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艺术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21:20:56

商业艺术设计

商业艺术设计范文篇1

关键词:商业艺术设计现代设计教育综合素质

据调查,2000年以来大学商业美术设计类学生数量呈几何状增长,短短几年间,不论是美术学院或者综合院校,甚至各类矿业、石油、医科、外语等专科学院,都设置了艺术类课程。从人才需求的角度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商业繁荣是商业设计专业扩招的主要动因;从教育体制的角度来讲,大专院校的多元化发展亦是必然趋势。

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动机,培养大批专业人才固然是良好的愿望,但是不能仅仅通过扩招来解决,还要提高商业设计的教学质量,保证优秀人才的诞生与成长,这一点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职能部门的充分重视。

现代设计教育面临的困惑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工艺美术教育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设计教育应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改革。而现存的实际情况是,一些纯艺术院校由于市场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原本设立的一些专业学科并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艺术学院所开设的课程,是在原有结构基础上的调整和增加,三大构成、材料应用、现代设计技法基础,再加上一些实用课程的配合,便完成了初步的课程设置转变。这种转变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起到过渡作用,是可行的,但从商业设计教育长远的发展来看,必须建立一个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而建立这种体系便需要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解决办法

(一)艺术与商业并重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对人的灵魂有直接的改造提升功能。而商业为满足人类物质追求或某种欲望而存在。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结合体。艺术在作为个人追求时可以不具备任何商业价值,但当它成为一种社会行为时其商业价值就体现了出来。

“艺术设计”就其表现语言来说,应当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当它应用于商业目的时才具有了商业属性。绘画、文学、摄影、书法等艺术是它的思想基础。因此,艺术设计首先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的。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与实用艺术的时候,商业理念就开始时刻影响着它。我们不得不考虑观众的口味与商业上的成功与否。艺术设计作为艺术,同样需要商业化的理念。因此,“商业艺术设计”既有“艺术性”又强调“商业性”,这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思想基础。

(二)大学教师自身要具有开放式的教育思想

1.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具备综合素质

现代商业设计教育体系是一个综合门类的教育体系,它集合了各个艺术门类优秀的艺术成果和艺术形式:绘画、音乐、摄影、人体工程学、建筑学等。单纯将其局限在某一个研究领域是很片面的。作为教师要涉猎其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作为院系,公开资源、增进交流并且及时吸收其他院校以及国外优秀的教育经验,是现代商业设计教育开放式思想的体现。

2.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者自身商业意识的培养

大多数高校教师的个人经历是这样的:从正规艺术院校毕业,考取研究生,然后留校任教,一直在学校内工作,他们缺少了一个参与商业实践的工作经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传达的是美学、纯艺术的信息,而忽略了学生们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我们并不提倡所有的教师都涉足真正的商业领域,去做公司,去给学生真正的“商业”资讯,但是,教师的关注范围是可以扩展的:除了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可以与设计公司或广告公司有长期的接触与互动关系,并从中汲取最新的商业动态、设计趋势、就业信息等,这样不但可以让自己的教学增加实用性,同时还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关注他们这个阶段最关心的问题,帮助他们制定有效可行的就业计划。

(三)教育软环境的改善

目前艺术类专业学科的硬件条件已经较为完备,但软环境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对于商业艺术设计的学习来说,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比较优良的外部环境条件。这包括艺术教育群体努力奋斗的志向与力量和其营造出的艺术设计良好的教育学术氛围,以及设计界与教育界联手为学生提供的有效的社会实践、实习机会。

(四)教学重点的转移

1.培养复合型的、一专多能的、集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一身的设计人才

在实际工作当中,企业或公司并不需要某一专业极强、其他方面平庸的员工。企业或社会的发展更需要于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应认识到这种需求的变化,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增加选修课,拓宽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大多数学生具有专业的宽泛性、实用性和对岗位要求的应变能力。

2.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商业艺术设计范文篇2

随着全球贸易化的进程,各国间的交往日益扩大,市场经济运行方式日趋多样化,贸易往来更加自由。计算机的应用在改变世界,世界因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日益缩小,文化艺术也因网络而走向融合。在保留传统民族商业文化设计艺术呼声的同时,商业文化的综合形态正在逐步形成。崭新的传播学观点适时提出了超文化性理念,认为必须抛弃“旧的划分、分割世界以及线性分析的模式,转而采用蛛网式的思想形式”才能与信息化的进步要求相适应。用传统审美的眼光看民族建筑,我们自然要以飞檐翘梁和拱斗画栋而自豪,但是随着眼界的扩大,令我们惊叹的泰姬陵、艾菲尔铁塔以及纽约自由女神像同样是标志性智慧设计表现力的奇迹。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哲学强调立刻承认正在发生的东西,并试图从中揭示人们审美方式在新事物刺激下的微妙变化。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远程门诊、手机银行,甚至依照模特的示范购买流行的衣服款式、染发等一切不同于以往的新鲜的商业化设计元素正在出现。一键之捷让人重新回味起缓慢的进展,各类商业设计信息的重复性唤醒了对独特个性的欲望,选择的无限广播和迅即到达,使人感到真正需要理性来管理自己被激发的欲望。

传统的商业美术设计的艺术形象塑造是讲究典型化原则的。艺术设计师们忽视运用个体审美体验的创作原则很可能造成人物形象的单薄乏力,很难为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启迪和印象。商业艺术设计的典型化原则是以塑造高、大、全的消费品意图为主要的设计开发取向,而后现代主义的商业艺术设计元素则主线与大众消费文化合流,商品化设计塑造倾向于平民化,追求世俗性的甚至不惜采纳有缺陷的性格品类,新产品开发的方法讲究消解中小躲避崇高,创意艺术形象具有明显的非典型化倾向。完美无缺的设计可能很可敬,但并不可亲。而有缺陷但并无瑕疵的设计更具有单纯感,虽然显得丑陋,却是一般大众愿意接近的消费结构。

后现代主义的商业美术设计主张简化认识的复杂内容,因此主张用信仰取代认识。而信仰具有超越时间的特征,重新发现信仰的价值有着积极的作用。就商业艺术设计创作而言,它主张重新审视新消费主义文化的信仰和欲望领域,超越传统的一元化认识局限,倡导美向艺术以外的问题开放,重新打造商业设计美学的跨学科结构。传统的商业艺术设计媒介将成为历史,广告、美发、服饰,包括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设计都纳入审美范畴。偶像们提供现代的审美标准和生活方式,规定了大众新消费主义商业文化的走向,致使商业广告设计也加入到偶像的生产之中。体育和时装等亚文化形态融为一体,为不同主张的观众塑造跨越国界的偶像。

此外,后现代主义商业艺术设计认为表象化应让位于商业设计的行为艺术,商业设计创作和欣赏的界限逐步淡化渗透,消费的受众可以直接参与体会创作乐趣,表现的方式更加丰富和贴切消费结构本身。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商业美术设计哲学命题处在变动中,充满了相悖和矛盾。20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时代的竞争宣告结束,代之而起的是知识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从积极的意义上来看,民主化进程的逐步发展,社会组织结构日益向着平面方向演进,集权政治让位于民主政治,家庭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商业艺术设计重心更是向女性偏移,它倡导商业艺术价值的哲学性要以更加平和的态度,面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无序形态的变化。人们一方面参与高技术的竞争,提倡适者生存,并以成功作为评价社会生活的标准。设计师应该比以往更加关注宗教问题、健康医学、文学与环境、伦理、种族偏好,甚至情欲等问题。另一方面,消费结构中出现的享乐主义明显增加,强度也在逐渐蔓延。享受生活是每个当代人的权利,异质、相对、变化或许为我们所格外需要。当代社会意识潜在地要求反中心文化和边缘化改革。边缘化的主张有助于组织成员游离于激烈的权利竞争之外,充分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宁静乐趣,纵使实现这一状态要以经济上的损失为代价。它主张放弃商业美术设计宏大理论,不要奢谈空洞抽象的艺术本质,放弃我们心理上始终的依托,使自己身处于商业活动之外。后现代主义商业艺术设计同时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使得一向被认为是崇高和高雅的艺术打上了当代商品经济的烙印。它强调艺术的大众性,消解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精英情结,主张重新利用民族文化资源,采用通俗的日常生活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业艺术消费的普及。但同时也彻底否认了传统文艺的美学追求、文化信念和设计师意识规则,形成行为反常的怪异追求和迎合社会大众文化素养低俗趣味的倾向,导致了古典主义的衰落。

我国传统的商业艺术设计哲学像庄子哲学一样,本质上是一种超功利性的人生审美商业设计哲学。历来研究传统美德美学的大多数设计师,把注意力集中在“顿悟”“灵感”说上,而较少从总体上把它作为审美人生哲学来加以探索和估价。追求审美的超功利性,是一般商业艺术设计的哲学文化的主要特色。历史上,禅宗讲无念为宗,本质上要求超越生死是非个人功利目的,从而达到一种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和谐统一的高度的心灵自由。无念,既是一种超功利的审美人生态度,同时又是心灵高度自由的审美境界。这些哲学思想,如今还一直被融入我国艺术设计师的设计语言,而深厚的东方文化孕育下的中式审美,同样也有着道家、儒家等深刻的哲学烙印。我们的设计师多数因为艺术训练根基的原因,把以禅宗文化为代表的中式传统文化积淀的个人素养当作消费结构超功利的审美设计哲学,以此为出发点,总体审视了中式传统文化作为人生哲学的本质意义:把消除人的异化作为设计哲学评价主题,把获得高度的精神自由作为目的,把无念作为人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真正无念作为自救的途径,不是与世隔绝,心如死灰;所谓斩断尘缘的无念,是要求商业艺术设计师积极纵身于尘世生活,却又不为尘世生活中的种种物质欲念所束缚,保持一种高度的心灵自由。无念,就是要追求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唯是审美,故而以精神自由感为矢的,唯有超功利,方可达到精神自由这一矢的。审美与超功利的统一,构成无念的本质内涵。因此,超功利的精神自由是中式设计师艺术哲学的核心思想。但是这精神自由必须是建立在主体内心体验之上的个体与自然、与社会、与客观规律的高度和谐的统一,因而它也是一种商业设计审美的精神自由。因此,我们可以说,传统市场的审美观念是一种具有巨大吸引力、充满着智慧的超功利的审美消费结构的哲学。正是这一点,使消费水平与艺术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这一点,凡是追求像纯艺术世界观那样美丽的人生的消费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传统文化作为自己消费意识的指路明灯,使传统的商业设计艺术仍存在一定的生产空间。

由于这些消费结构的残余,一些设计师长久以来一直认为精神现象以及审美现象是独立于科学领域之外,实际上这是没有商业艺术设计科学素养的人的愚昧无知。对于今日仍落后于世界经济潮流的我国商业艺术设计美学而言,其弊端在于存在主观主义倾向,即艺术知识的创作生产中的天才崇拜倾向,是以一种纯粹的审美态度去体验艺术和审美对象的,以一种纯粹的审美意识去抽象理解审美真理的。我们知道:美不是实体,而是“美本身”,因此“审美是什么”不是语言学问题,语法不能解决符合不符合实际的问题。科学不是靠语法来发展的,设计师的审美性知识是一种面向个人的知识,让人凝视自己,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发自己的审美能力的知识。这种知识不应成为设计师感性与理性的对抗,个体对社会的抗拒,英雄主义对庸人哲学的批判,新消费结构的设计不应该形成对经典的崇拜和规范的恪守,在自我本位的实现之外提倡社会性利他主义。从艺术美对现实丑的接纳和消解入手,阐释“化丑为美”的审美机制,从而推演出现实丑同艺术美的单向转化,其适应性、准确性,与激发的意念、习惯,都在向我们显示不久的将来在商业艺术设计的古老产业里会产生彻底的改变。消费结构变化中的商业艺术设计趋势只能顺势而为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商业设计美学要成为真正的科学必须走出哲学本身。

消费市场体系的商业艺术设计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以加强人的社会化属性这一功能而具有事实上的审美作用。商业艺术设计作品能够唤起受众参与社会生活的心理满足感,或者是显示出参与社会生活的情景和气氛,这种“唤起”“显示”作用就是商业艺术设计对受众的美之所在。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具体生活现象中发现美,他的“美是生活”的命题指的是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参与社会生活是这种消费结构中实践的第—步和基本点。商业艺术设计以浓缩了的时间和空间把受众带入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不仅体验到与这个世界紧密联系的喜怒哀乐,而且获得商业信息和机会组织起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从中获得双向进展:改造客观的消费水平世界,既使其为人所用,又实现人的创造价值;改造主观世界,在掌握规律中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思想,并从精神上丰富自己作为人而应具有的本质。直接显示人们在实践中这种双向进展,就是商业美术设计审美的出发点。根据这一审美出发点,我们可以给商业艺术的设计美下一个概括而又准确的定义:商业艺术的设计之美的素材的提炼是参与生活。

内容摘要:当代大众传播活动的不断发展,助长了技术力量向商业艺术设计生产的本体性渗透。在科技意识形态的不可抗拒的影响下,技术作为操纵艺术设计行为的幕后指挥,正在渐渐走向艺术商业舞台的中心。工具理性则以科技意识形态的形式正在消解人们对传统的商业设计生产关系的审美思维模式和消费结构的审美习惯,同时它也在积极建构一种全新的截然不同的商业艺术价值性设计所指向的感受角度。

关键词:艺术设计审美文化审美价值取向新动向

参考文献:

[1]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商业艺术设计范文篇3

(一)商业插画的内涵

商业插画是一项具有功能性的绘画艺术,对书籍或是期刊的文字配图,用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传播。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艺术形式,更是服务社会传播文化的实际工具。商业插画侠义的定义就是针对书籍或插图所绘制的图画,而广义上的商业插画就是在各种杂志刊物中配备的图画具有商业价值的形式。商业插画是一种艺术文化,是以插图的形式将其涵义展示给大众,经过长久的历史发展到现在的成熟状态。所以,商业插画不仅是传统艺术文化的创新,更是对商业价值的突破。

(二)商业插画的表现形式

由于商业插画在属于艺术文化的范畴同时还能创造商业价值,所以对商业插画的评估价值十分高。在传统的商业插画中,主要是以平面手绘的创作形式为主。比如,过去广为人知的“小人书”就是利用传统商业插画的白描手法进行创作的。其特点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念,为人们创造多彩的娱乐活动背景,丰富人们的生活。随着社会发展,现在的商业插画已经与电脑艺术设计相融合,创作出符合当代人们审美观念与需求的作品。在不断的市场需求下,商业插画就会不断的进行完善,最终走向商业插画发展的巅峰。

二、电脑艺术设计的概念及发展前景

(一)电脑艺术设计的概念

电脑艺术设计是一门将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融合为一体的学科,可以创造出具有现代化气息的艺术产品。电脑艺术设计主要是通过电脑来进行艺术设计,是营造新生活的服务形式。电脑艺术设计的根本宗旨是使用艺术设计的手段对商品生产、商品流通与成品销售进行艺术设计,为生活提供新服务形式,同时也创造可观利益。根据该宗旨来看,电脑艺术设计为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今各行各业发展都增添了竞争因素。电脑艺术设计包含了图形的形成与相关存储信息,表现形式设计涉及的方面也十分广阔,主要包括了影视设计、动画设计、网络游戏设计、平面设计等等。囊括的范围广,运用的方面多,是电脑艺术设计的一大特点。

(二)电脑一社设计的发展前景

电脑艺术设计是一个利用新型视觉进行设计的方式,从本质上来说,电脑艺术设计就是用现代化工具来实现对艺术作品的生产。电脑艺术设计师发展的新兴产业,是现代化的产物,它不仅给设计师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创作空间,还大大的提高了设计师创作设计的效率与质量。电脑艺术设计是一个起步较晚的产业,但是由于市场需求量使其发展的速度很快,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更加迅速。电脑艺术设计能够应用到的领域非常广泛,从动画到建筑,从平面到游戏都具有重大的应用,在当前的电脑艺术设计的前景发展的空间范围比较广阔,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三、商业插画与电脑艺术设计的关系

(一)电脑艺术设计对商业插画的影响

插画在生活中是常见的一种艺术表现,是运用简单线条与图案来表现的艺术方式。从插画的出现到商业中的应用,都是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如今,告别了手绘插画的时代,逐渐开始运用电脑艺术设计对商业插画进行创作。对于商业插画而言,电脑艺术设计的使用无疑有力的推动了其发展。随着科技快速发展,电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同时就促进了商业插画跨进了新时代。商业插画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商业设图标、广告宣传、书籍杂志、影视动画中。这些现代化设计都是运用电脑艺术设计完成的,给商业插画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商业插画的应用更加广泛,内涵及用途都得到了扩展。

(二)电脑艺术设计对商业插画的作用

插画是给观看者建造一个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传统的手绘功能是将情感精神通过画笔展现出来,在这样的条件下,效率与质量都无法得到绝对的保证。现代的电脑艺术设计。首先在效率上就有大大的提升,并且能将插画在人的视觉中展现到极致的程度,为观看者创造一个良好的视觉效果,在电脑中的各种插画色彩都有齐全的种类,具备的条件更加完善。在为商业插画提供设计的途径时,运用电脑艺术设计方式可有效的提高设计的效率与质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产量,所以电脑艺术设计对商业插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电脑艺术设计对商业插画的重要性

在商业插画的变现形式中,电脑艺术设计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对商业插画的制作有了严格的要求。商业插画是一种视觉艺术,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传递实质信息。商业插画符合这个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就是电脑艺术设计已经成为时代特征。在商业插画发展的最初,大多数插画都是需要通过设计师手绘完成,而相对现代的商业插画都是运用电脑艺术设计进行绘制的,在制作工序与完成效率上就比以前要高很多。随着现代商业插画的应用广泛,需要求增长速度快,就全国的刊物图文插图的总类与数量相当庞大,电脑艺术设计在此应用的频率就相应较高了。电脑艺术设计对产品生产的效率、质量、产量生产都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电脑艺术设计于商业插画来说是发展的基础,有着重大的意义。

四、结束语

商业艺术设计范文篇4

关键词:商业艺术设计现代设计教育综合素质

(一)艺术与商业并重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对人的灵魂有直接的改造提升功能。而商业为满足人类物质追求或某种欲望而存在。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结合体。艺术在作为个人追求时可以不具备任何商业价值,但当它成为一种社会行为时其商业价值就体现了出来。

“艺术设计”就其表现语言来说,应当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当它应用于商业目的时才具有了商业属性。绘画、文学、摄影、书法等艺术是它的思想基础。因此,艺术设计首先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的。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与实用艺术的时候,商业理念就开始时刻影响着它。我们不得不考虑观众的口味与商业上的成功与否。艺术设计作为艺术,同样需要商业化的理念。因此,“商业艺术设计”既有“艺术性”又强调“商业性”,这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思想基础。

(二)大学教师自身要具有开放式的教育思想

1.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具备综合素质

现代商业设计教育体系是一个综合门类的教育体系,它集合了各个艺术门类优秀的艺术成果和艺术形式:绘画、音乐、摄影、人体工程学、建筑学等。单纯将其局限在某一个研究领域是很片面的。作为教师要涉猎其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作为院系,公开资源、增进交流并且及时吸收其他院校以及国外优秀的教育经验,是现代商业设计教育开放式思想的体现。

2.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者自身商业意识的培养

大多数高校教师的个人经历是这样的:从正规艺术院校毕业,考取研究生,然后留校任教,一直在学校内工作,他们缺少了一个参与商业实践的工作经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传达的是美学、纯艺术的信息,而忽略了学生们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我们并不提倡所有的教师都涉足真正的商业领域,去做公司,去给学生真正的“商业”资讯,但是,教师的关注范围是可以扩展的:除了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可以与设计公司或广告公司有长期的接触与互动关系,并从中汲取最新的商业动态、设计趋势、就业信息等,这样不但可以让自己的教学增加实用性,同时还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关注他们这个阶段最关心的问题,帮助他们制定有效可行的就业计划。

(三)教育软环境的改善

目前艺术类专业学科的硬件条件已经较为完备,但软环境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对于商业艺术设计的学习来说,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比较优良的外部环境条件。这包括艺术教育群体努力奋斗的志向与力量和其营造出的艺术设计良好的教育学术氛围,以及设计界与教育界联手为学生提供的有效的社会实践、实习机会。

(四)教学重点的转移

1.培养复合型的、一专多能的、集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一身的设计人才

在实际工作当中,企业或公司并不需要某一专业极强、其他方面平庸的员工。企业或社会的发展更需要于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应认识到这种需求的变化,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增加选修课,拓宽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大多数学生具有专业的宽泛性、实用性和对岗位要求的应变能力。

2.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商业艺术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艺术设计审美文化审美价值取向新动向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新消费主义的消费结构和审美现象也是一本万殊的。在现代市场体系下,纷繁复杂的审美现象不只是传统审美文化哲学所倡导的一个本质,同样层次、同样境界的审美现象共同体现了本质事物的多元核心,消费结构的变换不会也不可能共同实现着一个审美的目的,因为有多元的本质,可能一种审美现象有若干本质解说的变动。消费结构审美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在层次上有别于精英文化,而是存在于审美的质的规定性已经被时代所突破,雅俗无法统一在传统观念美的旗帜下了。高雅艺术和通俗文化之间,不仅有量的区别,在日常消费结构刺激下,生活中的审美境界与非审美境界之间则更是具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角度,甚至有着质的区别。技术力量向艺术生产的本体性渗透,表面化的意向是技术操纵了设计,其实是整个消费结构设计系统工程的重建。研究深刻变化中的商业设计素材,已经是设计师更加重要的设计意图的根基。

随着全球贸易化的进程,各国间的交往日益扩大,市场经济运行方式日趋多样化,贸易往来更加自由。计算机的应用在改变世界,世界因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日益缩小,文化艺术也因网络而走向融合。在保留传统民族商业文化设计艺术呼声的同时,商业文化的综合形态正在逐步形成。崭新的传播学观点适时提出了超文化性理念,认为必须抛弃“旧的划分、分割世界以及线性分析的模式,转而采用蛛网式的思想形式”才能与信息化的进步要求相适应。用传统审美的眼光看民族建筑,我们自然要以飞檐翘梁和拱斗画栋而自豪,但是随着眼界的扩大,令我们惊叹的泰姬陵、艾菲尔铁塔以及纽约自由女神像同样是标志性智慧设计表现力的奇迹。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哲学强调立刻承认正在发生的东西,并试图从中揭示人们审美方式在新事物刺激下的微妙变化。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远程门诊、手机银行,甚至依照模特的示范购买流行的衣服款式、染发等一切不同于以往的新鲜的商业化设计元素正在出现。一键之捷让人重新回味起缓慢的进展,各类商业设计信息的重复性唤醒了对独特个性的欲望,选择的无限广播和迅即到达,使人感到真正需要理性来管理自己被激发的欲望。

传统的商业美术设计的艺术形象塑造是讲究典型化原则的。艺术设计师们忽视运用个体审美体验的创作原则很可能造成人物形象的单薄乏力,很难为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启迪和印象。商业艺术设计的典型化原则是以塑造高、大、全的消费品意图为主要的设计开发取向,而后现代主义的商业艺术设计元素则主线与大众消费文化合流,商品化设计塑造倾向于平民化,追求世俗性的甚至不惜采纳有缺陷的性格品类,新产品开发的方法讲究消解中小躲避崇高,创意艺术形象具有明显的非典型化倾向。完美无缺的设计可能很可敬,但并不可亲。而有缺陷但并无瑕疵的设计更具有单纯感,虽然显得丑陋,却是一般大众愿意接近的消费结构。

后现代主义的商业美术设计主张简化认识的复杂内容,因此主张用信仰取代认识。而信仰具有超越时间的特征,重新发现信仰的价值有着积极的作用。就商业艺术设计创作而言,它主张重新审视新消费主义文化的信仰和欲望领域,超越传统的一元化认识局限,倡导美向艺术以外的问题开放,重新打造商业设计美学的跨学科结构。传统的商业艺术设计媒介将成为历史,广告、美发、服饰,包括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设计都纳入审美范畴。偶像们提供现代的审美标准和生活方式,规定了大众新消费主义商业文化的走向,致使商业广告设计也加入到偶像的生产之中。体育和时装等亚文化形态融为一体,为不同主张的观众塑造跨越国界的偶像。

此外,后现代主义商业艺术设计认为表象化应让位于商业设计的行为艺术,商业设计创作和欣赏的界限逐步淡化渗透,消费的受众可以直接参与体会创作乐趣,表现的方式更加丰富和贴切消费结构本身。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商业美术设计哲学命题处在变动中,充满了相悖和矛盾。20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时代的竞争宣告结束,代之而起的是知识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从积极的意义上来看,民主化进程的逐步发展,社会组织结构日益向着平面方向演进,集权政治让位于民主政治,家庭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商业艺术设计重心更是向女性偏移,它倡导商业艺术价值的哲学性要以更加平和的态度,面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无序形态的变化。人们一方面参与高技术的竞争,提倡适者生存,并以成功作为评价社会生活的标准。设计师应该比以往更加关注宗教问题、健康医学、文学与环境、伦理、种族偏好,甚至情欲等问题。另一方面,消费结构中出现的享乐主义明显增加,强度也在逐渐蔓延。享受生活是每个当代人的权利,异质、相对、变化或许为我们所格外需要。当代社会意识潜在地要求反中心文化和边缘化改革。边缘化的主张有助于组织成员游离于激烈的权利竞争之外,充分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宁静乐趣,纵使实现这一状态要以经济上的损失为代价。它主张放弃商业美术设计宏大理论,不要奢谈空洞抽象的艺术本质,放弃我们心理上始终的依托,使自己身处于商业活动之外。后现代主义商业艺术设计同时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使得一向被认为是崇高和高雅的艺术打上了当代商品经济的烙印。它强调艺术的大众性,消解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精英情结,主张重新利用民族文化资源,采用通俗的日常生活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业艺术消费的普及。但同时也彻底否认了传统文艺的美学追求、文化信念和设计师意识规则,形成行为反常的怪异追求和迎合社会大众文化素养低俗趣味的倾向,导致了古典主义的衰落。我国传统的商业艺术设计哲学像庄子哲学一样,本质上是一种超功利性的人生审美商业设计哲学。历来研究传统美德美学的大多数设计师,把注意力集中在“顿悟”“灵感”说上,而较少从总体上把它作为审美人生哲学来加以探索和估价。追求审美的超功利性,是一般商业艺术设计的哲学文化的主要特色。历史上,禅宗讲无念为宗,本质上要求超越生死是非个人功利目的,从而达到一种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和谐统一的高度的心灵自由。无念,既是一种超功利的审美人生态度,同时又是心灵高度自由的审美境界。这些哲学思想,如今还一直被融入我国艺术设计师的设计语言,而深厚的东方文化孕育下的中式审美,同样也有着道家、儒家等深刻的哲学烙印。我们的设计师多数因为艺术训练根基的原因,把以禅宗文化为代表的中式传统文化积淀的个人素养当作消费结构超功利的审美设计哲学,以此为出发点,总体审视了中式传统文化作为人生哲学的本质意义:把消除人的异化作为设计哲学评价主题,把获得高度的精神自由作为目的,把无念作为人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真正无念作为自救的途径,不是与世隔绝,心如死灰;所谓斩断尘缘的无念,是要求商业艺术设计师积极纵身于尘世生活,却又不为尘世生活中的种种物质欲念所束缚,保持一种高度的心灵自由。无念,就是要追求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唯是审美,故而以精神自由感为矢的,唯有超功利,方可达到精神自由这一矢的。审美与超功利的统一,构成无念的本质内涵。因此,超功利的精神自由是中式设计师艺术哲学的核心思想。但是这精神自由必须是建立在主体内心体验之上的个体与自然、与社会、与客观规律的高度和谐的统一,因而它也是一种商业设计审美的精神自由。因此,我们可以说,传统市场的审美观念是一种具有巨大吸引力、充满着智慧的超功利的审美消费结构的哲学。正是这一点,使消费水平与艺术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这一点,凡是追求像纯艺术世界观那样美丽的人生的消费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传统文化作为自己消费意识的指路明灯,使传统的商业设计艺术仍存在一定的生产空间。

由于这些消费结构的残余,一些设计师长久以来一直认为精神现象以及审美现象是独立于科学领域之外,实际上这是没有商业艺术设计科学素养的人的愚昧无知。对于今日仍落后于世界经济潮流的我国商业艺术设计美学而言,其弊端在于存在主观主义倾向,即艺术知识的创作生产中的天才崇拜倾向,是以一种纯粹的审美态度去体验艺术和审美对象的,以一种纯粹的审美意识去抽象理解审美真理的。我们知道:美不是实体,而是“美本身”,因此“审美是什么”不是语言学问题,语法不能解决符合不符合实际的问题。科学不是靠语法来发展的,设计师的审美性知识是一种面向个人的知识,让人凝视自己,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发自己的审美能力的知识。这种知识不应成为设计师感性与理性的对抗,个体对社会的抗拒,英雄主义对庸人哲学的批判,新消费结构的设计不应该形成对经典的崇拜和规范的恪守,在自我本位的实现之外提倡社会性利他主义。从艺术美对现实丑的接纳和消解入手,阐释“化丑为美”的审美机制,从而推演出现实丑同艺术美的单向转化,其适应性、准确性,与激发的意念、习惯,都在向我们显示不久的将来在商业艺术设计的古老产业里会产生彻底的改变。消费结构变化中的商业艺术设计趋势只能顺势而为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商业设计美学要成为真正的科学必须走出哲学本身。

消费市场体系的商业艺术设计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以加强人的社会化属性这一功能而具有事实上的审美作用。商业艺术设计作品能够唤起受众参与社会生活的心理满足感,或者是显示出参与社会生活的情景和气氛,这种“唤起”“显示”作用就是商业艺术设计对受众的美之所在。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具体生活现象中发现美,他的“美是生活”的命题指的是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参与社会生活是这种消费结构中实践的第—步和基本点。商业艺术设计以浓缩了的时间和空间把受众带入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不仅体验到与这个世界紧密联系的喜怒哀乐,而且获得商业信息和机会组织起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从中获得双向进展:改造客观的消费水平世界,既使其为人所用,又实现人的创造价值;改造主观世界,在掌握规律中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思想,并从精神上丰富自己作为人而应具有的本质。直接显示人们在实践中这种双向进展,就是商业美术设计审美的出发点。根据这一审美出发点,我们可以给商业艺术的设计美下一个概括而又准确的定义:商业艺术的设计之美的素材的提炼是参与生活。

参考文献:

[1]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商业艺术设计范文篇6

关键词:商业艺术设计现代设计教育综合素质

据调查,2000年以来大学商业美术设计类学生数量呈几何状增长,短短几年间,不论是美术学院或者综合院校,甚至各类矿业、石油、医科、外语等专科学院,都设置了艺术类课程。从人才需求的角度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商业繁荣是商业设计专业扩招的主要动因;从教育体制的角度来讲,大专院校的多元化发展亦是必然趋势。

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动机,培养大批专业人才固然是良好的愿望,但是不能仅仅通过扩招来解决,还要提高商业设计的教学质量,保证优秀人才的诞生与成长,这一点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职能部门的充分重视。

现代设计教育面临的困惑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工艺美术教育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设计教育应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改革。而现存的实际情况是,一些纯艺术院校由于市场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原本设立的一些专业学科并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艺术学院所开设的课程,是在原有结构基础上的调整和增加,三大构成、材料应用、现代设计技法基础,再加上一些实用课程的配合,便完成了初步的课程设置转变。这种转变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起到过渡作用,是可行的,但从商业设计教育长远的发展来看,必须建立一个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而建立这种体系便需要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解决办法

(一)艺术与商业并重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对人的灵魂有直接的改造提升功能。而商业为满足人类物质追求或某种欲望而存在。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结合体。艺术在作为个人追求时可以不具备任何商业价值,但当它成为一种社会行为时其商业价值就体现了出来。

“艺术设计”就其表现语言来说,应当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当它应用于商业目的时才具有了商业属性。绘画、文学、摄影、书法等艺术是它的思想基础。因此,艺术设计首先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的。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与实用艺术的时候,商业理念就开始时刻影响着它。我们不得不考虑观众的口味与商业上的成功与否。艺术设计作为艺术,同样需要商业化的理念。因此,“商业艺术设计”既有“艺术性”又强调“商业性”,这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思想基础。

(二)大学教师自身要具有开放式的教育思想

1.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具备综合素质

现代商业设计教育体系是一个综合门类的教育体系,它集合了各个艺术门类优秀的艺术成果和艺术形式:绘画、音乐、摄影、人体工程学、建筑学等。单纯将其局限在某一个研究领域是很片面的。作为教师要涉猎其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作为院系,公开资源、增进交流并且及时吸收其他院校以及国外优秀的教育经验,是现代商业设计教育开放式思想的体现。

2.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者自身商业意识的培养

大多数高校教师的个人经历是这样的:从正规艺术院校毕业,考取研究生,然后留校任教,一直在学校内工作,他们缺少了一个参与商业实践的工作经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传达的是美学、纯艺术的信息,而忽略了学生们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我们并不提倡所有的教师都涉足真正的商业领域,去做公司,去给学生真正的“商业”资讯,但是,教师的关注范围是可以扩展的:除了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可以与设计公司或广告公司有长期的接触与互动关系,并从中汲取最新的商业动态、设计趋势、就业信息等,这样不但可以让自己的教学增加实用性,同时还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关注他们这个阶段最关心的问题,帮助他们制定有效可行的就业计划。

(三)教育软环境的改善

目前艺术类专业学科的硬件条件已经较为完备,但软环境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对于商业艺术设计的学习来说,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比较优良的外部环境条件。这包括艺术教育群体努力奋斗的志向与力量和其营造出的艺术设计良好的教育学术氛围,以及设计界与教育界联手为学生提供的有效的社会实践、实习机会。

(四)教学重点的转移

1.培养复合型的、一专多能的、集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一身的设计人才

在实际工作当中,企业或公司并不需要某一专业极强、其他方面平庸的员工。企业或社会的发展更需要于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应认识到这种需求的变化,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增加选修课,拓宽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大多数学生具有专业的宽泛性、实用性和对岗位要求的应变能力。

2.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商业艺术设计范文篇7

关键词:商业艺术设计现代设计教育综合素质

据调查,2000年以来大学商业美术设计类学生数量呈几何状增长,短短几年间,不论是美术学院或者综合院校,甚至各类矿业、石油、医科、外语等专科学院,都设置了艺术类课程。从人才需求的角度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商业繁荣是商业设计专业扩招的主要动因;从教育体制的角度来讲,大专院校的多元化发展亦是必然趋势。

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动机,培养大批专业人才固然是良好的愿望,但是不能仅仅通过扩招来解决,还要提高商业设计的教学质量,保证优秀人才的诞生与成长,这一点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职能部门的充分重视。

一、现代设计教育面临的困惑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工艺美术教育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设计教育应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改革。而现存的实际情况是,一些纯艺术院校由于市场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原本设立的一些专业学科并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艺术学院所开设的课程,是在原有结构基础上的调整和增加,三大构成、材料应用、现代设计技法基础,再加上一些实用课程的配合,便完成了初步的课程设置转变。这种转变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起到过渡作用,是可行的,但从商业设计教育长远的发展来看,必须建立一个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而建立这种体系便需要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二、解决办法

(一)艺术与商业并重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对人的灵魂有直接的改造提升功能。而商业为满足人类物质追求或某种欲望而存在。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结合体。艺术在作为个人追求时可以不具备任何商业价值,但当它成为一种社会行为时其商业价值就体现了出来。

“艺术设计”就其表现语言来说,应当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当它应用于商业目的时才具有了商业属性。绘画、文学、摄影、书法等艺术是它的思想基础。因此,艺术设计首先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的。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与实用艺术的时候,商业理念就开始时刻影响着它。我们不得不考虑观众的口味与商业上的成功与否。艺术设计作为艺术,同样需要商业化的理念。因此,“商业艺术设计”既有“艺术性”又强调“商业性”,这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思想基础。

(二)大学教师自身要具有开放式的教育思想

1.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具备综合素质

现代商业设计教育体系是一个综合门类的教育体系,它集合了各个艺术门类优秀的艺术成果和艺术形式:绘画、音乐、摄影、人体工程学、建筑学等。单纯将其局限在某一个研究领域是很片面的。作为教师要涉猎其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作为院系,公开资源、增进交流并且及时吸收其他院校以及国外优秀的教育经验,是现代商业设计教育开放式思想的体现。

2.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者自身商业意识的培养

大多数高校教师的个人经历是这样的:从正规艺术院校毕业,考取研究生,然后留校任教,一直在学校内工作,他们缺少了一个参与商业实践的工作经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传达的是美学、纯艺术的信息,而忽略了学生们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我们并不提倡所有的教师都涉足真正的商业领域,去做公司,去给学生真正的“商业”资讯,但是,教师的关注范围是可以扩展的:除了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可以与设计公司或广告公司有长期的接触与互动关系,并从中汲取最新的商业动态、设计趋势、就业信息等,这样不但可以让自己的教学增加实用性,同时还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关注他们这个阶段最关心的问题,帮助他们制定有效可行的就业计划。

(三)教育软环境的改善

目前艺术类专业学科的硬件条件已经较为完备,但软环境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对于商业艺术设计的学习来说,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比较优良的外部环境条件。这包括艺术教育群体努力奋斗的志向与力量和其营造出的艺术设计良好的教育学术氛围,以及设计界与教育界联手为学生提供的有效的社会实践、实习机会。

(四)教学重点的转移

1.培养复合型的、一专多能的、集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一身的设计人才

在实际工作当中,企业或公司并不需要某一专业极强、其他方面平庸的员工。企业或社会的发展更需要于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应认识到这种需求的变化,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增加选修课,拓宽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大多数学生具有专业的宽泛性、实用性和对岗位要求的应变能力。

2.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商业艺术设计范文篇8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就是艺术设计,它同样也是文化、美学、社会学、哲学等方面的融合,有着实用性、跨学科性、集成性等特点,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一种大文化,具有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但应当具有造型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也应当加强心理学、社会学、表演、法学、综合艺术、地理、历史、哲学、民俗学、新闻学、数理、文学、美学等方面文化知识的储备,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既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便于创意设计,又可以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其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其精神境界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加强专业素质教育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而言,其通过学习艺术设计学可以提高专业素养。设计艺术学主要包括艺术设计史和设计理论等方面,这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忽视了这类课程的教学,一些学校甚至放弃了此类课程的教学。这两门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明确设计观念,更为重要的是能使学生达到更高的专业水平,使学生成为懂得市场和社会经济规律、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的人才。实践与理论并不是各自存在的,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不但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应当关注其基础理论与相关专业知识的交叉学习。若忽视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暴露出后劲不足的弊端,进而失去发展机会。为此,教师在进行艺术设计教学时。不但要关注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应用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当以实践性和实用性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合理设计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充分理解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艺术设计作为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该专业学生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能够负责具体的管理、施工和设计,成为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所具备的能力通过社会活动的总结归纳则形成实践能力素养,它包含创新能力、交往沟通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通过设计实践,不但能够真正了解企业市场营销理念、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生产的决策过程、生产状况,以及国情国策、风土人情、区域文化、人们购买力以及消费心理等问题,甚至能够体会到职场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够提升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尤其锻炼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在企业、公司兼职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将对以后的工作岗位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能够初步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获得对未来工作的认同感,为以后正式进入社会、开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科学、合理地制订自己的职业规划。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实习或兼职能够得到一定的职业技术能力,使自身的动手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提高专业能力素养,为以后顺利择业、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商业艺术设计范文篇9

一、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概述

经济水平的提升,让人们更加注重于精神世界的满足,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推出历史舞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是为了向人们传播自己的设计理念,通过可视形式的主动行为过程。主要通过标识、排版、绘画、平面设计、插画和色彩等表现形式,向人们传达一些特点的设计理念,并以此来影响人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观念。因此,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在摄影、服装设计、网页设计、建筑设计、舞台设计等各种商业领域逐渐被广泛使用。这主要是因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能有效的激发人们的视觉效果,满足人们的艺术精神追求,进而提升商品的宣传效果。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行业,其从1960年就在日本东京的世界设计大会被人们提起。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兴起是在19世纪中叶的欧美印刷美术设计。可以说,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是,视觉传达专业在我国的起步时间却比较地晚,主要是由于清末闭关锁国政策和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却非常的快。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加入WTO后给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提供了一个良好发展环境,也给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

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主要是设计者通过视觉媒介向人们展现并传达自己的设计理念的这一过程。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发展一直都是紧跟着时展的脚步,随着科技进步和新视觉媒介的出现,以及新的艺术工艺的出现而不断扩大其使用范围。目前,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主要适用于印刷行业、书籍设计行业、展示设计行业、影像设计以及视觉环境设计行业。由此可见,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具有使用范围广、内容丰富的特点。另外,由于人们欣赏观念更替速度的增快,和人们精神艺术的需求增大,导致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创新速度非常的快。还有,视觉传达设计是为当代商业服务的,主要通过在标志、广告、包装、室内设计、企业形象等方面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通过这些设计的视觉形象向消费者传输者企业或商品的销售理念、观念。因此,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又具有非常巨大的商业价值。

三、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创新理念

(一)创新设计理念

物质水平的提高,让人们欣赏水平不断地提高,对艺术设计的要求也不断地在变化。为了能设计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符合时展特色,具有自己艺术风格的艺术作品。设计师应该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要不断提升自己在艺术当中的创新能力。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人们的期望,利用创新的设计理念,设计出具有时代特色和自身艺术风格的艺术作品。创新设计理念的实质主要是设计者对过去的设计经验和知识进行不断的总结,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区别于常人的设计思想。然后运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条件创作出满足人们需求和社会需求的新事物、新方法、新理念等并获得良好商业效益的创作行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创新设计理念应最大程度的体现出当代时代的特点和作品的审美要求。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视觉符号(文字、图形、色彩)与当下流行的时尚元素的结合,最终完美诠释出时代和美的融合。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主要使用领域在商业当中,因此,设计中应该要将商业当中需要的宣传作用与艺术进行有效地结合,要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为商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如此,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才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二)设计语言的创新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图形语言化、语言图形化的制作过程。艺术设计者为了能有效的向社会和群众自己的艺术主张和设计理念,需要不断的寻找和挖掘出最能体现自己设计理念的视觉语言。在现实中没有符合自己设计理念和创作理念的设计语言,设计者就只能通过自己的设计经验和艺术知识来创造出更能贴切自己设计理念的视觉语言。视觉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为了让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做到有效地结合,通过线条、形状、色调、色彩、肌理、形式、比例、空间和光线等视觉设计基础元素的创新,将信息在商家、消费者和商品直接的有效流动。视觉元素的创新,非常考验设计师的艺术设计知识和观察能力、以及创作能力。通过对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设计语言进行创新,不仅能开阔设计师的创作思维,还能开拓艺术作品的表现范围,以及丰富视觉传达设计的展现内容。

(三)设计理念表现方式的创新

科学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促进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发展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也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无穷的动力。因为科技的大力发展,促使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机械设备、思维方式和研究理论都获到了非常大的进步。正是因为这种进步,设计者依靠各种视觉媒介、物质材料和设计工具进行视觉传达艺术的创新设计,以此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

(四)绿色元素的体现

随着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人们脑海中的环保理念也越来越深刻,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发展中全民的主流意识。因此,设计师应该抓住环保这个潮流理念,在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当中,不仅要体现出目前时展的特色,还必须注重绿色环保理念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在现实的艺术设计过程当中,设计者应该在自己的作品当中积极地融入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还应该将生活当中的环保思维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去。如此,设计师不仅能紧紧抓住当下艺术发展潮流的主要方向,还能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时时刻刻的提醒人们爱护环境,为过的环境保护事业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能直接的体现出艺术作品的环境保护理念,艺术创造者经常会在作品中加入绿色元素。而绿色元素的加入也是符合当代经济发展趋势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五)个性化的体现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不仅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自身所需要的,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特色设计理念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为了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文化,认识到设计师自己的艺术风格,设计师在进行作品设计时应该要掺入具有自己艺术特点和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可见,设计师在进行作品设计时应该要不断追求自己个性化的体现,要在单一传统的设计基础之上逐渐向个性化、多元化的设计转变。最重要的是要设计师自己本人要走出传统设计的束缚和创新自己的设计思路。从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商业价值来说,只有将自己的个性化色彩融入到艺术作品当中,才能让消费者在众多同类的艺术品中分清、认出自己的艺术品,展现出自己艺术作品所有表达的个性内容,并满足现代社会消费者不同的个性化精神需求。

四、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创新设计理念的结合

(一)设计理念和视觉语言的结合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让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创新理念之间产生了结合,也就是在自身原有的设计理念和知识基础上再结合其他的设计元素进行二次创作,以此做到视觉理念的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在日常的设计活动中,设计理念的创新经常会与各种不同的视觉语言进行结合,通过不同的视觉语言,通过不同的视觉媒介,通过创新的视觉语言设计方式对自己的设计作品加以精准的阐述。并且,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图形语言化、语言图形化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为了能设计出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符合时展的艺术作品,设计师需要不断的寻找更适合自己艺术作品的视觉语言,通过对视觉语言的基本元素文字、色彩、图形进行二次创新来挖掘出更具有自己艺术风格的视觉语言。然结合自己的设计理念将这些新的视觉语言运用到自己的设计当中,创造出满足当代人们艺术文化需求的作品来。

(二)实现个性化和多元化创新的结合

设计师要不断创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实现自身作品的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结合。使自己的作品在众多艺术品中脱颖而出,并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艺术设计风格。另外,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其对艺术作品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化,为了能满足不同人之间的艺术需求,设计师应该实现设计作品多元化,并保证自己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也能朝着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前进。如此才能一直保证自己的设计作品的前沿性、潮流性,不被时展所淘汰。五、结论经济水平的提升导致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升致使人们对艺术文化追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提高和不断变化的艺术文化需求,设计师应该在扎实自身专业知识素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自己的设计理念,在满足大众艺术精神需求的同时也要兼顾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不断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和创新力去创作更多的视觉传达艺术品。

作者:商漠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参考文献:

[1]叶莉,林征.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创新设计理念分析[J].大家,2012,(01):279-280.

[2]王乐.分析创新设计理念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实施[J].包装世界,2015,(06):30-31.

商业艺术设计范文篇10

关键词:数码;艺术设计;审美方法

一、数码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

(一)多媒融合性。数码艺术设计是科技发展催生的产物,它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集合体,最终形成了富有鲜明新时代特征的表达审美的方式,数码技术转变了传统的艺术表达形式,它将创作者的思维方式通过数值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融入了多媒体介质,使得数码艺术设计具有了多元化特征。数码艺术设计主要依靠数字技术将每个画面的内容叠加形成动态结构,同时配置声音,影像的完美结合,实现了技术,媒体文化的无缝衔接,体现了数码艺术设计的多媒融合性。(二)数字化。数码艺术设计的主要核心特点就是其数字化,其实数码艺术就是通过数字合成影像来表达艺术作品的核心元素。数码艺术通过对数字的分析拼接将艺术与数字通过图片,声音,影像的共同协调来形成不同于传统艺术设计的作品,最特殊的鲜明特色就是具有时代特征。而另外一大一大特点就是数码艺术元素的虚拟性,将其糅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可以实现空间和时间的随意变化,更体现了数码艺术的创新潜力,这也是其他艺术手段无法实现的。(三)情景交互性。数码艺术设计不仅仅在于给予欣赏者审美上的体验,更要注重艺术价值思维的传播,而情景交互性就将这一理念落实到实处。情景交互性的实时交互特征不仅仅提高了审美对于人的激发能力,更有助于自身审美能力的跨越。一方面,数码艺术设计其自身的延展性增添了欣赏者与创造者的沟通便利程度,实现的科学与艺术的接轨,促进艺术传播的同时也发挥了科学的作用。再者,情景交互性也使得大众审美方式多了一条道路,引导着欣赏者主动去投入到数码艺术设计的浪潮中去。(四)多渠道参与性。网络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大众欣赏数码艺术设计提供了一条便利的途径,打破了以往的对于传统的审美方式眼观、耳听的局限方法,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欣赏方式,促进了数码艺术设计的多方位展示角度发展,促进大众审美价值方式的转变,同时拓宽了艺术发展的途径,在欣赏者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转变为自身创造,最终实现大众审美提升甚至可以自身创造和创作者展示沟通交流的统一平台,成为大众创作的天地。(五)虚拟沉浸性。数码艺术设计不同于传统艺术设计的主要在于其具有虚拟性,只要通过设计者对外部环境美观设计,对内部艺术价值设计就可以实现对于艺术审美的核心传达,为大众营造一种良好学习、创造的氛围,而沉浸指的是欣赏者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在虚拟的艺术世界里,带给自己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感受。其虚拟性也会带给数码艺术设计不断创新的体验感受,实现艺术审美的提升。

二、数码艺术设计的审美方法

(一)打破原有的纯商业性。数码艺术设计的起源就是服务于广告、动漫等影视行业,可以说是由这些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现实需求催生的,所以数码艺术设计究其根源本身就具有商业性特点,导致人们对数码艺术设计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商业性价值,而不是将其审美价值放在首要位置,这样就失去了数码艺术设计其真正的艺术价值,所以,打破原有的纯商业性固有模式对于数码艺术设计的良性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再者,由于数码艺术设计的起步较晚,相比于传统的艺术设计而言,它缺乏传统艺术设计夯实的文化基础,而且发展至今才几十年的时间,导致其核心元素较少。所以,再打破原有的纯商业性同时也要注重增强其自身的文化基础储备,同时也要受纳更多的核心元素,使数码艺术设计不断良性发展,突出体现其艺术性本质特征。(二)转变传统的审美标准,正确认识数码艺术价值。数码艺术技术与传统艺术设计相比,传统艺术设计直接具有优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单凭这一点就备受人们喜爱,传统艺术设计由于其历史文化特色鲜明而具有唯一性,不可重复性,而数码艺术设计的批量生产性和可重复性就会带给人们一种艺术价值较低的感觉,认可度不如传统艺术设计高。其实,这两者自身的本质就不一样,所以也不能用衡量传统艺术设计的标准来衡量数码艺术技术价值,数码艺术设计不仅仅在于传播一种新科技,更在于其文化价值的传承。虽然它不如传统艺术设计那样具有收藏纪念价值意义,但是对于当代的审美价值欣赏以及传达方式都是传统艺术设计不可替代的,所以不能用衡量传统艺术设计的标准来衡量数码艺术设计,对于其特殊的审美价值要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三)改变万能说的错误观念。数码艺术设计是建立在现达的科技基础上的,所以它富有当代的高新时代特征,人们就会将数码艺术设计概括为无所不能,甚至许多人产生了盲目崇拜的现象,便有了数码艺术设计万能说这一观念,首先,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数码艺术设计是科技不断发展催生的产物,但是它只是运用现代的技术将人的思维想法表达出来,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不同于传统艺术设计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表达方法,对于传统艺术设计的完美意义传达也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说是表面上的复制。用模拟技术并不是传统艺术设计的粘贴,它也是具有创造再创造过程,尽可能最大程度保留原作品的审美价值上,又增添了自身创造思维过程,对模拟技术可以完全表达传统艺术设计的理念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所以,只有更好的理解模拟技术与形式创造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的运用数码艺术设计,发挥其审美价值。(四)通过多渠道参与数码艺术欣赏。在当今强大的网络媒介的发展下,可以从多种渠道参与数码艺术欣赏,进而从感受到认知体会数码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例如,创作者可以添加小视频的应用,利用微课技术将自己的创作理念更好的传达给欣赏者,同时也可以开设交流学习平台,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两者的一对一交流,如果创作者在有能力的基础上也可以开办展览,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道中人。欣赏者也要积极参与数码艺术设计欣赏,通过书籍是一个方面,多与创作者交流心得才是最主要的部分,提升自己的审美价值能力。网络媒介的加入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的艺术欣赏,同时欣赏者不仅仅可以通过作品本身来与作家进行交流,还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实现一对一设计理念碰撞,这样一来便可以拉进欣赏者与创作者之间的距离,再提高欣赏者自身审美能力的同时也给了创作者灵感上的启发。

三、结语

数码艺术设计是基于数字化科技的一项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了更好的了解数码艺术设计的审美方法就要清楚内在语音以及形式美感。首先,数码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有很多,例如,多媒融合性,数字化,情景交互性,多渠道参与性和虚拟沉浸性。提出了以下数码艺术设计的审美方法,例如,打破原有的纯商业性突出其艺术性本质特征;转变传统的审美标准,正确认识数码艺术价值用不同的审美方式去衡量;改变万能说的错误观念,发挥其审美价值;通过多渠道参与数码艺术欣赏,充分利用网络数字化技术资源。

参考文献

[1]徐晓晨,张祺鑫.数码印刷产品个性化艺术设计的创新性浅析[J].传媒论坛,2018,1(01):106.

[2]豆培.平面艺术设计中的时代审美意识特征体现[J].数码世界,2018(05):518-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