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费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1:59:12

医疗费

医疗费范文篇1

为完善我镇退休养人员医疗费报销办法,保障退休养人员的基本生活,根据府发()4号文件精神,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对本镇退休养人员门诊大病、住院自负医疗费影响其基本生活的实施医疗费减负,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对象

各管理单位的退休养人员。

二、适用范围

当年门诊大病、住院自负医疗费累计超过其当年养老生活费20%以上的退休养人员。

三、实施方式

由各管理单位组织实施并承担费用。

四、减负标准

符合减负条件的退休养人员,按分段累进的办法减负。

当年门诊大病、住院自负医疗费累计超过当年养老生活费20%以上至5000元的,减负40%;5000元以上至10000元的,减负50%;10000元以上的,减负60%。

五、实施要求

1、减负年度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操作时间为次年的3月1日至3月31日。

2、当年自负医疗费是指符合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和用药范围以及支付标准的医疗费中,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关于区征地养老人员统一医疗费报销办法的通知》125号)规定由个人自负的医疗费,其中包括诊疗项目分类自负的医疗费用、B等病房分类自负的床位费,以及使用本市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乙类药品分类自负的药品费用。

3、退休养人员在报销医疗费中被发现有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现象的,取消其当年减负资格。

六、其他事项

本办法自4月16日起实施,由镇养老统筹管理所负责解释。

医疗费范文篇2

一、基本情况

1、职业病医疗费管理模式

目前,我市职业病医疗费结算采取两种形式:一是与协议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医疗费;二是由用人单位申报医疗费。中心通过入院审批、治疗期间监督和费用审核等形式对职业病人员就医进行管理。对发生的职业病医疗费按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结算,实报实销。

2、职业病人员就医分布和就诊情况

(1)发生职业病医疗费人数占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比重较大。2012年4月,享受职业病医疗费人数已占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定期待遇除外)总人数的51%。

(2)职业病人员就医分布情况:目前,我市职业病人员就医主要集中在金山医院。

(3)职业病就医人数大幅增加。2012年1至4月份职业病就医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已达51.6%。

1、职业病医疗费

(1)职业病医疗费增长较快。2012年4月,职业病医疗费已达73.9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5.1%。

(3)职业病住院人均费用上涨明显。2012年4月职业病住院人均费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4.7%。上涨的原因主要为:(a)医院病区改造,床位费提高;(b)物价上涨等因素。

二、存在问题

现有职业病医疗费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1、职业病住院治疗审批难度大、矛盾多。

职业病人员住院不仅可以享受职业病医疗待遇,用人单位还需支付工资、住院伙食补助等待遇,因此职业病人员想方设法要求住院治疗。由于协议医疗机构推卸责任,回避矛盾,降低入、出院标准,对职业病人员住院要求往往开绿灯,轻易满足,造成住院审批时矛盾尖锐。

2、费用审核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

随着老工伤人员待遇逐步纳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职业病人数迅速增加。2012年4月,享受职业病医疗费人次为1027人,占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总人次的50.9%,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3.0%。目前,职业病医疗费审核模式是根据用人单位或协议医疗机构申报的治疗资料逐条进行审核,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随着工伤保险政策的不断完善,老工伤人员的纳入,职业病治疗人数也逐步增加,现有的费用审核模式已不能适应职业病治疗人数大量增加的新形势,急需寻找一种高效、便捷的费用审核新模式。

3、缺乏费用上涨约束机制。

目前,职业病医疗费采取的是先治疗后按实给付的方式,对协议医疗机构、用人单位和职业病人员都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以2012年4月为例,职业病费用为73.99万元,门诊人均费用262.79元,住院人均费用4351.77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职业病费用上涨75.1%,门诊人均费用基本持平,住院人均费用上涨24.7%。

三、调整建议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分别向北京市和无锡市就他们的职业病医疗费情况进行了了解。据介绍,他们以前也存在过度治疗和违规现象(如:大剂量开药、降低入院标准和出院标准,甚至空挂床等)。后来,通过采取费用包干定额结算的方式,即按照职业病人员构成情况,与协议医疗机构按年签订费用包干协议,通过对协议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考核和费用抽审的方式进行日常管理,使不合理的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也提高了经办机构的满意度。

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建议对我市职业病医疗费的管理模式做以下改进:

1、简化流程,提高约束力。职业病人员凭“劳动保障卡”直接在协议医疗机构刷卡就医。是否需要门诊或住院治疗由协议医疗机构把关。同时,强化用人单位、职业病人员和协议医疗机构的自我约束力,尤其是协议医疗机构对医疗费使用的自我约束力。

医疗费范文篇3

离休干部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为了切实保障离休干部的医疗待遇,解决他们的就医问题,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就做好年度全市离休干部医疗费统筹保障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根据近年来我市医疗统筹费用运行实际,确定年度我市离休干部医疗费统筹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

二、按照“单位尽责,社会统筹,财政支持,加强管理”的原则,离休干部医疗统筹费用由市财政和离休干部所在单位共同承担。

医疗费范文篇4

【关键词】工伤保险;医疗费;自费;承担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工伤保险已经纳入了我国的保险体系,随之引出了工伤保险医疗费中的自费部分应该由谁来承担这一问题。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导致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在实际的解决过程中往往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

一、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朱今年25岁,安徽人。他在浙江的一家公司工作,公司按照相关规定为小朱缴纳了工伤保险。2011年4月,小朱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幸受了重伤。通过相关部门的鉴定,小朱的属于因公受伤,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日后的生活需要依靠护理。2012年8月,经当地劳动局调解,公司向小朱支付了5.2万元的工资及相关赔偿费用。但是因为小朱一直都没有从昏迷中醒来,在支付赔偿费用后又产生了医疗费用。小朱的妻子认为丈夫是因公受伤,公司应该按照法律的规定支付相关费用,于是以小朱的名义将该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该公司支付小朱后续的治疗费用5.5万元。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被告公司认为这笔费用不应该由公司出,因为公司在小朱工作期间为其购买了工伤保险,小朱的治疗费用大部分都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了,而且之前公司已经支付过5.2万元的费用,其中包括工伤保险待遇,因此,医疗费用送的自费部分应该由小朱的家属自己进行支付。在本案中,法院在审理后,判决被告支付原告部分后续治疗费用总计3.9万元,驳回原告其他诉讼请求。案例二:小肖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员工,该公司并未为小肖缴纳工伤保险。小肖在工作的过程中遭受了意外伤害,判定为工伤,在治疗中花费了4.1万元,小肖认为自己应该获得相应的赔偿,于是将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公司全额赔付医疗费。最终,法院判决小肖在工伤治疗中产生的费用由被告公司全额支付。从上述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相似的劳动纠纷案件,但是法院的判决结果却是不同的。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工伤保险医疗费中自费部分的承担上依旧存在着争议。

二、争议原因

(一)工伤损害赔偿归责不明确。工伤损害的赔偿在法律上是较为特殊的一个类型,用人单位是否应该承担工伤的损害责任,又应该承担多少责任,一直在社会中存在较大的争议。但是因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属于劳动关系,而劳动关系存在一定的人身依附特性,使得工伤责任归咎由过错责任向无过错责任转变,即无论过错方是用人单位还是员工本身,都应由用人单位承担责任。这种无过错责任的原则也已经被我国法学界所接受。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却并不是这样的。我国现有的法律中并没有对工伤的无过错责任原则进行明确的规定,也没有说明工伤保险医疗费中的自费部分应该由谁承担,只是规范了员工应该拥有的待遇,却并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说明。导致如今的民事诉讼案中,双方都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因此存在较大的争议。(二)社会责任转移支付模式不明确。说到工伤的赔偿,一定会涉及到工伤保险待遇。工伤赔偿并不等同于工伤保险,工伤赔偿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伤害后应该获得相应的赔偿,是一种侵权责任;工伤保险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的一种保险,是保险责任。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有着本质的区别。二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与社会责任的转移支付有关。工伤损害的赔偿是社会意识形态发展到一定地步必然会出现的产物,是社会责任、社会思想成熟的一种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明白工作中产生的意外伤害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仅仅依靠用人单位的赔偿并不能完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因此出现了工伤保险。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工伤保险成为了我国社会保险的一部分,实现了社会责任的转移支付,但是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明确的表明这种转移支付的模式。导致工伤保险和工伤赔偿之间的关系很难界定,一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工伤保险就是工伤赔偿,因此其并不需要再另支付赔偿,更不用说是工伤保险医疗费中的自费部分了。在这一方面,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说明十分暧昧。《工伤保险条例》中指出,工伤保险的目的在于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仅看这一条规定,工伤保险似乎不应该完全替代工伤赔偿。但是《工伤保险条例》中的另一项条例指出,用人单位如果没有缴纳工伤保险,劳动者一旦在工作中出现工伤情况,用人单位应该向劳动者支付工伤保险待遇。从这一条例来看,似乎工伤保险就完全是工伤赔偿了。因为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之间存在这冲突,导致劳动者在工作中因意外受伤后,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赔偿制度可以遵循,处理方法也五花八门。(三)社会责任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十分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不仅包括社会福利保障,同时还包括社会医疗以及社会保险等。其中社会医疗最为重要,社会医疗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其他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否实现。对于一个在工作的过程中受到意外伤害的员工来说,获得医疗救治是他最基本的权利,但是想要获得良好的医疗救治,涉及到医疗费的支付。在实际的生活中,发生工伤事故的劳动者大部分都是一线工人,家庭情况较为困难,工资收入有限,很可能无法承担工伤保险医疗费中的自费部分,但是如果所有的医疗费用都用工伤保险来支付,显然也是不现实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我国的社会责任体系尚且不完善,医疗部门并没有受到很好的规范。医院是一个盈利的机构,这就导致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尽量使用一些获利较多的药品,这些药品的价格通常会较高,因此往往是对工伤劳动者进行救治时的首选,导致工伤产生的医疗费用普遍较高。

三、完善工伤保险医疗费中自费部分的承担机制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受到了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劳动者暂时或永久的丧失了劳动能力以及死亡,这时劳动者或劳动者的亲属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相应的物质帮助。工伤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如果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了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经济补偿,并承担一部分医疗费用。同时可以减少用人单位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并帮助已经遭受不幸的劳动者获得医疗救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我国对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有了进一步的保障,并出台相应的制度帮助劳动者获得应有的权益,但是因为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依旧有很大的争议。在这种情况下,完善工伤保险医疗费中自费部分的承担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建议相关部门在对承担机制进行完善时,仔细地对完善工伤保险医疗费中自费部分的费用进行划分,明确规定属于工伤的费用应由用人单位进行支付,不属于工伤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费用,需要劳动者自行承担。并对工伤治疗费用的判别进行详细的规定,防止员工利用法律的漏洞牟利,同时避免用人单位逃避责任。(一)在法律中确立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从法律角度进行严格的规定:我国工伤保险的机制不探究发生事故的主要责任方,无论发生事故的原因是用人单位的安全防护不到位还是劳动者个人的操作不规范,只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生了意外事故,且判断为工伤,那么保险责任就应该由用户人单位来承担。(二)确立社会转移支付模式。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的主要目的是分担用人单位承担的风险,并不能完全的将用人单位的风险转移出去,因此,哪怕是用人单位已经依法缴纳了保险,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其还是需要承担相关的责任。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中有规定:未参保员工出现工伤事故后,医疗费用应由用人单位承担。既然如此,那么参保的员工在出现意外事故后,医疗费用也应该由用人单位来支付,唯一的区别在于,参保员工因为已经缴纳了保险,所以用人单位承担的医疗费用会相对较少。这样才能够达到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的目的,同时也能够为相关的民事诉讼案件提供法律依据。(三)完善社会责任体系。相关部门应该对医疗机构的行为进行规范,在医疗行为中产生的非正常性费用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例如:在对工伤费用进行保险报销时,保险部门可以对医疗费用进行核实,确保其中不存在非正常性的费用,如果存在,则劳动者有权要求医疗机构自行承担该费用。同时,也应该对工伤的劳动者进行一定的规范,有的劳动者因为是工伤,可以获得相应的赔付,所以会在治疗的过程中主动要求增加治疗费用,导致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费用。工伤保险部门在进行报销时,应该对此进行核查,如果发现有此类情况,超出报销范围的医疗费用应该由劳动者自行支付。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工伤保险医疗费中自费部分的承担机制尚不完善,主要的问题在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够明确,没有在法律条文中对工伤保险和工伤赔偿进行详细的区分,导致工伤保险医疗费中的自费部分无人愿意承担。相关部门应该对这个问题予以重视,并及时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朱冬霞.再议超出工伤保险报销范围的医疗费由谁承担——兼议工伤职工医疗权利保障的疏漏与补缺[J].中国劳动,2013(09):28-30.

[2]聂毅.论工伤保险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J].法制与社会,2016(36):114-115.

[3]朱忠虎,严非.商榷:超出工伤保险报销范围的医疗费由谁承担[J].中国劳动,2012(04):46-47.

医疗费范文篇5

一、补助原则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医疗费补助,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程序、统一待遇的要求实施。

1.坚持以收定支、适度保障的原则;

2.坚持统一政策、规范管理的原则;

3.坚持分级实施、各负其责的原则;

4.坚持分病种、按比例和定额补助相结合的原则。

二、补助范围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医疗费补助范围为参加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且实际缴费满一年以上的人员。高龄医疗补贴是指参加了我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且没有享受门诊慢特病医疗费补助的80周岁及以上人员。

三、补助病种和标准

(一)补助病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医疗费补助病种为四大类50—2—种。I类(6)种:尿毒症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及非透析阶段)、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放化疗期、白血病、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II类(16)种:慢性肾脏病并发肾功能不全、膜性肾病、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乳腺癌靶向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活动性肝炎抗干扰素治疗(含乙、丙型肝炎的抗肝素治疗)、重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型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焦虑性抑郁症、耐药性结核病、结缔组织病并肺间质纤维化、心脏瓣膜置换抗凝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重症肌无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III(19)种:脑出血及脑梗死后遗症、颅内外血管狭窄血管内治疗术后、颅内外动脉血管中重度狭窄、癫痫、重症帕金森氏病和帕金森综合征、老年痴呆症、血管性痴呆、高血压病(II级及以上)伴并发症、心脏病并发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血友病、糖尿病伴并发症、紫癜。IV(9种):痛风、骨关节炎、布鲁氏菌病、黑热病、包虫病、砷中毒、普通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甲亢。

(二)补助标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慢特病在相应确定的病种年度补助限额内按照一定比例计算报销。其中:尿毒症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及非透析阶段)报销比例为90%,其它病—3—种报销比例为80%,超过年度限额医保基金不予报销。各病种年度最高报销补助限额:I类疾病尿毒症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及非透析阶段)患者每人年度累计补偿封顶线为100000元,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患者每人年度累计补偿封顶线为60000元,其它疾病每人年度累计补偿封顶线为20000元。Ⅱ类疾病每人年度累计补偿封顶线为10000元。Ⅲ类疾病每人年度累计补偿封顶线为3000元。Ⅳ类疾病每人年度累计补偿封顶线为2000元。经鉴定患有两个及以上规定病种的参保职工,在单一病种年度最高限额的基础上,可在其它病种中选择一个病种增加限额,其中,I、Ⅱ类病种年度限额增加2000元;Ⅲ、Ⅳ类病种年度限额增加1000元。

(三)高龄医疗补贴高龄医疗补贴每人每年度补助3000元。

(四)待遇享受期限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慢特病门诊医疗费补助待遇享受期限为三年,期满后重新报备并复检。不申报的,待遇自动终止。对年龄在65周岁(含65周岁)以上的,通过申报、鉴定,符合享受特殊疾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人员,可连续享受待遇不再复检。

四、申报程序

(一)在市参保的职工慢特病门诊补助可随报随备。原则上由本人或近亲属持社保卡复印件和二级及以上医院主治医师开具的诊断证明或住院病历资料,填报《市职工基本—4—医疗保险慢性特殊疾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申报表》(附件1),向市民中心医保经办大厅窗口报备。

(二)高龄医疗补贴。高龄医疗补贴免个人或单位申报程序,由市医疗保障局于每年11月从职工现运行信息系统提取符合条件数据并由工作人员核查生存状态及缴费信息,符合条件的可直接发放。高龄医疗补贴与门诊慢特病医疗费补助不得重复享受。

五、准入原则和鉴定程序

对提交申报的诊断证明或住院病历资料,市医疗保障局聘请二级以上医院责任心强、业务技术精良的副主任及以上医师组成鉴定小组,鉴定小组每月集中时间对申报人员提供的申报资料依照《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慢特病鉴定标准》进行鉴定,并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慢性特殊疾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申报表》中签署鉴定意见。医学鉴定专家组一般为3-5人,鉴定结果须科学真实,专家独立签字确认,并负有鉴定责任。鉴定结果以短信或电话方式告知申报联系人。

六、就医管理和费用结算

1.当年鉴定符合的从鉴定符合之日起开始享受待遇。

2.鉴定为I类和Ⅱ类疾病的,其在门诊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垫付,于当年11月1日至12月5日前持就医购药检查治疗等费用发票及病情诊断和处方,统一到市民中心医疗保障局服务窗口审核报销。所提供发票须为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由税务部门监制的统一机打发票,非定点医疗机构发票不予报销。

3.鉴定患有Ⅲ类、Ⅳ类病种的人员,每人每年按照病种定—5—额补助4000元、3000元,于每年11月11日至11月30日由市医疗保障局通过职工医保就医结算信息平台一次性划入参保职工个人账户。

4.患有多种特殊疾病的参保人员,须带病历资料或者诊断证明提交医保局,经鉴定符合后增加病种并增加补助限额,其中,I、Ⅱ类病种年度限额增加2000元;Ⅲ、Ⅳ类病种年度限额增加1000元。)

5.慢特病医疗费补助范围为确定补助病种治疗相关的药品、检查、治疗和相关材料费用。

6.享受门诊慢特病医疗费补助的人员,未达到年度最高限额的,次年不累加。出现以下情形的终止享受资格:未足额缴费、中断参保的;死亡的;其他不应享受慢特病医疗费补助情形的。

7.鉴定为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慢特病医疗费补助的人员,期间变更备案病种的,需重新申报备案。

七、工作要求和责任追究

1.申请特殊疾病门诊医疗费用补助的参保人员,必须如实提供相关的病历资料。凡伪造病历,骗取医疗费的,取消待遇享受资格,三年内不得申报,已享受待遇的追回补助资金。

2.医学鉴定专家小组的医务人员在填写专家组审核意见及建议时,应结合参保人的医治经历,做到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凡弄虚作假,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列为享受对象而骗取医保基金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3.治疗享受特殊疾病门诊医疗补助的人员,治疗处方或者所购药品须与确定的补助病种相符,购药量与药品所规定使用—6—剂量相符,且一次购药量最长不超过3个月的剂量;凡在治疗中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基金一律不予支付,且严肃追究医疗机构和相关医务人员责任。

4.市医疗保障局要认真审核处方和药品目录,不得将不符合治疗病种的药品等费用进行结算。

5、各单位应积极宣传职工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医疗费补助政策,尤其是要向退休职工宣传解释好医保政策,确保政策宣传落实到位。

医疗费范文篇6

几年来,我们根据中央、省委关于落实离休干部“两费”精神的基本要求,紧密结合济源实际,深入调研,积极探索,按照“不轻易放弃企业的责任,不额外增加财政负担,不降低医疗水平”的基本原则,坚持“超前、脱钩、严管、兜底”的八字方针,确保多年来全市离休干部医疗费不拖不欠,稳定了老干部队伍,深受老同志们赞扬。

一、超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各项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方法,预即预测,预测的核心是超前,只有对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超前的预测,及时地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和未来走势,找出相应的对策,才能保证工作永远处于主动地位,也才能在根本上实现运筹帷幄,应对自如。因此,我们在解决离休干部医疗费的落实上,始终坚持“不等不靠、面对现实、超前调研、超前建议、超前解决、超前应对”的工作方针,不是等问题出来了,被动应付,而是在问题还未发生时,就及时拿出对策,实现了在解决离休干部医疗费上的与时俱进。如我们在个别企业经营困难无力支付离休干部的大额医疗费时,在2000年就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离休干部医疗费统筹,降低了企业风险,确保了离休干部大额医疗费的报销。在省里没有明确提出解决企业离休干部护理费时,我们按企业和行政离休干部享受同等待遇的基本原则,在2001年执行行政离休干部护理费时,企业离休干部同步执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的改制、改组、破产,我们及时出台财政预留困难企业离休干部医疗费统筹金,对特困企业实行减一补一、困难企业减半征缴、破产企业收归财政等一系列政策。五年来,一年一个调研报告,一年一个问题和建议,一年一个会议纪要,对离休干部医疗费的统筹和落实提供了坚强的政策支持。

二、脱钩

离休干部作为一个群体分布在各个单位、各个企业,各个单位、各个企业的经济状况、重视程度等方面又千差万别,离休干部个体的素质、修养也不尽相同,各定点医院的责任、医生的医德医风也不尽一致,离休干部医疗费的征缴与支出受到离休干部所在单位、就诊医院、医生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要实现落实离休干部医疗费的刚性要求、无条件无理由要求,必须在工作机制和监管对象上由直接面对离休干部改为面对部门和单位,把对离休干部的约束改为对部门、单位的约束,变离休干部的压力为部门单位的压力。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三个“脱钩”:一是实行离休干部医疗费报销与单位缴付统筹金脱钩。实施全市医疗费统筹后,离休干部的医疗费报销不准与原单位的交费挂钩,无论单位交钱不交钱,交钱及时与否,都必须保障离休干部的药费按月报销,不准以任何借口拖欠医药费。几年来因企业原因欠交离休干部统筹金累计达40多万元,但离休干部的医疗费至今未拖欠一分钱;二是实行离休干部医疗费报销与离休干部本人是否遵守有关报销规定脱钩,只要离休干部报销的药费属于定点医院,药品属于报销范围,市医保部门均予核实报销,如发现有违规用药、张冠李戴的,追究定点医院责任,由定点医院进行补偿。三是实行离休干部医药费总量支出与财政年初预算脱钩。在现行财政刚性预算的前提下,要确保受多种不确定因素制约老干部医疗费的落实,必须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打破离休干部医疗费科目下的刚性预算,实行弹性开支。即年初财政有初步预算,年底组织审计,节余部分转入下年度使用,不足部分由财政补齐。

三、严管

俗话说,三分政策,七分管理。要实现充分保障,又要实现合理使用,将“好钢用在刀刃上”,确保有限的医疗统筹金真正用到离休干部身上,就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从各个层面上堵塞流失漏洞。有人形象地把医生手中的笔比作医保基金的“水龙头”,这些比喻,虽有偏颇,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充分反映了控制费用支出的一个根本是医院和医生。因此,把加强医疗服务管理作为“严管”的切入点。一是强化制度管理,2000年出台了《离休干部及老红军医疗管理办法》,2002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离休干部医疗管理和服务的意见》,2004年出台了《济源市离休干部就医管理暂行办法》。在管理制度中都明确规定了用药等各项标准及医生和医院在管理医疗费用流失浪费上的责任,坚决杜绝乱检查、乱收费和乱加价现象;二是强化就医流程管理。从就诊、登记、核对、填表、审核、出院等各项业务环节都做了规定,要求医护人员核对签字,并落实责任追究制。住院管理做到“三看四问三对照”。三看是看病人、看证件、看病历;四问是问姓名、问年龄、问单位、问病情;三对照是对照证件、对照年龄、对照性别;三是强化健康档案管理。医生必须按照离休干部健康档案用药。特殊情况要报专家组同意;四是加大考评力度。在管理中充分利用表扬和批评这两件法宝,来调动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积极性。在考评中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细化量化考评的各项指标,作到有据可依,为考评奠定了基础。二加强考评队伍建设,成立专兼职考评小组,通过培训建立了一支业务精、态度好、素质高、敢碰硬的考评队伍,为考评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三加强考评的透明度,让定点单位心悦诚服;五是强化监督。2002年市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的通知》,成立济源市离休干部医药费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半年听取一次离休干部医药费收支情况汇报,协调解决离休干部医疗费问题。每月对离休干部的医疗费通过服务大厅的大屏幕进行公示,每半年进行一次通报。每年由审计部门进行一次公开审计,并向全市通报收支情况。

医疗费范文篇7

一、坚持大额医疗费用津贴治理方法的准则

大额医疗费用津贴的程度要与用人单位和职工小我担负才能相顺应,保证超越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付出限额以上的大、重、特病的医疗费用获得处理。

要坚持“以收定支,进出均衡,略有节余”的准则。

经市县政府同意,大额医疗保险费可以依据基金运转状况,合时调整缴费规范和付出待遇。

二、参与大额医疗费用津贴保险的范围

凡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和小我(含退休人员),都必需参与大额医疗费用津贴保险。

大额医疗保险费必需与基本医疗保险一并交纳。

三、大额医疗津贴保险金的交纳方法

大额医疗费用津贴保险金可由参保单位和职工小我一起交纳,也可由单位完全交纳。

交纳规范:每人每年80元,个中:小我交纳50元,单位交纳30元。

大额医疗费用津贴金的征缴:由参保单位将全年缴费和小我缴费,于每年1月31日前,一次性交纳到市医疗保险经办中间。

四、大额医疗费用津贴金的付出范围和规范

依照省会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次、诊疗项目和服务设备范围执行。

五、大额医疗津贴基金的运用

大额医疗津贴基金,首要用于付出参保人员因患大、重、特病,在一个缴费年度内累计发生的超越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付出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

六、大额医疗费用待遇的付出和统筹基金最高付出限额

当发生大额医疗费用时,符合大额医疗费用津贴范围的医疗费,按以下局部付出:

在本市定点病院及异地寓居发生的医疗费,按90%津贴,小我承当10%;经医保中间同意外转诊发生的医疗费,按80%津贴,小我承当20%。

在缴费年度内大额医疗费用统筹基金最高付出限额为6万元,津贴金自缴费之日起第二个月开端付出,超出局部由小我承当。

大额医疗费结算单据触及基本医疗和大额医疗两局部,单子原件用于报销基本医疗费用,大额救助可以运用复印件报销。运用复印件报销时,必需加盖医保中间公章,还将报销基本医疗保险付出明细一并复印。

七、昔时3月31日前,新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全额缴费,享用年度内的悉数大额医疗保险待遇。4月1日至9月31日新参保人员,参与昔时大额医疗保险的,按年度缴费的50%缴费,年度内享用大额医疗保险的50%待遇。10月1日今后新参保的,预缴第二年大额医疗保险费,享用第二年大额医疗保险待遇。

八、大额医疗保险待遇期限为一年,详细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九、当参保人的医疗费用超越基本医疗保险最高付出限额时,参保人或许家眷,应于出院后1个月内,到市医保中间索赔大额医疗保险费。

十、九台市城镇职工大额医疗津贴保险采取与保险公司协作方法,执行县级统筹。

医疗费范文篇8

一、外来从业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结算的经办管理

外来从业人员住院医疗费的审核、结算经办业务由各区县医保事务中心(以下简称区县医保中心)具体办理。

二、外来从业人员住院医疗待遇范围及结算规定

㈠住院医疗待遇范围

1、在本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规定的住院(含急诊观察室留院观察,下同)医疗费用,纳入综合保险住院医疗待遇范围。

2、在外省市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原则上不属于综合保险住院医疗待遇范围。因工作需要临时在本市行政区域外工作期间发生的急诊住院(在外省市医保定点医院或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乡卫生院以上的医疗机构)医疗费用,要列入综合保险住院医疗待遇范围的,由用人单位报区县医保中心审核确定。

㈡住院医疗费用结算规定

1、外来从业人员本人或代办人应在外来从业人员发生住院医疗费后的三个月内,到邻近的区县医保中心申请结算。外来从业人员发生多次住院医疗费用的,应按照发生医疗费时间顺序申请结算。

2、外来从业人员住院医疗待遇的最高支付限额标准,以其最近一次连续缴费的起始月至出院日期所在月累计月份对应计算。最高支付限额以综合保险基金实际支付金额累计。

3、外来从业人员在住院期间中断或停止缴纳综合保险费用的,按照其可享受综合保险待遇期,将住院医疗费用分段进行审核结算。

4、区县医保中心审核、结算外来从业人员住院医疗费时,应核验其住院医疗费专用收据原件。如外来从业人员因参加原籍新农合等原因需取回收据原件的,区县医保中心在原件上加盖“综合保险基金已支付”章后,将收据原件交外来从业人员签收,并将收据复印件存档。

5、区县医保中心自受理外来从业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结算申请起的20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审核结算;对于高额医疗费用需市医保中心集中审核的,可在30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审核结算。

㈢办理住院医疗费用结算需提供的资料

1、委托用人单位办理的,需提供以下资料:

⑴单位填报并盖章的《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住院医疗费结算申请表》(样张见附表1);

⑵单位代办人身份证原件;

⑶外来从业人员身份证复印件(需有外来从业人员签名);

⑷出院小结(或急诊观察室留院观察小结)原件及复印件;

⑸住院医疗费专用收据原件;

⑹住院医疗费清单;

⑺其他相关病史资料。

单位代办人首次到区县医保中心办理外来从业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结算时,需提供用人单位的介绍信(或证明),应包含以下内容:单位名称、代办人姓名及身份证号码、用人单位的银行开户行(限本市银行)及其帐号,加盖公章;代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用人单位代办人应相对固定。更换代办人的,需重新提供单位介绍信(或证明)。

区县医保中心应按照《关于加强参保单位代办职工医疗费报销管理的补充通知》要求进行登记备案。

2、本人或家属办理的,需提供以下资料:

⑴外来从业人员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样张见附表2);

⑵外来从业人员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由家属代为办理的,还需提供代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⑶出院小结(或急诊观察室留院观察小结)原件及复印件;

⑷住院医疗费专用收据原件;

⑸住院医疗费清单;

⑹其他相关病史资料。

3、申请结算在外省市医疗机构发生的急诊住院医疗费用的,还需提供用人单位出具的情况说明(加盖公章)。

三、外来从业人员住院医疗费用支付

㈠区县医保中心根据外来从业人员或代办人提供的资料及系统提供的个人待遇、起付线累计及最高支付限额等信息进行审核、结算后,将应由综合保险基金承担的部分,通过规定的方式支付给外来从业人员或用人单位。

㈡区县医保中心支付给外来从业人员或用人单位的资金在综合保险住院医疗费用备用金中列支。

医疗费范文篇9

在数据库中区分了不同医疗保障的方式,共分为五种,即国家或单位的公费医疗、大病统筹医疗、自费购买商业医疗保险、自负医疗费和其他。这五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不同的成本分担水平,从公费医疗到自负医疗费,个人分担水平逐渐提高。

健康人群中,属于国家或单位的公费医疗的平均医疗费用为811.9365元。由于大病统筹的特殊性,大病发生的医疗费用一般都比较高,因此不适合参加比较。自费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人群的医疗平均费用为602.4078元,比公费医疗下降了209.5572元。而自负医疗费人群的医疗平均费用则进一步下降,仅为319.6040元,比公费医疗下降了492.3325元,是公费医疗的一半不到。

在非健康的情况下,自负医疗费用人群的平均医疗费用(1,651.9307元)依然比国家或单位的公费医疗人群的平均医疗费用(4,282.5085元)少很多,仅为1/3左右。

可以看出,不同的成本分担水平对医疗费用支出有显著影响,个人分担水平越高,医疗费用支出越少。因此,共付制度能有效节约医疗费用,不同成本分担水平能够不同程度地节约医疗费用。

二、共付制度会不会影响到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不是影响居民健康的唯一因素

我们通过数据库初步分析了社保、共付水平和居民健康的关系,主要是运用SPSS进行定性分析,以探求社会保险和居民健康的关系。首先建立了一个BinaryLogistic回归模型,自变量为城镇居民的健康状况,协变量为医疗保障情况,样本量为13570。

从结果可以看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自费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居民和自负医疗费的居民的不健康概率分别是公费医疗居民的1.313倍和3.378倍。

我们再考查一下居民健康状况和年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和收入的关系。由模型所得变量值可得不健康概率指数Z=-6.136+0.063*医疗保障+0.064*年龄+0.292*性别-0.019*婚姻状况+0.176*教育程度,概率公式Prob(Z)=1/(1+EXP(-Z))。

可以预测,一个50岁的参加公费医疗的已婚大学学历男性不健康的概率为0.059524<0.5,由此可认为事件发生概率很小;同比,一个自负医疗费的50岁已婚大学学历男性不健康概率为0.066982,女性的概率为0.087704。

一个自负医疗费的40岁已婚大学学历男性不健康概率为0.036474,女性为0.048246,而一个参加公费医疗的40岁男性不健康概率为0.042778。

一个自负医疗费的60岁已婚大学学历男性不健康概率为0.119834,女性为0.154204,而同样条件下,参加公费医疗的女性概率为0.138477。

可见,社会医疗保险能够有效改善居民健康状况,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健康的因素,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教育程度等都能明显地影响健康状况,因此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一个合理的共付比率水平。

三、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共付制度能够有效地节约医疗费用,不同共付水平能够不同程度地节约医疗费用。

2、虽然共付制度能够显著影响居民健康和医疗费用,但是在制定共付水平时,还应该综合考虑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等因素,以求公平、合理。

因此,在设计共付制度的成本分担水平时,应该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成本分担率,以达到不对任何一个人群的健康产生负影响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邓大松,杨红燕.老龄化趋势下基本医疗保险筹资费率测算[J].财经研究,2003.12.

[3]GruberJ.Theroleofconsumerco-paymentsforhealthcare:lessonsfromherandhealthinsuranceexperimentandbeyond[J/OL]..

医疗费范文篇10

第一条为了保障城镇职工生育和接受计划生育手术期间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各类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参加生育保险,为其职工、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生育保险费。

第三条*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生育保险管理工作。

人口计划生育、卫生、财政、审计等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生育保险的其他有关工作。

第四条用人单位参加生育保险,按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保证为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兑现生育保险待遇。

第五条生育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生育保险费;

(二)生育保险基金利息;

(三)延迟缴纳生育保险费的滞纳金;

(四)依法纳入生育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六条生育保险根据“以支定收”的原则筹集。

用人单位缴纳生育保险,以本单位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所在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定为职工工资总额的0.7%。

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生育保险缴费定为职工工资总额的0.4%,由财政负担。

第七条用人单位必须如实申报职工人数、工资总额,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用人单位应当缴纳的生育保险费,与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同时缴纳。

第八条生育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与基本医疗保险一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加生育保险。

第九条生育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

(一)女职工休假期间的生育津贴;

(二)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

(三)职工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

(四)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按规定享受的奖励费中的部分费用。

第十条生育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将生育保险基金挪作他用。

第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生育保险费的征缴和生育保险基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依法对生育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章生育保险待遇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女职工生育或中止妊娠,在下列休假时间内,享受生育津贴:

(一)女职工生育休假为90天;难产的,增加休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休假15天;晚育的,增加休假30天。

(二)女职工怀孕8周以下(含8周)中止妊娠的,休假21天;怀孕8周以上16周以下(含16周)中止妊娠的,休假30天;怀孕16周以上28周以下(含28周)中止妊娠的,休假42天;怀孕28周以上中止妊娠的,休假90天。

生育津贴标准按照女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按照所在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津贴低于女职工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

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女职工生育或中止妊娠,不享受生育津贴,休假期间工资由用人单位照发。

第十三条女职工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内,因生育所发生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等生育医疗费用,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女职工因生育引起并发症的,治疗并发症的医疗费用,或者休假期间治疗其他疾病的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执行。

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生育医疗费用,实行定额补贴办法。

第十四条职工实施下列计划生育手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一)实施长效节育手术的;

(二)放置或者取出宫内节育器的;

(三)符合国家和省计划生育规定,实施长效节育手术后,又实施复通手术的;

(四)中止妊娠的,但违反国家和省计划生育规定无正当理由自行中止妊娠的除外。

因实施前款规定的计划生育手术引起并发症的,治疗并发症发生的医疗费,由施术单位承担。

职工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因医疗事故发生的医疗费用,胚胎移植的医疗费用,违反国家和省计划生育规定或者实施生育手术的医疗费用,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实施定额补贴办法。

第十五条对符合《吉林省城镇计划生育家庭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奖励实施意见》规定的奖励对象条件的职工,所在单位参加生育保险并连续缴纳生育保险费的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应享受的一次性2000元的奖励费,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500元。

第十六条男职工的配偶无工作单位,符合国家和省计划生育规定,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按照男职工所在统筹地区生育医疗费、计划生育手术费定额补贴标准的50%,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三章生育保险管理

第十七条生育保险医疗服务实行定点医疗管理。职工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应当到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就医。职工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之外的医疗单位发生的医疗费用,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十八条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的范围,按照国家、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标准等有关规定执行。超出范围的医疗费用,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十九条女职工领取生育补贴,应当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手续,并提交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和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婴儿出生、死亡或者孕妇流产的医学证明。

第二十条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发生的生育医疗费、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生育医疗费、计划生育手术费具体支付项目和定额补贴标准,按月或按季度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直接结算。超出规定项目和定额补贴标准的医疗费用,由职工本人负担。

第二十一条符合本办法第十五条所规定奖励条件的,凭退休审批表、奖励审批表和《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经所在统筹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核实后,到经办机构领取500元奖励费。

第二十二条符合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凭男职工配偶所在地居民、村委员会出具的无工作单位的证明、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证明以及所发生医疗费用的有效凭据,到经办机构按规定报销医疗费。

第二十三条职工领取生育补贴、奖励费等,应当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受理职工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结。符合条件的,核定其享受期限和标准,并予以一次性计发;不符合条件的,不予计发,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生育保险待遇有异议的以及经办机构未按时支付生育保险待遇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缴纳生育保险费的,依照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处理。

对未按规定缴纳、少缴或欠缴生育保险费的,限期补缴所欠金额,并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生育保险基金。

第二十五条职工以非法手段骗取生育保险待遇,虚报、冒领生育补贴、生育医疗费、计划生育手术费和奖励费的,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如数追回虚报、冒领的金额。情节严重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追究用人单位、当事人及有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单位或个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由相关部门对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无故不按时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结算生育保险有关费用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也可以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解除服务协议。

第二十八条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生育保险基金损失的,要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由劳动保障部门取消其定点资格:

(一)将未参加生育保险人员的医疗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