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监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18:30:18

食品安监

食品安监范文篇1

(一)县共有19个乡镇354个行政村,食品经营主体1714户,其中食品零售经营主体1099户(含50平方以上的5个,集体、私营的食品经营户64户)、食品配送22户、食品批发24户、食品加工79户,餐饮490户(含农家乐15户)。

(二)截止目前,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全局共出动执法人员5172人次,出动执法车辆车次,集中力量检查食品经营户14142户次,立案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49件,罚没款1.97万元。二是开展节日期间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对节日食品进行重点检查,依法查处销售"三无"食品、冒牌、仿冒、过期变质以及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等违法行为,共查获各类五粮液等系列白酒99瓶(袋),过期啤酒等饮料315瓶(袋),不合格食品3336袋,不合格杏仁露等礼品盒1249盒,标值达5万余元。

二、具体做法

1、以规范食品监管行为为核心点,着力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强力组织保障。我局建立了一把手亲自挂帅,分管局长靠前指挥,公平交易牵头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责任到人。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制度保障。严格落实监管人员、监管任务和监管措施、重点监管食品经营主体资格、经营行为和食品质量,按照网格责任区强化日常监管,认真开展"六查六看",严格规范市场监管行为。三是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有效提升了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能力。

食品安监范文篇2

根据《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培训规划》的要求,我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途径加强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培养,进一步建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体系,促进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结合两个专项,狠抓专项教育活动。根据省质监局下发的《开展食品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和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活动》文件精神,我局在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中开展了以重点排查生产使用乳制品、肉及肉制品、食用植物油、酒类、调味品等企业,加强重点企业风险监控力度。组织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学习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学习,提升自身服务意识,更好更到位的服务食品生产企业,督促食品生产企业提高食品生产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二、优化食品监管队伍,打造高素质监管队伍。我局坚持培养和选拔优秀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不断充实壮大监管队伍。监管队伍都已达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其中两人为本科。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一线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全年进行食品安全监管专项培训6次,其中4次省局组织的视频培训,2次派出一线监管人员赴省局进行培训。

三、积极配合全局工作,服务全县食品安全。根据省、市局的安排,我局食品安全稽查积极与县食安委合作对全县食品安全进行监管,全年共出动人员40余人次,参与、协作处理案件7次,锻炼了我局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合作能力,提升了整体的团队协作素质。

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是我局的一把利刃,在保障全县食品安全的同时,也为全县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做出了自身应有的贡献。

食品安监范文篇3

一、设立机构,坚持收集

市人民县政府设立食物安全协调指导小组,市县政府首要指导任组长,分担指导主抓,日常工作由卫生局牵头,市直机关18个部分参与。增强食物安全综合协调的职责,将市食物药品监督治理局综合协调食物安全、组织查处食物安全严重变乱的职责划入市卫生局,添加食物安全风险评价、食物安全规范制订、食物安全信息职责。

设立市食物药品监督治理局,为市人民县政府工作部分。还,为增强县市食物安全监管和法律工作,屡次向省编办汇报请示,争夺了解和支持,添加县政府工作部分限额,将县(市)、南岳区食物药品监督治理局入县政府工作部分。设立市食物药品监督治理局雁峰、石鼓、珠晖、蒸湘分局,加挂雁峰、石鼓、珠晖、蒸湘食物药品法律大队牌子,为市食物药品监督治理局的派出机构,正科级。执行同城一家法律,防止多头治理和法律扰民。市教育局设立学校体育卫生保证所,市农业局设立农产物质量查验检测中间,市畜牧水产局设立动物防疫监督治理站、城镇动物卫生监督检疫站、畜禽水产物质量检测中间、水活泼物防疫检疫站,市商务局设立商务综合法律支队,构建了食物安全监管机构收集,保证了食物安全监管机构全掩盖。

二、明确职责,理顺关系

理顺食物安全职责分工,明确市卫生局承当食物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物安全严重变乱的责任。市农业局负责农产物生产环节的监管。市质量技能监督局负责食物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市工商行政治理局负责食物流通环节的监管。市食物药品监督治理局负责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物安全监管。市商务局负责定点屠宰和酒类法律。各部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亲密协作,构成合力,一起做好食物安全监督工作。

理顺食物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答应工作监督治理的职责分工。市卫生局负责对国家、省制订的食物生产、流通环节的卫生规范和前提,以及归入食物生产、流通答应的前提施行监督。市食物药品监督治理局负责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餐饮服务答应的监督治理。市质量技能监督局负责食物生产环节答应的监督治理。市工商行政治理局负责食物流通环节答应的监督治理。不再发放食物生产、流通环节的卫生答应证。科学法律,对食物安全法律,执行同城法律。在体系体例上,我们明确:保存市食物药品监督治理局稽察支队机构编制,将其设置为市食物药品监督治理局治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

三、充分人员,增强力量

为了增强食物安全法律力量,在此次食物药品监管体系体例变革中,我们做到省移交市的人员编制不打扣头,不挪作他用,细数审定到位;还,为市食物药品监督治理局也按添加了2个后勤服务事业编制。依据市区两级卫生监督所实践实行食物卫生法律本能机能状况,从市卫生监督所划转了在职15人,占40%以上,从各区卫生监督所划转48人到各食物药品监督治理分局,占50%以上,大大增强了食物安全监管营业力量。人员移交后,我们针对市食物药品监督治理局系统新增本能机能营业人员不足个状况,赞同该局在编制限额内公开应考6名专业技能人员。还,对市食物药品监管系统各单位内设机构及指导职数执行顶格装备,充分了指导和营业力量。

食品安监范文篇4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明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多年来,我局一直将食品安全监管作为工商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在每个年度,都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并责成消保分局主抓食品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督办。7个工商分局也都相应成立了工作专班,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确保食品监管工作有序开展。

(二)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整顿责任。在每个年度,结合上级单位要求和我市实际,制定下发年度食品整顿方案,开展“一季一整治”活动。局属各单位结合片区综合监管责任制,确定了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员,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三)分工协作,加强部门配合。我局在履行好本部门职责的同时,积极主动地与质监、卫生等部门加强执法协作,以形成全市统一整治、统一行动的良好氛围。

二、积极构建“六张网”,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

1、严格规范化准入手段,完善主体准入防护网。一抓准入登记。严把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严格按照法定条件审验法律、法规要求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所需的许可文件。二是抓主体清理。结合年检验照工作,对辖区内食品经营户进行全面规范清理,对不规范经营的食品经营户发出市场巡查预警通知书,对拒不整改的严肃查处。截止目前,我局共受理食品流通许可申请咨询360余次,向申请经营食品的市场主体审核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690份。

2、督促经营者严格自律,构建经营主体自律网。一是督促食品经营者健全并执行自律制度。督促食品零售户做到索证索票齐全、进货批批有检验报告、进货台帐记录完整、留存可追溯的进货票据、销售有去向记载、不合格食品及时下架。督促食品批发户100%建立执行“一票通”式销售台账制度,执行进货查验、不合格退市等制度。督促市场开办者配备检验设施和质量管理人员,定期开展质量检测并设立公示牌公示,核验进场经营者的证照,不为无照无证经营者提供场地。二是指导食品经营单位配备食品安全检查员。我局指导全市6家大型超市、13个市场、103家食品示范店配备食品安全检查员。明确食品安全检查员把好四个“关口”的职责,即把好进货查验关、把好食品入市关、把好食品经营关、把好食品退市关。三是推行食品经营者自检制度。督促全市6家大型超市、13个市场自行配备食品农药残留、温度测量、水分检验等检测仪器,定期开展自检,提升了食品自检监控水平。同时,督促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食品批发户设置12315消费者申诉站并开展工作,对临近保质期限的食品设置“临界食品”专柜,充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

3、创新信息化监管手段,健全食品科技监控网。一是配备科技化硬件。配备工商E通,使执法人员通过手机上网可实地实时查询食品信息并对食品进销货台帐进行在线监控和比对,实现移动执法办公。在各基层工商所配置食品安全检测箱,便于工作人员在食品监管中快速检测出农产品农药残留和添加剂使用情况。二推广运用电子化台帐管理。要求全市所有超市必须对所索证件票据和进货台账实行电子化管理,并全面推行食品经营“一票通”工作,促进行业规范。

4、建立立体监管体系,构建工商执法监管网。一是建立网格化监管片区,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以网格为形式,把所辖区域划分为41个监管片区,明确了具体责任人员、责任领导、监管任务和标准,确保食品安全监管顺利推进。二是实施食品经营户信用分类监管。深化食品经营单位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根据信用结果对A类、B类、C类、D类经营户分别实施远距离、中距离、近距离、零距离的差别监管,今年以来,我局对食品经营户实施现场检查频次每月1次以上,乳制品等重点监管行业达到每周一次。三是深化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测。各基层工商所利用快速检测设备对集贸市场和大中型超市中的散装食品、节令食品和消费者申诉较集中的食品进行快速检测,每周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三个品种。今年以来,全系统共开展食品快速检测1900批次,下架退市不合格食品45公斤。四是强化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今年来,我局以清理整治重点品种为手段,认真开展了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肉禽市场、校园内及周边食品市场、粮油市场、节日市场、一次性塑料餐盒、问题乳品、地沟油、干菜类散装食品等数十次专项整治,以切实解决流通领域食品消费安全问题。整治行动中共出动执法人员1455人次,检查各类市场20个次、食品经营户4890户次。五是严厉查处食品违法案件。我局将食品案件查处作为行政执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各类整顿工作中出重拳,严厉打击危害消费安全的食品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今年来,共查处涉食品案件97起,案值35万元,经销假冒“稻花香”白酒案,经销不符合规定标识的进口预包装食品案等一批典型案件。

5、实施标准化规范达标,夯实食品基础建设网。去年,我局制定《市工商局创建流通环节食品经营示范店工作方案》,明确食品安全示范店的基本标准和经营管理标准。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店为基点,采取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方式,从而达到规范一个、成熟一个、验收一个、带动一片的工作目标。目前,我局已在全市农村建立食品经营示范店103个,预计年底在全市198个行政村实现示范店全覆盖。

6、采取法制化约束手段,构建食品宣传教育网。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群众消费维权意识。通过《消费者》发行专刊,对《食品安全法》进行重点解释、剖析。通过公告、游动字幕的形式,重点宣传食品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政务公开栏,在办公场所创办食品安全监管专刊,同时引导北山超市等大型商贸企业开办了宣传专栏。在《食品安全法》实施当天,印制《致广大食品经营者的一封信》,发放到每一名食品经营户的手中,让食品经营者进一步知晓和了解其在食品安全方面应履行的义务和责任。今年来,我局共电视公告3条次,电视游动字幕35条次,在红盾内网开办专栏2个,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二是加强行政指导,提高经营户守法意识。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监管事前指导、事中指导和事后指导的新途径、新方法。一方面依托行政许可职能,指导督促经营户正确办理有关工商业务、落实相应食品安全制度、确保食品经营秩序等;另一方面依托行政监管职能,对轻微违法的经营户进行事前警示的方式予以告诫规劝,让其及时纠正过错;最后依托行政执法职能,对违法经营户进行行政处罚,树立工商执法权威,并实施事后教育规范,切实增强经营者的法律意识。

三、坚持“四个三”,高位推进食品购假先赔制度

今年以来,我局坚持“四个三”高位推行食品购假先赔制度,以切实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共实施食品购假先行赔付10起,立案查处10起,罚款44000元,立案查处率达到100%,有效提升了工商部门消费维权的良好形象。

1、坚持“三勤”营造氛围。一是积极主动“勤汇报”。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本系统上级关于这项工作安排的文件精神,报送《市工商局关于消费者购买假冒伪劣食品先行赔付实施方案》,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二是会议部署“勤动员”。利用局务会、所务局和工作部署会,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实施“食品购假先赔”的相关文件,向系统干部职工广泛宣讲省、市局对于落实此项工作的新思想、硬举措、严要求,增强大家认真落实该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文件政策“勤公开”。印发了5000份宣传公告在经营场所、场所人群密集地段张贴宣传,通过电视公告、基层工商分局办事大厅政务栏、电子显屏滚动播出、悬挂跨街横幅、出动12315执法车等形式公示“食品购假先赔”告示,同时,还张贴食品安全相关维权法律法规知识摘要和食品购假先行赔付文件方案,向办事群众宣传“食品购假先赔”的受理范围、消费者的申诉受理条件、应当提供的证据材料、赔付程序、不受理情形等内容,营造购假先赔氛围。同时,坚持“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的原则,受理一起宣传一起,大力宣传“食品购假、工商先赔”惠民善政之举。

2、严格“三配”提供保障。一是配足资金。综合考虑全市食品消费水平、全年食品类申诉比重等因素,市工商局设立了食品购假预赔付资金管理专门帐户,每月按1万元的标准设立赔付备用金,实行专款专户,做到资金到位、确保赔付。二是配齐标准。结合辖区经济、人口、消费等基本情况,按管辖区域大的工商分局(所)2000元、管辖区域小的工商所1000元的标准,每月拔付至各基层单位,并按照集中管理、专人支付、定期结算、差额补齐的思路,指定专人管理、专人支付赔付资金,且每月与市局定时结算一次,已赔付支出部分由市局再次拔款补齐,确保各基层单位先行赔付资金随时充足够用。三是配优审批。按照小额案件一日内认定、赔付,大额案件五日内认定、限时陪付的原则,合理设定赔付资金审批管理权限,凡经认定需先行赔付的消费申诉案件,须由辖区申诉案件受理工作人员签字确认,对赔付额度在200元以下的由基层工商分局局长审批赔付;赔付额度在200元以上的报市工商局消保分局局长审批赔付,确保赔付审批规范。

3、建立“三一”规范操作。一是一本台帐“建档”。市工商局统一格式、统一内容、统一印制《消费者购买假冒伪劣食品先行赔付登记台帐》,明确要求基层工作人员及时记录申诉人、被申诉单位(人)、问题食品名称、赔付金额、办理人员、办理日期等内容,并按照案件登记时间编号管理,体现赔付的规范性。二是一张表格“内控”。制定《消费者购买假冒伪劣食品先行赔付审批表》,详细载明申诉人基本情况、被申诉者基本情况、被申诉问题食品基本情况和实施先行赔付的辖区工作人员、审批人员意见,严格赔付过程控制,体现赔付的严肃性。三是一张领条“确认”。制作《购买假冒伪劣食品先行赔付确认单》,严格如实填写领款人、领款时间、领款事由、领款金额、领款人签名及赔付单位、审批领导、经办人等必备内容,一式两份,一份给予消费者,一份留作存档,体现赔付的真实性。

食品安监范文篇5

这起甲醇中毒事件虽然是犯罪嫌疑人王长兵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刑事犯罪案件,但损失是十分惨重的,教训也是极其深刻的。痛定思痛,如何加强我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为此我们组织专班分赴各地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基本情况

截止年底,全县共有食品生产企业244家,其中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43家;食品经营户1289个,其中餐饮店410家,农贸市场5个,超市5家;持有卫生许可证的企业1533家;通过农产品认证共188个(无公害基地认定29家、产品认证149种、有机食品认证4种、绿色食品认证6种)。

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仍然实行“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其中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分别负责初级农产品的生产、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餐饮业和食堂等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管工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则负责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散、小、乱、差的状况普遍存在,是影响市场食品安全的核心因素。我县大部分食品加工企业都是小作坊,存在着无证、无照生产食品等问题,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差,缺乏检验设施和能力,达不到基本的生产条件,其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譬如苞谷酒生产,我县共有140家白酒加工企业,其中仅有2家获证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其余138家均为家庭式作坊,季节性加工,全县白酒加工企业有包装的仅有3家,其它都无产品包装,均属散装白酒,产品附加值低。

㈡食品流通、餐饮环节秩序不够规范。一是对国家要求经营者建立的自律制度不理解,或者无能力建,工商部门发放的台帐,要么不按真实情况建,要么干脆不建,自律意识淡薄,目前全县规范建立自律制度的仅占20%。二是裸装散装食品质量监管有空档,仅凭现有的监管手段无法辩别真伪,而裸装、散装食品大多集中在公众集中消费的集贸市场,且传统的民族的较多,如腊肉、米酒、各类粑粑等,着实令人担忧。三是无照经营食品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无照经营者往往无固定门面,流动性强,或者虽有门面但隐蔽性强,经常逃避出职能部门的监管。

㈢食品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从农田到餐桌的食物链是一个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对某些食品品种或生产经营行为所属环节进行明确界定。因此,实行分环节监管,容易产生部门之间职责界定不清、推诿扯皮等现象,浪费监管资源,影响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安全风险隐患;食品安全法规、标准、监管机制等方面存在着缺陷,少数不法分子见利忘义,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此次的甲醇中毒事件,暴露出食品市场秩序混乱、存在监管缺失的问题。

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㈠我国仍处于食品安全的矛盾凸显和风险高发期,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防不胜防。近年来全国由于农药、兽药、鱼药污染造成的急性食物中毒事件有所上升,城乡食品市场上出售掺杂掺假、过期变质、有毒有害食品坑害消费者的事例,屡禁不止,已成公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监管能力和水平,与食品产业的技术、质量水平,与企业的诚信自律程度等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应对和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将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复杂的过程。

在全民创业的大背景下,食品经营准入门槛低得不能再低,支持全民创业、支持市场主体又好又快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设置任何准入障碍是不符合大局的,而食品市场主体准入除了卫生许可前置以外,其他如职业道德,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等没作任何要求,连准入前的培训考试都不需要,因此食品经营主体素质的参差不齐和偏低不是一时和通过监督就能解决的问题。

㈡食品安全生产企业、经营户质量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甚至受利益驱使不惜以身试法。部分企业、经营户法律意识、规范意识和“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淡薄,社会责任和诚信缺失,个别企业、经营户将追求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自律意识不强,制售假劣有毒有害食品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不法分子制假售假水平越来越高、手段越来越隐蔽,监管难度越来越大。我县食品经营户点多、线长、面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绝大多数只有小学、初中文化程度,有少数经营者还目不识丁,连姓名都不会写,还有少数残疾人也在从事食品经营,这样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在规范食品市场秩序时的困难和阻力非常之大,监管制度没有全面落实,存在一些不到位和监管空档。

如我县白酒生产加工绝大多数是家庭式作坊,作坊业主和从业人员大多文化水平低,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对国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不理解、不支持,从事白酒生产做一天,算一天,没有长远目标和打算,既不愿过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也不办理相关证照。在进行白酒生产加工过程中,有的生产原料把关不严、购进无台帐;有的对标准不了解,生产加工全凭经验,使得产品质量无保证;有的加工户为了降低成本,在白酒中掺杂使假。更有甚者,利欲薰心,以身试法,在生产或流通环节添加非食用物质。

㈢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在监管队伍、监管手段、部门联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给少数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监管队伍在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业务素质能力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地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科学监管理念还没有贯穿整个监管工作中。

监管人员、经费、装备远远不能满足食品监管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食品安全监管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而我县各监管部门普遍存在人员少、经费短缺、装备落后,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造成食品监管存在盲区,很多监管工作处在被动地位。比如,县质监局目前从事行政执法和食品安全监管的仅5名同志,靠这5名同志要对分布在偏远山村及城乡结合部的几百家小作坊划片定责监管,组织巡查,保证巡查质量和巡查次数到位,难度极大。还比如因检测手段缺乏,我县生产的白酒在县内无法检测,需送宜昌检验,既不方便,时效性也差,还增加了企业和监管成本,给白酒质量安全监管造成极大的被动。

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相互之间缺乏联动,没有真正形成合力,造成监管不到位,对制假售假者打击不力。目前,有食品药品、工商、质监、卫生、商务等多个部门负责食品安全,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管一段,从理论上讲责任是明晰的,但实际上存在很多弊端,要么监管缺位,要么职能交叉,各部门之间缺乏联动、各自为政、信息不畅,没有真正形成合力,造成监管不到位,对制假售假者打击不力。

四、今后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㈠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把握,准确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监管工作的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进一步明确食品监管工作在促进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公众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关系,坚持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自觉做到谋划工作以促进科学发展为重要目标,推进工作紧紧围绕推进科学监管来进行,努力使监管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

㈡全面开展白酒行业整顿,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1、加强引导,积极帮扶。我县白酒小企业、小作坊大量存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需求。他们的存在,不仅能有效转化粮食作物,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对传承民间纯苞谷酒工艺,促进农民增收和方便人民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这就决定了我们对白酒小作坊不能“一刀切”,否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更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为此,我们必须按照“既要管好、又要便民”的原则,不断地引导、帮扶,督促白酒生产加工小作坊改善生产条件,通过改造升级,逐步规范。

2、严格标准,提高准入门槛。白酒生产加工,根据我县目前的实际,允许存在小作坊,但必须严格标准,提高准入门槛。要从事白酒生产加工,必须达到以下条件:一是生产条件必须改善,生产白酒必须具备与之相配套的厂房、设施、设备,卫生标准必须达到,且远离污染源;二是必须建立简易化验室。出厂检验一定要能检验酒度和甲醇两个指标,白酒不经过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严禁出厂;三是必须建立原材料购进、白酒检验、白酒销售台帐,确保能够进行质量溯源;四是白酒必须包装出厂。凡是经过检验合格的白酒,可采用简易密封包装上市销售,包装标签上必须标明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日期、生产厂名、厂址,且要注明“本产品限在五峰境内销售。”今后县内市场上不允许销售散装白酒,消除散装白酒存在的重大食品安全隐患。

3、加强监管,严格执法。质监、工商、卫生、药监、商务等相关职能部门要齐抓共管,全面清理整顿白酒生产加工秩序。要全面开展白酒生产加工主体资格审查,对不符合条件的白酒生产单位或个人,督促其改善生产条件,办理相关证照。对于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又不进行条件改造的,卫生部门不得办理卫生许可证,工商部门不得办理营业执照,并坚决予以取缔。对上市销售的白酒,工商、卫生、商务等部门要督促经销户、餐馆严格索证索票,禁止不合格的白酒或未包装的白酒流入市场。质监部门要加强源头监管,强化对白酒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的巡查,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食品安全隐患。同时加大对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打假力度,对于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白酒、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白酒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㈢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考核。

1、政府的总体责任。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将于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均明确了各级政府应对食品安全负总责。因此,县政府应将食品质量安全纳入各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并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凡对食品安全监管不力或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对主要领导和责任人员实行责任追究。

2、部门的监管责任。各相关部门应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积极主动配合,确保形成监管合力。

3、白酒生产加工者的主体责任。各白酒生产加工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㈣完善监管体制,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1、在现有分段监管体制下,创新监管方式,搞好部门配合,要责任明晰,不得互相推诿、出现监管盲区,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和无缝对接。

2、开展经常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3、健全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组建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建立风险评估数据库,开展对食源性疾病、食品中有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加强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对可能发生较高安全风险的食品提出风险警示。坚持做到关口前移、加强预防,对风险隐患始终保持高度警觉,针对各类风险,采取暗访检查、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以及技术监督、风险评估等形式,及时予以排除。全方位落实各级监管责任制,坚决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4、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抓好食品安全信用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建设。充分利用政府信息平台,收集、评价、公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信用信息,实现褒奖守信,惩戒失信。

5、加强食品药品“三网”建设。聘请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协管员、信息员,构建社会监督网络,解决食品药品安全在农村“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的问题。

6、强化食品安全承诺制和教育培训制度。食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必须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让企业公开承担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同时要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对食品加工业主的教育培训,逐步将法律法规、技术要求、产品信息、生产操作、安全管理、打假保优等相关政策和知识宣传到企业,逐步引导企业树立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培养讲道德、讲质量、讲诚信的经营氛围。对流入市场的食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发生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时,企业必须迅速实施食品召回制度,进行妥善处理。

7、加大投入,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为避免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建议将散落在卫生、质监、工商、农业等部门的检测资源集中起来,在渔洋关建立食品检测中心,此中心必须起点高,检验项目全,能力强,能覆盖县内包括白酒在内的所有食品和农产品以及农业投入品,还要能向鄂西延伸。这样,既能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以极大地方便县内及周边的食品企业开展委托检验。

8、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的作用,构筑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今年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药监、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经济商务等部门共同聘请了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这些协管员、信息员来自基层,具有政策熟悉、情况清楚等特点,我们必须依拓他们来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协助加强监管,提供白酒加工小作坊安全信息。举报白酒加工小作坊的质量违法行为,从而避免出现监管盲区和漏洞。

食品安监范文篇6

一、生猪定点屠宰的头数和冷鲜肉销量

截止到6月30日,22个定点屠宰场杀生猪45529头,比去年同期42017头增长8.4%,检出有病生猪257头,进行无害化处理257头。其中:城区定点屠宰场宰杀生猪14030头,检出有病生猪65头,进行无害化处理65头;乡镇定点屠宰场宰杀生猪31499头,检出有病生猪192头,进行无害化处理192头。全市有冷鲜肉专卖店9家,销售冷鲜肉55000多斤。

二、加强重点节日期间监管、做好元旦、春节、学生中、高考期间肉食品安全工作

在元旦、春节、学生中、高考期间,以加强生产源头和市场准入为主线,以打击私屠滥宰和制售有害肉品为重点,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确保全市人民过上喜庆、祥和的元旦、春节。一是加强领导。为了元旦、春节、中考、高考期间肉品的安全,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局成立了做好元旦、春节、学生中、高考期间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局长王晓艺同志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商务局内贸股,负责组织、协调。二是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对肉品市场进行专项整治。三是重点抓好全市各定点屠宰场、农贸市场、冷鲜肉专卖店、各宾馆、饭店、招待所,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食堂,餐馆小吃店的肉食品安全工作。四是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其一是召开了全市生猪定点屠宰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会议,确定各成员单位加强配合,部署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制售病害肉的行动计划。其二是召开各定点屠宰场场长会议,就做好元旦、春节、学生中、高考期间畜产品安全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要求各屠宰场要提高认识,从维护和谐社会和政府形象的大局出发,切实把做好元旦、春节、考学生中、高考期间畜产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击位置抓紧抓好,要求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职责明确,层层落实。通过做好元旦、春节期间肉食品供应和监管工作,进一步强化肉食品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其三是市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做好元旦,特别是春节、学生中、高考的肉食品供应工作,也下发了《关于做好元旦、春节肉食品供应工作的通知》,公司要求各定点屠宰场做好四方面的工作。第一,对屠宰场进行全面的整理修缮,院内做到干净卫生,场地平整,树木修整。以良好的形象迎接二个节日。第二,购置好消毒药品和消毒设施,对收购场地、猪仓库、猪栏、屠宰场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消毒池要放消毒药品。第三,二节日期间各定点屠宰场要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肉类产品,确保节日期间的猪肉供应,做到早安排、早落实好春节期间的猪源。第四,各定点屠宰场认真配合好乡镇、市执法大队坚决打击私屠滥宰,确保无病、死猪肉、猪婆肉上市。其四,市商务局生猪定点屠宰执法大队分五个小组,将商务局文件,上门分发给冷鲜肉专卖店、各宾馆、饭店、招待所,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食堂,餐饮小吃店,对他们提出要求,严格按文件规定办事。

三、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各定点屠宰场的管理

为了使市商务局文件落到实处,市商务局组成二个督查小组,分河南、河北二片到各定点屠宰场进行督查。一是各定点屠宰场要严格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的《生猪屠宰操作规程》屠宰生猪。二是要切实加强屠宰检疫管理工作。待宰的牲畜入场前,动物检疫人员要认真检查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和免疫耳标,合格的方可入场屠宰,屠宰检疫检验要按规程与屠宰同步实施,检疫检验率要达到100%,对检疫检验不合格的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检疫人员要开具检疫证明,并在证上签名。三是加强监管。城区屠宰场收购生猪有详细记录,对购进的每批生猪都进行了“瘦肉精”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呈阳性的不得上市销售。各项记录分门别类,以日期为顺序,装订成册备查。各乡镇定点屠宰场收购生猪也有详细记录,确保了市内肉品消费安全。

四、举办了高安市第二届肉品品质检验培训班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新颁发《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条例》,加强和规范我市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肉品品质检验水平,确保肉品质量安全,举办了高安市第二届肉品品质检验培训班。2008年1月7日至9日为期3天,参加人员,各定点屠宰厂厂长、肉品品质检验员。一是培训内容:1、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生猪进厂检疫、验收及同步检验;3、肉品品质检验知识;4、生猪屠宰操作标准。二是为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1、组织专人,汇编临时教材,查阅资料,汇编实用教材;2、组织授课人员进行备课。为了使参加培训人员听得懂,简单易记,授课人员都进行了认真的备课;3、到屠宰车间现场教学。三是全市21个定点屠宰场都派员参加了为期三天的脱产培训,从而使肉品品质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公务员之家

五、战胜雪灾、保证肉品市场供应

自从2008年1月底至2月初,长达近二十天普降大雪,公路被冻,雪达尺余,汽车打滑,无法通行。有的生猪屠宰场,因积雪厚,压倒猪舍。为了保证市场猪肉供应,市商务局会同市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部署保障猪、牛肉市场供应措施。一是成立领导小组,组长为局长王晓艺,副组长为副局长陈正龙,总经理冷光明。二是下设收购运输组,负责收购生猪和牛,并运送到屠宰场。三是保障道路畅通组,负责从养殖场至屠宰场的道路畅通,市商务局全体机关人员也上路破冰铲雪。四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肉品专卖连锁店为保障肉品供应组,负责对市场鲜肉的供应。五是建立值班制度,做到24小时值班。六是2007年12月中旬各定点屠宰场与生猪养殖场签订了生猪供货合同书,市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与肉品专卖连锁店也签订了肉品专卖合同书。尤其在雪灾期间生猪收购价一度达到每斤9元,但各定点屠宰场的生猪收购价最高为每斤8.50元,元旦期间每斤8.30元,提高了0.20元。尤其是城区屠宰场,生猪收购价提高了,统货批发价一直没有提高,市场销售价也只涨每斤0.10元。在长达近二十余天的雪灾期间保证了肉品市场供应,有力地维护了肉品市场稳定。

食品安监范文篇7

一、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从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看,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确定食品安全监管的模式是食品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这种协调一般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以加拿大、丹麦、爱尔兰、澳大利亚为代表,为了控制风险,将原有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统一到一个独立的食品安全机构,由这一机构对食品的生产、流通、贸易和消费全过程进行统一监管,彻底解决部门分割与不协调问题。另一类是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虽然食品安全的管理机构依然分布在不同的部门,但却通过较为明确的分工来避免机构间的扯皮问题,其重要特征就是根据食品类别或按照环节进行分工,以保证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我国总结发达国家的经验,吸收其教训,结合实际,在现阶段,现实选择是保留分散管理的模式,在现有的管理体制基础上进行较小的调整,依然按照食品事业链的环节进行分工。明确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职能。履行分段监管的职责,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监管方面存在交叉和重复之处进行明确分工,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其他部门退出。二是就无人管理的盲区,明确哪个部门负责。在制定分工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各部门已经建立的监测网络的实力,实力弱的充实到新的负责机构。这个方案最接近现有管理体制,但是必须解决好分工后各环节之间协调和衔接的问题。解决好衔接问题的关键在于应服从于一个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做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的迅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发达国家政府都把食品安全监管作政府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就具体做法,对美国、日本以及欧盟诸国的情况进行介绍:

(一)美国政府对食品安全和监管

美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重视,建立了较为科学、全面和系统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美国食品安全系统有较完备的法律及强大的企业的支持,它将政府职能与各企业食品安全体系紧密结合,担任此职责的主要有卫生部(DHHS)下的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美国农业部(USDA)下的食品安全检验署(FSIS)和动植物卫生检验署(APHIS)及美国环境保护总署(EPA)等部门。美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如下特征:部门权利分离、工作方式公开透明、决策以科学为依据、公众广泛参与。为了保证供给食品的安全,国会颁布立法部门制定的法规,委托执法部门强行执法或修订法规来贯彻实施,司法部门对强制执法行动、监管工作或一些政策法规产生的争端给出公正的裁决。美国最高法律、法规和总统执委会制度建立了法规修订工作制度,即采取与公众相互交流和透明的工作方式。

美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具有很高的公众信任度,其基于如下指导原则:(1)只有安全和有益的食品可以上市;(2)以科学为依据制定食品安全法规;(3)政府强制执法;(4)生产商、销售商、进口商及其相关人员均应遵守法规,否则将受到惩处;(5)法规制定过程是透明的,公众可以广泛参与。

美国食品安全系统的基础是强有力的、灵活的、以科学为依据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对生产安全食品的法律责任。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各司其职,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管理法律体系上,美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非常繁多,既有《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食品质量保护法》和《公共卫生服务法》等综合性法规,也有《联邦肉类检查法》等非常具体的法律。这些法律法规覆盖了所有食品,为食品安全制定了非常具体的标准以及监管程序。如1996年美国颁布了《美国肉禽屠宰加工厂(场)食品安全管理新法规》,新法规强调预防为主,实行生产全过程的监控。这是对美国使用了近百年之久的以感官检查和终端产品检测为手段的旧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全面改革。其目的在于使美国人民享有全球最丰富且最安全的肉禽食品供应。经指导的行政部门颁布的独立的法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效应。

美国政府十分强调食品安全制度建设和食品安全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其基本思想是:增强立法过程和管理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让全社会参与其中,使制度更加完善,管理更为有效;同时也是公众对食品安全管理建立信心的重要途径。信息公开是增强管理过程透明度的关键,美国食品行政部门有责任直接对公众进行解释。同时,管理行政部门经常提供一些如何达到管理要求的导则。导则包括:食品如何掺假、贴不恰当的标签或如何描述确证的安全性资料等内容。这些导则对食品企业和消费者是有帮助的。

在预防性措施上,科学性和危险性分析是美国制定食品安全系统政策的基础。由于多年来对食品中化学危害的管理的重视,美国制定了许多关于添加剂、药品、杀虫剂及其他对人体有潜在的化学和物理危害的法规。近年来,联邦政府更加关注微生物致病原的危险性,通过关注食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的安全性来降低微生物致病原的危险性。

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技术能力方面,美国政府的措施是:一方面在管理机构内部组织优秀科学家加强前沿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积极利用政府部门以外的科学家资源,通过技术咨询、合作研究等各种形式,使之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服务,同时也与国际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如世界卫生组织、粮农组织、国际联合流行病机构等),从中分享最新的科学成果。

美国的食品检验机构有大批专业化的专家、如化学家、毒物学家、药理学家、食品工艺家、微生物学家、分子生物学家、营养学家、病理学家、流行病学家、数学家和卫生学家等。他们的工作是检查食品公司、收集并分析样品、监控进口产品、检查售前行为、从事消费者研究和进行消费者教育等。如果食品不符合标准,就不允许其上市销售。

在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方面,强调了风险的全面防范与管理。一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实质就是应用科学手段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对人类健康不利的因素(如病原体等),分析这些带来“风险”的因素的特征与性质,并对它们的影响范围、影响时间、影响人群、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二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为防范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实质就是落实一系列的标准和规定。例如目前推进的“风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制度”(HACCP),它可以使用户认识到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采取有效的办法加以防范。三是风险信息交流与传播,通过有效的信息和信息传播使公众健康免于受到不安全食品的危害。美国政府认为被管理企业作为当事人和当事人的一部分对食品安全负主要责任。企业应根据食品安全法规的要求来生产食品。政府的作用是制定合适的标准,监督企业是否按照这些标准和食品安全法规进行生产食品。为了更好地实施HACCP,美国极为重视对有关人员的多种方式培训。

(二)日本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管理

日本除大米自给率保持在90%、蔬菜自给率达到84%以外,其他主要农(畜、水)产品自给率不足29%,均需大量进口。因此,日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非常重视,建立了食品管理的相应法规及配套管理体系。经过50多年的发展,日本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食品管理体系。

1.日本的食品质量安全法规建设。

日本历史上曾发生过震惊世界的水俣事件(即镉米中毒事件),因此,日本对食品立法十分重视。1948年,日本厚生劳动省颁布实施了《食品卫生法》、农林水产省颁布实施了《出口农产品管理法》;1957年改为《出口检查法》(该法律在1997年废止)。随着进口食品的增加,日本的食品安全立法不断加强和完善。1970年由农林水产省颁布的JAS法(即《农林产品品质规格和正确标识法》),同时还颁布了《植物防疫法》、《家畜传染病防治法》、《农药取缔法》(即《农药管理法》)等一系列与农产品质量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农产品的进口、生产、加工和流通等各环节实施依法管理。80年代日本兴起有机农业,出现有机农业产品,1992年日本农林省出台了《有机农业和特别农业栽培法》;1995对《食品卫生法》修订;1999年出台了《有机农业法》、《持续农业法》、《改正肥料取缔法》、《家畜传染病预防法》等。在新世纪开始,日本针对农产品依赖进口程度加大的情况,提出发展环保型、生态、旅游农业的观念,制定了新《农业基本法》,2000年出台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包装容器法》,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2001年暴发疯牛病商情以及出现了多起食品标识错误等食品安全问题之后,日本在2002年修订了《JAS法》,并已于2003年夏季生效执行。2003年日本出台了《食品安全基本法》,同时还有配套的相关法规,《农药残留规则》、《农地法改正》、《零售手料自由法》。日本还制定了大量相关的配套规章,为制定标准、实施标准、检验检测等奠定法律依据。

日本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明确规定了日本食品安全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依据,其各项法律主要基于以下几项原则制定:食品安全保证消费者至上;以科学方法为基础的风险评估;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管理,全面启动生鲜食品的原产地标识制度(具体到都道府县),进而为农产品建立“身份证”;以加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机制提高消费者信心。日本食品质量安全法规建设随着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强化而得到健全和发展,至今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具有较强规范性的完整体系。

2.日本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

日本法律明确规定了食品安全管理主体,即日本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由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共同负责,按照生产、加工、销售等不同环节分别确定各自管理职责,直接面向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农林水产省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2003年对内设相关机构进行了较大调整,专门成立了消费安全局,其主要负责:国内生鲜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国产和进口粮食的安全性检查;国内农产品的品质、认证和监督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包括消费者反映)的搜集、沟通等。厚生劳动省设有食品安全局,内设企划情报课、基准审查和监视安全课。主要负责:加工和流通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组织制定农产品中农药、兽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和加工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对进口农产品的安全检查;国内食品加工企业的经营许可;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处理;流通环节的养殖业食品经营许可和依据《食品卫生法》进行监督执法以及食品安全状况等。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之间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各有侧重。在市场抽查方面,厚生劳动省对进口和国产进行执法监督抽查,其抽查结果可以依法对外公布,并作为处罚依据。此外,日本在去年建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FSC),将其作为内阁的一个办公室直接向首相报告,独立履行风险评估职能,并向风险管理者即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提出有科学依据的建议。

3.日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目前,日本农业标准数量很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日本农业标准制定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起草标准。农林水产大臣根据需要委托有关单位起草农业标准草案。二是日本农业标准委员会(JASC)审议。当JASC审议完毕,而且认为标准草案内容适宜、要求合理,则向农林水产大臣提出审议报告。三是标准的批准和。农林水产大臣确认JASC审议的标准草案对有关各方均不会造成歧视后,将予以批准作为日本农业标准。

从标准制定流程可以看出,透明度原则在这一流程的各个环节都有所体现。其次,标准制定过程也充分体现了协商一致的原则。这一方面确保各相关方的利益都得到体现,同时也恰恰通过这种方式确保JASC能够得到认可。

4.日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日本农产品认证一般由中介组织组织承担,认证分为常规农产品认证和特殊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为特殊认证。为了获得JAS标志,生产者可以向农林水产大臣指定或认可的认证机构提出申请,生产者自愿申请认证,如经有资质的认证机构(或认可的国外机构)认证,生产的产品符合JAS规格标准,则可以允许产品帖上JAS标志,在对JAS法的修订中,确定了有机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的特定JAS规格标准,通过检查来确定其是否符合规格标准。即使未贴加JAS标志的产品,也须标有“有机栽培番茄”、“有机纳豆”或“有机红茶”等标志。由此就出现了“有机低农药栽培”等各种各样的表示方法,而有机JAS标志就成为有机食品的标志。另外,从外国进口的有机食品和本国产品一样,如果没贴有机JAS标志,就不许进口者销售。

5.日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

日本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建有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负责农产品的监测、鉴定和评估,以及政府委托的市场准入和市监督检验工作。日本农林水产省消费技术服务中心设有7个分中心,负责全国47个都道府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调查分析,受理消费者投诉和办理JAS认证及认证产品的监督管理。地方农业服务机构与该机构保持紧密联系,搜集有关情报并接受监督指导。厚生劳动省在全国13个口岸设有检验所,负责对进口农产品进行检验;农产品进入市场后,由厚生劳动省所属的市场卫生检查所进行执法抽查并予以公布。此外,还有农林水产省的JAS认证产品检查和生产者(农协)、销售者(批发市场)的自我检查,形成了农田到餐桌多层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

日本2001年9月发现第一例疯牛病以来,日本社会对牛肉安全十分敏感。食品危机不仅来自传染病,流通和销售过程中的弄虚作假也使人们提心吊胆。如2002年1月日本一家最大的公司将超市上卖剩下的过期牛奶收回处理后包装上市;有的肉类、蔬菜批发市场更改食品产地、品种标签;食品中加入未经许可的添加物;有的转基因食品无标示等等。据日本《经济周刊》指出,日本政府食品安全管理对策尚存薄弱环节。

第一,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2002年4月日本疯牛病问题调查委员会报告批评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上世纪80年代英国发现疯牛病时,日本政府认为本国决不会发生,所以全国完全不设防,结果造成后来的“牛肉冲击”。此后,也一直末改变食品进口渠道过于集中的问题,由于进口牛肉依赖美国,致使2003年底美国发现疯牛病后日本农林水产省一片混乱。

第二,食品安全对策不是消费者利益优先,而是经济效益优先。

2003年7月农林水产省成立了消费安全局,承担振兴牛肉生产和确保牛肉安全两方面的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明显向生产者倾斜,把发展牛肉产业放在优先地位,以企业的成本、利润为核心。在组织从全世界采购饲料时只考虑价格,进口了染有疯牛病的牛骨粉,造成日本国内也爆发了疯牛病的恶果。

第三,食品流通领域有结构性弊病,禽流感商情凸显法规缺陷。

随着食品产业的全球化、现代化和复杂化,流通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和法制的健全显得十分重要。日本工农业标准(JAS)、商品表示法等已显滞后,埋下了食品弄虚作假的祸根。去年2月京都府船井农场患禽流感的鸡肉、蛋大量流入市场,凸显出食品安全法规不健全。

(三)欧盟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疯牛病肉进超市,农场鸡遭二恶英污染,小学生喝可口可乐中毒……几年前欧洲食品市场连续发生的一次次事故,促使欧盟痛下决心:食品卫生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消费者不但要从源头抓起,而且还要从各个环节逐一把关。

欧盟委员会认为饮食行业应该把公众健康放在首位,以保证从“锄头铲子”到“勺子叉子”,也就是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整个过程的绝对安全。欧盟委员会认为,保证这一过程绝对安全最为有效的办法,是对各个环节的每个人都规定具体的责任。

对于农业生产者,欧盟委员会要求他们要对农产品的卫生安全直接负责。其中农作物种植者要严格按照欧盟的安全标准选择和使用农药,保证农药残留不超标。家畜饲养者严格按照规定选择饲料,切实遵守动物防疫检疫制度,保证动物健康。

对于食品加工者,欧盟委员会要求他们严格按照食品加工卫生管理规定从事加工生产。欧盟委员会指出,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荷兰、比利时等国家的食品加工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由于这些企业规模小,又有自己的一套传统做法,欧盟的一些措施在这类企业中落实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条例,完善卫生监督管理体制,以便既能维护各国传统饮食工业的文化多样性,又能保障这些企业所加工生产食品的卫生安全。

对于管理者,欧盟委员会要求各国成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督和指导机构,定期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卫生检查,协助中小企业分析化验新产品的安全指数,对存在问题的产品执行封存、销毁和停止生产等措施。欧盟委员会指出,食品安全监督机构的作用不应仅仅局限在对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它还应积极扶持企业,及时给企业提供科技信息和讲解欧盟的有关政策,帮助它们提高卫生生产水平,推动欧盟政策的贯彻落实。

消费者本身也要对自己的饮食安全负责。这就需要向消费者普及食品安全常识,如一定要严格遵守食品保质期,按照食品保鲜要求储藏食品等。对此,欧洲食品卫生专家认为,食品标签上注明的保持期和储存湿度等都是在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确定的,如某一食品在某一湿度下的细菌含量在多长时间后超标等,都是经实验室反复检测得出的结果。专家指出,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的最后一个环节,保障食品安全须消费者直接参与。此外,为使消费者更加放心,欧盟委员会还制定了严格的食品标签制度,要求食品生产加工者必须在食品包装上注明产地、产程、所含成分、含量,如果含有转基因成分,也要明确指出,以增强产品的透明度。

三、启示与借鉴

目前,世界各国均把加强食品安全列为政府的重要工作,尤其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重视。他们建立了科学、全面和系统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一)制定食品安全行动计划。

美国于1997年决定增加拨款1亿美元的年度预算,设立总统食品安全启动计划,1998年又组成了多部门参加“总统食品安全委员会”。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食品安全面临信用危机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必须把食品安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必须把食品安全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战略任务,制定切实周详的食品安全行动计划。

(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日本于2003年以“保护国民健康为第一先决条件,确保食品安全性,将采取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为基本指导思想,制定了《食品安全基本法》。当前,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的热点问题,老百姓呼吁食品安全,全社会广为关注,但是中国至今没有一部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当务之急国家应加快立法步伐,使生产者生产有法律约束,处罚者有法律依据。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增强其权利义务,提高效率和社会透明度。抓紧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尽快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使之成为国家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母法,制定必要的配套规章,努力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执法监管;二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对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进行必要改革,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管内容,解决管理机构过多、过散和责任不清的问题。

规定严厉的法律责任。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食品安全的违法者不仅要承担对于受害者的赔偿责任,而且还要受到行政乃至刑事制裁。这些制裁措施除罚款外,主要还有没收和销毁违法产品,责令停产停业和吊销营业执照等,违法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被判处监禁。英国《1990年食品安全法》规定因销毁不合格食品而产生的费用皆由食品的所有者承担。

(三)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在食品监管的历程中,发达国家政府也曾面临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缺乏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弊端,由于监管机制明确,政府部门强化了承担所有与食品安全性相关的监管责任,从而降低了法律法规重叠交叉,使监督变得更加有效。

一是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并予以强制执行被认为是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首要和最广泛的职能。这些标准既包括对掺杂、掺假食品的一般禁令,也包括对食品中不同化学残留容许量的具体限制;既包括对产品本身的标准规定,也包括对加工操作规程标准的规定。

二是建立检验检测体系。美英等国的有关法律都规定主管部门可任命分析员负责检验检测工作。要吸纳相关自然科学家参与食品检验检测工作,提高检测标准化国际化水平。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这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最主要和最经常的手段,目的在于确保有关法令、标准得到严格遵守。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有关法律均授权监管机关可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场所检查,检查人员有权检查、复制和扣押有关记录,并可取样分析。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违法食品,监管机关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和禁止移动、禁止销售等强制措施。

(四)加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方位监管。

对食源性危害的控制,应包括从食品原料到消费的全部环节。为了做到这一点,英国在其《食品安全法令》中明确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和实施“危害与关键控制点技术(HACCP)”,并以法规形式制定了《地方官员应用HACCP进行管理的资格标准》。在政府、行业管理与企业责任管理的同时,须及时向公众公布食品安全的有关情况,提出有关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美英等国十分重视公众的知情权。英国《1999年食品标准法》就规定食品标准局对其观测所获得的任何信息,除依法不得公开的外,可向公众公布;同时,还可就有关食品安全和食品方面的消费者利益问题向公众提供建议。这种制度不仅有效保护了公众的生命健康,而且在客观也导致了违法者商誉下降,其产品难以销售,不啻是另一种形式的惩罚。美国将每年9月确定为全国食品安全教育月,以加强对食品服务人员的食品安全训练和公众正确处理食品的教育。逐步建立全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食品安全信息,从而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

(五)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等新食品、新技术的监督管理。

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均已制定法规,实施对生物技术食品的信用安全管理,包括上市前的信用安全和营养学评价,以及基因食品标签的标示管理。追求经济效益不能以民族健康危机作为代价。

(六)建立食品召回制度。

在美国,食品召回制度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召回针对可能导致难以治疗的健康操作甚至致死的产品,二级召回针对可能对健康产生暂时的、可以治疗的影响的产品,三级召回针对不会产生健康威胁、但内容与标识不符的产品。

食品安监范文篇8

进一步加大我县食品监管工作力度,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全面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为特制定本方案。食品安全示范县“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结合我县实际。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广泛发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拓宽信息渠道,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和监管人员的作用,建立一支专业人员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提高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食品安全监督队伍。逐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确保我县食品安全。

二、工作目标

(一)实现全县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覆盖率和网络运行率分别达100%。

(二)把我县建设成为”食品安全示范县“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三、监管网络

建立以县政府职能部门为主导、乡镇人民政府为基础、村委会(社区)和企业参与的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一)负责全县食品安全动态监管工作,一级监管网络建设—县食品安全委员会领导小组。制定全县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目标。

依据各自工作职能,1.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组织监管相关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对监管对象各个环节的全面监管。

分管负责人为第二责任人,2.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按照自治县食品安全监管各成员单位职责,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确保责任领域的食品安全。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本系统内设立食品安全监管员,3.各成员单位要依据职责分工。并将系统监管员名单报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二)负责本乡镇、园区的食品安全工作。二级监管网络—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要成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

及时向县食品安全委员会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有关情况,1.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对辖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和餐饮店、食堂和农村家宴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并负责村级食品安全网络建设。

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2.落实乡镇人民政府行政”一把手“为食品安全监管第一责任人和分管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落实专人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3.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要加强对园区内生产、加工、流通和职工食堂食品安全的监管。

(三)三级监管网络—成立以各村(社区)和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为主体的食品安全管理网络。

各村(社区)和食品生产加工单位也要相应成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1.将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延伸到村(社区)和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由村委(社区)主任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具体负责本村(社区)及本单位的食品安全工作。负责人任组长。

由各监管部门与所监管企业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2.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以企业法人为食品安全第一负责人。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努力构建多环节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四、工作职责

(一)积极引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者)诚信守法,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增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

(二)组织和配合对食品违法经营行为及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事件调查处理,受理辖区内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并及时总结上报。

(三)严密监控和预防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发生,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的监督。一经发现立即进行查处。

(四)重点收集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广泛征询有关食品安全监管意见。分析研究辖区内食品安全监管薄弱环节。

五、工作制度

各职能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年食品安全工作意见》府发〔〕9号)自治县年食品安全专项整认真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治季行动工作方案》府办发〔〕75号)规定。制定工作方案,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和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原则。把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网络建设作为重点。通过建立和完善重进一步完善协调联动的工作运行机制。大事项报告、责任追究、投诉举报、事故处理程序等一系列制度。

食品安监范文篇9

进一步加大我县食品监管工作力度,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全面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为特制定本方案。食品安全示范县”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结合我县实际。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广泛发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拓宽信息渠道,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和监管人员的作用,建立一支专业人员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提高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食品安全监督队伍。逐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确保我县食品安全。

二、工作目标

(一)实现全县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覆盖率和网络运行率分别达100%。

(二)把我县建设成为“食品安全示范县”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三、监管网络

建立以县政府职能部门为主导、乡镇人民政府为基础、村委会(社区)和企业参与的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一)负责全县食品安全动态监管工作,一级监管网络建设—县食品安全委员会领导小组。制定全县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目标。

依据各自工作职能,1.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组织监管相关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对监管对象各个环节的全面监管。

分管负责人为第二责任人,2.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按照自治县食品安全监管各成员单位职责,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确保责任领域的食品安全。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本系统内设立食品安全监管员,3.各成员单位要依据职责分工。并将系统监管员名单报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二)负责本乡镇、园区的食品安全工作。二级监管网络—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要成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

及时向县食品安全委员会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有关情况,1.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对辖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和餐饮店、食堂和农村家宴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并负责村级食品安全网络建设。

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2.落实乡镇人民政府行政“一把手”为食品安全监管第一责任人和分管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落实专人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3.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要加强对园区内生产、加工、流通和职工食堂食品安全的监管。

(三)三级监管网络—成立以各村(社区)和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为主体的食品安全管理网络。

各村(社区)和食品生产加工单位也要相应成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1.将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延伸到村(社区)和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由村委(社区)主任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具体负责本村(社区)及本单位的食品安全工作。负责人任组长。

由各监管部门与所监管企业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2.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以企业法人为食品安全第一负责人。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努力构建多环节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四、工作职责

(一)积极引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者)诚信守法,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增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

(二)组织和配合对食品违法经营行为及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事件调查处理,受理辖区内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并及时总结上报。

(三)严密监控和预防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发生,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的监督。一经发现立即进行查处。

(四)重点收集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广泛征询有关食品安全监管意见。分析研究辖区内食品安全监管薄弱环节。

五、工作制度

各职能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011年食品安全工作意见》府发〔2011〕9号)自治县2011年食品安全专项整认真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治季行动工作方案》府办发〔2011〕75号)规定。制定工作方案,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和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原则。把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网络建设作为重点。通过建立和完善重进一步完善协调联动的工作运行机制。大事项报告、责任追究、投诉举报、事故处理程序等一系列制度。

食品安监范文篇10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协调有序

为加强对商务领域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我局重点突出对肉品质量安全、酒类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各分别明确了一名副局长分管主抓牲畜定点屠宰工作和酒类管理工作,并建立了商务局食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对商务领域食品安全工作明确一名副局长主要负责,以便统一协调食品安全监管、检查工作的实施。有良好的机制保证,在全区肉品市场、酒类市场的规范运行,确保了全年全区无相关领域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二、加强监管,完善机制,食品安全常态化管理有序推进

牲畜定点屠宰、酒类管理职能性非常强,为此,我局按商业行管办(定点屠宰办)、酒管办职能分工不同及管理便利的原则,分别对城区市场、农村市场、城区宾馆饭店三块,采取分工合作方式对产、供、销三个环节分别进行了有效的监管。抓住上述“六个工作点”,集中力量在今年春节、清明、五一、暑假、中秋国庆等重要时段,高强度对城区及所属乡镇集贸市场进行检查整顿,积极探索建立定点屠宰、酒类管理监管的日常化管理机制,力求将检查制度化,机制长效化。在区定点屠宰办、区酒管办的配合努力下,全年我们共检查生猪定点屠宰场(点)15次、农贸市场32次,酒类生产企业45户(次),食品超市70次,酒类零售店800家(次),有力地规范了全区牲畜屠宰市场和酒类零售市场,确保广大群众能够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酒”。今年国庆节前,我局抽调人员配合市商务局对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辖区内相关超市、农贸市场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检查,进一步规范了相关市场、超市经营户的经营行为。针对各检查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我们作了相应记录并当场要求经营企业和人员整改,对问题较突出的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我局也组织人员进行了回查。

三、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宏源肉业屠宰场完成改扩建

位于肉业机械化屠宰场于投产,是我市第一家园林化、环保化、机械化的现代化屠宰场。由于建成相关机械设备使用时间已较长,设备老化严重,与当前现代化机械屠宰场差距明显,为跟上城市发展步伐,宏源肉业于今年上半年筹资300万对屠宰车间设备及附属设施进行了一次全面更新,新建了封闭污物处理设施。目前,相关工程施工已完成,我市城区肉品放心工程的实施得到了更有力的保障。在规范检验检疫上,区牲畜水产局加快了驻屠宰场检验检疫室的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实现机械化屠宰与科学化检疫的同步进行,有效规范牲畜定点屠宰、检验检疫的管理,确保市场肉品供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