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游憩区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3:35:26

商业游憩区

商业游憩区范文篇1

关键词:济南市商业旅游业游憩业商业游憩区

城市商业游憩区(RecreationalBusinessDistrict,简称RBD)概念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代由斯坦斯菲尔德(Stansfield)和里克特(Rickert)在研究旅游区的购物问题时提出的:所谓RBD就是为满足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此后,国内外一些学者相继对RBD的概念进行了研究。本文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前城市发展的特点,把RBD解释为:城市中商业、游憩业和旅游业的互动区,它是以城市商业中心为基础,形成的供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休息、娱乐、休闲、观光、购物的区域。RBD一般处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它是城市中心最吸引人的地方,其主要特点是与商业设施和商业活动有着高度的产业共生性和空间共生性。

RBD的形成原因及动力机制

RBD的形成原因

RBD是在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主观上,由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一方面使其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产生了对游憩休闲的精神需求,游憩成为有效支配闲暇时间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购物观念的变化促使人们将购物也作为一种休闲方式,而且希望是“一站式”的高效化购物,外地游客在停留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同样要求购物休闲化和高效化。因此,人的游憩需求和购物需求构成了RBD形成的主观需求;客观上,RBD的形成能充分挖掘旅游者的购物潜力,促进购物旅游和旅游城市化的发展,进而促进城市商业、游憩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而城市游憩地及游憩设施的发展必须满足其对一定门槛人口的需求,并与人们的各种活动和活动空间有良好的“共生关系”,因此城市游憩业的发展也需要RBD的形成。所以,城市商业、旅游业、游憩业发展的需求构成了RBD形成的客观需求。

RBD形成的动力机制

一个城市的自然、文化、交通、工商业、旅游业、金融、城市环境、社区与政府、媒体等因素都会影响RBD的发展,即影响RBD发展的因素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各种因素组成了RBD发展的互动型动力系统。

需求系统和供给系统RBD的形成首先要具备供需双方,即人的游憩需求、购物需求、城市商业、旅游业和游憩业的发展,构成了RBD形成动力机制中的游憩需求子系统。而游憩景观、游憩设施、游憩活动、服务设施构成了游憩产品供给子系统,为需求系统提供产品和服务。

支持系统和中介系统RBD的形成只具有需求和供给双方是不够的,还需要由城市建设、人文环境、环境卫生、城市交通、游憩政策、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因素组成RBD的支持系统,作为RBD发展的基础和支持条件;并通过由城市良好的形象、公众口碑宣传、广告宣传、便利的旅游交通、旅行社服务引导等多种因素组成的中介系统对RBD进行宣传促销,引导和促进人们在RBD的消费。

总之,RBD的发展,既要有持续旺盛的游憩需求,又要有持续的游憩吸引力,同时也需要有良好的城市大环境的支持以及积极主动的宣传、培育和引导。因此,RBD的发展是涉及到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RBD的发展要考虑各个影响因素,将RBD的发展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创造城市游憩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解决好影响RBD发展的各种问题,为RBD的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济南RBD发展的必然性及其范围

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城市,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区域旅游和区域商业发展的中心,从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分析,济南市RBD都有其发展的必然性:

主观需求

济南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逐年提高,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2003年济南市城市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过万元。人们用于游憩消费的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生活需求;同时济南居民购物的休闲化和高效化理念日趋明显,购物环境宜人的银座商城和能满足人们“一站式购物”的银座购物广场每到休息日、节假日人满为患即是很好的例证,这说明购物已经成为济南市民消磨闲暇时光的重要方式。

客观需求

目前济南市商业竞争异常激烈,因此商业发展必须把握消费者不断变化的购物理念和需求,满足市民消费观念休闲化的要求,寻求商业与旅游业及游憩业的结合,增加商业吸引力;同时,游憩地的形成也需要商业、旅游业为其吸引一定的门槛人口;而济南作为山东省旅游发展的核心区之一,由于市区的三大名胜旅游环境容量较小,外地游客到济南大多是“半日游”或“一日游”,济南仅仅是一个旅游中转站而非旅游目的地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济南市旅游业的发展,因此,积极探讨济南市RBD的发展对旅游业意义深远。

2000年世界旅游组织专家为山东省所做的旅游规划中指出:济南市区缺乏一处意义重大、吸引力强的城市中心地带,这与济南市省会城市的地位和区域商业、旅游业中心的地位极不相称。笔者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旅游业与商业、游憩业的联合,发挥商业吸引人流、留住人流的作用,延长游客在济南的停留时间,挖掘游客的购物需求,为游客提供一个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的中心区域。因此,为了满足济南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主观需求,促进济南商业、游憩业、旅游业的联动发展,济南市RBD的建设势在必行。

济南市RBD的范围

因为RBD是在城市商业中心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本文考虑“西门——泉城路——南门”地区为“济南中心商业区”的因素,并结合济南市区旅游资源的分布,将济南RBD的范围界定为:以“金街”——泉城路和济南“城市客厅”——泉城广场为中心,北到大明湖北路,南到泺源大街,西至五龙潭—趵突泉公园一线,东至黑虎泉北路所覆盖的区域规划为济南市的RBD。

济南市商业游憩区发展的动力条件分析

优越的供给条件

本文所规划的RBD位于济南市中心地带,是济南市商业、文化、旅游、城市风貌的最佳展现之地:区内有位于济南市古城区中轴线上的商业品牌工程泉城路。规划扩建后的泉城路,将再次提升与浓缩传统商业氛围和现代商业气息,形成西门精品服饰区、百货大楼商业区、天地坛综合商业街、不夜城商业区、舜园电子街区、解放阁旅游文化商业街、府前特色专卖区、芙蓉街商业街八大商业区,将区内的商业店铺全部连接起来。旺盛的需求条件

本文界定的RBD是目前济南市民闲暇时间出行时选择的主要目标区域之一,尤其是泉城路、泉城广场、银座购物广场对济南市民具有较大吸引力。而区域内的主要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如2002年“十一”黄金周七天来,泉城广场每天有近10万人次游览,泉城路商业街每天有十几万人观光购物,黄金周第一天,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的游客都在万人以上,其中80%都是外地游客。通过RBD的建设开发,可使外来游客的活动空间得以延伸,充分发挥RBD的休闲、娱乐、购物功能。

良好的支持条件

政府的政策支持目前,虽然山东省及济南市发展规划中没有真正出现商业游憩区的建设规划,但市政府、市旅游局专门邀请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编制了济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规划中提出了中央游憩区的概念;山东省旅游规划中也把济南市城市中心旅游区的发展列为优先发展项目,在这些规划中都体现了政府对商业、旅游业发展的重视。

便利的交通条件济南RBD内有泺源大街、大明湖路、大明湖北路、趵突泉北路、黑虎泉北路等济南市的交通要道,有30多路公交车联系济南市的火车站、各旅游景点和其它地方,便利的交通条件,提高了可通达性,加强了济南市RBD的辐射能力,为本地市民和外来旅游者到达RBD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此外,本文规划的RBD是济南市城市建设、人文环境、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的最佳体现之地,也是各种媒体积极关注及旅行社大力宣传的区域,因此,济南市RBD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支持条件和中介条件。

济南市RBD的发展对策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RBD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将RBD的发展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并在各项投入上给予倾斜;其次要编制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使之与济南市城市发展相协调;第三,政府要引导各相关行业认识到RBD发展的重要性,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充分调动相关行业的积极性。

注重RBD发展的特色

RBD的发展要充分展现济南的文化内涵,因为文化是最有吸引力的;同时注重“人本主义”氛围的营造,因为当今人们对良好城市环境的渴求更为强烈,RBD的建设要避免建筑物拥挤、建筑形象呆板冰冷、缺少绿地、开敞空间及“人情味”的现状,通过人性化空间的塑造,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如巴黎的拉德方斯商业游憩区内,建成了占地25公顷、相当于整个游憩区面积的1/10的公园,种植了400余种植物,建成了现代雕塑作品组成的露天博物馆,因此其优美的“人本主义”环境加之完善的设施每年吸引约200万游客慕名而来,成为巴黎的“橱窗”。

加强RBD形象的塑造

RBD的形象将影响旅游者对其认知的程度和选择旅游的可能性。因此,济南市RBD的发展应分析目标市场的范围、需求特点、需求规模以及RBD发展的各种条件,进行恰当的形象定位,通过游憩区内的设施、产品和服务体现其主题形象。并注意形象塑造的连贯持久性,保持形象核心内容在消费者心目中认知的清晰度和稳定性,充分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形象宣传。此外,应通过RBD标志的设计、宣传口号的征集,促进游憩区的形象宣传。

加强对RBD的管理

成立由建设、文化、商业、旅游、交通、环保等部门组成的管理机构,发挥管理机构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职能,制订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和奖惩制度。同时加强对RBD先进管理模式的探索,借鉴国内外发展较成功或已经初具规模的RBD管理经验,如巴黎的蒙马特高地、新加坡的牛车水、南京的夫子庙地段、广州天河区地段等。此外,应注重从业人员的诚信和职业道德的建设,提高济南市RBD的服务水平,使之成为济南市城市发展的一大亮点。

参考资料:

1.保继刚,古诗韵.城市RBD初步研究[J].规划师,1998(4)

商业游憩区范文篇2

关键词:济南市商业旅游业游憩业商业游憩区

城市商业游憩区(RecreationalBusinessDistrict,简称RBD)概念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代由斯坦斯菲尔德(Stansfield)和里克特(Rickert)在研究旅游区的购物问题时提出的:所谓RBD就是为满足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此后,国内外一些学者相继对RBD的概念进行了研究。本文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前城市发展的特点,把RBD解释为:城市中商业、游憩业和旅游业的互动区,它是以城市商业中心为基础,形成的供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休息、娱乐、休闲、观光、购物的区域。RBD一般处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它是城市中心最吸引人的地方,其主要特点是与商业设施和商业活动有着高度的产业共生性和空间共生性。

RBD的形成原因及动力机制

RBD的形成原因

RBD是在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主观上,由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一方面使其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产生了对游憩休闲的精神需求,游憩成为有效支配闲暇时间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购物观念的变化促使人们将购物也作为一种休闲方式,而且希望是“一站式”的高效化购物,外地游客在停留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同样要求购物休闲化和高效化。因此,人的游憩需求和购物需求构成了RBD形成的主观需求;客观上,RBD的形成能充分挖掘旅游者的购物潜力,促进购物旅游和旅游城市化的发展,进而促进城市商业、游憩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而城市游憩地及游憩设施的发展必须满足其对一定门槛人口的需求,并与人们的各种活动和活动空间有良好的“共生关系”,因此城市游憩业的发展也需要RBD的形成。所以,城市商业、旅游业、游憩业发展的需求构成了RBD形成的客观需求。

RBD形成的动力机制

一个城市的自然、文化、交通、工商业、旅游业、金融、城市环境、社区与政府、媒体等因素都会影响RBD的发展,即影响RBD发展的因素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各种因素组成了RBD发展的互动型动力系统。

需求系统和供给系统RBD的形成首先要具备供需双方,即人的游憩需求、购物需求、城市商业、旅游业和游憩业的发展,构成了RBD形成动力机制中的游憩需求子系统。而游憩景观、游憩设施、游憩活动、服务设施构成了游憩产品供给子系统,为需求系统提供产品和服务。

支持系统和中介系统RBD的形成只具有需求和供给双方是不够的,还需要由城市建设、人文环境、环境卫生、城市交通、游憩政策、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因素组成RBD的支持系统,作为RBD发展的基础和支持条件;并通过由城市良好的形象、公众口碑宣传、广告宣传、便利的旅游交通、旅行社服务引导等多种因素组成的中介系统对RBD进行宣传促销,引导和促进人们在RBD的消费。

总之,RBD的发展,既要有持续旺盛的游憩需求,又要有持续的游憩吸引力,同时也需要有良好的城市大环境的支持以及积极主动的宣传、培育和引导。因此,RBD的发展是涉及到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RBD的发展要考虑各个影响因素,将RBD的发展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创造城市游憩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解决好影响RBD发展的各种问题,为RBD的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济南RBD发展的必然性及其范围

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城市,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区域旅游和区域商业发展的中心,从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分析,济南市RBD都有其发展的必然性:

主观需求

济南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逐年提高,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2003年济南市城市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过万元。人们用于游憩消费的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生活需求;同时济南居民购物的休闲化和高效化理念日趋明显,购物环境宜人的银座商城和能满足人们“一站式购物”的银座购物广场每到休息日、节假日人满为患即是很好的例证,这说明购物已经成为济南市民消磨闲暇时光的重要方式。

客观需求

目前济南市商业竞争异常激烈,因此商业发展必须把握消费者不断变化的购物理念和需求,满足市民消费观念休闲化的要求,寻求商业与旅游业及游憩业的结合,增加商业吸引力;同时,游憩地的形成也需要商业、旅游业为其吸引一定的门槛人口;而济南作为山东省旅游发展的核心区之一,由于市区的三大名胜旅游环境容量较小,外地游客到济南大多是“半日游”或“一日游”,济南仅仅是一个旅游中转站而非旅游目的地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济南市旅游业的发展,因此,积极探讨济南市RBD的发展对旅游业意义深远。

2000年世界旅游组织专家为山东省所做的旅游规划中指出:济南市区缺乏一处意义重大、吸引力强的城市中心地带,这与济南市省会城市的地位和区域商业、旅游业中心的地位极不相称。笔者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旅游业与商业、游憩业的联合,发挥商业吸引人流、留住人流的作用,延长游客在济南的停留时间,挖掘游客的购物需求,为游客提供一个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的中心区域。因此,为了满足济南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主观需求,促进济南商业、游憩业、旅游业的联动发展,济南市RBD的建设势在必行。

济南市RBD的范围

因为RBD是在城市商业中心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本文考虑“西门——泉城路——南门”地区为“济南中心商业区”的因素,并结合济南市区旅游资源的分布,将济南RBD的范围界定为:以“金街”——泉城路和济南“城市客厅”——泉城广场为中心,北到大明湖北路,南到泺源大街,西至五龙潭—趵突泉公园一线,东至黑虎泉北路所覆盖的区域规划为济南市的RBD。

济南市商业游憩区发展的动力条件分析

优越的供给条件

本文所规划的RBD位于济南市中心地带,是济南市商业、文化、旅游、城市风貌的最佳展现之地:区内有位于济南市古城区中轴线上的商业品牌工程泉城路。规划扩建后的泉城路,将再次提升与浓缩传统商业氛围和现代商业气息,形成西门精品服饰区、百货大楼商业区、天地坛综合商业街、不夜城商业区、舜园电子街区、解放阁旅游文化商业街、府前特色专卖区、芙蓉街商业街八大商业区,将区内的商业店铺全部连接起来。旺盛的需求条件

本文界定的RBD是目前济南市民闲暇时间出行时选择的主要目标区域之一,尤其是泉城路、泉城广场、银座购物广场对济南市民具有较大吸引力。而区域内的主要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如2002年“十一”黄金周七天来,泉城广场每天有近10万人次游览,泉城路商业街每天有十几万人观光购物,黄金周第一天,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的游客都在万人以上,其中80%都是外地游客。通过RBD的建设开发,可使外来游客的活动空间得以延伸,充分发挥RBD的休闲、娱乐、购物功能。

良好的支持条件

政府的政策支持目前,虽然山东省及济南市发展规划中没有真正出现商业游憩区的建设规划,但市政府、市旅游局专门邀请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编制了济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规划中提出了中央游憩区的概念;山东省旅游规划中也把济南市城市中心旅游区的发展列为优先发展项目,在这些规划中都体现了政府对商业、旅游业发展的重视。

便利的交通条件济南RBD内有泺源大街、大明湖路、大明湖北路、趵突泉北路、黑虎泉北路等济南市的交通要道,有30多路公交车联系济南市的火车站、各旅游景点和其它地方,便利的交通条件,提高了可通达性,加强了济南市RBD的辐射能力,为本地市民和外来旅游者到达RBD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此外,本文规划的RBD是济南市城市建设、人文环境、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的最佳体现之地,也是各种媒体积极关注及旅行社大力宣传的区域,因此,济南市RBD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支持条件和中介条件。

济南市RBD的发展对策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RBD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将RBD的发展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并在各项投入上给予倾斜;其次要编制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使之与济南市城市发展相协调;第三,政府要引导各相关行业认识到RBD发展的重要性,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充分调动相关行业的积极性。

注重RBD发展的特色

RBD的发展要充分展现济南的文化内涵,因为文化是最有吸引力的;同时注重“人本主义”氛围的营造,因为当今人们对良好城市环境的渴求更为强烈,RBD的建设要避免建筑物拥挤、建筑形象呆板冰冷、缺少绿地、开敞空间及“人情味”的现状,通过人性化空间的塑造,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如巴黎的拉德方斯商业游憩区内,建成了占地25公顷、相当于整个游憩区面积的1/10的公园,种植了400余种植物,建成了现代雕塑作品组成的露天博物馆,因此其优美的“人本主义”环境加之完善的设施每年吸引约200万游客慕名而来,成为巴黎的“橱窗”。

加强RBD形象的塑造

RBD的形象将影响旅游者对其认知的程度和选择旅游的可能性。因此,济南市RBD的发展应分析目标市场的范围、需求特点、需求规模以及RBD发展的各种条件,进行恰当的形象定位,通过游憩区内的设施、产品和服务体现其主题形象。并注意形象塑造的连贯持久性,保持形象核心内容在消费者心目中认知的清晰度和稳定性,充分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形象宣传。此外,应通过RBD标志的设计、宣传口号的征集,促进游憩区的形象宣传。

加强对RBD的管理

成立由建设、文化、商业、旅游、交通、环保等部门组成的管理机构,发挥管理机构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职能,制订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和奖惩制度。同时加强对RBD先进管理模式的探索,借鉴国内外发展较成功或已经初具规模的RBD管理经验,如巴黎的蒙马特高地、新加坡的牛车水、南京的夫子庙地段、广州天河区地段等。此外,应注重从业人员的诚信和职业道德的建设,提高济南市RBD的服务水平,使之成为济南市城市发展的一大亮点。

参考资料:

1.保继刚,古诗韵.城市RBD初步研究[J].规划师,1998(4)

商业游憩区范文篇3

同样作为特大城市中心滨水区,实行免费、开放式管理,武汉江滩与上海外滩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其导游解说词中就有汉口江滩面积是上海外滩的8倍之说,然而,这只是突出了江滩之“大暠。就国内外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而言,汉口江滩不但逊色于上海外滩,相较于湖南橘子洲头、香港维多利亚湾、德国莱茵河畔等国内外著名的城市滨水旅游区也有所不及,我们必须对自身资源禀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认清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一)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汉口江滩旅游资源特色在于以繁取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调查统计,汉口江滩的旅游资源共涉及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其类型之多、覆盖面之广,非一般滨水区所能及。[3]长江优美的自然风光,沿线毗邻的欧风建筑,强烈的汉味气息和浓郁的异国风情,现代人的生活和老汉口的底蕴,在江滩自然而完美地融合。

2.景观生态优越。江滩空气清新,视野开阔,视线清晰度高;沿江景观形成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地带,充分体现了游览场所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滨水景观的生态化设计,使江滩自然、生态、文化相协调,创造出游人渴望滞留的休憩、游览场所。

3.地域文化交融。汉口江滩历史上在1934年就举行横渡长江活动,至2013年已举行了40届,开国领袖先后17次横渡长江,加上1954年抗洪纪念碑等,“水文化暠内蕴深厚。同时,自明代起汉口就以四大商业名镇著称,孕育了武汉特有的商业文化;沿江、沿河港埠的兴旺,孕育了以粤汉码头、汉正街为代表的码头文化;南来北往的人流汇集,熏陶了武汉人的率直个性和市民文化;沿江20世纪初的西方租界建筑,留下怀旧的租界文化。各种文化因子在此融合,造就了江滩独具武汉地域特色的文化底蕴。4.周边配套完善。汉口江滩属于综合性的旅游区,同时具备滨江、商业、文化和休闲娱乐特色,让不同需求类型的旅游者不用跑遍武汉三镇,在江滩即可兼顾“吃住行游购娱暠,尽享武汉风情和高品质服务,在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的同时享受到具有浓郁汉味气息和强烈都市文化的综合性旅游产品。运用改进的旅行费用法,东湖风景区2008年的游憩价值评估为16.75亿元,而汉口江滩2010年的游憩价值评估为84.72亿元,这为江滩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和规划提供了依据。

(二)不足

1.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开发不足。作为武汉市中心区代表性的滨水区,江滩承载了过多市民休闲活动,景区内多为传统游览型旅游资源,且主要是江滩开园时的新建园林景观,以市民休闲和自然观光景点为主,使景区内的旅游资源显得相对单一化并且日渐陈旧,旅游吸引力在降低。静态、观赏性内容较多,而参与型、娱乐型和度假休闲型的项目较少,难以满足游客多层次的旅游需求,因而旅游经营利润不高。同时,人文景观分布不够均衡,标志性景观单一,使游人过度集中并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压力。

2.旅游资源整合和包装宣传不够。江滩内旅游资源相对分散,总体上有长度、没宽度,有广度、没深度,缺少有意识地整合;对自身文化特色缺少深度挖掘和精心打造,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精品或核心产品不多。旅游整体开发意识不强,对景区内的各种旅游资源缺乏系统的整合和包装,而且与两江四岸的著名旅游景点缺少联动,与周边的商业服务设施也缺少互动,没有发挥应有的带动作用。对外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法单一,目前江滩的游客主要局限于湖北省内,而省外、境外的游客较少。

3.旅游接待规范化服务水平不高。江滩内没有设立专业的旅游服务管理部门,景区旅游解说系统不尽完善,导游解说词陈旧,重点与特色不突出;导游队伍管理松散,旅游标识标牌引导不清晰,特别是给外地游客的亲近感不够。游览车运行管理、旅游特色纪念品开发销售不佳。由于江滩实行免费开放游园,似乎并不直接创造旅游收入,因而没有纳入地方旅游规划体系。地方旅游部门对江滩旅游的重视不够,主动支持欠缺,也没有将整个江滩景区纳入武汉旅游景点发展规划。

二、充分发挥江滩旅游功能的对策建议比较

武汉江滩与其它城市滨水区的优、劣势,为找准开发江滩旅游资源的目标和定位提供了依据;立足武汉旅游发展和江滩旅游开发的实际,进一步提出开发江滩旅游的原则和措施,也为同类城市滨水区和公益性休闲景区整合旅游资源、发挥旅游带动功能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目标定位

近年来,武汉作为中国中部的特大城市,依托“大江大湖暠的自然资源和“大武汉暠的历史文化积淀,推广“大江大湖大武汉暠的城市旅游形象,在提升黄鹤楼、东湖等传统旅游产品和发展欢乐谷、海洋世界等新旅游产品的同时,借高铁促旅游,做好“水暠文章、打响“花暠招牌,更多地吸引了境内外游客。境外游客和国内游客在武汉平均停留天数,分别由2009年的2.41天、2.88天延长至2013年的2.58天、3.85天,武汉在“最受关注国内旅游城市暠中排名第11位。著名历史学家、《武汉通史》主编皮明庥认为,“大江大湖大武汉暠既是对武汉历史的概括,也是对现在的描绘、对未来的展望;我们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在汉口沿江边一带江滩的商业文化价值等待挖掘。立足于“大江大湖大武汉暠的城市旅游形象和汉口江滩以繁取胜的旅游资源、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为了充分发挥江滩旅游功能,应树立打造武汉旅游“中央游憩区暠的目标。对城市旅游来说,中央游憩区是城市旅游的灵魂。江滩及其周边作为城市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片区域,具备了发展中央游憩区所必须的步行街、娱乐场所、小商业、小饮食、各类文化的体现等五大要素,是武汉建立中央游憩区的首选;它不仅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休闲娱乐区,也是江城旅游的景区景点,更是最全面体现和展现城市生活、文化的综合性、多功能、休闲性场所,成为外地游客到武汉的必游之地。

(二)开发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江滩旅游开发要注重滨水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保护。既要充分认识水域景观生态特性,对自然景观资源的开发要注意保持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又要强调文化生态的独特性,保护利用沿江特色租界建筑,对历史文化景点应采取保护性开发的措施,注意历史文脉的一致性与连贯性,使旅游资源可以得到永续利用。

2.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江滩在提供旅游休憩服务时,应引导旅游者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文明消费,杜绝景区过分商业化和庸俗化。对景区内产品的位置、文化内涵、色调等方面,要求与景区的主体文化相适应,避免出现不协调景观,提倡布局科学化、造型景观化、色调自然化、设施生态化、管理人性化,创造一个自然、和谐、整洁、有序的旅游休憩环境。

3.突出地域文化特色。采取措施唤醒江滩沉睡的文化因子,焕发江滩丰富多采的文化魅力。开发建设以水文化、地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化景观,创作具有武汉历史气息的城雕,经常性地举办群众和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演出、体育健身、旅游节庆活动等。

4.系统优化综合管理。按照旅游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完善江滩旅游讲解系统,加大管理力度,推进旅游服务的规范化。整合两江四岸及周边景点的旅游资源,以形成比较明显的整体优势。发挥中央游憩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江滩风景区的内部要素和周边服务互补互动、相互促进。

5.统筹考虑社区需要。把江滩景区建设、资源整合与周边社区居民的日常休闲娱乐需要连成一体,首先要满足当地居民的需要。景区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社区关系,独具地域风味的市民活动生动地呈现着城市的风情,是外地游客感受市民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外地游客构成吸引力。江滩开发出一定的旅游项目后,要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可,这种认可既是江滩对外宣传促销的重要途径,也是江滩景区的一个亮点。

(三)开发措施

1.整合特色旅游项目,丰富游客多样化的旅游感受。以都市观光、都市购物和都市体验为主要内容,打造都市休闲旅游产品,支持两江游览、骑行江滩、游乐场等游客参与性强的项目有序发展,以人力三轮车、自行车、电瓶车等多种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观江游览,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仅领略自然风光,而且能得到更多的体验与认识。在保护、修缮沿江租界建筑、宗教建筑和传统建筑的基础上,打造租界主题街区和异国风情街,塑造汉口江滩游憩区“十里洋场,万国建筑暠的旅游形象。配合“二七暠纪念馆、宋庆龄故居、黎黄陂路街头博物馆改扩建等周边旅游点的改造升级,在江滩显著地段宣传推介具有老汉口特色的红色旅游、老里弄民俗文化体验游。推进两江四岸旅游资源联动发展,以“江暠为媒,江滩与沿岸的黄鹤楼、晴川阁、龙王庙、大禹神话园等数量丰富、类型多样、景观层次明显的旅游资源整合推介,在门票、导游、游览乘车等服务项目上相互给予价格优惠。整合沿江一带的吉庆街民俗资源、保成路夜市资源、沿江大道酒吧资源,以及各类商业购物资源,打造多样化的休闲购物消费服务产品体系。

2.突出江滩文化特色,提升文化对旅游者的吸引力。通过文化旅游品牌的立体化塑造,带动江滩旅游形象的整体提升。弘扬渡江文化,在现有的渡江观礼台、抗洪纪念碑基础上建设横渡长江文化园,做大、做响每年一度的国际渡江节,举办固定的国际渡江展,张扬长江水文化;挖掘码头文化,建设粤汉码头文化广场,以情景雕塑再现上世纪老粤汉铁路火车过江、市民过渡的历史场景;借助老租界建筑文化,围绕租界老建筑申报“文化遗产暠和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加强历史建筑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打造武汉最具魅力的历史文化旅游区;依托大汉口时尚休闲商业文化,彰显江滩旅游休憩区的时尚品味;提升江滩市民文化、生态文化等,支持鞭螺、毽球、风筝等群众性和地域性强的健身娱乐项目在江滩发展,继续将江滩特色的国际旅游节、芦花文化节、低碳婚礼、地书大赛等节庆活动办出特色、办出影响。

3.扶持培育旅游产业要素,完善江滩旅游休憩服务体系。支持江滩周边旅游景点、旅行社、旅游饭店等在江滩开展市场营销,为其市场宣传提供必要的方便。加强江滩内餐饮、KTV、酒吧等旅游娱乐行业的日常管理,扶持一批有实力、有特色的旅游娱乐企业做强做大做出特色,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完善旅游标识引导系统,在主要景点设置规范化的江滩导游解说牌和导游路线图,在江滩全区范围内的主要入口、广场等地段布置包括周边旅游景区景点在内的旅游地图。开发江滩旅游纪念品,支持武汉旅游特色纪念品在江滩内定点销售,形成种类齐全、布局合理的旅游购物网络。完善江滩游憩区游客服务咨询点和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向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产品销售、旅游景点展示、火车飞机票代售等综合服务。

4.多渠道开展宣传营销,提升武汉江滩游憩区的品牌知名度。改变武汉长期扮演旅游过境地的角色,通过江滩旅游开发建设中央游憩区,加大旅游宣传营销的力度促销汉口江滩及沿江两岸的旅游资源。聘请本地知名文化人士或体育明星担当江滩游憩区推广大使,邀请文化专家通过公益讲座宣讲江滩文化特色;开展品牌形象营销,应用推广江滩LOGO,在江滩显著地段及周边地区进行平面广告投放,提升江滩休憩旅游形象;本地媒体尤其要起到宣传主力军的作用,有效利用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体展开立体化专题营销,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出“玩转江滩暠购物、美食、娱乐攻略等,首先在本地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通过开通旅游大篷车、参加旅游博览会、免费赠阅旅游宣传手册等多种管道和手段积极宣传推广江滩游憩区。

商业游憩区范文篇4

关键词:盐碱地带;景观;营造;可持续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天津泰达(TEDA),是一个通过围海造田而兴建的新的城区,2001年GDP突破300亿元大关,在国内位居第二位。目前困扰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水”,尽管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天津市的用水问题,但是我国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前提下天津泰达自来水公司提出将在泰达绿地系统中引入中水,作为景观用水,其中最大的项目就是关于泰达河绿化带的营建。他们委托北京土人景观对其设想提供可行性研究及景观设计。项目用地位于TEDA东北部,总面积为114.64公顷,长度为7.7公里,参见附图1。对于该项目的争议有两方面的争议,一个是否用传统的工程方法营建;另一个是采取那种形式营建。

1项目挑战

我们首先确定目标:泰达河将是以中水为主要资源,在露天储运过程中通过与空气、土壤等生态因子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及特有的自然景观。

我们必须面对以下三大难题:

第一、必须解决的是土壤含盐的问题。

泰达开发区土壤属滨海海浸盐渍土,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100-208g/l),含盐量很高,平均含盐4.73%,最高7%以上。土质粘紧,透气性不良,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PH值8.5。这些条件对植物长十分不利,基本不能生长,更不可能形成森林环境。

第二、如何处理淡水缺乏。

天津市的蒸发量是降雨量的三倍,是造成地下水上返的主要因素,绿地的营建与管理将消耗大量的淡水。规划区域总面积114.64公顷,如果都需要灌溉的话,按每天2.5L/m2,一年360天,则需要103万立方米/年,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

第三、说服城市管理者营建泰达河绿化带符合城市的根本利益

2构思的来源

2.1解决方案

上述两大生态问题也就是项目构思的来源,在设计中提出多种解决方案,最后确定如下综合治理的方法:

运用中水和二期调节池内的源水压盐,同时大量种植耐盐植物进行生物脱盐。可以从根本上抑制盐水上返,并且造价低廉。

滨河绿地系统的营造应渐次经营,前期以耐盐和耐旱植物为主(减少灌溉用水量),待土壤盐分、土壤结构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再营建耐旱的速生树种。

直接利用脱盐中水及市政管网收集的雨水蓄积到规划区内,采取合理的措施达到国家灌溉水水质要求,然后用于园区盐分淋洗灌溉。

2.2分段功能

根据前述解决方案及中水、淡水、雨水水源的位置,将泰达河规划用地划分成三段。

第一区段长度为1.7公里,主要功能是收集市政雨水加以净化利用;营建特色生物滤过系统即大型湿生植物园。雨水的利用是本区设计的一个特点,是为了节约淡水和弥补中水蒸发量而采取的节能设计。一方面可作为灌溉水配用水源(雨水经生物净化后可用于规划区的灌溉用水),另一方面作为景观用水提供给北部学院区进行景观建设,最后经处理后进入到二期调节池,形成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第二区段:建立一条中水储运水渠,平均宽度100米,面积24万平方米。可起到一定的压盐作用,主要作为景观用水。

第三区段:泰达河从此南转,将第二区段的中水输送到污水处理二厂(深度脱盐,回用于工业)。

3景观设计

TEDA是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交汇处,又是九河下梢,植物品种丰富。因此泰达河景观设计尽量反映这一地域特征。利用浅滩、湿地、微丘等地形变化营造以华北区植物为主,乔灌草、荫生、湿生、水生多级混交植物群落,形成长期稳定的发挥调温、洗尘功能的绿地系统,并为以滨海鸟类为主的野生动物提供优良栖息地。

3.1第一区段

3.1.1利用耐盐和湿地植物营建多层生物滤过系统

在第一区段起点处收集的雨水和中水,设置了一处沉淀池,沉淀池内以斑块状芦苇,雨水经过积存和芦苇根茎的净化之后,通过有隔栅的闸门流入下面的生物滤过系统,生物滤过系统的水系呈“S”形蜿蜒流过场地,增大了雨水和中水的停留时间。同时富有特色的滤过系统也为净化雨水提供了帮助。生物滤过系统设计共分3个功能块,第一是降盐沉淀池,第二是滤过区,第三是吸附区。工艺流程是:设立降盐沉淀池,栽植大面积的耐盐植物吸收盐分,并沉积泥沙。将耐盐和湿生植物、沙砾、碎石呈条状分隔布置,利用植物的网络式立体分布的根系、茎干以及沙砾的空隙,对雨水中的污物进行多层滤过式净化,同时加氧和吸收有害物质。在结尾处形成一个放大的生物净化蓄水池,这些水即可用于灌溉。

3.1.2台田景观与湿地岛

第二区段与第一区段有所不同,由于在开挖中水储运渠之后,排出的大量土方,可利用其堆砌条状台田。在我国有利用台田整地的方法进行盐碱地造林的经验,因此应充分利用这些土方,营造耐旱耐盐阔叶乔木,尽快形成丰富的群落结构,以利生态恢复。同时,加宽中水储运渠的浅水区形成大量的湿地道景观,种植大量的芦苇、香蒲等,即可促进水分蒸发,调节空气湿度,又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安全的亲水环境。

3.1.3亲水栈桥与卵石滩

第三区段尽管可利用的绿化面积不大,但由于其邻近的用地均为重要的企业生活区或企业园区的出入口,这里的环境设计应强调城市绿化的装饰风格,其投入主要集中在中水水渠的西侧。由于没有淡水压盐,建议局部重点地段采用防渗材料隔离盐分,一般地段采用耐盐植物进行绿化。

4泰达河的营建是否符合泰达的利益

规划中的泰达泰达河绿化带的位置处于天津市开发区的核心地段,这里迅猛发展的经济使昔日的盐碱荒滩变得突然身价倍增。如果将规划用地全部用于产业园区,或许每年会创造上亿元的税收,那么将这块用地投放到生态环境建设上,是否合适,如何权衡其中的利弊,将是摆在开发区领导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设计者必须首先解答的问题。

4.1生态效益

4.1.1防止土壤盐碱化

TEDA大面积的土地是生态系统极不稳定和脆弱的地区。该处濒临渤海,存在地表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动态平衡。本规划方案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生态系统恶化的趋势,利用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的源水和中水,通过适当改造,广种适生树种,完善湿地生态系统,遏制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可提高开发区的景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了投资环境。

4.1.2涵养水源

由于营建了大面积的湿地和针阔混交林,林下枯枝落叶层促进了土壤腐殖化,改善了土壤结构,土壤孔隙度可达60%,表层持水力增加。同时林下空气湿度增加,植物体表面的纤维结构保存了大量的水分。可以做一个计算,规划用地内绿地容纳的降雨量为:85.5公顷×0.622米(年降雨)=53.18万立方米。如果没有森林环境,这部分雨水直接会进入大气循环或进入地下水系。当土壤孔隙度为60%时,土壤表层蓄水量可达68.4万立方米。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使地表压力小于地下水压,造成地下水位上升,雨水会蓄积在表层结构内,大部分直接进入植物体内参与生物循环,少部分保留在土壤内和植物体体表以及林下空气内,作为储备水源,在干旱季节释放。

4.1.3改善区域小气候

水体蒸发,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将会吸收热量,降低区域温度。根据《现代生态学》提供的数据,每株大树蒸发一昼夜的调温效果相当于25万大卡,相当于10台空调机工作20个小时,空调耗电量为0.86度/台.小时,电费按0.35元/度计算,成本为0.30元/每小时,每年180天使用空调器计算:每株树一年可节约用电10×20×0.86×0.35×180=1.08万元。以每公顷50株大树计算,绿地总面积85.5公顷,则总计可节约4553万元,如果再加上水体的蒸发调温效果,水体部分可节约3400万元电费。根据测算泰达河森林生态环境建成后,在炎热气候,能降低环境温度1-3度,增加空气湿度3%-12%。

4.1.4改变空气质量

按照每公顷年产生氧气12吨,吸收SO2300公斤,粉尘900公斤。泰达泰达河绿化带景观带规划约64公顷乔灌木林,建成后共能产生氧气720吨,吸收SO218吨,粉尘54吨。

4.1.5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维护地区的生态安全

泰达河绿化带属于开发区中的河流廊道,是物种的主要通道,连接着开发区这一城市生态系统的各个有机部分。泰达河滨是开发区中水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边缘地带,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区。大量的野生动物将会在城市中找到栖息之地。对于野生动物保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潜在的科学与经济价值难以衡量。这项功能和保护水资源一样重要,在每天都有新的物种消失的今天,多保护一种生物资源,就多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一次机会。

4.2社会效益

泰达河绿化带110多公顷的河流、湿地、针阔混交林景观出现在盐碱滩地上,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战胜自然的文化力量,是优于其他城市公园的一大卖点,使它成为一种游憩消费品,游憩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属于“公共商品”。“公共商品”就是指一个人在消费该商品时并不妨碍他人对该商品消费的商品。游憩商品一般是无价格的,而是作为一种特殊福利发放给民众。游憩商品通过消费者剩余这一价值体现出来,因而转化为社会效益。

对于泰达河绿化带景观带的游憩效益的定量评估可以通过旅行费用法(Travelcostmethod,简称TCM),TCM法可以比较全面地评价公共商品的效益,它包括了消费者剩余,即消费者愿意支付和实际支付的差额。由于消费者实际很少或几乎为0,消费者剩余与愿意支付实际上是相等的。

TCM用于评价户外游憩场所效益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虽然户外游憩场所只收取极低的入场费或不收入场费,但对于该商品的需求是有限的,因为游人往返于该场所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如交通、食宿等),即消费该商品存在一个隐含价格。当这一价格提高时,人们对该商品的期望使用就变小,即游人数下降。将各个不同出游距离的出游人数同价格进行积分,便可得出该游憩场所的游憩效益价值。

对于泰达河绿化带,主要提供给企业员工和市民休闲场所,他们的游憩效益(T)包括消费者剩余+旅行费用+休息时间费用。

其中消费者剩余以国内同类游憩地以商业开发为目的的达到边界收益时的参考门票价值。经过相关考察及经验判断,消费者剩余以每人次5元计算。但随着人们游憩需求的不断增加,这一价格还会有升高的机会。

旅行费用考虑往返交通费用及旅游时间花费。规划场地位于为长条带状用地,往返平均旅行费用为6元。今后随着私家车的普及,旅行费用会有所升高。

消息时间费用考虑平均停留时间为2小时,每小时费用以开发区平均单位工资水平计算(参考2001年月平均工资为1205元)。休息时间费用约为每人次7×2=14元。

平均游人数计算:规划场地114.64公顷,考虑到开发区现状居住人口和从业人员仅23万,平均游人数每天以1000人计,全年以35万人次计算:T=35×(5+6+14)=875万元

随着未来开发区居民人口和从业人员的增加,对游憩场所的需求会以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幅度。预计泰达河绿化带的游憩效益还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上的这些估算都是属于保守的估算。

另外,泰达河绿化带景观改造应由政府出资,但其产生的游憩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体现了对企业员工和市民休闲需求的关怀。

4.3经济效益

4.3.1生物滤过系统提供景观用水

在第一区段的生物滤过系统中,每天可提供景观用水3000立方米,由于直接利用市政雨水,使泰达河绿化带建设初期的灌溉用水成本大大降低。

4.3.2直接的商业机会

由于人们对自然的亲和力,将来会产生休闲的需求,因此在泰达河绿化带内适当配置一些商业服务设施,将有利于创造商业机会。开发区居民相对于天津其他地区消费水平较高,以人均每日消费性支出为30元计,而外出短程游憩平均日均消费支出是一般是平常日均消费支出的1.5倍,估计开发区市民外出短程游憩日均消费支出为45元。泰达河绿化带景观带以日流量1000人次,扣除人均交通费用,日均在景观带内的消费支出为40元,游憩者平均每天在景观带内的消费总量为40000元,按照30%企业利润,每年利润约为420万元。

4.3.3休疗养与高档别墅区开发的经济效益

泰达河绿化带由于拥有湿地、淡水湖、盐水河、针阔混交林,优美的绿化环境的景观功能和医疗功能,早已得到了人们的认识。按照森林公园国家设计规范,森林公园内的建筑用地面积不能超过3%,即在系统内可有3.42公顷用地作为建筑用地。本规划方案中可在二期调节池下游降盐沉淀池周围,规划5公顷的高档别墅住宅区,规划容积率为0.4,绿化率在60%以上,总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经计算高档别墅全部出售后,可得净利润1837万元。

4.3.4带动周边地区地价和房地产价格的升值

优美的环境无疑会使该地区周围的地价和房产价格抬升。根据国内的相关经验,高水平的景观设计和精良的施工管理将会使该地区500米半径的周边地区平均地价升高10%左右。

TEDA泰达河绿化带,项目已经经过审定,2003年11月开始一期工程的实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项目立项方面的态度是非常严谨的,本项目的核心特征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来改造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的场地,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该项目是城市可持续观念的一次胜利,这也是本项目的意义之所在。

商业游憩区范文篇5

论文摘要:我国主题公园虽然起步较晚,近几年却有了极大地发展,问题也随之产生。很多以影视城为代表的主题公园已经开始衰落,大量的固定资产闲置。因此必须通过探询市场化商业运作模式、设计全新的游憩方式、树立整合营销传播理念、加快公园经营管理人才的开发、实现多元化的盈利模式等途径来实现我国主题公园又好又快地发展。

论文关键词:主题公园;盈利模式

自从1989年深圳华侨城投资创建的“锦锈中华”景区建成开业,到十多年来陆续建设开业的“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一期等大型文化主题公园,都相继取得成功。大型主题公园在我国开创了新局面,北京的“世界公园”、江苏苏州的“苏州乐园”、浙江杭州的“宋城”和“杭州乐园”、云南昆明的“云南民族村”和“世界园艺博览园”、海南三亚的“南山文化旅游区”、广西桂林的“乐满地”等大型主题公园,都已达到较高水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这几年冰雪节期间创建的“松花江冰雪大世界”,也可称为特定时间段内的大型主题公园,其策划和经营管理水平也已大体与国际接轨。然而在主题公园蓬勃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产生。伴随着理论界一场旅游资源能否复制的学术讨论,上百个旅游主题公园(包括各种影视城)产生,但是没有中国特色的主题公园,很多以影视城为代表的主题公园已经开始衰落,大量的固定资产闲置,主题公园何去何从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产业发展问题。

主题公园是以经济盈利为目的,根据选定的文化背景,主要依托人造景观和设施使游客获得体验的封闭性景点和景区。根据主题公园所能提供的旅游体验类型(产品形态)对其进行分类,目前的主题公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景模拟型,各种影视城类型的主题公园;游乐型,比如苏州乐园、锦江乐园(华东)、梦幻水城(珠海);观光型,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深圳)等;主题型,基辅号航空母舰(天津)、明斯克航空母舰(深圳)、各种水族馆;风情体验型,各种民族村、民俗村。

一般来说以上几种主题公园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提供初级体验(经历)的机会出让,比如:出售门票;提供有助于丰富体验(经历)的相关服务以及相应的服务体验本身,比如:提供餐饮,住宿服务;出让围绕旅游者(潜在旅游者)的消费能力所带来的可能的收益机会,比如:旅游区内的招商、景区节庆活动商业赞助;获取资本投入后在旅游项目所在地溢价收益的其它商业开发,比如景区,旅游目的地的房地产开发;出让、出售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商品,比如:玩具、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等;提供保证旅游景点景区内居民可以市场化的公共服务,比如:供水,供电等。

以上六种主要的盈利方式是建立在游客到来这一基本事实之上的,即便是建立在景区本地居民的消费能力基础之上的盈利方式也需要通过游客的到来实现相对的规模经济。

目前国内的主题公园存在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有很多主题公园几乎只有门票收益一种盈利方式来架构其盈利模式,主题公园产业势必衰退。单一的盈利模式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这使得主题公园管理者很难获得有效的融资成果。因而有必要重新认识主题公园,统筹发展,科学谋划,摸索主题公园盈利的途径和步骤。

一、探询市场化商业运作模式

(一)资源资本化模式

资源资本化模式是主要针对一些自然和人文资源本身比较丰富的主题公园而设计,利用主题公园资源本身的不可替代性通过资本化的手段展开经营。其资本化的部分包括土地、林产、水资源等。首先明确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国家只转让经营开发权,由于主题公园作为旅游资源的外部性,所以其行政管理权规划权和文物保护权就必须由政府行使。可以在其收入中划拨一部分固定费用加以维护。而转让的开发经营权包括公园管理权、开发权、招商权、门票收益权、经营项目开发与收益权等。旅游经营权本身可以抵押,门票收益权可以向金融机构贷款,而土地使用权可以质押贷款。这样的形式应有法律形式加以确认。比如森林公园和温泉公园以及一些有特殊文化吸引力的公园,他们的设计都可以从资源资本化模式去经营。

(二)独特性产品吸引模式

独特性产品吸引模式是在资源本身不够形成游客吸引力的情况下,通过注入性的产品打造来设计出游客吸引力。这种模式的运用需要结合四个方面因素加以考虑: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主题公园产品的无替代性或稀缺性;决策者行为。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的挖掘本地和吸收外来文化元素,打造独特性的产品。

(三)价值链模式

主题公园的价值链包括主体链、分支链和子链三个部分,其中主体链包括门票、游乐项目;分支链包括餐饮、住宿、旅游纪念品;子链包括公园会展、对外招商和其他对外盈利服务。

二、设计全新的游憩方式

目前,我国各种主题公园发展参差不齐,其原因为我国大部分主题园的开发者大多是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投资机构,他们往往从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从而导致选题、规划、选址、运营等各方面的错位,缺乏相互协调、互动关联。

主题公园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休闲产品,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单一的主题设计、旅游者参与性不强、体验不足的被动局面。所以,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应该需要专业的旅游规划、策划智力机构,为主题公园的发展把好主题脉、规划策划出可行的方案、创造出全新的游憩方式、设计合理的商业运作模式,指明发展方向。

在游憩方式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人本主义、审美凸显与独特吸引力、情境化与体验化、游乐产品化等四大原则,追求实用可操作、独特奇异的创意观念。把主题公园的观赏、运动、教育、娱乐、休闲等各种功能元素加以通盘考虑,形成主题公园的独特吸引点。例如,西部某旅游城市的主题公园设计出一项“在这里,给你一个支点,你可以撬动地球”的游乐项目:即是运用科学的物理原理和物理结构,设计出一个在杠杆这边,只要你手指轻轻一动,在杠杆另一边,硕大的地球就被撬起来的娱乐场景体验区,不仅让游客学到了趣味的科学知识、了解了神秘的历史典故。

三、树立整合营销传播理念

具备了良好的市场运做方式,设计了全新的游憩方式以后,下一步就是主题公园营销。主题公园的营销应该树立“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这一理念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传播合作效应”概念,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已经受到我国旅游营销界的大力追捧。它的本质含义是:注重对营销信息传播手段的整合以及对传播效率的评价,而不是传统营销理论所注重的营销的所有环节。

四、加快公园经营管理人才开发

目前,我国公园数量众多,类型齐全,但主题公园经营管理人才还相当匮乏,而且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旅游运营人才培养体系。所以,对主题公园是运营人才的培养是十分迫切的。

关于我国主题公园的旅游人才开发,主要是三全开发,即全员开发、全程开发、全能开发,就是对全体员工进行平等而有序的开发,进行全员培训和人力资源的整合。全程开发,主要包括员工全程开发和项目全程开发,根据不同的人力资源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实施不同的开发策略。全能开发,即是从员工的知识技能的横向开发和员工职业生涯的纵向开发。

五、实现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主题公园的盈利模式:即主题公园通过投入相关经济要素后获取经济收入的方式和获取其他物质利益手段的结合,其核心是主题公园获得现金流入的途径组合。从对主题公园产品系列的横向和纵向的挖掘深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盈利模式(按产品开发深度顺序排列):

旅游门票盈利模式:即通过简单的圈起来收取门票的模式,这是主题公园最基本和最初级的盈利模式。

游憩产品服务盈利模式:即提供有助于丰富体验(经历)的游憩服务以及相应的服务体验来实现盈利的模式,它是主题公园的核心盈利模式。

旅游综合服务盈利模式:即是在主题公园区,通过旅游者的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外延服务来获取盈利。

公园商业盈利模式:即通过自身的节庆活动和对外招商以及其他会展、广告、等其他的一系列对外服务而达到盈利目的的盈利模式的组合,这是主题公园的深度开发盈利模式。

因此,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分析遇到的实际问题,认真谋划,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主题公园的盈利,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的主题公园业,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贡献,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程波.主题公园——城市旅游形象的新名片[N].中国旅游报,2004-06-15.

2、何建伟.深圳华侨城旅游文化特色探析[J].旅游学刊,1999(5).

商业游憩区范文篇6

北方滨海城市:从中国地域划分情况来看,华北、东北和西北可称“北方”。北方滨海城市是指濒临海边的一些城市,主要包括天津市、大连市、秦皇岛、青岛,烟台等一些海滨城市。而本文的北方滨海城市主要指东北地区的一些海滨城市。滨海景观带:滨海城市所独有的景观资源对游憩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在临海边界修建的滨海观光大道,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这些以沿海基线而形成的带状区域被称之为滨海景观带。本文研究的北方滨海城市景观带,是指北方临海城市在海陆相互作用及人们的保护开发建设下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景观价值的带状区域。

2大连开发区滨海路景观带设计现状

2.1区域概括

大连开发区位于辽东半岛的南端。西南部是大连的老城区,北部与金州区交界,东南部濒临黄海,地跨大窑湾和红土堆子湾,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设计范围是在填海区域内,具有地势平缓的特点,长约3.5公里,以海洋文化主题开发为主,分四个地段来设计,沿海岸线东西带状分布。

2.2景观现状

随着滨海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都渴望利用游憩活动来达到放松身心,缓解社会压力的目的,城市滨海地带的开发建设也逐渐成为一项热点。大连开发区滨海路景观带的塑造,以整条滨海步行道作为景观带的主轴线,使各个景观节点结合区域景观贯穿各个广场,规划设计的同时,考虑周围环境的风格形式,使其景观与附近童牛岭的景观相呼应、渗透,交错。各个区段都有主要的游憩景点,其中包括浮雕墙、音乐喷泉、景观张拉膜,木栈道等,为游憩者尽可能提供多种活动场所。

2.3现存问题

(1)目前,滨海游憩空间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包括海水浴场、滨海景观带、娱乐场所,广场等等。但是开发区的游憩空间结构模式和服务设施比较单一,缺少专属性的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游憩场所。

(2)大连市开发区拥有丰富的历史军事商业经济基础和科技文化底蕴,但是由于挖掘的程度不够深入,使城市文化与海洋文化符号不统一,特色海洋文化符号缺失。例如地面铺装形式和烟台滨海路的铺装形式相似,没有显示出城市特色,而入口广场处根据地形规划设计的“蝴蝶”型,没有显示出开发区特色的海洋文化符号。

(3)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不协调。由于人们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快速的发展在繁荣城市经济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废弃物乱扔、废水乱排、局部拥挤、游憩者体验质量下降、游客乱刻乱画现象严重,当地居民怨声载道等。

3开发区滨海路景观带游憩空间优化设计建议

3.1丰富游憩空间结构模式:游憩空间是为了满足游憩者休息、游玩、观赏、娱乐等活动的空间,由于游憩者的需求偏好不同,单一型的游憩功能不能满足人们的所有游憩需求。在滨海路设计中,可以依托滨海游憩优势,打造具有活力和丰富多样的开放空间;进行功能整合,设置多样化的景观节点;结合大连开发区的地域特点,考虑选用乡土树种,以落叶植物为主,配以常绿植物,树种注重多样互补,既满足功能的需求,又考虑到视线的组织,以求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效果;增加与大连开发区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游憩设施和特色景观小品;在原有空间基础上,增添儿童和老年人专属的游憩空间,力求设计开发出休闲娱乐与滨海环境相结合的多元化生活休闲空间。

3.2增加特色海洋文化符号:海洋是滨海城市所特有的资源,在设计中增加特色海洋文化符号不仅可以表现出特有的海洋文化,又能表现出滨海城市的特色。以入口广场为切入点,深入对开发区海洋文化的了解,充分挖掘提炼开发区特有的海洋文化符号,将其各个游憩空间融入到设计中,让人们可以享受到美好自然游憩空间的同时又感受到开发区特色的海洋文化。

3.3注意特殊材料的选用:海水的流向变化,特殊的季风气候以及降雨情况等因素直接影响到滨海景观带游憩空间的设计。大连开发区风力大、光照强,盐碱性和潮湿现象突出,因此设计时除了一般游憩空间材料要求之外还应考虑耐腐蚀、耐潮湿,抗风强的材料的选用。比如在地面铺装设计上,可以从安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这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要合理地考虑特定的地理气候,选择坚硬、耐磨、防滑,易清洁的地面材料;其次,人们在进行游憩活动时,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卵石、沙子,碎石等可以作为人们健身路的铺装材料。最后,要展示设计思想,色彩的选择以及不同图案的合理拼接,在增加地面铺装特色的同时也具有观赏价值。

4.4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关系,注重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平衡状态。大连开发区滨海路景观带是较为敏感的生态地段,生态系统是比较复杂和脆弱的,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受海洋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游憩空间设计时应遵循生态学的原理,以保护环境为前提,本着生态、景观、游憩、可持续、人性化五位一体的设计思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商业游憩区范文篇7

论文关键词:主题公园;盈利模式

自从1989年深圳华侨城投资创建的“锦锈中华”景区建成开业,到十多年来陆续建设开业的“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一期等大型文化主题公园,都相继取得成功。大型主题公园在我国开创了新局面,北京的“世界公园”、江苏苏州的“苏州乐园”、浙江杭州的“宋城”和“杭州乐园”、云南昆明的“云南民族村”和“世界园艺博览园”、海南三亚的“南山文化旅游区”、广西桂林的“乐满地”等大型主题公园,都已达到较高水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这几年冰雪节期间创建的“松花江冰雪大世界”,也可称为特定时间段内的大型主题公园,其策划和经营管理水平也已大体与国际接轨。然而在主题公园蓬勃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产生。伴随着理论界一场旅游资源能否复制的学术讨论,上百个旅游主题公园(包括各种影视城)产生,但是没有中国特色的主题公园,很多以影视城为代表的主题公园已经开始衰落,大量的固定资产闲置,主题公园何去何从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产业发展问题。

主题公园是以经济盈利为目的,根据选定的文化背景,主要依托人造景观和设施使游客获得体验的封闭性景点和景区。根据主题公园所能提供的旅游体验类型(产品形态)对其进行分类,目前的主题公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景模拟型,各种影视城类型的主题公园;游乐型,比如苏州乐园、锦江乐园(华东)、梦幻水城(珠海);观光型,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深圳)等;主题型,基辅号航空母舰(天津)、明斯克航空母舰(深圳)、各种水族馆;风情体验型,各种民族村、民俗村。

一般来说以上几种主题公园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提供初级体验(经历)的机会出让,比如:出售门票;提供有助于丰富体验(经历)的相关服务以及相应的服务体验本身,比如:提供餐饮,住宿服务;出让围绕旅游者(潜在旅游者)的消费能力所带来的可能的收益机会,比如:旅游区内的招商、景区节庆活动商业赞助;获取资本投入后在旅游项目所在地溢价收益的其它商业开发,比如景区,旅游目的地的房地产开发;出让、出售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商品,比如:玩具、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等;提供保证旅游景点景区内居民可以市场化的公共服务,比如:供水,供电等。

以上六种主要的盈利方式是建立在游客到来这一基本事实之上的,即便是建立在景区本地居民的消费能力基础之上的盈利方式也需要通过游客的到来实现相对的规模经济。

目前国内的主题公园存在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有很多主题公园几乎只有门票收益一种盈利方式来架构其盈利模式,主题公园产业势必衰退。单一的盈利模式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这使得主题公园管理者很难获得有效的融资成果。因而有必要重新认识主题公园,统筹发展,科学谋划,摸索主题公园盈利的途径和步骤。

一、探询市场化商业运作模式

(一)资源资本化模式

资源资本化模式是主要针对一些自然和人文资源本身比较丰富的主题公园而设计,利用主题公园资源本身的不可替代性通过资本化的手段展开经营。其资本化的部分包括土地、林产、水资源等。首先明确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国家只转让经营开发权,由于主题公园作为旅游资源的外部性,所以其行政管理权规划权和文物保护权就必须由政府行使。可以在其收入中划拨一部分固定费用加以维护。而转让的开发经营权包括公园管理权、开发权、招商权、门票收益权、经营项目开发与收益权等。旅游经营权本身可以抵押,门票收益权可以向金融机构贷款,而土地使用权可以质押贷款。这样的形式应有法律形式加以确认。比如森林公园和温泉公园以及一些有特殊文化吸引力的公园,他们的设计都可以从资源资本化模式去经营。

(二)独特性产品吸引模式

独特性产品吸引模式是在资源本身不够形成游客吸引力的情况下,通过注入性的产品打造来设计出游客吸引力。这种模式的运用需要结合四个方面因素加以考虑: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主题公园产品的无替代性或稀缺性;决策者行为。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的挖掘本地和吸收外来文化元素,打造独特性的产品。

(三)价值链模式

主题公园的价值链包括主体链、分支链和子链三个部分,其中主体链包括门票、游乐项目;分支链包括餐饮、住宿、旅游纪念品;子链包括公园会展、对外招商和其他对外盈利服务。

二、设计全新的游憩方式

目前,我国各种主题公园发展参差不齐,其原因为我国大部分主题园的开发者大多是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投资机构,他们往往从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从而导致选题、规划、选址、运营等各方面的错位,缺乏相互协调、互动关联。

主题公园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休闲产品,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单一的主题设计、旅游者参与性不强、体验不足的被动局面。所以,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应该需要专业的旅游规划、策划智力机构,为主题公园的发展把好主题脉、规划策划出可行的方案、创造出全新的游憩方式、设计合理的商业运作模式,指明发展方向。

在游憩方式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人本主义、审美凸显与独特吸引力、情境化与体验化、游乐产品化等四大原则,追求实用可操作、独特奇异的创意观念。把主题公园的观赏、运动、教育、娱乐、休闲等各种功能元素加以通盘考虑,形成主题公园的独特吸引点。例如,西部某旅游城市的主题公园设计出一项“在这里,给你一个支点,你可以撬动地球”的游乐项目:即是运用科学的物理原理和物理结构,设计出一个在杠杆这边,只要你手指轻轻一动,在杠杆另一边,硕大的地球就被撬起来的娱乐场景体验区,不仅让游客学到了趣味的科学知识、了解了神秘的历史典故。

三、树立整合营销传播理念

具备了良好的市场运做方式,设计了全新的游憩方式以后,下一步就是主题公园营销。主题公园的营销应该树立“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这一理念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传播合作效应”概念,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已经受到我国旅游营销界的大力追捧。它的本质含义是:注重对营销信息传播手段的整合以及对传播效率的评价,而不是传统营销理论所注重的营销的所有环节。

四、加快公园经营管理人才开发

目前,我国公园数量众多,类型齐全,但主题公园经营管理人才还相当匮乏,而且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旅游运营人才培养体系。所以,对主题公园是运营人才的培养是十分迫切的。

关于我国主题公园的旅游人才开发,主要是三全开发,即全员开发、全程开发、全能开发,就是对全体员工进行平等而有序的开发,进行全员培训和人力资源的整合。全程开发,主要包括员工全程开发和项目全程开发,根据不同的人力资源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实施不同的开发策略。全能开发,即是从员工的知识技能的横向开发和员工职业生涯的纵向开发。

五、实现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主题公园的盈利模式:即主题公园通过投入相关经济要素后获取经济收入的方式和获取其他物质利益手段的结合,其核心是主题公园获得现金流入的途径组合。从对主题公园产品系列的横向和纵向的挖掘深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盈利模式(按产品开发深度顺序排列):

旅游门票盈利模式:即通过简单的圈起来收取门票的模式,这是主题公园最基本和最初级的盈利模式。

游憩产品服务盈利模式:即提供有助于丰富体验(经历)的游憩服务以及相应的服务体验来实现盈利的模式,它是主题公园的核心盈利模式。

旅游综合服务盈利模式:即是在主题公园区,通过旅游者的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外延服务来获取盈利。

公园商业盈利模式:即通过自身的节庆活动和对外招商以及其他会展、广告、等其他的一系列对外服务而达到盈利目的的盈利模式的组合,这是主题公园的深度开发盈利模式。

因此,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分析遇到的实际问题,认真谋划,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主题公园的盈利,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的主题公园业,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贡献,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程波.主题公园——城市旅游形象的新名片[N].中国旅游报,2004-06-15.

2、何建伟.深圳华侨城旅游文化特色探析[J].旅游学刊,1999(5).

商业游憩区范文篇8

带状的绿道链接了城市、乡村与郊野具有很大的穿越性,生态上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迁徙场所,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缓解了城市的热岛现象,并且可以吸收和存储多余的水分降低洪水的危害。在穿越各层空间的同时必须考虑对土壤、地下水、径流、支流、池塘、泉水、井、江、河、湖、海、湿地、排水、生物物种的筑巢场所、迁徙路线、食物资源、植物资源等的干扰性,途中适当设置歇息建筑、观景台、休憩露营地等设施时应当风格自然低调,自然环保的材料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景观设计材料上应选择自然环保的天然材料与废旧再利用材料,如石材、废旧铜铁、橡胶轮胎、石材、木材茅草等,还可以适当的在山体地形汇水线上利用收集净化的雨水作为厕所和冲洗用水,一方面经济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具有实用性。同时除了游憩资源外,一些必要的游憩设施如座椅、饮水器等,以及基础设施如绿道内部及周边的供水、卫生、电力、光纤、电话、排水等也与城市游憩型绿道的游憩功能密切相关,注重游憩性与安全性。规划景观层次上从城市内部向外的平面层次上可分为城市建成区、郊区、田园耕地、管理土地区、自然区域,竖向上从低向高分为滨水区、城市建成区、乡村、山岭森林区域。在规划上应当合理的引导绿道穿越整个城市与周边区域,在滨水区绿道规划中结合水体的自然线型改造滨水驳岸形式,增加其视觉通透性,增加滨水空间的连贯性将滨水绿化带与周边地块的公园绿地相联系,控制沿线建筑距离,结合商业开发,拓展滨水地区户外游憩空间,建立滨水步行道和自行车道,限制机动交通。

整个呈贡新区从自然环境上来看东边有“一湖”(滇池)与环湖湿地与农田区,向内为城市建成区与“内三山”(张官山、七星山、关山),建成区向西过渡区域为农田耕作区域,最外侧为“外三山”(白龙潭山、松茂大山、梁王山)延续至馒头山。绿道的规划布局和分类如图1呈贡新区绿道规划功能布局来参考建设。呈贡新区东边的环滇池带状滨水空间可以结合环湖湿地与农田发展滇池滨水绿道,以生态保护兼具漫步、自行车、湿地乡村休闲为主,在外环围绕“外三山”延续至馒头山的山脉与很好风景资源的水库,还有古滇国文化、梁王山历史文化和呈贡龙潭山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等资源结合起来,通过自行车、徒步沿着自然的河流、水库、溪谷、山脊线环状穿越整个呈贡新区的接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也可结合培育和维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及提供野外徒步、自然科学考察、户外休闲运动等功能。城市郊区的乡村田园区域可设置乡村绿道通过慢行休闲道、乡村小道等形式使人们更易接近田园风光区域,发展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乡村文化上可以结合山泉水、宝珠梨等地域特色文化,可发展农业生态观光园等。城市建成区内部可结合呈贡地理特色优势的两条水系即洛龙河与捞鱼河,利用这两条穿越型的水系结合城市滨水绿道建设,并结合城市公园系统。总体上将内外四种类型的绿道有机的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框架完整、功能综合的系统,并且与周边地区如昆明主城其他区域、环滇池区域、东边阳宗海方向、西边抚仙湖方向结合起来考虑,通过路道延伸连接起来。在资金和管理方面可以学习美国,可以综合政府、非盈利组织、私有投资者、志愿者维护等团体和个人共同经营管理。

呈贡新区规划中绿道建设的思路可以结合传统城镇绿化中“点、线、面”结合与“绿环”、“绿楔”的思路,综合城市内外的现状与自然人文资源的整合积极规划建设“郊野生态型”、“滇池滨水型”、“城市滨水型”、“乡村型”四种绿道,并把他们彼此连接起来,与城市外部其他市域范围连接起来,形成功能综合、框架完整的系统,结合当前新区发展和未来需求的状况来看具有广泛探讨和应用的前景。

本文作者:杨旭工作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商业游憩区范文篇9

[关键词]郑州;星级酒店;空间分布

一、引言

随着城市旅游业的日益发展,星级饭店的空间分布成为城市空间变化的一大特征。20世纪60—70年代,国外游憩地理学家就开始注意到游憩设施的空间布局问题,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已有学者开始注意到旅游供应(包括服务设施)的地理结构问题。但是从相关文献来看,目前从空间的角度研究旅游宾馆酒店的论著大都着眼于国内外旅游较发达的城市,如伦敦、多伦多、北京、上海、南京等,至今没有学者对河南旅游饭店的空间结构特征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高度重视,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放在更加优先发展的位置,河南省的旅游饭店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

二、郑州市星级酒店发展背景

郑州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业发展条件:①区位条件优越。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京广、陇海铁路在此交会,京广、徐兰两大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在此交会,京珠、连霍两大高速公路也在此交会,是中国交通的重要枢纽之一,是中西部地区通向海外的一个主要通道和出口,也是东部和中部地区连接欧亚大陆桥的一个主要连接点。②旅游资源丰富。郑州是我国第一座有城垣和规划的城市,早在3600多年前,商汤就在这里建都,成为我国现已考证的最早的都城,,全市拥有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旅游区点100多处。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和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已跻身中国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硬环境40优行列。③城市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郑州素有“绿城”的美誉,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1%,人均公共绿地8.7平方米,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近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郑州市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产业,见表1,州市旅游业发展条件优越且发展势头良好,在此背景下分析研究郑州市星级酒店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三、郑州市星级酒店的空间特征

截至2009年底,郑州市域范围内共有旅游星级酒店125座,其中五星级5座、四星级21座、三星级64座、二星级35座、没有一星级饭店。从酒店星级为标准进行划分,郑州市区内旅游星级酒店具有明显的梭形结构,两头小,中间大;从空间形态来看,郑州市的星级酒店主要呈现出如下的特征:

1.市区集中指数较高,分布异常不均衡

这里笔者采用集中指数对郑州市星级酒店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度量。集中指数是衡量一种经济活动空间集中程度的指标,用以对比两种地理要素的分布,其意义在于:数值越高表明该项要素的地理空间分布越集中,数值越低说明该项要素的地理空间分布越分散。对于任何一种经济活动而言,集中指数都介于50一100之间,当地理要素或一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达到均匀极限时,其集中指数为50,反之为100。此处计算公式可描述为:C=(1一h/H)×100%……………(h=hl+h2+……+hn)

式中c为集中指数,H为郑州星级酒店数目总数,hi为各区县地区的星级酒店数,n按下述原则确定:将星级酒店数量在各个区县地域上的分布,按多寡顺序排列,设为h1、h2……hn,星级酒店在郑州市的总数量为H,当hl+h2+……+hn=l/2H时,n即为所求。此时1/2H的意义为:占郑州地区半数星级酒店时的总区县数目。H值较大时,C值较小,表示星级酒店的地域集中程度较低,区域分布较为均衡;H值较小时,C值较大,表示星级酒店集中程度较高,地区差异比较明显。一般来说,集中指数50以下为布局相当分散,50~60为相对分散,61~69为相对集中,70~80为相当集中,80以上为高度集中。

将表带入公式C=(1一h/H)×100%……………(h=hl+h2+……+hn)得到,2009年郑州市星级酒店的集中指数C=98.4%,布局非常集中,各区县星级酒店的分布差异较为明显。(图)金水区成为星级酒店的集聚城区,占全市星级酒店总数的49%。

2.与各区的商业级别高度关联

饭店作为商业用地的一部分,发展好坏直接与商业的繁荣程度息息相关。郑州市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区坐落在金水区内,这里集中了三分之二的大型百货商场和大量的娱乐设施、金融机构等,酒店星级普遍较高;二七区是郑州市的老商业区,是次中心之一,但商业集聚程度远低于金水区,酒店星级以中低级为主;中原区是郑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集中了大量的政府机关和少数商业设施,区内有1座五星级酒店,1座四星级酒店。可见,城市内部商业中心区的等级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酒店的等级结构。

3.与地价级别成正相关,向地价级别较高区域集中

对城市游憩设施而言,墨菲等研究证明了饭店、旅馆和娱乐业等具备在地价峰值区(thePeakLandValueIntersection,简称PLVI)布局的经济能力。这个结论对星级酒店整体是实用的。但具体而言,酒店等级、接待服务能力和效益水平不同,对地价高低的敏感程度不一。一般情况下,服务等级高的酒店更愿意布局在地价高的地段。

郑州市星级酒店随着星级的提高,分布在高地价区的酒店数目逐渐增多。在郑州市的一级地价区,集中了五星级酒店的80%,四星级酒店的38%,三星级酒店的59%,二星级酒店的37%,酒店总数的50%。这反映出高地价区对星级酒店的集聚效应。

4.向城市主要干道集中,随环线圈层向外递减

交通便利程度是决定星级饭店选址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失去交通线路的依托,饭店便不会得到长足的发展。郑州市125座星级酒店分布在66条街道,金水路、花园路、中原路、红专路、经三路、丰产路等均为郑州市区主干道,道路两侧的星级饭店相对集中,占郑州市区星级酒店总数的42%,而次干道则成了低星级饭店分布的主要地带。

2009年底,郑州市区内环线以内拥有星级饭店60座,占郑州市星级饭店总数的48%;二环线以内拥有饭店26座,占总数的21%,三环线则只有11座,占总数的9%,四环线仅有4座,其余零星的分布在四环线以外。

5.景区对星级酒店的辐射效应和集聚效应明显

当暂住地附近的旅游点到住地距离可以保证旅游者能在一天内完成到该点的旅游时,旅游者也会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若一天内完不成游览时,旅游者倾向于住在风景区内。受大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的影响,旅游者到达目的地后,往往选择该旅游区的中心城市或较高级别的风景区或附近暂住。登封是郑州市旅游资源的主要集聚地,有全国首批5A级风景区嵩山少林景区,中岳庙、嵩阳书院、法王寺等云集在此,当地的佛禅文化、武术民俗、素斋饮食等有机融合,已逐步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城市游憩商业区。旅游设施在空间上的集聚同时间一样可以提升城市的旅游效应。这种集聚不仅表现为旅游者人数的绝对增加,而且通常表现为旅游吸引物的分布、星级宾馆和餐饮业的分布、旅游者行为模式的分布。为了最大化的吸引游客投宿,满足各种消费需求,四星、三星、两星级酒店在登封均有分布,并呈现出贴近旅游吸引物的趋势。公务员之家

四、结论

郑州市星级酒店的空间分布很不均衡,集中指数高达98.4%。城市内部商业中心区的等级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酒店的等级结构,商业中心区越繁华,星级酒店的数量越多、级别越高。星级较高的酒店具备在地价峰值区布局的经济能力,向地价级别较高区域集中。并且呈现出向城市主干道集中,随环线圈层向外递减的现状。在城市旅游资源富集的区域,景区对星级酒店产生的影响,使星级酒店向景区集聚,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县级市登封就是典型。而金水区是郑州市商业最发达、一级地价最多的区域,完全符合上述特征,已成为郑州市星级酒店的集聚区。

随着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服务设施区位研究意义也愈来愈显得重要。根据郑州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实施旅游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到2011年,郑州市年接待海内外游客将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50亿元。这个目标考量了郑州市的接待能力。就郑州市星级宾馆的现状,是远远不能达到的。因此,要把郑州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集散地,在投资建设星级酒店时,不但要结合郑州市的总体规划,还要充分考虑分布特征,仔细衡量利弊,否则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张捷周寅康等:旅游地理结构与旅游地持续发展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地学专辑),1996(5):45-49

[2]钟玉锋张明举孙钰霞:宜宾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对策探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8—62

[3]宁越敏:上海市区商业中心区位的探讨[J]地理学报,1984(2):163—172

[4]R.E.Murphy.Thecentralbusinessdistrict:astudyinurbangeography[M].ongman,1972

[5]胡志毅,张兆干.城市饭店的空间布局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2(1):107

[6]保继刚: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在宾馆选址中的意义初探[J]人文地理,1991(9):37

商业游憩区范文篇10

1唐山湾国际旅游岛项目概况

1.1地理区位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东南部滨海处,乐亭县境内。旅游区西临曹妃甸滨海新城,东接京唐港区,北面至滨海大道,南至渤海。国际旅游岛规划陆域面积40.75km、岛屿面积32.25krn2。

1.2现有资源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周边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南部沿海重点旅游区——菩提岛、月坨岛、金沙岛国际旅游岛开发业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开始进入市场;乐亭县渤海湾畔的金银滩,其沙质细柔、黄白相间,这里天蓝水碧、潮平沙软,是海浴、沙浴、日光浴胜地,亦是品尝海鲜、海钓赶海的旅游佳地,吸引着京津等地的市民前来休闲度假,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1.3存在问题

1)低档次的旅游产品。现有资源多数处于初始粗放开发状态,景点起点不高,大部分旅游资源尚未完成深层次开发,显得单调和一般化,缺少游客参与性强的项目和休闲度假型项目。

2)生态系统未得到良好保护。滨海岸线一带现状均为虾池用地,海水倒灌导致土壤盐碱化严重,沿岸植被严重减少,湿地退化,威胁生物多样性。

1.4设计目标

充分发挥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地处京津冀重要区域的区位优势,合理规划、综合协调,将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建设成为海洋生态之岛,海滨温泉之岛,海滨健康之岛;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用生态修复与湿地开发等多种生态建设手段,实现生态环境与旅游区的协调发展。

2规划理念与定位

旅游区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展现城市生活的舞台。良好的规划设计作为旅游新区开发的第一步,必须确立新的规划理念和定位,使旅游区的生态开发和环境保护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2.1规划理念

1)生态的理念。注重国际旅游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改善陆域海岸线的综合生态环境,提升宜居性,突出海洋生态文化游特色。

2)健康的理念。突出阳光、沙滩、海上运动、温泉等旅游资源特色,强化滨海度假的休闲娱乐功能。

3)文化的理念。突出海洋文化的展示、观赏和教育,突出渔业风情特色,倡导游客的渔业风情体验、参与和互动,突出地域文化的展示、传承与参与。

4)和谐的理念。改善原有渔民的生活环境,保障原有居民的经济利益,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2.2旅游特色定位

1)海洋生态旅游特色。规划打造国际旅游岛成为北方滨海地区观赏海岛生物、植物和鸟类的旅游基地。

2)海滨温泉度假旅游特色。利用当地现有资源,规划旅游岛成为北方滨海地区仅有的海滨温泉度假胜地。

3)海滨健康休闲游特色。打造北方滨海地区重要的海滨游泳、日光浴、沙滩休闲运动、海上运动及其他休闲运动的场所。

4)渔业风情游特色。利用现有资源,保留当地特色,形成北方滨海地区体验渔民风情和生活的重要基地。

3规划构思与设计

3.1规划结构

规划区结构划分为“一轴两带一心五区”。一轴:乐北路旅游景区主轴;两带:海岸休闲景观带和滨海路旅游景观休闲带;一心:旅游景观中心;五区:西部的渔家风情旅游区、中部的旅游综合服务区、南部的旅游商务休闲区、中东部的海滨旅游居住区和东部的海滨特色度假区。

3.2功能分析

1)渔家风情区:位于规划范围西部,是以展示国际渔家文化,弘扬当地渔民的民生民俗,以渔业风情游和渔业特产商贸为总体功能定位的区域。

2)旅游商务休闲区:位于规划范围中部,以完善的旅游码头、旅游服务中心、宾馆酒店等综合商业服务设施为主要功能。

3)旅游综合服务区:位于规划范围北部,以居住、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

4)海滨旅游居住区:位于规划范围东部,以承担旅游区的居住和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主,借助毗邻旅游商务休闲区的优势发展度假村等职能,并建设高标准住宅。

5)海滨特色度假区:位于规划范围最东端,规划建设游艇别墅、游艇俱乐部和高端居住建筑,形成以游艇为核心的特色度假区;高标准的环境设计在完善旅游区功能结构的同时也能给居民提供一个更舒适的游憩空间,提升国际旅游岛的文化品质。

3.3绿地系统设计

采用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将现状湿地分为三部分:自然湿地、养殖区湿地、河道湿地,划分为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分别进行修复。通过生态修复,最大限度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展现湿地独特景观,同时合理开发生态养殖和生态旅游,提升经济效益。通过区内河道疏浚与湿地修复形成的绿色生态主链、片状的生态绿地、防护绿地和星罗棋布、发散在各部位的点状绿地组成区内的绿地系统,组成“纵横交错”的绿地网络,与外部海、水、绿等生态系统紧密联系,为整个新区生态编织功能良好的绿肺。充分体现各种绿地的休憩功能。其中除了渔家风情园生态绿地对界内提供绿色休闲、滨海开敞空间提供亲水空间与游憩空间外,结合商业区人流密集的开放空间,沿路组织步行游憩的植物花卉公园;结合道路绿带、居住区绿地建立均匀密布的街头绿地、中心绿地等,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绿色游憩环境。

3.4城市节点设计

城市节点应突出其城市的标识和窗ISl功能。重视节点的功能和作用,突出节点的个性特征。

1)休闲娱乐码头标志节点:作为旅游区的特色观光休闲码头,突出周边的城市绿地景观作用。

2)旅游区景观中心节点:以捞鱼尖中心广场及其核心位置的地标建筑为中心,将周边的开敞空间、滨海栈道、配套服务、商务酒店、旅游码头、商务休闲区、产权酒店等不同功能区集聚于一体,使该节点成为城市环境最美、最具人气和活力的地区之一。

4结语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今后将成为唐山乐亭的一个重要节点和示范地,将给周围居民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游憩场所,也给外来游客带来轻松、健康、惬意的休闲空间。通过本次城市设计工作,为如何构筑海滨旅游度假区的自然生态景观做了有益探索,我们得出几点结论。

4.1生态保护与修复

规划严格控制国际旅游岛内的旅游开发规模,充分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以陆域滨海岸线的生态修复为基础,强化对滨海岸线中河道与生态湿地的保护与修复。

4.2滨海岸线和旅游功能互补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主要承担海洋生态旅游、海上运动、沙滩运动以及温泉度假的职能。滨海岸线旅游区主要承担商务会展、海滨度假、渔民风情、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整个旅游区的综合服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