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06:02:52

身体范文篇1

为舞蹈事业付出了毕生心力的著名舞蹈艺术家戴爱莲先生,一直热情关注本报。早在1998年,戴爱莲先生为本报撰文《舞蹈:即将失落的文明》,引发了关于舞蹈艺术的大讨论。近年来,戴爱莲仍对舞蹈艺术一如既往地关注。在春节前夕,本报前往戴先生家中问候,又听她畅谈了对舞蹈艺术的理解与热爱。

很多人在看过舞蹈尤其是芭蕾舞训练后,感叹其刻苦,常常评价舞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可是戴爱莲说,舞蹈是在解放自己的身体,是无比快乐的。一生涉足过芭蕾、民族、古典、现代等多领域舞蹈艺术的戴爱莲,回忆自己接受训练时说,她喜欢练功,一天不上课就觉得难受。舞蹈的表达工具就是身体,身体的基础技巧打好了,那就可以自由地表达,跳什么像什么,那种感觉是美好的,是一种极高的享受。

戴爱莲认为,现在中国的舞蹈事业处于很好的发展繁荣时期。演出市场逐渐形成了,很多国外的舞蹈被引进来了。以前,我们看不到国外的舞蹈,在艺术上缺少比较和借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了解世界。我们不能老是和自己比,我们要和别人比,这样才能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另外,现在引进舞蹈也要讲究,要引进一流的舞蹈演出,把标准定得高一些。我们中国自己的舞蹈艺术水平也很高,我们的民族民间舞蹈是一个丰富的宝藏,我们在看到别人的高水平表演以后,更应该下力气发掘自己的宝藏。她对杨丽萍的《云南映象》给予好评。戴爱莲说,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蕴涵着灿烂的文化,目前我们的传承与发掘做得还不够,还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做。

戴爱莲说,进一步发展繁荣中国的舞蹈艺术,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是一个需要很多人参加进来的事业,需要很长的时间,很大的精力。所以,舞蹈工作者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戴爱莲认为,文艺工作不是争名夺利,文艺工作者没有必要去讲究第一、第二的排名问题,大家各有所长,各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观众的欣赏口味也不一样,能够满足一部分观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就是成功,就是有价值的。文艺工作者要重德,提倡德艺双馨,互相尊重,互相学习,这样才有利于发展,有利于推动大家为了中国舞蹈艺术事业的繁荣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身体范文篇2

抽烟斗者

抽烟斗者通常运用烟斗做为谈判的支持物。对付这类对手的策略是,不要和烟斗抢着吸引抽烟斗者的注意。例如,抽烟斗者伸手取火柴点烟时,这是你应停止谈话的线索。等他点好烟开始吞云吐雾时,你再继续你的谈话。如果你能很有技巧地去除此支持物,对你是有利的。最容易的方法是注视烟斗。所有烟斗终究会熄灭的,必须暂时放在烟灰缸或烟斗架上,在对方有重新拿起烟斗的冲动之前,给他一页数字、一本小册子,或任何能令他参与你的谈话的东西。

擦眼镜者

你的对手在摘他的眼镜,开始擦拭时,这是适当停止的线索。因为擦拭眼镜是擦拭者正在仔细考虑某一论点的信号。所以,当擦拭开始时,不要再施加压力,让你的对手有足够时间考虑,等眼镜再挂上鼻梁时,再重新谈判。

松懈的对手

有些人精神松懈。不好好坐直、不够专注、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松懈并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如果意见的沟通过于不精确,会阻扰谈判的进行。使对手紧张、严肃一点的好方法,是用眼神的接触。你要谈判另一要点时,运用眼神接触并确定你的对手是否同意,不管是如何松懈的人,几乎都会对眼神接触有所反应的。

紧张大师

有些人对面对面的谈判有恐惧感。很明显的神经紧张、焦躁不安、甚至身子僵直。他们的谈话过于僵硬、不自然。此时你能做的是,放松对手的心情,让他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慌张不安常发生于没有什么商业背景的人。他们身处异地,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你可以建议比较舒适的座位安排,或者采取主动,松解你的领带,卷起你的袖子,来表示一切会很舒适轻松的。有些人太紧张了,结果如果你不小心的话,他们会让你也开始紧张不安。千万不要令这种事发生。记住,没人想紧张、焦躁。每个人都想拥有舒适愉快的感觉,所以如果你能消除对手的紧张不安,他会觉得好一点,对你心怀感激,这有助于谈判的成功。

膝盖发抖者

与膝盖发抖者商谈令人有挫折感,不过它有立刻呈现目标的好处;你必须让对方的膝盖停止发抖。如果你不这么做,谈判不会有任何进展。使膝盖发抖者停止发抖的方法是:让他站起来,去吃顿午饭,喝点饮料或散散步提提神。因为你知道现在你的对手坐着的时候会膝盖颤抖,所以你必须在散步、走路时完成交易。顺便说说,美国前国务卿享利·基辛格是运用此技巧的佼佼者,也是“走路谈判”的大力提倡者。

人在商场上需要扮个大众脸,晚上在家中需要扮个隐私脸,很多人有此想法。没错,你在办公室和在自己的卧室所表现的大多不同,但是记住,不管你在哪里,你都是人。你不应该停止信任你基本的本能,不管你是在商业交易或进行有关个人的谈判。公务员之家:

注意紧张信号

身体范文篇3

抽烟斗者

抽烟斗者通常运用烟斗做为谈判的支持物。对付这类对手的策略是,不要和烟斗抢着吸引抽烟斗者的注意。例如,抽烟斗者伸手取火柴点烟时,这是你应停止谈话的线索。等他点好烟开始吞云吐雾时,你再继续你的谈话。如果你能很有技巧地去除此支持物,对你是有利的。最容易的方法是注视烟斗。所有烟斗终究会熄灭的,必须暂时放在烟灰缸或烟斗架上,在对方有重新拿起烟斗的冲动之前,给他一页数字、一本小册子,或任何能令他参与你的谈话的东西。

擦眼镜者

你的对手在摘他的眼镜,开始擦拭时,这是适当停止的线索。因为擦拭眼镜是擦拭者正在仔细考虑某一论点的信号。所以,当擦拭开始时,不要再施加压力,让你的对手有足够时间考虑,等眼镜再挂上鼻梁时,再重新谈判。

松懈的对手

有些人精神松懈。不好好坐直、不够专注、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松懈并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如果意见的沟通过于不精确,会阻扰谈判的进行。使对手紧张、严肃一点的好方法,是用眼神的接触。你要谈判另一要点时,运用眼神接触并确定你的对手是否同意,不管是如何松懈的人,几乎都会对眼神接触有所反应的。

紧张大师

有些人对面对面的谈判有恐惧感。很明显的神经紧张、焦躁不安、甚至身子僵直。他们的谈话过于僵硬、不自然。此时你能做的是,放松对手的心情,让他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慌张不安常发生于没有什么商业背景的人。他们身处异地,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你可以建议比较舒适的座位安排,或者采取主动,松解你的领带,卷起你的袖子,来表示一切会很舒适轻松的。有些人太紧张了,结果如果你不小心的话,他们会让你也开始紧张不安。千万不要令这种事发生。记住,没人想紧张、焦躁。每个人都想拥有舒适愉快的感觉,所以如果你能消除对手的紧张不安,他会觉得好一点,对你心怀感激,这有助于谈判的成功。

膝盖发抖者

与膝盖发抖者商谈令人有挫折感,不过它有立刻呈现目标的好处;你必须让对方的膝盖停止发抖。如果你不这么做,谈判不会有任何进展。使膝盖发抖者停止发抖的方法是:让他站起来,去吃顿午饭,喝点饮料或散散步提提神。因为你知道现在你的对手坐着的时候会膝盖颤抖,所以你必须在散步、走路时完成交易。顺便说说,美国前国务卿享利·基辛格是运用此技巧的佼佼者,也是“走路谈判”的大力提倡者。

人在商场上需要扮个大众脸,晚上在家中需要扮个隐私脸,很多人有此想法。没错,你在办公室和在自己的卧室所表现的大多不同,但是记住,不管你在哪里,你都是人。你不应该停止信任你基本的本能,不管你是在商业交易或进行有关个人的谈判。

注意紧张信号

身体范文篇4

抽烟斗者

抽烟斗者通常运用烟斗做为谈判的支持物。对付这类对手的策略是,不要和烟斗抢着吸引抽烟斗者的注意。例如,抽烟斗者伸手取火柴点烟时,这是你应停止谈话的线索。等他点好烟开始吞云吐雾时,你再继续你的谈话。如果你能很有技巧地去除此支持物,对你是有利的。最容易的方法是注视烟斗。所有烟斗终究会熄灭的,必须暂时放在烟灰缸或烟斗架上,在对方有重新拿起烟斗的冲动之前,给他一页数字、一本小册子,或任何能令他参与你的谈话的东西。

擦眼镜者

你的对手在摘他的眼镜,开始擦拭时,这是适当停止的线索。因为擦拭眼镜是擦拭者正在仔细考虑某一论点的信号。所以,当擦拭开始时,不要再施加压力,让你的对手有足够时间考虑,等眼镜再挂上鼻梁时,再重新谈判。

松懈的对手

有些人精神松懈。不好好坐直、不够专注、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松懈并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如果意见的沟通过于不精确,会阻扰谈判的进行。使对手紧张、严肃一点的好方法,是用眼神的接触。你要谈判另一要点时,运用眼神接触并确定你的对手是否同意,不管是如何松懈的人,几乎都会对眼神接触有所反应的。

紧张大师

有些人对面对面的谈判有恐惧感。很明显的神经紧张、焦躁不安、甚至身子僵直。他们的谈话过于僵硬、不自然。此时你能做的是,放松对手的心情,让他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慌张不安常发生于没有什么商业背景的人。他们身处异地,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你可以建议比较舒适的座位安排,或者采取主动,松解你的领带,卷起你的袖子,来表示一切会很舒适轻松的。有些人太紧张了,结果如果你不小心的话,他们会让你也开始紧张不安。千万不要令这种事发生。记住,没人想紧张、焦躁。每个人都想拥有舒适愉快的感觉,所以如果你能消除对手的紧张不安,他会觉得好一点,对你心怀感激,这有助于谈判的成功。

膝盖发抖者

与膝盖发抖者商谈令人有挫折感,不过它有立刻呈现目标的好处;你必须让对方的膝盖停止发抖。如果你不这么做,谈判不会有任何进展。使膝盖发抖者停止发抖的方法是:让他站起来,去吃顿午饭,喝点饮料或散散步提提神。因为你知道现在你的对手坐着的时候会膝盖颤抖,所以你必须在散步、走路时完成交易。顺便说说,美国前国务卿享利·基辛格是运用此技巧的佼佼者,也是“走路谈判”的大力提倡者。

人在商场上需要扮个大众脸,晚上在家中需要扮个隐私脸,很多人有此想法。没错,你在办公室和在自己的卧室所表现的大多不同,但是记住,不管你在哪里,你都是人。你不应该停止信任你基本的本能,不管你是在商业交易或进行有关个人的谈判。

注意紧张信号

身体范文篇5

(一)立法理念滞后,现有身体权法律保护的位阶较低

在1986年开始实行的《民法通则》人身权一节中,仅规定了生命健康权,没规定身体权。尽管目前普遍认为,应对该条文中的“健康”作扩大的解释,实际它将“身体权”包含在内。可是从法律的制定上,我们不难看出,立法者对身体权的法律保护意识较淡薄,甚至在当时并没有关注到身体权作为一种独立人格权的法律地位。而对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救济通常是要以有实际损害后果———“或伤或亡”为前提的,但对身体权的侵害,往往并不会发生这种实际的损害后果,因而经常陷入法律保护的盲区。直至2001年才结束这种情况,在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身体权这一概念。然而,在我国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中,仍没有对身体权给予确认。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立法理念的滞后。《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中都没有对身体权的明确规定,仅仅在司法解释中有身体权的相关规定,法律位阶很低,不利于公民身体权的保护。

(二)损害赔偿救济不力

事实上,侵害身体权的行为往往不会对权利人造成生理性的伤害,而对于造成伤害后果的又往往会按照侵害健康权进行处理。因而在没有造成实际伤害后果的身体权侵害案件中,如殴打未致伤残、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等损害,则无法适用该条文进行救济。此外,《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条文里的“赔偿损失”,法学工作者普遍认为应包括精神损失。但该条只对自然人的姓名、肖像、名誉等精神性人格权进行了列举,没有将身体权归入其中。也就表明,对身体权的侵害不适用该条规定的精神损害赔偿。因此,在没有规定精神抚慰金制度的情况下,对身体受侵害却没有造成实际伤害结果的,受害人是得不到任何救济的。如此一来,对身体权的民法保护手段就显得单一和不完善了,并且对于那些侵害身体权的民事违法行为也很难进行有效的制裁。虽然2001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了身体权遭受非法侵害的,可以诉请精神损害赔偿,2003年《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但这仅规定了这些赔偿项目,仍缺少具体的赔偿计算方法,导致司法实践中,个案各地赔偿计算标准差别巨大,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

二、关于身体权民法保护的几点建议

(一)在未来的民法典中明确规定身体权

我国目前正在制定民法典,应当贯彻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对个人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的尊重与保护的精神。而身体权作为人之为人不可分离的一项权利,应在未来民法典的人格权编中予以明确规定。比如明确身体权和健康权、生命权的区别;增加限制身体自由支配权的规定等。只有在未来的民法典中明确规定身体权,才能在民事法律层面上对公民身体权给予最强力的保证。同时,这也有利于我国构建一套完整的人格权法体系,顺应国际整体趋势的发展。

(二)完善侵权责任法对身体权的规定

从侵害身体权行为的法律性质上看,它属于一种民事侵权行为,造成权利人与侵权人之间的一种权利失衡状态,因而它必须要受到侵权责任法的规制,只有通过对侵权人的制裁和受害人的救济才能达到权利人与侵权人之间利益的平衡。事实证明,在对自然人身体权进行保护的各种救济方式中,侵权责任占据最重要地位。原因有二:一是在人身权受到侵害时,关键是使受到侵害的权利能够恢复,而这也正是民事责任的职能。所以,人身权利的民法保护能起到其他法律保护所达不到的效果;二是用侵权责任法进行规制,使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处理方式比以刑法、行政法的责任承担方式更符合法经济学的要求,也更符合私法自治的理念追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2009年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仍没有明确规定身体权。对此,为了更直接、全面地保护公民的身体权,希望在修改侵权责任法时或在其司法解释中,增加对身体权的保护。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对侵害身体权的行为,建立起一套以精神损害赔偿为主、财产损害赔偿为辅的双重救济制度,例如建立抚慰金制度和对受害人坚持全面赔偿制度。

(三)加强对特殊人群身体权的保护

身体范文篇6

论文摘要:身体自尊是整体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研究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前因和心理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回顾了我国青少年身体自尊的主要研究成果,对比国内外有关研究具体探讨了身体自尊的本质,以及儿童青少年的身体自尊与他们进行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我国青少年身体自尊研究的发展方向的建议。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身身体特点、个性、社会身份和行为的认知评价及情感反应(Son—stroem,1984),它被认为是最能预测情感和生活变化的个性变量[1]。因此,自尊研究一直受到国外心理学家的重视。在运动和锻炼心理学领域中,自尊常用来检测锻炼后的心理效益的假设(Gergen,1974),同时,自尊水平又可作为一种预测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状况的手段。

身体自尊(或称为身体自我知觉、身体自我概念)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Secord&Tourard,1953),它作为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包括两个等级:主领域一般的身体自我价值感和次领域更为具体的有关身体各方面满意感。身体自尊对研究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前因和心理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Sonstroem,1974)[1]。当我们考察有关个人的许多问题时,如参与体育活动、竞技表现、肥胖以及伤病和老龄问题,身体自我被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1身体自尊(或身体自我概念)的概念

1·1自我概念的内涵

对于自我概念,国内外学者们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国外学者(Ansheletal,1991)认为自我概念是指:①个体对于自己是谁的一种自我认可、满意程度、秘密以及其他看法;②期望自己在特定环境中有适当行为表现的心理定势[2]。黄希庭教授则认为,所谓自我概念,就是个人对自己多方面知觉的总和,包括个人对自己性格、能力、意趣的了解,个人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个人现实生活的评价等等。由于个人自我概念所表达的经常与事实不符,使其成为自我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乐国安、崔芳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通过自我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多种途径获得的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等方面的比较稳定的认识和看法。李德显认为,所谓自我概念就是指“主我”对“客我”各方面属性或特点的综合反应。其中包括自我的机体及其活动状态,以及自我的地位力量、价值需求、权利义务、责任、动机、行为效果等等[3]。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自我概念的各种看法,可以发现他们都共同关心:①个人自我概念,指从个人角度看的个人秉性或行为特征;②社会自我概念,指个人认为他人对自己秉性或行为特征的看法;③自我理想,包括个人自己的自我理想和个人希望他人对自己能有的看法;④自我评价,指个人对自己是否达到自我理想或达到怎样水平的评价。

1·2身体自尊的本质

身体自尊是指人们对于自己身体的看法。身体自尊与个体对自我价值和自我尊严的感受密切相关,与其对体内自我的看法密切相关。身体的自我概念包含许多特殊的能力概念,例如:运动能力知觉(运动、身体素质或运动能力)及身体形态(高矮、轻重或吸引力),个体身体领域内的自我概念水平是依据个体在该身体领域内各种要素的能力概念的程度而定。Fox主张,身体领域中所存在的概念范围可以说是从特定领域的能力概念乃至整体自我认同的概念(Debo-rah)。他提出了可能应用于身体领域中各层次的模式,称为“身体自尊的不同层次”。身体自尊的不同层次所表示的意义是,个体身体的自我评估会因他们过去相关的状态、持续或稳定、满意的状态而有所差异。最高层的要素被认为会因底层要素的改变而有所改变,从上而下是由整体、持久到特殊、易变的[4]。身体自尊是通过身体自我形象剖面图(Phys-icalSelf-PerceptionProfile,PSPP,Fox&Corbin,1989)来测试的。PSPP是Fox(1990)身体自尊分层模型(HierarchicalMod-elofPhysicalSelf-Concept)的基础[5]。这个模型有助于预测个体积极的身体自尊,提高个体的整体自尊。

2身体锻炼与身体自尊

2·1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

身体锻炼对心理的影响是—个早已有之的课题,但明确地证实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有影响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Folkins和Sime(1981)的综述是最早考虑到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综述之一,他们认为身体健康有益于心理健康。随后,一系列的研究也证实了锻炼身体可以促进心理健康(ISSP,1992;McDonald&Hodgdon,1991)。由于自我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相当稳定这一点已经在众多的研究中反复得到实证研究的证实,因此,许多考察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的研究当中,都将自我观念作为重要的指标来衡量锻炼的心理效应。目前,有一些研究证实了锻炼对自我观念提高的促进作用(McDonald&flodgdon,1991;Fontane,1996;Shestopal,1999;Goni&Zulaika,2000)[6]。

2·2身体锻炼与儿童、青少年的身体自尊

身体锻炼看起来是与身体自尊联系最密切的活动,对此国外学者开始的研究较早。White首先提出自我效能概念影响行为。他认为在儿童时期这是一个强而有力的驱力。其后,Bandura发现个体的自我效能知觉为其行为改变的中介变项,此种说法已被接受,且作为过去在心理学研究主题之一。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促成大量的相关研究,并且产生明确的结论:“在生活中,个体的自我概念会影响行为的选择、表现的质,以及是否会持续地参与某种活动”(Fox)[7]。Gruber在1986做的一项元分析表明,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儿童比不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儿童有更高的自尊[6]。

Woelke曾探讨小学男运动员参与者与非运动员参与者在身体自我能力概念的关系。他以7所公立小学381名四五年级的学生为受试对象,使用运动参与调查表(SportParticipationSurvey)及儿童自我能力知觉量表(ThePerceivedCom—pe-tenceScaleforChildren)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运动参与者的身体知觉能力概念高于非运动参与者。Roberm,Klejlm.&Duda以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为受试者,探讨身体能力知觉与整体能力知觉的关系,结果运动员比非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身体能力知觉与整体能力知觉,而自我价值、社会认知能力的分数也高于非运动员。Marsh&Peart以高中女学生为受试者,用自我描述问卷Ⅱ(self-DescriptionQuestionnaireⅡ),探究竞争与合作的身体素质课程对身体素质与多向度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身体素质课程与身体能力的自我概念分量表有显著相关,但和其他自我概念的分量表无显著相关。而无论竞争或合作的课程对身体素质均有正面特定的内容的好处。Salokun以12—18岁的青少年为受试对象,探讨篮球、曲棍球对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影响,结果发现,透过体育运动训练对于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正面的意义。Finkenberg将选修一般体育课与选修跆拳道的大学女生的自我概念比较,结果发现选修跆拳道的大学女生具有较高的自我概念。[4]国内第一次在论文题目中使用“自我概念”一词,并对其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卢蜀萍。她的硕士论文题目是“小学儿童自我概念的有关研究”(1986)。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李德伟再次对小学儿童自我概念进行实验研究。1991年和1992年刘晓明、郭占基、王丽荣等人对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发现呈正相关关系。

我国最早对自我意识进行调查研究的是韩进之等人,他们在1983—1987年组成全国同行协作组,分别考察了我国学前儿童、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概况。研究发现,“从学前三岁到小学二年级,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近乎直线上升,是大幅度的,高速的”,“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这一阶段,总趋势是逐渐上升”,“由高中到大学自我意识发展平稳下来,年级差异不显著”,“但其中大学生与高三学生的独立性有显著差异”。这次调查的总样本达9010人。

近些年来,黄希庭教授带领他的学生对自我概念进行了系列研究。他们对中国大学生自我概念结构维度进行了元素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中国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结构维度主要有9个方面:它们是交际、友善、信义、容貌、学业、志向、家庭、成熟、自纳。他们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自我概念量表,并进行调查研究,黄希庭等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我概念与焦虑程度呈普遍负相关”,“男女大学生自我概念的高低总的看有显著差异,男生高于女生,且主要表现为男生更为自纳和成熟。男生在学业和志向方面也有更为积极的自我评价。女生似乎在友善和家庭两个维度上的自我概念高于男生,但差异不显著。”“重点大学与一般院校的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出人意料地未显示出差异。”黄希庭等研究还发现,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过程中,总体趋势呈“U”形,二年级大学生自我概念最低,四年级最高。黄希庭的学生王健(1994)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郑涌(1997)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结合(self-identity即自我认同)状态随年级而发展,其间没有出现大学生自我概念的“U”形趋势。乐国安、崔芳(1996)研究发现,大学新生自我概念在性别、城乡、专业上频数分布均无显著差异(研究方法为20问法)。姚家新和他的学生徐霞根据Fox的PSPP量表修订出了《中国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8]

3结论

⑴由上可知,国外学者早已开始了对自我概念、身体自尊及其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而我国则处于起步阶段。

⑵由于我国近几年才开始对自我概念进行系统研究的,所以对自我概念中的身体自尊的研究就少之又少。

⑶我国对于青少年儿童身体自尊的研究只是单独零散的进行,并没有将各年龄段的研究统一成为一个系统,所以也无法从中得到儿童身体自尊与青少年身体自尊之间发展变化的实证证据。

(4)就测量工具而言,我国学者几乎全部运用国外已有的问卷,并且缺少中国常模的修订。直到2000年,姚家新和他的学生徐霞才根据Fox的PSPP量表修订出了《中国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但是此量表的中国中学生常模却是空白。

参考文献:

[1]徐霞,姚家新.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的修订与检验[J].体育科学,2001,21(2):78-80

[2]张力为,仁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58

[3]李京诚.身体锻炼心理某些领域的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师范学报,1999,11(3):42-44

[4]邱服冰.身体自我概念与运动参与的相关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1,20(2):41-44

[5]RichardH.Cox.SportPsychology:ConceptandApplication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488

[6]张立敏,张力为.身体锻炼能提高自我观念吗——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1):43-48

身体范文篇7

穿过花瓶的铅笔——读周晓枫散文集《你的身体是个仙境》宇文所安在为三联版《追忆》所写的前言当中,他再次重申essay与汉语散文的旁逸与重合,认为文学创作、学术与思想,是可以也应该在散文的域界得到统一。这个观点已经在90年代以始的汉语散文写作领域得到了部分实现,如果我们再以此观点打量周晓枫的散文,就发现她不是那么“规矩”的,她的言路就像是那双舞蹈在神话仙境的黄金靴,全力逃离抽象理论的藩篱,向着感性的肉身化叙事拔足狂奔。向上,低飞,飘拽的丝绦偶尔还被大地的荆棘抓住,因此没有彻底蹈虚。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新近推出了周晓枫的散文集《你的身体是个仙境》,收入了21篇文章,平均篇幅每篇达1万字,显然,这本被华丽主义的包装理念打造出来的散文集,不是为那些心急火燎忙于奔走的人准备的。这本散文适合于气定神闲的人,可以不慌不忙打理生活和深夜时光,对感觉世界里那些陌生但充满不确定相遇的事件心向往之。如果是这样,那么阅读周晓枫,就会成就一个并不平淡的传奇。晓枫绵密而丰满的叙述,宛如为我们敞开了一条充满折返和陡转的暗光长廊:那里烛光摇曳,弥漫着吊诡的燃烧味道;一只臂膀刚刚从《聊斋志异》的芭蕉旁融化;树冠尽情吸吮闪电;何首乌在叫喊;感觉的花朵内翻为绿叶;针尖上的天使在练习如何尊崇天意又眷顾苍生……她游走于长廊的身影粘住了往事,迅疾又被冲动插上了翅膀。因此她未必就在甬道的尽头等候跋涉者的光临。人们不可以刻舟求剑的心态在她的散文里寻找现实踪迹。谈到现实性,这一点,既可能是周晓枫散文的一个焦点,甚至可能是她刻意利用虚构来摆脱现实缠绕的一种技术策略。这就是说,生活在一个超级大都市,阅读的皆是高人之相或高人之作,她不得不把自己尚未被彻底格式化的感觉在物质主义的步步紧逼下,完全摆渡到自然世界。她的身体、她的头发、她的气息就是管道,在一次次面对虚拟出来的草原和水面,她信马由缰,完成了她用散文的飞地而实现的自我救赎。从这个意义说,虚构就是周晓枫“私人的绳索”。虚构拉扯起来的珠帘,尽管同样是来自现实生活的物件,但立足点却是纯粹的。使得生活中的她与参加蒙面舞会的女妖来了个移形换位,在女妖披荆斩棘时,可怜的现实中人却像那个蹲在一旁帮戏中人看守衣服的小女孩。虚构的叙事方式成为了磁盘的修复程序,也成为人们阅读周晓枫获得飞翔之羽的兴味所在。我更喜欢散文集中的《铅笔》。她曾经多次向我谈起构思,直到一年以后才拿出成品。对往事的一次打捞,出现在水面上的东西往往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这是折射的作用。那么,到底是水下或者水之上所呈现的事物才是往事之真呢?其实,真已经融化,只有什么在感动我们才是唯一的。我们在赞叹《铅笔》里的身影,却怎么又能料到,那身影又回到了记忆的水下呢?所以,看到一根手指在触及水面而融化,我们实在无法推论那站立在手指上的天使,是幻形成了文字,还是在水上成莲?沉迷于修辞并没有什么不好。当一个人努力接近于他说出的一切之时,再去区分真实与虚构、平淡与繁复,似乎就显得不对路了。就像周晓枫相信铅笔会穿过花瓶一样,如果你不相信,那就是你的不是了。

身体范文篇8

一、体检结果

这次体检共有243名在岗在职民警参加。体检结论健康或基本健康的48人,(占总人数20%;其中有28人年龄在30岁以下);其余195名同志不同程度的患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

我们区别不同的人群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从年龄角度来看,30岁(含)以下的民警共70人,健康状况正常或基本正常的28人,占40%,患病比例60%。这一人群是各个人群中健康比例最高的,但情况也不容乐观,在患病的民警中,常见的是两种病:过早复极综合症和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尤以交、刑、巡警及派出所等一线民警为甚。经咨询医护人员,过早复极综合症属心电图变异,成人发生率为1%-1.5%。在30岁以下的民警中,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患病者居多。中青年民警,无论从年龄、体力、精力还是工作经验上,这一人群都是相对较高的,而患病比例也是遥遥领先,较30岁以下民警高出了5个百分点。全局中层一把手的情况也较严峻。共有23名中层一把手参加了体检,有2人体验结论为健康,患病比例高达90%。所患疾病大同小异,典型的就是,高血压、心肌缺血、心律不齐、心电图变异等疾病。

(二)从工作环境上看,长期战斗在一线的基层民警患病率高于机关民警,患有两种以上疾病的民警中,63%为刑警、交警等一线民警。不过,机关民警由于长期的伏案工作,患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眼病的情况较多。

(三)从病症的种类看,大部病症与职业特点有关,有的颇具代表性。从总体来看,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的共23人;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含心肌缺血、心律不齐)的64人;患过早复极综合症的29人;诊断患有高血压的最多,共有74人。另外还有一些代表性不强的疾病,如肝内胆管结石、胆囊息肉等的12人;患三种以上疾病者87人;院方建议复查作进一步诊断的27人。

二、民警患病原因分析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触目惊心的体检结果,昭示着严峻的公安工作形势和公安民警艰难的斗争环境,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探讨公安民警身体状况不断恶化的原因所在,以期更好的履行职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保驾护航。

(一)警力严重不足,广大民警超负荷的运转,在强压之下积劳成疾

警力不足问题,困扰基层公安机关多年,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已然成为老生常谈。日前严峻的工作形势下,使原本就不足的警力愈加显得捉襟见衬。以我县城关派出所为例,辖区共有常住人口10万,仅有民警15人,平均每名责任区民警负责9000人的责任区的治安防范,矛盾纠纷排查、消防、户籍等诸多工作。在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民警长期超负荷运转,造成一线民警频繁加班加点,双休日也极少保证。特别是遇有严打整治、重大任务、案件以及大的群体性事件处置,更是昼夜加班加点,连续奋战,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据今年年初在对民警加班加点情况进行统计,每年每名民警工作量超过3480个小时,平均3周才能休息一天,也就是说一个民警一年干其他公务员两年半的工作量。除去职责之外,诸如催粮要款清街清道等非警务活动的困扰,使得民警超负荷的工作状况雪上加霜。体力的严重透支,造成广大民警完全处于亚健康的工作状态,日积月累,积劳成疾。我局看守所所长,是公安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看守工作中取得了骄人成绩。20**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然而在荣誉的背后是对健康亮起的红灯。此次体检中,被检查患有糖尿病,重度脂肪肝、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心肌缺血、高血压等多项疾病。据同志们反映,由于看守所警力少,刘所长今年以来没有休过一天假,每天结束一天的工作,严重的病痛常使得他彻夜难眠。副所长长期以来也是靠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而他年龄也才40多岁。警力不足与工作量的强烈反差将民警推上了疲劳应战的顶峰。

(二)心理压力过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亢奋状态,成为民警患病的重大诱因

据心理学研究,警察仅在任职前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陋现象和感受,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感受到的还要多得多。民警承受的压力有来自工作的压力、日益激烈的竞争带来的压力和思想负担、生活上的压力。所有这些压力交织渗透在一起,对民警身体健康的侵害形成了严重的威胁。民警不仅要面临持续性发生死伤的危险,还要面对在侦察破案等执法活动中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和阻力。失误总是难免,对于普通人来讲,一次工作上的失误可能是工资、奖金、或是公信程度,而对于公安民警而言,每一次工作上的失误都意味着疑犯的逃脱、受害群众的指责、自己或战友的鲜血甚至生命,更可怕的是离开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或许还要因此站到被告席上。执法环境的不断复杂化,也是形成民警巨大心理压力的重要方面。今年以来,全局有16名民警受到不实投诉或诬告。虽经查证不实,但恶劣影响难以挽回,对民警心理造成极大损害。

(三)昼夜颠倒,吃住无规律,正常的生物钟被打乱,诱发内分泌失调,身体免疫功能下降等疾病。

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一线民警工作长期处于昼夜颠倒,吃住无规律状态。公安民警在执行任务时,往往时间紧、任务重,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没有固定的休息场所和就餐时间。任务下来,连续奋战,几天几夜是家常便饭,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随便凑合。在侦破案件过程中,时机稍纵即逝,调查摸排,蹲坑守候,夜以继日,经常是方便面充饥,更多时候连热水都保证不了。案件进展缓慢时,更是心急如焚,食不甘味。长久下来,许多民警因此染上了胃病、慢性肠胃炎等疾病,刑警、巡警、派出所等一线民警最具代表性。我局孟民同志,多年从事公安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出警办案他总是冲锋在前,工作起来没日没夜的。刚近50岁,已是一头的白发。前段时间办理了提前离岗手续。当时,同志们还都说,这一次可以享享清闲了。结果在这次体检中,发现患有胃癌,当即住院治疗,胃切除了四分之一。

另外由于工作环境艰苦,民警易受季节和气候中的有害因素影响。这一点交通民警表现尤为突出。一年四季无论严寒酷暑,交警在各个卡点、检查站、岗台上,风里来雨里去,无特殊情况,基本上是全天候全员上岗。同时,在值勤过程中,又饱受噪音、尾气、灰尘的侵害。长期恶劣的室外工作环境使绝大多数民警均不同程度的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咽炎、皮炎、耳鸣、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四)民警个人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疾病产生的重要诱因

广大民警在本职工作中,殚精竭虑,兢兢业业。但在个人生活方面则缺乏必要的自我保健常识。工作和生活中,养成了一些不利身心健康的个人习惯。有些是难以克服的,如在卫生条件差的小摊上就餐,暴饮暴食。在调查中了解,67%的民警对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肝炎、胃炎等多发病或常见病的成因、症状、危险程度以及预防、治疗措施不清楚,或是干脆不了解;30%的民警有吸烟、饮酒、多食肥肉及油腻食品等不良嗜好。(据咨询医护人员,这些不良习惯,均与工作压力大或心理负担过重有密切联系)

三、建议和对策

面对如此堪忧的民警身心健康状况,如何才能解决影响民警的身体健康的问题,应该成为当前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一个必须关注的紧迫问题。下面,就如何在圆满完成各项公安保卫工作的同时,保证广大公安民警的身心健康谈几点看法:

(一)适当增加和合理配置警力,是保证和提高民警健康状况的关键

警力不足,看似人力问题,其势已成扼制公安各项工作开展的铁手。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仅靠疲劳应战、靠民警加班加点来缓解矛盾只能算是权宜之计,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性循环,必然导致公安队伍整体实力大打折扣,从而影响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此,在适当情况下,根据形势的发展,结合工作实际为公安机关适当增加编制,配置警力,尽可能的缓解繁重的公安工作和警力严重不足的矛盾。同时进一步理顺公安管理体制,切实解决好杜绝非警务活动,为公安民警减负的问题。再有就是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对现有警力进行合理的调配,最大限度的发挥警力资源。

(二)提高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向科学要警力、要战斗力

随着科技的飞速的发展,违法犯罪活动逐渐走向高智能化、高科技化,公安机关如果仍然沿袭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式,不但难以适应现代社会治安形势发展的特点,而且会造成大量的警力浪费。因此,不断增加和提高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是公安机关有效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安定的迫切需要,也是公安工作发展的历史必由之路。同时,通过提高科技含量,逐渐把民警从传统的“人海战术”和手工业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中解脱出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引发民警身体疾病的不利因素。

(三)逐步建立和完善民警的医疗保障机制是保护和提高民警身体素质的根本。

身体范文篇9

在可视电话还没有普及前,人们大多使用的是普通电话。别以为在电话两头对话,对方就看不到你的姿态、笑容、动作表情等身体语言和精神状态,其实接打电话的语气、语速、音调以及内容,都有可能是泄漏秘密的“间谍”。

声音慵懒、带着睡意,那一定是刚刚睡醒或是正在犯困;有气无力、无精打采的声音说明情绪低落;甜美清脆的声音会让人认为你此时精神正旺,心情愉快;接电话的语气传达出接电话者的精神状态。

同样肢体语言或是精神状态反过来也能影响声音。例如,如果打电话时面红耳赤,结结巴巴,对方就能够感觉到你的紧张。……

身体范文篇10

关键词:后现代精神异化肉体沦落解构主体解放身体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从权力地位、荣华富贵、名声威望、自由平等到公理正义、知识真理、仁慈善良、宗教信仰、兴趣爱好、婚姻恋爱、事业家庭,不同的人当然会有不同的答案。这既体现了人生观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也体现了人生态度的变化性和历史性。然而残酷的现实是,至少自奴隶社会起,人类总体上看重的却是物质利益、阶级统治、政治权力、荣誉地位以及日益远离人性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而把身体却推到它们的对立面,并降至下贱的地位。具体表现就是数千年来持续不断的战争暴力、恐怖活动、自杀现象和像瘟疫一样蔓延的悲观情绪,这些都是对生命和身体的杀戮、残害,最终导致身体沦落和人性颓败。所有这些对生命的摧残和折磨,对身体的镇压和剥夺,不能不令人反思:究竟是怎样的力量或机制对如此无辜的生命和身体做下如此骇人听闻和伤天害理的坏事?为什么要血腥地杀害身体,以牺牲身体为代价,完全无视身体的存在?造成迄今为止各类悲剧的根子究竟在哪里?

身体悲剧的原因分析

对于历史上身体不断遭受欺辱和杀戮的原因分析,一般人都归罪于人的本能欲望。比如当叔本华说“人是千百种欲求的凝聚体”时,实际上已表明,迄今人世间横行的各种欲望:物欲、财欲、权欲、淫欲、色欲、嫉妒之欲等就是现实一切罪恶的渊薮。而在我看来,至少有如下理由证明制造各种生命悲剧和灾难的罪魁祸首不是人类固有的欲望,而是几千年来一直高扬的理性。正是理性的勾引、诱导与挑逗,才滋生出现实人类无穷无尽的渴求与欲望。因为既然理性是人的本质,理性主宰着人的一切行为和实践,那么对于人世间的一切罪恶,它就必然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罪过。

事实上,数千年来,正是意识的编造和理性的独裁,才导致身体的沦落、虚假主体的形成和外在人格的盛行。具体地说,从古希腊时代起,以巴门尼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就开始拒斥普罗塔哥拉的感性论,尊崇贵族精神,导致精神异化,超越“卑贱”的身体,使其成为一种被否定、排斥和统治的对象。比如关于身体的认知价值,巴门尼德就竭力否定五官的感性能力;没有认识到感官和理智的统一;没有认识到身体是精神的内化,“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①。致使他认为,只有人的理性活动才是一条制服虚幻之见、求得完美真理的逻辑道路。人的感性活动则是一条由变化万端的现象和经验支配的、且往往会使人误入歧途、陷入荒谬的道路。由此也使得苏格拉底等人认为,身体对于知识、智能、真理、正义和美德来说,是一个不可信赖的因素和通向它们的障碍。因为充满欲望、本能、烦恼、疾病、恐惧和冲动的身体总是不停地在打扰或破坏灵魂的思考和宁静。因此人类要想获得知识,“需尽量不和肉体交往,不沾染肉体的情欲,保持自身的纯洁”。否则,“一个人的心灵一旦被主宰激情完全控制,他的生活就会变得铺张浪费,纵情酒色和放荡不羁”。②

这种精神的异化,导致几千年来,哲学、神学、科学、理性和由此形成的各种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意识形态,除了把身体作为一个无限索取和投资的对象之外,都是对其施以压制、奴役、摧残和迫害。它不仅制造了身体和精神的分离与对立,否定了人的意志、欲望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世界和驾驭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价值,而且日益加强了精神对身体的统治,把身体排斥在真理、道德和审美之外,使身体完全充当一种从属角色。

精神的异化和意识的编造,在中世纪主要具体表现为:宗教神学打着上帝的旗号,变本加厉地对身体进行疯狂的镇压和迫害;认为人世就是一切罪恶和丑陋的渊薮。尤其是性,是人类面对圣洁的上帝必须克服的放肆本能和肮脏行为。一切世俗人只有禁欲、弃绝肉身、脱胎换骨、获得再生,才可能看到天国。为此,它虚构了一个原罪说来否定人的价值,用十诫来限制人的身体,用上帝之爱来剥夺人世之爱,以此达到辖制人性和用“软刀子”杀人的目的。此时,克己、苦行、冥想、祈祷、独身、斋戒、安于贫困,既是控制身体的基本手段,也是扑灭身体的沸腾能量,使其陷入沉寂的精神鸦片。与之相应,上帝、天使、信仰、启示、至善等精神形态也一起铺天盖地而来,将身体尘封于人间地狱,使得漫长的宗教史变成身体灾难深重和沉默无语的历史。

伴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哲学击败神学,科学击败宗教,理性击败信仰,人的身体、和审美也走出神学的禁锢,受到过一段短暂而热烈的赞美。但是,身体并没有得到哲学和科学的持久关照,因为此刻哲学的主要目标是摧毁神学,科学的基本任务是追求知识真理,致使身体仍然没有获得激情洋溢的自我解放。相反,由于人类在追求知识真理的过程中,主要依赖的是心灵的思考、理性的推算、智能的创建,而非盲目的身体、无力的感性,所以从笛卡尔的唯理论一直到黑格尔的辩证思维和绝对精神都仍是将身体置之度外,认为身体仅是“个体藉以显示其原始本性的东西”③。使身体继续陷入人类历史的无尽黑暗之中。

其中,特别是国家法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对囚犯往往施以惨不忍睹的酷刑和极端残暴的处决,诸如肢解、车裂、火烧、绞刑、砍头、五马分尸等形式。这些对身体的毁灭形式既充分地暴露了人类精神的专横、暴虐及用刑罚取乐的残忍,也证明人类意识的肤浅无知,没有认识到被惩处的身体的无辜。以致法国思想家马布利曾为身体大声疾呼,鸣冤叫屈,说:人类犯罪,“如果由我来施加惩罚的话,我一定打击的是诡计多端的灵魂而非朴实直白的肉体”④。因为肉体只做它需要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即便是现实中由于理智的引导使人之肉体犯下了“罪过”,也要从社会、历史和实践的高度,从感性和理性、精神和肉体辩证统一的角度,立足于人的情欲、情感、欲求、变态、疾病、失控、环境和遗传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审视与裁决,而且结果总是理性的罪责或过错。因为理性自身就包含着对身体的专断和否定。

当然,随着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科学、理性和资本共同激起人类各种欲望的无限膨胀,由此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但是这既没有解放身体,也没有完善人性。相反,由于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导致的劳动异化,特别是随着大众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日益商品化、技术化、标准化、均一化、齐一化、模式化和强迫化,不仅使劳动者沦为机器的奴隶,也使人类在全面而疯狂的物化世界中,日益远离人的自然本性,变成文明世界的奴隶和理性精神的牺牲品;使得现代进入“人之死”的时代。此时,近代以来被大肆鼓噪的主体,已经变成仇视生命者编制出的一副铁笼以禁闭鲜活的人性。人的肉体因受到“高尚”主体的钳制和幽禁而丧尽生机。在这里,神学家将谎言神圣化;在平静和忍让的道德外衣下,将自我美化为慈善、正义和好人,以此对肉体进行诡诈的精神之战,以图窒息奔涌于肉体内部的各种活力。而理性论者则坚持否定人类对感官的信仰;用概念、总体性、秩序、纪律来宰杀生命,摧残肉体,熄灭活生生的欲望,压抑蓬勃的本能,高扬一种概念的木乃伊和观念的人性,一种超越肉体的虚幻形象,而非生气勃勃的肉身和日常生活。

虚假主体必然制造虚假人格。因为在虚假的主体中,肉体、感性、欲望、迷狂、外溢的莽撞,统统被拥有强权的主体绳之以法,以确保理性的权威、秩序的严谨。所谓“真理、正义和美德”的贯彻实施,必然表现为人性的沉沦和各种外在于性的焦虑与烦心,表现为被各种繁忙所支配,抛弃了自在生命之本真,并由此在虚假主体刺激起来的各种后天欲望的支配下,堕落为一种彻头彻尾的消费机器、专制机器、生产机器、理性机器,使人本身完全处在一种“不在家的异化状态”,一种精神奴役肉体、主体支配身体的对立状态。

虚假主体也必然远离真理和人的自由本性。因为虚假主体总是肆无忌惮地将人变成被奴役的对象,使整个人类在权力主体的统治下,普遍失去做人的真正意义。自由和人权变成少数人的特权和怪物;变成寄生虫、阿谀逢迎之徒、别有用心者或专权者从事的一种违背公理和公益的行为。在这里,“反对精神的自由”完全辖制着自由的精神。结果使得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异化了的劳动阶级,几乎都在劳动中丧失自身;深受各种国家机器、惩罚和规训机器的管制与鞭笞,使其隐藏在体内的潜能被耗费,欲望被幽禁,各种本能深受精神的蛮横压制;最终导致他们完全丧失肉体的自由、精神的独立,变成一部外在于自身的赚钱机器。

解构主体解放身体

然而麻木的人类似乎对以牺牲肉体为代价所换取的表面文明已经习以为常,对污染人类灵魂、挫伤人类心志、迄今依然甚嚣尘上的物质至上主义已经如醉如痴。直到19世纪,人类精神对身体的长期压制,才唤起已经千疮百孔、倍受凌辱的身体的觉醒和反抗。先是叔本华要用他的生殖意志论试图击垮固若金汤的理性堡垒;接着是狄尔泰从非理性和本能的角度对人之生命和日常生活的关照与厚爱,最后是尼采站在权力意志的高度对统治人类数千年的理性和文化的激烈抨击。在尼采看来,欲拯救人类,遏止人性颓败,找回真人,信仰实在的身体比信仰虚幻的精神更具根本意义,因为身体才真正代表生命和整个人类。然而由于过去几千年,“身体一直都是被包括语言在内的文化和政治所俘虏的躁动不安的囚徒”,因此今天解构主体、解放身体,一切从身体出发,以身体为准绳,进到生命之心,是身体本能所发出的、比陈旧灵魂的主观性编造更令人惊异的思想。回归身体,从身体的角度重新审视和评价一切,以人之生命和身体作为人类心中的太阳和行为实践的轴心,将历史、艺术和理性都作为身体弃取的动态产物,而不是僵死的概念的建构或理性的重建,将有着颠覆乾坤的价值。

追溯人类的起源和文明进化,并不是“得天独厚”的理性思维,而是“直立的姿态、发情期的抑制、性欲的连续性、父权制家庭的建立,以及作为主要才能的视觉的出现,才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开端”⑤。即便是在认知领域,也是源自身体的“看和说”占据主导地位。因为看和说就是身体的扩展和生命的绵延,看和说就是认知。以往蔑视身体的人实质上是本末倒置地将心灵看作大理智,把身体看作小理智。实际上,身体才是大理智,才是拥有心灵的大复合体。身体比心灵有着更优越的智能。强调身体就是强调整体的生命力,就是医治贫血的灵魂。对于真正的觉醒者来说,“我全是身体,其它什么也不是;灵魂不过是指身体方面的某物罢了。”人就是身体的存在。其中“最优秀的公众性的身体,乃是世界的尺度”⑥。蔑视或摧残身体者终将导致自我毁灭。为此,尼采呼吁人们不要只倾听死亡的声音或精神的挽歌,而宁可倾听健康身体的声音,那是更诚实、更有感召力的声音。健康、完美而又方正的身体更具有青春感,行动更纯粹,生存更富有活力。正是在人身上,创造物与创造者相统一,“使自我塑造成为人类最高的可能性之所在”⑦。至此,人类才能真正获得自由与全面解放。

20世纪,以德勒兹等为代表的法国新尼采主义,进一步发展了尼采的身体理论。他们在人的定义中,用身体和动物性取代了形而上学理性,指出身体就是强力,就是力和力之间的冲突及关系,就是生命所固有的感受性、自发性、能动性以及超越肉体自身的思维性和自我性。这种身体不仅砍去意识的头脑,再也不是意识支配的器具,而且它漠视意识,跳出意识的长期操纵,完全自我做主;并且只根据自身的力量竞技去从各个角度对世界作出解释、估价和透视。在德勒兹看来,身体在它的生死盛衰中带着对全部真理和错误的认同,霸道地主宰着道德、知识和审美领域。在这里,道德代表着积极的主动之力;真理指谓对力和技艺的解释;审美主要是指诸力的自由嬉戏。生命的最高点就是由身体所拥有的类似感知、记忆、构思、想像、创造、发明、褶皱、开启等功能的生命力。而且这些生命力越是在真实人中表现得越是离奇而难以置信。所以真正的人就是居于生命、劳动和语言内部的、作为生物体、劳动个体和言说主体的人,而非那些政治家、道德家或符号人。

那些所谓现代社会最优秀“旅客”往往是一些经常被用链子牢牢锁在无限的外在规定性或“十字架路口”的过路囚徒。他们依照权力和知识虽然创造了主体,但是主体之统一的身体绝不可归结为外在的权力或知识形式。身体的内部构成主要是食物、性欲、感受力、自治力、组织力、反抗力及目的性。而处于身体表层的权力、知识、真理和道德则是短暂的和不断变化的。只有由展示整个世界的“物质单子”构成的身体才具有持久性。在身体中,时间是“自爱”构成身体性主体的基本结构,而空间则主要表现为层层叠叠的褶皱,显示了生命的延展性以及标示作用方式的遮蔽和解蔽的独特性。为此,德勒兹认为正是尼采开辟了哲学的一个新方向,即身体本体论和身体认识论;并主张用身体否定偏离肉体的沉思,否定至高无上的价值,驱走思想的迷信,赶走传统道德,拒绝主体哲学,抛弃结构主义;抬高欲望机器和快感的力量以击碎稳固的主体,宣布人就是充满无机质料和语言存在的人。

在新尼采主义者罗兰·巴特看来,现实中被人们当作客观知识的文本所埋藏的并不是词语的本质或意义,而是身体的知觉和快感。因此人们对于文本的阅读也不再只是一种精神交流或学习活动,而更是一种身体行为和快感游戏。阅读作为一种反知识实践在解除了知识的暴政之后,必将带来感性的狂喜。所以在巴特那里,阅读就是身体的表演和对无目的的欢乐与趣味的寻求。在这个意义上,阅读就是娱乐,哲学就是医学和生理学。以往是理性驱赶身体,今天是身体驱赶理性。因为从来的生产者都不是知识和理性,而是欲望和身体。正是身体在连续地进行生产、评估和创造。正像乳房是产生乳汁的机器一样,身体也是产生整个人类文明的机器。身体中永远流动的欲望激发出惊人的强力,推动着积极的生产活动。所以是欲望创造了世界,是力生产了社会现实。力和欲望正是通过身体达成连接和互动关系。而身体就是一股活跃的和升腾的生产力量,是一部永不停息的生产机器。由此巴特等人在尼采的身体一元论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欲望政治学和欲望一元论;主张人类历史只能是身体和欲望的历史,今天人之身体处处都铭记着历史的痕迹。

20世纪70年代,福柯也决心立足身体理论以根除理论思想或意识形态在人类历史中的主宰位置,同形形色色的精神现象决裂。他认为整个人类历史的悲喜剧都是围绕身体进行谋划,展开角逐;精心利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权力技术试探它,挑逗它和生产它,摧毁它和塑造它。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权力关系中,“直接地控制它、干预它、训练它、折磨它,强迫它完成各种任务”;使身体备受蹂躏、宰制、改造、矫正和规范化;使其再也不是洋溢着动物精神、自由意志、超人理想或是喜气洋洋的身体,而是悲观、气馁、被动、呆滞、可改变、可铸造、可进犯的身体;使身体从原先的生产力量陷入不可自制的消费主义,被从自由的王国中强行拖出,扔进人间地狱,从此不再享有真正属人的权利和待遇,只是“在禁闭的城堡中听命于理性、受制于道德戒律,在那单调的漫漫黑夜中度日”⑧。任凭想像的自由在文艺复兴的地平线上显赫一时。结果,身体不仅没有获得解放,且进入死亡绝境。以规训与惩罚为主要手段和形式的权力,对身体的自由和权利的剥夺,不仅使人的思想永远不能接近真理,使人的欲望屈从于利益法则,从而不断地疏离自己的本质和世界;使人迷恋于他人和金钱的纯粹外表,沉溺于抽象的价值和理想。最终酿成现代人夜行昼伏、阴阳颠倒、心乱意迷、郁郁寡欢,或是颐指气使、挥霍无度、腐化堕落,制造了混乱不堪的精神现象和社会现状,创造了疯癫与野蛮同步而行的人类历史,从而在上帝死去之后,接着就是现代人类自身的死亡。

为了拯救人类之死,福柯身体力行,特别是围绕人之生死爱欲,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和肉体为代价进行着耶稣受难般的“极限体验”。他不相信人们用逻辑推理推演出的理论学说或基于某种道听途说形成的知识和观念。他要亲自尝试那些被世人所不齿的性行为、性疾病,以挑战传统的伦理观、道德观、观。在他看来,一旦能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抛弃那些陈旧、腐朽的道德标准,传统观念中那些形形色色的邪恶行为都会变得可以接受,甚至都会变得天经地义。为此,福柯一生不只是力求理论和思想创新,宣传各种离经叛道的思想观点,还力求行为和人生创新;通过对精神病和医治、犯罪和惩罚、性生活和婚姻家庭、知识和权力以及死亡意义的深入研究和亲身体验,为自己赢得了几乎无可匹敌的地位。

换句话说,福柯正是在那些充满野性的空间或“无人之乡”,才成为一位“隐秘知识”的模范寻求者,像尼采一样在高处危险地走着钢丝,报告着黎明曙光的出现,期待着未来身体的全面解放、生命的全面复苏。

确立“体美智”三统一的身体观

由于人的身体不只是指人的肉体,也包括身心和智力,也即“健康、美丽、智能”的三统一,因此,至少从柏拉图开始一直到以尼采的超人理论和酒神意识为宗旨的后现代身体观,除了倡导身体的解放之外,也主张关注人类生活的艺术审美和能够享受审美快感的身体,以及那常常使人具有崇高境界和超凡魅力的身体美学;重视那对常人具有极强说服力的“崇高之美”与热情洋溢的身体语言。在这里,身体不仅构成人之生活理想的基础和人之灵魂的最好载体,而且肉体的激情也有助于构成哲学对其有革新使命的人类灵魂。所以,人类需要拯救的往往不是人类的抽象精神,而是经常痛不欲生的血肉之躯;要将那沉重的身体从长期被压抑状态中解救出来;要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将身体变成人们自由的想像对象、欲望对象、审美对象、视觉对象以及性和爱的对象;要让人们普遍认识“对身体的信仰应该始终胜于对精神的信仰”⑨。要竭力遏止由“高超智能”制造的无数战争和暴力对生命的剥夺,全面结束人类精神对肉体的奴役,让充满恐怖、罪恶、阴谋、黑暗、悲剧和伤痕累累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力求使长期隐蔽、羞涩、怯懦的身体一反常态朝着光明正大的方向勇敢前进,使“活生生的肉体日益变得更美妙、更动人、更真实和更加天真烂漫”。

也正是基于对人类身体的关注,而不是对那些发生痉挛的抽象语言的关注,维特根斯坦下结论道:人的身体是人的灵魂的最好图画;“感性与思维的难分难解,往往是肉体和精神的充满激情的觉醒的表现”。一个人“只能同握着他的手的人交谈”。⑩或者说,只能够通过某种姿势和表情进行交谈,因为具有某种神秘性、灵活性、奇异性和生动性的身体与身体经验是无法用干瘪的语言、抽象的命题或逻辑形式说出和表达的。这就是非语言的身体经验或肢体“语言”的不同凡响之处,它在人类日常生活的交往和审美中尤为重要。现实生活中,“表现得最为鲜明的就是英勇的、神圣的、苦难的、悲剧性的、纵情享乐的和世俗的身体”。它不仅表征生命的全部意义,也是人之真实存在和最终所在。“它是威力、力量、控制力,是改变生活的欲望。”11它常常能够满足人的灵魂深处所企盼的各种无以名状的需要。身体不在,人的一切都将丧失。这是维特根斯坦对语言极为敏感的原因,也是他要根治语言疾病、撞击语言界限,对语言牢笼之外的那些既崇高又简单的东西高度渴求和抱以深情的原因。

至于福柯则主张每个人都应该通过反思和对“性活动、性快感、性权力、性禁令、性道德及相关的宗教规范”的关注,以及对其所涉及的“生存艺术”和“自我技术”的重要性和自主性的探寻,来确立各种行为的规则和标准,以改变自己独特的存在,“把自己的生活改变成一种具有审美价值和反映某些风格标准的作品”12。他说,人类只有借助彻底的身体经验和生命活力冲出语言的牢狱,才可能获得一种强烈的解放的愉悦和新的视野。当然,身体也不是纯粹的自由场所,而是社会通过政治权力、文化教育、意识形态、科学技术等形式将各种惯例性与实践性的文本及规范铭刻在身体之上形成的一种特定的主体。但是在福柯看来,“即使我们无法完全逃离语言的迷宫,也仍然可以用身体的非语言经验来逃离或打破某些特殊推论的束缚———它压迫或限制我们追求探究和自我充实的哲学生活。”13特别是面对作为公共财产和一种潜在资源的性,由于可能受到多方面的威胁和滥用,以致“它不仅要受到人们自己的关注,也需要专家的分析和权力机构的管理”14。并力求从中发现事物和人类本身得以发展进化的原始活力,展示各种惩罚系统中人类行为的狂热,以及各类“性禁忌下面,显现的鲜活的欲望”15。为此,福柯不仅对性、和被称为“抒情内核”、“生活顶点”、“白色光辉”与“肉体黑箱”的死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而且通过对精神病、医治、犯罪、惩罚、性和婚姻家庭等诸多方面的探究体验,创立了全新的生命观和后现代的身体学。

拥有后现代色彩的罗蒂也立足大众文化的享乐主义,将身体上升到审美高度,主张要解构传统哲学,建立一种旨在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的新的文化样式和一种以自由主义和幸福主义为宗旨的新实用主义;并试图将“朝向超越常规的美学的冲动和朝向自由主义或改良主义政治的冲动彼此调和起来”。他认为一位真正的哲学家应当是一位浪漫主义的诗人和一位改良主义的政治家。实用主义者的信念和真理所认同的人生目的就是追求快乐、幸福和美丽的善意。他们所认同的社会团体主要由宽容论者、多元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构成。他们的生活的核心目标就是,容许尽可能多的不同的个人目标得到实现,以增加人类的幸福和乐趣,提升全球范围的民主和权利。由于“人类不过是肉身化的词汇”;是通过术语描述和创造自己,“使我们成为我们所是的东西”16,因此人类可以通过艺术使个体自身变得更强大、更完美和更能容忍他人,从而提升整个生活世界。

至于哈贝马斯则直接指出:审美的生活“就是一种无限制的享乐主义和极端的越界行为的非理性冲动,一种去中心的主体性的、以身体为中心的经验,旨在神秘的、狂喜的边界经验,制造令人眩晕的震惊的效果,以及没有任何确切对象的激动”17。他立足于后现代立场,认为审美高于理性,赞扬审美对于生活世界的有益贡献;主张哲学作为一种具体的、有审美魅力的生活方式的观念,“需要给身体实践的多样性以更重要的关注,通过这种实践,人类可以从事对自我认识和自我创造的追求,从事对美貌、力量和欢乐的追求,从事将直接经验重构为改善生命的追求”18。这种追求不仅能够刺激人们的勤奋和慷慨,带来生活的美好向上和富有生气;还能够通过对美的感悟去完善人性、教化文明,推动经济昌盛、文化繁荣,促进优雅的民风民俗大放光华;使人类生活日益变得温馨、美丽及合乎本性。

事实上,至少自尼采以来,所有伟大的、有创意的哲学思想,都试图将审美现代主义推向人类的未来和日常生活;力求解放人类久被禁锢的身体,释放久被束缚的激情;丰富长期单调的灵魂,让生命尽情享受宇宙赋予的自由。这种审美主义和快乐主义在后人类社会,具体地表现为:渴求人格完美,追求个性多样,关注人的内心和精神、素质和修养以及容貌和体魄。现代社会已经有愈来愈多的人在不惜代价地根据需要和兴趣来设计、改造和包装自己。其中包括利用各种先进技术进行个体整形,也包括日益兴起的从事人造器官、人造肢体、人造容貌、人造形体以及基因重组、基因治疗等方面的职业和行业。可以预见,不久的未来,人们会像今天走进理发店一样走进整形室,让形体师自由构造自己所喜爱的形体。对此,人们当然不必杞人忧天。届时,多元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一定会继续保持人的个性特征。自然、生物、文化和科学技术将会一起作用于人的自我选择和人的价值观、生活观、审美观,依照人类高超的智能和技艺创造出更多的人间奇迹。

另外,人也只有变得智慧,才会关心和呵护身体,才会将身体放在生命之首,才可能真正拥有健康、强壮的身体以及理想、美好的人生。因为智慧不只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还是人得以生存、达到至善和幸福的根本。因此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智慧是幸福之源,愚蠢是灾祸之根。那些“才华横溢之士,虽身处荒原,也不会感到寂寞。而愚蠢则永远是生命的包袱”。在这里,身体是人生的基础,美德是人生的要素,而智慧则构成人的最高本质。只有摆正这种身体一元论的生命观,重视、呵护、关怀和珍惜生命,拒绝对身体的残害,处处以生命为准绳,不是以理念为准绳,人们才会真正拥有健康、快乐和朝气蓬勃的人生。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79页。

②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55页。

③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04页。

④米歇尔·福柯:《规训与处罚》,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7页。⑤⑥彼德·布鲁克斯:《身体活》,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第13、21页。

⑦卡尔·雅斯贝尔斯:《尼采其人其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41页。

⑧⑩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65、93页。

⑨尼采:《权力意志》,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153页。

11凯特·米利特:《性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5页。

12、RayMonk。LudwigWittgenstein:TheDutyofGeniusLondon:Penguin,1990,p。243。

13、16、18、L·舒斯特曼:《哲学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203页。

14、J·丹纳赫:《理解福柯》,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