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5:13:44

商贸业范文篇1

一、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商贸物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新型现代物流业态,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切实加大重点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的培育和重点物流项目的推进,全市商贸物流业呈现了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物流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京九铁路与新亚欧大陆桥在我市“十”字交汇;已通车的日东高速、菏关高速、济菏高速和正在建设的德商高速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的东新高速、菏枣高速,在我市形成了“米”字型高速公路网络;105、106、220、327等4条国道通贯全境,18条省道干线公路均布全市;正在建设的京杭运河洙水河航道,将把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沟通。口岸已建成7200平方米口岸联检综合楼、3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600平方米监管仓库、330米铁路专用线,设计吞吐能力4万个标准箱。局用固定交换机容量已达511.1万门,固定话机总数149.3万部、移动电话总数181.2万个,上网用户达11.2万个,通讯服务能力基本实现了城乡区域和人口的无缝覆盖。

(二)商贸物流网络基本形成。近几年,我市在加快大型综合超市、连锁加盟店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农村商业网点的拓展,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商贸物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全市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已发展到170处,全市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综合超市已达76处,连锁加盟店已达6900家。全市建成商务部农家店2477家,省政府农家店标准化改造1600家,企业自建店1000家,省农资和中邮物流建店300家,总计5377家,乡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已形成了大型流通企业为龙头、乡级农家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点的现代商贸物流网络。

(三)物流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截止2007年底,全市有工商注册的物流企业780余户,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50余户,民营企业730余户,仓储企业达到120余家。东部综合物流园区已初具雏形,内陆口岸、场站、仓储、信息网络、专业市场已经到位;西部物流园区亦已初具雏形,西客站已投入运营,小商品市场、农副产品市场、汽车专业市场已初具规模,各类物流资源配备基本齐全;同时,东明石化物流园区、湖西商贸物流园区、巨野煤炭物流园区、鄄城中药材科技物流园区、郓百商贸物流园区、定陶艺达物流园区、曹县跃进塔商贸物流园区等建设进展较快。目前,遍布全市的物流运输、货源基地及辐射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物流网络已经形成,并安装配备了卫星定位系统。

(四)城乡市场协调快速发展。我市城乡消费品市场活跃,交易额有了较大的提高,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9亿元,同比增长19.1%。并呈现出了城乡市场零售额同步增长,共同繁荣的格局。其中城市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6.2亿元,增长19.5%,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4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1.7亿元,增长18.8%,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7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5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160.2亿元;增长24.3%,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37.3亿元,增长23.9%。

(五)限上企业支撑作用明显。随着消费规模的扩大,全市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规模也逐步扩大,达到限额以上标准的企业不断涌现,2007年底已达到618个,同比增长118.4%;又由于大型超市、大型购物中心的竞相发展,大型批发零售企业以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绝对优势。2007年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04.8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32%,同比提高16.7%,拉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7个百分点。今前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15.7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比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高48.4个百分点,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8.9%。

(六)非公有制物流发展迅速。全市商贸物流呈现出国有集体与个体、私营、股份制及外商投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各种经济成份的商贸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特别是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有制商贸物流企业迅速成长,涉及公运、批零、餐饮配送等各行业。2007年全市公有制经济完成零售额46.4亿元,同比增长18.7%;非公有制经济完成零售额281.5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完成零售额281.1亿元,增长19.2%。非公有制商贸物流企业的迅速发展,完善了商贸物流市场竞争机制,带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近年来,我市商贸物流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目前仍存在许多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和需求的制约。在我国工业企业原材料供应中,82%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承担,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产品销售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承担的比例也仅为16%。在商业企业中,由企业自理和供货方承担的物流活动所占比重高达94%以上。这说明大多数工商企业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和自我服务的传统观念,“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管理模式仍占主流。现代商贸物流强调供应链管理,通过参与工商企业的销售预测、渠道选择、模式设计和计划制定等,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网络化、集成化、高效率的运作,实现商品的“零库存、零缺陷、零响应时间”,达到降低库存、加速资金周转、实现商贸物流总体成本最低之目的。但我市多数企业对商贸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存在错误理解,缺乏系统的物流成本核算概念,一味害怕额外的利润被其它企业赚去,不愿向外寻求物流服务,造成商贸物流需求不足,制约了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

(二)供给和服务的制约。第三方物流能否替代企业内部自营物流,关键在于物流供应商能否提供低于企业内部自营物流成本和个性化的服务。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0%左右,我国平均近20%,比发达国家高出10个百点。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收入中,运输入约占50%,仓储收入约占30%,其他增值服务收入仅占20%,说明物流企业仍以传统的运输和仓储服务为主,提供其他增值服务的企业不多。现代商贸物流服务要求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物流解决方案,具备管理物流、信息服务的能力。但我市商贸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硬和软”的问题,制约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硬”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设施设备不多、技术装备落后,库房多为五六十年代的建筑,缺乏立体仓储设施,各种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如扫描技术、货物自动分拣、传输设备的应用基本处于起步阶段,服务效率不高;同时,我市现有商贸物流服务资源相对分散,多数企业规模偏小,集约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软”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素质不适应现代物流要求,服务内容大多局限在仓储、运输等基本业务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处于待发展阶段,高层次商贸物流服务难以开展,不能提供一体化、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外部环境不优,“三乱”现象仍然存在,一些收费项目加重了企业负担,增加了商贸物流成本,影响了商贸物流业的发展。

(三)体制和机制的制约。从企业内部看,造成商贸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的原因之一是社会化物流代替企业内部物流,将触及企业内部部门和个人的利益,既得利益者出于保护自身利益必将成为企业物流模式转换的阻力。尤其是国有企业,在产、供、销一条龙及仓储、运输一体化的传统经营体制下,积累了大量的商贸物流设施、设备等存量资产,在得不到有效利用或妥善处理的情况下,不愿轻易把物流业务外包。从企业外部看,商贸物流涉及国民经济多个部门,行政管理职能分散,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加之传统“条块分割”的体制,以及来自部门的利益保护,使得商贸物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另外,市场机制不健全、竞争秩序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完善也影响了商贸物流业的发展。

(四)人才和技术的制约。现代商贸物流是一个跨学科、跨行业的新兴产业,需要系统管理和运筹理论的指导,需要储、运及相关业务知识、专业技能为基础,更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支撑。一直以来,货物流通一般被看作不产生价值、技术含量低的附属行业,企业和高校缺乏对商贸物流专门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市各级政府和企业对商贸物流业发展的逐步重视,商贸物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人才需求激增,缺口不断加大,现代物流高端人才严重匮乏,出现了“奇货可居”的现象。不少企业可以通过高薪解决人才问题,而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对负担较重的国有企业而言只能望举兴叹,人才短缺加重了企业的成本负担,阻碍了传统商贸物流企业的转型,制约了现代商贸物流的发展。

三、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以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和带动功能为目标,以内陆口岸商贸物流中心为基本定位,规划建设一批商贸物流设施,大力构建商贸物流园区、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特色商业网点和现代物流生活配送物流为支撑,辐射周边地区的区域性、综合性商贸物流基地。

(一)全面统筹商贸物流业的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市商贸物流业要得到高层次的发展,亦需要打破区域、部门和行业的限制,按照大物流、大批发、大商贸的思路去进行商贸物流的整体设计,全面统筹、合理布局综合商贸物流园区和专业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性商贸物流网络,推动商贸物流向集团化、联合化、规模化发展。着力改变商贸物流企业之间、部门之间不协调、不配合的现状,坚决杜绝重复建设商贸物流基础设施的问题。市、县区应尽快建立商贸物流工作联合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商贸物流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努力促进现代商贸物流业健康发展。

(二)树立现代商贸物流业的观念。要利用广播、电视和报刊等新闻媒体,加大对现代商贸物流的宣传力度,引导现有企业从根本上改变“大而全”、“万事不求人”的观念,树立现代商贸物流的经营观念,明确物流业的重要地位,走出把运输送货认同为物流的误区,增强现代商贸物流意识。充分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流通日益社会化、专业化,物流已不再是生产、流通的派生部门和辅助手段,而是相对独立分离出来的、大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我市比较优势,指导企业积极重组,整合社会存量资源,加快形成统一的社会物流体系,进而逐步实现商贸物流服务个性化、功能专业化、管理系统化、信息网络化。

(三)加快建设大型商贸物流园区。依托我市“米”字型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建设以煤炭、粮油、棉花、蔬菜、林产品、化工产品等大宗货物为主的大型商贸物流园区;依托京九、新石铁路站,加快建设以石油、煤炭、农产品、畜产品为主的大型商贸物流园区;依托10个省级工业园区和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生产基地型大型商贸物流园区;依托中心城区市场需求,加快建设城区物流、商贸城和各县区大型商贸物流园区;同时,加快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完善提升口岸功能,努力扩大商贸流通规模。

(四)搞好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升级。一是加快改造、扩建现有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努力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加快建设日常生活用品、五金建材、服饰材料、家具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三是加快建设农产品和工业品产地型大型专业市场群体,如曹县庄寨林木、青固集芦笋、普连集手工艺品批发市场;四是充分发挥批发市场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功能,促进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如成武大蒜、巨野棉花、鄄城中药材等。五是利用专业批发市场促进产业链延伸的作用,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如鄄城人才市场、郓城杨木市场、东明西瓜市场等。

(五)培育一批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坚持企业自身发展与政府扶持相结合,鼓励现代物流企业的强强联合,支持金融、保险、电信部门与物流企业联盟,共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鼓励符合条件的运输、邮政等相关服务企业设立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利用自身的物流设施和社会物流资源为用户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重点发展以运输和仓储,以商品批发贸易配送为主的物流企业。具体为,交通集团物流园区整合运输市场资源,发展成为以客货运输为主的大型物流集团;华瑞物流有限公司利用国家建设散粮物流中心的机遇,发展成为以粮食流通为主的大型物流集团;市供销系统农资配送中心,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成为以连锁零售物流配送为主的大型物流企业;汇丰农贸物流中心整合农产品物流资源,发展成为以农产品物流为主的大型物流企业;支持烟草、盐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壮大。

(六)着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态。以方便生活、发展特色和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为重点,以推进传统商贸流通向现代商贸流通为主线,构建区域性商品采购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与大中型商场互动的商贸流通新格局。以大型综合商城、专业商城和商业步行街等为中心,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便民超市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商贸街、特色商贸店,优化商业环境和网店布局,并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商务等新型物流业态,形成布局合理、业态多样、功能多便、服务优良的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形成覆盖城乡周边地区的商贸流通网络,使我市成为具有良好美誉度和吸引力的购物中心。

商贸业范文篇2

关键词:商贸企业;债权转让;清收清欠

2012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低迷,钢材有效需求大幅下降,下游行业疲软,一些商贸企业钢贸业务领域出现重大风险事件,并因此产生了重大纠纷案件。此后两三年,风险事件持续发酵,从钢贸领域蔓延到矿石、煤炭等领域,并呈现出数量多、地域分散、案情复杂、金额巨大、处置难度进一步加大等特点。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虽然商贸企业风险事件的处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大量案件处于审理和执行程序中,还有一部分风险事件未进入诉讼程序,清收清欠工作仍然极为艰难。多措并举,加快债权尤其是风险事件所涉及的债权清收,是商贸企业的重要任务。债权转让作为常见的交易模式,可以成为快速回笼资金的方式之一。为此,本文认真研究了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以及法院判例,就债权转让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示,供商贸企业在清收清欠过程中参考使用。

1债权转让的一般规则

债权转让,又称债权让与或合同权利转让,根据《合同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1.1债权转让的前提条件。1.1.1必须有有效存在的债权。有效的债权是指债权真实存在且未消灭,转让人应当对此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至于债权可实现性的结果承担,则由转让人和受让人自行约定。1.1.2债权转让合。同的内容与原合同保持一致债权转让合同的标的、金额、数量以及合同的履行,违约责任等均应当与原合同保持一致。否则,则视为合同的变更,而非债权的转让。1.1.3债权具有可转让性。债权转让本质上是一种交易行为。《合同法》第79条规定了债权转让除外的3种情形:一是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主要指具有人身性质的诸如继承、身份权、人格权、肖像权及人身损害赔偿等;二是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三是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指法律明文规定了不得转让债权的情形或受让主体的限制,如某些行业规定了特定的企业才可经营,或企业章程规定了经营范围,则相关的债权转让也须具备相关的经营资格与经营能力。1.2债权转让的程序。1.2.1债权人与受让人达成债权转让协议。债权转让是一种处分行为,必须符合民事行为的生效条件。如果债权转移的主体不适合,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签订的债权转让合同无效。1.2.2通知债务人。转让人和受让人有义务将债权转让的通知以合理的方式通知债务人,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后才对债务人产生效力。但是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并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1.2.3办理其他手续。依照《合同法》第87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转让权利或者转移义务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1.3债权转让的法律效力。债权全部让与第三人的,第三人取代原债权人成为原合同关系的新的债权人,原合同债权人因合同转让而丧失合同债权人权利;债权部分让与第三人的,第三人成为合同债权人加入到原合同关系之中,成为新的债权人,合同中的债权关系由一人变数人或由数人变更多人。新加入合同的债权人与原债权人共同分享债权,并共享连带债权。债权转让不改变原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债务人对原债权人的抗辩可以对受让人行使。债权转让生效后,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从权利专属于原债权人的,受让方取得该债权的相关从权利包括担保(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和保证债权)以及其他从属权利(如违约金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等。

2关于诉讼程序中的债权转让

商贸业范文篇3

服务业作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商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对城市的发展作用日趋明显,而关于边缘城市的商贸业发展研究却甚少。徐州地处江苏省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远离省会,是典型的省际边缘城市。徐州商贸业发展研究对省际边缘城市商贸业发展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徐州商贸业发展概况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处,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由于远离省会城市,商贸业受省会城市辐射作用较小。本文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联系较强的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区域,来研究徐州的商贸业发展。

(一)淮海经济区概况

淮海经济区成立于1986年3月,是中国最早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它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脐部,由苏鲁豫皖4省接壤地区的20个市组成。淮海经济区各城市在自然资源、发展历史、经济水平及文化习惯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相似性,产业联系较强,分析徐州商贸业在淮海经济区内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实现对徐州商贸业发展的较为准确的定位。

徐州是江苏省要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之一和徐州都市圈的特大核心城市,同时又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和国家主要枢纽城市。徐州商贸业的发展更是领先于周边县市,特别是近年来徐州发展大交通、大商贸、大物流的政策,使商贸业的发展充满活力,已成为区域商贸中心。但是,商贸业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由于缺乏合理的整体规划,新的商贸业网点层出不穷,业态分布不合理,许多商贸业网点盲目求大、升级,形成恶性竞争,商贸业布局与城市总体发展不一致等,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商贸业自身的发展,对整个城市的资源也造成极大的浪费,影响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徐州商贸业在淮海经济区中的地位

徐州地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位置,经济实力较强,多年来一直发挥周边地区物资集散地的功能。和周边省际边缘城市相比,徐州商贸业网点数量、营业面积、商贸销售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总量指标都位居前列,其生产和消费范围辐射到周边县市。徐州市正在着力打造“淮海经济区服务业之都”。

淮海经济区20地级市中,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是济宁,为2122.16亿元,其次是徐州,为2007.3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是莱芜,为35845元,其次是与徐州相邻的枣庄,为29800元;作为衡量商贸业主要指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高是山东临沂,为728.3亿元,徐州其次,为680.23亿元,两者相差48.07亿元。综上可知,整个淮海经济区内,济宁的地区生产总值最高,商贸业发展水平较高的是临沂,徐州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淮海经济区内位列第五,说明徐州的人均消费水平也不是最高的。徐州作为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地位的稳固主要的主要竞争对象为济宁和临沂,三者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济宁领先,与之相关的商贸业发展较强的为临沂,徐州商贸业的发展要想突起,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与周边城市商贸业集聚竞争

淮海经济区内产业联系从空间上可以分为三个圈层:核心圈层、中间圈层和外缘圈层。其中核心全程主要由徐州、淮北、枣庄、济宁四城市组成,是产业对外辐射和联系最为显著的圈层。就商贸业而言,徐州与周边城市的商贸业也是紧密相连的。作为淮海经济区内经济发展实力较强的城市,徐州商贸业不仅可以辐射范围能够达到苏北、皖北、豫东和鲁西南地区,其发展也受到来自这些地区的影响。胡超美等对徐州服务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和对策研究,发现在规模、结构和效益竞争力、科技创新竞争力、发展环境竞争力方面,徐州具有优势,但在成长竞争力方面要落后于临沂。在商贸业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业等方面,徐州的发展速度还有待提高。

(四)商贸业结构逐步优化

都市的建设,加上江苏省有关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促使徐州的商贸业设施结构逐步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逐步提升换代。二是业态结构逐渐优化。依据商贸业发展的多元化、特色化、功能化趋势,积极改造传统商贸业态,大力引进新型商贸业业态。淘汰经营品种少、消费环境差、管理及服务水平低的小门店业态;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引进知名品牌连锁店、专卖店,吸纳现代商务服务、高档休闲消费、文化娱乐等新型商贸业态发展。另外,徐州优越的区位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使楼宇经济迅速发展,大量的总部经济在此聚集,进一步推进了商贸业结构的优化。徐州传统服务业起步较早、基础扎实,现代服务业业态健全、层次较高,形成了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门类最全、档次最高的“商贸中心圈”。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将会是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题的现代产业体系,商贸业的发展将会有更好的历史机遇。

二、影响徐州商贸业发展因素

(一)经济因素

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商贸业发展主要的动力。虽然徐州处于中国的两个发达地区——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之间的谷地,经济发展水平与之相差甚远,但由于近年来徐州发展迅速,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淮海经济区20地级市中,2009年人均GDP徐州达27514元,位列第六,消费能力逐步提高。但同人均GDP相对较高的莱芜、日照、枣庄等城市相比,稍显逊色。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贸业发展水平是相互影响的,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商贸业的发展,商贸业的快速发展同样也可以推进经济的发展。

(二)交通因素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同样也是商贸业发展的先行官。徐州有着优越的交通区位。从宏观区位看,徐州是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长三角与环渤海湾的结合部;从中观区位看,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是沿东陇海产业带的重要城市,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战略地位十分突出;从微观区位看,徐州是苏北最大城市、江苏第二大城市,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是江苏省北翼增长中心。徐州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航空、铁路、公里、内河航运、管道运输五通汇流的优势。发达的交通,是徐州商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商贸业集聚因素

影响一个地区商贸业活动的因素很多,从空间关联的角度讲,主要包括来自主要表现为与周边地区的市场关联,包括市场集聚和市场竞争。优越的区位条件,是省际边缘城市商贸业发展的关键。相邻的区位,为相邻城市间商贸业的发展和合作,提供了空间上的依据。严士清对利用主成分分析影响江苏商贸业发展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和商贸业集聚因素对商贸业的拉动作用明显,人口对商贸业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徐州位于苏、鲁、豫、皖交界处,是淮河经济区内最大城市,是徐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陇海兰新经济带东部和淮河经济区的中心,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具有战略优势,能够辐射到苏北、皖北、豫东和鲁西南等地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商贸业空间集聚因素越强,中心城市商贸业的吸引范围越广,商贸业规模越大。

(四)城市规划制约与限制

商贸业最初多自发形成,但发展到一定规模则受到政府部门规划的引导和制约。徐州商贸业的发展与徐州城市规划中徐州的城市规划有很大关系。规划中城市的职能定位、交通状况、人文环境等影响了商贸业发展的规模,特别对商贸业的分布产生很大影响。徐州市区正在逐步打造完善双核联动、“一主四副”的商圈布局和加大物流等商贸业的发展,这种商贸业布局布局和重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政府通过规划来限制或鼓励,是影响商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边缘区域发展政策

区域政策是影响区域商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位于省际边缘区的城市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由于处于淮海经济区城市所属各省对边界地区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不同,导致其经济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江苏省提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扶持徐州发展服务业,努力将徐州打造成为区域商贸中心;鲁南、豫东、皖北也都相应提出了倾斜扶持政策,加快边界地区的发展,缩小省内差异。

三、徐州商贸业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经济“塌陷区”制约商贸业的发展速度

徐州位于江苏的边缘地带,空间上远离省会,受到省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使徐州的经济发展难以形成整体优势和竞争力,引起徐州地区的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外流。又由于淮海经济区地处东部沿海地带,受区域极化效应的影响,大量的经济要素及发展机遇流向了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同时,在两大经济区域片区的挤压下,淮海经济区始终未能成长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之后的第四大经济增长极,陷入了一个“经济峡谷”的尴尬境地。经济上处于“塌陷区”,限制了徐州商贸业的发展规模。

(二)行政边界的阻隔和其他边缘地区的竞争

行政边界的阻隔作用是省际边缘区经济差异产生的重要因素,也是阻碍淮海经济区内商贸自由流通的重要因子。由于各个行政区利益主体不一致,便造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周边的行政区都实施对自己有利的政策导致行政边界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刚性约束,致使淮海经济区内“诸侯经济”的蔓延。较为明显的是山东对临沂发展商贸业的扶持,积极打造其为商贸之都;安徽也在进一步提升蚌埠的商贸中心地位,人为的地域阻隔和各边缘区激烈的竞争,使徐州商贸业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商贸业集聚度和信誉度低

虽然徐州商贸业在2011年里发展比较快,但和临沂相比,零售也集聚度和品誉度有待提高,大型连锁企业、大型商贸业设施和全国等级的批发市场偏少,布局也有待优化,要想打造成为真正的区域中心城市,徐州还应加强对商贸业空间集聚因子的作用。

四、徐州商贸业合理发展途径

通过对徐州商贸业分布形态及影响因素分析评价,得出了徐州及其他省际边缘城市有关商贸业合理发展途径:

第一,所处省际边缘区城市特殊位置,应借助其交通区位优势和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商贸业和物流业,形成区域性的物资集散地。

商贸业范文篇4

一、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发展方向与目标

1.发展方向。积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不断推进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大力引导现代商贸业向经营连锁化、物流配送化、管理网络化、企业规模化、业态新型化、服务系列化、设施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2.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以上,力争达到450亿元;全市商贸增加值年均增长13%;连锁经营企业零售额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30%。

(二)发展重点

3.着力培育一批商贸优强型企业。加大商贸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力度。以培育“十大现代商贸旗舰”、“50强商贸流通企业”为抓手,形成一批实力强、贡献大、行业领先的商贸优强型企业。其中:年成交额超1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20家,超100亿元的2家;年商品零售额超5亿元的企业5家,超10亿元的2家,超20亿元的1家;批发企业销售额超10亿元10家,超20亿元8家;全市三星级以上宾馆40家以上,五星级宾馆5家以上;国家特级酒家10家。

4.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加快推进现代流通方式。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向城市社区新村和农村发展,提升便民消费服务水平。支持企业加快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提高商品运行效率。鼓励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鼓励新兴商贸服务业发展,加快专业特色街区建设。

5.着力培育一批品牌型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创塑名店、名品、名菜,培育和发展新品牌,争创省级、部级品牌,保护和发展“老字号”商业品牌。以品牌带动商贸经济发展,提升全市商贸品位和档次。

6.着力培育一批外向型企业。加快商贸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总部经济,拓展发展空间。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大力实施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进一步提高利用内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引进先进的经营方式、服务理念、服务产品和流通技术,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提升商贸产业层次。

7.着力培育一批信息化企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行业、企业网站建设,建立健全网上交易商务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二、大力扶持商贸业发展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8.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量的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商贸流通业发展。资金扶持对象为:市区商贸流通企业,包括批发零售业、宾馆餐饮业、电子商务、会展业等企业(不含烟草、石油、盐业企业),以及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等。

9.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1)对当年首次实现零售额5亿元以上(含5亿元)——10亿元以下的商贸零售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首次实现零售额10亿元以上(含10亿元)——15亿元以下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首次实现零售额15亿元(含15亿元)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

(2)商贸企业年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部分,按规定缴纳确有困难的,报经批准后,其所交的水利建设专项基金减半收取。

(3)对列入省政府及以上确定的重点培育商贸流通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4)对连续三年被市政府命名为服务业优强(商贸)企业,给予企业主要经营者一次性奖励2万元。

10.鼓励企业作出突出贡献。对当年实缴税收(按实缴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三项计)首次达到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1000万元以下,并比上年增长10%以上的商贸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2000万元以下的,并比上年增长10%以上,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2000万元以上(含2000万元)——4000万元以下的,并比上年增长10%以上,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4000万元以上(含4000万元)的,并比上年增长10%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40万元。

11.大力扶持农村现代流通业发展

(1)鼓励发展乡镇连锁直营店。连锁龙头企业首次在市区乡镇开设直营门店(食品、小百货、农资、医药等),每开设1家,给予一次性补助2万元;对已开设的加盟店进行改造提升为直营店的,给予一次性补助1万元。

(2)鼓励发展村级连锁便利(放心)店。连锁龙头企业对“放心店”改造提升为连锁便利(放心)店,每家给予一次性补助2000元,市、区财政各负担50%。

12.鼓励发展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发展连锁超市直营门店首次达到20家的龙头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以后每增加20家,再给予奖励5万元。

13.支持连锁经营龙头企业配送中心建设。经确认后,按配送中心建设实际投资额(不含地价),分二年给予适当补助,每年最高补助不超过50万元。

14.支持发展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对符合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布局规划、新建的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及其它相关项目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办法另定)。

15鼓励商贸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对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系统,对连锁龙头企业发展连锁经营信息网络,按电子系统实际投资额的20%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30万元。

16.支持社区连锁商业发展。连锁经营企业在中心城区新发展社区连锁便利店(包括副食、小百货、净菜等),直营店每家给予一次性补助1万元。改造提升的加盟店,每家给予一次性补助5000元。

17.支持企业争创品牌。对新获“浙江省著名商标(知名商号)”、“浙江省知名商号”的商贸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新获“驰名商标”等部级品牌的商贸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新获“中华老字号”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

18.支持农贸市场改造提升

(1)按照省《农贸市场建设技术规范》标准对农贸市场实施标准化改造的,按改造实际投资额的20%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30万元。

(2)在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期间,工商管理费给予减半收取,最长不超过1年。

(3)在农贸市场内设立的家禽集中屠宰点,根据每个屠宰点实际投资额大小,斟情给予5万元以内的补助。

(4)鼓励农贸市场规范化创优,凡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综合管理达到前三名的,依等第分别给予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

19.鼓励商品交易市场争创星级文明市场。对首次达到四星级的文明规范市场,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首次达到五星级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首次列入市级、省级重点商品交易市场,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10万元。

20.鼓励餐饮企业创星创优。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餐饮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评定为国家特级餐饮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经省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认定为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A级单位(示范单位)的餐饮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获得全国性餐饮烹饪比赛团体金牌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

(二)积极落实工商、税收等扶持政策

21.简化证照办理程序。连锁经营企业开设门店办理各类证(照)手续,可持加盖连锁企业总部确认印章的总部营业执照复印件到所在地相关部门办理工商登记、卫生许可等手续。

22.实行统一纳税。连锁经营企业在市内跨区域经营,凡与总部微机联网,由总部实行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核算、统一规范化管理的直营门店,经税务主管部门核准后,可由其总部向其所在地税务机关统一申报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总部统一纳税后,由市财政按现行财政体制进行结算。

23.支持引进品牌企业。对符合“十一五”商贸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要求,引进全球500强(以上年度“福布斯财富”公布名单为准),实行股权转让或并购方式新办外商投资企业的,增值部分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按市得部分50%奖励给中方企业。

24.支持总部企业发展。对外来新设立的、总部设在**的商贸批发企业,其实际上缴的企业所得税,按市得部分50%给予奖励。

25.支持技术改造项目。对商贸流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使用国产设备,实施节能降耗的,按照国家《关于印发〈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税字界〔1999〕290号)有关规定,享受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政策。

26.实行税收优惠

(1)新办的、独立核算的新业态商贸服务企业,报经批准后,可自开业之日起,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1年。

(2)单位和个人举办各种展览活动向参展者收取各项价款,按“服务业—业”征收营业税;展览馆、会展中心等专门用作会展活动的房产,按规定缴纳房产税确有困难的,报经批准后,可给予减征或免征。

(3)对列入省政府及以上命名的重点培育商贸流通企业,以及新建的各类专业市场,纳税确有困难的,报经批准后,可减征或免征房产税。

(4)按期纳税的个体工商户及其他有经营行为的个人,营业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

(5)对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企业,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27.支持商贸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凡由省、市组织选派到国外学习深造的、列入市商贸50强企业的经营骨干,给予企业每人次2万元补助;对企业招聘的“4050”人员、失业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涉及劳动、卫生、质监等部门收取的培训费用给予全免;其它员工培训费用减半收取。对引进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并在其任职岗位上作出贡献的,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实施办法>和<**市人才柔性流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湖政发〔2004〕27号)文件规定执行。

28.评选优强企业和先进个人。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由市政府授予“**市商贸流通重点骨干企业”称号;对贡献突出的个人,由市政府授予年度“**市商贸流通业先进个人”或“**市商贸流通业优秀企业家”、“**市商贸流通业服务明星”称号,并予以通报表彰。

三、切实抓好扶持政策落实

29.扶持资金申报、审核、拨付等程序,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本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湖政办函〔2006〕22号)规定办理。

30.税收扶持政策,按税务部门规定办理。

商贸业范文篇5

深刻汲取新华区宏达灯具店火灾事故的教训,这次全市商贸服务业平安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举一反三,深入查找全市商贸服务业系统存在平安隐患,对全市商贸服务业系统开展“平安月大检查”活动做出安排,扎实做好防范平安事故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刚才,新华区、运河区政府作了发言,市安监局、商务局、消防支队讲了很好的意见,完全同意。下面我就商贸服务业平安工作再强调几点:

一、商贸服务业平安经营责任重大

市商贸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近几年来。一批大型商场、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宾馆、饭店等已成为拉动消费、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经营形式上,由过去以国有商业为主,发展到现在多业态、多层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目前,全市营业面积5000平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达到53个,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00多个,其中年经营额超亿元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已达36个,批零服务商户已达12.5万多个,从业人员达到32万多人。特别是以小南门、颐和广场为主的中心城区商贸业已初具规模,正在建设的规范化菜市场及拟开工建设的沧东、沧西两大物流园区,将成为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去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415亿元,同比增长22.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0%商贸服务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么大的行业,这么大的领域,涉及到这么多的人员,做好平安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商贸服务业平安经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从5月3日新华区铁西大街宏达灯具店发生的事故可以看出,商贸服务行业平安经营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有些单位和企业对安全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商贸服务业平安经营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总认为商贸企业主要是经营销售,平安工作并不重要,不是份内的工作,对一些安全设施、消防设施等不闻不问,该查的不查,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论。有的企业平安组织不健全,无专职平安员,或是平安管理人员身兼数职,责任不明确,制度不落实,管理不规范,没有把平安经营摆在重要的位置。二是局部平安设施老化。有的商场、市场年久失修,平安消防基础设施老化,有的消防栓根本打不开,成了一种摆设,有的灭火器几年不更换,根本不能用。特别是新华区火车站工业品批发市场,虽然去年通过整治有所好转,但由于市场较久,房屋老化,通道不畅,平安设施不全,存在着较大的平安隐患。三是有些经营者平安措施不到位。经营管理上,只注重经营效益,不注重平安防范,只注重外表形象,不注重平安设施建设,装修门帘时舍得投入,增添平安设备上一分不拿,对一些平安隐患视而不见,检查靠应付,平安靠运气,没有平安意识,更没有逃生自救的知识和能力。四是有的地方抓安全的力度不平衡。有的抓大型商贸企业平安经营的力度较大,忽视了小商店、小门帘的平安经营;有的对工业企业平安生产要求高、检查严、投入大,对商贸企业平安经营存有消极现象,检查时走马观花,平安上得过且过。面对这些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做好商贸服务业平安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商贸服务业平安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富平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平安经营,人命关天,责任重于泰山”要真正体会这当中的责任和含义。特别是商贸服务业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繁重,各级各有关部门决不可掉以轻心,更不可麻痹大意,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富为已任,从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大局动身,把商贸服务业平安经营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全面开展商贸服务业“平安月大检查“活动,立即行动

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商贸服务行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平安大检查活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自己的职责,从现在开始。抓紧制定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重点,细化措施,落实责任,使商贸服务行业平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各类出租厂房、出租的车间、仓库、出租的营业场所,要明确检点。这次平安大检查以商场、市场、宾馆、饭店、歌舞厅、洗浴厅、沿街门市、理发店、小餐馆。旅行社、旅游景区景点等各类商贸服务业经营场所为检点。

平安检查必需做到三个“位”即组织领导要到位,要一个不丢一个不漏地进行平安大检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迅速组织本辖区、本系统对商贸服务业平安经营开展一次逐门逐店拉网式大检查。检查要到位,整改要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就是检查要有计划、有组织,领导要带头参加,要掌握具体情况;检查到位,就是检查要严、细、实,不留死角,不留盲区;整改到位,就是对查出的问题和平安隐患要迅速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及时完成整改。要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检查是否按国家法律法规落实了平安责任,落实了各项平安措施;检查是否落实了平安投入,改善了平安条件,否落实了对员工的平安培训,从业人员是否具有必要的平安防范技能。特别是对所有经营场所的平安疏散通道、救援通道要彻底排查,确保第二逃生通道疏通无阻;要建好台帐,各平安监管部门要督促指导商贸服务企业加强平安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平安经营管理台帐。要深入企业,摸排平安经营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做到工作要有制度,检查要有记录,整改要有通知,管理要有台帐,坚持做到制度上墙,台帐健全,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要编制平安监督网络,平安经营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要督促指导企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分解细化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和工作落实机制,既保证事有专管,人有专责,又保证责任分担不缺位,落实不虚位。要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立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认真落实重大平安隐患整治“五个一”工作制度,做到一个隐患,一名责任领导,一套整改方案,一个责任单位,一个整改期限。

这次商贸服务业“平安月大检查”活动由各级政府负总责,要强化责任。依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安监、商务、工商、公安、消防、旅游、供销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对行业的平安工作具体负责。安监部门作为平安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全面掌握活动情况,及时反馈有关信息,做好“平安月大检查”协调、调度、督导工作。要强化企业主体的责任。企业是平安经营的责任主体,企业负责人既是企业的法人代表,也是平安经营的第一责任人,企业不只要重视经济效益,更要高度重视平安经营。商贸服务企业必需牢固树立“经营必需平安”意识,要建立健全平安生产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必要的平安投入。要重视平安业务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从业人员抵御风险、抗灾减灾的能力。要严格遵章守法组织生产经营,坚决杜绝因利益驱动等原因而出现超定员、超能力生产经营的行为发生。

三、确保商贸服务业“平安月大检查”取得实效,加强领导

形成合力。做好平安经营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强领导,要认真组织。抓好落实,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平安经营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平安监督部门要把加强商贸服务业平安经营监督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同时,要正确处置好经济利益与平安经营之间的关系,强化经济利益必需建立在稳定的平安经营基础之上,绝不能以牺牲平安来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全面负起责任,守土有责,真正做到常抓不懈,警钟常鸣,并在机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平安经营工作给予保证。各级各有关部门、各商贸服务企业要以对工作、对企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努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新格局。

狠抓超前防范,要进一步提高平安管理水平。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商贸服务行业的平安经营监管力度。要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平安经营中的问题并彻底整改。要深入探索商贸服务业平安经营工作的新规律、新特点,把加强自身行业、企业建设与安全经营的源头管理结合起来,与组织开展平安经营专项整治结合起来,与建立健全平安经营应急救援体系结合起来,与建立平安监管长效机制结合起来。

商贸业范文篇6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乡镇、街道的关心支持下,全市商贸服务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休闲度假胜地”、打造“浙皖区域商贸中心”的目标,克服缺电缺资金等要素制约,着眼于大手笔搞活大流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市场定位更加准确,发展氛围更加浓厚,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商贸服务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1-11月份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5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市级消费品零售额14.86亿元,同比增长16.1%;市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29亿元,同比增长12.9%。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长43.5%,占社零总额比重从去年的11.5%上升至14.4%。

2、三产税收:第三产业上交地税27066.2万元,同比增长35.6%,占57%;上交国税6955万元,同比增长50.7%,占16.76%。

3、规模企业:11月底规模企业达48家,比去年增加24家。其中:批发、零售企业30家,同比增长76.47%;餐饮企业18家,同比增长1.6倍。销售额超5000万元企业8家,新增4家;销售额超亿元企业8家,新增2家。

4、新增就业岗位:商贸服务行业今年新提供就业岗位超过7000个。

5、新增投资:今年商贸服务业新增投资超过5亿元。

(二)商贸服务业发展特点

1、现代业态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现有连锁门店98家,1—11月销售总额增长48.88%,其中连锁超市门店已达34家,营业面积已超过4.7万平方米。同时,餐饮、家电、汽车、石油、洗涤、医药、咖啡连锁发展也十分迅猛,世界著名品牌肯德基1月份进驻临安,5月份开出第二家门店,第三家门店也已于11月28日开业,在县级市一年内开设三个门店,出现了全国少有的“肯德基”现象;7月份,我们适时开通了“临安商贸网,其中设置了“网上商城”板块,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网上交易这一新型的商品流通方式。

2、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今年以来,临安商城、浙皖农贸城、锦天新天地商业特色街区建设进展顺利,其中临安商城一、二期、锦城新天地已于森博会期间成功开业,浙皖农贸城目前主体工程正在抓紧建设之中。华兴汽车城自去年森博会开业以来,已引进汽车销售公司4家。

3、行业管理规范有序。一是编制商业网点规划。年初,我们委托浙江工商大学对我市的商业网点布局进行规划,目前初步确定临安市域“一主二副三基础”的商贸发展格局。同时主城区的布局框架为:一主核、一副核、一景观商业带、二大市场功能区块、五大区域性社区商业,五横五纵商业街。二是继续抓好“放心肉”管理工作。1-11月份,全市进点屠宰生猪76871头,市区“放心肉”上市率达到98%以上,稽查大队共开展执法检查161次,1058人次,重点打击捣毁了9个私屠滥宰窝点,基本实现了让市民吃上“放心肉”的工作目标。三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市商业总会已发展会员企业130余家,组建行业分会15个,今年以来共举办连锁超市、美容美发、屠宰场场长、屠工等从业人员培训班17期,受训人员达950人次。

4、农村市场日趋活跃。我局以高虹镇为试点,积极配合高虹镇党委、政府,通过调查摸底、建立台帐、制定规划、整顿市场秩序、开展商家培训,高虹镇连锁超市、专业市场、特色餐饮、茶楼、咖啡、美容美发等商贸服务行业呈现多层次、多业态、多主体的发展势头,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将于近期在高虹镇召开由各乡镇(街道)商贸工作分管领导和三产办主任参加的开拓农村市场工作现场会。同时充分发挥政策激励机制,积极引导连锁超市向农村集镇延伸,全市已有16个乡镇(街道)引进了连锁超市,今年新增连锁超市门店14家,其中11家在农村。

5、招商引资成绩显著。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号工程”,在做好商贸服务业等三产项目招商引资的同时,注重工业、农业等项目。今年以来,成功引进了浙江航空食品配送中心、肯德基、苏宁电器、杭州嘉诺、杭州青山湖豆芽厂等多个项目,吸引内资11282万元,外资46.9万美元,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82.05%和117.25%。

回顾今年以来商贸服务业所取得的成绩,我们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得益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领导的重视是卓有成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市四套班子领导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今年以来高度重视商贸服务工作,经常组织对商贸服务业的调研和考察,重大活动亲临现场指导给予支持与鼓励,并成功召开三产发展会议,出台政策,象重视支持工业经济一样,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我们全局同志和商贸企业干部职工深受鼓舞,极大地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和创业热情。同时,市四套班子分管领导经常过问商贸服务业工作,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矛盾。各乡镇街道都确定了三产工作分管领导,设立了三产办公室,落实了有关工作人员,并把商贸服务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商贸工作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延伸。从而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市四套班子领导重视抓、主管部门具体抓、乡镇街道积极抓的良好发展氛围。

二是得益于抢抓了机遇。去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严把了土地和资金两个闸门。现在回头来看,临安商贸服务业几大重点项目,如临安商城、华兴汽车城、浙皖农贸城、锦城新天地“三城一区”的建设已抢到了发展的机遇,赢得了发展的先机,必将为临安商贸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夯实了基础。

三是得益于加强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是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的基础保证。我们结合机关效能建设,深化创满意活动,在全市商贸服务业组织开展了“三个想一想”大讨论活动和“亲近临安、享受消费”主题营销活动。我们提出要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再创新业绩,促进机关政务高效化、事务制度化、服务人性化,争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探索和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克难攻坚,开拓进取,想事和办事做到用心和用情,全局上下心齐、气顺、劲足、实干,形成了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我们以商业总会为平台,加强了与企业的沟通与协作,商贸服务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通过举办商贸论坛、组织外地考察学习等活动,并通过引进外地来临的商贸投资创业者,使我市的商贸企业家队伍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回顾今年来的工作,在看到商贸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有许多影响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一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影响,许多商贸项目建设受到影响,如创远物流和航空食品配送项目的建设。二是城区、农村商贸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商贸流通设施落后,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偏大,新型业态向农村延伸困难还较大。三是今年开业的几大市场街区,由于刚起步,对外知名度不高,对周边地区集聚和辐射效应还不是很明显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在明年的工作中认真重视,加以克服。

二、2005年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2005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强市名城胜地的重要之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之年,更是实现我市商贸流通业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之年。2005年的工作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紧紧围绕建设休闲度假胜地的奋斗目标,按照构筑“大贸易、大流通、大市场”格局的要求,积极实施《临安市商贸业及网点发展规划》,创新服务理念,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浙皖区域商贸中心。2005年的工作目标是: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亿元,增长14%。

2005年的主要工作是: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1、围绕一个重点。就是围绕《临安市商贸业及网点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这个重点,在今年制定初稿的基础上,抓紧组织有关专家和部门搞好规划的修编和论证工作。同时,围绕这个规划,充分发挥商业总会作用,搞好商贸流通各个行业的子规划,并组织实施,力争在规划的实施上起好步、破好题。

2、打造两大亮点。

一是培育专业市场。重点是要抓好城西工业品市场功能区和城北农产品市场功能区两大市场区块的建设和培育。加快浙皖农贸城的建设进度,打造促进农民增收的平台,坚持建设和招商两手抓,确保在明年9月之前建成开业,并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争取2005年浙江农博会在临举行。加快临安商城三期建设,力争在明年元旦开业。同时,抓好几大市场的对外宣传力度,使亮点成为卖点,扶持培育市场集聚人气,特别是临安商城、华兴汽车城和浙皖农贸城三大市场要注重向周边地区,特别是要向皖南地区发挥出辐射功能,提高三大市场的集聚功能。

二是提升特色街区。商业特色街区是现代消费场所,是城市的金名片,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要围绕建设休闲度假胜地目标,继续以锦城为中心,着力培育商业特色街区。重点是做好锦城新天地、锦江路、黄金水岸商业特色街(区)的管理、培育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档次,培育休闲特色,打造精品亮点,提高中心城区的休闲功能,努力接轨2006年杭州休博会。

3、破解三大难点。

一是抓好“农村千万”工程。以规范农村流通秩序、营造安全消费环境为指导,实施省政府提出的“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新型业态,推进“百店连锁”,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消费品领域镇镇有连锁超市、村村有连锁便利店的目标。在继续抓好高虹镇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以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巩固和扩大试点成果,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即配合各乡镇(街道)制定一个商贸发展规划、打造一条商业街、发展一家连锁超市、改造一个农贸市场、整合一批放心店,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时,努力突破要素制约,加快浙皖农贸城和航空食品配送中心的建设,畅通我市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

二是抓好“食品放心”工程。继续抓好以“放心肉”管理为重点的食品放心工程,改革和创新生猪定点屠宰的区域化管理、一票制、执法联勤等管理机制。按照标准化、工厂化、规模化的要求,改建、兴建机械化屠宰场,逐步完成星级化评定工作。充分利用我市生猪、小黄牛养殖优势,打造绿色品牌,畅通流通渠道,实现肉品进超市。进一步推广全市的绿色标准化管理模式,强化执法监督和宣传,力争“放心肉”上市率达到98%以上,确保全市老百姓吃上优质“放心肉”。

三是抓好“社区服务”工程。按照“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坚持以民为本,整合服务资源,创新服务载体,拓宽服务领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筹建社区服务中心,设立“1890”(一拨就灵)服务热线,使之成为与老百姓沟通服务的重要窗口和桥梁,成为我市服务型政府、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张新名片。

三、几点建议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商贸业范文篇7

国外商贸流通业盈利模式

国外商贸流通业大致经历了六种盈利模式(见表1):第一种是进销差价模式,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模式,且在现在多有使用,盈利的根源来自进销之间的差价和简单的附加服务。第二种是连锁经营模式,基于规模经济规律的驱动而形成。该种模式对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品牌效应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第三种是通路费用模式,即利润主要来源于商品进场费、购货折扣、物流费、仓储费、新店赞助费、促销费等。第四种是类金融模式,即利润来自对供应商资金的占用,这种模式在我国诸多电商企业中都有体现。第五种是供应链模式,这种模式源自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出现,极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第六种是增值服务模式,如设备的运输、安装、维修和更新等。国外的盈利模式发展与国内的盈利模式发展历程大致相似,但国外的发展相对成熟且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传统盈利模式下进销差价为核心,现代盈利模式更加注重综合效应,由单一的、分散的产品服务走向集约化、系统化的产品服务供应体系。此外,现代盈利模式有一个很明显也很关键的特点是金融业务的渗透,传统模式下实体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两者基本维持的是相对独立的地位,而现代盈利模式下,企业的供应链的拉长使得金融业务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众多企业开始摆脱对传统金融机构的过度依赖,具有自我“输血”的能力。盈利模式是一个企业建立和有效使用自己资源的方法(王祖强、陈新伟,2010),是商业模式的核心。从上述的国外盈利模式可以看出,商贸流通业盈利模式的转变路径形成了一种从单一经营向复合经营的转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营链条的扩展,由简单的供销演变为供应链系统;另一方面是资金运用效率的极大提升,资金的体内循环逐渐取代体外循环。这两个方面的特点对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企业生产经营链条的扩展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行业发展规律,对商贸流通企业而言这种规律更加明显。随着产业链的联系日益紧密,可供开展金融业务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广,创新盈利模式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多。那么,我国的商贸流通企业在盈利模式创新上会有怎样的表现,后文将会具体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盈利模式分析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业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贡献度越来越高。商贸流通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马强文、任保平,2011;黄炯华、孔燕群,2015),是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程度的重要反映。纵观我国商贸流通业的盈利模式,基本上与国外的演变路径保持一致,但在我国又有新的内涵。1992年我国流通改革后商贸流通业一直处于无序状态,信息不对称和信用的缺失导致物流运输处在停滞状态。进销差价模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占据主流,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盈利渠道单一导致抗风险能力较弱,加之外资企业的不断挤压,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商贸流通业本身利润微薄,降低成本对商贸流通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实际上我国商贸流通业由于受技术、管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流通成本居高不下。上述问题是对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的概括,随着盈利模式不断创新,我国商贸流通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区域经济在发展层次上的差异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随着电商模式的崛起和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商贸流通业呈现出新的发展形态,特别是供应链模式开始成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见表2)。广义上讲,供应链体现的是一种经营状态,即不同经济主体因某种业务联系而同处于一种经营环境当中,彼此之间产生业务上的往来;狭义上讲,需要将供应链的概念放在具体的产业或者行业内才具有现实意义。过往单纯考虑价格和成本的经营决策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必需同时对价格和质量进行权衡,并在考虑竞争对手行为的基础上对所在供应链的成员决策进行协调以制定最优竞争策略(肖迪、袁敬霞,2013)。现有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同关系,协同关系是供应链企业之间产生业务关联和实现供应链转型的基础。供应链转型本质上是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一种战略更新行为(肖静华、谢康,2015),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转型而言,供应链模式逐步成为主导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商贸流通业盈利模式的转型方向

商贸业范文篇8

加快发展具有海岛特色的商贸流通业,是我市深入实施“走创业创新之路,促以港兴市、全面跨越”和“服务富市”战略,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商贸流通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2005〕18号)精神,结合**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市场化导向、国际化推进、品牌化带动,以促进经济、繁荣城市、便利民生为目标,积极培育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改造传统商贸业,加快发展便民服务业,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把商贸流通业建设成为与快速发展的海洋经济相适应的重要产业,为“服务富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力争到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0亿元,年均增长15%;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增幅不低于同期GDP的增幅,贡献份额达到12%以上;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20%以上。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以定海城区-新城-普陀城区中心商业带,高亭、菜园、沥港、台门、岛斗区域为商业中心的基本商业框架;在产业发展上,基本形成以涉港服务、会议展览、休闲娱乐为重点的商务服务业的新型业态;在市场培育上,形成以水产品、船舶船用商品、佛教用品三个特色市场,成品油、船用钢材、粮油商品三个物资市场为支撑的市场体系;在服务网络上,基本建成以农村现代流通网、社区便民服务网、旅游商圈服务网为体系的三大现代服务网络。

二、形成“一带五区”商业布局

(三)一条城市中心商业带。依托新城发展规划、产业基础和交通条件,加快现代商贸中心建设步伐,高起点规划布局现代商贸设施。鼓励开发、使用商务楼宇,着力培育集涉港服务、总部经济、商务旅游为一体的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中央商务区;细化商业网点规划,布局购物中心、大型超市、便利店等新型商业业态;完善商业基础设施,建设金岛路、体育路、定沈路、翁山路“两纵两横”精品商业街区。依托定海城区成熟的商业基础,挖掘商贸文化内涵,围绕定海文化广场,建设大众中心商圈。培育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特色风情街区,改造提升定海港海鲜美食广场,建设定海东西大街明清文化街、芙蓉洲路休闲娱乐街、总府路时尚服饰街三大街区。通过提升改造或引进、嫁接,加快城区大型超市、现代精品百货商店的建设步伐。依托普陀沈家门旅游“金三角”的中心位置,发挥“沈家门渔港”的独特优势,注重商旅结合,以旅促商,以商活旅。重点建设各类旅游购物商场、旅游购物街区,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景区商贸服务,提升沈家门海鲜夜排档。到2011年,基本形成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新城现代商贸、以传统历史文化为特色的定海城区综合商贸、以海洋旅游为载体的普陀城区旅游商贸的城市中心商业带。

(四)五个区域商业中心。按照**城市建设“一体两翼”空间发展基本框架,顺沿连岛大桥东西走向脉络,以定海城区—新城—普陀沈家门城市中心商业带为主轴线,建设南北两翼高亭、菜园、沥港、台门、岛斗五个区域商业中心。北翼进一步完善高亭、菜园商业基础设施,加快布局衢山岛岛斗商业网点,打造岛斗商业新区,推动经济大岛城镇化进程。南翼整合金塘岛、六横岛两岛商业资源,建设沥港、台门经济大岛商业中心,进一步增强区域商贸服务功能。到2011年,基本形成高亭、菜园、沥港、台门、岛斗五个区域商业中心。

三、积极培育商务服务业

(五)涉港服务。适应全市快速发展的海洋经济,积极发展涉港服务业。在新城布局建设以涉港服务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抓紧开发建设千岛路两侧和海景道的商务楼宇,加大招商力度,出台有效政策,吸引海运、港口企业及其配套服务的口岸、港务、金融、保险、船务中介等机构、企业和大型工业企业研发、设计、管理总部进驻,同时配套建设一批高星级酒店、高档娱乐设施和其它配套设施,使涉港服务业成为**商务服务业的核心支撑。

(六)会议展览。办好“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中国**国际船业博览会”和“**群岛·中国普陀山国际佛教用品博览会”。以三大博览会为龙头,通过政府指导、市场运作,依托海洋产业特色和海洋文化特点,鼓励举办各类博览会,不断提升现代展览业对地方产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大力发展会议经济,尤其要鼓励在旅游淡季引进和承接各类会议,争取建成一、二个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固定会议中心或论坛。加快新城会展设施建设,开展会展业城市合作,制订出台鼓励会展业发展的政策,创造良好的会展业发展环境。到2011年,打响渔、船、佛三大会展品牌。

(七)休闲娱乐。利用**群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海岛风貌,培育适合城市一族旅游度假的休闲区,打造独树一帜的海上休闲天堂。完善旅游购物休闲娱乐街区,开展海钓、游艇、游船、沙滩运动、高尔夫等高端娱乐活动,筹建具有海岛特色的文化演艺中心和海洋主题公园,建设适合各类商务洽谈的会所或主题度假岛。提升定海港、沈家门港亮化工程,推出商港、渔港夜游娱乐。积极对接“世博会”、“休博会”,吸引各地游客到**休闲、度假,感受海岛的闲情逸致。到2011年,基本构筑起**海岛休闲娱乐新格局。

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八)三大特色市场。水产品交易市场。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国国际水产城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以国家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国际水产城提升改造步伐。引入先进的市场运作模式,理顺现有区域水产品交易市场与国际水产城的关系,加快市场硬件设施和软件信息化建设,尽快形成以国际水产城为龙头的**水产品市场体系。尽早研究和策划海水产品“**指数”的工作,提高**水产品交易市场总体水平。到2011年,基本建成全国一流的水产品交易市场。船舶、船用商品交易市场。牢牢抓住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省船舶工业重要基地建设的机遇,进一步加快船舶交易市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船舶网上交易的功能,做大做强船舶交易市场。规范提升或重建船用商品交易市场,清理、引导场外船用商品店加快入场,加快场内软硬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做大做专船用商品市场。到2011年,初步形成集商品展示、仓储物流、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重要的船舶船用商品交易市场。佛教用品市场。积极发挥普陀山的辐射作用,利用中国佛学院教育学院、世界佛教论坛与佛教用品博览会的积极影响,在朱家尖建设佛教用品市场。依托市场打造加工产业链,开展集生产加工、贸易流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佛教用品一条龙服务。到2011年,初步形成全国知名的佛教用品市场。

(九)三大物资市场。发挥区域和港口优势,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集聚效应,重点培育和建设成品油、船用钢材、粮油商品市场,积极拓展港口贸易新领域,努力打造原油、矿砂、化工品仓储贸易市场。成品油市场。整合现有成品油仓储设施,高起点规划、引进、建设一批成品油仓储项目,完善海上、管道等运输体系,加快发展成品油仓储业。扩大成品油商业储备,进一步开拓成品油贸易市场。建立成品油应急保障体系,酝酿启动地方成品油储备制度,确保渔业生产、公共交通等重要领域、重点行业、重大项目成品油供应。到2011年,基本建成浙东沿海重要海上成品油供应基地。船用钢材市场。适应快速发展的**船舶工业,建设以船用钢板为主的钢材市场。加大招商力度,抓紧布局建设船用钢材物流配送基地。提高钢材市场配送能力和辐射能力,扩展周边地区和相关领域。到2011年,初步形成为船舶工业等临港工业服务的全省重要的船用钢材配送基地。粮油商品市场。以老塘山港务码头和省中转储备粮库为基础,引入大型粮食物流和加工项目,集聚以粮油及其副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开展粮油中转和加工贸易,促进我市粮食产业发展。建设老塘山市级中心粮库和全市粮食加工仓储中心,建立地方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到2011年,基本建成以水水中转、江海联运为特色的我国中部沿海部级粮油商品集散基地。

五、提升改造传统商贸业

(十)商旅住宿。完善城市商旅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商旅接待能力和水平。在城区和旅游景区建设一批高星级酒店,引进国际品牌酒店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住宿档次;大力引导和鼓励发展渔家、农家特色家庭旅馆;加快汽车旅馆等旅游经济型酒店建设,发展品牌连锁酒店,确保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十一)海岛特色餐饮。围绕和依托**海鲜的独特优势,深度开发海鲜美食,提升**海鲜的市场价值。加快“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建设,重视**海鲜烹饪技术的研究,培育**海鲜特色菜系。以**海鲜菜系为支撑,传播海鲜美食文化和海洋文化。建设**海鲜餐饮消费目的地,形成海边、海上、岛上、船上、渔港、渔村、渔家等系列海鲜美食消费场所。挖掘佛教文化内涵,推广形成以佛教文化题材为主线的素斋餐饮文化和佛茶文化,开设素斋馆和佛茶楼。

(十二)批发零售。拓展新型经营模式,创新营销手段,拓宽批发零售业销售渠道,加快电子商务在批发零售业的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商贸流通企业开设网上商城,提倡网购、邮购和电视购物,开展无店铺销售。进一步促进产销衔接,鼓励工贸联手开设工业品网上交易市场,加快网上批发零售虚拟市场的形成。

(十三)废旧物资回收。开展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备案制度,鼓励在城市居民小区和渔农村新社区设立连锁收购网点,在船舶、螺杆等特色工业园区设立特许收购点,积极推进废旧物资回收“绿房子”建设工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六、加快发展便民服务业

(十四)农村现代流通网。以城市配送中心为主要载体,进一步促进现代流通网向渔农村延伸。巩固“千镇连锁超市”市场工程成果,深化“万村放心店”市场建设。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加快渔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实行农村生猪定点屠宰。发挥供销网络优势,开展“一网多用”,建设农资集中采购、分级储备、连锁配送、农技服务的经营网络,渔农产品基地、加工、贸易购销网络,渔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通过构筑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到2011年,基本形成完善的农村现代流通网。

(十五)社区便民服务网。城区农贸市场。建设布局合理、配套完善、与城市建设同步的城区标准化农贸市场。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建立完善农贸市场设置和管理标准体系,确定服务半径合理的农贸市场建设网点。对新建居住小区和中心城区部分居住小区优先发展“生鲜超市”和“农加超”标准化农贸市场。建材家居市场。进一步整合现有建材家居市场,合理规划,提升发展。对城区部分建材市场尽快“腾笼换鸟”,在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创造城区地块新的商业价值。注重建材家居品牌引进,建设绿色建材家居市场。汽车市场。有序发展新兴海岛汽车贸易服务,抓紧建设集销售、维修、交易、培训功能于一体的高集聚的汽车市场。重点推进以整车销售、零部件供应、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四位一体”为核心的多品牌4S店汽车特许经营模式。开展汽车旅游服务,开辟海岛汽车租赁业务。生活性服务平台。整合市场资源、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加快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完善“1890”社区服务热线,开展便民信息服务。启动“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工程,培育一批商业示范社区和社区商贸服务业示范企业。规范发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早快餐、美容美发、洗染、回收、维修、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连锁化、品牌化,提高服务水平与档次。外包工服务区。加快经济新兴乡镇配套商业设施的建设步伐。完善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综合生活服务设施,为船舶工业等外包工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到2011年,基本建成完善的社区便民服务网。

(十六)旅游商圈服务网。紧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大力推进大桥沿线重要交通枢纽、旅游门户、旅游景区的商贸服务,加快旅游景点、景区出入口商业网点建设,健全旅游圈商业网点布局。交通节点服务。要通过网点规划、业态配套,加快交通节点商业设施建设。支持交通建设与商业建设的合作,实现规划、建设和运营良性发展。完成金塘、册子、岑港、东港等连岛工程大桥沿线主要乡镇、街道新建公路和鸭蛋山、三江、西码头、蜈蚣峙、小洋山等重点港口码头的商业网点建设,积极支持机场商业配套建设。旅游景区服务。加强旅游门户、旅游景区、景点基础商业设施配套建设,规范商业管理;利用旅游人流流动和集散的优势,健全旅游纪念品供销体系;设计旅游观光路线,在本岛、普陀山、岱山、嵊泗设立若干个旅游定点购物商场,推动基层商贸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交通综合服务。健全客轮、大巴等旅游交通工具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加快大桥沿线中心镇、沿线道路、港口码头等加油站(点)和综合服务区的规划建设。到2011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服务健全的旅游商圈服务网。

七、加强商贸流通领域基础建设

(十七)品牌建设。鼓励优势流通企业通过跨行业、跨地区和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与国内外著名企业“联姻”,提高行业竞争力,实现规模扩张。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有行业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鼓励流通企业注册服务商标,争创国家(省)驰名(著名)商标和知名商号,打造区域品牌,挖掘“老字号”等,走品牌发展之路。

(十八)人才建设。把商贸流通人才纳入**海洋经济人才培育计划,实施商贸流通人才培训工程。鼓励相关部门或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提高商贸流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应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加快储备现代商贸高级管理人才,培养一批懂理论、有经验、会管理的经纪人队伍,并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开发商贸人力资源。

(十九)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加快先进信息技术在商贸领域的普及应用,采用销售时点管理系统、有效导入管理信息系统、推广企业资源计划和开发应用客户资源管理系统等信息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运用互联网在同行业、上下游企业间开展商贸活动,减少流通环节,实现信息互动。不断优化信息服务结构,扩大信息服务市场,创新信息服务管理体系,提高商贸流通信息化总体水平。

(二十)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重要商品物资的储备制度,形成政府公共储备与民间商业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和资金储备互补的新型商品储备体系。扩大重要商品和物资的公共储备,重点落实粮食、成品油、钢材等重要商品和能源物资的储备任务,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十一)诚信体系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引导流通企业诚信经营,建立完善商业信用档案制度,对失信者实行警示和惩戒。规范零售企业的促销和进货交易等行为,整顿规范流通秩序。规范和发展消费信贷,打破垄断,鼓励竞争,大力推进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八、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二十二)规划布局。完善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做好商贸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商业网点规划与交通规划、旅游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做到全市规划一盘棋。按规划布局列出一批重点商贸流通项目,确定建设时间进度和责任单位,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对新建和改扩建规划范围内的重大商业项目实行项目备案(审查)或听证制度。对符合商贸流通规划的商业网点优先安排用地指标,确保供地。

(二十三)财税金融政策。建立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08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各县(区)也要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在税收上可以参照国家和省扶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有关规定,总体采取低税负政策,对商贸流通业予以大力支持。在非税收入征收等方面按规定予以优惠。对规模大、信誉好的商贸流通企业,金融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对新设立、具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商贸流通企业,金融部门要在信贷、结算等方面积极给予支持,担保机构要优先提供融资担保。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商贸业范文篇9

根据省经贸委《转发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流通服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经贸商贸〔2012〕63号)和市政府“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继续开展商贸业节能减排工作,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节能减排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的必然选择,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流通业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通过商贸业节能减排不仅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直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促进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各县(市)、区经贸局(贸发局、经发局)要加强对商贸流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引导商贸企业积极投入到节能减排的行动中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商贸业的实际,从节约一度电、一吨水、一升油的具体事情做起,形成崇尚节约、科学消费的良好风气,充分发挥商贸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作用,为实现我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作出贡献。

二、明确工作重点,引导节能减排

(一)开展节能技术改造。重点推动商贸零售企业做好照明、空调、电梯、冷冻冷藏系统及其他能耗设备的节电、节能工作,引导和鼓励商贸零售企业使用变频空调、节能灯具、节能型冷藏设备、自动控制扶梯等节能新设备和新技术。鼓励和引导大型零售企业、大型批发市场、大型住宿餐饮企业参照国家有关节能技术标准选择节能设备和技术,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二)推行节水节气节煤。突出抓好大型住宿餐饮业等重点用水用气用煤企业的节水节气节煤,鼓励企业推广应用循环供水、中水回用技术,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推广使用节水淋浴喷头、节水龙头、节水马桶和节煤节气锅炉等。

(三)推进商业建筑节能。大型零售企业、住宿餐饮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场所室内温度控制。重点对现有商用建筑的保温、隔热、通风、空调系统等能效设施逐步进行系统的改造。新建大型商业建筑要符合建设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四)抑制商品过度包装。充分发挥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引导作用,加大宣传引导,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大力销售“适度包装的商品”,引导生产企业规范商品包装。引导商贸企业制定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和消费者自带包装袋的优惠措施,限制使用购物塑料袋,努力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五)推动节能产品销售。鼓励大型零售业设置节能商品标识,开展节能商品、节能服务宣传和推广。重点从已经实施能效标识的家用空调、冰箱、热水器做起,不销售高耗能的空调、冰箱、热水器,逐步创造条件,对列入《能效标识产品目录》的节能商品和各类节能、节电装置采取销售和服务优惠措施。

(六)推广节能减排管理。重点引导大型零售企业、大型批发市场、大型住宿餐饮企业加强能耗的统计分析和成本核算,制定节能减排目标管理制度,加强经营能耗考核。

(七)促进废旧商品回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国办发[]49号),深化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重点要建立和完善多种渠道回收和集中分拣处理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按照废旧商品的不同特点,对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机电设备、废轮胎、报废汽车等品种回收利用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做好回收,依法分类处理,防止环境污染,推进资源利用。

(八)加强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节能减排的检查。要求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作业程序必须严格遵循环保和循环利用的原则,将报废汽车废油、废液体分类、分罐存储,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防止废油、废液体渗漏地面污染环境。特别是报废机动车车辆在拆解过程中报废的制冷剂用环保部门规定的容器存储,规范登记,并交给专门的制冷剂回收机构回收利用,坚决杜绝制冷剂直接排入大气层。

(九)推广“国3”柴油的使用。我局将根据省经贸委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相关部门逐步推广“国3柴油”的使用,各成品油经营企业也要积极宣传、推广使用“国3”柴油,以减少碳排放量。

三、创新工作机制,务求抓出实效

(一)抓好节能减排典型示范。各县(市)、区经贸局(贸发局、经发局)要按照商务部培育一批节能减排示范企业的精神,组织开展商贸业重点是大型零售企业、大型批发市场和大型宾馆酒店节约评价和节能减排先进管理模式总结工作,培育一批商贸业节约减排示范企业。

(二)推广创新节能减排机制。在开展节能诊断、节能潜力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引导有条件的商贸企业开展节能项目改造,对现有照明、空调、电梯、制冷等耗能设备进行系统的节能改造,促进节电节水节气等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努力创建节约型商贸流通企业。

(三)加大节能改造支持力度。根据省经贸委通知精神,省级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优先用于支持示范企业节能减排改造项目。

商贸业范文篇10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庆**商贸公司**分店举行开业典礼。**商贸公司**分店的开业,标志着首家标准化的大型超市正式入驻我镇。这是我镇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全面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的又一喜事。这必将进一步加快以“聚集人气、营造商机”为主题的“谷西南商贸中心”的打造步伐。在此,我代表**镇委、镇人大、镇政府对**商贸公司**分店的开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今天开业庆典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