院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医疗专科齐全和技术密集的优势,整合资源,建立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和应急救治基地、应急培训基地,逐步加强应急装备配备,提升应急反应和应急救治能力,使我市成为西部医疗应急救治实力最强、应急反应最迅速的城市。

(三)统筹安排、强化管理。在加强我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医疗应急救治的管理工作;强化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的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治管理,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服从市政府统一指挥。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我市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到2010年底,重点制定《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生物、化学、核辐射和恐怖袭击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放射污染和辐照事故事件卫生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治和灾后防病应急预案》、《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等。各区(市)县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疾病应急预案。各医疗机构要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预案以及各操作流程和职责分工。

(二)加强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建设。

1.建立*市特别医疗应急救援突击队。到20*年底,依托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解放军*军区总医院组建一支反应迅速、应对及时的特别医疗应急救援突击队,全面提高我市在面临各类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生化辐射事件等紧急状态下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市特别医疗应急救援突击队所需培训和装备配置等费用,由市卫生局向市财政局专题报告安排;需配置的救护车辆,纳入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救护车配置中,统一调度和使用。

2.加强全市卫生应急专家库建设。在现有市卫生应急专家库的基础上,采取补充、更新的方式加快全市卫生应急专家库建设。各区(市)县也要加快各自卫生应急专家库的建设。

3.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市卫生局牵头,聘请我市范围内包括部、省、部队医疗、教学机构在内的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专家组成,负责对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理工作提出咨询和建议;指导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制定和修订;指导市卫生局开展预测、预警工作;对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估;承担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和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安排的其他技术工作。

4.加强区(市)县和医疗机构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建设。各区(市)县要依托辖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一支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配置必要装备和救援设备,加强培训、演练,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展开医疗应急救治。

各医疗机构要组建一支由分管业务院长为队长的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做到组织、人员、车辆、通讯、必要设备及救援药品“六落实”。平时积极开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演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服从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统一指挥。

(三)加强医疗应急救治基地建设。依托全市三级医疗机构,建立一批具有专科优势的医疗应急救治基地,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员进行集中收治;对非基地医疗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1.依托市第二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解放军*军区总医院建立烧伤救治基地;

2.依托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建立核辐射救治基地;

3.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建立脑外伤救治基地;

4.依托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中毒救治基地。

(四)加强医疗应急救治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工作。各医疗机构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的培训。建立市级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培训基地,力争用3年时间对急诊科医生和从事急救人员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培训,培训面达到90%;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培训。以市传染病医院为基地,开展重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培训。以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解放军*军区总医院为基地,开展全市院前紧急救援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后发给院前培训证书。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卫生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目督办、市卫生局、市监察局、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政府目督办、市红十字会等组成。

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负责全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各项目方案。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担任,副主任由市卫生局局长担任。

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由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通知。

医疗救治范文篇8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落实国家、省有关人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例和感染者的医疗救治措施,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重大传染病特困人群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二、救治(助)对象

(一)医疗救治对象:全县范围内确认的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全县贫困的现症结核病患者;全县范围内经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病人以及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人。

(二)生活救助对象:全县范围内因艾滋病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特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因艾滋病导致父母双亡的孤儿;因艾滋病导致父母一方亡故的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因艾滋病导致子女亡故且无其他人赡养的60岁以上的老人。

三、救治(助)原则

(一)适当减免、分级负担。对符合医疗救治或生活救助条件的对象,实行医疗费用或生活费用部分救助,所需经费除中央财政、省专项补助外,由市、县财政分别负担。

(二)注重实效、避免重复。对已经参加城镇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大传染病患者,专项救治与医保救治相互配合、互为补充,避免重复救治。本方案要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三)量力而行、不断提高。医疗救治及生活救助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随着财力的不断改善,逐步扩大救治(助)范围,提高救治(助)标准。

四、救治(助)对象确定

(一)医疗救治对象

医疗救治对象均需要提交:申请人申请、身份证(户口簿),不同的救治对象还需出具以下材料:

1.艾滋病医疗救治对象:确认实验室出具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

2.结核病医疗救治对象:当地县级医疗机构或疾控机构诊断证明等相关临床资料以及证明其为贫困人口的证明材料(包括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农村五保户证、当地乡政府或街道居委会出具的特困证明材料);

3.其他重大传染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对象:有资质的、县级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确诊证明。

(二)生活救助对象

生活救助对象均需要提交:申请人申请、身份证(户口簿),不同的救助对象还需出具以下材料:

1.因艾滋病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特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确认实验室出具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2005年前未开展CD4检测的病例除外,下同)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以及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劳动能力丧失的证明材料;

2.因艾滋病导致父母双亡的孤儿或父母一方亡故的子女:确认实验室出具的其父(母)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以及父(母)死亡证明;

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确认实验室出具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

4.因艾滋病导致子女亡故且无其他人赡养的60岁以上的老人:确认实验室出具的其子女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子女死亡证明以及当地乡政府或街道居委会出具的无其他赡养人的证明材料。

五、救治(助)内容

(一)医疗救治

1.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对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及CD4检测(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资金解决);对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进行抗机会感染治疗,按照每人每年最高限额4800元标准给予补助(省财政负担)。

2.结核病病人:实行免费检查(痰检及一次胸片)、免费提供抗结核药(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资金解决);按照结核病诊疗规范,对现症贫困结核病患者给予辅助诊断、辅助治疗和并发症治疗,按照每人每年最高限额900元标准给予补助,以实际发生额由当地结核病定点收治机构予以减免(省财政负担)。

3.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病人;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病人的医疗救治、消毒隔离、专家会诊及省级财政部门确定的补助费用进行补助,省和县财政各负担50%。

(二)生活补助

对因艾滋病造成的特困人群给予生活救助。因艾滋病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特困艾滋病病人,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因艾滋病导致父母双亡的孤儿,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因艾滋病导致父母一方亡故的子女,按照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按照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因艾滋病导致子女亡故且无其他人赡养的60岁以上的老人,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以上生活补助经费,由省财政承担。

六、资金使用程序

(一)县卫生、民政部门根据本年度救治(助)人数,编制下年度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计划,商同级财政部门后,按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

(二)救治(助)经费的支付实行报账制。医疗救治经费由相关实施医疗救治的单位在完成救治工作7个工作日内,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附上医疗救治对象的相关资料;同级卫生部门收到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签署审核意见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同级财政部门收到有关材料后,符合条件的,1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至实施救治的医疗卫生机构。

(三)生活救助经费由被救助对象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报当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当地乡镇政府或街道收到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实工作后报县民政部门;同级民政部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复核。救助对象凭民政部门出具的书面通知到财政部门指定的金融机构领取救助资金。

(四)补助到实施救治的医疗卫生单位的,被补助单位必须提供以下资料:前述的医疗救治对象确定所需要的资料及其他必需的相关资料(如姓名、工作内容、补助金额、单位、住址、联系电话等);医疗文书及可以证明其工作真实性的相关材料;工作实施总结报告;同级财政、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提供的其他资料。

(五)补助到个人的,救助对象本人需提供以下材料:前述的生活救助对象确定资料及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

七、资金使用与管理

(一)救治(助)经费实行专款专用,我县各级财政部门要对救治(助)经费要实行专项管理、专项核算;

(二)救治(助)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要坚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充分发挥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规划目标。

(三)必须严格按照省、市、县有关规定的救治(助)对象、救治(助)范围、救治(助)人数和救治(助)标准使用救治(助)经费。医疗救治经费必须按规定补助到实施医疗救治的单位,生活救助经费必须补助到患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四)县(乡、镇)各相关实施单位、组织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日志及可以证明其工作真实性的相关材料;具体实施单位要将救治(助)范围、对象、标准等在一定范围内张榜公布,接受广泛监督。

八、组织与实施

(一)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卫生、民政、财政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艾滋病人生活救助工作的组织、计划与安排,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县(乡、镇)成立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专家技术指导组,负责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工作技术指导,医疗质量抽查与评估等工作。

(三)实行重大传染病病人定点医疗诊治制度,加强防治能力建设和救治工作的业务技术培训,确保医疗救治工作安全。

(四)凡经确定的救治(助)对象,县级卫生、民政行政部门必须建立专门档案,并逐级填报汇总表报上级卫生、民政行政部门。

(五)县(乡、镇)要定期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及艾滋病生活救助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向县政府、县卫生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提交专题报告。

九、考核与评估

我县各级政府及卫生、民政、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及艾滋病特困人群生活救助工作的督查,加强对定点诊治机构的监管,建立核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艾滋病生活救助、定点诊治机构及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抽查。

我县将每半年抽查考核与评估一次,每次抽查数不少于医疗救治数和生活救助人数的20%。

十、附则

医疗救治范文篇9

一、领导组织

为加强对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医疗救治保障,特成立医疗救治组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医疗救治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乡卫生院,明确乡卫生院为牵头单位,具体负责人为同志。主要职责为参与和指导各村做好疫情医疗救治和医疗保障工作;协助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提出完善医疗救治工作的策略﹑措施建议。

二、工作时间

从2020年1月27日开始至省里解除重大公共卫生疫情一级响应为止。疫情解除之后,领导组织自行解散,工作自行停止。

三、工作要求

(一)贯彻执行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诊疗技术方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内病毒感染肺炎预防与控制指南(第一版)》、《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试行第二版)》,《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第二版)》、《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二版)》、《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二版)》、《病毒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二版)》,严格确定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聚集性病例,做好病人治疗。

(二)做好疫情医疗救治和医疗保障工作。根据各村排查情况,及时做好发热患者筛查,做好患者登记及转诊、落实首诊负责制、落实感染防控措施。

(三)提出完善医疗救治工作的策略、措施建议。配合县医疗救治组加强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管理,加强医疗救治工作,加强医务人员防护,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确保信息24小时畅通。

医疗救治范文篇10

一、组织领导

本届龙舟民俗文化展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卫健系统成立专项领导组织,确定定点医疗救治机构,积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应对,做好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领导组织及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一)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负责领导本次展演期间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工作,承担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组织、协调任务。

(二)疫情防控专家组

组长:

成员:

负责本届龙舟民俗文化展演现场疫情防控指导工作,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参与对进入酒店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提示入住酒店人员扫描“健康码”,指导酒店工作人员做好房间、走廊及公共设施、座椅座凳、果皮箱、垃圾桶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配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做好参演人员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三)医疗救治专家组

医疗救治专家一组:

医生:

护士:

医疗救治专家二组:

医生:

护士:

医疗救治组要做好医疗救护应急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及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与保管,保证手机、电话24小时畅通,随时待命,随时做好救护工作。医疗救治组在接到救援通知后,要立即携带抢救药品和器械赶赴现场,落实各项救治措施,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在安全区内迅速对伤员进行急救处理,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治轻”的原则,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身防护,确保安全,并及时向专班带班领导汇报。

二、疫情防控

(一)参赛人员管理。设立展演出入口,所有参与人员(领队、教练、运动员、裁判员以及所有相关人员)必须凭健康码报名参加比赛,否则不予报名参赛。14天内离开或从境外、中高风险地区回到泗县的人员必须提供7天以内核算检测阴性的健康证明,否则不予报名参赛。

(二)群众疫防管理。所以出入展演活动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口罩,扫健康码或测量体温时保持1米的社交距离,一旦发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到应急处置点报到,主动告知14天活动轨迹及疫区、患者接触史,配合做好采样送检、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三、医疗救援

(一)现场抢救。在现场抢救时,各组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转送伤员。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至定点医院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和负责科室,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3、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