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8:26:50

信贷资金

信贷资金范文篇1

高校利用信贷资金,要还本付息,当支付的利息相对数较小时,可列入当年的经费支出中,但本金一次偿还时会造成高校财务支付困难。如作者所在的高校,在2006年一年中,归还到期贷款本金5000多万元。这对于一个年收入只有9000多万元的高校来说,一年内归还的贷款本金和利息就占去了一半以上,是一个相对较大的数额,曾一度使该高校财务陷入困境。财务账上没钱,教职工手中的积压了大量的票据不能报销,教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搞得人心惶惶。影响了教职工对学校发展的信心,影响了教职工积极性的发挥。由此看来,建立高校的偿债准备金制度是完全必要的。同时,由于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固定资产在使用中耗费的价值得不到补偿,高校偿还银行贷款就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为了弥补高校会计制度的缺陷,也为了高校不至于因偿还贷款而发生财务风险,应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高校在编制年度预算时,根据债务规模和贷款期限,按2%~3%的比例提取偿债准备金,在事业基金中留足这一数额。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确定合理的贷款规模

对高校来说贷款不可能是无限制的,“应该贷多少款和能贷多少款”是高校在贷款时应考虑的问题,也就是说贷款规模要与学校的发展规模相适应。如果学校贷款规模超过学校的承受能力,学校将面临财务风险。因此,高校为防范风险,通过建立贷款风险评价模型来确定合理的贷款规模,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高等学校贷款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保证未来一定期间内每年具有可用于偿还贷款本息的可偿债资金,高校的收入来源可分为限定性收入(有指定用途)和非限定性收入(无指定用途)两大类。只有非限定性收入才能作为高校偿还债务本息的资金来源。

非限定性收入=(非专项教育经费拨款-附属中学教育经费拨款)+教育事业收入+附属单位交款+其它经费拨款+上级补助收入+其他收入

高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必须首先确保必要的刚性支出。

必要的刚性支出=(基本支出-科研支出-已贷款利息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非限定性净收入=非限定性收入-必要刚性支出

考虑到高校非限定性净收入不可能全部用于偿还贷款本息,因此,各高校可结合实际按一定比例确定可用于偿债的非限定性净收入。

为平衡各年收入与支出中偶然因素的影响,可以年均非限定性净收入Ro为基数,以n年期同期银行平均贷款利率i为折现率,计算未来n年累计非限定性净收入现值。具体方法如下:

(1)年均非限定性净收入Ro=近两年非限定性净收入之和/2

(2)n年期累计非限定性净收入现值=Ro×限制系数f

式中,g为设定的非限定性净收入增长率,n为期间数(年),i为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n年期累计非限定性净收入现值+一般基金中可用于偿债资金(可按一般基金的20%~50%测算)。

n年期累计新增贷款控制额度=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累计为偿还贷款余额。

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大致计算出学校的贷款规模的上限。需要注意的事,此公式在实际运用中还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析考虑各种因素灵活把握。

(三)继续拓宽高校经费筹措渠道,分散贷款分险

信贷资金是高校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但单一的筹资渠道会增大高校的财务风险。为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高校应建立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机制,分散风险,增强还贷能力。银行信贷资金作为高校的一项负债,需要高校在未来一个确定时期内支付本金和利息,从而构成高校的一项负担,对其计划不周,管理、使用不当,很可能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对此,高校要把清理负债,按期归还各种借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高校财务部门要从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经费自给率等方面正确分析财务状况,认真进行预测分析,保证银行的信贷资金到期归还。

(1)挖掘传统经费来源渠道

政府拨款是大学经费来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这部分资金属于高校的自有资金,既没有资金使用成本,也不需要归还。因此,大学应积极与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并瞄准政府的需要,尽可能多地争取科研课题和经费。

另外,学生拖欠学费是全国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这其中固然有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的原因,但是恶意欠费现象也比较严重。全国高校平均欠费率达25%左右。目前,高校通过提高收费解决资金紧缺问题可行性不大。但是,如果能够通过高校收费制度创新,加大工作力度,全校齐动员,有关部门通力配合,齐抓共管,尽量降低欠费率,把能收的学费尽可能多地收回来,也可以为高校增加经费来源。提高高校的自有资金比例,增强高校的实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2)募捐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大学争取社会捐赠是一种传统。为了更好的发挥这一传统筹资渠道的优势,大学应该设立专门的募捐机构,发挥大学董事会的作用,扩大募捐范围。

募捐已成为国外大学,尤其是美国大学应对经费紧张挑战的重要策略之一。199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接受了惠普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惠莱特的3亿多美元的个人捐款。如此之大的捐款,对于大学发展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1994年美国大学所接受的捐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占高校总收入的7%。新加坡于1991年成立了大学教育基金,5年时间共获得捐款6.2亿新元,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高校教育基金会在我国是新事物,近几年许多高校也意识到成立基金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纷纷筹建申报基金会。清华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初,现有专职、兼职工作人员10人,至今已筹集资金一亿多元,捐助资金共4亿多元,资助校内各级各类项目几十个;北大教育基金会成立于1995年,有专职人员12人,下设:行政部——负责资金的管理使用;财务部——负责资金的运作;业务部——负责筹款。至今筹集资金几亿元。清华、北大基金会都设有奖学金、奖教金等,教育基金对学校资金不足的填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北大基金会每年向学校提供几千万元的项目资助费。基金会的钱可拿来用在学校、政府不可能或支付不了的方面。

高校应积极借鉴国内外高校经验,充分利用校友遍布天下的优势,为学校的建设筹集资金。拓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分散信贷资金风险。

(四)成立专门的信贷资金管理组织机构,加强信贷资金管理

成立专门的信贷资金管理机构,对信贷资金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以降低信贷资金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监察、审计、财务、基建等重要职能部门参加的信贷资金管理小组,对学校一定时期内拟贷款项目进行考察、分析、论证。在项目可行的情况下,拟定贷款计划,初步确定引进信贷资金的金额、期限等,经学校有关会议通过后签订贷款合同书。

财务部门要设专人对信贷资金进行管理,建立台账,按贷款银行逐笔登记贷款日期、金额、利率和到期日等明细情况,每日要编制使用信贷资金计划表和偿还信贷资金计划表,报信贷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及校领导。使领导对信贷资金的规模、使用情况、到期日分布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为学校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信贷资金管理小组对信贷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验收,并及时处理信贷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不善等问题,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对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分析,增强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的动力。

(五)建立最佳信贷资金组合,降低信贷资金风险

所谓信贷资金组合是指在一定数量的信贷资金中,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的比例,也称信贷资金的长短期结构。确定合理的信贷资金组合,结合合理的贷款规模,不仅可以减少财务风险,还可以节约资金成本。在信贷资金占高校资金来源一定比例的情况下,信贷资金利息支出占用了教育事业费的一定份额。因此,减少贷款利息支出,节约资金成本,是提高信贷资金利用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发展规划、项目计划、工程进度、收入与支出情况,在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实行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相结合,分期分批贷款,确定最佳的贷款规模与贷款期限的组合,防止盲目贷款和增大财务风险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周,施建军.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妾波克,徐蓉.金融全球化与风险防范[J].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唐景莉.高校如何防范投资风险和债务风险—访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陈伟光[N].中国教育报,2005-07-08(1)

摘要:信贷资金在推动高校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信贷资金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文章提出了高校控制信贷资金风险的对策,对高校控制风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信贷资金范文篇2

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制度观念淡漠。少数农村信贷人员金融制度观念淡漠,随意性较大。不严格按制度规定办理信贷业务;变通制度办理信贷业务;逆程序办理信贷业务。纵容客户的不规范行为,信贷政策指导滞后。而一些上级主管部门缺少监督检查,使信贷资产质量难以有效保证。

二、信贷资产管理薄弱。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少数信贷人员对借款人主体资格、担保手续的合法性、客户资信情况、信贷风险状况不能作出准确判断,对不良信贷资产不能提出有效的处置措施,由于综合业务素质不高,尚不能运用计算机综合系统的查询功能全面掌握客户的贷款情况和信用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

三、信贷资金运作不规范。一是部分单位未严格执行审贷分离或岗位分离,审贷小组形同虚设,调查、审查职责不清,信贷运作资料不完整,管理不规范。二是客户准入把关不严,一个或多个经营单位对有不良贷款或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继续发放贷款。三是信贷人员岗位变动时,未全面进行信贷业务责任认定就移交工作,最后导致部分问题贷款超诉讼时效、超保证期间,加大了清收难度。

四、贷款担保手续不完备。一是保证担保有效性不强。在实际操作中有相当一部分保证担保贷款,属夫妻担保或父子担保,同一保证人超过自身担保能力为多人提供担保,失去担保的实际意义。二是抵押担保不规范,法律效力不强。如部分房产抵押贷款无房产共有人签字;同一房产多次办贷或转贷。三是质押贷款手续不规范。出质人手续不完善,签字不规范;质押存单转存未重新办理质押担保手续等。

五、贷款跟踪管理滞后,信贷档案散乱。目前在贷后管理上,一是重投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对贷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缺乏贷后管理的制度安排,贷后管理处于一种盲目和随意状态。在信贷档案管理上,档案的有效性、序时性、规范性、全面性未得到体现,档案资料缺失较多,保管散乱。如催收通知单、企业改制资料、工商登记及变更资料等,未列入合同文本资料统一保管。

改进的对策

针对当前农村信贷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信贷管理制度,创新信贷管理理念,规范信贷业务运行,为信贷业务的有效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做到有章可循。

二、加强信贷员岗位培训,坚持不达标不能上岗。要重视对农村信贷人员进行业务、技能的适应性培训。要提高信贷人员对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能力以及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倡廉活动,防止以贷谋私等不正之风的发生。

信贷资金范文篇3

高校的信贷资金属于高校的借入资金,属于高校的负债,与国拨经费和学费有着本质的区别。高校利用信贷资金需要支付资金成本和按期归还本金,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所谓财务风险就是高校取得信贷资金后存在着债务负担过重而影响高校正常财务支付和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如果贷款不能展期,甚至还存在着被债权人起诉而破产还债的可能性高校对信贷资金的使用必须坚持“经济效益”的原则,注重投资质量。注重分析投资后是否能为学校带来更多的资金回流,也就是能否创造新的更多的收入。另外,信贷资金的使用应经过严格、合理的专家论证,避免出现个别人的“拍脑门工程”和无效投入,避免给学校财务造成新的更大的困难。总之,学校在信贷资金的使用上必须坚持效益原则,既要努力扩大收入,又要严格控制办学成本,不断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由于高校长期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一些高校申请到信贷资金以后,觉得资金有了溢余就随意消费,乱上建设项目;还有一些高校缺乏长远规划,过于追求短期利益以至基建摊子铺得很大。这些行为只会进一步加大财务风险,给高校的资金运转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作为高校应严格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建立高等院校的偿债准备金制度

高校利用信贷资金,要还本付息,当支付的利息相对数较小时,可列入当年的经费支出中,但本金一次偿还时会造成高校财务支付困难。如作者所在的高校,在2006年一年中,归还到期贷款本金5000多万元。这对于一个年收入只有9000多万元的高校来说,一年内归还的贷款本金和利息就占去了一半以上,是一个相对较大的数额,曾一度使该高校财务陷入困境。财务账上没钱,教职工手中的积压了大量的票据不能报销,教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搞得人心惶惶。影响了教职工对学校发展的信心,影响了教职工积极性的发挥。由此看来,建立高校的偿债准备金制度是完全必要的。同时,由于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固定资产在使用中耗费的价值得不到补偿,高校偿还银行贷款就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为了弥补高校会计制度的缺陷,也为了高校不至于因偿还贷款而发生财务风险,应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高校在编制年度预算时,根据债务规模和贷款期限,按2%~3%的比例提取偿债准备金,在事业基金中留足这一数额。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确定合理的贷款规模

对高校来说贷款不可能是无限制的,“应该贷多少款和能贷多少款”是高校在贷款时应考虑的问题,也就是说贷款规模要与学校的发展规模相适应。如果学校贷款规模超过学校的承受能力,学校将面临财务风险。因此,高校为防范风险,通过建立贷款风险评价模型来确定合理的贷款规模,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高等学校贷款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保证未来一定期间内每年具有可用于偿还贷款本息的可偿债资金,高校的收入来源可分为限定性收入(有指定用途)和非限定性收入(无指定用途)两大类。只有非限定性收入才能作为高校偿还债务本息的资金来源。

非限定性收入=(非专项教育经费拨款-附属中学教育经费拨款)+教育事业收入+附属单位交款+其它经费拨款+上级补助收入+其他收入

高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必须首先确保必要的刚性支出。

必要的刚性支出=(基本支出-科研支出-已贷款利息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非限定性净收入=非限定性收入-必要刚性支出考虑到高校非限定性净收入不可能全部用于偿还贷款本息,因此,各高校可结合实际按一定比例确定可用于偿债的非限定性净收入。

为平衡各年收入与支出中偶然因素的影响,可以年均非限定性净收入Ro为基数,以n年期同期银行平均贷款利率i为折现率,计算未来n年累计非限定性净收入现值。具体方法如下:

(1)年均非限定性净收入Ro=近两年非限定性净收入之和/2

(2)n年期累计非限定性净收入现值=Ro×限制系数f式中,g为设定的非限定性净收入增长率,n为期间数(年),i为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n年期累计非限定性净收入现值+一般基金中可用于偿债资金(可按一般基金的20%~50%测算)。

n年期累计新增贷款控制额度=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累计为偿还贷款余额。

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大致计算出学校的贷款规模的上限。需要注意的事,此公式在实际运用中还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析考虑各种因素灵活把握。

(三)继续拓宽高校经费筹措渠道,分散贷款分险

信贷资金是高校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但单一的筹资渠道会增大高校的财务风险。为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高校应建立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机制,分散风险,增强还贷能力。银行信贷资金作为高校的一项负债,需要高校在未来一个确定时期内支付本金和利息,从而构成高校的一项负担,对其计划不周,管理、使用不当,很可能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对此,高校要把清理负债,按期归还各种借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高校财务部门要从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经费自给率等方面正确分析财务状况,认真进行预测分析,保证银行的信贷资金到期归还。

(1)挖掘传统经费来源渠道

政府拨款是大学经费来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这部分资金属于高校的自有资金,既没有资金使用成本,也不需要归还。因此,大学应积极与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并瞄准政府的需要,尽可能多地争取科研课题和经费。

另外,学生拖欠学费是全国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这其中固然有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的原因,但是恶意欠费现象也比较严重。全国高校平均欠费率达25%左右。目前,高校通过提高收费解决资金紧缺问题可行性不大。但是,如果能够通过高校收费制度创新,加大工作力度,全校齐动员,有关部门通力配合,齐抓共管,尽量降低欠费率,把能收的学费尽可能多地收回来,也可以为高校增加经费来源。提高高校的自有资金比例,增强高校的实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2)募捐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大学争取社会捐赠是一种传统。为了更好的发挥这一传统筹资渠道的优势,大学应该设立专门的募捐机构,发挥大学董事会的作用,扩大募捐范围。

募捐已成为国外大学,尤其是美国大学应对经费紧张挑战的重要策略之一。199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接受了惠普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惠莱特的3亿多美元的个人捐款。如此之大的捐款,对于大学发展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1994年美国大学所接受的捐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占高校总收入的7%。新加坡于1991年成立了大学教育基金,5年时间共获得捐款6.2亿新元,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高校教育基金会在我国是新事物,近几年许多高校也意识到成立基金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纷纷筹建申报基金会。清华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初,现有专职、兼职工作人员10人,至今已筹集资金一亿多元,捐助资金共4亿多元,资助校内各级各类项目几十个;北大教育基金会成立于1995年,有专职人员12人,下设:行政部——负责资金的管理使用;财务部——负责资金的运作;业务部——负责筹款。至今筹集资金几亿元。清华、北大基金会都设有奖学金、奖教金等,教育基金对学校资金不足的填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北大基金会每年向学校提供几千万元的项目资助费。基金会的钱可拿来用在学校、政府不可能或支付不了的方面。

高校应积极借鉴国内外高校经验,充分利用校友遍布天下的优势,为学校的建设筹集资金。拓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分散信贷资金风险。

(四)成立专门的信贷资金管理组织机构,加强信贷资金管理

成立专门的信贷资金管理机构,对信贷资金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以降低信贷资金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监察、审计、财务、基建等重要职能部门参加的信贷资金管理小组,对学校一定时期内拟贷款项目进行考察、分析、论证。在项目可行的情况下,拟定贷款计划,初步确定引进信贷资金的金额、期限等,经学校有关会议通过后签订贷款合同书。

财务部门要设专人对信贷资金进行管理,建立台账,按贷款银行逐笔登记贷款日期、金额、利率和到期日等明细情况,每日要编制使用信贷资金计划表和偿还信贷资金计划表,报信贷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及校领导。使领导对信贷资金的规模、使用情况、到期日分布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为学校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信贷资金管理小组对信贷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验收,并及时处理信贷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不善等问题,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对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分析,增强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的动力。

信贷资金范文篇4

经济伦理是指能够调节市场经济中各类行为主体行为的伦理价值观、道德认识和价值判断等。政府经济伦理是指产生于经济活动中的、可以调节与约束政府经济行为和各种衍生关系的价值观与伦理道德规范的总称。政府价值观、道德认识、判断及评价是其组成部分。经济伦理在广义上可理解为宏观经济伦理学;狭义的概念则专注于中观及微观经济伦理学,如“公司伦理”。近年来,我国经济伦理领域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现实问题,这使得经济伦理学科与社会热点问题的交叉性研究日益增多。此外,以数学建模法为代表的研究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该领域研究之中,这极大地增强了调研活动的科学性。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是指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用于房地产借贷资金在各产出主体的分配所产生的效益。我国经济发展与房地产业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在房地产投资中,信贷资金的有效配置则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关于研究现状方面,从国家宏观政策研究角度来看,大部分学者认为金融政策对房地产行业有重要影响。从企业微观角度上讲,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是房地产业资金的主要来源,然而,传统信贷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资金配置效率提高的需要。对此,王坚强指出:“我国整体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经营效率差距较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存在着运行效率不高,区域差异化明显的特点。”而要解决这一难题,张亚辉强调要从三方面提高我国房地产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第一,加大直接融资的力度;第二,通过发展房地产信托基金分散投资渠道;第三,加大股东监管和国家政策监督。”总之,我国各界关于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问题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这都为研究其效率高低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我国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风险

我国房地产市场十多年的实践进程说明,其每一次波动都与金融信贷政策直接相关,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高低会对房地产业、金融机构乃至全社会产生深远影响。通常情况下,我国房地产信贷资金由于价值观、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其不能得到很好的配置,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具体而言:首先,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降低。总的来说,信息不对称导致房地产信贷条件与信息对称条件下的最优水平不相符合,产生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降低了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第一,随着贷款利率的不断提高,一些效益好、风险低的房地产借款企业更倾向于借助其他融资渠道而非银行信贷,这导致了信贷资金驱向高风险的房地产借款企业。此外,商业银行基于“逆向选择”会将贷款投向规模较大和风险较小的房地产借款企业,这会使信贷资金流向低质量的借款者,资金配置因此发生错位,配置效率也会降低。第二,“逆向选择”也会引发道德风险(借款人擅自变更房地产信贷资金用途、故意逃避偿付义务、不关心信贷资金使用效率),这会降低其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其次,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受到行政垄断性干预而降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主要通过价格自发地传递市场信息,引导各市场主体做出适宜的反应,从而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而政府的干预则会影响到市场机制的均衡作用。政府通过控制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来影响企业自主行为,这种“非市场性”的行为通常会使其忽视对效益和效率的追求,导致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降低。总之,我国房地产信贷资金在配置过程中出现了效率不高及垄断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虽然这与我国房地产及相关金融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政府经济伦理意识的不健全是其存在与发展的重要诱因。

三、我国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风险的经济伦理释义

经济伦理领域的研究重点是“义”与“利”之间的关系,它不仅存在于所有经济活动之中,而且也反映了其中围绕“利益”进行博弈的实质。而“利益”最大化的实现需要统一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价值和道德价值,规避“义”与“利”之间的矛盾。这说明,“互利”融合了经济与道德行为,倘若二者出现背离的情况则会导致其矛盾与冲突。即道德意义处于经济结果而非动机之中,出现结果利他与动机利他不一致的情况,仍然会出现损人利已的局面。而道德行为则将二者进行了统一,符合当前及长远利益的诉求。库柏曾指出“符合道德的行为是不可能在孤立的情况下形成并得以有效维持的。”这说明,满足道德判断的经济行为可以使个体道德与制度文化得到较好的融合,实现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的统一。从政府角度来分析,掌握着公共权力的政府,其职责就在于依法管理公共事物,并以为社会提供需要的公共产品作为工作的核心环节,即在社会治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都要以经济伦理规则来运用政治权力,通过协调各种利益诉求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而言:政府经济伦理观的模糊是造成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与发展使得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不断降低。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之“义”就是根据房地产贷款企业不同的借款需求,通过差别化的贷款利率政策引导效益好、风险低的房地产借款企业利用银行信贷,以此解决资金配置错位及效率低下的问题。其“利”在于房地产借款企业通过差别化的利率政策而使资金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体现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然而,政府金融政策制定部门没有全方位考虑到不同房地产借款企业的贷款需求,“一刀切”式的利率政策其实质体现出政策对其应有之“义”的“不作为”,是对房地产业及民众长远利益的侵害。另一方面,行政垄断性干预也使得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持续降低。在此过程中,政府之“义”就是充当好“守夜人”的角色,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房地产借款企业做出适度的反应,不断优化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其“利”则表现为政府适当的宏观调控政策满足房地产借款企业资金要求,并使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得到提高。然而,政府“内在效应”却降低了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即政府干预房地产信贷市场为寻租行为提供了可能性。一些政府官员有可能“受非法提供的金钱或其他报酬的引诱,做出有利于提供报酬的人从而损害公众和公众利益的行为”。这样,“不仅使生产经营者提高经济效率的动力消失,而且还极易导致整个经济的资源大量地耗费于寻租活动,并且通过贿赂和宗派活动增大经济中的交易费用。”总之,我国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问题的实质在于政府所持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有相互矛盾的现象,即政府有将短期经济利益与社会长期利益相对立的倾向,造成了“结果利他”与“动机利他”的不一致,加之我国当前资金监管建设的滞后,导致了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降低。因此,问题解决的关键就是不断修正政府经济伦理理念,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制度保障,不断提高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

四、我国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经济伦理视角破解

符合道德要求的经济活动实现了经济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总的来说,从经济伦理视角对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问题进行研究还是较新颖的事物,各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的问题不仅源于我国当前经济、政治文明领域发展的不完善,而且也是经济伦理方面建设缺失的直接反映。首先是正确经济伦理意识的培育与完善。一方面,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载体,其所把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应当符合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高效率的要求。在此课题中,政府的职责就是加强官员的服务型政府理念教育,并通过惩罚不能很好地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行为来使服务型政府理念深入人心,切实帮助房地产借款企业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房地产借款企业自身也要主动接受相关的教育,主动参与到提高其借款资金使用效率的行动之中,保证其经济效益的实现。其次,在构建经济伦理价值观基础上从技术手段破解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不高的问题。经济伦理意识的完善是相关制度进步的前提,制度建设则是更好地落实经济伦理理念的保障。具体而言:第一,积极推进银行产权改革,真正确立其市场主体地位。处于转轨时期的经济体制使得国有银行的市场主体地位未能完全确立,这必然导致银行与政府间的信息非均衡状态,最终影响房地产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因此,只有通过改革产权制度,合理界定国有银行的经营主体地位,完善股份制商业银行,才能转变所有者人多元化局面,避免银行承担不必要的政策性负担,保障包括房地产信贷资金在内的各类借贷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第二,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降低交易成本。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信用又是金融安全与效率的基础。所以,需要制订科学完整且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评估准则、评估方法和管理方法,它可以对企业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与判断,这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和交易费用,从而提高包括房地产信贷资金在内的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加快金融体系的配套改革,通过引入各类竞争主体来促使房地产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促进其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政府应为房地产企业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如房地产投资信托、寿险资金等)且加快制订房地产投融资政策和法律,便于房地产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投资基金进行融资,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总之,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问题既要从思想上按照经济伦理规则统一认识,也要强化各种体制机制与现实的适用性,这样,才能逐步提高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推动房地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信贷资金范文篇5

第一,它有利于增加信贷资金的运用渠道,可以为商业银行开辟新的盈利途径。

第二,允许信贷资金入市有利于规范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渠道和方式,克服银行信贷资金向股市流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在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问题上,我国一直存在着现实状况与法律规定悖逆的不正常现象。一方面,有关法律法规严禁将银行信贷资金用于炒股;另一方面,现实中却又有大量信贷资金通过各种方式流入股市。而且,由于信贷资金入市绝大部分属于暗箱操作,因此除了少量的券商股票质押贷款有据可查外,没有人能确切知道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数量。有人估计,2000年流入股市的银行贷款就达1000亿元左右。既然严格的法律规定亦难以堵死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暗道,而且各种暗道的存在使银行对信贷资金向股票市场的流动完全处于一种无法监控的状态,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固守原有的法律和政策限制,而应使信贷资金入市公开化和合法化,变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各种暗道为明道。这样对规范信贷资金向股市的流动,减少银行贷款向股市流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允许信贷资金入市有利于减少银行资产业务风险。我国之所以禁止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出于对银行信贷资金安全性的考虑。我们一直认为,股票市场风险很大,而银行信贷资金的绝大部分是来自各项存款,特别是来自居民的储蓄存款,如果允许信贷资金入市,则一旦运用银行贷款进行的股票投资失败,不仅会使银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而且也会损害存款人的利益。应当说,上述看法有一定道理,但问题在于对商业银行而言信贷资金入市的风险有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答案应当是否定的。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允许信贷资金入市还有利于银行减少资产业务风险。一是因为过去信贷资金入市的风险主要源于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而如果允许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变银行贷款流入股市的各种暗道为明道,就可实现信贷资金向股票市场的规范和有序流动,并使银行可以对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时间、规模、途径和方式等进行有效监控,这相对于过去的那种信贷资金向股市的盲目流动而言,不是加大了银行的风险,而是减少了银行的风险。二是因为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即投资者可以将持有的股票随时在股票市场上卖掉,换取现金。既然如此,与工商企业的设备贷款相比,银行以股票为对象所发放的贷款也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换言之,银行对股票市场主体贷款的风险并不高于一般工商企业贷款。如果考虑到银行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股票作为质押品、而股票的流动性又远高于其他抵押物的情况,则允许信贷资金入市就更有利于增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从而更有利于降低银行的风险。三是因为允许信贷资金入市,并不意味着银行可以不加选择地对股票市场主体发放贷款,相反,如同对一般工商企业贷款一样,银行可以在贷款对象、贷款时机、贷款方式、贷款数量和贷款期限等方面进行严格论证和自主选择,从而把贷款风险控制在最小限度以内。可见,对信贷资金入市的风险应当辩证地看待。在很大程度上,允许信贷资金入市实际上是减少银行风险的一种有效措施。

对我国证券市场而言,信贷资金入市的必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允许信贷资金入市有利于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证券市场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其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市场的规模和交易的活跃程度,而要扩大市场的规模,并保持市场交易的活跃,其前提条件又是必须维持一定的市场资金存量和流量。允许信贷资金入市的意义正在于可以为我国证券市场提供增量资金来源,从而可以对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我国目前股市低迷、股票市场融资功能削弱,而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货币市场又资金过剩的情况下,允许信贷资金入市更可以改变两个市场的不均衡状况,从而对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发挥特殊作用。第二,允许信贷资金入市有利于减轻股市波动,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规范运行。如前所述,在信贷资金流人股市问题上,我国一直存在着现实状况与法律规定悖逆的不正常现象。由于大量银行贷款暗中无序流入股市,监管部门又要依法对信贷资金入市予以查禁,因此,在这种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博弈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股市的剧烈波动。当监管者放松监管或监管不力时,大量信贷资金就会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股市,在市场上兴风作浪,推动股票价格的猛烈上涨。而当监管部门加大对违规资金的查处力度时,原来流人股市的信贷资金又会大量从市场撒出,从而导致股价的剧烈下跌。这种现象已经为2000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运行的实践所证实。允许信贷资金入市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允许信贷资金入市后,银行贷款流人股市的渠道和方式得以透明化和规范化,信贷资金向股市的流动成为公开、合法、有序和可以由银行加以控制的流动,原来信贷资金向股市的非规范和无序性流动将不存在,这就可以避免由信贷资金的流出流人所引发的股市过度波动,有利于股票市场的平稳运行。第三,允许信贷资金入市有利于监管当局对股市进行宏观调控。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依靠政策来调节,即当股市过度高涨时,有关部门就会推出“利空”政策,以此阻止股市的过度繁荣;而当股市长期低迷时,有关部门又会抛出“利好”政策或措施,以求刺激股票价格的回升。这种主要依靠政策进行调节的方法不仅不利于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而且也使股市的宏观调节缺乏经常性和连续性。因此,笔者认为,为了保证我国股票市场的平稳运行,当务之急是建立起经常性的、依靠经济手段对股票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机制,而这一机制的核心就是在允许信贷资金入市的前提下建立股票信用交易制度。因为,建立股票信用交易制度后,中央银行便拥有了调整保证金比率这一调控股市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根据股票市场的运行状况,通过及时调高或调低保证金比率来有效控制银行贷款流入股票市场的数量,防止股票价格的过度波动,这对股票市场的长期稳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信贷资金入市无论对商业银行还是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平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寻求信贷资金入市的合理而又安全的渠道,以便降低信贷资金入市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我国目前的金融分业经营条件下,由于银行不能直接进行股票的买卖,因此信贷资金入市只能采取间接方式。具体说,可供选择的信贷资金入市途径有以下几种

1.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下发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管理规定》,这为银行信贷资金通过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间接入市提供了一条合法的通道。此后,中国人民银行又相继批准了多家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通过交易主体的相互交叉,使两个市场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相互渗透。实践证明,这条通道的打开,不仅使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效率得以提高,而且使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的资金实力得以增强,各项业务的开展更加顺利。同时,这一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增强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同业拆借由于具有期限短的特点,因此这种方式只能解决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短期融资需求。

2.对券商实施股票质押贷款。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联合了《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抵押向商业银行贷款,从而为证券公司自营业务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信贷资金通过这种方式入市,无论对券商还是对商业银行都十分有益。对券商而言,股票质押贷款可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其相对长期的资金需求,适应了其资产结构调整的需要,增强了券商的经营灵活性与资产的流动性,使一批符合条件的综合类券商在竞争能力、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得到不断增强。对商业银行而言,在整个金融系统稳健运行的条件下,股票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则可以推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和金融服务的创新,给商业银行相对充裕的资金找到新的运用渠道,从而增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提高银行资金运用的效率。此外,由于证券公司的社会信誉一般要高于普通工商企业,作为抵押品的股票又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此,商业银行通过这种方式将信贷资金间接投入股票市场,其风险比之一般工商企业贷款的风险要小得多。

3.推出除券商之外的股票质押贷款,即开办个人股票质押贷款和企业股票质押贷款。如果个人和一般企业可以通过股票质押获得资金,则其一部分可用于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以及用于实业或不动产投资;另一部分资金将进入证券市场,这种乘数和放大效应将大大增加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量,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鼓舞新老投资者的信心,也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流入市场开辟新的途径。同时,由于能够用于质押的股票一般均业绩优良、成长性较好,因此,全面开放股票质押贷款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市场的理性投资。而券商通过为个人股票质押贷款提供中介服务,也可以获得新的利润来源;此外,如果能使在本公司开户的投资者用其所持股票进行质押获得贷款,也将大大增强券商对客户的吸引力。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对个人和企业开办股票质押贷款业务,可以为其资金提供更为宽阔的运用途径,从而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目前信贷资金运用效率低和大量闲置的问题,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与银行的其他信贷业务相比,股票质押贷款具有很强的变现性,这对于注重资产流动性的商业银行来讲,无疑具有莫大的吸引力。银行将会由此进入新的领域,拓展新的生存空间,分享资本市场发展的成果,获取资本运作的收益。对中央银行来说,则可以通过对股票质押比率、贷款利率、贷款期限等关键性指标的调整,来有效调控通过这个渠道流人股票市场的信贷资金数量,最终实现调节市场运行、分流储蓄、缓解通货紧缩的目的。

4.商业银行为券商提供除自营之外的其他业务贷款,如投资银行业务贷款等。就性质而言,证券公司是企业,而且属于资本密集型的金融企业。作为企业,证券公司与一般工商企业只有业务类型和经营范围的区别,而不存在企业本质的不同。所以,证券公司应该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成为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如券商开展企业重组并购等投行业务时需要大量资金,如果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专项贷款,就可以缓解券商资金实力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券商业务的开展。

5.建立股票信用交易制度,开办股票信用交易。这也是实现信贷资金间接入市的可行方式。所谓股票信用交易又叫保证金交易或垫头交易,它是指股票交易者按照确定的比例,将一部分价款或一定数量的股票交付给经纪人,不足部分由该经纪人向银行贷款垫付而进行的一种股票交易方式。股票信用交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借钱买股票和借股票卖股票;二是存在经纪人与股票交易者以及经纪人与银行之间的双重信用;三是存在双重利息支付,即投资人要对经纪人的垫付款项(或代垫的股票)支付利息,经纪人也要对银行的贷款支付利息,前者高于后者的差额构成经纪人的收益;四是其交割方式仍以现货交易为原则;五是股票信用交易的保证金比例由中央银行制定,中央银行可以根据股票市场的运行状况,通过调整保证金比例来调节银行资金流入股票市场的数量,从而起到调控股票市场运行,防止股票价格过度波动的作用。

我们认为,信贷资金通过股票信用交易方式入市,无论对投资者、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证券活动主体,还是对证券市场的完善与调控,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当然,由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商业银行、证券经营机构的经营机制、风险控制机制等都还不太健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量银行信贷资金集中涌入股市也容易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但是,只要我们在允许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如努力促进上市公司在制度、管理、技术上的创新以增强获利能力;监管部门完善银行信贷资金入市的规则和统计监测制度,及时调整对银行信贷资金入市的管理政策,加强对信贷资金入市的宏观调控;各金融监管部门统一政策,加强协调与配合等),我们认为,由信贷资金入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信贷资金范文篇6

延庆县地处北京京郊西北部,距市区74公里,是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发展区。山地面积占73%,森林绿化率达到68%,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现有人口27万,其中农业人口有20万,第一产业占全县总产值的20%。延庆县的资金投入一部分是市县两级财政投入,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生态环境打造和各项基础设施上;另一部分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目前延庆县共有7家金融机构,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是面向县域工商企业,在乡镇一级没有营业网点;农发行主要负责办理粮棉油等主要农副产品的国家和地方专项贷款;邮政储蓄只吸收存款;真正面向农户贷款的只有农村商业银行。延庆县农村商业银行对农户贷款方式主要有小额农贷和银农合作。

一、延庆县农村信贷资金投入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信贷投入主体缺位。首先,国有商业银行已基本放弃和退出农村市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由于股份制改革以及农村信贷成本高、风险大、赢利少等因素,逐渐撤并在农村的机构网点。目前,四大行在延庆县乡镇一级基本没有营业网点,只在县城有一个象征性的营业网点。其次,政策性银行的功能缺位。目前在延庆县,农发行基本只负责粮棉油的收购,支农业务严重萎缩,基本不对农户贷款;国开行也开展一些业务,主要是对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但是投入总量很小。第三,小规模的农村金融组织缺位。在延庆县还没有中小银行和专门发放小额信贷的小额信贷组织。第四,邮政储蓄银行还未建立。目前延庆县农村金融实际上只有农村商业银行在向农户发放贷款,而农村商业银行“一行”难支“三农”。

(二)金融机构服务功能不完善,服务缺失现象严重。首先,农村商业银行服务手段落后。目前延庆县的农村电子结算网络远远落后于城区,结算方式基本还是传统的到农村商业银行柜台办理,结算速度慢。其次,服务方式单一。延庆县的农村商业银行基本上只有简单的存贷款、结算业务,邮政储蓄虽然开通了通存通贷,但仅限于存款业务,现代银行的创新业务基本未延伸到农村金融市场。第三,农村商业银行贷款宣传不够,农户贷款意识不强。村民金融知识匮乏,贷款意识淡薄;城市的贷款营销方法基本未在农村实行,有潜在贷款需求的农户不得不通过其他途径筹资。

(三)信贷模式陈旧,贷款难,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延庆县的信贷投放主要是小额贷款。但小额贷款一是期限短、额度小,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种养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资金需求;二是信贷模式单一,没有区别不同收入人群、不同乡镇、不同自然条件对贷款需求的不同;三是贷款手续复杂,农户由于缺乏抵押物,贷款难现象突出。

(四)民间金融活跃,农村金融风险隐患突出。近几年延庆县的民间借贷发展很快,在农户中有很大市场。民间借贷一部分是向亲朋好友的无息借款,另一部分是利率很高的纯民间借贷,一般利率都在10%以上。民间借贷的高利率徒增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阻碍了农民增收;反过来又促进了民间借贷的膨胀。大量民间资本的体外循环,埋下了金融风险的隐患,很容易引发非法融资活动,从而对农村金融秩序造成冲击,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二、解决农村信贷资金投入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增加信贷投入主体。一是商业银行尤其是农业银行应加大对“三农”贷款的投放,充分发挥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作用。国家可以规定农业银行将在农村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投入农村,对于达到比例的可以给予税收优惠,税收优惠幅度与投入农村资金成正比。二是调整政策性银行尤其是农发行的功能定位,强化支农作用。农发行在继续支持农村粮棉油贷款的同时,应向农业开发性金融机构过渡,进一步拓展相关业务。可以对农业科技推广、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和初创期农业产业化企业提供贷款。三是加快邮政储蓄银行的建立。邮政储蓄银行的建立可以增加农村市场的资金供给,真正实现农村资金服务农村。四是建立多样化的农村金融组织。引导农户以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成立真正意义上的资金互助组织;鼓励以不同形式成立小额信贷组织和以不同形式组建中小银行。五是农村商业银行应继续发挥支持“三农”的作用。

(二)继续推进农村商业银行改革,丰富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首先,农村商业银行在加强自身改革的同时应不断加大现代金融产品在农村的普及力度,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丰富的现代化金融服务。同时应开发和提供多样化的结算、、理财等中间业务以及银行卡等金融产品;根据农村市场需求,合理增加农村ATM机的数量,努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其次,应不断转变和创新经营思路,树立贷款营销理念,“走出去”营销业务。第三,农村商业银行客户人员应深入农村,向农民宣传贷款产品,积极开发潜在的信贷市场。

(三)创新贷款模式,支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一是应适当提高小额贷款的额度和期限。农村商业银行应适时调整小额贷款政策,并在适当时机推出大额农贷。二是应加大信贷创新的力度,针对不同乡镇、不同阶层推出贷款新品种,满足农村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三是探索新的担保方式,拓宽抵押资产领域。一方面,基于农村商业性担保机构不愿介入的情况,政府可以成立政策性的担保公司,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另一方面,针对农村经济特点,可考虑扩大农村动产和不动产抵押担保物的范围。比如,除了农户房屋、土地和存折外,农户的牲畜、农机具、地里的农作物等都可以考虑作为抵押物来申请贷款。

信贷资金范文篇7

关键词:信贷资金三农农村资金中央一号文件农村信贷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农业灾害风险补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发展滞后,是我国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城乡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改变农村资金外流的局面,促进信贷资金流向农村,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资金外流是农村金融存在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农村信贷资金大量外流问题比较突出。从存贷总量结构看,农村金融机构存多贷少,存贷比下降,存贷差不断扩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增量减少;从资金流向结构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流向城市的趋势明显,加剧了金融资源在城乡配置的失衡;从资产结构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不高,财务状况令人担忧,农业贷款风险高,亏损严重,经营困难。农村信贷资金大量外流,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针对这种状况,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贯彻落实这一精神,解决农村资金外流问题,加快构建农村资金回流机制,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

信贷资金范文篇8

【关键词】实体经济;经济增长;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信贷资金;配置效率

一、引言

金融体系的功能一般是指金融体系的资金动员能力、资金配置能力、风险分散能力(Levine,1997;Merton,2000)。作为资金配置的关键问题,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重点。那么,如何评价金融体系的资金配置效率呢?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看资金是否流向了那些竞争力强同时又有价值创造能力的行业(Levine,1991;King,1993)。很多学者对金融体系的资金配置效率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张兵等(2007)研究了江苏省农村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发现江苏省农村信贷资金总体配置效率较低,农村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原飞等(2015)对东北地区部分银行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信贷投放增长乏力、结构不合理。胡士华等(2016)研究了信息不对称下的农村信贷市场,发现金融联结机制下,贷款违约的惩罚力度将对信贷资金配置策略产生重要影响。胡国晖等(2016)研究认为,城市商业银行在中部和西部的资产配置效率相对较高,跨区域经营有助于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提升盈利性和安全性。刘安学等(2015)的研究表明,县域农业贷款产值率与县域农村金融资金配置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县域涉农贷款规模与县域农村金融资金配置效率正相关。徐玉莲等(2015)研究发现,各省市间科技金融资金的配置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公共科技金融资金的配置效率呈上升趋势,而市场科技金融资金与整体科技金融资金的配置效率在一定区间内的波动并无明显趋势。上述研究多是基于一省或者全国范围的研究,属于比较宏观的研究,缺乏对市县级信贷资金配置的分析。而对诸如鞍钢与鞍山、一汽与长春等大型企业主导型城市的资金信贷配置效率的研究文献尚不多见。本文以鞍山为例,研究大型企业主导型城市资金信贷配置效率问题。大型企业主导型城市的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一元是地方经济,另一元是大型企业经济,金融助推经济的模式始终是围绕这二元展开的。那么,作为大型企业主导型城市的代表,鞍山市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到底如何,本文将对此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得出一些有益的研究成果,旨在为国家新一轮东北振兴建言献策。

二、模型介绍

一般来说,对信贷资金行业配置效率问题的分析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计算信贷资金投入对各行业增长的贡献;另一种方法是研究信贷资金投入对行业增值变化的反映程度,也就是分析信贷资金投入是否能够随各行业增值能力的变化而有效调整,增值能力强的行业是否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本文采用第二种方法来分析信贷资金行业配置效率问题。目前这种意义上的资金配置效率的研究由经济学家JeffreyWurgler(2000)给出,其基本模型表达式为lnIi,tIi-1,t-1=αi+βi×lnVi,tVi-1,t-1+ei,t(1)其中,I为固定资产存量;V为利润;t和i分别为年份与行业的编号;βi为弹性指标。受以上经典模型的启发,在其基础上,本文将该模型稍加变化,构造出一个简化的行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模型,其表达式为lnYi,t=αi+βi×lnVi,t+ei,t(2)其中,t代表年份,i代表行业编号,Yi,t为各行业资金投入量,Vi,t为各行业年度利润增加值,用来反映各行业的盈利能力,αi其他因素的影响,系数βi为弹性指标,表示每个行业的信贷资金对行业盈利能力变化的影响程度。βi>0,说明第t年内,行业利润率上升时,投资增长率也上升,且后者上升的速度是前者的βi倍;βi<0,说明第t年内,行业利润率上升时,投资增长率却下降,即第t年内较多的投资追加到了盈利不佳的行业,而对于盈利良好的行业却资金投入不足;βi=0,说明第t年内,各行业盈利能力不同,资金流入量却基本相同,导致各行业吸引资金能力与各行业盈利能力不匹配。计算出不同行业的弹性指标βi之后,就可以衡量信贷资金的行业配置效率。βi越大则信贷投入对行业利润变化的反应越敏感,信贷资金向高回报行业投入越多,从而资金的配置效率也就越高。

三、实证分析

(一)行业选择与数据说明。在行业的选择上,本文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行业重要性,选择产值或增加值在鞍山市比重较高的行业;二是行业数据的可得性。结合鞍山市三次产业发展实际,本文最终选择建筑业、房地产业、采矿业、民营钢铁企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业与鞍钢集团进行对比分析,数据选取的时间段为2009~2014年。为了避免由于量纲不同对结果产生影响,在进行运算之前,将原始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2009~2014年鞍山市各行业银行资金余额和鞍钢资金总额、利润总额如表1、表2所示。(二)实证分析。利用(2)式,对鞍山市6个主要行业及鞍钢集团2009~2014年信贷资金投入与利润变化情况,使用SPSS18.0软件分别进行了回归分析,计算得出6个行业以及鞍钢集团的不同敏感度系数(βi),即它们的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结果如表3所示。

四、结论分析

由表3可见,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最高的是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表明这两个行业是信贷资金重点投放领域;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最低的是采矿业和民营钢铁企业,表明这两个行业信贷资金要陆续退出;代表第三产业的餐饮住宿业、批发零售业的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较高,表现强劲,是未来信贷资金配置需要高度关注的行业。而鞍钢集团的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偏低,反映出经济增速放缓后,大型央企的经营状况不佳,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下降。由此我们得出结论,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比较高的是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对这两个行业提高信贷资金支持,这是市场经济下商业银行的合理选择。而钢铁行业的信贷资金配置效率较低,商业银行会减少向该行业的信贷资金投入。第三产业的餐饮住宿业、批发零售业的信贷资金配置效率较高,成为商业银行投放信贷资金的热门行业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行业相比,鞍钢集团的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非但不高,反而偏低,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五、提高银行信贷资金效率的建议

信贷资金范文篇9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产业培育工作主题,按照“市场导向,项目支撑,产业带动,贷款支持”总体思路,完善信贷资金服务县域产业发展新机制,加强信贷资金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扩大产业贷款比重,充分发挥信贷资金作用,大力支持重点产业、优势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效益。同时,本着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切实解决经营户贷款难问题,进一步增强经营户自我发展能力和信用意识,真正使经营户得到有效扶持、持续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信贷资金投放对象及范围

投放对象包括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肉鸡肉牛生猪养殖、核桃花卉白皮松种植、运输、服务业等。

三、信贷资金申报和审批程序

(一)用户可直接拨打县邮政储蓄银行业务咨询电话咨询有关贷款事宜,也可直接携带身份证、户口本等相关资料,在邮储银行县支行和营业网点办理申请手续。

(二)贷款项目确定后,借款人应向邮储银行提供相关资料并填写借款申请表。

(三)邮储银行查询征信系统后,对于无不良征信记录的及时派员入户调查,3日内完成。

(四)对审核符合条件的用户办理贷款手续并发放贷款,5日内完成。

四、免息和贴息优惠政策

(一)邮政储蓄银行对小额贷款期限满1年并按期还本付息的诚信用户,给予第六个月和第十二个月免息优惠,享受免息由邮储信贷系统自动完成。

(二)县财政利用扶贫贴息优惠政策,加大邮储信贷资金支持产业培育力度,对从事个体工商户经营、肉鸡肉牛生猪养殖、核桃花卉白皮松种植、运输、服务业等,能够按期归还贷款的诚信用户,可享受政府扶贫贴息优惠政策支持,每户/次享受贴息贷款最高不超过5万元,按实际贷款期限,执行年利率5%的标准给予贴息。

1、贴息资金来源:由省级财政按每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确定的规模,将贷款贴息资金直接分配到县,存入县级财政扶贫专户。

2、贴息确认:⑴对按期还本付息的用户,填写贷款贴息审批表,由借款人所在村(社区)确认盖章,乡(镇)政府审查盖章后,报县邮储银行;⑵县邮储银行对贴息审批表(附借据等相关资料)审核后,按季报县扶贫办做最终贴息确认;⑶县扶贫办按照有关扶贫贴息政策审核后,确定贴息金额,报县财政部门拨付贴息资金。

3、贴息方式:县财政局依据县扶贫办审核确定的定贴息金额,及时将资金拨入县邮储银行;县邮储银行与县扶贫办签订协议,由邮储银行将贴息资金及时发放至贷款户,并建立相应的贷款贴息档案。

4、贴息资金管理:县级财政部门对贴息资金实行专户、专账管理,准确及时地拨付贴息资金。由于扶贫贴息资金额度有限,在保证重点扶贫村、低收入村享受贴息的前提下,实行先到先得,专项资金用完为止。县邮储银行要与县扶贫办加强沟通,及时通报贴息资金额度情况,保证信息畅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为了确保信贷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工作顺利实施,县上成立由金融办、扶贫办、财政局、农业局、经贸局、人行、邮储银行等单位组成的邮储贷款贴息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县金融办,办公室主任由金融办主任钱晓轩兼任,具体协调贷款发放、贴息、检查评比等工作。

(二)部门协作

县金融办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及检查评比等工作;

县扶贫办主要负责贷款农户的资格、项目、贷款贴息额度、贴息标准的审核,负责财政贴息报账资料的审核上报以及贴息政策政策执行的监督,负责贴息资金额度使用情况通报;

县财政局主要负责财政贴息资金的拨付和监督;

县农业局主要负责一产项目的政策引导、行业指导和组织协调,向邮储银行提供产业优势明显、群众发展积极性高的贷款需求信息;

县经贸局主要负责组织中小企业与邮储银行的银企对接;

人行主要负责邮储贷款的监督指导和市场调查研究;

县邮储银行主要负责贷款项目的宣传、受理、调查、审批、贷款发放和回收工作,并定期向扶贫、财政部门汇报贴息资金的发放、使用等情况。邮储银行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主动提供便捷服务,及时、足额发放贷款和贴息资金。

(三)乡镇配合

各乡镇要充分认识信贷扶持对产业培育的促进作用,结合本乡镇产业发展实际,落实领导,指定专人,调查了解产业培育具体项目和资金需求,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现场会等形式,筛选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经营效益高的项目,群众积极、干部组织能力强的村组信息,及时报送县邮储银行,进入贷款项目库,作为备选项目。

(四)严格制度

县扶贫办、财政局、邮储银行要严格执行国家现行贷款利率和贴息政策,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严禁以贷还贷、以贷清息,不得提前扣息或改变资金用途,确保邮储信贷资金充分发挥效益,促进产业发展。县邮储银行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尽量方便群众,严格执行信贷人员廉洁自律纪律,树立阳光信贷形象。

信贷资金范文篇10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信用社)信贷资金的管理,规范借贷行为,防范信贷资金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根据《z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意见,结合各乡(镇)和各信用社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xx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管理工作。

第三条信用社发放贷款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求平衡”。

第四条信用社必须找准市场定位,要扎根农村、支持城镇、开拓城郊、参与城区、坚持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经营方向,以促进农业增效、增收,繁荣农村经济为目的。

第五条信用社依法开展信贷业务不受任何单位或个人的干预。

第六条信用社发放贷款,坚持“谁贷款、谁立据、谁使用、谁归还”的原则,不得以任何形式搞集体承贷多户使用和多户承贷集体使用及顶冒名、跨区、跨片贷款。

第二章信贷资金计划管理

第七条信用社信贷计划实行存贷款比例下的计划指标管理。在资金使用顺序上,先缴足准备金,留足备付金,然后优先发放农业贷款,视资金能力发放其他贷款。

第八条信用社资金使用必须坚持“多存多贷,少存少贷,瞻前顾后,合理调剂”的原则,积极组织筹措资金,及时合理运用资金,增强资金运用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第九条信贷计划的制定要本着“以市场为导向,扶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使信贷资金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合理配置,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第十条信贷计划年初由联社核定,年中调整,信用社不得突破。信用社存贷比例计算不包括支农再贷款和联社调剂的资金。

第三章贷款范围、对象及基本条件

第十一条贷款范围。以农村、农业、农民的生产经营所需的费用和生产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在保证“三农”贷款的前提下,资金有余时可视资金能力适当发放其他贷款。支农再贷款只能发放农业贷款。自有资金发放贷款的,农业贷款比例不得低于自有资金发放贷款的40%。

第十二条贷款对象。主要是农民。即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等农村承包户、专业户、个体工商业户和民营小企业。

第十三条贷款的基本条件。农村信用社贷款要加大支农力度,改善金融服务,广泛地与农民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简化农民贷款手续,认真贯彻执行《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办法》。具体条件如下: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借款人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本乡(镇)的农户或个体经营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信用观念强,资金状况良好;

(三)从事土地耕作或其他符合国家农业政策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有可靠收入;

(四)家庭成员中必须有具备劳动生产或经营管理能力的劳动力;

(五)已经规范的信用社原则是入股社员,没有规范的信用社要在核发贷款证的同时动员其入股,并做为信用户贷款的一个基本条件;

(六)在信用社无不良贷款,在其他金融机构无贷款,无村往来欠款。

二、农户联保借款人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借款人需要生产经营资金;

(二)借款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借款人自愿签定并遵守联保协议;

(四)借款人从事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规定的经营活动;

(五)联保小组成员居住在信用社服务区内有借款需求的5户(含五户含信用户)以上借款人自愿组成。

三、其他借款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产业政策;

(二)农户或个体工商户、民营小企业、农副产品收购、畜牧业贷款借款人必须享有土地承包权或经营活动场所,懂技术、善管理、信誉好,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在信用社无不良贷款,在其他金融机构无贷款。

(四)所种植、养殖的项目或经营的项目有市场,经科学预测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能如期偿还贷款本息。

第四章发放贷款的种类及方式

第十四条发放贷款的种类

一、按期限划分只能发放短期贷款和中期贷款。

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贷款,一般用于借款人生产经营中的流动资金需要。

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5年以下(含5年)的贷款(中期贷款在发放前必须由联社批准)。

二、按贷款对象划分只能发放农户贷款和其他贷款。

(一)农户贷款是指为解决农户生产经营和生活资金需求而发放的贷款。包括农业生产费用贷款、多种经营贷款等。

(二)其他贷款是指除农户贷款、农村经济组织贷款、农村工商业贷款以外的贷款(包括:个体工商户贷款、畜牧业贷款、农副产品收购贷款、民营企业贷款)。

第十五条发放贷款的方式

发放贷款的方式定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保证贷款、质押贷款、抵押贷款。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指信用社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须抵押、担保的贷款。(此类方式发放的贷款户数应占辖区内农业户数的40%以上)。

二、联保贷款是指信用社对没有直接亲属关系的借款人,在自愿基础上组成联保小组,信用社对联保小组成员提供的贷款。

三、保证贷款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如期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清偿责任而发放的贷款。下列单位不得作为保证人:

(一)国家机关和文教、卫生等以工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

(二)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及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人,有法人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

(三)信用社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

四、质押贷款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对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取得质押权后所发放的贷款。如国债债权、存单、汇票、支票等。

五、抵押贷款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而发放的贷款。

第五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抵押贷款

第十六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

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使用农户贷款证。贷款证以农户为单位,一户一证,不得出租、出借或转让。

三、以村为单位建立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小组。评定小组成员由信用社主任、信贷员、村社干部和农民代表组成。本年末或次年初由信用社主任召集,主持本乡(镇)内的农户资信评定工作。评定工作要以在信用社申请贷款的农户为主,以信贷员调查的情况为依据,审核在其他金融机构有无贷款、家庭主要资产、承包土地、经营项目等因素。

四、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分信用户和非信用户。信用户的条件按本办法第十三条内容掌握,根据本地实际将信用户分为一、二、三级三个信用等级。

五、贷款额度的确定

(一)需要贷款的农户向信用社提出口头申请,包片信贷员根据调查后的农户生产经营资金需求和家庭收入、信用程度提出具体意见,并填制《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限额核定表》,经农户签章后代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申请书》。

(二)由资信评定小组根据信贷人员调查的意见和农户信用等级确定贷款额度,核发贷款证。

(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额度,要根据农户的信用等级,生产经营规模资金需要总量、信用社投放能力、农户自筹能力、生产经营周期等情况,二年核定一次,贷款额度根据信用社资金能力和当地经济状况合理确定,但最高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每年根据变化情况个别调整。根据农户意愿一次或分次发放,额度控制,周转使用。如遇信贷资金不足时,优先发放信用户贷款,信贷资金严重不足时,贷款额度暂缓使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使用农户贷款证,贷款证视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签证和发证单位为信用社。贷款证以农户为单位,信用社按村编号使用,并在照片右下角盖公章。

六、资信评定小组根据信贷员调查材料评定信用户等级、核定贷款限额。如贷款出现风险,追究信贷员责任。

七、信用等级核定额度的变更。根据上年农户遵守信用程度,按期归还贷款本息和陈欠贷款的农户,可以由非信用等级户晋升为信用等级户,三级信用户晋升为二级户,二级信用户可晋升为一级户,一级信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增加贷款额度。否则,降级降额,或按非信用户管理。

八、已核定贷款额度的农户,在限期和额度内,凭小额信用贷款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到信用社办理贷款手续,或由信用社信贷人员根据农户要求到农户家中直接办理贷款手续。

九、信贷员凭贷款借据登记贷款证、备查簿,农贷会计凭贷款借据设立登记台帐,达到借据、备查簿、台帐、贷款证记录的内容一致。

十、建立小额信用贷款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限额核定表》按村、屯信用等级顺序由农贷会计统一保管。

(二)贷款证设定栏次用完,收回旧证换新证,旧证按信用等级归类登记后加盖作废章由农贷会计统一保管。

(三)农户住址在本乡(镇)内搬迁,信用社内部台帐、备查簿根据变动村屯调整。

(四)农户住址迁出本乡(镇)的要及时收缴贷款证,归类登记后加盖作废章,由农贷会计统一保管,并做好贷款的清收工作。

十一、贷款证不能为他人贷款抵押、担保。对伪造、涂改、出租、出借和转让贷款证的农户,一经发现要立即没收贷款证,取消信用户资格,停止发放贷款并收回全部贷款。

十二、贷后管理检查。信贷员要定期深入村、屯、农户,了解农户贷款的使用、生产经营、还款能力等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第十七条联保贷款

一、联保贷款的基本原则是“自愿联合,多户联保,定时还款,风险共担”。联保小组提出借款申请时,信贷员依据联保小组成员的生产经营状况、收入支出情况、还贷款能力等,核定每个成员最高限额,经信用社贷款审批小组同意后,要共同签订《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借款合同》,并分别签订《农村信用社借款契约》,信用社应将贷款发放给联保小组成员借款者本人。

二、联保贷款发放后,经推选产生的联保小组组长应协助信用社信贷人员管理贷款,及时了解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贷款使用情况。

三、联保小组成员责任:

(一)负责小组各成员贷款申请、使用、管理和归还;

(二)在贷款本息未还清前,成员不得随意转让用贷款购买的物资和财产;

(三)联保小组成员对借款人的借款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在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时,代为还款;

(四)在小组全体成员还清所借款项的前提下,成员可以自愿退出小组;经小组成员一致决定,可以开除违反联保协议的成员,小组应责令被开除者在退出前还清贷款。

四、联保贷款偿还本息的方式。

联保贷款偿还本息的方式。信用社要按照联保小组成员所需流动资金,制定符合实际的贷款期限。借款人应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时间、按时归还贷款本息。

第十八条抵押贷款

抵押是不转移对债务人或第三人特定财产的占有,而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担保方式。其中提供财产担保的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用作担保的财产为抵押物。

一、抵押担保的特征是:

1.不转移对抵押物的占有。抵押物仍然在抵押人处保管、使用。抵押权人不直接支配、占有抵押物。

2.抵押权人直接支配抵押物的交换价值。

3.抵押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有优先受偿权。

4.抵押权人对抵押物有物上追及权。即设定抵押后,抵押人擅自处置抵押物的,抵押权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押权。

二、抵押物应具备的条件。

用作抵押的财产,可以是不动产,也可以是动产,无形资产或其他权利是不能用作抵押的(可作质押),作为抵押物应具备以下条件:

1.产权明晰,不存在权属纠纷。抵押人对抵押物具有所有权或处分权。

2.具有可转让性、有交换价值。法律禁止流通的财产不能用作抵押物。抵押权直接支配的,是抵押物的交换价值,抵押物必须是可以变价出售,不能变价出售的财产不能用于抵押。抵押物是否具有使用价值无关紧要。

3.抵押物的价值应具稳定性。价值不稳定的财产或者易变质的财产不能作为抵押物。

4.抵押物必须特定的。用作抵押物必须是具体、明确的,已经特定化的。

三、禁止作为抵押物的财产

1.土地所有权。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是禁止抵押的。土地使用权可作抵押。

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是不得抵押的。但是有两种情况除外:一是依法承包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土地使用权经发包人同意可以抵押;二是乡(镇)、村企业厂房等建筑物抵押时,其占有范围内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其占有范围的大小以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为准。

农民的私有住房因房屋是建在宅基地上,房产和地产是密不可分的,农民的住宅是不能用作抵押的。农民住宅转让受限制、一户农民只能有一个宅基地,其住宅只能向无房的本社(村)村民转让。

3.以公益为目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公益设施是不能用作抵押。

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

5.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6.违法、违章建筑物。

7.公民的生活必需品。如住房、口粮、日常生活用品等。

8.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四、抵押合同

(一)抵押人。抵押权是以抵押合同的方式设立的,在抵押合同上签字、盖章的抵押人对抵押物必须具有所有权或处分权。

1.抵押人是自然人的。

(1)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2)应当由夫妻双方共同签字、盖章设定,除非抵押人有证据证明自己未婚或抵押财产属一方所有。

(3)夫妻双方共同设定抵押的,应提供结婚证书、双方身份证,并同时签字、盖章。

2.抵押人是法人的。应由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并加盖法人公章。

(1)依《公司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司财产设定抵押的,由董事长签字并加盖公司法人公章,附有董事会同意抵押的决议。

(2)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具有法人资格的,该企业设定抵押的,应经董事会同意,并附有董事会同意抵押的决议。

3.抵押人是其他组织的。

(1)个人独资企业财产抵押的,应由投资人签字、盖章并加盖企业公章;

(2)以合伙企业的财产抵押的,应由全体合伙人同意抵押的授权书或由全体合伙人在抵押合同书上签字、盖章并加盖合伙企业公章;

(3)以联营企业的财产设立抵押的,应由参加联营的企业同意抵押的协议书或意见书혂痐联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并加盖联营企业公章。

(4)以乡(镇)、街道、村办等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财产作抵押。应有企业职工大会(或职代会)的决议,并经主管部门批准。以属于村集体财产设立抵押的,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

(5)以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的财产作抵押的,必须有企业法人的书面授权。

4.抵押人是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承包人的,应经发包人书面同意。或由发包人在抵押合同上签字、盖章表示同意。

(二)抵押合同的形式与内容

1.抵押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由抵押人、抵押权人签字、盖章。

2.抵押合同的内容。农村信用社使用的格式合同《抵押担保借款合同》所列内容齐全,发放抵押贷款应尽量使用该合同用纸。

3.财产共有人未在抵押合同上签字、盖章,但在《抵押(质押)物品清单》上签字、盖章的,法律效力是相同的。

五、抵押登记

由于抵押是不转移对抵押物的占有,对财产是否已经用于抵押,第三人无从考证,不利于交易的安全。《担保法》为此设定了抵押登记制度。一般来说,抵押登记是由抵押物的产权管理部门或者证照登记发放部门来负责的,具体是:

1.以无地上定着物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的,为核发土地使用证书的土地管理部门。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可单独抵押。

2.以城市房地产或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一般情况下为房产管理部门;

3.以林木抵押的,为县级以上林木主管部门;

4.以航空器、船舶、车辆抵押的,为运输工具的登记部门;

5.以企业的设备和其他动产抵押的,为财产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6.以上述财产以外的财产抵押的,为抵押人所在地的公证部门。

抵押登记机关依法登记后颁发《他项权利证书》。

六、设定抵押权时注意事项

抵押权是优先受偿权,但在设定抵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税收优先权。新修订的《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的欠税行为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其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执行。办理抵押(动产质押)贷款前,农村信用社应到税务机关查询抵押人、出质人是否欠税。纳税人以财产设定抵押、质押后欠税的,抵押权、质权优于税收权。

2.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以在建工程抵押的,或开发商以刚竣工建筑物抵押的,应注意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问题。建设工程的承包人优先受偿权优于抵押权和其他债权。

3.《公司法》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本公司的财产为股东(包括母公司)和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抵押人为公司的,应审查借款人是否是公司的股东及或其他个人。

4.抵押物是否已经租赁。如果抵押物先抵押后租赁,则抵押权优于租赁权;如果先租赁后抵押,则租赁权优于抵押权,只能等租赁期届满后才能实现抵押权。因此,对已经出租的财产且租赁期较长的,不宜用作抵押。

第六章贷款利率

第十九条贷款利率

一、贷款利率的确定。信用社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贷款利率及浮动幅度确定贷款利率,并在借款合同中载明。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前银发〔2004〕31号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通知》的通知以及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信用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文件)精神和省政府关于全省深化农村信用改革试点工作的要求,经联社管委会研究决定:

(一)入股社员贷款优惠利率执行标准

2004年2月末前入股的社员,贷款按入股金额2备享受利率优惠,优惠贷款利率按调整后基准利率上浮2.3倍的50%执行。即:6个月以内(含六个月)贷款利率执行6.003%或5.0025‰;6个月以上一年以下(含1年)贷款利率执行6.417%或5.3475‰。

(二)一般贷款利率执行标准

从2004年10月29日一般贷款利率执行标准,按调后基准利率上浮2.3倍执行。即:6个月以内(含六个月)贷款利率执行12.006%或10.005‰;6个月以上一年以下(含1年)贷款利率执行12.834%或10.695‰。

(三)逾期贷款加罚息

计算逾期贷款加罚息方法和标准按“前农信字[2004]1号”文件中《xx县农村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六条第二款“逾期贷款(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日期还款的借款)罚息利率从2004年1月1日开始执行合同载明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加收50%;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的借款,罚息利率执行合同载明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加收100%。”的规定执行。

二、贷款利息的计收

(一)农户农业贷款利息原则上利随本清,确实无能力偿还本息的要按年结息。农户贷款要按其用途确定是否按季结息,即农户贷款有生产费用又有养殖或其他用途,要分别立据,按用途区别结息,但单户累计不得超过审批权限。

(二)非农户贷款一律实行按季结息。对不能支付的利息,可计收复利。

(三)贷款合同期内执行合同利率,遇利率调整不分段计息。

(四)逾期贷款和挤占挪用贷款,从逾期或挤占挪用之日起,按罚息利率计收罚息,直至还清本息为止。罚息遇罚息利率调整时,从调整日开始分段计息。

(五)逾期贷款或挤占挪用贷款,不能按期支付利息的,按规定也可计收复利。

(六)同一笔贷款既逾期又挤占挪用,计收利息应择其重,不能并处。

(七)贷款展期,展期期限加上原期限达到新的利率档次期限,从展期之日起贷款利息按新的期限档次利率计收利息,原期限按借款合同载明利率计收利息。

第七章贷款程序

第二十条借款申请

一、要求取得借款的农户或其他自然人,除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可以提出口头申请外,其他贷款应提出书面申请。

二、书面申请必须详细注明借款人的地址、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基本情况、借款用途及金额、分期借款和还款计划及资金来源等。

三、其他贷款借款申请应包括借款人全称、住址、企业性质、营业执照号码、法定代表人、以及企业规模、经营的主要项目情况;借款用途及金额、分期借款和还款计划及资金来源;项目的前景预测、总投资、自筹资金、生产能力、设备技术、原材料供应、及产品的市场销路;抵押物的名称、所有人、地址、数量、质量、预计市场价值等。

第二十一条贷前调查

一、信用社在接到借款人提出的借款申请,参照《农户档案》,确认符合信用社的贷款范围、对象、条件时,应派信贷人员对贷户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

二、对农业生产费用贷款,应由信贷员深入到农户,根据耕种的土地面积,确定农户当年种植业生产费用所需要资金,依据农户出售商品粮收入和综合偿还能力,按资信等级评定核定贷款限额,对符合信用条件的农户核发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

三、对多种经营、个体工商、民营企业贷款,应对其信用程度、自有资金、贷款用途、经营能力、技术力量、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预测等情况进行调查,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

第二十二条贷时审查

一、信用社贷款审批小组根据信贷员的调查资料,对借款人的贷款条件进行全面审查。

二、对借款人资格的审查。审查借款人是否属于贷款对象,是否符合贷款条件等。

三、对借款内容的审查。主要审查借款手续是否完备,借款用途、期限、利率、额度等内容是否齐全,有价单证是否核押、冻结,出质人及财产共有人是否签字承诺。

四、对保证人的审查。主要审查担保人的担保资格和代偿能力,担保手续是否真实有效。

五、对质押物的审查。质押物是否合法并符合质押的有关规定。

六、对借款项目效益预测的审查。主要审查项目能否收到预期效益。

七、对抵押物的审查。抵押物是否合法,并符合抵押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三条贷款审批

一、贷款审批的组织和要求。贷款实行审批小组或主任审批两种形式。审批小组由主任、副主任等有关人员组成,负责权限内贷款审批。(信用社贷款审批小组成员不能少于3人,成员名单报信贷资金管理科备案)

贷款要严格按权限呈报审批,不得越权放款。除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外,发放贷款在1000元以上(不含1000元)的都要签订《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责任书》。责任书中应明确该笔贷款信用社贷款审批小组成员、审批主任、信贷员及相关人员各自应分担的责任比例,各比例相加为100%。无此责任书或比例确定不正确的,不得列帐,否则农贷会计负100%责任。此责任书纳入贷款档案进行管理。

二、贷款发放的审批权限和责任划分

(一)、权限。农业贷款: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单户累计贷款在3000元(含3000元)以下的由信贷员掌握发放,报主任审批。

2.每户累计贷款在3000元至10000元(含10000元)的贷款,贷户要有借款申请书,由信贷员写出书面调查报告,信用社主任审批后发放。

3.每户累计贷款在10000元以上(不含10000元)至30000元(含30000元)的贷款,贷户要有借款申请书,信贷员要做好调查写出书面调查报告,由信用社贷款审批小组审批后发放。

(二)个体工商户、农副产品收购、畜牧业、民营小企业贷款。

1.每户累计5000元(含5000元)以下的贷款由借款人提出申请,信贷员审查后发放,报主任审批。

2.每户累计在5000元以上(不含5000元)至20000元(含20000元)的贷款,由借款人提出书面申请,信贷员评估调查后写出书面调查报告,信用社主任审批后发放。

3.每户累计在20000元以上(不含20000元)至50000元(含50000元)由借款人提出书面申请,信贷员评估调查后写出书面调查报告,经信用社审批小组审批后发放。

4.各信用社发放超过本单位审批权限的贷款,要严格执行报备制度,要经联社贷款审批委员会审批后方可发放贷款,同时执行贷款公示制度。

(三)责任划分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单户累计在3000元(含3000元)以下的贷款;个体工商户、农副产品收购、畜牧业、民营小企业贷款,单户累计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下的贷款,如造成资金损失由信贷员承担100%责任。

2.农户单户累计在3000元以上(不含3000元)至10000元(含10000元)的贷款和个体工商户、农副产品收购、畜牧业、民营小企业贷款贷款单户在5000元以上(不含5000元)至20000元(含20000元)的贷款,如造成资金损失,对有引荐人的,信贷员承担30%责任,审批主任承担20%责任,引荐人承担50%责任;对无引荐人的信贷员承担70%责任,审批主任承担30%责任。

3.农户单户累计在10000元以上(不含10000元)至30000元(含30000元)的贷款和个体工商户、农副产品收购、畜牧业、民营小企业贷款单户在20000元以上(不含20000元)至50000元(含50000元)〔其中:前郭镇信用社、新立信用社、长山信用社、平凤信用社审批权限可在10万元(不含10万元)〕以内的贷款如造成资金损失,对有引荐人的,信贷员承担25%责任,审批主任承担15%责任,审批小组其他成员承担10%责任,引荐人承担50%责任;对无引荐人的,信贷员承担50%责任,审批主任承担30%责任,审批小组其他成员承担20%责任。

4.各信用社发放超过本单位审批权限需上报联社贷款审批委员会审批的贷款,在上报前要对所发放贷款的相应责任划分清楚,责任之和为100%。

(四)信用社窗口人员必需按程序操作,农贷会计要认真审查贷款内容,取款时必须由本人提取和背书,如不履行制度和职责,对工作不认真负责,造成贷款损失的由窗口人员承担全部责任。

第二十四条签订借款合同

一、信用社发放所有贷款均由贷款人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

签定借款合同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素必须齐全。借款合同应当约定贷款种类、贷款用途、金额、利率、分期用款计划、还款期限、还款方式、违约责任和双方认为需要明确的其他事项。

(二)规范性和合法性。签约双方的签字印章必须齐全。

(三)正确运用贷款方式。贷款方式有农户小额信用、农户联保、保证、质押、抵押五种。采用保证和联保方式发放的贷款,协议中必须明确保证人的责任。

二、保证贷款由保证人与贷款人签订保证合同,保证人必须在借款合同上签字盖章。质押贷款由出质人与贷款人签订质押合同,并依法办理登记手续。保证期限和质押期限,要超出贷款期限30天以上。

三、抵押贷款由抵押人,抵押权人签订抵押合同,抵押财产是共有的,共有人要在抵押合同上签字盖章。

四、借款契约(借据)的签订。借款契约是根据合同或经批准的借款申请书,在向信用社提取款项时办理的用款凭证,信用社在向借款人付款时,必须由借款人本人背书。

第二十五条贷款发放

一、贷款经审查同意后,办理发放手续。

二、质押贷款限额最高不得超过有价正券面值的75%,每张20万元以上存单,无论金额多大,质押贷款不得超过20万元,20万元以下存单按比例掌握。一户贷款多笔存单质押时,应以出质人数分别立据。

三、借据不能涂改、挖补、刀刮、皮擦、印章不得用篆字名章,利率不得随意更改。

第二十六条借款登记。信用社在贷款业务发生后,由信贷员按借款契约(信贷备查联)记载贷款备查簿。填写借款单位(人),反映贷款发放、贷款方式、贷款种类、约期及收回的日期、用途、科目、利率及数额。遇有占用形态变化时,应及时调整。每月必须同农贷会计核对帐目,相互签章,做到备查簿与帐、据、档案核对相符。

第二十七条贷后检查

一、贷后跟踪检查

(一)检查的主要目的。了解和掌握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担保人的代偿能力;

(二)检查的主要内容。抵押物的管理情况和市值变化,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情况,产品市场发展前景等;

(三)检查的主要方式。采取听、看、查等方法,听借款人介绍经营的基本情况,看抵押物,查信贷资金投向、产品生产、库存、销售、财务收支、现金流量等;

(四)检查回访要求。信贷员要不定期深入贷户,进行跟踪检查,建立贷户借款回访制度,并做好回访记录;

(五)跟踪检查的重点放在贷款安全性上。

1.信贷人员应认真分析借款人、担保人的资信及经营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预警,并逐级报告,就如何采取措施提出建议;

2.借款人在借款合同中所做的各项陈述与保证是否继续有效,是否诚实地履行合同中的各项承诺,偿还情况是否良好,每次还本、每笔计息是否准时足额;

3.贷款抵(质)押物是否发生变化,尤其对品质、价格、期限等方面要加以监控。

(六)对下列情况信用社应严密监控

1.对于应按期偿还的本金和利息,首次在付款时间无故向后拖延,或支付的金额少于规定金额;

2.对于到期的贷款要求展期或转贷;

3.借款人在信用社的帐户资金流量明显减少,或只出不进,帐户没有余额;

4.借款人态度发生变化,有意与信用社和信贷员疏远的,信用社对借款人的正常跟踪检查,借款人有意回避,不予积极配合的;

5.借款人的不法行为被揭露,司法部门要求检查或冻结借款人存款账户;

6.借款人与本社的其他业务往来明显减少。

二、内部管理检查

信用社对当年发放的贷款,要采取信贷员调片检查的方式,检查面要达到100%;县联社通过全面或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检查面要达到50%以上;信用社按户、县市联社按社(部)组织进行检查,并形成书面检查报告。

(一)检查的方法

要深入信用社和乡、村、屯、个体工商户、农副产品收购、畜牧业、民营小企业,与借款户见面,检查帐目、核对贷款、了解情况。

(二)检查的内容

1.账务是否准确,总分是否相符,帐簿是否一致,科目划分使用是否正确;

2.有无借款户不认帐,顶名、冒名贷款及以贷收息行为;

3.贷款是否合规合法,有无超权限、超规模、跨区域放款,保证、联保、质押、抵押贷款是否符合规定,手续是否合法,凭证要素是否齐全;

4.贷款诉讼时效及抵押担保贷款的期限是否届满;有无挪用、截留贷款,收贷不入账和以贷收物、以贷谋私违法行为;

5.贷款抵(质)押物品是否与会计总帐、抵押物品登记簿及贷款档案一致;

6.贷款档案是否按规定管理,登记是否真实完整。

第二十八条贷款回收

一、贷款人必须按借款合同规定期限,足额收回贷款本息,借款人不按合同归还贷款的,应追究其违约责任,并按规定追收罚息。

二、短期贷款到期前10天,中长期贷款到期前30天,应向借款人发出《贷款催收通知书》。

三、保证贷款、联保贷款,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本息,又不具备展期条件的,要追究保证人或联保小组成员的连带保证责任。

四、抵、质押贷款,到期贷款未收回的,应及时向借款人及出质人发出《处理抵、质押品通知》,逾期一个月以后仍未归还的,贷款人依法处理抵、质押物品,收回贷款本息。

第八章贷款保全、不良贷款清收

第二十九条贷款保全

一、贷款保全。是指信用社为防止借款人借兼并、破产或股份制改造等途径逃避信用社债务或借承包、租赁等途径逃避信贷监督以及偿还贷款本息的责任,所适时采取的贷款安全保证措施。

二、对担保时效问题,担保贷款从贷款到期日算起6个月内保证有效,否则失去法律效力;对讼诉时效问题,以贷款到期日算起2年内起诉有效,否则失去法律效力;对已发出《催收通知书》后两年内贷款未收回的,还要续发《催收通知书》,否则失去法律效力。

三、信用社必须主动参与借款人以兼并、破产或股份制等形式所进行的改造、改组过程中的债务重组活动,应及时要求借款人落实债务,并将有关情况向地方党政部门及联社报告。

四、对信用贷款因遭受无法抗力的自然灾害或其它原因,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时,又不具备展期条件的。必须在一个月内向借款人发出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如有符合抵押条件的财产,也可以签订抵押协议。

五、对担保贷款不能按期偿还的。必须在一个月内向借款人、担保人发出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及时追究担保人的连带清偿责任或依法办理诉讼保全,如借款人、担保人有符合抵押条件的财产,可签订抵押协议。

六、对抵押贷款不能按约期偿还且抵押品又不能及时变卖的,必须依法办理诉讼保全。

七、对质押贷款不能按约期偿还又不能办理展期的,必须收回质押品,并可依法拍卖、竞卖质押品收回贷款本息。

八、对违规贷款,借款人不认帐或不签订《催收通知书》的,信贷人员应以书面形式报告信用社主任,信用社主任及时同联社稽核监察科、信贷资金管理科联系,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信贷资金损失。

九、对走逃、外出打工等暂时无法发出《催收通知书》的借款人,可由村委会或第三人开具证明,以此来证明信贷人员追收贷款情况,确保贷款保全。

十、信贷人员必须做好信贷资金保全工作,避免超过担保时效或诉讼时效而造成信贷资金损失。包片信贷员要对所包片的不良贷款逐笔核对清收,及时发出《催收通知书》。对工作失职혁姐误造成信贷资金损失的,追究包片信贷员全部责任。

第三十条不良贷款清收

一、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清收。

二、对农户小额不良贷款的清收,实行收贷挂钩,即以乡(镇)、村为单位,实行“多收多贷”的政策。

三、对不良贷款的清收,要分清责任人和非责任人。对非责任人可实行奖励清收办法;对责任人贷款,实行限期下岗停薪清收,并根据清收效果,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追究其法律责任;非责任人贷款,采取“定任务、定期限”的办法清收,具体内容参照《前郭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06年清资工作安排意见》执行。

四、对抵押、质押不良贷款的清收,可以同借款人协商收回抵押、质押物,变现后收回贷款,也可依法拍卖抵(质)押物收回贷款。

第九章不良贷款责任确定

第三十一条每笔贷款发放前,要签订发放贷款责任书,以明确贷款责任。不良贷款责任的划分为:完全责任人、主要责任人、次要责任人、无责任人及领导责任五种。

一、完全责任人:发放跨区、跨片、顶名、冒名贷款及假有价单证质押贷款,以及擅自、独断发放的违章贷款形成风险和损失,有关责任人负完全责任。

二、主要责任人:不按程序违章操作,发放形成的不良贷款,包括调查、考察、审查不细,到期未签发催收通知单,未核保核押,重要证明及资料丢失。抵(质)押品无故变更、撤走造成贷款形成不良或形成损失,有关责任人负主要责任。

三、次要责任人:因管理不善,间接造成不良贷款的,主要包括审批不严、贷款到期后经办人未及时清收,造成资金不良和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负次要责任。

四、无责任人:因遭受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形成的不良贷款。

五、领导责任认定:由于管理不善,贷款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指令信用社发放贷款,造成贷款风险和损失,有关领导负工作失职责任。

第三十二条对违规人员的处罚

对因违反贷款管理制度或工作失职,造成信贷资金风险或资金损失的工作人员视情节予以如下处罚:

一、通报批评;

二、调离原岗位;

三、下岗清收;

四、经济赔偿;

五、纪律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解除劳动合同、辞退);

六、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以上六种处罚可以并处。

第十章贷款管理特别规定

第三十三条信用社在开展贷款业务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不得贷款支持借款人炒股票、期货;

二、不得用贷款支持借款人转借他人,牟取非法收入;

三、不得在借款合同规定之外附加任何条件;

四、不得擅自发放异地贷款。

第三十四条对贷款人的约束

一、贷款人应按《贷款通则》向借款人公布贷款的种类、期限、利率、贷款的条件和发放贷款时要审查的内容。

二、要严格控制信用贷款,除小额的农业生产费用外,其他的贷款(包括:个体工商户贷款、畜牧业贷款、农副产品收购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必须实行担保、联保、抵押或质押。投放其他贷款的信用社必须先经联社批准后方能发放,并对贷款发放收回情况专项统计按月上报。

三、不准发放人情贷款和跨区、跨片贷款。

四、不得越权审批和超计划指标发放贷款。各信用社、营业部不得超权审批贷款和超计化指标放款,各社放款前必须申请放款指标(包括活化贷款)不准先斩后奏,一经发现参照(长银发〔2002〕346号)规定执行。

五、不得因借款人的某种政治身份为依据,降低贷款条件或不按规章制度发放和管理贷款。

六、不得因借款人一向信用程度高,对其新的借款放松审查。

七、信贷人员与借款人在借贷活动中不得进行不正当的私下接触;不得在办理贷款业务中接受借款人的现金及礼品,不得吃、拿、卡、要、报,不得参加由借款人支付的旅游、消费活动。

八、各社内部正式职工累计担保最高不得超过100万元。

九、公务员和财政开支人员为他人提供联保贷款或担保贷款累计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十、内部正式职工或公务员以薪金提供担保的贷款,一切手续和程序与正常担保贷款手续和程序相同。

第三十五条信贷人员工作变动要办理离任审计贷款交接工作。信贷人员工作变动,要对其发放和管理的贷款逐笔进行核对,如有风险贷款和违规贷款,在未收回前不得调离,把贷款交接情况的文字材料及核对表上报联社信贷资金管理科备案。

第三十六条对入股贷款要求。

发放2004年2月末前入股的股本金贷款时,享受优惠利率,贷款额度是股本金的2倍,各社要在发放权限内掌握发放,但单户累计贷款最高额不准超过20万元(含20万元);发放2004年2月末以后入股的股本金贷款时,不享受优惠利率,各社要在发放权限内掌握发放,超过审批权限责任的贷款划分清楚后报联社审批,经联社审批小组批准后方可发放。

第三十七条支农再贷款的管理。

信用社发放的支农再贷款,必须认真执行沈银贷信字[1999]第172号和前人银发[1999]第13号文件精神。支农再贷款只能投放农业和农民生活的农户贷款,贷款方式可采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质押贷款、保证贷款四种形式。发放支农再贷款手续与一般贷款发放的手续相同。信用社对农户发放的支农再贷款要建立台帐,要与一般贷款分帐管理,单独记帐,单独考核,单独清算,借据单独保管,贷款归还后,由联社统一归还人民银行。

第三十八条各信用社、营业部要认真组织全体职工学习《z县农村用社合作联社信贷资金管理办法》、《z县农村信用社合作联社贷款操作实施细则》、《z县农村信用社合作联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操作规程》《z县农村信用社合作联社抵贷资产管理办法》、《z县农村信用社合作联社表外资产管理办法》、《z县农村信用社合作联社贷款利率管理办法》、《z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贷款公示管理办法》以及上级行贷款管理方面的办法、意见等,严格管理和发放贷款,确保贷款质量。

第十一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与上级规定有抵触的,以上级规定为准。本办法未尽事宜,参照《xx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管理暂行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