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素养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9:17:55

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范文篇1

一、两个目标

增长文学知识,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教给一些文学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是开设文学讲座的两个目标。不同的文学体裁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小说以语言、行为、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诗歌的语言精练,寓抒情、说理于丰富的想象和独特意境当中……这些知识都可以在讲座里系统地讲授,并结合作品进行讲解,让学生增长文学知识,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教给学生一些文学鉴赏的方法,如再创造、共鸣现象等,使学生自觉地在文学鉴赏中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等对作品进行想象、联想并加工、补充,把作品中的形象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形象。

二、三项原则

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把文学欣赏纳入阅读教学的范畴,通常对课本中出现的文学作品不分文体、不管内容,一律按阅读段来分析归纳段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把本来十分优美动人的文学作品肢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开设文学讲座就是要还文学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去欣赏、体味文学的柔媚之光。这样,在开设文学讲座时必须遵循人文性原则、新颖性原则和专题性原则。

1.人文性

文学就是人学。除小部分文学作品反映的是某些历史事件(如高尔基的《母亲》反映的是1906年的俄国工农运动)外,大部分作品反映的是人性的弱点或优点(如《项链》反映人的虚荣心,《一碗阳春面》反映人的同情心和给人的帮助)。这就决定了文学欣赏就应以人为本,通过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和分析,自然地引发人文思考,自然地将人和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因为“蕴含在一部小说中的作家对人和人的生活的感受、发现和认识,是这部小说的灵魂。一部伟大的小说,总是以作家对人生和对人的处境和命运的独特而深刻的感受、认识和发现去震撼读者的心灵。”如,在分析《项链》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悲剧根源时,可以从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人手,推而广之分析:只要是人都可能有虚荣心,若不能很好地摆正自己的需求和现实条件差异的关系,都可能会出现玛蒂尔德式的悲剧。这样,以人为本进行分析,学生便可以从分析人物中体会到文学作品的魅力,领悟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和深刻剖析,自觉培育出高尚的人文品质来。

2.新颖性

新颖性是指在开设文学讲座时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新颖。当代中学生思维活跃,独立意识增强,他们更容易从影视中接触文学,在音像世界里感受文学。他们渴望通过文学去感受正在跳动的时代脉搏,吮吸世纪之交的现实乳汁。而教材中所选的许多文学作品所呈现的时代背景与他们生活的现实相去甚远。这样,在文学讲座中要注意紧扣学生所关注的热点现象,并作为讲座内容进行阐释。如,前段时间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播出,引起了学生对徐志摩的极大兴趣,但他们只纠缠于徐志摩与廖幼仪、林徽音和陆小曼之间的情感纠葛,不清楚徐志摩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甚至认为他整天只知道谈恋爱、追女人,无所事事。针对这个情况,我开设了一节徐志摩诗作鉴赏的文学讲座,以诗歌《再别康桥》、散文《巴黎的鳞爪》来分析徐志摩作品特点,结合新文化运动背景让学生了解这么多人重视他的原因,消除了学生对徐志摩的误解。形式的新颖可使文学讲座充满活力。在讲座中以教师介绍知识、学生阅读作品、师生讨论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吸取文学知识。

3.专题性

文学讲座切忌内容零散,毫无目的性。这就要求教师备好课,以广博的知识来吸引学生,在活动中成为学生的朋友,让文学讲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益补充。

三、四个基本内容

1.以介绍作家生平为主

在开设以介绍作家生平为主的文学讲座里,可以选取教材中出现其作品较多、在文坛上影响较大的作家来讲授。如提起唐诗,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诗仙李白”,但学生也只了解他的诗作想象丰富而已。对他的作品分析,在课堂上教师一般是具体篇目具体分析。那么,李白诗作中大胆奇特的想象、飘逸空灵的诗歌风格从何而来,绝大多数学生无从得知。在文学讲座中,就可以从他的家庭出身、经历讲起,讲他“谪仙”意识的形成过程,讲他蔑视权贵、孤高自许的性格……这些,都反映在他的诗作里。李白生活的唐代是个集前代文学之大成的时代,要了解李白,必须从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人手,合学生熟知的作品进行讲授。你看,江东最美的剡中,是道教徒李白最热衷的漫游地。李白数至越中,宣城的敬亭山是他多次盘桓处。在《独坐敬亭山》中,他写道:“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游敬亭山并且相看两不厌?“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仙者四五人,常闻此游盘。”(《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诗人数次游敬亭,原因就在于此山的神仙传说。李白的许多诗作中都反映了他的游仙意识。这样,在文学讲座上,学生可以对“作为一个天才诗人,又兼有游侠、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径”的李白有更深刻的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鉴赏李白的诗歌。

2.对文学作品的鉴赏理解为主要内容

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是无限的,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是常会出乎教师的意料的,这就要求教师有正确地引导。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有学生提出:本文所宣扬的是一种女子应该从一而终的封建思想意识。既然焦仲卿屈服于他母亲的意愿不能保全他和刘兰芝之间的爱情,那么刘兰芝为什么还一定要非焦仲卿不嫁?而当太守的儿子前来求婚时,既然他是真心诚意的,那刘兰芝为什么还严词拒绝并且选择死呢?对于这些疑问,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在鉴赏作品时要注意它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正确理解作品中反对封建婚姻这一主题。因此,在对文学作品鉴赏为主的讲座里,要注意作品产生的时代性,引导学生正确鉴赏作品,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

3.以文学流派和文学形式的阐释为主要内容

文学发展到繁荣期必产生大量的优秀作品,若能选取同流派或同题材作品进行归类鉴赏,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识。如现代派诗歌是青年人热衷的内容,在讲座中,可以对现代诗歌的发展溯源求本,让学生了解现代派诗歌的形成和发展。

文学素养范文篇2

一、将儿童文学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1.形象地把握儿童心理。熟悉儿童文学应是一个优秀的小学教师必备的语文素养。当然,一个优秀的小学教师还必须了解儿童心理学,因为儿童是情感丰富、思维活跃、具有独特心理特征的一个年龄段群体。一个教师要想利用儿童文学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必须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儿童对什么种类的文学作品感兴趣,什么样的儿童文学适合什么样的儿童。关于儿童心理,许多学者都曾作过研究并得出共同的结论:(1)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2)儿童的思考方式与成人完全不同;(3)儿童做事方式与成人差别很大;(4)儿童感兴趣的东西与成人不同等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问哪门课都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当然语文教学以及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也不例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之所以能写出受儿童欢迎的儿童文学,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十分了解儿童心理,从而塑造出了符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喜羊羊、美少女、唐老鸭、米老鼠等形象。

2.感受语文教育的方式。教有定法又教无定法。关键是如何把握时机,因势利导,适时地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合某个特定情形下的教学方法,即就是我们教育学中所说的因材施教。不问是古老的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现代的先进方法,只要它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相对来说就是好方法。在医学界没有一味药包治百病,同样在教育界也没有适用任何学生或任何情况下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给人们的印象是强调知识的单纯传授,突出教师的教学地位。而现代的教学方法给人们的印象则是寓教于乐,教师让位于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通过游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再现、实地感受等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形成语文素养。

3.增强自身形象的魅力。教师自身形象会因人而异,千差万别。对小学生而言,教师的形象构成主要是由其外貌(相貌、体型、服饰)和内在(师德、性格、学识)等方面组成。学生喜爱的女教师外貌应该是貌美如花;学生喜爱的男教师外貌应该是帅气潇洒。学生喜爱的教师的内在主要是幽默感、多才多艺、兴趣广泛、热情和爱心等。除此而外教师还应该知识面广,上知天文地理,下知古今中外名人轶事、风土人情、网络游戏、伊拉克与利比亚战争等。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带有很大的形象性、直观性,童话、科幻等无疑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当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交流时候侃侃而谈、娓娓道来时,在学生心中就会形成形象魅力。

二、用课本中的儿童文学熏陶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1.增强对儿童文学的兴趣。儿童文学的熏陶与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密不可分,现实是实际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对文学却不感兴趣。就其原因是网络游戏的诱惑、社会选拔制度的不科学、家庭与学校的升学压力。如何增强小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兴趣在目前形势下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当然也是让儿童回归其正常发展轨道的重要大事。我们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全方位采取各种措施,否则效果会微乎其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1)可以建立一些适合儿童的绿色网吧,如在中小学校园内设立一些免费或微利的绿色网吧。(2)加强网络儿童文学项目开发,如因势利导地开发一些将儿童文学与网络游戏结合起来的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儿童文学,在学习儿童文学中玩游戏一举两得,既增强了儿童对儿童文学的兴趣,又兼顾了儿童对游戏情有独钟的天性。(3)加强儿童文学作品在教材中的占比,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就会有较多时间来感悟儿童文学。(4)在考试中增大儿童文学的分值,利用考试的特殊作用来达到关注儿童文学的目的,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儿童的兴趣。

文学素养范文篇3

一、高师声乐教材中的文学元素

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能表达人们的心声,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现今被各设立有音乐专业的院校较为通用的涉及文学的声乐课教材很多。有直接用诗词来谱曲的,有根据民间故事改编进行创编的,有根据经典名著、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歌剧、舞台剧创作的插曲、选曲的。

1.直接用诗词来谱曲的教材。如:人民音乐出版社———高等师范院校教材《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一)至(三)册中有:《满江红》(宋)岳飞词,《红豆词》曹雪芹词,《大江东去》(宋)苏轼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词,《菩提蛮.黄鹤楼》词,《忆秦娥?娄山关》词,《忆江南》(宋)白居易词。吉林音像出版社———《中国民族声乐教材》中的《千里共婵娟》(宋)苏轼词。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声乐实用基础教材》中的《沁园春?雪》词等。

2.根据经典民间故事改编进行创编的教材。如:吉林音像出版社———《中国民族声乐教材》中的《孟姜女》刘麟改编、《木兰从军》刘麟改编、《牛郎织女》刘麟改编。辽宁人民出版社———《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第五集)中的《昭君出塞》刘麟改编等。

3.为经典名著、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歌剧、舞台剧创作的插曲、唱段的教材。如:人民音乐出版社———高等师范院校教材———《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我爱你!中国》故事影片《海外赤子》插曲、《南泥湾》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选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声乐实用基础教材》中的《边疆泉水清又纯》影片《黑三角》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影片《冰山上的来客》插曲。吉林音像出版社———《中国民族声乐教材》中的《我的祖国》影片《上甘岭》插曲、《牡丹之歌》影片《红牡丹》插曲、《高天上流云》电视系列片《人与人》主题曲、《一个美丽的传说》电视连续剧《木鱼石的传说》主题曲、《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红梅赞》歌剧《江姐》选曲、《五洲人民齐欢笑》歌剧《江姐》选曲、《万里春色满家园》歌剧《党的女儿》选曲等等。在声乐课堂上,倘若声乐教师要让学生以人类声音最独具的音乐魅力的方式———歌唱来表现歌曲,让人听觉、视觉得到无以伦比的双重美妙享受,演唱的方法、发声技巧等固然十分重要,可是,最主要的是学生能够用敏锐的心,将对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思想感情的感悟通过歌声表达出来,将声音的表现力与声乐作品所呈现的意境相融合,才能真正打动听众的心。声乐教师文学素养的高低,其教学效果是大相径庭的。

二、教师文学修养的作用

1.教师的文学修养有助于引领学生完整表达作品意境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在歌唱艺术中,“情”起主导作用,是声音的灵魂,强调只有在动声之前先动情,才能唱出感人至深的心声。当然,这种动情,不是即兴而发的一时冲动,而是经过精雕细刻的艺术处理后得到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高度集中,而文学修养的深浅,直接影响着其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文学功底深厚的教师会把文学流派与音乐流派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流派、作品背后的文学故事和相关文化,以便演唱时达到“情与音和”。“情与音和”顾名思义,是指情感的表抒必须与音乐作品的内涵情感相吻合。否则,再好的声音,缺少了真实的情感,歌声也是苍白无力的。《中国民族声乐教材》之《孟姜女》是当代作曲家王志信创作的一系列优秀民族声乐作品的代表作之一。缺乏文学修养的教师只能求助于注解(谱子里的力度记号、表情术语),加上自我陶醉不断地反复范唱,让学生鹦鹉学舌地模仿。有良好文学修养的教师会从“音情”、“词情”如何巧妙地融合启发学生:该曲原为江苏民歌,词作者刘麟改编,传唱的是秦时孟姜女与新婚丈夫生离死别,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词作者刘麟改编后的歌曲《孟姜女》,歌词分别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展开。改编后的作品人物情感更为丰富细腻,戏剧性冲突更为强烈,内容更加深刻,词作家基于原创而高于原创,情深而艺美,塑造了一个鲜活的中国女性的光辉形象,使原本就深入人心的民间故事更加生动感人。作曲家根据文学(故事情节、内涵)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将民间小调《孟姜女》进行改编创作成了一首动人心魄、气势恢宏、感人至深的具有引子与尾声的四段体曲式结构的大型声乐作品,使旧的题材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引子(歌曲前奏)慢板速度,旋律舒展、平静,仿佛是平静给了歌曲一个全景的展现,紧接着集中聚焦点—————孟姜女的家。“春”,表现新春团圆之际孟姜女的哀伤之情,音乐呈示传统民歌的主旋律,奠定了全曲的基本感情基调。演唱情绪主要表达出孟姜女心中的悲伤、怨恨。“夏”,表现孟姜女盼望杞良哥早日归来的真挚情感。节奏上变得更舒缓,特别在结尾“逢”字上,引用了戏曲中的拖腔,一字多音的作曲方法进一步深化主题,需要演唱情绪稍带哭腔。“秋”,描写孟姜女那焦虑、忧愁、所有的思恋寄托在了一针一线缝寒衣上的凄凉场景。音乐旋律波动复杂,用空拍、顿音的处理,演唱情绪须有焦虑、担忧略带哭腔,特别在顿音处更要表现出哽咽的感觉。“冬”“,大雪纷飞北风疾,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只见白骨漫青山”。音乐为快慢的对比呼应,相互推进,作曲家通过运用几次转折,把乐曲的主题和情绪推到巅峰。演唱须一句比一句强,第三句则是用哭天喊地的唱腔把孟姜女失去亲人的悲痛欲绝,对昏君实施暴政,涂炭百姓的残酷恶行的憎恨,对封建社会的控诉、仇视,这种百感交织情感犹如决堤的山洪,万涌奔腾式渲染出来。由此一来,学生便会豁然开朗,学生演唱时做到“声情并茂”“、情与音和”、完整地表达作品意境自然水到渠成。

2.教师的文学修养能让学生纵情地歌唱文学作品对人心灵的滋养,性情的陶冶以及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的教师更懂得尊重学生,珍视学生,更具备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的能力,这样更有利于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教学情境。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常会有这样那样的过失,尤其是初学阶段,他们都想尽快找到“好方法”,都希望在短期内把所有老师、同学的优点吸收到自己身上。由于急于求成,结果不仅方法没有掌握,反而产生了许多的错误与不良的习惯。例如:错误理解老师要求,课后自己乱唱;盲目听其他老师、同学的意见,而不能很好地与自己的专业教师配合;提出一些无知的问题等等。这类过失是学生不可避免的。有良好文学修养的教师会理智和冷静地看到,学生的动机是求学心切,主观愿望是好的。同时也会意识到假如过于追求声音技巧、状态,就会对声乐学习的偏移,假如不重视自身文学修养,知识不丰富,视野不开阔,单纯掌握声乐技巧,只从声乐技巧来表现,就会导致歌声动听不动人的尴尬境地。因而,不但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增添更多的文采去鼓励、感染学生。注入了文采的教育,会对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例如:在进行声乐技巧训练时不会武断地对学生说“对”或“不对”这种简单打击的语言,会用“你可以唱得更明亮、华丽、轻巧”让人愉悦的语言代替,从而一改声乐技巧训练“严肃、枯燥”的面貌。学生在唱一首抒情柔美而又轻巧的歌曲时,不会用“好听”或“不好听”来判断,而会把声音比喻成“透明的露珠”、“春夜的雨滴”、“百灵鸟”等诗情画意的语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总有学习的兴趣,歌唱的热情,总能在轻松的教学情境中纵情地歌唱。将声乐课变成使学生得到一次次高层次精神享受的艺术。

文学素养范文篇4

【关键词】国学素养;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具体策略

大学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时期,此时期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国学知识,找到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现代文明之间的契合点,这才应该是大学生必须要具有的基本素养。在国学素养培养视角下开展古代文学教学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及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的解读,在把握其精髓的同时,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获得更加持久的发展。下面将围绕国学素养培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古代文学教学进行讨论。

1国学素养概述

国学素养,是指通过对大量国学经典的阅读与研习,在对国学经典有正确认知的同时,灵活运用其内容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通过长期以往的国学经典研习之后,学生能构建起良好的价值体系,并且自身的涵养、素养、品质等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简言之,国学素养折射到教育中,其实就是一种人格教育,以不断的修身养性来孕育出真正意义上的“人”。当代大学生基本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个性张扬较为张扬,再加上网络的不断普及,他们的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等必然会有些偏差,加强对其国学素养的培养,势必能让大学生在不断的传统文化学习与吸收过程中,逐渐受到有效的熏陶,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弘扬与传播。

2国学素养培养与古代文学教学之间的关系分析

2.1互相渗透。国学的深入学习极为重要,能将各学派思想进行完美的统一与融合,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解读之时,能在理解历史背景的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解读,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古代文学史学习效果。而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有效解读,则能对作者创作时的心境、思想境界等进行了解,并感知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面貌。比如对于“欧阳修”这一人物,大多人数都会联想到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但其实他在政治、经学、农学、书法等方面也有较大的成就,并获得了后人的高度评价。2.2全面认识古代文学思想。大量调查数据发现,人们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评价之时,往往能保持客观公正的心态,梳理出合理的评价准则,但对国学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常会有较多不同呼声出现,如国学缺乏清晰的界限、国学践踏了古代文学等,并且持这些论调的人数也比较多。如果以学术史视角来看,国学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概念,将与中国古代文学相关的内容全部包含其中,对其内容的研究需将之放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文化环境中,进行纵向与纵向的深入全面研究。相信在此种国学素养教育背景下,必能使学生全面、系统的认识古代文学思想。

3国学素养培养视角下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国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及精神,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国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下面将从国学素养培养视角着手,对其改革策略进行探索。3.1活用本校资源,制定德育纲要。新时期的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需在全面了解学生国学素养的基础上,深入浅出的指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受到熏陶与感染。一方面,要明确本校师资资源的优势,对其进行活用。课堂是高校开展古代文学教学的重要场所,是提升学生国学素养的重要载体,需要合理的开设国学课程,基于学生的道德成长需求,将社会热点道德话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此外,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尽量不要用空洞语言来进行知识讲解,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相关教授、成功人士开展主题讲座;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在网络平台中开展专题讨论;参观历史古迹等。相信在此种主题极为鲜明的多元化活动之中,大学生会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与认知,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的古代人物等进行了解,相信通过长期以往的努力,必能够达成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及思想境界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高校需根据大学生的实情制定有效的德育纲要,这样才能合理的开展国学经典阅读活动。对于每部经典文学作品而言,都是作者心血的重要体现,其中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如人文知识、人文情怀等,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学生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之后,对于社会、自然、人生、他人等会有全新的认识与透彻的理解,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修身养性、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所具有的积极传播价值不言而喻。为此,作为高校相关领导者及教育者,需要对大学生的国学经典阅读进行有效的规划,这样才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内外阅读,将古代文学教学的育人功能及价值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3.2明确教学标准,优化古代文学课程内容。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达成对现代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那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需根据专业发展需求,优化其教学内容及方法,这样才能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发挥其长处。当然,实际的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线教育者,需要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传授文学知识的同时渗透育人内容。尤其是在每学期的初期,学校及相关老师需要以多种途径对社会所需人才的需求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安排课时、学习篇目,将之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发挥出来。同时,还需要做好学科融合的教学工作,将之与外国文学、现代汉语等进行融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及融会贯通能力。3.3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第一,活用教学手段。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想要显著提高其教学效果,就需要对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与弊端进行了解,对其进行活用。如微课、多媒体、慕课等多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其优势是能够将枯燥难懂的国学知识进行直观性的呈现,既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老师、同学进行有效互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更好的学有所获与学有所得。当然此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也存在其弊端,即过于依赖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再如情境教学法,其实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去理解国学知识,对其内涵及思想进行深入理解,但其弊端是如果创设情境不合理,便会出现单纯活跃课堂氛围的情况,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为此,只有根据实际的古代文学教学内容,规避性的运用教学手段,才能够显著提高古代文学教学效果。第二,优化教学流程。实际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及个性特征进行了解,以此来优化教学流程。针对教学导入环节,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喜好来设计有趣的导入,以便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针对课堂教学环节,需要营造探究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去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理解学习内容。针对教学总结环节,需引导学生总结与梳理,升华情感之时,感知古代文学学习的乐趣。第三,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古代文学教学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需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如文学作品表演、辩论活动、创作活动等,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欣赏学习→自我陶醉→触类旁通过渡。此外,老师需要明确兴趣小组的学习价值,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及学习需求来参与到各种兴趣小组之中,这样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不仅会受到更多的启发,而且还会感悟到更多的生活真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3.4构建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往高校中进行古代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常采取的是期末考试成绩这一单一的考核方式,难以真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让学生得以持久的发展,并且此种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难以将考核评价本身具有的激励作用发挥出来。为此,高校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构建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尤为重要,一方面能对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丰富评价内容,将多元化考核评价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发展的作用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能使学生从面向书本发展向面向生活发展过渡。

4总结

毋庸置疑,大学生即将要步入到社会,其国学素养如何,直接会影响将来在社会中发展的效果。为此,高校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国学素养的培养,除了从上述的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体系几方面着手外,还需要构建高素质的教学队伍,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古代文学学习质量及国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侯智芳.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2]郑玲.基于应用型办学定位下的古代文学教学——以池州学院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4(5).

文学素养范文篇5

一、以情阅文,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中职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深入阅读这些教材,会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刻影响,从而让中职学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有文化有素养的劳动者。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语文教材内容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深入挖掘这些教材的精神价值取向,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当然,在阅读这些教材时,我们不但让中职学生学会怎样去读,还要教会学生如何从阅读中汲取更多的精神食粮。

1.要做到娱目感人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取一些文学精品来娱乐学生耳目,在阅读学习中,带领学生在学习中领略作品所要描述的优美意境,体会这些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无限意蕴。比如,我们在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那最感动人的就应是母亲在除夕之夜送“我”返校的情景。“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时,母亲“笑”了。仅仅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回味无穷。

2.要做到以情感人教师要努力运用课文佳作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去叩开学生的心房,在对情感人物的体验中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丰富学生的文学感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丰富中职学生文化内涵奠定基础。

3.要做到激励思考在中职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应从学生思想感情和学生实际的知识能力出发,结合好文章精要之处,不断点燃学生思维创新的火花,不断激发他们生疑、质疑,让学生在思考中探索人生的要义和真谛,以提高文学素养。

4.要做到励志进取语文教师要做个育人的有心人,要注意发挥语文教材中卓有建树的人物的思想言行,通过对这些言行的记忆与思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激励他们树立高远理想,启迪他们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同时,提高文学素养。

5.要注意形象感受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已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采取课件、音乐、图片、影视剧等较直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从而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拓宽视野,努力开拓课外阅读园地

人们常常以为上了几年语文课,学了几篇课文,就能提高文学素养了,这样的想法是大错而特错的。学习课文只是教会了学生阅读的方法。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能够脱离老师的“羽翼”,成为独立的阅读者。有了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已学的知识去钻研文本,理解文本。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过程中要是碰到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要敢于向老师提问,依靠老师的帮助去解开心中的疑惑。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学素养,仅凭教材上的阅读量和课堂传授是不行的。大凡文学修养高的学生,都有课外自主阅读的习惯。大部分中职学生对阅读的目的比较模糊,对阅读内容、篇目没有什么周密的计划,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对于学生所阅读的课外内容,语文老师要严格把关,不能放任自流,要给学生挑选内容健康、格调高雅、能鼓舞人心的作品。作品的种类和类型要做到多样化,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视野,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外阅读之后,老师可以把学生集中起来,召开一个读书交流会,让学生谈谈阅读收获,逐渐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文学观,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文学修养,为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高素质劳动者打下基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阅读不是短期行为,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读书要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法是难以收到好的阅读效果的。由于很大一部分中职学生的基础不好,我们一定要加强教育,让学生养成每天不读书就觉得生活中缺少什么,使读书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一件大事。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文学修养就会有所提高。

三、提高能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文学素养范文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性;文学综合素养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前提,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备受质疑,尤其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学生学习语文只是为了考高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兴起,网络词汇的流行,造成很多学生语言能力的退化,很多学生口语表达浅薄、书面语言单一。很多学生不再热爱读古典名著,而去阅读网上那些网络小说。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有责任提升自我,改变当下学生的这种现象,让学生重读过去的经典读物,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了解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

中国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文学作品一方面展现了中国历史进程,另外一方面它们自身又具备独特的艺术魅力。所以如果学生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那么必然就无法领会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价值,比如古文中的常用典故。《滕王阁序》中的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这个典故就是来自于《论语•季氏》里面孔鲤聆听父亲孔子的教诲。如果不了解这个典故,可能就无法领会这句话的意思,不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那么学生根本无法正常阅读文言文。中国文学艺术所取得的价值以及彰显的精神,是通过《诗经》、《论语》、《大学》、《中庸》、《楚辞》、《史记》等一篇篇鸿篇巨制堆积而成,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的知识,那么就不可能出现李白、杜甫、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等一批文学家。因此高中语文文学的文学性,学生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识,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领会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和艺术精神。

二、建立初步的文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

文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因此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那么必须了解所有的文学体裁。以诗歌为例,不同的历史时期,诗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形式也不同。以汉朝为例,诗歌称作乐府,到了唐朝诗歌被称为唐诗,到了宋朝唐诗演化称为了宋词,到了宋词又变成了元曲。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以及现代诗歌,都是诗歌的表现形式,但是不同时期的诗歌,它的特点也不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赏析能力。比如同样是描写爱情的诗句。诗经中《上邪》、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唐诗《长恨歌》宋词中《鹊桥仙》,从每一首诗歌中不仅能感受到凄美的爱情故事和感人的誓言,而且还可以让我们了解每一个诗歌背后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以及诗歌的不同表现形式和体现。乐府诗歌大多是当时选自民间,所以多用口语,语言朴实亲切,感情真挚,押韵灵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唐诗讲究工整和对仗,所以多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宋词多长短句的形式,便于抒发作者感情,所以有“诗言志,词抒情”的说法。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适当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在了解语文课本的基本内容之外,还要了解文章背后的时代背景。

三、读写结合,全面提高语文文学性和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课堂的文学性,必须建立在基础语文教育的基础上,然后加强文学作品赏析和评论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赏析和评论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那么必须要实行读写结合,通过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而通过写作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例,这是一篇现代抒情散文,通过课堂阅读、赏析,能让学生感受到荷塘月色的美丽。而通过写作,则能让学生捕捉到当时作者写的心境和环境,从而让学生获得体验的能力,学生通过自我感受、体验和表达全面提升综合能力,让他们自己去领悟到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而不是简单的摘章逐句。很多学生可能不会背诵或者默写得出《滕王阁序》,但是,大部分人都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名句,如果学生没有真正领悟到这种名句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内涵,那么背诵再多的名篇都只是徒劳的,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

四、结语

语文的教育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学习多少语文知识、掌握多少答题的技巧、背诵多少名篇佳作,而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面对经典的文学作品时,能够去感受到它的美、领略到它的艺术魅力,用正确的方法去解读名篇,从而获得这种美的享受和提升,这比学习任何知识都更有意义。

作者:李佳璇 单位:邯郸一中

参考文献:

[1]玄永.增强高中语文文学性,提高学生文学综合素养[J].教育界,2015,(4):131.

文学素养范文篇7

关键词:基础日语;文学素养;对策研究

一.培养日语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意义

1.学习日渐深入,课本文章本身的文学性在递增。以《综合日语》第三册为例,学生在学习该册教科书的时候,正值大二下学期,学生通过这本教材已经能够接触到各种体裁的文章:说明文,议论文,随笔,博客文章等等。不少文章来自日文原版书籍的节选,出自名家之手。随着学习的深入,文章的难度在加大,文学性也在逐步增强,为辅助学生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教师势必要穿插一些对基本文学知识和创作背景的讲解。

2.基础阶段到高级阶段之间,需要过渡衔接。就日语专业而言,大一大二是打好语言功底的基础阶段,进入大三,随着一些新课程的开设,学生不再是单纯地学“日语”,而是用“日语”去学习专业性知识,例如:高级日语、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学选读等课程都是大三开设的,为顺利实现从基础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过渡,有必要从大一大二开始就逐步打下一定的文学基础,当学生对文体、文风、基本文学常识有一定了解后,在高级阶段的学习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3.文学素养是现阶段培养目标的需要。日语专业学生均参加的日语能力测试自2010年开始了大幅度的改革,对阅读的要求变得更加多样化,不仅考察短篇、中篇文章,还考察长篇文章、对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论述的对比文章。这些文章大都来自日本出版的一些社科类、非虚构书籍的选段,是十分标准的书面语,每一篇文章都经过了精心的选择,旨在全方位地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提升他们的阅读速度,除了加强单词语法的输入外,提升文学素养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二.培养日语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对策

1.注重课文背景知识的导入。当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时,优先介绍作家概况、写作背景,不仅能提升学习者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他们建构起内容图式,弥补单纯依靠语言图式进行理解的不足。以《综合日语》第三册为例,第七课《跨文化理解》的第二单元编者选取了日本当代和歌诗人俵万智的一篇记录中国旅行所见所闻的随笔,课本末尾的补充阅读文章中,编者又摘选了名作家村上春树、语言学家大野晋、外山滋比古的一系列文章,有的文章无论是构思还是措辞,都充满了浓厚的日本风味。笔者曾尝试在讲解这些文章之前,导入对作家概况和创作背景的讲解,给学生介绍俵万智的短歌,介绍村上春树的作品和演讲,也和学生提起,在中国,有时同一本村上春树的小说或随笔,会出现几个风格不同的译本。这些背景知识的扩展启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在课后的问卷调查中,在“自由回答”一栏里,学生们曾写下:“读俵万智随笔的时候,觉得她的感受很纤细,观察很细致,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到她原来是日本当代影响最大的和歌诗人,难怪拥有这么强的描绘能力,文字充满了画面感。”“《文京区千石和名叫彼得的猫》这篇随笔让我了解到了一个更日常的村上春树,带着淡淡的幽默感,原来他不仅是猫奴,还是一位早婚人士。”“外山滋比古老师的《红薯》生词量很大,是一篇有理解难度的文章,但却是一篇少见的充满浓浓乡土风情的文章,在预习时没有读懂文章开头提到的由谐音产生的日式‘双关语’,一度觉得困难重重,后来通过老师举的同类例子,理解了这一语言现象,觉得这种语言游戏很俏皮,充满生活智慧。”从这些回答中可以发现,有了背景知识做基础,学生更能体会到每篇课文作为独立文学作品的巨大魅力。

在第三册收录的众多日语文章中,仅有一篇名为《卷起风暴的宫崎骏动漫》不是来自日语母语人士,它的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的副教授秦刚。在《中国网》的一篇特别稿件中,作者曾讲述了文章的写作原委。2005年,作者受邀为正在编写中的《综合日语》提供有关宫崎骏的原创文章,如何在有限的字数内,将宫崎骏作品的魅力和思想性传达给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是一个难题,最终,秦刚老师选择了宫崎骏多部作品中的共同元素“风”作为切入点。这篇为中国日语学习者所作的文章,也曾在东京一所初中的一年级国语课的课堂上进行讲解,秦刚老师收到了学生的热烈反馈。在讲解这篇文章之前,笔者向学生介绍了背后的创作由来,学生理解了中国学者笔下的宫崎骏,也纷纷流露出对日语界大前辈的日语表达力的佩服与欣赏,这篇文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跨文化观察的视角。

2.对课文进行多角度的文学解读。随着日语学习的深入,日语教材节选的文章越来越长,文学性越来越强是一个不变的规律,在大二下学期学习的《综合日语》第三册,如果把附录中的5篇阅读文章也包括在内,一共有15篇文章。从体裁来看,以说明文和议论文居多,占据着总数的一半,其次是随笔,另外还涉及到了应用文(社团招新海报的文案)和博客文章。同时,既有简体的文章,也有庄重的敬语体文章,题材丰富多样,这些课文本身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文学文本。其中,第8课的第二单元是一个博客体的文章,一位父亲从自己的视角,记录了去儿子的大学参加活动的经历。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有:读取登场人物的心情变化,边想像活动的情景边阅读,回顾自身经历学会生动描述心情。为达成这些教学目标,仅仅依靠讲授单词语法、翻译课文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开展一些文学性质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对语篇的个人化的理解。该博客文章的最后,作者写道:“走出会场,只见秋日清爽的天空正被夕阳渐渐染红。”最后一段仅有这样一句话而已,却寄托了一位父亲在目睹儿子成长之后倍感欣慰的心情,在字词讲解之外,引导学生从整体进行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见解是十分有必要的,文学作品蕴含着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需要阅读的人细细体会。

3.布置延伸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立足课本,挖掘有关文学知识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布置一些课外的文学延伸任务。课本中选取的俵万智的随笔文章是以一首日本短歌结尾的,笔者介绍了俵万智的几首短歌代表作,鼓励学生在课下将这些优秀的短歌译成相应的中文,同时模仿短歌的节奏特点,结合实际生活,创作自己的短歌作品。同时,和短歌类似的文学体裁还有“俳句”、“川柳”等,这些在课堂中无法用更多的篇幅介绍,但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到的关键词在课下自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模仿创作。另外,村上春树也是中国学生十分熟悉的日本作家,课本中只有很短的一篇随笔,学生可以以此为契机,去阅读该作家更多的作品,提高对日本文学的认识。从日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开始,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变化,在教学中渗透一些文学元素是有必要的。这样的渗透,能帮助学生在进入日语学习高级阶段的时候顺利完成过渡,提升他们对日语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至于如何才能有效地渗透,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任希.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价值研究[J].高教学刊.2016(5):107-108.

[2]张淑芳.高级英语教学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6):132-133.

[3]冯梅,姬生雷,乔建珍.河北省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文学素养现状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6):83-87.

[4]沈一然.高中英语教学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基于四节不同课型设计的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5.

[5]林洪主编.日语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6]冷丽敏主编.教师、课堂、学生与日语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文学素养范文篇8

为此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素质和必要的文史哲知识,这样才能够引导读者读到经典的使他们受益匪浅的好作品。假如一个图书管理员不读孔子的《论语》、不读唐诗宋词,对中国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西游记》不熟;不知道外国名作,如《战争与和平》《飘》《老人与海》等,将很难给读者推荐优秀的书,指导读者有效利用图书文献资源,只有具备了充足的文学知识素养,才能够不至于使自己的素养源泉枯竭,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利用推荐的机会,让用户准确地理解,评价阅读的内容,帮助其克服盲目性,最终为用户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以适应信息化、科技化的数字图书馆的需要。从馆员的整体素质状况我们知道,他们大多文学底子薄,基础差,没有阅读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更不要说研究了,所以馆员应当利用在图书馆工作的机会,抽出时间补缺补差,及时有效地吃透中外优秀的经典的作品。中国四大名著之所以百看不厌,经久流传,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作品的深度,把当时人们的生活境况和精神追求淋漓精致地表现出来。听过文学讲座的人普遍认为,文学讲座针对性很强,一堂高含金量的文学讲座,就是一本经典文学作品的缩影,所以,图书馆的领导应当多请有关专家来馆举办文学讲座,馆员应该充分利用每次的学习机会,在听讲座的短时间内,认真吃透某一问题,写出心得体会,使得零散的文学知识能够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另外,现在信息网络便利,图书管理员自己也可以下载一些像于丹说《论语》,易中天品《三国》等这些经典视频,这样可以迅速获得对这些经典作品的了解,同时整合自己和他们的观点。

这种面对面的文学交流讲座,能够激发馆员的强烈共鸣,使得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进而深入文学的本质性特质。要想真正全面学会一门技术或者掌握一门知识,光靠看和听是远远不够的,首先是讨论,讨论可以了解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同时改变自己的定式思维。其次是自己动手多写文章,只有这些才能够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而且在适当的时候迅速准确的提取应用。写的时候不能满足于阐述清楚,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学特色,有文学的味道,有兴趣的时候可以自己写写诗歌,散文之类的,最终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内涵。导读工作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是引导读者熟悉图书馆的馆藏,帮助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培养读者对读书的兴趣和爱好。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冷言冷语六月寒。文学素养高的馆员说话时会如春风化雨,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深受读者信赖和喜爱,能在导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反之就容易使读者产生逆反心理,对读书失去兴趣。

现在一些地方的图书馆功能设施都很全,图书管理员和读者可以通过咨询、讨论等形式来达到彼此交流的目的。文学素养高的馆员在工作中就会用自己特有的文学魅力,通过相互之间的语言交流去影响读者,帮助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学作品,使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得对某一知识的全面系统的了解,避免读者盲目性的读书而造成的时间浪费,通过这样的良性互动,图书管理员与读者的关系近了,人情味也更重了,从而提高了读者对读书的兴趣,克服在阅读过程中的困难,获得外部支持性的人际资源。

文学素养范文篇9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成为现代以来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学生的综合素质中,文学素养又具有基础性、工具性的性质,同时又对学生品性、思想观念、乃至价值观体系起到巨大的作用,因而在教育实践中应当具有十足的重要地位。有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人类社会过渡到工业文明、商业文明,文学的作用并不明显,甚至无法体现;也有很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认为语文课的开设很累赘,不仅加大了自身学习的负担,而且由于生活中本身长期和语言打交道,语文课的设置就显得更没有意义。这代表了一种观点,即一种本末倒置的功利主义、现实主义的教育观点。然而实际上,这种观点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同时也是典型的只要结果、不求过程的功利主义思想。首先,在教育过程中,一个个体取得间接经验所采用的认识的方式必然是通过语言,即使是通过直接经验实践获得,也需要通过语言的方式向他人表述、或者予以记载。其次,语言在教育中起到元认知的作用,语言能力的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加强,必然会对其他知识的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文学素养作为语言文字的高级层次,作用更毋庸赘言,对其他学科的基础作用和深化作用也具有相当的意义。在商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由于社会的多元化、经济的全球化,人类面临的认识对象日益多元化、结构层次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这时语言的贫乏会对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发展起到瓶颈的限制,各个专业领域需要自己的高级语言,而现实确是用语的缺乏,因此也不得不大量借鉴外国语言,这也恰恰说明了我国社会基础文学培养、学生基础文学素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反而更应当重视基础领域的文学、文学素养的培育,以此酝酿出高级的专业语言。

二、当前教育环境下文学素养培养的相对缺失及成因分析

尽管文学素养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我国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对此的重视程度略显单薄。而且由于七八十年代的动荡,文学一度被作为“破四旧”而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革命文学”,不得不说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反常的一幕。而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反思和教训,我们应当正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当代教育模式下,除了历史的偏见以外,笔者认为对学生文学素养培育的相对缺失主要原因还表现为以下基本方面:

1.升学制度的指挥棒效应。教育是分配社会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阶层重洗的重要手段,而由于中、高、硕考的升学制度的客观限制和客观要求,学生和家长自然把目光聚集在这些功利而又可以量化的层面上。以高考为例,大部分地区高考都以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的模式为主,由此一来学生面临着数十科的学习任务,而语文相比于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地理———成绩更难以表达学生的素质,正所谓投入高、收效少,对于文学素养在分数上更是仅仅表现在诗词默写和作文这两个方面,而教育工作者都清楚的是,作文的批改任务决定了阅卷者根本无法仔细阅读考生文章,更遑论品位,相比反而更青睐所谓的“作文模板”因而文学素养在应试制度下变成了标准的“鸡肋”,文学也成了规范式教育的牺牲品。

2.文学素养难以迅速见效。正如前文所谈到的功利主义思想和现实中国教育制度现状的存在,文学素养因为其见效慢、投入周期长而常常被束之高阁,各个阶段的教育工作者都倾向于投入收效快的学科(如数学、化学),而把语文、音乐、学生身体素质、道德素质这些“包袱”丢给后面的接任者———更高一阶段的教育工作者。

3.素养具有影藏性而难以量化。由于素养不会像考分一样显现在考卷上,所以有些对此有心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实践中,有时会因无法衡量自己的教育效果而苦恼,这也是束缚学生文学素养培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由于现实社会环境短期内不可能大幅改变,从疏导的角度,我们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试着解决问题,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1.寓教于乐,将文学素养的培养融入课上课下。寓教于乐,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将文学素养的培养作为一种兴趣而非负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更容易接纳知识和思想,所以通过合理的方式可以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文艺的种子”,并引导其萌发、升华。与此同时,也不至于加重学生业已沉重的学习负担,反而能够引导学生将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从而加以自主的探索。

文学素养范文篇10

关键词:影视文学编辑;角色作用;职业素养

一、前言

“影”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影,“视”代表电视,“影视文学”就是电影和电视文学。负责影视文学编辑的人员,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影视文学剧本审核工作人员,在电视和电视剧创作编辑中扮演者审读、组织、扶持和选择的角色。在影视剧创作中,文学编辑扮演者如此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编辑人员的素质也要有相应的标准要求。因此,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和岗位作用,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已经成为影视文学编辑人员制订岗位发展规划的必要手段。

二、影视文学编辑角色的地位和类型

(一)影视文学编辑角色地位。我们在观看一部电影或者是电视剧时,其片头和片尾的字幕会显示包括导演、制片人、文学策划、剧本统筹、文学编辑等职位,且位置相对靠前。但文学编辑则因为同编剧署名位置较近,观众经常会因为职位混淆而忽视它,使得一部剧结束之后,观众基本忽视了影视文学编辑这个为整部剧付出了巨大心血的角色。并且,在创作影视剧的过程中,文学编辑也因此处在一个较尴尬的位置。(二)影视文学编辑角色类型。作为一种工作类型,影视文学编辑也属于一种职业身份,这个岗位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影视文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影视剧创作表现手法。就影视文学编辑这项工作本身来看,其对从业人员创造性、细致性、工作勤奋度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一名掌握了较好专业知识技术的文学编辑人员,其本身还需要涉及的知识面也应当比较广阔,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与此同时,影视文学编辑要想创作出更好的影视剧作品,需要在思想和岗位技能上与时俱进,根据影视剧创作的主体,统筹把握整部剧的主线走向。从创作初期开始参与工作,同策划、质量把控、剪裁等相关环节的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扮演好相关环节的工作角色,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影视剧作品,满足现代观众的视听需求。

三、影视文学编辑作用

就影视作品来讲,其本身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一部制作完成的影视剧来讲,其在制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地遵循规范、整齐的操作流程,通过“选择题材—创作剧本—筹集资金—确定导演—挑选演员—摄制组组建—前期拍摄—后期制作—送审宣传—发行”这一整套的流程,借助各个岗位中的主要创作人员和全体演职人员的协同努力顺利完成。[1]在这个过程中,影视文学编辑在影视剧创作环节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影视文学编辑来讲,其基础作用就是要确保剧本的拍摄可以达到预期水平。在实际工作中,编辑人员需要从前期剧本准备就开始介入,在制片方确定了编辑组稿,制片方和导演、编剧之间的协调工作完成之后,从整体上对整部影视文学作品进行审核和阅读。把握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故事发展脉络、重要情节内容设定、人物走向等,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市场需求对剧本做出适当的修改判断,并向相关人员提出书面报告,方便制片方提出决策。[2]在剧本拍摄的过程中,文学编辑还需要继续跟进,根据拍摄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剧本故事情节走向,在同编剧研讨之后确定修改方案。当创作出来的作品达到了拍摄剧本水平标准后,意味着文学编辑的前期工作顺利完成,在剧本故事情节全部拍摄完毕后,文学编辑还需要参与到后续的审片工作中。

四、影视文学编辑职业素养

在创作影视文学剧本的过程中,文学编剧主要负责主体内容的创作工作。其提出的意见和正确的修改方案,可以帮助编剧让完成后的作品内容更加完美。面对同一部影视文学作品,文学编辑和编剧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所以看到的内容也不尽相同。编剧主要是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定、人物思想层次的展现等角度切入;文学编辑因为受到工作性质影响,所以会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以理性的态度来全面审视和分析影视作品。在此基础上,文学编辑会考察影视剧本的细节,以“见微知著”的方式了解其展现出的艺术性,并通过矫正和点拨部分情节的方式来挖掘这种艺术表现性,从而策划出一个更加新颖的艺术作品,让作品以更具有意义的方式展现出来。从影视作品的角度来看,优秀的编剧都是借助文学编辑努力工作来衬托的,正因如此,在影视作品长时间发展的过程中,优秀的文学编辑也被误认为是一个“为他人作嫁衣”的冷门岗位。[3]因此,影视文学编辑在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也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特别是当他们需要处理大量的影视剧本时,更是要同时承受来自编剧和制片方给予的压力。

五、影视文学编辑未来的岗位发展方向

对影视文学编辑来讲,其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从业者,就必须明确自己同文学研究员之间的区别,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充分熟悉现阶段影视文学发展的现状,以此为基础来展开相应的创作。当代影视文学编辑大多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家中发展而来。正因如此,当代影视文学编辑对文学史与文学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也较为了解,自身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也掌握了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面对当前影视剧创作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影视文学编辑要想在众多的同岗位人员中脱颖而出,就应当在综艺性节目和影视剧创作、编排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让自己本身的文学能力可以在影视文学创造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也是当前影视文学编辑从业人员未来的一个重要的岗位发展方向。[4]从现阶段文学创作在我国的发展形势来看,大部分影视文学编辑人员的创作能力在处于不断下滑的状态,其在进行影视剧创作编排的过程中,无法打破以往在研究古代文学时带来的束缚,对当前文化行业发展态势的了解度较低。对此,为在影视作品编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华和应有作用,文学编辑可以选择参与到一些大热IP或者是影视剧作品创编中,或者是对一些较火爆的综艺性节目提出一些策划和编排建议,以便可以为当代观众编排出更多优质的综艺节目和影视作品。这样一来,文学编辑不仅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还能够在编排的过程中与其他人沟通交流,获得经验和启发,方便自己日后主导综艺性节目和影视剧的创作编排工作。

六、结语

对影视剧创作中从事文学编辑的工作人员来讲,其本身的工作任务较重,对细节要求较高,属于细致的创造型工作,本身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实际工作期间涉及的内容也较为烦琐,所以对从业人员专业性的要求也比较高。对影视文学编辑来讲,其自身定位是否明确、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等,将会给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影视作品质量带来直接影响。作为贯穿整个影视剧创作过程的重要角色,了解自身的工作要求和作用,明确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就成为了这类工作人员未来职业发展中必须掌握的技能。

参考文献:

[1]赵东华.浅谈影视文学编辑的角色作用与职业素养[J].发展,2017(3):71.

[2]唐亚.数字化出版中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与自我发展[J].电视指南,2018(6):177-178.

[3]叶柳.语文教学促进影视表演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8(1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