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4:01:19

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安排学生的座位。但是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一些教师在安排座位时往往会把学习最好的学生与学习最差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虽然可以形成同桌的辅助教育模式,但是在相反的方面考虑,将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可能会导致学习好的学生受到影响。所以在安排座位时,可以将中等的学生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安排在一起,这样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学生中的个别差异,不能把学生看做一个整体,而是应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在知道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思想意识,为学生的学习及发展提供条件。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学习程度相似的学生归为一类,根据不同的差异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优先关注,在每次进步时都对学生予以鼓励,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找到自信,从而提高学习成绩。通过这种方法,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区别对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通过展开兴趣教学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

在小班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具体的教学模式更形象化、信息化。将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数学图形、文字、符号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感官上体会到数学学习中的乐趣所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兴趣教学的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独立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流畅性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四、结语

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2

一、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小旗组成的整体……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即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在教学重点处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三、在教学关键处

在教学关键处,借助电教手段,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楚分母不同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在教学1/2+1/3时,我设计了这样两框投影片:

附图{图}

教学时,首先展示第一框,启发提问:1/2+1/3结果是多少呢?是2个1/2吗?是2个1/3吗?同时旋转动片,从1/2片的阴影使学生看清2个1/2的阴影面积便是整个圆;然后旋转1/3片,使其占有2个1/3的阴影面积,此时再将1/2阴影面积与1/3阴影面积相加后,与上两次2个1/2与2个1/3面积所得圆的阴影面积均不同,然后再旋转它们各复原位。使学生直观观察到1/2+1/3既不是2个1/2,也不等于2个1/3。从而自然得出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结论。明确了这个道理后,学生由于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迁移的启示,就会立刻联想到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减。待学生答出各分数通分后的结果时,展示第二框,并将两框图形完全重合在一起,如下图:

这样,整个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全容于一框投影片中,不知比传统媒体——由几个不透明的图来讲述效果要好多少呢。

附图{图}

四、在学生思维转折处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又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伴以“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五、在学生思维困惑处

教者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

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3

课前必须预习,只有通过预习,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听课效率。由于七年级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进入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他们虽然有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但自学能力是较差的。七年级教材涉及数、式、方程,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七年级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也不尽一致,他们往往认为看书就是预习。因此,找不出要点,也不知自己有无问题,上课时只得把老师讲的内容“胡子眉毛一起抓”。显然,这样做“疲劳有余,效果不佳”。为此,在上某一新课前,应给学生介绍课型、特点及预习方法。如对概念课,一般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编排相应预习题,让学生看书思考去找答案,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注重听课方法,向45分钟要效率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学生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使课堂上的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宋代朱熹在他的“三到读书法”中说过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见听课必须专心。我结合数学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所谓心到:是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要求学生会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要善于从特殊到一般,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遇到问题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办”。只有会想,才能会学,也才能学会。眼到:是要善于观察,勤看。既要观察老师表情和手势,因为数学上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通过教师的眼神、手势往往会表达的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现,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识。耳到:要求学生学会听,要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听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旧知识要耐心听,新知识要仔细听;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听完一节课后,概念的实质要明确,主次内容要分明。手到:一是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掌握技能。二是学会做笔记,根据教师讲课特点和板书习惯,抓住中心实质,在理解基础上扼要记下重点、难点;思路有时也可以记下。教师形象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渐形成。显然,在上面“四到”之中,“心到”是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

三、注重复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复习方法上,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知识的能力。通过比较可以明确本质,辨析异同,从而收到举一反三是效果;通过联想,可以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概括,可把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记忆,利于掌握,并灵活运用。

四、注重解题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七年级学生考虑问题较单纯,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注意了这一面,忽视了另一面,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科目成倍增加、知识内容明显加深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同时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要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惑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并达到启思悟理,融会贯通。因此,例题的教学,习题的讲评教学等既是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的过程,又是对学生思维训练、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抓住典型题讲,循思设疑,引导探索,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防止学生生搬硬套,使训练既能使学生获得解题方法又锻炼了思维能力。

以上,就七年级数学如何打好基础针对性解决存在的问题,给同学们出了主意。但如何确实去做到,还要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的去感受去体会,去加深认识理解,去寻找调整适合自己的能够不断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的方法方式,相信一定能够轻松学好初中数学课程,取得不俗的成绩。

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4

根据三个层次学生在教学中的不同情况,采用梯度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求低层次学生理解教材的基本知识。在培养实际能力方面,三个层次学生也要达到课标的要求,并要发挥中等、高等层次学生的学习潜力,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

二、分层练习和作业

在讲授完新知识后,教师要精心设计编排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对高层次学生,教师指导学生能对书本知识进行迁移,能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中等层次学生,教师指导学生能对书本中的知识点进行理解,能简单运用。对低等层次学生,教师指导学生能找到书本上的知识点,能套用知识点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有选择地去做,以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并及时纠正练习中所出现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不断培养并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考查和评价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对低层次的学生,采用交流、讲解、鼓励等方法使其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爱学。压缩考试次数,在平时考试后,给出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让学生自批、自评,并讲评订正。这样可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自己的知识缺陷,并及时补救。由于学生参与了整个评价过程,进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身素质。我在实际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测试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方法是“向学生出示的每次单元验收卷,一般要设计基本题24道(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及简单的计算题,中等题2道,有难度题2道)。在平时测试时,对低层次学生的要求是完成基本题;对中等程度的学生除完成基本题外,另外加试中等题;只有优等生才要求全部完成。并规定,某生测验成绩超过基本分数即向上一级转化。这样,每个学生都可获得成功感和争取向上一级转化的积极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低层次学生多实施耐心辅导教育加多鼓励,尽量多提问他们,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的成绩。对中、高层次学生主要是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他们积极自学,多尝试一题多解,尽量在测验时争取高分。

四、结语

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5

“生活数学”即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遇见的数学问题。简单如菜场、商场购物、走迷宫、数学谜语

等,复杂如中奖、统筹、排座位、“牛吃草”、一笔画等。生活数学几乎充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有心者时刻发现,巧妙利用无心者不以为然。“学校数学”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使受教育者认识、理解、应用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想、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学校数学”在基础阶段明显与“生活数学”紧密相连,特别是小学数学教育尤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探索数学的奥妙的信心。

因此有些教育者提出:“儿童学习数学目的是让数学为儿童的生活服务、让数学学习回归学生生活,是儿童的生活数学。”这也是当前十分流行的教学理念。可是这样的教学理念如何去理解?回归于学生生活是数学教学的途径还是目标?

有些教育者以为,学校数学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但显然,这还不是,学校数学教学的全部内容。,学校数学学科的前导性决定了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是现实生活高度抽象的结果,也决定了数学的学习不能停留在低层面的“生活数学”,成功的,学校数学学习应是“数学生活”——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双赢。因此,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6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对数学教学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思路。如,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等。作为教学设计者的——教师,必须在自己的教学中体现出这些新思想,并把这些思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我是这样处理“分数的意义”的教学。

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教“分数的意义”引入新课时,我先请一位同学帮忙把一条漂亮的头绳分给两个学生,并让学生边分边说,引出本课的关键“平均分”;接着问这两位学生:“他这样分,你们满意吗?”

这样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且使学生感到亲颖、亲切,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二、转变学习方式,获得新知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教“分数的意义”前,我先提问学生:“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主动地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旧知,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接着提出:“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想象和问题自学课本,并把获得的知识在小组、班级中交流,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归纳、表述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困生他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合作学习中组与组有竞争,如:汇报学习成果时,哪个小组先讨论出来,就先回来,小组成员可以积极发表见解,若回答不完整,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其他组的汇报如有不同见解,可以自由提问、辩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发展个性,创新学习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发展,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发展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富于冒险心、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还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问题。充许独立从事探索活动,不排斥学生的错误或失败,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

发展个性,创新学习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努力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让学生有机公充分展示自我。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若干份”、“一份”和“几份”的理解,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舞台,出示填分母、分子分数,让学生自由填空并说它所表示的意义。于是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飞翔。在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又可以看到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闪现。

四、游戏学习,体验新知

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7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课堂教学改革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以,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基层教育教学工作者探究的中心问题。新课程、新教材既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是进一步改进学科教学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可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真正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让我们的教育教学除了要使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外,更重要的是塑造他们完善的人格,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给他们注入一种永远奋斗的精神,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爱心和进取心,并能接受各种挑战与竞争,不断实现人生价值,让家庭、社会放心。

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数学组根据当前形势及上述的教育、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学习、探究、尝试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总结出(已开始全面运用)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自主探究结合学案导学式教学法。

此法的全面使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还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我校的数学成绩在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的高考中列全市第一;分获全国数学联赛一、二、三等奖的5名同学在05年的高考中,4人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人考入浙江大学(当年有7名同学升入清华、北大)。数学成绩的提高大大推动了总成绩的提高,即此种教育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也端正了学生的心态、培养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试能力,为总成绩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一、自主探究结合学案导学式教学法

自主探究结合学案导学式教学法就是利用学案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这其中的合作交流非常重要,包括师师、师生、生生的全方位合作与交流,但一定要尽可能的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方法注重的是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的探究与自主学习过程。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

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这里的自主学习概念不仅强调了学生高级认知能力(元认知和自我监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也同时强调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这就使得我们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目标得到了极为具体的落实。近年来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已经使我们对学习过程有了更加本质的认识,对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有了较充足的的理论依据。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所谓的自主探究结合学案导学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学案是教师体现此种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载体,它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这样,学案的作用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可以说是当前人们极为重视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学案的科学、恰当的编制,显的极为重要,它怎样融入新课程理念,怎样与教材完善的结合,反映出基本知识、方法、思想的探究与学习,又怎样以丰富且有层次的问题、知识、方法、思想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成为学案要承载的主要内涵。

二、学案的编制思路及框架

设计和编制符合要求的学案是使用自主探究结合学案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也是本研究成败的一个关键。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在校科研处的具体管理和统一要求下,本课题组组织部分骨干教师进行超学期集体备课及学案编写,并汇集成为校本教材。

我们对学案设计和编写提出如下的要求:

紧扣新课标:遵循“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设计思路、课程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对每章内容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分解和细化,旨在使教师教和学生学时既有针对性,又有整体性。

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依据高中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设置的栏目既要以双基为主、层层推进、简洁明了、清晰自然、目标明确,又要渗透新课标理念,创设基本知识自主学习及新颖问题的情景,以探究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方法,快速掌握本节知识、方法要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倡导学生从问题开始,在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全程创造性学习。

思路与要求:对各章节的知识与方法的学习与探索,要以双基为中心,与教材紧密相连,一定要完善地体现出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设计基本问题时,可把一个重要知识点放在不同的情景中,反复考查,使学生能深刻认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同时,要注意总结方法、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设置上一定要有层次,各种难度的问题都要有,但要严格控制难度,有适当的比例,这样,可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整体框架:

1.每一章分为若干节,每一节分为若干课题,每个课题一般讲两节课;

2.每个课题的栏目设置及说明如下:

【课标要求】指明新课程标准对此部分内容的要求,明确教学及学习目标;

【导学求思】自然导入新课:或通过复习旧知识、承上启下进入新知结构;或利用有意义的问题导出新课;或采用类比、推广等手段自然进入新知结构。总之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书中淘金】学生看完书后,对基本知识、方法进行填空;或者是对相关公式、性质、定理的适当推导;此处是学生自主探究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或其根源的重要栏目,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与问答。不能只是一些生硬的知识的填空。

【双基自诊】设计3—5个紧扣课本的基本题目让学生解答,检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范例剖析】设计3—5个典型例题进行分析、讲解与点评(基本题目可不给出解答过程,留空白,先让学生分析、解答。每个题后都要有“归纳点评”)

【思悟小结】对基本知识、思想方法、规律进行总结,对教法、学法及易错、易混点进行反思;

【双基测评】设计一组层次得当的题目测试学生,了解学生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找出问题,不断完善。

【能力培养】设计2—3个综合题供有余力的学生(主要是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三、自主探究结合学案导学式教学法的研究、实施过程及效果

研究、实施过程:

从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全面探究、使用此教学法,因这一学期是一个逐步探究和实验的过程,需要有学案上课和无学案上课的一个对照,再就是此学期还没有使用校本教材,所以不是每节课都使用学案,但每节课都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一段时间的对比实验,明显地感到在有学案的情况下,学生自主探究的效率更高,掌握知识方法的效果更好。于是,我们积极主动按照学校的总体要求,把校本教材编写成为学案的形式,并从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全部使用学案,全面与自主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学案编写的指导思想及整体框架就是按照本课题所倡导的自主探究思想来制定的,整体框架中有层次地设置的各栏目:【课标要求】、【导学求思】、【书中淘金】、【双基自诊】、【范例剖析】、【思悟小结】、【双基测评】、【能力培养】充分体现了本课题的思想及探究程序。这样,本课题的实践及应用已全面展开,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课题实施效果:

1.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

2.能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3.能更好地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或者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懂得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

4.能够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目的和要求,并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且能及时改进。

5.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解答问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有好转。

6.因为此种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各方面得到了锻炼,也明确了更远大的学习志向,不仅仅是为了现在的考试,甚至是高考。心态正常了,各方面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也不断提高。与人的合作精神及知识的应用意识也不断加强。取得如上述所述的显著成绩也就不足为怪。

四、建议

1.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要与课本紧密相连,一定要反映出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以及知识的背景与发生过程。不能把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为此,我们不仅要求应该明确课程标准和教材知识的结构体系,而且还要求教师学习必要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特别是有关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使教师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增强学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要加强集体备课,对每一节课的学生自主探究方式、怎样引导学生探究以及怎样使用学案探索出最佳方案;同时,每位教师还应不断钻研业务、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素质,能驾驭此教学法和学案的使用方法,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案进行适当的增删或改进。

3.如上所述,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所以,使用此法时,不能简单地只是让学生随便看书或盲目地做学案上的问题,每位教师需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充分备课,科学地、有层次地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因各部分内容的难易程度不一样,课标要求也不同,所以,对学生在各部分内容自主探究的指导方式、探究程度的要求上也应不同,要做到既要科学合理,又要有针对性。较难理解、较抽象的内容,教师要做好有层次的、恰当的引导,不可处处让学生单独探究。

4.要注意师生平等探索讨论:对提出或设置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引导、类比、对比、联想、观察、实验、归纳、化归,形成更数学化、更抽象化的问题;或形成引入探索、有希望成立的猜想;事项分解成更小、更具体、更可操作、更熟悉、更清晰并表现出递进层次的问题,为培养创造性思维作好必要的思考准备。

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特别要鼓励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中的独创性和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是“各自为战”,也可以“分组分群”,还可以“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式进行。对于一时“迷路”的学生,不要马上否定,而要尽可能地肯定学生思维中的合理成分。要激励学生,争取给更多的学生创设参与机会,使全们得到自主解决的训练和感受成功的体验。

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8

一、注重概念教学理念的创新

(一)以适学情境的构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理念方面,教师应改变以往完全将概念教学集中在抽象的教学材料方面,可适时引入一定的情境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具体实践中可引入相关的数学故事或数学趣闻等。如关于数学概念的形成,可引入“杨辉三角形”概念的提出或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过程等,也可将国外许多如哥德巴赫猜想或象棋发明者塞萨的事迹等内容融入课堂中,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内容为例,教学中教师可首先为学生讲述笛卡尔的故事,笛卡尔通过对蜘蛛结网的观察而推出由点的运动可以形成直线或曲线,进而得出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此时学生便会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产生一定的求知欲望,既增强了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能够满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

(二)注重对概念教学“形式”与“实质”关系的处理

教学中的“形式”可理解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相关概念与定理,而“实质”为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如关于代数式教学过程中,不必对代数式给予更多繁琐的定义,其会为学生带来更多抽象性问题,可首先在概念引入前列举相关的代数式使学生从中体会代数式的内涵。再如,初中数学中的乘法公式教学内容,只需使学生理解字母a与b即可,不必要求学生完全进行文字叙述,如(a+b)(a-b)=a2-b2,对括号内项特征掌握后便能理解该公式,当面对其他如(a+b-c)(a-b+c)类型题时,学生能够直接通过平方差公式的概念对其进行解答。另外,在其他内容教学中如平行线判定或方程教学中也需注意“形式”与“实质”关系的处理,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实质性的训练。

二、对概念教学内容的创新

现阶段,大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体系上仍存在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现象,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及教师的教学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所以需改变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具体创新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把握教材整体内容与概念层次特征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内容本身具有螺旋式上升特点,无法一次为学生所理解,需要教师对教材的相关概念进行整体把握,并注重各部分概念能够层层推进。以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绝对值概念为例,教材中对其定义为正数绝对值为其本身,负数绝对值为其相反数,而零的绝对值仍为零。若单纯依靠此定义,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教材内容中又对绝对值概念提出其主要为原点与此时数的点的距离,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绝对值概念。而在二次根式教学内容时,教学内容又涉及到绝对值概念,学生可将开平方运算联系到绝对值,领会概念的实质。因此,实际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在掌握教学内容整体的基础上按照概念层次性特点进行教学。

(二)概念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数学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将习得的概念与规律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促进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然而大多数学教师为防止信息丢失,对所有的概念内容在讲授中面面俱到,如在学生未练习应用因式分解概念的情况下,便将因式分解可在哪种数系范围中进行或具体分解为哪种形式等进行系统讲解,但是学生尚未掌握前一部分概念的应用便涉及更多内容,很难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因此,要求教师在概念知识教学中应在保证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适当取舍,使学生能够边学边用。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素质教育的推行更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往教学中过于陈旧的教学模式很难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需要在概念教学中改变以往“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

(一)对数学概念本质的揭示

概念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引入需考虑到素材的选择问题,避免造成数学概念内容失去自身的层次性特征与连续性特征。以函数的概念为例,若从字面概念定义,可引入x,y两个变量,在一定范围中y都存在与x值相对应的确定值,此时y为x的函数,而x为自变量。此时,教师可将生活中的摩天轮运动引入其中,提出假设学生坐在摩天轮上,运动过程中与地面高度会存在那种变化,不同时间内高度能否确定等,学生便会寻找相关的函数数学语言去分析摩天轮运动时间与高度存在的关系,以此使抽象化的函数概念具体化,通过对事物本质的揭示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增强。

(二)对数学教学信息的概括

数学概念本身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具有极为明显的抽象特点,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使概念中的内容特征与表现规律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对信息内容进行概括,这样数学概念将更为清晰。例如,数学教学中引入摩天轮旋转实例,其旋转的时间与高度本身存在一定函数关系,且保持相互对应。通过学生对摩天轮旋转特征的描述,找出与时间相对应的高度,这样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将会完整的概括出函数的概念,习得函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概括能力。因此,概念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避免脱离学生生活,使学生能够自然掌握数学概念。

四、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传统数学教学手段受到一定的冲击,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引入更具形、色、声等特征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原本较为枯燥的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并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

在教育心理学内容中,提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无论在数学概念掌握或数学知识结构形成方面都需充分发挥教学中形象直观教学的应用。而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并未注重引入更加生动的教具,不具备可感性,所以可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引入,将较为抽象的概念以及图形参数等融入其中。例如,平面几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绘制,将整个过程向学生展示,这样关于平面几何的相关概念与图形都可为学生所理解。

(二)课堂演示与实践过程的结合

多媒体手段应用过程中,在课堂演示方面需由教师操作完成,可使关于数学概念的电子课件利用教学网络向终端屏幕传送,讲解的同时应向学生提问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对学生学习情况给出适时的评价。例如,关于平面几何中“圆”的概念,讲解过程中可将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在屏幕中画出,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概念对圆的画法进行描述,并实际操作验证。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数学概念自行画圆,对于完成情况较好的可在屏幕中体现出来,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作者:陈建芳 单位:昆山市周庄中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对策

一、合作学习内涵机理论述

所谓的合作学习,实质上就是进行班级成员科学分组,确保组内学生能够针对对应课题进行深入交流和同步学习,最终派出代表将组内核心观点表述完整,在获得教师合理性评论建议后加以整改,以此实现对应教学规范引导指标。

二、目前我国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期间存在的冲突性问题整理研究

首先,合作探究式问题设置形式过于简易单一。须知此类学习交流模式在于激发个体思维创新和合作意识,只有经过各类角度分析整编过后,才能绽放出独到的智慧结晶。可现实中,教师始终关注课程进度和应试结果,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关注度不够,尤其在鸭架式口语灌输讲解氛围中,学生对于既有知识感知趣味丢失,后期自主性学习动力也就不足。如若长期放置不管,对于学生今后身心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其次,合作小组内部成员分工秩序极为紊乱。事实上,合作学习理念主张吸纳各类学生观念,确保话题内涵讨论结果的多元特性。可实际布置活动期间,由于教师规则指导不够规范,使得对应任务难以及时交接到个体成员之上,尤其大部分学生作为独生子女,个人主义思想极为深刻,基本上只会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自身感兴趣的单元之上,造成固定小组向心力溃败结果,关于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究学习风尚难以保持延续。一般情况下,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会成为问题提出、结论总结代表,至于其余个体完全扮演旁观者角色,小组其间隐藏的思维两极分化效应显著。最终学习好的个体素质得以合理提升,而成绩不高的个体将继续沉沦。最后,教师普遍不会参与到初中数学探究式合作学习流程中。在其思维体系中,片面地认为一切工作都将交付给学生,而应尽的实践活动设计组织、关键知识点提醒引导、课堂秩序科学规范监管职责,却顺势抛之度外。长此以往,学生整体上便处于放任自流境遇之中,在得不到合理肯定激励结果基础上,失去自主性学习动力,经常合作交流期间讨论其余话题内容,令课堂安定和谐秩序全面消散。也就是说,目前初中数学课堂合作教学基本上流于形式,对应的个体素质规范调试指标难以顺利贯彻。

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规范引导策略解析

(一)合作探究内容的科学选取设置

结合客观层面分析,初中数学教材的确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难以开展合作交流模式,而指导教师要做的就是,尽量挖掘学生整体兴趣感知点,尽量寻找一些高难度且令学生产生疑惑的课题内容。经过高层次认知任务分配布置过后,学生才好联合既有知识、生活分析经验加以科学探讨解读,这样对于个体思维架构完善显得相对有利一些。

(二)针对小组学生个体进行科学分工指导

其核心任务在于明确组内成员之间性格、能力互补功效,确保学生经过较难话题讨论期间能够相互辅助,建立标准正向竞争合作学习风尚,使得平时不爱讲话的同学也能轻松参与进来。这就需要教师尽量合理安排座位,将以往单纯样式的观众席位模式全面遏制,让同一组相对熟悉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确保话题交流深度的有机彰显结果。之后进行不同组间探究结果整理评估,实施不同阶段发言代表人的交替规则,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个体加以现场鼓舞激励。

(三)尊重并鼓励学生布置多元化合作探究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着实丰富,为了确保学生逻辑和感性思维得到进一步灵活衔接,教师必须确保单位课堂学习内容和探究任务的明确特性,令各类学生都能针对合作探究模式创新改革问题发表自身建议,确保单位成员都能有所作为,竭尽全力令单位任务可以在预设时间范畴之内得以顺利完成。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各小组完成任务后要多给予鼓励。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采取特殊照顾、单独辅导的方法,让每一名学生都不掉队,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信心,发挥作为集团一员的特殊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教学内容丰富,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引导开发和人文情感协调都将产生独特调试功效。教师要做的就是,尽量关注并挖掘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特征,做好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划分任务,确保学生彼此之间产生高效互补启示作用,进一步为后续课题深度解读和个体发展前景科学预测绽放提供标准疏通性建议。

作者:张小荣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孙庄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改革

1兴趣

(1)基础扎实才能够为学生的兴趣提供保持动力。中学生因为有了学习了压力,对过去的初中数学知识需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回顾,因此学生可以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也是这个时候比较容易产生初中数学兴趣,激发初中数学兴趣,教师通过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能够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改善学习的难度,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初中数学兴趣应该从小就开始,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应该对其引起重视,逐步的培养建立。通过内外动机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让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继续的保持住初中数学兴趣。

2自主

自主是一个人创新的前提,创新又是教学的目的之一,所以自主是我们实现教学目的必须要实现的一个内容。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由以下的一些方法来建立。

(1)创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该创造机会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首先进行低难度的初中数学内容开始训练,衔接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也可以增加一些任务的方式,以完成任务来进行训练,在不同的阶段中都增设一些学习目标,采取目标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开始自己设计学习的时间,经过方法和目标训练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性,就可以进行比较深入的内容,比如抽象的知识,这个时候教师仍然要作为学生的辅导者,在旁进行引导协助。

(2)提供自主学习时间。学生自主学了需要使用课堂时间之外,还需要课后的时间,课堂时间有限,只能够起到点拨的作用,而课后的训练和巩固才是主要的。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未来考虑,因为课堂的时间有限,使用过多,就会影响教学进度,但是太少又不能够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精髓,如何利用好就是我们需要去权衡的问题,为学生有很多的时间自己支配,在自学过程中掌握经验和方法。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不是只有自己的学习,也需要有老师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将各种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自学,并且有很高的自学效率。自主学习不代表放纵。自主学生也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范围内的,完全的自主学习只能够是浪费时间。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主体和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的结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3实践

实践是学习的基础环节,可以对已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学习也是为了付诸于实践和生活,否则学习没有任何的意义可言。

(1)改革教材、融入实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大胆地革新教材,将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转换为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效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中操场的长和宽用自己学习操场的长和宽代替,让学生进行计算。学生非常有兴趣地想知道学校操场的面积有多大,画在纸上的比例是多少。于是,他们认真地进行计算,都掌握了题目所要求的目的。

(2)改进作业、进行实践。想要学生真正地学好知识,需要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课下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在学习了新的知识以后,在课下经常有课下作业来进行巩固练习。但是仅靠替换教材中的数据是“治标不治本”,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基本上不用动脑子,因为题中的条件和教师课堂上的相差无几。而考这样的练习培养出的学生思维比较局限、更不要说创新。因此,教师应该大胆地改变方式:让学生学习了新的知识后立即进行实践应用。例如:在学习《比例的应用》这一课程以后。立即用比例知识使不同大小的两杯水的甜度相同,并请同学进行品尝。实践表明:学生不仅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还可以获得许多教材外的知识,对于建构系统的知识结构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4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在要求学生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课堂教学初中数学需要在建模、探究、文化这几个内容上深入,这些是学生初中数学素质的体现,教师要用新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教学不是将结论内容进行传播,而是在学习结论的过程中,懂得其原因,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发挥出创造力来进行举一反三。有位哲学家认为,人类大脑中有明确的知识和意会的知识两大类。明确知识指的是可以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传达的知识。意会知识指的是不能系统地用语言或文字表述的知识,意会知识存在于实践活动中,具有情境性和个体化。例如,不管你知道多么系统完整的理论知识,如果没有在水中实践过,那么你永远也不能说你会游泳,因为你脑中只有明确知识而没有意会知识,游泳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它要求老师放弃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让学生拥有一种理论知识相对应的实践,即看到一个理论知识,脑海中就出现相关的实践活动。所以新课程强调的是过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和教师共同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揭示思维的过程。首先,应该揭示理论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经历概括、抽象、比较、分设、验证和分化等过程来归纳总结出相关理论,从中学习到思维方法和培养能力。其次,要揭示结论的寻求过程;从曲折的实验、归纳比较、猜想和检验等探索过程总结结论,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记忆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科学发现提供了条件。思路探索过程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以初中数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对初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是不是创造性的并不是以该问题是否被提出过,而是其解决过程对解题人而言是否有新颖性,教师要让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就应该要将解决问题的思路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理解这种解决的方式方法,进行借鉴使用。

作者:陈琦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数学智能教学研究

一、初中生智能

智能简单地说,就是智慧和能力。主要体现于大脑的功能,表现为大脑对外界信息加工处理的本领,它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判断的能力,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是智慧的基础,想象能力和思维判断的能力是智慧的核心。反映在数学上,就是区分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不同变量变化的规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抽象概括思维——逻辑思维,对前人总结的定理、公示、法则的在现,洞察二维、三维空间物体相互位置关系,以及以记忆为基础的各种思维判断能力。中学生经过六年小学阶段教育,已具备一定的“数学与逻辑推理能力”,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其大脑的四个功能区,即感受区、判断区、想象区已基本成熟,接近成年人这一阶段,人的认识呈“飞跃”式发展。初中生从十一、二岁进入学校,到十四、五岁初中毕业,这一段时间有人把它称为人生中“黄金时段”我们就要抓住人生中的“黄金时段”,适时开发中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获得智能资源的大丰收。

二、发展智能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作为教师不能奢望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代娇子,但也完全可能让每个学生在他现有智能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提高整个一代人的智能水平做出最大努力,这一出发点也可列为中学教师应尽的责任之一。中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那种把发展智能和传授知识相对立起来,或者严重脱节的倾向,把发展智能神秘化,甚至认为高不可攀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作为一名学生教师应该清楚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智能的开发者,应该把主要力量放在开发学生的智能上,在人生的最重要的“黄金时段”发掘人的最宝贵的东西——智能。

三、初中生的智能开发

开发学生的智能,要遵循客观规律。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得到发展,凡有利于这一工作的工作,都属于开发智能的范畴。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在开发学生智能方面应该认识并做到以下几点:从人性角度看,人既是主体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又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讲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内在的、直接的动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是发展学生智能的基础。有人说:“生趣才能爱学,爱学才能增加,增加才能长智。”可见,生趣是爱学、增加、长智的起点。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每节课都必须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函数”时授课前让学生先计算:2的4次方是多少?2/3的三分之二次方是多少?学生在解决了第一题后,所学知识不能解出第二题,于是就有了找到解法的欲望。这时教师就顺势导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函数。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作者:卢占武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沙垡中学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

一、数学思维的特点

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是具备了严谨性和抽象性的显著特点,只有牢牢把握数学的特点,在严谨性和抽象性特点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方式。

1.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

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性思维要求十分严格的学科,它要求教学人员对概念和定义有精准的把握和透彻的理解,对于问题的结论,也应做到反复论证,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完整的表达数学名词的实质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够向数学科学一样做到绝对精准,这就要求老师因材施教,差别化的对待不同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逐步走向严谨。

2.数学思维具有抽象性

所谓抽象性,就是指用数学来表示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物与物之间的关联性。所有的数学定义都是从客观事物中总结归纳而来的,并不断提升,不断探索新的规律和法则,最终形成的完整的数学体系。而在这个过程中,抽象性不断加深,概况性不断提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也就不断加深。因此,与其他学科思维相比,数学学习所需的抽象思维更有层次性。

二、培养初中生良好思维方式的方法

具备良好的思维方式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关键,而思维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作铺垫。在初中教学中,也应掌握恰当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不同技巧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引导。

1.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授讲解固然重要,但也应适当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把握和充分理解。教师在对一些特殊概念和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应与学生深入探讨,而非停留在只教授不讨论、只讲概念不深入探究的阶段。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逐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在学生错误解答题目或错误理解概念时,应当深入分析出错的原因,从根本上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

2.运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和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清晰的头脑和明确的思维逻辑方式,在讲解过程中应有步骤、有层次的进行讲解。例如,在初中数学中引入绝对值的概念,这就区别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介绍负数的概念给学生,从而拓宽了学生对于数字的理解范围。对于|x|,x的值不是单一的+x,而是分成不同的情况。它的值可能是-x,也可能是+x,也可能是0。而教师在讲解绝对值概念时,也应结合数轴上的点来介绍绝对值的大小,即到原点零的距离。另外,对于不同版本的课本和教材,也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顺序,适时调整教学活动,不拘泥于课本,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体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最大动力,因此,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快速的理解知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非被动听课。同时,应关心稍稍落后的学生,适时的给予鼓励和并加以引导,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不断发掘新问题,提出疑惑,并和学生一同思考解答。例如,在讲解“如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问题时,应带领学生尝试不同方法进行求解。详细介绍因式分解法、图象求解法、配方法等多种方法,并对应习题进行练习讲解,而不是固定的只讲解一种方法,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

4.运用现代教学方式和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电子技术的进步,应将其综合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对于几何学的教学,可采用动态图的演示方式,更加具体的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的规律,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对于没有条件的地区,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有过硬的绘图功底,通过绘制主要的图形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拓宽思维。

三、结束语

数学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析其他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当引起教学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在适当时应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结合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顾伟军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坎北初级中学

第六篇: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研究

一、进行课堂小结的方式

1.梳理课堂知识.一种常见的课堂小结方式,就是把整堂课的知识用简短的话从头到尾梳理一遍,这种梳理不是通篇的叙述,而是有重点的、分层次的总结.例如,在讲“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课堂小结就主要是把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结合黑板上的图例再次梳理一遍.这种总结方式,可以让学生全面地复习一遍所讲内容,对新知识有整体了解,同时可以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网络式记忆,把知识延伸到整个学习系统中.

2.概括课堂知识.教师还可以对课堂内容进行几句话的概括总结,这种概括要涉及新课内容的关键点,通常用于新课内容有多个重要知识的情况下.

3.联系以前知识.有些新课的内容是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而来,或者是新课与所学知识有着一定的相似度.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两者进行联系,进行对照解读.这样的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所学内容.当然,当遇到新课与旧知识有着明显反差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拿来对比解读,以避免学生对新知识和旧知识产生混淆.这样一来,学生心中的知识脉络就会更加清晰.

4.和学生共同回想课堂知识.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往往是单方面讲授课堂内容给学生,而很少有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这都是因为学科的特性和课堂时间的紧迫,而缺乏互动可能导致学生和课堂的融入度不够,容易造成开小差的现象.教师在进行课堂总结时可以有意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共同复习整堂课的知识.可以是对学生进行课堂关键内容的提问,也可以是向学生询问他们所认为的难点内容来再一次讲解以答疑和强化记忆.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亲近课堂,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同时让学生对难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和消化.

二、进行课堂小结的注意点

课堂小结不是教师一味地总结讲课知识,这里的本体应该是学生自己,是学生来回味和消化课堂所学内容,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起到串联和辅导作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总结,才能提高复习效果.

1.课堂小结的概括性.课堂小结要简单明了,用几句概括性的话语进行总结,不宜多次重复复杂内容,这样不仅起不到总结的效果,还会让学生更加混淆,对所学知识产生过多疑问.另外,课堂小结应该用最直接的语言讲述出课堂内容,不应该加以多少修饰,以避免所述内容的冗长,导致上课时间的不够.

2.课堂小结要有重点.有的人说,一堂课里有一半的时间讲重点内容就很难得,而学生只要把这些重点听明白,他们这堂课的收益就很大.课堂小结相对于课堂上的详细讲解而言,是为大部分学生整理的要点总结,不需要对整堂课的内容都重述一遍,而要对讲课内容的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回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堂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点练习和记忆.

3.课堂小结要能引导课外学习.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结尾总结,也是学生课外学习的一个开始.课堂小结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在讲解例题后,可以让学生寻找课外相似的题目进行训练,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学习拓展.同时,能使课堂与课外连接起来,促进学生的课外学习.总之,课堂小结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做好课堂的总结是每个教师的分内之事,它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做好课堂小结,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有效率,而且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授课总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顾小荣 单位:江苏泰兴市西城中学

第七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对策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集体的合作交流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1.合作性.小组合作顾名思义要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完成,在合作过程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最大化.

2.参与性.小组合作会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任务的分配,小组成员都会拿到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通过主动参与使学生积极融入到小组教学活动中,激发对小组学习的兴趣.

3.亲历性.数学概念是固定、枯燥的,但是如果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重演概念的推导过程,则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增强数学学习的亲历性,从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变,能够符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因此在很多学校陆续推广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育改革的着手点,小组合作学习也被广泛地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突破了单纯的师生交流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机会,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得到应有的锻炼,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落实情况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的发挥情况.

1.小组组合较为随意.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较为随意,没有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多数情况是按照座位或者学生意愿自行组合,如让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为一组讨论几分钟就认为是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就导致个别小组中以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学生为主,其他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机会,导致表现机会的不均等,或者小组长时间以同样的组合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最终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2.教学内容选择不够恰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为了落实教学形式,而是希望通过具有实效性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意识,实现数学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但是目前很多教师随便拿出一个问题就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如关于正负数的绝对值,只需要让学生记住正数和零的绝对值是它们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就能够达到教学目的,而至于深层次的数学原理并不在初中数学的讨论范围内,如果这样简单明了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进行讨论,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失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3.对小组成员之间关注度的偏差问题.在每个小组中都会有善于表述自己观点和不善于表述的学生,而通过观察课堂上较为活跃的学生,多数都能够准确表述自己的观点,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好,这样就会使教师忽略班级沉默的那部分学生,也就无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整体提高.

三、改善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对策

1.科学组建合作学习的小组.为了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最大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分组问题.通过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打破简单按照座位分组的形式,科学地分配小组成员,在整体上把握小组之间的综合实力,实现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互相学习、帮助,从而完成合作学习的内容.

2.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师通过仔细研读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能够进行小组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讨论、研究掌握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而一些简单的知识只需要让学生通过理解进行记忆,并不断练习就能够实现教学的目的.

3.关心小组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这里所说的弱势地位指的是在讨论中无法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学生,因此教师在分配合作任务的时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实现小组的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根据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保证每一个组员都能够有自己锻炼的机会.总之,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背景下主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关注,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推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使学生都能够获得学习上的情感体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意识等.

作者:朱桂康 单位:江苏大丰市白驹镇洋心洼初级中学

第八篇: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模式分析

一、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与基本原则

要想让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准确把握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和基本原则.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2)以问题为核心的原则.以问题为核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具有良好的问题意识是实施问题探索教学模式的源头,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是决定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原则.(3)以情感为依托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构建和谐的课堂师生情感关系,对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1.准确把握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

任何教学方式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都必须要遵循课堂教学中学生实际的认识结构才行.不然的话,就算再好的教学模式,也是不可能获得良好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学生实际的数学认知结构是整个问题探究模式的出发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有准确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2.注重培养学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是整个问题探索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也是该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时,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并运用多种方式,将要教授的学习内容转化为数学问题思维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思维模式下自主学习,真正遵循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建构数学—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例如,在讲“相似形”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用多媒体播放埃及的金字塔,让学生观察大小金字塔的外形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之间有什么联系.根据这个问题情境,教师可以设置如下两个问题:(1)根据相似形能否测出大金字塔的高度?(2)相似形各边比例是否相等?各个对应的角是否相等?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答.通过教师创设的这种问题情境,再由学生自主去探索,这种让学生亲身去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反思的过程,就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在探索中学习的快乐,而且这种模式也能使教师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都得到较好的落实.

3.探索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体验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因为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进行探索、讨论和交流,这就使学生只有在态度上真正接受、喜欢和参与,才能使相关的讨论或探索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学生的情感态度对开展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有重要影响的,也是教师需要认真去关注的一个问题.教师在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采取各种方式在课堂上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师生情感关系,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总之,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进行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初中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如何开展的问题,无论采用探究什么形式和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扬长避短,最终使数学教学优点发挥到最大化,让这种探究模式成为教学的主流,让数学教学发展得更好,这对今后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权 单位:江苏沭阳县马厂中学

第九篇: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数学教师的水平得不到提高。在初中数学教师的从教生涯中,因为受到工作和生活的限制,教师们没有时间进行知识更新,而且在教师长期的从教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很难得到改变。一些师范院校把即将毕业的人们分配到初中教师队伍里,因为他们刚刚走出校门,没有任何教学经验,更不知道该如何讲解初中数学知识。在这些年轻教师里,他们掌握的只是纯理论性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发挥自己的水平。在学校工作时间,很多老师尽管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但这些教师的想法一般很传统,不能与现代学生的想法接轨,这些现象不但阻碍了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也导致学校升学率明显下降。

2.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轨。一般情况下,我们大家都想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理念里,教师们在教学时通常把课本里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为了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教师一般只讲解与考试有关的试题,从来不关心考试之外的内容,而且教师们每节课都会给学生留许多试题。这样就使数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枯燥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脱轨,不但不能提升学生成绩,还会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大大下降。

3.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有大部分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思考问题,失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不主动与同学探讨,也不能与同学在沟通中得到进步。

4.老师对学生缺乏耐心。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们在工作上有的时候会敷衍了事,课前不备课,课上对课程讲解一带而过,课后不能及时与同学沟通,这些都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尽管教育实行了改革,但是在初中数学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就要采取相应有效的对策。

1.培养教师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能对初中数学课本里的内容进行原封不动地讲解,要对内容进行合理开发,以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学以致用。初中数学教材的不断更新,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随之增加,教师要做的就是重新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对更新的数学教材进行有效分析。教师要具备多样化的教学能力,即便教材有很大改动,也能做到游刃有余。

2.教学要贴近生活,激发学生产生兴趣。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基础性。初中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本里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促使学生灵活运用,进而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促进学生运用数学的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初中数学老师不能纸上谈兵,需要把数学课本里的内容和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有关数学的知识并且带到课堂上进行分析。这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讲解数学的时候要把课本的内容转换成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生动性,还能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3.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数学作为初中学科里的一门课程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热情,所以教师们在教学的生涯中应该尽可能多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方法具有灵活多样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总而言之,要想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要使教学方法具有灵活多样性,以便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的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就要从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教学方法灵活等方面做起。只有学生们具备了扎实的功底,才能为以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永挺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第十篇: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互动的双方,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用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积极地进行知识探究,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使数学课堂在活跃氛围中顺利进行。

1.用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幽默的语言能产生强大的调动作用,教师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和教师进行积极互动,并认真探究教师布置的任务,使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幽默的语言能使课堂摆脱压抑沉闷的气氛,使学生活跃起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思考,使数学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2.运用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能够有效实现师生的积极互动,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双方进行了双向信息传递,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学生设定了探究的目标,而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让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有了深入了解。在这个互动环节,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够摆脱定式思维,从另一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最终有效解决问题,获得学习的乐趣。在进行问题教学时,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设计形式以及难易程度。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教师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提问,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在关注学生学习动态的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收获,获得教师的肯定,激励他们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在高效的教学环境下,促进全班学生的进步。

二、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数学素质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要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主动探究过程中提高数学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方式,用新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积极高效的知识探究,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参与数学化过程,充分发挥数学的形式训练价值及应用价值,使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把具备的自主学习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加强数学实践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进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对知识理解和深化的过程中,只有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运用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能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用数学思维来分析问题,有效提高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

1.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发展他们思维的敏锐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思维速度,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能力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分析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敏锐性,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讲完新课后,给学生出一些速算题目,进行思维训练;也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习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思考,有效提高他们的思维速度。

2.解决数学实际问题,加强思维训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把实际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式,有效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进行思维强化训练时,教师不要让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而是要通过题目练习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改变学生的定式思维,发展逆向思维能力。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摆脱定式思维的影响,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时,从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分别进行分析,感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使思维的发展趋向多元化,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思维能力。

四、加强数学运用教学,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9

传统的数学考核方式,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同时参考平时出勤情况和作业情况。尽管学生还是能到教室上课,但是学习积极性低下,能够认真听课的学生不到一半,能够听懂的人数更少。对于课后作业,学生容易为了应付老师而相互抄袭,没有达到课后考核的目的。期末考试的效果当然也就不尽如人意了,教师出复习题,学生背复习题成了考试的模板。考核方式单一化使得学生没有兴趣学习数学,更不能把数学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中专数学教学解决对策

(1)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提升教学理念。学生常常问老师学数学有什么用。平时所学的数学概念,运算技巧较多,很难与他们所接触的现实生活发生联系[1]。重理论轻应用是现在中专数学教学的主要特点。针对中专数学教学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首先应该学习国内外中专教育的先进经验,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中专教育的特殊性造成了学生毕业以后不是从事科研工作,而是从事技术工作,因此让他们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比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更重要。把专业引入课堂,把讨论引入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学数学有什么用,怎么用。中专数学教材里每章书的内容中有一些几题应用题,但数量很少,而且无法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如果能够把教材处理得更简单,引入更多图片和事例,由于学习内容简练,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有利于变被动为主动。(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发现法”,能提高智慧潜力,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移,获得“再发现”真知的能力[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数学方法,分小组讨论,并由学生相互讲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由于中学生认知能力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限制,只能将部分重要的数学思想落实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而对有些数学思想不宜要求过高[3]。数学方法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从这些方法出发,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小问题。学生知道了为什么学数学,怎么学数学,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学懂数学。考核手段的完善,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多方面评估,评估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不把希望仅仅寄托在期末考试上(表2)。我们首先将知识划分成几个模块:基础模块、拓展模块、应用模块。基础模块主要讲授基本知识点,将知识点简化,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这部分内容的考核可以体现在期末考试上。拓展模块让学生在课外寻找与数学相关的知识、故事和历史,通过PPT的形式在课堂上交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和数学的用处,并给予成绩。应用模块由教师寻找与专业相关的例题,给学生讲解,按照“引入—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总结”的思路给学生讲解,并提供素材给学生联系,最后分小组交一份报告。最后教师结合平时出勤情况和作业情况,给学生做出综合评判。这样既能避免考核的单一化,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3.结语

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10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身心投入,还会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民主教学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诚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以便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和体现。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可行方法。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从而让学生喜欢教师,进而喜欢自己的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有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2.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渲染数学教学气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现代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让学生根据投影仪投出的问题看书,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对不能在书上直接找到的问题答案,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何异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把透明胶片分发到每组,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胶片上,然后教师把他们的讨论结果投影出来,让全班同学与教师一道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写出的结果最简单最准确,然后进行练习,通过练习分组讨论,组内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胶片上,再投影出来,引导他们讨论解决,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别人的问题中启迪他们的思维,又培养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的精神,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学习的主体作用。

3.融合数学于生活中,体现数学学习意义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并亲近现实的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数学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推进课程改革、落实课改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数学教师要注重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其实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二、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与自我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调动、培养和增强都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密切相关,所以我们经常强调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就是这个道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愉悦感,无疑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

1.挖掘教材兴趣因素,鼓励学生动手体验

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有许多兴趣因素可以挖掘,尤其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既适合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又具可操作性的动手实践内容,增强了教材的人文性。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易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并因此产生由此及彼地教学效果,例如在几何内容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简易制作,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再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用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弯制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圆,然后引导大家观察、比较、判断。这样的动手活动,学生兴趣很浓,既培养了学生对实物与图形的认识能力,又触及到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如何在材料一定的条件下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的问题,学生动手活动的内容也可以为讲授新知识作准备和铺垫。

2.引导学生积极质疑,维持学生兴奋状态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反馈教学评价,调控教师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质疑。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质疑,教师得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应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具有挑战性习题的理解。同时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自信,是影响其学习活动积极性和效果性的必要条件。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另一途径便是善于逼着学生提问题,并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从而维持学生兴奋的学习状态。

3.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活跃学生思维过程

我们知道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学中我们要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所以教学时,我们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摘要】数学教学离不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素质教育与数学学科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过程,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