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风险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20:56:09

项目风险

项目风险范文篇1

关键词:科技项目;管理;风险控制

1引言

科技项目属于科技体系创新的一部分,其实施与研发是促进我国科技成就的根本,对于科学技术平台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科技项目立项以及研发提供了更多保障,这使得科技项目种类更加丰富,此时项目风险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对科技项目风险控制与管理的研究也必然不断加深和完善,如此才能够满足我国科技建设发展与国家繁荣富强的需求。

2科技项目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2.1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科技项目立项之后,就需要具体实施,但是一些单位对于立项是比较重视的,对于过程管理以及最后的验收并不关注,使得科技项目的实施效果受到影响。科研人员之间的沟通也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科技项目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科技项目的技术性比较强,存在着多个学科的交叉,需要不同单位协同工作,然而在实际的科研项目实施中,各个单位之间的管理存有风险,比如没有签订合作协议、没有及时依据相关要求执行任务。2.2时间、节点风险。这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科技项目在申报、实施中出现时间上的误差而导致的风险。科技项目涉及到的环节比较多,集成度也比较高。科技项目的实施部门是不相同的,而且每一年科技项目的申请、立项、管理以及验收的时间节点都是不一样的,工程进度也存在差异,很多项目管理相互交叉,使得科技项目管理的风险凸显出来。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关键性的时间、节点提醒出来,就会影响任务的实施,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工作,导致项目管理出现风险。2.3科研经费管理风险。科研工作中,科研经费是重要的支撑,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将对科研效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而科研经费的编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企业的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往往是彼此独立的,科研人员在预算编制时更多关注的是预算能否批准,但是对可行性并不是特别关注,经常出现预算编制不够合理,形式化比较严重,预算说明与规定不相符等问题。此外在项目执行中,科研人员对经费的管理意识不强,不能有效控制经费使用,并且随意对项目额度进行调整,会存在极为不规范的开销。

3科技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策略

3.1做好科技项目实施过程监督管理。科技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后,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实际中,必须对项目的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一方面要做好沟通交流工作,要多与参与科研项目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在科技项目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协调、解决。另一方面需要不定期地对科技项目的进度、质量等进行跟踪,并分析项目费用使用情况、人员状态等,对于科技项目的关键点、重要环节更是要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分析实际情况与计划的偏差,并进行相对应的纠正。同时还应该注重考核、奖惩机制的良好结合,要对科技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对质量良好、成果推广价值高、收益良好的项目给予相应奖励,对于无法正常完成的项目给予相应处罚。最后,还应该注重科技信息的跟踪,科技项目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其本身的创新特性,所以在科技项目立项后,就需要及时对相关领域的最新前沿技术进行跟踪,确保项目成果技术的创新。3.2加强科技项目决策的科学性。科技项目决策的科学规范会对项目的稳定实施有极大影响,所以在实际中,为了有效控制科技项目管理风险,就需要做好科技项目决策工作。首先要做好科技项目环境调查工作,要对相应的市场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研究目标对市场、行业中的影响,并对科技研究成果的利用价值进行评估。其次要做好科技项目资源调查工作,要全面评估科技项目研究的人员、费用、进度等,了解科研人员的综合能力是否满足科研项目实施的需求,并对科研费用所需、科研进度的科学性进行科学评估。对于技术水平不达标的科研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培训,或者引入其他专业的科研人员,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最后,要做好立项决策考核工作,要对参与立项决策的主要负责人进行考核,确保立项决策的科学、严谨,避免出现没有利用、推广价值的项目,造成资源浪费。3.3做好经费预算管理。编制预算时需要充分发挥科研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的作用,依据相关规定以及政策保证经费开支科学合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使科研项目顺利实施,就需要对科研经费进行科学的使用,在经费管理中应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并保证相关政策顺利实施。成立科研项目管理小组,并对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保证科研项目的进度与经费使用相符合,保证科研经费管理顺利实施,使得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3.4建立健全科技项目管理问责制。一是科技项目必须要组建专门的研发管理团队,避免原来的事务与研发项目工作混淆,防止角色不清,权责不明,团队人员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研发项目上。二是项目负责人的权责要突出。项目负责人应对整个项目的进度总体把握,责任落实到位,对因故不能完成阶段性目标的,需要出具书面报告,阐明理由;对于不能按时结题验收的,提出项目延期申请,如果是项目团队成员的原因,可以追究其责任;对于完成工作完成情况好的给予一定奖励,这样可以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对于由于主观失误甚至消极态度造成项目不能按合同完成的项目承担单位,将其列入不良信用记录或者通过公共媒体通报,影响今后项目申报,停止其项目的后续拨款,甚至追回已经完成的拨款。

4结束语

强化科技项目风险管理是确保科技项目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技术优化发展的关键。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其风险进行合理预测,并积极制定相关控制管理体制,正是当前我国科技项目建设部门以及科技项目研发从业人员的首要任务,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科技项目的综合效益,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郑宇,杨波.科技项目监察风险点的识别和控制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16(04):460-466.

[2]刘骅.企业项目风险与科技保险需求模型及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11,32(04):37-42.

项目风险范文篇2

(一)会展项目的风险来源

会展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会在项目活动的实际开展中对会展项目造成很大的影响,影响会展活动的预期目标,甚至造成财产损失或者人员伤害等,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是会展项目风险的总体方面的来源。从小层次来讲,会展项目活动中会有很大的人流量,所以,会展人员的行为也是会展项目风险的重要来源,他们的行为能够直接影响到会展项目的风险的受控程度。另外。会展的设备等设施也会成为风险的来源,例如设备安置不当,设备牢固性不强等造成一系列人员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等。这些会展项目的风险来源是风险管理策略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会展项目的风险类型

会展项目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会存在多种多样的风险,这些风险由于归纳的原则不同,所以就会出现不同类型的风险。例如,通常我们把影响会展项目目标进度的风险称为进度风险,对会展项目实施阶段产生影响的风险称为实施风险;如果按会展项目风险的来源归纳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向,外部风险主要是由于会展外部环境等原因造成的,内部风险主要是由于会展项目开展中会展的内部因素引起的风险;如果按风险的属性特征分类,会展项目的风险类型可分为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等。除此之外,会展项目风险也可分为质量类风险、预算类风险、时间类风险等。总体来讲,会展项目风险的类型不同会导致风险管理不同从而影响风险管理策略的研究。

(三)会展项目风险的主要特性

针对会展项目风险来讲,其自身的一些特性是我们研究风险管理策略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会展项目风险主要有四大特性。一是风险事件的随机性,在会展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有时会不可预料的出现一些风险事件,这类风险事件不再预期的计划或者意料之中,是随着某些突变因素而发生的偶然性事件,因此,在实际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对这种随机性事件的处理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提前做出相应的应对突变策略;其次是风险的渐进性,会展项目风险的出现往往不会是一层不变的,会随着项目活动的阶段呈现不断变化的趋势,可能是越来越复杂化,也可能是随着阶段的不同其风险程度不断减弱的趋势,针对这种风险的渐变特性,在会展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风险的变化特点来采取相关策略进行风险处理;再者就是风险的相对可预测性,这一特性在实际上是有利于风险的管理的。在会展项目开展之前通过预测相关风险可以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及时应对项目风险,减少风险的损害;最后是风险的潜在损失特性,既然是风险就会对实际的活动造成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损失,会展项目风险的这一特性也是进行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因素,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最大化的减轻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会展项目顺利的进行。因此,会展项目风险的这些特性能够对风险管理的规划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在进行会展项目风险管理策略的研究中必须依据这些特性来制定相关方案。

二、会展项目风险管理

(一)会展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

会展项目的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在实际的会展项目开展活动中相关管理人员通过对可能影响会展开展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评估,然后综合分析,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最大化降低风险,保证会展项目的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会展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特性

会展项目风险管理的特性影响着风险管理策略的研究。会展项目风险管理具有时效性、有偿性、动态性以及信息依赖性等特性。时效性,会展项目风险管理的时效性主要是指在会展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所要承担的责任也是不同的。对于组织者来讲,根据这一特性只需要分析好每个阶段的风险然后采取措施承担这些风险即可;有偿性,会展项目风险管理的有偿性主要是指在实际的会展项目开展过程中用来防治或者最大化降低风险时所要付出的必要性的财力和人力等成本;动态性,会展项目风险管理是随着会展项目活动的相关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一个的动态管理过程,当会展项目的相关因素发生变化时,原有的相关风险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对风险的管理也就需要重新计划实施;信息依赖性,会展项目的风险管理首先需要获得关于风险本身的大量信息,并且分析相关信息来进行管理,因此,会展项目风险管理具有很强的信息依赖性。

(三)会展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

会展项目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管理规划、项目风险的识别、项目风险的度量、制定风险的应对措施、项目风险的监测与控制。项目风险管理规划主要就是确定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如何进行项目风险管理活动,也包括制定相关风险管理计划等;项目风险的识别指的是确定项目的风险类型有哪些,基本特性是什么以及产生的主要影响,最后制定出相应的会展项目风险事件识别报告;项目风险的度量主要包括项目风险的定性度量以及定量度量等相关工作,这些相关度量工作又包括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度量、后果严重程度的度量、风险影响范围的度量以及风险发生时间的度量等;项目风险应对规划简单来讲就是制定项目风险应对计划,通过对项目风险严重性的考虑来制定相应的应对计划,对严重性较高的项目风险来制定风险应对计划能够产生很好的效果,对相对严重性不高的风险可以适当放松计划的制定;项目风险的监测与控制就是在整个会展项目活动过程中依据项目风险管理计划来监测风险发生及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项目风险。

三、会展项目的风险管理策略

(一)依据会展项目风险的相关内容进行相关风险管理

会展项目的风险相关内容主要有风险的来源、类型以及特性等,不同的内容对风险管理的影响不同。在实际的会展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应该提前分析相关风险的来源以及类型,在依据风险的相关特性制定管理方案。例如,针对由不确定因素引起的项目风险可以提前预测好这些不确定因素,制定多种应对策略来处理这类风险。对于人为因素引起的风险可以在实际的会展活动中控制约束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来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

(二)采取多样化的会展项目风险管理策略

会展项目风险管理策略需要多样化。首先需要风险的预防策略,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估计,然后事先改变会展项目的相关计划来预防项目风险,避免风险的发生。例如,在实际的会展项目开展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选择放弃某部分项目来避免风险的发生,也可以提前做好计划以及处理应对的方案。其次做好预防和较少损失的工作,对已发生的风险及时采取应对策略把风险带来的损失较少到最低。具体来讲,可以对相关会展工作人员进行安全防范教育或者培训;加强现场监控,保证会场能够在监控之下进行;加强治安工作等。再者是接受或共担风险,接受风险主要是对于会展项目影响较小的一类风险而言的,此类风险发生时可以及时安排相关人员疏散,进行医疗救治等。共担风险主要是通过与其他组织合作来降低会展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最后是做好保险工作,这一风险管理策略主要是通过借助保险机构或者公司来分担风险。多样化的会展项目风险管理策略能够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及时的应对处理。

四、结语

项目风险范文篇3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与估计的前提下,运用相关数学理论并结合风险评估理论构建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模型,根据模型预估工程项目发生风险的概率及对应的后果,进而发现该工程项目的关键风险并确定整个项目的风险水平,从而为风险的处置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以保障项目顺利施工。具体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确定风险评价基准。确定工程项目风险基准需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根据项目主体的项目目标,按照每一类风险的后果确定其相应的可接受水平,不仅要确定单项风险基准,还需要根据总体目标来确定整体风险基准。一般风险在开始阶段可接受水平相对较高,但随着项目的实施,不确定性逐渐减少,可接受水平会逐渐降低,因此,项目风险评价基准应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进行调整。2)分析全部单项风险,并计算总体风险水平。项目总体风险水平的确定是在确定各单项风险之后,根据各单项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转化关系,对风险的可预见性、风险所对应的各种后果与发生的概率进行合理的估计,因此,评价工程项目整体风险非常复杂。一般而言,工程项目风险后果的严重性及其对应发生的概率符合“二八原理”,即20%的风险对工程项目构成了80%的严重威胁。也就是说,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风险出现的概率低,而导致不严重后果的风险出现的概率高。同时,确定整体项目风险还需考虑多个导致不严重后果的风险耦合时,可能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这在确定整体项目风险水平时也需要认真考虑。3)与基准风险比较,对项目进行决策。若某单项风险大于相应的评价基准时,则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来寻找其他风险较小的方案进行替代;若项目整体风险比整体评价基准稍大时,则可考虑重新拟定新的项目总体方案。当项目总体风险不大于总体评价基准时,则表示项目风险可接受,工程项目可按计划继续进行,否则,考虑放弃项目。在实际的计算中,需要考虑到的因素种类很多,各因素之间还需要划分成若干层次,并对各层次之间的因素划分评价等级,之后求得各层矩阵,数学方法可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其主要是在构建等级模糊子集对被评价的工程项目模糊指标进行量化(即确定隶属度)基础上,根据模糊变换原理来综合各指标形成最终整体评价结果。评判顺序为:首先对最低层次的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构建上一层次的模糊矩阵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根据此方法由底而上逐层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进而得到系统总体的综合风险评价结果。

2风险对策

风险的识别与评估的最终目的是对工程项目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及对策,因此,相关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在风险识别与评估之后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计划与措施。具体风险应对计划如图1所示。制定风险的应对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减少项目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提高对工程项目风险的控制,减少损失。一般情况下,项目风险应对措施包括三种方法,即风险分散与转移、风险损失控制、风险自留与风险回避。1)风险的分散与转移对策。此方法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最为常见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应注意三个原则:a.要能够降低工程造价和有利于合同的履行。b.谁能够防止风险或控制风险或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就由谁承担该风险。c.要有利于调动承担方的积极性。2)风险损失控制。根据工程项目预估的风险,需要制定应对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主要包括预防损失和减少损失两个方面。a.预防损失,例如合理的管理及制定安全计划等,主要目的在于减少甚至消除损失发生的概率。b.减少损失,包括损失最小化方案和损失挽救方案,例如制定灾难计划、应急计划等,其主要目的在于减少风险发生时所造成后果的严重性。风险损失控制方案也可以是预防损失与减少损失的组合方案。3)风险自留对策与风险回避。风险自留也称风险承担,企业以其内部资源来承担项目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风险回避是一种以消极的放弃和中止的方式来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它与损失控制一样,均是以控制项目风险本身为对象,但损失控制是主动、积极的风险对策。在采用风险回避对策时要注意有些风险回避可能是不实际甚至不可能回避的,若项目风险越复杂,采取回避对策就越不可能;风险回避同时也可能意味着获得收益的可能性;回避一种风险的同时可能会产生另外一种新的风险。

3结语

项目风险范文篇4

一、前言

投资项目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大量事实证明,人们对投资项目的分析和预测不可能完全符合未来的情况和结果。这是因为,客观环境、条件及相关因素是变化发展的,而人们依据过去的数据资料和经验所做的预测很难完全符合未来的事物发展规律和实际状况,而且时间距离越远,预测的误差也越大。为使投资决策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需要对风险实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于是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作为新兴的经济管理科学,便应运而生,它是在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运筹学、概率统计、计算机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学科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建设项目和高科技开发项目的实际,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经济管理边缘科学。

在国际上,风险管理已日渐成为投资项目评估和风险决策分析的重要部分。包括项目在内的现代决策,实质上是风险型决策,而风险决策的核心是风险分析与管理,它直接关系到投资项目的合理判断和科学决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尤其是加入!"#后,项目风险日益增多,至今我国还没有全面引入风险管理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进行风险估计与评价,这是造成我国许多工程投资膨胀和工期拖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我国推广投资项目风险分析理论的研究与风险管理的应用,对促进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投资项目风险分析的发展与趋势

1投资项目风险分析的新概念

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就是通过对风险因素的识别,采用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的方法估计各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揭示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风险因素,提出项目风险的预警、预报和相应的风险对策,为投资决策服务。风险分析的另一重要功能还在于它有助于在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改进项目设计方案或优选设计方案,直接起到降低投资项目风险的作用。由于有些风险造成的损失不宜用投资或经效益的变化来度量,对复杂的重大项目有必要进行各专项风险分析或单因素风险分析。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应是专项风险分析和单因素风险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系统分析。

2投资项目风险分析技术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问世,使得现代计算与网络技术广泛用于描述各种工程技术、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系统,并迅速成为简捷地分析、求解、优化这些系统的有效技术。

进入70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规模、复杂的网络逻辑运算成为可能,而且更加方便,同时还能对这类网络模型进行综合、分解、资源分配、成本优化。另一方面,网络技术与模拟技术相结合,产生了随机网络仿真技术(GERTS),在GERTS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各种特殊用途的仿真随机网络技如成本优化仿真随机网络(GERTS)、选择模型仿真语言(SLAM)和图示可靠性分析仿真程序(GRASP)等,极大丰富了网络技术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80年代初,在GERT的基础上,出现了风险评审技术(VERT)网络模型,引进了完成项目具有风险的概念,把完成项目的时间、费用以及效果联系起来,建立三者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大大增强了网络技术描述与分析现实系统和客观世界的能力。随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技术适用的项目或系统越来越大,描述及分析的功能更加完善;二是用于计算和分析各种网络模型的计算机软件微机化,这大大增强了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3风险分析理论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随机网络是一种可以反映多种随机因素及其随机变量间相互关系的网络技术,在随机网络模型中,包含着各种随机成分,如时间、费用、资源耗费、效益、亏损等,并且可以处理系统中各种项目及其相互影响的随机性问题,即一活动按一定规律可能发生或

不发生,相应地反映在项目开始或结束的节点也可能发生或不发生,从而为许多复杂的、包含多种随机因素的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在投资项目的工期与费用估计中,将风险分析与随机网络技术相结合是可能的,并且具有其优越性。一是直观性,随机网络模型可以直观、形象地描述影响工期和费用的风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可计量性,根据随机网络模型,可估计出各风险因素对活动工期和费用的影响程度;三是可控性,根据风险因素对项目工期和费用的影响程度估计,为决策者提供一整套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为投资项目能以最少费用按期完成提供科学管理依据。

三、我国项目风险管理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项目风险管理技术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支撑工具,项目理方法的核心是风险管理和目标管理,而项目风险管理是一种项目主动控制的手段,其主要目标是使项目的三大目标:投资7成本、质量、工期得到控制。这种主动控制与传统的偏差/纠偏/再偏差/再纠的被动方式截然不同,风险管理对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体现在通过主动辨识风险因素并加以分析,先采取风险处理措施进行项目的主动控制。但我国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时,只引进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程序,没有同时引入风险管理,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风险意识普遍较差,尚未认识到运用风险管理技术来抵御风险或转移风险的重要性,而且当时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家是惟一的投资主体,为了在账面上反映节省投资而不愿意增列风险管理费用。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国外各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书籍被介绍到中国,同时也被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尤其是大型土木工程项目。另外,我国的经济体制也逐渐由计划体制转为市场体制,投资主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2001年全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亿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亿元、银行贷款%"!)*#亿元、政府投资%)&*&亿元、利用外资$((*&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和(*$+,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规模宏大的长江航道工程、广州地铁项目、上海磁悬浮列车等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都制定了风险管理方案,并成功地运用了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从%’#!年起至%’’),由国家科委主持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三峡工程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中,安排了三峡工程的风险研究,在国内首次对大型工程项目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在研究过程中,综合利用了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具体的三峡工程为背景,研究投资项目经济风险、投资膨胀风险、工期风险和财务风险,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项目风险范文篇5

顾名思义,重大工程项目是指投资规模巨大的工程项目。所谓工程项目一般是指按设计文件进行实施,经济上统一核算,行政上有独立组织形式并实行统一管理,完成后可独立发挥设计文件所要求的作用的项目。无论从时间方面还是从空间方面考虑,所谓“投资”规模巨大”都只是相对的概念,而不是绝对的概念。因此,投资规模巨大只是重大工程项目的特征之一,它还具有实施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大、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严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等特征。如原子弹曼哈顿计划、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等都是有名的重大工程项目。重大项目规模宏大、投资巨大、影响深远,因而所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各种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重大工程项目从立项到完成后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必须重视风险管理,重大工程项目的风险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而且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的。这些说明为什么虽然人类一直希望认识和控制风险,但直到现在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第二,某一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任一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但对大量风险事故资料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其呈现出明显的运动规律,这就使人们有可能用概率统计方法及其他现代风险分析方法去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同时也导致风险管理的迅猛发展。

第三,风险的可变性。这是指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的变化,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金得到控制,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第四,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重大工程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并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这是重大工程项目中风险的主要特点之一。

由于迄今为止各种方法都难真正把握住并处置好重大工程项目中出现的多种类多层次的风险,因而在进行大型项目的风险管理时,应使用钱学森等同志提出的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一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

2.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

综合集成方法是由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等知名科学家在对社会系统、人体系统、地理系统等三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炼、概括、抽象出的一种新方法,并认为这是现在能用的唯一能有效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问题的方法系统是指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存在的,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部分(称为子系统或元素)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而这个系统又隶属于一个更大的复杂系统,成为这一更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于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钱学森在90年10月16日系统学讨论班上的发言中,指出了它的四个特征:

(1)系统本身与系统周围的环境有物质的交换、能量的交换和信息的交换;

(2)系统所包含的子系统很多,成千上万,甚至上亿万;

(3)子系统的种类繁多,有几十、几百甚至几千种;

(4)从整系统到子系统的层次很多,中间的层次又不认识,甚至连有几个层次也不清楚。这里所谓的层次是指已经认识得比较清楚的子系统到可以宏观观测的整个系统之间和系统结构的层次。

传统系统论的方法,简单地说,是指解决问题时应从整体考虑,即把与问题有关的所有因素综合起来,全盘考虑。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要研究组成系统各部分的本质,其次是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系统的目标。系统工程是在系统论思想指导下,把复杂的对象系统作为一项工程来处置,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等程序,建立起某种模型,然后运用数学工具给出定量化的最优结果,使系统的各部分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以获得技术上最先进、经济上最合算、时间上最节省的整体最优效果。

从定位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是将专家群(各种有关的专家)、数据和各种信息与计算机有机结合起来,把各种学科的科学理论和人的知识结合起来。这三者本身也构成了一个系统。这个方法的成功应用,就在于发挥这个系统的整体优势和综合优势。

综合集成方法的要旨,不在于强调通常意义下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具体方法(这些具体方法在不同学科中是可以大不相同的),而在于强调一种系统研究方式、系统认识方式——这是近些年来的新创新.这种系统研究方式、系统认识方式的实质是以与被研究客体的复杂性相适应的“认识系统”去对付“对象系统”.也就是说,不是用非系统的方式,也不是用简单系统去对付复杂的对象系统,而是构成足够复杂的研究主体,其复杂性高于或相当于被研究的客体.这种综合集成方法就是要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集中起来,形成堪与研究对象相匹敌的综合优势,形成研究主体优于研究对象的整体优势.这种综合集成方法,把价值判断、直觉判断和科学推理结合起来;不仅通过系统模型(逻辑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和仿真,而且实现了实证研究和经验判断相结合。

3.用综合集成方法指导重大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已有过一些成功应用的案例。如在社会经济系统工程“财政补贴、价格、工资综合研究”中的应用就很成功。该案例通过政策模拟,预报了国家、业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动态形势,为决策提供了定性定量的依据,为取消财政补贴、理顺经济关系起到了参考作用。戴汝为以这种方法为指导进行人工智能系统的研究也有独到的见解。赵秀生、魏宏森在区域规划中也尝试着使用了这种综合集成方法。另外,景天魁等还提出过用这种综合集成方法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

在管理重大工程项目(如三峡工程、核电站的建立及运行等)的风险时,人们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系统工程方法.由于重大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具有如前所述的特点,尤其是具有种类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这就决定了应该采用认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对重大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才能处置好各类风险,从而使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达到预期的目标。

对重大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就是设法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减少风险对项目产生的不良影响,它可分为五步:

(1)识别项目中潜在的风险源。

(2)分析各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并选出对项目有重大影响的那些风险以便进一步分析。

(3)综合评价这些重大风险对项目的总体影响。

(4)制定并实施控制风险的计划.

(5)确定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减少其不良影响的方法。

在对重大工程项目进行全寿命动态风险管理的每一步骤中都应注意对数据资料和信息的综合集成,并综合集成定性知识以达到对整体的定量认识。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如何制订项目风险管理计划作些具体分析。

大多数重大工程项目都要受一系列计划的指导,这些计划规定了一系列合理和预定的过程,经过这些过程,项目得以执行。风险管理计划是这一系列指导文件的敏感部分。这种计划可用于公布风险管理规划过程的结果或最新状态。

在项目开始前,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就应制订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并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实行目标管理,进行有效的指挥和协调。项目风险管理实质上是整个组织全体成员的共同任务,没有大广大群众的参与,是无法实现目标的,因此,实行风险目标管理要求自上而下层层展开,又要求自下而上层层保证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在管理实践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执行者的作用,开发他们的潜在积极性和能力。

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并没有固定的模式,风险管理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自由构思这个计划。最初可以考虑从如下几方面来指导构思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的内容。

(1)项目提要。主要包括项目的目标、总要求、关键功能、应达到的使用特性、应达到的技术特性、总体进度、应遵守的有关法规等。这部分内容和其它各种计划一样,它应为人们提供一个参考基准,以了解项目的概貌,还要说明项目组织各部门的职责和联系。

(2)项目风险管理途径。主要包括与项目有关的技术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等的确切定义、特性、判定方法以及对处在这些项目风险的合适方法的综述。

(3)项目风险管理实施的准备.包括对项目风险进行定性预测与识别、定量分析与评估的具体程序与过程,以及处置这些项目风险的具体措施,并做好项目风险预算的编制。

(4)对项目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总结。并记录有关资料、信息的来源,以备查证。对周期很长的重大工程项目,在制订风险管理计划时,还应有短期与长期之分,短期计划主要是针对项目的现状而制订,而长期计划则具有战略性,是围绕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自留等而作的综合性行动预定。

此外,在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时,还应注意与其它相关计划的协调关系.如工程项目管理计划、综合后勤保障计划等对项目风险的各种问题都有涉及,它们本来不是从风险角度出发编制的,但是留心项目风险问题的人阅读它们时,从中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在制订了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后,便要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予以实施,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作好信息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调整风险管理计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从而有效地管理项目风险。

4.结束语

项目风险范文篇6

1.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风险管理作为系统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问题的提出最先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德国,最初是企业为控制偶然损失而作出的有组织的集体努力,是企业内部管理功能的延伸。

比较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源于美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其后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探讨和研究风险管理问题,但在这段时间内,风险管理的内容和范围都是十分狭窄的。

1955至1964年,诞生了现代学术性和职业化的风险管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业化、风险管理己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随着风险管理研究和教育的普及,风险管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陆续成立了一些专业的风险管理研究学术机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美国的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RJMS)、美国风险与保险协会(ARIS),日本风险管理协会(JRMS)、英国工商企业风险管理与保险协会(AIRMIC)等。[1]

20世纪70年代中期风险管理方面的课程及论著数量大增,全美大多数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普遍开设风险管理课程,RIMS开始建立欧洲及亚洲风险管理团体之间的联系,这导致全球性的风险管理专业联合体的形成,风险管理开始进入全球化阶段。美国还设立了ARM(AssociateRiskManagement)证书,授予获得风险管理资格的考试者。风险管理协会的活动为风险管理在工商企业界的推广风险管理教育的普及和人才培养等诸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促进了全球性风险管理运动的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中都相继建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的分析和处理方面的工作。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和RIMS等专门研究工商企业风险管理的学术团体。1983年在RIMS年会上,各国专家学者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通过了“危险性风险管理101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

1986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风险管理已经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范围的国际性运动。上述成就标志着风险管理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我国的风险管理实践和教学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后期,风险管理的知识才开始进入中国,90年代初,外商率先在工程项目中使用风险管理,其后,不少的外国风险管理顾问公司的进入中国。目前,国内已有不少的大型项目进行了风险管理实践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海地铁工程、小浪底等工程都运用了项目风险管理办法。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

早期的研究文章,如1983年李存斌发表的“建设项目经济效果风险分析的函数偏导法”[2],1984年李正发表的“投资的经济效果及其风险分析”[3],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风险分析与决策》[4]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在风险分析理论研究领域正式开始。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投资体制的转变,工程项目管理与评价体制与国际逐渐接轨,国家科委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项目以国家科委立项的形式进行了基础性研究,为我国的风险分析理论与应用研究创造了条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同济大学对大型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5][6],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其它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对项目风险分析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性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本论文由w提供

整理提供

国内主要风险管理著作有《风险管理概论》,周宜波著。综述了西方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但没有结合国内风险管理的现状及特点作出深入分析。《风险管理及保险理论之探讨》,段开龄著。只是论述通过保险来转嫁风险,没有对全面的风险管理问题作出研究。

沈建明所著《项目风险管理》系统分析了项目风险的客观规律,对项目等风险管

理的过程即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风险监控进行了系统阐述。

刘迎春(2002)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指出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在建筑企业进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上建立一套可行的风险管理机制,从组织结构形式到风险管理模型、风险管理的过程及函数、待解决的问题各方面予以探讨,将建筑企业进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分为五个过程即风险辩识、风险的分析与评估、风险规划、风险处置及风险的监督。介绍了风险辩识分析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并介绍了几种风险处置的方法,最后对我国建筑项目风险管理巫待改进之处提出了两方面建议即需要法律体系和行业组织的支持和完善和提高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完善项目管理,加强风险预控。

2.风险管理过程理论研究

对于项目风险管理过程(PRM),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国外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例如:

Boehm(1991)把风险管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其一为风险评价,包括风险识别、分析和优先排序;其二为风险控制,包括风险管理规划、风险监控计划、跟踪和纠正措施。[7]

Fairley(1994)提出七个步骤:识别风险因素、分析风险概率和后果、制定减轻风险的策略、监视风险因素、制定备用方案、管理危机以及从危机中恢复。[8]

软件工程协会(SEI)把软件项目风险管理视为五个独立的阶段:识别、分析、应对计划、跟踪与控制,并与风险沟通相联系。项目管理协会(PMl)研究了项目风险管理中风险计划、识别、分析、监控等主要风险管理过程。

Kliem和Ludin(1997)提出项目风险识别、分析、控制、报告四阶段,对应Deming的质量管理PDCA循环(Plan,Do,Check,Act)。

Chapman和Ward(1997)描述一般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包括九个阶段:定义项目关键点、确定风险管理战略、定义风险出现位置、结构化风险假设与关系、分配风险应对责任、评估偏差程度、估计不同风险对项目的相对影响大小、通过监控进行风险应对和管理。[9]

2.1风险分析理论研究

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面,1985年Rerry和Hayes基于工程项目的主要风险源,按照承包商、业主和咨询方各自应承担的风险列出内容广泛的风险因素。Cooper和Chapmen在1987年按照风险的特性将风险分为技术风险和非技术风险。1991年Mustafa与Al-Bahar分析了工程项目的核心风险。1993年Tahetal应用风险分析结构原理,从风险源到项目的风险后果进行了系统的风险分类研究,1995年wirbaetal将Tahetal和Cooper与Chapman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按照HRBS(HierarchicalRiskBreakdownStructore)方法对风险进行分类,1999年Tah和Carr在HRBS方法的基础上发展的风险评估模型,用于工程风险的定性分析。

2.2风险识别和评价理论研究

Sherif.Mohama在进行项目评价时,将评价指标分为货币化指标和非货币化指标两类,并进一步细分为二级风险因子,用模糊数表示各风险因子的可能范围,在用AHP方法确定各风险因子的权重之后,将其合成为以模糊数表示的项目风险,并以此

模糊数的形状和位置确定项目风险的大小。[10]

C.M.Tam应用模糊数构造AHP矩阵,对项目施工中的安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得出排序后,亦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11]

PrasantkumarDey应用AHP方法分析了印度石油管线安设项目,指出了项目中风险最大的工件包,再来用决策树方法对应对措施进行了度量和选择。[12]

Hayesetal(1980)[13]提出了处理工程项目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以及风险应对的最早的系统方法。先前的大部分文章主要偏重于风险分析的数学方法。CRM手册(1997)提供了一个基本任务的程序化的建设风险管理指南。Flanagan&Norman(1993)[14]以及Raftery(1994a)[15]也相应的给出。

Cooper&Chapman(l987)[16]也涉及到风险管理的一些方面,主要集中在风险分析,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去演示风险矩阵分析以及影响图技术。Raftery(1994a)采用相似的方法对其案例进行了分析,但较少的运用复杂的定量分析。Chicken(1994)[17]也对技术、经济、社会、政治(政府对大型基础建设的政策)进行了定量的风险分析,并展示了主要的风险等级划分,这些风险主要基于主观估计的可供选择的项目。

Kangari&Boyer(1980)[18]将专家系统应用于工程法律风险中以解决不确定的争论,这也标志着风险管理分析环节开始使用专家系统技术。Chapman(1994)[19]要我们留意不受限制的偶然容差在风险上的应用,指出不确定偶然事件会导致人们将其应用于其它的目的。Raftery(1994b)[20]认为到目前为止风险识别环节在风险管理文献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Wiiliams(1994)[21]引进了“风险注册表”为项目管理系统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风险经验的数据库。

SPEDM.AHMED,RIAZAHMAD&D.DARSHIDESAR.AM(1999)[22]从承包商和业主两个角度对香港建筑市场中的风险管理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风险的分配。L.Y.Shen,GeorgeW.C.Wu&CatherineS.K.Ng(2001)[23]对中国建筑市场上承包商与业主共同拥有的风险的估计问题做了论述。OsamaAhmedJanadi&SalmanAlmishari(2003)[24]建立了一个风险估计的计算机模型(RAM)。DongPingFang,MingenLi,PatrickSik-wahFong&LiyinShen(2004)[25]承包商角度阐述了中国建筑市场中的风险以及风险管理。与L.Y.Shen,GeorgeW.C.Wu&CatherineS.K.Ng研究相似,M.MotiarRahman&MohanM.Kumaraswamy(2004)[26]认为香港建筑市场中风险管理己经朝着承包商及业主对风险进行联合管理的方向发展。

钟登华,采用AHP方法分析了水处理项目的风险因素,并用各因素,对项目总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找出最大风险因子,再根据此结果对风险应对措施进行了选择。[27]

石晓军,以项目净现值(NPV提供

三.城市一卡通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

学术界对城市一卡通的技术研究文献相对比较多,但对城市一卡通的市场运作包括市场风险和社会风险研究相对较少。

根据项目风险管理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城市一卡通项目风险管理的框架。可以将城市一卡通项目的风险划分为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经济风险及环境风险五大类。

1.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人们从事技术工作时,预期可能发生的较为不利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技术风险至少包含五方面的意义:①技术风险的客观性。不管采用的技术如何适当,对技术效果的预测如何精确,技术活动必然存在风险。②技术风险的相对性。从风险标的方面来说,技术风险带来的损失有大有小。大的风险可能导致技术开发、实施的失败甚至危及企业生存。从风险主体方面分析,对某些企业不构成重大风险的技术开发、实施,相对于另一些企业就可能构成导致失败的风险,即使是同一企业在不同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进行开发实施所可能发生的风险也不尽相同。③技术风险的模糊性。技术风险是一种非清晰的概念,导致风险的原因是复杂、多方面的,风险的大小又没有明确的外延。在风险“大”与“小”之间存在着一种渐变和过渡,即技术具有“感觉性风险”的模糊属性。④技术风险的效用性。对一项具体技术风险的认识和承受不仅与社会经济宏观形势和风险的实际规模等客观因素有关,同时还与决策主体对待风险的心理状态、抗风险能力等主观因素以及技术开发实施产出与投入的比值等效用标准有关。⑤技术风险的过程性。技术风险存在于技术开发、实施的全过程,只是在不同阶段风险的来源、规模、侧重及后果不同。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供求形势变化,引起市场竞争范围、竞争程度、竞争方式以及市场性质、市场结构、市场发育等变化而导致的风险。即市场的潜在性对项目引起的风险。

市场营销风险是指因风险企业的营销能力不足而引起的风险。营销风险主要包括:市场战略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市场定位风险、服务承诺风险。市场需求变化的客观性,是导致市场营销风险客观存在的首要因素。

项目市场开发结果的扩散速度从侧而反映了市场对项目结果的接纳能力。包一括对市场对项目的偏好程度和接受速度。

设备及原料市场价格的不确是性。市场价格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是影响市场供求状况和项目盈利水平的一项关键因素,对项目风险有着直接的影响。

3.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由于供求关系发生变化,项目资金不能及时供给,从而导致项目发生损失甚至失败的可能性。包括资金成本的不确定性、资金需求的风险、资金周转困难、融资风险、利率的变动。

4.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在项目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由于项目中的管理不善,项目有关各方不协调以及其他不确定性而引起的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获利能力风险。包括经营管理者的素质,组织结构,合同风险、衔接风险以及团队成员的核心竞争力等。

5.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动而给项目带来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宏观经济风险以及自然风险。[55]

考虑,进行总的评价,这就是综合评判。由于风险因素的大小存在着不分明性,即模糊性,很难统一、明确地划分界限,不易进行精确的判断。因此,有必要运用一定的数量方法描绘模糊概念,即采用模糊评判的方法进行判断,这样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评判值。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外学者在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面和城市一卡通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概述了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并且对项目风险管理的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指出项目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纵观国内外研究文献,可看出项目风险管理从出现到现在各种领域的项目管理中应用颇广,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经过无数组织的多年实践,结果己经证明了这种管理体系和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项目风险管理研究在国外有多种派系,而且各派系的研究成果颇丰,在模糊分析技术的应用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在模糊分析技术的理论研究方面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无几。但在应用管理上,特别是计划执行中的监督与控制以及跟踪调整方面比较落后,基本上停留在理论上,而非实践上,尤其是在城市一卡通项目的建设方面。所以应该以技术、市场、经济、管理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风险识别为基础,通过模糊分析技术对城市一卡通项目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价,以确定风险的应对和监督措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家远,刘春乐.建设项目风险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15-18

[2]李存斌.建设项日经济效果风险分析的函数偏导法[J],技术经济出版社,1983,3(4):69-74

[3]李正.投资的经济效果及其风险分析[J]北京水利电力经济学报,1987,24(8):25~28

[4]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161-163

[5]余志峰.大型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和工程保险的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3

[6]周直.大型工程项目实施阶段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4

[7]BoehmJohn.M.Nicholas,面向商务和技术的项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07一334

[8]FairleyV.M.Rao.Tuanala,ApplyingaRiskManagementProcess(RMP)tomanagecostriskofEHNtransmissionlineProject,vol17,No4,1999,223-235

[9]R.J.Chapman,Thecontrollinginfluenceoneffectiveriskidentificationandassessmentforconstructiondesignmanagement[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vol19,2001,147-160

[10]C.MTam,Non-structuralfuzzydecisionsupportsystemforevaluationofconstructionsafetymanagementsystem[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vol20,2002,303-313

[11]郭宇,应用蒙特卡罗法改进项目成本风险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vol35,No3,2002,199-203

[12]徐哲,网络计划进度的风险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No3,2000,46-49.

[13]Hayesetal.RiskmanagementinEngineeringConstruction[J]ThomasTelfordLtd.London,1997,23-31

[14]Flanagan.R&Nonnan.GRiskManagementandConstructionBlackwell[J]Scientific

Publications,Oxford,1999,13-22

[15]Raftery.J.RiskAnalysisinProjectManagement[J]E.&F..Spon,London,vol4,2003,35-39

[16]Cooper.D&Chapman.CRiskAnalysisforLargeProjects:Models,MethodsandCases.JohnWiley&Sons,Chichester.,2002,303-313

[17]Chicken.J.ManagingRisksandDecisionsinMajorProjects.ChapmanandHall,London,vol2,2001,5-13

[18]Kangari.R&Boyer.L.T.Riskmanagementbyexpertsystems.ProjectManagementJournal,1989,20(1),41-48

[19]Chapman,C,B.RiskanalysisandinherentriskmanagementprioritiesinCollaborationManagement.NewProjectandPartneringTechniques,1989:107-128.

[20]Raftery,HumanaspectsofProjectriskmanagement.InProceedings:CIBInternationalSymposiumCommissionW92ProcurementSystems-“EastMeetsWest”,DepartmentofSurveying,UniversityofHongKong,HongKong,2001:277-286

[21]Williams,T.M.UsingariskregistertointegrateriskmanagementinProjectdefinition.

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sManagement,1994,12(l):17-22

[22]SyedM.Ahmes,RiazAhmad.RiskManagementtrendsintheHongKongConstructionindustry:acomparisonofContractorsandownersperceptions.Construction

项目风险范文篇7

关键词对外投资项目资源型项目投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1风险管理及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管理

所谓项目风险管理是指人们的主观行为,使各行为主体通过对某一项目实施过程中将要遇到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出适宜的防范控制措施,用合理的手段综合处理风险,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实施的既定目标的科学管理过程。

投资项目风险指的是项目投资建设运营过程中项目可能给项目投资者、项目债权人等相关利益群体所造成的损失及对国民经济和经济环境、环境等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投资项目面临着大量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对这方面的也颇多,一般来说主要分为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自然环境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文化风险等。每一大类风险因素又可划分为若干小类,这些风险因素对不同的项目,甚至是同一项目不同阶段的程度也都是不同的,但任何一种风险都有可能造成项目建设的失败。

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外资源型投资对勘探、开发、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该项目安全正常实施,达到预期收益,并保证本企业及国家的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科学管理过程。

2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与一般风险管理程序一样,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价、风险的决策和风险的控制与防范这四个主要步骤。

风险的识别是整个风险管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包括调查投资项目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是否存在、分析产生风险的各种原因。识别风险应尽可能全面按照系统分析的方法,项目风险可分为筹融资风险、建设期风险、生产期风险和项目决策风险。

风险的评价是指对投资项目所面临的各种特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的范围与程度进行的测算和估计。它包括风险大小的定量估计与风险危害基准的设定等。

风险的决策是指针对投资项目所面临的各种特定风险及其大小,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分析,从而做出是否投资,何时投资以及如何投资等的决策过程。

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是指人们力求规避或改变那些可能引起或加重损失的因素,采取安全有效、积极合理的措施来对付各种风险。风险的控制与防范要根据风险管理主体对风险的态度、风险承受能力、管理者的素质、风险的性质和影响程度等许多因素,运用各种相应的方法来进行处理。其中风险的防范主要偏重于对风险的事前、损前处理,风险的控制则是在投资项目运作过程中,随时监视项目的进展,注视风险的动态,一旦有新情况,马上对新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决策,并采取必要的行动。

风险管理的这四个步骤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通常下一步骤的进行是以前一步骤的结果为依据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风险尤其是经济风险的影响因素是瞬息万变的,旧的风险因素会不断改变,新的风险因素又会不断产生,因此必须定期、不定期地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不断修改和完善风险决策方案及风险控制方法。换句话说,风险管理活动的四个基本步骤是一个连续不断、循环往复的管理过程。

3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

3.1项目筹融资风险

这是指项目管理者在筹融资活动中改变筹资结构,使其偿债能力丧失和资金利润率降低的可能性。项目筹融资风险主要来源于生产经营、资金组织和外汇汇率变动。如果生产经营中项目亏损,就使得筹融资中借入的资金偿还需用自有资金支付;如果资金安排不合理,购货付款与偿债付款较集中,就会出现临时性的经营困难;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还主要面临着汇率升降所带来的风险。

3.2建设期风险

在对外投资项目的整个建设周期中,由于资金的不断投入,而项目还未获得任何收益,这就使得项目一旦因为某些因素造成建设成本超支,不能按期完工或无法完成,就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为此需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管理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一定的技术能力,否则导致项目的投资成本、完工质量及生产效率方面出现不确定性;原材料、燃料涨价,资金、人员和物资调配环节出现,都会造成建设成本增加、工程延期,投资回收期延长;土地、建筑材料及运输的可获得性出现困难,无法按计划开工,就会拖延工期;不可抗力风险自然灾害、战争、政局变动等都会影响工程开工,并对投资项目未来产品市场产生影响。

3.3生产期风险

项目建设完成,进入正常经营状态,通过产品的销售来偿还债务和回收投资,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时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生产、市场、政策、汇率变动、政治波动等方面。

生产方面,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局限,对生产计划安排和人、财、物的有机组合不能实现预期的生产控制和成本控制,生产人员工艺技术不熟练,次品率高于标准,都会影响项目效益的实现;市场方面,原材料、能源市场价格波动,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影响项目产品利润的实现;汇率方面,汇率的波动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政治方面,一旦政局变动,尤其是国际关系出现分裂,将使投资项目严重受挫。

项目风险范文篇8

关键词: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优先度

评价投资项目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容易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人们在认知上的局限性,使得在投资项目的建设和运行中往往会面临诸多风险。现阶段,投资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所应用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而且与此同时,社会与经济的不稳定性也显著提升,投资项目的变数也逐渐增多。对于投资者来说,项目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项目的损失,这其中有些损失是致命的,不仅会影响到项目的正常建设或者运行,而且还可能造成投资者破产。所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对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并开展了详尽的研究工作,项目风险管理也就应运而生。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项目风险管理吸纳了多个学科的理论精华,并充分考虑到现资项目的实际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并且在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阶段关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投资项目风险评价、分析、控制等方面,但是对风险管理优先度的研究还不多。本文在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关于优先度的有针对性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期从整体上提升投资项目利润。

一、投资项目风险因素分析

投资项目风险主要是指项目在建设或者运营过程中,对于各个利益群体可能造成的损失或者对国民经济以及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其中相关利益群体包含投资者、债权人等。投资项目因为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多。投资项目风险因素主要表现为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等,每一种类型的风险因素又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小类,各种风险因素对于不同的投资项目,甚至是同一个项目不同环节的影响都是不尽相同的,都有可能造成整个项目的彻底失败,也正是这种状况,为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风险管理技术简介

在项目风险管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均值-方差模型HarryM.Markowitz于1952年在其论文中提出了均值、方差的概念,借助上述两个理论进行风险的评估分析,这是风险研究的最初阶段。结合实践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均值-方差模型主要从统计学角度出发进行风险分析,主要是针对已经发生的数据进行衡量分析,得出具体均值偏差的大小,并非投资预期偏差,同时上述参数将超额要求的偏差要素也归为风险这一类,从而增大了风险等级。2、半方差模型实际处理过程中,相比于双侧风险,投资方更关注预期收益的下方风险问题。20世纪70年代业内学者结合下方风险的概念进行了全面彻底的分析。BemellK等人在1973年提出了新计量风险的通用模型,后逐渐演变为针对下方风险进行计量的LPM(LowerPar-tialMoments)。Fa(t)=t∞乙(x-t)adF(x),(a>0)(1)(1)式中,a为0、1、2,t代表预期收益,F是预期收益的概率分布表达式。3、VaR模型也称为半方差模型,该模型自身仍存在一定的缺陷VaR模型。G30集团在1993年报告中明确指出该模型主要是用于一定时间范围内、对应置信区间的损失程度。定义如下:Prob)(t燮VaR)=1-a(2)(2)式中,t代表预期收益,VaR为在险价值,a是置信度。上述模型借助货币数值来标志风险等级,得出具体风险损失程度的大小,更利于投资方作业人员快速理解其实际意义,同时包含了风险损失概率、损失程度等重要信息,适用范围广泛。4、RAROC模型考虑到VaR仅代表了投资风险的大小,并未有效结合报酬率的影响作用,可能会导致保守型投资。因此,美国信孚银行在后续发展中逐渐提出了RAROC模型。公式如下:RAROC=VaB/VaR(3)(3)式中,VaB是投资报酬率、VaR代表风险价值。上述公式有效考虑了报酬、风险的相互作用,可减少保守投资、过度投资等现象的发生。

三、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有限评价指标分析

结合风险管理近期发展状况可以看出,当下投资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更趋向于结合风险损失、发生概率、风险收益等进行综合分析。考虑到风险管理和传统金融资产管理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因素、管理方法、优化措施等便存在较大差异,对应的评价指标、模型方式等必然存在区别。但是不同模型在风险的目标分析上一般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即收益一定的前提下,必须最大限度地缩减风险水平和风险等级。项目风险管理水平与当地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水平息息相关,但前者主要是结合项目运营过程方面进行风险管理,复杂因素更多,对应投入的人力、财力将更加庞大。为了保证投资方快速达到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必须及时进行风险管理优先要素的合理分析,适时进行资源投入,提高风险管理效率,为此必须在风险管理中建立优先度评价的指标体系。1、边际效率指标分析。一般状况下,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必须考虑成本(CR)要素,CR是指为了缩减风险所必须耗费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包括下述几点:风险监控成本,即为了及时进行风险识别,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的管理措施,包括信息收集、风险识别、监控分析、预警体系等;风险转移成本,这一要素目的是将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之内,借助利率互换、保险等措施进行风险转移,同时让风险受让方得到对应的经济补偿;风险处置成本,该项是风险发生后,出于降低风险损失程度的目的所采取相关措施的消耗;风险控制成本,是在风险发生之前,为了缩减风险等级所采取一系列措施耗费的成本,如对项目相关作业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的费用,购买消防用品、安全备件等的费用;风险管理部门的运营成本,是项目进行过程中,从降低管理风险级别的角度出发而成立的部门,该部门是专门进行日常管理的机构,整个部门的运营耗费便是运营成本。上述五大成本的综合便是风险管理所需成本。此外,项目风险管理也会带来一定收益,称为RRM,可理解为一系列措施落实之后,项目所产生的价值增长,包括下述几点含义:收益水平的上涨、风险损失程度、风险发生概率。考虑到RAROC代表了报酬率和VaR的比值,后者是风险损失程度和发生概率的比值,因此RAROC指标的变化可作为风险管理收益的度量质保:RRM=△VaB/△VaR,进一步可得到风险管理边际效率指标,为△RRM/△CR,这一参数代表了风险管理成本增加所带来的收益项的增长。2、风险承受能力指标。以某一具体投资项目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风险因素不同,对应项目受损失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项目所能承受的作用也存在一定差异。当风险损失程度超出对应项目承受上限,该项目最终可能会无法顺利执行。一旦项目失败,将会对投资人员及利益相关方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与传统金融资产可迅速变现从而降低风险损失程度不同,一旦项目运营失败,投资将不会得到任何回报,很难变现或变现比例极低。此外,当下投资项目存在规模日益壮大的特点,对应资金投入比例也将会逐渐升高。项目投资行为与多方具有利益关联,一旦项目投资失败,包括投资方在内的所有人员将会遭受巨大损失,甚至会对相关人员的生存发展产生威胁。因此,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分析中必须及时进行管理优先度的评价分析,结合投资方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虑。3、其他指标。结合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状况进行分析,由于风险因素种类多、不可控性强,因此对应管理优先等级等存在差异,为此可提出风险可控指标这一概念,实现项目风险管理方面的衡量。可控指标可借助Delphi法获得,业内相关专家对各项风险要素的可控性要求等进行赋值,最小值是0,表示风险无法控制;最大值是1,表明风险完全可控,结合专家的赋值大小便可计算可控指标。除了RMME、BCI以及CI指标外,项目风险管理也会对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要素、自然要素等产生较大影响,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风险管理的优先等级,须及时进行测定分析。

四、结语

科技进步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多变,相关风险要素会对项目产生一定负面作用。本文结合风险管理模型等进行了项目风险管理分析,构建了优先度模糊评判模型,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参考。VaR、RACOC模型一般需要大量数据支撑,但考虑到项目投资的差异性,相关数据可能仅可以从类似项目中获取,最终结果的精度有待提高,但是不会对风险管理要素的优先度顺序等产生不利影响,指导价值不容忽略。

参考文献

[1]温国锋:基于成熟度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模型研究[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5(6).

[2]蔡玲:KANO模型在软降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项目风险范文篇9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近20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是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风险管理主要涉及技术风险、设备质量风险、可靠性工程问题、采矿、设备维护与更新、自动仪表可靠性分析、金融和经济决策等领域,而应用到项目管理是近十几年才兴起的。迄今为止,我国的一些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某一具体风险的研究,如“三峡工程投资风险分析及其理论与方法研究”、“投资项目中汇率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等,而缺乏对项目风险的系统研究。而作为项目管理者,要想成功地管理项目,就必须成功地管理项目风险,即应研究项目发展的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要有侧重点地管理好风险,分清轻重缓急,研究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使其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

2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的研究背景

某项目是国家“八五”重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是黄河中游规划开发的八个梯级中的一个,其主要任务是供水结合发电调峰,同时兼有防洪、防凌作用。该项目于1994年11月3日主体工程开工,1995年12月9日顺利实现截流,1998年10月1日下闸蓄水,至1998年10月底主体工程已接近尾声,发电在望。而此时,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形势较该项目可研阶段和建设初期有了很大变化,并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项目业主单位中许多人对其面临风险认识模糊并且不知如何进行管理。鉴于此,该项目业主委托我们就其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研究。

作者经过研究建立了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并将其运用于该项目,圆满完成了业主风险管理任务,并得到了专家首肯。

3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简介

如图1所示,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即风险辩识、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

相关图片如下

3.1风险辩识

风险辩识是指找出影响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是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对风险的定性分析。风险辩识应根据风险分类,从风险产生的原因入手。风险辩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⑴专家调查法(包括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法等几十种方法);⑵幕景分析法;⑶故障树分析法等。风险辩识的过程分三个步骤: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建立风险清单;进行风险分类。

进行风险辩识时,风险管理者不仅要辩认所发现或推测的因素是否存在不确定性,而且要确认这种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因素才可以视做风险。将辩识出的风险一一列出,就建立了风险清单。建立的风险清单必须客观、全面,尤其是不能遗漏主要风险。在当今社会,从项目管理者的角度分析,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不可抗力风险、特殊风险、资源供应风险、法规变更风险、行政性风险、利率变化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技术故障/设施质量风险、完工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偿还期限风险、费用超支风险、违约风险、人员风险、合同变更风险、合同文件缺陷风险、施工现场条件变化风险等。将风险清单中的风险进行分类,可使风险管理者更彻底地了解风险,管理风险时更有目的性、更有效果,并为下一步评估风险做好准备。风险分类见表1

3.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采取科学方法将辩识出并经分类的风险据其权重大小予以排队,为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管理好风险提供科学依据。风险评估的对象是项目的所有风险,而非单个风险。在该模型中,采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进行风险评估。经过风险评估,该模型将风险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Ⅰ级严重风险0.1≤权重≤1

Ⅱ级一般风险0.01≤权重≤0.1

Ⅲ级轻微风险0≤权重≤0.01

对于以上不同等级的风险,业主应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尤其是对于被评估为Ⅰ级的严重风险,应进一步分析,给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被评估为Ⅱ级的一般风险,应给以足够重视;对于被评估为Ⅲ级的轻微风险,给予一般管理即可。

3.3风险分析

为了了解风险的准确情况和确切的根源,尤其是Ⅰ级风险,尚需对其进行深刻的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风险分析有定量分析(包括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决策树分析、影响图技术、模糊数学法、CIM模型等)和定性分析(包括幕景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等)两种方法。上述几种风险分析方法各自都有优、缺点,都不是万能的。因此,风险分析方法必须与使用这种方法的模型和环境相适应,没有一种方法适合于所有的风险分析目的。因此具体分析某一风险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风险分析是协助风险管理者管理风险的一种工具,它并不能代替风险管理者的判断,所以,风险管理者还应辨证地看待风险分析的结果。

3.4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只有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才可以说风险管理者成功地管理了风险。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降低(减轻)、风险抵消、风险分离、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自留。

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太大,或一旦风险事件发生造成的损失太大时,主动放弃该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当:⑴某风险所致的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都相当高;⑵应用其他风险管理方法的成本超过了其产生的效益时。风险管理者可以考虑采取此种风险控制方法。如,风险管理者认为在某地区修建水电站,会有电量供大于求的风险,那麽项目管理者可以放弃该项目。采用这种风险控制方法之前,必须对风险损失有正确的估量。采用这种风险控制方法最好是在项目决策阶段,否则等项目实施时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采用这种风险控制方法,一方面使项目管理者回避了风险,避免了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也使项目管理者失去了可能从风险中获取赢利的机会。如果经常采取这种消极方法,就会失去生存、竞争能力,就会被淘汰。所以,如果项目管理者既想生存发展又想回避风险,就得采用下面的风险控制方法。

风险降低(减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一旦风险事件发生尽量降低其损失。如,项目管理者要求承包商出具各种保函以防止承包商不履约或履约不力。采用风险降低(减轻)这种风险控制方法对项目管理者是有利的,可使项目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

风险抵消是指将一些风险加以合并抵消,以便降低风险损失。如,黄万公司除开发、建设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外,还成立了山西黄河万家寨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内蒙黄河物贸有限责任公司。如果一个项目遭受了风险损失,还有其他项目可能会带来收益,则会全部或部分抵消风险损失。这样,就起到了控制风险的作用。

风险分离是指将各个风险分离间隔,以避免发生连锁反应或互相牵连。如,我国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管理者,在招投标工作中采取了将整个工程分成几个子标,一个子标又分解成几个合同或又分成几个小标,分别选取中标单位的招投标模式。该模式就起到了风险分离的作用。假如有一个中标单位不能履行其对业主承诺的义务,使项目管理者蒙受损失,这种损失也是小范围、小数量的,也不会带来许多的连锁反应。这种控制风险的方法的目的是将风险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即使风险发生其损失也不会波及此范围之外,以达到减少风险损失的目的。

风险分散是指通过增加承受风险的单位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使多个单位共同承受风险,从而使项目管理者减少风险损失。如,我国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管理者,在一条河流上完成一个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任务的同时,还组建几个子公司对该流域实施梯级开发。这就将开发该流域的风险分散给了几个子公司,从而减少了自己的风险。采取这种风险控制措施,在将风险分散的同时,也有可能将利润同时分散。

风险转移是指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或全部转移到项目以外的第三方身上。采取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必须让风险承受者得到一定的好处,并且对于准备转移出去的风险,尽量让最有能力的承受者分担。否则,也许会给项目管理者带来一些意外损失。风险转移主要有两种方式:保险风险转移和非保险风险转移。保险风险转移是指通过购买保险的办法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或保险机构。非保险风险转移是指通过保险以外的其他手段将风险转移出去。非保险风险转移主要有:⑴分包;⑵辩护协定;⑶无责任约定;⑷保证;⑸合资经营;⑹实行股份制。

业主对项目中的有些风险采取风险降低、风险抵消、风险分离、风险分散等方法都无法控制时,还可考虑采取下述方法。

风险自留是指项目管理者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该方法通常在下列情况下采用:⑴处理风险的成本大于承担风险所付出的代价;⑵预计某一风险发生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项目管理者本身可以安全承担;⑶当采用其他的风险控制方法的费用超过风险造成的损失;⑷缺乏风险管理的技术知识,以至于自身愿意承担风险损失;⑸当风险降低、风险抵消、风险分离、风险分散、风险转移等风险控制方法均不可行时。可以看出,这一方法主要运用于控制那些风险损失较小、业主能够承担的风险。

对于以上所述几种风险控制方法,业主可联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进行项目风险管理

将研究建立的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应用于上述项目,具体步骤如下:

4.1风险辩识

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中风险辩识中的专家调查法、故障树分析法,经实地考查、口头咨询和问卷调查,认真分析后,总结出该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面临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分类,见表2。

表2某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风险分类表

风险类型典型风险

自然风险不可抗力风险资源(水)供应风险

社会政治风险法规变更风险行政性风险

经济风险利率变化风险通货膨胀风险

技术风险技术故障/设施质量风险完工风险

其他风险完工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偿还期限风险费用超支风险违约风险人员风险

4.2风险评估

根据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该项目已辩识出的施工末期业主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见表3。

表3某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风险权重表(按权重大小排序)

相关图片如下

根据表3以及3.2该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风险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Ⅰ级风险:利率变化风险B5行政性风险B4

Ⅱ级风险:技术故障/设施质量风险B7通货膨胀风险B6

法规变更风险B3资源(水)供应风险B2

市场风险B9完工风险B8

经营风险B10偿还期限风险B11

Ⅲ级风险:人员风险B14费用超支风险B12

不可抗力风险B1违约风险B13

对于Ⅰ级风险,业主不仅要对其进行分析,还要重点防范;对于Ⅱ级风险,业主应给以足够重视;对于Ⅲ级风险,业主予以一般管理即可。

5结语

以上将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应用于某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风险管理,研究成果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得到了一些专家的首肯。从而说明该模型是适用的、可行的、有效的。

项目风险范文篇10

1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1.1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是质性研究的一种方法,是由格拉泽(Glaser)和斯特劳斯(Strauss)的共同研发出来的。其主要宗旨是通过原始资料研究,在其基础上构建出理论,为解决问题提供理论基础。通过不断地收集和分析资料,自下而上地对资料内容概念化和范畴化,提炼出核心概念进而构建成理论,即搭建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扎根理论依托原始资料的基础概念理论,其形成结论和理论更具有生命力和指导意义[13]。文献研究法是一种科学研究基础方法,它可以跨越时间、空间限制,对古今中外文献资料进行细致研究,这是其他研究方法所不具备的。文献研究法可以达到梳理研究内容,厘清知识体系脉络的目的,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推陈出新,拓展研究方向,寻找理论支撑,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研究方法[14]。

1.2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和文献研究法相结合,从多个层级收集资料,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并选择有价值的文献进行详细研究。对筛选出的文献进一步运用经典扎根理论方法研究,对期刊和论文文献中的建筑垃圾资源化PPP项目风险因素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直至不在产生新的概念和范畴。对建筑垃圾资源化PPP项目采用同样方式进行编码,用以验证是否概念和范畴识别完全。然后对筛选出的文献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和文献研究法找出建筑垃圾资源化PPP项目风险因素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概念解释,风险识别流程如图1所示。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PPP项目风险管理文献相对有限,为保证PPP项目风险不遗漏,选择建筑垃圾资源化所在领域内相关类的基础设施建设风险管理研究文献来辅助风险因素识别。再通过扎根理论方法研究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库在列项目来检验风险识别的饱和度。最终,确定建筑垃圾资源化PPP项目风险因素评价体系并解释其概念。NVIVO软件是扎根理论文献分析常用软件,它具有强大的编码功能,可以对文字、图像、影视资料等数据进行有效处理。本文采用NVIVO12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1.3资料收集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PPP模式研究尚在起步阶段,现有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PPP项目较少,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有限。为有效地识别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PPP项目的风险因素,通过国内中国知网CNKI、WebofScience和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项目库中在列建筑垃圾资源化PPP项目的物有所值评价报告、项目立项申请报告、项目财政能力承受论证等,搜集关于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风险管理及建筑垃圾资源化PPP项目风险文献。通过大量文献筛选,最终选出国内文献27篇,国外文献22篇。其中建筑垃圾资源化和通用基础设施研究文献占总文献数48.97%,能够保证覆盖PPP项目中重要风险。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和交通建设领域文献与建筑垃圾资源化有共同风险特点,辅助遗漏的风险识别。同时对建筑垃圾PPP项目库在列项目的物有所值评价报告和财政承受能力报告进行整理,得到9篇文献,如表1所示。

2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资料分析

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导入到NVIVO12软件中。导入后,对文献文字信息进行三级编码,包括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其中,开放式编码是对文献内容做详细阅读并找出要编码的风险因素原始文献语句,进行概念化定义。主轴式编码是对开放式编码概念化的风险因素进一步范畴化,形成二级风险因素。选择式编码是对主轴式编码范畴化的风险因素进一步提炼核心范畴,形成一级风险因素。根据以上过程形成建筑垃圾资源化PPP项目风险因素完整评价体系,根据风险因素体系的形成进行汇总并对风险因素进行概念解释。2.1.1开放式编码开放式编码对选取中国知网CNKI中的期刊、论文文献和WebofScience国外期刊论文文献进行编码,编码的对象为汇总文献中的作者总结出的风险因素。依次对文献中出现的风险进行摘录并进行简单的归类。文献中一共摘录的风险有193个,将其概念化后可以得到行业规范、标准、国家法律、法规,政府审批、获准项目等41个概念。2.1.2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对41个得到的概念进一步范畴化,可以得到法律法规风险,审批决策风险,政策变动风险,税收风险,利率风险等28个范畴。对28个范畴进一步汇总聚类,可以得到政府风险、经济风险、投资建设风险、运营移交风险、市场风险、社会和环境风险以及信用风险7个核心范畴,如表2所示。2.1.3饱和度检验本文为验证建筑垃圾资源化风险因素是否识别完全,将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库在列项目的物有所值评价报告和财政承受能力报告再次概念化编码和范畴化编码,与表2内容进行比对,未发现新的概念和范畴出现。因此,建筑垃圾资源化PPP项目风险因素识别完成。

2.2建筑垃圾资源化PPP项目风险因素评价体系

通过上述饱和度检验后,将核心范畴和范畴化的内容进行汇总构建建筑垃圾资源化PPP项目风险因素评价体系,如表3所示。核心范畴为PPP项目准则层(一级风险)评价因素,范畴化概念为PPP项目指标层(二级风险)评价因素,从7个层级28个指标对建筑垃圾资源化PPP项目风险进行评价。

2.3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1)政治风险。随着我国加大对环保事业的投入,环保执行标准也随之提高,以前颁布的法律法规会持续修正更新。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也要遵守国家最新法律法规规范。同时,依据各地政府的规划,用地审批也会随当地政府规划出现变动风险,政府领导的变动也会影响PPP项目的运行[15]。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税收变动也会增加项目风险。(2)经济风险。建筑垃圾资源化PPP项目投资金额一般比较大,资源化项目设备需要国外进口,会受到利率和汇率以及通货膨胀因素波动影响。投资环境变化也会导致社会资本慎重考虑资本投入,PPP项目本身价值也会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3)建设风险。成本超支会加大资本的投入,也许是设计变更导致成本增加,也许是规模变更导致成本增加,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不利于项目投资者。勘察设计失误会导致建设期成本投入增大,同时也会带来工期延误,项目运营受到影响。质量缺陷会导致项目运营受到严重影响,不稳定性增加,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后续资金投入,降低了项目价值。不可抗力风险同样会削弱项目价值,应做好防范工作。(4)运营移交风险。建筑垃圾资源化PPP项目需要建筑垃圾供应生产,政府部门对建筑垃圾管理严格程度直接影响资源化项目原材料的供应情况。运营管理能力,成本控制以及生产技术都会直接影响项目运行情况,先进的管理能力和生产技术会降低生产成本的投入,同时提升资源化产品的性能。项目唯一性是保证PPP项目有足够的生存发展空间,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重要谈判内容。移交风险存在于需要移交的项目中,项目结束合作后要保证项目应具有继续运营的价值,移交后无法继续运营的PPP项目政府回收后不但不能产生收益,还会迫使政府额外投入资金处理废弃项目。(5)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同期项目建设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产品竞争力风险不仅是同类资源化产品的影响,还要与传统建筑材料进行竞争。收益风险来自市场销售情况,以及政府扶持补贴。(6)社会与环境风险。环境风险体现在建厂地质选择对周边环境的危害,污染物排放是否符合标准,噪声、三废排放、垃圾填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等。社会风险包括公众反对风险,或建厂地址偏远造成雇员困难等。(7)信用风险。政府和私人部门是PPP项目合作的主体,如若不能正常履约会造成PPP项目合作的失败。合作风险存在于所有PPP项目的参与方,利益相关者。项目组织协调是项目运行的重要因素,组织协调不畅会导致合作方关系紧张,相互不配合,摩擦增加。矛盾升级后,会影响项目进行,所以良好的合作关系是项目运行的润滑剂。PPP项目每一步都要签署合同来保证项目得到有效落实,合同是保证每个利益主体的法律保障。合同得到履行能够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