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服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7:35:29

社会化服务

社会化服务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保障城市“三无对象”和低保对象等困难老年人为重点,发展老年福利服务事业,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二、基本方式

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取两种基本方式:一是以城市市辖区和县级市为单位,先试点,后推广;二是以大中城市举办的各类养老机构为单位,开展示范活动。民政部制订示范活动的基本标准,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具体标准。要通过示范活动,争先创优,树立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的先进典型,探索建立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的思路和途径,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作用,全面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

三、基本标准

1.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制定老年福利服务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国办发〔2**〕19号)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制定出台促进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把养老服务尤其是“三无对象”和低保对象的养老服务提到工作议事日程。

2.养老服务保障。“三无对象”和低保对象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养老服务得到较好的保障;将发展老年福利服务的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对社会力量兴办的老年福利服务机构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3.养老形式多样。建立以国家、集体投入为主导,以社会力量投入为新的增长点,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老年福利服务为依托,以老年福利服务机构为骨干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

4.服务网络健全。街道和社区建有一大批小型分散、方便适用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星光老年之家”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广大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康复医疗、体育健身等多方面的服务,老年人的满意率为90%以上。

5.社会力量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积极兴办老年福利服务事业;辖区现有老年服务设施和卫生、体育、文化等设施向社会开放,为老年人提供优惠服务;培育和发展社会服务团体和社会性中介组织,积极发挥其为老年人服务的作用,形成关注和支持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良好氛围。

6.群众广泛参与。大力提倡社会互助,发展和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实现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老年人协会等群众性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7.服务队伍爱岗敬业。建立一支具有奉献精神和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养老服务队伍;要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不断加强养老服务队伍的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并引进专业的社会工作者。

8.养老机构优质高效。养老机构建筑设计符合国家标准,设施设备完善,管理规范、服务优质,实现由福利型向福利经营型、封闭型向开放型、供养型向供养康复型的转变,维护和保障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职工对领导班子的满意率为90%以上,入住老年人的满意率为95%以上。

四、指导原则

1.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开展示范活动要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以不断满足老年人尤其是“三无对象”和低保对象等老年人的福利服务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社会福利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的本质要求。

2.形式多样、服务优先。开展示范活动必须坚持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倡导多种形式养老,开展多样化服务,大力推进老年福利服务事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开展示范活动的重点是发展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种养老服务形式,工作基础在社区。要以示范活动为契机,从养老服务的基础工作抓起,从薄弱环节抓起,解决老年人最需要、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

4.因地制宜,勇于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利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发展老年福利服务事业,形成各具特色的示范典型。

五、基本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被确定为试点单位的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周密部署,扎实有效地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

2.积极指导,精心组织。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指导,认真组织试点和示范活动的实施,切实做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确保示范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民政部将对工作出色,开展示范活动成效显著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社会化服务范文篇2

关键词: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化服务行业水平的提升,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医院后勤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推行全方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可以有效地节约开支,降低后勤管理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后勤服务质量;医院可以集中资源用于核心业务,将管理者从繁杂的后勤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一、后勤管理工作繁杂,催生服务社会化

后勤管理工作繁杂、任务多、时效性强,包括财务管理、物资采购、设备维护、基建维修、住房管理、伙食供应、绿化养护、安全保卫、物业服务等,它是整个医院管理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是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持和保障。由于后勤保障项目的多样化,医院不可避免地须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来进行管理。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医院后勤保障机构众多、在编人员数量庞大的局面,造成了财力和编制资源的浪费。且后勤岗位缺乏流动性和竞争性,导致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个人综合水平不高、人力资源利用率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的服务效率与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院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医院对后勤服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后勤职工的素质和能力已跟不上医院现代化管理的节奏。专业的社会化服务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成本优势,大大降低医院的管理成本,同时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二、公立医院运营模式特殊,无法快速实现全面社会化

后勤服务社会化最常见的形式是按专业单独外包,例如,环卫保洁、物业管理、水电维修、电梯维保等。公立医院是公共服务性质的事业单位,在岗人员较多,很难在短期内完成原有职工的分流和安置。因此,可以先从人数较多、工作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开始施行,减轻压力,循序渐进。同时,医院后勤服务也不能过分地依赖社会化服务公司。例如,后勤服务包含众多维修类工作,医院的特殊性要求后勤保障必须反应及时,因此医院应储备专业维修人才。完全依赖社会化服务公司,102ACADEMICFORUM/学术论坛可能带来新的问题:响应不及时,服务质量不高,投诉率上升等。这就偏离了社会化的初衷。医院在进行后勤服务社会化时,须要保留有工作经验的专业后勤人员,组成新的管理团队。医院后勤管理与部分服务社会化并存,共同做好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

三、管理经验不足,对社会化服务监管不强

医院后勤管理者既要做好对在编职工的管理,又要做好对与社会化服务企业的工作质量管理,这就导致院方应使用不同的规章制度去管理两套班子。然而相关制度并不健全,由于后勤工作涉及的专业众多,制度和标准的制定也较为困难。同时,医院后勤管理队伍缺乏专业的后勤管理人才,后勤员工的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较低,服务意识不强,导致后勤社会化管理质量不高。后勤管理工作是一个繁杂、系统的保障工程,后勤管理部门应制定一套完整的实现管理标准化、运行规范化的工作制度。同时,这些管理制度须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修订完善。

四、结束语

坚强有力的后勤服务是医院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是医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必将逐步发展和完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后勤社会化服务市场也将进一步得到拓展。各种专业服务公司将会积极参与到医院后勤服务与后勤管理体系中,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化后勤保障服务,这也是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方向。只有正确把握医院后勤管理发展的方向,积极推进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才能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得更快、更远。

参考文献

[1]李亚萍.我国公立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8(9):23-25.

[2]张健龙.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几点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5(7):55-56.

社会化服务范文篇3

首先,值此**省农机协会成立之日,我代表**省农业委员会、**省农机局对协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筹备成立农机协会,是我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我衷心祝愿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努力把协会打造成为全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综合平台,有效整合农机化资源,构建农机管理、生产、经营、使用以及农机科研、试验、推广紧密联系的平台,为推动**农机化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省局这次套开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会议,目的就是要借省农机协会成立的东风,认真分析全省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重点,加强引导扶持,促进我省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经验交流会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形势,充分认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通过农民自主发展农机化主体地位的确立,我省的农机化事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应运而生的各类农机化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她适应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经营体制、适应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形势,在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效益水平中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实践证明,这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方向,是农机化发展的主要模式,也是按照工业化的理念组织农业生产、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之一,必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是农村改革的发祥地,也是农民自主办机械化的发祥地。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机社会化服务在体系建设、组织建设、体制建设等方面同样伴随着农村改革步步深入,经历了分分合合、撤撤并并、起起伏伏的过程,既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有教训需要吸取。从宏观上分析,目前我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基本包括以下三类:

一是承担公益性职能的市、两县级农机管理、推广、安全监督机构,在农机管理和技术推广、安全生产领域行使政府职能。在乡镇一级,机构设置大体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在乡镇有独立机构和专职人员、三权在县、实行条条管理,目前不足10%;二是有独立机构,但三权在乡、管理以块为主,为数不多;三是在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设1-2名农机管理岗位,但大多不能正常从事农机管理服务工作,这种情况在全省较为普遍。从当前我省农村改革综合试点运行情况看,设立乡镇站或根据农产品区域特点、动力情况设立片站、中心站,在农机新技术应用、社会化服务和安全生产监管等方面都显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广大农民和服务对象反映很好。

二是农机供应、维修服务组织,他们是连接农机生产企业和用户之间的重要环节,承担农机产品、零配件供应及部分售后服务功能。

三是以农机作业为主的农机化生产服务组织及相关的中介服务组织,他们是农机化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代表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的新模式,是农民的创造和选择,也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部分。大体上分为国有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村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专业户、农机中介服务组织以及股份合作制的农机作业公司和各类农机专业协会。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有农机专业协会150多个,农机作业及中介服务组织980多个,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20万户。

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服务涵盖了各个方面,从科研、推广、生产、销售、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和安全监管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服务,只有提高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质量,实现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机化的发展。从我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和农机化水平的提高过程分析,其实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印证的关系。近年来我省农机化发展之所以在全国摆上位次,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既有农机装备水平、应用水平、科技含量大大提高的因素,更不能否认农机服务社会化程度提高的促动作用。

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其重要意义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是优化配置农机装备资源,充分发挥农机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由家家户户买农机到农机化服务组织为一家一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实现了机械的共同利用,减少了机械的重复购置,暨解决了家庭承包经营实现机械化的难题,更重要的是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装备基础,提供了可能。二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以机械作业为载体、服务组织为依托,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提升科技含量,实现科学种田,增产增收。三是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农机化服务组织吸纳部分劳动力的同时,大大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农民致富增收。四是从调整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角度看,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把农业的产业优势做大、做强,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靠农民一家一户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农机化服务就是第一产业(农业)中的第三产业(为农服务业),它和其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共同构成农业内部的三次产业,其发展的程度就象把第三产业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一样,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程度,农机社会化服务既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要,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又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保姆式的“一条龙”服务,享受到更舒适、更文明的农家生活。因此,无论从生产力角度、生产关系角度,还是从社会学角度,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都有着巨大的需求。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和原则

目前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年10月31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将于20**年7月1日施行;国务院于20**年8月28日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目前各省都在制定方案,将于明年初开始实施.中央、**省委近两年的一号文件,都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发展农机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和支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服务组织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级农机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机化服务的重要性,把农机化服务组织建设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发展。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发挥农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发展为目标;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科学配置农机资源,创新农机服务机制,提高农机组织化程度为宗旨,按照“农民自愿、政策引导、自主管理、市场运作”的原则,规范提高现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扶持和培育适应现代农村需求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逐步形成以县为中心、乡为依托、村为基础、多种经济组织参与的农机化服务网络,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系列化的农机化服务。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第一个层次是行政管理服务,主要是制定政策和规划,加强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履行指导、扶持职责,要求管理者自身必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第二个层次是为农机经营主体服务的组织,包括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信息、培训、农机产品的质量鉴定、安全检验、零配件供应、维修等,政府部门、公益性机构、合作经济组织、企业都可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开展相应的服务,关键是要加以规范;第三个层次是从事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的服务组织,主要由农机大户、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构成,应该说这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中间力量,也是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归结点。在这三个层次中,作为农机主管部门,我们的工作既不能偏废,又要突出重点,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为总目标,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实现机械、劳力、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跨区域配置和优化组合,培育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建成形式多样、功能完备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机服务产业化,服务机制市场化,服务组织多元化,服务行为社会化。重点是大力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机服务产业化的有机结合,把农民作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体,充分相信农民的智慧,尊重农民的创新精神,根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发展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引导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和规范的运行机制,保障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健康发展。

按照省农机富民工程实施纲要的要求,我省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目标是: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农机服务产业化、服务机制市场化、服务组织多元化、服务行为社会化的新型农机化服务体系框架。每年重点扶持和培育200个农机服务组织。5年内建成基本覆盖全省的农机协会。发展农机大户。每年重点扶持100个左右的农机大户,5年发展500个农机资产规模在10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规范跨区作业市场秩序,优化跨区作业市场环境,开辟跨区耕整地、跨区机播、跨区机插秧等多种跨区作业市场,做大、做强农机跨区作业。同时,加强农机化队伍建设,变数量优势为素质优势,在管理系统建好三支队伍:业务精通、勤政高效的农机管理队伍;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执法队伍;技术全面、诚实公信的技术队伍。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机经营服务使用者。5年内培训2000名农机化管理、执法和技术人员,10万名农机经营服务使用者。省局将根据这一目标,制定全省**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纲要,各地也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作规划。

在发展农机化服务组织工作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原则。各地要根据实际,鼓励发展多种经济结构、经营形式的农机化服务组织,促进机具、资金、技术、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在当前要特别注重发展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大户,培养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其农机化服务市场的主体作用和导向作用。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是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协会、农机作业服务公司、中介服务公司,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合作组织,既可以是紧密型的,也可以是松散型,这里要强调的是,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必须按照《农民合作社法》的要求,积极争取将农机服务组织纳入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范畴,对于争取享受同等的相关优惠政策,非常关键。在组建中,可以由农民自己兴办,也可以由农机经营组织与农民联办,。

二是自愿互利、政府引导的原则。要自觉维护农机户的经营主体和财产主体的权益,充分尊重农机户的意愿和选择,不能强迫命令,不能归大堆,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民担责”。农机部门要正确引导,有效扶持,协调服务,既不能越俎代庖,又不能无所作为;既要主动介入,又要摆正位置,引导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三是坚持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农机化服务组织的发展是农业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农民群众在实践中摸索的一条新路子,要突出发展,循序渐进,在发展中积累经验。对当前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只要与市场运行机制相适应、与农民、农机户的意愿相适应、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农村土地经营机制相适应,就要在法律、政策规定下给予扶持和引导,逐步建立起服务组织的组建原则、程序以及内部运行机制,更好的指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

三、切实加大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和引导力度

农机化服务组织是农民群众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各级农机部门既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指导农机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又要加大扶持力度,为农机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市场环境,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确保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指导。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在指导农机化服务组织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农民合作社法》或民政部门、工商部门的有关规定,积极帮助其办理社团法人或企业法人登记手续,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的认定,省局将在明年制定具体的办法,作为省级扶持的依据。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实施购机补贴政策中,经过省农机局认定的农机化服务组织及农机大户,在享受购机补贴政策时不受排名和数量的限制,从而引导、带动农机服务组织增加投入,购置和使用大中型和高性能农机具,提高其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能力;在安排农机富民工程项目中,把农机化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作为子项目之一,每年选择一批予以扶持或奖励。今年省局已经对全省20个农机服务组织进行了扶持,并将对5位农机大户标兵每户奖励一台大中型拖拉机。明年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还要加大。此外,还将有意向地安排具备条件的农机化服务组织承担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示范任务,并给予资金补助。省农机局还将积极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争取得到更多的财政及信贷支持。

三是加大优质服务力度。各级农机部门对农机化服务组织的发展要提供适时有效的信息、技术、权益保护等服务,省局将建立农机化服务组织信息库,并在**农机化网公布,同时建立农机化咨询服务平台;要加强对农机化服务组织法人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鼓励农机部门的技术人才按照规定参与兴办农机化服务组织,担任相关技术职位,合法取得报酬。

社会化服务范文篇4

一、充分认识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保障方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保障广大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的安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省企业退休人员已达160?7万人,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领导,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党委政府重视、部门联动、相互配合、协调运作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领导落实、组织落实、工作落实,把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开展起来。

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总体要求和任务。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部署和要求,以深化企业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和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质量为宗旨,以实现企业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标,以进一步落实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条件、规范管理服务工作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我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根据以上要求,**年全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要达到85%,其中济南、青岛2个全国重点联系城市和潍坊、威海2个省重点联系城市要达到95%。**年全省基本实现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各市要根据全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狠抓落实,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工作。要按照中办发[**]16号文件规定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八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目前难以全部落实到位的市,可以先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二是向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三是指导企业退休人员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四是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展工作内容,并逐步加以规范和完善。对街道(办事处)不具备集中管理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条件的,可以由市或区统一集中管理。

企业退休人员中由省委管理的领导干部,在纳入街道和社区管理时,人事档案暂不移交,街道和社区可先建立这些退休人员基本情况信息库。

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形式。经济比较发达、社区建设比较规范的市,应直接将企业退休人员纳入街道和社区进行管理与服务。针对各地城市社区建设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在一定时期内,部分社区组织不够健全的市,在相对独立的工矿区和企业退休人员居住比较集中的企业生活区,可以委托企业主管单位或企业,确定或设立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对退休人员实行管理服务。劳动保障部门要对此类管理服务机构的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并与其签订对企业退休人员委托管理服务协议书,明确其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职责。对部分社区组织不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居住比较分散的县(市、区),可以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进行管理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企业原有的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构、人员和设施一并移交当地政府,对企业退休人员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养老保险省直管企业的退休人员,原则上纳入其常年居住地或户口所在地的街道、社区实行属地管理,其养老保险关系和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工作,仍由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管理。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帮助协调解决。

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失业期间退休人员以及从事城镇个体经营、自由职业退休的人员,应直接交由街道和社区进行管理。

五、进一步落实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工作条件。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街道、乡镇和社区的劳动保障工作。街道和工作任务重的乡镇劳动保障机构的人员编制,由各地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当地就业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需要提出方案,商同级编制部门确定。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的人员和工作经费以及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经费由当地财政安排。为适应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需要,各级政府还应统筹规划,对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的网络建设予以资金支持。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工作场地,主要采取政府划拨、辖区内企业单位支持或租赁等办法解决。街道、乡镇工作场地应保持必要的面积,以满足工作需要。各市要统一制定和完善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的规章制度,统一工作流程,建立各种数据库和台账,实现基层劳动保障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六、加强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好企业责任。在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要按照中办发[**]16号文件的要求,全面加强街道、社区和企业党组织建设,加强对企业退休人员中党员的教育管理。要按照“一社区一支部(总支、党委)”的目标,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党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及时将企业退休人员中的党员编入基层党支部,参加党的组织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耐心细致地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注意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要切实落实企业在一定时期应承担的责任。企业移交的人事档案要做到齐全、完好。企业退休人员统筹项目外的各项补助、补贴,由企业继续按有关政策发放。尚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医疗费,继续由原渠道支付;企业退休人员居住的企业住房,尚未实行房改的,管理和维修工作仍由企业负责。企业不得以社会化管理为由随意减少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

社会化服务范文篇5

1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林改后,农户造林、育林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据统计,2005年我国林业总产值为1425.5亿元,2006年为1610.8亿元,2007年为1861.6亿元,增长指数分别为103.2、105.6、106.9。林改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使得林业总产值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林业社会化是21世纪中国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适应了现代社会对林业发展的要求,也解决了传统林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1.1林改后集体林经营面临的挑战分户经营与资本的挑战。林改后,资金问题成为制约林农发展林业的最主要因素,这也成为林业社会化服务着重解决的问题。2008年辽宁省林改后,38.82%林农认为资金是重要问题,许多林农极为关注的是能得到更多的优惠贷款。资金的缺乏也导致了林农所掌握的技术无法全部得到应用或制约了林农对技术的学习了解,使林农与市场脱节。农户分散经营与市场化的挑战。林改后,农户作为经营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面临“小农户、大市场”的问题。然而,林业具有“生产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地域分散”等特点。林改后产权到户,林权分散,经营单位变小,这给资源培育、林木采伐、森林保护、林业技术指导带来不利影响,也增加了经营成本。在林农自主经营条件下,生产者信息不灵,不能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生产往往存在自发性和盲目性,易造成被动局面而蒙受损失。农户缺乏管理知识与发展现代林业的挑战。森林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天赋之物”,造林后就靠自然生长,就是不造也可自然长出树来,林农基本上没有经营与管理的经验,所以要发展现代林业相对困难。

1.2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传统模式下的林业,中央政府是林业政策的制定者,各级林业管理部门在执行林业政策的过程中具有强制性和不可逆性,忽视了公众的民主参与。林业社会化要求中央政府在制定林业政策时,注意各相关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要求各级政府林业机构由管理部门变成服务部门,实现工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林改后,林权主体实现多元化,经营形式灵活多样。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林业管理的看法、方式应有所调整。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服务林农的需要。林改后,林农获得了宝贵的林地,成了林地的真正主人,成了林业的经营主体,过去那种林业生产由村集体、林业部门规划、组织、实施、验收的传统格局被打破,种什么,怎么种,种好以后怎么管,管好以后怎么砍,资金不够怎么办,砍了以后又怎么对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成了家家户户林农必须面对的经营难题。破解这些问题,林农没有经验,也缺乏相应知识。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各种林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建设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满足林农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需求。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提高林业管理部门运行效率的需要。林改后,各地积极建立林业服务体系,使林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内容相互联系起来。各部门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实行一条龙服务,规范了操作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此外,分散的林农也将各自面l临的问题汇集起来集中反映,由林业管理部门整理后统一解决,减少管理部门的工作量,也缩短时间了。

1.3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结构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包括10个子系统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森林防火体系、森林病虫害防治服务体系、资源控制服务体系、种苗培育和供应服务体系、林业科技应用推广服务体系、林业生产指导服务体系、林产品营销服务体系、投资供给服务体系、林业教育服务体系、林道建设和维护服务体系。这些林业服务体系降低了林业经营的风险,推广了林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林业的经营能力。

2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2.1经费投入与保障严重不足资金投入主要包括林业基础设施投入和对林业服务机构建设的投入2个方面,这两部分的投人都明显不足。由于各级政府财政经费的限制,全国绝大多数市县林业科技推广尚无固定的投资渠道,有的省级林业推广经费仅数1O万元,同时林业服务行业对社会投资的吸引能力相对不足,致使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直存在较为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

2.2服务体系覆盖面有限。服务能力弱数量少。长期以来,由于对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用认识不足,且在林业建设中过于强调以营林为主,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薄弱。辽宁省30个村子中,只有6个村里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其中和林业及林产品相关的只有3个协会;服务种类少。现在对林农的服务,集中于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公共服务、林业种植技术培训等产前服务、林副产品销售等产后服务,但产前、产中、产后涉及的其他相关服务提供不多。

2.3服务手段落后,服务人员素质低当前,林业服务体系中的大部分工作是面向基层、条件艰苦、经费少、待遇低,缺少对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现有的工作人员中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例如,在全国林业站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只占少数,大部分的人员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而且部分人员为非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不够优化。

2.4部分地方政府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政府部门对林业审批手续的不断简化,执法部门对林业成果的保护等,都对林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部分省份片面强调林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其社会效益;部分地方政府领导不重视,使本无经济效益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失去生存保障,造成机构不稳,人心不定,正常工作难以开展。

3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和措施

3.1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国家、地方、部门采取多方式集资。财政部门要在林业社会化服务所需资金上予以扶持,可考虑调整现有预算内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结构,提高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比重,金融部门可以通过低息或无息贷款支持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社会化服务要逐步走向市场,实行有偿服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使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本身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

3.2突出重点。加强服务组织和服务能力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服务内容的运行机制是不同的。由于传统的林业经济管理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联系,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的配置和资金的配置都难以适应林改后的要求,因此,必须适当调整组织机构和人员的配置,突出服务部门组织建设,并加强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社会化服务范文篇6

根据《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云办发〔20****〕31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云政办发〔20****〕52号)要求,为落实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省行政区域内的省属企业退休人员。

二、目的和意义

对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年以来,国家和我省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推进这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这项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在工作中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省属企业包括关闭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由于社会化管理服务相关经费不落实、工作条件不配套及政策不完善等原因,目前基本上没有移交属地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严重制约和影响了省属企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因此,尽快将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对于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专职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的配备和相关经费标准

(一)专职管理服务工作人员按照与退休人员1∶300的比例配备,人员及工作经费按照人年均不高于2.2万元的标准核定,其中工资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水平确定。

(二)退休人员活动等费用,省属企业承担的部分按照退休人员每人600元的标准确定;省财政承担的部分按照每人每月5元的标准确定。

四、资金筹集渠道

对于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各项经费,采取由企业、当地政府、省财政各承担一部分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解决。

(一)退休人员每人600元的移交成本,由省属企业承担并一次性支付。其中,在20****年10月25日前(云政办发〔20****〕100号和云办发〔20****〕28号文件下发前)已关闭破产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的移交成本,由省财政在省级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中一次性安排;在20****年10月25日后关闭破产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的移交成本,列入企业破产的相关费用予以清算,没有清算的,由省财政在省级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中一次性安排。

(二)退休人员每人每月5元的活动经费,由省财政列入预算安排。每年由省劳动保障厅按照核实的实际移交人数计算并报省财政厅审核拨付。

(三)按照1∶300比例配备的专职管理服务人员每人每年2.2万元的人员及工作经费,原则上由企业、当地政府、省财政按照6∶3∶1的比例承担。

1.省属企业承担的60%部分,原则上按10年计算后一次性支付,10年后改由当地政府承担。其中,在20****年10月25日前已关闭破产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的专职管理服务人员费用,由省财政按“一次核定基数,一定3年”的办法全额(包括当地政府和省财政应承担部分)列入预算安排,3年后的费用由当地政府承担。在20****年10月25日后关闭破产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的专职管理服务人员费用(指由企业承担的60%部分,按10年计算),列入企业破产的相关费用进行清算;没有清算的,该项费用由关闭破产重组后的新企业承担;企业主体不存在的,由省财政在省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中一次性安排。

2.当地政府承担的30%部分和其他应承担的部分,每年由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实后,报当地财政部门审核拨付。对各地承担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后带来财政困难的地区,由省财政在对州市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中作为一个因素给予考虑。

3.省财政承担的10%部分,每年由省劳动保障厅核实后,报省财政厅审核拨付。

五、工作职责

(一)省政府有关部门在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应承担的职责是:按时足额拨付省财政应承担的各项管理服务经费;编制全省20****年—2010年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规划;加强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领导和督促检查,研究解决移交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属地政府在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应承担的职责是:按时足额拨付当地政府应承担的各项管理服务经费;编制本地20****年—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规划,加强街道社区和企业社区的规划和建设;统筹解决社区办公、退休人员学习活动、档案管理等必要的场所和设施,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及队伍的建设,按照规定比例配备专职管理服务人员并做好培训上岗工作,落实好专职管理服务人员的各项待遇;加强对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领导,指导和帮助社区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接收省属企业退休人员及其人事档案、组织关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做好管理服务工作。

(三)省属企业在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应承担的职责是:按时足额缴纳应承担的移交费用;按照有关规定整理移交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转移组织关系;按照规定继续发放统筹项目外的福利待遇;配合属地管理服务机构认真做好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保持退休人员思想稳定;继续发挥企业现有的退休人员活动场所、设施的作用,共同组织退休人员开展好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

六、工作步骤

(一)在2008年年底前,优先保证完成20****年10月25日前已关闭破产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工作。凡退休人员居住地已建立功能比较完善的城镇社区和企业社区的,及时将关闭破产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属地社区进行管理服务;退休人员居住地尚未建立社区的,采取移交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管理的形式进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在昆明、个旧启动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试点。通过试点,进一步完善对不同类型省属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政策,积极探索经验,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二)2009年年底前,在试点和逐步建立健全全省城镇社区和企业社区的基础上,完成中小型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三)2010年年底前,全省基本实现省属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目标。其中,远离城镇的独立工矿区和退休人员居住比较集中的企业生活区已建立企业社区的,按照“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切实加强对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

社会化服务范文篇7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闽政办[2**]157号),我省决定对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这是进一步完善我省社会保障制度,减轻企业负担,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企业退休人员中的中共党员党组织关系的接转、管理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党的建设工作。尚未建立党组织的社区,要加快党组织建设的步伐,努力实现“一个社区一支部(总支、党委)”的目标。对企业退休人员党员人数较多的街道(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成立退休人员党支部委员会或党的总支部委员会。

二、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和街道(乡镇)、社区退管服务机构应协助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做好企业退休人员中党员关系的接转工作。要按规定要求办理党组织关系接转手续。企业退休人员中党员的组织关系要转入居住地党组织。企业退休人员中的党员,其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分离的应将组织关系转入居住地党组织;被原单位返聘的,组织关系继续留在原单位;受聘于其他单位或外出务工经商半年以上的,组织关系转入所去地区或单位的党组织。

三、街道(乡镇)和社区党组织要及时将企业退休人员中的党员编入基层党支部,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要及时组织企业退休人员中的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对于转到街道(乡镇)和社区管理的原企业退休干部,街道党(工)委和上级党组织应积极创造条件,保证企业退休领导干部能够按原来的职务级别阅读文件,参加相关的会议和活动,确保他们的政治待遇不受影响。

社会化服务范文篇8

关键词: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服务;思路;格尔木市

气象装备保障工作是各级气象部门基本气象业务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气象装备的运行状况以及气象测报业务质量,更与气象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紧密联系。近年来,随着我国各个地区开展实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系统,各类现代化气象装备不断增多,气象部门自身装备保障能力已经无法更好满足大幅增加的装备保障任务。因此,大力推动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服务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其对于确保气象部门各项气象业务的顺利开展,推动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以及气象事业的长期健康、持续发展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服务的提出

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通常表示的是对装备的维修维护,依据以往的气象业务体制,地市级与基层台站的气象装备保障工作通常由一至两名开展观测业务或者管理的人员进行兼任。结合不断发展进步的现代气象业务运行需求以及气象装备保障人员结构方面来看,各级气象部门气象装备保障力量不足已经成为阻碍气象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1]。为加快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新时期,气象部门应强化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是落实政府购买力服务的关键策略。随着格尔木市气象的迅猛发展,各类气象装备逐渐增多,以往的气象保障体系已经无法更好的满足该地区气象业务的发展需求,格尔木市气象局积极开展气象装备保障社会化改革试点工作。在试点过程中,全面探索新的气象装备保障模式,构建职责明确、响应及时、保障有力的气象装备技术保障社会化运行体系。

2格尔木市气象装备保障现状

格尔木市气象局前身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的格尔木县气象站,1985年撤站建局。2006年建立了大气探测及时保障分中心,编制3人,当前保障人员有4人。主要负责5个有人地面自动气象站(双站热备份)、一个无人值守站(五道梁站)、17个七要素无人自动气象站、2部X波段天气雷达、3部L波段测风雷达、三部制氢机、五部太阳能、两部探空大风自动放球系统、6个无人交通自动气象站、8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5个设施农业小气候自动站、及市局中心机房的维护保障工作。2015年11月2日,格尔木市政府决定在格尔木辖区内主要河流流域新建18个无人自动气象站,项目建设资金260.3万元,每年拨付维护费37.5万元,列入市财政预算。根据格尔木实际,格尔木市气象局确定了引入湖北省局的自动站保障社会化方式,江苏无线电研究所有限公司社会化部授权市局下属的华风综合服务责任有限公司为江苏无线电研究所有限公司社会化服务保障事业部驻格尔木办事处,签署相关协议,引进江苏无线电研究所有限公司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保障业务流程规范和相关制度。由华风综合服务责任有限公司完成地方政府投资的18个区域自动站的保障工作。

3格尔木市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服务内容

3.1格尔木市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服务项目。根据格尔木市局业务工作实际,将现有保障业务分类保障:(1)天气雷达、L波段测风雷达、水电解制氢等技术含量高、保障经费多、专业性强的保障业务。此类保障业务在格尔木不具备开展社会化保障的外部条件,由市局的现有保障机构和人员承担。(2)气象通信和网络保障业务,其中气象内网保障业务由省局信息中心承担。INTERNET和市局新建的通信业务,如今年新建的中心站电路和网络设备、沙尘天气实时监控电路和相关设备,在与通信运营商签订服务合同时已将保障服务纳入合同,已实现社会化保障。(3)自动气象站的保障业务,含6个部级自动站、区域自动站、土壤水分站主要依靠三级保障体系进行装备保障,确保装备保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2016年新建的18个无人站利用地方配套的保障经费,实行社会化保障运行。3.2工作方法。(1)成立由格尔木市气象局分管领导为组长,业务科、财务科、大探保障分中心负责人、各台站(局)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分步实施,保证项目有序开展。(2)格尔木市局大探保障分中心负责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社会化运行具体工作。定期向单位领导汇报项目推进情况,保证项目顺利实施。(3)强化技术支撑,加强与江苏无线电研究所有限公司的联系,确保江苏无线电研究所有限公司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保障业务流程规范和相关制度本地化运行平稳。(4)制定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社会化运行财务支出管理办法,保证财务支出合法、合理。(5)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格尔木市气象局党组纪检组全程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由格尔木市气象局财务科负责项目资金监管。

4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服务方案和流程设计

社会化保障管理模块可基于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单独的系统供第三方公司使用。格尔木市气象局在气象装备社会保障服务系统主要引进江苏无线电研究所有限公司信息化平台[2]。具体保障服务流程如下3个方面。4.1日常巡检维护。日常巡检维护工作通过社会化保障服务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在日常巡检作业时,先在管理平台中设置好巡检计划和巡检周期,然后系统自动生成巡检任务单,并通过手机APP通知到相关服务人员。服务人员按计划去现场服务,按规定的作业流程做完巡检工作后,将相关记录、图片等通过手机APP实时上传到管理平台,完成整个业务流程。用户方可随时通过业主监控管理平台查看巡检工作进度。4.2日常巡检维护方案。普通区域站每年维护2次,高海拔站每3个月维护1次。维护总体要求为:(1)保障人员每次到达现场时和离开时,现场拍摄观测场全景照片,要求显示日期时间。维护过程中发现故障及时修复;(2)及时更换超检仪器;(3)每次维护时检查通讯卡中的费用,如低于预警值,及时通知市局装备保障部门,并联系省信息中心业务科负责人充值。(4)每次站点维护作业时,按规定将现场维护报告和维护前后的现场照片以及台站档案更新信息等资料通过手机APP上传至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5)第一次巡检时,在管理人员的配合下核对所有台站信息,记录传感器、采集器等设备代码,测量站点经纬度,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所有保障台站的完整档案。日常巡检维护内容和操作规范按《区域自动气象站日常维护检测单》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执行。4.3故障抢修。故障抢修业务流程为:售后服务公司有专人负责通过“站网实时智能监控和预警和报警信息处理系统”实时监控自动站的日常运行状态。当监测到故障信息时,会立即将报警信息推送至社会化保障服务管理平台(该平台同时可接收其它来源如省局监控平台的报警信息),并同时将该信息通过手机短信或手机APP发送给指定人员。服务管理平台可以自动或人工直接下发抢修指令(抢修工单)给该区域的保障人员。故障抢修方案:(1)响应时间普通区域站:监控发现或收到故障通知24h内排除。高海拔站:监控发现或收到故障通知48h内排除。如遇天气、恶劣等不可预见的情况时,保障人员应电话与当地气象站三级保障人员沟通,得到同意后可在条件具备时再到现场维修。未能及时处理的故障应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进行登记,以备核查。在应急响应状态下,按照用户要求立即赴现场应急抢修。(2)故障维修内容和规范保障人员到达现场后,应按巡检流程规定的内容和规范进行故障修复。驻点保障人员无法修复故障时,由地区办事处或公司总部派遣资深工程师去现场修复。遇特殊情况短期内无法修复时,保障人员应架设便携式自动站临时替代故障台站,确保数据按时上传。因第三方原因(停电、通信中断等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造成故障无法修复时,保障人员应及时向所在地气象站报告,并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进行登记。待条件具备后,第一时间恢复设备正常运行。每次故障抢修作业时,保障人员应按规定将现场维修报告和维修前后的现场照片等资料通过手机APP上传至信息化管理系统。

5结语

积极推动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服务工作,应不断强化气象部门气象装备保障能力的建设;要强化维修维护以及气象装备保障技术方面的支持,不断建立完善的现代化气象装备保障体系,从而确保气象装备能够稳定、可靠运行,适应格尔木市气象事业的现代化高速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曹兴锋,高岩.市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社会化探讨与展望[J].中国信息化,2013(08).

社会化服务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为目标,立足对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无法定义务抚养人(以下简称“三无”)的老年人的福利保障,开展面向全社会老人的养老服务,顺利完成补缺型老年人社会福利向适度普惠型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制度性转变。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大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以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休系,不断满足市民的养老服务需求,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和扶持、社会各方力量兴办、服务机构按市场化要求自主经营的养老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城区,建成覆盖所有街道、社区的机构养老服务网络和以日托护理服务、上门护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在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80%以上。力争到“十一五”末,我市养老服务各项指标达到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县标准。

三、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措施

(一)立足“三无”老人的福利保障,开展面向全社会老人的养老服务。积极推动老年人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制度性转变。要采取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的方式,保障“三无”老人得到无偿的照顾和服务,并且使其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享受城乡低保的困难老人提供无偿或适度有偿的养老服务项目;要根据社会老人家庭的经济收入状况,对收入比较稳定的实行适度有偿服务。

(二)强化功能建设发挥的各类养老机构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市社会福利院建设和管理,通过改造提升,建成服务种类齐全、设施功能完善、内外环境优美的养老服务示范、指导、培训中心。要积极整合资源,不断挖掘社区养老服务潜力,进一步发挥社区养老服务平台的作用,要充分整合驻市单位、共建单位养老服务资源,依托“星光老年之家”等养老服务场所,各社区文体设施要向老年人免费开放,社区卫生服务站要为老人提供免费或优惠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机构,同时做好规划,避免机构分布不合理和床位紧张的矛盾。

(三)坚持城乡统筹,积极发展城乡养老服务事业。要巩固和提高市社会福利院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各街道办事处要设置一所老年人服务中心,每个居委会要设置一处老年人服务站,做到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持,为社区照料提供载体,为老年人服务提供场所。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要达到每千名老人12张左右。各乡镇要在巩固和提高敬老院服务质量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建成面向所有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要采用院户挂钩、志愿者包户服务等形式,将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有机结合起来,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提供系列福利服务。

(四)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要加强专业化教育,尤其抓好在职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工作。市民政局要根据养老机构的职责任务,制定各个工作岗位的专业标准和操作规范,搞好定岗、定员、定责,坚持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各地要抓住当前要求建立一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有利时机,在养老机构中探索开发社会工作岗位,积极引进社工人才,并结合下岗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合理流动的实际,通过规范的职业培训,培养一批以“4050”为骨干、以农村务工人员为补充的稳定的养老服务人员。要积极倡导社会互助,逐步培植志愿者服务队伍,引导志愿者通过上门探视、电话沟通、入户服务、结对帮扶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及时、有效的服务;倡导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健康老人为病患老人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应适时建立“劳务储蓄”制度。通过开展这些形式的活动,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使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逐步在全市形成“今天我助人,明日人助我”的道德风尚。

(五)加强宣传教育,大力营造尊老敬老养老安老的社会氛围。要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养老安老的优良文化传统。要从道德要求、社会监督和法律约束的多个层面强化家庭成员关心和照料老年人的赡养义务和养老意识。要结合慈善事业的发展,教育引导社会成员树立勇于、勤于为“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而奉献爱心的正确的慈善意识和慈善观,鼓励和吸引大中型企业、高收入人群、知名人士等社会力量为我市养老福利事业予以资金和物质的扶助。

四、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社会化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

社会化服务范文篇10

一、我县植保社会化服务系统近况

自年以来,我县狠抓了县、乡镇、村三级植保服务系统建设,当前,全县机动喷雾器拥有量达1000余台,共坚持机防组织50个,其中镇级7个,村级25个,民间18个。植保社会化服务形式首要有以下三种:

(一)县、镇(乡)植保专业协作社形式

县、镇(乡)组织化水平高,有专业技能人员指导,信息实时,施药实时,预防结果有保证,是当前县、镇(乡)发展植保机防组织的首要形式。它既可以独自组建,也可以与其他农业协作组织(农药生产企业、农药运营组织)联建,为本区域内会员及社外农户供应服务。

(二)村级植保机防专业队形式

执行统防统治、统防代治、承包预防。所谓统防统治就是统一时间、统一技能、统一配方、统一治理,带药带机在规则的时间内执行统一预防。机防队和机手依照县植保站病虫谍报要求,实时向农户通报病虫预防技能信息,供应预防药械和施药服务,保证施药质量,收取工本费和服务费用。代防代治首要是针对一家一户不足劳力的农户,由农户供应药剂,机防队或机手按要求喷施农药,由农户付机手喷药的劳务费用。承包预防就是机防队与农户先确定一季作物或某一病虫的预防费用,签署承包预防合同,收取病虫预防费用,执行承包预防,包括田间查询、预防方案、预防药剂、施药机械、喷药功课、预防结果等均由机防队承包,预防结果欠好或形成损掉由机防队全额补偿。

(三)组级植保专业户代治形式

首要由耕田大户发展而成。随着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添加,涣散于每户的土地逐步向耕田大户转移,耕田大户数目不断添加,面积不断扩展。他们本人购置弥雾机,在农业技能员指导下,对本人栽种的田块按病虫谍报的要求进行预防,其预防实时、药剂对路、防效保证。他们在知足本人需求的基本上,应用残剩机力走村窜户为别人供应代防代治。这种方式也是由农户供应药剂,专业户按要求喷施农药,由农户付机手喷药的劳务费用。

二、植保社会化服务成效

(一)提高预防结果。因为植保专业化预防组织开展预防,施药时间统一、配方统一、技能统一,并依据植保部分供应的病虫发生实况,有的放矢,且运用机动喷雾器预防,雾化结果好,附着力强,不单明显提高了病虫预防结果,还也防止了药害的发生。

(二)降低农药成本。专业化预防组织可成批量从厂家或经销商处购置农药,削减了中心环节,降低了农药的价钱,还也保证了农药质量。统一配方也防止了农民乱花药、喷“保险药”而招致成本添加的问题。(肖志明陈丹)

(三)提高劳开工效。在劳动力很多转移的广大乡村,劳力不足是近年来的遍及景象。专业化预防组织在缓解喷药用工矛盾,实时节制病虫风险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分明。从近年来预防实践看,每台机动喷雾器工效是普通手动喷雾器的10倍以上。

(四)提高农产品质量。专业化预防组织选用无公害生物农药或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使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污染问题从源头获得了节制,降低了农药残留量,提高了农产品质量。还减轻了农民用药后随地丢弃药瓶、药袋垃圾而形成的环境污染。

(五)提高作物产量。因为专业化预防组织开展预防科学实时,杜绝了病虫的进一步分散延伸,克制了因为预防时间不统一招致穿插传达的景象,分明提高了作物产量。

(六)添加机手的经济收益。机手大多数首要从事农业生产,收入有限,成为代防代治或专业预防机手后,不只把握了病虫预防技能,并且每年可添加3000~5000元的劳务收入,还家中农活也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七)辐射及带动效应分明。因为专业化预防组织开展预防技能到位、时间统一、结果保证、省工节本,所以只需机防队喷药,周边农户就能看到或直接收到植保信息。这样的辐射影响及带动效应远胜于平常培训、宣传。

三、植保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是不足政策资金扶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预防具有非凡性,时间上一年仅预防几回,属于间歇性劳作,收入不不变;设备上弥雾机质量不不变,轻易呈现毛病;防效上不确定要素多,风险难掌握。这些都决定了病虫害专业化预防的弱势位置,需求县政府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完成“公共植保”理念。二是预防质量难以保证。局部弥雾机手为添加收入,降低用水量,预防质量和结果得不到保证。特别是水稻发展中后期,田间密度高,机手为抢抓时间,用水量难以保证,农药很难喷洒到水稻的基部。尚有局部机手预防时不认真,呈现了因漏喷农药形成的病虫“夹花”景象的发生。植保专业化服务是一项时节性服务,不是长期性的工作,属于时间短性的突击,服务人员装备有必然的难度,普通健壮劳动力都在其他岗位,合适做植保专业化预防工作的人不多。三是治理准则不够完善。局部村制订了一整套的病虫预防技能标准,执行“四统一”,但还有少局部村的局部专业队尽管病虫预防,不论防效。防效评价标准难以确定,因无完善的奖惩机制,给少量弥雾机手钻了空子。还有少量植保专业队虽统防统治率较高,但不能保证病虫防效,招致局部农户对植保专业化服务持疑心立场。

四、植保社会化服务发展思绪

(一)增强组织治理,标准从业行为。要对现有的专业化预防组织不断加以指导和标准,逐渐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程度,特别在突发状况下注重发扬和提高机防队应急才能及预防结果。植保部分要对专业机防队执行立案治理,坚持以防效为主的统防统治评价机制。

(二)增强技能培训,提高科技本质。植保社会化服务不是简略的标语,也不是一切的人都精干好的行业。假如从业,必需要有必然的技能天资。因而,要增强技能支持,大力开展病虫机防化、专业化服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组织的全体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