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8:29:37

外贸经济

外贸经济范文篇1

到20世纪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已经胜利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21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对外贸易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做出贡献,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十分重要。

本文从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考察和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作用的战略高度,提出"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的命题,也就是说,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角度来看待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贡献。

所谓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驱动下,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和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提出了制定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重点和战略对策的框架设计。因此,这一研究对于我国加入WTO后,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和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重点

(一)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目标,应当包括进出口的数量目标和质量目标两个方面

1.数量目标: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也就是说,要在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89,404亿元的基础上,到2020年翻两番。按当年汇率计算,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7,83美元,首次超1万亿美元(为方便计算,以1万亿美元为基数)到2020年达到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为7.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849美元(为方便计算,以人均800美元为基数),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200美元到中等发达国象的水平。

与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相适应,商品货物翻两番是个什么概念呢?2000年我国进口总额为4,743.1亿美元,其中,出口2,492.1亿美元,进口2,251亿美元(2001年进出口额为5,097.7亿美元,其中,出口2,661,6亿美元,进口2,436.1亿美元;2002年进出口总额为62000亿美元左右)。如果按2000年进出口额5000亿美元为基数,进出口额大体平衡计算,到202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将达到20,00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7.2%,大体上相当于美国2000年的进出口规模。

(1)外贸翻两番的必然性。为什么要提出外贸进出口总额到2020年要翻两番呢?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表现在生产力发展上,发展要保持一定的速度。这是保障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处理对外关系和解决国内各种复杂问题的关键。邓小平曾强调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还告诫我们:我们在国际事物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物中的作用就会大。"这是被社会历史发展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结论,也是我们坚持需要一定发展速度的重要理论依据。

(2)外贸翻两番的必要性。首先,外贸翻两番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据瑞士洛桑国际研究所2000年国际竞争力报告,1999年参评的46个国家中,中国排名次序由第31位降为第33位。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200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次公布了2001年世界主要国家技术成就指数(TAI)评价体系和资料,该指数由技术创新、新技术传播、传统技术传播和人类技能等四个方面构成。在72个参加评估的国家(地区)中,技术成就指数平均为0.743;而中国的技术成就指数为0.299,排序为第45位,居世界中等偏下水平。

其次,外贸翻两番是我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需要。2000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这是历史性的跨越。但是,我国人均GDP水平,在世界属于低水平。我国的外贸出口2000年居世界第6位,进口居第7位,属于世界贸易大国,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出口水平低,还不是出口强国。与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再次,外贸翻两番是增加社会就业、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已进入小康,但就全国看不同地区收入水平差距很大,城市下岗人口比较多,每年新增人口有1000万人左右,就业压力很大,这是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稳定的一个大问题。

(3)外贸翻两番的可能性。这是对未来20年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发展趋势而作出的结论。就国际环境而言,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愿望,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有关专家按俄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的长波理论预测,从2001年到2025年乃至2030年左右,世界经济将处于第五个新的长波上升期。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新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仍将继续增长。

就国内环境而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令世人瞩目。我国短缺经济时代已经过去,商品供求关系有了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大经贸"格局已形成;产业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进出口贸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对外开放领域更加拓宽,市场准入不断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当然,未来20年外贸发展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确定的因素或预想不到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难而进,开拓进取,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机遇,加速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对外贸易发展,什么困难都不会阻挡我们前进。

2.质量目标:坚持外贸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是因为:首先,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有待优化。应当肯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对外贸易集约经营方针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00年我国工业制造业生产能力居世界第四位,尽管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已占出口总额的89.8%,2001年占90.1%,但在工业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仅占15%,更缺乏国际名牌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档产品出口为主,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是制定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次,我国出口货源地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主要增长极(城市)商品出口很不平衡。根据东部、中部、西部划分,东部地区按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和省属32个城市的统计,1999年出口额占当年全国出口总额的64.29%;中部地区17个城市,1999年出口额占当年全国出口总额的3.23%;西部地区13个城市,1999年出口额占当年全国出口总额的2.30%。很显然,我国城市增长极的优势在东部,而不在中部和西部。因此,在外贸翻两番过程中,如何提升中西部地区增长极在出口中的地位,发挥中西部地区的特色商品优势是值得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二是西部外贸出口依存度低。根据海关统计,我国西部12省(区、市)1999年出口总额77.2亿美元,占全国当年外贸出口总额的4%;而西部地区出口依存度多数省区在3%左右,大大低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这表明外贸出口对西部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较小,反映出西部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低。三是西部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层次低。由于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的影响,西部地区出口商品结构以资源型、原料性初级产品为主,而工业制成品如机电产品和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很少。

从上述分析可见,我国在确定外贸发展质量目标时.一定要抓住结构调整升级这个关键环节,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出口商品结构和地区商品结构优化,从而提高出口国际竞争力和增强出口后劲。

在重视发展速度与结构相统一的同时,我们还应当重视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目前,我国工业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居世界第6位,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拥有一批企业的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居世界前列,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还要看到,由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技术装备和管理比较落后,高档产品和名优产品较少.如机电产品出口虽然成为出口额最大的商品,但在世界机电产品的名牌中所占份额极小,而在信息产业中的关键技术、关键工业、关键产品尚处于劣势地位。特别是在我国出口经营中,长期存在的市场秩序混乱,低价竞销、"以量取胜"的粗放经营状态尚未根本消除。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应当意识到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因为不重视产品质量或出口产品质量不佳,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容易失掉市场和消费者;同样道理,如果忽视出口的经济效益,则会影口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因此,我们应当把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作为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任务的核心,是提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20世纪50年代,1953年初级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79.4%,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为20.6%,主要向苏联及东欧国出口大米、大豆、食用植物油、冻肉、茶叶、桐油、绸缎、呢绒、棉布、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等。60年代,我国轻纺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为60%左右,工业制成品占出口额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70年代,1979年初级产品出口的比重降到53.6%,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上升到46.4%,尽管工业制成品出口发展很快,但仍然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80年代,在改革开放浪潮推动下,我国轻纺和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强劲,1989年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额的比重下降到34.7%,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上升到65.3%。90年代,1998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88.8%,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1.2%。总的看,20世纪后半叶,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这表明我国生产力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从较低水平向更高水平方向迈进。从而为提高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目前,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进入全面对外开放新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呢?竞争力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反映一个经济体在市场竞争中经济实力强弱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标志。一个经济体的竞争力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动态性特点。所谓层次性主要表现在国家竞争力(大国还有地区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主要是产品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竞争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国家,但在国与国之间竞争力比较上则以国家竞争力为主体。所谓综合性是指一个竞争主体的竞争力的强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一国产业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很多,除价格(直接受成本制约)竞争因素外,还受各种非价格竞争因素,如商品质量、商品品牌或商标、商品市场营销手段、商品的性能安全,以及对人身健康影响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但在商品质量等非价格竞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竞争因素还起主要作用.这就是物美价廉的道理。所谓动态性是指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包括产业或产品竞争力或比较优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变化的。

根据竞争力的上述特点,如何衡量和判断一国产业和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即正确选择出口产业或产品的战略重点,这对于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和进出口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一般来讲,一国产业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出口产品优化过程,二者相一致,即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产品--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产品的发展阶段。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看,由建国初期的矿产品、农产品出口为主,逐步扩大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产品、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为主,现在,机电产品包括高科技产品出口成为出口拳头商品。这表明经过多年的进口替代和改革开放后的引进适用的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老设备,对于提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和国际竞争力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的重点,是选准我国出口的主导产业和产品

目前,我国工业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根据中央"十五"计划建议,应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线。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重组和优化配置的特点而作出的正确的战略选择。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适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大振兴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当看到,高新技术产业包括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使高新科技产品成为我国出口的新增长点。这是从长远战略着眼,扩大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为:

第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可以促进我国出口产业从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和转移,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一是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的增长;二是产业结构从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价值产业升级;三是科技进步,这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最重要的因素,因而也是提高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200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4%,占出口总额比重为15%,而OECD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比重平均40%,其中,美国为44%,新加坡最高为72%,与它们相比,我们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第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可以吸收国外高科技资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我国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高科技资源不仅包括高新技术,还包括高新技术人才和管理,对于提高我国的生产管理水平、研究和开发能力大有裨益,能够为我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外贸扩大出口提高强大动力。

第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保证我国外贸翻两番目标的实现。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和中国90年代新一代家电行业包括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生产和出口的高速增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进行产业结构快速升级,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实践证明,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是加快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的同时,必须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工资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至少在20年内,必须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来推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出口。这是因为:

第一,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成本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我国在轻工产品、纺织品、服装、家用电器、部分机械和电子产品等成熟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目前已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国。1978年,亚洲"四小龙"向工业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了亚太地区劳动密集型产品总出口的70%以上,中国仅占不到10%。20年后,中国出口到日本、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中国的平均市场份额上升了42%,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出口,可以减轻我国扩大就业的压力。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还相当低,技术较为成熟的传统产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同时,我国人口总量还在继续增加,扩大就业仍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一般来说,民营企业(包括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适合于从事加工贸易如家电产品、服装、制鞋、玩具等生产,可以容纳更多的劳动力,有利于缓解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

第三,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或产品出口,可以加快资金积累,为产业升级创造条件。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技术都是较成熟的技术,技术(包括专利软件,有时也包括硬件设备)价格较低,相当于原来R&D成本的1/3,而且这种技术对于我们采说,属于适用的先进技术,比我们自己R&D成本低,投资周期短,收益比较快,可以发挥"后发优势",特别是在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中,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零配件产品更适于我国国情特点,可以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收入,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二、实施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实现外贸翻两番的应对措施

根据同志关于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指导思想,必须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外贸发展,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健全外贸法制建设,为我国外贸翻两番,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把外贸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要务来抓

1.要澄清几种片面认识,正确理解外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一种模糊观点,认为"我国出口依存度太高,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或造成出口贫困化增长"。我认为,合理的出口依存度的界限,要看出口是否有效益,如果出口企业不亏损,国家也不补贴,在这一前提下,只要国际市场上有需求,出口产品卖价又合理,我们就应当鼓励多出口,这样做就不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或造成出口贫困化增长。另有一种模糊认识,就是只强调扩大内需而忽视外需的作用。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扩大内需是我们长期应坚持的正确方针,但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应始终如一地坚持投资、消费、出口需求的三轮推动作用。还有一种模糊认识,认为加工贸易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价值低,走私猖獗,不宜大力发展,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应当强调,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扩大社会就业,弥补国内短缺资源,只要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鼓励国内厂商技术创新,提高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由外商委托制造向委托设计制造和自主品牌加工方向发展,加工贸易也会延伸链条,增加附加价值,加工贸易也会向高层次发展。走私严重是监管力度不够造成的,不是加工贸易自身的弊端。

2.要发挥增长极(城市)产业群和地方特色产业群优势在扩大出口增长中的带动作用。产业集聚效应理论认为,某种产业在一个地区的集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可以吸纳智力人才,实现企业间的合理分工,因而,这一地区的产业和出口商品竞争力会越来越强。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外贸发展极不平衡,具有各自的发展优势,在外贸发展中不能人为地"一刀切",应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

(1)东部发达地区就在保持IT产品出口高速增长、机电产品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纺织品服装、轻工和农产品的稳定增长。现阶段,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已成为我国出口商品的主要生产基地,机电产品,特别是信息通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该地区新的出口增长亮点。我们应当在珠江、长江、环渤海三个经济带和东部12个省市的32个主要出口城市的基础上,再选定培育若干个增长极的主要企业作为发展基地。通过吸引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建立研发中心,继续扩大加工贸易规模和产业配套能力,形成新的产业带,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现代化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充分发挥浦东新区、经济特区、高科技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保税区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中的骨干作用。

(2)中部地区应当利用资源优势,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积极发挥地方产业群优势,大力发展探加工产品出口。我国中部地区的17个城市,原来出口规模小、基数低,近年来发展很快,发展潜力比较大。随著我国现代交通、物流、通讯的发展,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通过这些政策措施,我国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上的劣势会越来越小,同时中部地区工业具有一定的基础,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及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些优势为接受东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创造了条件。我国对外开放由东向西;从沿海到内地呈梯度发展。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劳动力成本接近于国际水平,这就决定了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必须向中部地区转移。而中部地区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通过利用外资,合作研发,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工业和农业,发展高科技农产品加工和绿色产品出口,发展潜力巨大。

(3)西部欠发达地区应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积极开发和培育新的外贸出口的增长亮点。我国西部地区的13个城市,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下,外贸发展很快,但增长极和产业群发展极不平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开放意识。应当充分利用工业基础较好的重庆、成都、兰州、乌鲁木齐等中心城市的产业优势,在进一步开发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同时,还应加大农产品的出口培育,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还要以利用外资和东部沿海地区资金,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动重点地带开发。比如,宁夏自治区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中东伊斯兰国家的资金优势,共同开发建厂,发展伊斯兰国家需要的新材料产业和特色医药产业向伊斯兰国家出口等等。

3、要坚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特别是经常项目的收支基本平衡。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流动加快的条件下,由于我们缺乏管理金融的经验和方法,缺乏管理金融的法律和制度,金融资本实现调控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必须十分重视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同时,还要强调经常项目的收支平衡。因为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没有一定的外汇储备,保证进口先进技术设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强出口后劲,保证必要的海外投资,推进"走出去"战略,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要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中长期计划中和未来20年间,如何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要充分重视民营企业在出口中的发展潜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要坚持"以德经商",发扬中华民族传统诚信美德,建立诚信机制,树立良好企业和国家形象。要重视企业的外贸发展战略问题,建立中国式的跨国公司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二)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始终把外贸体制改革和创新作为外贸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外贸体制改革,应包括政府管理职能改革、企业制度改革和中介组织功能改革三个方面。这里仅就外贸体制改革的框架,谈点设想,

1.政府管理职能改革:政府管理职能改革,必须符合世贸组织法律体系框架和管理体制的要求。政府管理职能,应是制定政策、制定发展战略、经济调节、组织协调、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职能。以经济调节为例,就是运用经济手段,通过价格、利率、汇率和税率等经济杠杆进行调节。在财税政策方面,坚持与完善财政资金支持制度和出口退税制度。在货币政策方面,建立与完善进出口信贷、融资担保、信用保险等金融支持体系,以及实施鼓励出口的产业政策,来调控进出口贸易的运行,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2.企业制度改革: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深化企业改革,特别是深化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是搞活进出口的关键所在。企业制度改革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体制要有灵活的机制,诸如自主经营权;改造发展权、留利权(包括分配使用、职工的工资和福利)、企业组织结构自诀权等。二是企业在享有充分自主权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的制度管理,包括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分配制度、经营管理(含技术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

3.中介组织功能的改革:组建行业协会,替代政府行使一部分管理职能,是国外普遍行使的有效管理办法。它既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又有利于实现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需要。改革的总取向:弱化行业协会与政府管理部门的关系;强化行业协会与本行业企业的经济利益关系,使行业协会真正成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改革的框架思路:(1)行业协会的组建和主要负责人的决定,不应由政府主管部门委派,而应由本行业民主协商选举产生。(2)行业协会的经费主要应由会员单位按其经营收入的一定比率交纳。(3)外贸进出口商会应当深化改革,逐步由依托外贸企业转变为依托工业企业的行业化改造,才能克服工贸分离的弊端,提高外贸管理的有效性和行业管理的自律性。

(三)坚持依法行政,加大外贸立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保障外贸可持续发展和推动经济的不断增长

1.加大外贸立法和执法力度,不断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运用法律手段对进出口贸易实行法制化管理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外贸立法必须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中国政府有关承诺的要求。应当看到,我国涉外经济管理中无法可依或法律依据不足的现象相当普遍;现行的《对外贸易法》及其配套的法规,法律条款内容比较简单,不够具体,不够清晰;《反不正当竞争法》不够完善,《反垄断法》和《反倾销法》尚属空白,筹等。因此,在立法方面应关注中国经济与国际间的联系,比较世界各国经济制度的优劣,加快完善(对外贸易法),条款要具体和明晰化,加快制定(反垄断法)和(反倾销法),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其相配套的法规。在执法方面,外贸管理部门要依法行政,一方面应遵守中国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和有关国际公约;另一方面要遵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准则,对于走私犯罪、合同欺诈、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必须狠狠打击,严加惩罚,以维护国家的形象和尊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流通秩序。

外贸经济范文篇2

一、我国与其他国家外贸依存度比较

1970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为5.0%,1980提高到12.9%,1990年提高到29.8%,2000年提高到43.9%,2003年达到60.4%,2004年进一步达到70%。全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1960年为25.45%,1970年为27.9%,1990年为38.7%,2000年升至41.7%,2003年已接近4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1990年以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远远低于世界水平,而在1990年后,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2000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2004年是2000年的2.4倍,2000—2004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速度达24.9%,加之汇率一直稳定在8.27元,使得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

与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相比,我国外贸依存度有两个特点:一是变化趋势不同。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外贸依存度变动相对平稳,我国外贸依存度呈持续上升态势。美国从1978年的14.9%到上世纪90年代都基本维持在15%—18%的水平,日本则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21%—26%下降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20%以下。印度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上世纪80年代基本维持在3个百分点的变化范围,到21世纪初大体稳定在20%左右的水平。巴西变化幅度比印度稍大一些,但也只在11%—23%的幅度内波动。而我国则呈现一个连续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基本上每5年上升一个台阶。二是变化幅度不同。经济大国外贸依存度变动幅度较小,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幅度较大。在1978—2002年间,美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幅度大约在7个百分点左右,印度在11个百分点左右,日本在12个百分点左右,巴西在12个百分点左右。同期,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幅度在40个百分点左右。现在经济学界对于外贸依存度的适度水平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依据库兹涅茨理论,一国外贸依存度的高低与其国民经济规模呈负相关,在证实分析中新加坡等小国经济和美国、日本等大国外贸依存度的程度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而我国的实际情况似乎与之相背,作为一个经济总量已排名世界第六位的经济贸易大国的外贸依存度却很高,这是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最突出特征。

二、我国外贸依存度高的形成原因

(一)对外贸易结构中加工贸易比重较大

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1980年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额为17亿美元,到2004年为5500亿美元,增长了320倍,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9.2%上升到47.6%,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已占加工贸易的3/4左右,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6631.63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57.43%。这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快速上升。1981~2000的20年间,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8.9和8.7,而加工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8.8%和24.2%,远高于一般贸易的年均增长率。

(二)国内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外贸依存度是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所以,一国GDP构成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高,外贸依存度就越低。目前,美国第三产业在GDP构成中的比重已经超过75%,而我国仅为33%左右。这也是我国外贸依存度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对外贸易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

当GDP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速上,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越高,外贸依存度则越高。2000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6.7%,比同期GDP平均增长速度高出16个百分点。WTO成立以后,世界间接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国家和地区间的自由贸易进程也进一步加快,2002年全球贸易总额已占GDP的43%。我国对外贸易顺应了这一潮流,逐步建立起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另外,由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向着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发达国家对劳动密集型消费品的需求的上升,从而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四)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

由于统计原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一是由于我国的GDP是世界上惟一采用产出法统计的国家,统计数据存在遗漏,而统计指标的范围比发达国家偏小;二是我国工业增加值只计算规模以上企业;三是农村产业分工不发达,农民自产自销的商品价格往往被低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低估,从相关统计的比较中也可以看出:2003年GDP增长9.3%,但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进出口总额增长37.1%;2004年GDP增长9.5%,但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进出口总额增长35.7%。同时,全国GDP总值明显低于各地区生产总值之和,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观点。

此外,从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的相关分析看,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据测算,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33572。人民币汇率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的贬值,夸大了外贸依存度的实际值。

三、外贸依存度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贸易摩擦已向宏观化和制度化发展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已从微观化、企业化向宏观化、制度化层面发展,我国外部贸易环境趋紧。2004年以来,我国涉外贸易摩擦案件87起,其中除货物贸易领域外,还涉及环境、劳动、服务业等等领域。从1995年WTO成立到2005年10月,国外共发起707起针对我国产品的调查案件,平均每年约有400—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当前,贸易摩擦方式已由过去的关税、配额许可证等向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以及社会和劳工标准转变,形成新的贸易壁垒。新的贸易壁垒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趋于紧张。

(二)进口产品的高依存度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目前,进口产品的结构呈现出资源性产品品种数量、高技术及其产品进口依赖不断增大,这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安全。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态势和产业发展形态上分析,伴随外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战略物资、关键产品和重要技术的进口比重还将不断上升,进口依存度的不断加大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在一段时期内难以缓解。必须防止当世界经济发生剧烈波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发生时,由于外贸依存度过高,尤其是某些重要战略资源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过高对我国经济可能出现的难以预测的冲击和影响。

(三)高外贸依存度阻碍国内产业发展

我国的过高外贸依存度主要表现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上的比较优势,这种低附加值行业的不断扩容使得产业投资短视,进一步增加了提高外贸竞争优势目标的难度。而且不断提升的外贸依存度也反应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并进一步凸现了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合理性,进一步反映出加快产业调整的任务仍将十分艰巨。

(四)出口市场的集中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我国外贸进出口市场的集中和产品结构的单一,使得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国内经济增长直接影响到我国对该国的外贸进出口。尤其是美国,其国内经济调整不仅对我国出口产生影响,其对整个世界经济的负面作用也将会影响到我国对其他国家的进出口。

四、调控外贸依存度的措施

(一)促进产业更新换代

伴随我国对外贸易数额的不断增长,制定更为合理的、符合国情的对外贸易政策,对在战略机遇期得以持续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要放弃以追求贸易目标增长为对外贸易政策核心的一贯做法,转变观念,建立科学评判外贸政策和政策实施效果的指标体系,将已往的立足于进口数量的持续增长转化为将“以质取胜”,确立为整个外贸政策的核心,追求效益最大化和能源资源使用最小化,并以此作为制定外贸政策乃至经济政策的核心所在,以利于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外贸核心竞争力。

(二)重视国内市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必须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而动力应当来源于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为此,要使用法律的手段,增加国民的收入、保证全国工资水平的持续增长,增加国民的收入、改善居民的预期、增加有效供给、提高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三)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尽管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是目前的加工贸易仍面临诸多问题,如企业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足,项目涉及的产品档次偏低,缺少高附加值、高技术、高创汇的产品,资源和能源浪费现象严重;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而国内加工贸易企业自身营销能力较弱,对特定市场依存度过高,易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抗风险能力弱;国内配套协作体系尚未建立,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未得到充分释放等。为此,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的质量,提高其对国内经济发展的贡献力显得尤为重要。

(四)彻底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

一方面,按照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和WTO国民待遇原则,逐步取消对中资企业在税收(所得税减免、出口退税等)和银行贷款上的优惠。这样才能从长远角度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和价格,增加企业的利润,改变大量出口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旧格局,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建立原材料消耗量少、技术和价值含量较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另一方面,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尽快实现对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原则,取消各种“超国民待遇”的优惠,通过提高外资进入我国市场的门槛来提高外资的质量,防止我国经济陷入引进依赖陷阱。当前,国内大部分产业出现了供大于求、重复建设、出口增长过快的新问题。我国引进的5000多亿海外直接投资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投资不到40%,而60%以上的其他外资属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由于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商品市场已经饱和,因此这些投资所生产的商品纷纷涌向海外市场,这是造成我国大量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重要原因。不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外资还严重干扰了我国的货币金融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五)建立和完善重要资源保障制度

调整国内投资结构,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利用好两种资源,缓解国内短缺资源约束。一是加快制定实施境外资源利用战略,二是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供应基地。建立矿产战略储备制度,维护经济和国防安全。

外贸经济范文篇3

一、正确判断形势,提振信心。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国、全省的外贸进出口都在下滑,外贸发展面临很多的压力。今年以来,我市进出口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阜阳海关、阜阳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及市财政局、国税局、外管局、市金融机构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出口贸易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总体形势很好。但我们更要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形势,寻找持续发展的动力,破解逼人的重重压力。在我看来,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上半年喜中有忧;下半年形势严峻。

一是上半年喜中有忧。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我市外贸进出口形势良好,进出口实现8188万美元,总量居全省各市第13位,同比增长68.03%,增幅继续列全省各市第1位,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01个百分点,特别是蒙城县,增幅高达612%,总排名居全省第3位;涡阳县增幅达35%,排名升至32位。但是我们更要看到数字背后令人担忧之处:一是各县、区进出口发展不平衡,全市6个区域,四个区域下降。其中谯城区下降28%,连续6个月下降,利辛县下降47%,连续4个月下降;二是进出口结构有待优化。出口产品单一,我市主要出口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附加值低,利润率低;外贸主体单一,三资企业出口比重较小;贸易方式单一,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较少;出口市场单一,中药材出口过分集中在韩国市场,其它国家和地区出口较少;三是支柱产业下滑。我市主要出口的中药材产品、农副产品出现下降,农产品(17.85,-0.85,-4.55%)实现进出口1010万美元,同比下降28%;中药材实现进出口1956万美元,同比下降21%。四是骨干企业下滑,新增企业进出口量小。这些情况都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是下半年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国际环境进一步严峻,国际需求严重萎缩。发达经济体经济仍然面临很大困难,居民收入和就业状况继续恶化,各国刺激经济措施真正见效尚徐时日。加之国外媒体对我国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进行不切实际的宣传以及年初“毒饺子”事件,增加了企业出口压力;近年来,我市中药材的主要出口国日韩和欧美,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贸易技术壁垒,提高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对出口中药材及农产品检测数量和批次增多、延长了出口时间,增加检测费用,影响了我市中药材和农产品的出口。二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的企业出口产品市场出现问题。有市无价,出口产品价格下降比较厉害,产能增加,但产值下降,产品出口量虽然和去年同期差不多,但是出口金额却减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艰难。三是贸易融资困难。出口企业反映,国外进口商订单短期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同时,由于进口商贸易融资困难,出口企业收款延长,收汇风险上升。国内银行为防范风险对出口企业慎贷、惜贷现象普遍,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四是制约我市进出口发展的瓶颈因素仍然较多。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壁垒增多,严重阻碍我市以出口农产品为主的出口企业的发展。加之我市进出口骨干企业有的正进入发展转型期,投资乏力、缺少大项目支持,投资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五是部门主动服务不到位。从最近的调研看,我们发现有的商务部门的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对企业缺乏深入了解,对企业不知道、不认识、不深入、不深交。对进出口业务指导不到位,致使部分进出口产品委托外地贸易公司,进出口业绩不能在我市体现,优惠政策也享受不到,企业的利益受损。

要实现进出口增长20%的全年目标任务,以后平均每月至少要实现进出口950万美元,7、8月份又是进出口淡季,既是说从9月份开始,每月至少实现1000万美元,才能完成目标任务。从争先进位的角度看,淮南、淮北、池州等市紧逼,池州与我市仅差1000多万美元,稍有懈怠,就有可能位次下滑。所以,我们商务部门压力很大。对此,我们要有正确清醒认识。外贸工作包括培育外贸出口产业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有些因素是长期积累形成,有些因素是靠我们工作短期内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没有理由怨天尤人,更不能束手无策。我们处于这个岗位上,就理所当然地承担这个责任。这是一项硬任务,我们必须面对的,完不成,对上级交不掉;不发展对社会交不掉;不作为对组织交不掉。我们没有退路,只有振奋精神,积极面对。

在深刻认识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临的机遇,增强信心。一是世界经济出现趋好迹象,国际金融市场趋于稳定。最近国际经济一些先行指标出现回升,金融市场出现转好迹象,主要股指和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房地产市场有所企稳,各方面信心有所增强,经济降幅有所缩小,发达经济体经济指标走势向好。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1.1%,近期,美国经济恶化势头出现了趋缓迹象。欧元区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零售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超好。日本经济大臣林芳正表示日本经济已经触底。外部环境的趋好为我们发展对外贸易增强了信心。二是国家一系列政策出台,进一步提振企业出口信心。5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稳定外需的六项政策措施,即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完善出口税收政策、大力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减轻外贸企业负担、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及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以带动出口等。六项政策措施的出台,对进一步减缓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提振我国出口企业信心、保持我国出口竞争力将产生积极的效果。三是国家政策的机遇空间很大,而且还有越来越强化的趋势。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推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对于缓解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近期国家又出台了对中小企业贷款到期可延期的特殊时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不足。

综合来看,内外部的有利因素多于困难挑战。我们既要清醒认识国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又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率先复苏的必然性;既要看到国家及我市经济运行企稳向好的总体趋势,又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既不能盲目乐观,又不能畏难发愁、松懈厌战、无所作为,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必胜信心,确保完成全市进出口任务,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的发展。

二、借鉴涡阳经验,再创辉煌。

这次会议之所以在涡阳召开,就是向全市介绍推广他们的经验。一是涡阳县委、县政府对进出口工作高度重视,指导思想明确,发展思路清晰,及时果断出台优惠政策,始终把扩大对外贸易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点,常抓不懈,从而使涡阳县外贸呈现出持续发展的好势头。今年以来,涡阳县的外贸进出口4、5、6三个月连续环比月月增高,尤其特别可喜的是其增长是建立在生产型经济实体的基础上,全县生产型进出口企业几乎全部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这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值得学习、借鉴。二是骨干企业知难而进,逆势而上。形成了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保持了在国际市场上较强的竞争力。象道源芝麻、顺兴粮油为龙头的芝麻加工及制品等,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国外市场较高知名度的重点产品。三是新的进出口增长点不断涌现。在现有生产企业全面增长的同时,霖福木业、华玉芝麻、满口香芝麻等今年新成长的一批企业已实现出口,为涡阳县下一步保持出口强劲增长提供了很好的保障。预计,今年涡阳县全年进出口将大大突破2000万美元大关。四是涡阳县商务局等县直部门能够深入企业,坚持为企业办实事,服务到位,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积极性。他们将全县所有进出口企业、有意向出口企业认真摸排,多次走访,情况掌握的准,问题分析解决的好,深得企业得赞许。这些宝贵经验,都值得全市商务系统和所有进出口企业学习、借鉴。我们要认真学习涡阳的发展经验,不断自我加压奋进,实现进出口的新发展。

三、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完成全年进出口任务。

(一)、抓骨干企业,保存量。

对辖区内企业认真摸排,找准着力点,以百特进出口公司、隆洲进出口公司、道源芝麻、协和成药业、亳广药业、盛林药业、同辉香料、七里香日化等重点出口企业为依托,支持优势产品、支柱产业出口。重点抓好进出口超100万美元、5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的企业,特别关注困难骨干企业。年,全市进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要确保达到6家,力争8家。县区商务局每个月要召开一次调度会,市局两个月要召开一次调度会,及时掌握了解情况,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二)、抓潜力企业,促增量。

下半年要大力培育进出口新的增长点,重点要增加新骨干企业。年,全市争取新增25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其中:利辛县新增3家,蒙城县新增6家,涡阳县6家,谯城区8家,开发区2家。蒙城县重点抓好安驰汽车和通孚礼品;利辛县重点抓好兴林木业、华洋橡胶;涡阳县重点抓好康达、三星化工、森威板业;谯城区重点抓好亚强天然产物、同仁堂、雷允上、国臣宠物玩具;开发区要重点抓好捷众生物制药等潜力企业。各县区商务局要在2个月时间内,把辖区内的规模以上有出口意向的潜力企业,摸底排队,详细了解情况,每旬调研一次,掌握动态,完善手续,排忧解难,争取实现早出口、多出口。

(三)、抓服务推动,优环境。

1、抓融资

要用好各项政策,争取银行支持。今年我们已经利用省商务厅、财政厅出台的中小出口企业专项担保资金政策,为协和成、万珍、七里香等企业解决了贷款5000多万元。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使我市符合政策的企业都能享受到,并且争取到最大限度的支持资金。尤其要用好省里最新出台的商标专用权抵押贷款、土地预批手续抵押贷款,利用各种方式,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分类指导,一企一策,单个对接,利用多种融资方式,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2、抓孵化

要进一步做好出口企业孵化工作,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一要开展外贸知识培训。鉴于许多进出口企业缺少外贸业务知识,每县都要有针对性地举办外贸知识培训班,帮助各类进出口企业掌握最新的外贸政策和业务知识,提高外贸人员的业务素质。二要用好外贸发展促进政策。积极运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外贸发展促进资金等外贸促进政策,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发展对外贸易。三要推进出口信用保险,降低出口企业经营风险。

3、抓诚信

进出口企业要积极抓好诚信建设,一是对客户讲诚信。人无信不立,签订的合同,答应客户的事一定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在客户中树立自己的威信,让每一个与你交往的客户都能感到公司的真诚,要树立起和客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理念,以诚信为根本占领市场。二是质量上讲诚信。要认真按照客户要求的质量标准备货,尤其是中药材,要规范中药材种植和加工技术,从源头抓产品质量,控制二氧化硫、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各项指标,不断提高我市地产中药材的品质,扩大我市中药材及其制品的对外出口。三是对社会讲诚信。我市企业融资难,也与企业信用度差有很大关系,许多企业在银行都有不良记录,所以进出口企业一定要规范借贷手续,增强诚信意识,好借好还,争取更多的金融支持。

4、抓人才

发现挖掘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真心留住人才、不断培养人才,是我市进出口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一要挖掘、培养本土人才。首先送出去,加大对技术、业务、管理的交流和培训工作;其次请进来,邀请专家教授来进行现场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造就企业所需的人才;二要引进人才。要注意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引进,更要从外地进出口企业高薪聘请,以人才促发展。

5、抓平台

一要利用好国内外展会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高交会、东盟博览会、药博会等境内外展会,以及“网交会”,帮助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特别是帮助安徽安驰汽车有限公司通过广交会、北京汽车配件展把安驰汽车打入国际市场,争取实现我市机电“零”的突破。二要加快筹建中医药检测平台,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整合我市中医药企业现有的检测设备和人才,积极为进出口企业服务,减少同行业间检验设备的重复投资,提升我市中药材出口产品的质量。

外贸经济范文篇4

一、我国与其他国家外贸依存度比较

1970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为5.0%,1980提高到12.9%,1990年提高到29.8%,2000年提高到43.9%,2003年达到60.4%,2004年进一步达到70%。全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1960年为25.45%,1970年为27.9%,1990年为38.7%,2000年升至41.7%,2003年已接近4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1990年以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远远低于世界水平,而在1990年后,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2000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2004年是2000年的2.4倍,2000—2004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速度达24.9%,加之汇率一直稳定在8.27元,使得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

与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相比,我国外贸依存度有两个特点:一是变化趋势不同。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外贸依存度变动相对平稳,我国外贸依存度呈持续上升态势。美国从1978年的14.9%到上世纪90年代都基本维持在15%—18%的水平,日本则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21%—26%下降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20%以下。印度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上世纪80年代基本维持在3个百分点的变化范围,到21世纪初大体稳定在20%左右的水平。巴西变化幅度比印度稍大一些,但也只在11%—23%的幅度内波动。而我国则呈现一个连续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基本上每5年上升一个台阶。二是变化幅度不同。经济大国外贸依存度变动幅度较小,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幅度较大。在1978—2002年间,美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幅度大约在7个百分点左右,印度在11个百分点左右,日本在12个百分点左右,巴西在12个百分点左右。同期,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幅度在40个百分点左右。现在经济学界对于外贸依存度的适度水平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依据库兹涅茨理论,一国外贸依存度的高低与其国民经济规模呈负相关,在证实分析中新加坡等小国经济和美国、日本等大国外贸依存度的程度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而我国的实际情况似乎与之相背,作为一个经济总量已排名世界第六位的经济贸易大国的外贸依存度却很高,这是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最突出特征。

二、我国外贸依存度高的形成原因

(一)对外贸易结构中加工贸易比重较大

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1980年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额为17亿美元,到2004年为5500亿美元,增长了320倍,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9.2%上升到47.6%,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已占加工贸易的3/4左右,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6631.63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57.43%。这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快速上升。1981~2000的20年间,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8.9和8.7,而加工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8.8%和24.2%,远高于一般贸易的年均增长率。

(二)国内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外贸依存度是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所以,一国GDP构成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高,外贸依存度就越低。目前,美国第三产业在GDP构成中的比重已经超过75%,而我国仅为33%左右。这也是我国外贸依存度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对外贸易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

当GDP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速上,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越高,外贸依存度则越高。2000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6.7%,比同期GDP平均增长速度高出16个百分点。WTO成立以后,世界间接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国家和地区间的自由贸易进程也进一步加快,2002年全球贸易总额已占GDP的43%。我国对外贸易顺应了这一潮流,逐步建立起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另外,由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向着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发达国家对劳动密集型消费品的需求的上升,从而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四)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

由于统计原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一是由于我国的GDP是世界上惟一采用产出法统计的国家,统计数据存在遗漏,而统计指标的范围比发达国家偏小;二是我国工业增加值只计算规模以上企业;三是农村产业分工不发达,农民自产自销的商品价格往往被低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低估,从相关统计的比较中也可以看出:2003年GDP增长9.3%,但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进出口总额增长37.1%;2004年GDP增长9.5%,但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进出口总额增长35.7%。同时,全国GDP总值明显低于各地区生产总值之和,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观点。

此外,从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的相关分析看,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据测算,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33572。人民币汇率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的贬值,夸大了外贸依存度的实际值。

三、外贸依存度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贸易摩擦已向宏观化和制度化发展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已从微观化、企业化向宏观化、制度化层面发展,我国外部贸易环境趋紧。2004年以来,我国涉外贸易摩擦案件87起,其中除货物贸易领域外,还涉及环境、劳动、服务业等等领域。从1995年WTO成立到2005年10月,国外共发起707起针对我国产品的调查案件,平均每年约有400—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当前,贸易摩擦方式已由过去的关税、配额许可证等向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以及社会和劳工标准转变,形成新的贸易壁垒。新的贸易壁垒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趋于紧张。

(二)进口产品的高依存度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目前,进口产品的结构呈现出资源性产品品种数量、高技术及其产品进口依赖不断增大,这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安全。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态势和产业发展形态上分析,伴随外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战略物资、关键产品和重要技术的进口比重还将不断上升,进口依存度的不断加大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在一段时期内难以缓解。必须防止当世界经济发生剧烈波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发生时,由于外贸依存度过高,尤其是某些重要战略资源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过高对我国经济可能出现的难以预测的冲击和影响。

(三)高外贸依存度阻碍国内产业发展

我国的过高外贸依存度主要表现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上的比较优势,这种低附加值行业的不断扩容使得产业投资短视,进一步增加了提高外贸竞争优势目标的难度。而且不断提升的外贸依存度也反应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并进一步凸现了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合理性,进一步反映出加快产业调整的任务仍将十分艰巨。

(四)出口市场的集中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我国外贸进出口市场的集中和产品结构的单一,使得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国内经济增长直接影响到我国对该国的外贸进出口。尤其是美国,其国内经济调整不仅对我国出口产生影响,其对整个世界经济的负面作用也将会影响到我国对其他国家的进出口。

四、调控外贸依存度的措施

(一)促进产业更新换代

伴随我国对外贸易数额的不断增长,制定更为合理的、符合国情的对外贸易政策,对在战略机遇期得以持续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要放弃以追求贸易目标增长为对外贸易政策核心的一贯做法,转变观念,建立科学评判外贸政策和政策实施效果的指标体系,将已往的立足于进口数量的持续增长转化为将“以质取胜”,确立为整个外贸政策的核心,追求效益最大化和能源资源使用最小化,并以此作为制定外贸政策乃至经济政策的核心所在,以利于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外贸核心竞争力。

(二)重视国内市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必须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而动力应当来源于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为此,要使用法律的手段,增加国民的收入、保证全国工资水平的持续增长,增加国民的收入、改善居民的预期、增加有效供给、提高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三)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尽管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是目前的加工贸易仍面临诸多问题,如企业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足,项目涉及的产品档次偏低,缺少高附加值、高技术、高创汇的产品,资源和能源浪费现象严重;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而国内加工贸易企业自身营销能力较弱,对特定市场依存度过高,易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抗风险能力弱;国内配套协作体系尚未建立,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未得到充分释放等。为此,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的质量,提高其对国内经济发展的贡献力显得尤为重要。

(四)彻底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

一方面,按照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和WTO国民待遇原则,逐步取消对中资企业在税收(所得税减免、出口退税等)和银行贷款上的优惠。这样才能从长远角度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和价格,增加企业的利润,改变大量出口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旧格局,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建立原材料消耗量少、技术和价值含量较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另一方面,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尽快实现对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原则,取消各种“超国民待遇”的优惠,通过提高外资进入我国市场的门槛来提高外资的质量,防止我国经济陷入引进依赖陷阱。当前,国内大部分产业出现了供大于求、重复建设、出口增长过快的新问题。我国引进的5000多亿海外直接投资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投资不到40%,而60%以上的其他外资属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由于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商品市场已经饱和,因此这些投资所生产的商品纷纷涌向海外市场,这是造成我国大量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重要原因。不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外资还严重干扰了我国的货币金融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五)建立和完善重要资源保障制度

调整国内投资结构,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利用好两种资源,缓解国内短缺资源约束。一是加快制定实施境外资源利用战略,二是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供应基地。建立矿产战略储备制度,维护经济和国防安全。

外贸经济范文篇5

1970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为5.0%,1980提高到12.9%,1990年提高到29.8%,2000年提高到43.9%,2003年达到60.4%,2004年进一步达到70%。全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1960年为25.45%,1970年为27.9%,1990年为38.7%,2000年升至41.7%,2003年已接近4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1990年以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远远低于世界水平,而在1990年后,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2000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2004年是2000年的2.4倍,2000—2004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速度达24.9%,加之汇率一直稳定在8.27元,使得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

与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相比,我国外贸依存度有两个特点:一是变化趋势不同。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外贸依存度变动相对平稳,我国外贸依存度呈持续上升态势。美国从1978年的14.9%到上世纪90年代都基本维持在15%—18%的水平,日本则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21%—26%下降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20%以下。印度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上世纪80年代基本维持在3个百分点的变化范围,到21世纪初大体稳定在20%左右的水平。巴西变化幅度比印度稍大一些,但也只在11%—23%的幅度内波动。而我国则呈现一个连续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基本上每5年上升一个台阶。二是变化幅度不同。经济大国外贸依存度变动幅度较小,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幅度较大。在1978—2002年间,美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幅度大约在7个百分点左右,印度在11个百分点左右,日本在12个百分点左右,巴西在12个百分点左右。同期,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幅度在40个百分点左右。现在经济学界对于外贸依存度的适度水平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依据库兹涅茨理论,一国外贸依存度的高低与其国民经济规模呈负相关,在证实分析中新加坡等小国经济和美国、日本等大国外贸依存度的程度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而我国的实际情况似乎与之相背,作为一个经济总量已排名世界第六位的经济贸易大国的外贸依存度却很高,这是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最突出特征。

二、我国外贸依存度高的形成原因

(一)对外贸易结构中加工贸易比重较大

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1980年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额为17亿美元,到2004年为5500亿美元,增长了320倍,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9.2%上升到47.6%,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已占加工贸易的3/4左右,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6631.63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57.43%。这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快速上升。1981~2000的20年间,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8.9和8.7,而加工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8.8%和24.2%,远高于一般贸易的年均增长率。

(二)国内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外贸依存度是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所以,一国GDP构成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高,外贸依存度就越低。目前,美国第三产业在GDP构成中的比重已经超过75%,而我国仅为33%左右。这也是我国外贸依存度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对外贸易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

当GDP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速上,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越高,外贸依存度则越高。2000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6.7%,比同期GDP平均增长速度高出16个百分点。WTO成立以后,世界间接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国家和地区间的自由贸易进程也进一步加快,2002年全球贸易总额已占GDP的43%。我国对外贸易顺应了这一潮流,逐步建立起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另外,由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向着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发达国家对劳动密集型消费品的需求的上升,从而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四)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

由于统计原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一是由于我国的GDP是世界上惟一采用产出法统计的国家,统计数据存在遗漏,而统计指标的范围比发达国家偏小;二是我国工业增加值只计算规模以上企业;三是农村产业分工不发达,农民自产自销的商品价格往往被低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低估,从相关统计的比较中也可以看出:2003年GDP增长9.3%,但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进出口总额增长37.1%;2004年GDP增长9.5%,但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进出口总额增长35.7%。同时,全国GDP总值明显低于各地区生产总值之和,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观点。

此外,从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的相关分析看,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据测算,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33572。人民币汇率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的贬值,夸大了外贸依存度的实际值。

三、外贸依存度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贸易摩擦已向宏观化和制度化发展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已从微观化、企业化向宏观化、制度化层面发展,我国外部贸易环境趋紧。2004年以来,我国涉外贸易摩擦案件87起,其中除货物贸易领域外,还涉及环境、劳动、服务业等等领域。从1995年WTO成立到2005年10月,国外共发起707起针对我国产品的调查案件,平均每年约有400—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当前,贸易摩擦方式已由过去的关税、配额许可证等向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以及社会和劳工标准转变,形成新的贸易壁垒。新的贸易壁垒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趋于紧张。

(二)进口产品的高依存度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目前,进口产品的结构呈现出资源性产品品种数量、高技术及其产品进口依赖不断增大,这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安全。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态势和产业发展形态上分析,伴随外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战略物资、关键产品和重要技术的进口比重还将不断上升,进口依存度的不断加大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在一段时期内难以缓解。必须防止当世界经济发生剧烈波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发生时,由于外贸依存度过高,尤其是某些重要战略资源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过高对我国经济可能出现的难以预测的冲击和影响。

(三)高外贸依存度阻碍国内产业发展

我国的过高外贸依存度主要表现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上的比较优势,这种低附加值行业的不断扩容使得产业投资短视,进一步增加了提高外贸竞争优势目标的难度。而且不断提升的外贸依存度也反应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并进一步凸现了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合理性,进一步反映出加快产业调整的任务仍将十分艰巨。

(四)出口市场的集中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我国外贸进出口市场的集中和产品结构的单一,使得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国内经济增长直接影响到我国对该国的外贸进出口。尤其是美国,其国内经济调整不仅对我国出口产生影响,其对整个世界经济的负面作用也将会影响到我国对其他国家的进出口。

四、调控外贸依存度的措施

(一)促进产业更新换代

伴随我国对外贸易数额的不断增长,制定更为合理的、符合国情的对外贸易政策,对在战略机遇期得以持续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要放弃以追求贸易目标增长为对外贸易政策核心的一贯做法,转变观念,建立科学评判外贸政策和政策实施效果的指标体系,将已往的立足于进口数量的持续增长转化为将“以质取胜”,确立为整个外贸政策的核心,追求效益最大化和能源资源使用最小化,并以此作为制定外贸政策乃至经济政策的核心所在,以利于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外贸核心竞争力。

(二)重视国内市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必须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而动力应当来源于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为此,要使用法律的手段,增加国民的收入、保证全国工资水平的持续增长,增加国民的收入、改善居民的预期、增加有效供给、提高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三)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尽管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是目前的加工贸易仍面临诸多问题,如企业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足,项目涉及的产品档次偏低,缺少高附加值、高技术、高创汇的产品,资源和能源浪费现象严重;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而国内加工贸易企业自身营销能力较弱,对特定市场依存度过高,易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抗风险能力弱;国内配套协作体系尚未建立,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未得到充分释放等。为此,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的质量,提高其对国内经济发展的贡献力显得尤为重要。

(四)彻底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

一方面,按照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和WTO国民待遇原则,逐步取消对中资企业在税收(所得税减免、出口退税等)和银行贷款上的优惠。这样才能从长远角度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和价格,增加企业的利润,改变大量出口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旧格局,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建立原材料消耗量少、技术和价值含量较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另一方面,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尽快实现对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原则,取消各种“超国民待遇”的优惠,通过提高外资进入我国市场的门槛来提高外资的质量,防止我国经济陷入引进依赖陷阱。当前,国内大部分产业出现了供大于求、重复建设、出口增长过快的新问题。我国引进的5000多亿海外直接投资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投资不到40%,而60%以上的其他外资属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由于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商品市场已经饱和,因此这些投资所生产的商品纷纷涌向海外市场,这是造成我国大量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重要原因。不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外资还严重干扰了我国的货币金融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五)建立和完善重要资源保障制度

调整国内投资结构,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利用好两种资源,缓解国内短缺资源约束。一是加快制定实施境外资源利用战略,二是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供应基地。建立矿产战略储备制度,维护经济和国防安全。

外贸经济范文篇6

一、我市*年至今年1-7月份外贸出口情况

㈠*年-2004年以来我市外贸出口情况

自1993年获得进出口自营权后,我市外贸由原来的“二传手”供货转变为自己直接出口,开始走向了自营出口之路。当时在只有市外贸公司有进出口自营权的条件下,外经贸局实施了“一顶帽子”大家戴的经营策略,使进出口自营权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出口渠道、出口规模、出口效益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本届政府以来,各进出口企业纷纷走向国际市场,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我市外贸事业开始进入兴盛时期,在全省位次也呈逐年上升之势。

*

㈡*年1-7月全市出口情况

1-7月份,我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7.2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亿美元,同比增长36.48%,列全省第2位,比列第3位、第4位的铜陵市和芜湖市分别多出0.74亿美元和3亿美元,已完成年度目标数的72.1%。出口总值1.8亿美元,列全省第3位,比去年提高1个位次,同比增长98.12%,增幅居全省第1位,已完成全年目标的94.74%。7月份当月出口2324万美元,同比增长68.86%,虽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增长步伐已有所放慢。

二、我市出口近期基本特点

㈠总量不算大,但增速较快

我市外贸出口虽列全省前列,但距长三角末端城市仍有较大差距。1-7月份,我市出口总值低于长三角排名最后的舟山市出口5.29亿美元较大幅度,但进出口总值超过该市8600万美元,且增速在长三角16城市排名靠前。这表明,一是我市外贸出口事业相对水平较低,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和突破口;二是外贸出口潜力大,如能有效结合“东向战略”,外贸出口事业将会出现跨跃式发展。

㈡结构不算优,但调整步伐明显加快

上半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为17%,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5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为5%,连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还不到。但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2728万美元,同比增长74.31%,净增加额116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增加额的1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79万美元,同比增长45.15%,其中:新材料出口642万美元,同比增长41.72%。今年上半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中,通讯设备、医疗设备、化妆品和家用影视设备制造各有1家企业,外商投资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㈢涉外税收比重不算大,但增长势头迅猛

2004年全市共组织涉外税收6957万元,同比增长183.8%,创历史最好水平。1至7月份,全市涉外税收突破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达1.28亿元;进出口环节税收入库总额为1.2亿元,同比增长76.68%。虽然所占财政收入份额依然很低,同长三角一般城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但由于“十五”以来我市不断发展的优良投资环境,涉外企业在我市得到了充分发展。随着它们的不断壮大,我市涉外税收也将不断增长。

㈣经济外向度不算低,但抗风险能力不强

2004年我市经济外向度为27%,今年上半年经济外向度达到了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在长三角地区也排名中游。但由于全市中小企业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几乎没有,500万至1000万美元之间的只有2-3家,出口总值在全省领先的地位仍然以马钢为绝对主体,外贸进出口过分偏重于单个企业,一旦遭遇宏观调控,则呈现结构性风险,而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所占比重很大,生产经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抵御风险能力较强。

㈤县、区外贸出口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不均衡

今年1-7月,县、区出口增幅依次为雨山区(512.5%)、市直企业(116.61%)、当涂县(96.06%)、金家庄区(85.57%),开发区有所下降(降幅41.54%)。

㈥对重点市场出口快速增长,但对日出口下降

1-7月,我市对亚洲主要出口市场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向这四大主要出口市场累计出口12966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2%,其中:香港(6764万美元,同比增长152.29%),韩国(3129万美元,同比增长105.18%),新加坡(2117万美元,同比增长286.31%),对日本出口956万美元,同比下降17.59%。

三、近一段时期出口增长主要因素分析

㈠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国际贸易增势不减。

㈡美元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持续走软,因我国汇率机制采取人民币紧盯美元的方式,导致人民币对其它主要货币也相应贬值,出口货物价格更具优势。

㈢由于受到在纺织品配额全面取消、市场预期人民币升值和企业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担忧等因素影响,企业加快出口步伐。

㈣国家去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导致国内钢材价格下跌,但国际市场价格相对平稳,马钢公司抓住机遇扩大了出口。

四、出口对我市的贡献率

㈠直接贡献

1、税费贡献

8月1日,国务院批准核定的各地出口退税基数不变,超基数部分中央与地方按照92.5:7.5的比例共同负担。在新的退税负担机制下,我省生产性企业超基数出口每美元地方财政承担退税0.08元(8.11×13%×7.5%)。不考虑所得税因素,只要生产性企业出口产品环节的增值率与本地料件配套率达到16%,其超基数每美元出口对地方财政的增值税、城建税与教育附加贡献(8.11×17%×16%×25%+8.11×17%×16%×10%=0,08元)即可满足相应的地方超基数退税负担需要。而我市生产性企业出口产品主要以钢材为主(1-7月马钢钢材出口占到81%),本地原材料使用比重超过20%,每美元货物出口平均盈利可达0.20元以上。综合测算,我市生产性企业基数内出口每美元可对地方财政贡献达到0.27元以上,超基数出口每美元地方财政净得0.19元(0.27-0.08)以上。*年我市出口可望实现2.5亿美元,预计对财政相应的净贡献率约为5000万元。

2、就业贡献

经测算,*年出口事业能为我市相应带动6.87万人就业,按照人均工资每月收入1048元计算,1年可直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8.6亿元。

㈡间接贡献

随着后配额时代的到来,发展出口事业能为我市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融入世界经济,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创造条件。因此发展出口贸易,一是能参与国际竞争大循环,促使企业努力扩大产品外销力度,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优化我市产业结构;二是能学习国外先进经营和管理理念,促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企业发展;三是能迎合潮流发展,促使企业自觉转变增长方式,加大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四是能促使企业加强产品品牌和认证意识,努力提高产品知名度,树立城市形象。

五、当前我市出口工作面临的问题

㈠短期汇率影响

自7月21日19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调2%后,也就是每出口1美元减少0.16元人民币收益,短期内我市外贸企业出口将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主要依靠价格竞争和数量扩张的服装企业将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由于我市进口总值远远大于出口总值的现状,我市外贸业将从此次汇率上调中获益,并有利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据测算,今年下半年出口及汇兑损失0.29亿元,进口及汇兑收益0.912亿元。

㈡国家宏观调控影响马钢出口

随着今年4月1日钢坯等钢铁初级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取消、5月1日20类钢材的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为11%、5月19日5类钢铁初级产品被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项目和国家对房地产业的调控措施加剧了国内钢材价格下跌等宏观因素影响,马钢下半年出口额预计将直接损失近300万美元,形势不容乐观。

㈢主动接轨国际市场的意识不强

一些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参加各类国际性展销会、博览会积极性不高,境外商标注册、出口产品认证及品牌意识淡薄。目前我市外贸企业中只有金姿纺织装饰用品有限公司在日本和德国完成商标注册,这是马鞍山市第一家获得国际注册证的企业。

㈣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进程缓慢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济实力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在现有商业银行体制下,很难通过银行解决融资问题,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所需资金较多,融资困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出口。另外中小企业还普遍存在外贸专业人才稀缺的困难,很难主动适应国际市场变幻,把握商机、规避风险能力较差。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㈠搭建国际贸易平台,开拓国际市场

我局将积极搭建国际贸易平台,鼓励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交易会,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下半年我市将组团参加的国内外重点展览、展示会主要有:“9·8”厦洽会、深圳高交会、南宁东盟博览会和秋季广交会以及东欧、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交易会。

㈡加强市场信息和贸易政策的宣传

由于欧美对我纺织服装设限和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我市服装出口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有助于提升产业层次,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我局将通过会议指导、印发材料、举办风险管理培训班等一系列措施,指导企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人民币升值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尤其重视指导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适应多变的纺织品出口管理政策;促进企业集中精力研发高科技、高附加值和高成长性产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㈢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的发展

这是加快我市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方式,既可以提升我市进出口贸易总量,减少退税率下调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又可减轻扩大出口与地方财政负担有限的压力。

㈣全力争取政策扶持,积极引导企业扩大出口

外贸经济范文篇7

(二)制订全市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并组织实施;监测、分析全市外经贸宏观运行情况,提出总量平衡、结构调整等宏观调控建议,并通过统计、会计、审计等手段予以检查督促。

(三)开展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提出对策和建议。

(四)指导、协调全市对外经贸工作;管理全市进出口商品、服务贸易、科技贸易和加工贸易;申报和管理出口商品配额,审核上报进出口许可登记;管理、指导驻境外经贸企业和境外经贸机构驻乐分支机构;归口管理或组织涉外经贸洽谈会、展销会;负责全市国际货运行业管理,审核、申报国际货运经营权。

(五)管理全市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及其招标工作;指导机电产品出口生产体系的建设;指导外经贸企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六)参与制定全市外商投资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提出全市外商投资的规模、方向和产业导向;编制全市对外招商引资项目库,组织开展对外招商、谈判等活动,指导和管理吸引外资工作;负责审批或申报利用外资合同、章程;受委托发放外商投资企业的指准证书;管理外商投资企业的有关涉外事项;协同有关部门审批或申报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设备的立项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审批或申报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设备的立项工作;监督、检查外商投资企业执行有关法规及合同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七)研究制订全市境外投资的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具体措施,经批准后组织实施;负责全市境外投资项目和机构的审核、申报工作;指导市内优势产业与专业市场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和设立分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

(八)管理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审核、申报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经营权。

(九)负责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通报、咨询;承担我市对外反倾销、反补贴及保障措施相关工作;参与调查处理重大的国际贸易争端,负责指导、协调国外对我市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应诉等事务。

(十)指导全市外经贸行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对市属外经贸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管和内部审计;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外贸出口发展基金;配合做好出口退税和外汇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外经贸统计,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负责全市外经贸标准化、信息化工作。

(十一)指导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工作,协调涉外部门与外经贸有关的事项;参与市政府对口岸工作的管理。

外贸经济范文篇8

一、我国与其他国家外贸依存度比较

1970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为5.0%,1980提高到12.9%,1990年提高到29.8%,2000年提高到43.9%,2003年达到60.4%,2004年进一步达到70%。全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1960年为25.45%,1970年为27.9%,1990年为38.7%,2000年升至41.7%,2003年已接近4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1990年以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远远低于世界水平,而在1990年后,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2000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2004年是2000年的2.4倍,2000—2004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速度达24.9%,加之汇率一直稳定在8.27元,使得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

与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相比,我国外贸依存度有两个特点:一是变化趋势不同。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外贸依存度变动相对平稳,我国外贸依存度呈持续上升态势。美国从1978年的14.9%到上世纪90年代都基本维持在15%—18%的水平,日本则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21%—26%下降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20%以下。印度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上世纪80年代基本维持在3个百分点的变化范围,到21世纪初大体稳定在20%左右的水平。巴西变化幅度比印度稍大一些,但也只在11%—23%的幅度内波动。而我国则呈现一个连续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基本上每5年上升一个台阶。二是变化幅度不同。经济大国外贸依存度变动幅度较小,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幅度较大。在1978—2002年间,美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幅度大约在7个百分点左右,印度在11个百分点左右,日本在12个百分点左右,巴西在12个百分点左右。同期,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幅度在40个百分点左右。现在经济学界对于外贸依存度的适度水平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依据库兹涅茨理论,一国外贸依存度的高低与其国民经济规模呈负相关,在证实分析中新加坡等小国经济和美国、日本等大国外贸依存度的程度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而我国的实际情况似乎与之相背,作为一个经济总量已排名世界第六位的经济贸易大国的外贸依存度却很高,这是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最突出特征。

二、我国外贸依存度高的形成原因

(一)对外贸易结构中加工贸易比重较大

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1980年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额为17亿美元,到2004年为5500亿美元,增长了320倍,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9.2%上升到47.6%,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已占加工贸易的3/4左右,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6631.63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57.43%。这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快速上升。1981~2000的20年间,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8.9和8.7,而加工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8.8%和24.2%,远高于一般贸易的年均增长率。

(二)国内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外贸依存度是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所以,一国GDP构成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高,外贸依存度就越低。目前,美国第三产业在GDP构成中的比重已经超过75%,而我国仅为33%左右。这也是我国外贸依存度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对外贸易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

当GDP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速上,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越高,外贸依存度则越高。2000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6.7%,比同期GDP平均增长速度高出16个百分点。WTO成立以后,世界间接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国家和地区间的自由贸易进程也进一步加快,2002年全球贸易总额已占GDP的43%。我国对外贸易顺应了这一潮流,逐步建立起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另外,由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向着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发达国家对劳动密集型消费品的需求的上升,从而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四)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

由于统计原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一是由于我国的GDP是世界上惟一采用产出法统计的国家,统计数据存在遗漏,而统计指标的范围比发达国家偏小;二是我国工业增加值只计算规模以上企业;三是农村产业分工不发达,农民自产自销的商品价格往往被低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低估,从相关统计的比较中也可以看出:2003年GDP增长9.3%,但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进出口总额增长37.1%;2004年GDP增长9.5%,但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进出口总额增长35.7%。同时,全国GDP总值明显低于各地区生产总值之和,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观点。

此外,从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的相关分析看,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据测算,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33572。人民币汇率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的贬值,夸大了外贸依存度的实际值。

三、外贸依存度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贸易摩擦已向宏观化和制度化发展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已从微观化、企业化向宏观化、制度化层面发展,我国外部贸易环境趋紧。2004年以来,我国涉外贸易摩擦案件87起,其中除货物贸易领域外,还涉及环境、劳动、服务业等等领域。从1995年WTO成立到2005年10月,国外共发起707起针对我国产品的调查案件,平均每年约有400—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当前,贸易摩擦方式已由过去的关税、配额许可证等向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以及社会和劳工标准转变,形成新的贸易壁垒。新的贸易壁垒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趋于紧张。

(二)进口产品的高依存度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目前,进口产品的结构呈现出资源性产品品种数量、高技术及其产品进口依赖不断增大,这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安全。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态势和产业发展形态上分析,伴随外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战略物资、关键产品和重要技术的进口比重还将不断上升,进口依存度的不断加大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在一段时期内难以缓解。必须防止当世界经济发生剧烈波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发生时,由于外贸依存度过高,尤其是某些重要战略资源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过高对我国经济可能出现的难以预测的冲击和影响。

(三)高外贸依存度阻碍国内产业发展

我国的过高外贸依存度主要表现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上的比较优势,这种低附加值行业的不断扩容使得产业投资短视,进一步增加了提高外贸竞争优势目标的难度。而且不断提升的外贸依存度也反应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并进一步凸现了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合理性,进一步反映出加快产业调整的任务仍将十分艰巨。

(四)出口市场的集中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我国外贸进出口市场的集中和产品结构的单一,使得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国内经济增长直接影响到我国对该国的外贸进出口。尤其是美国,其国内经济调整不仅对我国出口产生影响,其对整个世界经济的负面作用也将会影响到我国对其他国家的进出口。

四、调控外贸依存度的措施

(一)促进产业更新换代

伴随我国对外贸易数额的不断增长,制定更为合理的、符合国情的对外贸易政策,对在战略机遇期得以持续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要放弃以追求贸易目标增长为对外贸易政策核心的一贯做法,转变观念,建立科学评判外贸政策和政策实施效果的指标体系,将已往的立足于进口数量的持续增长转化为将“以质取胜”,确立为整个外贸政策的核心,追求效益最大化和能源资源使用最小化,并以此作为制定外贸政策乃至经济政策的核心所在,以利于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外贸核心竞争力。

(二)重视国内市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必须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而动力应当来源于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为此,要使用法律的手段,增加国民的收入、保证全国工资水平的持续增长,增加国民的收入、改善居民的预期、增加有效供给、提高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三)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尽管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是目前的加工贸易仍面临诸多问题,如企业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足,项目涉及的产品档次偏低,缺少高附加值、高技术、高创汇的产品,资源和能源浪费现象严重;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而国内加工贸易企业自身营销能力较弱,对特定市场依存度过高,易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抗风险能力弱;国内配套协作体系尚未建立,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未得到充分释放等。为此,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的质量,提高其对国内经济发展的贡献力显得尤为重要。

(四)彻底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

一方面,按照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和WTO国民待遇原则,逐步取消对中资企业在税收(所得税减免、出口退税等)和银行贷款上的优惠。这样才能从长远角度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和价格,增加企业的利润,改变大量出口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旧格局,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建立原材料消耗量少、技术和价值含量较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另一方面,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尽快实现对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原则,取消各种“超国民待遇”的优惠,通过提高外资进入我国市场的门槛来提高外资的质量,防止我国经济陷入引进依赖陷阱。当前,国内大部分产业出现了供大于求、重复建设、出口增长过快的新问题。我国引进的5000多亿海外直接投资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投资不到40%,而60%以上的其他外资属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由于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商品市场已经饱和,因此这些投资所生产的商品纷纷涌向海外市场,这是造成我国大量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重要原因。不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外资还严重干扰了我国的货币金融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五)建立和完善重要资源保障制度

调整国内投资结构,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利用好两种资源,缓解国内短缺资源约束。一是加快制定实施境外资源利用战略,二是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供应基地。建立矿产战略储备制度,维护经济和国防安全。

外贸经济范文篇9

一、我国与其他国家外贸依存度比较

1970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为5.0%,1980提高到12.9%,1990年提高到29.8%,2000年提高到43.9%,2003年达到60.4%,2004年进一步达到70%。全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1960年为25.45%,1970年为27.9%,1990年为38.7%,2000年升至41.7%,2003年已接近4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1990年以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远远低于世界水平,而在1990年后,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2000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2004年是2000年的2.4倍,2000—2004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速度达24.9%,加之汇率一直稳定在8.27元,使得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

与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相比,我国外贸依存度有两个特点:一是变化趋势不同。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外贸依存度变动相对平稳,我国外贸依存度呈持续上升态势。美国从1978年的14.9%到上世纪90年代都基本维持在15%—18%的水平,日本则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21%—26%下降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20%以下。印度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上世纪80年代基本维持在3个百分点的变化范围,到21世纪初大体稳定在20%左右的水平。巴西变化幅度比印度稍大一些,但也只在11%—23%的幅度内波动。而我国则呈现一个连续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基本上每5年上升一个台阶。二是变化幅度不同。经济大国外贸依存度变动幅度较小,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幅度较大。在1978—2002年间,美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幅度大约在7个百分点左右,印度在11个百分点左右,日本在12个百分点左右,巴西在12个百分点左右。同期,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幅度在40个百分点左右。现在经济学界对于外贸依存度的适度水平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依据库兹涅茨理论,一国外贸依存度的高低与其国民经济规模呈负相关,在证实分析中新加坡等小国经济和美国、日本等大国外贸依存度的程度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而我国的实际情况似乎与之相背,作为一个经济总量已排名世界第六位的经济贸易大国的外贸依存度却很高,这是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最突出特征。

二、我国外贸依存度高的形成原因

(一)对外贸易结构中加工贸易比重较大

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1980年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额为17亿美元,到2004年为5500亿美元,增长了320倍,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9.2%上升到47.6%,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已占加工贸易的3/4左右,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6631.63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57.43%。这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快速上升。1981~2000的20年间,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8.9和8.7,而加工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8.8%和24.2%,远高于一般贸易的年均增长率。

(二)国内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外贸依存度是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所以,一国GDP构成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高,外贸依存度就越低。目前,美国第三产业在GDP构成中的比重已经超过75%,而我国仅为33%左右。这也是我国外贸依存度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对外贸易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

当GDP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速上,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越高,外贸依存度则越高。2000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6.7%,比同期GDP平均增长速度高出16个百分点。WTO成立以后,世界间接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国家和地区间的自由贸易进程也进一步加快,2002年全球贸易总额已占GDP的43%。我国对外贸易顺应了这一潮流,逐步建立起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另外,由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向着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发达国家对劳动密集型消费品的需求的上升,从而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四)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

由于统计原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一是由于我国的GDP是世界上惟一采用产出法统计的国家,统计数据存在遗漏,而统计指标的范围比发达国家偏小;二是我国工业增加值只计算规模以上企业;三是农村产业分工不发达,农民自产自销的商品价格往往被低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低估,从相关统计的比较中也可以看出:2003年GDP增长9.3%,但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进出口总额增长37.1%;2004年GDP增长9.5%,但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进出口总额增长35.7%。同时,全国GDP总值明显低于各地区生产总值之和,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观点。

此外,从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的相关分析看,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据测算,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33572。人民币汇率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的贬值,夸大了外贸依存度的实际值。

三、外贸依存度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贸易摩擦已向宏观化和制度化发展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已从微观化、企业化向宏观化、制度化层面发展,我国外部贸易环境趋紧。2004年以来,我国涉外贸易摩擦案件87起,其中除货物贸易领域外,还涉及环境、劳动、服务业等等领域。从1995年WTO成立到2005年10月,国外共发起707起针对我国产品的调查案件,平均每年约有400—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当前,贸易摩擦方式已由过去的关税、配额许可证等向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以及社会和劳工标准转变,形成新的贸易壁垒。新的贸易壁垒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趋于紧张。

(二)进口产品的高依存度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目前,进口产品的结构呈现出资源性产品品种数量、高技术及其产品进口依赖不断增大,这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安全。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态势和产业发展形态上分析,伴随外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战略物资、关键产品和重要技术的进口比重还将不断上升,进口依存度的不断加大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在一段时期内难以缓解。必须防止当世界经济发生剧烈波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发生时,由于外贸依存度过高,尤其是某些重要战略资源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过高对我国经济可能出现的难以预测的冲击和影响。

(三)高外贸依存度阻碍国内产业发展

我国的过高外贸依存度主要表现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上的比较优势,这种低附加值行业的不断扩容使得产业投资短视,进一步增加了提高外贸竞争优势目标的难度。而且不断提升的外贸依存度也反应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并进一步凸现了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合理性,进一步反映出加快产业调整的任务仍将十分艰巨。

(四)出口市场的集中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我国外贸进出口市场的集中和产品结构的单一,使得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国内经济增长直接影响到我国对该国的外贸进出口。尤其是美国,其国内经济调整不仅对我国出口产生影响,其对整个世界经济的负面作用也将会影响到我国对其他国家的进出口。

四、调控外贸依存度的措施

(一)促进产业更新换代

伴随我国对外贸易数额的不断增长,制定更为合理的、符合国情的对外贸易政策,对在战略机遇期得以持续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要放弃以追求贸易目标增长为对外贸易政策核心的一贯做法,转变观念,建立科学评判外贸政策和政策实施效果的指标体系,将已往的立足于进口数量的持续增长转化为将“以质取胜”,确立为整个外贸政策的核心,追求效益最大化和能源资源使用最小化,并以此作为制定外贸政策乃至经济政策的核心所在,以利于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外贸核心竞争力。

(二)重视国内市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必须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而动力应当来源于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为此,要使用法律的手段,增加国民的收入、保证全国工资水平的持续增长,增加国民的收入、改善居民的预期、增加有效供给、提高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三)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尽管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是目前的加工贸易仍面临诸多问题,如企业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足,项目涉及的产品档次偏低,缺少高附加值、高技术、高创汇的产品,资源和能源浪费现象严重;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而国内加工贸易企业自身营销能力较弱,对特定市场依存度过高,易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抗风险能力弱;国内配套协作体系尚未建立,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未得到充分释放等。为此,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的质量,提高其对国内经济发展的贡献力显得尤为重要。

(四)彻底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

一方面,按照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和WTO国民待遇原则,逐步取消对中资企业在税收(所得税减免、出口退税等)和银行贷款上的优惠。这样才能从长远角度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和价格,增加企业的利润,改变大量出口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旧格局,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建立原材料消耗量少、技术和价值含量较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另一方面,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尽快实现对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原则,取消各种“超国民待遇”的优惠,通过提高外资进入我国市场的门槛来提高外资的质量,防止我国经济陷入引进依赖陷阱。当前,国内大部分产业出现了供大于求、重复建设、出口增长过快的新问题。我国引进的5000多亿海外直接投资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投资不到40%,而60%以上的其他外资属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由于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商品市场已经饱和,因此这些投资所生产的商品纷纷涌向海外市场,这是造成我国大量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重要原因。不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外资还严重干扰了我国的货币金融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五)建立和完善重要资源保障制度

调整国内投资结构,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利用好两种资源,缓解国内短缺资源约束。一是加快制定实施境外资源利用战略,二是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供应基地。建立矿产战略储备制度,维护经济和国防安全。

外贸经济范文篇10

1、对我国外贸经济竞争力的直接影响

金融危机状况下,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历史比较短,缺少对外汇风险的管理经验,面对汇率造成的外贸交易差额等问题,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处理方式比较单一,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经济手段来解决汇率波动引起的问题。第三,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对于外贸外汇风险管理,我国市场上缺少一些完善、成熟的管理机制,中小外贸企业没有可以借鉴的外汇风险管理模式。虽然我国一直在探索外贸外汇风险管理方式,也形成了一些外汇风险管理体系。但是,这些管理模式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外汇风险管理需要。由此可见,加强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产品之所以能够受到诸多消费者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我我国产品的低价,这是我国外贸经济能够在极小的利润空间中取得优势地位的重要原因。一旦国外政府对我国进行反补贴调查成功,那么最直接的后果便是这些出口产品的价格必须会相应的上涨。该种形势下,我国产品的竞争优势将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物美价廉优势不再,我国出口产品市场竞争力将受到极大挑战。不仅仅如此,国外政府开展的反补贴调查并不是针对某一企业的,而是针对一国政府、行业,一旦制裁收到肯定,不仅产品优势不再,我国同一行业的优势将会受到直接的挑战。

2、对外贸产业政策造成一定影响

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作用相结合的方式,外贸经济作为政府调节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采取反补贴调查,实际上也是针对我国政府实施的,在严峻的外部形势下,必须相应的对国内产业扶植力度进行一定力度的减少。此外,伴随着反补贴调查的日益频发,对于我国政府产业政策的影响已经开始上升到体制层面,这对于我国出口产业的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同时我国以市场化、自由化以及私有化的目标在外贸市场中开展,进而打开了金融行业混合业的局面,从而为受到西方外贸市场的虚拟化。同时一些西方国家依靠本国货币的环流机制,实现稳定收入出现证券化以及资产化的现象,这样对于我国的外贸产业政策的影响十分的严重。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应该采取的措施

1、坚持外贸经济发展的标准

首先应该是坚持不懈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政府对经济主体以及经济活动具有较大的监督管理作用,采取紧缩性政策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外贸经济的影响,对于新时期的中国而言,这样模式既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同时也是具有成效的。其次转化货币政策目标,促使货币政策稳定性和前瞻性,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供给出现持续增加的现象,同时金融深化指数也呈现出迅速上市的趋势,在长期的金融深化指数上将会导致货币冲击的风险,因此金融货币的政策目标应从经济增长趋势向抑制资产泡沫和稳定币值的方向发展。

2、调整外贸经济贸易战略

进行调整经营战略,目前,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出现,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正不断趋于区域化和集团化,在集团内部,我国的外贸经济受到的包括绿色贸易壁垒在内的各种贸易障碍的影响都比较小。所以,我国的外贸经济中要积极转变现有的经营思想,积极调整进口经营战略,要注重贸易与投资,加快在海外投资建厂的步伐。要加紧建立一批外贸方面的跨国性公司和企业,实现在进口国的当地进行生产,并在产品生产完毕后就地进行销售的模式。实现外贸一条龙经营模式,从而有效减少绿色贸易壁垒的约束和负面影响。同时,我国的外贸商品也可以积极加大开发东南亚各个国家的市场,以及非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外贸市场,积极开拓更多新市场,从而有效分散贸易压力,增强对各种贸易环境突变的适应能力。除此之外,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我国的外贸市场正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压力,面对西方各进口国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对我国的纺织外贸行业进口进行了各种约束和限制的现状,我国的外贸行业一定要紧跟形势的发展,积极应对市场的具体变化,否则就会在国际市场的激烈角逐中惨遭淘汰。目前,我国外贸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在生产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产品开发水平还有管理方面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在国际商场中的竞争力较弱。所以,国内的外贸行业一定要努力提高意识水平,并加强自身生产技术与贸易能力的建设。我们相信,通过切实的努力,我国的外贸行业一定能突破西方各出口国的绿色贸易壁垒,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国际市场份额,获得长足的发展。避免在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对我国的经济造成影响。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