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21:34:24

社会化管理

社会化管理范文篇1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闽政办[2**]157号),我省决定对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这是进一步完善我省社会保障制度,减轻企业负担,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企业退休人员中的中共党员党组织关系的接转、管理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党的建设工作。尚未建立党组织的社区,要加快党组织建设的步伐,努力实现“一个社区一支部(总支、党委)”的目标。对企业退休人员党员人数较多的街道(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成立退休人员党支部委员会或党的总支部委员会。

二、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和街道(乡镇)、社区退管服务机构应协助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做好企业退休人员中党员关系的接转工作。要按规定要求办理党组织关系接转手续。企业退休人员中党员的组织关系要转入居住地党组织。企业退休人员中的党员,其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分离的应将组织关系转入居住地党组织;被原单位返聘的,组织关系继续留在原单位;受聘于其他单位或外出务工经商半年以上的,组织关系转入所去地区或单位的党组织。

三、街道(乡镇)和社区党组织要及时将企业退休人员中的党员编入基层党支部,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要及时组织企业退休人员中的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对于转到街道(乡镇)和社区管理的原企业退休干部,街道党(工)委和上级党组织应积极创造条件,保证企业退休领导干部能够按原来的职务级别阅读文件,参加相关的会议和活动,确保他们的政治待遇不受影响。

社会化管理范文篇2

惠民利民意义重大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陆俊告诉我们,构筑农村养老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是一项利民之举,意义重大。

1.进一步改善民生,提高全体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在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市委领导明确提出:在今后发展中,*将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按照十七大的新要求,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改善民生不是一句空话,要落到实处,将农村养老人员纳入城乡一体养老社会化管理服务就是一个改善民生的具体行动,市政府已将这项工作作为今年的政府实事工程之一。

2.共享改革成果,促进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市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相比来说,农村居民的生活总体上还赶不上城镇。因此,政府应当本着“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精神,将公共资源适当向农村倾斜。构筑城乡一体养老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正是让农村老人共享改革成果的一个重要举措。

3.落实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保障体系一体化建设。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统筹发展,城乡劳动保障一体会就是统筹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我市已实现企业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服务和农村养老待遇社会化发放的基础上,进一步下移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重心,建立农村养老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是建立健全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

4.改善农村老人的福利,提高农村养老人员的生活水平。那对养老人员的管理服务延伸到农村,建立城乡一体养老管理服务体系,可以使农村老人与城市老人一样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生活,让农村老人颐养天年,延年益寿。

5.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村老人纳入城乡一体化管理服务体系,是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方面,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基础扎实条件成熟

陆俊局长告诉我们,我市实施城乡一体养老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1.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成效显著。自20*年5月启动,20*年底,全市3.2万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纳入率达97%。2年多来,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立足“高起点”,坚持创新理念,积极创造条件,不断丰富社会化管理服务内涵,创造出很多独特的“品牌”,工作成效显著,得到群众的肯定,很多方面处在全苏州市乃至全省的领先态势。

2.已经建立起养老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础平台。在20*年建立67个居委会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基础上,20*年又在全市实施“村村通”工程,在92个行政村建立了村级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配备了162名村、居委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和4000多名劳动保障联络员。全市已形成“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系统,并现代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的科学化水平,从而使农村有了劳动保障体系的基础平台,为实施城乡一体化养老管理服务奠定了基础。

3.已经实行了农村养老待遇社会化发放。20*年,全市农村养老人员的养老金已纳入全市统一管理,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一标准,统一发放,因而进一步实行农村养老人员统一管理服务已经有了基础,必将水到渠成。

4.市财力不断提升为城乡养老一体化管理服务创造了物质基础。近年来,全市财政收入快速提升,地方可支配收入也水涨船高,逐年增加,20*年全市财政收入达8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35.86亿元,近年来财政年增长率接近40%。这些,无疑为城乡养老一体化管理服务奠定了物质基础。

强化领导有序推进

目前,*全市城乡一体社会化管理服务正在顺利展开,有序推进。具体做法是:

1.理清思路,明确工作目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理念,进一步改善民生,把实现城乡一体化养老社会管理服务作为社保部门“五民工程”(强民工程、利民工程、惠民工程、安民工程、便民工程)重点之一,用一年时间,把全市9.8万土地换保障及农村养老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开创*劳动保障新局面,并使这一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制订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步骤。从今年三月份开始,用一年的时间,全面启动实施农村养老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并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将管理服务的职能落实到全市162个村(社区)。3—5月搞好“资格认证”,5—6月各村(社区)保障服务站承担起管理服务职能,全面实施农村养老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6—12月完善管理方面的机制、体制,探索启动各项管理服务项目,年底前全面构筑起城乡养老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

社会化管理范文篇3

根据《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云办发〔20****〕31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云政办发〔20****〕52号)要求,为落实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省行政区域内的省属企业退休人员。

二、目的和意义

对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年以来,国家和我省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推进这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这项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在工作中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省属企业包括关闭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由于社会化管理服务相关经费不落实、工作条件不配套及政策不完善等原因,目前基本上没有移交属地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严重制约和影响了省属企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因此,尽快将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对于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专职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的配备和相关经费标准

(一)专职管理服务工作人员按照与退休人员1∶300的比例配备,人员及工作经费按照人年均不高于2.2万元的标准核定,其中工资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水平确定。

(二)退休人员活动等费用,省属企业承担的部分按照退休人员每人600元的标准确定;省财政承担的部分按照每人每月5元的标准确定。

四、资金筹集渠道

对于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各项经费,采取由企业、当地政府、省财政各承担一部分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解决。

(一)退休人员每人600元的移交成本,由省属企业承担并一次性支付。其中,在20****年10月25日前(云政办发〔20****〕100号和云办发〔20****〕28号文件下发前)已关闭破产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的移交成本,由省财政在省级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中一次性安排;在20****年10月25日后关闭破产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的移交成本,列入企业破产的相关费用予以清算,没有清算的,由省财政在省级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中一次性安排。

(二)退休人员每人每月5元的活动经费,由省财政列入预算安排。每年由省劳动保障厅按照核实的实际移交人数计算并报省财政厅审核拨付。

(三)按照1∶300比例配备的专职管理服务人员每人每年2.2万元的人员及工作经费,原则上由企业、当地政府、省财政按照6∶3∶1的比例承担。

1.省属企业承担的60%部分,原则上按10年计算后一次性支付,10年后改由当地政府承担。其中,在20****年10月25日前已关闭破产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的专职管理服务人员费用,由省财政按“一次核定基数,一定3年”的办法全额(包括当地政府和省财政应承担部分)列入预算安排,3年后的费用由当地政府承担。在20****年10月25日后关闭破产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的专职管理服务人员费用(指由企业承担的60%部分,按10年计算),列入企业破产的相关费用进行清算;没有清算的,该项费用由关闭破产重组后的新企业承担;企业主体不存在的,由省财政在省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中一次性安排。

2.当地政府承担的30%部分和其他应承担的部分,每年由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实后,报当地财政部门审核拨付。对各地承担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后带来财政困难的地区,由省财政在对州市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中作为一个因素给予考虑。

3.省财政承担的10%部分,每年由省劳动保障厅核实后,报省财政厅审核拨付。

五、工作职责

(一)省政府有关部门在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应承担的职责是:按时足额拨付省财政应承担的各项管理服务经费;编制全省20****年—2010年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规划;加强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领导和督促检查,研究解决移交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属地政府在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应承担的职责是:按时足额拨付当地政府应承担的各项管理服务经费;编制本地20****年—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规划,加强街道社区和企业社区的规划和建设;统筹解决社区办公、退休人员学习活动、档案管理等必要的场所和设施,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及队伍的建设,按照规定比例配备专职管理服务人员并做好培训上岗工作,落实好专职管理服务人员的各项待遇;加强对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领导,指导和帮助社区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接收省属企业退休人员及其人事档案、组织关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做好管理服务工作。

(三)省属企业在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应承担的职责是:按时足额缴纳应承担的移交费用;按照有关规定整理移交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转移组织关系;按照规定继续发放统筹项目外的福利待遇;配合属地管理服务机构认真做好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保持退休人员思想稳定;继续发挥企业现有的退休人员活动场所、设施的作用,共同组织退休人员开展好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

六、工作步骤

(一)在2008年年底前,优先保证完成20****年10月25日前已关闭破产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工作。凡退休人员居住地已建立功能比较完善的城镇社区和企业社区的,及时将关闭破产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属地社区进行管理服务;退休人员居住地尚未建立社区的,采取移交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管理的形式进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在昆明、个旧启动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试点。通过试点,进一步完善对不同类型省属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政策,积极探索经验,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二)2009年年底前,在试点和逐步建立健全全省城镇社区和企业社区的基础上,完成中小型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三)2010年年底前,全省基本实现省属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目标。其中,远离城镇的独立工矿区和退休人员居住比较集中的企业生活区已建立企业社区的,按照“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切实加强对省属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

社会化管理范文篇4

一、充分认识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保障方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保障广大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的安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省企业退休人员已达160?7万人,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领导,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党委政府重视、部门联动、相互配合、协调运作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领导落实、组织落实、工作落实,把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开展起来。

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总体要求和任务。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部署和要求,以深化企业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和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质量为宗旨,以实现企业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标,以进一步落实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条件、规范管理服务工作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我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根据以上要求,**年全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要达到85%,其中济南、青岛2个全国重点联系城市和潍坊、威海2个省重点联系城市要达到95%。**年全省基本实现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各市要根据全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狠抓落实,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工作。要按照中办发[**]16号文件规定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八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目前难以全部落实到位的市,可以先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二是向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三是指导企业退休人员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四是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展工作内容,并逐步加以规范和完善。对街道(办事处)不具备集中管理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条件的,可以由市或区统一集中管理。

企业退休人员中由省委管理的领导干部,在纳入街道和社区管理时,人事档案暂不移交,街道和社区可先建立这些退休人员基本情况信息库。

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形式。经济比较发达、社区建设比较规范的市,应直接将企业退休人员纳入街道和社区进行管理与服务。针对各地城市社区建设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在一定时期内,部分社区组织不够健全的市,在相对独立的工矿区和企业退休人员居住比较集中的企业生活区,可以委托企业主管单位或企业,确定或设立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对退休人员实行管理服务。劳动保障部门要对此类管理服务机构的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并与其签订对企业退休人员委托管理服务协议书,明确其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职责。对部分社区组织不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居住比较分散的县(市、区),可以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进行管理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企业原有的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构、人员和设施一并移交当地政府,对企业退休人员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养老保险省直管企业的退休人员,原则上纳入其常年居住地或户口所在地的街道、社区实行属地管理,其养老保险关系和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工作,仍由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管理。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帮助协调解决。

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失业期间退休人员以及从事城镇个体经营、自由职业退休的人员,应直接交由街道和社区进行管理。

五、进一步落实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工作条件。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街道、乡镇和社区的劳动保障工作。街道和工作任务重的乡镇劳动保障机构的人员编制,由各地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当地就业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需要提出方案,商同级编制部门确定。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的人员和工作经费以及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经费由当地财政安排。为适应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需要,各级政府还应统筹规划,对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的网络建设予以资金支持。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工作场地,主要采取政府划拨、辖区内企业单位支持或租赁等办法解决。街道、乡镇工作场地应保持必要的面积,以满足工作需要。各市要统一制定和完善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的规章制度,统一工作流程,建立各种数据库和台账,实现基层劳动保障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六、加强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好企业责任。在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要按照中办发[**]16号文件的要求,全面加强街道、社区和企业党组织建设,加强对企业退休人员中党员的教育管理。要按照“一社区一支部(总支、党委)”的目标,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党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及时将企业退休人员中的党员编入基层党支部,参加党的组织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耐心细致地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注意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要切实落实企业在一定时期应承担的责任。企业移交的人事档案要做到齐全、完好。企业退休人员统筹项目外的各项补助、补贴,由企业继续按有关政策发放。尚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医疗费,继续由原渠道支付;企业退休人员居住的企业住房,尚未实行房改的,管理和维修工作仍由企业负责。企业不得以社会化管理为由随意减少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

社会化管理范文篇5

(1)把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从繁杂琐碎的后勤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时间和精力用于文献资料的专业研究、整理中去。在旧的管理模式下,图书馆馆长或综合管理部门在做好日常业务和行政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于图书馆的物业管理与维护工作。馆内的卫生保洁等工作也需要馆员完成,放下重要的文献服务等工作去做非业务领域的简单劳动,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1]。(2)实现物业管理社会化解决了很多高校图书馆缺乏物业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困难,可以利用物业管理公司具有的专业技术人才资源进行高效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特别是现代化图书馆需要采用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标准和新的服务方式,有了专业的物业管理队伍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使图书馆的先进设备得到有效的综合性利用,利于延长图书馆财产的使用寿命,从而为学校节省维修和建设费用[2]。(3)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传统模式下图书馆的行政后勤管理体制形成了冲击,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物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为长期做到全面管理维护好繁杂的图书馆物业,并不断提高其使用效率,满足高校学生和教职工等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需要采取市场化调节、企业化经营和社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来实现。这是高校图书馆功能发生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

2关于高校图书馆物业管理社会化的几种机制

图书馆和物业公司的共同协作才能保障物业的正常运行,一方面物业公司要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图书馆也要做好监督和协调等方面的工作[3]。

2.1高校图书馆物业社会化后的监督机制

高校应全面考虑服务信誉和服务质量等条件,严格要求专业资质,选取实力强、信誉好、收费合理的物业公司进行合作,以双方签订的《物业委托管理合同》为依据,定期或随时进行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和补充。此外,图书馆的管理部门应制订出一套具体有效的考核标准,对物业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读者和馆员的满意程度,按期进行考核,建立档案记录。依照考核结果,在举行的定期例会上,参考群众意见提出改进措施,并按合同期限内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决定该公司能否续签[4]。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双方合作范围、运作方式、责任划分、检查评估标准及赔偿问题等进行实施[5]。每项工作都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如图书馆管理部门对物业公司雇佣的消防监控、设施维修等人员是否具有专业资格证书,有无上岗证;图书馆内勤杂人员是否取得健康证和保险等情况,都必须进行监督检查。对物业公司的实际在岗员工数量、时间等与物业管理合同是否相符,进行定期或随机检查,明确违约责任和经济处罚办法。

2.2高校图书馆物业社会化后的管理机制

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各种物业管理法规、学校的规定,以及物业公司的企业标准进行物业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规范,包括安全防火制度、消防监控及门卫值班制度、卫生清洁标准等。让各个工作岗位,各项程序有章可依、按章办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还要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具有奖励与惩罚的措施,保证物业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在实施物业社会化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参与到具体管理工作中去,尤其是对现代化图书馆内消防设施、监控系统、大型机电设备等各种关键岗位技术操作要领和运行情况要全面掌握,并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接受专业技术培训,持有上岗资格证书。这样在与物业公司谈判签订合同和今后的日常管理中,就能掌握主动权。高校图书馆的物业管理社会化后,也应该遵循市场规律,引入竞争机制。既可以引入资质优良、管理经验丰富、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为图书馆服务,也可以使现有物业公司产生危机意识。与物业公司签订合同的期限最宜为两年一次,这样能兼顾到双方的利益。

2.3高校图书馆物业社会化后的协调机制

社会化管理范文篇6

一、后勤社会化背景下的医院环境管理

随着后勤社会化的逐渐深入,很多医院逐渐开始采用外包的形式进行环境建设与管理,保洁公司等专业化机构为医院的环境管理提供了更加专业化的服务,而医院后勤部门也逐渐由服务提供者向服务监管者转变。后勤部门应当按照现代化管理模式和方法科学地协调好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好对医院的卫生、环保、绿化等工作的管理,实现医院环境的优化。具体而言,医院后勤社会化具有以下优势:首先是精简了后勤人员。医院通过将大量工作外包给社会企业,能够直接减少医院后勤编制,减轻医院负担。其次是有利于医院进行管控。在以往,医院各个班组的后勤人员在考核时存在多种情况,不利于进行统一控制,而将后勤服务外包可以避免采取多种考核模式引起的混乱。再次是节约后勤管理成本。社会上的服务企业会大量统一采购各项后勤器材,较医院自己采购更为节省费用,同时,社会企业养老保险机制与医院的不同也会降低医院的员工养老支出。最后,将后勤服务外包给社会企业,能够提升后勤工作的质量,社会服务公司会安排专业人员负责,能够更加有效地处理设备问题,保证服务质量。环境管理是与后勤管理方式不同但意义相同的管理活动,两者都是为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确保医院的工作人员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患者拥有良好的治疗环境。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环境管理的效果是直接的,而后勤管理的作用是间接的,但是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后勤社会化之后,医院的环境管理也变得更加精简与便捷,有利于营造更加高效的医院管理环境。

二、后勤社会化背景下医院环境的管理措施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医院对后勤工作进行了服务外包,通过保洁公司的专业化服务为医院的环境建设与管理提供保障。虽然医院的卫生环境管理工作具有单一性,但是其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含室内和室外的环境维护以及垃圾清运等工作。在后勤社会化背景下,医院的环境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措施:(一)创建高效专业的后勤队伍。随着医院的软硬件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后勤社会化的实施,医院后勤管理需要更为专业的人才,对普通后勤人员的需求有所减少。对此,医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后勤队伍建设:一是要强化后勤人员选聘,利用严格的审批程序确保选聘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并且劝退那些工作不积极、打扫不及时的保洁人员。其次要强化培训,提升后勤人员的专业水平,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后勤人员岗前培训,详细讲解了后勤社会化之后医院后勤人员的作用及职责。最后是强化后勤队伍管理,严格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使后勤队伍走向规范化、正规化。总之,后勤管理队伍建设是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应着重提高后勤队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人才管理机制建设,通过聘用制和职称制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潜能和活力。医院应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丰富管理人员的知识储配,全面提高保洁队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二)完善后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医院的后勤管理制度是保障医院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后勤管理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效益。只有拥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医院才能形成权责明确的管理模式,使环境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使各项卫生检查中的奖惩工作有据可依,进而将环境卫生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医院一是要健全各类规章灰度,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员工都应明确自身职责,应该达到的要求,达不到要求可能引起的后果。其次是狠抓落实,赏罚分明,使遵守制度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进而使各项工作有序运行。(三)强化服务意识,注重节能降耗。后勤社会化之后,医院的后勤管理工作有了较大变化,后勤管理直接服务医疗工作,服务广大患者的性质越来越突出。对此,医院后勤部门应该广泛开展争优创先活动,增强职工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使广大职工在服务中磨练技术,在实践中锤炼能力,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同时,医院后勤部门应开展各项节能降耗措施以减少开支、增加结余,增强成本意识,加大管理力度,节约能源、降低消耗,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医院的环境关系到工作人员的效率和患者的康复水平,因此,医院应努力加强环境建设和管理。在后勤社会化背景下,医院应转变传统的环境管理模式,通过服务外包来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具体而言,医院应通过创建高效专业的社会化保洁队伍、完善后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各部门交流与合作、加强保洁队伍的专业化管理等措施提高医院环境的管理效率,提高医院环境卫生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斌,李文延.后勤社会化条件下的医院环境管理实践[J].中国医院建筑与安装,2014(11).

[2]孙麟,唐羽,谢娟,等.医疗体制改革下的医院后勤精经营化管理[J].华西医学,2013(9).

[3]张德贵.试论医院后勤管理运行专业化策略与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5(6).

[4]李连华,王桂胜.基于西藏廉洁高效政府建设的干部选任机制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社会化管理范文篇7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把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作为人社部门履行民生职责的重要内容,以实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职业服务向情感服务转变、从一般性服务向特色服务转变”为工作目标,组织开展以“牵手夕阳·关爱退休人员”为主题的系列公益活动,重点抓好退休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组织网络建设、营造关爱退休人员社会氛围等中心工作,探索机关事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法,努力打造符合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备人社工作特色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

二、主要目标任务

1、全市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100%;

2、退休人员档案接收率100%;

3、退休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率100%;

4、部异地协助认证信息系统数据上传率100%;

5、退休人员周期免费健康体检率100%;

6、组织实施6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专项公益活动;

7、组织开展退休人员文体活动20次以上;

8、进一步巩固培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点。

三、工作措施

(一)深化“一项创建”,提升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1、深入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贯彻落实省厅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措施办法,明确创建重点。各地要设立创建专项资金,在巩固现有省级示范点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扩大示范点覆盖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二)实现“两个确保”,夯实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基础

2、确保退休人员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零差错。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机制,规范待遇认证流程,强化社区日常认证工作,杜绝社会保险待遇冒领现象,确保社保基金安全。积极协调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建立社会人口死亡信息共享、定期通报备案制度和退休人员待遇领取与死亡人口信息比对机制,实现退休人员生存状况动态化管理。

3、确保退休人员活动场所建设到位。根据市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退休人员活动场所建设的意见》精神,按照布局合理、实用性强、功能相对齐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退休人员活动场所建设力度。在不断完善设施、扩大功能的基础上,着力强化管理服务,确保退休人员活动安全,努力使退休人员活动场所成为满足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展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成果的重要载体。

(三)推进“三项创新”,打造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新亮点

4、开展退休人员志愿互助服务。组织开展以“老有所为、关爱他人”为主题的退休人员志愿互助服务活动,为身体健康、热心公益事业、有一技之长的退休人员搭建展示自我、发挥余热的服务平台。探索建立退休人员“爱心帮扶档案”,提升退休人员互助服务工作水平。

5、完善退休人员自管服务网络。进一步优化退休人员自管组织的建立、运行机制,完善自管组织架构,制定人员选聘制度,明确自管组织工作职责,延伸自管组织服务内涵,落实自管组织工作经费,有效提高退休人员自管服务网络的建设水平。

6、推进退休人员公共服务创新。开展关爱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系列活动,通过建立报刊、图书阅读服务点,文体活动辅导点,退休人员讲堂等形式,丰富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探索建立退休人员健身活动示范点,通过制定统一管理标准,定期邀请专业老师培训,因地制宜发展退休人员晨(晚)练点,在引导退休人员到示范点参与活动健身的同时,接受公序规范,做到健身、文明两不误。

(四)突出“四个重点”,增进社会化管理服务退休人员幸福感

7、组织实施新一轮免费健康体检。结合退休人员的需求与愿望,进一步完善我市退休人员第六轮免费健康体检的组织实施工作,科学安排体检时间,适度增加体检项目,稳步提高体检费用标准。建立退休人员健康档案,探索实施健康体检后续服务。

8、切实做好退休人员走访慰问工作。充分发挥和依托基层人社平台作用,进一步落实退休人员新办手续必访、重大节日必访、重病住院必访、病故必访及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必访的“五必访”制度。稳步提高退休人员走访慰问补贴标准。

社会化管理范文篇8

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由服务和管理两个系统构成,是科教兴农和依法治农的重要载体。突出公益性技术服务和农业综合执法,重点强化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围绕构建多形式、多样化、多层次和公正、规范、高效的体系目标,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摘自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

能力,在强化与创新中提升

最近,适应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部推出了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系列规划,《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规划(2004-2010年)》是其组成部分之一。这份规划以构建和完善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系统体系为蓝图,明确了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基本思路,提出了改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行政执法体制、体系建设投入机制等几项具体的保障措施。

转变现状,积极应战,直面WTO竞争规则

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下发过《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已初步形成。近几年,农业执法服务建设也取得很大进展,国家已出台了29部农业法律和行政法规,在农业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显而易见,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这两个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轮子,已经并行运转了多年。然而,这两个目前已基本成型的轮子,在运转中并不是很顺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还很薄弱,与农村改革发展需要比,与发达国家水平比,还存在差距;体系本身还存在着定位不准确、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的现象。从农业技术服务看,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混淆,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的机制没有形成,公益性服务的职能没有落到实处。全国80%左右的乡镇农业“五站”缺乏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试验示范基地和培训场所,我国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30%-40%,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不足20%,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从执法管理看,行政审批与监督处罚不分,监督处罚与检疫检验不分,削弱了执法效力;执法主体分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效能不高。实践证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迫切要求,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以及转变政府的扶持方式。而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形成扶持载体,便于更好地实施“绿箱政策”,是政府支持保护农业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提升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水平。可以说,建设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是我国农业在WTO时代的必然选择。从这种意义上说,《规划》正是承担了这一功能。

改善服务,创新机制,迈过“最后一道坎”

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政府机构改革、部门职能转变不断向前发展。改革与转变的着眼点既有“硬件”,也有“软件”,主要是提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在农业部门所提供的各项服务中,最为关键也最为出彩的一个环节,就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国家农技推广体系在动植物新品种和重大技术推广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推进了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大幅度提高,增加了粮食、禽蛋、肉类、鱼类等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基本形成了以专业为主的事业型推广网络,完善了适合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推广方式。到2003年底,全国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化、经营管理五个系统,县、乡两级共有推广机构15.1万个,其中县级约2.37万个,乡级约12.73万个;县、乡两级推广机构共有农机推广人员100.8万。骄人的业绩,见证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曾有过的辉煌。然而,这一体系日显疲态。由于服务网络断层、服务功能不全、服务设施落后、经费保障不力、人员素质不高、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致使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弱化、服务方式落后、服务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推广功能的发挥。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给体系注入新鲜血液,《规划》采用创新农技推广体制与机制、明确农技机构职能、科学设置农技推广机构、优化农技推广队伍、保证必需的财政供给等多方面措施,营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打造为农民服务的平台。同时,明确提出政府农技推广机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确保公益性职能的履行。通过政策扶持,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开展为农服务营造良好的环境,逐步形成政府与市场互动发展、互为补充的农技推广新格局。12月13日,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国农业大学调研时强调,要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立农业科研、开发、推广一体化的新机制,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解决好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技术扩散“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努力提高生产能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生产力。《规划》针对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突出了政府在公益性技术服务方面的主导作用,全面建设高效的推广服务网络。《规划》的实施,必将再次焕发出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活力。

社会化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事业单位;后勤管理;社会化;模式构建

事业单位后勤管理社会化模式的构建及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对事业单位整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后勤管理工作的落实,在实际需求下构建社会化管理模式,利用高质量的后勤管理工作为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从而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后勤管理工作更好的发展。基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了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希望对相关的单位发展起到一定帮助。

1思想政治工作对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的作用

在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提升后勤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党的建设取得重要胜利的保障,更是促进党的队伍永葆活力的关键。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怎样才能实现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只有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创新后勤管理方法,提升后勤人员思想觉悟,才能真正实现后勤社会化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在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管理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帮助后勤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对今后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2事业单位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1后勤服务方式缺乏社会化。现阶段,事业单位后勤部门仍然存在主体依附性较弱、服务对象局限性、成本不完全性等特点,导致后勤服务部门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甚至不敢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走出去害怕失败,引进来害怕将自己击垮。因此,事业单位后勤管理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依然比较弱。2.2后勤管理方式亟待创新。部分事业单位的后勤管理部门在转变成后勤经济实体机后勤服务企业之后,没有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用改革替代管理,导致后勤服务管理制度亟待完善,执行力度较弱,而且依然采用经验型、粗放型的管理手段,不利于后勤管理方式的创新。2.3后勤管理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当后勤服务部门与事业单位主体机关实施机构分设、机制分离等措施之后,与主体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服务核算制度,甚至仍然停留在最原始的阶段,无法实现成本核算及有偿服务。此外,部分事业单位的后勤管理部门在转变成企改制之后,经营性资产仍然在主体机关的名下,而后勤服务企业只有使用权,缺少法人财产权,因此后勤服务企业很难变成完整的企业。事业单位后勤管理的市场化、企业化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导致企业缺少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2.4后勤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由于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的后勤管理专业化程度比较低,而且管理设施过于陈旧,科技含量较低,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再加上资金及政策的限制,后勤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导致经济基础亟须增强。

3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3.1创新管理理念,实现资源配置。事业单位后勤社会管理模式的改革存在相应问题,发展不是特别平衡,步伐严重受阻,后勤社会化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缺乏对服务社会化改革的认识。因此,事业单位要在“”的精神引领下,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从解放思想入手,让大家认识到后勤服务社会化不单单是后勤建设及服务模式的改革,更是后勤体制、保障机制的转变。事业单位中的干部职工要正确认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最终实现后勤管理向社会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的后勤社会化管理应该在市场规则下办事,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际上,服务就是商品,并且具有商品价值及使用价值,由于事业单位的市场容量存在限制,发展空间十分有限,通过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服务,能够为其提供更加广泛的空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确保事业单位后勤管理工作的社会化发展。3.2加强改革领导,落实舆论宣传工作。我国事业单位具有数量多、涉及范围广泛等特点,而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也包含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政策性较强,只凭借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国家应该推出牵头部门,实现统一规划、统一领导及统一协调,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合发展,有效解决后勤改革中存在的全新问题,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顺利进行,实现后勤社会化服务。另外,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的舆论宣传工作也十分重要,由于事业单位后勤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工作是否顺利进行。所以,一定要对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入研究,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增强相关部门对后勤社会化的认识,充分发挥社会化后勤管理在事业单位工作中的作用。3.3构建结算制度,明确法人财产权。要想明确事业单位、后勤经济实体及后勤服务企业之间的核算关系、收益分配关系及契约关系,需要先确定后勤服务中的经费标准,构建基于后勤经济实体、后勤服务企业的价值补偿机制,最终增强后勤管理工作的社会化意识,使其在后勤服务企业、经济实体中实现有效发展。根据现代企业制度产权要求,只有明确事业单位和后勤服务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才能有效解决其中的法人财产权问题,为后勤工作的社会化发展奠定相应基础。3.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员工素质。3.4.1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后勤社会化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主要是围绕人民群众来开展各项工作。现阶段,事业单位后勤管理工作已经达到了更高的层次要求,要想实现社会化管理,一定要注重后勤人员工作水平的提升。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下,树立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在工作过程中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及时改正后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后勤人员实施自己的权利,在后勤社会化管理中发挥重要价值。3.4.2联系理论与实际。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应该充分结合事业单位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在其社会化发展要求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后勤管理工作的真正落实。通过教育后勤工作人员,可以发现后勤社会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提升后勤管理质量。此外,有效结合思想政治理论与实际,还能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后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后勤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及工作水平。3.4.3做好后勤社会化的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能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后勤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提高道德素质。但是,思想政治工作并不是万能的,工作质量的好坏需要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检验,所以,在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管理中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做好评价工作,充分了解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其中的问题。与此同时,还应该构建评价制度,制定奖惩措施,在思想政治工作与后勤保障评价制度相结合的基础上,顺利落实后勤社会化管理。

4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创新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原本存在的后勤管理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因此,事业单位要在相关手段下实现后勤管理的社会化发展,探索与事业单位发展现状相符合的管理模式,在增强后勤社会化管理水平的同时提升事业单位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立胜.浅谈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后如何建设管理保安队伍[J].管理观察,2010(12):235-239.

[2]陈利.行政事业单位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17(6):172-173.

[3]左泽平.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方向浅析[J].经济师,2010(2):239.

社会化管理范文篇10

一、机关后勤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机关后勤事务工作按照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和发展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改善和拓展机关事务管理,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为实现我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改革,充分激发机关后勤工作的活力

近几年,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县坚持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来全方位审视机关后勤工作,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解决管理、服务、经营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规律来配置机关后勤资源,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了机关后勤生产力。

1、创新机关后勤管理理念。没有理念的创新,就没有工作的创新。由于我县的机关后勤改革起步晚,很多后勤人员习惯过去的分散管理,对集中统一管理、发挥后勤资源的整合作用认识不足,思想观念、工作理念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鉴于此,我县在机关后勤管理中坚持把加强后勤管理,提倡有效管理的理念,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后勤工作改革、发展意识,通过以会代训等形式引导教育后勤人员进一步提高认识,创新后勤改革与发展理念,加强和规范各项管理,在力求节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机关后勤管理服务的质量,在全县机关后勤工作中普遍形成了“既讲行政效率,又讲经济效益;既不主张高成本上的高效率,又反对低成本上的低效率”的新理念,推动后勤管理工作在创新中稳步发展。

2、深化机关后勤人事制度改革。为减轻财政负担,提高机关后勤工作效率,我县大胆改革机关后勤人事制度,将全县原有的XX个机关后勤单位进行撤并重组,对机关单位后勤编制重新进行了核定,并严格实行以需定岗、以岗定员的进人原则,把后勤工作人员的录用、管理纳入到了考核择取和聘用制的规范化渠道。如,根据各机关单位对安全管理的需求,及时核定需求编制,成立保安服务公司,引导用人机关从保安服务公司择优录取城镇户籍的退伍士兵充实到门卫队伍,既较好地解决了退伍士兵的就业安置问题,又满足了社会经济对安全服务的需求,缓解和弥补了我县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矛盾。同时,为防止各个机关单位的重复投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我县分流了XX名后勤绿化人员,集中成立了绿化大队等机关后勤服务单位,大力优化了资源结构,防止了资源的重置与浪费。

3、大力改革机关后勤管理模式。过去我县的机关后勤服务工作主要集中在物管、文印、保卫、保洁、绿化等方面,机关后勤服务功能单一。近年来,我县紧扣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实际,逐步探索由行政事业单位直接管理向交予社会、市场化运作方式型转变。对可以实行社会化运作的服务项目,大力引进市场机制,以最低的服务价位实现了最优的服务,推动了机关后勤工作活力不断增强。如对机关公务车辆加油、维修和办公用品的采购实行公开招标、政府采购,最大限度地扩大投标范围,增强采购的透明度,在保证物品质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办公采购费用。再如,对县套班子文印室资源重新整合,成立了四办综合文印室,采取对外承包的形式,将整合成立的四大办公室综合文印室办公室推向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从而减少了印刷设备、材料的成本及耗损费用,达到了后勤管理节约化、社会化,有效降低了后勤成本。

(二)健全制度,推动机关后勤工作步入规范化

没有制度的后勤管理不是科学的管理。根据后勤机构改革的变化以及职能转换所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我县注重吸收先进后勤管理经验,建立健全后勤事务管理制度,通过切实有效的制度管理来规范机关后勤行政行为,推动建设节约型政府机关工作,为建设节约型政府机关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1、认真贯彻政府采购法,制定出台了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及招标数额标准。县级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等通用物资实现了由县政府采购服务中心公开招标采购,大大降低了成本。实行政府采购以来,全县政府采购预算资金XX万元,实际采购付出金额XX万元,节约资金XX万元,节约率为XX%。

2、切实加强公务车辆编制审批管理,制定出台了公务车辆管理办法。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公务车辆编制标准进行了严格核定,严格按人员编制、领导职级配备车辆,严禁超编、超标购车。同时要求机关公务车辆定点购置、定点保险、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在下班和节假日期间车辆实行入库管理,坚决杜绝公车私用现象的发生。

3、严格公务接待标准,制定出台了公务接待办法。要求全县各个机关单位按照接待办法规定,本着“朴实、大方”的原则,根据所来领导级别确定接待标准,禁止违规、超标准接待,监察、纪委部门加大监管检查力度,有效避免了政务接待盲目攀比浪费,节约了财政资金。据此一项,使公务接待费用比过去大幅下降XX%,节省财政资金XX万元。

4、加强后勤财务管理,研究制定了机关后勤财务管理办法。机关后勤财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财务运行程序,实行“一支笔”审签制。督促财政部门加大机关后勤财务工作、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管力度,规范大宗物品、设备的处置报废行为,提高了资产的利用效率,做到了资金使用的合理、规范、高效。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使我县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迈入规范化渠道,也为着力推进节约型政府机关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强化节约意识,大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后勤

勤俭节约、降低成本是新时期机关后勤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节约社会相适应的标准。因此,我县始终把强化后勤工作节约意识,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如,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的后勤工作人员中广泛开展了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专题教育活动,使后勤人员进一步认识到后勤机关能否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直接关系到政府机关的形象,关系到机关的运行成本,关系到反腐保廉的实际成效,促使后勤人员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积极按照总理会见全国机关后勤工作先进代表时提出的“清廉、节俭、奉献”的要求,带头厉行节约,切实有效地搞好机关后勤的效能建设。同时,我县督促各机关单位科学编制后勤经费开支预算,坚持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各类支出,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做到精打细算,少花钱多办事,努力降低机关运行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关资源的效能,大力降低了机关后勤服务保障成本。如政府机关办公大楼竣工交付使用已达XX年之久,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各种设施设备不断老化,需要大量的维修费用。为减少开支,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政府机关后勤人员自己动手进行维护抢修。据不完全统计,此举近五年来,共节约大楼基础设施维护费用XX万元。通过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后勤建设,机关后勤费用大幅度降低,与前五年相比,直接降低了XX%。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几年来,我县在大胆借鉴学习和勇于实践中,机关后勤工作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与上级对机关后勤事务工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后勤在由以前单一的服务型向服务经营型转变后,我们的管理理念仍不能够跟得上发展的要求,仍习惯于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来考虑和解决问题。二是部分机关后勤工作引进市场机制,主动参与市场,实行社会化管理的能力低弱。三是随着后勤改革的深化和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关后勤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这些都影响了后勤管理效能的提高,制约了后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三、改进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建议

改进和加强机关后勤管理,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创新,走社会化管理的路子。为此,建议在今后的机关后勤工作中逐步探索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推进工作理念创新

以“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为目标,突出抓好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两个重点,强化管理、服务和经营三大功能,着力推进工作理念、服务机制、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的创新,力求在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经济效益以及后勤资源利用管理等五个方面有明显提高。

(二)进一步推进机关后勤服务体制改革

逐步将后勤管理与服务职能分开,大力引进社会服务进入机关后勤服务领域,使后勤管理部门不是从形式上,而是从实质上切实从行政事业单位中脱离出来,转变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开放型后勤服务经营实体。如,通过引进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县级四大班子重要会议、大型活动接待服务和机关大院的保洁工作,逐步将县政府所属宾馆、车队、食堂等后勤服务经营单位推向市场,使其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减轻财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