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8:43:41

心脏病学

心脏病学范文篇1

关键词: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非青紫型先心病分型中的主要类型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均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分别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25%,21%和21%[1],该病严重威胁患儿的生长发育。随着导管介入器材的不断完善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在我国已广泛开展,我院于近年开展此项治疗,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3年3月至2007年6月进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介入治疗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6.6±2.3)岁。36例患儿术前均经临床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X线平片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符合介入封堵术适应证[2]。其中室间隔缺损(VSD)23例,房间隔缺损(ASD)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

1.2方法

1.2.1封堵器、输送系统和操作步骤封堵器和输送装置均由深圳先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封堵器呈双盘状密集网架结构,由具有自主膨胀性能的镍钛记忆合金编织而成,容易释放和回收,中央用聚乙烯薄片作阻流体以阻挡血流,有效地提高封堵率,其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好,可通过7~9F的输送系统,操作简便[3,4]。输送系统由输送鞘、装载鞘和主控钢丝组成,钢丝顶端有螺丝纹,末端附带一旋转柄方便操纵。年龄<6岁者,给予静脉复合麻醉加利多卡因局麻,年龄≥6岁者给予局部麻醉;穿刺右股静脉(RFV)、左股动脉(LFA),6F普通导管行右心导管检查,有必要时作心血管造影。

1.2.2PDA封堵术行主动脉弓降部左侧位造影,观察PDA的位置、形态,并测其最窄径、最大径和长度,按PDA最窄径加3~6mm选择封堵器[5];用6F端孔导管由股静脉→右房→左室→肺动脉→PDA→降主动脉建立轨道,递送260cm长的交换导丝,置于降主动脉横膈下水平,撤端孔导管,沿导丝递送输送鞘至降主动脉横膈上水平,撤出导丝,将封堵器旋在主控钢丝顶端,在生理盐水中将气泡排净,在透视下经输送鞘将封堵器由股静脉→右房→右室→肺动脉→PDA→降主动脉横膈上水平,待其单盘伞面完全展开后,将输送鞘和主控钢丝一齐回撤至PDA主动脉一侧;固定主控钢丝,回撤传送鞘至PDA肺动脉一侧,使“腰部”完全卡在PDA最窄处,听诊无双期连续性杂音后10min,重复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确认封堵器位置合适,逆时针操纵旋转柄释放封堵器,撤除所有鞘管,穿刺部位加压包扎。

1.2.3ASD封堵术经皮股静脉穿刺,送入6F静脉扩张鞘,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压及血气分析。导管经右心房→左心房→左上肺静脉,由输送鞘将ASD封堵器送入。先后释放封堵器左右伞面。心脏彩色超声证实房间隔无分流,房室瓣活动不受限制,肺静脉无狭窄,封堵器位置正常后,完全释放封堵器[6]。

1.2.4VSD封堵术经皮股动脉、静脉穿刺,分别送入6F动、静脉扩张鞘,行左心室造影术、建立股动脉→降主动脉→左心室→室间隔缺损→右心室→右心房→下腔静脉的传输轨道,沿此传输轨道由输送鞘经过股静脉途径由右心室侧将VSD封堵器送入左心室侧,在心脏彩色超声和X线的导引下,先释放封堵器左伞面,使得封堵器的腰部卡在缺损处,再释放右室伞面。经体外心脏超声和左室造影证实室间隔无残余分流,封堵位置正常,右室流出道无狭窄,房室瓣和主动脉活动不受限制,遂完全释放封堵器。如有较大残余分流或影响瓣膜功能,则选择合适封堵伞重新封堵或终止手术[7]。

2结果

2.1封堵结果

8例ASD患儿中7例1次成功置入ASD封堵器,1例封堵器偏大影响二尖瓣前叶活动而收回,更换小2mm直径的封堵器再次封堵成功;5例PDA和23例VSD均1次成功置入封堵器。本组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

2.2随访结果

术毕即刻听诊PDA和VSD杂音消失,分别于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和左室造影均无残余分流;8例ASD术后即刻心脏彩色超声有2例微量残余分流,2例微量二尖瓣反流,随访3~6个月时2例残余分流和1例二尖瓣反流消失,扩大的右房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PDA和VSD患者心脏彩色超声随访均未见残余分流。所有患儿术后1年复查均无房室传导阻滞、堵闭器脱落、机械性溶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3讨论

3.1先天性心脏病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心脏病,根据国内近期调查资料显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4.24‰[8]~5.91‰[9],略高于国内过去资料提供的参考值3.72‰[10]。长期以来,传统的外科手术修补治疗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但是,外科修补手术需体外循环和开胸,不仅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多,而且常常遗留心律失常等后遗症和手术疤痕,给患儿造成极大的痛苦。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介入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如PDA、ASD、VSD等可以应用导管介入方法得以根治,它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并发症少、病死率低、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且无瘢痕等优点[11]。

3.2国产封堵器的优点是:①价格低廉,生物相容性好;②输送系统直径根据缺损直径大小而定;③封堵器可收回,重新放置;④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由于其具有设计合理、安全性高、封堵效果好等特点,在临床上已推广使用[3,4]。

3.3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适应证的选择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手术前应详细了解先心病的类型、缺损部位、大小、周围组织发育情况、瓣膜结构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情况等等,必要时作心血管造影,详细分析造影资料,准确选择相应的封堵器,减少操作失误和失败几率。本组病例成功率达100%,无1例失败,与严格掌握适应证,精心挑选病例,胆大心细,谨慎操作有关。

3.4本组病例短期随访观察疗效确切,个别病例微量残余分流在近期随访观察中消失,考虑与封堵器中的血栓机化有关;扩大的房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与封堵缺损、阻断分流有关。其远期疗效值得进一步长期随访以观察。

有专家预言,介入治疗在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应用中显示出非开胸、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的优点,现已成为儿科一项有发展前途的新兴医学专业[12]。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的国产化给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选择,有利于促进我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发展,使患者获益[13]。

参考文献:

[1]黎介寿,吴孟超,汪曾炜,等.外科手术学全集-心血管外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388.

[2]周爱卿,蒋世良.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3):234-239.

[3]张智伟,石继军,谢育梅,等.国产新型动脉导管未闭(PDA)及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2002,13(12):184-185.

[4]谢育梅,曾国洪,张智伟,等.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实验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4,12(2):103-106.

[5]高伟,周爱卿,余志庆,等.经导管堵塞动脉导管未闭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0,18(4):199.

[6]高伟,周爱卿,余志庆,等.儿童继发孔房间隔缺的介入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4):199.

[7]孔祥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5-149.

[8]严惠琴,陈亚红,应春浓.17933名0~2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83.

[9]袁雪,王惠珊,闫淑娟,等.10665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状况监测结果和环境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6):781-783.

[10]张泽峰,李竹,季成叶,等.浙江省0~2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3):155.

[11]蒋世良.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热点-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3,11(2):59.

心脏病学范文篇2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心血管专业,积极开展了冠心病防治研究,在临床上率先开展了心电图运动试验及运动试验,联合潘生丁试验对冠心病早期诊断价值及其疗效评价的探讨,目前已应用4000余例,使大量的隐匿性冠心病患者得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使总医院在冠心病诊断方面处于本地区领先水平,该项研究成果荣获中原石油勘探局1993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成功实施了本地区第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疗法,随后他带头组织心内科广泛开展了中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配合转换酶抑制剂等综合疗法的临床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00余例,使住院病死率由原来的15%降至7%左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并及时写出临床研究报告参加了河南省第三届心血管学术会议进行大会交流,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由于在临床和科研方面的突出表现,他很快成为心内科的学科带头人。作为总医院心血管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他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熟练地处理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而且能牢牢把握本专业理论、技术发展的前沿,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积极学习、探索新疗法、新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和开展临床科研工作,为总医院心血管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工心脏起搏技术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手段,是心血管专业电治疗学的重要技术之一,基层医院由于受技术和条件限制而很难开展此项工作,司定然主动向院领导建议,积极创造条件,查阅有关资料,并根据自己读研究生期间积累的经验,带领科内同志克服重重困难,于1994年开展了本地区第一例临时心脏起搏术,术中由于血管鞘管与导管型号不匹配(因条件所限),造成局部出血不止,他在手术台上积极开动脑筋,果断采用输液器接头代套管封堵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终于将起搏电极导管置入心脏,起搏成功,使这位生命垂危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转危为安;在此基础上,他又带领大家完成了更高难度的床旁经气囊漂浮电极临时心脏起搏术的技术攻关。同年,经过充分的技术准备,他组织开展了技术条件要求更高、更复杂的永久心脏起搏器安装术,更加拓宽了这种先进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

目前,他已为126例各种危重心脏病患者进行了起搏治疗,成功率达100%,不但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这项技术不仅填补了*地区的空白,而且在适应症、起搏方式选择及生理性起搏方面居河南省领先水平。为了促进心血管专业技术的更大发展,为医院创名牌、争效益,为职工家属解除疾苦,司定然向院领导提出了在总医院开展心血管疾病最尖端诊疗技术之一——心脏病介入治疗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在得到医院领导的同意与支持以后,他亲自带人于1995年8月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研修介入心脏病学,半年后归院,即投入了复杂的前期准备工作中,为了尽早开展工作而不额外增加医院负担,他提出立足于医院现有条件,不等不靠,将胃肠透视室作为导管室,利用现有的旧x线透视机替代大型c型臂血管造影机,自行制造器械消毒槽,仅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准备工作。于1996年5月1日开展了具有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两项新技术,从此结束了以往这类疾病手术创伤大、药物疗效差而依赖外转求医的局面,此疗法既可以使患者得到根治或显著好转,又为勘探局和职工家属节约了大量费用,目前治疗患者96例,成功率97.7%,直接经济效益176万元。上述新技术、新疗法的开展使总医院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跨入了省内同级医院先进行列,为创建“三甲”医院产生了积极作用,使当时在本地区独家掌握这些新技术的油田总医院的声誉和影响得到了大大提高,已经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当今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最复杂、难度最大、危险最高而效果最好的尖端技术之一。总医院大型血管造影机的引进为心内科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司定然不失时机地积极组织科室人员学习相关技术,使冠心病介入治疗术顺利在我院推广开展。2001年,他主持开展了*市首例经皮插管冠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已为成功完成近千例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上述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开展,使总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跨入了国内同级医院先进行列。

司定然同志不仅有孜孜不倦地学习运用新技术的精神,更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他常对同志们说,既然我们做了医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就是我们的天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到中原油田的第一天起,他就以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治病救人的事业之中。他所在的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也是全院最大、最忙,危重病人多,病情变化快的科室之一。作为科室负责人,他总是第一个到工作岗位,并常因为病人诊治而耽误了休息时间,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病人需要、出诊会诊,总是随叫随到。刚端起饭碗、刚躺下睡觉就被邀会诊的情况不可胜数。从事心脏介入治疗需要在x线透视下确定导管电极的位置,医生要暴露x线直接照射下工作,会受到数倍于患者照射剂量射线的损害。由于长期的射线照射,他的白细胞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右手也发生了放射性皮炎,每次手术前后,科室的同志们无不为他担心,捏着一把汗,都劝他在台下或室外指导,可他总是上台次数最多、时间最长,即使被别人替下也不离开导管室,观察病人、指导下级医师工作。每次手术结束后,他总是回病房逐个诊察术后病人,确认无并发症后才放心地最后一个离开病房。有一次,手术一直从早上7点进行到晚上9点,结束时发现机器出了故障,其他同志都回家休息了,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手术,他亲自陪同西门子公司的工程师修理机器,直到深夜12点将送工程师回住处他才回家,第二天同志们上班时,发现他已经又做好了当天手术的准备工作。他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还带出了一只作风过硬的队伍。不论工作多忙多累,心内科的同志们从无怨言,尤其是介入治疗小组的医护人员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使科室的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医院的前列。在他领导下该科多年被评为院先进单位、院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中原石油勘探局模范集体、文明单位。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司定然在努力完成各项医疗工作的同时,还注意不断地总结经验,近年来先后编著了《现代实用心脏病学》(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在杂志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研论文29篇,其中《转换酶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塞的保护作用》一文参加了第四届国际转换酶抑制剂研讨会大会交流,《生理性永久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分析》等三篇论文参加了第三届长城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交流并为《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录用;《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术》、《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研究》、《血浆内皮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变化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对其影响的临床研究》、《联合药物干预对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及24小时动态血压负荷影响的临床研究》、《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ptca+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等五项成果先后获得中原油田及*市科技进步奖;1998年应邀出席了在新加坡举办的第七届亚太地区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

面对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司定然并没有故步自封,而又把眼光集中到了更重要的课题,2002年他承担了中国医学科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联合组织实施的协作研究项目——《中国第二项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治疗研究》及由加拿大、印度和中国共同发起的国际性协作研究《评价低分子肝素和代谢调节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的部分研究工作,为两项大规模临床试验提供了一定的循证学依据,受到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2000-2002的三年里,他带领的心内科取得了更加优异的成绩,医疗质量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持双先单位,他也连续三年被评为院“优秀管理工作者”,“局劳动模范”,“局十佳青年”,2003年初被提拔为中原油田总医院业务副院长。

2003年的春天,非典型性肺炎肆虐中国大地,一场抗击非典的战争在全国打响,当和政府高度重视防治非典的这场战争。刚刚上任业务副院长的司定然同志在这危难之际自告奋勇地担起组织指挥抗击非典一线工作的重担,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连续七天吃住在工作现场,协调相关科室和部门,组织行政、后勤和医务人员,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成功创建了发热门诊、非典病房,购置了防护服装和消杀物品,做好了防止非典的一切准备工作。在抗击非典最艰难、最危险的日子里,为了明确诊断几名非典疑似病例,司定然同志常常连续几天忙得回不了家,他不顾个人安危,一天奔波于非典病房和发热门诊之间数十趟,亲自给病人查体和询问病史,亲自为病人盛饭送水,亲自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在他的带领下,所有疑似病例均痊愈出院,整个油区没有一例非典感染病人,圆满完成了抗击非典的光荣任务,受到中原石油勘探局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表彰。

心脏病学范文篇3

【关键词】人文关怀;冠心病;康复;影响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可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知识水平,较快地恢复患者心功能的各项指标,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病程,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科从2008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108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年龄65~80岁。入院标准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缺血性心脏病学会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

1.2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一组为普通组,另一组为强化护理组、住院后即给予相应的人文关怀。

1.3观察指标予以心电监护,观察两组病人监护仪中的心律及ST-T的改变。

2护理方法

2.1心理指导

2.1.1尽快消除患者紧张不安、恐惧的心理冠心病常因剧烈胸痛和濒死感而感到恐惧不安,也可因住院环境陌生、担心疾病预后等原因而产生焦虑忧郁、情绪激动等不良反应。致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心率加快、心脏负担加重,诱发加重,甚至猝死[2]。护士应认真积极做好心理指导,及时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应对疾病,发挥自我功效作用。医护人员应亲切和蔼关心体贴患者,给患者以最大的心理支持。一方面积极采取抢救治疗措施,如:高流量输氧(4~6L/min),镇静止痛、溶栓扩冠、护心等;另一方面耐心地做好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向患者说明心理、生理、病情之间的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增强患者应对疾病的能力和信心。

2.1.2减少不良因素的刺激保持病室环境的整洁、安静与舒适。急性期尽量减少探视,避免过喜过悲,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尽可能低调处理,帮助患者用理智克服情绪上的不良反应,调节心理平衡。

2.1.3争取家庭的支持耐心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和健康指导,以取得家属的支持与配合,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变化,做好信息反馈。

2.2早期康复活动指导(1)向患者详细说明康复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指出在医生护士指导下适当活动,循序渐进地参加锻炼。适当锻炼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症状等[3]。详细说明活动的内容及方法,必要时做好形体示范,以消除患者的各种顾虑,积极主动地进行康复活动。(2)指导患者康复活动过程中,循序渐进、不能盲目增加活动量。告知患者活动量过大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负荷过重而加重病情。若在活动过程中出现心率加快、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不能勉强坚持。护士应严密监护,并给予相应处理。如:输氧、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3)科学安排早期患者康复活动时间。可与患者商量,尽量选择在患者精神和体力感觉较好时进行,避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休息。活动前可先扶患者从床上坐起2~3min再逐步下床,以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2.3用药指导向患者说明各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的问题。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特别是静滴硝酸甘油时应指导患者不能因滴药太慢出现烦躁情绪而自行调节滴速,同时加强巡视和生命体征的观察以防低血压休克的发生。另外指导患者随身携带保健盒和速效救心丸以备急用,并注意有效期(每六个月更换)。

2.4饮食指导最初2~3天流质为主,以后随着病情的好转而过渡到半流质、软食和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嘱患者戒烟、限酒、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限制热量、避免过饱、宜少食多餐。可鼓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等高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保持每天1~2次大便,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

2.5出院前康复指导(1)与患者及家属共同讨论和制定出院后的康复活动计划,必要时书面告知患者,鼓励患者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2)向患者说明饱餐、便秘、情绪激动及过度活动的危害性,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而发挥自我功效作用。(3)坚持服药、定期复查教给患者发生心梗的先兆症状及紧急处理方法。公务员之家

3结果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人文关怀,予以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

4讨论

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可提高患者的自主性、降低依赖性,使患者具有安全感、满足感及自我价值感[5]。通过对冠心病患者人文关怀的健康指导,包括心理指导、康复活动指导、饮食排便指导、用药指导、出院前康复指导,确保了早期康复的顺利进行,安全有效地减少或避免了因患者盲目增加活动量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增进了护患感情、并且增强了患者的自我功效、促进其健康行为,加快了患者的心脏功能、心理状态和体力的恢复,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最终达到改善预后,提高日后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学会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

2许玉红.急性心肌梗死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当代护士,2002,9(18):10.

3杜萍,王永平,刘成霞.健康教育与冠心病.当代护士,1999,(12):17.

心脏病学范文篇4

关键词:急诊抢救室;心力衰竭;病因;治疗

心力衰竭(HF)是指致病因素引发的心脏泵功能发生异常变化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按HF发展速度可以将其分为急性HF与慢性HF[1,2]。HF发病时,患者会有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双下肢浮肿、食欲下降等症状[3,4]。HF是心血管疾病最终的结果,是心血管常见死因,病死率极高,患者应积极进行检查与治疗[5]。为了解广东省惠州市的市级医院急诊科救治HF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及治疗现状,本文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治疗的1022例HF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入选标准:①心功能分级符合NYHA中II-IV级;②有HF的临床症状和(或)体征;③BNP或NT-ProBNP、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符合和支持HF的病因。④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认知障碍,无法配合调查。以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治疗的符合研究要求的1022例HF患者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现病史、既往疾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和超声等、治疗情况、病因诊断等。根据本次调查目标与要求选择合适的调查人员,并对调查人员进行系统规范培训,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向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指导患者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或可由患者口述,调查员。研究方案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1.3统计学方法建立Excel数据表,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HF患者的病因、性别、年龄情况见表1、表2。2.2HF患者的急诊科抢救室治疗方法见表3。

3讨论

HF可能引发心源性肝硬化、栓塞、电解质紊乱、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损害患者身体健康,同时,其作为心血管疾病最终结果,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应予以关注和合适的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6]。本次究结果显示,1022例HF患者中,男性659例(64.48%),女性363例(35.52%),平均年龄(62.74±11.95)岁;HF居前三位的病因依次是高血压性心脏病281例(27.50%)、冠心病259例(25.34%)和肺源性心脏病193例(18.88%),与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7],即HF患者中男性居多,高血压、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是常见的主要病因。但各种原因造成的尿毒症和老年瓣膜病也是HF较常见的原因,而既往常见的风湿性心脏病较少见,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另外,本组HF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依次是依次是氧疗993例(97.16%)、静脉利尿剂815例(79.75%)、静脉血管扩张剂795例(77.79%)、抗生素481例(47.06%)、华法林423例(41.39%)、支气管扩张剂409例(40.02%)、阿司匹林398例(38.94%)、口服利尿剂394例(38.55%)、静脉正性肌力/升压药362例(35.42%)、醛固酮受体拮抗剂326例(31.90%),而传统的强心剂地高辛仅214例(20.94%),提示对有HF症状的患者,治疗以吸氧、扩血管、利尿剂为主,同时兼顾病因和诱因的处理,如应用抗生素、华法林、阿司匹林、ARB或ACEI及他汀类等控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综上所述,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室HF患者男性居多,以老年患者为主。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是前三位HF病因,治疗以氧疗、扩血管、利尿为主,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性应用抗生素、华法林、支气管扩张剂等对症支持治疗。

参考文献

[1]田临芳,张佳伟.老年心力衰竭住院病人病因及诱因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2):2932.

[2]张婷,徐清斌.2012-2016年宁夏某医院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9,41(11):1166.

[3]秦莉,张艺文,杨晓倩,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病因[J].心血管病学进展,2020,41(4):381.

[4]侯修敏,张银妆,匡圆圆,等.2013-2016年湘雅医院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因、诊治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3):538.

[5]徐琪,王洪旗,辛国勇.多病因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学,2018,24(9):1512.

[6]辛艺民.老年慢性心力衰竭640例的病因与治疗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44.

心脏病学范文篇5

运动性猝死是指与运动有关的猝死的简称,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心脏病学家的有关材料,运动猝死的定义是: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h内意外死亡[1]。随着一些运动员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的死亡,运动性猝死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这一领域进行了讨论和研究[2]。而关于运动猝死,国外已经有不少文献报道,国内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就将对运动性猝死的概念、流行病学研究、发生的生理机制以及预防进行综述。

1运动性猝死的概念及特征

1.1运动性猝死的概念

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和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给猝死(suddendeath)下的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24h内发生的意外死亡。它有三个基本要点:(1)自发过程;(2)意外发生;(3)进展迅速。其临床特征主要是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在20~30s的叹息样呼吸后呼吸停止,猝死发生前可能胸痛、气急,也可无任何预兆就突然发生。Maron(1980)等对运动性猝死下的定义是: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h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目前,有些学者如(Chris1989)、(Quigley2000)等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h之内,认为在运动中或运动停止1h内发病并导致死亡,称为运动性猝死;但也有学者将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发生的意外死亡称作即刻死(instantaneousdeath),症状发作后24h内发生的意外死亡才叫运动性猝死[3]。

1.2运动性猝死的特征

1.2.1性别与年龄

国内猝死者性别男女比例为7.2:1,可能是由于女性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低,运动负荷小,对疲劳或其它过度负荷不易耐受等因素有关。研究报道,运动猝死的平均年龄为(30.8±17.9)岁[4]。

1.2.2时间与环境特征

国外资料表明,心脏性猝死多发期一般为冬季,星期一以及商务9~11点或醒后的3h内。国内资料提示运动猝死也可能受时间戒律的影响,但尚未明确[5,6]。

1.2.3职业与项目特征

从上海和华东地区1998年抽样调查猝死病例分析,运动猝死所涉及的人群较为广泛,有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教师、干部、工人和大中学生年龄从9~67岁[7]。研究显示运动性猝死多发生在强度较大或是竞争激烈的项目中,但是一些强度较小的项目也占了相当的比例。

2运动性猝死的生理机制及外界因素

2.1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在运动猝死中占着很大的比例,Drory的调查研究显示在运动猝死的病例中,心源性猝死占82%,李之俊等人的研究为87.5%。徐昕等人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在82例猝死病例中,心脏性猝死有58例70.73%,其中,又以心肌梗塞36.21%、先天性心脏病15.52%和心肌炎13.79%最常见。青年运动员心源性猝死主要由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和心肌传导系统疾病引起;而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心源性运动猝死则几乎全部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即冠心病引起[8-10]。

2.2脑源性猝死

脑源性猝死也是运动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剧烈运动可使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收缩压升高,易造成原有动脉硬化、脑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而死亡。徐昕报道脑猝死13例,涉及脑溢血、脑血管破裂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3例有高血压史。除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外,其余年龄均大于40岁。李之俊报道脑猝死5例,4例脑溢血年龄40岁以上,1例脑血管畸形动脉瘤。Lynch研究了56例与运动有关的猝死,其中10例为脑溢血[11]。

2.3其他

有些资料将中暑列为运动猝死中次于心脏猝死的第二大原因。体温调节紊乱可导致完全健康的人发生死亡、剧烈运动尤其是耐力项目在热环境下进行时尤易发生中暑,甚至导致死亡[12]。滥用药物也是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因素之一,滥用可卡因可引起冠状血管的痉挛,增加了血小板的凝血功能。挥发性药物的滥用也易造成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性心动过缓。嗜酒不仅由于酒精的超剂量、心律失常及睡眠性呼吸抑制导致猝死,而且由于呕吐、慢性营养缺乏产生的急性电解质紊乱和酒精中毒性心肌病也可导致猝死。胸腺淋巴体质和肾上腺机能不全也可使机体应激能力低下而致猝死[13-15]。

3运动性猝死的预防

运动性猝死发作突然,病程急,病情严重,难以救治,对竞技体育和健身锻炼造成的负面影响巨大。但并非不可防范,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只要多加注意,是完全可以避免运动性猝死发生的,因此应加大对运动性猝死的预防研究工作[2,12]184,117-179。

3.1对普通人群的预防

重视和加强各类人群的健康检查,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严格监测检查,以及识别可能运动猝死的高危人群在进行健身运动之前,制定合理的健身运动处方。通过体育运动自我感觉和客观检查的方法,加强对运动过程中的健康状况、身体反应、功能状况及运动强度的医学监督和分析。中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要量力而行,到了一定年龄须严格控制运动量。注意运动前中后出现的胸闷、压迫感、极度疲劳等症状。宣传和普及预防运动中猝死的知识[16-19]。

3.2对专业运动员的预防

在运动员选材时必须对其进行常规的包括超声心动图在内的全面而系统的体格检查,以防患于未然。在训练时遵循科学训练原则,避免过度训练和过度紧张,避免超负荷工作和运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运动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包括常规体检和赛前体检,以及心电图检查等。对运动员在运动中火后出现的胸闷、胸痛、胸部压迫感、头痛、极度疲劳和不适等先兆症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1,20]88-90,367-371。

4小结

运动猝死尽管发生几率很小,但确是运动医学领域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对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负面影响。积极开展全面的调查工作,了解当前运动猝死的发生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其发生,才能对发展竞技体育运动和开展全民健身产生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潘志君.运动性猝死的研究进展[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1):88-90.

[2]王云玲,胡启良.关于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及预防[J].湖北体育科技,2007,26(2):183-185.

[3]PionnualaQuigley.AsurveyofthecausesofsuddendeathinsportintheRepublicofIreland[J].BrSportsMed,2000,34:258-261.

[4]李之俊.上海和华东地区运动猝死调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3):213-215.

[5]KohlHW.Physicalactivity,physicalfitness,andsuddencar-diacdeathJ[J].EpidemiologicReview,1992,14:537-581.

[6]BarryA,Franklin,JoelK.KahnJ[J].SportScienceReview,1995,4(2):85-1050.

[7]徐昕.我国运动猝死调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2):1004.

[8]ThomasW.Rowland,M.D.ScreeningforRiskofCardiacDeathinYoungAthletes[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1):107.

[9]DroryY,KramerMR,LevB.Exertionalsuddendeathinsoldiers[J].MedSciSportsExerc,1991,23(2):147-151.

[10]MaronBJ,RobertsWC,McAllisterHA,etal.Suddendeathinyoungathletes[J].Circulation,1980,62(2):218-219.

[11]LynchP.Soldiers,sport,andsuddendeath[J].Lancet,1980,1(8180):1235-1237.

[12]肖玉红,金瑞静,闫旭升.运动性猝死之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25(1):117-119.

[13]李之俊,高崇玄.上海和华东地区运动猝死调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3):211-214.

[14]HohlHW3rd,PowellKE,GordonNF,etal.Physicalactivity,physicalfitnessandsuddencardiacdeath[J].EpidemiolRev,1992,14:37-58.

[15]林建棣.关于运动性猝死的研究及其预防[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3.

[16]MichaelPratt.Exerciseandsuddendeath:implicationsforhealthpolicy[J].SportSciencereview,1995,4(2):106-122.

[17]杨法香,单林娜,王金栋.运动诱发猝死的研究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05,21(8):766-768.

[18]曹士云.老年体育活动中猝死的回顾性调查[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23(6):687-688.

心脏病学范文篇6

【关键词】万爽力心肌能量代冠心病

近年来,在缺血心脏病患者中,高危老患者即老年糖尿病心力衰竭和血运重建的比例逐渐升高,而目前缺血性心脏病内科治疗方案中,除了血运重建外,药物治疗强调以硝酸酯类,β-R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等改变血流动力学药物为主。有鉴于此,需要有全新的方法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曲美他嗪(万爽力),一种通过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我院应用万爽力片剂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60例均为住院患者,冠心病诊断标准按国际的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建立联合专题组报告为准[1]。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无显着性。表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

1.2治疗方法万爽力组(治疗组):万爽力20mgtid+倍他乐克25mgbid,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应用硝酸盐类治疗+倍他乐克25mgbid,心绞痛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

1.3观察项目用药前及用药中,每日记录心绞痛次数、程度、缓解及消失时间,硝酸甘油的日耗量用药前及用药后2、4、6、8、10天分别记录12导心电图。疗程始末分别测定肝、肾功能、血尿、大便常规、血糖、血脂变化。

1.4疗效评定

1.4.1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同等劳累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硝酸甘油日耗量减少不到80%以上;(2)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80%;(3)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日耗量减少不到50%。

1.4.2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静息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恢复正常,次极量运动试验由阳性转阴性;(2)有效:心电图缺血性ST的下降治疗后回升1.0mm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或主要导联的倒置T波变线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3)无效:达不到上述指标值。

2结果

2.1万爽力对心绞痛发作频率影响见表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前差异无显着性(P>0.05),万爽力治疗后疗效显着,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1)。表2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次/d)比较

2.2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见表3,经Ridit分析P<0.01。表3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2.3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4,经Ridit分析P<0.01。表4两组心电图疗效比值

2.4两组硝酸甘油日耗量比较见表5。治疗前两组硝酸甘油日耗量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硝酸甘油日耗量减少,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表5两组硝酸甘油日耗量比较

2.5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未见肝、肾损害。

3讨论

万爽力(曲美他嗪)通过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药物,通过部分抑制耗氧多的游离脂肪酸氧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利用有限氧产生更多ATP,从而增强心脏收缩功能,防止酸中毒或钙离子过载,并保护细胞膜。已获2006年新版ESC稳定型心脏病指南和ACC/AAA心绞痛指南的明确推荐。

鉴于上述作用,我们应用万爽力治疗冠心病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心绞痛频率及硝酸甘油用量与对照组相比显着降低(P<0.01)。其症状及心电图改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2,3]。

针对缺血性心脏病,人们已经从关注供需平衡转变为细胞保护,从关注缺血转变为缺血再灌注,从关注心肌损害转变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血小板、炎症细胞等,随着万爽力在临床应用时间的延长,其在多个领域已积累了大量临床研究证据,目前万爽力已经用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左心功能不全、糖尿病合冠心病、老年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及PTCA和CABG,并得到了国内外很好应用。

【参考文献】

1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组.中华心血管杂志,1981,9(1):75.

心脏病学范文篇7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42~73岁,(57.1±7.7)岁,其中22例(84.6%)年龄>50岁。20例有活动后胸闷、心悸症状,3例有心绞痛症状,3例有活动后胸闷和心绞痛症状。15例有明确的冠心病易患因素:高血压病2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7例,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3例。23例曾确诊过先天性心脏病,但未进一步矫治心脏畸形。18例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要诊断住院中,17例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首次发现冠心病;8例以“冠心病”为主要诊断住院中,3例超声心动检查首次发现先天性心脏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atrialseptaldefect,ASD)18例,室间隔缺损4例(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房室管畸形3例,三心房1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单支病变10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7例。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2例,Ⅱ级11例,Ⅲ级11例,Ⅳ级2例。肺动脉高压无5例,轻度6例,中度12例,重度3例。术前一般情况资料见表1。

1.2方法

全麻下经胸部正中切口手术。22例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完成心内畸形矫治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4例行房间隔缺损术中伞堵(intraoperativedeviceclosure,IODC)[1]联合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OPCAB)[2]。采用左侧乳内动脉、桡动脉和大隐静脉作为旁路移植血管,共完成远端吻合口46个。同期行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8例,心房纤颤射频消融术2例,手术情况见表2,3。18例ASD采用3种术式矫治:12例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心肌保护采用低温冷血停跳液主动脉根部灌注方式;2例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下完成;4例中央型房间隔缺损行IODC联合OPCAB术。IODC在食管超声引导下进行,OPCAB借助稳定器固定靶血管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见表3。IODC联合OPCABG是一种新型杂交手术方式[1]。4-0Prolene线在右心房预置双层荷包线,穿刺置入释放鞘管,食管超声引导鞘管通过房间隔缺损进入左心房,首先释放左房伞,再轻轻回撤鞘管,平行房间隔释放右房伞,完成缺损封堵。封堵伞型号的选择根据房间隔缺损的形态和大小选择,如果缺损为圆形或类圆形,伞较缺损最大直径增加4~6mm;如果缺损为椭圆形,伞与椭圆形长径一致或增加4mm。房间隔缺损伞堵完成后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见表4。术后强心治疗采用静脉泵入多巴酚丁胺和米力农。14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均静脉泵入前列腺素E1控制肺动脉压力。术后随访内容包括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及有关临床症状和心功能的调查问卷。2例房颤射频消融分别于术后47、49个月接受24hHolter检查。

2结果

1例房室管畸形术后早期恢复顺利,转出重症监护病房,因肺部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18d死亡;其余25例全部康复出院,无围术期心肌梗和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25例术后随访17~105个月,(57.6±24.7)月:1例术后18个月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但未行介入治疗或二次手术。2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24hHolter检查,无房颤复发。术后心功能和肺动脉高压情况改善,见表5。4例杂交手术,封堵伞均一次释放成功,随访中未发现残余分流、血栓和封堵装置移位等并发症。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诊断、监护和手术技术的提高,绝大多数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婴幼儿或儿童期接受治疗。一部分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没有或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诊断和外科治疗常拖延到成年期,尽管他们可能多年没有典型临床症状,但多数因病情缓慢进展,最终仍需要干预治疗。近年来,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外科治疗的数量也有所增多[3]。一项多中心研究[4]证实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延长寿命。当患者年龄超过40岁时,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同时合并冠心病。安贞医院2002年2月~2009年5月共852例年龄>40岁的患者接受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其中26例(3.1%)同时合并冠心病。本组均为简单先天性心脏,23例(88.5%)曾早期确诊过先天性心脏病,但由于症状不重、恐惧手术或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延误治疗,其中18例终因病情进展最终选择手术治疗,仅3例因冠心病入院后在术前例行的超声心动检查中首次发现先天性心脏畸形。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存在冠心病易患因素的情况下,如女性绝经、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一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合并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常伴有心脏扩大或心肌肥厚,心电图检查对明确冠心病诊断往往不够准确。200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ACC)/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csociation,AHA)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指南中指出,对存在冠心病易患因素的ASD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情况是必要的[5],但指南未对年龄作具体要求。根据我们的经验,50岁以上的患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年龄<50岁,如果存在冠心病易患因素或有可疑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或心电图改变时,亦应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须同期外科手术治疗,本组ASD是最多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占69.2%(18/26)。对此种病例,多根据术者经验和操作习惯选择手术方式,如何减少手术创伤,采用何种术式值得探讨,目前,有3种方式可以选择:体外循环下心脏停跳手术、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手术和IODC联合OPCAB。体外循环下,可选择心脏停跳或不停跳2种方式完成房间隔缺损修补和冠状动脉搭桥。

心脏病学范文篇8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92例,男55例,女37例;年龄60~89岁,平均(70.1±7.2)岁。均符合Framingham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心力衰竭分型:全心衰26例,右心衰28例,左心衰38例。心力衰竭病程3个月~12年,平均(5.2±4.3)年。住院次数:1次16例,2次21例,3次以上55例。

1.2病因本组以原发病为主要病因,其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是主要原因。单一疾病致心力衰竭者12例;合并2种疾病36例,3种以上疾病44例。随着年龄增长,各器官功能衰退亦是造成心力衰竭加重的原因之一。基础疾病:患者多有一种以上的基础疾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18例:冠心病36例;糖尿病28例;高血压42例。心力衰竭的诱因:上呼吸道感染26例,房颤18例,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9例,其他39例。

1.3临床表现胸闷、心悸、憋喘、端坐呼吸、需高枕卧位36例;咳嗽、吐白色泡沫痰或白色黏稠痰、痰中带血丝28例;上腹部饱胀不适、食欲缺乏18例,恶心、呕吐9例;少尿、水肿8例;发热12例,头痛、头晕、烦躁、失语9例,胸痛8例,消瘦6例。

2临床特点

2.1老年人因恼血管硬化及脑供血不足,记忆力差,病史常陈述不清,同时常伴有全身多种疾病存在,致使临床症状错综复杂,而心力衰竭症状往往不典型[3]。

2.2老年人在脑血管硬化的基础上,由于心力衰竭加重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神经细胞缺氧及机能减退,可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而疲乏、无力或头晕常是老年人心力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亦可出现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神志恍惚、嗜睡等症状。

2.3由于心力衰竭所致胃肠道出血与低氧血症,可表现胃纳差,上腹胀痛不适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甚至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极易误诊消化道疾病。

2.4大多数患者出现轻咳、气促及肺底移动性啰音,是急性左心衰及肺淤血早期表现。临床注意与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相混淆[4]。

2.5老年人免疫机能低下,症状多样,反复发作,且病情变化快,应结合临床征象全面分析,心律失常、输液、劳累、情绪激动、电解质紊乱常为诱发因素。

3观察与护理

3.1减轻心脏负荷;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年龄、能力、心脏功能等作一些自己能承受的工作,所以一般不会导致心功能不全。当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时护士应注意限制患者的活动,轻度心力衰竭可室内活动,心力衰竭较重时,应严格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液体点滴速度不宜过快,15~20滴/min,每天输液总量不宜超过1000~1500ml。要教育患者不要作超能力的体力活动,当心力衰竭表现改善后,方可逐渐根据自身情况恢复体力活动。

3.2饮食指导;由于心力衰竭,患者闷气,活动量减少,消化功能差,同时消化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淤血,故而导致食欲减退。此外,钠盐摄入过多,可加重心衰。因此护士应向患者讲解饮食与疾病转归的关系,劝其进食应清淡、低热量、不产气、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少量多餐。根据病情适当控制含钠食物,以防钠盐摄入过多致体液潴留而增加心脏负担。当食欲好转后,进食不宜太快,避免过饱、腹胀而加重心脏负担,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3控制感染;老年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多为感染诱发加重。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做好室内空气消毒。使用抗生素观察用药后反应、疗效、不良反应等。对咳嗽咯痰多的患者要经常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对重病体弱痰液粘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或吸引器吸痰,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氧气湿化瓶及管道应严格消毒后晾干备用,干燥保存,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湿化液每天更换灭菌水。

3.4病情观察

3.4.1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不少患者对此已习惯,能耐受短时间的缺氧,所以在轻度发作坐起后呼吸困难渐缓解,就不愿麻烦他人,此时护士应重视预见性护理,要耐心、细心的询问,给予高枕卧位,吸氧或按医嘱给利尿剂、解痉剂或镇静剂。

3.4.2咳嗽多在活动时或夜间平卧时为重,休息或坐起后减轻,可能为肺循环淤血,肺毛细血管血量和压力增高引起。咳血痰可能为肺动脉高压引起支气管内膜微血管破裂所致。因此,咳嗽是心力衰竭早期症状之一,常出现于心力衰竭其他征象之前。

3.4.3心率增快可能是心功能不全的先兆,如心率加快超过平时20次/min以上并伴有呼吸困难者,应作早期心力衰竭的处理。如有房室传导阻滞或用洋地黄制剂的患者不能以以上标准,应作全面观察。

3.4.4头晕、疲乏或无力,常是老年人心力衰竭首发症状,甚至出现神志恍惚,反应迟钝等,应引起重视。

3.4.5上腹胀痛、肝区隐痛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出现时,常是右心衰早期表现。有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使心血管症状不明显。

3.4.6心脏病患者如有颈静脉搏动增强或下肢轻度浮肿,或夜尿增多及体重增加,常是右心衰的早期表现。3.5用药指导

3.5.1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用量的个体差异大,且治疗量与中毒剂量较接近,故用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洋地黄的毒性反应。老年患者用洋地黄制剂时要慎重,剂量要小,如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眩晕、视觉改变等临床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药物剂量。

3.5.2利尿剂;应用利尿剂后要密切观察尿量,每日测体重,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大量利尿者应测血压、脉搏和抽血查电解质,观察有无利尿过度引起的脱水、低血容量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尤其是应用排钾利尿剂后有无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等低钾表现。

3.5.3血管扩张剂;使用血管扩张剂时,要密切观察血压、呼吸、脉搏、心率、尿量等,慎防血管扩张过度,心脏充盈不足,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

3.6体位护理

由于心力衰竭、呼吸困难,患者常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同时也可使膈肌下降,肺活量增加,从而改善呼吸困难。患者床上取坐位或半坐卧位时,由于斜坡的关系,容易下滑。因此要尽量为患者创造舒适卧位,减轻因久坐产生的疲劳,防止褥疮发生。

3.7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包括压抑、焦虑和孤独等,在心力衰竭恶化的临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重要预后因子[5]。情绪激动可能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全身小动脉痉挛,加重心脏前负荷,导致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6]。心力衰竭发作时,患者常因严重缺氧而有濒死感,护士应给予患者精神安慰及心理支持,增加安全感,保持患者情绪稳定,以减少组织对氧的消耗。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3.8健康教育

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心力衰竭的转归及治愈程度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更需要做耐心细致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必要时教育陪护人员。目的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建立正确的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如如何避免诱发因素,气候转换时要预防感冒,及时添加衣服;指导注意调整自我心态,学会放松技巧和用情绪转移达到心境平和,情绪平稳不要大起大落过于激动;详细说明活动量和每日应保持的睡眠时间及如何遵医嘱应用安眠药,体力劳动不要过重;详细交待各种药物名称、作用、剂量、不良反应及随意停药或乱用药的危害;定期复查,说明在出现何种情况时需要随时复查。

4讨论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全身各系统器官在形态与功能上发生一系列变化,即生理性老化,在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输出量减少,心脏贮备功能下降,这些退行性变使老年人易患心力衰竭。掌握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做好观察与护理,以获得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

[2]EugeneBraunwald,陈灏珠.心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07-426.

[3]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34-741.

[4]成荣涛.老年左心衰竭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误诊误治,2003,16(1):70-71.

心脏病学范文篇9

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alseptaldefect,ASD)一直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医疗技术在部分地区相对落后,大量的儿童期先心病患者未能得到及早的矫正而进入成年,因此成人先心病ASD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通过对应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闭合器介入封堵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ASD21例进行临床分析,并对其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6年5月,作者进修期间应用房间隔缺损闭合器介入封堵治疗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ASD21例,其中男5例,女16例,年龄18~57(平均28.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确诊为左向右分流继发孔ASD,均为中央型单一缺损,且符合先心病导管介入封堵条件[1]。ASD直径7~32mm,右房、右室内径均有不同程度扩大。合并肺动脉高压2例。11例X线胸片显示不同程度肺野充血,心电图正常8例,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3例。其中18例胸骨左缘2,3肋间隙可闻及2~3级收缩期杂音,3例杂音不明确。

1.2方法

采用日本东芝PV6000型和美国惠普1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TTE)和经食管超声(TEE),探头频率分别为2.5MHz和5MHz,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多切面测量ASD缺损大小及房间隔长径,了解ASD与二尖瓣、肺静脉瓣及冠状静脉窦的比邻关系。局麻下穿刺右股静脉并置入鞘管,肝素100U/kg静注。先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获取血流动力学资料,然后经端孔导管将260cm的长导丝通过房间交通置于右上肺静脉,在X线透视下沿该导丝送至测量球囊导管至左房内,以稀释造影剂充盈球囊测量ASD的最大伸展直径,见球囊有确定的腰切痕,超声显示无分流时,记录充胀球囊的造影剂量,回抽造影剂,将球囊导管撤至体外,然后再用等量造影剂在体外充盈球囊后并用卡标尺测量其直径,以选择合适尺寸的封堵器。用美国AGA公司生产Amplatzer封堵器及输送系统,将选好的伞形封堵器安装于输送器内芯的头端,通过相应直径的输送鞘管将封堵器送入左房,在左心房先行张开左房盘,回拉使其紧贴残余房间隔堵住缺损孔,释放右房盘,观察伞型良好、轻轻推拉封堵器无脱落、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无分流或仅见少量分流、听诊杂音消失时,确定位置良好后释放封堵器。退出所有输送装置,术毕立即行TEE检查观察封堵器与临近血管开口及瓣膜关系,评价封堵效果。部分病例在经食管超声(TEE)监测和引导下完成封堵。术后静脉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3d,口服阿司匹林100mg/d,疗程3个月。分别于术后第2天、1个月、3个月连行心脏超声、心电图及X线胸片检查。

2结果

本组21例患者,ASD伸展直径10~28mm,选用封堵器大小为10~36mm,在TTE或TEE引导下介入封堵均获成功(其中1例因选用封堵器欠佳,后改用更大型号封堵器封堵成功)。术后即刻听诊,心脏杂音消失,TEE检查显示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第2天复查TTE仍示该例少量分流,未闻及杂音,1个月后TTE显示残余分流消失。本组即刻完全封堵率95.3%。所有患者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未对毗邻结构产生影响,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无急诊手术病例。随访3个月,复查超声及X线胸片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及封堵器脱落,肺充血及右心房室增大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3讨论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既往外科开胸手术是治愈的唯一方法。自1976年King和Mills首先应用介入技术闭合继发孔型ASD获得成功后,近年来介入治疗有了长足发展,在发达国家已逐渐成为ASD的首选治疗方法。我国1995年开始引进该技术,随着封堵装置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介入封堵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ASD治疗领域中正得到广泛的应用[2,3],然而有关成人ASD介入治疗报道少见。由于在儿童期症状较轻,不少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直至成人时才被发现。资料表明[4],ASD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腔大小、心电图及肺血管阻力均随年龄的增长而恶化,年龄超过20岁后外科开胸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明显增高,约有11%的患者术后仍有残存ASD和房性心律失常。本研究显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ASD21例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即刻完全封堵率达95.3%,随访3个月无残余分流及封堵器脱落,右心房室增大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说明先天性心脏病的导管介入封堵治疗不仅具有不用开胸、住院时间短、痛苦轻、安全可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并且可以达到与外科开胸手术同样甚至更好的治疗效果,该技术同样适合于符合介入手术条件的成人ASD。作者认为:(1)绝大多数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ASD都能进行介入治疗,但术前的病例筛选十分关键,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缺损直径在32mm以下的ASD都能在TTE引导下完成封堵,但缺损直径32mm以上者应在TEE引导下完成封堵[5];(2)缺损边缘距各静脉瓣膜要有5mm以上间隔组织、距房室瓣≥7mm,且排除其他需要外科手术矫正的心内畸形,封堵前应测肺动脉压及主动脉压,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是ASD封堵的禁忌证[4,5];(3)选择大小型号合适的闭合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过大的封堵器很容易引起周围邻近组织受损甚至引起相邻瓣膜关闭不全,封堵器选择过小会导致术后残余分流或封堵器脱落,所以选择原则一般以大于球囊直径1~2mm为好,房间隔直径需大于所选封堵伞左房侧的直径;(4)Amplatzer封堵器是目前众多闭合器中比较完善的一种,由自膨胀特性双盘与连接双盘“腰部”组成,内充以聚脂膜的镍钛记忆合金编织而成,最大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技术成功率高、生物相容性好、形态结构稳定,具有良好的可调性,位置不合适可完全回收,安全性好,残余分流发生率低,但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在我国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国产镍钛记忆合金封堵器的出现和使用为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推广带来了生机[6,7],其疗效肯定,且价格低廉,具有广阔前景;(5)在释放封堵伞之前,需利用TTE对封堵器在心脏内位置及其与各血管开口及瓣膜之间的距离再次进行观察,并反复轻轻推拉输送鞘管确保封堵器无脱落可能后,才能释放封堵伞,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6)尽管介入治疗简便易行,但也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并可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5],因此除了操作医生要有娴熟的心导管技术和高超的临床应急处理能力外,同时还要有技术设备精良的心外科作为后盾。由于导管封堵治疗没有心外科体外循环的不良影响,因而有利于保护右心功能[8],并且能够有效降低中老年ASD右心内径和肺动脉压,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和心室电传导[9]。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运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与外科开胸手术相比,介入封堵技术成功率高,术后患者恢复快,可作为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首选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4,42(3):234~238.

2邓东安,朱鲜阳,侯传举,等.小儿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40例临床报告.中华儿科杂志,2003,41(7):531~533.

3王慧深,钱明阳,张智伟,等.165例5岁以下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中华儿科杂志,2005,43(5):373~377.

4孔祥清主编.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9~205.

5张国顺,朱鲜阳,张军,主编.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与超声诊断进展.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165~171.

6秦永文,胡建强.应用国产双盘状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三例报告.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5):496~496.

心脏病学范文篇10

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一2011年10月住院的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50例,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其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9±16)岁;慢性支气管炎1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含肺源性心脏病)20例,肺炎10例,肺癌并感染5例,其他3例。经治疗好转49例(98%),死亡1例(2%)。

2护理措施

2.1加强巡视,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发病急骤,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频率有时达25~35~/min,烦躁不安,大汗淋漓,甚至会感到恐惧和濒死。有些患者会咯出泡沫样粉红色或白色的痰,严重者会从鼻、口腔中大量涌出。早期双肺底可以闻及湿哕音,晚期双肺对称布满干、湿I罗音。护士要加强巡视,掌握其症状及特征,一旦发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症状要及时处理。

2.2体位护理

护士及患者家属要协助患者采取端坐位或坐位,双腿下垂…,以便于增加肺活量,减少回心血量,同时也有利于呼吸和咯痰。

2.3心理护理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发病急骤,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而胸部的压迫感会加剧患者的恐惧,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加快等,从而加重了机体缺氧状况,且患者突然卧病在床,心理上难以接受。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护理时,要消除患者恐惧心理,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向患者讲解救治措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护士必须掌握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护理操作基本技能,遇到紧急情况能够果断处理,取得患者的信任。对病情较重的患者,鼓励其积极治疗的同时,还要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老年患者比较容易产生孤独感,在向患者介绍相关知识时,以解释、鼓励、关爱为主,尽可能地消除患者的思想压力。

2.4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如合理膳食,饮食要清淡,以降低基础代谢率;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采取低脂、低盐饮食;对于应用利尿剂者多食含钾、纤维素高的食物。嘱患者要戒烟酒,不能吃的过饱,多餐少食,同时也要注意营养搭配。指导患者应注意休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预防感冒,控制各种感染,保持乐观情绪,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患者出院时要对其进行指导,教会其如何自我观察病情,使其了解病情加重的症状及急救药物、不良反应等,教导患者数脉搏,能够辨别脉搏异常情况_2。同时,要为患者建立档案,定期随访,监测心肺指标,给予各种指导。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