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后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11:44:40

心脏手术后

心脏手术后范文篇1

本组患者共87例,男39例,女48例,年龄3~63岁,平均21.5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9例。行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2例,单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同期手术2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于体外循环下缝扎8例,于常温下结扎14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双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3例,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术后痊愈70例,死亡2例。

2护理

2.1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患者返回ICU后与麻醉医生共同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听诊肺部,判断气管插管是否在气道内,警惕发生气管插管过深或过浅。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及鼻尖的距离,并做记录,便于每班护士交班时能及时发现气管插管是否脱位。我们常规通知放射科拍床旁X线胸片,确切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用寸带适度固定好气管插管,用束带约束患者四肢,防止患者因躁动将气管插管拔出。摆好患者体位后,连接呼吸机并警惕因呼吸机连接的牵拉造成气管插管脱出、扭曲或打折。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脏手术后患者多数循环、呼吸状态不稳定,尤其体外循环后肺部分泌物增多,又因人工呼吸机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患者的痰量会大大增加[2]。所以,呼吸道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改善肺部通气,维护心脏功能的重要措施。在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吸痰操作是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技术,吸痰不及时或吸痰操作不当会造成诸多并发症,影响术后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频繁或定时吸痰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造成患者不耐受和对抗,往往痰液较少,效果不明显及带来不必要的刺激。因此,机械通气期间护士应按时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每30min1次。听诊发现痰鸣音可以及时发现气道内的痰液蓄积,及时清理效果良好,可以作为最佳的吸痰指征[3]。吸痰前后充分的给纯氧1~2min是非常重要的程序,吸痰时间要短,控制在10~15s,连续多次吸痰之间要充分地给纯氧吸入以增加氧的储备。吸痰前要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吸痰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及口唇颜色,出现血压下降,SaO2<95%,心率增加、心律失常时,应立即停止吸痰,接通呼吸机并给予高浓度氧,并注意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和量。2.3气道湿化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要防止分泌物黏稠及形成痰痂。吸入温热的气体可以减轻气道黏膜的刺激,减少支气管痉挛或哮喘。加强气道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防止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障碍,湿度98%~99%,温度31℃~33℃[4]。对于痰液黏稠者可持续湿化,间断雾化吸入,稀释分泌物,利于痰液排出。

2.4心理护理ICU病房患者往往由于环境陌生,且气管插管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痛苦,患者不能说话而感到恐惧和孤独。因此常有着急、急躁或挫折等心理反应。此时要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如告诉患者拔管的时间,不能说话是暂时的、病情好转的结果等;及时捕捉交流的愿望与信息提示。机械通气患者常常感到口干口渴。护士应当主动倾听患者口干口渴所诉的痛苦,并及时采取措施。要留心观察与分析眼睛、面部表情、口形和手势所表达的信息,可制作一些图片、词板或会话卡,关心体贴患者,同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患者以鼓励、安慰,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定时做血气分析,我们体会血气分析固然是一项重要的监测指标,但并非十分可靠全面,护士应全面观察临床动态变化,听诊双肺呼吸音,勤查X线胸片,并与前日做对照,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会同医生选择最佳拔管时机,既要把握早期撤离呼吸机的时机,又要保证安全。

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并且由于声门失去作用,不能形成咳嗽前的气道高压,因此不能达到有效咳嗽[2],分泌物易于蓄积而导致呼吸道不通畅,造成二氧化碳蓄积。此时呼吸道给予正确、合理地护理可改善心肺功能,达到促进治疗的目的,也是恢复治疗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100.

2张会芝.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适时吸痰的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16.

3缪争.气管切开病人适时吸痰的临床体会.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37.

心脏手术后范文篇2

实施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对心肺功能都有较大的影响,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需用机械通气辅助以减轻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全身氧的需求,防止二氧化碳蓄积,顺利渡过早期危险期。因此,此期的护理尤为重要[1],我们自2002年6月至今观察并总结我院87例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现总结资料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7例,男39例,女48例,年龄3~63岁,平均21.5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9例。行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2例,单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同期手术2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于体外循环下缝扎8例,于常温下结扎14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双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3例,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术后痊愈70例,死亡2例。

2护理

2.1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患者返回ICU后与麻醉医生共同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听诊肺部,判断气管插管是否在气道内,警惕发生气管插管过深或过浅。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及鼻尖的距离,并做记录,便于每班护士交班时能及时发现气管插管是否脱位。我们常规通知放射科拍床旁X线胸片,确切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用寸带适度固定好气管插管,用束带约束患者四肢,防止患者因躁动将气管插管拔出。摆好患者体位后,连接呼吸机并警惕因呼吸机连接的牵拉造成气管插管脱出、扭曲或打折。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脏手术后患者多数循环、呼吸状态不稳定,尤其体外循环后肺部分泌物增多,又因人工呼吸机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患者的痰量会大大增加[2]。所以,呼吸道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改善肺部通气,维护心脏功能的重要措施。在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吸痰操作是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技术,吸痰不及时或吸痰操作不当会造成诸多并发症,影响术后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频繁或定时吸痰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造成患者不耐受和对抗,往往痰液较少,效果不明显及带来不必要的刺激。因此,机械通气期间护士应按时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每30min1次。听诊发现痰鸣音可以及时发现气道内的痰液蓄积,及时清理效果良好,可以作为最佳的吸痰指征[3]。吸痰前后充分的给纯氧1~2min是非常重要的程序,吸痰时间要短,控制在10~15s,连续多次吸痰之间要充分地给纯氧吸入以增加氧的储备。吸痰前要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吸痰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及口唇颜色,出现血压下降,SaO2<95%,心率增加、心律失常时,应立即停止吸痰,接通呼吸机并给予高浓度氧,并注意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和量。2.3气道湿化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要防止分泌物黏稠及形成痰痂。吸入温热的气体可以减轻气道黏膜的刺激,减少支气管痉挛或哮喘。加强气道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防止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障碍,湿度98%~99%,温度31℃~33℃[4]。对于痰液黏稠者可持续湿化,间断雾化吸入,稀释分泌物,利于痰液排出。

2.4心理护理ICU病房患者往往由于环境陌生,且气管插管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痛苦,患者不能说话而感到恐惧和孤独。因此常有着急、急躁或挫折等心理反应。此时要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如告诉患者拔管的时间,不能说话是暂时的、病情好转的结果等;及时捕捉交流的愿望与信息提示。机械通气患者常常感到口干口渴。护士应当主动倾听患者口干口渴所诉的痛苦,并及时采取措施。要留心观察与分析眼睛、面部表情、口形和手势所表达的信息,可制作一些图片、词板或会话卡,关心体贴患者,同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患者以鼓励、安慰,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定时做血气分析,我们体会血气分析固然是一项重要的监测指标,但并非十分可靠全面,护士应全面观察临床动态变化,听诊双肺呼吸音,勤查X线胸片,并与前日做对照,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会同医生选择最佳拔管时机,既要把握早期撤离呼吸机的时机,又要保证安全。

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并且由于声门失去作用,不能形成咳嗽前的气道高压,因此不能达到有效咳嗽[2],分泌物易于蓄积而导致呼吸道不通畅,造成二氧化碳蓄积。此时呼吸道给予正确、合理地护理可改善心肺功能,达到促进治疗的目的,也是恢复治疗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100.

2张会芝.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适时吸痰的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16.

心脏手术后范文篇3

实施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对心肺功能都有较大的影响,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需用机械通气辅助以减轻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全身氧的需求,防止二氧化碳蓄积,顺利渡过早期危险期。因此,此期的护理尤为重要,我们自2002年6月至今观察并总结我院87例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现总结资料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7例,男39例,女48例,年龄3~63岁,平均21.5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9例。行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2例,单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同期手术2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于体外循环下缝扎8例,于常温下结扎14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双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3例,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术后痊愈70例,死亡2例。

二、护理

2.1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患者返回ICU后与麻醉医生共同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听诊肺部,判断气管插管是否在气道内,警惕发生气管插管过深或过浅。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及鼻尖的距离,并做记录,便于每班护士交班时能及时发现气管插管是否脱位。我们常规通知放射科拍床旁X线胸片,确切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用寸带适度固定好气管插管,用束带约束患者四肢,防止患者因躁动将气管插管拔出。摆好患者体位后,连接呼吸机并警惕因呼吸机连接的牵拉造成气管插管脱出、扭曲或打折。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脏手术后患者多数循环、呼吸状态不稳定,尤其体外循环后肺部分泌物增多,又因人工呼吸机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患者的痰量会大大增加。所以,呼吸道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改善肺部通气,维护心脏功能的重要措施。在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吸痰操作是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技术,吸痰不及时或吸痰操作不当会造成诸多并发症,影响术后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频繁或定时吸痰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造成患者不耐受和对抗,往往痰液较少,效果不明显及带来不必要的刺激。因此,机械通气期间护士应按时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每30min1次。听诊发现痰鸣音可以及时发现气道内的痰液蓄积,及时清理效果良好,可以作为最佳的吸痰指征。吸痰前后充分的给纯氧1~2min是非常重要的程序,吸痰时间要短,控制在10~15s,连续多次吸痰之间要充分地给纯氧吸入以增加氧的储备。吸痰前要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吸痰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及口唇颜色,出现血压下降,SaO2<95%,心率增加、心律失常时,应立即停止吸痰,接通呼吸机并给予高浓度氧,并注意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和量。2.3气道湿化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要防止分泌物黏稠及形成痰痂。吸入温热的气体可以减轻气道黏膜的刺激,减少支气管痉挛或哮喘。加强气道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防止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障碍,湿度98%~99%,温度31℃~33℃。对于痰液黏稠者可持续湿化,间断雾化吸入,稀释分泌物,利于痰液排出。

2.4心理护理ICU病房患者往往由于环境陌生,且气管插管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痛苦,患者不能说话而感到恐惧和孤独。因此常有着急、急躁或挫折等心理反应。此时要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如告诉患者拔管的时间,不能说话是暂时的、病情好转的结果等;及时捕捉交流的愿望与信息提示。机械通气患者常常感到口干口渴。护士应当主动倾听患者口干口渴所诉的痛苦,并及时采取措施。要留心观察与分析眼睛、面部表情、口形和手势所表达的信息,可制作一些图片、词板或会话卡,关心体贴患者,同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患者以鼓励、安慰,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定时做血气分析,我们体会血气分析固然是一项重要的监测指标,但并非十分可靠全面,护士应全面观察临床动态变化,听诊双肺呼吸音,勤查X线胸片,并与前日做对照,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会同医生选择最佳拔管时机,既要把握早期撤离呼吸机的时机,又要保证安全。公务员之家

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并且由于声门失去作用,不能形成咳嗽前的气道高压,因此不能达到有效咳嗽,分泌物易于蓄积而导致呼吸道不通畅,造成二氧化碳蓄积。此时呼吸道给予正确、合理地护理可改善心肺功能,达到促进治疗的目的,也是恢复治疗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100.

2张会芝.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适时吸痰的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16.

心脏手术后范文篇4

实施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对心肺功能都有较大的影响,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需用机械通气辅助以减轻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全身氧的需求,防止二氧化碳蓄积,顺利渡过早期危险期。因此,此期的护理尤为重要[1],我们自2002年6月至今观察并总结我院87例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现总结资料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7例,男39例,女48例,年龄3~63岁,平均21.5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9例。行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2例,单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同期手术2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于体外循环下缝扎8例,于常温下结扎14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双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3例,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术后痊愈70例,死亡2例。

2护理

2.1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患者返回ICU后与麻醉医生共同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听诊肺部,判断气管插管是否在气道内,警惕发生气管插管过深或过浅。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及鼻尖的距离,并做记录,便于每班护士交班时能及时发现气管插管是否脱位。我们常规通知放射科拍床旁X线胸片,确切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用寸带适度固定好气管插管,用束带约束患者四肢,防止患者因躁动将气管插管拔出。摆好患者体位后,连接呼吸机并警惕因呼吸机连接的牵拉造成气管插管脱出、扭曲或打折。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脏手术后患者多数循环、呼吸状态不稳定,尤其体外循环后肺部分泌物增多,又因人工呼吸机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患者的痰量会大大增加[2]。所以,呼吸道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改善肺部通气,维护心脏功能的重要措施。在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吸痰操作是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技术,吸痰不及时或吸痰操作不当会造成诸多并发症,影响术后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频繁或定时吸痰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造成患者不耐受和对抗,往往痰液较少,效果不明显及带来不必要的刺激。因此,机械通气期间护士应按时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每30min1次。听诊发现痰鸣音可以及时发现气道内的痰液蓄积,及时清理效果良好,可以作为最佳的吸痰指征[3]。吸痰前后充分的给纯氧1~2min是非常重要的程序,吸痰时间要短,控制在10~15s,连续多次吸痰之间要充分地给纯氧吸入以增加氧的储备。吸痰前要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吸痰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及口唇颜色,出现血压下降,SaO2<95%,心率增加、心律失常时,应立即停止吸痰,接通呼吸机并给予高浓度氧,并注意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和量。2.3气道湿化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要防止分泌物黏稠及形成痰痂。吸入温热的气体可以减轻气道黏膜的刺激,减少支气管痉挛或哮喘。加强气道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防止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障碍,湿度98%~99%,温度31℃~33℃[4]。对于痰液黏稠者可持续湿化,间断雾化吸入,稀释分泌物,利于痰液排出。

2.4心理护理ICU病房患者往往由于环境陌生,且气管插管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痛苦,患者不能说话而感到恐惧和孤独。因此常有着急、急躁或挫折等心理反应。此时要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如告诉患者拔管的时间,不能说话是暂时的、病情好转的结果等;及时捕捉交流的愿望与信息提示。机械通气患者常常感到口干口渴。护士应当主动倾听患者口干口渴所诉的痛苦,并及时采取措施。要留心观察与分析眼睛、面部表情、口形和手势所表达的信息,可制作一些图片、词板或会话卡,关心体贴患者,同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患者以鼓励、安慰,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定时做血气分析,我们体会血气分析固然是一项重要的监测指标,但并非十分可靠全面,护士应全面观察临床动态变化,听诊双肺呼吸音,勤查X线胸片,并与前日做对照,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会同医生选择最佳拔管时机,既要把握早期撤离呼吸机的时机,又要保证安全。

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并且由于声门失去作用,不能形成咳嗽前的气道高压,因此不能达到有效咳嗽[2],分泌物易于蓄积而导致呼吸道不通畅,造成二氧化碳蓄积。此时呼吸道给予正确、合理地护理可改善心肺功能,达到促进治疗的目的,也是恢复治疗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100.

2张会芝.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适时吸痰的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16.

心脏手术后范文篇5

实施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对心肺功能都有较大的影响,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需用机械通气辅助以减轻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全身氧的需求,防止二氧化碳蓄积,顺利渡过早期危险期。因此,此期的护理尤为重要,我们自2002年6月至今观察并总结我院87例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现总结资料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7例,男39例,女48例,年龄3~63岁,平均21.5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9例。行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2例,单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同期手术2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于体外循环下缝扎8例,于常温下结扎14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双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3例,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术后痊愈70例,死亡2例。

二、护理

2.1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患者返回ICU后与麻醉医生共同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听诊肺部,判断气管插管是否在气道内,警惕发生气管插管过深或过浅。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及鼻尖的距离,并做记录,便于每班护士交班时能及时发现气管插管是否脱位。我们常规通知放射科拍床旁X线胸片,确切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用寸带适度固定好气管插管,用束带约束患者四肢,防止患者因躁动将气管插管拔出。摆好患者体位后,连接呼吸机并警惕因呼吸机连接的牵拉造成气管插管脱出、扭曲或打折。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脏手术后患者多数循环、呼吸状态不稳定,尤其体外循环后肺部分泌物增多,又因人工呼吸机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患者的痰量会大大增加。所以,呼吸道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改善肺部通气,维护心脏功能的重要措施。在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吸痰操作是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技术,吸痰不及时或吸痰操作不当会造成诸多并发症,影响术后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频繁或定时吸痰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造成患者不耐受和对抗,往往痰液较少,效果不明显及带来不必要的刺激。因此,机械通气期间护士应按时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每30min1次。听诊发现痰鸣音可以及时发现气道内的痰液蓄积,及时清理效果良好,可以作为最佳的吸痰指征。吸痰前后充分的给纯氧1~2min是非常重要的程序,吸痰时间要短,控制在10~15s,连续多次吸痰之间要充分地给纯氧吸入以增加氧的储备。吸痰前要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吸痰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及口唇颜色,出现血压下降,SaO2<95%,心率增加、心律失常时,应立即停止吸痰,接通呼吸机并给予高浓度氧,并注意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和量。

2.3气道湿化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要防止分泌物黏稠及形成痰痂。吸入温热的气体可以减轻气道黏膜的刺激,减少支气管痉挛或哮喘。加强气道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防止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障碍,湿度98%~99%,温度31℃~33℃。对于痰液黏稠者可持续湿化,间断雾化吸入,稀释分泌物,利于痰液排出。

2.4心理护理ICU病房患者往往由于环境陌生,且气管插管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痛苦,患者不能说话而感到恐惧和孤独。因此常有着急、急躁或挫折等心理反应。此时要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如告诉患者拔管的时间,不能说话是暂时的、病情好转的结果等;及时捕捉交流的愿望与信息提示。机械通气患者常常感到口干口渴。护士应当主动倾听患者口干口渴所诉的痛苦,并及时采取措施。要留心观察与分析眼睛、面部表情、口形和手势所表达的信息,可制作一些图片、词板或会话卡,关心体贴患者,同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患者以鼓励、安慰,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定时做血气分析,我们体会血气分析固然是一项重要的监测指标,但并非十分可靠全面,护士应全面观察临床动态变化,听诊双肺呼吸音,勤查X线胸片,并与前日做对照,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会同医生选择最佳拔管时机,既要把握早期撤离呼吸机的时机,又要保证安全。公务员之家

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并且由于声门失去作用,不能形成咳嗽前的气道高压,因此不能达到有效咳嗽,分泌物易于蓄积而导致呼吸道不通畅,造成二氧化碳蓄积。此时呼吸道给予正确、合理地护理可改善心肺功能,达到促进治疗的目的,也是恢复治疗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100.

2张会芝.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适时吸痰的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16.

心脏手术后范文篇6

本组366例,男194例,女172例,年龄1~53岁,平均14岁,先天性心脏病279例,风湿性心脏病75例,心脏粘液瘤12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占2.69%。

2术前护理及术后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宣传入院时由护士按病种先发给卫生宣传材料。然后每天由负责人精心进行卫生宣教,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治疗饮食、肺功能锻炼及戒烟等内容。用交谈方式向他们介绍手术前后应注意和配合的问题,通过交谈使病人对手术前以及手术后如何配合有一定的认识。手术前一天带他们参观ICU监护室,让病人有安全感。并向他们介绍手术后呼吸机的使用情况,以便取得他们的配合。

2.1.2教会病人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每天由负责该组病人的护士完成此项工作。有护士先示教,再从病人中选出一位,让其躺在床上,取半卧位。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练习深呼吸后利用腹肌动作同时伸舌张口使气门放开,以便排出气体达到有效咳嗽,如此反复练习,每天两次以上,每次约15分钟,此法病人一般均能掌握。护士每天要检查,按时督促反复演示。

2.1.3其他准备对合并肺动脉高压者,每日两次予以面罩吸氧30min,给前列腺素E1200ug+5%G50ml微量泵持续泵入,保持皮肤肢端血饱和度(Sat02)>95%以上,以提高机体氧分压。对有吸烟史者38例,占12.21手术前均能自觉戒烟。

2.2术后护理

2.2.1呼吸参数和病人体征监测术后病人返回ICU监护室,常规接上呼吸机辅助呼吸,首先听诊双肺呼吸音,以了解气管插管导管位置是否正确,确保导管位置正确并且畅通。持续机械通气调为吸入氧浓度(FIO2):40%~100%,呼吸频率:12~20次/min,呼吸支持能维持正常的动脉二氧化碳(PaCO2)在4.6~6.0kPa,潮气量:8~12ml/kg,能帮助防止肺膨胀不全。早期呼气及吸气比例(1:E):通常设置1:2的呼气比率。对于肺动脉高压病人(PHA)有持续的PaCO23.3~3.7kPa的PaCO2可能增进肺动脉扩张和帮助降低肺动脉压力。了解病人肺交换情况及CO2潴留情况,一般<40%;SatO2:可随时获得动脉血样饱和度,以评估动脉氧处理,观测指标在90%以上,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平静呼吸以及末梢循环的情况,经常听诊双肺呼吸音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常出现过度通气,碱过剩或二氧化碳蓄积等,必须根据情况降低病人通气量;如吸入氧浓度,保持pH值在正常范围PaCO2:4.6~6.0kPa。

2.2.2吸痰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采用的正确方法是:①吸痰管进入气道吸痰,一经退出气管外,决不能再重新插入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机会,要保证进入气管内的导管无菌。②吸痰技术要熟练,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管径气管插管直径的1/2,有利于空气进入肺部内,以免过度负压而致肺不张,成人一般选择14~16号吸痰管,少年一般选择10~12号吸痰管,幼儿用8号吸痰管。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吸痰负压10.6~16.0kPa。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病人,吸痰前应短时间内将FIO2调至100%(约60~120秒),使呼吸机管道内浓度达到100%,监护仪上SatO2>95%以上才进行吸痰。这样,既保证病人氧气供给,又确保吸痰的质量。

2.2.3呼吸道湿化呼吸道湿化使用呼吸机时,湿化瓶水温为30~37℃;良好的吸入气湿化与温度,能维持呼吸道粘膜纤毛的正常排出分泌物的功能。术后痰液粘稠者通过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进排痰,以减少气道阻力。

2.2.4有效咳痰对已拔除气管内插管的病人,取半卧位,每2h翻身,拍背,协助翻身排痰。本组.病人拔管后病情稳定,即扶起坐直进行拍背、咳嗽、排痰。切口疼痛较剧烈者,予口服去疼片,以利于咳嗽、排痰和休息。我们用大毛巾折成小枕头样置于病人胸骨正中处,教病人双手按住小枕头用力咳嗽,这样既减轻切口疼痛,又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促进肺泡膨胀。

2.2.5早期活动术后24~27小时拔出胸部引流管以及各种监测导管者,扶起下床活动,活动量由小渐大,以病人能够耐受为佳。

3讨论

术前准备要细致,讲究效果术前卫生宣教,尤其是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十分重要。我的体会很深刻,本组有一例病人,术前每天至少吸一包香烟,在入院后多次与他交谈,解释吸烟能够导致很严重的疾病,尤其是心脏病患者。又向他们介绍病区中戒烟后成功手术的人,终于使他自觉的接受戒烟,积极做好术前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训练。该病人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无并发症产生。心脏直视手术后的呼吸道护理目的在于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实践证明,只有认真的高质量的执行操作常规,才能保证护理的质量,使病人顺利康复。

心脏手术后范文篇7

本组366例,男194例,女172例,年龄1~53岁,平均14岁,先天性心脏病279例,风湿性心脏病75例,心脏粘液瘤12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占2.69%。

2术前护理及术后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宣传入院时由护士按病种先发给卫生宣传材料。然后每天由负责人精心进行卫生宣教,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治疗饮食、肺功能锻炼及戒烟等内容。用交谈方式向他们介绍手术前后应注意和配合的问题,通过交谈使病人对手术前以及手术后如何配合有一定的认识。手术前一天带他们参观ICU监护室,让病人有安全感。并向他们介绍手术后呼吸机的使用情况,以便取得他们的配合。

2.1.2教会病人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每天由负责该组病人的护士完成此项工作。有护士先示教,再从病人中选出一位,让其躺在床上,取半卧位。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练习深呼吸后利用腹肌动作同时伸舌张口使气门放开,以便排出气体达到有效咳嗽,如此反复练习,每天两次以上,每次约15分钟,此法病人一般均能掌握。护士每天要检查,按时督促反复演示。

2.1.3其他准备对合并肺动脉高压者,每日两次予以面罩吸氧30min,给前列腺素E1200ug+5%G50ml微量泵持续泵入,保持皮肤肢端血饱和度(Sat02)>95%以上,以提高机体氧分压。对有吸烟史者38例,占12.21手术前均能自觉戒烟。

2.2术后护理

2.2.1呼吸参数和病人体征监测术后病人返回ICU监护室,常规接上呼吸机辅助呼吸,首先听诊双肺呼吸音,以了解气管插管导管位置是否正确,确保导管位置正确并且畅通。持续机械通气调为吸入氧浓度(FIO2):40%~100%,呼吸频率:12~20次/min,呼吸支持能维持正常的动脉二氧化碳(PaCO2)在4.6~6.0kPa,潮气量:8~12ml/kg,能帮助防止肺膨胀不全。早期呼气及吸气比例(1:E):通常设置1:2的呼气比率。对于肺动脉高压病人(PHA)有持续的PaCO23.3~3.7kPa的PaCO2可能增进肺动脉扩张和帮助降低肺动脉压力。了解病人肺交换情况及CO2潴留情况,一般<40%;SatO2:可随时获得动脉血样饱和度,以评估动脉氧处理,观测指标在90%以上,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平静呼吸以及末梢循环的情况,经常听诊双肺呼吸音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常出现过度通气,碱过剩或二氧化碳蓄积等,必须根据情况降低病人通气量;如吸入氧浓度,保持pH值在正常范围PaCO2:4.6~6.0kPa。

2.2.2吸痰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采用的正确方法是:①吸痰管进入气道吸痰,一经退出气管外,决不能再重新插入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机会,要保证进入气管内的导管无菌。②吸痰技术要熟练,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管径气管插管直径的1/2,有利于空气进入肺部内,以免过度负压而致肺不张,成人一般选择14~16号吸痰管,少年一般选择10~12号吸痰管,幼儿用8号吸痰管。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吸痰负压10.6~16.0kPa。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病人,吸痰前应短时间内将FIO2调至100%(约60~120秒),使呼吸机管道内浓度达到100%,监护仪上SatO2>95%以上才进行吸痰。这样,既保证病人氧气供给,又确保吸痰的质量。

2.2.3呼吸道湿化呼吸道湿化使用呼吸机时,湿化瓶水温为30~37℃;良好的吸入气湿化与温度,能维持呼吸道粘膜纤毛的正常排出分泌物的功能。术后痰液粘稠者通过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进排痰,以减少气道阻力。

2.2.4有效咳痰对已拔除气管内插管的病人,取半卧位,每2h翻身,拍背,协助翻身排痰。本组.病人拔管后病情稳定,即扶起坐直进行拍背、咳嗽、排痰。切口疼痛较剧烈者,予口服去疼片,以利于咳嗽、排痰和休息。我们用大毛巾折成小枕头样置于病人胸骨正中处,教病人双手按住小枕头用力咳嗽,这样既减轻切口疼痛,又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促进肺泡膨胀。2.2.5早期活动术后24~27小时拔出胸部引流管以及各种监测导管者,扶起下床活动,活动量由小渐大,以病人能够耐受为佳。

3讨论

术前准备要细致,讲究效果术前卫生宣教,尤其是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十分重要。我的体会很深刻,本组有一例病人,术前每天至少吸一包香烟,在入院后多次与他交谈,解释吸烟能够导致很严重的疾病,尤其是心脏病患者。又向他们介绍病区中戒烟后成功手术的人,终于使他自觉的接受戒烟,积极做好术前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训练。该病人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无并发症产生。心脏直视手术后的呼吸道护理目的在于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实践证明,只有认真的高质量的执行操作常规,才能保证护理的质量,使病人顺利康复。

心脏手术后范文篇8

【关键词】麻醉;心脏手术;机器人;daVinciS手术系统;体外循环

Anesthesiafor50CasesofAtrialSeptalDefectRepairwith

daVinciSSystem

ZHOUQi,WANGGang,GAOChang-qing,CHENTing-ting

(DepartmentofCardiovascularSurgery,GeneralHospitalofPLA,Beijing10085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ummerizetheanesthesiafortheatrialseptaldefect(ASD)repairwithdavinciSsystemundercardiopulmonarybypass(CPB).METHODSFiftypatientswereunderwentgeneralanesthesiafortherepairofASDusingdavinciSsystemunderCPB.Anesthesiawasinducedwithetomidate,lidocaine,sulfentanylandpencuronium.Aleft-sideddouble-lumenendotrachealtubewaspositionedtoallowsingle-lungventilationpostinduction.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TEE),bispectralindex(BIS),hemodynamicsandbloodgaswereroutinelymonitored.RESULTSAllpatients''''ASDwasrepairedwithdavinciSsystem,nohospitalmortality.Mostpatientscouldtoleratesingle-lungventilationbeforeCPB,howeverfourteenpatientshadhypoxaemiaafterCPB,whoneededtobetreatedbycontinuouspositivealveolarpressure(CPAP)instrumentordouble-lungsventilation.Thetimeofanesthesiawas(254.2±37.6)min,aorticcross-clampwas(38.4±19.5)min,CPBwas(76.5±22.4)min,trachealintubationwas(3.2±2.5)h,ICUstaywas(1.9±1.3)dandpost-operativehospitalstaywas(6.2±2.4)d.Thevolumeofintraoperativebloodlosewas(152.5±66.2)ml,thevolumeofpostoperativedrainagewas(89.6±41.5)ml.CONCLUSIONTheanesthesiafortherepairofASDwithdavinciSsystemiscomlicatedbecauseoftheextremelyinstablehemodynamicsandrespiratoryfunctionduringCO2pneumothoraxandsingle-lungventilation,whichisanewchallengeforthetechnologyandmanagementofanesthesia.

Keywords:Anesthesia;Cardiacsurgery;Robotic;daVinciSSystem;Cardiopulmonarybypass

现代医学在微创外科领域发展迅猛。常规心脏手术需要正中开胸,手术创伤大且切口不美观。2000年由美国IntuitiveSurgical公司研制开发的机器人手术系统(daVinciS手术系统)应用于心脏外科,使医生在不开胸的情况下能够精确的完成心脏内的手术操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1]。整个手术过程是在密闭的胸腔内进行,术中需要单肺通气和CO2气胸,因此对呼吸及循环的影响较大,给麻醉管理增加了难度。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在国内率先应用daVinciS系统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完成房间隔缺损修补术(ASDR)50例,均取得成功。现将麻醉管理方法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我院应用daVinciS手术系统共完成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13~65(32.4±20.8)岁,体重32~78(62.5±18.3)kg,身高123~181(165.1±19.6)cm。

1.2麻醉方法术前30min皮下注射吗啡10mg和肌注东莨菪碱0.3mg。入室后监测心电图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局麻下经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动脉压。麻醉诱导采用依托咪酯0.3mg/kg、利多卡因1.0mg/kg、哌库溴铵0.15mg/kg,舒芬太尼1.0μg/kg静脉注射。在诱导后插入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29F~39F),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确定导管的位置,在超声引导下于右侧颈内静脉靠近锁骨处穿刺并放置16G静脉套管针备上腔静脉插管用。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泵注异丙酚2~4mg/(kg·h),间断静注舒芬太尼和哌库溴铵,术中舒芬太尼总量为5.0~8.0μg/kg。术中持续监测心电图(ECG)、SpO2、食道超声(TEE)、动脉血气、呼气末CO2浓度(ETCO2)及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

在手术开始后行左侧单肺通气,潮气量(VT)为7ml/kg、呼吸频率为18次/分,维持ETCO2<40mmHg,SpO2>90%。单肺通气及CO2气胸可引起纵隔摆动,导致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经快速静脉补液或静注去氧肾上腺素后可改善。停机后,有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单肺通气,主要表现为气道阻力及ETCO2增加,SpO2进行性下降,可以调整呼吸参数或使用气道内持续正压装置(CPAP)向右侧肺内持续供氧(PEEP=5mmHg),以维持SpO2稳定。如果SpO2继续降低,则需要与术者配合,间断行双侧肺通气。术毕充分吸净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后,将双腔气管插管更换为单腔气管插管。

1.3CPB方法经TEE引导于右侧股动、静脉及颈内静脉插管建立CPB通路,转流中使用膜式氧合器及负压静脉引流辅助装置,采用4∶1含血冷停搏液间断灌注进行心肌保护,CPB期间体温为30℃~33℃,灌注流量为60~70ml/(kg·min),灌注压力为60~80mmHg,ACT值大于480s。

1.4手术方法左侧单肺通气后,于右侧胸壁定位置入Trocar并插入内窥镜成像系统,观察胸腔内组织粘连情况,向胸腔内持续吹入CO2(压力为6~12mmHg)以使右侧肺充分萎缩。在视频系统监视下定位并插入左、右及第四机械臂。CPB后切开心包,套带并阻断上、下腔静脉,经胸壁于升主动脉根部插入停搏液灌注针及升主动脉阻断钳。升主动脉阻断后,切开右房显露房间隔缺损位置,采用涤纶补片或直接缝合的方法修补房缺。心脏复跳后经TEE检查心内有无残余分流及气体。停机后,使用鱼精蛋白充分中和体内肝素,使ACT值恢复至术前水平。在内窥镜下仔细检查心脏切口缝合处及胸腔壁有无出血,逐个拔出机械手臂及Trocar,放

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2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daVinciS系统的操作下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SpO2在诱导后为99.2±0.6%;单肺通气后有32例(64%)患者出现SpO2降低为(94.5%±1.2%),未做特殊处理;CPB后SpO2为(92.5%±4.8%),其中有9例(18%)患者SpO2下降明显,在使用CPAP向右侧肺持续吹氧后缓解,有5例(10%)患者需要暂停手术,间断进行双肺通气维持呼吸及循环稳定。

术后1例急诊开胸探查止血;2例急诊行股动脉切开血栓取出术;1例肺部感染,经抗炎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恢复顺利。平均麻醉时间(254.2±37.60)min,CPB时间(76.5±22.4)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8.4±19.5)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2±2.5)h,ICU停留时间(1.9±1.3)d。术中失血量(152.5±66.2)ml,术后引流量(89.6±41.5)ml。

3讨论

全机器人不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是近年来微创心脏外科领域的重大发展,此项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心脏手术的术式,使患者在不开胸的情况下完成心内畸形的矫治,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迅速,治疗效果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同[2]。由于整个手术过程是在闭合的胸腔内进行,因此与传统心脏手术的麻醉方法有很大的区别。

3.1机器人手术的特点daVinciS系统于2000年通过美国FDA认证,是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最先进的机器人手术系统[3]。该系统主要由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塔和视频系统三部分组成。机械手(EndoWrist)有7个自由度,可以完成人手难以完成的动作并可过滤术者手部的震颤。视频系统采用三维成像技术,将物体放大十倍,能够清晰准确的显露术野[4]。手术过程中,术者在主控制台通过三维成像系统控制机械手臂进行手术操作。机械手臂在胸腔内操作时,需要单肺通气,并向胸腔内持续吹入CO2,以保证操作侧肺叶完全萎陷。术者要在狭小的胸腔内完成分离、插管、套带、阻断及缝合等高难度动作,对呼吸和循环稳定性要求较高,需要麻醉医生与术者经常进行交流和配合,因此团队合作对保证手术成功非常重要。

3.2呼吸管理的特点全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操作是在右侧胸腔内完成,术中需要长时间左侧单肺通气,因此术前应详细检查和评估患者的插管条件和呼吸功能(包括胸部X线、动脉血气分析以及肺功能检查等)[5]。对于术前有长时间吸烟史的患者,应于手术前一周禁烟,并加强吹瓶训练。肥胖的患者对单肺通气的耐受能力减低,因此应鼓励患者在手术前尽量减轻体重。对于低龄患者(<10岁),由于身高和体重较小,不宜行单肺通气,因此不是机器人手术的适应证。我院目前完成的最小病例为13岁的女性患者,身高158cm,体重32kg,选择28F左侧双腔气管插管,术中能够很好的耐受单肺通气。老年患者肺的顺应性及储备功能均较差,在单肺通气时常表现为气道阻力高、PaO2和SpO2低。因此,对老年患者术前肺功能检查及评估尤为重要。

在选择双腔气管插管的型号时,我们的经验是根据患者的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综合考虑。在不增加气道损伤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大型号的导管。在单肺通气前,确定气管导管的位置很重要。我们对所有病例均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导管的位置,以导管的侧孔开口距离隆突3cm或看到蓝色的支气管套囊边缘为宜。在导管位置固定好后,还应进行单肺通气试验。如果导管的位置过深,则气道阻力和ETCO2升高,SpO2降低,需要及时调整。

在单肺通气后,本组中有64%的患者出现SpO2下降,此时不需要特殊处理,均能够维持SpO2>90%。在停机后,有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单肺通气,主要表现为气道阻力升高和SpO2进行性下降,同时伴有心率增快和血压降低,需要使用CPAP或间断进行双肺通气来维持呼吸及循环的稳定,这在老年患者和术前有长时间吸烟史的患者中尤为明显,由于CPB引起的的炎症反应造成肺损伤,产生间质性肺水肿、肺不张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丢失[6]。因此,在麻醉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液体尤其是晶体液的输注。CPB过程中使用超滤技术,滤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炎性介质,对于肺功能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转机前对部分患者进行单肺通气的预适应,即在麻醉诱导后进行多次的短时间单肺通气训练,能够延长患者耐受单肺通气的时间,此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组中有部分老年患者在经过短时间的预适应训练后,明显延长了单肺通气的耐受时间。

3.3循环管理的特点机器人心脏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是单肺通气、CO2气胸及手术操作等原因。单肺通气使肺的V/Q失衡,PaO2和SpO2降低,肺动脉压力增高,心排量减低。CO2气胸(PCO26~12mmHg)使纵隔内压力增高,抑制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同时加快体内CO2的蓄积,产生酸中毒,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增快[8]。机械手臂对心脏的直接刺激可导致心律失常。因此,在麻醉的过程中应根据手术操作步骤调整呼吸参数,合理应用麻醉及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转机前出现的低血压,可以通过补液和静注多巴胺及去氧肾上腺素等纠正。在停机后,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常与呼吸功能降低有关,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同时还需要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3.4术中监护的特点机器人房缺修补手术中常规监测指标包括ECG、TEE、CVP、BIS、SpO2、ETCO2、有创动脉压及动脉血气等。TEE可以指导术者将股动、静脉及上腔静脉插管放置在心内的合适位置,指导术中补液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心脏复跳后,TEE能够检查心内是否有残留的气体及残余分流。术中BIS监测可以指导麻醉药的用量,调整适当的麻醉深度,实现术后早苏醒、早拔管的要求。术中结合ECG及TEE检查,可以及时了解心功能情况,发现室壁的运动障碍。术中SpO2、ETCO2及动脉血气分析对于指导呼吸功能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3.5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机器人心脏手术的创伤小,术后恢复迅速,但在术后有些特殊的并发症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术后出血的原因多是由于Trocar损伤到肋间血管造成的,在术后早期应注意观察胸腔引流的液量。胸腔内出血量大且不易观察,因此如果手术后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和红细胞比积进行性下降时,应警惕有胸腔内出血的可能。术中股动、静脉插管对血管的损伤,可以引起术后早期动脉血栓形成,多发生在术后6~24h,应及时处理。如果患者诉下肢疼痛,查体发现下肢皮肤苍白、皮温低、动脉搏动弱时,应及时做血管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本组中有2例患者在术后早期发现股动脉栓塞,急诊行动脉切开取栓术,术后恢复良好。多数患者在手术后肺功能都能很快恢复至正常水平,不延长术后拔管时间。老年患者在长时间单肺通气后可表现为分泌物增多,应加强抗炎及排痰治疗。

总之,daVinciS系统在心脏外科领域的应用时间尚短,目前在大陆只有一台机器在临床中应用,因此麻醉和手术技术上均不完善,需要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继续改进。

【参考文献】

[1]严振球,贺端清,袁延才.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的研究进展.临床军医杂志[J].2005,33(5):604-606.

[2]KypsonAP,ChitwoodWRJr.Roboticallyassistedcardiacsurgery[J].IndianHeartJ,2004,56(6):618-621.

[3]MorganJA,PeacockJC,KohmotoT,etal.Robotictechniquesimprovequalityoflifeinpatientsundergoingatrialseptaldefectrepair[J].AnnThoracSurg,2004,77(4):1328-1333.

[4]王刚,周琪,高长青,等.62例机器人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7):568-570.

[5]周琪,王刚,高长青,等.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8,6(1):29-31.

[6]MurkinJM,GanapathyS.Anesthesiaforroboticheartsurgery:Anoverview[J].HeartSurgForum,2001,4(4):311-314.

心脏手术后范文篇9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40例小儿室缺(VSD)患儿,男23例,女17例,年龄4~11岁,平均7.43岁,心肺转流(CPB)时间27~73min,平均47.5min,阻断时间11~67min,平均23min。其中心脏不停跳下修补术3例,3例心脏复跳需处颤,其余都自动复跳。40例患儿均超声心动图结合临床诊断为单纯VSD,无其它合并症。

1.2方法

麻醉和手术护理方法:A组患儿采用快通道麻醉,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麻醉诱导用眯唑安定0.2~0.3mg/kg,芬太尼6~10μg/kg,丙泊酚1~2mg/kg,万可松0.1~0.12mg/kg。术中气管插管后用七氟醚吸入和瑞芬太尼维持,术中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手术结束后回麻醉复苏室,给予充分的镇静、镇痛、呼吸道管理等措施,达到拔除气管导管(拔管)指针即拔管,后送回病房;运用FTS护理理念进行围术期心理护理、禁食禁饮宣教、限制液体输入、体温保护等。B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麻醉方法和护理措施,麻醉诱导同A组,麻醉维持用七氟醚吸入及芬太尼分次静脉注射(总量80~100μg/kg),手术结束带气管插管回ICU监护治疗,根据病情由ICU医师决定拔管时间,再转回病房。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AA9.1进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住院时间为偏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指标值服从正态分布描述用-x±s,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M(Q)。

1.3结果

见表1。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2个指标在A组、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于B组,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护理

2.1术前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FTS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术前1d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儿,向家长了解患儿的病情、喜好,向患儿介绍自己,和患儿相处片刻做个小游戏之类,让患儿熟悉自己,以致患儿术日到手术室见到熟悉的面孔,减少陌生感和恐惧感。据报道术前严重的紧张、恐惧、焦虑导致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手术,增加手术过程的危险性和术后并发症,FTS认为适当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临床治疗可起到辅助和促进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恢复[2]。

2.2术前禁食禁饮宣教

术前禁食禁饮时间的改变是FTS的一项重要内容,术前巡回护士和麻醉师、病房护士沟通好并达成一致,向患儿及患儿家长宣教术前2h可进水或碳酸饮料。传统宣教为防止误吸综合征发生,择期手术前12h起禁食,术前4~6h起禁水,而据调查,这项护理常规在医院执行时,通常为术前1d22:00禁食、禁饮。患者实际禁食禁饮时间普遍偏长导致患者口渴、饥饿、虚脱、低血糖、焦虑等不良反应。而小儿胃排空的速度快,其液体转换率高,浓缩尿及保留水的能力差。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过长,更易导致患儿脱水,年龄越小,脱水越严重。FTS理念认为,术前2h进水或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患者的康复[2]。早在1999年美国ASA提出了缩短成人和儿童禁食禁饮时间的新指南,特别是缩短限制透明液体的摄入时间,避免低血糖、脱水等,让患者在舒适而又不增加误吸的环境下接受手术。

2.3限制液体的输入

限制手术当天及术后液体的输入是FTS理念中又一个重要问题,手术中患儿输液采用微量泵或计量输液器精确控制液体的输入。有证据表明,减少液体输入量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术后住院时间[2],因此在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情况下,术中、术后尽可能减少液体输入。

2.4积极的体温保护

积极的温度保护,维持患者术中、术后正常的体温是FTS另一重要问题,因此在手术中给患儿采取了一系列保温措施(除主动脉阻断期间需降温外):术日维持室温23℃;手术床上铺上变温毯,患儿盖的毛毯放入加温柜里预热;输液输血经加温仪加温到37℃输入;温水冲洗等。术中及术后早期的体温保护具有减少术中出血、术后感染、心脏并发症等[2]。

心脏手术后范文篇10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后并发ARDS的患者28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71.43%),女性患者8例(28.57%),年龄46-79岁,平均68岁,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16例(57.14%),重症瓣膜病换瓣患者12例(42.86%)。1.2结果。对本研究入选的28例患者经过系统的护理管理之后,有20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之后顺利脱机,占比为71.43%,另外8例(28.57%)患者通过行气管切开术使肺部状况改善之后脱机,所有患者均成功的脱离危险期。

2护理管理方法

2.1外气道的管理。该项护理管理内容包括气管插管和气切套管的护理管理。气管插管的病人应当保持面部清洁,防止胶布滑脱,本科是采取气管插管与牙垫平行捆绑,并用胶布以“8”字固定,再用宽2cm寸带将牙垫和气管插管环系于脖子上,寸带以可容纳3指为宜。床头备加压面罩和加压皮球。门齿相对应气管插管刻度为插管深度,班班交接。位置由胸片定位于三肋与四肋之间,保证方位准确。导管偏上易导致声带损伤、意外脱管或通气障碍,向下易导致单肺通气。每6h由双人共同行口腔护理1次,并更换胶布和寸带,防止管道移位和保持皮肤清洁完好。气切套管用双层寸带环系于颈部固定,以容纳3指为宜,每日3次更换气切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床头备紧急气切套管更换装置,每班检查寸带松紧,防止管道滑脱[2]。2.2呼吸机的管理。每班交接呼吸机的参数设置,包括呼吸机模式、呼吸次数、吸氧浓度、呼吸末正压、吸气压、气道支持等,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若调节参数设置及时记录并观察病人供氧情况。外界供氧冷而且干燥,经气道进入肺部可降低气道黏膜纤毛活性,使病人不能有效排痰而继发导致肺部感染、肺不张,因此保证呼吸机温湿化极为重要,湿化灌温度应保持在35-37℃[3]。湿化灌内灭菌注射用水及时补充,管路冷凝水及时倾倒,防止冷凝水倒灌病人气道和湿化灌内,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保证呼吸机电源通在有双电源的供电插座,及时处理呼吸机的报警,解决报警问题,保证病人有效通气。呼吸机管道每7d更换1次,如有污染需要立即更换,以防引发感染类并发症。2.3病人肺部的管理。患者床头抬高至少30°,每2h翻身1次,按医嘱给予6h/次雾化吸入治疗,雾化后给予充分吸痰,此过程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吸痰不超过15s,吸痰前后分别给予3min纯氧吸入,对ARDS病人进行吸痰选择10-20Kpa的负压更为有利,可避免肺不张和低氧血症的危险,必要时应用膨肺或肺复张技术改善患者的肺部通气功能,保证病人的供氧需求。若仍然不能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症状,可采取俯卧位通气的方式来改善供氧需求,其机制包括降低胸腔内压梯度、促进分泌物引流和促进肺内液体移动等。通过体位的改变可以改变患者重力依赖区域的通气/血流比值,从而减少ARDS患者的生理无效腔,达到改善氧合的目的[4]。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实施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CVP)或肺毛细血管嵌压,将CVP控制在8mmHg以内,根据病人病情充分利尿,保证患者出入量负平衡,减轻心肺负荷。此外根据痰细菌培养结果,遵医嘱给予合理的抗生素积极抗炎。积极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在早期可给予静脉高营养,待病人病情稳定可尽早开发胃肠道功能,给予肠内营养,保证营养的同时又能稳定肠内菌群,使病人的自我免疫屏障得以建立。2.4病人的心理护理。高龄心脏手术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差,术后的依从性不高,又并发有ARDS,使病人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时无法表达意愿,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病人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急躁、孤独、无安全感等[5,6]。护士应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不断鼓励并说服病人配合,说明临床治疗方式、护理管理措施的必要性,消除由于经济、家庭等各方面压力所产生的顾虑,合理地安排家属探视劝导,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健康的决心,充满动力度过危险期。

3讨论

对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ARDS的患者,肺部的护理尤为重要,其中机械辅助通气是改善低氧血症的主要手段,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及监护可明显提高机械通气的效果,抗炎及严格控制出入量、营养支持等治疗更加大了病人康复的保障[7,8]。因此,对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ARDS的患者应当从以上各方面加强护理管理,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张红娟,张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脑钠肽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07):36-38.

[2]陈喆.低坡卧位、逐步抬高床头在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7,15(18):2245-2246.

[3]李锴,李伟科,朱晓玲.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与肺复张联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08):52-56.

[4]叶媛媛,张伟,黄虎翔,等.适应性支持通气加肺复张在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11):1973-1976.

[5]周菲菲.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8):237.

[6]杨飞卿.循证护理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5,35(02):230-231.

[7]王少丹,唐平,梁彦涛.山莨菪碱治疗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J].临床医学,2013,33(1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