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3 00:00: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土地整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范文篇1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土地整理储备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土地整理储备,是指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土地整理储备机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对纳入储备范围的集体土地依法实施征收,对国有土地实施收购、收回、置换后,进行土地前期开发整理,并予以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

第四条本市土地整理储备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制度。

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市土地整理储备工作。市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市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的审议和实施的监督工作,协调解决土地整理储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土地整理储备的统一管理和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的编制工作。

市土地整理中心作为本市土地整理储备机构,负责全市范围内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的组织实施和土地收购、整理储备、委托交易工作。城市发展控制区以外的土地整理储备工作,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市人民政府对土地整理储备机构有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条市土地整理中心可以委托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土地整理单位承担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根据需要,市土地整理中心还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对特定的区域、特定的建设项目实施土地整理。

第六条下列土地纳入土地整理储备范围:

(一)因公共利益需要或者实施城市规划,需要使用的土地;

(二)因单位搬迁、解散、撤销、破产、产业结构调整或者其他原因,停止使用的国有土地;

(三)土地使用权人未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或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规定的期限动工开发,需要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土地;

(四)土地使用权使用期限届满,需要收回的土地;

(五)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后未确定用地单位的土地;

(六)依法确认的闲置土地;

(七)依法确认为无土地使用权人的土地;

(八)政府委托管理的其他国有土地;

(九)其他纳入整理储备范围的土地。

第七条本市实行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管理制度。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按照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及土地市场的供求情况,拟定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经市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土地整理中心组织实施。

土地整理储备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年度整理储备土地规模;

(二)年度整理储备土地供应规模;

(三)年度末储备土地的存量规模。

第八条土地整理储备计划按照项目实施管理。城市发展控制区以内的项目实施计划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和下达,城市发展控制区以外的项目实施计划由区、县人民政府审批和下达。经批准的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计划作为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依据。

第九条对纳入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计划范围内的土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限制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限制新建、改建、扩建地上建筑物,优先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第十条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实施土地整理,应当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被整理土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土地整理实施方案。土地整理实施方案应当包括土地整理的范围、补偿标准及进度安排等内容。

土地整理实施方案须报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一条根据土地整理储备工作的需要,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提出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意见,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第十二条实施整理国有土地的,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根据批准的土地整理实施方案与被整理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土地整理补偿协议书。委托拆迁的,与被委托的拆迁单位签订房屋拆迁委托合同,并按照规定办理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和房屋拆迁等各项审批手续。涉及国有农用地的,按照有关规定一并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

第十三条征收集体土地的,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持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计划、土地整理实施方案批准文件及其他要件,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征收手续。涉及农用地的,按照有关规定一并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

依法办理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后的土地纳入储备。纳入储备满2年未供应的,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安排下一年度农用地转用计划时,扣减相应指标。

第十四条被整理土地使用权的注销与变更登记,由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按照土地登记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地上房屋需要拆迁的,按照本市房屋权属登记的有关规定办理注销登记;地上房屋需要保留并转移所有权的,由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持原权利人的委托书及其他要件,办理权属转移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整理非住宅房屋国有土地的,由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房地产评估机构,按照国有土地使用证书规定的土地用途、地上建筑物状况、土地现状利用条件等进行土地和房产价格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结合经济测算分析,与被整理土地使用权人协商确定补偿标准。

第十六条征收集体土地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及本市其他有关规定,确定补偿标准。

第十七条整理城镇住宅国有土地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房屋征收拆迁的规定确定补偿标准。

第十八条使用划拨土地的企业,实施企业产权交易涉及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在同等条件下,人民政府对土地资产有优先购买权。

以有偿方式取得的土地,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人民政府有优先购买权。

人民政府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完毕相关程序,注销原土地使用证后,交由市土地整理中心统一管理,纳入政府储备土地。

第二十条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整理国有土地,与被整理土地使用权人达不成土地整理协议的,可以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申请对被整理土地使用权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实施征收。

第二十一条整理完毕的土地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库,由市土地整理中心统一管理,土地使用权属登记为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政府储备土地或者在其地上取土。

第二十二条政府储备土地未供应前,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可以将政府储备土地连同地上物,采取出租、临时使用等方式加以利用,所得收益专项用于土地整理储备。

政府储备土地的临时利用时限,一般不得超过2年,且不能影响土地供应。

第二十三条政府储备土地临时利用的,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应当制定政府储备土地临时利用方案,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城市发展控制区以内的政府储备土地,由市土地整理中心委托公开出让。

政府储备土地公开出让前,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土地出让成本进行核定。

第二十五条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市财政部门从缴入国库的土地出让金政府净收益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专项用于土地整理储备。

第二十六条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应当加强资金风险管理,不得以任何形式为第三方提供担保。

土地整理范文篇2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土地整理储备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土地整理储备,是指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土地整理储备机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对纳入储备范围的集体土地依法实施征收,对国有土地实施收购、收回、置换后,进行土地前期开发整理,并予以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

第四条本市土地整理储备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制度。

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市土地整理储备工作。市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市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的审议和实施的监督工作,协调解决土地整理储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土地整理储备的统一管理和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的编制工作。

市土地整理中心作为本市土地整理储备机构,负责全市范围内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的组织实施和土地收购、整理储备、委托交易工作。城市发展控制区以外的土地整理储备工作,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市人民政府对土地整理储备机构有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条市土地整理中心可以委托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土地整理单位承担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根据需要,市土地整理中心还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对特定的区域、特定的建设项目实施土地整理。

第六条下列土地纳入土地整理储备范围:

(一)因公共利益需要或者实施城市规划,需要使用的土地;

(二)因单位搬迁、解散、撤销、破产、产业结构调整或者其他原因,停止使用的国有土地;

(三)土地使用权人未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或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规定的期限动工开发,需要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土地;

(四)土地使用权使用期限届满,需要收回的土地;

(五)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后未确定用地单位的土地;

(六)依法确认的闲置土地;

(七)依法确认为无土地使用权人的土地;

(八)政府委托管理的其他国有土地;

(九)其他纳入整理储备范围的土地。

第七条本市实行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管理制度。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按照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及土地市场的供求情况,拟定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经市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土地整理中心组织实施。

土地整理储备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年度整理储备土地规模;

(二)年度整理储备土地供应规模;

(三)年度末储备土地的存量规模。

第八条土地整理储备计划按照项目实施管理。城市发展控制区以内的项目实施计划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和下达,城市发展控制区以外的项目实施计划由区、县人民政府审批和下达。经批准的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计划作为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依据。

第九条对纳入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计划范围内的土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限制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限制新建、改建、扩建地上建筑物,优先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第十条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实施土地整理,应当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被整理土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土地整理实施方案。土地整理实施方案应当包括土地整理的范围、补偿标准及进度安排等内容。

土地整理实施方案须报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一条根据土地整理储备工作的需要,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提出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意见,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第十二条实施整理国有土地的,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根据批准的土地整理实施方案与被整理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土地整理补偿协议书。委托拆迁的,与被委托的拆迁单位签订房屋拆迁委托合同,并按照规定办理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和房屋拆迁等各项审批手续。涉及国有农用地的,按照有关规定一并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

第十三条征收集体土地的,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持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计划、土地整理实施方案批准文件及其他要件,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征收手续。涉及农用地的,按照有关规定一并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

依法办理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后的土地纳入储备。纳入储备满2年未供应的,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安排下一年度农用地转用计划时,扣减相应指标。

第十四条被整理土地使用权的注销与变更登记,由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按照土地登记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地上房屋需要拆迁的,按照本市房屋权属登记的有关规定办理注销登记;地上房屋需要保留并转移所有权的,由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持原权利人的委托书及其他要件,办理权属转移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整理非住宅房屋国有土地的,由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房地产评估机构,按照国有土地使用证书规定的土地用途、地上建筑物状况、土地现状利用条件等进行土地和房产价格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结合经济测算分析,与被整理土地使用权人协商确定补偿标准。

第十六条征收集体土地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及本市其他有关规定,确定补偿标准。

第十七条整理城镇住宅国有土地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房屋征收拆迁的规定确定补偿标准。

第十八条使用划拨土地的企业,实施企业产权交易涉及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在同等条件下,人民政府对土地资产有优先购买权。

以有偿方式取得的土地,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人民政府有优先购买权。

人民政府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完毕相关程序,注销原土地使用证后,交由市土地整理中心统一管理,纳入政府储备土地。

第二十条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整理国有土地,与被整理土地使用权人达不成土地整理协议的,可以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申请对被整理土地使用权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实施征收。

第二十一条整理完毕的土地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库,由市土地整理中心统一管理,土地使用权属登记为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政府储备土地或者在其地上取土。

第二十二条政府储备土地未供应前,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可以将政府储备土地连同地上物,采取出租、临时使用等方式加以利用,所得收益专项用于土地整理储备。

政府储备土地的临时利用时限,一般不得超过2年,且不能影响土地供应。

第二十三条政府储备土地临时利用的,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应当制定政府储备土地临时利用方案,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城市发展控制区以内的政府储备土地,由市土地整理中心委托公开出让。

政府储备土地公开出让前,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土地出让成本进行核定。

第二十五条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市财政部门从缴入国库的土地出让金政府净收益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专项用于土地整理储备。

第二十六条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应当加强资金风险管理,不得以任何形式为第三方提供担保。

土地整理范文篇3

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市的土地整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连续七年的共同努力,到今年6月,全市已累计完成土地整理197万余亩,建成标准农田151.2万亩,提前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第二轮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并通过土地整理,累计取得建设用地折抵指标21.12万亩。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开展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提高和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基本保障;是推动农村康庄工程、村庄环境整治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盘活土地存量、取得建设用地折抵指标,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必须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们也应当看到,今冬明春和今后我市土地整理工作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前几年我市大规模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大部分在经济比较发达和实施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的,投入少,见效快。但余下来需要整理的土地不仅面积数量少,而且多数处在经济欠发达或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实施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的相对工程量大,整理成本高,工作难度大。然而,在这些地区开展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无论是对于改善那里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小康建设,还是对于全市整个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都十分迫切。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今冬明春以及今后我市土地整理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把开展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对我们执政能力的一次考验,按照新形势下赋予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的更新内容与更高要求,树立信心,迎难而上,务必把这项工作认真抓实、抓好。

二、认真分析土地整理的潜力,大力开展造田造地行动

在中央加强宏观调控,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和占补平衡的形势下,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要用地就必须先要造地。因此,各地要充分挖掘土地整理的潜力,联系实际,加强规划,进一步拓展土地整理的范围和内容,大力开展造田造地行动。首先,要实现土地整理重点的转移。我市水田的土地整理空间虽已不大,但是,鱼塘、优质园地、宅居地的整理潜力仍然较大。各地在实施土地整理上要从以前的以水田为主,逐步转向把田、地、塘、宅居地的整理结合起来,努力扩大整理范围,特别是要加大对25度以下坡地、成片竹林等整理开发力度,充分挖掘整理资源。要采取有力措施,鼓励鱼塘、优质园地、宅居地的整理。市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要尽早制定今冬明春18万亩土地整理的具体规划,为有计划、有步骤开展这项工作提供指导意见。其次,要加强调研,制定规划,大力开展造田造地行动。开展造田造地是解决耕地占补平衡、缓解建设用地不足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市国土资源部门要研究制定造田造地规划和今冬明春的具体实施计划,并分解落实到县区。各地要深入调查研究,联系实际,拓宽思路,充分挖潜,制定具体的造田造地规划和实施方案,尽早组织开展这项工作。在造田造地工作中,要坚持加强合作,统盘考虑,市县(区)联动,采取西部山区资源与东部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开发等办法,加大造田造地力度,努力完成市里提出的目标任务。

三、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切实加强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管理

规范工程建设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来,各地在实施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工程的规范化管理上成效是十分显著的。但是,由于该项工作面广量大,部分地方管理机制不很完善等多方面原因,在少数地方出现了个别工程质量标准偏低、资金使用管理不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对全市整个土地整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按照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管理。其一,要坚持整理标准。按照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要求,认真抓好各个施工环节,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通过质量创优,促进土地整理、建设标准农田和造田造地出成果、出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二,要严格工程预、结算制。要按项目规划认真编制工程预算,严格按预算组织实施;工程建设中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审查,工程竣工后要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审计结算,确保项目的规范建设和资金的安全使用。其三,要加强工程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工程管理行为,对每一项工程都必须严格实行工程的招投标制、监理制和业主负责制,全方位地完善管理制度,以减少漏洞,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其四,要加强对建设资金的严格管理。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管理主体是乡镇、村,是第一责任人,乡镇、村必须要承担起对建设资金的管理责任。要认真总结资金管理使用上的经验教训,深刻查找资金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从制度上、机制上规范资金的使用管理。要切实研究防范机制。市国土、财政、审计、监察以及县区、乡镇的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加强对资金到位情况、使用情况的跟踪监督检查力度。积极探索和推行项目资金财务监督员制度,严格监督管理,做到资金管理严而又严,资金帐目清清楚楚。

土地整理范文篇4

土地整理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主要分为4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土地开发阶段;项目规划阶段以及土地整理施工阶段,测绘技术在每一个阶段的应用内容不尽相同。下面计进行详细的论述以及分析。

1.1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工作前期的具体应用

1.1.1在土地整理工作的前期,测绘技术要对关键点进行必要的测量

根据传统意义上的测量技术应用,在地形测量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就是整体地形的测绘,完成之后才是局部的测绘。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网格式的测绘,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测绘工作的效率。我们能后根据测绘网格的不同比例来进行高程测量点的测绘工作,从整体的测量转向局部的测量。整体测量进行的开始阶段我们要确定一个测绘点,然后所有的后续测量点的测绘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点进行,采用的测绘方式为内插法测绘。在测绘成图之后,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测绘点进行测绘曲线的勾勒,画出等高线,在测绘等高线的过程中我们会假设每一个测绘点之间都是平缓的曲线过渡,在实际的测绘过程中不允许出现起伏较大的曲线绘制。但是在实际的测绘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这样的理想型测绘曲线并不存在,因此我们借助于测绘网格来进行测绘点的曲线绘制,尽可能的将测绘曲线勾勒了成为平缓的曲线。

1.1.2在土地整理工作的前期,测绘技术要对坎上以及坎下进行均测

通常情况下,测绘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坎的测绘只是针对坎的平面进行相应的测绘,在测绘的过程中对于砍下以及坎的标高并没有详细的测绘,但是在土地整理过程中,测绘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就要对坎上以及砍下的具体数据都要进行测绘,否则很难提供准确合理的数据供工程的设计参考,同时也不能够为工程概算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进行土坎测绘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土坎的测绘类型进行细化,同时要对坎顶位置标高以及坎脚位置标高进行明确的注明,需要指出的是正在测绘的过程中,要针对缓坡坎的各项数据都要进行详细的测绘,并且要对数据进行如实的记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便于后续工程的土方量的核算以及校验。

1.1.3在土地整理工作的前期,测绘技术要准确的注明细部的测量数据

在土地整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细部测绘并不等同于传统形式上的细部测绘。传统形式上的细部测绘主要是对测量的局部位置进行细部测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测绘个工作的测绘精度以及准确率。但是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的细部测绘应用必要更加的详细。例如要对土地整理过程中的树木的位置,房屋的层数以及整理区域建筑物的密度,建筑容积率等都要进行详细的测量,因为后续的搬迁以及土地赔偿依据就是依靠土地测绘的细部测绘相关的数据来进行。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测绘技术中的细部测绘非常的重要,具体的应用有以下三点,首先是要对土地整理区域中的树木详细信息,房屋的位置以及层数等信息,建筑物的密度信息,区域人口密度等信息进行详细的细部测绘;其次是要对区域中的水塔的位置,管线的长度和管线的使用年限进行细部测绘;最后是如果测绘区域有学校,或者庙宇等建筑物,要进行详细的细部测绘,这样做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现场测绘详细数据,便与设计工作的正常展开。

1.2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土地的开发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土地开发阶段最有效的依据就是测绘技术的详细测绘数据以及测绘图纸。在土地开发的过程中,都要在相应的图件上进行测绘以及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还要进行规划图纸的绘制。在测绘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通常的测绘比例会设定在1:50000到1:200000之间。这一测绘比例并不是随意选择的,要根据我国测绘部门的相关测绘比例规定来进行。在绘制规划图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参考土地整理前期准备工作的测绘内容以及测绘数据,这样才能够有效并且科学的进行规划图纸的设计以及绘制。需要注意的是在测绘规划图的过程中,我们要将相关的调查图来进行测绘图的绘制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选择的绘图比例为1:10000,将这一比例作为底图绘制的比例能够便于后续测绘工作的展开。

1.3测绘技术在土地项目规范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在土地整理的这一阶段中,我们要将前期测绘得出的相关测绘数据进行细致的设计落实。例如土地整理区域的沟林,以及水渠道路等都要按照前期的土地测绘数据进行相应的合理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后续的预算以及施工有较好的技术支持。

1.4测绘技术在土地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在这个环节,可以使用工程施工放样测量的方式,结合具体的工程施工设计,和相关的测绘图件做出施工决策,如此,可以保证施工环节更顺利的进行。当一个项目已经竣工的时候,在提交竣工图时候,竣工图的比例尺要能够和土地整理规划时候所制定的设计图纸的比例尺一样,从总体而言,在这个阶段对测绘的数据的精确度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

2土地整理测绘技术中的地籍测绘技术

地籍测绘主要是在土地整理项目的前期及后期进行。项目进行前期要处理不规则的界线,划分地类界线及权属界线,其主要是为统计土地并进行登记时提供准确的数据。随后还要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适当进行补测,在修测之后进行地籍图的编绘。需要注意的是,在地籍测绘及地籍调查工作进行时,一定要让土地使用者及土地所权拥有者都在现场,在其同意的前提下让其签字,以防止后期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3土地整理测绘技术中的工程测绘技术

工程测绘在土地整理中为其提供了数据支持,使其决策更科学。为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在测绘时还应注意调查项目区的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经济及统计等各种因素,获取相关数据资料,这样才能将不同的、准确的数据信息提供给不同的决策部门。

4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首先,测绘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对测绘的比例进行明确,合理的要求。其次,测绘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布置高程网点的分布。再次,测绘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对关键点进行细致的测绘。最后,测绘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将标石的放置数量满足测绘的要求。

作者:袁乃辉 单位:天津市武清区测绘队

参考文献:

[1]蒋月萍,刘斌.提高测绘水平服务土地整理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浙江国土资源,2012(06).

[2]孟虹.浅谈测量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1).

[3]杨慧中.现代测绘学中的数字资源是如何获取的[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7-10.

土地整理范文篇5

(一)、主要工作进展及完成情况。

1、围绕年初市政府下达我县新增耕地200亩的造地任务,根据我县耕地占补平衡的实际情况,今年6月,我县向省厅申报了县白水镇土岭村等二镇四个村土地开发项目,并顺利通过了评审和立项,该项目总建设规模529亩,计划投资164.65万元,预计新增耕地462亩,目前该项目正在加紧实施,计划在12月中旬全部完工。

2、今年我县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在建项目有两个,一是八都镇土地整理项目,二是水南枫江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总规模28544亩,争取国家投资3692万元,计划新增耕地876亩,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实施,目前该项目已经全部竣工,待决算审计后将及时申报市局和省厅验收。

(二)工作主要做法和体会。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作重点在于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加强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是确保项目完成的关键,为了实施好这些项目,我县出台了《县土地开发整理实施方案》,从建立项目组织机构,搞好项目宣传,项目招投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合同制、竣工验收制等,严格管理项目资金,明确目标责任,规范运作程序,落实各项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在项目的实施管理中,我们主要抓搞好了六个关键环节,一是搞好动员,把好宣传关;二是严密组织,把好招投标关;三是严格实行监理制,把好工程质量关;四是专帐管理把好资金使用关;五是维护农民利益,把好权属调整关;六是加强信息资料收集,把好档案管理关。

(三)、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土地整理项目在我县首次实施,由于没有经验和欠缺专业的技术人员,导致在项目的实施中走了很多弯路,浪费了一些时间。

2、施工设计和实际情况的偏差过大,群众不能接受,设计变更的程序太繁琐,时间拖的太长。

3、少数群众的思想观念陈旧,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大局。

(四)、明年的工作思路及目标

1、继续加大力度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造地任务,确保我县耕地占补平衡。

2、做好迎接市局省厅对我县2007年的土地整理项目验收工作,确保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土地整理范文篇6

建设用地置换

一、实施建设用地置换的重大意义

国家为了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2007年**省下达给我县的用地指标仅有亩,这远远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用地量的需求。如何破解用地瓶颈制约成了国土部门的工作重点。去年8月30日《**省建设用地置换暂行办法》(省政府第193号令)出台后,局领导立即组织申报了15个建设用地置换项目,项目区总面积公顷,预计新增耕地公顷,新增其他农用地公顷,均属于建设用地与农用地之间的置换。通过将全县依法取得的零星分散不宜利用的建设用地,合并为适宜利用的建设用地,既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节约用低水平,又破解了建设用地瓶颈制约问题。仅此置换项目,就可为县工业园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多亩,使得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可以落户园区建设。

二、申报建设用地置换项目需要注意的几点要求

(一)建设用地置换项目的类型(4种)

1、国有建设用地之间、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之间的置换;

2、建设用地与农用地之间的置换;

3、国有土地与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之间的置换;

4、农用地转用批准后,因城市规划调整等原因未实施供地,现状仍为农用地的土地,与其他农用地置换。

(二)置换项目的基本原则

1、建设用地置换必须符合有权一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就是说置换涉及到的所有土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其中包括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置换,拟置换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为农用地。

2、置换后的建设用地用途要与原用途相同,确需改变用途的,要随建设用地置换一同批准。

3、建设用地置换不得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

4、建设用地置换必须各方自愿,不得强迫。涉及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应当经过集体经济组织2/3以上成员或村民代表同意,同时土地使用权人全部同意。

5、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置换的,建设用地面积可以大于等于农用地面积,原建设用地要进行复垦,复垦后的农用地面积不得低于被置换的农用地面积,涉及耕地的,复垦的耕地面积不得少于被置换的耕地面积,其质量相当。(新增耕地质量等别的评定现在省厅正在我市试点,没有正式启动。耕地质量最高等别为28等,我县耕地质量等为9-21等。)

6、建设用地置换涉及征收农民集体土地的,必须依法进行补偿,妥善安置被征地单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7、农村村民宅基地与农用地置换,置换后的新宅基地不得超过法定宅基地面积。

8、涉及征收土地的,被置换建设用地面积,不得超过省人民政府批准征收的权限。

(三)项目选址基本原则

1、复垦区土地利用方向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途规定;

2、项目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经土地使用权人同意;

3、项目区不得跨乡镇行政区,项目区组片不得超过十片,每片复垦土地应为一个完整的区域,主要工程布局自成一体;

4、项目区复垦后的耕地生产能力(质量),能够达到置换被占用耕地的生产能力(质量)。

5、项目工程投资有保障;

6、复垦区农业生产水源有保障;

7、复垦区地形坡度在25度以下;

8、违法占用的建设用地不得列入建设用地置换项目复垦;

9、城镇规划区内的村庄,不能列入建设用地置换项目复垦;

10、墓葬地不能列入建设用地置换农用地复垦项目。

三、下一步我县建设用地置换项目实施初步设想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小组

建设用地置换工作,是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新任务,必然会遇到很多棘手问题和复杂矛盾,要做好这项工作,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强力推进,确保建设用地置换工作有序开展。

来安县作为置换工作的先行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几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置换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各镇作为项目实施主体,也相应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工作班子,负责所辖项目的实施工作。县直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形成政府组织牵头、部门各尽其职、群众支持参与的工作局面,为顺利推动置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渠道宣传发动,深入人心

置换的前提是各方自愿,要达到自愿,各镇必须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各项目所在乡镇要采取召开会议、印发宣传资料、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新的土地法规政策,宣传建设用地置换工作的重大意义,给群众带来的具体实惠。并实行乡镇干部联系拆迁户制度,深入到拆迁户中去,让群众认识到拆旧房、建新房是难得的机遇,是惠及群众的好事实事,从而调动他们的自觉主动投入项目实施工作的积极性。

(三)合理选择项目,现易后难

各镇申报项目之前,要深入下去做好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科学的选择项目,不可盲目申报,更不能重申报轻实施。置换工作的难点就是拆迁,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些人均占地面积大、砖瓦平房比例大、群众生产生活不便和废弃的工矿用地现行试点,从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以点推面,避免大拆大建。

(四)切实做好安置点的落实

各镇要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前提下,统筹新农村建设的布点,充分考虑到群众的习俗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让群众充分参与到新宅基地选址的讨论中来,引导群众个人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和大多数人的利益,使新宅基地切实获得大多数群众的赞同。群众满意了,工作才得以推动。

(五)实行项目公告制度,“阳光”操作

项目实施方案省厅批准后,各镇应及时在相应的媒体、复垦区设立公告牌,告示复垦区建设内容、工期、规划平面图、项目法人、投资计划、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现场管理机构人员等内容。

各项目所在镇要成立由国土所、城建办和纪检部门参加的拆迁丈量和复核小组,及时将每家每户的房屋丈量面积、复核面积和补偿金额在村务公开栏上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真正感到心服口服,这样才能减少矛盾,顺利推进。我们可以吸取来安县的先进经验,给每户拆迁户办理银行卡,拆迁户一经签字确认直接把拆迁费打入卡中,避免资金截流等问题,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也可以杜绝群众上访的问题。

(六)妥善安置好拆迁农户

置换工作的难点就是拆迁安置,做好此项工作也就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完工。拆迁补偿协议一经签订,可以先从补偿款中支付部分资金作为安置户自建房屋的启动资金,余款待拆迁结束一次性拨付。同时也要考虑到拆迁户过渡房的问题,各镇可以在拆迁的同时,让农户先在规划的安置点范围内把厨房搭起来,即解决了农户的吃饭问题,又可加快拆迁进度。项目区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特困户和五保户这些弱势群体,各镇可以帮助其先建新房,在拆老房,房屋的所有权可以归乡镇所有。

(七)项目工程施工单位的确定

项目实施中,可以将农田防护林的植树、田坎修筑、房屋拆迁以及部分地块较平坦、土方量不大、土源较近的土地平整项目交由当地承包,组织项目区农民按规划设计的标准实施,让项目区群众在实施中就得到实惠。单体设计预算超过20万元的必须组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

(八)作好权属调整工作

各镇要制定好科学可行的权属调整方案,权属调整要本着公开、公平、合理及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权属调整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式处理:

1、整体发包:复垦的新增耕地可以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发包给种粮大户,实行规模经营;也可以招标承包,原集体经济组织内的个人可以拥有优先承包权。

2、按比例分配:按村庄原有的土地比例、被拆迁房屋面积或以标准田块为基本单位,对复垦后新增耕地进行分配。

(九)加强项目施工进度、质量的监督检查

各镇所要明确专人负责各个项目的实施管理,监督项目各阶段的工程进度和质量,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定期将施工情况上报县局。各镇可以在项目所在村成立村民理事会,对项目施工进行监督解决农民的实际矛盾,协助乡镇置换领导小组工作。

(十)规划设计与预算变更程序

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变更情况,必须履行先报批、后实施的工作程序。

①不涉及项目建设位置、规模、新增耕地面积和项目单体工程结构调整、支出预算调整的,由项目法人提出方案,报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②涉及项目建设位置、规模、新增耕地面积和项目支出预算调整超过预算总额15%,由项目法人提出方案,经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③因规划设计变更,造成土地权属重新调整,应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经土地使用权人同意,对原权属调整方案进行补充说明,报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确定。

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

近年来,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取得重大进展,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广大农民的欢迎。每年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耕地占补平衡计划均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不过在我从事此项工作一年的多时间里,发现项目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有不妥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一、存在的问题

1、后备资源的紧缺

我县从1996年开展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位置好、面积大、实施难度小的资源基本上开发殆尽,剩下的资源实施地点越来越偏,施工条件越来越差,难度越来越大。

2、镇、村积极性不高

开发复垦整理项目新增耕地只能作为耕地占补平衡,不能给乡镇带来即得的利益。开发复垦整理的项目资金必须80%用于工程施工,对一些经济条件好、资源多的行政村看到没有太多的利润可图,导致积极性不高。

3、重申报轻实施

一些村里盲目申报项目,根本没有考虑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导致不能竣工或不能施工。

4、随意变更规划设计

项目实施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要求施工,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施工单位并非如此,为了方便施工随意的修改设计。原因有两个:在编制规划设计没有切合实际;基层所和储备中心对项目施工进度监督不力。

5、前期工作不到位

项目区内涉及坑塘、未利用、林地等资源的,必须经县政府、水务、林业部门批准方可实施。去年的几个外河滩开发项目,因为我们前期工作的不到位,导致施工进度迟缓。

6、项目所在村矛盾协调力度不大,工作作风粗暴

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矛盾,有些村领导敷衍了事,协调不成干脆不管,更有甚者对群众粗言粗语,大打出手,造成群众上访。

7、后期管护的不力

一些项目,施工完毕后没有及时的发包,时间长了变得杂草丛生。有的栽种树苗,有的又挖田养鱼。

8、没有真正履行项目招投标制度

2006年7月,芜湖县政府办下发的《芜湖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意见》第五章第二十二条中明确规定了项目实施必须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各镇都没有真正履行。

9、资金使用不规范

个别村没有设立资金专户,没有和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没有按规定将专项资金真正用于项目实施中去,且档案整理不完整。

二、解决的办法

1、最近省厅下发了《关于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指标确认有关问题的通知》(皖国土资【2008】13号),通知中指出省投项目新增耕地指标的60%归项目所在县,用于建设项目的耕地占补平衡。各镇可以组织申报,将面积小、分布散的后备资源通过重新整合,既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又为县里争取了指标。

2、县政府将把开发复垦整理工作纳入乡镇考核,下达硬性指标,实行奖惩办法。对于置换项目,可以拿出部分指标给完成任务的乡镇用于镇工业园区建设。

县政府考虑到物价不断上涨,施工成本逐年增加,将补助标准提高:开发1300元/亩、复垦1600元/亩、整理3000元/亩。从而调动村里的申报积极性。

3、对于那些重申报轻实施的行政村,三年内县国土局不予再次立项。

4、项目一经立项,县局将组织有资质的测绘机构组织实测,各镇所拿到成果图要深入现场,广泛征求项目区农户的意见建议,充分考虑当地的生产生活和耕作习惯,编制出既符合实际又便于操作的规划设计,编制后的图纸要行政村签字盖章确认。镇所还要指定专人对接项目,指导施工单位按规划设计要求施工。

5、项目立项前,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的专家一起现场踏勘,共同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科学的选择实施项目。

6、各所在项目实施前要做好权属调查工作,必须征得群众同意,不得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只有群众满意了才能促使项目顺利实施。对于工作能力差、班子不团结的行政村,县局将不予立项。

7、项目实施前,各所要将施工进度表上报中心,并要确定专人对接项目,做好项目质量、进度和投资三控制工作,定期向中心汇报项目进展情况,中心也将不定期对项目进行抽查。

8、新增的耕地必须用于农业生产,3年内不得改变用途(栽树、养鱼),各所要加强后期监管力度,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9、项目施工中,可以将农田防护林的植树、田埂(田坎)修筑、房屋拆迁以及部分地块较平坦、土方量不大、土源较近的土地平整工程交由当地承包,组织项目区农民按规划设计的标准实施,让项目区老百姓在项目实施中得到实惠,从而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配合、支持此项工作。除去这些,其他单体设计超过20万元的必须由镇政府组织招投标。

土地整理范文篇7

【关键词】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规划;制约因素;应对措施

为缓解当前我国人地矛盾,解决土地利用问题,一直以来我国将土地整理作为促进土地合理利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土地整理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规划设计是土地整理项目的龙头[1],没有系统科学的规划设计将直接影响土地整理项目作用的发挥。从1998年我国大规模开展土地整理以来,已经积累了很多土地整理工作经验,规划设计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规划设计的内容和原则

1.1规划设计的内容。作为土地整理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内容包括:①分析项目区的基本情况、水资源供需平衡、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等;②制定土地整理的总体目标、具体任务,落实土地开发整理的各项指标;③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和方向,合理配置区内土地资源;④建设和完善各种配套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⑤合理布置项目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电力设施、农田防护林等各项工程;⑥通过技术、经济论证,确定规划方案;⑦拟定规划实施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1.2规划设计的原则。1)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的原则[2]。基本农田整理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整治,减少未利用荒地、沙地、盐碱地、低效闲置的土地,扩大可利用土地的规模;通过完善农田耕作的基础设施,改良土壤,实现增加农作物产量的目标。2)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土地整理规划方案时必须从长远利益出发,既要保证整理后增加收益,又要改善生态环境,体现经济、生态与社会相结合的原则。3)统一协调原则。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相关部门的各项规划协调统一,从全局考虑,使各工程设计与相关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使基本农田整理规划与有关规划相协调。4)因地制宜原则。土地整理必须从实际出发,合理布局和布置各项工程,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土地利用条件和土地质量,因地制宜,综合规划。

2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1)设计方案与实际不符,得不到农民的赞同。设计单位在规划设计土地整理方案时,未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脱离实际情况,致使施工过程中频繁变更设计,影响了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同时,道路、农田水利工程的重新布局与农民原有生产习惯形成冲突,规划方案往往得不到农民的赞同。2)土地整理后效益不高。许多项目区土地整理后,仍然采用小农生产的模式,短期内无法实现规模化耕作,农民收入增加并不明显,土地整理的高效益体现不出来。3)客观制约因素。形成这些问题的客观因素包括基础资料欠缺,与相关部门协调不够,小农耕作方式的限制等。基础数据资料不准确,严重影响到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规划设计部门与土地部门、水利部门、交通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之间缺乏实践性协调工作,也不利于土地整理达到实施最佳规划方案。长期形成的农业耕作制度以及小农经济思想与规划要实现的农业规模化的前瞻性目标存在着严重冲突,增加对规划的种种限制,大大降低了规划的起点,降低了项目实施后的效益。4)主观制约因素。目前我国缺少土地整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是主观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是缺少专业的规划设计单位。有的设计单位制定的规划纸上谈兵,不能指导工程实施。有的片面追求单位效益的最大化,不能对每个单项工程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实际测量,制定规划方案千篇一律,与现状不符。二是地方政府申报思想不正确,片面追求资金。部分地方政府把土地整理项目资金当成扶贫款,项目批复后不按照规划设计施工,随意变更规划设计和预算,造成施工设计和质量与项目申报时的规划设计大相径庭。

3应对措施

1)健全完善土地整理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变更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验收阶段的管理,尤其完善土地整理项目的各项标准和管理制度,增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土地整理的效益。2)重视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提高测绘精度及数据的准确性。前期时间仓促,投入不够,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数据不准确。应适当提高前期投入比例,提高对测量结果的审核要求,为以后规划的制定提供良好的基础。3)将乡村振兴的思路纳入规划体系中。在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有利于提高农民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土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积极性。近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改造旧的村庄,加强农田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业的机械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土地整理规划除了要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加快建设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上下功夫,彻底改变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民旧有的生产方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4)做好与其他规划部门的实质性协调。改变土地整理由国土部门一家单打独斗的局面,土地、农业、交通、环保、水利、林业等部门都要参与到土地整理中。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时,要认真了解相关部门的规划,尽量使规划方案达到最优。在进行田块划分时,要注意田块的规划用途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分区要求,与农业部门确定的农业结构调整方向是否一致,水利工程建设与当地水利部门配合实施,整个项目的实施取得环保部门的同意。当规划与相关规划不协调时,应充分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做好协调工作,保证规划的顺利制定和实施。5)加强公众宣传,提高公众素质。对公众尤其是对农民要深入普及土地整理的意义以及长远目标,让农民确实感受到土地整理的优越性,提高农民的整理意识。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申报、规划设计阶段,多听取项目区农民的意见建议,让农民参与到土地整理整个过程中,设计方案要体现公众的意愿,尽可能与公众利益一致,从而保证规划的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沈阳年.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和实施管理问题探讨[J].国土资源导刊,2006(2):41-42.

土地整理范文篇8

本文试图以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协兴园镇冠子村、向阳村为例,从土地整理的基础理论入手,针对研究区的基础设施现状进行了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工程规划设计的探讨,根据多方面情况分析了适用于研究区的规划设计方案,实现土地整理的价值。土地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根据现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案,提高规划设计的合理性、适宜性、经济性及可操作性。这对提高土地整理的工作效率,确保土地整理的施工质量,强化土地整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土地整理的规划设计,最初是由德国巴伐利亚州土地整理的规划、设计,只是以简单现场调查为基础,然后进行土地合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土地整理的实践积累,农业结构的变化和农林业技术的不断提高,现在各国土地整理已经是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除了起到协调经济、技术、生态和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外,还要兼顾不同阶层的利益,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等。我国在重视耕地保护的基础上开始逐渐重视农村农业的发展,虽然开始实施土地整理工作的时间比较晚。但是我国关于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研究还是很迅速的,自2000年以来,国家对于土地整理的新规定出台,全国各地逐渐开展了大量的土地整理项目。在不断的试点实践中,我国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研究开始不断发展完善。

3研究区概况

3.1研究区存在的问题

研究区位于广安市协兴园区协兴镇,涉及协兴镇冠子村、向阳村2个行政村,幅员面积为4786.20亩。研究区存在的问题:①研究区内耕地分布相对集中,但是地块零散细碎,耕地利用率不高。配套生产设施、灌排设施不足,土壤被侵蚀,土壤肥力不高,水土保持能力差。②研究区没有足够的灌排水系设施,当前主要靠山平塘、小河堰、土沟土渠等水利工程灌溉。③研究区内两个村除了主要村级道路外并没有多少其他乡村水泥路。没有一个合理的农田道路系统,布局并不均匀。研究区内道路交通不发达,部分道路是土路机耕道,不适宜行人和机械行进,特别是大雨过后,泥泞不堪,行人出行不便。

3.2实施土地整理公众参与度

根据研究区现场踏勘以及对当地村民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本次土地整理得到公众的普遍拥护和支持。盼望此次土地整理能改善当地的农业经济条件,增加农民产业收入,提高农村生活生产设施条件质量。同时当地村民村委对于部分设施的规划建设提出了参考意见,希望能通过土地整理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

4研究区规划设计

4.1设计任务

通过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总体目标达到土壤平整、土层厚度足、土壤肥力强、水土稳固,并且耕作区道路、灌排水系配套完善。1)通过对研究区进行地块合并、平整土地、坡改梯整理,减少研究区内地块的细碎度,增加部分有效耕地面积。同时使得田地成片,布局合理,方便农民耕作和机械化处理。2)通过坡地、田、水、路综合治理,重新调整土地利用布局,理顺耕作区的排灌水系,完善坡地的坡面水系,做到旱能灌溉、涝能排洪,提高耕作质量。3)基于研究区内现有土路和村民生产生活需求,对研究区内的道路交通进行规划,使得研究区内交通设施贯通发达,人行、机械耕作均能方便快捷到达耕作区,做到村民出行容易、耕作方便、运输通畅。

4.2研究区单项工程设计

4.2.1土地平整工程规划设计

土地平整工程包括格田整理和坡改梯整理。格田整理是对整理区域进行平整,并配套道路沟渠,使整理区域形成一个完整的灌排耕作体系。坡耕地实施坡改梯工程,对田土坎布局不合理的田块进行合并平整等,让坡耕地形成阶梯状平台耕作区,同时配套沟渠和护坡石埂,保证坡体的稳定性和形成完整的坡面水系。土地平整的总体要求:土地平整后田块集中、大小规模适当,坡度较为平缓,能保持水土,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既要便于农业耕作,符合灌排水要求,也要保证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并且能提高作物产量。1)格田田块设计。土地平整要根据平整区的地形、地貌、地面高程来进行,并不破坏现有灌、排水系为原则。为了耕地的合理灌溉,节约用水,基本消除水田的潜育化危害,充分发挥机械作用效率,提高经营水平和土地生产能力,需对研究区部分土地进行平整。土地平整时以条田为基本单位,条田内部土方挖填基本保持平衡。同时,为确保排灌渠道水流畅通对地面高程的要求,在条田之间再适当进行土方调配。田块的形状基本上以路、渠或渠、渠及路、路相交构成的矩形结构,形状规则,便于机械化耕作,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劳作效率。田块间高差约5cm,与研究区大地形基本一致,向斗渠或河流方向递减,以便灌、排自如。田块的设计满足机械化作业的开行长度,通过整理达到田成方、地面平整,不留荒地,局部地区因地形、地势的变化而有适当的调整。大部分田块的内部坡度大约控制在1/1000]。2)坡改梯田块设计。梯田埂依照自然台位,沿等高线布置。田面宽度依坡度而定,在每台地的外坡位置设置砼网格护坡埂,保证坡体稳定,防止水土流失。并沿坡面横向、纵向设置配套沟渠设施,以保证整个坡面体系横向能灌溉,纵向能排涝。

4.2.2农田水利设施规划设计

农田水利工程包括灌溉、排水、蓄水、引水等方面的水源应用。土地整理项目灌排工程设计的主要对象是项目区内灌排渠道输水工程,其规划设计应与整个研究区内的现有水系设施和田块地块分布紧密结合,做到满足田地水源灌排需求,因地制宜建立科学合理的灌排工程系统。此次对于研究区水系设施的规划布局,对部分原有主干土沟土渠做了硬化处理,同时规划了部分沟渠,做到田块、坡面灌溉引水有源,洪涝排水有道。避免出现旱季时无水源引水灌溉;防止暴雨时坡地水流四处乱流、冲毁耕地,减少水土流失;疏通水田排水路径,防止水田积水等水资源灾害情况。

4.2.3田间道路工程规划设计

道路是固定的长期使用的基础设施,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生产、生活、发展的基本保障。在规划布局田间道路和生产路时应考虑多项因素。便利和适应机械化耕作;以直线为主,方便农户生产生活;互相贯通,循环有机结合形成道路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原有田间道,防洪防地质灾害;沟通农户集中居住区和耕作区;依靠地形,选择坚实土质,避开不利地段。此次对于研究区规划后的道路交通布局力求做到交通贯达,田间道贯通两个村内的各个集中居住区和耕作区,为货物运输、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等生产操作过程服务。生产路穿插于格田、坡地,方便村民生产生活。

4.3设计成果分析

土地整理的进行可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现代化。图1所示为此次广安市广安区协兴园镇冠子村、向阳村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规划布局图。按照此规划设计研究成果,研究区通过对田坎归并和对田边地角的整理可以有效减小耕地零碎程度,增加部分适用耕地,平整出成片肥沃土地。同时研究区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农民可充分利用完善的农业生产设施和成片的肥沃耕地发展多种大规模种植经营,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收入。同时,还可降低农户劳动强度,节省劳动时间,事半功倍。

5结论与讨论

5.1结论

本文在对广安区协兴园镇冠子村、向阳村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工程布局规划设计时,依据地方实际现状,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运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相关理论和基本原则对土地平整工程、水利设施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规划布局。规划布局后的研究区地块集中成片,适宜机械化耕作和发展大规模经济作物种植等;配套有足够的灌排设施,能满足耕作灌溉和暴雨降水排洪的需要。道路连通多处农户居住区和耕作区,方便农户出行、耕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形成了大片系统的耕作区,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5.2讨论

土地整理范文篇9

【摘要】论文论述了土地整理及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的概念、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思路和经验,并对我国传统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负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解决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措施。

现阶段的土地整理建设在充分利用土地整理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积极探索保护土地整理本意中所蕴藏的生态效益。

本文结合我国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从生态学的角度对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做了全面的思考,旨在实现土地整理由单纯的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并重及生态管护的转变,重点发展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促进土地整理与生态系统、生态景观的和谐统一,以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土地整理与环境友好

1、土地整理的概念内涵

土地整理(LandConsolidationorLandRe-arrangement)的准确定义在国际上尚未统一确定,该词最早源于德国和瑞士,随后法国、俄国、加拿大等国也开始提及,“土地整理”在日本被称为“土地整治”,在中国台湾被称为“土地重划”,我国与之相对应的表达有土地整治、土地改良、土地治理和土地调整等。

1999年,土地整理作为一种以补充耕地指标、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为主要特征的国土整治措施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自此该名称被正式确立。尽管不同的行业对土地整理的准确内涵尚未达到一致,但现在公认的土地整理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其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2、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的内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整理的内涵也不断扩展,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就是新时期下响应党中央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号召应运而生的,该类型的土地整理要在实现传统土地整理内涵的基础上,达到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稳定的目标。

环境友好是以自然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基本准则,以环境保护为社会底线,实现以人为本的人地可持续发展,它在经济上表现为以最低的资源代价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在政治上表现为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等各类手段解决民生问题。环境友好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它需要渗透到社会活动的每一个领域中,土地整理活动也不例外。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就是要把土地整理项目区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来综合考虑,使整理后土地整理项目区在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3、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建设的意义

首先,开展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就是要引导土地整理向生态意义的土地整理方向发展,即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增强环境生态效益的评估力度,从真正改善整理区人民的生活环境质量的角度出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最终实现土地可持续发展。

其次,开展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可以使生态环境建设避免因土地的不合理开发而造成的损失。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所倡导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对生态环境脆弱区开展环境友好型进行土地整理,不仅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平衡,更有利于子孙万代的繁衍生息。

最后,开展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新农村建设是国家“三农”政策的核心,而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手段,而其中开展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是整个农村土地整理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在农村土地整理中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有利于促进农村“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长远发展。

二、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研究现状

1、国外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思路探讨

(1)德国的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之路。德国的土地整理活动是在专门的官方机构的指导下,在地产主、公共利益代表和农业职工代表共同参与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一种经济活动。土地整理官方机构在州、地区及基层均有设立,其中州为最高权力机构,它对州范围内的土地整理机构的设置和土地整理范围的划定具有决策权。土地整理由参加者联合会具体执行,但参加者联合会必须在土地整理局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并主要承担组织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还实施必要的土壤改良,负责土地整理有关经费的筹措和使用以及完成土地整理局不承担的其他任务。

(2)荷兰的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思路。一直以来,荷兰的土地整理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行为,从其产生时,就与土地复垦以及水资源管理等一些生态保护活动紧密相联,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土地整理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农用地面积的一种有效手段,为政府所重视和推广。

2、我国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建设现状

我国的土地整理事业尽管起步较晚,但土地整理的实践工作已取得很大成效,据统计,到2010年全国将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总面积为165.87万hm2。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的土地整理的范围和深度还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大多数土地整理项目尚处于重视完成“占补平衡”和“总量平衡”这两个硬任务,忽略对耕地生态环境保护,有时即使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大多也只是在田间道路两旁,人工营造防护林的初级阶段。

三、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负效应

目前,土地整理主要包括未利用土地开发、耕地综合开发利用及土地复垦三大类。三类土地整理活动必须保证各个环节科学合理,否则会对耕地自身的生态环境和除耕地以外的区域生态环境产生负面的生态环境效应。各种整理活动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图1所示。

图1土地整理类型及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1、农用地整理可能带来的环境负效应

农用地的整理可能涉及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零星耕地的归并和田、水、路、林、村规划与改造,这都有可能导致农田生态景观异质性减少、破碎度减小,从而破坏农村自然生态系统的连贯性,引起气候因素、水资源和水文状况的变化。此外,农田整治中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而改良土壤的方式,通过使用农膜、农药、化肥而提高耕地生产效率的方式,均有可能引发耕地污染、地下水体污染及地力下降等环境及耕地质量问题。

2、未利用土地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负效应

现阶段,开发未利用土地是实现耕地数量的占补平衡的有效手段,但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本来就存在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采用该方式增加耕地需要特别谨慎,如果开发不合理,将可能导致土地整理项目区及其背景区域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及土壤盐渍化等生态灾害,甚至可能引发诸如自然淡水体减少、水质下降或富营养化、水生物减少、水文环境恶化等外部环境问题。

3、土地复垦可能带来的环境负效应

土地复垦是综合利用土地生态学、土地经济学、环境科学、土壤学及区域规划等理论,对需要重新利用的土地进行恢复、综合整治的过程,包括工程复垦和生物复垦两个过程。不同类型的土地复垦可能引发不同的生态问题,如矿山废弃地复垦若使用污染的客土可能引起耕地二次污染,灾害地复垦可能引起抗灾害能力减弱,建设施工破坏地复垦可能引起土地的污染及地力下降等。

四、解决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1、政策措施

(1)制定完善的土地整理法律法规。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是一项涉及到国家、土地所有权人,土地使用者乃至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综合性活动,这些利益的实现与维护都必须要有整套完备的法规政策体系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土地整理中土地整理区的选定、土地整理项目的申报、实施及实施后的监督管理都需要有章可循,有案可查。因此,制定完善的土地整理法律法规是解决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问题的有效保障。

(2)实施各部门环境友好一票否决制。土地整理是一项涉及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资源等诸多因素的社会活动,参与的部门和行业较多,在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问题难免意见不统一,这就需要一个统一约定的环境友好决策权来保障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的切实利益。因此,实行各部门环境友好一票否决制是保障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顺利实施的有力措施。

(3)严格把关环境因素可控性。土地整理工程涉及到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大气、水文、气候等诸多环境因素,各类因素在不同项目区内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同。不论项目区如何变换,必须严格把关环境因素可控性,对于可控的环境因素,在各个环节里进行控制;对于不可控环境因素变化,尽量不进行土地整理,做到实事求是。

2、技术措施

(1)加强项目区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在土地整理中,要坚持环境友好的思想,并在项目区选址、可研、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贯彻和落实。对项目区的选址要严格按照坡度在25度以下,地质条件稳定,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要求进行,此外还应具备可用的农业水资源和农业生产活动承载力,并且适宜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在项目选址完成后,要把环境友好问题作为可研和规划设计阶段的重点来考虑,并在可研报告中用单独的一章对规划环评进行阐述。

(2)重视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首先,对于经济发达、土地利用率高和人地矛盾尖锐的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经济优势大力推进农业改革,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创造条件,重点挖掘农地内部潜力,提高耕地质量和耕地经营规模水平,与此同时要积极推进非农用地整理,提高低效非农用地的使用效率,以减轻非农建设用地对农地的压力。其次,对于土地利用率较高、社会经济发展中等的中部地区,要切实注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在进一步加大农地整理力度的同时,注重农地整理的数量向注重农地质量转变。

(3)严格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开发整理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切实贯彻落实土地开发整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要严格做好项目的规划环评工作,在环评中,应把握好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只能在相应的规划区域范围内开展,规划环评不仅要考虑该项活动对整理项目区环境的影响,还要做好其对项目区所在背景区域环境的影响。

3、社会措施

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就必须获得公众的支持。可以说,公众参与是实施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最坚实的群众基础。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工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的同时,改善公众生存空间。公众参与到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项目中,即有利于公众切身利益的维护,又有利于体现土地整理项目决策的合理与公正,从而实现公众所追求的“有限的政府权力与有效的公众责任”。

土地整理范文篇10

一是全社会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全市上下节约集约用地、依法用地的观念已逐步形成。二是重点急需建设项目用地得到了较好保障。今年全市争取到各类用地指标达5.01万亩,为用地拓展了空间。三是一大批土地违法案件得到了严肃查处。有效地遏制了土地违法行为的上升势头,进一步规范了土地市场秩序,保障了经济平稳发展。四是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得到了切实维护。全面实行征地区片综合价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市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被征地农民已达7.25万人,为建设“平安**”作出了贡献。五是省下达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得到了超额完成。至去年底,全市共整理土地197万亩,建成标准农田151万亩,新增耕地35.6万亩,已连续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六是“创新破难”工作得到了明显推进。实施缓解土地瓶颈制约的“1833”工程,目前进展良好。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一是要适应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做好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强调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节约集约用地成为必然的趋势。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要主动适应这一形势,从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高度,更新观念,创新机制,使土地利用走出一条既保护耕地、节约资源,又保障用地、促进发展的新路。

二是要适应土地管理体制的转变做好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已实行了省以下国土资源垂直管理体制。在新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适应管理体制的变化,既要强化国土资源部门的管理职责,又要强调各级政府的领导作用,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把我市的土地管理工作做好。

三是要针对违法用地反弹的形势做好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有效地遏制了土地的无序需求,但是一些地方违法用地、乃至顶风作案的行为仍未消除。当前违法用地面临着强劲的“反弹”压力,一旦管理出现松懈,有可能再度蔓延。因此,全市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要充分认识这一严峻形势,绝不可掉以轻心,要守土有责,依法用地,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

四是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好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发展需要用地,但是,少数地方不是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管好、用好土地,而是以土地资源的大量消耗换取经济暂时的高速发展,有的地方甚至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导致大量群众土地信访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已引发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等部门要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的高度,既要做到依法用地,又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要以优化投资环境的要求做好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展“强化企业服务、优化投资环境”专项活动,这是实现**在杭宁城市带中间率先崛起的关键性措施之一。但是,当前少数地方以创新破难、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为由,把法律法规及规划放在一边,指使、怂恿、默认违法用地。由于违法用地存在“低、小、散”的特征,而且大都规避了“预审”、“规划”等审批环节,投资强度、容积率等也无法保证,不利于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和产业集聚,优化投资环境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依法行政、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投资环境,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三、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土地管理

去年10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这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等部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当前,要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注重严肃查处,保持土地执法监察的高压态势。国土资源部门要突出重点,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公开处理,公开暴光,再造声势,查出成效。要继续抓好农村非法买卖集体土地执法工作,重点查处乡官、村官非法卖地问题;要组织力量查处一批顶风作案的案件,特别是国务院《决定》下发后发生的顶风违法行为,要有案必查,坚决从严从重处罚和处理;要按照最近国家七部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196号)精神,加大对违法违规骗取批准、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行为的执法力度,从严查处,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结合检察机关正在开展的集中查办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渎职犯罪专项工作,严肃查处在土地市场监管工作中的渎职、失职和徇私舞弊案件。

二是要注重“查人”,切实提高案件的查处效果。造成土地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于案件查处不到位,对责任人的处理偏轻。因此,我们要强化案件查处效果,从根本上扭转土地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一要对土地违法行为一经立案,不管涉及什么人、涉及哪一级的领导,都要按照“既要处理事、更要处理人”的要求,一查到底。二要对执法不严、避重就轻、处罚不到位的,必须要按失职、渎职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三要对顶风作案的,要坚决从重从严进行处罚和处理,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使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真正起到震慑违法犯罪、教育干部群众和警示社会的作用。总之,要动真格,要“摘帽子、拆房子”,这样就有用了。同时,要切实研究依法用地成本高、违法用地成本低的问题。

三是要强调部门联手,形成合力,坚决把责任落到实处。要密切配合,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发挥联合执法威力。各级政府作为土地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全面履行土地管理责任人的职责,要加强对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领导,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坚决制止乱占滥用土地行为;国土资源部门作为土地执法主体,要完善案件查处责任制度和案件督办制度,及时查处违法案件,做到件件有着落,切实负起查处违法行为的重要责任;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建立联合办案和移交移送制度,纪检监察部门要提前介入土地违法案件的调查,公安机关对国土资源部门移送的涉嫌土地犯罪案件要及时侦察,检察院要及时批捕,法院要及时审判;要建立和完善重大案件专项报告制度,对辖区内查处有难度的重大违法案件要及时向市政府专项报告,由市里组织力量进行查处。

四是要注重矛盾的化解,做好土地信访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持之以恒做好土地信访工作。要按信访属地管理的要求,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大信访办理力度和办理效率。对因土地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地方,实行暂停土地审批。要以人为本,依法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征地告知、确认、听证等程序,全面落实征地补偿、生活保障和就业政策,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要畅通信访渠道,严格实行受理答复、复查、复核三级终结制,保证群众合理上访的权利,维护群众利益,减少集体访、越级访的发生。要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工作,依法及时受理和处理群众信访,努力提高初信初访的满意率,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依法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对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通过调查属土地违法的,要依法作出处理,让群众满意;属政府过错的,要及时纠正,取信于民。市里根据形势将进一步完善土地信访联席会议制度。

四、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工作

一是思想认识要再提高。明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十一五”期间又是**实现在杭宁城市带中间率先崛起的关键时期。据预测,到“十一五”期末,即2010年,全市每年需新增建设用地6.1万亩左右,其中占用耕地3.3万亩左右。要保证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就必须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工作。同时,这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因此,各级政府一定要从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大局意识,克服畏难情绪,切实加大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工作力度。

二是组织实施要再抓紧。从目前看,各地离完成目标任务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各地对符合立项条件的项目要抓紧组织上报,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指导。已立项的项目,要抓紧组织实施;已实施的,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完成。各县、区要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狠抓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实施力度,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