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提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7:25:15

效率提升范文篇1

关键词:政府投资效率消费者剩余真实需求

政府投资是政府财政投资、政府部门投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投资的总和。

一、政府投资的必要性

政府投资是弥补市场失灵的有效工具,也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1.政府投资是弥补市场失灵的有效工具

市场失灵包括:第一,不完全竞争。比如,具有技术垄断和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部门会形成垄断,减少产量、提高价格以获取超额利润,损害社会整体的经济福利。第二,外部性。比如,一个私人企业的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努力会使得社会整体的福利增加,而企业自身的收益却可能不足以补偿其治理污染的成本。这种外部性会造成企业只顾自身效益、不顾社会利益的行为。第三,公共品的效用扩展于他人的成本为零,也不排除他人的共享,因而只靠市场的力量会使得公共品的供给不足。

为此,需要政府规制垄断,制定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提供公共品。在各种政策工具中,政府投资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一些公益性行业和基础性行业具有外部性或公共品的特征,这些行业就需要政府投资。

2.政府投资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政府主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如果说政府投资于公共品而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是政府在总供给中的作用,那么政府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相应的货币政策来抑制总产出、价格水平和就业的剧烈波动则主要是通过作用于总需求而实现的。

二、我国政府投资效率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投资虽然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但绝对数额在不断上升,2009年仅中央投资就近1万亿元之巨。这些政府投资对履行政府职能,引导和带动全社会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2008年末提出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一年之后,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干预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2009年GDP增长率达到8.7%。

但是,政府投资效率还是有待提高。

1.政府投资不足的情况依然存在

(1)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滞后

基础设施一般应该由政府投资来进行建设。一国的基础设施恰当与否有助于决定其在从事多样化生产、进行国际竞争、解决人口增长问题、减少贫困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成败。良好的基础设施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改善生活标准。基础设施能力与经济产出是同步增长的,基础设施存量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就增长1%。

然而,在我国西部,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而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又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2)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不足

人类依托自然而生活,但是自然现象有时会危及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给人们带来损害和痛苦。中国的自然灾害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几率进一步增大,降水分布不均衡、气温异常变化等因素导致的洪涝、干旱、高温热浪、低温雨雪冰冻、森林草原火灾、农林病虫害等灾害可能增多,出现超强台风、强台风以及风暴潮等灾害的可能性加大,局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范任务更加繁重。随着地壳运动的变化,地震灾害的风险有所增加。

政府显然应该当仁不让地加大投资,提高社会适应自然的能力,尽量阻止悲剧的发生。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必须提高政府投资效率。

2.政府投资未能有效地启动民间投资

民间投资是指家庭、个人、金融机构、非国有企事业单位或组织,以获取未来收益为主要目的,用其积累资金或融入资金在国内外经济领域及部分社会公益事业领域的资本投入。广义的民间投资还包含民间消费性投资。政府投资是民间投资的主导和基础,而民间投资是政府投资的扩展和延伸。

我国GDP的增长主要受惠于政府大规模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措施。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可能长期靠政府自身来维持。政府投资对经济恢复起到了一定作用时,就需要启动民间投资。

从逻辑上来讲,政府投资的基本投向是民生,主要是基础设施,而道路、通讯、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因而促进民间投资。

现实是,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行业——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国有经济在这些产业中占的份额大,民营经济在这些产业中不占主体地位)——的增长,而民营经济——基础设施的“消费者”之一——的投资积极性不高。

我国民营经济目前令人担忧的投资状况说明,政府投资并没有能够充分改善民间投资的环境,所以民间投资未能跟进政府投资。或者说,政府投资的效率有待提高。

三、政府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

投资效率是指投资所取得的成果与所消耗或占用的投入额之间的比率,也就是投资活动的所得与所费、产出与投入的比例关系。有效率的投资即在投资收益一定时使得投资成本最小,或在投资成本一定时使得投资的收益最大。为了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政府在进行一项投资决策时,要认真计算该项目的成本与收益。

政府投资的成本相对容易计量。

政府投资的收益要以政府投资项目的消费者剩余来计算。评价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不能以政府本身可以从投资项目中取得的赢利来衡量,而要用该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来衡量。政府投资项目的建成主要是为了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与私人投资相比,政府投资更注重社会效益的高低,更注重保证社会经济稳定运行、经济结构和经济环境的优化以及保证社会其他经济主体能够开展有效的经济活动。这具体表现为居民和企业的福利的增加。居民和企业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所以,居民和企业福利的增加可以用政府投资项目的消费者剩余来衡量。

例如,政府考虑是否改造一个社区的排污设施。它对所有人都是免费的。在改造之前,这个社区的居民和店铺都把污水泼在街上,否则就无处可倒。为了说明的方便,假设这个街区的排污设施会影响到10000个人,而且假定这10000个人的偏好是相同的。经过测算,每个人愿意为这个排污设施支付300元,这或者是因为他不想趟在脏水里走路,或者是因为她不想闻脏水的气味,那么这个排污设施的消费者剩余就是300万元,即消费者愿意支付的金额300万元减去实际支付的金额0。如果改造这个排污设施的总成本小于300万元,那么这项投资就会提高社会的经济福利。在分析一项政府投资计划的成本与收益时,如果这个项目的总消费者剩余大于它的成本,就应该进行这项投资。对成本的考虑要包括机会成本。这种成本收益方法还可以用来评价政府的环境保护投入的效率。为了尽量准确估算一个政府投资项目的消费者剩余,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加强纵向和横向沟通,科学计算,最大限度地获取居民和厂商的真实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日报网消息.国家公布政府投资条例征求民意.

[2]甄诚.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6(347).

[3]http:///policy/jzxd/2009-05/11/content_17755648.htm.

效率提升范文篇2

关键词:物流效率;农村电商;农村经济;城乡一体化

我国农村地区电商业务的飞速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发展农村电商业务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村营商环境的重要接入点,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电商业务对物流配送要求高,相较于城镇地区,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交通运输条件差、物流运输效率低是阻碍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农村地区物流配送效率,改善农村电商发展的交通环境,夯实农村电商发展的经济基础,对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2018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推动农村物流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相继出台,为促进农村物流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政策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发展动力持续疲软的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进入重要转型时期,在充分利用当前我国电商业务飞速发展契机的同时,为农村电商发展创造更加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以提升物流效率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有关提升我国农村地区物流效率的研究在理论体系构建和现实指导方面均具有特殊意义,但是关于此项课题的研究主要涵盖几个较为关键的问题:其一,我国农村地区当前物流效率是高还是低,抑或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需要全面分析;其二,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电商物流效率的因素有哪些,一部分因素是长期性的体制性因素,依赖于我国经济发展大环境的改变,另一类则是短期性的,能够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改变的,针对这两大类因素需要做归类分析,防止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刘德武1副教授刘昱岗2教授(1、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6111302、西南交通大学成都610031)基金项目: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四川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构建研究”(2013ZR0105)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其三,在提升农村物流效率的基础上是否就一定能够促进农村电商发展,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一点需要进行更加客观的分析,因为物流效率提升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影响农村电商经济的发展,需要深刻探究;其四,采取何种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农村物流效率,需要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加以制定,而现有研究所提出的措施往往较为宏观,涉及具体操作层面的措施相对缺乏。

我国农村电商物流效率现状剖析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农村地区电商业务发展基础得以建立,电商业务发展规模日渐扩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逐步提升,极大改善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面貌。农村电商是互联网与农村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对于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农民创业就业、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郭承龙,2015;吕俐佼、朱兰珍,2018)。我国人口中有7.31亿网民,占全球网民的比例为22.84%,其中农村网民2.01亿,占全国网民数量的比重为27.49%,属于发展电商业务的重要客群。2009年农村地区电商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淘宝村3家,至2016年已经增长至1311家,销售额达到8945亿元。整体来看,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处于快速增长期和扩张期,为行业发展的成长期,在现有农村市场并未完全挖掘的前提下,农村电商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增加,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将更加提高。2009-2014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如表1所示。关于农村物流效率方面,相较于以往,农村物流效率有所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配合农村互联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物流效率从硬件和软件上均有大幅提升,为推动农村电商业务发展创造了极为重要的基础。农村电商物流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就业的重要环节(朱世友,2016)。在农村电商大力发展的背景下,依托于电商业务兴起而对农村物流效率提出更高要求,进而使得物流效率提升成为推动农村电商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凌红,2017)。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村地区物流覆盖率已经超过70%,意味着国内物流企业能够覆盖占比42.64%的农村人口,为庞大的农村市场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但是在物流效率方面,农村地区物流发展依旧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工业品下乡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物流巨头落地网络不科学、农产品上行物流体系不成熟,如表2所示。就工业品下乡而言,农村地区的邮件快递物流成本一般是城镇地区的两倍,而在时间上则是3倍,60公里范围内的配送时间能够达到城镇地区的5倍,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物流效率的提升。虽然众多物流巨头纷纷布局农村电商市场,希望能够在农村物流服务方面占得一定市场地位,但都存在各自缺陷。例如,上市物流公司顺丰在物流服务方面以快著称,但在服务体系方面不够全面;邮政基于自身良好的农村基础和网点优势,物流服务类型全面但效率低,无法满足高效需求;京东物流虽然服务好,依托于自身电商业务基础提供高效物流服务,但在农村市场的布局有所欠缺。农产品上行物流体系方面,物流配送成本一般能达到20%-30%,农业生产者还不具备良好的议价能力,且存在垄断经营情况,导致生产端和消费端最终效应低,而中间环节分享了大部分收益。淘宝和京东布局农村物流模式对比如表3所示。

农村地区电商物流效率的影响因素

促进农村物流效率提升对促进农村电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地区物流效率低阻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影响农村物流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水平、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就交通基础设施而言,因农村地区地理因素和经济基础因素的影响,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城镇地区,是阻碍物流效率提升的根本性原因。物流人才的缺乏同样影响了农村物流效率,高素质劳动力的投入对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关于交通基础设施和人才对物流效率的影响有关的分析在此不做赘述,相关研究已经做了大量论证和分析,如徐良培、李淑华(2013)提出要提高对农村地区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进而提高农村物流效率;崔振洪等(2014)研究指出物流基础设施是农产品物流效率提高的基础;王燕萍、陈林(2018)分析指出交通运输是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相关统计显示,2016年末全国99.3%的乡村开通公路运输,其中水泥路面占比76.4%,较十年前提高了41.2%;有路灯的占比61.9%。对于信息化水平而言,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缺乏,农村居民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低,无法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生产力,不利于提升物流效率。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广泛而深入,包括RFID、货物跟踪定位、可视化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智能交通及定位服务等各项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已经十分深入,科技进步推动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一系列新型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和发展。这些技术首先在经济发达的城镇地区得到大范围运用,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还未能全面普及。2010-2016年我国城乡宽带接入用户数量统计如表4所示,2014-2017年我国城乡互联网普及率比较统计如表5所示。对于物流体系建设规划而言,系统性物流体系构建是推动农村物流效率提升的制度性保障。所谓物流体系建设即农村地区物流产业布局和规划,具体包括网点选择、服务种类设置、人员匹配、服务半径规制、交通运输线路设计等一系列细节性内容,对提升农村物流效率起着关键性作用。农村地区物流体系基础薄弱,规划能力有限,全方位提升农村物流效率存在一定困难。例如对于一些物流巨头而言,很难在规模、服务范围、服务效率、成本等多个角度实现最优解,其在农村地区物流体系建设规划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物流效率提升与农村电商发展的联系

物流效率提升对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需要辩证看待。物流效率提升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不排除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影响农村电商经济的发展,为此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电商发展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这是较以往任何经济形式都要更加高效的发展模式,电商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跨时空特点实现了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以及城乡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创造极为便利的条件。因此,从技术角度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农村电商发展的根本前提和基础。技术进步是首要基础,但对技术的运用则是建立在综合环境改善的前提下,得益于我国城镇地区电商业务的飞速发展,市场逐步从城镇地区扩展至农村地区,农村电商业务有了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农村电商获得更加广泛的发展机会,改善农村物流条件也得到更多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物流解决的是商品流通问题,使贸易能够实现,将投入转化为价值产出,将不同产业链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创造系统性价值。物流效率的高低与价值产出的高低正相关,即高效的物流能够最大限度节约成本,最大限度增加利润产出,低效的物流则使得不同环节收益匹配失当,造成效应损失,生产端和消费端所获最终收益下降。对于农村电商而言,例如农产品从生产市场流通至消费市场,生产市场所获得的收益和消费市场获得的效应往往较低,较长产业链条运输造成整个流通环节收益占比过高,但分散至多个流通主体之后就摊薄利润,反而会造成流通环节的恶性竞争,进一步降低物流效率。城镇地区工业品下乡也存在相同弊病,要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农村地区物流运输效率。

提升农村物流效率的对策建议

第一,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物流交通运输条件,合理规划物流运输线路。随着国家在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电商发展拥有了较为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日益增加,现有交通运输条件已经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发展需求,因此有必要投入更多资源以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一方面依靠国家大力支持,同时也要大力发展自给自足的建设模式,充分调动地方资源修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乡村企业,引导民间资本合理进入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为加快促进农村物流环境改善创造条件。第二,进一步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农村发展层次和质量。城乡一体化发展能够充分挖掘农村市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也能释放城镇地区发展潜力,促使经济发展资源向乡村地区流通,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农村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农民收入微薄,农村产业基础条件差,制约了农村整体发展和进步。借助城乡一体化发展契机,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合理流动,促进城乡之间经济互动,能够为发展城乡电商业务创造良好环境。第三,采取更多措施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村大学生进入城镇地区接受高等教育,但由于经济发展差距的存在,导致多数大学生选择留在城镇地区工作,从而使得农村地区人才资源越来越少,这对发展农村经济是不利的。国家应当制定更多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更多便利条件支持大学生工作,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更多大学生下乡创业,开发农村市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如此,才能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也才能为发展农村电商创造优质环境。第四,进一步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多层次农业经济,引导各项资源合理配置。农村经济发展结构单一,产业层次较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限制农村电商业务发展的关键,为此需要进一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通过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农业类企业进入,同时鼓励自主创业,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从而为发展农村经济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2015(5)

2.吕俐佼,朱兰珍.农村电商产业发展状况及培育对策研究—基于义乌“淘宝村”的调研[J].农业工程技术,2018(6)

3.朱世友.农村电商发展对物流业的影响及农村物流体系构建[J].价格月刊,2016(3)

4.凌红.网络经济视角下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3)

5.徐良培,李淑华.农产品物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200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6.崔振洪,王家旭,华振.我国农产品物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物流技术,2014(9)

效率提升范文篇3

虽然目前全面市场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数十年,但国内部分地区的科研院所仍保留了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行政命令干预管理工作的情况频发,使得工作人员的科技服务理念落后,无法激发创新热情,提升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对科技服务理念进行强化改革。

1.1强化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是服务理念的一种体现,在科技服务和管理中也十分重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服务时必须将党的纲领和宗旨牢记于心,加强科研院所内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真实案件为例,阐述相关法律法规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从而使工作人员明确科技服务的核心宗旨,避免因为个人利益而罔顾集体得失,并通过奖惩制度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他们在自己工作岗位上能够尽职尽责。

1.2强化业务学习

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在提供科技服务时,不仅要全面了解科技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对国家政策了然于胸,这就要求个人业务能力必须不断更新和提升。因此,为了强化科技服务的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采用定期培训、日常学习等多种手段结合的方式,在日常工作当中要求工作人员每天必须观看新闻联播、阅读时政报刊,了解当前国家的各类科技政策。还可以在科研院所内部建立图书馆,定期开展读书活动,采取工作人员自愿阅读的方式,提高他们对科技知识的掌握度,从而保证其在提供科技服务时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并确保相关工作的质量[1]

1.3强化创新意识

科技服务工作是辅助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求服务人员也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出更有价值的新想法和做法。这就使得科研院所工作人员需要大胆突破传统的管理方式,并结合当前国内科技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律、发展趋势等对服务理念进行创新。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对高新技术的掌握情况,包括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并敢于将其应用在服务工作当中。另外,在服务理念创新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创新的目标,使创新后的服务工作能够向同一个方向发展,从而提升科技服务工作的效率。

2提升科技管理效率

2.1完善管理制度

提升科技管理效率首先就需要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应结合当前科技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由管理部门主导、各科技服务部门参与,从而科学地完善管理制度。科研院所内管理部门负责拟定新管理制度的框架,然后将其以文件的方式下发到各执行服务部门,并在文件中附加调查问卷,由基层服务人员采用不记名的方式提出修改意见。这样可使管理制度更加符合基层科技服务工作的需求,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2]。

2.2完善激励制度

工作激励对于各项科技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服务人员工作热情的重要保障。省级科研院所在工作中应通过内部政策支持的方式,帮助管理部门完善管理队伍的建设,并为其提供更加透明化的工作环境,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化的激励制度。一是职位晋升,这是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激励制度之一,应将管理人员的晋升途径、方法、标准等以公示的形式张贴在科研院所管理部门内,所有管理人员在晋升时均遵照该规定执行,杜绝发生与执行文件不一致的问题,做到晋升激励制度透明化。二是奖金激励,这是最直接的方式,可根据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数量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同样将奖励划分标准以告示的方式张贴在管理部门内,保证激励制度的完全透明化,也避免部分管理人员虚报绩效的问题,保证管理部门人员在统一制度下执行激励制度[3]。

2.3提升实践能力

科研院所的管理工作主要面对的人群是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因此对管理人员个人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升。但目前部分科研院所内管理人员工作时以经验管理为主,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在对科技项目了解程度上有时还不如科技服务人员。因此,必须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在管理人员入职后必须强化后续培训工作,采用定期“充电”的方式,寻找更多机会培训管理人员,并为新入职者提供更多的实践管理机会,使得管理创新能够进一步符合实践工作的需求。同时,对于管理者已有的部分管理经验,也需要将其不断地与实践工作相磨合,从而发现管理经验中存在的不足情况,不断完善实践管理工作,在实践中提升和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量[4]。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需要制定“一岗多责”的工作方式,在不增加工作负担的情况下使管理人员有机会参与各项科技服务工作,从而提升其实践能力。

3结束语

为了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趋势,必须从职业道德、个人业务和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强化科技服务理念的改革,并进一步在管理制度、激励制度以及实践能力方面提升科技管理效率,保证科研院所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作者:谢丹丹 单位:江西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黄昭平.强化科技服务理念提升科技管理效率[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3):221.

[2]冯兆滨,涂玉琴,乐美旺,等.强化科技服务理念提升科技管理效率[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4):59-62.

效率提升范文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教学效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学生缺乏运用环境,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格外重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构建游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激趣性,发展想象思维

激趣是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在英语课堂中建构激趣性游戏模式,可以极大地提升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引入新知时要适当地采用激趣性游戏,使学生以较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例如,《Let’smakeafruitsalad》一课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听懂、会读和拼写“abanana”“agrape”“amango”等水果类词组,复习之前所掌握的一些水果类单词,并学会使用“Doyouhave...”的句型进行提问。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回忆水果沙拉中的水果种类,再进行“你画我猜”的小游戏,即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一种水果,其他学生猜是什么水果并用英语进行表达。如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的、带刺的水果,其他学生争相回答:“It’sapineapple.”……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趣味小游戏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够使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为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

二、操练性,强化学习认知

开展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交际能力。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相对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操练性游戏,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快速记忆单词,复习旧知识,进一步强化认知。例如,教学《Whosedressisthis?》一课时,笔者先带学生学习描述服装类型的单词,如coat,dress,shirt,sweat⁃er,gloves,jeans,shorts,trousers等。在教会学生这些单词的读法及意义后,笔者带领学生展开“开火车”游戏:将单词卡放入纸盒中,让学生排好队,依次随机抽出一张卡片,快速地拼读单词并说出其的汉语释义。如学生看见手套的图片,立马说出“g-l-o-v-e-s,gloves,手套”;看见裙子的图片,立马说出“d-r-e-s-s,dress,裙子”……游戏过后,学生就能熟练地掌握这些单词的拼读和意义了。课堂中运用“开火车”游戏,不仅降低了学生记忆单词的难度,加快了学生记忆单词的速度,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认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三、合作性,培养交际能力

语言是交流的基础,学生要想熟练运用一门语言,必须从交流入手,这就涉及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游戏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促使学生运用英语与人沟通交流。例如,教学《Drawinginthepark》时,笔者采用合作游戏的方式为学生讲解。首先,笔者将学生分为六人一小组,要求各小组根据各自的认识和想象绘制一幅画。随后,全班学生投票选出最漂亮的一幅画,挂在教室内。整个制作过程,学生必须用英语交流。了解具体的要求之后,学生纷纷展开行动,运用“Canyoudrawathree?”“Sure.It’seasy.”等句子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力求将自己组内的作品完成到最好。采用合作性游戏展开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自然地学习英语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在合作中高效地完成任务,有效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四、拓展性,比较文化差异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拓展性游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例如,教学《Howareyou》时,笔者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两段视频。如下:(1)西方国家打电话的视频。A:Hello,thisisLing.MayIspeaktoHong?B:Hello,Ling.ThisisHong.…(2)我国打电话的视频。玲:喂,你好,我找小红。小红:你好,哪位?……展示这两段视频后,笔者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查阅相关资料,总结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之处。学生积极地分享自己查阅的内容,如中西方打招呼的方式、中西方节日的差异、中西方的餐桌礼仪等。由此可见,采用拓展类游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课外内容,不仅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高效地学习英语。

五、综合性,升华应用意识

综合性游戏,即联系师生身边能够联系的事物进行游戏,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种游戏模式与其他游戏相比,更接近学生生活,因此其的参与力度与完成程度更加理想。在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与实际情况及时变更游戏内容,带领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教学《Dolls》一课的内容后,为了解学生对单词的掌握情况,笔者仿照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玩的“五子棋”游戏,为学生创设一个“英语三子棋”的游戏。笔者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一人下棋,并选出一名小裁判员来组织游戏。之后,笔者出示单词卡片,每组学生上前表演或用英语进行简述,哪组先猜到可下一子,先连成三子的小组获胜。如笔者出示“cat”卡片,负责表演的学生立刻发出“喵喵喵”的声音,其他学生立即抢答:“猫cat。”之后,笔者出示“banana”的卡片,并描述说:“fruit,yellow,long。”学生立刻答出:“banana香蕉。”两轮游戏后,学生完全掌握游戏规则,笔者开始出示比较难的单词来考验他们对单词的记忆情况。

效率提升范文篇5

医疗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在这样的竞争和挑战下,医院要不断创新,提高服务的质量,以增加医院的经济收入。医院的经济管理主要是根据现在经济的发展运用一些经济的手段,并且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管理,包括组织、计划、监督等,科学、合理的使用医疗的资源,最终达到提高经济运营效率的目的。现在医院大部分的医疗资金都是由政府提供的,所以这些资金必须要有一个详细的规划,合理使用,避免浪费,同时解决医院的一些问题,减少医患矛盾,最终达到为社会做贡献的目的。

2医院经济运营管理的目标

现在我国的医院运营管理还处于正在经济转型的阶段,这个时候医院本身的经营管理目标也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改变后的医院经济运营管理目标,主要包括:(1)全面改进医疗科技,让更多的医疗设备能够在临床中得以应用。医院本身要想稳定的经营下去,就必须要引进一些性能比较好且价格又合理的资源,这样才能增加医院自身的综合实力。在引进先进设备的时候还需要增加更多的专业人员,没有专业人员的辅助这些先进设备就不能发挥出最大的用途,使用设备的专业人员在工作的时候还需要认真的操作,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2)医院可以在保证服务的基础上提高本身的经济效益,为有效提高医院经济运营效率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3目前医院经济运营管理的现状

3.1医院药品和医用耗材的加成政策取消。现在很多的医院都有从事公益的项目,国家会根据每个医院做公益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拨款。从医院的角度出发,经济来源主要是国家和医院两个方面,现因药品检查费用的下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院的收入。3.2医保资金现在只能定额结算。医疗保险体系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医保费用的结算,现在医保费用结算的是否合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疗保险的制度执行的效果。在现有的医保结算上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病人在治疗的时候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如果患者患有多种疾病,只能用诊断出来的一种疾病进行住院,不然就需要重新办理住院手续,这样就会耽误患有多种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还会影响了医院经济效益的增长。3.3国家的资金投入不足。医院其实是一种非盈利性的企业,现在市场发展越来越严峻,医院要想更好的进行建设,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培养更多的医护人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大多医院只能保证正常的运转,根本没有办法进行相应的建设,如投入先进的设备,而在医疗人才培养上更是不足,这也严重影响了医院经济运营的效率。3.4医院的经济运营目标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我国医院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药品和仪器作为医院运行最重要的资产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医院要想获得经济的效益,继续保证稳定的运行,都开始实行以药养医的政策,这个时候医院的运营目标就会在政策的影响下发生改变。3.5医院经济管理的不透明性。医院在运营的时候一般政府都会拨一部分资金,但是因为医院资金流动的复杂性,医院的财务管理经常出现监督不力的问题,很多时候资金的走向都不是很清晰,最终影响医院的信誉,阻碍了医院的发展。

4提升医院经济运营效率的办法

4.1增加医院收费的透明度。在日常经营中,医院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内部的支出,增强医院使用费用的透明性。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1)认真审查出院患者的费用,如果在审查的时候发现不合理的现象要及时的做出相应的处理,避免给患者带来损失。(2)合理处置医患矛盾,控制索赔的费用。这样不仅能够树立医院自身的良好形象,还能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程度,真正的让医院达到稳定经营的目的。4.2转换经济运营的方式。要想真正的提升医院经济运营的效率就必须转变医院领导人的运营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医院在开展经济运营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运营理念的转变,提高自身的经济价值。加大财务监管力度,在工作中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规范医院财务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4.3加强医院内部的成本核算管理。首先医院的管理和其他的企业不同,因为医院会涉及很多的部门,相对来说业务也非常的多,所以为了让医院的管理更加的合理就需要充分的把所有的资源全部利用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从成本的核算问题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并且要求每一个科室都要计算相应的成本,同时还要适应当前市场的发展趋势,可以成立专门的一个成本核算小组,培养大家有节约成本的意识,为医院健康发展提供保障。4.4加强预算的管理。医院要想真正的控制运营成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有一个前期的预算管理,并且按照预算的编制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科学的安排每一个业务的资金支出,做到量力而行。医院要有非常严格的预算编制制度,并且在使用资金的时候要按流程进行,还要把相应的经济运营内容上报给有关的领导部门,领导部门再进行审核,敲定最终的方案。确定方案的可实施性,保证在使用的时候,对每个部门都公平公正,从而达到年度经费收支平衡的目的。4.5加强固定资金的管理,真正的提高资产的效率。固定资产是医院的重要资产,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是医院经营活动的基础。固定资产如果是科室和部门在日常使用,那就直接交到科室和部门进行处理,这样在使用的时候,固定资产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固定资产由科室负责,在使用的时候进行详细的记录,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这样就能更好的调整财产的使用和提升医院经济运营效率。4.6强化员工的考核,增加员工的积极性。医院发展的动力就是要所有的医院人员有工作的热情和积极的上进心,所以在医院里面要建立关于员工的考核,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还有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增强医护人员凝聚力。在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还有财务管理上都要有重点的要求,并且不断的进行改进。还可以把医院人员的工资分成两部分:工资薪酬和日常表现。这样就能通过一些改革的机制拓宽服务的领域,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的意识。4.7有效的管理医院剩下的资产,合理的利用和保管剩下的资金。医院剩下的资产就是医院的资产减去负债以后的资产,这里面一般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等,这些反映了一个医院的规模。对于专用基金在财务管理上还包括职工的福利基金。因为福利基金主要是为员工设置的,如果有比较大开支的时候,一定要有合理的安排。4.8完善医院经济运营的管理体系。在完善的时候首先就是从每个医院的科室入手,所有的权限都要有一定的限制和约束。医院里面所有重要的事情都需要领导部门进行协商之后在决定如何处理,对于医院的岗位要进行适当的分离,减少危害医院的因素出现。像医院在使用药品的时候,每个部门都可以提供一些合格的药品供应商家,再进行性价比的比较,选择最适合自己医院的供应商,这样不仅能够找到最适合医院的药品,还能提升医院经济的效益。在医院运营的时候还要及时的做好审计的工作,让医院经济运营更加的规范。

5结论

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下,医院市场也要不断的创新,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不仅要扩展医院的业务,还要加强医院的经济运营效率,这些都需要医院上下共同努力,让医院经济发展变得更加的科学化,最终使得医院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达到双丰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俊卿.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05,(17).

[2]李惠新.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实践工作的探讨[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6).

[3]颜涛.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经济管理促进医院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7,(30).

[4]徐彩虹.财务会在卫生系统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财会学习,2016,(23)

[5]隋进峰.基于管理会计视角的公立医院经济运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10):234.

效率提升范文篇6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管理演变、现行行政管理误区剖析、新时期行政管理科学化的走向等方面的理论分析,阐述了科学管理的新趋向,并深刻揭示新时期行政管理须注重的几个环节。

论文摘要:行政管理演变科学化走向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深入展开,对日常行政的指挥、监督、控制成为强烈的必需,科学化管理的需求日益上升。实践证实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务效率和质量。因此,对新时期行政管理科学化新问题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行政管理的演变

管理是一个历史范畴,其作为实践是历经无数人的努力,步步演变,才走向科学化的。从最初的经验管理发展到工业化时期的泰罗制和福特制管理,管理开始进入科学管理时期,泰罗在其《科学管理原理》中指出,科学管理是由组织、协调、合作、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等多种要素结合而成的。这使人们对科学管理开始一窥堂奥,非凡是现代行为科学的诞生,为管理注入了新的心理因素,而系统论的发展,为系统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此时,以梅奥为代表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管理不仅仅是为追求有序化、合理化,同时也追求人的需要的满足,而且谋求管理的整个系统功能的优化。这就是管理的科学化新问题。

现代行政管理正在发生一系列的趋向性变化。首先是从流行程序管理变为倡导目标管理。程序管理要求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明确行动的目标,且交代每一个行动的操作步骤,而且标管理仅需对被管理者明确目标及其工作要求,具体步骤由被管理者、操作层次的人自行解决。当然,不同的被管理者应运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但在人力资源素质不断提高的今天,仍一味奉行程序性管理是过于落后了。

其次,是从单一管理发展为分层管理。系统论中的结构——层次——功能理论开始在管理中发挥功能。不同人员结构的系统5单位8要运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其管理方法不能相同。高层次的管理者仅仅关注战略性决策,而日常程序性决策都授权于低层次管理者操办。不同的管理者其管理半径不一样,其控制力、监督能力也不一样。

再次,是从刚性管理发展为柔性管理。刚性管理强调硬性行政命令约束,管理思维是非此即彼,容不得权变。而柔性管理认为管理存在弹性,管理者往往根据不同的被管理者和不同的情境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第四,从无风险管理发展为危机管理。传统的管理强调对被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的对称即所谓的奖惩机制的建立。通过表扬的手段、树立典型的效应来带动一批人前进,不谈忧患,不提危机,害怕被管理者受刺激过度,产生惧怕心理,影响工作及效率。危机管理在一些非凡情况下有其独特、甚至令人意想不到的功能。如急中生智,置之死地而后生,都说明危机管理的独特功能。更值得注重的是,现在危机管理似乎有演变为一种经常性管理模式的趋向。如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管理中强调“最好的软件公司离真正破产永远只有!#个月。”正是有这种危机管理技能的运用,微软公司才会日益强大。

不仅仅是管理模式在变,而且管理的指导思想也在变。如鲶鱼效应和木桶原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的兴起等。鲶鱼效应是一指在一批沙丁鱼的远途运输中,假如掺入几只凶猛的鲶鱼,反而会使沙丁鱼的死亡率降低,这是因为有了逃生的竞争,使沙丁鱼游动频率增高,从而生存力增强。同样,在管理中,假如多引入一些不同类型的人才,则会使单位的生命力更加旺盛,这破除了传统的“一山难容二虎”的理念。木桶原理是指一只由几十块木板拼接而成的大木桶,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一块木板。这给管理上的启示是摘要:面对被管理者的差异和管理环节新问题的差异,其实是最薄弱的那一个环节,可能会导致管理上的麻烦和致命伤。因此,一名优秀管理者应从最薄弱环节改进入手,去提升整体的管理绩效。只有经常性检查,经常性抓落实,抓责任制的贯彻才会获得满足的管理效果。现代科学还告诉管理者,如何将自己所管理的组织发展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已是十分迫切的新问题。传统的管理认为,被管理者一次充电,受益终生,知识、才能运用只须储备一次,便可应付全部的挑战。在信息、知识经济时代,这一管理理念落伍了。只有带领组织成为持续学习型的组织,摆脱单纯的模拟,且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一个单位、组织才会生气勃勃,不断发展,不断超越同行,取得成功。

二、现行行政管理的误区剖析

当前,一些人戏称流行的行政管理模式为“领导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一些管理人士并将其作为管理上的金科玉律。这其实是行政管理庸俗化的表现,是一熟悉误区,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进行管理将贻害无穷。

首先,将开会布置任务,理解为科学决策的替代,这首先是管理者的悲哀。这种错误的熟悉轻易造成“会海”连绵,管理者开了会就等于事情完成了,长此以往,落实工作成为顽症。而没有落实的政策一切都是空的,管理的效能无从体现。

其次,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什么,仅仅是收费吗$把管理权限混同于单项财权行使、赚钱的所为,这是极端简单化的表现。的确,好的管理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管理不是为了收费了事。这是管理导向的错误,会造成管理可有可无,机构形同虚设,人浮于事,最终断送了事业。

再次,协调就是喝醉,这是将管理极端庸俗化的表现。当然,协调是需要将方方面面的利益进行平衡,对各方倾向、意见进行妥协,但决不是一喝了事。

还有一种的管理误区就是多订制度,认为有了制度就有了管理。从而导致规章多如牛毛,有否贯彻执行则无人问津。这种错误的熟悉轻易造成“文山”现象,管理者须签阅大量的文件,哪有时间、精力去真正管理呢?其实,有了制度不等于就有管理,有了制度,只是为管理预备了一些基本前提、预备了一些条件,这只是管理的开始,实际上,被管理者是否自觉执行这些规章,这需要监控、需要调研,这都是管理题中之义。制订过多的规章等于没有规章,因此,规章过滥也会影响管理的效能。

三、新时期行政管理科学化的走向

1、决策的科学化。作出一项正确的决策,有赖于完全准确的信息,也需有一套动力机制去刺激决策付诸实施。传统的管理以领导者“拍头脑决策”为主,凭经验、凭主观决策,轻易导致决策失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寻求决策的动力机制,健全为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2、办公的自动化。制度、决策的落实在于执行,它涉及到办公的启动,传达贯彻、督办决策的实施到位。传统管理这些环节都已齐备,但缺乏的是高科技手段。现代管理就是要借助于办公自动化技术,成倍地提高政务效率,建立督办网络体系,使事中、事毕都存在可测性和可控性,使决策者、管理者随时能得到确切、全面的信息反馈,以便实现全程动态管理。

3、管理的信息化。无论是决策,还是日常管理监督,都需要管理的信息化。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是决策的前提,反馈实施信息是管理的要求,总结反映、宣传信息是管理效能的体现。因此,信息化管理是走向科学化的必然要求。通过重视信息反馈,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在管理过程中注重管理效果的信息反馈,以便随时调整管理的目标和方式,达到优化。

4、监督的经常化。好的管理,必须伴随大量的、经常性的日常监督,否则,薄弱环节随之产生,突变因素随之潜伏,久而久之,随着新问题的累积,可能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发挥群众监督,加强内控建设,充分利用社会监督,使新问题、隐患没有藏身之处,是十分必要的。

5、管理的法制化。依法管理是今后行政管理的大势所趋。伴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进程,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方面,我国制定了成千上万的涉及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规章,这大大改变了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管理机关依据政策进行管理,而使行政管理具有很大随意性的弊端;另一方面,我国通过《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行政救济的法律制度。在这一基础上,我国于80年代末正式提出“依法行政”的口号和要求,管理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这对新时期的行政管理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斌伟、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对行政管理的借鉴意义+华南师范大学学报[J2001,1摘要:26-28

[2洪威雷、黄华+服务行政—21世纪中国行政管理的方向选择、湖北大学学报[J2001.2摘要:15-18

[3吴瑞坚、知识经济时代摘要:行政管理的变革趋向+长春市委党校学报[J2000,62(0)62-66

[4乔革宇、石英等+略议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J2001,1摘要:70-73

[5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M孙耀君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第3版

[6知识经济+吴季松著[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3月

效率提升范文篇7

一、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有力的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只有建立了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员工的各项工作行为才有所依据,这是酒店的各项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正因为如此,酒店应不断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一方面借此让员工清楚自己应尽的义务,规范员工的行为,让员工自觉自愿地去遵守酒店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在制定制度时,应鼓励员工的参与,听取员工的良好建议,这样就能让被动的管理变成主动的管理,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对更好地执行制度以及对酒店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员工的想法,听取员工的反馈意见并吸纳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对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提升酒店管理效力。

二、对酒店员工的人文关怀管理

要想酒店得到长远的发展我们必须在全酒店的范围内实行充满人文关怀的人本管理模式。首先,尊重员工。作为酒店的管理者,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员工,尊重员工的人格,尊重员工的劳动。其次,爱护员工,关心员工,让他们开心的工作,从而使他们能够出色的完成酒店部门所布置的各项工作,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第三,理解员工,能够预见和了解他们在工作上和生活中的需求,为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尽最大的可能挖掘出员工的潜力。第四,酒店制定的各种目标和计划,各项工作的安排都应改体现出员工的意志和愿望,使员工感觉到被重视,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人际关系环境。

三、实施酒店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是以目标为导向,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前在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运用。酒店行业也不例外,通过目标管理的引进,可以逐步实现酒店的最终管理目标。首先,要根据酒店的实际情况及领导者的发展愿景确定一个总体目标,激发全体成员朝着相同的目标去奋斗,第二,根据总体目标制定分目标。目标管理强调的是总体目标的实现,但总体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各个分目标、子目标,因此要按照总体目标根据发展规划分解为一个个子目标,分解出来的各个子目标作为整体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服从于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子目标的实现。同时,要做好各个子目标的相互协调工作,减少不同子目标间的重复工作,最终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在酒店目标管理中,必须重复发挥酒店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并通过各级检查,督促员工完成各自的既定目标,从而保持持久的动力,保持他们工作持久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加强酒店危机管理

酒店危机管理是指酒店为了应付危机的出现,尽量使危机损害降至最低点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对应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近些年,危机管理成为酒店管理的热点与难点,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1)树立强烈危机意识。酒店进行危机管理应该树立一种危机理念,提高危机处理技能和面对危机的心理素质,这是做好酒店危机管理的思想基础。(2)危机确认。要善于捕捉危机发生前的信息,善于在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在危机中发现有利因素,为有效的危机控制做好前期工作。(3)加强危机诊断。要定期或不定期聘请外部专家对酒店现状作出客观诊断和评价,找出酒店经营的薄弱环节,力争最大程度消除酒店危机隐患。

五、完善顾客投诉处理机制

效率提升范文篇8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只重视学生语、数、英的知识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习体系相对单调,获取知识的渠道相对较窄,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新时期教学中,我们要重视科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引导策略,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技能培养,不断完善学生的综合认知体系,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做好引导。

一、运用科目特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与语、数、英科目的理论性知识体系不同,科学课程更加重视学生探究式、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科目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认知能力与科学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活动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中进行相关材料的搜集、数据的分析,锻炼学生的科学应用意识与科学思维习惯。比如,在教学“植物是怎样繁殖的”时,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历去探究,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植物种子的不同特点,此外还要鼓励学生探究不同植物不同的繁殖方法。比如,有的学生就发现月季、杨树可以扦插繁殖,有的学生发现山楂、桃子可以嫁接繁殖,有的学生发现玫瑰、何首乌可以压条繁殖……大家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知识进行总结梳理,就能够发现更多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探索实践的兴趣。另外,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创设各种教学契机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操作,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感受到科学课程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借助生活素材,丰富学生学习渠道

从本质而言,科学是对生活现象、生活规律的系统总结,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然而小学时期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基础知识积累不足,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觉难以理解,学习效率较低。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分析,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拓展方式。比如,在教学“水的三态变化”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看到的水的不同形态进行分析探究:让学生认识到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的区别。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从湿衣服变成干衣服、夏天下雨、冬天下雪等情境来感受水的形态变化,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生活素材来提升学生的科目综合感知。又比如,在教学“为什么会有月相变化”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说一下每个月自己看到的不同形状的月亮,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培养他们对于月相变化的理解程度,之后再结合相关的天文理论知识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日食月食只是一种天文现象,不是民间所说的“天狗吃月”,也不是什么自然灾害的根源,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能力与科学的生活理念。

三、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探究实践

科学是一门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科目,通过探究式科学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数据,参与实证、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运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课程教育的重要本质,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人公角色,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综合理解。比如,在教学“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时,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画出“一个水滴一年内的物态变化图”:春天是从天而降的小雨点,夏天蒸发到天空变成了云朵,秋天变成了地上的霜,冬天变成了雪和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对于谁的物态变化有一个全面、科学的理解,让他们能够以图画的形式,直观地感受到物态变化的过程,提升他们对于科学知识的深度理解。

四、重视技能培养,规范学生学习习惯

俗话说“习惯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学习发展的重要性,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习惯决定效率”。小学时期正处于学生各项认知能力、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做好引导。特别是在科学科目教学中,我们要结合相关的科学名人案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归纳整理的好习惯。毕竟科学规律的发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科学的观察与总结才能够完成的。另外,我们也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实践、善于自主探究的习惯,毕竟单纯的理论知识相对肤浅,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实践运用的良好习惯,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来,用科学的价值观与行为标准来指导自身的生活,提升自身行为的科学性。

五、完善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虽然新课改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特别是教师的教学点拨与教学评价。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教学评价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以便能够提升学生行为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特别是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争议、矛盾,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调和、梳理。毕竟学生的思路相对简单,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握,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才能够发挥出最佳效果。总之,科学课程教学中我们要遵循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通过有效的引导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科学意识,提升他们的综合实践技能。

作者:蔡克艺 单位:福建省漳浦县霞美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效率提升范文篇9

1精准送审:解决请谁审的问题

审稿专家的研究领域与文章主题接近是审稿意见专业有效的重要保证。当审稿专家对文章主题不熟悉时,一是可能拒绝审稿,二则可能给出并不中肯的审稿意见,这两种情况都会降低审稿效率和质量。因此,精准送审是寻找合适的“专家”的重要思路,这一点并无争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进行精确匹配有时候并不容易。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总结如下2个思路:1.1根据研究主题进行筛选。以社科类学术文章为例进行分析,社科类学术文章的主题大致可以被分为以下3种类型:(1)研究A;(2)研究A和B的关系;(3)研究A、C与B之间的关系。相对而言,第3种研究的主题词更多一些,但是很多情况下,核心的关键词只有2个(A和B),另外一个关键词(C)可能会影响A与B之间的关系。明确文章的核心研究主题后,方可进一步精准邀请该领域的学者审稿。对于有2个核心关键词A和B的文章,则需要关注审稿专家对A更熟悉还是对B更熟悉,从而把握审稿重点。在当今学术研究逐渐细化的背景下,有时无法直接检索到相同领域的研究学者,这就需要按照研究领域相近原则进行筛选,比如《出口信息网络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笔者直接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出口信息网络”,但无法找到相关研究。笔者注意到有一篇文章研究出口集聚产生的信息外溢对出口的影响,“出口信息网络”与“出口集聚产生的信息外溢”非常接近,于是邀请该文作者审稿,并收到非常专业的审稿意见。又如笔者在2018年收到的一篇文章,该文是在2017年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一篇工作论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这需要审稿专家对文献非常熟悉,由于核心的参考文献是新进成果,读者可能较少。经过多方咨询,笔者顺利找到对该模型非常熟悉的学者进行评审,同样及时获得专业的审稿意见。实践表明,当按照研究领域相近原则无法直接查询到相关学者时,则可以邀请“大同行专家”进行审稿,“大同行专家”是指专家尽管对文章选题没有直接研究,但是其专业背景与文章主题在同一学科领域、学术功底深厚、有敏锐的学术判断力,他们通常可以根据文章的表达是否通畅、逻辑是否清晰、论证是否充分等来判断文章的学术价值,从而给出有参考性和指导性的审稿意见,帮助编辑部判断文章的学术价值。1.2根据研究方法进行筛选。部分文章的创新点在于使用不一样的研究方法,这就要求审稿专家对文章的研究方法较为熟悉,相应地,在邀请审稿专家时,可以更多关注审稿专家对研究方法的熟悉程度。例如稿件《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变化:***》,该文使用AB方法研究了农村劳动收入不平等的***特征,笔者查询到一位学者曾使用AB方法研究居民收入的冲击来源,于是邀请这位学者审稿。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研究方法邀请审稿专家时,也应在研究内容尽量接近的情况下进行选择。按照以上思路选择审稿专家,通常可以大概率地争取审稿专家的知识背景和学术水平达到编辑部的期望,“客观”上,审稿专家能够给出专业有效的意见,但是审稿效果能否达到编辑部的预期还需要审稿专家“主观”上的配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就需要编辑部与审稿专家进行积极和充分的沟通。

2有效沟通:解决如何请的问题

在采编系统工作模式下,编辑通过采编系统可以给专家邮箱发出一份审稿邀请,例如“尊敬的***老师:现呈上我刊来稿《***》,请您在百忙中抽时间予以评审。您收到这封信后,请回复我们:同意审稿回执***、拒绝审稿回执***”。如果仅仅是通过这样一封“模板式”邮件来邀请审稿专家,可能会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审稿专家完全不知道这一期刊,突然收到审稿邀请,会觉得有点唐突,审稿意愿不强烈;二是审稿专家虽然知道该期刊,但是不了解期刊的风格和用稿要求,而通过采编系统发出的审稿邀请邮件无法直接回复编辑部,审稿热情和积极性被极大削弱,于是按照平时的习惯进行审稿。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审稿效率和质量。除了系统发送的审稿邀请以外,编辑以个人名义给审稿专家发送一封定制化的邀请邮件,除了可以显示出对审稿专家的尊重,而且可以更好地有效沟通,审稿专家有疑问也可以直接与编辑联系,从而更好地审稿。编辑与审稿专家之间的沟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关于期刊审稿意见期望的沟通。关于文章质量的评价,不同期刊的期望是一致的,都希望能够刊发高水平的文章,但不同期刊的定位、发展历史和学术影响力存在差异也是不容置疑的现实,由此自由来稿存在“自选择性”,即影响力越大的期刊,收到的稿件质量越高。在送审时,不同期刊关注的着力点可能不完全一致,对文章创新程度的要求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期刊在邀请审稿专家时,宜与审稿专家进行积极沟通,请审稿专家格外关注文章的某些方面。比如,《经济研究》编辑部在审稿意见告知书中,明确指出审稿的要点:“稿件的选题有无重大的现实意义,所做的研究有无创新性贡献,对学科的发展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无重大推动作用,作者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理论、文献等知识体系是否有深厚的把握……数据处理过程是否正确;文献引用是否妥当(特别是检查是否存在对外文文献的翻译性抄袭)”。[3]《经济研究》是国内经济学领域的顶尖期刊,其对文章的审稿要求极高。其他经济学期刊对文章研究的规范性和学术不端的基本要求与其是一致的,但是对于文章的创新程度的要求则因期刊级别和定位而存在差异,期刊的审稿要点说明可以引导审稿专家关注文章中的相应信息,从而给出有参考性的意见。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审稿要点的说明,编辑部还应给出具体的审稿意见指引。例如《世界经济》编辑部请审稿专家就以下11个方面按照“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对文章进行判断,具体为:(1)论文的创新性和学术亮点;(2)总体逻辑思路是否妥当;(3)文献是否涵盖经典和最新进展;(4)KEYPAPER是否明确;(5)理论推导有无技术细节的问题;(6)模型(假定)选择是否合理;(7)数据来源和处理是否得当;(8)模型中()变量选择是否合理;(9)经验研究是否可信(如内生性、稳健性等);(10)计量结论的解释是否合理;(11)其他可能影响您对论文判断的方面(请列出并简要说明)。这样详细列明文章的考察点可以提醒审稿专家全方位对文章进行判断,进而给出客观公正的综合意见,也便于编辑部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质量。如果只是宽泛地给出审稿要点而没有规范性的指引,审稿专家可能会依然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审稿,审稿意见的质量也就取决于审稿专家的责任感,而编辑部陷入被动。因此,一方面,如果期刊因为自身定位和风格,希望审稿专家在某些方面能够格外关注,就需要向审稿专家进行适当的说明。另一方面,期刊最好在审稿意见中给出一些指引性的评价选项,以便编辑部对审稿意见的期望“落到实处”。对于审稿结果“修改后再审”,每个人的把握尺度不一,有的审稿老师比较“仁慈”,倾向于给作者一次修改机会,而不是直接拒稿。因此当审稿意见为“修改后再审”时,编辑可以与审稿专家沟通其对文章的真实具体评价,文章是总体质量达到标准小修即可,还是问题比较多需要大修。当编辑不是内行时,这种沟通就显得格外重要,也便于编辑把握后续工作的进度。当然,如果学术期刊提前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可以设置相应的选项,比如在审稿意见模板中请审稿专家对稿件进一步修改的难度进行评判,请其在“很大”“一般”“较小”三项中进行选择。这样的选项设置非常清晰明了,便于编辑部进一步了解文章的情况。2.2关于辅助审稿信息的沟通。笔者发现一些审稿专家在评审文章时,主要根据现有的文献阅读经验和积累来判断文章价值,没有查阅当前发表的最新文章,进而影响对文章创新性的判断。而编辑部在初审过程中可能查阅一些相关信息,比如在知网上检索出类似主题的文章,投稿文章中并没有引用和评价,编辑部则可以提醒审稿老师留意相应的文章,从而给出更全面准确的判断。另外,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会检测到文字和方法陈述重复的部分,根据这些内容可以查阅相关文献,编辑也可以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审稿专家,供其参考并给出专业的评价。编辑可以将稿件的初审意见用简练语言汇总一起发给审稿专家,以节省专家时间,帮助其根据稿件内容和初审意见进一步分析,并给出深入切实、客观理性的评审结果。[4]此外,不同学者因为学习背景、知识体系和研究经验等差异,在评审文章时关注的细节存在差异。在工作中,笔者发现不同特征的审稿专家,其评审文章有不同的偏好。比如年轻审稿专家尤其关注技术性的细节问题,标准偏向严格;年纪偏长的专家更多地关注选题意义和对宏观战略的指引,标准偏向宽松。那么在相应送审时,编辑需要把握不同审稿专家的风格,提醒审稿专家尽量综合给出意见,比如尽量关注文章的思想、数据质量和理论贡献,而对于“边边角角”的问题可以弱化一些。2.3关于稿件处理流程的沟通。尽管学术期刊普遍采用“初审、匿名审稿和终审”的三审制,但是不同期刊的操作细节存在较大差异。与审稿专家就期刊的稿件处理流程进行适当沟通,有助于审稿专家把握审稿力度,提高审稿效率。与审稿专家关于稿件处理流程的沟通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关于审稿次数的控制。一些编辑部倾向于控制审稿次数以提高审稿质量。《财贸经济》编辑部指出:“为进一步提高审稿效率,也为了避免一篇稿件因迎合多轮审稿和不同审稿人的意见而过度修改成为‘百衲衣’,本刊提出一般情况下‘外审不超过两轮’的倡议。在这一倡议下,编辑部建议:(1)审稿人把更多精力放在第一轮审稿上,在第二轮审稿时不应提出过多第一轮未指出的问题。当然,对于作者新增的修改内容部分除外。(2)审稿意见应该具体、明确和富有建设性,对于‘三言两语’式和缺乏针对性的审稿意见编辑部将不予考虑。”[5]这样沟通以后,审稿专家就会更了解期刊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完成审稿任务。二是关于送审频率的控制。期刊频繁送审会使审稿专家不堪其扰,审稿专家也拖延敷衍审稿消极应对,这将导致审稿效率和质量低下。为此,控制送审频率(比如同一位审稿人一年审稿不超过2次)并直接告知审稿专家,这既可以打消审稿专家的后顾之忧,也让审稿专家可以放心及时地反馈审稿意见,加快文章处理进度。在如今匿名审稿制度普及的背景下,学术水平高的学者通常会收到多家期刊的审稿邀请,加上其本职工作、科研、生活,频繁的审稿会使审稿专家疲于应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期刊应尽量降低审稿专家的审稿频次,一方面尊重审稿专家的宝贵时间,另一方面也让审稿专家更乐于与期刊合作,从而保证审稿效率和质量。三是关于审稿结果的采纳原则。审稿专家给出的审稿意见和结果,一般情况下,都是编辑部处理稿件的指导性标准,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审稿意见偏颇或者不全面的客观情况,编辑部有可能不完全参考审稿意见进行稿件处理,对此编辑部应与审稿专家进行沟通。《财贸经济》编辑部在其官网上就相关问题与审稿专家进行沟通,比如为什么我已经建议退稿,编辑部仍让我复审?并且复审时间还比较短?为什么我的复审意见仍是退稿,但文章最终见刊发表?[6]这样系统的沟通体现了编辑部开放公正办刊的魄力和诚意,有助于审稿专家了解期刊的运作方式,避免因为一些误会影响审稿专家的审稿积极性。此外,当期刊收到不同审稿意见时,如何采取一项统一客观的标准来权衡取舍显示出学术期刊的担当和智慧,这样既尊重了专家审稿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又使文章得到更客观的评价。[7]2.4关于复审作者修改情况的沟通。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稿件需要复审。作者提交修改稿和修改说明后,编辑部不应直接转给审稿专家进行复审,而应该先审阅把关,这既是对审稿专家劳动成果的尊重,也可以提高复审质量和效率。[8]当作者并没有直接完全回应审稿意见时,需要进行调整后再送审。对于作者对审稿意见有不同理解的情况,编辑可以与审稿专家进行适当沟通,在作者和审稿专家之间充当桥梁作用,[9]将争论引向建设性轨道。

3关系维护:解决进一步合作的问题

审稿专家利用宝贵时间和精力评审文章,支持期刊工作,编辑部也应在平时就做好对审稿专家的服务工作。首先,文章评审后,为了显示对审稿专家的尊重,期刊最好向审稿专家反馈文章后续的处理情况,比如按照审稿意见进行退稿处理,或者按照审稿意见进行完善并发表,或者因为作者对审稿意见有不同看法,进行仲裁。不管何种情况,将文章后续处理情况向审稿专家进行反馈,可以增强审稿专家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也可以激励审稿专家更好地完成审稿工作。其次,要积极地与审稿专家保持联系,比如将审稿费发放、期刊近期相应领域的文章发表情况、影响因子和获得的荣誉向审稿专家进行汇报(审稿系统中的邮件群发功能为这一工作提供了便利),以使审稿专家持续了解和关注期刊发展动向,从而增强审稿专家的归属感,也便于审稿专家更好地了解期刊的水平,把握审稿尺度。再次,对于审稿专家的投稿,期刊应给予一定的方便,比如加快初审处理进度,在其文章审稿通过的前提下,优先发表,便于期刊与审稿专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也可以为期刊吸引一些优质稿件。同时,对于高水平的作者,期刊也可以将其身份转变为审稿专家,通常会有更顺畅的沟通效果。最后,评选年度优秀审稿专家或频发证书,将审稿专家的名字统一在期刊某一期或者期刊网站上列出进行“致谢”,从而增强审稿专家的荣誉感。[10]此外,期刊也可以创造机会与审稿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比如《经济学动态》定期召开审稿人会议,与审稿人沟通交流经验:怎样提高审稿进度、平衡审稿质量和审稿时效性。这会充分发挥审稿专家的能动性,让审稿专家更多地参与期刊建设和发展。除了期刊召开审稿会,编辑也可以“走出去”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与一些审稿人进行面对面沟通。一旦有了“一面之缘”,后续的情感交流就会更加顺畅。一些热心的审稿专家也会主动关心期刊发展,为期刊发展建言献策,期刊编辑应该与这类审稿专家进行积极互动,为期刊建设一支热心优质的审稿队伍。

4结语

效率提升范文篇10

学生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才能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有效实现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职高舞蹈教学中,要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进行舞蹈学习,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舞蹈课堂学习中,掌握舞蹈基本功,并在积极的练习过程中提高舞蹈能力。职高学生具备了欣赏美的能力,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学习舞蹈之后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气质,形成优美的形体。在渴望美的激励下,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舞蹈练习,并能够在练习过程中克服心理和身体上的困难,树立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可以结合音乐和舞蹈视频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兴趣下进行舞蹈学习和舞蹈基本功的练习,使他们能够放松心情,忽略身体的疲劳,专心地进行练习,提高舞蹈教学效率。

二、重视学生舞蹈基本功教学,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

舞蹈基本功的练习是舞蹈教学中的基础。在职高舞蹈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让他们通过训练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在进行基本功的教学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舞蹈基本功,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由易到难逐渐提高舞蹈基本功。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对所有的学生采用相同的练习方式,而是根据他们的能力进行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对于一些具有难度的基本功动作,教师首先要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动作的要领,然后让他们在练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和体会,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使学生的舞蹈综合能力能够在扎实的基本功下获得提高。

三、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使他们在舞蹈练习时坚定意志

在职高舞蹈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学习和探究舞蹈知识和动作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由于在舞蹈练习中,学生要在身体疲惫的情况下坚持进行,使得学生在心理上的压力和身体上的疲劳双重影响下,逐渐失去了对舞蹈练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心理上引导学生,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快乐、积极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舞蹈知识的探究,摆脱心理压力对他们的影响。在让学生进行舞蹈练习时,教师在对他们进行舞蹈动作的指导时,还要多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产生强力的学习动力,支持他们进行舞蹈练习。这种动力能够让学生克服在舞蹈练习中产生的困难,使他们形成坚强的品质,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舞蹈技能,使学生有效掌握舞蹈动作。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舞蹈练习时能够积极主动的通过舞蹈动作来向教师和学生进行美的展现,提高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掌握和感悟,让他们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舞蹈综合技能,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舞蹈综合素质

在进行舞蹈练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掌握舞蹈技巧,在练习中让他们进行反复练习,提高舞蹈技能。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舞蹈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边练习边思考,通过探究有效掌握舞蹈技能、技巧,促使舞蹈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舞蹈作品中不仅需要学生扎实的舞蹈基本功,还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舞蹈技巧,才能让学生在舞蹈作品中完美的展现舞蹈的美。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的肢体柔韧度和灵活度获得不断发展,使舞蹈动作的表现力更强,有利于实现高质量的职高舞蹈教学。

五、结合多媒体进行舞蹈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