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0:49:06

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范文篇1

关键词起搏器并发症家庭防护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在安置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和起搏故障。这是患者最担心又最缺乏知识的一部份,如何让患者在家庭中能了解并防护这些并发症,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害,同时,正确地认识起搏器,减少不必要的顾虑。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并向患者宣教的保健知识。

1一般资料

本组发放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需求问卷调查表43份,调查人数43人,43人中将“了解起搏器并发症”一项列为需要者28人,占总数的65%。其中列为最需要9人,占21%。将“了解起搏器并发症家庭防护”一项列为需要者33人,占总数的77%,其中列为最需要14人,占33%。在患者填写的“您目前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一项问题中,有32人提到了有关起搏器并发症急救及养护方法方面的问题,占总数的74%。

2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

2.1心律失常

可发生于安置起搏器的任何时期,特别在早期。由于电极移位、心内膜感染、起搏器故障及性能不同等原因。其中,日常生活中起搏器受外界电磁场干扰时也会引起心房或心室触发型起搏器误被外界信号触发而引起心动过速。

2.2电极移位及导线断裂

多发生于术后一周内,24小时内尤易发生。可由于右心室过大、电极在心腔内张力过大或突然活动牵拉及体位改变。移位后可表现为起搏失效。此外,由于上肢经常做规则摆动(如某种锻炼)在锁骨下及第一肋处常可引起导线断裂及绝缘层破损,以至产生局部肌肉因漏电而抽动,甚至完全起搏失效。如果导管电极张力扩大,电极靠近膈面室壁,可刺激膈肌与心脏同步收缩,出现与起搏脉冲频率一致的呃逆和胸腹局部抽动,使病人肌肉跳动,无法安宁

2.3起搏阈值增高

安置起搏器术后1~2周阈值可增高2~3倍,一月后可稳定在初始阈值的2倍,称生理性阈值升高。这是由于电极心内膜接触点炎症水肿所致。若在此期后阈值仍很高,则数不正常阈值升高,多是电极位置不佳与心内膜接触不良的结果。

2.4感染及皮肤坏死

为常见的并发症,局部感染可因埋藏囊腔积血、炎症感染或脓肿形成,高龄及瘦弱病人因皮下组织菲薄,可招致起搏器磨破皮肤而感染。全身感染较少见,但由于心腔内电极易损伤心内膜,故可能引起严重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而皮肤坏死多发生于术后早期,消瘦的病人更容易发生。如起搏器系统埋藏过浅,皮囊张力扩大,引起局部皮肤缺血坏死,或由于外伤引起局部皮肤炎症侵犯,均可导致皮肤坏死破溃或感染。

2.5起搏系统故障

起搏线路不良、电池不足、连接故障、绝缘损害、电极移位及患者本身心脏低信号、高阈值均可引起起搏失效或心律失常。常见的系统故障有:脉冲发放故障指脉冲不规则或无脉冲脉冲夺获障碍指有脉冲但不能夺获心脏感知功能障碍起搏器不能感知自身心律,出现竞争心律,称感知不良。

起搏频率奔放由于电子元件失效或电池耗竭,线路不稳,使脉冲频率突然增速而引起加速型心动过速,如引发室颤可致病人死亡。

2.6心功能减退

如果患者原来就患有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功能比较差,这些疾病并不随着安装起搏器而消失,反而有进一步加重的可能。安置起搏器虽然解决了患者心脏传导上的问题,但它毕竟不同于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心脏兴奋收缩,因而会导致心功能减退。

2.7人工心脏起搏器综合症

见于心室起搏的患者,由于房室收缩不同步,可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心搏量减少,血压降低,脉搏减弱,患者出现心慌、血管搏动、头胀、头昏等症状。

2.8肢体功能障碍

由于术后患者对起搏器不习惯,或是切口处疼痛的原因,使患者过度约束肢体活动,长此以往,引起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韧带粘连,影响正常的肢体功能。

3起搏器并发症的家庭防护对策

3.1术后24h内绝对卧床,禁止翻身。术后一周内患侧肢体制动,并要加强观察,及时发现患者异常的心律变化,在术后恢复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患侧肢体做剧烈重复的甩手动作,患侧肩部负重及从高处往下跳。如果出现肩部肌肉抽动,应引起重视,疑为导线脱离,此时应立即来院就诊,不应延误时机。术后早期应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敷料碰湿或脱落要及时更换。同时指导患者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在拆线后仍要保持局部皮肤清洁,不穿过紧的内衣,若术后出现局部红肿痛,甚至皮肤溃破,此时不宜让患者在家中自行处理,应去医院就诊。若同时还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则更应考虑感染的可能,须及时处理,以免引起更严重的感染。

3.2术后教会患者自探脉搏,是自我监测起搏器工作情况即简便又有效的方法。术后监测脉搏应该保证每天在同一种身体状态下。如每日清晨醒来或静坐15分钟后,监测脉搏应该坚持,尤其在安置初期及电池寿命将至时,初期探测脉搏可了解起搏情况,末期探测则可及早发现电池剩余能量。一般来说,每日正确探测脉搏,连续一周以上,每日脉搏比以前慢了7次或以上,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到医院检查的时间,一般一月内每二周一次,3个月内每月一次,这是因为,早期起搏器阈值不稳定,需要及时调整。引起起搏阈值升高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电极位置的关系,睡眠不足、饱餐、抗心律失常药物、高血压等因素均可引起。因此术后患者应保持良好情绪,保证有规律的生活及作息制度,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

3.3一般来说安置起搏器术后患者原有的头晕乏力等症状会随之改善,但如果术后持续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心室起搏患者,应到医院诊查,是否发生了人工心脏起搏器综合症。此诊断必须谨慎,须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症等加以区别。一旦确诊症状明显则需要更换心房同步或房室顺序起搏器。安置起搏器术后是否应该继续服药取决于患者原有疾病的病情发展。起搏器只是解决了心脏传导上的问题,如果原来心功能较差或伴有其他心脏疾患,仍应根据病情坚持服药,这样可以有效地维护心功能,降低起搏器本身对心功能的影响。

3.4术后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愈合。应说服患者,消除其顾虑,一般在拆线后即可开始锻炼计划。早期可能会有轻微的切口疼痛,当这属正常现象,在出院回家后仍应坚持下去。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逐渐加大幅度做抬臂,扩胸或“爬墙”等运动,直到手臂可举过头顶摸到对侧耳垂,尽早恢复正常肢体功能,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保证。

3.5一般来说在患者出院后起搏器的工作已趋向稳定,很少有并发症会突然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很多病人时常担心起搏器会突然故障或停止工作,因此必要的解释是解除其心理压力的关键,要向患者说明起搏器的能量是电池输送的,电池内的电是不可能突然用空的,它只会慢慢消耗。因此即使电力不足,起搏器也只会慢慢停止工作,患者的心率逐渐减慢,不至于突然停搏。但有时也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当患者无意中近入了高压电磁场或不小心超越了手提电话与起搏器的安全距离时,患者就可能出现一些全身异样的感觉。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此时应指导患者不必惊慌,应立即移开手提电话,离开所处之地。一般情况下起搏器会很快恢复正常的。在某些意外情况下,起搏器遭到严重的撞击,或患侧肢体过度负重时,起搏器可能会出现工作异常,甚至导线断离。此时患者可有不同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严重的起搏器依赖患者可能会重新出现黑朦眩晕等症状。自探脉搏发现心律减慢至正常以下。此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将患侧肢体制动,并携带好起搏器卡(上面记载着起搏器的植入时间,类型等重要资料),争取尽快地赶到医院,接受医生的检查。

4小结

心脏起搏器范文篇2

关键词起搏器并发症家庭防护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在安置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和起搏故障。这是患者最担心又最缺乏知识的一部份,如何让患者在家庭中能了解并防护这些并发症,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害,同时,正确地认识起搏器,减少不必要的顾虑。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并向患者宣教的保健知识。

1一般资料

本组发放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需求问卷调查表43份,调查人数43人,43人中将“了解起搏器并发症”一项列为需要者28人,占总数的65%。其中列为最需要9人,占21%。将“了解起搏器并发症家庭防护”一项列为需要者33人,占总数的77%,其中列为最需要14人,占33%。在患者填写的“您目前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一项问题中,有32人提到了有关起搏器并发症急救及养护方法方面的问题,占总数的74%。

2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

2.1心律失常

可发生于安置起搏器的任何时期,特别在早期。由于电极移位、心内膜感染、起搏器故障及性能不同等原因。其中,日常生活中起搏器受外界电磁场干扰时也会引起心房或心室触发型起搏器误被外界信号触发而引起心动过速。

2.2电极移位及导线断裂

多发生于术后一周内,24小时内尤易发生。可由于右心室过大、电极在心腔内张力过大或突然活动牵拉及体位改变。移位后可表现为起搏失效。此外,由于上肢经常做规则摆动(如某种锻炼)在锁骨下及第一肋处常可引起导线断裂及绝缘层破损,以至产生局部肌肉因漏电而抽动,甚至完全起搏失效。如果导管电极张力扩大,电极靠近膈面室壁,可刺激膈肌与心脏同步收缩,出现与起搏脉冲频率一致的呃逆和胸腹局部抽动,使病人肌肉跳动,无法安宁

2.3起搏阈值增高

安置起搏器术后1~2周阈值可增高2~3倍,一月后可稳定在初始阈值的2倍,称生理性阈值升高。这是由于电极心内膜接触点炎症水肿所致。若在此期后阈值仍很高,则数不正常阈值升高,多是电极位置不佳与心内膜接触不良的结果。

2.4感染及皮肤坏死

为常见的并发症,局部感染可因埋藏囊腔积血、炎症感染或脓肿形成,高龄及瘦弱病人因皮下组织菲薄,可招致起搏器磨破皮肤而感染。全身感染较少见,但由于心腔内电极易损伤心内膜,故可能引起严重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而皮肤坏死多发生于术后早期,消瘦的病人更容易发生。如起搏器系统埋藏过浅,皮囊张力扩大,引起局部皮肤缺血坏死,或由于外伤引起局部皮肤炎症侵犯,均可导致皮肤坏死破溃或感染。

2.5起搏系统故障

起搏线路不良、电池不足、连接故障、绝缘损害、电极移位及患者本身心脏低信号、高阈值均可引起起搏失效或心律失常。常见的系统故障有:脉冲发放故障指脉冲不规则或无脉冲脉冲夺获障碍指有脉冲但不能夺获心脏感知功能障碍起搏器不能感知自身心律,出现竞争心律,称感知不良。

起搏频率奔放由于电子元件失效或电池耗竭,线路不稳,使脉冲频率突然增速而引起加速型心动过速,如引发室颤可致病人死亡。

2.6心功能减退

如果患者原来就患有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功能比较差,这些疾病并不随着安装起搏器而消失,反而有进一步加重的可能。安置起搏器虽然解决了患者心脏传导上的问题,但它毕竟不同于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心脏兴奋收缩,因而会导致心功能减退。

2.7人工心脏起搏器综合症

见于心室起搏的患者,由于房室收缩不同步,可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心搏量减少,血压降低,脉搏减弱,患者出现心慌、血管搏动、头胀、头昏等症状。

2.8肢体功能障碍

由于术后患者对起搏器不习惯,或是切口处疼痛的原因,使患者过度约束肢体活动,长此以往,引起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韧带粘连,影响正常的肢体功能。

3起搏器并发症的家庭防护对策

3.1术后24h内绝对卧床,禁止翻身。术后一周内患侧肢体制动,并要加强观察,及时发现患者异常的心律变化,在术后恢复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患侧肢体做剧烈重复的甩手动作,患侧肩部负重及从高处往下跳。如果出现肩部肌肉抽动,应引起重视,疑为导线脱离,此时应立即来院就诊,不应延误时机。术后早期应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敷料碰湿或脱落要及时更换。同时指导患者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在拆线后仍要保持局部皮肤清洁,不穿过紧的内衣,若术后出现局部红肿痛,甚至皮肤溃破,此时不宜让患者在家中自行处理,应去医院就诊。若同时还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则更应考虑感染的可能,须及时处理,以免引起更严重的感染。

3.2术后教会患者自探脉搏,是自我监测起搏器工作情况即简便又有效的方法。术后监测脉搏应该保证每天在同一种身体状态下。如每日清晨醒来或静坐15分钟后,监测脉搏应该坚持,尤其在安置初期及电池寿命将至时,初期探测脉搏可了解起搏情况,末期探测则可及早发现电池剩余能量。一般来说,每日正确探测脉搏,连续一周以上,每日脉搏比以前慢了7次或以上,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到医院检查的时间,一般一月内每二周一次,3个月内每月一次,这是因为,早期起搏器阈值不稳定,需要及时调整。引起起搏阈值升高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电极位置的关系,睡眠不足、饱餐、抗心律失常药物、高血压等因素均可引起。因此术后患者应保持良好情绪,保证有规律的生活及作息制度,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

3.3一般来说安置起搏器术后患者原有的头晕乏力等症状会随之改善,但如果术后持续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心室起搏患者,应到医院诊查,是否发生了人工心脏起搏器综合症。此诊断必须谨慎,须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症等加以区别。一旦确诊症状明显则需要更换心房同步或房室顺序起搏器。安置起搏器术后是否应该继续服药取决于患者原有疾病的病情发展。起搏器只是解决了心脏传导上的问题,如果原来心功能较差或伴有其他心脏疾患,仍应根据病情坚持服药,这样可以有效地维护心功能,降低起搏器本身对心功能的影响。

3.4术后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愈合。应说服患者,消除其顾虑,一般在拆线后即可开始锻炼计划。早期可能会有轻微的切口疼痛,当这属正常现象,在出院回家后仍应坚持下去。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逐渐加大幅度做抬臂,扩胸或“爬墙”等运动,直到手臂可举过头顶摸到对侧耳垂,尽早恢复正常肢体功能,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保证。

3.5一般来说在患者出院后起搏器的工作已趋向稳定,很少有并发症会突然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很多病人时常担心起搏器会突然故障或停止工作,因此必要的解释是解除其心理压力的关键,要向患者说明起搏器的能量是电池输送的,电池内的电是不可能突然用空的,它只会慢慢消耗。因此即使电力不足,起搏器也只会慢慢停止工作,患者的心率逐渐减慢,不至于突然停搏。但有时也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当患者无意中近入了高压电磁场或不小心超越了手提电话与起搏器的安全距离时,患者就可能出现一些全身异样的感觉。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此时应指导患者不必惊慌,应立即移开手提电话,离开所处之地。一般情况下起搏器会很快恢复正常的。在某些意外情况下,起搏器遭到严重的撞击,或患侧肢体过度负重时,起搏器可能会出现工作异常,甚至导线断离。此时患者可有不同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严重的起搏器依赖患者可能会重新出现黑朦眩晕等症状。自探脉搏发现心律减慢至正常以下。此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将患侧肢体制动,并携带好起搏器卡(上面记载着起搏器的植入时间,类型等重要资料),争取尽快地赶到医院,接受医生的检查。

4小结

心脏起搏器范文篇3

关键词起搏器并发症家庭防护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在安置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和起搏故障。这是患者最担心又最缺乏知识的一部份,如何让患者在家庭中能了解并防护这些并发症,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害,同时,正确地认识起搏器,减少不必要的顾虑。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并向患者宣教的保健知识。

1一般资料

本组发放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需求问卷调查表43份,调查人数43人,43人中将“了解起搏器并发症”一项列为需要者28人,占总数的65%。其中列为最需要9人,占21%。将“了解起搏器并发症家庭防护”一项列为需要者33人,占总数的77%,其中列为最需要14人,占33%。在患者填写的“您目前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一项问题中,有32人提到了有关起搏器并发症急救及养护方法方面的问题,占总数的74%。

2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

2.1心律失常

可发生于安置起搏器的任何时期,特别在早期。由于电极移位、心内膜感染、起搏器故障及性能不同等原因。其中,日常生活中起搏器受外界电磁场干扰时也会引起心房或心室触发型起搏器误被外界信号触发而引起心动过速。

2.2电极移位及导线断裂

多发生于术后一周内,24小时内尤易发生。可由于右心室过大、电极在心腔内张力过大或突然活动牵拉及体位改变。移位后可表现为起搏失效。此外,由于上肢经常做规则摆动(如某种锻炼)在锁骨下及第一肋处常可引起导线断裂及绝缘层破损,以至产生局部肌肉因漏电而抽动,甚至完全起搏失效。如果导管电极张力扩大,电极靠近膈面室壁,可刺激膈肌与心脏同步收缩,出现与起搏脉冲频率一致的呃逆和胸腹局部抽动,使病人肌肉跳动,无法安宁

2.3起搏阈值增高

安置起搏器术后1~2周阈值可增高2~3倍,一月后可稳定在初始阈值的2倍,称生理性阈值升高。这是由于电极心内膜接触点炎症水肿所致。若在此期后阈值仍很高,则数不正常阈值升高,多是电极位置不佳与心内膜接触不良的结果。

2.4感染及皮肤坏死

为常见的并发症,局部感染可因埋藏囊腔积血、炎症感染或脓肿形成,高龄及瘦弱病人因皮下组织菲薄,可招致起搏器磨破皮肤而感染。全身感染较少见,但由于心腔内电极易损伤心内膜,故可能引起严重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而皮肤坏死多发生于术后早期,消瘦的病人更容易发生。如起搏器系统埋藏过浅,皮囊张力扩大,引起局部皮肤缺血坏死,或由于外伤引起局部皮肤炎症侵犯,均可导致皮肤坏死破溃或感染。

2.5起搏系统故障

起搏线路不良、电池不足、连接故障、绝缘损害、电极移位及患者本身心脏低信号、高阈值均可引起起搏失效或心律失常。常见的系统故障有:脉冲发放故障指脉冲不规则或无脉冲脉冲夺获障碍指有脉冲但不能夺获心脏感知功能障碍起搏器不能感知自身心律,出现竞争心律,称感知不良。

起搏频率奔放由于电子元件失效或电池耗竭,线路不稳,使脉冲频率突然增速而引起加速型心动过速,如引发室颤可致病人死亡。

2.6心功能减退

如果患者原来就患有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功能比较差,这些疾病并不随着安装起搏器而消失,反而有进一步加重的可能。安置起搏器虽然解决了患者心脏传导上的问题,但它毕竟不同于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心脏兴奋收缩,因而会导致心功能减退。

2.7人工心脏起搏器综合症

见于心室起搏的患者,由于房室收缩不同步,可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心搏量减少,血压降低,脉搏减弱,患者出现心慌、血管搏动、头胀、头昏等症状。

2.8肢体功能障碍

由于术后患者对起搏器不习惯,或是切口处疼痛的原因,使患者过度约束肢体活动,长此以往,引起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韧带粘连,影响正常的肢体功能。

3起搏器并发症的家庭防护对策

3.1术后24h内绝对卧床,禁止翻身。术后一周内患侧肢体制动,并要加强观察,及时发现患者异常的心律变化,在术后恢复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患侧肢体做剧烈重复的甩手动作,患侧肩部负重及从高处往下跳。如果出现肩部肌肉抽动,应引起重视,疑为导线脱离,此时应立即来院就诊,不应延误时机。术后早期应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敷料碰湿或脱落要及时更换。同时指导患者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在拆线后仍要保持局部皮肤清洁,不穿过紧的内衣,若术后出现局部红肿痛,甚至皮肤溃破,此时不宜让患者在家中自行处理,应去医院就诊。若同时还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则更应考虑感染的可能,须及时处理,以免引起更严重的感染。

3.2术后教会患者自探脉搏,是自我监测起搏器工作情况即简便又有效的方法。术后监测脉搏应该保证每天在同一种身体状态下。如每日清晨醒来或静坐15分钟后,监测脉搏应该坚持,尤其在安置初期及电池寿命将至时,初期探测脉搏可了解起搏情况,末期探测则可及早发现电池剩余能量。一般来说,每日正确探测脉搏,连续一周以上,每日脉搏比以前慢了7次或以上,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到医院检查的时间,一般一月内每二周一次,3个月内每月一次,这是因为,早期起搏器阈值不稳定,需要及时调整。引起起搏阈值升高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电极位置的关系,睡眠不足、饱餐、抗心律失常药物、高血压等因素均可引起。因此术后患者应保持良好情绪,保证有规律的生活及作息制度,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

3.3一般来说安置起搏器术后患者原有的头晕乏力等症状会随之改善,但如果术后持续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心室起搏患者,应到医院诊查,是否发生了人工心脏起搏器综合症。此诊断必须谨慎,须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症等加以区别。一旦确诊症状明显则需要更换心房同步或房室顺序起搏器。安置起搏器术后是否应该继续服药取决于患者原有疾病的病情发展。起搏器只是解决了心脏传导上的问题,如果原来心功能较差或伴有其他心脏疾患,仍应根据病情坚持服药,这样可以有效地维护心功能,降低起搏器本身对心功能的影响。

3.4术后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愈合。应说服患者,消除其顾虑,一般在拆线后即可开始锻炼计划。早期可能会有轻微的切口疼痛,当这属正常现象,在出院回家后仍应坚持下去。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逐渐加大幅度做抬臂,扩胸或“爬墙”等运动,直到手臂可举过头顶摸到对侧耳垂,尽早恢复正常肢体功能,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保证。

3.5一般来说在患者出院后起搏器的工作已趋向稳定,很少有并发症会突然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很多病人时常担心起搏器会突然故障或停止工作,因此必要的解释是解除其心理压力的关键,要向患者说明起搏器的能量是电池输送的,电池内的电是不可能突然用空的,它只会慢慢消耗。因此即使电力不足,起搏器也只会慢慢停止工作,患者的心率逐渐减慢,不至于突然停搏。但有时也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当患者无意中近入了高压电磁场或不小心超越了手提电话与起搏器的安全距离时,患者就可能出现一些全身异样的感觉。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此时应指导患者不必惊慌,应立即移开手提电话,离开所处之地。一般情况下起搏器会很快恢复正常的。在某些意外情况下,起搏器遭到严重的撞击,或患侧肢体过度负重时,起搏器可能会出现工作异常,甚至导线断离。此时患者可有不同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严重的起搏器依赖患者可能会重新出现黑朦眩晕等症状。自探脉搏发现心律减慢至正常以下。此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将患侧肢体制动,并携带好起搏器卡(上面记载着起搏器的植入时间,类型等重要资料),争取尽快地赶到医院,接受医生的检查。

4小结

心脏起搏器范文篇4

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而病人一旦安置了心脏起搏器,起搏器就成了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武器。他将终年的陪伴病人,使病人能过正常的生活。而在安置起搏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如何保证病人术后安全生活,了解和满足他们健康需求,已成为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非常重要的课题。如世界上第一个植入心脏起搏器的阿尔内拉松,如今83岁高龄,还能到各地旅行,起搏器陪伴他已度过了40个春秋。说明良好的健康指导可使病人如常人一样生活。因此我们对254例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人进行健康需求的调查。针对调查结果,采取了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通过九化式的健康教育、“起搏之友”联谊会、学习班式的强化指导等多渠道的传播方式,受到了满意的效果,达到提高起搏器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现总结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1996年8月~1999年8月,在我院安置起搏器的254例病人中,其中男性137例、女性117例。安置一年以内的有105例;安置一年以上的有149例。21~59岁的中青年64例;60岁以上老年人190例。文化程度:初小101人;中专、高中98人;大专、大学53人。

1.2调查方法通过起搏器专科、专家门诊及“起搏之友”联谊会对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由笔者根据心脏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八个方面内容自行改良设计。对254例病人采用问卷与交谈的方法,充分讲解调查目的与填表要求,使病人理解后再填写。调查工作由课题组人员一同完成。对年老、视力困难者,由病人回答,工作人员代为填写,当场收回。健康需求调查内容采用单项选择方法,由病人对每个问题只作最需要、需要、不需要回答,再进行统计学处理。

2.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调查最大的区别在一年以内病人最需要得到心理、生活上的照顾,而一年以上病人最不需要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得到生活上的照顾。所以,对于前来更换起搏器的病人应注意了解其心理状态,尊重病人的要求,尽可能的做好保密工作,特别是中青年病人不但关心安置起搏器自身的个体状况,更关心的是由于自己身体的变化对工作、家庭、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不希望被人当作一个“病人”来看待。而老年人的术后护理,最重要的是在于整体功能的恢复,在于具有健康的心理,使之适应社会,以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应根据各年龄层次病人的不同心理需求进行护理,特别注意加强适时的心理护理,而不能千篇一律地执行心理护理,以病人最易接受的方式,协助他们回到自我感觉良好的生活状态。使病人在人格、社会地位、与人交往中充满自信并受人尊重,将安置起搏器后对生活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3.对策与成效

3.1对策根据病人的需求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3.3.1九化式健康教育达到了广覆盖

普及化:健康教育在我科则采用录音、录像及口头讲述综合进行,病人方便、也乐于接受。

板报化:病区内根据病人的特点及要求设立固定及流动板报。

书面化:采集印发健康资料、特别是性知识等不宜面对面讲述的注意事项。

覆盖化:通过每个护士将分管的病人逐个地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健康教育。

连续化:病人入院至出院,健康教育就相伴而行的。

扩大化:根据知识层次、个人修养的不同及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健康教育就扩大到病人陪伴、家

属,甚至社会。

及时化:病情多变、情绪不稳定的病人则采用见缝插针开展健康教育。

灵活化:疾病初期、发展过程中,健康教育内容各不相同,不能千篇一律,应灵活掌握。

实用化:指导病人掌握与自己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使病人感到实用。

3.3.2“起搏之友”联谊会式的健康教育提供了寓教寓乐的场所

每年举办“起搏之友”联谊会是我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起搏器安置后就必须终生携带,因此病人时常会产生恐惧情绪,尤其是中青年,对于将终生依赖起搏器心存顾虑,对术后的生活质量缺乏信心。为此我们通过播放录音增加理性认识,还将安置起搏器时的手术过程拍成录像进行播放,来增添病人的感性认识;并让其参加“起搏器之友”联谊会,为其提供一个可以倾诉的场所,让具有同样遭遇、同种疾病的人共同交谈;同时将安置起搏器后的病人娱乐时的一组照片,拍成幻灯放映给病人看。联谊会主要是以旅游、咨询及请有经验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如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4岁的孩子在说:起搏器伴随了她已五年了,给她们家庭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还有一位满脸喜气的中青年语重心长地说,起搏器给他带来新的生活、工作,他就是安置起搏器后竞选成功的经理先生;最有趣的是一位90高龄的老先生激动地说他的心才是真正的童心。联谊会使他们消除了紧张、恐惧心理,提高了术后的生活质量。也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帮助病人解决回到社会后遇到的实际困难。

3.3.3学习班式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学会了自我保健

学习班式的健康教育是根据病人的健康需求而最新推出的。按起搏器病人的需求调查结果,拟定课程计划:时间为期一月,分四次授课(其中包括考试),教师有医生、护士、技术员担任。按知识层次分:知识层次在高中、中专、大学的以教病人为主的一类;因年老及知识层次低的病人要求开办一期面向病人及家属学习班。内容主要是请术后生活质量高的病人谈康复经验;医生讲有关起搏器的原理、什么时候更换等方面的常识及提供各方面的咨询;护士围绕起搏器术后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运动饮食指导及自我养生保健;而技术员则以起搏器的保养及各种参数的正确调整等内容,已获得最长起搏器的寿命。同时一些高科技的仪器对起搏器的影响如千年虫问题及闭路电视系统也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了无危害性的伤害,病人无需过度的紧张等。学习班结束后,通过考试者,发给鼓励学习证书,不能通过者继续辅导到通过为止,这样使病人能真正了解和掌握起搏器的自我保健。

3.2成效

通过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后,使病人的满意率从原来的90%上升到98.5%;其次也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从原来的被动体位卧床7天到如今的卧床3天;术后的并发症从5%下降到2.85%;缩短了病人的住院天数达2.75天,减轻了个人、家庭、单位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护士们的求知欲望。“起搏之友”联谊会式的健康教育服务方式不仅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新颖性,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习班式的健康教育满足了人们对医学知识的渴求。因此,要想做好健康教育,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医学理论水平,才能保证健康教育不断发展。病房开展健康教育实际上就是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身心两方面护理,拓宽了护士施展才华的氛围,拓展了护士知识领域,完善护理工作的内容,最终达到让病人健康生活且过的有意义,使病人真正地回归社会。

心脏起搏器范文篇5

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而病人一旦安置了心脏起搏器,起搏器就成了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武器。他将终年的陪伴病人,使病人能过正常的生活。而在安置起搏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如何保证病人术后安全生活,了解和满足他们健康需求,已成为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非常重要的课题。如世界上第一个植入心脏起搏器的阿尔内拉松,如今83岁高龄,还能到各地旅行,起搏器陪伴他已度过了40个春秋。说明良好的健康指导可使病人如常人一样生活。因此我们对254例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人进行健康需求的调查。针对调查结果,采取了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通过九化式的健康教育、“起搏之友”联谊会、学习班式的强化指导等多渠道的传播方式,受到了满意的效果,达到提高起搏器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现总结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1996年8月~1999年8月,在我院安置起搏器的254例病人中,其中男性137例、女性117例。安置一年以内的有105例;安置一年以上的有149例。21~59岁的中青年64例;60岁以上老年人190例。文化程度:初小101人;中专、高中98人;大专、大学53人。

1.2调查方法通过起搏器专科、专家门诊及“起搏之友”联谊会对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由笔者根据心脏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八个方面内容自行改良设计。对254例病人采用问卷与交谈的方法,充分讲解调查目的与填表要求,使病人理解后再填写。调查工作由课题组人员一同完成。对年老、视力困难者,由病人回答,工作人员代为填写,当场收回。健康需求调查内容采用单项选择方法,由病人对每个问题只作最需要、需要、不需要回答,再进行统计学处理。

2.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调查最大的区别在一年以内病人最需要得到心理、生活上的照顾,而一年以上病人最不需要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得到生活上的照顾。所以,对于前来更换起搏器的病人应注意了解其心理状态,尊重病人的要求,尽可能的做好保密工作,特别是中青年病人不但关心安置起搏器自身的个体状况,更关心的是由于自己身体的变化对工作、家庭、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不希望被人当作一个“病人”来看待。而老年人的术后护理,最重要的是在于整体功能的恢复,在于具有健康的心理,使之适应社会,以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应根据各年龄层次病人的不同心理需求进行护理,特别注意加强适时的心理护理,而不能千篇一律地执行心理护理,以病人最易接受的方式,协助他们回到自我感觉良好的生活状态。使病人在人格、社会地位、与人交往中充满自信并受人尊重,将安置起搏器后对生活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3.对策与成效

3.1对策根据病人的需求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3.3.1九化式健康教育达到了广覆盖

普及化:健康教育在我科则采用录音、录像及口头讲述综合进行,病人方便、也乐于接受。

板报化:病区内根据病人的特点及要求设立固定及流动板报。

书面化:采集印发健康资料、特别是性知识等不宜面对面讲述的注意事项。

覆盖化:通过每个护士将分管的病人逐个地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健康教育。

连续化:病人入院至出院,健康教育就相伴而行的。

扩大化:根据知识层次、个人修养的不同及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健康教育就扩大到病人陪伴、家

属,甚至社会。

及时化:病情多变、情绪不稳定的病人则采用见缝插针开展健康教育。

灵活化:疾病初期、发展过程中,健康教育内容各不相同,不能千篇一律,应灵活掌握。

实用化:指导病人掌握与自己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使病人感到实用。

3.3.2“起搏之友”联谊会式的健康教育提供了寓教寓乐的场所

每年举办“起搏之友”联谊会是我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起搏器安置后就必须终生携带,因此病人时常会产生恐惧情绪,尤其是中青年,对于将终生依赖起搏器心存顾虑,对术后的生活质量缺乏信心。为此我们通过播放录音增加理性认识,还将安置起搏器时的手术过程拍成录像进行播放,来增添病人的感性认识;并让其参加“起搏器之友”联谊会,为其提供一个可以倾诉的场所,让具有同样遭遇、同种疾病的人共同交谈;同时将安置起搏器后的病人娱乐时的一组照片,拍成幻灯放映给病人看。联谊会主要是以旅游、咨询及请有经验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如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4岁的孩子在说:起搏器伴随了她已五年了,给她们家庭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还有一位满脸喜气的中青年语重心长地说,起搏器给他带来新的生活、工作,他就是安置起搏器后竞选成功的经理先生;最有趣的是一位90高龄的老先生激动地说他的心才是真正的童心。联谊会使他们消除了紧张、恐惧心理,提高了术后的生活质量。也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帮助病人解决回到社会后遇到的实际困难。

3.3.3学习班式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学会了自我保健

学习班式的健康教育是根据病人的健康需求而最新推出的。按起搏器病人的需求调查结果,拟定课程计划:时间为期一月,分四次授课(其中包括考试),教师有医生、护士、技术员担任。按知识层次分:知识层次在高中、中专、大学的以教病人为主的一类;因年老及知识层次低的病人要求开办一期面向病人及家属学习班。内容主要是请术后生活质量高的病人谈康复经验;医生讲有关起搏器的原理、什么时候更换等方面的常识及提供各方面的咨询;护士围绕起搏器术后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运动饮食指导及自我养生保健;而技术员则以起搏器的保养及各种参数的正确调整等内容,已获得最长起搏器的寿命。同时一些高科技的仪器对起搏器的影响如千年虫问题及闭路电视系统也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了无危害性的伤害,病人无需过度的紧张等。学习班结束后,通过考试者,发给鼓励学习证书,不能通过者继续辅导到通过为止,这样使病人能真正了解和掌握起搏器的自我保健。

3.2成效

通过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后,使病人的满意率从原来的90%上升到98.5%;其次也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从原来的被动体位卧床7天到如今的卧床3天;术后的并发症从5%下降到2.85%;缩短了病人的住院天数达2.75天,减轻了个人、家庭、单位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护士们的求知欲望。“起搏之友”联谊会式的健康教育服务方式不仅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新颖性,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习班式的健康教育满足了人们对医学知识的渴求。因此,要想做好健康教育,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医学理论水平,才能保证健康教育不断发展。病房开展健康教育实际上就是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身心两方面护理,拓宽了护士施展才华的氛围,拓展了护士知识领域,完善护理工作的内容,最终达到让病人健康生活且过的有意义,使病人真正地回归社会。

心脏起搏器范文篇6

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而病人一旦安置了心脏起搏器,起搏器就成了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武器。他将终年的陪伴病人,使病人能过正常的生活。而在安置起搏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如何保证病人术后安全生活,了解和满足他们健康需求,已成为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非常重要的课题。如世界上第一个植入心脏起搏器的阿尔内拉松,如今83岁高龄,还能到各地旅行,起搏器陪伴他已度过了40个春秋。说明良好的健康指导可使病人如常人一样生活。因此我们对254例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人进行健康需求的调查。针对调查结果,采取了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通过九化式的健康教育、“起搏之友”联谊会、学习班式的强化指导等多渠道的传播方式,受到了满意的效果,达到提高起搏器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现总结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1996年8月~1999年8月,在我院安置起搏器的254例病人中,其中男性137例、女性117例。安置一年以内的有105例;安置一年以上的有149例。21~59岁的中青年64例;60岁以上老年人190例。文化程度:初小101人;中专、高中98人;大专、大学53人。

1.2调查方法通过起搏器专科、专家门诊及“起搏之友”联谊会对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由笔者根据心脏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八个方面内容自行改良设计。对254例病人采用问卷与交谈的方法,充分讲解调查目的与填表要求,使病人理解后再填写。调查工作由课题组人员一同完成。对年老、视力困难者,由病人回答,工作人员代为填写,当场收回。健康需求调查内容采用单项选择方法,由病人对每个问题只作最需要、需要、不需要回答,再进行统计学处理。

2.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调查最大的区别在一年以内病人最需要得到心理、生活上的照顾,而一年以上病人最不需要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得到生活上的照顾。所以,对于前来更换起搏器的病人应注意了解其心理状态,尊重病人的要求,尽可能的做好保密工作,特别是中青年病人不但关心安置起搏器自身的个体状况,更关心的是由于自己身体的变化对工作、家庭、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不希望被人当作一个“病人”来看待。而老年人的术后护理,最重要的是在于整体功能的恢复,在于具有健康的心理,使之适应社会,以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应根据各年龄层次病人的不同心理需求进行护理,特别注意加强适时的心理护理,而不能千篇一律地执行心理护理,以病人最易接受的方式,协助他们回到自我感觉良好的生活状态。使病人在人格、社会地位、与人交往中充满自信并受人尊重,将安置起搏器后对生活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3.对策与成效

3.1对策根据病人的需求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3.3.1九化式健康教育达到了广覆盖

普及化:健康教育在我科则采用录音、录像及口头讲述综合进行,病人方便、也乐于接受。

板报化:病区内根据病人的特点及要求设立固定及流动板报。

书面化:采集印发健康资料、特别是性知识等不宜面对面讲述的注意事项。

覆盖化:通过每个护士将分管的病人逐个地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健康教育。

连续化:病人入院至出院,健康教育就相伴而行的。

扩大化:根据知识层次、个人修养的不同及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健康教育就扩大到病人陪伴、家

属,甚至社会。

及时化:病情多变、情绪不稳定的病人则采用见缝插针开展健康教育。

灵活化:疾病初期、发展过程中,健康教育内容各不相同,不能千篇一律,应灵活掌握。

实用化:指导病人掌握与自己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使病人感到实用。

3.3.2“起搏之友”联谊会式的健康教育提供了寓教寓乐的场所

每年举办“起搏之友”联谊会是我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起搏器安置后就必须终生携带,因此病人时常会产生恐惧情绪,尤其是中青年,对于将终生依赖起搏器心存顾虑,对术后的生活质量缺乏信心。为此我们通过播放录音增加理性认识,还将安置起搏器时的手术过程拍成录像进行播放,来增添病人的感性认识;并让其参加“起搏器之友”联谊会,为其提供一个可以倾诉的场所,让具有同样遭遇、同种疾病的人共同交谈;同时将安置起搏器后的病人娱乐时的一组照片,拍成幻灯放映给病人看。联谊会主要是以旅游、咨询及请有经验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如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4岁的孩子在说:起搏器伴随了她已五年了,给她们家庭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还有一位满脸喜气的中青年语重心长地说,起搏器给他带来新的生活、工作,他就是安置起搏器后竞选成功的经理先生;最有趣的是一位90高龄的老先生激动地说他的心才是真正的童心。联谊会使他们消除了紧张、恐惧心理,提高了术后的生活质量。也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帮助病人解决回到社会后遇到的实际困难。

3.3.3学习班式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学会了自我保健

学习班式的健康教育是根据病人的健康需求而最新推出的。按起搏器病人的需求调查结果,拟定课程计划:时间为期一月,分四次授课(其中包括考试),教师有医生、护士、技术员担任。按知识层次分:知识层次在高中、中专、大学的以教病人为主的一类;因年老及知识层次低的病人要求开办一期面向病人及家属学习班。内容主要是请术后生活质量高的病人谈康复经验;医生讲有关起搏器的原理、什么时候更换等方面的常识及提供各方面的咨询;护士围绕起搏器术后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运动饮食指导及自我养生保健;而技术员则以起搏器的保养及各种参数的正确调整等内容,已获得最长起搏器的寿命。同时一些高科技的仪器对起搏器的影响如千年虫问题及闭路电视系统也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了无危害性的伤害,病人无需过度的紧张等。学习班结束后,通过考试者,发给鼓励学习证书,不能通过者继续辅导到通过为止,这样使病人能真正了解和掌握起搏器的自我保健。

3.2成效

通过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后,使病人的满意率从原来的90%上升到98.5%;其次也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从原来的被动体位卧床7天到如今的卧床3天;术后的并发症从5%下降到2.85%;缩短了病人的住院天数达2.75天,减轻了个人、家庭、单位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护士们的求知欲望。“起搏之友”联谊会式的健康教育服务方式不仅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新颖性,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习班式的健康教育满足了人们对医学知识的渴求。因此,要想做好健康教育,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医学理论水平,才能保证健康教育不断发展。病房开展健康教育实际上就是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身心两方面护理,拓宽了护士施展才华的氛围,拓展了护士知识领域,完善

护理工作的内容,最终达到让病人健康生活且过的有意义,使病人真正地回归社会。

心脏起搏器范文篇7

[关键词]希氏束起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标准方法是在右室心尖部植入经静脉起搏导联至心内膜。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右心室起搏(RVP)在恢复心率和减少心动过缓引起的症状方面是安全和有效的。然而,这种方法会导致心室非生理性和不同步的电机械激动,可能使一些患者易患起搏引起的心力衰竭和心肌病。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大于40%的起搏需求患者中,10%~26%的患者会发生左心室收缩功能恶化和新发的心力衰竭[1]。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更多基于生理的心脏起搏[2]。永久性希氏束起搏(HBP)于2000年被首次报道[3]。HBP的目的是通过正常的传导系统直接传递电脉冲,从而恢复心室的生理激动,避免一些与RVP相关的潜在危险。相对比于传统的RVP,HBP能够纠正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缩短QRS波的间期,改善心室电学不同步,减少束支传导阻滞对心脏电重构的影响[4]。HBP可恢复左心室机械同步,从而改善左心室结构的重塑,改善心房和左心室结构,降低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及心房颤动的风险。然而,由于希氏束的解剖尺寸较小及束支周围的纤维组织,电极导线在希氏束处的定位和固定是具有挑战性的。本研究探讨了永久性HBP与传统RVP对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心内科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47例,将其分为HBP组(23例)和RVP组(2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起搏电生理学会制定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南》中IA类适应证[5]。排除标准:(1)严重瓣膜性心脏病;(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心脏接受过再同步化治疗;(4)患有肝功能不全及肾功能不全。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在起搏器植入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级。采用超声心动图PhilipsIE33仪器,在胸骨旁取左心室长轴切面,选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在心尖四腔心切面下用Simpsons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通过常规标准12导联心电图来测量QRS间期。(1)HBP:直接应用SelectSecure起搏导线(一般选择美敦力公司的3830导线),在房室结区域标测希氏束电位并起搏。在右前斜位置30°(有需要可在左前斜位45°)行X线透视,沿左侧腋静脉路径将预塑形鞘管或可调弯鞘管送至三尖瓣膈瓣附近,沿鞘管送入Select-Secure起搏导线,使起搏导线的远端露出鞘管头端1cm左右。采用锦江电生理记录系统(PORTA-Ⅰ),以增益0.1mV/mm及100mm/s的走纸速度来描记心腔内电图。当在房室间隔附近标测到希氏束电位后,以5.0V/0.5ms起搏及600ms的起搏周长测试HBP。当证实起搏夺获希氏束,并且希氏束起搏阈值低于2.0V/0.5ms后,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导线5~6圈后固定,指引导管撤回至高位右心房,然后对导线的张力进行调节并测定参数。在植入起搏器过程中,首先尝试直接HBP,如果希氏束旁起搏与心室融合,则可接受此位点。反复尝试后仍未找到合适的HBP位置或手术X线曝光时间达到30min,则将起搏导线置于右心室间隔部或心尖部进行常规RVP。(2)RVP:穿刺右锁骨下静脉,右心室均使用主动固定电极,植入于右心室间隔部或心尖部,右心房电极于右心耳部植入,采用被动电极。术中记录电极起搏阻抗、阈值及感知,正侧位X线下透视起搏导线位置。2组均成功植入起搏器。1.2.2术后随访及评价指标患者术后1年进行起搏器程控及随访。起搏器程控内容包括:(1)心律失常发生情况;(2)心房、心室电极感知、阈值及阻抗;(3)心房、心室累计起搏比例。随访1年后记录患者LVEF、LVEDD、每分输出量(CO)水平及NYHA分级。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Prism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起搏器植入时间及心室电极参数比较HBP组起搏器植入时间为45~130min,平均(78.0±28.0)min;RVP组起搏器植入时间为40~80min,平均(60.0±23.0)min。2组起搏器植入时及术后1年阻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起搏器植入时感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起搏器植入时及术后1年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P组起搏器植入时阻抗、感知、阈值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P组起搏器植入时阻抗、感知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阈值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22组心功能参数比较HBP组术后1年LVEF、LVEDD、CO水平及QRS间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YHA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P组术后1年LVEF、LVEDD、CO水平及NYHA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QRS间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LVEF、CO水平及QRS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DD水平及NYH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3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均未发生心包填塞及囊袋血肿等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无电极移位及电池耗尽导致的早期装置更换等情况发生。RVP组中有1例气胸。经胸心脏超声检查,HBP组未发生新的瓣膜功能不全。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脏起搏器范文篇8

××*,男,××岁,汉族,中共党员,医学硕士,研究生学历。1985年毕业于××××××××××××系,××××年××××××*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医院心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兼职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老年医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中华创伤杂志》常务编委。《高血压杂志》特邀通讯员、《中华医护杂志》常务编委、《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编委、《老年医学大系》常务编委、中华心血管病学会专科会员、××市医学会会员。临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床专业:心血管内科。主攻方向:冠心病治疗。擅长技术:冠心病药物和介入诊疗。

参加工作以来,他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和技术水平。1990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专修心血管病,1991年回院后,面对××医院设备和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现实情况,牵头成立了内科心血管病专业组,积极探索专科建设的道路。建立了冠心病监护病房,并先后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心包穿刺术、食道心房调搏技术、心脏电复律术、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1993年4月,他应国际抗风湿联盟主席ken·muidern博士的邀请,出席了国际风湿性疾病研讨会,用英语进行了论文交流并获荣誉证书。1993~1994年,他利用食道心房调搏技术对22例心动过缓病人进行房室结功能研究,首次发现了多径路传导现象,于1995年5月在北京“国际电生理学研讨会”上了成果并获奖。1996年10月,他应邀出席了洛杉矶“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并考察了加洲大学医学院和旧金山大学心脏中心。1997年师承河北医科大学傅向华教授攻读硕士学位,完成了题为“溶栓前肝素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再通和梗死范围的影响”学位论文,1999年被授予硕士学位。2000年6月,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心内科,并担任科主任。为了把心内科建设成邯郸市一流的特色科室,他对科室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情况进行了分析,为科室的发展制定了可行的计划和措施,首先是完善硬件设施和人员专科素质,配齐专科设备,如世界一流的菲康9p型除颤监护仪,惠普2000中央监护系统,美敦力心脏起搏器等,建立了标准的ccu病房,2004年又添置了心血管数字减影机。本着不仅要自己提高而且要带出一批好队伍的思想,他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业务学习和教学查房等机会,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专科知识培训,加强专科人员素质建设。其次是在技术上有突破性提高。他深入临床,大胆探索,先后开展了多项“三甲”技术项目。如早期应用肝素辅助溶栓治疗心肌梗死,使心肌梗死冠脉再通率提高到66.7%(国内领先);开展了心脏起搏器的安装和心肌病基因诊断技术等;还争取到一项国际课题协作项目“心肌梗死create研究”等。2000年心力衰竭治疗获邯郸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出席了在泰国召开的“亚洲心血管病成果交流会”。2004年心肌梗死治疗获邯郸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高血压治疗获二等奖。第三是加强与国内知名医院的协作,不断完善和提高技术水平,促进科室医疗技术的成熟和开展。2004年建立了心脏导管室,为了将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尽快开展起来,他经常利用双休日往返北京各大医院,寻求技术合作。先后与北京阜外医院、协和医院、红十字心脏中心和河北省二院建立了协作关系。先后为76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了支架置入术。他结合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上发表36篇,主编出版了《老年心血管内科学》、《老年疾病药物治疗学》两部专著,并参加编写了国家“十五”规划专科医学教材《内科学》和《临床医药科技》等书籍。目前兼职中国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保健科学技术学会老年医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中华创伤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护杂志》常务编委。目前主持开展的技术项目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技术、食道心房调搏技术、动态心电监护(holter)技术、直流电复律技术、心包穿刺技术、冠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技术。承担的科研课题有经挠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如今,他所领导的心内科已经成为医院一流特色的龙头科室,与市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医院并驾齐驱,共同构成××*地区“心脏介入四小龙”,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为××*父老乡亲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作为医疗卫生战线上的一名共产党员,他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兢兢业业,多次被医院评为党员先锋岗和优秀共产党员。

他严格执行医德医风基本规范,在工作中,总是主动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前来就医的患者,在全科推广了文明服务“三语”工程,即“语言文明、语气和蔼、语音温柔”,与科室全体医护人员一道,积极开展优质服务,用实际行动履行“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服务宗旨,受到患者的表扬和社会的好评。仅2004年,他和所在科室先后收到锦旗62面,镜匾12块,感谢信36封。他本人被评为2004年度××市卫生行风建设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市直卫生系统优秀青年。

心脏起搏器范文篇9

一是熟练控造了本专业及有关专业的理论学问,熟练控造了心肺苏醒、各类插管战各类急危重症的急救,熟练控造了各类抢救仪器如呼吸机、太空监护仪、除颤器、心脏起搏器等的机能、利用方式、禁忌战顺应症,控造识别了常见心电图的诊断及各类通例及抢救药品的药理战配伍禁忌,控造了中脉压测定、姑且及永世起搏器植入、射频溶解术、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医治及冠脉造影介入等照顾护士通例。

二是参与上百次的疑问危重病人的急救,加入院、科组织照顾护士战照顾护士会诊次,并将照顾护士真践总结为高学术价值的照顾护士论文11篇,正在国度及省级刊物上颁发。而且我正在高精真个新手艺项目开展中不竭强化本身的科研认识,医、护、患亲密互助,正在《姑且起搏器正在迟缓性心律变态患者抢救中的使用》的研发课题中,参与并搜集了严谨的临床数据,预感防备办法到位,咱们荣获了院科技前进二等。

三是正在我院“以教促学”的讲授指点下,我严酷要求,以身示教,讲授同步,认真指点新入科职员、高年资、护师的营业理论,并正在事情中缜密督导,实时发觉战处置临床疑问病例的手艺难题,培育“慎独”思惟战判断应变的应急威力,让“齐头并进”展。因而我多次被评为省、市级优良带教西席,率领的科室也多次被评为优良带教树模病房。

叙职演讲范文我正在负责持久间,本人时辰谨记事情使命战义务,以身作则,敢于担任,以“细节决定成败”战“温暖办理常正在心中”的病房办理模式,奉行“优良高效平安无裂缝”的照顾护士,依照PDCA的照顾护士品质办理的“黄金流程”,重点增强造定平安缺陷防备造度的落真,提高法令认识,“照顾护士造度规范是第一原则”的事情立场。

近几年,咱们的心血管专业获得了迅猛的成幼,正在新营业研发战开展中,机缘战应战不时具有,于是,我使用隐代与保守办理相连系,与临床医师配合研讨,实时增改照顾护士专科通例,完美专科交造度,造定切真可行的操作规程,实时发觉、、反馈新设施战器材的利用环境,病人正当战争安的利用。

心脏起搏器范文篇10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心血管专业,积极开展了冠心病防治研究,在临床上率先开展了心电图运动试验及运动试验,联合潘生丁试验对冠心病早期诊断价值及其疗效评价的探讨,目前已应用4000余例,使大量的隐匿性冠心病患者得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使总医院在冠心病诊断方面处于本地区领先水平,该项研究成果荣获中原石油勘探局1993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成功实施了本地区第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疗法,随后他带头组织心内科广泛开展了中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配合转换酶抑制剂等综合疗法的临床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00余例,使住院病死率由原来的15%降至7%左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并及时写出临床研究报告参加了河南省第三届心血管学术会议进行大会交流,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由于在临床和科研方面的突出表现,他很快成为心内科的学科带头人。作为总医院心血管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他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熟练地处理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而且能牢牢把握本专业理论、技术发展的前沿,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积极学习、探索新疗法、新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和开展临床科研工作,为总医院心血管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工心脏起搏技术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手段,是心血管专业电治疗学的重要技术之一,基层医院由于受技术和条件限制而很难开展此项工作,司定然主动向院领导建议,积极创造条件,查阅有关资料,并根据自己读研究生期间积累的经验,带领科内同志克服重重困难,于1994年开展了本地区第一例临时心脏起搏术,术中由于血管鞘管与导管型号不匹配(因条件所限),造成局部出血不止,他在手术台上积极开动脑筋,果断采用输液器接头代套管封堵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终于将起搏电极导管置入心脏,起搏成功,使这位生命垂危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转危为安;在此基础上,他又带领大家完成了更高难度的床旁经气囊漂浮电极临时心脏起搏术的技术攻关。同年,经过充分的技术准备,他组织开展了技术条件要求更高、更复杂的永久心脏起搏器安装术,更加拓宽了这种先进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

目前,他已为126例各种危重心脏病患者进行了起搏治疗,成功率达100%,不但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这项技术不仅填补了*地区的空白,而且在适应症、起搏方式选择及生理性起搏方面居河南省领先水平。为了促进心血管专业技术的更大发展,为医院创名牌、争效益,为职工家属解除疾苦,司定然向院领导提出了在总医院开展心血管疾病最尖端诊疗技术之一——心脏病介入治疗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在得到医院领导的同意与支持以后,他亲自带人于1995年8月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研修介入心脏病学,半年后归院,即投入了复杂的前期准备工作中,为了尽早开展工作而不额外增加医院负担,他提出立足于医院现有条件,不等不靠,将胃肠透视室作为导管室,利用现有的旧x线透视机替代大型c型臂血管造影机,自行制造器械消毒槽,仅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准备工作。于1996年5月1日开展了具有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两项新技术,从此结束了以往这类疾病手术创伤大、药物疗效差而依赖外转求医的局面,此疗法既可以使患者得到根治或显著好转,又为勘探局和职工家属节约了大量费用,目前治疗患者96例,成功率97.7%,直接经济效益176万元。上述新技术、新疗法的开展使总医院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跨入了省内同级医院先进行列,为创建“三甲”医院产生了积极作用,使当时在本地区独家掌握这些新技术的油田总医院的声誉和影响得到了大大提高,已经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当今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最复杂、难度最大、危险最高而效果最好的尖端技术之一。总医院大型血管造影机的引进为心内科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司定然不失时机地积极组织科室人员学习相关技术,使冠心病介入治疗术顺利在我院推广开展。2001年,他主持开展了*市首例经皮插管冠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已为成功完成近千例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上述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开展,使总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跨入了国内同级医院先进行列。

司定然同志不仅有孜孜不倦地学习运用新技术的精神,更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他常对同志们说,既然我们做了医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就是我们的天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到中原油田的第一天起,他就以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治病救人的事业之中。他所在的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也是全院最大、最忙,危重病人多,病情变化快的科室之一。作为科室负责人,他总是第一个到工作岗位,并常因为病人诊治而耽误了休息时间,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病人需要、出诊会诊,总是随叫随到。刚端起饭碗、刚躺下睡觉就被邀会诊的情况不可胜数。从事心脏介入治疗需要在x线透视下确定导管电极的位置,医生要暴露x线直接照射下工作,会受到数倍于患者照射剂量射线的损害。由于长期的射线照射,他的白细胞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右手也发生了放射性皮炎,每次手术前后,科室的同志们无不为他担心,捏着一把汗,都劝他在台下或室外指导,可他总是上台次数最多、时间最长,即使被别人替下也不离开导管室,观察病人、指导下级医师工作。每次手术结束后,他总是回病房逐个诊察术后病人,确认无并发症后才放心地最后一个离开病房。有一次,手术一直从早上7点进行到晚上9点,结束时发现机器出了故障,其他同志都回家休息了,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手术,他亲自陪同西门子公司的工程师修理机器,直到深夜12点将送工程师回住处他才回家,第二天同志们上班时,发现他已经又做好了当天手术的准备工作。他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还带出了一只作风过硬的队伍。不论工作多忙多累,心内科的同志们从无怨言,尤其是介入治疗小组的医护人员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使科室的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医院的前列。在他领导下该科多年被评为院先进单位、院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中原石油勘探局模范集体、文明单位。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司定然在努力完成各项医疗工作的同时,还注意不断地总结经验,近年来先后编著了《现代实用心脏病学》(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在杂志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研论文29篇,其中《转换酶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塞的保护作用》一文参加了第四届国际转换酶抑制剂研讨会大会交流,《生理性永久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分析》等三篇论文参加了第三届长城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交流并为《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录用;《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术》、《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研究》、《血浆内皮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变化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对其影响的临床研究》、《联合药物干预对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及24小时动态血压负荷影响的临床研究》、《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ptca+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等五项成果先后获得中原油田及*市科技进步奖;1998年应邀出席了在新加坡举办的第七届亚太地区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

面对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司定然并没有故步自封,而又把眼光集中到了更重要的课题,2002年他承担了中国医学科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联合组织实施的协作研究项目——《中国第二项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治疗研究》及由加拿大、印度和中国共同发起的国际性协作研究《评价低分子肝素和代谢调节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的部分研究工作,为两项大规模临床试验提供了一定的循证学依据,受到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2000-2002的三年里,他带领的心内科取得了更加优异的成绩,医疗质量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持双先单位,他也连续三年被评为院“优秀管理工作者”,“局劳动模范”,“局十佳青年”,2003年初被提拔为中原油田总医院业务副院长。

2003年的春天,非典型性肺炎肆虐中国大地,一场抗击非典的战争在全国打响,当和政府高度重视防治非典的这场战争。刚刚上任业务副院长的司定然同志在这危难之际自告奋勇地担起组织指挥抗击非典一线工作的重担,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连续七天吃住在工作现场,协调相关科室和部门,组织行政、后勤和医务人员,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成功创建了发热门诊、非典病房,购置了防护服装和消杀物品,做好了防止非典的一切准备工作。在抗击非典最艰难、最危险的日子里,为了明确诊断几名非典疑似病例,司定然同志常常连续几天忙得回不了家,他不顾个人安危,一天奔波于非典病房和发热门诊之间数十趟,亲自给病人查体和询问病史,亲自为病人盛饭送水,亲自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在他的带领下,所有疑似病例均痊愈出院,整个油区没有一例非典感染病人,圆满完成了抗击非典的光荣任务,受到中原石油勘探局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