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地管理办法十篇

时间:2023-10-08 17:22:29

退耕还林地管理办法

退耕还林地管理办法篇1

2005年,海南省检察机关加大涉及对此类案件的查处力度以来,立案查处此类案件11件涉及13人,涉案资金高达数百万元。有琼海市原林业局局长王祚清、副局长王轼,定安县岭口镇副镇长叶长松,屯昌县国营黄岭农场生产技术科副科长王志强等13人被查处。

,造成国家经济损失87万余元

2005年9月,海南省林业厅在海南日报公开披露10大毁林案。海南省检察院海南分院检察长宋泽江立即指令该院渎侦部门干警介入,调查10大毁林案中可能涉嫌渎职犯罪的情况。

几天后,琼海市原林业局长王祚清、副局长王轼进入了办案干警的视线。谁能相信,不法分子在破坏天然林种上经济林后,居然套取了国家退耕还林补助资金数十万元。缘由却是因王祚清涉嫌、王轼疏忽职守造成的。

早在2001年4月,海南省琼海市龙江镇农民吴海雄、莫业伟向琼海市会山镇大伙村村委会承包了该村位于通天螺岭一块约1000亩林地开垦种槟榔树。

在签订承包合同后,二人未经林业部门批准,便组织两批民工砍伐了通天螺岭的天然林木318.3亩,林木蓄积量904.163立方米,幼树13万株。

到了2003年3月,吴海雄、莫业伟得知种植纸浆林经济效益好,便将先前承包没有开发的林地475.4亩与海南金华林业有限公司签订造林工程合同。在没有经过批准的情况下,吴海雄在当年3月2日雇民工砍伐了通天螺岭山顶的天然林木23.3亩,林木蓄积量116.37立方米,幼树2190株。砍伐了天然林后,当年种上纸浆林马占相思树175亩。

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吴海雄灵机一动,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便将承包地种植的391亩槟榔树以他和妻子陈某某的名义申报退耕还林。紧接着,又将种植的56亩槟榔树和175亩马占相思树分别以莫业伟和王某某的名义申报退耕还林。

在吴海雄申报退耕还林资金补助过程中,琼海市林业局主管退耕还林的副局长王轼带队到现场进行查证时,竟然不严格审查,便批准了吴海雄等人申请国家退耕还林补贴资金。

由于王轼的疏忽职守行为,最终使吴海雄领取了不应获得的3年(2002--2004)粮食和生活补助折合人民币24.7万余元。

身为琼海市林业局局长的王祚清,在他任职期间的2000年5月21日,将石壁镇南风岭的天然林地5149亩瞒作荒山荒地书面向琼海市政府请示,请求批准发包给海南金华林业有限公司营造纸浆林,该市政府很快批复同意。王祚清代表市林业办公室与金华公司签订了承包合同书。

2003年8月间,琼海市加积镇文坡村农民陈可景找到了王祚清,提出将金华公司承包的林地中还没有开发的南风岭与王祚清合作种植收效好见效快的纸浆林。

王祚清闻听喜上眉梢,很快起草了一份承包合同书,将980亩国有山林发包给陈可景。是年,陈可景种植了马占相思树785亩,槟榔树159亩。

也是在同年,退耕还林工作开始后,王祚清叫来陈可景商量一番,嘱咐他以几个人的名义申报退耕还林补贴资金。事后,陈可景以其小孩等5人之名向琼海市政府申报退耕还林补助。

在获取市政府批准后,陈可景领取了不应获得的粮食和生活补助(两年)折合人民币33.8万余元。

在审查过程中,那位主管退耕还林工作的王轼明知陈可景种植的林地属国有林地,但睁一眼闭一眼,采取了放任的态度,不提出纠正意见,严重违反了国务院《退耕还林条例》的规定。2005年11月15日,海南省检察院海南分院已将王轼涉嫌罪提起公诉。

再说,身为琼海市林业局长的王祚清,擅自将国有天然林地承包给陈可景,造成了国有天然次生林826.7亩被滥伐的严重后果,并导致陈可景领取不应获得的33.8万元资金,其行为涉嫌罪,10月20日,亦被检察机关决定逮捕。

弄虚作假,虚报冒领退耕还林款

海南省定安县是省定贫困县,该省林业部门下达给该县的退耕还林指标7000多亩,而真正为农民安排的指标并不多,农民没有真正在退耕还林政策中得到实惠。对此,群众意见很大,反响强烈。纷纷向当地纪检、检察机关举报退耕还林中少数林业部门乡镇干部弄虚作假、虚报冒领退耕还林资金等腐败问题。

定安县检察院深入该县林业局共调查退耕还林档案200多户,发现11户存在违法违纪问题,将其中9件移送县纪检部门处理。对涉嫌犯罪的3件3人立案侦查终结,并提起公诉,法院均作了有罪判决,有效地遏制了退耕还林中违法犯罪等腐败行为。

在定安县富文镇担任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兼林业干事的郑高强,负责富文镇的退耕还林工作。2003年1月1日,定安县龙河镇鸭塘村委会东京园村农民程某与定安县富文镇田头村委会签订了承包三牛坡一块约57亩土地的合同,并个人出资种上橡胶和槟榔。后委托其胞兄莫某办理有关退耕还林事宜。2003年3月的一天,莫某找到郑高强,提出以儿子的名义申请办理承包的57亩橡胶和槟榔园作退耕还林。郑高强以这块地是田头村委会农民莫某某的为由,表示不同意办理。在莫某的再三恳求下,郑高强提出了非法要求,要想将这块地取得退耕还林手续获得批准,必须以郑高强和莫某儿子的名义一起去申请。莫某表示同意。随即二人便私下以郑高强和莫某儿子的名义与田头村委会签订了承包这57亩土地的种植合同。尔后便申请办理了退耕还林。2004年8―12月间,郑高强分5次签名领取了两年的退耕还林款29070元。经程某和郑高强协商,退耕还林款按郑高强取得30亩、程某取得27亩分配。郑高强为合法得到这30亩的退耕还林款,还与程某及莫某的儿子签订了一式二份的联营造林合同书,郑高强便将27亩的两年退耕还林款共计13770元转交给程某,剩余的30亩退耕还林款15300元则被其侵吞。

2005年10月29日,定安县检察院以郑高强犯向定安县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判处郑高强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

定安县雷鸣镇南安村委会群众举报,一个叫林琼锦的外村人冒领该村83亩退耕还林补助款。侦查中,村民向办案人员反映,他们村没有叫林琼锦的人,也没有以林琼锦的名义与村委会承包土地的,却在退耕还林公示时出现了林琼锦的名字。

经查发现,该县雷鸣镇南安村委会藩昌坡村农民郑大皆的45亩橡胶林和38亩荒山是以林琼锦之名办理退耕还林的,询问林琼锦前因后果时,林竟然不认识郑大皆。而郑一口咬定

认识林琼锦,并声称,办理退耕还林手续齐全,合法。

办案人员一番法律政策攻心,郑大皆最后实话实说了,是该县林业局营林股营林员黄才经背后操控所为。

原来黄才经从定安县林业局争取到83亩退耕还林指标,其中退耕还林指标45亩,荒山指标38亩。尔后,黄才经找郑大皆商量,商定以郑大皆种植的83亩橡胶、槟榔办理退耕还林。郑大皆提出,办理45亩退耕还林款,他只要其中的15亩退耕还林款,其余的30亩退耕还林款归黄才经所得,黄才经欣然同意。

在办理退耕还林手续的过程中,黄才经担心以郑大皆的名字办理后可能得不到30亩的退耕还林款,便要求郑大皆以书面的形式委托定安县雷鸣镇中心小学教师林琼锦,以他的名字办理了退耕还林手续。2004年9月至12月间,黄才经分5次签名领取2003--2004年度的退耕还林款后,先后4次将其中的8300元交给郑大皆,余下的16550元据为已有,后被法院以作出有罪判决。

2003年,定安县林业局安排400亩退耕还林指标给岭口镇,经镇政府讨论该镇副镇长叶长松得到30亩指标。叶长松为了得到国家的退耕还林款,于是就以他妻子蔡某的名义与岭口镇枫坡农场联营。用30亩指标,农场出种植橡胶的土地办理退耕还林,叶长松与农场订立了一份虚假联营开发种植合同书,最后以叶长松得到退耕还林补偿款八成、枫坡农场得二成达成幕后交易。

2004年,定安县林业局追加106亩退耕还林指标给岭口镇,叶长松从中得到30亩退耕还林指标和47亩荒山植林指标。见有利可图的叶长松,将原与枫坡农场签订的联营开发土地种植合同复印,将亩数改为87亩,伪造了第二份假的联营开发种植合同,然后将这份合同以妻子蔡某的名义又办理了30亩退耕还林和47亩荒山植林。至案发前叶长松已领到2年退耕还林及荒山植林补助款32230元,将其中的13300元分两次支付给枫坡农场场长潘正珊,余款18930元据为已有。案发后,迫于法律的压力,叶长松在2005年4月29日到定安县检察院投案自首,并将赃款18930元上缴检察机关。

1995年8月23日,定安县法院以贪污罪判处叶长松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

退耕还林资金缘何成了“唐僧肉”

国家退耕还林资金缘何被一些人当成“唐僧肉”而肆意侵吞呢?对此,笔者走访了办案检察官、定安县检察院检察长洪景春,他剖析了所办三起案件发现有几个发人深思的原因。

原因之一:有章不循,虚报冒领

办案检察官发现,一些林业部门的乡镇主管退耕还林工作的领导及办事员惯用的手段是弄虚作假,虚报冒领退耕还林补贴资金,据为已有。为认真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国务院专门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各地也有与之配套的规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条例也好,规定也罢,只是写在纸上,落实不到行动上。导致主管此项工作的实权者,暗箱操作,弄虚作假,胆大妄为,侵吞国资。

原因之二:缺乏监管,利益驱动

一些主管退耕还林工作的政府林业部门,没有严格按照国务院《退耕还林条例》规定核定退耕还林的真实情况,只是盲目下指标,更没有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资金的安全发放。使得一些者置条例规定于不顾,在利益的驱使下损公肥私,骗取国家资金。

原因之三:审批不严,疏于防范

定安县林业局营林股营林员黄才经操控潘昌坡村农民郑大皆,以邻村林琼锦之名申办退耕还林手续,还明日张胆地在村里进行公示,若不是被群众发现进行举报,恐怕早巳蒙混过关了。一个不是本村村民的人申请退耕还林,就连普通群众都能发现,那么,该县林业局是怎样审核把关的?是真的审查不严没有发现,还是另有图谋?

王祚清将位于琼海市石壁镇南牛岭、南风岭的国有天然林5149亩谎报为荒山荒地,向琼海市政府请示发包,政府部门一不实地调查,二不核实评估,竟然顺利批准了。由于审查不严,致使国有天然林被毁,还被不法分子种了经济林,骗取了退耕还林补助款。这样的审核不过是有名无实走过场而已。

退耕还林地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退耕还林;建设;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12303

1退耕还林工程概况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1998年特大洪水、2000年春遭受的严重旱灾、2002年3月影响严重的沙尘暴天气,给人民敲响了警钟。人们认识到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工程是改善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跨世纪工程,是党和国家赋予长江、黄河上游地区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该项工程的启动和实施,对木里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善了生活条件。

1.1任务完成情况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进展顺利。据统计,木里县自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截至2013年共实施完成1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0万亩,涉及29个乡镇的111个村、586个村民组、20759户、106938人;配套荒山造林6.7万亩,涉及29个乡(镇)的101个村、383个组、4099户、22545人;封山育林0.3万亩,涉及东朗1个乡。完成退耕还林总面积中,1999~2000年2万亩, 2001年3万亩,2002年1万亩,2003年4.5万亩,2005年1.5万亩。

1.2资金兑现情况

13年来,已累计完成兑现5755万元,其中:种苗费425万元,粮食兑现3075万kg,折现金4920万元;2004年后实行粮食改现金后兑现23085万元(其中:兑现粮食补助资金21240万元,医教补助1771万元,种苗费75万元)。总计各类兑现折现金28840万元,户均享受兑现资金13900元,人均享受兑现资金2700元。

1.3工程建设特点

1.3.1与实际结合紧密

各乡镇在开展退耕还林时,首先,与群众意愿紧密结合。退耕还林设计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按照群众意愿,确定设计地点、面积和树种。其次,与气候自然条件紧密结合。在规划退耕还林时,工程设计人员结合木里县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科学设计林种和树种,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进行规划,确保还林树种易成活,生长快,见效快,达到还林质量标准。再次,与主导产业紧密结合。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各乡镇还结合县上花椒、核桃主导产业发展要求,新建了一批核桃、花椒基地,使全县的干果产业规模有了更大发展。

1.3.2工程质量高

各乡镇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过程中,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都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标准进行,每一处工程都坚持等高线绕山转,按照林种、树种生长习性和生长规律,拉线定距,科学整地,科学栽植,全面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成功接受了5次国家检查验收和5次省厅检查验收。

1.3.3退耕还林成效明显

(1)经济效益稳步增长。退耕还林工程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工程实施使10万多名农民从补助中直接受益,人均每年获得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43元。

(2)生态效益全面凸显。通过几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使全县16.7万亩的陡坡耕地和荒山恢复了植被,林业用地净增3万亩,有林地面积增加2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2%,林草覆盖率增加3%。控制水土流失面积450km2,河流径流量显著增加,多年断流的三、四级河流再度出现长流水,河流泥沙量逐年减少,冰雹、干热风、“倒春寒”等气候灾害逐年减少,灾害范围逐渐缩小。

(3)社会效益多方体现。实施退耕还林后,林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各地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大力建设基本农田,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拓宽了增收渠道,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民生态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工程实施,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遏制生态灾难、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在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满足后,人民对美化生活环境有着强烈的愿望,参与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高。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大部分劳动力都从简单劳动和低收入的行业中脱离出来,投身到复杂的、技术难度高、收入高的行业中来,为社会创造了更大的财富。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农村贫困人口逐渐减少,农民耕作方式由传统的广种薄收、粗放经营转变为精耕细作的集约经营,单位面积的产量产值增加,农村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2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退耕还林工作开展以来,总体上进展顺利,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县10万亩退耕地有3万多亩已见成效,8万多亩长势良好,少部分成活(保存)率低,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013年8月绿色科技第8期

周支贵:木里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资源与产业

2.1各级各部门认识不足

各级各部门思想认识有偏差。一是领导认识有偏差。有少数乡镇主要领导总认为退耕还林是林业部门的事,与乡镇政府无关,只要指标,不管施工,对退耕还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作业、检查验收、政策兑现和确权发证工作不闻不问,甚至有的乡镇主要领导把退耕还林政策完全理解为救济扶贫政策,政策兑现实行平均制和平衡制,出现了“林粮间作,栽植不到位,不补植不管护”和“退少多兑,不退也兑”等现象,影响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质量。二是群众认识有偏差。大部分群众把退耕还林工程只理解为扶贫工程,认为多退、少退、不退都一样,人人有份,户户均等,简单地认为是群众出地、国家出钱,违背了国家要生态、群众要增收的初衷,导致工程建设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致使栽植、管护、补植不到位。

2.2工程管理不善,成效差

2.2.1“重造轻管”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木里县退耕还林普遍存在着重栽轻管现象。虽然县乡与退耕户签订了退耕还林管护合同,但没有认真履行,使退耕还林地块杂草比树苗高。苗草争水争肥,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低,补植补造任务艰巨,直接影响了退耕还林成效。

大部分农户对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认识不够,对退耕地的管理没有从长远来做打算,对退耕地和耕地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管理,甚至出现退耕户1~2年从未去过退耕地的情况。目前,部分退耕地牲口践踏严重,已经是6~10年的退耕还林苗木长势很差,甚至有的退耕地变成了荒坡荒地。

2.2.2乡镇核查验收走过场,难把质量关

对验收合格和不合格的退耕农户一视同仁,都兑现现金补助,严重影响了退耕农户的管护积极性。出现了“群众看干部”的现象,使乡、村、组干部在监督管理上失去威信。

2.2.3工程建设征占用退耕还林地矛盾突出

木里县各类项目工程征占用退耕还林地共计5224亩,其中退耕还林地3207.3亩,荒山造林2023.7亩。除修建卢亚路征占用的24亩退耕还林地和10亩荒山造林地已进行补偿置换外,其余3186.3亩退耕还林地和2013.7亩荒山造林地均未进行置换。

木里县工程建设征占用退耕还林地在资金补偿、置换退耕还林地进行异地造林工作上矛盾大,各级政府、业主、移民办、项目办、县林业局、退耕户之间相互配合程度不够,不能及时联手处理好工作上的矛盾,致使置换工作举步维艰,进展缓慢。

2.2.4退耕还林地变动变更频繁

部分农户存在侥幸心理,随意变动退耕地地界,甚至买卖退耕地、改变退耕还林地用途,对各种工程占用和修建占用地不申报、不置换。大多数退耕农户经营管理差,普遍存在不松土、除草、施肥、浇水,更谈不上病虫害防治,更有甚者在退耕地中敞放牲畜,造成年年种树不见树和树种变更频繁,严重影响了木里县整个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

2.2.5自然灾害频发

木里县自然条件恶劣,干旱、洪水、冰冻雪灾、泥石流、滑坡、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频发,造成部分退耕成果损失,补植补造任务异常艰巨。并且,该县退耕农户缺乏必要的科技知识,对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防范意识弱,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且存在重复受灾的可能。

2.2.6退耕还林档案管理不规范

木里县大部分乡镇都没有实行退耕还林档案专人专柜管理,退耕还林资料不全,无上级各部门下发的文件资料、各年度的退耕还林自查验收资料、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发放花名册、退耕还林农户分户建卡卡片、合同等现象普遍存在。

2.3技术力量薄弱,装备差

木里县退耕办自成立以来,全县整个退耕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挂靠在木里县林业局造林股,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现有人员4人,平均年龄42岁以上。退耕办人员除了每年要承担全县29个乡镇退耕还林工程的日常管理、检查验收工作外,还要承担造林、种苗、产业、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以及经果林建设任务,工作量太大,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工作上的重叠,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必将影响到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

到目前为止,退耕办办公设备差。退耕办人员由于平时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参加各类技术培训,整体业务能力难以提高,造成工作效率低下,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3对策与建议

木里县退耕还林工程已进入巩固、稳步推进、提高效益的重要阶段。工程建设内容、组织方式和目标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由于工程涉及农户多、空间范围广、影响跨度长、各乡镇经济社会差异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切实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的整改力度,巩固成果,特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3.1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责任落实

3.1.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退耕还林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和各个部门。因此,需要进一步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会议、专栏等形式深入宣传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工程若干政策意见》和《退耕还林条例》,使广大干群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的相关人员要加强对《条例》的学习,学懂弄清和熟练掌握《条例》各条款,严格按规定办事,并向退耕农户宣传退耕还林政策,使其明确自己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有力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健康、稳定、科学有序开展。

3.1.2加强协作,明确职责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因此,县级各相关部门必须明确各自职责,踏踏实实开展工作,把退耕还林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严格按照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要求严抓重管,确保工作成效。各乡镇政府要清楚地认识到退耕还林是一项政府工程,乡镇政府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主体,乡镇政府对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决定了该乡镇退耕还林工作的成败。因此,各乡镇要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给予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强退耕还林政策法规的宣传,大力宣传《退耕还林条例》,让退耕还林政策法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引导农户结合退耕还林,兴建产业基地,大力推进全县茶叶、核桃、板栗、木本中药材等产业建设步伐;三是切实做好退耕还林地块的核查验收工作;四是加强检查督促,对发现的间作套种、复垦耕种和弄虚作假问题要及时查处,予以整改。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县、乡、村、退耕户要层层签订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各自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责、权、利,切实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德政工程”来抓。要明确退耕工程建设是政府工程,坚持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乡镇”的原则,签订“巩固退耕还林工程目标责任书”,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逐村、逐户地落实责任,严格退耕还林纪律,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情况列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定期通报,严格奖惩。实施县级领导包乡负责,林业部门领导包片区负责,技术员协助和监督各乡镇的退耕还林工作。

3.1.3加强管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要坚持工程建设与工程管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原则。一是切实搞好补植补造工作。截至2013年木里县有10余万亩退耕地块需要补植。因此,各乡镇务必在秋冬季造林季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筹集种苗,组织群众,抢墒造林,抢墒补植,确保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90%以上,实现退耕一片,造林一片,成活一片;二是狠抓幼林抚育。在秋冬季节要组织退耕农户对退耕还林地块进行割草扩盘管护,确保幼苗健壮生长;三是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地块有人管,林木有人护;四是加大对工程区的封禁管护力度,防止人畜破坏,严防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发生,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

3.2进一步强化工程管理,完善措施,务求整改实效

(1)2008年和2009年县退耕办、林业局对全县10万亩退耕还地进行了全面检查和阶段验收,国家、省、州分别不同程度地对2000、2001、2002年到期的退耕还林地进行了阶段验收,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虽然我们在检查中边发现问题,边发放整改通知书,但目前整改工作缓慢,抓得不力,干得不实,执行得较差,很多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建议:在每年7月左右召开一次“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及技术培训会”。一是要求各乡镇立即行动起来,在年雨季结束之前,进行积极的整改;二是培训国家和省州的验收办法,进一步强化检查验收工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2)县退耕办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加大执法力度,今后工作重心应从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向依法管理转变,加大退耕还林稽查执法力度,对退耕还林工作中出现的弄虚作假、虚报、毁林复耕、违法占用、私自复耕、档案管理不规范等行为坚决查处,绝不姑息迁就,从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3)对于大项目工程、通乡通村公路以及民房改造占用的退耕还林工程地,要实行占一补一,立即置换。建议县委、县政府出台置换政策,大项目占用由业主按照非库区移民标准进行补偿;通乡通村公路占用一是由政府补偿,二是各乡镇自行进行调剂置换;民房建设占地由退耕农户自行置换。

(4)规范变更程序,各乡镇若有变更必须书面报告请示县林业局,并经县林业局上报州林业局审批同意后方能变更,并由乡镇配合县林业局做好变更作业设计,否则一律视为违规。

(5)要进一步落实管护措施,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善管理办法,乡镇干部要包点包户,落实到地块。

3.3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巩固建设成果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工程健康有序开展。退耕还林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作环节多的社会系统工程,从规划设计、建卡到户、签订合同、作业施工、技术指导、工程监督、检查验收、资料印制、政策兑现、确权发证、宣传培训、档案建设、会议招待和查处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经费。根据几年来的工作经验,退耕还林每亩每年工作经费至少需要10元,边远山区的高达15元。沉重的工作经费负担,使林业局和乡镇林业站不堪重负,甚至出现职工垫资搞工作,导致了林业局越争任务越穷,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木里县退耕还林工程的正常开展。为扎实搞好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建设健康稳定、科学有序开展,建议县乡两级财政从2014年起将退耕还林日常管理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切实减轻林业部门的经费负担。

木里县退耕还林工程已有7万亩通过了国家验收,还有3万亩工程未进行验收。该县的退耕还林工程分2000年、2001年、2002年、2002年新增、2003年、2005年6个阶段共实施100000亩。国家实行对退耕还林地延期5~8年的建设,该县今后的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管护、检查验收等工作,任务依然很重。 参考文献:

[1]木里县退耕办.木里县历年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检查验收报告[R].木里:木里县退耕办,2000~2012.

[2]周支贵.木里县2009年退耕还林阶段验收报告[R].木里:木里县退耕办,2009.

[3]木里县退耕办.木里县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R].木里:木里县退耕办,2009.

[4]木里县退耕办.关于当前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报告[R].木里:木里县退耕办,2009.

[5]木里县退耕办.木里县历年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工作总结[R].木里:木里县退耕办,2000~2012.

退耕还林地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条例》

一、 退耕还林工程概况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生态状况不容乐观。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6.9%,全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总面积174.31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27.9%和18.2%,并以年均1.04万平方公里和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致使我国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国家的生态安全受到威胁。1998年特大洪水、2000年春遭受的严重旱灾、2002年3月影响严重的沙尘暴天气,给人民敲响了警钟。人们认识到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林地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能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水质和空气,为人类提供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林地也是众多动植物生存的场所与领地,在保护物种与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但是,由于我国人多地少,“民以食为天”,在生存压力与粮食危机下,长期以来,山区尤其西部落后地区的人民开垦陡坡地种粮、毁林开垦情况严重,这些举措虽不得已,却是造成生态恶化、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粮食还有结余,具备了屏弃毁林垦地这种以牺牲生态换取口粮之做法的条件,同时在自然灾害的警示下,生态安全被提上日程。因此,在1998年洪灾后,国务院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1999年8月,发出了《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要求立即停止一切毁林开垦行为,大力植树造林。与之相呼应,1999年10月退耕还林工程率先在四川、陕西、甘肃开展;2000年3月,退耕还林试点工作在17个省(区、市)正式启动;2002年在全国215个省(区、市)全面铺开。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进展顺利。据统计,1999年以来,国家共安排退耕还林工程任务2.27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08亿亩,宜林荒山造林1.19亿亩。国家累计投入495.8亿元,其中种苗造林补助费等基建投资118.2亿元,补助退耕农户生活费39.2亿元、补助农民粮食折合资金338.4亿元(粮食483.4亿斤) 。据国家林业局组织的退耕还林质量核查结果,2002年退耕还林的面积核实率为95.8%,造林质量合格率为89.6%。2004年全国安排退耕还林6000万亩。

同时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首先“绿了山”,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工程区林草覆盖率平均增加2个多百分点,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减轻,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逐年下降;其次“富了民”,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工程实施使9700多万农民从补助中直接受益,人均获得生活费补助40元、粮食补助494斤 ,林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各地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大力建设基本农田,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拓宽了增收渠道,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另外还“育了人”,全民生态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工程实施,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遏制生态灾难、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在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满足后,人民对美化生活环境有着强烈的愿望,参与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提高。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退耕还林开展5年来,总体上进展顺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对退耕还林目的认识不足,规划和计划不当,盲目扩大试点范围,增加了财政压力与实施难度。退耕还林主要是针对西部的生态改造,国家对退耕者补助粮食、现金、种苗费等,通过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来达到使其还林的目的,是“以粮食(金钱)换生态”,也是对人民既得利益的补偿。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并未真正理解退耕还林的生态意义,而是把它理解为国家扶贫措施,当之为“唐僧肉”,扩大范围,利益均沾,争夺退耕还林指标。例如,甘肃“先斩后奏”, 村干部在计划任务未下达时,就动员村民大面积停耕掘洞以植林,然后层层以“既成事实”为由,要求上级政府“开口子”,以拿到更多的指标。但是国家计划任务仅能消化已造林面积的19.5%,尚有185.74万亩无法兑现补助粮款,同时已整耕地既不能造林,又影响耕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这样导致工程面积越来越大,无法突出重点,财力难以支持。既要保证政令的权威,考虑政策的连续性,避免一刀切,又要体恤黎民的疾苦,工程实施处于两难。

(2)对退耕还林政策把握不准,造林质量不高,原因有二,首先,生态条件恶劣,种苗量不足或质不优,加之“有人栽,无人管”,林粮间作,管护粗放,致使林木成活率不高;其次,在部分退耕地区,人民追求短期可得经济利益,还林时经济林、生态林比例不合理,经济林比例偏高,难以实现生态目标。

(3)有关配套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利于退耕还林的顺利实施。如基层管理不规范,补助兑现环节出现了违法违纪现象。补助粮以次充好,质量不合格;退耕还林资金管理不严,存在弄虚作假、虚报“造林实绩”冒领补助金现象,发生截留、挪用、挤占、套取和贪污行为,影响了工程建设。

(4)相关政策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新的法律规范,地方政府对一些政策的具体操作要根据本地情况立法,国家不能“一刀切”。例如按国家现行的政策对还经济林补助粮款5年,生态林8年,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特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5年内经济林无法产生经济效益,8年内生态林也无法见到生态效益,这个经济补偿标准就偏低。群众认为政策中补助年限短,贷款难,担心国家一旦停止补助,生活就难以为继。 这不仅会挫伤农牧民退耕还林(草)积极性,而且直接影响整个西部的退耕还林战略的实施。因此在国家宏观与地方中观、微观层次上都需要针对具体实际进一步完善、改进有关法规,依法推进退耕还林进程。

(5)一些地方没有处理好退耕还林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关系,不注重发展后续产业,解决长远生计问题,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退耕还林过程中若不能统筹考虑和解决好农民的吃饭、烧柴、增收等实际问题,只重眼前的补助,要想“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则是一句空话。因此要保障成果,必须“以人为本”,将农民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结合,将生态目标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

三、加强法律手段,推进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法律是国家林业政策与工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国将退耕还林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保证决策措施落到实处。

退耕还林实施以来,已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多达数十部。国务院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2002年12月6日通过的《退耕还林条例》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某项工程而进行的立法;国务院各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工程建设、检查验收、资金管理、补助兑现等方面的办法、规章和标准;各地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等,如四川省就制定了有关退耕还林资金管理审计、粮食供应、林权证发放以及贯彻国务院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地方法规等,云南省规定,除退耕地免征农业税外,种植的农林产品还免交农业特产税1—3年,丧失基本生活条件的农户,享受异地搬迁安置补助费。这些政策法规有力地指导、推进了工程的规范有序运行。

另外,我国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水土保持法》、《土地管理法》中均有退耕还林、林地保护、林业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法律具有的强制规范性、连续稳定性等,使它在保障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保护和管理林业资源、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维护所有者及使用者权益方面有着引导、制约、促进的作用,因此,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应梳理现有法规,使之相互补充、配合协调;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必须完善法律、严格执法,把国家有关政策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推动工程的开展。

(1)普法。知法懂法是守法的前提,要宣传普及《退耕还林条例》、《森林法》等法规,加强全社会的林业法制教育,让干部群众真正懂得退耕还林的最根本目的是要恢复生态的多样性和综合平衡,这是经济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引导人民不断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和法制观念,为退耕还林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使之弄清各自的权利义务,更好地依法行政、执法守法护法。

(2)依法编制规划计划。科学合理合法的规划和计划是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取得应有成效的基础。《退耕还林条例》第5条规定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并设专章对规划的机构职责、范围、内容、程序、期限以及计划、实施方案、作业设计等作了详细的规定。明确规定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退耕还林总体规划、年度计划,主管全国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负责退耕还林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退耕规划、计划、年度实施方案、作业设计的编制,种苗培育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种苗质量的检验和监督,退耕还林项目的检查验收等。相应的国家林业局每年进行《退耕还林工程规划》的编制、报批工作,2004年5月26日又出台了《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要本着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合理安排退耕还林任务,增强治理的针对性,对生态区位重要或生态状况脆弱的区域优先安排,加大治理力度,而不是将退耕还林政策简单地看成扶贫措施,全面铺开,任务平均分配,导致该退的退不下来,不该退的也安排。作为工程实施的主管部门,林业部要进一步遵循生态优先、确保重点、因害设防、合理布局的原则,依法做好退耕还林规划工作;基层单位必须从气候、地理及经济等实际条件出发,并与环保、水土保持、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等衔接协调,因地制宜,制订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执行单位要依据方案编制作业计划,具体落实方案的内容和要求。

(3)依法育林,保障质量。针对造林质量不高的状况,应落实法律,搞好种苗供应,落实管护责任,严格验收。《退耕还林条例》第三章“造林、管护与检查验收”对种苗来源与供应方式做了规定,同时应加强已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种苗管理办法》、《种子法》、《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执法力度,规范种苗生产供应行为,保障种苗供应的质量。在还林中还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综合治理”,“坚持生态优先”,“退耕土地还林营造的生态林面积,以县为单位核算,不得低于退耕土地还林面积的80%。”(《条例》第23条)。应严格退耕还林合同的签定,通过对还林范围、面积、成活率、管护责任、作业方式、违约责任的约定,督促退耕者履行管护义务。林业局营造林质量稽查办公室要继续实行行政、技术负责制,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关于造林质量事故行政追究制度的规定》,对质量事故实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查处质量案件。并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办法》规范检查验收程序、内容、标准和方法,建立县级自查、省级复查、部级核查三级检查验收制度,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重建设轻保护是生态目标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因此林木保护是退耕还林的重要方面。要将保护已有植被、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放在优先的位置上,确保退下—片,管理一片,见效一片。《退耕还林条例》、《森林法》、《刑法》都强调对林业资源的保护,禁止复耕、毁林开垦、滥采乱挖等破坏植被行为,实行限额采伐制度,实施林地用途管制等,这些于退耕还林生态目标的实现,是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要严格执行。

(4)依法落实激励机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林农是林业资源最直接的经营管理者,保护其合法权益关系到他们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也直接关系到林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国家为确保退耕还林生态目的的实现,依法规定了一系列政策,《条例》“资金和粮食补助”、“其他保障措施”两章中对退耕还林户的激励措施主要有:粮食、现金补助,农业税减免,林权保障等。“国家按照核定的退耕还林实际面积,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提供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补助费和生活补助费。”(第35条),解决了口粮问题;“退耕还林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其中退耕还林(草)所取得的农业特产收入,依照国家规定免征农业特产税。”(第49条);“国家保护退耕还林者享有退耕土地上的林木(草)所有权”(47条),保障承包经营政策的连续性、长期性。对于这些激励措施,要严格落实,以免挫伤还林积极性。

《条例》规定“补助粮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不得回购退耕还林补助粮食”,“退耕还林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和克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补助资金和粮食。”并针对此情形在“第五十七条”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国家林业局2002年6月制定了《林业重点工程资金违规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以进一步加强林业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与监督,2004年4月13日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的通知》对完善粮食补助做了进一步规定,要求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兑现补助政策,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应严格规范工程资金的使用拨付程序与补助粮发放程序,加强执法监督与公众参与,为工程实施提供保障。

地方政府应落实并细化《条例》的规定,针对农业税减免、林权证发放等制定当地的实施细则,遵循“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原则,及时发放林权证以确认、保障林农的承包经营权。退耕还林后其承包经营权期限可以延长到70年,只要权属明确、不改变林地用途和性质,其林木和林地使用权都可以流转,依法继承、转让、抵押、担保、入股等。在不破坏整体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退耕者经批准可以依法对其所有的林木进行采伐。政府要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法规措施来切实保障农民权利,引导农民自愿退耕。

(5)完善立法,健全配套政策。退耕还林工程史无前例,针对过程中已有的和新出现的问题,国家应不断完善和制定有关配套办法及规定,以立法的形式规范退耕还林的操作及优惠举措,保证政策的稳定性,给林农定心丸。不同省区内、不同生态环境下,退耕还林(草)政策如延长粮款补助数量、年限和林权证年限等,应有所不同,以消除农民后顾之忧。

目前国家已出台了《退耕还林条例》等法规,但还需要一系列操作性强的部门规章、办法,还要充实、制定荒漠化治理、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管理、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林业基金征收使用、工程质量监管等法规和规章,并应根据新情况对现有法律法规中经济补助、林种配置、退耕还林与综合开发等内容进行修订。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根据《退耕还林条例》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退耕还林还草的管理办法、标准等,形成以《退耕还林条例》为核心的退耕还林法规体系,使工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于退耕还林5—8年以后人民生活、地方经济、资源利用方面的政策、法规及技术规程,从现在起就要着手研究,早做准备。

(6)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协调观,走生态与经济相结合之路。《条例》第四条规定“退耕还林必须坚持生态优先。退耕还林应当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建设基本农田、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实施生态移民相结合”,这一指导思想,在退耕还林整个过程以及立法中必须遵循。

退耕还林是西部及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能否处理好二者关系是保障工程长效成果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协调观,把环境、经济、人口、社会作为整体,以人为本,处理好人与林、退耕与增收、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依法落实补助政策,保障近期收益;树立科学发展观,从长远规划,规范西部掠夺式开采方式,改变粗放型资源消耗模式,开展农村能源建设,发展绿色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统筹人与自然,统筹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在编制退耕还林作业设计时因地制宜、科学设计,发展一些既有较好生态效益、又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兼用林,选择适宜的林种、树种和配置模式,形成持续稳定的生态系统,又培植多种资源,发展后续产业,尽可能兼顾农民群众的长远生计问题,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退得下、还得上、能致富、不反弹”的目标。

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加速经济建设、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目标。据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作出了“加强林业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等科学论断,确定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为加强林业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要重点向“三农”和生态建设倾斜,给林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政策条件。退耕还林作为西部大开发与林业建设和生态系统恢复的重点工程,必将在此良好的机遇下得以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资料:

1、 王迪生,《加强法律手段,规范退耕还林(草)》,《中国林业》2000年第4期;

2、 李淑新,《《退耕还林条例》与生态环境建设》,《林业经济》2002年12期;

3、 孙杰、赵承、王立彬,《绿色的长征——中国退耕还林纪事》,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4、 宋才发,《实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决策措施的法律思考》,《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退耕还林地管理办法篇4

大户承包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一种重要机制。大户承包实施退耕还林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健全制度,依法管理,按规范程序进行。一是建立和完善有关承包制度。各县区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抓紧建立健全退耕还林工程大户承包管理制度。从合同签订、任务安排、规划设计、施工组织、检查验收、政策兑现到后期管护等全过程规范大户承包实施退耕还林的程序和方法,明确责任和权利。已经建立退耕还林大户承包管理制度的,要进一步修订有关规定,完善制度。二是加强对大户承包实施退耕还林关键环节的管理。要对大户承包实施退耕还林的土地来源情况、利益分配情况以及管护责任落实情况等进行审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承包合同,避免出现利益纠纷。要严格把好大户实施退耕还林地块的作业设计关,科学确定林种、树种和配置模式。要严格把好检查验收关,防止虚报面积等现象发生。要为大户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帮助解决好技术难题,并积极引导大户发展优势产业,带动广大农户共同致富。三是增加大户承包实施退耕还林的透明度。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宣传,增加计划安排、造林实绩检查验收结果和政策兑现的透明度,把大户承包实施退耕还林的情况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四、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和资金管理工作

一是严格兑现政策。坚持八不兑现和张榜公示三榜定案制度,做到不验收不兑现、不合格不兑现、不公示不兑现。严格按照政策标准和要求及时兑现到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挪用政策兑现补助资金,不得代扣任何款项,不得弄虚作假、虚报冒领,不得拖延兑现时间,不得由集体或他人代领兑现资金。

二是严格工作程序和时效。市林业、财政部门在省级兑现文件下达后10个工作日内将兑现面积分解下达到县区,市财政部门在接到兑现面积确认文件和省财政资金拨付文件后1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到县区。县区林业部门在接到市级兑现文件后10个工作日内将检查验收结果和兑现表册提供给县区财政部门。各县区财政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到乡镇。资金拨付到乡镇后,由乡镇林业站会同乡镇财政所将检查验收结果及对应的补助资金兑现方案以村为单位张榜公示,接受监督。公示无异议后,乡镇林业站在10个工作日内向乡镇财政所提供退耕还林合格兑现面积资金花名册和汇总表。乡镇财政所进行复核确认后,在10个工作日内送交当地信用社。同时,乡镇财政所将审核后的退耕还林合格兑现面积资金花名册和汇总表加盖公章后送交乡镇林业站存档。乡镇信用社在10个工作日内,将补助资金分解拨付到退耕户的“一折通”账户,同时将兑付情况报送乡镇财政所。乡镇可根据检查验收结果,分1-2个批次进行兑现。

三是切实加强退耕还林资金管理。严格按照退耕还林粮食补助、现金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及《**省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对第一周期退耕还林粮食补助、现金补助和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的管理,退耕还林补助资金要统一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禁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截留挪用。

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退耕还林实行各级政府负责制和相关部门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退耕还林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把退耕还林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汇报,定期组织督促检查,及时研究实施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县、乡、村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并认真检查考核,严格奖惩兑现。对工作不力,问题严重的,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人责任。

要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各级林业部门是退耕还林工程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工程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检查验收、档案管理,后期管护及相关的科研和技术工作,为政策兑现和省级复查、国家核查提供基础依据;财政部门负责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的管理和发放;监察、等部门做好案件的查处督察;审计部门负责退耕还林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基层信用社负责按核准的兑现花名册,及时足额将补助资金划转到退耕户的“一折通”账户。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其他各成员单位要按《退耕还林条例》的规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为了保证退耕还林工作需要,各县区政府每年至少应安排一定的退耕还林工作经费,并根据财力状况逐步增加。要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机构管理能力建设,调整、充实、配齐、配强工作人员。要加大退耕还林政策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要强化配套措施,加大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继续推进生态移民,扎实做好荒山造林,抓好后续产业发展。各级人民政府结合启动第二个周期兑现工作,要全面、扎实组织开展一次大检查,认真总结前一阶段退耕还林工作,查找问题,加以整改。要高度重视退耕还林中的工作,及时查处案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保证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实施。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25号)、**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意见》(*政发〔20*〕2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审计厅《关于加强退耕还林工程资金管理意见》的通知(*政办发〔20*〕22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客观分析退耕还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对做好退耕还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我市退耕还林工程从1*9年7月启动实施,截至20*年底,共完成退耕还林242.1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全市163个乡镇、33.4万农户、133.8万人,目前已先后开展了八次退耕还林政策兑现,直接给退耕户兑现资金14.6亿元,退耕户户均4370元,人均1090元。退耕还林增加全市森林覆盖率8个百分点。改善了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加快了林果产业发展,有力的促进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退耕还林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一是国务院出台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政策。现行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期满后,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的现金补助,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为:我省长江流域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105元;黄河流域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70元。原每亩退耕地每年20元生活补助费,继续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并与管护任务挂钩。补助期为: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还草补助2年。根据验收结果,兑付补助资金。凡20*年底前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政策已经期满的,从20*年起发放补助;20*年以后到期的,从次年起发放补助。同时国家还将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着力解决退耕农户生计问题。二是近年来退耕还林补助的兑现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粮食补助由开始的直接兑付粮食转变为兑现现金,进而到现在的一折通发放,政策兑现的程序需要进一步的对接。三是工作量成倍增加,退耕还林年底检查验收面积由开始的27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10万亩,每年兑现的补助资金由0.6亿元增加到2亿多元,兑现周期也翻了一番,工作时间跨度大,战线长,量大面广,加之国家暂停了退耕地计划安排,使一些人对退耕还林工作产生了一些片面认识。

退耕还林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惠民济民的一项重要措施,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艰巨复杂,政策周期长,补助资金多,切实做好退耕还林工作,事关惠农政策落实,事关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和退耕农户生计问题,事关大局稳定和新农村建设,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一定要站在政治高度,认清形势,高度重视,全面加强退耕还林工作。

二、继续强化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工作

检查验收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关键环节,是退耕还林政策兑现的重要依据。退耕还林检查验收工作由县级政府统一组织,林业部门牵头具体实施。县区全面开展自查,自查不能以乡镇检查代替,县区自查每年8月底以前完成。市上对县区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和工程质量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剖析。

对检查验收合格的,检查结束后15天内由检查人员完成对退耕还林兑现证(检查验收合格证)的填写,属于第一个兑现周期的,在《兑现证》上填写检查结果;属于第二个兑现周期的,在《检查验收合格证》上填写检查结果。由检查验收人员签名,县区林业局审核确认。对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暂不兑现,待整改合格后予以兑现。整改仍不合格的,由县区研究具体办法。检查验收实行“谁检查、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兑现证》和《检查验收合格证》是确认农户退耕面积、记录年度检查验收结果和退耕农户领取兑现资金的重要凭证,由退耕农户保管。

退耕还林地管理办法篇5

退耕还林工作开展以来,总体上进展顺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1 对退耕还林目的认识不足,规划和计划不当,盲目扩大试点范围,增加了财政压力与实施难度。退耕还林主要是针对西部的生态改造,国家对退耕者补助粮食、现金、种苗费等,通过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来达到使其还林的目的,是“以粮食(金钱)换生态”,也是对人民既得利益的补偿。

1.2 对退耕还林政策把握不准,造林质量不高。原因有二:首先,生态条件恶劣,种苗量不足或质不优,加之“有人栽,无人管”,林粮间作,管护粗放,致使林木成活率不高;其次,在部分退耕地区,人民追求短期可得经济利益,还林时经济林、生态林比例不合理,经济林比例偏高,难以实现生态目标。

1.3 有关配套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利于退耕还林的顺利实施。如基层管理不规范,补助兑现环节出现了违法违纪现象。补助粮以次充好,质量不合格;退耕还林资金管理不严,存在弄虚作假、虚报“造林实绩”冒领补助金现象,发生截留、挪用、挤占、套取和贪污行为,影响了工程建设。

1.4 一些地方没有处理好退耕还林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关系,不注重发展后续产业,解决长远生计问题,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退耕还林过程中若不能统筹考虑和解决好农民的吃饭、烧柴、增收等实际问题,只重眼前的补助。因此要保障成果,必须“以人为本”,将农民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结合,将生态目标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

2 加强法律手段,推进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法律是国家林业政策与工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国将退耕还林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保证决策措施落到实处。

法律具有的强制规范性、连续稳定性等,使它在保障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保护和管理林业资源、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维护所有者及使用者权益方面有着引导、制约、促进的作用,因此,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应梳理现有法规,使之相互补充、配合协调;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必须完善法律、严格执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普法。知法懂法是守法的前提,要宣传普及《退耕还林条例》、《森林法》等法规,加强全社会的林业法制教育,让干部群众真正懂得退耕还林的最根本目的是要恢复生态的多样性和综合平衡,这是经济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引导人民不断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和法制观念,为退耕还林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2 依法编制规划计划。科学合理合法的规划和计划是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取得应有成效的基础。《退耕还林条例》第5条规定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并设专章对规划的机构职责、范围、内容、程序、期限以及计划、实施方案、作业设计等作了详细的规定。

2.3 依法育林,保障质量。针对造林质量不高的状况,应落实法律,搞好种苗供应,落实管护责任,严格验收。加强已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种苗管理办法》、《种子法》、《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执法力度,规范种苗生产供应行为,保障种苗供应的质量。在还林中还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综合治理”,“坚持生态优先”,“退耕土地还林营造的生态林面积,以县为单位核算,不得低于退耕土地还林面积的80%。”

2.4 依法落实激励机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林农是林业资源最直接的经营管理者,保护其合法权益关系到他们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也直接关系到林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国家为确保退耕还林生态目的的实现,依法规定了一系列政策,《条例》“资金和粮食补助”、“其他保障措施”两章中对退耕还林户的激励措施主要有:粮食、现金补助,农业税减免,林权保障等。“国家按照核定的退耕还林实际面积,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提供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补助费和生活补助费。”,解决了口粮问题;“退耕还林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其中退耕还林(草)所取得的农业特产收入,依照国家规定免征农业特产税。”;“对于这些激励措施,要严格落实,以免挫伤还林积极性。

退耕还林地管理办法篇6

根据*县鲁退字[2009]4号文件《*县退耕还林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当前退耕还林工作的紧急通知》,我乡4月19日接到通知认真组织安排部署,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展开对各退耕项目村立进五天到地块的自查工作,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我乡20*、20*、20*,历年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项目11993.6亩,分布在*村、箐脚、洗洋塘、水塘、大水井、坡脚、仙人洞7个行政村,涉及64个村民小组、(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142个小班、2815户群众。其中:*村昭待公路占用38.61亩;会泽牛栏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占用退耕还林地31.9亩,20*年兑现面积为11923.09亩,其中生态林11824.12亩,经济林到期98.97亩,20*年度实施退耕还林1587.2亩,其中包括昭待公路占用38.61亩,应兑现面积1548.59亩,其中生态林1497.32亩,经济林到期延长51.27亩,20*年度实施退耕还林5000亩,生态林4952.3亩,经济林47.7亩,20*年度实施退耕5374.5亩,涉及会泽牛栏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占用退耕还林地31.9亩,实施兑现面积5374.5亩。

1、经我乡自查组检查除昭待路占用、会泽牛栏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两项合计占用70.51亩,其于11923.09亩退耕还林,其中生态林11824.12亩,经济林98.97亩,保存率100%,花椒保率50%左右,核桃成活率98%;全乡不合格面积609.63亩。

2、*乡接到各级文件指示严格按照文件要进行补植、补造、抚育工作,全乡共用去补植、补造苗木,红椒128120株,青椒6700株,板粟725株,核桃137株,需要更改树种面积7*.92亩,更改树种的地块现已作好育苗准备到6至7月份移植;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工程始终保持在顺利、健康快速发展,但与各领导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走访退耕农户及实地调查,部份人已经享受到退耕的效益,有的农户思想浅谈,意识不到位存在着只种不管,有一棵收一棵的懒惰思想,尽管我乡上下高度一直对人民群众谋利益、求发展、创新路、高效益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等方面去关注、关心支持群众,但我们呕心呖血,想进千方百计把一个作为这代人的工作作风进一份力,多为群众干一份实事,*乡是一个典型的的干热河谷和高海拔区域,地条件较差造林难度大,对海拔1900米以下有三个行政村适应大力发展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但干旱严重缺水对林木间作无乏生存,造成靠天吃饭的地点,牛栏江的水看得见摸不着,以人畜饮水成困难,守着江边喊口干情况,对于1900米以上的退耕还林有四个村虽然积极性可佳,但一些实施地块对核桃、花椒的长势不太理想,根据情况因地制宜,能发生经济、生态社会效率尽量发展,不论怎么样经济、生态社会最终都要适应一样。

尽管退耕还林工作是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长远利益,但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乡政府干部职工一条心共同努力,共同奋斗齐抓共管,把退耕还林工程抓得更好,抓得更实在努力奋斗,为产业发展奠基础,带好产业老大哥,我们虽然以上做了不少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

二、工作措施和方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队伍组织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程,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成立了检查组,主要领导组长、分领导及副组长、林业站及相关单位为检查组成员,办公室设在乡政府综合办由蔡飞负责办公室表格录制,整理文档。由林业站及相关人员及各项目村组成。

(二)明确任务,强化职责

1、层层落实责任制,林业站是实施退耕还林工作技术机构负责全乡技术指导工作。各村主任是退耕还林第一责任人、护林员、村民小组长为直接责任人。

2、强化护林人员的管理,加大巡山护林力度,确保工程健康有效的发展;明确护林人员管理,责任到人、分片包干;加大宣传力度,把退耕还林政策深入群众心中,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退耕农户的思想意识浅薄,造成只种不管,一部分退耕地块立地条件较差,严重干旱缺水,给林木成活造成严重影响,使群众年年造林不见林,只见草,不见树的情况。

2、科技含量技术跟不上稍,立地条件好的地方施肥,修剪技术管理不到位,援长了挂果的时期,影响了生产效益。

3、护林员责任心不强,拨一下动一下,监管力度不够,村、组干部责任心不到位,此项工作需要全民的关心支持,齐抓共管,没有谁种谁管谁受益的主见思想。

退耕还林地管理办法篇7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部署落实,做好、做细、做实各项工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县退耕还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检查验收。县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研究和解决成果巩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项目办公室,从乡镇财政、林业、农技、水保等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业务人员专门负责退耕还林专项建设单项建设项目的组织发动、规划方案编制、施工技术指导、检查验收及报账等工作。认真实行部门责任制,各单项牵头部门要各司其职,履职尽责,抓好单项项目的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林业部门要按照《退耕还林条例》赋予的职责,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抓好退耕还林检查验收、后续产业发展、补植补造、档案管理等工作。发改部门要统筹项目和资金,搞好综合平衡等工作。财政部门要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和规范发放,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农业部门要负责抓好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等工作。以工代赈办要负责搞好退耕农户生态移民工作。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工作。总之,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搞好协调配合,共同为退耕农户服务,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各项工作。

二、充分认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大意义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科学决策。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县林业生态建设史上投资最多、群众参与面最广的建设项目,涉及全县35个乡镇、256个行政村、50993户退耕农户、200328人,中央投资总额将达3.62亿元,其中巩固退耕还林专项建设资金1.087亿元。截至20*年底,全县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3.15万亩,配套荒山造林12.8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于构建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改善全县生态环境面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0年后,作出了转入成果巩固阶段的决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大局出发,符合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的一项重要部署,它对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推进“生态*”建设,对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对于加强“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县退耕还林地区的后续产业尚未完全建立,农田基本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林木后期管护未能相应及时跟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真正做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三、严格监督检查,强化工程管理

退耕还林地管理办法篇8

根据《*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财农〔20*〕1778号)和《*省2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计划的通知》(发改农经〔20*〕40号)精神,现就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农业项目建设管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各项目市、县(市、区)农委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农业项目建设,确保计划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二、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农业项目建设,省农委实行统一计划、集中管理、分工负责、分级实施的管理机制,计划处负责统一协调、计划下达,以及后续产业中农业基地项目建设管理;科教处具体负责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项目建设管理;土壤肥料总站具体负责基本口粮田项目建设管理;能源办、能源总站具体负责农村能源项目建设管理。各项目县(市、区)农委要建立健全项目责任机制,制定组织保障措施,落实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并加强与同级发改委、财政、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沟通,形成合作推进机制,切实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农业项目的建设和管理。

三、规范程序,集中报批。根据省下达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农业项目年度任务计划,各项目县(市、区)农委要在30日内组织完成编制单项工程年度实施方案,由项目县(市、区)农委会同同级发改委、财政局统一上报省农委,抄送委计划处1份,行业管理部门科教处、能源办、能源总站、土壤肥料总站各2份。经审核后的单项工程实施方案,由省农委会省发改委、财政厅审批后组织实施。

四、加强监管,确保效益。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实施细则》和单项工程管理办法要求组织实施,工程类项目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要求组织施工图设计等工作。同时,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项目建设的检查和监督,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强化资金管理,加强技术指导,接受社会监督,有效推进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项目效益,实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目标。

五、建立档案,健全资料。要建立系统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实行专人负责、及时收集、分类归档、妥善保管。

附件:

1.1.*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农业项目单项工程年度实施方案编

制要求和一般格式

2.2.*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暂行管理办法

3.3.*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农村能源建设项目暂行管理办法

4.4.*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项目暂

退耕还林地管理办法篇9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措施;问题;对策;内蒙古阿荣旗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79-02

阿荣旗退耕还林工程自2002年启动,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超过2万hm2,其中:退耕地还林0.87万hm2,涉及全旗11个乡镇2个国有农场。在稳步深入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实施后续产业建设,发展中草药、编织原料林、经济林抚育等项目。

1 退耕还林工程采取的主要措施

1.1 加强领导,建立组织,实行政府目标责任制

旗、乡(镇)2级都成立了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为退耕还林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林业主管部门成立了退耕还林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工作。

阿荣旗旗委、旗政府充分认识到了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性,将其列入政府工作计划。旗四大班子领导多次深入基层,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旗、乡(镇)2级政府都把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作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大事来抓,把退耕还林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每年工程计划下达后,旗与乡(镇)都要层层签定退耕还林目标责任书,把任务分解到乡、村、组,落实到农户和山头地块,将退耕还林工作落到实处,将责任明确到人,确保退耕还林工作顺利实施[1]。

1.2 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广大群众参与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退耕还林实施初期,大多数农户不了解退耕还林的目的,对退耕还林工作还有疑虑,为了尽快推进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全旗把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退耕还林政策。一是向当地党政干部宣传,使领导干部准确把握退耕还林的政策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正确指导和支持退耕还林工作[2];二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并结合印发宣传单、召开群众大会、举办广播电视讲座等对群众进行退耕还林工作政策普及,将农户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其自觉参与到退耕还林工作中;特别是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及时发放粮款,打消了群众的疑虑,大大促进了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一部分群众主动要求将自己的山坡地纳入到退耕还林任务中去。农户的这种思想转变确保了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认真组织,科学规划,搞好年度作业设计

开展了土地资源航测调查,对全旗的生态环境建设进行了总体的规划。为了完成年度退耕还目标,要制订合理科学的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在作业设计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农户意愿,以保护生态为原则,营造生态林的面积不能低于80%。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营造部分经济林,但必须采取水保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在水土流失严重、坡耕地及水库周围、山脉顶脊等一切生态地位重要的地方必须营造生态林,并做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相结合[3]。二是按小流域、一条沟、一面坡相对集中的连片治理,突出规模治理效益。三是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优先安排坡耕地和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耕地。四是设计人员深入基层,上山下沟,进村入户,与乡村干部和群众共同商定栽植树种,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选择一些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造林模式。五是在建设的同时做好保护工作,提高造林成活率。通过作业设计,将任务以乡、村为单位落实到组、户和山头地块,建立分户退耕还林卡片,并由乡(镇)政府与退耕农户签订合同。合同的签订,使退耕农户吃上了定心丸,解除了后顾之忧,确保了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1.4 加强种苗生产,保障种苗供应

在退耕还林工程种苗生产上,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充分利用国有苗圃,积极鼓励集体、企业和个人采取各种形式培育林木种苗,扩大种苗生产能力。在苗木供应方面,农民按照作业设计要求自主选择苗源。为确保苗木质量,对群众自育或自主选择的苗木,须经林业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用于造林。旗林木种苗管理部门加强种苗市场行政执法力度,坚决制止垄断种苗市场、哄抬种苗价格的行为,严厉打击种苗销售中的不法行为,严禁假冒伪劣种苗流入市场和生产渠道,维护了退耕农户的合法权益,为退耕还林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5 层层组织培训,提高科技含量

为了高质量、高标准地建设好退耕还林工程,加强了对现有成熟科技成果组装配套、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每年都要举办1~2期培训班,重点对旗、乡(镇)及技术骨干进行政策和业务培训,旗林业部门重点对退耕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林业技术人员深入山头地块进行现场指导。通过层层培训,使广大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全面掌握退耕还林工程的基本要求,有效提高了工程的科技含量。几年来结合阿荣旗实际,重点推广了ABT生根粉、地膜覆盖、容器苗造林等抗旱造林技术,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保证了退耕还林工程质量。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推行了林业科技人员技术承包责任制,对退耕还林重点地块,生态经济兼用林开展了技术承包与示范管理活动,进行全程指导与服务[4]。

1.6 坚持检查验收制度,进一步规范工程管理

为保证工程建设取得成效,规范工程管理,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根据国家工程管理法规、标准和办法等规章制度,先后出台了《阿荣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管理办法》《阿荣旗退耕还林政策兑现方案》《阿荣旗退耕还林工程检查验收操作细则》等。二是坚持检查验收制度。在旗级自查中,林业部门认真组织技术人员,对退耕还林任务逐小班、逐地块进行全面自查,验收结束后,将验收结果以村为单位,在村中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并填写《退耕还林工程验收卡》,作为发放补助资金的依据。三是加强全过程质量监督。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每年造林季节,旗政府成立了督导组和巡视组,对退耕还林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和实施进度,苗木质量等进行检查督导,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乡(镇)、林业部门分别成立了工程质量督查组,强化督查,巡回检查指导,从而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四是规范政策兑现程序。实施退耕还林的行政村都建立了退耕还林公示制度,将退耕还林者的退耕还林面积、造林树种、成活率等情况进行公示。

1.7 落实国家政策,及时发放林权证,保护农户合法权益

林业部门每年都要认真组织检查验收,对达到合格标准的面积核定补助数量,抄送乡(镇)财政所给予兑现。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兑现补助,并且强化资金管理,严格实行专户专储、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杜绝了挤占、挪用工程资金现象发生。同时,为保护退耕户的合法权益,旗政府及时发放了林权证,将退耕还林地纳入林地管理。

2 工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退耕还林工程前期,由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补助标准还比较高,群众的积极性相应很高。但是,随着国家农村政策的变化,陆续取消了农业税,同时还对耕地给予补助,同时物价上涨幅度较大,导致原有的补助标准含金量下降,群众退耕还林、经营林业的积极性下降。为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跟踪研究退耕还林工程的补助标准,及时上调补助标准。

二是受气候的影响,造林后一般需要补植3~5次才能保证存活和保存率,造林成本明显提高,与国家投入的种苗费补助标准有差距[6]。为此,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种苗补助费,或者增加一定比例的造林补助费。

三是退耕还林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地块分散,操作程序多,工作量大。在实施前要做好落实任务、编制年度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签订合同的工作,还要进行施工监督、技术指导和培训;实施后要检查验收、造册登记、建立工程档案和技术档案,还要印制相关表册、卡片等,由于当地财政困难,这加重了林业部门的经济负担。退耕还林工程既然是国家一项大型长期的生态建设工程,就应该按照工程项目管理,将工程建设的前期设计费、检查验收费等工作经费,纳入工程投资预算。为此,应协商提出解决方案,依照水利、环保等工程项目一样,将前期工作费列入工程预算,从根本上解决工作经费问题。

四是实施退耕还林,其最终目的就是要绿起来,富起来。科学合理利用退耕还林后的森林资源,现行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已经不利于调动群众就经营林业的积极性。为此,依据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研究退耕还林的采伐利用政策,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对策,改革林木采伐制度。

3 参考文献

[1] 吕圣富.对退耕还林工程政策及实施的几点思考[J].林业建设,2002(3):2-5.

[2] 王海伟,王全印,张锦凤.乌兰察布市退耕还林工程的绩效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2):74-75,77.

[3] 刘茂才.对我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若干思考[J].农村经济,2000(10):1-3.

[4] 孔祥丽,王克林.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以桂西北河池市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09(11):138-142.

退耕还林地管理办法篇10

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再次召开全县退耕还林工程迎国检工作调度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再动员,再升温,扎实做好退耕还林迎国检工作;再鼓劲,再提速,加快全县林权体制改革进度。下面,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思想,我讲两点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全面做好退耕还林工程迎接国家阶段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充分认识退耕还林工程迎接国家阶段验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家对退耕还林工程的阶段验收工作今年是第三年。前二年由于迎国检面积少、迎检工作扎实,得以顺利通过。今年全县迎检面积达3.5万余亩,任务非常艰巨。尽管县委、县政府先后于元月9日、3月22日召开了两次会议,但是从近期督查情况来看,效果很不理想,问题依然存在,一是补植补造不到位。一些乡镇在前段抓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时,工作马虎,造成补植补造不到位,有的成活率很低。二是抚育行动缓慢。大部分乡镇抚育才刚刚起步,个别乡镇还没有部署抚育工作。三是自查后整改不彻底。有的乡镇由于前段补植补造不到位,对县级自查验收后查找出来的问题,担心气温升高、立地条件差等原因,没有对问题小班采取整改措施,还有小班必须重新补造。

因此,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再次召开调度会,要求通过再动员、再升温,迅速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迎国检工作。在这里我不凡再次给各位提醒一下:退耕还林工程国家阶段验收是国家对全国各地到期退耕还林工程的面积保存情况、质量情况和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阅,并为中央财政拨付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及工程后续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其验收的结果直接关系到第一轮补助资金的结算和延长期补助资金拨付的大事。我县退耕还林工程曾经惊动总理和国家林业局,风波刚刚平息,林业事业刚刚迎来转机,如果这次国检再出问题,我们将无法向各级交待,我县的林业事业将再次受到冲击,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充分看到做好这次迎国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说实话,根据目前状况,我们根本无法确保通过,我们部分乡镇还没有进入角色,还在做表面文章,做应付工作,思想上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我希望同志们尽快进入角色,如果这项工作不重要,不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县委、县政府不会一而再,再而三来开会。我希望同志们引起高度警觉,以敏锐的思维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抓好退耕还林工程迎国检工作。

(二)突出重点,做好退耕还林工程迎接国家阶段验收各项准备工作。一是抓工程质量到位。补植补造的黄金季节已经过去,自查验收外业已经结束,全县退耕还林工程质量状况已经明朗。各乡镇要根据自查验收结果,强化责任,硬化措施,狠抓工程质量。要迅速掀起抚育高潮,对于未成林小班必须采取全抚,清除林地内杂草,对于成林小班采取1米见方蔸抚;已经郁闭的小班要刹好防火带,落实管护责任。对于退耕农户不在家或不愿抚育的退耕户,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意见》(湘政发[]15号)文件规定,各乡镇、村可以组织专班进行抚育,抚育费将从退耕还林钱粮补助兑现中扣除。所有小班在4月底前必须全部完成抚育工作,确保管护率达100%。要严格工程质量标准,对的确不能达标的小班要收回指标,由县退耕办统一调剂变更。要启动预案机制,为防止自查验收后再出现火灾等工程损失,全县已经预安排了5万株容器育苗,各乡镇要及时掌握迎检小班动态,并积极筹措苗木资金,国检前对于因火灾等原因造成不能达标的小班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全县面积保存率达100%。二是抓好退耕还林粮补助兑现和延长期补助资金发放。

为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强化管护责任,《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意见》和《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完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湘财农[]20号),对到期经济林和生态林退耕还林延长期补助资金发放作了明确的规定。这次国家阶段验收,将对退耕还林钱粮补助兑现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因此各乡镇必须在国检前对历年来钱粮兑现情况进行一次回头看。特别是已经到期的经济林面积,根据省人民政府文件规定,必须发放给原土地经营权人。据了解,还有个别乡镇没有严格按政策执行到位。在此,重新明确今后钱粮补助兑现的相关政策和作法:要严格发放标准。国家对到期经济林和生态林退耕还林延长一个补助周期,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退耕地每年每亩补助105元,由原土地经营权人享受延长期政策补助,业主(大户)不得享受延长期政策补助。经林业部门验收合格后,从到期后的次年起发放补助,由县财政部门通过乡财网涉农补助资金一卡通直接发放给退耕农户;退耕地生活补助费每年每亩补助20元,继续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并与管护任务挂钩。各乡镇凭乡镇人民政府与退耕农户签订的退耕还林抚育管护合同到县林业局拨付补助资金,经乡镇林业站验收合格后由乡镇发放给真正参与管护的单位或个人。

要严格发放程序。从今年开始,退耕还林钱粮补助兑现基础数据表填写好后,必须公示七天,公示无异议后,由自查验收技术员、林业站长、乡镇分管领导、乡镇长在表上签字,村民小组、村委会、乡镇加盖公章。否则,不能作为钱粮补助兑现的依据。各乡镇填写好钱粮补助兑现基础数据表后交县退耕办,县退耕办审核汇总后报送县财政局,县财政局审核后将汇总表抄送县农发行和县信用联社,并将现金拨付给信用联社,信用联社再拨付给各乡镇信用社,由信用社通过乡财一卡通直接拨付给退耕户。要严格补助资金监管。退耕还林补助资金是党和国家投入到农村农业的一项惠民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克扣、截留、挪用和冒领,这是一条“高压线”。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政策宣传、严格兑现渠道、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责任追究,从而确保补助资金真正兑付到退耕户手中,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在我县真正得到落实。县财政局、县农发行等单位要把好拨付关,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将补助资金拨付到位,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县林业局要把好工程验收关、合同审核关、确保补助资金发放准确、有效。县信用联社要把好补助资金的发放关,防止冒领、代领等现象出现。县纪检、监察、审计、财政、林业等部门要切实加强补助资金兑现环节的监督管理,经常深入乡镇督查和审计,从源头彻底杜绝挪用、冒领、抵扣补助资金的现象出现。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专班、确定专人,加强对补助资金的发放和使用管理。坚持先审核后发放的原则,要严肃纪律,坚决杜绝克扣、挪用、抵扣、冒领补助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三是抓好矛盾纠纷调处。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各种矛盾纠纷难以避免发生。各乡镇要做好稳定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特别在国家阶段性验收期间,严防农户上访干扰正常的检查秩序,谁出问题谁负责。四是抓好抓内业资料整理。林业部门必须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做好自查验收报告、变更作业设计批复、档案管理等工作。技术员要做到内外业资料精益求精,图、表、卡、册一致,确保业务不出问题,根据自查验收责任状的规定,“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全体技术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配合县退耕办对所包乡镇的内外业资料进行全面核对和完善,所有资料必须在4月15日前全部完成。五是抓好退耕还林确权发证。退耕还林国家阶段验收,要求所有退耕还林工程面积的林地发证率达100%,没有确权发证的,面积将作零处理。现在所有的证已经打印出来,大部分乡镇都没有领回去,请会后迅速到林改办把证领去。这个问题已经讲了好多次,是各个乡镇不愿收取5元/本的工本费还是其他原因,怎么至今还不拿去,国检即来临,你们拿什么东西给检查组看。

(三)强化责任,确保退耕还林迎接国家阶段验收万无一失。这次退耕还林国家阶段验收,面积最多,工作量最大,任务非常艰巨,其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县退耕农户的利益,也关系到全县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整体形象。扎实做好退耕还林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国检万无一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全县上下必须高度统一思想。一要强化工作责任。各乡镇要把退耕还林迎国检工作摆到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乡镇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具体抓,亲自过问,定期听取工作汇报,针对存在的问题要亲自解决,对本乡镇退耕还林工作全面负责。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所有包村组的脱产干部、林业站工作人员要按照责任台帐负有连带责任。各乡镇都制订了退耕还林迎国检责任表,没有上交县退耕办的乡镇迅速在近二天内交好,各乡镇要在责任表上签字、盖章。包小班的工作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要实行“四包”制:即包补植补造到位、包抚育管理到位、包防火责任到位、包发证到位,直至国检通过。你们分管林业工作的领导要学会十指弹钢琴,要善于分担责任,要主动向党政一把手汇好报,要全面掌握迎国检情况,充分调动全乡镇脱产干部和林业站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体包乡镇的林业局班子成员、林业技术干部要深入乡镇,认真当好参谋,搞好业务指导。二是要严格责任追究。前段工作欠帐太多,主要是责任不落实,工作作风飘浮,干部没有深入山头地块。县委、县政府将把这次迎国检的结果作为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各乡镇必须认真查找各自存在的问题,迅速整改。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将继续进行督查,如再发现问题,将组织全县力量对该乡镇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一切费用由乡镇负责,并作相应经济处罚。

凡因工作不深入、不负责,没有按期按质完成好退耕还林迎国检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导致在国检中出现重大问题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二、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责任,高位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强大动力,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今年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体改革纳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内容之一。我们要实现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现场核实率95%以上,7月份县市组织检查验收,8月份完成85%以上输机发证工作和山林权属纠纷调处率85%以上的目标,工作量还相当大,任务还十分艰巨。根据县林改办近段到各乡镇检查了解的情况,大部分乡镇在春节后启动了林改工作,但仍然存在严重问题。一是进度缓慢。各乡镇总体推进林改外业勘界工作实际进度相当缓慢,到阳历6月份完成主体改革、迎接检验收甚为困难。二是外业勘界技术力量薄弱。外业勘界、内业资料整理任务压头,突出问题在于技术人员普遍短缺。三是技术把关不严。一些乡镇未培训村组干部,技术把关不严,内业资料整理不及时且不规范,存在多次修改返工现象,能够一次性上缴合格的林改资料不多。个别乡镇程序操作不规范,没有按照林改工作规定的工作程序进行,没有层层召开会议,没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林改工作,造成部分群众对林改工作不知情,有的连村干部也不知道林改是怎么一回事,基础工作做得不扎实。为了把这场事关兴林富民、事关农村发展、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改革全面推向深入,各级各部门必须集中思想、集中精力,高位推动,后发赶超,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一)狠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责任落实。年初,乡镇工作繁多,林改工作已被耽误,对照省市目标任务,我县已经严重落后。高位推动、落实责任是林改成功的关键所在。各乡镇必须进一步完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负主责的工作机制,健全林改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监督检查机制。现在,退耕还林自查验收已基本结束,所有技术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投入到林改工作中去。各乡镇必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有技术人员的乡镇必须迅速合理安排技术力量,没有技术人员的乡镇不能存在等、靠的思想,必须采取措施,想办法请、借、培训技术力量,深入推进林改工作。

(二)狠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标任务落实。一是抓林改进度。时间不等人,我们必须利用仅有的两个月时间完成现场核实率95%以上。各乡镇要对照上级规定的任务和时限,认真制定林改工作日程安排表,实行林改工作倒计时,集中时间和精力,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工作进度慢的乡镇要认真查找原因,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迎头赶上,保证林改任务按期完成。县林改办要继续加强对全县林改的检查督导。凡对林改工作推诿、抵制和马虎了事,导致目标任务不能按期完成的,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二是抓林改质量。各乡镇在林改过程中,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正确处理好质量与进度的关系,严禁违规操作。要建立质量监控体系,防止应付了事、走过场的倾向。各乡镇在林改过程中,除外业勘界组外,还要组建专门机构,规范填写、及时上交内业资料。县林改办要组织技术力量,加强对乡镇林改技术指导,确保林权发证质量,坚决杜绝出现工作粗糙、界线不清、山证不符等问题。三是抓纠纷调处。随着林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类山林矛盾纠纷日益凸显。各乡镇必须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山林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对山林纠纷调处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加大工作力度,认真组织,分级调处,及时化解各类山林纠纷矛盾,特别加强对历史遗留问题、跨行政区域的山林纠纷等重大山林纠纷案件的调处,确保林业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凡到县林业局档案室查阅林权证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出具书面申请报告,经当地政府签字盖章后方可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