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1:13:53

食品安全法

食品安全法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食品安全法》。通过学习宣传,进一步明确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各监督管理部门和各级政府的责任,明确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监督管理部门和各级政府应当落实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明确消费者、媒体、消费者组织、食品相关行业协会及其他个人、单位等在食品安全方面应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提高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为《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夯实社会基础。

二、宣传贯彻的重点内容

《食品安全法》是我国一部关于食品安全的综合性重要法律,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食品安全法》分总则、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检验、食品进出口、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十章,共104条。《食品安全法》确立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食品安全标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的基本准则、索证索票制度、不安全食品招回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制度等多项制度和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食品安全法》的基本法律制度和立法原则,也是《食品安全法》的精髓,在学习宣传活动中要全面系统地把握,掌握其精神实质。

(一)落实食品监管工作责任。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县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全县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各乡镇政府和县直食品安全监管各成员单位要把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纳入议事日程,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把实施《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规范食品生产、销售和餐饮经营行为。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主体,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将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有效实施管理。《食品安全法》确立食品生产经营和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并对食品生产经营安全标准作出明确规定。

(三)建立食品安全保障机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对食品安全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现,《食品安全法》正式确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要求尽快整合、统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法》设定了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对食品检验资质认定、检验机构与检验人员责任制度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并要求食品不得实施免检。同时,《食品安全法》还建立了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机制,加强了食品安全信息管理。

(四)完善食品安全监督制度。《食品安全法》在规定了地方政府食品安全责任和各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基础上,明确了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食品安全监督制度。《食品安全法》规定地方政府组织本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并按照年度计划组织开展工作。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点品种的监督检查。《食品安全法》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时行使的职权。

三、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宣传贯彻职责

(一)县委宣传部。负责组织新闻媒体单位运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及时报道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动态,对重大违法案件及时予以报道。协调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公益广告进行宣传。

(二)县司法局。负责《食品安全法》的宣传与普法教育,并纳入“五五”普法规划。

(三)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担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协调全县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工作。

(四)县农业局。负责对农产品加工、水产捕捞、养殖户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工作。

(五)县质监局。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工作。

(六)县工商局。负责对食品流通环节(含集贸市场)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工作。

(七)县卫生局。负责对餐饮业等食品消费环节进行《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工作。

(八)县教育局。组织及指导全县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托幼机构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教育工作。

(九)县商务局。负责对食品及生猪屠宰行业进行《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工作。

(十)县粮食局。负责粮食收购、储存和运输环节的《食品安全法》宣传贯彻工作。

(十一)县政府法制办。负责对《食品安全法》有关职能部门依法行政、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等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十二)县财政局。负责落实县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食品安全法》宣传贯彻所需的经费。

(十三)县监察局。对相关单位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贯彻的效能监察。

其他成员单位依据各自职责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并配合以上成员单位的宣传贯彻工作。

四、工作步骤

《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任务,今年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一)集中学习宣传阶段。时间从《食品安全法》颁布到5月31日。主要任务是营造声势,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着重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确定5月份为全县集中宣传月,宣传主题是“食品安全关系你我他”。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咨询活动。

2、购置一批宣传教材,分发到单位、企业和农村。

3、结合全县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检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全面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活动。

4、召开全县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工作会议,安排部署《食品安全法》宣传贯彻工作。

(二)深度宣传贯彻实施阶段。时间从6月1日至12月31日。根据受众面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抓好宣传教育和贯彻实施。

1、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各乡镇、县直各监管成员单位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11月份开展以“食品安全法和我”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多形式、多载体集中展示宣传活动和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顿活动所取得的成果,震慑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分子,教育广大群众知法懂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3、12月下旬组织检查组对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活动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并把学习宣传贯彻情况纳入各乡镇、县直各成员单位年度食品安全责任目标考核内容。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乡镇政府和县直食品安全监管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安排专人组织协调本地本单位宣传贯彻工作的开展,并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提出具体工作任务和措施,做到领导负责,任务明确,责任落实。请各乡镇、县直各成员单位于5月20日前将本地本单位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工作方案报送县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

食品安全法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维权意识和识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营造人人关心、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活动主题

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法》,构建和谐河市

三、活动时间

2009年6月1日至6月30日

四、宣传内容

(一)宣传《食品安全法》立法目的、法律精神和主要内容,宣传国家、省、市有关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政策、方针;

(二)宣传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取得的成果;

(三)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及辨别假冒伪劣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基本知识,曝光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典型案例;

(四)宣传食物中毒预防与应急处理常识。

五、宣传形式

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扎实推进《食品安全法》宣传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活动。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多样化宣传形式,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和依法维权等宣传教育活动。

(一)开展集中宣传

利用广播、展板、宣传单和现场咨询等方式宣传《食品安全法》。各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至少悬挂一幅标语,设立两幅以上的展板(画),设立宣传咨询台,展示真假产品,接受市民咨询,并准备好宣传资料,由本单位负责当场发放。

河市镇人民政府特组织工商、卫生、水产、畜牧等部门,悬挂宣传标语,印发宣传资料,与县上同步开展《食品安全法》集中宣传活动,共同营造强大宣传声势。

(二)建立长效机制,深化“五进”宣传

1、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进社区活动。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展示宣传牌、发放宣传材料、展览名优(伪劣)食品等综合形式,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食品科学知识、食品标识规范、伪劣食品鉴别等方面知识。

2、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进乡村活动。各村(社区)要组织开展以下宣传活动:一是组织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开展学习《食品安全法》活动;二是通过农村广播宣传《食品安全法》相关内容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三是在主要交通沿线、村民居住相对集中地的山壁、墙体等醒目位置上制作食品安全宣传标语;四是各村(社区)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夏季餐饮环节食物中毒事故预防工作。农村集体聚餐一致以来是食品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河市镇、相关部门把农村集体聚餐监管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具体工作有:a、做好农村厨师登记备案和培训、体检工作b、做好农村集体聚餐申报工作c、做好农村集体聚餐监督工作,卫生部门要密切配合政府,加强卫生食品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做好农村集体聚餐的现场监管工作。d、落实集体聚餐监管责任,强化监督与考核。

4、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进机关活动。各食品安全相关监管部门主要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领干部职工研讨《食品安全法》,密切结合工作实际,正确把握日常监管、事故处置、行政处罚等方面的行为准则,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能力;同时,积极主动与县、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进行沟通,听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进学校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至少1学时的《食品安全法》普及教育

6、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进企业活动。各乡镇、各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要组织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开展《食品安全法》学习与座谈,增进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自律意识和首责意识,树立食品安全诚信理念和社会责任感。增进企业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开展消费者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参观活动,增进消费者感性认识和消费信心。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乡镇、各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月活动的重大意义,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切实加大宣传活动专项经费的投入,制订周密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强化部门联动,确保《食品安全法》宣传月各项宣传活动取得实效。

(二)多方参与,共同协作。积极发挥消费者协会、食品行业协会、专业组织以及志愿者团体的作用,将《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教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方方面面,形成政府统一领导、企业踊跃响应、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反响热烈的活动氛围。

(三)扩大宣传,按时上报。各村(社区)、各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要及时将本地、本部门宣传月活动工作开展情况报河市镇政府安检所。

七、食品宣传标语

《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法》,提高食品安全水平贯彻《食品安全法》,共创健康美好生活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贯彻《食品安全法》,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食品安全法》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食品安全法》普法宣传,确保《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

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以人为本,确保饮食安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

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维护食品安全,从你我他做起

做良心食品,创诚信企业

关注食品安全,关爱健康人生

食品安全法范文篇3

1相关概念界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食品安全的概念也逐渐形成和完善。从卫生角度可以将农村食品安全定义为农村地区生产和销售的食品中不含有导致急性或慢性毒害或疾病感染,危害消费者身体和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的因素;从法律角度可以将农村食品安全定义为农村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等的强制性标准和要求,不存在损害或威胁消费者及其后代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有毒、有害物质。农村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是指用来规范、约束和引导农村食品生产、销售等行为,保证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及相关法律部门、组织和个体所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农村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涉及整个农村食品安全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农村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和行为指导,是保证农村食品安全的主干线。

2农村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建设的现实意义

2.1是维系人们身体健康的客观要求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但近几年来,欧洲发生的“疯牛病事件”、“二噁英事件”和我国发生的“瘦肉精事件”、“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染色馒头”等,都清楚地表明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2007年,卫生部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报告506起,其中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11起;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报告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37.35%和64.73%。众所周知,生命权和健康权是最基本的人权,是人们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完善农村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已成为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

2.2是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公民人身和生命财产安全,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也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有调查表明,农村食品卫生平均不合格率约为8%,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达到7%左右,食品安全事件的接连发生使我国的食品出口受到挑战。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透露,因为农药残留率超标,大批中国进口食品被扣留。出口食品被扣留或退货不仅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重要的是使我国在国际上引发了不信任危机。我国是一个食品出口大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食品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有着深刻的影响,农村食品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2.3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农村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食物中毒、死亡及其他问题,会激化受害者与国家政府部门、生产企业的矛盾,从而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进而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秩序,影响社会的稳定。其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人们无从知道从市场买到的食品是否安全,也就无法保证买到的食品都是可靠的,购买过程充满了疑虑,最终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伴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时有发生,食品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村民们也提高警惕,在对食品安全性的鉴别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增加了村民的支出,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下降。再者,正规的食品加工厂商因为自身经济利益不能保证,会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多多少少地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3我国农村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构建的难点

3.1农村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行政执法缺乏权威依据1983年《食品卫生法(试行)》的颁布实施,以及1995年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对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得我国的食品卫生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我国的《食品卫生法》出台时间早,在当时的立法背景、立法条件、立法信息及立法技术等因素的限制下,难免出现内容不全面、不具体的情况[1]。例如近年来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内容“不安全食品的处理和召回”、“食品安全市场准入”、“食品安全认证和认可监管”等,均未能纳入《食品卫生法》调整的范围,从而使《食品卫生法》无法在食品安全领域扮演好“母法”的角色;且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违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现有法律体系尚未将其纳入规范和界定的范围,给许多不良商家留下法律不够健全的空子,违法违规生产加工一些有害有毒食品,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3.2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交叉、监管行为不够规范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是一种“公共服务”,从农村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到销售,这一系列的过程都需要政门的监管和执法。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主要是实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监督协调,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多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2]。但由于多部门管理一个食品安全环节,经常出现因管理部门之间责任不明、相互推诿而造成的管理漏洞。因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缺乏规范性,使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机制很难进行有效的配合,当问题发生后,各部门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从而导致许多监管工作形同虚设;加上我国众多家庭作坊式的造假窝点,以其独特的隐蔽性,给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3.3农村食品市场准入机制不合理,缺乏完善的制度规范我国农村小作坊数量众多,以小作坊加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食品业长期保留着原始加工的简单化、随意性特点,并且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混乱,目前就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级[3],标准繁杂且不合理、不统一,为这些不规范的小企业、小作坊“浑水摸鱼”提供机会,不经合法申请或申请未经批准就擅自经营食品业务,而且不执行国家规定的卫生管理规定,管理混乱,不按照标准生产和加工。据统计,现在80%以上的食品质量问题都是出自于不规范的小企业、小作坊[4]。其次,农村食品经营企业大部分是小型餐饮店、街头商贩和社区网点,具有规模小、条件差、分布广的天然特性,使其进货渠道难以统一管理;街头商贩、社区网点的进货渠道更是混乱不堪,大多以价格为主要导向,食品安全性处于次要地位,这些食品经营者根本不关心生产者是否合法。再者,《食品进货查验制度》及《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并未真正建立,导致低价劣质产品泛滥,危害消费者健康安全。

3.4农村食品违法行为处罚力度过轻,难以形成威慑效应《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销售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要求生产者或销售者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以消费者购买食品所支付的价款为基准,这种确定性的计算原则易于操作,增强了该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预见性,也极有可能导致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的责任过轻,纵容了生产经营者的不法行为。在西方发达国家,食品安全备受全社会的关注,法律对于出现问题的商家惩处也较我国严厉。例如,美国法律明确规定,不论涉案金额大小,制假售假的行为均属有罪,要处以25万~100万美元的罚款,并处以5年以上的监禁,对有前科者罚款金额高达500万美元,这样的处罚力度使得经营者惧于处罚而自觉遵守食品安全规定[5]。与之相比,我国现有的农村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违法的个体或企业处罚过轻,低廉的违法成本助长了农村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不足以对不法行为产生威慑作用。

3.5农村消费者自身素质的内在制约,滋长了不法企业的投机心理商务部《2005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农村消费者购买食品时虽考虑食品安全问题,但43.7%的人仍首选价格便宜。食品的安全性和消费者息息相关,他们是食品安全风险的最后承担者。因此,消费者鉴别食品安全能力的高低、维权意识的强弱也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据调查显示,了解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等28类产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且认识质量安全(QS)认证标志的居民数占所调查总数的24.1%,不了解、不认识的农村居民竟占到了75.9%,知道辨认、识别假冒伪劣食品方法的居民数仅占所调查总数的7.2%,略懂一点的农村居民占63.9%,完全不知道如何防假识假的居民数占28.9%。我国广大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应对食品中毒态度消极,甚至许多农民对农药使用不当造成严重源头污染带来的危害几乎不了解,成为我国农产品安全的重大隐患。

4我国农村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构建的路径

4.1完善农村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使农村食品安全有法可依健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是食品安全的根本保障,也是食品安全执法顺利推行的前提。鉴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食品安全立法无论是在立法理念上还是在具体法律制度上都比较落后,因此,应尽快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立法的进程。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所涵盖的法律法规并非以“食品安全”为中心构建,而更多定位于“食品卫生”的层面,应以国际现有的食品安全法为依据建立食品安全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首先,食品安全必须从源头抓,国家应确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模式,制定对食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的卫生和安全的法规、规章,从立法上弥补食品安全的漏洞;其次,应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外国经验,全面系统地修订和调整我国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立法以及食品安全强制性标准,突出重点,填补空白,逐步形成完善而严密的、既有综合性法律法规又有配套性具体规章制度的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4.2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统一监管,规范农村食品行政执法行为食品安全分段监管已成为一个大的趋势,但仍存在重复执法、出现问题相互推诿责任、监管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要改变目前这种监管体制,应立足当前的实际情况,针对农村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统一监管制度,规范农村食品安全执法行为,逐步实现包括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等一些重要产品的综合监管和统一监管。首先,应制定全国性的食品质量标准,健全食品质量认证制度,协调、监督各部门与此相关的工作;其次,要明确各个阶段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管责任,各监管执法部门要促进协调和配合,加强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管,尤其要解决执法监督中的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最后,要建立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制度,便于进行危害预测。

4.3健全农村食品市场准入机制,严厉打击低价劣质食品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安全质量关,是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及食品市场秩序稳定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因此,政府部门应建立和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首先,政府部门应明确农村食品市场准入的条件和要求,严格监控农村食品企业的准入,减少和消除不安全、不规范小企业和小作坊违法生产的可能性;其次,应加强行政监管和检查力度及范围,尤其是对10人以下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应坚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监督和规范其生产行为;再次,对小作坊的整治要坚持“监管、规范、引导、便民”的工作原则,一方面通过关停并转等方式,让小作坊尽快达到市场准入条件,另一方面强化监管措施,限制销售范围、严格限制预包装,以有效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最后,企业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应积极引导企业完善自律机制,促使企业不断自我完善,有利于提高食品质量,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法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食品安全法,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活动。通过学习宣传,进一步明确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各监督管理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明确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监督管理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明确消费者、媒体、消费者组织、食品相关行业协会及其他个人、单位等在食品安全方面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让全社会知晓食品安全法、了解食品安全法,为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各县(区、管理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工作,切实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程,要指定负责部门和人员,组织协调本地、本部门宣传贯彻工作的开展,按照市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工作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提出具体任务和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做到领导负责,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三、宣传内容

食品安全法是我国一部关于食品安全的综合性重要法律,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食品安全法分总则、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检验、食品进出口、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十章,共104条。食品安全法所确立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食品安全标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的基本准则、索证索票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制度等多项制度和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食品安全法的基本法律制度和立法原则,也是食品安全法的精髓。在学习宣传过程中,除认真学习每一条内容外,要对食品安全法所确立的基本制度和原则,全面、系统地把握其精神实质。

(一)落实各级人民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国办发〔2009〕25号)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对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各县(区、管理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学习、宣传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把实施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同时强调,要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规范食品生产、销售和餐饮经营行为。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主体,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将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有效实施管理。食品安全法确立食品生产经营和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并对食品生产经营安全标准作出明确规定。

(三)建立食品安全保障机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对食品安全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现,食品安全法正式确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要求尽快整合、统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安全食品召回这一制度在国外非常普及,食品安全法设定了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食品安全法对食品检验资质认定、检验机构与检验人员责任制度等作出明确规定,并要求食品不得实施免检。加强对食品进出口管理。同时,食品安全法还建立了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机制,加强了食品安全信息管理。

(四)完善食品安全监督制度。食品安全法在规定了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责任和各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基础上,明确了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着力完善食品安全监督制度。食品安全法规定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本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并按照年度计划组织开展工作。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点品种的监督检查。食品安全法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时行使的职权。

四、宣传形式

各县(区、管理区)、各部门要把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作为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活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食品安全法的热潮。要大张旗鼓地宣传食品安全法,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使全社会都关注食品安全。

(一)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一方面,司法部门要将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教育工作纳入“五五普法”规划。另一方面,市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主动牵头,组织协调电视台、电台、报刊和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采用知识竞赛、板报、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开展宣传贯彻活动,使食品安全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在作业场所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张贴宣传画、陈列宣传板报等方法,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地开展宣传活动,形成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培训,提高监管部门的执法意识和能力。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有计划地对本部门的领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构负责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负责人及全体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进行培训,把握食品安全法的精神实质,熟悉食品安全法的基本内容,提高运用食品安全法执法能力和水平。各相关成员单位要认真组织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法学习培训工作,使其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增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自觉性,全面落实各项食品安全措施,提高企业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三)编印资料,保证宣传贯彻工作顺利进行。各县(区、管理区)、各部门要积极落实食品安全法宣传经费,编印、购置宣传品,确保宣传贯彻活动的开展。各部门根据各自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工作重点,有所侧重地印制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挂图和宣传资料,张贴到食品生产经营场所以及公众人员密集场所。开展送食品安全法到基层活动,把食品安全法宣传单、小册子,发放到本部门的干部职工、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手中。号召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自行编印标语条幅,悬挂到生产经营场所和关键岗位。

五、宣传职责

(一)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新闻媒体各单位运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及时报道食品安全监管动态,对重大违法案件及时予以曝光。协调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公益广告进行宣传。

(二)市司法局。负责食品安全法的宣传与普法教育,并纳入“五五”普法规划。

(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承担市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协调全市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工作。

(四)市农业局、渔牧兽医局。负责对初级农产品加工、水产捕捞、养殖户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工作。

(五)市质监局。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工作。

(六)市工商局。负责对食品流通环节(含集贸市场)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工作。

(七)市卫生局。负责对餐饮业等食品消费环节进行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工作。

(八)市教育局。组织及指导教育部门、高校和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托幼机构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教育工作。

(九)市经委、商务局。负责对食品及相关行业进行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工作。

(十)检验检疫局*办事处。负责进出口食品生产、加工、存储、经营单位以及场所进行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工作。

(十一)市粮食局。负责粮食收购、储存和运输环节的食品安全法宣传贯彻工作。

(十二)市法制办。负责对与食品安全法有关的职能部门依法行政,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等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十三)市财政局。负责落实市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食品安全法宣传贯彻所需的经费。

(十四)市监察局。对相关单位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贯彻的效能监察。

其他有关食品安全监管成员单位依据各自职责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并配合以上各单位的宣传贯彻工作。

六、工作步骤

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近期要着重抓好集中宣传教育活动,2009年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集中学习宣传阶段,5-6月)。该阶段的特点是范围广、形式多、声势大,主要目的是造声势,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确定6月份为全市集中宣传月,宣传主题是“食品安全关系你我他”。一是在各大媒体刊发消息、评论,并组织专题报道、人物访谈等各种宣传和咨询活动;二是设计制作各种图文并茂的公益广告,在电视、报刊和户外广告牌上进行宣传;三是编辑、制作宣传手册、折页、海报、案例分析等,广为散发张贴;四是组织召开座谈会,就贯彻实施中有关问题进行深入学习研讨;五是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咨询活动。

2.结合全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检查、食品安全专项整顿等重点工作,大张旗鼓地宣传食品安全法。

3.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召开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工作会议,全面动员和部署食品安全法宣传贯彻工作。

(二)第二阶段(深度宣传贯彻实施阶段,7-12月)。这是前一阶段宣传活动的延伸和细分,根据受众面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抓好宣传教育和贯彻实施。

1.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各县(区、管理区)、各部门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11月,以成果展示暨以案说法的方式,开展“食品安全法和我”为题的典型宣传教育活动。多形式、多载体集中展示各地、各部门深入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顿活动所取得的初步成果,震慑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分子,教育广大群众知法懂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3.12月对各县(区、管理区)、各部门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工作进行检查,切实把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工作引向深入。

各县(区、管理区)、各部门要统一行动,密切配合,精心组织,使这一活动取得好的效果,把学习宣传食品安全法工作推向高潮,为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七、工作考核

市人民政府将组织督查组对各县(区、管理区)人民政府(管委),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将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工作情况纳入2009年食品安全评价、考核内容。

各县(区、管理区)、各部门要将本县(区、管理区)、本部门宣传贯彻工作方案于5月30日前报送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八、宣传用语

(一)学习食品安全法,贯彻食品安全法;

(二)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坚决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食品安全是您的权益,遵纪守法是您的义务;

(四)实施食品安全法,科学卫生保健康;

(五)学法知法,珍爱健康;

(六)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监管基本法;

(七)依法行政,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八)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神圣职责;

(九)食品质量关联生命,监督管理情系万家;

(十)管好食品为人民;

(十一)依法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

(十二)坚决禁止食品虚假广告;

(十三)食品安全法是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单位的行为规范;

(十四)遵法、诚信、为民;

(十五)贯彻食品安全法,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十六)食品安全法,执法的依据、行为的准则、健康的保障;

(*)加强食品监督检验,把好食品质量关;

食品安全法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维权意识和识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营造人人关心、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活动主题

食品安全·健康和谐

主要宣传用语:

1、“坚持以人为本,保障食品安全”

2、“食品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3、“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4、“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5、“建立诚信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6、“保障食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

7、“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

8、“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

9、“依法监管,保障食品安全”

10、“人人关心食品安全,家家享受健康生活”

三、活动时间

2012年5月24日至30日

四、宣传内容

(一)宣传《食品安全法》立法目的、法律精神和主要内容,宣传国家和省、市、县有关食品安全工作的政策、方针;

(二)宣传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五制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取得的成果;

(三)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及辨别假冒伪劣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基本知识,曝光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典型案例;

(四)宣传食物中毒预防与应急处理常识。

五、宣传形式

按照“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扎实推进《食品安全法》宣传进乡村、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多样化宣传方式,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棍、科普知识和依法维权等宣传教育活动。

(一)举行宣传周活动。宣传周首日(5月24日),在镇集贸市场举行《食品安全法》宣传周活动,该活动由镇政府主办、药监所承办,相关单位协办,并在现场散发宣传材料。

(二)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进乡村活动。为各村讲授食品安全法,培训基层宣传力量,通过村宣传栏、广播、远程教育网络等各种形式开展食品安全法与科普知识教育下乡活动,切实增进广大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进机关活动。利用集中学习时间,集中学习食品安全法,密切结合工作实际,正确把握日常监督、事故处置、行政处罚等方面的行为准则,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能力;同时,积极主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进行沟通,吸取食品安全监管的良策。

(四)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进学校活动。在镇中学会议室讲授一堂食品安全法普及教育课,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法和科学饮食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意识。

(五)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进企业活动。组织有关人员对企业负责人进行食品安全法学习与座谈,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管区、各村,各企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周活动的重大意义,要制定周密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强化部门联动,确保食品安全法宣传周各项宣传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切实宣传,侧重基层。各管区、各村,各企事业单位要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发放明白纸、开辟宣传专栏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不断创新宣传形式,积极拓展宣传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把宣传的重点放到乡村、建筑工地等基层薄弱点。

(三)多方参与,共同参与。积极发挥镇药监所的作用,将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教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使群众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食品安全法范文篇6

一、全面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协调食安委成员单位分别于6月5日和7月10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法宣传咨询活动。

两次宣传咨询活动中,我局和食安委成员单位共出动18人次,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组成宣传咨询组进行宣传咨询、展示宣传牌、散发宣传材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多样化宣传形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立法目的、法律精神和主要内容,宣传国家和县有关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政策、方针。两次宣传咨询活动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1100余份,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录音带5小时,并在县城人口最集中、流动量最大、食品经营商场(超市)和餐饮服务相对集中的两个农贸市场及交通十字路口共横挂了“建立诚信体系,保障食品安全”“关注食品安全,关爱健康人生”“食品安全,重于泰山”等4幅宣传标语。

二、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自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食品安全法》,我局食品科、办公室,就“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主要内容确立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食品安全标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的基本准则、索证索票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制度”等进行了4次集中学习,明确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为实现全程监管、科学监管,提供的法律保障。

办公室、食品科,积极参加2009年全州食品安全法培训,培训结束后我局召开会议及时传达培训相关信息,《餐饮服务许可证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文书(征求意见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征求意见稿)》等培训材料做到了全局人手一份,由职工自主学习。

三、下一步的打算。

(一)加强对《食品安全法》宣传贯彻,通过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维权意识和识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营造人人关心、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食品安全法范文篇7

一、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作用

首先制定惩罚性赔偿制度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违法成本,以往的食品安全民事案件中,一般都是根据消费者的消费损失的实际数额来确定补偿数额的,这是一种事后补偿方法,但是有一些食品安全事故并没有对消费者造成实质上的损失,这就无法对赔偿数额进行确定,从而造成食品安全违法成本的增加。而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对赔偿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扩大了赔偿范围,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发生。其次有利于激励消费者运用法律手段维自身的合法利益。食品安全事故中消费者不仅会受到经济上的损失,有时也会受到精神、身体等方面的损失,制定惩罚性赔偿制度,扩大了补偿范围和补偿力度,可以对无法用金额补偿消费者的那部分损失提供必要的补偿依据,从而有利于消费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后有利于维护食品竞争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还没有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时,我国大多是采用行政处理的方法来处理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不利于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的预防。而制定惩罚性赔偿制度则可以对这些违法行为进行合理的处罚,有利于对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行为的规范,进一步优化食品竞争市场。

二、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免费赠送食品的相关惩罚性措施的规定现在实行的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中并没有将赠送食品列入赔偿内容中,这就导致免费赠送食品经营中国出现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赠送免费食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食品营销手段,商家为了节约成本会将一些过期的食品免费送给客户,客户认为免费赠送的食品是符合食品安全规定的,因此会接受,从而导致部分消费者的身体安全受到威胁。(二)惩罚性赔偿制度中缺乏对过失行为的相关规定现行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中,只要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违背了食品安全相关规定,都属于违法行为,这些行为无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过失,都需要进行一定赔偿,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大多都是对明知道是违法的但还是对产品进行生产和销售的行为进行惩罚,从主观上认为这是故意的,并没有对无意、过失的行为进行惩罚,这就导致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在食品销售过程中打擦边球,逃避惩罚,因此在惩罚性赔偿制度中需要明确对过失行为的相关规定。(三)赔偿金计算方式缺乏合理性惩罚性赔偿制度中对消费者进行补偿有赔偿金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即按照消费者损失的三倍进行赔偿或者是按照食品价格的十倍来进行赔偿,可以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但是这种赔偿金的计算方法较为模糊,真正实行其来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在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中应该明确对赔偿金计算方式的规定。

三、完善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有效措施

(一)将免费赠送食品加入到惩罚性的赔偿范围之内。食品与其他的产品不同,食品具有保质期,不是长期有效的,如果人们食用过期食品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为了防止部分商家利用过期食品做食品促销活动,免费赠送客户食品,国家应该将免费赠送食品的惩罚性赔偿相关规定也列入到赔偿范围中,一旦发现有商家利用过期食品,通过免费赠送的方式来对客户进行促销,则应该立即对这些行为进行制止,并根据相应的惩罚规定对这些商家进行处罚。以往食品安全法中对赔偿金的规定是食品价格的十倍来计算,但是因为免费赠送商品是没有价格的,所以不能按照这个标准来计算,因此对于。这一问题,可以按照免费赠送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来确定惩罚性赔偿金的赔偿标准。(二)将过失行为列入到惩罚性赔偿制度范围内现行的《食品安全法》中对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主观规定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大多都是对故意行为的惩罚,没有对过失行为的处罚内容进行规定,这就导致在实际的食品安全事故中,违法对违法商家进行有效的处罚。在国外的一些食品安全法中,无论是食品的生产厂家,还是食品经营者,无论是故意的违法行为,还是过失行为,只要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消费者造成损失,都应该对消费者给予一定的补偿,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完善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将过失行为也加入进去,扩大赔偿范围,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对食品质量提供有利的保障。(三)完善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在整个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立中,其核心依据在于金额计算结果;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心理状态不难看出,科学合理的惩罚赔偿金额,能够有效的约束与规范经营者的行为,避免脏乱差生产环境的同时,还能打造出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目前,我国在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中,所依据的标准为《食品安全法》中的相关规定,由此,在对其进行完善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对损失范围进行明确。在当前现行的《食品安全法》中,虽然对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方式进行规定,却没有对消费者的“损失”范围进行明确划分,导致在出现赔偿金额时,虽然规定了“3倍”或“10倍”,但在执行过程中仍无法对消费者的间接损失进行赔偿。由此,在完善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标注时,首先应对消费者的损失范围进行明确,综合考虑消费者的直接损失及间接损失,提升“损失”的计算标准。其次,针对不同的状况,制定出差异化的赔偿金额计算标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食品侵权惩罚性金额的管理中仍处于落后状态,尤其在英美国家,针对这一问题早已设置并实施了差异化惩罚性赔偿金额的科学计算方法,其赔偿金额的具体数目由陪审团依据侵权食品造成的危害、消费者的损等综合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在这一方面,我国可以借鉴英国国家的立法经验,争取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食品的侵权事件,分别设置出3-100倍区间的惩罚性金额计算标准,尤其是针对社会影响大、受害群体多、未成年受害群体等食品侵权实践,应给予严厉的惩罚措施,最大限度的发挥食品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食品生产者和食品销售者的违法行为进行规范,我国制定了关于食品安全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但是该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将免费赠送食品和过失行为列入到惩罚性赔偿制度范围内,对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方式进行合理规定等措施,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从而有效的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夜明.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与完善[J].法制博览,2019(13):54-55.

[2]李长健,鲁爱蓉.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与完善[J].食品与机械,2018,34(10):60-62+201.

[3]吴迪.食品安全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7(12):95-97.

食品安全法范文篇8

一、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了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工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监管体制,为全面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工作,实现全程监管、科学监管,提高成效、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提供了法律保障,各村(居)委会和有关单位要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社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把学习、宣传《食品安全法》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食品安全法》广泛的立法宗旨和主要内容,做到家喻户晓,增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要通过学习宣传《食品安全法》,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执法水平,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维权意识,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建设的社会氛围。

二、学习宣传活动安排

(一)学习宣传活动时间

5月中下旬

(二)学习宣传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食品安全科普常识及辨别假冒伪劣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基本常识。

(三)学习宣传形式

1、召开动员大会,营造舆论氛围;

2、悬挂宣传标语,张贴宣传画和宣传标语;

3、发放各类宣传材料;

4、现场宣传咨询;

5、出刊板报墙报等。

三、学习宣传有关要求

食品安全法范文篇9

一、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现状分析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长久以来,关于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几乎成了我们隔三岔五就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主要话题。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等等,我们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列名单。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么些年过去了,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并且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五大问题: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种植养殖方面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淡薄、食品生产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这些问题从而导致了我国食品生产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环境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因素

2、农产品、禽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高、源头污染严重

(1)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

(2)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

3、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4、制造食品的过程中使用不合格原料及应用新原料、新工艺,添加有毒物质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现状

食品安全是指与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密切相关的食品的安全控制措施和手段。食品安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说它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整个体系运行涉及企业的食品加工、生产销售、进出口、卫生监管、国家干预等各环节,同时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对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视程度。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是指有关食品生产和流通的安全质量标准、安全质量检测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构成的有机体系。从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现状来看,由《食品卫生法》为主导,《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等数部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以及诸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中有关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构成的法律形态,是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框架的现实,为全面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在执法过程中,会使许多有害物资蒙混过关,给为非作歹者留下作恶空间。在工业化程度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加工食品越来越成为人体主营养素来源的同时,我国的食品标准,总体水平偏低,部分标准之间存在交叉、矛盾,重要标准短缺,标准的前期研究薄弱、实施状况较差,甚至强制性标准都得不到有效执行。

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够完整,存在有一定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1、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证

相对于生产商和销售商而言,消费者处于弱势,他们几乎无法预见到食品潜在损害发生的可能性和范围,更无权处罚生产商或销售商。目前,我国有《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来规范管理生产商和销售商的行为。但是,这些法律法规有时不能很好地保证消费者的权益,比如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遵从消费者权益诉讼案“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消费者只有举证出因食用涉“红”产品导致其人身受到了相应的损害,才能得到赔偿。但是,消费者很难举出因食用涉“红”产品而产生的具体人身损害,因为每个人日常食物的品种相当复杂。无法举证损害事实,法院也就很难支持消费者的诉求。

又如《食品卫生法》规定,对造成食品中毒后果的,应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但很多不合格食品不是食用后马上就有中毒现象,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是长期食用才显现危害,这时再去追究造假者的责任,有可能为时已晚,最终造成追讨无门。目前中国法律规定只对实际损失进行赔偿,缺乏单独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也就是在确定具体赔偿数额时,仍是按照被害人的实际损失,包括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来计算的,这种损害赔偿制度并不能真正补偿受害方的全部损失。

2、存在“真空”和“交叉”地带

根据调查,部级以上机关所颁布的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包括已失效的规定在内共计800多篇,涉及的政府部门包括已撤销合并的近30个。总体上,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政出多门,导致有的方面管理依据相互矛盾或者监管职能交叉,而另外一些方面却是监管的真空。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政府监管方面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不能完全监管到位,法律法规的不配套,是食品安全执法的首要障碍。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则削弱了执法的力度;对于一些效益好的食品企业,多个监管部门重复管理,增加了企业负担;而对群众反映的食品安全难点问题,很多部门又互相推诿。部分场所执法受行政干预过多;一些地方对开发区、旅游区等特殊场所出台“保护”政策,限制执法人员执法;监管队伍严重不足、经费短缺也是执法不能完全到位的重要原因。同时,在与其他非食品安全专项法律,如《行政处罚法》、《刑法》等法律的衔接上也不统一,甚至违背其原则,弱化了法律的惩处力度,导致违法现象屡禁不止。在法律法规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盲区,比如仍没有针对批发市场的法规。由于生产过于分散,如果完全靠从生产环节抓食品安全管理,漏洞太多。

3、企业违法后付出的代价较低

低廉的违法成本是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和现行的处罚机制有关。一直以来,我们对制假贩假者的处罚较轻,做一次假,能抵得上罚多次的钱,制假者付出的风险成本很小。以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食品卫生法》为例,对违反该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吊销卫生许可证。然而根据该法,卫生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对非法所得的认定缺乏手段,那些大量存在的地下食品加工黑窝点,生产成本极低,即便按违法所得的标准进行处罚,也根本起不到惩罚作用。“情节严重的”,才会被“吊销卫生许可证”,可那些卫生状况极差的黑户食品生产企业,往往就无证可吊,对他们的管理,只能是以罚代管了。就目前对食品安全的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和处罚来看,往往是只要不造成恶劣影响甚至酿出命案,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就很难得到追究。

现行的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存在的缺陷不只以上这些,在这里笔者只从一些侧面进行举例探讨,不可能详述所有。但通过这些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我国的《食品卫生法》有必要根据新出现的问题加以完善和强化,以有效制止和打击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有损食品安全的行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

二、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化工作有待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奠定了我国食品安全保障的基本框架。但是,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制建设也存在着时展遗留的缺陷:重权力,轻权利;重程序,轻实体;重局部,轻全局;重职权,轻责任;重处罚,轻促进。随着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制建设已进入了新的变革时代。但是从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现状来看,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制化管理与国际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食品法律体系的框架结构仍有待进一步的科学化、合理化。

在我国食品安全范畴局限性很强,食品卫生管理取代了食品安全管理,对于“食品初级生产过程中安全操作生产对食品安全性和适宜性的影响”重视不够。由于我国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没有把食品安全建立在全部食品产业链基础上,因此造成了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广度不够;具体标准和法规的制定上也不够协调和系统。

食品工业是我国支柱性产业,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一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可为企业提供一套完整有效、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和监控管理技术标准,并强化食品从业者的自主意识,引导和规范企业行为。因此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将是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化工作急需加强的重点。

三、构建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是食品安全的一个发展趋势

(一)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概述

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的建设是我国保证食品安全、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实施我国环境战略的需要。研究、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有利于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产业政策的完善以及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1、美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食品安全的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也是非常多的,例如《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食品质量保护法》和《公共卫生服务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覆盖了所有食品和相关产品,制定了非常具体的标准以及监管程序。若是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就不允许其上市销售。同时其从事食品生产、加工与销售的企业,也不存在什么无照企业或者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因此掺假现象也极少。

2、欧盟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欧盟历来十分关注食品安全,经过近年来不断的改进立法和开展相关的行动,对食品安全条例进行了大量修订和更新。例如:食品卫生条例,动物源性食品特殊卫生条例,动物源性产品官方监管组织条例等等,表明了欧盟是在构建食品安全的战略性框架,并进一步提高完善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规,提供统一管理标准;建立独立的科学咨询体系,加强风险分析力度;加强法律监管措施,保证法律实施效果;增加食品与饲料质量安全信息的透明度,保护消费者权益。因此经过多年的发展,欧盟形成了比较严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3、日本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日本是一个法律比较健全的社会,拥有较完备的食品安全法。日本从所发生的安全事故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其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日本政府先后对《食品卫生法》进行了10多次修改。制定并实施《食品安全基本法》,强调了食品安全事故之后的风险管理和食品安全对健康影响的预测能力;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拥有向农林水产省、厚生劳动省提出建议,并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的权力。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施以更加严厉的处罚措施。

另外,国外例如德国、加拿大等国也都十分重视食品安全,也都组建了自己的食品安全体系。

(二)我国在食品安全上所做的努力

1、我国在近几年来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上所做的努力

(1)在2003年爆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中我国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全面防制非典。结合非典防治,开展了餐饮业专项整治,把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执法作为非典防治工作的重点措施之一;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保证紧缺物资的正常供应;全力做好非典期间重大活动的保障工作。

(2)在2004年及2005年,周边国家和我国部分省份发生了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为有效防止禽流感对人的感染,我国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有关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和食品从业人员防病意识和能力,加强对重点地区卫生监督工作的督导,把城乡结合和农村作为重点地区,重点监督经营野味的餐饮业、交通要道餐饮业和集体食堂等。同时,还加强对餐饮业的规范管理,加强与农业、林业和工商等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禽流感疫情动态采取相应卫生监督措施,防止可疑禽畜肉类流入餐饮业。

(3)在2005年2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部署全国彻查苏丹红以来,政府采取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食品清查追缴行动,使消费者在空前关注中迅速提升了食品安全意识。从而使食品安全的重点体现在预防上。

2、加强监督监测工作,促使食品合格率提高。

为了进一步做好食品化学污染物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我国建立了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点。污染物监测网点建设使我国的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点进一步完善,监测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增强。

3、完善食品安全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和技术。

对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容器以及新研制、发现和引进的新资源食品的许可要严格建立在危险性技术评估的基础上,本着尊重科学的原则修订《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通过组建的危险性分析专家队伍及时收集、分析食品危害情况,开展危险性评估,及时预警。建立卫生监督技术支撑体系和执法监督体系,使其承担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医疗机构和血站等监督执法任务,并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风险度和信誉度量化评价和分级,对高风险、低信誉的企业重点监管。

四、发展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建议

(一)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标准的研究、消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理论、方法和体系

(二)建立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管理体制。我们可借鉴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做法,针对我国国情来建立农业管理部门与食品工业管理部门合一,对农业和食品工业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机构。

(三)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使我国食品安全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制度规范上,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推进体制改革加强监督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卫生监督的公正,加大食品卫生监督的力度,改革卫生监督体制,集中原来分散的卫生监督职能,撤销市、县级卫生防疫站、公共卫生监督所、劳动卫生监察所,组建新的卫生监督所,承担面向社会的综合卫生监督执法任务。

(五)做好发展规划推动食品行业稳步发展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保障体系、食品安全预警和控制体系、食品安全监管和卫生监督体系三大目标以及具体指标,同时从经费、人员、组织、管理等方面落实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明确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六)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深化

将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严格执法,对违反《食品卫生法》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消费者的不法生产经营者坚决查处,有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七)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依法加强权力监督,实施对食品安全的有效保护。各级人大作为地方最具权威的监督机构,依法实施法律监督和经济工作监督,是宪法赋予的职权,应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果断启动监督程序,依法加强监督,及时发现、纠正和撤销违法的危害食品安全的行政行为。具体方面如下:

1、处罚要狠。处罚严格首先要有法律法规的支持,相关的立法要完善,要严格。其次,要罚得很,要让那些制假售假的人一旦被查获就会倾家荡产,绝对没有机会重操旧业。加大制假售假的风险,就能从源头上堵住食品安全问题的漏洞。

2、监管要下大力气,实现监管到位。政府部门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尽到“本分”,针对我国地方大,人口多,流动性强的具体特点,加强监管。

3、建立问责制。对地方官员的管理要严格,如果一旦出现了事故,主管部门领导、当地党政领导要负责任。另外,建立问责制也体现了政府的行政清廉,同时也是咱们老百姓的意愿。当然,要实现问责很难,但是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去做,所以要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

4、加强舆论监督。媒体要敢于说话,为人民说话。对食品问题的报道,关系着国计民生,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党中央意志相一致,这种报道并不“出格”,媒体报道时顾虑不要太多。

食品安全法范文篇10

1.1主体要件

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主体要件指向消费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属于权利主体《,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把追究惩罚性赔偿的行使权力赋予消费者,当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出现关于食品安全违法情况,权利主体可对对违法者提出惩罚性赔偿的请求;生产者、销售者属于义务主体,值得关注的是销售者应该涵盖食品流通环节中有关此项行为的所有经营主体。

1.2客体要件

对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是有明确证据证实违反了已或正在使用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或地方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如果仅仅是产品包装、说明、添加成分等方面的微小瑕疵,并无明确证据证明违反食品安全标准或可能有损人体健康的,不宜认定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1.3行为要件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行为要件是指“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是销售明知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行为",受害人除请求食品生产经营者赔偿实际损失,还可要求其支付相应的赔偿金。条款中规定销售者必须存在主观恶意,此项销售违法行为才可以适用《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追责。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适用制度研究张怡铭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

1.4主观要件

由于在食品流通损害环节的作用不同,食品安全法的惩罚赔偿条款区分了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归责原则,对着食品源头的生产者,责任承担更重,不论生产者对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是否有主观过错,都用无过错责任归责;而流通环节中的销售者则要“明知”销售的食品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仍进行违法行为,对销售者采用过错责任归责,如果销售者缺乏主管故意意思,则不能试用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条款,仅赔偿民事侵权责任造成的损失。

1.5客观要件

一是行为的不法性,行为的不法性指行为违反了规定的义务或违反了法律的要求,即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是损害事实确定存在,消费者就《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提出惩罚性赔偿的前提必须是因义务主体的不法行为确实对消费者造成现实损害,并不以造成损害事实为条件是因为不合格食品进入流通领域被消费者购买,现实损害已经存在,消费者的人身利益和信赖利益造成损失。

2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适用制度立法建议

2.1明确主观条件

立法中销售者的责任是过错责任,但是现实生活中过错归责已经不能完全使流通环节的销售者重视自身在食品销售中的注意义务,忽视了销售者因重大过失造成的不安全食品事故。流通环节的经营者对于食品安全负有的责任应该是不低于食品生产者本身,其是把食品呈送到消费者面者的直接关系人,在食品流程中更应负有安全注意义务,但现行发条规定只有销售者在“明知”的主观故意下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才可以引用惩罚性规则,极大地规避了销售者的销售注意义务,可以说,惩罚性赔偿适用制度并没有引起销售者足够的重视因为其可能触及的利益关系深度不够,其并没有很好地起到制度应有的报应和遏制不发行为功能。美国部分州立法已经明确重大过失在销售者归责责任的适用,台湾也有类似条款,把销售者重大过失列入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适用制度范围,可以更好地实现此项立法目的。

2.2应补充赔偿金相应细则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给消费者提供了可以向生产者和销售者针对不安全食品追责的依据,但是对于消费者最关心的赔偿金问题,现行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容易造成此条法规在实际运用中因为法官的自由裁量产生类似案件结果差别巨大。首先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应该以消费者实际损害作为基数,立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补偿消费者,不应该以购买的价款作为赔偿基数,要实际考虑实际公平,实际消费中,食品的价格都是偏小了,若是仅仅以价款作为计算基数,即使是“十倍赔偿”,消费者所能得到的补偿也是偏少,有时候甚至不能和因不安全食品造成自身的实际损失相抵,更逞论实现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适用制度的惩罚和遏制功能,所以以消费者的实际损失作为赔偿金的计算基数,不但符合现行各国食品法的立法趋势,也能更好实现惩罚性赔偿适用制度的立法目的。其次应确定弹性的赔偿金计算条款,现行赔偿金的计算方式为食品价款的十倍过于古板,不符合实际,并不能很好保护消防这权益。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对违法者的惩罚。依据《食品安全法》第96条的规定,生产者和经营者都要承担价款十倍的赔偿金,在惩罚性赔偿数额的倍数范围的计算方面存在问题。这种固定倍数的计算方法过于僵硬,一方面难以体现法官对个案的具体处理和具体分析时的能动性,另一方面难以体现权利和义务在当事人之间分配时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所以建议综合个案和立法需求,对计算倍数做相应的浮动条款规定。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