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维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8:42:09

学生思维

学生思维范文篇1

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对学生身心诸方面都发挥着积极影响。剪纸教学也不例外。它能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观察力、思维里和创造力。“一剪之巧夺神工,美在人间永不朽”这是郭沫若同志咏赞中国民间剪纸的佳句。可见剪纸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间传统艺术,经久不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为此我在中师美术教学中常常将剪纸渗入其中,介绍给学生。并从内容、形式、方法上实行了三个方面的结合。下面我想谈谈从剪纸教学到以纸为材料的手工教学的一点粗浅体会。

内容上,我将美术教材与子便教材相结合。先从书本入手,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有关构图、图案、色彩知识,结合自编的剪纸教材进行教学。那具有一定特色的剪纸艺术家及学生的单色、套色、染色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在欣赏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继承、特点、意义和作用。并在课堂上现场示范,徒手剪给他们看。引起他们对剪纸的兴趣。再按剪纸教学的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的原则,又简倒繁,有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组织教学。剪纸画的过程是绘画创作和手工制作之综合。教学必须从绘画创作、手工劳作两方面入手。手工劳作之间、课、贴的技能。首先训练学生剪、刻直线、弧线。因剪纸话要讲究刀法,而常用的刀法有方、圆、硬、软四种,作品的内容不同,表现方法也不同。所以这是剪纸画中必不可少的训练。接着从书本上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画面经过变形,改成剪纸画。比如:构好小学生踢足球的图,只要剪出外形即可。这是以影造型为主的简化内部而强化轮廓的一种简易表现法,这是初级引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让学生逐步掌握剪纸的内涵。即剪纸的特点。第二阶段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绘画知识基础上,重点学习立意、写生、变形、夸张、装饰。剪纸教学一徒手剪纸为主,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促进眼、脑、手的和谐、协调及均衡发展。如讲授人物头像的直接剪法,我根据中国传统人物画法“三停五眼”的规律变为剪纸人物头像剪法规律即“三停三眼”。这样学生易接受,也易掌握。使教学顺利进行。学生对此兴趣极浓。

形式上,实行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为使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东西掌握得更牢,我们成立了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讲课堂上学的在课外加以延伸、拓展,使学生对手工剪纸有一个“稳定兴趣”。我常爱课堂上选择学生易接受、有情、有趣、贴近于学生生活的作品让学生欣赏,通过剪纸作品生动的形象和简练的形式,来激发学生感染学生。再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学生把易学的图案加以灵活变化,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鼓励学生思考。比如:剪三角形,可以从数量、色彩、县条上进行变化。有时带学生到野外写生,这样学生的眼界开阔了,表现的题材也多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课堂于课外的结合,使学生们的剪纸既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我采取多样的形式,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不局限于剪纸单项,将剪纸于手工制作紧密结合,各尽所能,不断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以兴趣小组活动为主,注重实效,因人而异,加强辅导,在教学中不局限于教师或教本的固定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其多种设想。比如:利用可口可乐瓶制作花篮立体装饰品。向学生介绍剪、折、插的基本方法后,让学生面对实物认真观察揣摩,开动脑筋,大胆设想,通过动脑、动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增强了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方法上指导模仿于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相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环境,教育与人身心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教学中,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根据中师生好胜心、自尊心强,求知欲旺盛这一特点。要求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剪纸创作,用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眼、脑、手三方面协调运用。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自己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剪就怎么剪,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大胆的表现生活,表现自然,表现自己对美的追求。在教学中,我并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生怎样画,而是放在理解他们的话,并帮助他门去完善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自我创新,积极思维。如:创作中旨在反映新人新事的剪纸画《在上学的路上》一题中,每个学生剪出了许多意想不到得作品,从他们的作品中可看到无拘无束的意趣。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不管学生剪得象不象,我都予适当肯定。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施展,眼、脑、手得到了训练,即开发了学生的治理,也培养了中师生的审美观念。

通过两年多来的教学与实践,时发生手工制作能力提高了。制作哦了不少的装饰校工艺品,特别是兴趣小组的同学,基本功较扎实。他们可信手剪出诗人满意的剪纸作品,且各具特色。周凤梅同学用一分得新纸币通过折、插、叠成的菠萝形象逼真,具有古色古香之美,观者无不赞赏。丁伯赞同学的剪纸作品被《安徽团讯》《师范教育》《安庆日报》《怀宁报》多次采用,并举办过个人剪纸作品展、深受师生好评。通过美的形象和个人愉悦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为培养中师生成为感觉灵敏、观察细致、记忆力强、思维灵活、判断准确、语言丰富、心灵手巧的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生思维范文篇2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能力尝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指学生经过教师有方向的“导”,对知识的内容、结构、实质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索,从而激发思维的积极性。

一、培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

在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希望自己能成为科学家,天文学家,医学家...但是,一直以来,多数学生在“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压力下,从事着乏味的考试准备,教师也在家长“望子成龙”的期盼下,指导学生反复练习,死记硬背,使很多学生不愿思考,也不会思考。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或社会将无法面对“未来的冲击”,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有多么重要了。

二、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引导—探究式学习。教学过程是个特殊的过程,学生接受的主要是间接知识。现代研究表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主动过程,那样的学习才会有意义。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总结,可以发散思维,激发兴趣。

比如在讲“乘法交换律渗透”这节课时,我认为这节课内容很简单,就直接将规律告诉了大家,但做练习效果不佳,正确率49%。有了这次教训,为此在B班讲时,首先出示两排桃图,通过学生观察每份数、份数的变化,列出两个算式2X4=8和4X2=8,再让学生分别说出在乘法算式中2,4,8的名称,这样准备工作做好之后,请学生认真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异同点,学生会分别找出不同点是被乘数和乘数交换了位置,相同点都有2,4,8三个数,积不变。然后教师再引导,你能不能将你找出的异同点概括成一句简练的话,就是今天我们要寻找的规律。同学们跃跃欲试,分别进行总结,最后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了“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积不变。”当同学们听到“你总结的和书上总结的一样,真了不起!”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这次B班做练习正确率达到了100%。

通过这两个例子的鲜明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领略到科学家的发明与创造过程,从而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教师也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注重思维过程甚于结果,培养了学生各种能力。通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摸索、探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或一般规律,这样才能使每位学生真正地学习,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2)合作—探究式学习。儿童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感兴趣,他们有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当问题使他们困惑矛盾时,就会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在做思考题时,我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先将思考题出示,只说题目要求,不加任何说明,等待着学生探索答案,在这时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希望自己能第一个做出来,证明自己聪明和听到老师的夸奖,并得到同学们羡慕的眼光。

但是,思考题一般都会只有少数人做出来。如果请他们讲出答案和理由,不会的同学获取答案的途径也许会更直接、容易。但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根本不是一件好事.而且会挫伤这部分同学的自尊心,打消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所以这时我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

(3)质疑—探究式学习。疑能激趣,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有了疑问时,就越能激发他去探索,追究这件事情的本源。好问是学生的天性,一个学生富有好奇心的提问可以引起全班同学的广泛兴趣,从而使学生学到新东西。

在讲“直线和线段”时,因为学生很有兴趣学,我就让学生先看书,找出问题,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真是五花八门:“为什么直线可以无限延伸?”什么叫无限?”这条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长,叫不叫直线?”“线段为什么有两个端点?”这些问题有的同学之间就能解决,有的我也暂时不答复,让学生找直线和线段的特点,其它问题也就在教师引导下和学生积极探索中迎刃而解了,这样学生学起来既有兴趣,又开拓了思维。最后又有个学生问:“直线没有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那有没有一个端点的线?”我马上在黑板上画下了他描述的这种线,并告诉他这叫“射线”,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他高兴得像发现了新大陆,其他同学也在质疑中学到了新知识。质疑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从表面上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解决着各种问题,但这是一种自然的引导,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形成一种独立的创造性,探索性。

三、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般模式

(1)读书质疑。首先,让学生通过粗略读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带着问题的学习,会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欲望与积极性。

(2)问题交流。这个环节不仅是生生交流,还有师生交流,小组交流。简单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中交流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师生像朋友一样在一起讨论问题,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学生思维范文篇3

怎样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巧用语文教材,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这是因为语文教材是在创造性的劳动中编写成的,其中大量的文章无一不是作者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素材,只要语文教师巧妙利用这些素材进行相关的训练,就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那么,怎样巧用语文教材,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下面以笔者在教学中的实例来作个具体说明。

一、抓住课文的表达“空白”,巧练想象,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中,有不少是为了创造表达的需要,详写一部分内容,另外一部分内容则一笔带过。这些略写或不写的内容,形成课文的表达“空白”。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可以激发小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文《一件运动衫》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只用一句话点出暗线,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可以抓住暗线这一课文为了文学表达而特意安排的内容“空白”,指导学生想象课文中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的情景,更好地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写作中,不少同学以“人间真情”或“人间自有真情在”为题,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写出了各具特色的文章。请看本次作文的精彩片段:

A康威老先生看见小男孩打猎回来后,就请他过来一下。康威老先生摸着小男孩的头,微笑着说:“小朋友,你喜欢这只小狗吗?”“是的,我很喜欢。”小男孩不假思索地说。“哦,是这样。我的一位忘年之友很喜欢你身上的衣服,他帮了我不少忙。”康威老先生说着,脸上露出了请求的神色,“我想用小狗换你的衣服,帮助他达成心愿。你看,这样做可以吗?”小男孩犹豫了几秒钟,最终点了点头。康威老先生欣慰地笑了。

B小男孩很诧异,迟疑了一会儿,对老人说:“我带走了小狗,您不寂寞吗?剩下的那只小狗也会寂寞的。”老人毫不在意地说:“没关系。”小男孩还是有些不舍得。老人立刻抱起小狗,深情地吻了吻,递到他面前。小男孩看了看老人,又看了看小狗,飞快地脱下运动衫,递给老人,双手抱过小狗。

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学生在构思故事情节的过程中进入了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又从自己的个性和经历出发,通过填补课文的表达“空白”,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运用课文的插图作材料,巧练表达,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表面上看,课文插图不是语言文字资料,也往往容易在教学中被忽视。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插图都是教材编写者别具匠心的安排,是理解课文的辅助手段。这些插图形象地拉近了课文与学生的距离,给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如果能运用课文插图作材料,巧妙地设计语言表达训练,就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再见了,亲人》一文描写的是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生活在现代的小学生很难一下子理解人物的情感。笔者运用课文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帮助学生“走”进了人物丰富的感情世界。下面的片段就是选自学生的当堂描写。

在这送别的车站上,无数双手在空中挥动。人们都踮着脚,仰着头,眼睛都深情地望着即将开动的列车。有的人眼中充满泪水,有的人则在高喊:“以后一定要回来看我们啊!”看,那位拄着双拐的大嫂用伤心的眼神看着志愿军战士,仿佛有无数句话要对他们说,话到嘴边却不知道要说什么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意。看,那位小姑娘,哭得多么伤心。她一定是刚强的小金花,她拿着鲜花,眼泪挂满脸颊。朝鲜人民是多么不希望志愿军战士们离开啊!

学生就这样,在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中感受着课文中人物的真情,在创造性的语言表达中充分领会了课文的中心,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根据课文的文体特点,巧换叙述方式,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阅读并真正理解了一篇文章后,巧妙变换叙述方式,重新表达文章的内容,可以巧妙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说明文如果运用这个方法,可以使学生觉得趣意盎然,在变换叙述方式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大瀑布的葬礼》是一篇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好文章。笔者曾尝试让学生读完《大瀑布的葬礼》后根据课文内容写写巴西总统的演讲模拟稿。请看学生写的片段:“我无法形容自己此时的心情,更是无法相信我们正在为亲爱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它曾经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也常以它的雄伟壮丽作为自己的荣耀。世界上所有的瀑布都没有它那飒爽的英姿,没有它那洪亮的歌喉。但今天,塞特凯达斯,我们亲密的朋友,正在生命的边缘徘徊,正在作最后的挣扎。如果可以,我愿意用生命换取它往日的活力。”“朋友们,站在这里,你是否看见了大瀑布那央求我们不要再破坏它的脸庞?是的,大瀑布没有眼睛,它不知道是谁伤害了它;是的,大瀑布没有嘴巴,它不能大喝一声制止破坏它的行为。但是,大家看到它仅剩的水流了吗?那正是它辛酸的泪水!多么可怜的大瀑布。也许在它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无辜的它还不知道自己那美好的是被谁断送的!朋友们,让我们以大瀑布的消失为教训,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让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这两位同学的演讲模拟稿多么富有创意!他们完全像个小总统,正声情并茂地呼吁人们增强环保意识。

四、活用语文教材中的训练要求,巧置新角度,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它们反映出教材的重难点,也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训练建议。这些要求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加以灵活运用,发挥它们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大效用。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一个习作要求:“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表面上看,这一习作训练非常容易,可实际情况是学生面对这样一个大范围的作文要求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很难找到写作表达的突破口。怎样才能使这次训练要求触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内在真实情感的表达呢?笔者在准备进行这个习作指导时,班级发生了一件事:学生主动带来布置教室的蜡烛被摔断了。

笔者灵机一动,请学生们以这支蜡烛为主题,从第二人称表达的的新角度写出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尽情抒发自己的感受。这次习作,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写出了饱含感情和创意的好文章。请看看这些精彩的语句吧:“无辜的蜡烛啊,你不幸被折断了。我身为你的主人深感抱歉。我没有细心照料而导致你的腰‘骨折’了。你还没来得及为我们增添浪漫的一笔,短暂的生命就已经结束。你没有五官,看不到‘真凶’,说不出半句话,多么无助的你啊!”“可怜的蜡烛,你真不幸。我和其他人一样,不愿看见你再也站不直的身躯。蜡烛啊,我们要跟你道一声真挚的歉:对不起!”“要是你有嘴巴该多好啊!或许可以在那人出手之前,你能说一声:‘不要碰我!’这场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相信每个同学都会像对待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一样对待你。”

巧妙设置了一个写作的新角度,就掘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泉眼”,使他们内心独特的情感和感受喷涌而出,巧妙地达到了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培养了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拓展语文教材的原有内容,巧设假想,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完《可爱的草塘》,可以巧置一道假想题:“假如你是北大荒未来的开发者,你准备怎样开发北大荒?请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议论开来。有的说:“北大荒丰富的物产和资源可以加以利用。我会把下蛋的鸡和开河的鱼运一些到城市制成肉干、鱼干卖给人们,让大家都了解北大荒,吸引更多的人来北大荒游览。”有的说:“我会把一半的草塘开发成野生动物的家,让它们在这里随心所欲,人们也可以与动物零距离接触。还有一半草塘我会开发成一个开放式公园,让更多的人来欣赏这里美丽的风景。”甚至还有学生提出:“我要为北大荒改个名字,它应该叫北太美!我要和一些热爱大自然的朋友一起开发北太美,让它成为一个更加美丽、更加繁荣、更加富饶的地方!”

再比如,教完《新型玻璃》,可以让学生假想自己长大准备研制怎样的新型玻璃。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回忆语文教材中与创造发明相关的课文,让他们假想是未来的发明家,引导他们像发明家一样搞小发明,写小发明论文。学生们非常喜欢进行假想,积极性很高。他们写出的小发明论文有《新式黑板擦》《带铅芯的自动笔》《伸缩蚊蝇拍》《多功能折叠伞》《多功能手表》《废纸重造机》《环保垃圾筒》……有位同学甚至在大家交流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未来的科学家就是我们自己!

从以上教学实例可以看出学生的想象是新奇的,更是可以无限发掘的。他们的“异想天开”,他们的超乎常态的言行往往闪现着智慧的火花,这是他们创新意识的萌动。教材内容的适当延伸与拓展迎合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创设了思维的空间,成为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语文教育专家吕淑湘先生高瞻远瞩,为语文教学指明了道路:不管是现在,还是在将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应该是根本。

学生思维范文篇4

一、议论文写作教学如何体现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始终贯穿着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思维品质通常是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五个方面。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尤其是高二、高三学生应在思维品质方面达到以下指标:

1.思维的敏捷性。根据作文题目要求,快速提取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及有关信息,进行加工,使之变成写作素材。写成1000字以上的作文。

2.思维的灵活性。(1)能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2)根据写作要求,变通知识结构为写作服务。

3.思维的深刻性。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地剖析、论证、揭示事物的本质。(1)材料与观点要统一,论证、分析的层次清楚,逐层深入,环环相扣。(2)在阐述论点及论证过程中,语言的表述准确、严密。

4.思维的独创性。(1)要有独到的见解。(2)使用的论据较新颖。(3)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个性,能吸引读者。

5.思维的批判性。①能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②能判断出别人作文的优劣,取其长处,丰富自已。③能针对自己写作方面的弱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并有所改进。

二、针对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应进行哪些方面的训练1.给材料作文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达到几个目的:

①提供一个材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炼论点,从而进行多角度思维训练,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②提供若干论点与论据,从中选择最佳的论点与论据的搭配。这样训练更深入,不仅锻炼学生多角度思维,而且引导学生的思维向集中思维转化,向纵深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深刻性。

③教师给出一个论点,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敏捷性与创造性的目的。

2.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审题、构思,加强议论的力度。

如面对“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这两个题目,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从几个方面找出论证思路。比如通过内外因的关系来构思: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近墨者”是否变色,主要取决于内因。用这个论证思路,就可以有力地证明“近墨者未必黑”的论点。再比如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来分析:一定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近墨者黑”的可能性较大。以此思路可以证明“近墨者黑”的论点。还比如从矛盾转化的观点分析,近墨者,原来并不黑,但可以随着矛盾的转化,有可能变成黑色,反之亦然。

还有一些论证思路,在此不一一赘述。在议论文写作中,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深入思维,写出的文章就不那么肤浅了。

②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解逻辑常识,使之在论证中自觉地恰当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使文章合理、严密、说服力强。

3.掌握多种论证方法,以加强议论的广度及深度,进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

学生思维范文篇5

(一)学生现有会计思维。管理会计授课的对象为大二学生,是经过了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学习,具有会计账务处理和财务管理基础能力,并且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就目前知识获取的内容分析,这些课程传授予学生的内容均为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凡向学生提及“会计专业学生所学的财务知识是什么”“财务工作是什么?”等类似的问题,学生的答案仅局限于会计核算,没能将会计上升至管理层面。(二)学生现有管理思维。学生目前只接受了管理学、财务管理等与管理理论相关的课程,大致知道何为管理,何为财务管理,何种方式的管理为较优管理,但仅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并未能运用的实践中,且也无条件学以致用。除此之外,学生所学的管理知识还未能将这些理论知识相互融合,相互联系,知识点均处于相互独立分散的状态。例如提及《管理学》,学生就只能回忆起一些管理学课程里的类似SWOT分析等管理学理论分析,提及《财务管理》,学生也只能联想到一些类似终值现值的财务管理知识,而并不能将《管理学》原理运用到《财务管理》中去,达到更为全面的知识融合,形成更高水平的管理能力。

二、管理会计课程概述

(一)管理会计课程学习前提。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及教学大纲的安排,学习管理会计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先进行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及成本会计等会计基础课程的学习,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然后将会计核算知识与管理知识融会贯通,最终通过管理会计的学习,掌握分析的方法,最终作出最优决策。(二)管理会计课程内容。管理会计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会计的概述、成本效益分析及变动成本法、量本利分析、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分析、项目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标准成本制度及责任会计。从各方面看来,管理会计已跳出会计核算工作,侧重于管理。通过对历史数据的预测分析,作出最优决策,根据决策制定相应的预算并以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时时监管和控制,执行偏离预算时,要及时进行分析和调整,朝着制定的目标发展,最终按照是否完成预算目标为绩效考核的标准。(三)管理会计课程目标。管理会计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掌握销售和利润的预测、生产、定价、投资的决策、预算控制、成本控制等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管理会计实务和具体应用方法,从而具备从事现代企业会计的基本能力。管理会计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具有扎实会计及管理基础的、综合型、应用型的管理会计人才,通过管理会计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会计和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相融合,将基础技能提升至管理层面,让学生既能扎实基础,又能提升管理理念。

三、管理会计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情分析。管理会计是在学生入学的第四个学期开课,学生在经历了前三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具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和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并且通过会计实训的结合,能具有简单独立处理会计账务的能力。但由于在学习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之后,会计水平仅达到了会计核算的水平,未能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二者还处于知识分散的状态。(二)会计管理思维不易形成。1.会计核算本能反应。在进行管理会计的授课过程中,学生思维一直处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资产=负债+所有权益”里,对管理会计里提出的新概念,如“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无法灵活的理解,会本能地将其与会计核算中的成本联系,随后便会提出“这些成本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里怎么找不到呢”的问题。2.对数学计算和模型分析的恐惧。在管理会计的分析和决策过程中,会运用到数学的运算,并根据运算结果,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属于文科类学生,数学是其相对薄弱的环节,会有“谈数学色变”的恐惧感。在进行数学运算时就会出现停顿或错误,从而导致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无法进行。3.会计与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不扎实首先,管理会计主要是通过分析其现金流量,然后结合财务管理的预测决策方法来进行分析。但多数学生在现金流量的学习时,并能够很好的理解现金流量的内容,只能大致的知道现金流量的流入流出,而未能了解现金流量反映的实质。其次,财务管理一直是学生的一门“死亡科目”,它是结合复杂运算和综合分析为一体的管理学科目,并且会涉及到很多新且难以理解的专业性名词,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既理解专业性名词又掌握复杂计算推论后的结果,并加以运用分析的可能非常小,同样是一种一知半解的学习结果。

四、教学方法转变的方式

(一)扭转会计思维的方式。因为学生在学习与已学知识相关的新知识时,会不自觉地将新旧知识相结合,但会受到旧知识的思维局限。例如:变动成本是一项成本,但在利润表以及会计科目里也不能找到。并且会计在做账时,往往是根据收到的发票来确认成本,这种看似已经被固定好的成本,为何存在它是变动成本的可能性?这个就是学生的会计思维仍然处于一对一的会计核算思维,并未能很好的将这类思维上升到管理层面。例如: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而并非指某一确切的成本,是对某一类成本的分类。因此需让学生将思维提升到管理层面,将之前所学的细化的核算知识,提升到量化的管理知识来,“抓大放小”,重全局观,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职能。(二)消除数学恐惧感。就管理会计而言,需要运用到的数学知识是较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运算及其在坐标轴上的表现形式。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对数学计算和模型结合一些实际的数据,将其形象化来理解,将“数学课”与“美术课”相结合来进行授课。从而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三)强化会计及财务管理知识。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对比和联系的方法。在遇到与基础会计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相结合的知识点时,除了对旧知识的记忆唤醒外,更需要通过对新旧知识点的结合点处,二者的异同对比来强化旧知识,掌握新知识。例如:固定成本里包含了之前所学的固定资产的成本,而固定资产的折旧则会因其计提累计折旧方法的不同而呈现出固定性和变动性。因此,这样既能唤起对旧知识的回忆,又能更好地理解新知识的实质。

五、结论

管理会计的实质重在预测、决策,而非“1+1=2”的精确核算,而是在1+1=2”的精确核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趋势性的预测和分析。要逐步从会计核算中脱离,上升到管理会计角度,将这种工作的被动转型转变为主动提升,从而在大会计环境下顺应发展。虽然大数据时代给企业管理会计带来了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转变传统的会计发展思路,面对新时代的冲击,采用正面、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新大会计环境的挑战,发挥管理会计在大数据时代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梁红霞,李克红.管理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

学生思维范文篇6

课文有中两个人物,陈康肃公与卖油翁。“公”与“翁”是理解人物以及感受文章意蕴的两个关键词。有些老师对课文两个关键词未给予足够重视,以致误读课文,误解文中人物(如认为陈康肃公傲慢无礼),从而也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感受文章的意蕴”。课文注曰:“公,对男子的尊称。”可能编者觉得“翁”太过浅俗,未注。编者的处理似乎有些道理。问题是,很多教师也未能引导学生深究这两个词意义的差别。我们可以问:为什么一个人物尊称为“公”,另一个却只称“翁”?有人或许觉得,这不过是作者据实道来罢了。是的,作者应该是“据实道来”,否则岂不“欺世”,但读者应能从这“据实道来”中辨析出词义的细微差别,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形象,正确把握文章意蕴。实词“公”与人的称谓有关,至迟出现在周代。《诗经》中已常见。突出者,如《诗经•鲁颂•閟宫》篇。其中一段:“大启尔宇,为周室辅。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孙,庄公之子。”诗中提到鲁公、周公、庄公等,或是天子,或为王侯。在那个时代,国君分公侯伯子男,“公”是至尊的一等。到先秦,“公”成为诸侯的通称,如晋文公、鲁襄公。后来,“公”的词义进一步泛化,成为对有身份人的尊称。《归田录》中,欧阳修在《卖油翁》这段文字之后,还记载了百官班中久有人望的文、富二公的故事。可见,在宋代,名后带“公”者非寻常百姓,而是有地位人士的专称。翁,本义指鸟黑白相间的颈毛,后引申为老人、父亲。以“翁”称人,除文人雅士自称,如欧阳修自称“醉翁”,陆游自称“放翁”,多指普通百姓中男性老者,如《卖炭翁》中卖炭老人,《新丰折臂翁》中折臂老人。可见,《卖油翁》中的卖油老人,也是普通百姓。明白两个词的差异,就明白了“陈康肃公”与“卖油翁”社会地位的差异。这种地位差异,是我们理解陈康肃公与卖油翁人物形象不可忽视的背景,也是正确理解《卖油翁》意蕴的基础。

二、推动语文实践,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诚如课标所言,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语文教学应为学生语文实践创造条件。那种直奔人物形象或课文意蕴结论的所谓短平快的教学,轻视乃至忽视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过程,实际上是忽视学生的“语文实践”。引学生进入课文,在字词句品析过程中把握人物形象,领悟课文意蕴,自然是学生语文实践的具体表现。《卖油翁》一文首先点明,“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当世无双”之才,不骄傲自然难得;若有些骄傲,“以此自矜”,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康肃公射于家圃,十中八九,果然非同寻常。此时,园外路过的卖油翁却释担而立,睨之。“睨之”,如注释言,“斜着眼睛看,不在意的样子”,即不以为然,轻蔑的样子。卖油翁地位为卑,却寻衅在先。不但挑衅,唯恐位尊者不见,竟“久而不去”,一副找斗的姿态。此时,康肃公虽不快,也只问:“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用词、用句都显出君子之风。当然,或许是他以为遇到江湖高人,射技更高的神射手,内心有些发虚。即便如此,能在“高手”面前抹去尊卑偏见,待之以礼,也显出康肃公几分侠义。及至对方回曰“无他,但手熟尔”,方知眼前如此小觑自己的老头,原来不会射击,只是个陋巷草民,康肃公这才生气。于是,语气加重,反问:“尔安敢轻吾射?”“安敢”句式,确实显出疾言厉色,若说康肃公这时有些“粗鲁”,似有道理。但联系语境,一则事出有因,再则康肃公也仅点到即止。最后,康肃公见识到卖油翁“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确实身怀一绝,多少也相信老头“无他,惟手熟尔”的道理,“笑而遣之”。“笑而遣之”,虽非友善,也说不上粗暴,毕竟两人地位悬殊。细细品读,两个高手,各有自负。两强相遇,掀一点微澜,很快又复归平静,看不出作者褒此贬彼。翻开《归田录》,若将“卖油翁”故事看完,文末还有一句总括: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文末点睛。这一句不正道出了文章意蕴?教师若能抛开先入之见,引学生深浸文本,在反复阅读中,在字词句推敲中,把握人物言、行,以及其后的情义变化,当更易于准确把握人物形象。这样的语言历练过程,或者说语文实践过程,就是课标所言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它反对提前给学生一个不容置疑的结论,让教学演变为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印证结论的材料的活动;反对为了证明结论,诱导学生专挑佐证结论的材料。阅读教学只有摆脱“先入之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文实践中自主、合作地探究,“参照语境,以文解文”[1],而不再“应声附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把握编者意图,创造性使用教材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标特别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从这一视角分析,教科书课文前面的预习设计值得称道。预习设计中给学生提了两项任务:一是先不看注释读一遍课文,看看你能读懂多少,把不懂的语句画出来;二是参考注释重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人物行为、动作的词语,体会文言文特有的简洁风格。这一设计有助于引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机会,为即将开启的教学创造因材施教的可能。按照“预习一”的安排,教学开始之前学生就开展了“语文实践”,即阅读与思考,批注与圈点。这既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练习、自行梳理字词,也为“预”提供了基础。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有赖于教学主动呼应预习设计。缺乏教学的呼应,学生预习过程的“语文实践”可能只是部分学习自觉的学生的实践,或者变成学生盲目实践、半截子实践。因为课堂教学对预习的呼应,不仅能给学生课前语文实践一些应有的压力,也是校正预习方向、检验预习成效、交流预习成果的重要环节,是针对性更强的下一阶段教学的基础。按照课文预习安排,学生“先不看注释读一遍课文”,“把不懂的语句画出来”,课堂教学启动前,学生就产生了“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课堂学习就可能从自己原有经验上生发,向寻求问题解决的方向推进。这样,由问题引发的学习,就可能成为学生真正的“探究过程”。文言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习、揣摩文言词语的意义与用法,以及一些文言句式的结构与表达效果。本课教学中,易于受到重视的如“自矜”“睨”“但”等词,以及“尔安敢轻吾射”这样语气强烈的反诘句;让人觉得“极其简单”、无可深究的“公”“翁”,却容易被忽视。可是,本篇文章中,辨析“公”“翁”词义的细微差异,对理解人物与把握文章意蕴却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具有决定作用。读者如没有注意这两个词带来的人物社会身份差异,就不能领会康肃公的大度、温和,甚至会指摘他“傲慢无礼”;但若注意到这两个实词背后隐含的人物地位差异,想到千年之前等级观念强烈的时代,一个有地位的康肃公,并不因受到地位低下的卖油翁的轻视、藐视而爆出粗口,实在应该给予其必要的尊重。因此,文言文教学不但要重视那些生涩的字词,也要认真对待那些看似平淡却对文章理解具有重要影响的字词。课标提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卖油翁》一课设计为例,教材既有编写精当处,似乎也有尚待推敲的地方。如“练”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一句,客观上,它给老师、学生暗示,课文中的陈尧咨就是“傲慢无礼”的人。然而,这个结论能否成立?从前文讨论看,并不成立。更大的问题是,即便退一步,假定判断成立,由这道练习暗示出来的所谓“定论”,也必然会压缩师生质疑、探索的空间。

师生若把这个结论作为不容质疑的定论,教学就可能演变为寻找材料印证定论的过程。如果教学不幸滑入这一轨道,不要说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落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基本目标,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王宁教授说,“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2],包括文言文教学在内的初中阅读教学,要自觉创造条件,推动“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丰富言语经验,获得语言能力,同时掌握思维方法,提升思维品质。学生学习,不仅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也应该成为阅读课堂的中心。

参考文献

[1]陈日亮.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自序.

学生思维范文篇7

医学思维是指在医学实践、临床以及研究中,基于医护人员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思考、概括而反应的理性认识[1]。广义上是指客观认识生命与健康的原理,是集方法和模式于一体的思维。医学思维对于医学生的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医学教育制度并未专门关注医学生思维培养,且培养过程中医学思维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医学教育历来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虽然近年来加大对人文素养的关注,但仍未独立设置医学思维培养的课程。而将医学思维培养与自然科学知识学习的融合,主要依赖于教学实施者的言传身教和零散的医学实践接触,难以系统、合理地引导和培养医学生的医学思维,有悖于培养初衷[2]。

2当代医学生医学思维培养的短板

2.1思维观念缺乏整体性。大部分医学课程的知识点多且序贯性差,常导致医学生对于医学缺乏整体认识,造成学习过程中难以从高层面上对医学知识进行理解。而国内外医学教育都在积极推动从基础到临床的器官-系统课程整合尝试,是现行分科过细的医学课程割裂其内在联系和整体性,并一定程度上影响思维整体性培养的一种佐证。2.2思维模式限于被动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已从宏观发展到微观,涵盖的领域越来越广。虽然标准化路径的不断推进规范大部分疾病的诊治流程,但医学生仍需积极的思考和灵活的思路,以便处置千变万化的临床现状。由于经过长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和应试教育,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3]。另一方面,医学发展迅速,而教材更多依赖于经典理论,更新相对滞后,如果无法积极主动学习涉猎多方面知识,会导致部分学生对于新理论、新知识的接受过于被动。2.3思维方式存在局限性。医学因其特殊性,更贴近专科教育,尽管许多医科院校合并成为综合性大学的医学系,但由于课时长、压力大,医学生并没有更多时间去广泛涉猎,并且我国不像欧美国家一样实施预科教育的培养模式。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看来,医学生局限的思维方式不利于今后全面发展[4]

3医学生应重点培养的思维品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进行一些反思,并进一步探讨在医学生成长中需要培养以下几种比较重要的思维品质。3.1整体思维。要求分析事物内在的逻辑性,以全面的视角把握对象。对于疾病的认识,大多数人停留在局部和表征的阶段,但疾病本质是一个全身过程,各个系统密不可分。从内部外部、结构功能等方面综合分析,有助于准确认识疾病[5]。临床上,如治疗不可逆盲的眼底病,常只进行眼底病专科诊治,这样容易忽略基因、免疫、环境、精神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病因,导致治标不治本[6]。作为系统性学科,除专业属性外,医学还有社会。属性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决定临床医疗服务效果的一些非技术性要素,如人文素养的提高。总体而言,整体思维涵盖面广,基础知识、临床、科研都需要通过整体思维分析。3.2创新思维“定势”是人在长期活动中形成的稳定行为模式,表现为遇到类似情形时自觉反应出相同的心理状态,而医学研究缺少突破性的成就便在于定势思维的阻碍。创新作为探索解决医学问题的创意过程,能有力摆脱定势思维。但不是简单的创造与发现,还包含评估、批判、质疑能力的综合发展[7]。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有“创造”“借鉴”“迁移”和“整合”等多种表现。就迁移而言,研究西地那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其引起阴茎勃起的作用,合理迁移后,成功研发了“伟哥”[8]。此外,像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肠系膜是一种器官,打破经典解剖学的观点[9],改变人们的认知。作为不断发展的一门学科,医学领域不断涌现新的技术、方法和理论,比如3D打印移植器官,以及新诊疗模式的研发都给医疗带来极大的便利。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帮助医学生开拓思想,杜绝盲从,推进医学的发展。3.3逆向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旨在敢于“反其道而思之”。对于某些特殊复杂问题,从结论往回推,逆向思考,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但逆向思维最难的是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医学是一门将理论用于实践,再由实践支持理论的科学,但医学生对其理解却仍停留在由因到果的阶段,逆向思维的培养能够加强医学生对医学的全面理解,摆脱认知局限性。同样,逆向思维能够引导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待、解决问题。比如利用逆向思维的发明创造:骨创伤出血较多是因为骨髓内的血窦通透性大,发明者利用这个特点,发明了骨内输液器,从而在静脉塌陷时,使液体通过骨髓迅速融入血液循环而抢救生命[10]。又如传统的口腔修复方式只有当修复体植入口内时,才能看到修复效果,而逆向思考,基于修复最终状态和患者需求为导向,通过各种技术和阶段导向性分步实施,也可以达到满意效果。3.4辩证思维。是指按照唯物辩证法,在联系发展中把握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健康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动态平衡,机体免疫和致病因素,孰强孰弱都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中医阴阳学说中的对立制约、相互依存转化都是对于辩证思维的诠释。进入临床,医学生更应该用辩证思维去分析疾病的现象与本质。比如目前对女性冠心病的特点认识不全,临床上常出现诊断及治疗的不足。但通过辩证分析,医师能够了解女性冠心病症状、危险因素、诊断,以及机制中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在具体情况发生时方能做出正确的判断[11]。3.5个性化思维是一种结合理性逻辑和感性经验互补的思维方式,有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内涵。在各种标准化路径、医疗指南等规范诊疗流程和技术标准中都有所体现,如不同国家、地区的诊断标准尽管大。致相同,但因疾病的区域性,仍会有所差异。医疗实践面对患者个体时,对疾病诊断和疗效判断是单称判断(即“个体判断”)。因此,临床医师在实践个体化医疗中,应杜绝机械看待每个患者或者每种疾病,尽可能多地为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最佳诊治。比如在高血压的治疗上,遵从目前推崇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疗模式[12],考虑患者年龄性别、心理状态、靶器官损害严重程度等个体情况,选用适宜的降压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13]。

4医学思维培养的解决方法

4.1更新教育理念。推动新的医学变革医学教育处在不断改革中,但成效有待评估,但不可否认在医学思维培养中,教育理念的更新至关重要,主要包括:①安排低年级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设置专门的指导老师,帮助医学生及早产生对医学系统性的认识与了解。②在具备基本知识架构基础上,进行课程整合教学,帮助医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避免因学科内容过分精细造成知识点分散,同时解决内容重复、学时多、负担过重的问题。③鼓励学生多参与交流互动,进行跨学科、多领域引导,打开医学视野。4.2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4.2.1翻转课堂。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4.2.2采取PBL、TBL的病例情景模拟教学可以通过模拟临床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将病例从单一到综合、简单至复杂、典型至非典型进行分析,让学生对同一病例产生不同的想法,训练上述所提到的医学思维。4.2.3依托信息化手段。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将电子化信息化的特色逐渐融入课堂教学,采取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鼓励学生使用慕课,拓展除医学以外的知识面,帮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此外,开展轻松、自由的探究式课堂,也有助于医学思维进一步强化。4.3改良考核体系修订评价标准。传统的考核过于强调对医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查,设置的问题往往有较强针对性,并不侧重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尝试通过在考卷中适当加入需要综合考量的情境,设置开放性试题等方法对学生的医学思维进行考核或者对学生进行分模块考核,比如将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实践参与、创意比拼等模块,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体会与反思,弱化以往应试教育中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以激发学生对于医学本身而非考试的兴趣。

5小结

学生思维范文篇8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P130例3。这道例题讲的是有括号的整数、小数四测混合运算,教材编排是由3.6÷1.2+0.5×5逐步过渡到(1)3.6÷(1.2+0.5)×5和(2)3.6÷[(1.2+0.5)×5]。教材中对例题的讲解很精炼、很清楚,最后用黑体字概括出了运算顺序,而且其中还穿插了取商的近似值的知识。这一教学内容的编排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有较大的改进,中等以上的学生基本上能通过自学例题即可掌握,或者是象传统的教法那样,教师在上面讲解,板书全过程,学生在下面听,被动地接受,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教者能较深刻地理解教材象这样编的寓意,能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教学中,在较好地实施学法指导的同时,也尽可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体。教学中他是这样做的:……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P130,我们来学习和研究例3。请同学们从第一行一直看到倒数第三行,连续看三遍,然后我们一起来讨论,看谁发言最积极。(这里的"学习、"研究"和"讨论",表明教者采用的是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约5分钟后。

师:请问同学们,从刚才看的内容中,你学到了什么?(一个"你学到了什么"就能很好地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导得有方。)

生:我学到了有括号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生: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课本上的黑体字)

师:对。这就是有括号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时加以肯定,就能消除学生的模糊印象)

生:我学到了,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就必须添括号。

师:这位同学的认识深入了一层。

生:我认为,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

师:你把刚才那位同学的话换了一种说法。(学生能换一种说法,说明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了)……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不但掌握了,而且还理解了。(这一很平常的肯定,不但鼓励了学生,而且为教学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设置了一个很好的台阶)

生:老师,我还学到了在混合运算中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师:那么,怎样理解"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呢?(这一问,既指导了学习方法,又再次激活学生思维,这就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

生:我认为,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保留两位小数,另一种是商出现循环小数时保留两位小数。

师:这位同学理解得不错。

生:(好多学生举手)还有,这里指的是除法,而不是乘法。

师:这一补充,就全面了。

生:老师,这里说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指的是多少呢?(思维的火花自然而然地蹦出来了)

师:(一愣)这位同学不错,肯动脑筋。这里的"较多"应该指的是三位和三位以上的小数。(这个问题可能出乎教者的意料之外)

沉默了一会儿。(学生在认真地看课本)

师:是不是再没有了呢?

生:我想补充一点,取近似值时应写约等号。

师:对,这一点也很重要。

又沉默了一会儿。

这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这里(1)式和(2)式约等号的位置不一样。"(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是教师导的结果)

师:(非常高兴)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呢?(又一次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

生:(恍然大悟似地)我知道了,这说明,在哪一步取近似值,就在哪一步写约等号。(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时的激动心情溢于言表)

师:很好!同学们看得很仔细,学得很认真。今后在计算中就要注意这个问题。

师:除了刚才说的那些,我们还能受到什么启发?

生:我们今后看课本,要认真地看,认真的想,要多问一个"为什么"。

生:我们在列综合算式解文字题或应用题时,不能用错了括号。(学生能从这里概括出学习方法,没有教者长期的训练是不可能达到的)……

以上是这节课中的一个片段。学生发言很积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可算得上一堂较成功的开放型的课。

还是这位老师在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复习课时,有两个片段做得很好。一开始: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谁能说说我们应复习哪些内容?

(问得好。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变"接收式"为"探究式"并很自然地指导了学习方法。)

生:我们应复习怎样求这些多边形的面积。

生:我们还应复习三角形、平行四形和梯形各有哪些特点。

生:不对,这是以前学的内容。我认为今天我们应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许多同学都同意他的看法。(学生的争论本身就说明,教者在上这部分内容的新课时就进行了学法渗透)

师:我也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意见。不过我要补充一点,我们还应共同探讨一下,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在短短的两三分钟时间内,教者就轻而易举地让每个学生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前的不稳定状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接着,教者就让学生自己先说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制的学具,拼一拼,画一画,同桌相互讨论要注意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突出渗透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即转化思想。

当教程进行到约30分时: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现在我想出道题考考同学们。题目是:"你能画出多少个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图形?"(这个问题提得相当妙!刚才学生的思维已经历过几次高潮,大脑渐渐了要进入疲劳状态,教者抓住有利时机,把问题从另一个方面提出来,再次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争论。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每个学生都在认真地画图、列式。

生:我画出了三个图形。

师:是什么图形?怎样列式求面积?你能画在黑板上吗?

这个学生迅速将他画的三个图都画在黑板上:

生:老师,他画得不全面,还可以画成长方形,也可以列式为1×12,2×6,3×4。

师:很好,你们画的都是对的。还能不能画出其它的图形?

生:除了画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外,还可以画出三角形,如:12×2÷2,6×4÷2等等,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

师:很好!这位同学也肯动脑筋。

生:老师,我还能画出梯形面积也是12平方厘米。

师:(故作惊讶)什么?你能画出梯形?能不能画给同学们看看?

生:能。

他迅速在黑板上,画出两个梯形,并列出求面积的算式:(4+2)7×4÷2〓〓〓(9+3)×2÷2这时,教者面带笑容地问:你们都同意他的画法吗?学生都点头表示赞同。教者肯定了这位同学的画法,并指出还可以画出许多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和梯形。至此,这节课圆满结束。

(这一巧妙的设计,不仅从另一个角度复习了本节内容,而且体现了多层次教学的原则,能够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特别是能从中发现学生创新的闪光点。这正如一位哲人曾说过的: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

从以上两节课中,我们至少可以受到如下几点启发:

1.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充分利用教材因素,是我们实施学法指导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死套教材,照本宣科,固然不行,超越教材范围,一味追求"新意",同样不可取;

2.我们常说,授之学生以鱼,不如授之学生以渔,那么如何"授渔"呢?这两节课为我们作出了范例。这里,我认为至少有三点值得肯定:①巧妙设问。如"看谁发言最积极"、"我们应复习哪些内容"、"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呢?"、"你能画出多少个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图"、"还能不能画出其它的图形"等等,通过这些提问,既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教者好因势利导,从而突出了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②求精不求全。引导学生探究某一个问题,或学习某一个知识,要一探到底,究追不舍,如第二节课中最后一个问题,就蕴含着很丰富的方法内容。③"导"与"促"相得益彰。如第一节课,当学生主动发现(1)式和(2)式约等号的位置益不一样时,老师并没有立即指出这是为什么,而是把问题推给学生,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当学生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时,其高兴的劲头是无法形容的;

3.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搞数学教学研究,其核心内容也应该是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它应该贯穿在教学和教研的全过程,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节课学生的出色表现,绝不是一日之功,而是教者长期坚持训练并不断改进训练方法的结果;

4.教师转变教育思想要体现在行动上,要彻底消除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诸多弊端,真正从"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迅速过渡到"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上来;

学生思维范文篇9

【关键词】教育;思维导图;创新思维;医学教学;逻辑

依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热门话题[1]。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型产业革命的到来,抛却旧的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已势在必行。如何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是当前医学教育迄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已应用于医学教学领域,在提高记忆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关于思维导图教学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拟探讨思维导图应用于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可行性分析、教学评价及未来展望。

1基本概念

1.1思维导图概述。思维导图,又叫脑图,心智图,是由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托尼•巴赞发明的,可有效表达发散思维的图形技术[2]。它有效地将负责逻辑、序列、文本和数字的左脑功能与负责图像、想象、颜色、空间和整体的右脑功能结合起来,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锻炼工具。思维导图可将进入大脑的信息(无论是以语言,图片,音乐等各种形式)做为一个思考中心,成千上万的分枝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每一个分枝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一个新的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枝。最后形成一幅从中心发散,各分枝相互连结而成的网络图。1.2创新性思维概述。创新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3]。医学生创新思维是对头脑中既有的医学理论知识和诊治手段进行分析整合,是逻辑、形象、直觉和灵感等思维形式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独创性、多向性、综合性和联动性等特点[4]。创新思维包括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两种基本思维形式。在医学实践和探索中可利用逻辑思维认识疾病的病因、机制、进展并判断疾病治疗方案的合理性,这是一种习惯性、规范性的思维方式。非逻辑思维主要表现在直觉思维和灵感上、是指常规思维解决临床问题遇到瓶颈时,采用非逻辑常规甚至采用背道而驰的思路解决医学问题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方式包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思维导图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的理论基础

2.1脑科学理论。人类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主管逻辑推理,计算,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右半球主管想象,节奏,维度,形象思维,整体意识,与创造性密切相关。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左脑的逻辑思维,还需要右脑的想象,联想和创造思维。而思维导图是将左右脑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发全脑功能的工具,有利于需要全脑功能参与的创新思维的培养[5]。2.2格式塔理论。即整体理论,格式塔理论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等人提出。该理论强调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6],韦特海默提出了“创新思维”的概念,他认为,创新思维过程符合格式塔的结构说。而思维导图绘制可形成系统的整体知识结构图,该过程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旧知识和经验建构的基础上,重建新旧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使认知达到更高的发展平衡状态。创新思维的产生也非凭空想象,而是在原有的系统知识结构基础上,创造独特的解决问题方式的思维手段。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可以有效的形成知识结构图,便于学生将新旧知识结构发生关联,有利于创新思维形成。2.4可视化教学理论。可视化教学理论基础为:通过视觉可获得人类83%的信息,视觉是有效的思维手段。可视化教学是将原本抽象的事物变成图形和图像的手法。严晓蓉等[7]认为,可视化思维能使学生全面把握事物,有利于构建理想的联想和想象框架。思维导图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图形,关键词来组织和呈现知识点,是有效的可视化教学手段,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想象和联想,便于创新思维形成。

3思维导图有助于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周业波提出对医学生创新型思维培养要注意对其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及求全的战略思维(即系统性思维)进行培养[8]。思维导图培养创新思维在各方面有其可行性。3.1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为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储备热能。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活动前期的重要方面,是激发灵感和创新活动的基础。思维导图可将片段的凌乱的知识组建成一个网状知识系统,便于医学生掌握。借助思维导图中学习能使医学生清晰了解各个知识要素的本质联系及内在逻辑,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3.2思维导图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指不拘泥于已有的方式、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思维导图的绘制也是从中心词向四周发散,绘制出不同的关键词。托尼•巴赞称思维导图是表现放散性思维的图形技术,思维导图为医学生提供了一种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平台,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3.3思维导图应用于学生逆向思维培养的分析。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逆向思维是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从逆向、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时,学生的思维发散,不易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和束缚,当遇到瓶颈时,医学生可反其道或反方向思考或解决问题,便于逆向思维的培养。此外,思维导图绘制中利用色彩,图像等信息,激发医学生的兴趣,绘制过程轻松愉快,心情恬静而又能积极探索,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在绘制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联想和想象,便于捕捉平时转瞬即逝的灵感,便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4思维导图培养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教学实施和评价体系

思维导图教学在创新性思维培养过程中,教学实施过程包括个人思维导图的教学过程和集体思维导图的教学过程。创新性思维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主观评估法及创新思维量表评估法。量表评估包括经典的托兰斯创新思维评估量表[9],国内众多研究中参考设计的适应国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测量表(CTDI-CV)[10]、关于发散性思维的评估量表等。目前思维导图应用于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不多,吴航洲等[11]及崔秀娟等[12]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显示思维导图教学可以提高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梁建丽等[13],龙富立等[14]等研究通过批判性思维量表评估,发现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目前尚缺乏针对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个性化评价方法。周志涵等[15]等研究发现以科技创新项目为导向可以很好地培养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结果应体现在问题解决和创造成果转化,也许可以把医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评估作为思维导图教学的个性化创新思维评价方法。

5未来展望

学生思维范文篇10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思维能力还有待开发与提高。因此,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数学知识没有太大的兴趣。要引导小学生投入到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来,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兴趣。要注重课堂语言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之时,要利用具有启发意义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走近数学知识。让语言成为调动学生学习胃口的重要因素,使学生具有探究的热情。比如说在讲解《加法与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的购物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锻炼。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引导:教师:“同学们,冰棍是你们最喜爱的食物了吧。那你知道卖一根冰棍可以挣多少钱吗?”学生:“不知道。”教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两人一组,一人扮演买冰棍的人,一人扮演卖冰棍的人,自由规定冰棍的进价与售价,每完成一笔交易,计算一次利润。”这样的引导可以学生体会到加法与减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且可以感知的学习情境,促进小学生开展探究。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是其数学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目的,进行问题的设置。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新的数学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瓣方法。自主式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逻辑能力的形成。教师在设置问题之时,坚决不可将所有的重点都暴露出来,要引导学生自己一步一步也进行开发。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当中应当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使学生自主探究新的数学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会具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全身心地投入到思维逻辑锻炼当中。比如说在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呢?怎么计算呢?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最简单的呢?”学生会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点进行自主思考。教师要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表情进行观察,当学生出现困惑的表情之时,教师可以给出一点指引。“正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如果同学们难以想象,可以动手做一个正方体进行观察,方便计算。”这样的引导会使学生动起手来,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当学生完成正方体模型的制作并且一些思考成果的时候,教师可以说:“同学们,你们试着将制作好的正方体拆开观察一下,它是一个怎样的平面图形呢,它的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什么关系呢?”在教师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会在自主动手与独立思考的促进之下完成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其逻辑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得到了真切的锻炼。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同,要进行思维逻辑能力的锻炼,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学习当中,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数学观点,与小组内成员进行讨论,不断完善自己的数学思维。对于一个数学问题,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共同研究,一起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得到结论,进行展示。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具有小组合作探究意义的课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钻研。比如说在学习《统计图》的时候,绘制一个完整的统计图,需要对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绘图三个基础步骤。统计事物的复杂程度决定了统计图绘制的工作量。教师可以选择一个贴进学生生活经历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统计与绘图。举例来说,学生的零花钱统计图就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教师要对班级内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使小组整体水平相当。小组内不同的成员负责不同的模块,若一组四个人,一人进行数据收集,一个进行数据整理,一人绘制图表,一个进行检验。这样,在切换统计主体之时,小组成员的职责也相应发生变化。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全体学生可以共同进步与发展。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