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灵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20:26:26

学生心灵

学生心灵范文篇1

【关键词】单亲家庭孩子呵护健康成长

【案例背景】

班上一位男生小峻,今年9岁,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惜的是在他两岁时,父母就离异了,他跟着爸爸、爷爷和奶奶生活。因为从小缺少母爱,爷爷、奶奶都很宠爱他,使他养成自由散漫、无所顾忌的性格:上课时喜欢就听一下,不喜欢就玩东西,或者乱插嘴,甚至大声嚷嚷;作业是经常不做,叫他补做就哭闹,老师给他辅导功课,他就跑到操场去玩,一点都不服从管教。刚接这个班时,我对他的家庭情况作了深入的了解,有针对地给他做思想工作,当时他是听明白了,过后依然如故。因此,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曾经把他抓到办公室训话,然而一旦老师发火,他的抵触情绪就来,整个人躺在地上,真让人烦恼!班上的科任老师也都头疼不已,经常批评、训斥,但都没效果。我也一筹莫展:这个孩子怎么这么难教呢?问题出在哪呢?是否跟他沟通太少了?我仔细回想,平时跟他的交流好像只局限在催他交作业,从没走进他的内心,不知道他想什么。于是我积极寻找教育他的突破口。

【原因分析】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的不完整,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疼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慢慢地就会变得性格内向、心理脆弱、敏感多疑,缺乏热情与活力,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又特别自卑,他们格外向往老师能给他们完整宽厚的爱。

面对像小峻这样的学生,我进行反思、剖析:我翻阅了大量的有关儿童心理方面的书籍,并从他的家庭找出导致他叛逆性格的原因。一是性格怪僻离群。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周围的人过分迁就他们,或者无人管教,常常表现得很任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性格怪僻离群。这些孩子特别敏感,遇到一点点小事便觉得万分委屈。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心理发展方面需要特别的关怀,特别是在12周岁之前父母离异的,这样的学生容易造成各种心理障碍,家庭的不幸已经给他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他那么小,在最需要妈妈照顾的时候失去了母爱,长期的单亲生活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促使他形成脆弱、任性的性格。二是明白他有强烈的不安全感。那些不被父母所爱或爱若有若无的孩子,会时时怀疑自己是否可爱,是否有价值,容易没有安全感。三是我对他过于严格,没有走进他的心灵,并用同学异样的眼光把他推向孤独的境地,造成班上的同学都不爱和他一起玩,有些同学还经常嘲笑他,说他,使他原本受伤的心灵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只好用哭闹的办法保护自己,就像做错了事在爷爷奶奶面前耍赖一样。这样一来,就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辅导过程】

如果任其下去,必然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严重的可能会患上自闭症。为了他在学校能心身健康地发展,我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一是走进心灵,给予关爱

有一次上体育课,他又没完成数学作业,被老师留在教室补做作业。趁这个机会,我觉得应该好好找他谈谈。来到教室,我看见他并没有补作业,而是拿着一张白纸,撕成一块一块的。见到我后,赶紧藏起来,然后趴在桌上,不吭声。

我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轻声说:“你刚才在做什么?老师能看看吗?”

“不能!你会批评我的!”小峻使劲摇摇头。

“不会的!”我肯定地说。

“真的?”小峻很意外。他看着我,相信了,把纸片拿出来,“我真想我妈妈,昨天我在电视上看见折千纸鹤的,我也想折,好送给我妈妈!”

小峻的话让我觉得心酸,可怜的孩子!于是,我拉着他的手,说:“老师会折,让我教你,好吗?”

“老师,你不是不喜欢我吗?讨厌我吗?”小峻不信任似的。

哎!只怪平时批评他太多了,他有一颗易感、脆弱的心。“不,老师很喜欢你,但不喜欢你的行为!”我笑着看着他。

“我知道了,你不喜欢我不完成作业,不喜欢我值日时偷走……”小峻一口气说了自己认为表现不好的行为。多么聪明的孩子!怎么我以前就没发觉呢?

“老师,我把这些都改了,你会教我折千纸鹤吗?”小峻一脸的向往。

“当然!只要你需要帮助,老师都会尽能力帮你!”我摸摸他的头。

“谢谢你!”小峻笑了,这是从开学以来,我所看见的最灿烂的笑容。

那天,我教小峻折千纸鹤,他很快就把作业完成了。

通过这次谈话,小峻的行为有所收敛,他的心慢慢向我靠拢,还会把周围发生的事告诉我,不像以前,看见我就远远地躲开。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也许是我的真情打动了小峻,让他找回了童真。

在和单亲家庭孩子谈心时,老师尽可能地进行个别交流,小心地呵护他们敏感的自尊心。尤其注意在公众场合更要做得自然得体,既不能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关心是一种怜悯,又不能让老师的关爱成为他们放纵自己的借口。有次我患感冒,他还主动帮我拿课本,还问我吃药了没有,我真的很欣慰。与此同时,我还动员其他的科任老师共同关心他。各科任课老师在了解情况后都给予了关心和照顾。

二是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关心小峻

虽然小峻与我拉近了距离,但是还是没有办法融入到班集体中,我很担心,如果不想办法,老师们的心血就白费了。

于是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时,我没有把他固定编在哪一组,而是让同学们欢迎他参加任何的活动,目的在与给他搭建友谊的桥梁,让他走进同学们的中间,融进大集体中去感受集体的温暖,刚开始小峻是很抗拒的,我好话歹话说了很多,并给班上的同学做思想工作,给他们讲有关团结友爱的故事,从而激起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让他们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有了这个前提,同学们对小峻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好转,玩游戏的时候总是想方设法照顾他,个别同学还送纸巾给他檫汗,甚至把刚装的开水让给他喝。在集体活动中,小俊开阔了心胸,拓宽了眼界,陶冶了情操,不知不觉地也和其他同学一起又跳又跑,有说有笑。这次活动后使小峻变得快乐了,爱哭的他也会笑了,同学们都争着和他一起玩游戏。

三是设法进行家访,唤醒沉睡的亲情,努力让离异的父母那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小峻冰冷的心房。

我利用课余时间主动与其所在社区的负责人、孩子信赖的亲朋好友们建立正常的通联关系,努力帮助孩子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在大家的关注和关爱下,小峻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他进步的喜悦多少弥补了父母离异所受到的伤害。同时,我与小峻离异的父母达成共识:要切实转变观念,不要在孩子面前有意无意地抵毁对方。因为在孩子眼中,父亲再矮小,也是他们最强大的依靠;母亲再柔弱,也是他们最安全的避风港。有空多陪陪孩子,霜打的幼苗,需要你们的扶持;稚嫩的心灵,需要你们的呵护!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峻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他那受伤的心灵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及父母的抚慰,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现在作业能按时交了,不是他值日都能留下来扫地,还和同学一起回家呢。

【教育反思】

有位教育家说:“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的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学生心灵范文篇2

刚接这个班的时候,我满怀信心和希望。但接下来的情况让我改变了看法,这个班的学生多而且很散乱,没有良好的课堂秩序:老师在前面讲课,下面的学生交头接耳,有的前后位聊天,有的低头摆弄东西,有的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面无表情,不知他在想什么。你批评一些学生,其他学生不知警醒,仍然在进行各自的活动。你大声训斥发脾气,满班的学生一脸无辜地看着你。我感觉这个班级就像一盘散沙,怎么都拢不到一块去。

因为没有学生配合,教学任务很难完成,明明一堂课应该完成的任务,结果就是完不成。课堂成了我一个人的独角戏,底下坐着一群无精打采的观众。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我提了几个问题:“你和老师的关系如何?”“在你心目中老师是什么?”“你认为老师对我们有何影响?”等。没想到这些问题会引起学生热烈的反应:有的说老师是暴君,有的说老师是皇帝、学生是臣民。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他被老师误解,向老师解释,老师根本不听,认为他在狡辩。有的学生说有问题请教老师,个别老师先敲一下脑袋再讲解。听了学生的话,我非常震惊,在学生的眼里,老师竟然是这个样子!师生关系如此紧张,如此隔膜,怎么能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呢?教育本来应是心灵和情感的沟通,没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就没有心灵的交融,更不会激起智慧的火花。其实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是外在的,必须在内在因素起作用的基础上才有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习,想学习,并以此为乐,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和爱的基础之上的。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和师爱。教师只有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和期望,学生才对老师产生依恋,才能使学生从顺从到认从到内化,逐渐培养起自我教育的能力。师爱最能唤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为师爱的核心是尊重信任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类的最高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师爱最能挖掘出学生的内在的自我教育潜能。教师对学生有着殷切的希望,又能根据他们成长的特点,提供他们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就可以转化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表达的愿望。

“表达对学生爱的方式很多,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赞美学生。真诚的赞美是温暖的阳光,是促使人不断完善的催化剂。赞美学生,让他们树立自信,亲近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才愿意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想让学生改正某种些缺点和错误,赞美学生不失为一种巧妙迂回的方法。”通常别人对我们的长处加以表扬之后,再做一些温和的批评指正,我们就容易接受批评意见。对于心灵单纯的初中生来说,这种寓批评于赞美之中的方法尤其有效。

同学A坐在第一排,课堂上常不遵守纪律,经常跟他的同桌咬耳朵,我经常批评他,也曾罚他站,就是不起作用。在校园里见面,他从来不跟我打招呼,形同陌路。但这个学生爱举手发言,我就表扬他说,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很聪明。他听了很惊奇地看着我。我接着说,如果你能遵守课堂纪律,尊重老师,就更好了。他不好意思地笑了。那堂课,他听的特别认真,没有再与其他同学讲话。正好,那天我出校门,遇到他,他主动让我先过,并响亮地喊了声“老师好”,顿时,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

其实,老师的赞美,就是对学生的表扬、肯定和认同。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这需要教师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发现优点和长处,及时赞美表扬,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欣赏,从而激发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培养他们健康人格。

我主动走近学生,亲切自然地和他们交流沟通,发现优点及时赞美。对发言积极的赞美,作业认真的赞美,取得进步的赞美,尊敬老师的赞美,遵守纪律的赞美……有时当众赞美,有时是单独赞美。老师的赞美可以是一句表扬的话,可以是作业本上的“优”字,可以是一个竖起的大拇指,可以是一个亲切的微笑,可以是一个肯定的点头,还可以是一个赞许的眼神。

学生心灵范文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是我国思想政治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个教育过程,也是一个沟通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沟通。

一、两大因素呼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师生沟通

1.大学生自身素质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漠、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自我为主体的人生价值观得到大学生的普遍认同,“自我设计”、“自我实现”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给大学生带来的学习与就业等压力越来越大,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较为盛行;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较为刻苦,渴望成长,但其中较多人理想信念淡薄,重索取轻奉献,重个人轻集体,重物质利益轻精神文明。这些问题,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他们对人际关系的追求往往带有较多的理想化色彩,无论是对同龄朋友,还是对师长,往往是以理想色彩看待交往,希望交往不带任何杂质,同时他们也常常以理想的标准要求对方,一旦发现对方某些不好的品质和行为就深感失望。有的同学因为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很大,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因此,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几年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的成就,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大学生群体中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愈来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学生心理问题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面对专业选择、学习困难、感情挫折、就业压力、同学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他们往往表现出情绪起伏不定、理想与现实偏离、自傲与自卑并存等状态,既爱慕虚荣,又不断猜疑与嫉妒;更严重的是,少部分学生常常处于自我封闭状态,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成为这些人群中两大主要的精神疾病,是高校校园极不稳定的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要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更深入地进入到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把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在他们身上内化成现实,同时解决好大学生面对的问题而使其健康成长。

2.目前高校师生存在着沟通障碍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或其他的表达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并取得理解与认同的过程。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精髓。然而,目前高校校园里,师生间的沟通有时进行得并不顺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教育者的态度和观念影响了沟通的有效性

在工作中,由于地位和角色的差异,很多教师常常不自觉地以学生的说教者身份自居,高高在上,考虑和处理问题大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很少替学生着想;他们总认为学生应该要听老师的话,不允许学生过多的争辩,于是对学生的不以为然有时大为“恼火”,从而使得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心理,因此不愿意接近老师。

(2)教育者的自身特点及沟通技能影响了沟通的有效性

由于师生年龄不同、阅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师生之间存在着代沟,缺少共同语言,带来沟通上的障碍。个别教育工作者平时不注意自身人格魅力的塑造,其言行不能为学生所认同,失去了沟通的基础。有时沟通中,有些教育工作者不注意沟通媒介的选择,往往采取的是“灌输”方式,靠单纯的“我说你听”的理论劝导来教育学生,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大学的教学体制与特殊地理位置影响了沟通的有效开展

大家都知道,大学老师不需要坐班,老师上课来下课走,加之目前很多高教园区远离城区,教师的家与校园距离很远,促使教师上完课后须赶班车回家,没有更多的交流时间。随着高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大学里通常是大班上课,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上百号的学生;学生也往往是上完一门课程换个教室。这种状况使得师生接触机会较少,有时一学期甚至一年下来,教师与很多学生不认识的情形常有发生,这样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沟通了。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沟通的策略分析

1.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

社会交往中,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涵养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应首先要树立起自身良好的个人形象,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为有效沟通打下基础。

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主要是因为“身教”是无声的教育,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是一种教育。

孔子说“君子怀德”,认为做老师的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人格魅力就是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理想人格是可以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来实现的,是一个需要日省其身、不断修炼的精神升华过程。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本职工作是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一使命决定了教育者必须“正己”,学高为师,德正为范;己不正,焉能正人?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道德的人讲道德,学生才能信服。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努力学习,具备渊博的知识底蕴;要努力锻造自身高尚的品格与道德情操,以此去影响和感召学生。生活中,才华横溢、知识渊博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最有威望,也最令学生信服。因此,教育者要努力成为品德高尚、处事公正、与人为善、知识渊博的人。

2.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应是师生双方作为平等主体共同参与、影响和互动的一种活动,而不是教育者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灌输和说教。因而,要实现有效的沟通,教育者应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应以平等的、积极的态度去开展教育工作,尊重彼此的观点,乐于积极地接纳对方,更好地理解差异,求同存异。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人的一切理智活动与具体行为中都包含着情感反应。情感是开启心灵的钥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对象的学生,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和十分丰富的内心世界,青年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强烈地渴望被别人接受和理解。著名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那样强烈地渴望被人理解的了”。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沟通的效果,教育者应积极主动地以真诚构建沟通的情感基础。

首先,要尊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教育者应平等对待学生、重视学生的不同意见,不以教师的强势地位压制学生不同意见的发表;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能宽容和悦纳学生;对学生的批评要重说理,重启发,就事论事,不因学生偶然的失误而否认其整个人格品质。

其次,要理解学生。师生双方由于在年龄、经历、知识水平及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认知水平和情感上往往难以找到一致性,教育者必须善于心理换位,暂时放弃自身原有的观点和想法,以朋友式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沟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理解学生,从而扫除沟通障碍,达到教育目的。

最后,要真诚地对待学生。在人际沟通中,真诚是让对方接受自己,并使他感到安全、自由,愿意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重要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真诚是教育者与大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教育者往往着眼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而认为自己的内心世界则无需与学生分享,造成沟通的不平等。只有当教育者以自己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主动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情感经历、观点态度适时适度、自然真实地与学生分享,才能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

3.创新灵活的沟通渠道

⑴直接沟通或面对面沟通

在所有的沟通渠道中,面对面的沟通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沟通方式,传递的信息量很大,作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能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感受对方的真实情感,在沟通过程中能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便于教育者随时把握沟通的进度,并根据需要调整谈话的策略。因此,作为教育者,应努力掌握面对面沟通的一些技巧,比如:

①积极倾听与反馈。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与了解学生的第一步。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地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在倾听中,教师首先应表现出对学生谈话的专注,其次要用简洁及扼要的语言将学生的观点复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用自己的词汇解释学生所讲的内容,或将学生所说的内容加以概括。这样可以令双方加深印象和了解,让学生感觉到他是被接纳的,从而增加彼此的信任。

②换位思考。一般而言,善于交往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懂得尊重他人,愿意信任他人,对人宽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人而不是指责他人。他懂得“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得怎样对待别人”;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得到朋友的最好办法是使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

③善用表扬和批评。心理学家认为,表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赞扬能使羸弱的身体变得强壮,能给恐怖的内心以平静与依赖,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一般情况下,应多作赞扬,少用批评,批评是负性刺激。通常只有当用意善良、符合事实、方法得当时,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才能促进对方的进步。批评时应注意场合与环境,应对事不对人,不能对一个人产生全盘否定,这样会挫伤对方的积极性与自尊心,应就现在的一件事而不是将以前的事重新翻出来,措词与态度应是友好的、真诚的。

⑵网络沟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各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络,上网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已经成为了他们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也成为大学生一种新的沟通渠道。要实现网络沟通的目的,达成双方的理解、认同,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热点话题,尽力找到共同语言,让学生愿意在网上参与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引导、教育,最后达到沟通的目的。

网络沟通常用的有两种形式:

一是网上聊天。网上聊天已日益成为青年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聊天工具主要有QQ聊天、网易泡泡、MSN等。在网络沟通中,网上聊天可以超越空间甚至时间的距离,使沟通信息量增大、速度加快,加之QQ聊天等具有丰富的表情功能能增强沟通中的信息反馈,因此广受学生喜爱。因而,网上聊天也就成为另一种能代替面对面交谈的重要的沟通渠道。因此,教师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通过网上聊天与学生交流,增强对学生的了解,减少师生双方由于在年龄、阅历、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而带来的沟通障碍。既能解决高校老师不坐班、师生交流机会少的问题,也能为那些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提供一种比面对面交谈更有效的沟通机会。

二是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具有传统信件的特点,同时又具有比传统信件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的优点,因而也成为师生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电子邮件沟通,一方面,可避免面对面沟通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引起的尴尬或情感距离,另一方面,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考虑和阐述自己的思想或观点,使沟通更为深入、有效。

⑶短信沟通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绝大部分学生都已拥有手机。手机作为一种移动通讯工具,使得大学生能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尤其是手机的短信功能,由于具有经济、便捷的特点而成为大学生普遍使用的沟通方式。

因此,教师尽可能地利用短信这一有利的沟通方式,就学生感到困惑的、不想当面表达的问题交换意见,从学生那获得相关的信息,从而增进师生的有效交流与沟通。

⑷第三方沟通

学生心灵范文篇4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学生心灵;关爱学生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管理艺术水平。班主任在自己所做的工作中,要切实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生命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用真诚、民主的态度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意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使学生在充满民主、平等的人文关爱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那么,如何才能体现这种教育理念,形成这种氛围呢?

一、建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全新理念

现代全新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成长放在首位,以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教育教学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此为出发点和终点目标,实现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班主任老师在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应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真正在首要位置,要把学生放在"人"的位置上,而不是把学生作为支配和小视的对象;改变过去工作中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工作残暴简单的错误作法,彻底改变观念。老师与学生处在平等、理解的情境下,让学生在心灵的沟通与碰撞的良好师生关系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意愿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改变班级的精神风貌。学生有了缺点,以及犯了错误,班主任和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班主任老师在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后,再确定处理对策,力求使问题求得较为满意的解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宽松和谐的气氛,感受到自己意见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尊严被重视。

二、真诚关爱学生,形成情感认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做一个好的班主任教师,首先必须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是自己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这种爱要像农民爱土地,工人爱机器一样,发自内心,纯出天然。班主任教师要用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认真处理好班级的日常事务,不能有私心、偏心,要以心换心,平等而真诚对待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班级日常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之间不只是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实际生活中,师生之间更应该是一种互相尊重,互为朋友的关系。因此,班主任不但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并且更要善于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要切切实实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每一个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班主任老师还应是学生倾诉和交谈的朋友,他应常常倾听学生需求的呼声,感情脉搏的跳动,用心与学生交流。

三、应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班主任老师应是教育工作的有心人。教育无小事,在开展工作时应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一看似简单的事情,都要认真调查、仔细了解、妥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工作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工作中,应灵活多变,方法多样,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人与人不同,性格不同、事件不同、要求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该不同,因此,灵活多变,善于处理日常事务和工作中的偶发事件,是一种必备的工作能力。

四、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作好表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做好一个班主任教师,无论在为人还是在工作上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处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品格高尚,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严格地以师德规范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使学生清楚的明白做人的道理,教会他们懂得做人的价值。班主任老师在生活上要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工作上要勤奋努力,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作好表率。在学生心灵深处培植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理念。

五、选择处理问题的最佳角度和方试

学生心灵范文篇5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问题;建议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首先,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程度不足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难以开展的关键。在很多的学校中,老师都非常重视学生们的基础教育,他们认为如果不能够帮助学生们打好学习的基础,那么将来他们在面临难度更深的科目时就会难以适应。虽然这种想法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因为这一原因而限制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可以的。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学生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动手机会,能够让他们学会独立的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有能够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信息技术并不是影响学生们打好基础的因素,而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台阶。2.学生们对信息技术了解不足。其次,学生们对信息技术不够了解、缺乏兴趣也是影响信息技术课程的因素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们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太过深入的认识,许多学生只是在课堂中享受着片刻的轻松,而对课程本身没有太多的了解。同时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希望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尽量远离网络相关的事物,所以小学生们能够接触到信息技术的途径也变得有限。这些现象造成了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的了解较少,并且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3.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较为缺乏。另外,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软硬件条件缺乏也是制约其教学的一大原因。许多小学没有足够的信息技术设备供学生们上课使用,这让教学的开展充满了阻碍。学生们没有足够的设备便无法获得动手实践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就变成了传统的书本教学,很难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有许多学校缺少专业的任课老师,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多数交由其他的任课老师兼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学生们学习和实践也缺少专业的指导,导致他们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二、提升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效果的建议

1.提高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首先,我们应该增强学校和老师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更多的接触到信息技术,逐渐培养起他们的兴趣爱好。学校要在课程安排上做到科学合理,并且做好课堂教学的监督、评价工作,督促老师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校还要在硬件设施方面增加投入,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硬件条件。另外要增加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能够获得更加专业的教育,对信息技术有更深的认识。2.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接下来便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更多的教学方法。比如老师可以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进行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经常处在问题情境中,从而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情感素质。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当老师帮助学生找到了创新的契机,他们的创新精神就会蓬勃而出,创新行为就会迅速体现。当然老师也可以通过任务的形式让学生们动手实践,把任务和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敏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能力。巧妙设置任务,能让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往往能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能够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们提高动脑和动手能力,在枯燥的学习环境中可以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乐趣。同时这门课程还能够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帮助他们建立起广泛的兴趣爱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上述建议解决面临的问题,让学生们真正喜欢上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刘云俊.让学生真正走进信息技术课堂———小学信息技术常态课有效性的探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1:148.

[2]陈立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读与写,2018(32):53.

学生心灵范文篇6

“与孩子心贴心”,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心贴心。应当说,与每个孩子心贴心,关键在于能否与那些成绩不太理想、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心贴心。由于这些学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而无数的教育实践说明,这种做法只能使他们的错误和恶习发芽孳长。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用爱心点亮这些孩子的心灵,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位学生,经常迟到,给班级扣分,而且每一次迟到总有他充足的理由。后来,我发现批评对他来说,已经是没有什么效果了,不如换一种方式来教育。于是,我把他叫到自己的身边,轻身地问他:“你每次走进教室时,同学们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你?”他回答说:“是看不起的眼光。”我摇摇头说:“没这么严重。同学们看着你,是在猜,你为什么又来晚了?是生病了?还是家里有特殊情况?”我又转向全体同学问:“是不是这样?”同学们都说:“对!”这时,这位同学难为情地低下了头。后来,这位同学在周记本上这样写道:“我上课经常迟到,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可这次我准备挨老师批评时,没想到老师竟然没有责怪我。我心里好后悔啊!为什么我早晨不早点起床呢?我感到自己有点对不起老师和同学,不过我真的很感谢他们,我以后再也不迟到了”。从这位同学的周记里,我诗读到了一个孩子的心声,我庆幸自己那天早晨没有犯下错误。从这件事我看到,一次关爱胜过了那么多次的批评,教师的爱心对学生多么重要。每个学生都需要老师的关心,集体的温暖。

我一直相信每个学生都一样可爱,作为教育者,“与孩子心贴心”,就需要我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他们,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们的学生当中,有的同学语文、数学不好,但画画很好,或者音乐不错、体育方面有特长;还有的同学可能每科的成绩都不理想,但关心集体,乐意帮助同学等等。在学习生活中,我注意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我教过一个女学生,其他学科的成绩都不好,有很强的自卑感,但她画画很好。因此,班里每期的黑板报我都请她出,而且每期黑板报出好后,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她。她感受到了老师对她的理解,她慢慢克服了自卑感,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与孩子心贴心”还要求教师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错误。在教育过程中,我坚持“只激励,不指责;只帮助,不埋怨”的原则,对每个犯有过错的学生。对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的学生,我会走过去摸摸学生的头,对他(她)说:“我很喜欢你认真听讲的样子”。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总是将“√”打得很大,在错处只划“\”,而不用“×”,并写上激励性的评语,使学生不因出错而丧失自信。

“与孩子心贴心”,就要与学生“交心”,而只有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学生才会愿意和老师谈自己的心里话。老师只要充满爱心的对待学生,对学生给予信任,学生会是很诚实的,也就会愿意与老师“交心”。我对学生说,你们都是孩子,孩子不管犯了什么样的错,都是可以原谅的。但是,你必须与老师说实话。这样一来,学生消除了对我的恐惧,也使得师生间的交流更为融洽。作为一名教师,我还懂得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个道理。老师只有用真诚感动学生,才能赢得教育的主动。作为一名教师,只要能洞察学生的需求与感情,善于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一片真诚去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他们就会变得情通、理达。公务员之家:

“与孩子心贴心”,要求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老师也许是极无意的一句话“路上小心点”、“身体好一点了吗?”吃饭时说一句“多吃点”……学生都会感到心里暖融融的。在眼下的“非典”时期,我意识到对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每天做好教室的消毒工作,认真查看每位同学的体温测量情况,对有些不上课的学生就及时地进行电话联系,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

学生心灵范文篇7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策略

1前言

在中小学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勇敢进取,不怕挫折、自信自强等心理品质的培养。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不断增多,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际交往的日趋复杂化,人们的思想也呈现出多元化。学校内外各种因素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多,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更为丰富。为了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使中小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潜能不断开发,心理健康发展,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国自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小学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其作用如何,以及如何对青少年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及班主任的重要作用

2.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趋势

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1997年,我国中小学生各类心理障碍的总检出率为25.20±2.19%,而且呈日渐增多的趋势。有些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日益积淀,已经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疾患。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迅速,正处于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成人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而青春期的出现又使他们产生了许多困惑不安和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具有不可弥补性。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身心成长和发展所必需的。

2.2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德育工作主要由政治、思想和道德三个方面组成,教师在工作中把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思想道德问题加以处理,混淆了思想、道德和心理问题的界限,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新的《德育大纲》对德育内涵作了明确界定:“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深刻认识自己所担负的神圣职责,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更好地面向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力所能及地发展自己。

2.3班主任的重要作用

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无论是国家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完成实施、内容的组织、方法的运用以及目标的有效整合和协调,都要依靠班主任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所以,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具有重要而突出的地位和作用。“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导性、独特性和重要性。没有班主任的不懈努力,没有班主任的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独特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中小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就很难得到很好的解决。

3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策略

3.1正面引导

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接受能力,为学生安排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的教育,通俗地讲解心理健康知识,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奠定认识的基础。学生有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不仅为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条件,而且使学生根据所了解的心理健康知识来衡量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来衡量自己心理是否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准。班主任也可以创设一些人际冲突困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解决人际冲突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

3.2培养健康的心理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情绪丰富,但不稳定,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在教育中小学生时,要动之以情,使他们感受到班主任的亲切关怀,产生与心理健康标准要求一致的情感体验,形成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健康的情绪,进而理解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准则。班主任要善于捕捉学生表现出的不良情感,及时纠正,善于发现学生的健康情感,及时肯定,使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了感性认识,并产生愉快、自豪和向往的体验。

3.3锻炼坚强意志

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表明,他们的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较差,行为习惯往往跟不上情感认识的提升水平,意志行动还不成熟。但中小学生的自尊心又比较强,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奖励,为了表明自己能完成任务,在一段时间内,他们大都能够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自觉地遵守规则,表现出较大的耐心,把道德行为坚持到底。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要多给学生以鼓励、支持和赞扬,不断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树立坚持道德行为的自信心。除此之外,班主任要对中小学生安排适度的受挫锻炼,鼓励学生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去完成,从而达到锻炼意志,培养自律能力的目的。

3.4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使中小学生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一定要恪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育人理念,以身作则,做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和示范者。此外,班主任要为学生提供实践道德行为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道德活动中,学习道德规范并迁移到实际生活中。也就是说,班主任要在中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活动,使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养成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最终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

4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心灵感化教育,它的显著特点是教育者要调动情感的力量,尊重和理解学生,满怀热情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形成稳定而健康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健全的个性,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学生走上成功之路。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榜样与示范作用,才能发挥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永刚.班主任在儿童道德启蒙教育中的作用与实施策略[J].班主任,2006(11):7—8.

[2]陈美和,姬端维等.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23(3):56—59.

[3]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学生心灵范文篇8

【关键词】合唱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心灵美与行为美;途径

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和学校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培养学生的心灵美与行为美等教育功效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合唱社团的组建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尤其农村合唱社团活动的广泛开展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增添了无限生机,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发展空间,为学生的愉快学习与健康成长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音乐教师在合唱社团活动中通过积极创设育人情境,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音乐合唱中感受美的节奏、韵律、歌词、情感。合唱以奇妙的音乐语言抚慰着学生的心灵,引导着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获得真善美、心灵美、行为美的教育。

一、搭建合唱社团平台,塑造学生心灵美

在音乐社团活动中,教师通过转变合唱教育理念,丰富合唱活动方法,构建多元合唱模式,创设游戏合唱课堂,体验合唱情感艺术等培养方式,有效地组织开展“红歌合唱节”“祖国在我心中专题演唱会”“合唱音乐讲座”“校园合唱艺术节”“合唱比赛”等多种形成的合唱社团活动,促进合唱社团活动的不断发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实践证明,音乐与教育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密切联系。音乐合唱社团活动的教育作用在于通过合唱的表达和欣赏,引导学生感悟美和创造美,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灵美,帮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合唱社团平台的搭建,为帮助学生心理减压、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增强记忆、提升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创建了突破口。如引导学生通过听大合唱《田园交响曲》感受大自然的可爱,欣赏大合唱《维也纳圆舞曲》感悟生活的美好,演唱大合唱《春江花月夜》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在奋进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演唱中,培养学生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进而转变为良好的艺术修养与审美素养,最终实现通过音乐合唱社团塑造学生心灵美的教育作用。

二、开展合唱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行为美

音乐合唱社团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合唱社团活动的核心理念是育人教育。其重要育人目标在于通过社团的合唱排练、合唱演唱、合唱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感之于心,导之于行”的行为美的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合唱活动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勇于担当、不怕困难、敢于竞争、顽强拼搏、接受挑战、尊重对手、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与优美行为。在农村合唱社团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和享受美。只有通过审美化的合唱社团活动才能挖掘育美教育的文化内涵,才能让学生通过享受合唱之美、艺术之美,逐渐拥有健康之美和行为之美。(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育美认识。音乐合唱社团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艺术育人”的先进教育理念,逐步实现“以唱育艺,以艺育美”的培养目标。尤其在农村社团活动中,音乐教师在社团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方法的应用、活动目标的确定和活动形式的组织上都要注重合唱学生对合唱艺术美的感受、体验、理解、想象与评价,不断加强学生对合唱艺术的美的认识与理解。(二)把握育人目标,体现育美价值。在音乐合唱社团活动的开展与组织实施中,教师要明确每次活动开展的目标和任务。在活动中,音乐教师容易因过分的重视合唱技能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因此,合唱社团的指导教师要准确把握音乐合唱的育人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合唱改革探索,将新时代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融入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美,体验情操美,感悟生活美,体现行为美,真正发挥合唱社团的育美价值。(三)渗透文化内涵,实施审美教育。合唱社团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体现着不同的音乐文化内涵。如“集体大合唱”“班级小合唱”中的服饰美,展示着服饰文化,民俗文化;“中秋合唱会”“新春联欢唱”,体现着传统节日文化;“歌颂祖国”“唱响中国”弘扬了民族文化。在合唱社团活动中渗透文化内涵,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合唱审美,使学生享受合唱艺术的美感。缺少文化内涵的合唱活动是缺失艺术文化的审美教育,无法打动欣赏者的情感,也谈不上表演者美的享受。因此,音乐教师在合唱学练与竞赛活动中要挖掘合唱以外的文化意蕴,将各种文化有机地融入合唱活动,促进合唱社团成为艺术教育的审美乐园。(四)落实合唱活动,提升审美行为合唱社团活动的目标、方案,内容、形式以及实施步骤都要与审美教育融为一体,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审美要求。在落实合唱活动时,要着重倡导合唱情感美的表达、艺术美的体验和娱乐美的享受。为丰富合唱社团文化生活,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些紧跟时展先进理念的合唱教育活动,通过丰富校园合唱文化生活,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互帮互助的处事观、爱校爱国的价值观和合唱艺术的审美观。如通过每年的“五四”和“十一”可以组织合唱比赛或歌咏比赛,形成“学校有社团,班班练合唱,人人都参与”的浓厚合唱氛围,让学生在合唱社团活动中身心得到陶冶,审美行为得以提升。(五)实施社团指导策略,提升学生素养美。随着音乐课程的改革与发展,音乐社团活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和关注,尤其合唱社团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实践证明,首先,在合唱社团活动中进行理论指导是基础要素。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结合竞赛,培养情趣”的策略,不断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中提升音乐核心素养;也可以通过“应用媒体,助力教学,结合基础,开拓视野”的方法,指导学生在浩瀚的网络世界里储备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其次,对合唱实践活动进行科学的指导是关键要素。教师可以通过“应用网络,建立联系,利用教学,科学指导”的策略,以音乐合唱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微信平台实施学练互动,在微课与小视频的辅助指导下,提升学生的艺术才能;还可以通过“家校联动,形成合理,丰富活动,激发动力”的方法,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校内外合唱竞赛活动,邀请有合唱特长的家长与教师参与,开展亲子联谊合唱活动,增加师生友情与亲子关系,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美。

总之,音乐合唱社团活动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在美的体验中提升审美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灵美与行为美。

参考文献

[1]张连葵.谈合唱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04(7).

[2]栾宁.浅谈利用合唱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J].辽宁教育,2001(10).

[3]林静.组织合唱教学的几点做法及体会[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2(2).

[4]李薇.论中小学合唱教学的融合艺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5).

学生心灵范文篇9

教师是园丁,教师是路标,教师是摆渡人,这是对教师传道育人精神的赞美。工人劳动创造出实用的产品,农民劳动创造出丰富的食粮,科技人员的劳动是发明新技术,而惟独教师的劳动是培育出精神高尚的人。教师的职业是影响人一生的职业,教师的教诲是照亮人心灵中永远的指路灯!

鲁迅先生曾这样回忆他的一位老师: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订成三厚本,收藏着,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他的照片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所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老师的教诲和人格成了鲁迅为正义、为自由奋笔疾书的不懈动力,也使他具有了不怕邪恶的钢铁般斗志。

在处于成长期的学生的心灵里,教师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教师的人格魅力乃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时时刻刻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在回忆北京师范大学老校长陈垣对他的教导时,流泪写下了《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一文,记录下陈先生对他的“耳提面命”: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和学生的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万不可有偏爱、偏恶,万不可讥诮学生,以鼓励夸奖为主。淘气或成绩不好的,都要尽力找他们一小点好处,加以夸奖。不要发脾气。站在讲台上即是师表,要取得学生的佩服……

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说,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生活的态度。教师不仅是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是用自己的品格影响学生;不仅用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还用自己的灵魂去感化学生和塑造学生的心灵。

父母给了我们身体,是老师给了我们灵魂!

师者,表率也。毫无疑问教师是我们做人的榜样,那么教师为什么能够成为我们的品行标准呢?教师不仅自己有着高尚的品德,而且时刻做到以身作则。教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躬行示范者。教师使我们具备了最基本的做人道德规范。

教师是品德示范者

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这是对身为教师的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和期待。同时,这也是人们对教师的一种褒奖。教书先育人,教师不仅在知识和言行上是学生效仿的对象,而且教师更为学生、为我们大家树立了良好的品德样板。教师的优秀品格令每一位学生终生受益,教师的高尚道德让所有人为之感动。

1997年12月5日9时45分,陕西省某地发生4.8级地震。西安市在同一瞬间也感到明显的震颤。与此同时,在西安市某大学校园四楼的一所教室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正在给学生讲课。大楼摇了一下,所有的学生连同教授的身体也摇了一下。

教授的心一惊:“可能是地震。”然而,当他开口时却说:“同学们有序离开教室,到教学楼前的空地集合。”学生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鱼贯而出。

在另一所自习教室里,随着一声大喊:“地震啦!”乱作一团的学生在一股强大的推力下向外奔去……

当所有的人都集中到楼前的空地上时,学校领导清点人数发现:只有老教授未下来。正在这时,老教授出现在楼门口,同学们一齐欢呼冲上去围住了他。细心的人发现:他手里还提着一双女生跑丢的高跟鞋。

地震给学生们上了一课,让他们学到了大学四年乃至一生都不易学到的东西:危难时刻,彰显人格。在生命最危急关头,老教授为他们树立了“先人后己”的品德典范。

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里铭刻着这样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既是对未来的准教师们的教诲和要求,也是对教师品德的高度概括。教师的品德不仅仅在于自己拥有真才实学和高尚品行,更可贵的是成为人世和社会的楷模:“以令率人,不如身先”,“知行合一,行胜于言”。

在一个新学期开始的秋天,北京大学一位外地来的新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他就把大包小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来,这位新生走上去说:“您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学生心灵范文篇10

你们好!

虽然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射出英雄的火光;可以因虚度光阴而懊悔,也可能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向辉煌的成功。我选择加入伟大而先进的党,并且要用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入党。以下是我的思想汇报,请党支部继续培养和考察我,我将会以实际行动来接受党组织的挑选,积极主动地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正式合格的共产党员。

党是一个伟大而先进的党,党是我心中的一个梦,也是我心中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从儿时的少先队员到校园时代的共青团员,在这条属于青春的道路上,我不断地向前,不断地努力。从第一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到每一篇思想汇报的形成,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思想也随之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