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系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4:44:22

数学系

数学系范文篇1

一、配合系抓好中表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活动。

二、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工会法》,努力实现工会工作的法制化。

三、要把“依法维权”工作落实到实处,为教职工办实事。

四、为召开第三届“双代会”做好献计献策准备。

、努力做好女教职工和离退休老干部的工作。庆祝三八妇女节。

六、开展好教职工的文体活动。

开展好具有广泛性、群众性的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通过文体活动促进学院全民健身活动的不断发展,增进部门与部门、同志与同志的团结协作、健康向上的团结友谊氛围。

七、庆一进行围棋、中国象棋比赛。

八、组建男女蓝球队、排球队。

九、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数学系范文篇2

徐利治,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教授。1920年出生,祖籍江苏,早年就读于江苏省立洛杜乡村师范学校。抗战爆发后,避难到西南,后于1938年考入贵州铜仁国立第三中学师范部。1940年毕业后,考取联大数学系。入学不久,迫于经济拮据,休学一年。在联大复学后,悉心钻研数学名著,参加数学讨论班,接触到数学研究工作的前沿。1945年大学毕业前,在国际数学杂志上发表了4篇专业研究论文。[5]1945年毕业后,经华罗庚举荐,清华数学系主任杨武之首肯,留任华罗庚的助教。1946年联大结束,随清华返回北京(时称北平),遂后不到三年,便由助教提升为教员。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赴英国阿伯丁大学和剑桥大学访问。回国后,继续在清华任教,旋晋升为副教授。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同王湘浩、江泽坚等一起在原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组建数学系。此后,长期致力于多维渐近积分、无界函数逼近,以及高维边界型求积法等方面的研究,且在国内倡导数学方法论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成就。[6]

访谈录基于2003年4月初郭金海、袁向东对徐利治的访问,郭金海于同年10月20致徐利治的信。徐利治于同年8月26日、10月1日,以及11月4日写给郭金海的信函。

1招考

问:您报考联大时,清华、北大、南开三个学校是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招考,还是这三校单独招考?

徐利治(以下简称“徐”):不是联大招考,也不是清华、北大、南开这三校单独招考,而是国民政府教育部在全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统一招考,分文科组与理工组。考文科组数学简单一点,考理工组数学多一点。我1940年考大学时,报考的是理工组。考试科目有数学、中文、英文、历史、地理等。其中,数学要考大代数与解析几何。大代数为高中代数,比现在的高中代数内容深。文科组数学不考大代数和解析几何,考一般的中学代数和一点平面几何。那时学生也需填报志愿,分第一,第二志愿等。后来我被联大录取。

问:教育目标是关系一所教育机构发展方向与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组建而成的联大数学系的教育目标是什么?

徐:联大既设有数学系,又设有师范学院数学系。从理想目标看,联大数学系是为了培养数学专家,师范学院数学系是为了培养数学教师。[①]但由于战时教学设备较差,缺乏必需的书籍杂志,而且师生生活艰苦等因素的影响,联大数学系的教育目标未能完全实行。[1]

2课程

问:联大数学系课程设置的模式是什么?

徐:联大数学系主要是学习和传播了欧美的数学知识和文化,也继承了欧美文化传统。许多留学回国的教师开设了他们所精通或擅长的数学课程。那时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美国式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参照了英国的模式。

问:联大数学系自1938年成立至1946年结束,共计8个学年度,每个年度均出台新的课程设计方案。必修课程虽每年度皆有更动,但从整体来看,“三高(高等代数、高等微积分及高等几何)”的基础性地位较高。[7]据统计,有6个学年度均将“三高”列为本科必修课程,分别为1938—1943年间的5个学年度与1944—1945年度。在其他的2个学年度中,虽“三高”没有开齐,但也开设其中的2门。这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徐:基本符合。联大数学系的课程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专业必修课程,另一种是专业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以“三高”为中心的。[②]这是联大数学系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之一。我想这样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系统深入地学习研究分布于代数、分析、几何这三大经典数学分支上的知识是比较有利的。高等代数、高等分析、高等几何分别属于代数、分析、几何这三大经典数学分支。它们不但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分布于这三个分支的其他高深数学课程的基础,而且是研究20世纪纯粹数学扩张以后新兴起来的勒贝格积分、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抽象代数、拓扑学、公理化概率论等学科的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讲,“三高”是迈入专业数学领域的敲门砖。学好“三高”之后,学习其他的课程困难就不大了。

问:陈省身、江泽涵、华罗庚、许宝騄等先生在联大数学系都开设了他们擅长的课程。这些课程的程度如何?

徐:他们开设的课程大多属于专业选修课程。[③]有些属于数学新领域的新课,有些则已经接近国际水平,有的在国内还未正式开设过。例如,陈省身先生开设的圆球几何学、外微分方程、高等几何(二)等都是高深的新课。江泽涵先生与陈省身先生还在不同年度间或开设了形势几何学(拓扑学),这门课在抗战之前除清华数学系邀请江泽涵先生开设及江先生在北大数学系开设过之外,尚未见国内其他重要大学数学系开设。华罗庚先生开设的解析数论、素数分布及ζ函数、行列式及方阵、连续群论、多元函数论等均是结合自己在这些方面所作的研究成果讲授的。许宝騄先生开设的数理统计课程,国内尚属首次系统讲授。此外,江泽涵先生开设的点集、王湘浩先生的集合论、申又枨先生的位函数论、刘晋年先生的理想集论、龙季和先生的初等几何等均是随着他们当时的研究内容开设的。

问:联大数学系在课程设置方面是否还存在其他特点?

徐:联大数学系总是请具有教学经验且在专业上有所成就的教师开设基础课。杨武之先生在联大数学系长期担任系主任职务,在其任期内就曾请江泽涵先生开设高等代数、申又枨先生开设高等微积分、许宝騄先生开设微分几何等。这些是联大数学系指定的任务,欧美的一些大学也是这样。一般情况下,这些教师对这些安排没有什么怨言。联大数学系的选修课基本上是由教师自报的。只要你有能力开课,有学生选修即可。

问:联大数学系的学生是否从一年级开始选修本系专业课程?

徐:不是。一年级学生的课程很重。除了普通微积分外,还要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国文、英文、体育课程等,整个学年须修满30多个学分[④]。因此,这一年时间很紧张,也没有精力选修数学专业课程。但如果学生愿意选修、旁听没有问题。

问:在抗战前的清华,新生一入校,其所属的院系就定了。但由于从1933年开始实行大学一年级学生不分院系制度,清华各系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公共课程。清华数学系为了保证学生的质量,还特意要求学生的公共数学课程必须达到70分以上,否则在二年级时不得升入数学系。[⑤]联大时期的情况怎样?

徐:也有这一规定。公共数学课程70分以下学工科可以,学数学不行。学生不及格,还须重修。有些聪明的学生混混也可以及格。但达不到70分,绝对不能入数学系。

问:联大时期,国文课是理工科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而在解放后的大学里就不是这样了。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徐:我觉得学一些国文是有好处的。一般情况下,高中毕业后一个人的文笔好坏就已经定了下来。大学时代为理工科学生安排了国文课,当然可以增大学生的词汇量,但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因而,我认为将国文课列为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程是有积极意义的。新中国成立后向苏联学习,不仅取消了理工科学生的国文课,而且教师对学生的专业课包教、包懂。这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养成学生独立学习、工作的精神没有好处。

问:联大时期的国文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徐:主要包括文言文与白话文撰写的文章,以及作文等。如,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胡适于五四时期撰写的反封建文章,清华散文作家林徽因的《窗子以外》,朱自清的《背影》和《荷塘月色》,还有古文《孔雀东南飞》、《木兰从军》等。我记得给我们讲作文的是李广田先生。他后来任云南大学的校长,他的课讲得很好,常引用高尔基作品中的名句。

问:学生喜欢这门课吗?

徐:喜欢。这门课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还能休息脑子。其实,国文对提高青年人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质很起作用。

问:联大数学系在课程设置上是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徐:据我的回忆,诸如,实变函数论、测度论、勒贝格积分论、函数逼近论等课程在当时的联大数学系都没有开设。我大学毕业时连勒贝格积分论是什么都不知道。联大数学系也没有开设泛函分析。这门课程是欧美20世纪30年代以后才流行起来。这说明在联大还没有反应开这门课的需要,当年惟一精通泛函分析的专家曾远荣教授已于1942年离开联大,前往成都燕京大学任教。这些是很遗憾的事情。

3教材及参考书

问:从目前的研究与文献来看,联大数学系大多使用欧美的教材与参考书。[⑥]原因是什么?

徐:联大数学系在教材和参考书选取上,尽量使用欧美一流教材的原本及国内高水平的教材。那个时候有一个特点,即大学一般重视教师搞研究而不提倡编书,只要有现成的书就不编。这与上世纪50年代后在大学教师中盛行译书、编书之风是不同的。那时只要有现成的国外一流的教材,就尽量采用。现今台湾的大学的做法与此类似。在台湾一般大学都采用外文原著,除非在特殊情况下,大学教师才可自编教材。

问:联大数学系使用了很多欧美原版专业数学教材。教师在教学时,是使用中文,还是使用外文?

徐:一般使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教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双语教学。联大数学系教授级教师大多为欧美著名大学的数学博士,精通或熟练掌握英、德、法等国文字与语言。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但全部用英文,而且用词还非常地道,其教学已经达到较高的双语教学标准。例如,刘晋年先生给我们讲复变函数论时,都是在黑板上使用英文表述,而且用词很讲究。这样学生不但在专业上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在外语水平上也得到了提高。一般情况下,教授批改作业和出题考试也都用英文,所以联大数学系学生大学毕业之后用英文写数学文章问题不大。现今一些大学开始提倡双语教学实际上已经有点晚了。

4数学讨论班

问:到20世纪20年代末与30年代初,数学讨论班的教学形式才被清华、浙大等国内有限的几所重要大学数学系所采用,且仅限于极少数的几门课程。而陈省身、田方增、蓝仲雄等先生都特别提到联大数学系开设数学讨论班的情况,且不在少数[⑦]。[8]([2],190-191页)当时能够开设数学讨论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徐: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力量充足。联大数学系的教师阵容,超过战前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数学系中的任何一个。由于教师人力资源充足,联大数学系的一些教师就有了依据自己的认识与研究内容加开讨论班或选修课的机会。另一个原因是联大老、中、青教师们不但讲求学术民主与自由,而且有奋进向上的精神。

问:开设数学讨论班的最显著益处是什么?

徐:讨论班这种形式的教学对于促进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培养研究兴趣,锻炼分析探索能力等均是有益的。

问:当时数学讨论班的具体形式是什么?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如何?

徐:常常以分工研读一本名著,用轮流报告的形式进行讨论班活动。师生与助教们一起参加,随时可以提问讨论。气氛往往很活跃,年青人积极性较高。

问:数学讨论班主要讨论的是某一数学分支的新知识,或研究工作的前沿,还是教材上的知识?

徐:主要讨论的内容往往是国际名家名著中属于前沿的系统性理论新知识。有时也介绍并讨论个别名家近期论文的新成果与新思想。一般不讨论教材上的内容。

5教师、风格及传统

问:联大数学系的教师来自清华、北大、南开这三所大学的数学系,教师阵容极一时之盛。[⑧]联大数学系是如何聘任这些教师的?

徐:这三个数学系的教师都具有双重的聘任资格,也就是说每位教师既受到联大的聘请,又受到其所在学校的内部聘请,因而当时的教师一般持有两张聘书。例如,华罗庚先生是清华的,他拿到一张联大的聘书、一张清华的聘书;江泽涵先生是北大的,他拿到一张联大的聘书、一张北大的聘书。我在联大数学系毕业后,清华留我任助教。我也拿到两张聘书,一张是联大的,一张是清华的。

问:在联大,北大数学系、清华数学系,以及南开数学系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否存在明显的不同?

徐:我在联大学习的时候,北大、清华这两个数学系的教师,都曾教过我的课。例如,我听过北大数学系江泽涵先生开设的高等代数、申又枨先生开设的高等微积分、程毓淮先生讲授的高等几何;清华数学系华罗庚先生开设的数论和近世代数等。这些老师在授课方面,确实风格有所不同。我的总的印象是北大教师开课认真,基本上都是用心备课的。江泽涵先生与程毓淮先生就是典型的代表。清华的教师属于开放型的较多,讲课随便一些,备课差一些,但也是很有启发性的。如,华罗庚先生给我们讲近世代数的时候,有几次因为在定理推导过程中出现错误,被挂在黑板上,讲不下去。但他讲课很有风度,非常富有启发性。陈省身先生在联大教过微分几何等课程。我在联大数学系没有听过陈先生的课,但我听王寿仁先生说,陈先生讲课也有讲不下去的时候。有一次杨振宁先生在旁听陈先生的课时提了一个问题,陈先生就没有回答上来。杨武之先生讲课之前,经常会和学生闲谈3、5分钟,然后再言归正传。他闲谈的内容很广。记得有一次他在讲高等代数课程中的向量内容时,在黑板上画了几条带箭头的长短不一的同向向量,说他曾在德国访问过,看到德国人很讲齐心一致,就象一批方向一致的向量那样,指向同一方向,所以力量就大,做事往往能事半功倍,等等。南开数学系教师教学态度一贯认真,这是公认的“姜老夫子”(姜立夫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之前创办南开数学系后的历史传统。例如,刘晋年先生来自南开,他在教学上备课认真,讲课精细的风格,就反映了南开传统的一个方面。

那时教师讲错了没有关系,可以重来。老师在讲课时讲些闲话,学生是不反对的。有时还能从闲话中得到些启发。从某种意义上讲,联大倡导自由讲学的学风。解放后50年代学习苏联的做法来培养学生,对教师要求与管理过死。教师讲错一点也不行,讲课时讲些闲话是不允许的,教师会受到批评。

问:北大与清华是民国大学中对中国学术发展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的两所大学,但两校的传统存在显著的不同。[9]联大时期,北大数学系与清华数学系的传统有何不同?

徐: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国内大学数学系以发扬欧美学术传统,仿效欧美体制为主。在宏观方面讲,在联大数学系,北大与清华这两个数学系在学习、继承欧美体制上基本一致。但从微观方面而言,每个数学系在价值取向上各有所重,各有所宗。当时的北大数学系强调打好厚实的基础,侧重教与学,而清华数学系偏重科学研究,提倡、鼓励教师。在20世纪50年代,苏步青先生曾称北大数学系为“按兵不动”,意思就是说北大数学系的教师实际有才能的很不少,但不注重发表文章。此外,在提拔年青人上,清华较放手,北大则略为保守。到复校时期,虽然时局不稳,环境艰苦,清华还是比较注重研究,当时正是因为我的研究成果略多,职级晋升就较快,没有三年就升为专任教员(相当于讲师)了。北大数学系的孙树本老先生,虽数学根基厚实,但多少年都没有被提升。从某种程度上讲,北大有些保守,受传统影响较大,相比之下,清华对西方文化吸收得更好一些。

问:陈省身和田方增等先生都谈到联大数学系的教师虽然来自不同的大学,但三校教师之间都能精诚合作。[10,11]您能否谈谈其中的原因?

徐:我认为数学三老——姜立夫先生、杨武之先生、江泽涵先生素以育才事业为重的人格感召力量,是促成精诚合作的根本原因。又,三校图书资料的共享共用,一些讨论班的合办共建,以及教课任务方面的相互支持,是助长合作的主要因素。此外,抗日战争年代,大家都有共赴困难之心,也是一个潜在因素。

6学生管理与研究生培养

问:在学生管理上,联大数学系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徐:联大数学系给学生留出了较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这是联大数学系在学生管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其他学系也基本如此。当时学生不但听课自由,旁听自由,而且转系亦十分自由。例如,钟开莱先生原是清华物理系的。吴有训先生为联大理学院院长,曾在物理系开设光学课程。钟先生听了几次以后,觉得吴先生讲的内容书本上基本都有,自己在课下看书即可,于是就不听了。当时听课的学生只有十来个人。吴先生认识每一个学生,很快就发现钟开莱缺席,很不高兴。后来钟开莱怕在物理系日子不好过,就转到了数学系。王宪钟先生、严志达先生在联大也是在清华物理系,后来转到数学系的。抗战以前清华物理系很有名。当时很多优秀学生都愿意考清华物理系。他们觉得物理更有应用价值,数学太空。因不同的原因转到数学系的钟开莱、王宪钟、严志达三位先生,后来都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实际上,抗战之前清华大学就实行招收转学生制度。如,清华数学系的施祥林、许宝騄、庄圻泰、柯召、田方增等都是转学生。施祥林是从东南大学转学来的,柯召、许宝騄等分别是厦门大学和燕京大学的转学生。庄圻泰与田方增是由清华大学工程系转入的。我想,实施这项制度的意义不仅给学生留出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而且对于提高生源质量很有好处。因为这些转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都很优秀。如,施祥林考入清华大学时总分第七,数学满分。再如,钟开莱是他那一届的理科状元。在某种程度上讲,他们中许多人学习数学的潜力超过直接考入数学系的学生。他们到数学系以后,一般情况下学习成绩也会很快赶上其他同学。这样其他学生就会有被淘汰的紧迫感,因而在学习上会更加抓紧。

问:您能否谈谈联大数学系的研究生培养工作?

徐:联大数学系在研究生培养上没有正规的体制。研究生毕业只是写一篇论文,但没有论文答辩,也不授予学位。当时联大数学系的研究生很少,只是个别教授有一、二个研究生。如,孙树本跟江泽涵先生做研究生;钟开莱先跟华罗庚先生做研究生,后来转到许宝騄先生门下;彭慧云跟华罗庚先生做研究生;王寿仁跟许宝騄先生做研究生;孙本旺跟姜立夫先生做研究生;严志达和王宪忠跟陈省身先生做研究生。当时社会上对研究生比本科生看重得多。值得指出的是,联大数学系十分提倡教师与研究生合作进行研究。如严志达听陈省身先生的微分几何课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后来,他与陈先生合作了论文《n维空间主运动式》(SullaFormulaPrincipaleCinematicaDelloSpazioadDimensioni),发表在《意大利数学联合会会刊》(BollettinodellaUnioneMathematicaItaliana)上。[12]这一做法不仅可使学生学到课本中没有的知识,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

问:联大数学系研究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哪些?

徐:据我所闻,联大数学系研究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黎曼几何与连续群论(李群),学生有严志达、王宪钟;解析数论与概率统计,学生有钟开莱、彭慧云;高等统计,学生有王寿仁;形势几何(拓扑),学生有孙树本等。

问:联大数学系怎样为研究生开课?

徐:由于研究生人数太少,基本上不专门开课,是由导师指定文献资料,让研究生独自钻研,有问题时找导师讨论。

问:这些课程处于怎样的程度?是否达到了欧美大学研究生的水平?

徐:据我所知,当年联大数学系让研究生钻研的文献资料或者名家专著,大都是处于研究前沿,或接近前沿的题材,所以我相信这与欧美培养一般博士研究生所要求的程度水平是相似的。事实上,他们后来也都完成了论文写作,并发表了符合导师要求的研究成果。

7几点体会

问:您认为联大数学系教育工作中最值得借鉴之处有哪些?

徐:第一,联大数学系尊重学生的志趣发展与自我发现的价值。前面提到,转系自由,数学系不但欢迎有志学生从外系转进来,而且对优秀学生发现志趣变更后也可以转出去。例如,王浩在联大数学系是优秀学生,学了两年数学后,感觉对数理逻辑更感兴趣,立志要成逻辑学家,便转到有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的哲学系去了。后来王浩旅美多年,果然成为国际有名的数理逻辑专家了。事实上,人的兴趣和潜在才能是需要自我发现的,有了“自我发现”,又有了受尊重和发展的环境与条件,那就会很顺利成才了。第二,联大有自由讲学的风气,鼓励学生们自由听讲,参加讨论班、讲演会。这对学生们的志趣成长和发展构成了有利条件。第三,联大数学系一贯提倡并鼓励学生看名家著作,直接面向原著。例如,曾远荣教授讲授微积分课后,鼓励学生去看哈代(GodfreyHaroldHardy,1877-1947)的名著《纯粹数学》(PureMathematics),讲代数课的教授一致推荐学生们去看范德瓦尔登的《近世代数》。还有华罗庚先生搞讨论班时要我们钻研外尔(HermannKlausHugoWeyl,1885-1955)的著作《典型群论》(ClassicalGroups)等名著。这些是联大数学系的一贯作风和培育青年学子的一些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武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概况[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1):32-36.

[2]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一九三七至一九四六年的北大、清华、南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83-197.

[3]清华大学校史组.清华大学校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1.340-342.

[4]IsraelJ.Lianda:AChineseUniversityinWarandRevolution[M].Stanford: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98.

[5]YuanTung-li.BibliographyofChineseMathematics[M].Washington:DistrictofColumbia.1963.46.

[6]隋允康,王青建.徐利治[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理学编·数学卷1[Z].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422-435.

[7]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Z].卷3.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113-415.

[8]陈省身.联大六年(1937-1943).张奠宙,王善平.陈省身文集[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9]徐晋如.清华第一,北大第二[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3.

[10]陈省身.回忆杨武之[A].张奠宙,王善平.陈省身文集[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4.

[11]田方增.向江师致敬并继续学习[A].江泽涵先生纪念文集编委会.数学泰斗世代宗师[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66-367.

[12]ChernShiing-shen,yenChih-ta.SullaFormulaPrincipaleCinematicaDelloSpazioadDimensioni[J].BollettinodellaUnioneMathematicaItaliana,1940,(2):434-437.

--------------------------------------------------------------------------------

[①]联大数学系主任也兼任师范学院数学系主任职务。先由江泽涵自1938年至1939年11月担任。然后杨武之自1939年11月至1942年11月担任。继杨武之后又由江泽涵自1942年11月至1943年6月担任。后由赵访熊自1943年6月至1943年11月担任。赵访熊辞职后又由杨武之继任一直至联大结束。联大师范学院数学系教授由姜立夫、江泽涵、杨武之三位兼任,另聘刘薰宇为专任讲师。两年后刘薰宇去职,复聘杨善基为副教授,专任师范学院数学系课务。一年后杨善基又去职。最后两年课务概由讲师姜淑汇、教员蓝仲雄负责。参阅文献[1]。

[②]除了“三高”之外,还包括概率论、近世代数、复变函数论、数论等课程。

[③]联大数学系在8个学年度中为本科生与研究生开设了近30门选修课程。参阅文献[7]。

[④]联大理学院一年级公共必修课共计36-38学分。参阅文献[2]。

[⑤]数学系课程总则.见:清华大学档案,全宗号2,目录号3,校3,案卷号091。

[⑥]在联大数学系,微积分课程用奥斯古德(WilliamFoggOsgood,1864-1943)所著《微积分引论》(IntroductiontotheCaculus)与柯朗(RichardCourant,1888-1972)的《微积分》(DifferentialandIntegralCalculus)等作为教材。另外以熊庆来编著的《高等算学分析》作为参考教材。熊庆来的这部书主要是以辜尔萨(Éouard-Jean-BaptisteGoursat,1858-1936)所著《数学分析教程》(Coursd’AnalyseMathématique)为蓝本,是国内学者自己编著的第一部关于此类课程的教材,与萨本栋的《普通物理学》、陈桢的《普通生物学》一起,被公认为是当时国内理科教材中的高水平中文教科书。这部书在抗战之前曾被列入大学丛书之中。高等代数课程的教材使用过波赫耳(MaximeBôcher,1867-1918)所著《高等代数学通论》(IntroductiontoHigherAlgebra)、许来曷(Otto.Schreier,1901-1929)与施伯纳(Emanuel.Sperner,1905-?)合著《解析几何与代数》(EinfuhrungindieAnalytischeGeometrieundAlgebra)等。高等几何课程的教材为克莱因(FelixChristianKlein,1849-1925)所著《高等几何》(HohereGeometrie)。参考书一般为格劳斯坦(WilliamCasparGraustein)著《高等几何》(HigherGeometry)。复变函数论课程的参考书除了使用过蒂奇马什(EdwardCharlesTitchmarsh,1899-1963)著《函数论》(TheoryofFunctions)之外,还使用过奥斯古德所著《单复变函数论》(TheoryofFunctionsofOneComplexVariable)。近世代数课程选用范德瓦尔登(BartelLeendertvanderWaerden,1903-1996)著《近世代数》(ModernAlgebra)为教材;微分几何课程选取维布伦(OswaldVeblen,1880-1960)和怀特海(JohnHenryConstantineWhitehead,1904-1960)合写的《微分几何基础》(TheFoundationofDifferentialGeometry),以及格劳斯坦著《微分几何学》(DifferentialGeometry)等。微分方程式论课程采用柯朗与希尔伯特(DavidHilbert,1862-1943)合著的《数学物理方法》(MethodsofMathematicalPhysics)为参考书。群论课程除了选取迪克森(LeonardEugeneDickson,1874-1954)的《现代代数论》(ModernAlgebraicTheories)作为教材之外,还采用了查申豪司(HansZassenhaus,1912-1991)的著作《群论教科书》(LehrbuchderGruppentheorie)。数论课程曾采用迪克森的《初等数论》(ElementaryTheoryofNumbers)作为教材。圆球几何课程的教材选自布拉施克(WilhelmBlaschke,1885-1962)的《网络几何学》(GeometriederGewebe)。拓扑学课程使用的参考书是霍普夫(AlexandroffHopf,生卒年不详)的《拓扑学》(Topologie)。参阅文献[2]、[3]、[7]。

[⑦]1939—1940年度华罗庚、蒋硕民、曾远荣、陈省身、王湘浩等主持代数讨论班;1939—1940和1940—1941两个年度陈省身、程毓淮、刘晋年、江泽涵等主持形势几何学讨论班;1940—1941年度蒋硕民、陈省身、许宝騄、王湘浩、庄圻泰等主持分析讨论班;1940—1941年度程毓淮、刘晋年等在叙永分校开设群论讨论班;1941—1942年度华罗庚主持解析数论讨论班;1943—1944年度江泽涵主持拓扑群讨论班;1940年陈省身、华罗庚、王竹溪主持李群讨论班。另外,不拘形式、自由结合的小型讨论班则经常举行。

[⑧]联大数学系教师阵容最强的时期会聚了中国数学界的名家大师,既包括郑之蕃、杨武之、江泽涵、姜立夫这一辈中国近代数学的启蒙者,又包括曾远荣、华罗庚、陈省身、许宝騄、蒋硕民、申又枨、刘晋年、程毓淮、张希陆、赵访熊、李盛华、祥等已经初露锋芒的少壮英才。此外,还有段学复、闵嗣鹤、徐贤修、王湘浩、钟开莱等均为20岁上下暂露头角的数学新秀。除郑之蕃外,杨武之、姜立夫、江泽涵等资格较老的教师都具有博士头衔,他们中年纪大者也只有40多岁。陈省身、许宝騄、曾远荣、刘晋年、申又枨等均为30岁左右,皆在国外获得了博士学位。

数学系范文篇3

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职工,以的“八荣八耻”教育全体职工。积极配合支部按计划搞好学习,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有完整的学习记录,全年10次以上;加强师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在业务素质方面:配合支部先进性教育开展了开展教职工的岗位练兵活动,讨论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考研率。开办了研究生辅导班,提高教职工的业务素质。积极参加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组织全体教职工观看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的录像,并于十月二十八日组织了比赛选取了参加院级技能大赛的队员。

在民主管理方面:工会将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系领导反应,寻求解决的办法。参与系、部管理并有“系务”公开制度。有健全会员档案,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材料文件齐全、记录完整。

重视女职工工作。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关系女职工的生活、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积极参加并组织有女职工特点的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妇女发展纲要》。重视计划生育工作,无早婚、早育、超生现象。如帮助张桂芝找家教;李跃武副主任进修期间,工会派人解决家中的实际困难;给教职工福利400多元。敖丽娜婆婆去世,工会组织人员帮忙。宋旭霞、苏杰生小孩,工会组织人去看望。

关心离退休教职工,做好慰问工作。尽量帮助离退休职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部门活动时主动邀请离退休职工参加。如帮助宁长城安装软件及电子教案;多次到周学礼家帮教。

全体教师开展一帮一活动。全体教师向04级初教张楠和06小教张磊捐款1210元。帮助学生找家教。向灾区捐衣物23件。

数学系范文篇4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我系向全系广大同学传达了学院《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各班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了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我系在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班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形式是:分散活动。

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从内容上划分,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我系各班同学利用当地的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4.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

(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

(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系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我系团总支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做了总结报告。同时,我系团总支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我系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的感受

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入生活,无限回味。更何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阅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社会实践是一种动力。看到在土地上耕种的农民,在工地上挥汗的工人,在边防上守卫的战士,我明白了书桌的分量,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是人民哺育了我,培养了我,给了我知识和一切。作为一名大学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会无条件地把所学的知识和一切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社会实践是体味人生的"百味筒。"要想体味一下生活的酸甜苦辣咸,那就请你自己参加一次实践服务吧,我保证你一定会不枉此行,个中滋味只有亲身参与才能体会的到。

社会实践是验证实力的"试金石"。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大舞台,我们才真正体验到自身知识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行不行,实践中看!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同学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校园里到处洋溢着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青年大学生有实力承担的起未来建设国家的重任,追求进步,刻苦求知,勤于实践,全面成才必将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共同心声和行动!

五、经验和收获

1.我系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我系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系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数学系范文篇5

本学期宣传部开展的主要工作有:

1、月份,联合组织部组织全系大一同学观看“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视频,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使大家理解、熟悉周围的感人事迹,提升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充实了精神文化生活,促使其立志成为一个利于人民利于社会的人。

2、月底,进行数学系第二届记者小组的招募活动,为记者小组注入新鲜的活力。通过层层选拔,吴丽施、谢鹰凤、郑海燕、吴庭、谭小兰、金菊香、雷静、黄林八位同学成为记者小组成员,他们积极关注学院以及数学系开展的活动,踊跃投稿,广播台和湘南学院院报上经常出现数学系的活动介绍,增强了数学系在全院的影响。

3、月,开展“珍惜每一天,享受每一天”和“新中国成立周年光辉成就”等主题班会和黑板报评比。大一各班积极准备,班会上气氛异常热烈,同学们争相发言,讲台上慷慨激昂。不足之处是班会形式单一,以后宣传部在这方面应注意提醒各班改善。黑板报评比更是竞争激烈,各班宣传委员认真负责,完成的都很好!

4、制作主题为“学雷锋,树新风”、“珍惜每一天,享受每一天”,“消防知识”、“关于就业”等宣传栏。尽管制作一块宣传栏,花费的时间较多,但是每一次我们都用认真的态度对待,“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努力换来了老师、同学们的关注与赞赏。

5、月份,举行主题为“在探索中发展,在改革中跨越”的征文比赛。全系师生积极参与,并且所投稿件质量较高,书写了湘南学院成立六周年的光辉成就。

6、积极配合各部门开展活动,绘制海报进行宣传。虽然有时接到的通知比较紧急,但我们一般都能按时并高质量的完成,得到了各部门的一致好评。

7、积极传达院团委宣传部的活动及精神,以便于下层开展活动。

8、为数学系各类活动提供人力资源,协调工作。在系里其他部门举办地各类活动中,我们宣传部都积极参与,力求将活动举办得更好!

数学系范文篇6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理论性和抽象性都非常强的学科。相对于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部分而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的行为及其后果。因为其研究的对象是宏观的、用于分析的输入和输出的数据是总体的、长期的,因此在分析经济总体运行规律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统计概念和统计工具。对于数学系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和运行趋势的预测,可能是他们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所能接触和感受到的统计学的最重要的使用场景之一。高校宏观经济学的课程设置中,理论课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等等。除了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内容,现在大学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角度出发,普遍设置有经济学实验课程。在宏观经济学实验课程中,通常利用可以获得的宏观经济数据,如GDP、CPI、城镇登记失业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运用相关工具软件加以运算和分析,以对宏观经济学中的某一定律或者论断进行验证,增加学生对宏观经济学规律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宏观经济学规律的理解,提高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能力。

2宏观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的核心是国民收入,即研究如何使得国民收入以稳定的、合适的速度增长,避免经济波动,其相关的问题包括在就业与失业问题、价格水平与通过膨胀问题等。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加以测度,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失业率等。这些指标和变量之间有没有关联关系,一个变量的变动是否会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动,这些都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宏观经济学不像微观经济学那样运用个量进行分析,而是要用总量分析方法,不难理解,这些宏观指标的获得依赖于统计手段和方法,这些指标的释义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依赖于统计手段和方法。统计学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本身是一门工具科学,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国民经济核算、人口统计、生物统计、医疗统计、社会学统计等。统计学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做出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3数学系统计学专业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几点

思考相较于经济、管理等专业而言,宏观经济学在统计专业课程设置和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或者说切入点是不相同的。由此可知,将针对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宏观经济学教材、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生搬硬套到数学系统计专业宏观经济学的课堂上,是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找到宏观经济学与数学系统计专业之间的契合点非常重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本人深深地体会到,首先要能够很好地回答学生“为什么学”的问题,之后才能针对“是什么”和“为什么”而顺利地展开宏观经济学的课程内容。对于高校在校学生来说,最耳熟能详的统计学的应用是国民经济核算,即经济统计这一方向。GDP、CPI、PPI这些缩写和词汇,相信同学们在日常的新闻浏览和社交媒体使用当中,都会经常接触,甚至会自发围绕其展开一定的思考和讨论。因此对于大多数有志于经济统计学的学生而言,宏观经济学就是解释和说明其研究对象和工作对象的一门课程。这一准确的定位,很够很好回答学生“为什么要学宏观经济学”的问题。数学系下统计专业宏观经济学的课程设置,还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就业预期。数学系的学生相关经济理论功底较弱,同时利用经济理论进行定性分析的能力也比较弱,但运用数学模型及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能力较强。实际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应该更加注重案例教学,从而强化学生定性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强调实验、建模和计算机软件教学,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软件解决宏观经济学问题的定量分析能力。对于数学系下统计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设置、知识体系搭建、教学方法等,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有以下思考和建议,总结起来为八个字原则:承前启后、横向拓展。承前启后体现在与前后序课程和知识点的平滑衔接和过渡上。前序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学科,后续课程包括计量经济学、数理金融等。在课程的安排和知识点的梳理方面,尤其要重视数学系统计专业学生知识储备的特点,即较强的数理逻辑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以及扎实的统计学根底,体现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特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横向拓展体现为重视宏观经济学与统计学的结合,重视利用经济运行现实的命题和数据,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以小课题、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展开。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上述原则体现为以下方面:(1)重视导言课。导言课对于一门课程而言,如同文章的第一章节,精彩与否往往决定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投入程度,其重要性不可低估。通常,导言课要着重说明宏观经济学这门课程在同学们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用少量经典而又贴近生活的例子,向同学们说明宏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和解决哪些问题。导言课要给学生画全景、画前景,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但是也要“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言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小作业,推荐一些背景阅读和延伸阅读的文章和书单,甚至是有用的网站,对于提高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很有好处。(2)重视各种素材和案例的综合利用。学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宏观经济和统计相关的信息有一定的接触,因势利导的教学方式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浏览国家统计局的网站,指导学生阅读国家统计局定期公布的一些年度统计公报,如经济普查公报、工业普查公报、人口普查公报等。除此之外,我们也会引导学生阅读,并在课堂上讲解国家统计局的一些数据解读,比如CPI/PPI数据解读、工业生产数据解读、投资数据解读等,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对利用统计工具解释和预测宏观经济现象的理解。在课程设置中,我们至少会安排三分之一总课时进行案例教学,采取堂前预先布置阅读任务,堂上教师讲解、小组讨论、学生演讲展示,堂后撰写小课题报告的方式,针对经典的宏观经济学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我们发现这种形式往往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很高。重视发挥小组讨论的作用,不同背景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取长补短,进行头脑风暴,交换知识和观点,有助于对宏观经济学原理的把握和理解。(3)重视实验课和与统计学的有机结合。从知识体系构建的角度,经济学实验课程是经济学理论课程的有机补充,对于数理基础好、动手能力强的统计学专业学生来说,一定强度和难度的经济学实验,对于加深对宏观经济原理的理解,发挥知识和能力特长,培养一定的学术兴趣,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受到的训练,是让数据讲话,往往不满足于普通宏观经济学课程中对理论的描述和对经济运行规律的定性的分析和预测,而是希望发挥学识专长,运用擅长的统计学知识和工具,对宏观经济学的现象或者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些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的分析和验证。传统的经济学专业主要以理论课为主,强调的是专业知识面的宽度和知识理解的深度,但是几乎没有考虑去开发和利用经济学实验这一门课程。而在当今实验课程在高校中的作用性越来越得到认可,而数学系统计专业本身的优势就是教师和学生的数理功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特别注重经济学实验课与统计学的有机结合,实验课选择的课题和内容的难度,较普通文科专业或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更深。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着重于E-views(计量经济学软件包)工具软件的教学。Eviews预测分析计量软件在科学数据分析与评价、金融分析、经济预测、销售预测和成本分析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4)重视向后续学科的过渡和铺垫。在日常的教学中,许多学生会提出一个问题,“作为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对宏观经济学掌握到什么程度?”其实,这里面涉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区别,以及宏观经济学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其兴趣点和将来的就业前景,在于将统计学的知识和工具,应用到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的分析和预测中,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计量经济学的范畴。从知识体系搭建的角度,我们将宏观经济学定位为从统计学出发,迈向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的一级不可或缺的阶梯。我们在导言课中就会向同学们讲解说明宏观经济学课程在本专业的学习路径中的前后向科目,其中也会简要地提到统计学与宏观经济学更紧密结合的另一门课程———计量经济学,以及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计量经济学,是对经济学的作用存在某种期待的结果,它把数理统计应用于经济数据,以使数量经济学构造出来的模型得到经验上的支持,并获得数值结果。

4结语

在数学系下统计学专业开展宏观经济学及其实验教学有其特殊性,对统计方法和实验的重视和以及对统计软件的深入掌握,是发挥数学系统计专业学生优势,突出数学系教学特色的重要的要素。采取重视实验,案例优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统计学知识背景和编程能力,方能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结合,学识与动手能力俱佳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康爱香.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途径———兴趣是开启宏观经济学大门的钥匙[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2).

[2]欧阳强.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4).

[3]薛绯.宏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8).

数学系范文篇7

关键词:课程育人;社会实践;大学数学系列课程

一、相关背景

大学数学系列课程注重基础应用和逻辑思维培育,是高校非常重要的学科,具体包括非数学类专业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以及数学类专业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实变函数”等课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实际,在培养创新人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学数学知识体系繁杂,学科门类多,理论知识抽象、应用广泛,而教材编排往往是先给出概念,引出定义、定理,再结合例子进行佐证,这就导致蕴含在课程内的数学文化知识与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形成割裂态势,这给部分初学者学习数学知识造成了困难,具体表现如下。第一,衔接性与抽象性。由于大学是从全国进行招生,而各省(区、市)生源状况不同,特别是新高考改革制度下各大学依照招生大类进行招生,同一专业中不同生源高中数学学习进度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如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没有学习过导数、矩阵等相关内容。同时,由大学数学课程中丰富的定理、定义共同构建的大学数学思维体系对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一定时间适应,这彰显出课程知识高度的抽象性。第二,严谨性。大学数学中的一些相关证明和知识点应用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比如,在证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时,构造的函数须要符合罗尔中值定理的三个条件;又如,函数的可导性、间断点的判断、级数的收敛性判别等都需要严格依照定义进行,这样才能领悟定义运用的精妙。第三,广泛应用性。大学数学知识的应用非常广泛,与各门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概率论”课程中概率密度计算需要二重积分相关理论知识;偏导数在“数学物理方程”课程中复杂的偏微分方程求解中得到了应用;“线性代数”课程矩阵运算可应用于大数据算法与图像合成;“高等数学”课程中微分的近似计算可应用于“数值计算”课程。因此,学好大学数学既是进行大学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也是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课程育人理念背景下,多位专家学者提出将数学史教育融入数学课堂,引入思政元素,构造丰富的课程思政课堂,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增强学习趣味性,从而提高课程育人效果。比如,叶建兵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数学史驱动的常数项级数教学设计》[6]一文中以伯努利“有趣的悖论”和格兰弟“无中生有”作为引入,展开了以《庄子·天下篇》和刘徽“割圆术”等详细阐述数学史为驱动的教学设计,整个课堂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清晰,也更深入,期间课程思政理念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不失为课程育人的一次成功实践。笔者认为,教学设计是大学数学系列课程育人第一课堂的策略,社会实践是大学数学系列课程育人第二课堂的生动体现,而如何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使大学数学学习与课程育人相结合,实施课程思政是实现大学数学课程育人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需要深入社会挖掘数学中的思政元素,探索数学的文化价值与育人价值;学生需要在实践创新中探索数学的应用,以发现数学的美并增强学习动能,从而共同建构和发挥非思政类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将“三全育人”理念贯穿大学数学系列课程育人的全过程,努力实现课程育人与实践育人相融相通,使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工作同向同行。

二、社会实践与课程育人的联系

社会实践包含“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思政课实践、志愿服务、毕业实习见习等多种形式,社会实践的开展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阔了大学生视野,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习本领。近几年,社会实践整合优势资源,主题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的特征,注重理论宣讲、教育关爱、垃圾分类、美丽乡村、科技支农等相关国情调研,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显著增强。2021年寒假,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开展了红色基因专项活动、“揭榜挂帅”专项赛、黑科技专项赛等,以社会实践的形式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参与课外学术作品的广度与高度。而数学作为高校的基础课程,在培育时代新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促使大学数学课程育人与社会实践相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会实践是课程育人的着力点

随着社会实践形式多样化、实践内容多元化,学生参与热情高涨,社会实践逐渐成为第一课堂开展的有效补充。第一,大部分高校在组织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制度体系不完善、实践理论单薄、活动形式重复化,制约了实践目标达成,缺乏本应承载的实践使命与价值体现。在大数据时代,大部分实践团队都会进行数据调研,但不善于利用数学工具进行关键点提炼,导致调研报告缺乏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难以提高实践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此,数学教师需要提升对社会实践的有效认知,消除社会实践只是学生单方面参与的这一思维误区,并积极参与其中,在专业指导与理论深度上给予学生支持,助力实现实践成果最大化与课程育人新效应。第二,社会实践包含专业课程实践要求的实习与劳动,目的在于促使在校大学生提前融入社会,并加深对专业学习与毕业工作的了解。在数学师范类专业见习与实习实践中,学生围绕课前准备、课堂管理、课后反馈等环节进行实践。但是由于指导教师(中小学教师)缺乏相应的课程思政意识与实践认识,导致实习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目标要求,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为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挖掘知识背后蕴含的哲理并进行实践检验,同时以此丰富课程设置,形成有理、有力、有时效性的课堂,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强化学生实践意识与能力培养。

(二)课程育人是社会实践的创新点

为促进课程育人的有效落实,保证学生能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思政教育,教师不仅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突出课程育人对社会实践的创新作用。第一,需关注日常教学管理,注重与思政内容的有效结合。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受到班风学风的影响,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深入调研,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还要对学生的日常表现与教学活动进行把控,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习兴趣进行深入定位,从而帮助学生找准有效的学习模式。例如,发现班级里有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引入数学家为研究数学而不懈努力的故事,通过形象化的概念描述,如直面“低谷”,迎来“拐点”,提高课程育人成效。又如,在考试前,教师要做好诚信教育,强调做人应以诚信为本,以德为先,从而有效杜绝学生考试不诚信现象的发生。第二,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注重学科竞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教师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措施,鼓励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等数学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契机,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可不断激发学习热情、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意识。顺应课程思政建设,引入“课堂教授+学生报告+小组探讨”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通过积极自学、查找资料、思考、讨论、总结等方式对知识进行探索,由此让学生参与其中,寻找乐趣,这是大学数学教学的归宿,也是认识和实践过程的一次循环。课程育人的实施能够有效弥补实践的不足,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意识,更好地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三、社会实践融入大学数学系列课程育人的思路

大学数学系列课程的学科特点与课程育人模式还有待契合,思政教学资源还不够丰富,这是大学数学系列课程育人的痛点与难点,为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者,要想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就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抽象美、公式美、应用美。为此,教师可将社会实践融入大学数学系列课程育人之中,找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同频共振的点,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操,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且对于学生不容易理解与掌握的数学知识点,还需要认真分析,同时进行思政教育,从而增强课堂的“思政味”。第一,在社会实践中,增强数学服务社会功能,注重与相关育人途径相整合。其一,融入社会,深入实践,做“双师型”教师。大学数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数学在工程应用、技术突破、质量把控、综合管理中展示出强大的适用能力,为此,数学教师应增强数学服务社会功能,突显数学在工程中的作用,以此让数学课程更具有趣味性。例如,在2020年暴发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防疫专家钟南山、张文宏等人多次提到疫情拐点这个概念,对此,教师就可将其有效引入课堂,同时强调疫情拐点不止一个,迎来疫情拐点,不意味着疫情结束,不可麻痹大意,否则疫情可能会反弹,所以疫情防控有“拐点”但无“终点”。为此,全国上下需继续加强个人防护、不信谣不传谣,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体现大国担当。但教师光有讲课能力是不够的,还要参与社会服务,融入社会实践,具体可从大数据、机械、土木工程等领域入手,加强与企业合作,了解相关行业对学生数学能力的需求,拉近数学学习与它在工程实践中应用的距离,从而成为“双师型”教师。其二,高校应增强对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媒体、学生社团等相关实践育人途径的整合,发挥多元主体协同效应,牢牢把握立德树人主线,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例如,在深入开展学习党史活动的实践中,教师可通过融入数学,在实践中打造“行走的党课”,具体可以“数说党史”等沙龙的形式讲述党的伟大历史成就、中国共产党始终团结带领人民坚持走中国发展道路,从而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最终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第二,在大学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并使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如求解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问题、曲线长问题、波峰与低谷问题及实际生活中道路规划、汽车行驶、红绿灯设计等问题可统一归纳为函数的微分与积分问题,由此体现数学的统一美。教师还可以面向学生开设“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美”兴趣课,从数学发展史开始讲起,给学生描绘一幅关于数学的美丽画卷,然后提出“什么是数学?”的问题。通过2000年以前古希腊数学家埃拉托色尼测地球周长的例子,教师可揭示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及实践应用的过程,让学生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实际运用于生活,同时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陶冶情操、解决数学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常数项级数收敛与发散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出大学生网络贷款的问题,分析盲目贷款的严重后果,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此外,学生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走出校园,走进各中小学、社区、乡村,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方式进行数学文化宣讲,从而弘扬中国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也可以积极参与乡村梦想课的学习,关注“三农”问题,将所学所思所想付诸社会实践。概言之,教师要发挥大学数学系列课程实践育人的功能,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促使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四、社会实践融入大学数学系列课程育人的策略

大学数学系列课程作为高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实施课程育人过程中、颁布执行“双减”政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数学学科特点,思政元素难以挖掘且相关实践难以开展,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着思政教育“硬植入”及其与数学教育界限不清、理论不明的现象。为了有效将社会实践融入大学数学系列课程,高校应进一步加大社会实践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力度,并以实践进行检验。

(一)梳理课程目标,做好有效衔接

数学教师应在授课之前做好功课,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课程目标。基于此,教师可以从高中数学进行引入,做好课程引导。例如,将极限与高中数列进行比较,具体而言,在等比数列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当q<0时,第n项an=a1qn-1与求和公式Sn=a1(1-qn)1-q值的变化,当an→0,前n项的和接近一个常数。而学过极限这一章节后,学生就可应用ε-δ定义严格证明其极限为0。对此,教师可以引入现在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即取缔教培机构,让学习回归主课堂,减少家长的焦虑。国家对教培行业一直以来因“内卷”造成的“0和游戏”进行及时调控,也是提升国民幸福度,建设美好社会的又一体现,可实现回归教育、以人为本的初心。又如,教学导数章节时,教师可针对单调性、最值、极值、驻点、拐点、可导性等问题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遇到困难,勇往直前,突破每个极值点,进入人生“高峰期”,避免做无用功。教师还可联系社会实践,向学生解释社会大背景与体会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而激发学生斗志,为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助力。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加强课后辅导

大学开设的课程多,而且上课时间紧凑,学生复习巩固的时间较少,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此,教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展开课堂教学,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提前预习、观察、分析、总结,以及其他途径对知识进行理解,实现知识掌握水平的提升,并逐步养成质疑提问、探索回顾、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大学数学任课教师不仅仅是自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还是自学活动的检验者,更是自学活动的“规划师”,承担着课堂设计、启发质疑、查漏补缺的重要职责。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解释生活的工具,所以数学的自主性学习需要与实践相关联,应不断从实践中寻找突破点。例如,在极限概念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告知学生“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源自《庄子》对于生活的精细观察;教学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时,当复合函数复合层次较多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由外层到内层逐层求导”的原则进行计算,这与日常生活中剥洋葱的方法一致,可从外到内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需增强课后辅导,使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并针对问题共同点进行解答,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融入数学史教育,增强责任担当意识

数学史教学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一环。在数学史发展过程中,古今中外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逻辑性、关联性。另外,高等数学中含有丰富的数学史,每一个以名字命名的定理、公式符号都蕴含着悠久灿烂的数学文化。例如,导数微积分可以追溯到第二次数学危机,教师可以此引导学生理解数学证明的严谨性、逻辑性,从而要求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定理、定义的理解,增强解题规范性,培养严谨性。又如,对于洛必达法则、费马引理、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教师在讲授这些重要的定理和结论时,可引入相关知识产权纠纷与保护案例,增强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其能切实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也可以强调科学家在追求真理过程中如何一步步勇于探索,形成系统性理论,从而增强学生勇攀科研高峰的意识,使其有志向去学好数学,建设祖国。此外,教师要增强数学学科社会服务功能,通过校企合作,加大社会实践力度,使学生在掌握丰富的数学文化知识后,可以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宣讲,进一步传扬数学文化,增强责任担当意识。但是教师在讲授数学史时,需要做到不喧宾夺主,不能出现整堂课都在讲授数学文化的情况,为此,任课教师需要将数学史合理加工、筛选,形成进出有度的课堂讲授模式,进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结语

数学系范文篇8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技能;强烈的探索兴趣和创新热情;持续的汲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二)数学实验教学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

数学实验是指利用数学软件对数学问题、数学模型进行设计、计算、演绎、绘图及优化等各项处理的实验。狭义上的数学实验仅指独立的数学实验课;广义的数学实验是指数学问题、数学理论方法,利用数学软件和电子计算机,在实验室里验证或解决问题的实践课程。例如数学建模,数值分析,几何画法等。数学实验的突出特点为:其教学内容与数学理论数学方法密切相关(否则就无法称作数学实验);学生自己动手(否则就无法称作实验);使用电子计算机(否则就无法完成实验)。数学实验既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化、运用,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环节,是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综合拓展。全国工科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学校要开设以数学建模、算法设计、数据处理为主体的数学实验。数学实验是学习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理论方法的重要途径。例如,书本上的定积分概念抽象,繁琐,初学者理解起来普遍都会感到困难。但在数学实验中,通过形象、具体的把曲边梯形的面积转化为矩形面积的计算,不仅从概念上很好地理解了定积分,而且对定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有了真实的体验。数学实验给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提供了最好的时机和平台。实验就是在未知中探索,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观察,思考,验证,探索,研究,发现。应用现代计算、分析、演绎工具,电子计算机辅助解决问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大大提高。数学实验过程多人协作,相互沟通,因而成为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长期的数学实验教学实践表明:数学实验是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提高的最佳结合点;是启迪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习欲望,培养主动探索,努力进取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有力措施。

二、数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实验课在数学专业教育中受重视的程度不够

具体表现为:其一,实验课总是不能成为学生的主课,成了理论课的附属品,重理论,轻实践,课时少,考试成绩所占比例较低;其二,实验室建设与学生数学实验课的必要要求相比相对落后,计算机以及相应的实验设施数目远远不足,实验室用于数学实验的时间较少,学生只能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匆忙、短暂地应用计算机,实验过程只局限于完成教学任务,应付了事,学生难于有充分的参与、施展过程,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培养和锻炼。

(二)数学实验教学内容老化陈旧

模仿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多,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实验少;重知识验证,不能以问题为主线设计实验,与当今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脱离,创新性思维能力开发不足。

(三)实验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切实发挥

由于高校的评估体系中评估的重点放在注重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上,对实验课即使有评价内容和指标,往往也只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实验课的出勤记录和实验报告上,因此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否真正参与试验,真正动手实验,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是否得到有效发挥都难以得到真正的体现和考量;此外,实验中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布置实验,学生按老师要求完成实验,学生鲜有自主设计,自主观察,自主分析,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用同一规划的教学计划、单一模式培养学生,学生的潜力和创造性受到抑制。

(四)考核方式不科学

由于高校的数学实验是数学理论方法与数学应用的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结合最好的一门课程,其内涵、性质、任务、目的、作用皆有其特殊性,所以数学实验的考试考核方式也应该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现存数学实验的考核方法无外乎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实验出勤记录分加实验报告分;②实验出勤记录分加期末开卷考试分;③期中加期末小论文分。以上的考核方式虽然有评分简单快捷的优势,但对于学生是否在实验中真正参与其中,动脑动手,并在实验中有所发现,有所锻炼,有所收获,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均无从检验。

三、数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认识

数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数学方法为核心,实验室为基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一)建立一支“懂实验”“会实验”“能创新”的教师队伍

要培养创新人才,上好数学实验课,首先要有创新型的教师,建立起一支“懂实验”“会试验”“能创新”的教师队伍。由于数学实验课理论联系实际,特点鲜明,内容新颖,方法特别,所以能够上好数学实验课,教师就必须具备扎实的数学理论功底,计算机软件应用操作能力,良好的科研素质与科研能力。数学系从年轻的硕士研究生中选取三位教师,主攻数学建模、数学实验、数值分析课程。他们不仅有扎实的数学理论水平,而且数学软件、计算机程序功底深厚,外语好,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并且每人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方向;数学系创造条件,优先选派数学实验教师定期出去进修深造提高,以便真正形成了一支“懂实验”“会实验”“能创新”的教师队伍。

(二)独立设置数学实验课程

以前的“数学实验”只是数学建模、数值分析课的附属品,在数学建模、数值分析课后增加相应的课时为学生上机实验。为了真正确立数学实验课的地位,实现数学实验课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作用,数学系自2007年起,将数学实验定为必修课,共48学时。有专门的教学纲要,教材。教学内容为:软件篇,Matlab软件和Mathematica用法;实验篇,特殊函数与图形,定积分近似计算,求代数方程近似解,古典密码与破译,微分方程近似解,迭代与混沌等,附加篇,MathCAD用法。此外,数学建模、数值分析课、几何画法的实验部分仍然保留,与独立的数学实验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课程体系上确保学生动手能力的实现,真正从实验、实践中实现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开发。

(三)开放实验室

实验课的地位得不到应有重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实验设备不足,实验室开放时间不够。为了确保数学实验有物质条件上的保证,数学系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实验室。配备了60台计算机,并有专门的数学实验老师负责,全天候对学生开放。

(四)完善数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强化典型实验,培养宽厚扎实理论水平。

在实验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依据培养目标和教学纲要,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选择、设计。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实验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应当遵循适应性、趣味性、灵活性、科学性、渐进性和应用性的基本原则。选择基础性试验,重点培养宽厚扎实的理论水平,提高对数学理论与方法的深刻理解。熟练各种数学软件的应用与开发,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实践应用技能;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从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创新思维的开发。

2.教学方法上实行启发参与式教学法:启发—参与—诱导—提高。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学生亲自动脑动手为主。教师先提出问题,对实验内容,实验目标,进行必要的启发;然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动手操作,每个命令、语句学生都要在计算机上操作得到验证;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老师总结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诱导;再让其理清思路,再次动手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获得能力上提高。

3.精选实验内容,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例如,在古典密码与破译实验中,三人分为一组,两人将明文编译成密文传递消息,第三人截获后破译密钥。相互配合,团结协作。

4.以问题为主线,以建模和实际问题应用为载体,培养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

数学系范文篇9

院,系数学系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师

学生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

200*年1月10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

题目

一,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正文要求:宋体小四号)

-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二,课题技术要求及主要内容

(正文要求:宋体小四号)

三,课题进行方式

(正文要求:宋体小四号)

-2-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四,课题进度安排

(正文要求:宋体小四号)

五,课题参考文献

(正文要求:宋体小四号)

-3-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正文要求:宋体小四号)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4-

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姓名:院(系):

专业:班号:

任务起至日期:200*年12月13日至200*年6月20日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立题的目的和意义:

技术要求与主要内容:

1

进度安排:(同开题报告<>中第四的进度安排)

同组设计者及分工:

指导教师意见:

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意见:

年月日

2

日志进度安排

200*年12月17日—200*年6月20日(第七学期的18—19周)(本次日志主要内容是开题)

数学系范文篇10

一、活动背景: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共青团广东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响应团省委和院团委开展“科学发展青春畅想”团日设计活动的号召,深入查找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解放思想。在此,我们借助奥运年的契机,联系我系团总支及各团支部的实际,积极探索推进各项工作科学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找准我系学生的定位,突出“金院特色、数学特色”,创新活动形式,激发我系团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建设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有活力、有激情”的广东金融学院应用数学系共青团队伍。

二、活动时间:3月25日——4月30日

三、活动主题:贯彻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奥运年

四、活动对象:应用数学系全体学生

五、活动目的:

1.响应团省委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院团委关于开展“科学发展,放飞青春”主题团日设计活动的号召,在全系中营造一种和谐、上进、创新的氛围。

2.以奥运年为契机,通过问答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奥运相关知识,并参与到全民健身迎奥运的行列中去,用实际行动燃烧青春火把,释放青春激情。

3.以建设和谐校园为背景,唱响青春为口号,开展与此有关的比赛。让同学讲述生活在和谐校园中的切身感受,对人生的思考,对青春的感悟,去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为建设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4.提高我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关心时事,参与时事的热情。时刻保持与国家一致的前进步伐。

六、活动流程:

科学发展宣传篇——和谐校园畅想篇——奥运知识竞技篇

七、具体项目

科学发展宣传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之路是一条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伟大道路。而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指导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不仅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而且在马克思主

义真理观的基础上,开辟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新境界。所以坚持走一条可持续

发展之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刻不容缓。在当代大学生中宣传此观念,并引导他们将这种与时代要求相吻合的观念贯穿到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去,让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具科学性和指导性。

(一)系统学习

1.活动时间:3月25日

2.活动地点:6#教学楼402

3.活动人员:应用数学系全系学生

4.活动目的:

通过宣传一些企业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同学们对科学发展观有更深刻的认识,使科学发展观存在于每个学生的心中;同时让大家学会将科学发展观与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使自己的职业生涯之路更加顺畅。

5.活动内容及步骤:

1)由团总支信息资源部负责播放新闻短片;

2)每播放完一则新闻短片,同学们主动站起来发表他们对该短片所传递的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关的信息的理解与看法;

3)评委记录下该同学的名字和主要观点,工作人员给这位同学派发奖品;

4)播放下一则短片,让下一位同学发表观点;

5)依上面的程序进行下去直至所有短片播放结束;

6)由党支部曾英杰副书记综合各位同学所发表的观点,对其进行点评,并系统地阐明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职业规划。

6.活动说明:

1)所有新闻短片都是摘自cctv-1每天19:00-19:30的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报道;

2)若有多位同学发言,则先站起来的同学有发言权,其他同学只能到下一轮,工作人员要维护好现场秩序;

3)已发表观点的同学原则上要把接下来的发言权留给其他同学。

4)对于观点较独特切深刻,并论述得较全面的同学可适当增加奖品。

(二)宿舍讨论

1.活动时间:3月26日下午

2.活动地点:我系学生宿舍

3.活动准备:

以每3个宿舍为一个讨论小组,各个小组自行选出该小组组长,小组组长在25日之前将该小组成员的名单上交团总支组织部。团总支各部门部长作为每个小组的监督人。

4.活动内容及要求:

1)小组组长进行考勤

2)讨论开始,组长围绕“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话题,做开场白。

3)组长和监督人要作到鼓励和引导同学们畅想自己的职业理想、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怎样将二者结合起来。

4)组长记录下表现较为积极的同学的名字,作为总结大会评选此系列活动积极分子的参考人选。

5)组长和监督人要作到使讨论会的气氛尽量轻松,同学们的讨论热情高扬。

6)监督人将小组的讨论情况如实的反映到书记处,由团总支内部讨论,综合各小组的活动表现,评选出此次活动的先进集体和积极分子。

和谐校园畅想篇

科学发展的社会需要和谐的氛围,而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就是与之相适应的举动。建设和谐的校园需要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共同参与。和谐的校园要有我们文明的举动,礼貌的行为。学会关爱他人,特别是我们身边的弱势群体(如:我们学校的临工)。提倡节约,尊重劳动的精神,把和谐带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这样我们的和谐才是全面的,有内涵的。

(一)校内义教——教出数学系特色

1.活动时间:3月—4月每周周日上午

2.活动地点:5#教学楼103

3.活动目的:

通过对学校临工子女的义务教育,让我系同学体会为人师表之不易,教书育人之不凡;让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更加尊重老师、尊重知识、尊重教育,激发他们将所学知识授之于人的无私精神,寓学于教,寓教于学。同时借助我系的专业特色,将校内义教打造成为应用数学系的品牌特色活动。

4.活动内容及要求:

1)在青年文化广场集合,并点名(若有小孩缺勤,则打电话与其家人联系,确保小孩的安全)。义教小组组长带队,将小孩带到事先申请到的课室(5#103)。

2)前90分钟一对一,进行课本知识讲授。要求每个义教队员要对小孩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回答,若有较难的问题则提出由小组进行讨论。

3)对小孩的教育要尽可能的采用引导式的教育,而不是灌输式的教育。

4)后40分钟,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小孩的要求开展一些娱乐性的活动,如有奖竞答,游戏等。

5)在义教过程中要求每个队员有良好的态度,如果较为调皮的小孩则要耐心引导、教育,切忌体罚小孩或作出一些有损小孩自尊心的举动。

6)每个队员在义教过后都要写一份义教心得,于4月29日前上交青协秘书部。

(二)“节约创造价值”——共建节约型校园

1.活动时间:4月14日

2.活动地点:7#教学楼前、饭堂

3.活动目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之时,应养成勤俭的习惯,倡导节约的风尚,承担起节约资源、杜绝浪费的责任。水、电、粮食、纸张、图书等的浪费现象随处可见,追求名牌、追求享受、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一个和谐的校园首先应该是一个节约型的校园。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开展校园勤俭节约行动,提高我院同学的节约意识,以达到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目的!

4.活动内容:

1)全民节约,共同行动签名。

2)在学生公寓开展校园废品回收活动,将可循环利用和不可循环利用的垃圾分类并将其运往垃圾中转站

3)将准备好的标语贴在食堂的墙壁上,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自觉养成节约的习惯。

5.活动前奏:

1)、宣传部准备三条写有三句关于节约的宣传语的横幅和一张宣传板。同学们在横幅上签名成为节约使者。

2)、在7#教学楼前准备好桌子,铺上一条横幅,放上几支水笔。写完一条横幅后再换。

3)、在公寓的每个楼梯口放两个纸箱。一个回收可循环的垃圾,另一个回收不可循环的。

奥运知识竞技篇

我们常说“奥运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可许多人却没有这种感觉,原因何在?其实,身为金院学子的我们只要我们多点去了解它、关心它。那么奥运又何尝不是时刻的陪伴在我们身边呢?就说说我们能够从奥运经济中接触到的东西吧。首先奥运会将对中国的金融结构、金融市场、金融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其次它将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即投资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产生重大的影响,再者由于体育产业蕴藏着大量的不可预测的保险商机,因此,对中国的保险行业的进一步全面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奥运经济就蕴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了解奥运知识就象了解一个人一样,知道了他的相关信息之后我们才有可能打开与之接触的大门,并与之为伴。只要我们参与全民健身的行列中去,那么即使我们不能真正的在奥运赛场上驰骋也能体验到奥运的“乐”与“趣”。所以,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了解、去学习、去践行,奥运就在我们身边。

(一)奥运知识洗礼

1.活动时间:4月20日

2.活动地点:6#教学楼402

3.活动人员:应用数学系全体学生

4.活动人员分组情况:由团总支、学生会各部门部长组成裁判组。参赛人员以班为单位,由每个班派出三人作为本班代表参赛。

5.活动内容及步骤:

1)由团总支、学生会各部门部长组成裁判组。参赛人员以班为单位,由每个班派出三人作为各班参赛代表,共四支参赛队。

2)将四支参赛队分为a、b、c、d组,20道必答题(选择题),按照顺序,每组答五题,每题答对加5分,答错不加分;

3)十道抢答题,每组各有两次抢答机会,最后余下的两题,由答对题树(包括必答题)较多的两组进行抢答,每题答对加10分,答错扣10分;

4)论述题部分,按abcd顺序,每队各抽两题进行回答。若第一题回答正确,则继续下一题的回答,若错误则将回答权交给其指定的小组,待其指定小组回答完毕后再进行第二题的回答。直至10道题全部被答完;

5)裁判组根据各组所得分数评出一、二、三等奖,每个奖项各一名。

6.活动说明:

1)选择题中的必答题每题答题时间为10秒,10秒后不作回答视为弃权,抢答题每题时间为20秒,20秒后不作答视为弃权,论述题每题答题时间为1分钟,1分钟后仍不作回答视为弃权;

2)抢答题部分,若某队的抢答次数已超过2次,则应该等到第9题才有抢答权,若到第8题回答结束时,仍不出现有2个答对题数较多的小组,则由裁判组指定其中2小组进行抢答,裁判组应综合他们的表现及答对题数的多少;

3)论述题部分的评分细则和竞答的题目见附表一

(二)同步踏上奥运路

1.活动时间:4月25日

2.活动地点:青年文化广场

3.活动对象:应用数学系全体学生

4.活动内容及要求:

1)、二人三足比赛

◇由一男一女自由组合成为一个小组,组员用布带把脚绑起来(二个人站在一起,左脚绑右脚),每轮比赛4个小组

◇跑道直线40米,若布带掉了、或抢跑则取消该组的比赛资格,最快的6组进入复赛

◇复赛结果前3名作为本次比赛的最终的获奖者

2)、二十人多足竞跑计时赛

◇以班为单位,十男十女为一组,按上面的规则将脚绑紧

◇跑道直线30米,若组员中有一条布带掉了则在其成绩上加上一秒

有五条掉了则取消其比赛资格

◇每组中最后一个组员到终点后才算是到达终点,每组轮流计时比赛,时间最少的一组为第一

八、活动总结:

团日设计活动总结仪式

每一个活动过后当然都缺少不了活动总结,一个活动的总结就像一个故事的结尾,没有结尾的故事永远都是不完美的。所以,要让此系列团日设计活动有个完好的教育宣传效果,一个总结仪式显得很有必要。可以说一个成功的总结仪式就是我系今后工作开展的一盏灯塔,给我们指明方向,总结过去,开拓未来。

时间:4月30日

地点:6#401

内容:由团总支书记处综合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总结此次活动取得的成果和活动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对活动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个人和集体予以表彰,对活动中表现较为缺乏热情的少数人和集体(如果存在)予以必要的批评和指正。

团总支秘书部作好此系列活动的相关记录并存档。

九、活动经费预算:

时间

物品清单

预算金额

3月25日

笔记本10本,笔10支

22元

4月14日

宣传标语用纸6张,垃圾桶两个

水笔5支(红会借),横幅两条(红会借)

10元

4月20日

纪念杯2个,笔记本6本,秒表4个(外联部借)

42元

4月25日

矿泉水一桶,一次性杯子3条

12元

4月30日

奖状5张5元,英语小词典2本

25元

合计

11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