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5:41:57

学生创新

学生创新范文篇1

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对学生身心诸方面都发挥着积极影响。剪纸教学也不例外。它能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观察力、思维里和创造力。“一剪之巧夺神工,美在人间永不朽”这是郭沫若同志咏赞中国民间剪纸的佳句。可见剪纸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间传统艺术,经久不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为此我在中师美术教学中常常将剪纸渗入其中,介绍给学生。并从内容、形式、方法上实行了三个方面的结合。下面我想谈谈从剪纸教学到以纸为材料的手工教学的一点粗浅体会。

内容上,我将美术教材与子便教材相结合。先从书本入手,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有关构图、图案、色彩知识,结合自编的剪纸教材进行教学。那具有一定特色的剪纸艺术家及学生的单色、套色、染色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在欣赏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继承、特点、意义和作用。并在课堂上现场示范,徒手剪给他们看。引起他们对剪纸的兴趣。再按剪纸教学的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的原则,又简倒繁,有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组织教学。剪纸画的过程是绘画创作和手工制作之综合。教学必须从绘画创作、手工劳作两方面入手。手工劳作之间、课、贴的技能。首先训练学生剪、刻直线、弧线。因剪纸话要讲究刀法,而常用的刀法有方、圆、硬、软四种,作品的内容不同,表现方法也不同。所以这是剪纸画中必不可少的训练。接着从书本上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画面经过变形,改成剪纸画。比如:构好小学生踢足球的图,只要剪出外形即可。这是以影造型为主的简化内部而强化轮廓的一种简易表现法,这是初级引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让学生逐步掌握剪纸的内涵。即剪纸的特点。第二阶段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绘画知识基础上,重点学习立意、写生、变形、夸张、装饰。剪纸教学一徒手剪纸为主,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促进眼、脑、手的和谐、协调及均衡发展。如讲授人物头像的直接剪法,我根据中国传统人物画法“三停五眼”的规律变为剪纸人物头像剪法规律即“三停三眼”。这样学生易接受,也易掌握。使教学顺利进行。学生对此兴趣极浓。

形式上,实行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为使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东西掌握得更牢,我们成立了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讲课堂上学的在课外加以延伸、拓展,使学生对手工剪纸有一个“稳定兴趣”。我常爱课堂上选择学生易接受、有情、有趣、贴近于学生生活的作品让学生欣赏,通过剪纸作品生动的形象和简练的形式,来激发学生感染学生。再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学生把易学的图案加以灵活变化,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鼓励学生思考。比如:剪三角形,可以从数量、色彩、县条上进行变化。有时带学生到野外写生,这样学生的眼界开阔了,表现的题材也多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课堂于课外的结合,使学生们的剪纸既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我采取多样的形式,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不局限于剪纸单项,将剪纸于手工制作紧密结合,各尽所能,不断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以兴趣小组活动为主,注重实效,因人而异,加强辅导,在教学中不局限于教师或教本的固定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其多种设想。比如:利用可口可乐瓶制作花篮立体装饰品。向学生介绍剪、折、插的基本方法后,让学生面对实物认真观察揣摩,开动脑筋,大胆设想,通过动脑、动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增强了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方法上指导模仿于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相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环境,教育与人身心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教学中,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根据中师生好胜心、自尊心强,求知欲旺盛这一特点。要求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剪纸创作,用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眼、脑、手三方面协调运用。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自己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剪就怎么剪,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大胆的表现生活,表现自然,表现自己对美的追求。在教学中,我并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生怎样画,而是放在理解他们的话,并帮助他门去完善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自我创新,积极思维。如:创作中旨在反映新人新事的剪纸画《在上学的路上》一题中,每个学生剪出了许多意想不到得作品,从他们的作品中可看到无拘无束的意趣。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不管学生剪得象不象,我都予适当肯定。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施展,眼、脑、手得到了训练,即开发了学生的治理,也培养了中师生的审美观念。

通过两年多来的教学与实践,时发生手工制作能力提高了。制作哦了不少的装饰校工艺品,特别是兴趣小组的同学,基本功较扎实。他们可信手剪出诗人满意的剪纸作品,且各具特色。周凤梅同学用一分得新纸币通过折、插、叠成的菠萝形象逼真,具有古色古香之美,观者无不赞赏。丁伯赞同学的剪纸作品被《安徽团讯》《师范教育》《安庆日报》《怀宁报》多次采用,并举办过个人剪纸作品展、深受师生好评。通过美的形象和个人愉悦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为培养中师生成为感觉灵敏、观察细致、记忆力强、思维灵活、判断准确、语言丰富、心灵手巧的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生创新范文篇2

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要组织学生以讨论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自己独特的见解结合身边的实际生活知识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中职英语(基础模块)下册Unit7的Reading部分Smokingarenotal-lowedhere时,提出了“Whatwouldyousaytoapersonwhosmokes?”的问题,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然后展开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对部分不能完全使用英语正确表达的学生我也及时肯定,并鼓励学生要注重理解语言的内涵,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挖掘课堂中巧设疑问,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从而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增强。同时在课文教学中,也要常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巧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再挖掘再加工,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和角度进行思维。

3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教学创新来启发学习创新我们面对的中职学生相当一部分英语基础差,有时需要我们根据学生实际和职业生活的所需,打破一般的英语教学常规,合理处理教材,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并多为他们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GrammarTheAttribu-tiveClause时,因其对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所以我先对其基本概念、可使用的引导词及其特殊用法和分类做一简单介绍,然后由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出选择。这样,他们便会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接受课堂内容,在师生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让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4根据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言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英语和母语在语音、词汇和各种表达方式上的冲突,而中职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薄弱更是容易受到这样的困扰和干扰,但这恰是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语言学习规律,创造性地学习语言的最佳契机。例如,学生在用词造句的过程中,往往习惯用英语生硬地逐词套在句子上,这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类似结构的例句,并让他们分类罗列。这个过程,正是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总结归纳出很多对他们适用的经验和方法,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本中的大量实例和特例逐一验证他们的学习成效,启发他们对语言现象进行思考,从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及时肯定,鼓励创新中职学生

学生创新范文篇3

主席在“十六大”的讲话中已提出“以人为本”的治国策略。同理,学校教育也应该以教育学生为本。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他们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惟命是从,如傀儡一般。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老师必须做好下面两点:

1、教师扮演的角色要发生转变。“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我想,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家长。老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课堂下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2、要充分尊重学生。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这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成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有批判才有创新。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老师说“不”,敢于向教材说“不”。在一节语文课中,我板书“告诉”的“诉”字时少写了一点,当时我没有注意到。这时,一个叫小妹的学生举手了,我请他起来,他说:“老师,你写的”诉“字错了。”我一愣,定睛一看,果然错了。再一想,这正好是训练学生敢于批判的好时机,于是,我没有故意说我是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或者轻描淡写地给它加上一笔就完了。我郑重其事地对同学们说:“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小妹同学给老师指出了一个错误,我非常感谢他及时地让老师改正了错误。”说完,我还向小妹鞠了一个躬。这时,同学们都鼓起掌来。从此,我班的学生就渐渐地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书本质疑了。

三、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设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例如,教学《我的战友》这一课时,讲到烈火在他身上燃烧,生命危在旦夕。这时,我问到:“为什么一动也不动?”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有的说:“为了不暴露目标”有的说:“遵守战地纪律……”有的说:“是真正的英雄。”只要他们说出了充足的理由,我对他们大胆积极的设想都给予了肯定。

另外,教师对于学生发表的不合教师意愿的看法,也不要马上给予否定或批评,而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讨论,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就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在上《假如我会克隆》作文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克隆点什么?”很多学生都说诸如“我会克隆人、动物”之类的话。可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您。”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是马上否定他的看法,继续我的教学呢?还是抓住这一时机,进行探讨呢?我选择了后者,引导学生针对“为什么要克隆我?”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您爱护我们。”有的说:“您关心我们。”有的说:“您比我们的父母还好……”,你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每一种见解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学生创新范文篇4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要适应新时代的客观要求,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树立创新观念。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发明成果的大量涌现,使我们苦心传授的书本知识,已显得微不足道。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人的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充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培养创新人才,不能只满足于知识传授,而必须立足于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启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点燃学生灵感的火花,引导学生向未知的领域开发,让学生学到创新学习的方法和创新的本领;必须善于发现学生潜在素质的闪光点,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与发展方向,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因材施教,使其的个性与特长得到充分而自由地发展。我们不能目光狭隘地把学生训练成唯命是从的小绵羊和没有主见、没有特长、没有鲜明个性,只啃书本的如同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书呆子;而是应该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奇思怪想、探索尝试、质疑解惑,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多种多样的尝试体验。中有学生拥有了想象的激情和思维的广阔空送温暖,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水到渠成,呼之即出。

2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

2、1充分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

创造学认为,人人都有联合行动欲,人人都有创造潜能,小学生也不例外。作为教师,绝不能认为小学生只能接受而不会创造。作为教师,绝不能认为小学生只能接受而不会创造,轻视他们的创造潜能。其实,我们在教学中时常会见到小学生进发的创新火花。如:有这样一道有关比的应用题:六(一)班和六(二)班订《少年报》的人数比是5:3,一,两个班共订64份,两个班各订了多少份?让学生练习。并抽一名学生板演。学生审题后,迅速写出5+3=8。64÷8—8(份),8X5=40(份),8×3—24(份),订正时,有部分学生说这道题解答错了,而应这样解答,5+3=8,64×5/8=40(份),64×3/8—24(份),这时,老师不能急于下结论,应该让前一名学生说出他的解题思路。原来他是按照比的意义,运用归一问题联系起来综合分析,有一定的创新。我们应该充分肯定这名学生的解法,并当场宣布给予他创新奖,发给纪念品。教师应该有效的保护、充分的肯定、相信学生的创新潜力,激发创新热情,使学生从小树立创造的自信心,尝到创新的喜悦,燃起创新欲望的火苗,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创新潜能的舞台。

2、2创设兴趣情境,激发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思维的动力,人的情绪高涨时思维水平明显高于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情绪高涨取决于对某一事物的兴趣。由此,教师要创设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兴趣的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唤起他们的强烈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激活动思维的目的。如:比例尺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境:“老师只要用一把直尺在地图上量一量,就可以知道地图上任意两个地方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你信不信?”接着由学生出题,教师迅速作出回答。由此激起学生的好奇之心,控秘之意。又如:在教学能被否被3整除,可先让学生利用所学的除法知识写竖式或利用计算器来判断3120、45382、345671、12345等数,能否被3整除?在学生顺利解答之后,教师提出:“如果不写竖式,或者不用计算器,你能很快说出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吗”?然后,教师让学生报数,自己很快的做出判断,并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是否判断正确,在学生一一验证判断正确之后,教师又说:“你们想知道教师很快作判断结果的秘密吗”?学生纷纷回答:“想”。让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把学生带人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激发他们积极探索的动机,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的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

2、3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和谐的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如:在教学三个数连加的算理时。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先将前两具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I或者先将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前面的第一个数;或者先把前后各个数相加,再加上中间的一个数,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种算法,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表扬,并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找出确实可行的最佳解题方法。在这种融洽,和协的课堂氛围下,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尊重、理解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思维迅速、敏捷,从而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3提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机会

3、1让学生大胆质疑。讨论争辩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引导学生多提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把握住学生提出的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析、深入研讨,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在学生掌握了圆的相关知识后,有的学生提出“在操场上进行体育游戏要画一个大圆怎么画”?也有学生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是不是一定要装在圆心的位置”?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首先表扬他们善于思考、善于提问精神,接着放手让大家充分展开讨论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点拨,并对学生无法解决的疑难进行解疑。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进一步理解,促进对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并且养成勇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3、2让学生充分想像。共享他人创造成果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想像能力,学会分享他人的创造成果,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直尺。线和长方形框架等学具,实际动手操作,测量,探索出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说:“只要用直尺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算出长方形的周长”。有的说:“用线把长方形围一圈,再用直尺测量出线的长充,张的长度是长方形的周长”。还有的学生说:“将长方形的框架存直尺上旋转一圈后,所对的刻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等等。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互相交流自己创造的劳动成果,从而推导Iu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最简便的方法的: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让学生自主的获取新知识面的同时,学会与人合作进妈的精神,在玩中学,在学中体会思考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3、3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知识面的同的是为了应用,为了解决生活蝇的实际问题,把知识变为技能,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设计一些有创造性的作业。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尾我布置了这样的一道开放性的巩固作业:小钢买笔盒用去了5元4角,他应该怎样付钱?哪种付钱方法最简便?有的学生说:“5个1元,4个1角”。有的学生说:“1个j元,?个?角”,有的学生说:“2个2元,1个1元,2个2角”等等,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动脑筋、多思考,在观察思考和争论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应用独创的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它是一切发明和创造所必需的,我们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强化思维训练,为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1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国维是创造的核心,在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子思考问题,如: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或者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和联想,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如:教学分数应用题:一本书,小明看了2/5,剩下的比已看的多20页,小明看了多少页?学生的解法是:20/(1—2/5—2/5)×2/5—40(页)这时教师可以引导:“从看了2/5,你们能联想到有关的份数吗?谁还有好办法”?这时许多学生都能根据题目的特点,展开联想:一本书是5份,已看的页数就是2份,就是20×2=40(页)。这样通过联想,把整数归一法的解题思路迁移到解分数应用题上来,解决别开生面,独到而巧妙,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而且让学生发散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诱导了发散思维,扩展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

4、2重视非逻辑思维的训练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忽略对学生进行非逻辑思维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象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一样。重视对学生进行非逻辑思维的培养。如有这样一道习题:房间里有两个儿子,两个爸爸,房间里一共有几个人?很多学生论说:“2+2=4(人),房间里一共有4人”。但也有的学生生说:“房间里一共有3人”。到底谁对谁错呢?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前者是按逻辑思维方式思考的结果,后者是按非逻辑思维方式思考的:房间里有一位爷爷、一位爸爸、一位儿子;爸爸既是爷爷的儿子,同时又是儿子的爸爸,只是一个人具有双重身份,所以说只有3个人,这种说法也是正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非逻辑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范文篇5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秘方。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导语激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导入,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语,把课堂教学变成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导语激趣的方式有谜语引趣、悬念激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歌曲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的趣味性。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听音乐,想象动物形象。低沉的管弦合奏使学生一下联想到狼凶狠、残暴的特征及形象,为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热爱之情,教师的眼神,一个微笑和一个手势都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密之情。

二、挖掘潜力,鼓励质疑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识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在《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爸爸选择,你只要一车白菜,为什么?”这一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他们立即展开热烈的讨论,最终得出“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会有吃不完的菜”这一结论。精心设计提问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深入地因势利导。学习《狼和小羊》一课时,在学习通读课文后,教师鼓励学生针对狼和小羊的言行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后,学生提出“狼为什么不直接吃小羊,而要找那么多借口”这一尖锐问题。经过讨论和教师点拨,他们认识到狼不仅凶残,还有虚伪的特征。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正是在这种质疑问难中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鼓励想象,放飞思维

小学生正处于童心未泯、善于想象的特殊生理时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在教学《落花生》这一课时,在学生明白了文中父亲是要“我”做落花生这样的人后,我提出:“落花生和苹果、石榴两者只能择其一,你想做哪一个呢?”这时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积极举手发言。一个同学说:“我想做落花生的理由是因为要是太夸耀自己,有人会嫉妒你。而花生埋在地里很阴凉,苹果、石榴挂在高高的枝头遭受风吹雨打,而且一摘下容易腐烂,花生保存时间长。”有的说:“花生虽然谦虚,也同样有用,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就像是落花生,从农民当中走出来,默默工作,做了我们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我就要像主席那样做个落花生一样的人。”这时我说:“好!有的同学选做落花生,还选了伟人的例子,很好!要有做苹果、石榴的吗?”这时一个同学反驳说:“落花生代表旧时期的观念,苹果、石榴代表着21世纪的观念。现在社会需要知识和能力。如果像落花生那样默默奉献,不能将果实像苹果、石榴那样挂起来,让别人看到,不能引起别人注意,也是没用的。只有让大家都看得见你的优点,你才能得到重用,所以应该像苹果、石榴那样,充分展示自己,让别人关注你。”根据学生踊跃的发言,我进行小结:“对!看来我们现在生活中做的广告,还有各种包装,宣传自己都是有道理。同学们通过这次讨论,你们觉得在现今时代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呢?”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诱导学生不局限于课本展开多元想象,使学生在多角的讨论发言中价值观得到升华。

四、打破传统,鼓励求新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扮演文中人物的角色,演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课文《这儿真好》,讲的是一只小熊住在荒岛上,它几次做梦和朋友一起玩,它感到很孤独。后来小熊种树,荒岛上绿树成荫,它找到了很多朋友。课前我先让学生做小熊胸卡,来扮演小熊。课上让学生模仿小熊种树,同时播放种树的音乐,学生完全融入了角色。当种完树,小熊找到了很多朋友时,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用动作来表演小熊的开心。唱起了歌、跳起了舞,一片欢腾的景象,荒岛不再寂静,小熊不再孤独。通过有效的情境设置,既拓宽了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多动脑、多思考。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比如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教学时让学生懂得像乌鸦那样的爱听奉承话的人是要吃亏的上当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从狐狸怎样吃到肉这一角度来理解,学生明白了狐狸虽狡猾,但也很聪明,当它遇到困难时,能想办法实现自己的愿望。

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师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课堂研究,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学生创新范文篇6

当今,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来说,必须注意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提高人的创新意识,而这项工作必须从小抓起。

一、提高班级管理的创新意识

根据培养创新精神为目的的创新教育,应建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班级管理机制。因此,我作为班主任,遵循班级管理中机会均等的原则,给学生创造平等的外部环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因而,我打破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大胆创新,敢出新招。采用“班干部轮值制”,并进行岗前培训。首先让学生意识到班干部非特权。实行班干部轮值制后,班上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成为班干部,通过自己的才能的充分发挥,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实现最佳的整合效力,达到集体共同进步。同时让每个学生认识到是责任非负担。少数学生开始认为当干部后,学习成绩会下降滑坡,不愿承担责任。而今轮值制实行后,人人有责,一周一轮,对大家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共同来管理好这个班级。作为班主任我从中发现了一部分双优的有才干的学生,也了解部分学习误差,但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学生,也自然淘汰了一小部分学习差且缺乏能力的学生。第三,班集体形成一股凝聚力,在每位学生当班期间,班级工作均有侧重点不同,遇到的事情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同,获得的成效也不同,将这些经验让全体学生共同分享,收益颇多。我作为班主任,适时举行座谈会,交流经验,吸收失败教训,鼓励后来者主动向前任学习,真正让学生体会“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共同生活。”如此从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往复循环教育,给每位学生均等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二、创设和谐宽松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心理学告诉我们,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创设和谐宽松的班级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首先,创设清新舒适、有整洁和谐且有美感的班级自然环境。我刻意在自然环境布置上下功夫。在班前正中墙面上布置了鲜艳的国旗,下面是的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后墙中央是校风:“勤奋求实,团结创新”。班两侧墙面上贴了醒目的名人名言条幅,形成对称;且在班后面空余墙面定期更换学习园地,把优秀作品和进步学生的作品及时公布,以资鼓励;同时在右墙角还布置了读书角。每月刊出一期以学校工作为中心的专题黑板报等等,在墙角的三角橱上布置生物角,按四季摆放鲜花、盆景,给班级增添绿色生机,打破了单调呆板的格调,让学生置身于如此氛围中,身心轻松愉悦,思维异常活跃。其次,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人们把教师与领导的关系比作“乐队与指挥”;教师与同事的关系比作“树木与森林”;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园丁与花朵”。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似乎是绝对的权威,班集体管理乃“管、卡、压”。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锁住了学生心扉,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必定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而我作为班主任在这方面作了尝试,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朋友式师生关系,真正地尊重、理解、关心、支持、赏识每一位学生,让他们自觉地接受教育,尽力消除他们心灵上的恐惧感,从而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联系、沟通机会渐渐增多了。例如我班上一位贲晓宇同学,由于屡次违反校纪校规,成绩也较差,见了班主任就象“老鼠”见了“猫”而躲躲闪闪。于是我利用午休时,趁他上厕所的路上与他闲聊,一改当初“严劣的尊容,拉进办公室谈话的老一套”,与他边走边谈,在校园的蘑菇亭里与他促膝谈心,循循善诱,指出其缺点,指明其学习方向,帮助他渐渐改正错误与不良习惯,后来这位学生进步很快,在区抽测考和毕业升学考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另外,作为班主任,我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宗旨,做到对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关心爱护。我班上有一位女生陈婷韵,父母离异,从小就有极强的自卑感,学习状况不理想,特别是数学成绩只有二、三十分,总拉班级的后腿。面对同学的责备、埋怨,她对数学更厌恶了。我与数学老师合作,找她谈心,让她树立起“我能行,一定要争气”的思想。使她及时扭转学习态度,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经过大家的努力她在毕业考中数学得到了合格。另外,我更注意分析部分差生的心理与苦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导他们要怀着紧迫感而又轻松愉悦地去完成学业,让他们懂得“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抛弃“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情绪,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没有半点“讽刺与挖苦”,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特点与弱点,扬长避短,经过努力,2001年全区毕业生抽测考中,我所带的班级语文平均分超过了区平均分,并在升学考中以100%合格的优异成绩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是很有哲理的,也是科学家、发明家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但对大多数学生却并不完全适用。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失败和成功这两个词对学生的行为作终极的评价……如做错一道题或考一次低分,不能认为他是低能的,教师应该总结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评价标准,让他们认识到任何失败都不是永久性的,也不是灾难性的。要让学生在细小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赢得成功的欢乐。

三、以丰富的队活动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力起源于好奇心,好奇心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从小就对“青蛙”特别好奇、有兴趣,常常蹲在池塘边观察,且一蹲就是半天。

“兴趣——进取——钻研——成功”是人们通常走的成才之路,这里“好奇心”、“兴趣”是起点。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地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作为班主任,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敢于向习俗挑战,敢于表现自我,多给学生提供求异思维,弘扬个性的机会,对于爱幻想,爱创新立异,曾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加强关注,充分肯定他们的求异思维价值,又不加以数落。另一方面精心呵护他们每一个具有新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意的言行.雏鹰争章、十分钟队会、假日小队、实践基地服务……为队员们展示才艺搭建了一个个小舞台。中队长周肖瑶同学发现许多学生在家里受尽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十分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她结合争家政章开展了争当家务能手,比比谁的手艺高、今天我当家等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同学的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瞧,我班的科技迷们,手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船模、航模,画画天才手里拿的是她用枯叶绘制的美人鱼;小电脑家举着她设计的电脑小报正在向大家展示呢!这台“我能行”十分钟队会获得了成功,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评价。又到了去航华敬老院这一少先队实践基地与老人们共度好时光了,每当这时同学们都是最高兴的,他们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买来精挑细选的礼物,带着精心准备的节目向孤老们慰问了,你看、已考取二胡八级证书的陆礼沁正熟练地拉着一段段优美动听的曲子,乐得老人们合不拢嘴…,这一次次生动有趣、有益的队活动既充实和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又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学生创新范文篇7

当今,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来说,必须注意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提高人的创新意识,而这项工作必须从小抓起。

一、提高班级管理的创新意识

根据培养创新精神为目的的创新教育,应建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班级管理机制。因此,我作为班主任,遵循班级管理中机会均等的原则,给学生创造平等的外部环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因而,我打破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大胆创新,敢出新招。采用“班干部轮值制”,并进行岗前培训。首先让学生意识到班干部非特权。实行班干部轮值制后,班上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成为班干部,通过自己的才能的充分发挥,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实现最佳的整合效力,达到集体共同进步。同时让每个学生认识到是责任非负担。少数学生开始认为当干部后,学习成绩会下降滑坡,不愿承担责任。而今轮值制实行后,人人有责,一周一轮,对大家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共同来管理好这个班级。作为班主任我从中发现了一部分双优的有才干的学生,也了解部分学习误差,但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学生,也自然淘汰了一小部分学习差且缺乏能力的学生。第三,班集体形成一股凝聚力,在每位学生当班期间,班级工作均有侧重点不同,遇到的事情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同,获得的成效也不同,将这些经验让全体学生共同分享,收益颇多。我作为班主任,适时举行座谈会,交流经验,吸收失败教训,鼓励后来者主动向前任学习,真正让学生体会“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共同生活。”如此从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往复循环教育,给每位学生均等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二、创设和谐宽松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心理学告诉我们,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创设和谐宽松的班级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首先,创设清新舒适、有整洁和谐且有美感的班级自然环境。我刻意在自然环境布置上下功夫。在班前正中墙面上布置了鲜艳的国旗,下面是的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后墙中央是校风:“勤奋求实,团结创新”。班两侧墙面上贴了醒目的名人名言条幅,形成对称;且在班后面空余墙面定期更换学习园地,把优秀作品和进步学生的作品及时公布,以资鼓励;同时在右墙角还布置了读书角。每月刊出一期以学校工作为中心的专题黑板报等等,在墙角的三角橱上布置生物角,按四季摆放鲜花、盆景,给班级增添绿色生机,打破了单调呆板的格调,让学生置身于如此氛围中,身心轻松愉悦,思维异常活跃。其次,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人们把教师与领导的关系比作“乐队与指挥”;教师与同事的关系比作“树木与森林”;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园丁与花朵”。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似乎是绝对的权威,班集体管理乃“管、卡、压”。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锁住了学生心扉,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必定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而我作为班主任在这方面作了尝试,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朋友式师生关系,真正地尊重、理解、关心、支持、赏识每一位学生,让他们自觉地接受教育,尽力消除他们心灵上的恐惧感,从而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联系、沟通机会渐渐增多了。例如我班上一位贲晓宇同学,由于屡次违反校纪校规,成绩也较差,见了班主任就象“老鼠”见了“猫”而躲躲闪闪。于是我利用午休时,趁他上厕所的路上与他闲聊,一改当初“严劣的尊容,拉进办公室谈话的老一套”,与他边走边谈,在校园的蘑菇亭里与他促膝谈心,循循善诱,指出其缺点,指明其学习方向,帮助他渐渐改正错误与不良习惯,后来这位学生进步很快,在区抽测考和毕业升学考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另外,作为班主任,我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宗旨,做到对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关心爱护。我班上有一位女生陈婷韵,父母离异,从小就有极强的自卑感,学习状况不理想,特别是数学成绩只有二、三十分,总拉班级的后腿。面对同学的责备、埋怨,她对数学更厌恶了。我与数学老师合作,找她谈心,让她树立起“我能行,一定要争气”的思想。使她及时扭转学习态度,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经过大家的努力她在毕业考中数学得到了合格。另外,我更注意分析部分差生的心理与苦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导他们要怀着紧迫感而又轻松愉悦地去完成学业,让他们懂得“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抛弃“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情绪,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没有半点“讽刺与挖苦”,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特点与弱点,扬长避短,经过努力,2001年全区毕业生抽测考中,我所带的班级语文平均分超过了区平均分,并在升学考中以100%合格的优异成绩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是很有哲理的,也是科学家、发明家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但对大多数学生却并不完全适用。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失败和成功这两个词对学生的行为作终极的评价……如做错一道题或考一次低分,不能认为他是低能的,教师应该总结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评价标准,让他们认识到任何失败都不是永久性的,也不是灾难性的。要让学生在细小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赢得成功的欢乐。

三、以丰富的队活动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力起源于好奇心,好奇心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从小就对“青蛙”特别好奇、有兴趣,常常蹲在池塘边观察,且一蹲就是半天。

“兴趣——进取——钻研——成功”是人们通常走的成才之路,这里“好奇心”、“兴趣”是起点。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地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作为班主任,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敢于向习俗挑战,敢于表现自我,多给学生提供求异思维,弘扬个性的机会,对于爱幻想,爱创新立异,曾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加强关注,充分肯定他们的求异思维价值,又不加以数落。另一方面精心呵护他们每一个具有新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意的言行.雏鹰争章、十分钟队会、假日小队、实践基地服务……为队员们展示才艺搭建了一个个小舞台。中队长周肖瑶同学发现许多学生在家里受尽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十分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她结合争家政章开展了争当家务能手,比比谁的手艺高、今天我当家等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同学的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瞧,我班的科技迷们,手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船模、航模,画画天才手里拿的是她用枯叶绘制的美人鱼;小电脑家举着她设计的电脑小报正在向大家展示呢!这台“我能行”十分钟队会获得了成功,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评价。又到了去航华敬老院这一少先队实践基地与老人们共度好时光了,每当这时同学们都是最高兴的,他们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买来精挑细选的礼物,带着精心准备的节目向孤老们慰问了,你看、已考取二胡八级证书的陆礼沁正熟练地拉着一段段优美动听的曲子,乐得老人们合不拢嘴…,这一次次生动有趣、有益的队活动既充实和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又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学生创新范文篇8

1.信息化给德育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消极文化产品和黄色文化的传播,文化垃圾的经济化等。这不仅严重侵害了知识产权,而且严重地腐蚀着人们的心灵,尤其对青少年一代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的侵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2.独生子女比例增大给德育管理带来的影响。在家庭中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只注意孩子的学习及学业成绩,忽视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学生形成以个人为中心、不善于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心理素质较差等问题。在学校里,这些学生恨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管束太严,不愿给父母说心理话,对待同学傲慢无理,自私,缺乏同情心。

3.学生价值观的转变成为德育管理的新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生活现实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金钱在不断地驱使成为青少年的价值尺度和生命目标,赚钱成为丧德违法的借口,使学校德育管理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4.心理健康状况给德育管理带来了危机。在现代社会中,亲子交流的时间减少,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大为减弱。

二、构建新形势下的德育管理体系

1.确定正确的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学校在德育目标的确定上,不仅要考虑社会的要求,更要重视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在德育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要依据社会规范,更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在德育途径和方法的运用上,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现代德育管理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和鼓励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培养学生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研成长方法和自评成长效果,使他们成为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人。

2.构建学校大德育管理体系———一体化育人。创新德育工作首先必须更新德育观念,树立全员德育的“大德育观”。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是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具体实施。德育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要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特点,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科技、文艺和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校内值周和组织参加社会实践等校外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要发动广大教职员工在各个适当的位置上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并且相互协调、配合、发挥德育整体功能,取得德育整体效果。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德育管理人才。一方面要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德育工作的行为实行必要的监督和限制。另一方面,要鼓励、支持和强化德育管理者的那些符合社会需要、为社会所要求的愿望和追求,使之转化为从事工作的内在动力,使德育工作者的心理活动保持一种能动活跃状态,具有强烈的学习和工作的欲望和行为,有争取优良的工作绩效的努力意志,有研究改进工作的创造精神。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对上述素材进行综合分析就会摆脱直观的思维,不仅用静态的空间结构的分析方法,而且要用动态的时间演变的视角看他的教育对象,这样就能客观、有效地完成自己的教育任务。

4.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的问题需要用心理的方法去解决,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通过心理疏导,心理矫正和心理教育等能较好地、较科学地适应学生的需要,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应付未来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学生创新范文篇9

关键词:新媒体;辅导员;学生工作;模式

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们众说纷纭,从不同角度定义新媒体,看法并不统一,因此,并没有最终定论。有部分国外研究学者和媒介机构认为“新媒体”的内涵和传统媒体的概念有很大的不同,区别于报纸、电视和广播。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新媒体定义为: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美国《online》杂志对新媒体下过一个定义即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交流传播(Comunicationsforall,byall)。[2]“新媒体”是在新的网络技术和传媒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刊物、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无线移动网络、卫星电话、数字电视、交互媒体等。综合上述观点,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时间变迁,其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当前,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范畴广泛,凡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移动网络、卫星等渠道,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传播媒介,向受众提供各类信息、娱乐及服务的传播形态。

一、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是指以互联网以及无线移动网络终端作为传播介质,以QQ论坛、移动飞信、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作为传播途径,以交互性与即时性,庞杂性与虚拟性,多元性与开放性为传播特征的信息传播时代。它迎合了当前背景下受众缺乏耐心和精力接受海量信息而偏向于泛读与速览的心态与习惯,或短小精悍,或图文并茂,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际方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拓宽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但信息传播的便捷与开放所衍生出的问题,也给高校辅导员带来了艰巨的挑战。

1.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开放、庞杂、多元与虚拟特征

影响了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削弱了社会主流意识与辅导员的权威性新媒体承载者庞杂的信息,这些信息高度开发、资源共享迅速,高校学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海量信息,由于缺少严格把关,其中不乏少数不健康、负面的信息,由于缺乏对信息的准确取舍以及好奇心理的作用,学生将获得的信息再次进行传播,导致不良信息泛滥,从而对正面的积极教育产生消极影响。[3]新媒体的虚拟性特征,使人们的思想表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言论,每个人都能充当记者,各种终端都能成为话筒,随时随地各种信息,在各大网络平台形成了多种非意识形态,主流思想被多元的非主流思潮所取代。大部分高校学生忽视主流媒体传播的信息,而是从网络平台获取,而各种思潮的网络纷争与嘈杂,以及大学生心智发展的不成熟,很容易使大学生迷失自我,受到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蛊惑,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削弱了社会主流意识的引导功能。同时,由于新媒体的虚拟特征,学生可以匿名发表意见,如表达对社会重大事件的看法、对老师或领导不满等,由于网络的开放与低门槛,这些信息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混乱,破坏了校园秩序,损害学校、领导或教师的声望。这些现象使辅导员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与立场方面面临严峻问题,削弱辅导员的权威性。

2.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的虚拟、多元与交互特征降低了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

新媒体的虚拟性使大学生能在虚拟空间中体验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感觉。多数大学生占用课堂时间甚至熬夜上网、游戏、聊天、观看视频,既影响学习,还危害身体健康,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更不容小觑。在学习、生活中遭受挫折或失败时,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在网络平台上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与互动,还可以在情绪波动时宣泄自己的情感,通过浏览QQ空间、翻阅各大论坛、刷微博、浏览朋友圈寻找同盟,从虚拟的交流中寻求慰藉甚至是刺激感,部分大学生在现实世界产生消极避世、冷漠偏执、懦弱推诿的心理。他们只选择倾听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经常固执己见,盲目排他,形成自卑、自大、狭隘、偏激等心理问题。长期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的大学生,不关注时事,对班级和集体的观念淡化,使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降低,部分大学生对身边的同学、老师甚至家长也漠不关心,不予理财,很容易引发孤僻、紧张、自闭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人际交往能力,导致人格障碍、人际关系障碍等。如何营造高度团结的学习生活分为,建设凝聚力和向心力强的班级与集体,是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学生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3.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快捷、多元与开放特征

降低了学生工作的效率,影响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快捷、多元与开放吸引着当代大学生积极体验。媒体中的明星八卦、花边新闻、时尚潮流等信息,满足了大学生的好奇心;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晒图片、发帖子,满足了大学生的虚荣心与寻找同盟的心理。上网时精力充沛,离网后却萎靡不振成为广大学生的通病。很多人上课时或沉浸在新媒体带来的乐趣中,或精力涣散、无法集中注意力,或自暴自弃、直接旷课,这些都严重影响学业。有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不顾世俗与道德约束,造成人际交往障碍,产生孤僻、自闭等不良心理。在严峻形势下,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无法顺应新媒体时展需要,学生的关注点不再是教师授课与学生活动,对通知信息与各类活动漠不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工作的成效。因此,辅导员要转变工作思路,借助新媒体探寻学生工作的新途径。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创新

1.正确认识新媒体,趋利避害,发挥其积极作用

新媒体的普及的确给学生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但对新媒体的沉迷与依赖并不来源于新媒体本身,而是使用新媒体的人。部分高校辅导员曲解新媒体,只看到新媒体带来的危害与弊端,而忽视了新媒体技术给学生以及学生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高校辅导员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正确认识新媒体,不断更新自己的工作理念,将重点放在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技术上,而不是盲目排斥新媒体,要做到趋利避害,使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得以发挥。

2.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提高学习创新能力

为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具备管理、沟通、组织、协调与统筹的能力,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媒体知识。因此,辅导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提升媒介素养的途径有很多,可以通过自学、参加相关培训、实地考察以及实际应用等方式加强辅导员对新媒体的认识,切忌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培养“会用擅用”的能力,勇于面对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挑战,更新工作理念与工作方法,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3.注重新媒体网络平台建设,改变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方式

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中,学生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师生间缺乏平等对话与沟通,学生渴望平等交流的心理受师生关系影响与身份限制而被忽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撼动了传统媒体在受众心中的地位以及使用率,新媒体传播信息更加便捷、自由、开放。在网络平台上,师生同为新媒体受众,同为信息的主体,新媒体的互动性与开放程度更高,辅导员可以在网上与学生平等互动的交流,融入学生的网络交际圈,将传统的单向教育变为双向互动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言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学生的个性与潜能,鼓励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实践与创新,建立平等、自由、互动的现代师生关系。高校辅导员应积极构建班级微博平台、班级飞信群、班级QQ群、班级微信公众号,拓宽学生工作的渠道,在新媒体网络平台的言论中争取主动,使自己的正面思想成为班级的主流思潮,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社会上具有正能量的事迹,分享班级活动的图片、视频,对班级的重大事件及活动进行即时播报,鼓励学生在班级公众平台上发表言论、分享学习资料,增进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与互动,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从而吸引他们从融入集体,加强与老师与同学们的交流与互动,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4.组建新媒体学生工作队伍,发挥舆论监督引导作用

为防止班级公众平台言论喧哗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校辅导员要积极组建一支立场坚定的新媒体学生工作队伍,比如班级骨干、班级的意见领袖。班级骨干政治立场坚定,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对班级的情况掌握比较全面,而班级的意见领袖影响力较大,在各大班级公众平台中粉丝众多,他们的信息受关注度较高,舆论导向性较强。辅导员要教导班级新媒体学生工作队伍明确信息传播的重点与切入点,瞄准班级同学认知上的共同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监督班级的舆论导向,在班级公众平台班级主流信息,让同学们获得的信息更全面,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辅导员还可以在公众平台上组织网络活动,如知识竞赛、主题图片展等,营造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团结、向上、温馨、多彩成为班级的主旋律。

5.转变学生工作方式,优化学生工作效能

辅导员应科学运用各类新媒体开展学生工作。首先,建立QQ群、飞信群,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通告公告,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掌握其思想动向,打破时空限制开展各类学生工作;其次,开辟“第二课堂”,通过新媒体公众平台积极向上的信息,鼓励学生资源共享等,使学生在课堂以外学到新知识、树立正确思想;第三,构建学生管理平台,如建立班级主页,将与学生日常管理有关的内容,如贫困生认定、奖学金评定、外出请假、党团工作信息上传至网络上,为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提供便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应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正确认识新媒体,打破传统工作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注重新媒体网络平台建设,转变师生交流方式,着力打造一只强有力的新媒体学生工作队伍,引导学生向美好、光明的未来迈进。

作者:穆浩然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1-16)[2015-11-10]www.99it.com/archives/187953.html.

学生创新范文篇10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及技能等。作为担负着教育使命的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作为课任教师应着力研究、探讨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及方法。我认为,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需要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自由地、积极地思维。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温馨宽容的气氛,让学生在情绪上放松,在思维上积极,没有压抑感,能愉悦地敞开自己的心灵,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和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以及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镁条燃烧、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黑面包反应、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教师更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尖端科技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幽默大方的举止、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二、设计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惊讶和问题开始。”创新教育的教学过程,当以引起学生发现问题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用问题去引导学生的思维在学海里遨游,学生面前始终展示着众多的未知领域,以此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比较不同条件下电流强弱关系;如学习NO2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制NO2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NO2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须有改进。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爱因斯坦讲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能力是思维力的核心,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培养想像能力,要学会联想。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要联想到H2、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CH4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O2,NH3气体;讲到硬水的软化时,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么处理。

三、积极鼓励,增强创新品质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它对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起着调节作用,而且能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影响着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建议:“教师要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就必须与学生建立感情才能以教师爱生之情育学生爱学之情,使学生实现积极的情感迁移,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情感的动力功能,及时恰当地给学生以评价,多鼓励、少责怪、少埋怨,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中,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

四、开设活动,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