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3 02:55: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退耕还林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退耕还林通知

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委(渝人内司函[2004]11号)文件要求,我办于9月15日会同县民政局和中敖镇政府组成联合调查组,对中敖镇长源村(乡镇建制调整前属原天山乡)蒋光华等村民反映该村殡葬改革和退耕还林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核实。现将有关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殡葬改革中乱收费问题

经查,为移风易俗、推进殡改工作的顺利实施,原天山乡长源村在殡葬改革中对严重违背《**市殡葬改革条例》、拒不执行火化政策的个别群众确实收取了一定费用,但蒋光华等村民所反映的“交钱就可以土葬”这一情况不属实。具体情况是:2003年长源村死亡14人,其中火葬10人,违规土葬4人;为确保殡改政策的顺利实施,长源村组织力量对违规土葬的4人进行强行起尸火化,并根据起尸的难易程度、距离的远近、组织人员的多少分别收取了2000元、2500元、3000元不等的起尸火化费,用于支付起尸火化产生的直接费用,不存在蒋光华等村民所反映的拿钱就可以土葬这一问题。

二、关于退耕还林中村干部吃回扣问题

长源村于**、2003年累计实施退耕还林588.69亩。经查,蒋光华等村民所反映村干部在退耕还林中吃回扣的问题不属实。具体情况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原天山乡长源村按旱地每亩630斤稻谷的常产计征农业税,不是反映中所说的国家按每亩700斤的标准向农民收税。对已经实施退耕还林的,该村根据国家和市里退耕还林有关政策,按每亩300斤稻谷的标准补贴给农民,农民缴纳农业税按国家补贴的7%扣除,实际补贴农民279斤稻谷,不存在蒋光华等村民所反映的村干部在退耕还林中吃回扣的问题。

查看全文

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讲话

祥同志们: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惠民济民的一项重要措施,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事关广大退耕农民利益,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央做出了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决定。7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退耕还林座谈会,曾培炎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8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明确了各项政策措施。省政府对贯彻国务院通知精神、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高度重视,省政府常务会议先后两次听取汇报,进行研究。巨峰省长作了重要指示,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今天召开这个会议,就是要贯彻国务院会议和通知精神,贯彻省政府常务会议和巨峰省长指示精神,全面部署我省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工作。刚才,省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任永昌同志就有关工作讲了具体意见,希望大家认真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重大意义我省自*9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到*6年底,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336.4万亩,占全国总量的9.6%;中央投资累计达192.9亿元;涉及21个市州、176个县市区、622万农户、2250万农民。工程的实施,为推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扶贫帮困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促进了生态安全。工程实施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和国土绿化进程,全省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24.23%提高到*6年底的30.27%。特别是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耕地得到有效治理,大幅度减少了进入江河的泥沙量,不仅显著改善了我省生态状况,而且促进了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据省水文总站监测,长江支流涪江、嘉陵江、青衣江等江河泥沙含量平均减少32%—78%。据省林业厅生态效益定位监测,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全省累计涵养水源量208.95亿立方米,减少土壤侵蚀量2.91亿吨。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全省三分之一的农民直接从退耕还林政策中受益,退耕农户户均累计获得国家政策补助3100元。工程实施还使部分退耕农民从单一的种植业中解放出来,转向发展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和劳务经济,拓宽了增收渠道。据抽样调查,*6年工程实施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退耕还林贡献率达12.5%,其中高寒地区达25.3%,个别县达50%。三是稳定了粮食生产。退耕还林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了农业生产布局,实现了“树上山、粮下川”;转变了生产方式,改变了耕作习惯,促进了集约化种植。粮食单产不断提高,粮食总产保持稳定。*5年全省粮食单产较*8年增加40斤;*1年以来,全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5年达到680亿斤,今年预计将达690亿斤。四是促进了社会和谐。退耕还林是扶贫帮困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区特别是高寒地区、贫困山区的贫困农牧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全省57个民族县和32个贫困县(不包括民族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782.9万亩,中央和省级投入120.7亿元,有291.6万农户1115万人直接受益,贫困面貌有了较大改变,密切了党和政府同农牧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和繁重。从生态状况看,工程实施区原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实施退耕还林后虽有较大改善,但稳定性比较差。从经济状况看,退耕林地营造的林木大多还处在未成林或幼林阶段,短期内难有经济效益。从农户生计看,退耕农户绝大多数缺乏增收门路,长远生计没有得到解决,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一旦停止补助,部分退耕农户的生计将会出现困难。特别是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由于基础条件和自然状况等原因,一些退耕农户极有可能返贫,存在毁林复耕的危险,退耕还林成果难以维护。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我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多次向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汇报反映,请求延长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期限。省政府曾向国务院进行专题请示,我省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提交了有关建议和提案。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组织有关方面充分听取各种意见,反复进行研究论证,做出了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决定。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退耕农户的深切关怀。我省作为实施退耕还林的重点省份,切实做好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吃透精神,准确把握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内容国务院完善退耕还林政策,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从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困难出发,规定了继续对退耕农户直接补助。另一方面,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出发,规定了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这对于促进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增收致富,确保退耕还林“稳得住、不反弹”,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一)明确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国务院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目标任务是“两个确保”:一是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搞好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杜绝砍树复耕现象发生。二是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加大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继续推进生态移民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和长远生活问题。基本原则是“三个相结合”,即:坚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相结合;坚持国家支持与退耕农户自力更生相结合;坚持中央制定统一的基本政策与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相结合。我们领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首要和根本性目标任务;有效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既是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重要目标任务,也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保障;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既需要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也需要地方各级各部门的认真负责和积极工作,还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退耕农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明确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主要内容。一是继续对退耕农户直接补助。现行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期满后,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的现金补助,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为: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105元;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70元。原每亩退耕地每年20元生活补助费,继续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并与管护任务挂钩。补助期为: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还草补助2年。根据验收结果,兑现补助资金。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家规定的补助标准基础上,再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凡*6年底前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补助政策已经期满的,从*7年起发放补助;*7年以后到期的,从次年起发放补助。针对我省民族地区退耕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补助依赖性强,停止或减少现金补助将使不少退耕农户陷入生活困难的实际,经请示国务院同意,对我省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以及少数民族自治县和享受民族地区待遇县共57个县(以下简称“57个民族县”),退耕农户直接补助按退耕地每年每亩230元(含每年每亩20元的生活补助费)的标准执行。同时,省政府决定,原省财政安排用于补贴57个民族县每年每亩退耕地30元的粮食补助资金,仍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二是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为集中力量解决影响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突出问题,中央财政安排一定规模资金,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西部地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和享受西部地区政策的中部地区退耕农户的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以及补植补造,并向特殊困难地区倾斜。中央财政按照退耕地还林面积核定各省区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总量,并从*8年起按8年集中安排,逐年下达,包干到省。根据我省实际,经省政府研究,决定除57个民族县外,省里按照已安排退耕地每年每亩105元的标准核定各县市区资金总量,将专项资金包干到县。依据批准的专项规划,从*8年起按8年集中安排,逐年下达。对57个民族县所需的专项建设资金,省政府已向国务院专题请示,省级有关部门到国家有关部委作了反映,我也向国务院张平副秘书长进行了汇报,都得到了给予支持的答复。三是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国务院明确要求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重点包括退耕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农村能源建设规划、生态移民规划、后续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作为安排年度项目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前提和依据。各地要按照专项资金包干额度,自下而上,实事求是地编制专项规划。同时按照经批准的专项规划,认真组织实施,以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长效机制。三、突出重点,扎实抓好完善政策各项工作国务院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重要时期。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务院通知精神,坚持“两个确保”的目标任务和“三个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把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一)以民为本,认真落实退耕农户直补政策。对退耕农户继续直接补助,关系到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各地要予以高度重视。在逐户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对退耕还林质量合格的农户,按照政策规定的标准,经公示后及时足额地兑现补助资金。对业主(大户)转包农户耕地退耕还林的,补助资金应全额直接兑现给原土地承包经营农户。业主(大户)应与原土地承包经营农户,在不违背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公平公正地协商确定双方权益,签定有效的书面合同或协议。各级人民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不得违背退耕农户的意愿,强迫签订退耕地转包合同或协议,决不能损害原土地承包农民的利益。(二)因地制宜,切实抓好专项规划编制。搞好专项建设,是国务院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重点,是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基础。各地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按照需要和可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综合整治,以县市区为单位,自下而上、实事求是地编制专项建设规划。专项建设规划要与退耕农户的生产生活相结合,向生产生活条件差、长远生计困难的退耕农户倾斜,并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等各专项规划相衔接。需要注意的是,专项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实行集中规划、统一安排,不能从上到下划比例、分项目、切资金。县级专项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后,报市州政府审核汇总上报省政府。各县市区要按照每年每亩退耕地不低于2元的标准,制订退耕还林工作经费安排方案,并随专项规划逐级上报。省级专项规划由省政府组织编制,省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牵头负责,林业厅、发改委、西部办、财政厅、农业厅、水利厅、粮食局、扶贫办、以工代赈办等省级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其中,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和农村能源建设规划由省农业厅牵头,生态移民规划由省以工代赈办牵头,补植补造方案和后续产业发展规划由省林业厅牵头。省级专项规划和工作经费安排方案经省政府审核后,一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会后,省级有关部门要抽调专人到省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相关工作。(三)整合资金,加大专项建设力度。国务院通知明确要求,中央有关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支农惠农财政资金等各项扶持资金要继续按原计划安排,并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统筹使用。鼓励退耕农户和社会力量投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允许退耕农户投资投劳兴建直接受益的生产生活设施。省里和各地都要将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及支农惠农财政资金等各项扶持资金统筹安排,加大整合力度,进一步发挥专项建设在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生产发展和增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四)突出重点,继续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为确保“十一五”期间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国务院决定,原定“十一五”期间退耕还林*0万亩的规模,除*6年已安排的400万亩外,其余暂不安排。要求进一步摸清25度以上坡耕地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编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规划。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组织林业、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摸清25度以上坡耕地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严格遵循突出重点、不占用基本农田、保证农民口粮需求的基本原则,科学编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规划。今后,新增退耕还林任务安排要与成果巩固直接挂钩,凡是政策落实不好、工作措施不到位、成果巩固出现问题的地方,一律不再安排新的退耕还林任务。为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国家将继续安排荒山造林、封山育林任务,有关地区要认真落实。(五)加强管理,确保退耕还林建设成效。林木“三分造、七分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必须加强林地林木管护。各市州要完善管护措施,落实管护责任,搞好补植补造、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工程管理等工作。给退耕农户的生活补助,要与管护责任挂起钩来,促进农户加强管护,切实提高退耕还林地的质量和林木生长成效,杜绝毁林复耕。在不破坏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允许间种豆类等矮秆农作物,实现以耕促抚、以耕促管。四、加强领导,确保完善政策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工作,事关广大退耕农户根本利益,事关生态建设成果巩固。根据国务院通知精神,省里起草了贯彻意见。经过反复研究、多次修改,已于9月18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为了使贯彻意见更切合实际,我们已印发大家征求意见,请认真研究修改,会后我们将根据大家意见作进一步修改后正式印发。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按照中央和省里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把这项关系国计民生、关乎生态安全的大事办实办好。一要认真落实责任。国务院通知明确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工作负总责,坚持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原则。省政府经认真研究后决定,我省坚持实行退耕还林工程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市州、县市区”原则。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工作负总责,市州长、县市区长为第一责任人。省政府还决定,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通报,严格奖惩。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保障退耕还林工作经费,落实补植补造、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巩固成果的必要经费。对人均财力困难的工程县市区,省财政将通过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二要强化部门协作。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落实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工作的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要在认真编制好专项规划的同时,按照各自职能,履职尽责,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林业部门要认真做好退耕还林质量监管、技术指导以及后续产业发展和补植补造的实施、验收等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认真做好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整合衔接及项目监督等工作;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补助资金,做好资金兑付到户等工作;农业部门要做好基本口粮田建设和农村能源建设的实施和验收等工作;以工代赈办要做好生态移民的实施和验收等工作。其他相关部门都要围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发挥应有的作用。三要加强宣传引导。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地要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国务院和省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精神,使各项政策措施得到各级干部和广大退耕农户的理解和拥护。这里特别强调,要教育和引导退耕农户在感受国家惠民政策关怀的同时,抓住国家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机遇,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积极开辟增收渠道,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加强对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四要严格监督检查。我省退耕还林近年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先后四次对我省退耕还林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曝光,各级政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今后几年,我省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涉及资金总额近240亿元,与现行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叠加后,明年起每年资金总额将达40亿元左右。各级人民政府要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资金管理,严禁挤占挪用。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作用,加强对资金拨付、发放、使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退耕还林信访和举报制度,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坚决严肃查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特别是政府负责人的责任。同志们,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是一项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的大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认真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切实抓好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构建和谐*作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查看全文

退耕还林工作总结

20*年我县退耕还林工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五大创业工程,营造雁门关外最优人居环境的奋斗目标。在上级任务下达较迟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规划指标。省级复查、国家核查,对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各项技术指标给予了充分肯定,明确指出:特别是在今年降水量较低的情况下。成活率、保存率均符合标准是少有的。是综合因素的具体体现。

一、主要措施

(一)领导重视,明确责任:退耕还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决策,县委、县政府立足高起点规划、标准化实施、行政性推动,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赵兴仲任组长、各相关责能部门参与的县退耕还林领导组。明确各自职责。县财政在困难的情况下,优先保证退耕还林县级经费。

(二)科学规划,规范管理:退耕还林工程与县域生态建设相吻合,在"谁退耕、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原则的前提下,结合全县绿色、旅行的总体产业布局,按照多树种、多模式、集中连片。重点完善南部山区内长城多功能绿色屏障、龙首山生态景区、干线工路绿化建设。

(三)创新机制,培育大户:根据国发〔2000〕24号文件的有关规定,鉴于山区荒山造林,由于人员搬迁的实际,大规模造林困难,在国家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我县充分发挥大户造林容易管理、便于突击的优势,在荒山造林中逐步形成了以大户为主体的机制。积极鼓励造林大户租凭移民村或居住人员较少村庄的闲置荒山、耕地进行造林。

(四)突出苗木,保证质量:我县是全省苗木生产大县,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京津风沙源工程,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这一有利契机,在保证国有苗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民营苗圃,逐渐形成多种机制的育苗形式,为工程提供了质高、价优、品种齐全的苗木。在工程造林中严把种苗质量关,坚决杜绝不合格的苗木进地上山。

查看全文

退耕还林政策思考论文

摘要研究退耕还林后续政策是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的关键。阐述了实施退耕还林取得的效益,探讨了退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退耕还林后续政策建议,对于退耕还林工程“稳得住,不反弹”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政策

退耕还林工程是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启动的七大生态工程当中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一项生态工程。这项工程从1999年开始试点,2000年全面启动,范围涉及25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退耕还林工程取得巨大成就,促进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但随着退耕还林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我国退耕还林规定补助期限,“国家每年根据退耕面积核定退耕还林还草所需要进行补助,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8年”,退耕还林补助期满后怎么办?钱粮补助一旦没有了,有些退耕还林的农户生计会受到影响,退耕农户又会毁林开荒,退耕还林的成果就会毁誉一旦。认真研究退耕还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后续政策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通过对恩施州退耕还林工程的调查,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

1实施退耕还林的效益分析

1.1退耕还林生态效益明显

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就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几年的实施,在水土保持、防治风沙、抑制洪涝灾害方面取得明显的生态效益。广西、四川、恩施州等地调查发现,山绿了、水清了、风沙少了,生存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据恩施市林业局对蓄水量、水土保持两项效益测算,每年收益分别为3192万元、210万元。

查看全文

某镇退耕还林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启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为了有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扎实推进我镇2021年退耕还林工作顺利开展,现就2021年度退耕还林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提升工程质量,做好退耕自查工作

1、春、秋季开展退耕还林自查验收。

各村社区在春、秋两季对辖区内退耕还林工程进行自查,发现不合格退耕地块要及时督促退耕户进行整改,挖大坑、用壮苗、勤督查,确保提我镇退耕还林工程质量。

2、有效制止各类破坏退耕还林违法行为。

各村、社区要加强日常巡护力度,及时制止乱砍乱挖、复垦、违法征用占用退耕还林林木、林地等各类破坏退耕还林资源行为,形成长效管理管护机制,有效遏制违法行为蔓延和不良影响产生。同时要正确引导符合林木采伐政策的退耕户办理采伐手续,落实专人监督监管好退耕还林林木采伐施工和更新,按时上报验收表。

查看全文

雨秋季退耕还林安排意见

今年是市委、市政府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起步年,也是巩固历年退耕还林成果的攻坚年。因此,搞好今年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尤为重要。当前,正值雨季常青树种造林黄金时节,为了不失时机地搞好全县退耕还林各项工作,现就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按期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各项建设任务

1、目标任务:今年市上共下达我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18.36万亩。其中:现耕地造林11.23万亩;验收超前实施7.13万亩(具体见作业设计)。本次雨秋季造林面积92840.2亩,其中侧柏67800.4亩,于雨季完成;刺槐6947亩,苹果18092.8亩于秋季完成(具体见秋雨季造林安排);红枣等不宜秋季栽植的树种要做好工程措施、苗木等筹备工作,明年土壤解冻后至苗木萌芽前进行栽植。

2、组织施工:各乡镇要根据县退耕办下发的新一轮退耕还林作业设计文件要求及时抽调工作人员分片包点组织劳力或督促施工队抓住墒情,全力搞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栽植工作。县退耕办要安排技术人员到乡镇和具体作业地块进行督促检查和技术、苗木把关及协调工作,及时向乡镇党委、政府反馈任务完成情况,确保按标准实施完成。

3、苗木筹备:县退耕办要于8月15日前将全县苗木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将可用苗木进行造册登记,提供给各乡镇参考。除苹果以外的苗木采购按照就近调用的原则,由供需双方见面,县退耕办负责提供信息和协调。苹果苗木由县果业局统一采购提供。

4、时间要求:8月15日至9月20日前完成雨季侧柏、油松容器苗造林任务。10月10日至10月底前完成苹果及其它阔叶树种造林。

查看全文

退耕还林政策研究论文

摘要分别从土地资源价值、退耕还林的公共品属性等角度重新认识了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并对退耕还林的补偿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土地资源价值公共品退耕还林政策

1土地资源经济总值与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的过程就是资源价值转化的过程。

古典经济学认为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对于自然资源来说,没有凝结人类劳动,所以没有劳动价值。但是,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是有效用的,能够满足人类的一定的欲望,给人一定的享受,所以具有效用价值。土地资源又是稀缺的,稀缺性使土地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了经济价值。因此稀缺的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来源于其使用的效用。广义的价值是相对于个人的爱好、欲望、利益或志趣而言的。除了效用考虑以外,有些价值来源于资源的本身。比如,有些野生动植物的存在,可能并不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效用,但是其存在有其存在的理由,人们从伦理的角度,善意的角度看待它们,愿意支付一定的货币来保护它们,也是一种价值。

根据价值的来源以及效用的实现方式等不同,土地资源的经济总值应包括土地的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

查看全文

退耕还林还果情况考察报告

11月11日至12日,我县副县长带领林业局、财政局、山区6镇街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一行13人,赴市市就退耕还林还果工作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期间,先后实地参观了市、、、4个镇的退耕还林还果情况,听取了当地的经验介绍,启发很大。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退耕还林还果概况

市位于省西南部,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总人口116万,下辖16个镇街、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87个村(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奖、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市、中国长红枣之乡、全国珍稀树种培育示范县、省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自2012年起,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退耕还林还果生态富民工程。经过4年建设,目前已完成建设高标准经济林基地65个、11万亩,栽植各类优质果树500余万株,惠及9个山区镇、182个村、5万余户、10万余人。截至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75万亩、其中经济林面积达到30万亩,林木蓄积量1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6.5%,林业产业年产值达到23亿元。

市还计划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新发展特色经济林30万亩,实现农村人口人均1亩果的目标,使种植特色经济林成为农村群众的致富之路。

二、感受满山遍野林木,饱览“印象”

查看全文

退耕还林成效的博弈探析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构建一个退耕还林工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模型,对退耕还林绩效差作出解释。文章首先描述了退耕还林绩效的具体情况,指出现有文献的研究不足,阐述文章的理论基点。然后,给出一个利益博弈模型,对退耕还林中各利益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退耕还林中的寻租和串谋行为,并导出若干命题和推论。最后,针对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一组政策建议。

关键词:退耕还林绩效制度安排利益博弈

一、引言

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根据我国环境不断恶化状况作出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伟大工程,对提高我国人民整体福利和发展生产力都有很重大的意义。但是笔者在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调查中发现:退耕还林工程的绩效很差,其中存在着严重的“寻租”和“串谋”行为。主要表现为政府种苗供给劣质、监督不力,政策兑现不到位。农户短期行为倾向严重,只还林不退耕或退耕不到位甚至毁林复耕的问题普遍存在,树苗成活率很低。

从常理看,退耕还林工程于国于民都是一项受益的工程,但是为什么这些不规范甚至违法行为会广泛存在于该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呢?现有文献主要是从林权角度(姚顺波,2003)、外部性和政府行为角度(张吉国胡继连,2003)、退耕还林的微观投资激励与政策的持续性角度(蒋海,2003)和退耕还林私人承包的激励相容角度(王小龙,2004)对其解释。从这些角度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退耕还林绩效差的原因,但并不能解释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的如上问题。基于此,本文试图在阐述理论基点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利益博弈模型,对退耕还林工程中各利益主体行为作出经济学分析,对退耕还林问题作出解释。针对我国现实状况,对模型结论进一步扩展。最后,提出一组政策建议。

本文的理论基点:制度安排作为一个社会中用于约束、激励和保护利益主体行为的规则,通过影响利益主体的利益而影响利益主体的行为。一定的制度安排规定了该制度安排下利益主体的利益选择集。利益主体在不同的制度安排中,根据自身利益需要将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一般而言,利益主体处在多个制度安排中,只要其认为一项制度安排下所得利益小于其他制度安排下所得利益,那么其就会突破该制度安排而选择另一种更有利的制度安排,表现为一项制度安排下的非规范行为。制度安排下非规范行为的产生,必然将导致该制度安排实际绩效与预期绩效的偏离。简言之,制度规定了利益的选择集,行为基于利益,利益博弈决定行为绩效。行为绩效与预期绩效的符合度是衡量一项制度安排的重要标准。

查看全文

退耕还林审议意见

县人大常委会:

**年5月28日,**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林业局局长刘中富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全县退耕还林工作的情况报告》。会议对我县自去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同时指出我县的退耕还林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退耕还林工程规划集中成片体现不够;二是退耕还林政策尚未完全到位;三是相应的配套工作未及时跟上;四是管护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会议指出的有关问题,县政府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研究,现将整改措施报告如下:

一、关于退耕还林工程规划中集中成片体现不够的问题

从近两年我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情况来看:**年度市下达我县退耕还林4.9万亩,我县规划在23个街镇乡,其中棠香办、宝顶、龙水、邮亭、中敖、铁山等12个乡镇共规划面积3.12万亩,占总计划的64%;**年度市下达我县计划6万亩,县里规划在23个街镇乡,其中宝顶、龙水、邮亭、铁山、中敖、三驱等12个乡镇规划面积3.2万亩,占计划63%。基本体现了集中布局在旅游沿线和原二、三、九区,但街镇乡在落实任务时,未坚持集中成片布局,影响了整个工程的展示效应。县政府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对退耕还林任务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对造林地块规划不集中的单位或业主,不能参加招投标,同时,为加快建设生态经济走廊,今后退耕还林工程原则上以宝邮路、大安路、大铜路、大荣路主要交通干线沿线的15个乡镇为重点进行规划布局,以确保工程的规模效应和治理效果。

二、关于退耕还林政策尚未完全到位的问题

由于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县启动实施时间短,工程技术要求严、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加之前期工作中人员不够,工作经费紧缺等原因,造成了工程质量验收不及时,政策兑现尚未完全到位等情况。县政府决定,进一步充实县退耕办力量:一是将原生态办抽调人员转抽到县退耕办集中办公;二是林业局新进的三名大学毕业生到退耕办工作;三是组建了由五名林业工程师组成的监理公司,负责工程质量监理。同时,按照市、县1:1配套的原则,由县财政预算安排到位工作经费,基本满足了工作需要。对新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做到造林一片,验收一片,兑现政策一片,进一步调动广大退耕还林农户的积极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