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景画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0:13:38

色彩风景画

色彩风景画范文篇1

【关键词】风景油画;西学东渐;样式移植

在大谈油画民族化的今天,我们往往忽视了对民国时期风景油画的研究,大多学者一般都集中在政治批判(伤痕美术、星星美展)、乡土本土化(乡土写实绘画)、民族本土化等方面,涉及世纪初风景油画发展的研究可谓寥寥。在抗战与救国的呼声中,在现实主义高度发展的势头下,在木刻版画一日千张的宣传力度的笼罩下,风景油画以何种姿态在进行着自身的完善,是发展?还是停滞?是众望所归?还是无人提及?本文以此为研究目的,通过画家绘画风格的分析以及和现实主义的交锋来探讨风景油画在当时的发展脉络。

一、20世纪初中国油画的发展状况

民国伊始,宣扬革命的主张和声音日趋高涨,随着清代统治体制的瓦解,民族情绪的高涨,使更多的人们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洋务运动中,“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在以后得到了更大的推崇和响应,不仅在经济和政治上效仿西方,在文化上尤其是艺术上更走出大批留学生学洋文学西画,自1887年始,李铁夫漂洋过海到英美学习油画开始,陆陆续续有冯钢百、李毅士、李叔同、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梁、潘玉良、庞熏琴、常书鸿、唐一禾、吴大羽、陈抱一、许敦谷、关良、卫天霖、倪贻德、李仲生、李东平、李青萍、梁锡鸿、丁衍庸、赵兽等一批又一批学子到东洋和西洋学习油画,并且陆续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前后回国,这些归国的代表西洋画风的画家,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新文化艺术运动之中,给中国沉寂的画坛带来了希望,同时,这一外来的画种在本土也面临着研究的挑战。“因为当时的情况下,油画根本不能卖钱,国画的行情较好,因此许多画家就同时作油画和国画……。”[1]西洋油画就是在这样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局下迈着艰难的步伐。

西方油画在19世纪末进入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时期,莫奈、高更、凡高和塞尚等对光感、色彩以及形体的把握可以说是彻底的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突破,这也与第二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时代特征相适应。莫奈《日出·印象》、修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塞尚的《圣维克多山》以及凡高的户外风景画形成了后来油画风景画的典范,留洋画家在接受这些风格后,使传统的具中国风情的山水画在形式上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中西风景画进一步融合。

二、画家绘画风格分析

20世纪初期至中期,将西画作为新文化的一分子进行传播,如早期图画手工和布景传习教育,后期大批新兴美术院校的兴起,成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学术思想策源地。这种样式移植重在救亡,体现了一种写实主义绘画风格。可以说,风景画样式移植经历了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中期近百年的过渡和转化,这一阶段,西洋取经以及美术活动的增加,风景油画在画理技法和画种材料上进一步完善,“在中国本土,形成了样式移植为主、画法参照和材料引用为辅的文化融合局面,这就是以西方绘画风格形态为中心的文化引进的端倪。”[2]以留学生为主的艺术家在当时以中国油画为西画东渐的主要实践对象,对于西方古典绘画写实风格(以及后期形成的其它现代主义风格)都成为西画东渐风景画的主要移植样式,构成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的主流文化现象之一,当然,这不仅仅体现在风景油画方面。

从欧洲回国的代表性画家以风景、人物肖像和静物作为主要描绘对象,“艺术史告诉我们,一切艺术样式的不同都是因为视觉方式的不同所导致。同属一个自然景观,不同的看法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样式。”[3]如刘海粟、李铁夫、颜文梁和徐悲鸿等,刘海粟喜欢印象派画家莫奈、雷诺阿、西斯莱、塞尚、高更及凡·高的作品,因此他的作品豪放热情。他早期的风景油画,从颜色的运用到形体的概括,可说是摆脱了中国传统风景画中的纤细与清新,多了些油画所赋予的厚重,从《北京天坛》等作品中,较凝重的色彩,以及对笔触的重视可明显看出是受到印象主义画风的影响。他们的代表性风格,正如颜文梁所说:“就是透过对某一事物的再现”实现符合古典主义科学法则的“真”,“没有真的就没有美,美就要附在真实上面”。当然,还有现代主义绘画为移植对象的画家,如林风眠、吴大羽、庞熏琹等,他们注重形式构成、色彩造型,注重形和色的和谐,形成富有装饰趣味的画面,正如傅雷所云:“把色彩作纬,线条作经,整个的人生做材料,织成他花色繁多的梦。”“以纯物质的形和色,表现纯幻想的精神境界:这是无声的音乐。形和色的和谐,章法的构成,他们本身是一种装饰趣味,是纯粹绘画(Peinturepure)。”[4]另外还有延续印象主义绘画的画家,如陈抱一、倪贻德、丁衍庸等,他们的画面注重形式变形,主观色彩偏重,形成了类似于野兽派风格的充满富丽色彩的画面。“陈抱一虽然没有巨幅大作及主体性创作,但风景写生,就倾注了他对人生的体验和关心。”;[5]“倪贻德是一个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他的画强调大面,果断、明确、纯朴、坚实,用笔精炼,以一当十,以简寓繁,色调清新爽明,有充分的概括力。”[6]我们关注这三类留学回归的油画家,进而审视他们的油画风景的风格,不难看出,画家在绘画中充满了更多的个性特征,在写实主义样式移植中,有的忠实于欧洲学院派风格,以严格的素描造型为基础;有的则是在素描造型基础上,部分地运用了印象主义的色彩技法处理;在接受印象主义的风格样式中,以留日画家学院派洋画风格为出发点,兼具立体派、野兽派和表现主义风格,作为“中间地带”的印象主义样式借鉴对象,是立足于西方文化的情境、明显带有西方主义色彩的举措。

在引进写实主义或现代主义的风景画表现风格的同时,艺术家们还注入了更多的自身感悟,陈抱一的《泸西风景》《西湖艺专一角》,颜文梁的《三谭印月》、《海景》,画面兼具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的风格,色调饱和协调。正如林风眠自己所说:“经过丰富的人生经历后,希望能以我的真诚,用我的画笔,永远描写出我的感受。”[7]林风眠追求“为人生的艺术”,1927年创作大型批判性绘画《人道》以来,他始终认为艺术的“主要问题,还是在艺术本身,将现实的贫困与政治的黑暗作为“反感和嫌恶”来揭露,可现实用外敌入侵、国破家离彻底毁灭了他用艺术拯救民族精神、平衡人类感情的乌托邦幻想后,他不得不逃回自己的绘画世界,以无声的个人方式探索中西绘画形式语言的融合,其后期的风景画带有浓郁的现代主义色彩。

三、夹缝中以求生存的风景油画

蔡元培“兼容并蓄”的思想,使民国初期风景油画得到发展,也形成了各种表现风格,可战争的无情以及抗战时期人们的救国救民的心理,出现了写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的论战,风景油画很难在抗战时期起到十足的宣传作用和现实作用,因而曾一度衰弱,同时给新兴木刻版画留出了长足的发展空间。

这一时期,现代主义与学院写实主义的论战出现了一个高峰。学院写实主义绘画在西方美术史上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野兽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诸多现代流派的联翩演出,她已结束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失去了画坛的主导地位,正如英国著名美术史家赫伯特·里德所说:“自从19世纪中叶以来,艺术的主流已经叛离了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而且一直与不重功利的审美价值表现有关”。[8]就是这样一个在西方已受到冷遇的流派,却被中国的美术家热情地迎进国门,并将其视为拯救“衰败至极”的中国画坛的妙方良药。“在学院写实绘画盛行的同时,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思潮,也涌入中国,不少画家或以教学,或以组织社团的形式推崇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他们既对传统中国画表现出坚决的批判态度,也与学院写实主义绘画拉开了距离,试图将西方现代主义美术观移入中国画坛,从而建构起与西方现代美术潮流同步的中国现代美术体系。在推崇西方现代美术的社团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1930年9月由庞熏琹、倪贻德发起组织的‘决澜社’。”[9]现代派绘画在中国美术曾掀起微澜,但是其声势和影响与学院写实主义绘画相比,却相去甚远。不仅社会与民众对之表现出冷漠,而且还有同样是留学归来的美术家也对之进行贬斥。1929年在国民政府教育部举办的《第一次全国美展》上,写实性作品和现代派绘画都各占有一定的比例,学院派的代表画家徐悲鸿对引入西方现代派绘画表示困惑和强烈的不满,从而引发了耐人寻味的如何评价现代绘画的“二徐论战”。这场论战,虽经几个回合的唇枪舌战后,并没有孰胜孰负的结局,但是,却亮明了学院主义绘画与现代派绘画的矛盾冲突。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民众,对二者的态度还是有所偏向。推崇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主张用“新的技巧来表现新时代的精神”,而推崇写实主义者则主张“用艺术的力量,调剂他们的思想,安慰他们的精神”,其二者是两个不同的出发角度,一个是强调时代的精神表现,一个强调“安慰人们精神”的社会价值。如果说,第一次全国美展,学院主义和现代派绘画及“月份牌”一类绘画都各占有一席之地,显示出多元并存的特色的话,时隔八年后在南京举办的第二次全国美展,参展作品在风格上的主导倾向就十分明显了。在西画部分的215件作品中,写实的作品占有百分之八十以上,而现代派绘画被大大冷遇。

所以当时的林风眠在重庆的绘画历程是痛苦的,受到现实主义的排挤,却始终做着现代主义绘画的探索。林风眠在“认识东西艺术根本上之同异”的基础上,即认识到“西方艺术是以摹仿自然为中心,结果倾于写实一方面。东方艺术,是以描写想象为主,结果倾于写意一方面,”“前一种寻求表现的形式在自身之外,后一种寻求表现的形式在自身之内,”“西方艺术之所短,正是东方艺术之所长,东方艺术之所短,正是西方艺术之所长。”[10]因此,林风眠努力提倡的“调和中西艺术”,以求东西方艺术的互补,这也是大师林风眠终生艺术实践的方向。他在中国传统文化笔墨观的基础上,借西洋画的光与色,用“写”的方式赋予了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从1938年到解放初他主要还是以风景和仕女为主,色调明朗,情绪转为平和,对现实人世的实感演化为对自然和虚幻人物情境的描绘;水墨和彩墨成为主体形式,油画渐少甚至不见了。激越的呐喊和沉重的悲哀转换为宁静的遐思和丰富多彩的抒写。此阶段的风景画中多呈现一种宁谧之气氛,风景油画这一体裁逐渐被冷落,大后方严峻的局势下,吴作人、关良、孙宗慰、李瑞年等油画家依然拿起画笔从事风景画创作,吴作人去西北和西南实地考察,创作了《祭青海》《碉楼旧居》等风景画,在40年代,他的油画和水墨并举,油画民族化开始初现端倪,“人生无我,艺术有我”,“法由我变,艺为人生”,艺术上取得显着成就。吕斯百的《庭院》和李瑞年的《沙田新区》都是此时著名的风景油画,我们现在看来,他们与林风眠的风格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从他们的画面中看不出现实主义的影子。

四、结语

总之,民国时期新美术运动思潮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延伸,对传统的批判和西方写实主义的引进仍为新美术运动的主题。值得注意的是在“科玄论战”之后,引起了艺术家对传统的新认识,即出现了民族传统的回归思潮,与此同步的是东西方美术“中西融合”的真正探讨。可以说民族传统回归、中西融合和西方现实主义及现代主义是二十年下半期至抗日战争前这一期段的主要形态。这种多元取向的格局又同时与社会革命交织在一起,而形成一种交错并存的复杂局面。就对艺术本体追求而言,民族化和现代化的同步追求仍为创造的难题。风景油画的创作可以说是在这种大背景大前提下,缓慢的实现着自己的民族化,我们很难说此时期的风景油画发展的多快,但体现我们民族意识的审美特征在风景油画的变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风景油画就是在新兴木刻版画与现实主义的夹缝中逐渐的发展和完善自我并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李铸晋,万青力.中国现代绘画史·民国之部[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2]李超.中国油画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3]刘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4]傅雷.熏琹的梦[J].艺术旬刊,1932,(3).(下转第105页)

[5]阮荣春,胡光华.中华民国美术史1911—1949[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

[6]裴岑.林风眠散文[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

[7]倪贻德.倪贻德画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8]赫伯特·里德.美术史的发展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色彩风景画范文篇2

关键词:水彩画;艺术风格;品鉴;研究

水彩画的艺术风格品鉴研究要从水彩画的主流开始,而这个主流就是对水彩风景画的研究,其在水彩画的发展历史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了解风景画的创作过程以及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能够发现其对水彩画的发展形成所起到的特殊而重要的意义。18世纪初期,英国的风景画真正意义上地开启了整个水彩画的新纪元,在描绘地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风景的各种描述和采集,从简单的水彩颜色变为最终的水彩画描绘,这些简单的处理方式最终在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中不断完善,最终成为了水彩风景画的内涵。创作出水彩画的保罗通过不断工作和勤奋的劳动,通过出色的水彩能力赢得了地位和荣誉,最终成为了早期水彩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随着保罗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扩大,水彩画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熟悉。其后,建筑风景画的创立者科曾斯也水彩画的奠基人之一,通过不断开拓和创新创作技法,逐步将各种颜色综合利用,并将各种风景事物汇聚到纸上,也最终成为令人尊敬的水彩画大师。所以,对于水彩画艺术风格的研究,其实研究的是其艺术性,品鉴的是历史中这些奠基人的情怀与精神。

1水彩画的历史发展与风格形成

水彩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抒情水彩画到现实主义水彩画,写实水彩画再到现实主义水彩画的两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水彩画的创作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与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有着相对应的关系。在抒情水彩画的发展过程中,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虽然提高了生产力,但也导致大量的工人失业,人们对现实生活愈发不满意,这些内容反映到艺术中,既表现出一种逃避,也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抒情水彩画用鲜明的色彩表达出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强烈愤慨,也表达出了对人性的追逐和向往。在艺术抒情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更多恢宏的历史节奏,成为了艺术情怀的先驱者。比如,盖思斯巴勒在水彩画发展的初期,人们还处在对技巧和内涵的探讨之时,他就早已经独树一帜,在风景画方面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尤其是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类社会发展现状的不满,都通过反差式的手法体现在了其作品之中,深深地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也成为了当时整个欧洲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一。其次,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兴盛,现实主义题材的讽刺画成为了主流,如果说抒情者是“默默承受”,那么讽刺者就是“主动暴露”,直截了当地表达出内心的不满,也因此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其中就包括人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2水彩画的风格内涵与时代主题

如果说资本主义时代的水彩画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的话,那么随着资本主义的精神实质被不断揭示以及精神世界的不断下滑,人们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不断的冲突中难以避免地走向深渊,整个人类社会的精神世界在一步一步地堕落。这种内在的实质性要求尤其表现在艺术层面的追求和刺激上,艺术家似乎与这个时代是格格不入的,因为艺术家的思想和感受是最为敏锐的,这就让艺术家不得不拿起思想和艺术的武器来抨击和战斗。因此,这段时期的作品内容和实质多是在与整个社会思潮进行搏斗,最终也让艺术媒体和艺术性能不断消失。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水彩画一直都保持着这种战斗性,在风景艺术语言中抨击着工业革命以来的各种事件、人物以及各种题材,罗兰森就是这批“斗士中的斗士”,是真正以水彩画作武器的战士,他犀利的画风最终把水彩画带入了一个历史新时期。作为一个商人的儿子,想象力和幽默感成了他艺术创作的基石,成为其幽默的历史源泉,这不仅是一个画家的世界,更是一个艺术的真实变革,他用无声无息的艺术内涵狠狠地抨击了这个毫无尊严感的时代。随后,写实风景画和现代主义风景画随着历史的发展也不断壮大,尤其是写实风景画中的约翰•康斯特布尔对大自然不加丝毫虚饰的描述,其对自然界真实描述升华了人们对写实主义风景画的认识,也为后期的印象派铺平了道路。康斯特布尔被称为开创英国风景画新时代的巨人,也是开创世界水彩风景画的先驱,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除此以外,还有现代主义欧洲大陆的弗朗西斯•霍奇金斯等,都在时代的发展中创作出了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待这些作品的时候,要把它们与那个时代结合才能够真正感受到艺术的纯粹魅力和独特精神。

3当代中国水彩画的风格与品鉴

说到当代中国水彩画的风格和内容,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古元和哈定的水彩画《松花江畔》和《上海九曲桥》,这两幅作品是我们品鉴水彩画和研究水彩画的经典案例和范式。从这两幅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水彩画的透明性。所谓的透明性,就是与传统的水墨画十分近似的一种特征,吸收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髓,并结合西方水彩画的根基和重点,不断提升水彩画的创作技法,比如光泽与不渗透、原料与纸张的色彩,这些内容更加适合表现朦胧的感受和艺术交杂的美妙。其次是将水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通过不断调和水与画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在视觉上达到一种新的境界。水的使用非常关键,水色的意蕴在水彩画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多一份太浓、少一分太淡的情况都是水彩的根本性内容,这也是当代水彩画的真实特点与内涵要求。蒋跃、柳毅、王维新、关维兴等水彩画家对水彩画进行了系统性的品鉴和研究,才能够从中总结到当代中国水彩画的艺术风格,即我们独有的民族特色。这些特色包含了多元风格,展现出中国水彩画的真正风貌,比如在上文中提到的这些内容,从上海九曲图中就可以看出水彩画的这些特点。但是其中的建筑、人物、树木等大量采用了具有强覆盖性的颜色,具有不透明的特点,这明显与西方水彩画特点不相符,表现出一种类似于西方油画的艺术风格特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这些水彩画的风格品鉴的形成,也初步体现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的“中国水彩画”风貌。

作者:徐静丽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一纯.当代艺术环境下水彩画艺术语言[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33.

[2]王树银.中西方水彩画艺术的审美比较[J].美术教育研究,2014:23.

色彩风景画范文篇3

风景写生是水彩画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凡水彩画家鲜有未涉入此领域的。水彩画自身的材质特点也更适合于借景抒情,但是,在风景画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要领却是比较困难。从高校教学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考前没有画过风景画,更谈不上有风景写生的经验,虽有下乡采风,也主要是拿着照相机收集素材,而真正坐下来画的不多。因此,画出来的东西不甚理想,画面结构松散,色彩关系不正确,出现脏、燥等现象,不少同学只有依靠临摹、抄照片来完成作业,在没有达到风景写生要求的情况下,不了了之。凭借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针对这些情况,设计出一套适合于风景写生的教学方案,并在水彩专业班的学生中付诸实施,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学生们也反映每一阶段的学习都目标明确,知道自己哪些环节不足,要解决的及要努力的方向,改变了以往作画时过于强调感觉,而面对纷繁的大自然时,出现无所适从、眼高手低的现象。课程结束时,在校内举办了一个小型的风景写生展览,受到大家的好评。

其一,做好风景写生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自己去静物室挑选对象,自己设计静物组合和水彩肌理的试验。

一般情况下,在风景写生课之前都有较多课时的静物写生练习。静物写生对于初学水彩的学生来说,在造型、色彩,特别是对水彩性能的了解、熟悉上很有作用。但常常是老师摆好静物后,学生就开始画。殊不知,老师从选择静物、衬布时,就已经开始了构思:整个画面的结构,主体物与陪衬物之间形成的关系、色彩的关系,虚实、穿插关系等等都是考虑再三、左右衡量以后才做出决定。而学生当中少有能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他们中的大多数只做了一半的工作—描绘,而另一半组织、取舍的工作实际上由老师做了。长此以往,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对实景写生时,这种不足就显而易见。因此,在静物写生课的后期,我有意让学生们自己去静物室挑选,自己组合,并告诉他们现在你们的作画过程已经开始了。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从被动地接受向主观地参予过渡。

为了更好地放开手脚,活跃思路,增加趣味性,在正式外出写生之前,安排一定的课时,作专门的水彩肌理试验以改变学生在较长时间的静物写生时易形成的拘谨,同时也为今后的风景创作积累素材。一般情况下,此课结束时,总有一批做得较好的作业,将它们裱好、装框放在画室里随时供同学们学习、借鉴。需要注意的是,肌理的产生是无穷无尽的,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水彩”的肌理,要考虑到下一步持续作画的可能,要用得上,区别于工艺设计或色彩课中纯粹的肌理作业。

其二,有了以上预备练习之后,正式外出写生时仍要降低要求,先分后和,循序渐进。

通常情况下,写生刚开始时,学生们情绪高涨,但不久,就会因受“挫折”而低落。所以首先要保持学生们的自信心,不让其“降温”;要求分阶段性按学生们易于达到的难度来进行。具体说来是以色块、形状来观察对象,不要看到具体的一棵树、一块石头或者一片房;要看到色块之间色彩的搭配,把纷繁零乱的对象,尽量地概括成一些形状,即使树、草这样参差不齐的对象也要尽力用一些合理、简单的形状概括出来,并以不同的色块把它们分出层次。尺幅不要大,且有时间限制,一般不要超过两小时,防止过长时间使学生陷入琐碎的细节里,与此同时,向学生系统介绍印象派室外写生的体会,对光与色的理解和分析,在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下,又通过具体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的深入理解,每隔1-2天,要求在画室集中点评。

其三,选择具体对象仔细观察,深入刻画。风景中树的表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对不同树种的枝、叶、根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异同,色、形、质地的不同,找出树木的生长规律,以及以石头为主题,以草地等等为主题的描绘,把握客观对象的实质,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来说有一定基础的同学都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在尺幅和时间上不作特别要求。

其四,结合前面的练习,如何将色块、形状的练习与细节描绘有机的结合,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的表现,是一幅水彩画走向完整的关键一步。前几步是分,这一步是总。同时分析大量的优秀风景作品,寻找其中的奥妙。

色彩风景画范文篇4

富有特色的写生之地首推“江南水乡”,江苏周庄、同里、嘉善西塘、桐乡乌镇等。各学校美术专业的学生都会在春、秋季云集在这几个写生点。在这几年的写生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在色彩风景在基础教学中还没有形成规范的教学方法和体系,通常只有水粉、水彩的特性与技法的介绍、习作的构图等,而真正涉及到风景写生活动方法的非常少。

在近二十年的美术专业基础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在色彩风景写生方法上的研究已愈发重要。色彩写生是美术教学实践的一部分,应在整体教学中有明确的位置,每一次写生活动的安排,都应有教学理解念和教学目标,它是处于哪个学习阶段,应完成什么目标,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笔者以浙年艺术学校二年级美术班学生去江南水乡嘉善西塘写生活动为对象,在教学活动方法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究。

一必须有明确教学目的

风景写生是美术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等专业学校美术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作为2002级美术班是第一次风景写生,重点应让学生掌握色彩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是如何把自然界的景物综合加工,把看到的最美的东西加以组合,成为一幅完美的画面;其次是如何把握画面的总体色调(掌握室外的光色变化)。教学目的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集中时间通过一定数量的外光写生作业,使学生掌握风景写生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必须有完整的写生活动过程

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前期准备期、活动实践期、调整展览期。

前期准备期,是色彩风景临摹阶段,是在写生前在画室中进行的。经过色彩静物写生的系统训练,在对水粉画的特性、工具和材料的运用,用笔、用色的方法上有了一定的掌握后,通过对优秀的水粉或油画、水彩美术作品的研读和临摹,来学习别人的处理手法,以达到放开眼界、博采众长、丰富自己的目的。临摹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风景写生的方法,这也是学生学习风景画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后再结合写生训练,全面锻炼学生综合利用各种手法、处理复杂色彩关系的能力。

在学生临摹练习的同时进行课堂教学。结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讲述风景画的概述、如何选景、如何构图、写生的方法步骤及画面一般的处理方法。

在临摹作品的选择上,笔者选择近年来较优秀的、印刷精良的、篇幅较大的水粉、水彩、油画风景作品的印刷品为临本,内容以江南水乡或民居为主。教学内容上以透视、构图为着重点。透视是水乡蜿蜒的河道、高低错落的房屋、笔直延伸的街道在画面中构成的关键,是景物中的近、中、远三种层次的深远空间的具体表现。构图上要有统一(色调)、变化(对比),一般采用对比与调和的方法,明暗、疏密、动静、虚实、高低、远近、强弱等。写生的方法步骤中,采用由远到近的分部进行法,由近及远的层次推移法,或全面铺开的统一调整法。特别强调景物中天与水的画法,顺光与背光(逆光)的天空和景物的关系;平静的水、流淌的水、荡漾的水的具体表现方法。使学生边临摹优秀作品中学习,为写生打好基础。

教学中要表现的重点是水。因为水是生命之泉,在江南水乡它与人们的生活与感情息息相关,所以是水乡风景中必须表现的绘画题材。

平静的水:止水如镜,清澈地反映出水边的景物—倒影,倒影的形与陆上的形形成对称,但在画面表现为色彩和明暗对比弱。静水的表现技巧常常先用垂直笔法表现倒影,然后用横笔表现水纹:水纹的透视关系是近宽远狭、近长远短、近强远弱。

流淌的水:用曲线表现流水的结构与方向,其倒影随曲线断续映现。

荡漾的水:用碎片法,表现平行型的波纹。河边因行船等活动引起的浪纹即属此类,有时为局部水面的动荡,其倒影随波摇曳断续可见。

风动涟漪:用交叉法,表现微风吹皱水面形成的鳞鳞细波。

“水天一色”也是水乡风景中的一大特色,是指水面从某个角度望去,反射了天空之色。而水面除了反射天空之色外,便是其水的固有色,只有靠近色彩,景物的倒影才会有其景物的颜色影响。静水的倒影是垂直的趋向,常多用垂直的笔触画出,并辅以水平的波光使水面平起来,倒影处理得概括而虚幻,多是先画倒影再画较亮的水面及波纹。

活动实践期,是色彩风景写生实践阶段。到了写生目的地后,笔者先带领参加写生活动的15名学生,考察整个写生区的地形,熟悉环境,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就开始让学生三五成群地在一个写生点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写生角度。要求学生尽力避免画色调雷同、环境相似的风景,应选择具有明显特点的、有区别的环境来写生,更不能重复表现同一角度的同一景物,以免写生后的作品雷同。

在真正进行水粉风景写生前,应先进行一些风景速写练习,以帮助学生构图和景物的选取组织及掌握透视关系,然后进行简单的房屋和景物写生。首先进行简单的房屋写生:房子体积感强分面清楚,外光色彩也很典型。可就近选一简单的小房,如阳光明朗则有冷暖不同的明暗两面,作画时应注意分析天空、地面、房顶、墙面的色彩关系与差别。在进行简单的景物写生时应注意选择一种有远景、中景和近景的画面,观察其远、中、近三景的色彩差别,要求在色调统一的前提下,使画面具有深远的空间感觉。要达到这种感觉,除了色彩上的递变之外,在表现手法上(用笔、干湿、造型)要有相应的处理。最后进行较复杂的街景写生:街景写生难度较大,但相对而言,街景主体房屋都是固定的。街景色彩的特点是色彩的纯度对比比较明显,路面及建筑虽有新旧之分,但大体上是以灰色为主的,而街道的装饰点缀着无数鲜艳的色彩,呈现出一片沸沸扬扬的闪烁之感,所以画的时候既要表现出这种感觉,画出丰富的色彩,又不要画“花”。画点景人物及车辆等重要细节,只需描画出感觉上的具体,不要画得过分呆板、孤立,与画面的整体风格不相吻合。

调整展览期,是在写生过程中进行或写生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讲评和调整完成作品的过程。写生过程中的讲评与修改:是指学生白天写生的作品,晚上指导老师逐一进行作业讲评,让学生集体参与,指出写生作品中较好或不足之处,学生再在写生作品的基础上,修改、调整画面的关系、色调等,使画面的表现形式统一,画面完整。

对那些在实景写生期间来不及修改的作品,在写生活动结束返校后,学生要在画室中完成,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整体记忆和主观表现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自己的速写作品、自己拍的一些照片来完成作品。在这时学生画的作品都较概括、整体、主观、大胆、熟练,作品也较成熟和完整。

水粉风景写生的习作展览,是教学活动的成果展示,是写生活动方案的重要环节。2002级美术班嘉善西塘写生活动结束后,在学校成功地举办了《水乡行—02美术班赴嘉善西塘写生作品展》。15名学生,一周的写生时间,共60幅精选作品,本次展览在学校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鼓舞了学生创作的信心。

三必须有活动总结

风景画的创作是通过表现大自然来抒发个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体裁。一幅好的风景画并不仅局限于简单地模仿对象,而是以客观自然为依据,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创造性地再现自然美,反映出作者的理想、愿望和感情,有深刻的诗意和特有的情调。

通过本次写生活动,学生掌握了风景写生与静物、人物写生相比较而言,风景写生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其一,光源变化大。风景画里对光的表现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自然界光的变化必然导致色彩的变化,这种光色特点可谓复杂纷繁,但仍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可循。天晴时,室外景物阳光直接照射,光线集中,光色对比强,投影清楚而透明,物与物之间光色相互反射影响也相当大,调子也更明朗,甚至暗影里也有光流穿过;天阴时,景物明暗对比弱,色彩关系柔和。其二,季节、气候与地理环境不同,景物的环境色变化比室内的静物、人物复杂。如早、中、晚的自然景物色彩各有不同,四季色彩更替与阴、晴色彩变化也迥然有异,如西北戈壁滩与江南水乡色彩格调相差甚远。这样无疑给室内的色彩写生带来更大变化,也带来了不同的境界。其三,视野广阔、深远、上下、左右距离相差大。与静物画相比,风景写生空间更为增大,透视也更为明显(包括色彩透视),景物随空间推远,其明暗和色彩对比变化比较明显。

概括、洗练、强调、集中都有一个原则:从生活出发,充分体现自然的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并在大自然中领略到的艺术感受。

色彩风景画范文篇5

开设风景写生课是美术教学的传统,目的是通过写生提高学生的色彩能力,但现实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却是建立在传授和掌握有关“风景画”这一绘画样式上的。从理论上讲,风景写生要遵循诸如“学习和掌握外光下条件色的特点及变化规律,训练、提高学生整体观察对象及感受色彩、表现色彩的能力”的要求,但由于教师对这一要求的理解存在的差异导致了这个要求形同虚设。学生怎么画都行,教师只是从中发现一些闪光点,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就很容易误导学生,即把风景写生课的目的定位于“怎样在画面上实现某种好的效果”。风景写生课实际上不再是提高学生的色彩观察表现能力,而是以完成一个“好”的画面为主,这就把色彩训练的根本目标架空了。

鉴于实际状况,有必要分析风景创作在当今的艺术中还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在欧洲,风景画的出现是在人文精神的影响下,绘画逐渐从宗教、宫廷的实用性中分化产生的。它伴随着当时欧洲社会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出现,反映的是新兴市民、资产阶级的审美趣味和要求。到了19世纪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的中、小资产阶级要求拥有能摆脱传统的贵族、大资产阶级影响而能反映他们自己审美需求的艺术形式,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印象派应运而生。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种社会需求,印象派可能就会一直被冷嘲热讽下去,直至最终销声匿迹。在我国,传统意义上的风景画虽然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已和传统的玉雕、刺绣等艺术品种一样渐趋边缘化。由此看来,把美术基础课教学定位于“风景画”创作,这一目标在现代社会没有针对性,脱离学生未来的实际需求。

二、学生的状况与培养

一些地方院校生源的专业基础相对于部级的美院、省级的艺术院系而言是薄弱的。一般而言,学生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有满足感。大部分本来无望升学的学生,经过几个月的美术突击进入高校,自己和家长都很满意。第二,有进取心。学生在新的环境重新反思自己,会有一种重新再来一次的心理期待。第三,对自己的实际状况、能力不能清醒地认识。因此,我们的教学设定就要既体现教育主体的目的、要求,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设定一个可行、有效的标准。

所以,我们的教学就应该针对学生需要去解决问题,搞清地方院校的美术学教学怎样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造一个可凭借的基础。这涉及到美术学科的内部问题,主要是两点:当代艺术发展的状况和宏观的美术教育问题。

把造型说成就是画画,未免是狭隘的。先假定有“写实”这样的一种造型形式,那么在基础训练阶段可以把“写实”作为一种“范式”,但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写实”本身。“写实”的目的在于训练造型能力,造型能力的发展较“写实”本身更为有意义。在平面中,存在一个具体的形状与色块所构成的抽象形式,这个抽象的形式是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心理的基本因素。通常意义上的“具象”或“抽象”是指,是否以某种具体造型样式“模拟了自然”的意思。“模拟了自然”本身并不构成艺术中特定的语境,而只构成涂绘痕迹对人的心理生效过程的一个次级因素。而上述“具体的形状与色块所构成的抽象形式”则通过视觉心理、社会心理使涂绘痕迹对人产生有效性。所以,我们的教学目的就应该是指导学生对这个抽象形式中的形状与色彩及三者的关系进行研究。这个“抽象形式”的发展与人的视觉心理、生理基础密切相关并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这样一种形式的发展是同步的,所以,对基础造型的学习,既是对人类视觉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是对自身符合历史发展趋向的改造过程。这是造型基础训练的一个更为积极的目标。因此,虽然地方院校的生源基础要弱一些,但如果在教学安排中能充分关注学生特点,使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就是成功的教学。

三、课程与教学的改进

色彩风景画范文篇6

其一,做好风景写生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自己去静物室挑选对象,自己设计静物组合和水彩肌理的试验。

一般情况下,在风景写生课之前都有较多课时的静物写生练习。静物写生对于初学水彩的学生来说,在造型、色彩,特别是对水彩性能的了解、熟悉上很有作用。但常常是老师摆好静物后,学生就开始画。殊不知,老师从选择静物、衬布时,就已经开始了构思:整个画面的结构,主体物与陪衬物之间形成的关系、色彩的关系,虚实、穿插关系等等都是考虑再三、左右衡量以后才做出决定。而学生当中少有能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他们中的大多数只做了一半的工作—描绘,而另一半组织、取舍的工作实际上由老师做了。长此以往,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对实景写生时,这种不足就显而易见。因此,在静物写生课的后期,我有意让学生们自己去静物室挑选,自己组合,并告诉他们现在你们的作画过程已经开始了。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从被动地接受向主观地参予过渡。

为了更好地放开手脚,活跃思路,增加趣味性,在正式外出写生之前,安排一定的课时,作专门的水彩肌理试验以改变学生在较长时间的静物写生时易形成的拘谨,同时也为今后的风景创作积累素材。一般情况下,此课结束时,总有一批做得较好的作业,将它们裱好、装框放在画室里随时供同学们学习、借鉴。需要注意的是,肌理的产生是无穷无尽的,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水彩”的肌理,要考虑到下一步持续作画的可能,要用得上,区别于工艺设计或色彩课中纯粹的肌理作业。

其二,有了以上预备练习之后,正式外出写生时仍要降低要求,先分后和,循序渐进。

通常情况下,写生刚开始时,学生们情绪高涨,但不久,就会因受“挫折”而低落。所以首先要保持学生们的自信心,不让其“降温”;要求分阶段性按学生们易于达到的难度来进行。具体说来是以色块、形状来观察对象,不要看到具体的一棵树、一块石头或者一片房;要看到色块之间色彩的搭配,把纷繁零乱的对象,尽量地概括成一些形状,即使树、草这样参差不齐的对象也要尽力用一些合理、简单的形状概括出来,并以不同的色块把它们分出层次。尺幅不要大,且有时间限制,一般不要超过两小时,防止过长时间使学生陷入琐碎的细节里,与此同时,向学生系统介绍印象派室外写生的体会,对光与色的理解和分析,在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下,又通过具体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的深入理解,每隔1-2天,要求在画室集中点评。

其三,选择具体对象仔细观察,深入刻画。风景中树的表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对不同树种的枝、叶、根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异同,色、形、质地的不同,找出树木的生长规律,以及以石头为主题,以草地等等为主题的描绘,把握客观对象的实质,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来说有一定基础的同学都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在尺幅和时间上不作特别要求。

其四,结合前面的练习,如何将色块、形状的练习与细节描绘有机的结合,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的表现,是一幅水彩画走向完整的关键一步。前几步是分,这一步是总。同时分析大量的优秀风景作品,寻找其中的奥妙。

色彩风景画范文篇7

其一,做好风景写生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自己去静物室挑选对象,自己设计静物组合和水彩肌理的试验。

一般情况下,在风景写生课之前都有较多课时的静物写生练习。静物写生对于初学水彩的学生来说,在造型、色彩,特别是对水彩性能的了解、熟悉上很有作用。但常常是老师摆好静物后,学生就开始画。殊不知,老师从选择静物、衬布时,就已经开始了构思:整个画面的结构,主体物与陪衬物之间形成的关系、色彩的关系,虚实、穿插关系等等都是考虑再三、左右衡量以后才做出决定。而学生当中少有能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他们中的大多数只做了一半的工作—描绘,而另一半组织、取舍的工作实际上由老师做了。长此以往,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对实景写生时,这种不足就显而易见。因此,在静物写生课的后期,我有意让学生们自己去静物室挑选,自己组合,并告诉他们现在你们的作画过程已经开始了。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从被动地接受向主观地参予过渡。

为了更好地放开手脚,活跃思路,增加趣味性,在正式外出写生之前,安排一定的课时,作专门的水彩肌理试验以改变学生在较长时间的静物写生时易形成的拘谨,同时也为今后的风景创作积累素材。一般情况下,此课结束时,总有一批做得较好的作业,将它们裱好、装框放在画室里随时供同学们学习、借鉴。需要注意的是,肌理的产生是无穷无尽的,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水彩”的肌理,要考虑到下一步持续作画的可能,要用得上,区别于工艺设计或色彩课中纯粹的肌理作业。

其二,有了以上预备练习之后,正式外出写生时仍要降低要求,先分后和,循序渐进。

通常情况下,写生刚开始时,学生们情绪高涨,但不久,就会因受“挫折”而低落。所以首先要保持学生们的自信心,不让其“降温”;要求分阶段性按学生们易于达到的难度来进行。具体说来是以色块、形状来观察对象,不要看到具体的一棵树、一块石头或者一片房;要看到色块之间色彩的搭配,把纷繁零乱的对象,尽量地概括成一些形状,即使树、草这样参差不齐的对象也要尽力用一些合理、简单的形状概括出来,并以不同的色块把它们分出层次。尺幅不要大,且有时间限制,一般不要超过两小时,防止过长时间使学生陷入琐碎的细节里,与此同时,向学生系统介绍印象派室外写生的体会,对光与色的理解和分析,在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下,又通过具体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的深入理解,每隔1-2天,要求在画室集中点评。

其三,选择具体对象仔细观察,深入刻画。风景中树的表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对不同树种的枝、叶、根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异同,色、形、质地的不同,找出树木的生长规律,以及以石头为主题,以草地等等为主题的描绘,把握客观对象的实质,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来说有一定基础的同学都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在尺幅和时间上不作特别要求。

其四,结合前面的练习,如何将色块、形状的练习与细节描绘有机的结合,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的表现,是一幅水彩画走向完整的关键一步。前几步是分,这一步是总。同时分析大量的优秀风景作品,寻找其中的奥妙。

色彩风景画范文篇8

【关键词】巡回画派;写实主义;民主精神;影响

19世纪中叶,随着俄罗斯农奴革命的开展,俄罗斯经济加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文化的飞速繁荣。随着时代潮流,批判现实主义思潮逐渐席卷俄罗斯。一批迎合时代潮流的新兴艺术家——俄罗斯巡回画派应运而生。由于长期受到学院派画风的桎梏,所以,他们强烈地希望打破现状。巡回画派坚决地走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道路,以反映社会黑暗、揭露人性本质为主题。题材多是体现人民生活、还原历史事件及描绘自然景观。代表作家有列宾、萨甫拉索夫、盖依、苏里科夫、希施金等人。巡回画派最为杰出的贡献,就是人文情怀的表达,其中以风俗画和历史画表现尤为明显。俄罗斯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厚的历史底蕴,加之艺术家新的审美观点和独树一帜的创作手法,产生了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诞生的萌芽。

一、巡回画派产生的条件

俄罗斯巡回画派是俄罗斯绘画史上辉煌的一页,画家受到俄国民主主义美学思想及法国现实主义和巴比松画派影响。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绘画题材广阔,摆脱了旧式俄罗斯绘画以宗教为灵魂的单调画风,为画坛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气象。同时注入了批判现实主义思想,因而成就了巡回画派。它以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为指导,一方面在创作中表现出人性思想,通过下层人民的生活表达社会的不公,具有深刻的社会教育作用。另一方面,极力摆脱学院派思想的束缚及西方艺术的奴役,主张还原自然,倡导具有俄罗斯风格的艺术流派。18世纪末的俄罗斯风景画,主要都是由艺术家主观臆想出来的景色,往往没有参照实景。风景画的宗教背景非常浓烈,基本都是根据圣像画的背景改变来的。19世纪,由于受到法国浪漫主义思潮的冲击,才逐渐出现了少量写生和画家的想象,将风景具象化。

二、巡回画派的风景画家

在风景画创作中,主动走出画室,创造出富有生机的风景画,也为俄罗斯的风景画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巡回画派注重风景的描绘,通过他们的绘画,能使我们感受到俄罗斯亦是一片生机盎然,并非想象中的冰天雪地。(一)希施金。巡回画派中,对风景画最有造诣的是希施金和列维坦两人。其中,希施金擅长对古老森林的描绘,被称为“森林的歌手”。他出生在有很多森林的叶拉布加省,所以自幼喜欢丛林,经常在林中玩耍,观察在不同的季节和气候里森林中朝暮晨曦间丰富的色彩变化。他尤其钟爱姿态丰富的橡树和松树,其中以《松林的早晨》最为出名,通过对树的刻画,表现了林中清晨大雾弥漫的景象。画中揭示了森林清晨独特的美,观众站在画面前,仿佛就将自己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间。他的作品往往带有让人难以捉摸的情绪和思想,有“俄罗斯民族历史”之称,被契柯夫誉为风景画家的“国王”。巡回画派的风景画家,坚守着艺术家的使命,即真实地体现生活,用画笔描绘大自然的秀丽壮美,很好地印证了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美是生活”创作原则。(二)库茵之。库茵之同样是俄罗斯巡回画派中风景画的佼佼者之一,他年少时曾到当时有名的画海能手艾伊瓦佐夫斯基的门下去学习,多次去考俄罗斯皇家美术学院,但都没有如愿以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画的一张风景画在展览会上得了奖,于是皇家美术学院同意接受他为业余绘画夜校的学生。后来,他加入了巡回展览画派,在这期间,他不断创作出新颖而独特的风景画,由于题材别致且色彩富有装饰感,引起了观众和评论家的极大兴趣。他的画风极具浪漫主义,多是乌克兰平原上的傍晚、晨曦和夜色,他擅于用单一的色彩强调某一景色的独特风彩。如他早期的作品《拉多加湖》《乌克兰之夜》等。1879年库茵只展出了三幅新作《雷雨之后》《北方》和《白桦树丛》。画面的光影对比十分强烈,使普通的自然景色具有诗一般的效果。《白桦林》通过树荫的明暗变化突出了光感的强烈,1883年他举行了《第聂伯河上的月夜》《白桦树丛》和新作《第聂伯河的早晨》三画的展览,这次展览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但它却成了库茵芝作品的最后一次公开展览。和他同一时期的风景画家还有华西里耶夫、艾伊瓦佐夫斯基、波连诺夫等。(三)列维坦。19世纪后期风景画的最后一位大师是列维坦,他富有创造性的画作,使俄罗斯风景画进入到了一个更高级的美学层次。列维坦的作品以抒情见长,画中充满了对大自然诗意的描写。他是一个优雅、沉着的俄罗斯犹太族画家,是同学们眼中公认的“天才”。但由于俄罗斯沙皇不准俄罗斯的犹太人居住在莫斯科,他们一家兄妹四人只能住在离城区15俄里的郊区,所以,那时的他上完晚自习后,只能在学校停放马车的地方过夜。在他的早起作品中,能隐约看到他的老师萨符拉索夫的影子,描写俄罗斯自然的淳朴和率真的美。他曾在伏尔加河沿岸的小城普寥斯一带,画出了一系列极其出色的作品,主要包括《雨后》《白桦林》《傍晚》《黄昏•金色的普寥斯》等。他善于从景色的一个平凡角落开始下笔,灌注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深邃的情感世界,同时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并进入画家所揭示的意境中。画面上不论是雨后放晴的天空、潮湿的草丛、河湾上停放的船只,还是古城普寥斯的夜晚,都流露了作者殷切的情感,他用温润的笔调,富有诗意地表达了伏尔加景色中明净的美。列维坦没有流于自然主义对色、光的描述,而是对形象进行高度的概括。在他晚年创作的《湖》这件作品中,可以充分看到他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探索。列维坦对俄国乡土有着极其强烈的眷恋感,他在国外修养期间,也创作了不少风景。但虽然有精妙绝伦的技巧,但缺少他赋予的感情,也没有对大自然细致入微的表现。他说过:“只有在俄罗斯,我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风景画家。”

三、巡回画派的人物画家

与风景画不同的是,人物画更多的是反映社会的现实背景。其中,克拉姆斯柯依是当时反学院派的领导人之一,他对宗教神学的题材非常排斥,为了把自己从束缚中解放出来,14名优秀毕业生在他的带领下退出大金质奖绘画比赛,青年学生们深受60年代民主精神的影响,他们抱着探索真理的愿望,他们始终坚定地认为艺术应该有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反映社会生活,让更多人理解和欣赏。因此决定与学院公开决裂,以对抗脱离现实的学院派艺术和保守的教会势力,并宣布脱离美术学院。(一)克拉姆斯柯依。克拉姆斯柯依的作品《荒野中的基督》被视为关注现实的思想者的典型形象。他的肖像画深刻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后的社会变革。他的肖像画巅峰之作是《无名女郎》,画家描绘的是一位19世纪后期具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妇女形象。画中女郎器宇轩昂、仪表非凡,穿戴着北国冬季里上流社会妇女的流行服饰。坐在华丽的敞篷马车上,眼神高傲,俯视着广大群众。据传这是克拉姆斯柯依塑造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因为创作该画的同时,正值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问世不久。画家用恰到好处的笔触与色彩表现出了女郎孤傲的气质,展示了一个果敢又刚毅的时尚女性形象。(二)列宾。列宾是一位最能代表巡回画派的画家,他生于南俄乌克兰哈尔科夫省的一个小城中,15岁便成为一名专业的圣像画师。他对人物的刻画相当成功,这主要源于他人的性格、思想、生活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他常常为了画作到处搜集素材,使他的绘画更具有生活气息,与生活紧密相连。《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一传世之作通过对人物表情动作的刻画,揭露了当时劳动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在列宾的笔下,每个纤夫的形象都有着自身的光彩,他们像一群雕像排列在伏尔加河畔,在纤夫沉重的脚步声中,在似乎没有尽头的伏尔加河畔的纤道上,仿佛可以听到他们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响。空旷的背景,雾蒙蒙的天空,正是画家心中真实的写照。列宾笔下的人物虽是下层的劳动者,但在画面上每个形象都有自身的光彩,画中的人物犹如一群雕刻的群像。由于列宾布局上的独具匠心,这幅尺寸并不是很大的画作却让观者体会到了宏伟的气势。其代表作品还有《伊凡雷帝杀子》和《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三)苏里科夫。在巡回画派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一位杰出的历史画家苏里科夫,他伴随着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兴起而逐渐崭露头角。他虽毕业于皇家美术学院的传统历史画科班,专攻历史画,但他的创作,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创作取材上,都打破了传统旧式思想,在历史画上作出了有价值的革新。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正是俄罗斯巡回画派的鼎盛时期,当时的画作中,主要是以肖像画占据着主导地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历史画的低谷。因为历史题材无法反映当代现实生活,所以,如何让历史画深入生活便成了巡回画派所急需解决的问题。苏里科夫正是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通过对红场历史的了解,他深深地对彼得时代的历史产生兴趣。基于此,他创作出了传世名作《禁卫军临刑的早晨》,描绘彼得从国外赶回莫斯科镇压禁卫军的场面。苏里科夫企图通过对群众被压迫的场面的描写,影射19世纪沙皇专制统治的暴力。由于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地点是红场,所以,通过对华西里•伯拉仁诺教堂和克里姆林卫城的刻画,突出渲染了整幅绘画宏伟的气氛。此画一经展出,就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列宾层对此给予很高的评价。同时他着重描绘民族历史,希望改变数百年来认为历史画就是以圣经、神话为题材的错误的传统观念。苏里科夫的另一幅巨作《女贵族莫洛卓娃》也是一幅表现历史矛盾的代表,17世纪初,日趋扩张的俄罗斯专制政权实行了教会改革。但大部分下层教徒因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强烈反对,仍然忠于民间传统的宗教礼仪仪式。他们有的被监禁,有的被处死,或遭到迫害。苏里科夫作为19世纪后期的历史画家,已经看到了两个世纪前人民这种反抗中遭到的不幸结局,但他仍然站在同情人民的立场,刻画了人民不可屈服的意志,并把他们集中地表现在女贵族莫洛卓娃的形象中。画中主要描绘了莫洛卓娃被从修道院拉去审讯的场景。画面中的莫洛卓娃坐在简陋的雪橇上,高举右手,并以两个手指示意自己信仰的坚决。画面上的人群,随着雪橇右侧行走的贵族妇女和左面奔跑的孩子,衬托了雪橇的动向,辕马正拖着莫洛卓娃向远处跑去,整个画面流动感十足。

四、其他

巡回画派名家辈出,如巡回画派发起人之一彼罗夫,他是最早揭露农奴制改革前后俄国社会面貌的画家,他和米塞耶多夫、马克西莫夫、马柯夫斯基都以描绘农村生活为主,主要表达了农村中残余的宗教势力和迷信对人们的束缚,也揭示了农村的阶级分化,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在人物肖像画方面,也涌现了很多杰出的画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萨维茨基、雅洛申柯、瓦斯涅佐夫等。他们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画风朴实,不过分强调动作及姿势,但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代表作有《出征时的告别》《囚禁者》《伊凡雷帝》等。五、结论巡回画派的兴起对后期的俄罗斯绘画也有着相当大的借鉴作用,俄罗斯巡回画派生长于广阔的俄罗斯大地,画家从这片热土上汲取着无限的营养。巡回画派尊崇着“美是生活”原则,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体现,即真实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美,而不是刻意地去美化世界,脱离实际。巡回画派的成功,与其贴近人民生活是分不开的。创造的形象不是仅凭苍白的主观臆想,而是以历史为主要背景,以人民生活为主要依托,创作出接地气的作品。画家对俄罗斯的感情无比真挚,不需任何的夸张粉饰。这种对美的真诚、执著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此外,巡回画派带给我们的另一笔精神财富是大师们展现出来的写实功底,反映出来的是严谨的艺术态度,他们艺术上的成功是与其深厚的写实功底分不开的,这种精神值得现代的绘画者学习和思考。一些人不注重写实功底训练,一味地追求抽象艺术,这种现象并不是艺术向前进步的表现。列宾艺术学院院长苏瓦洛夫说过:“坚实的、千锤百炼的、令人信服的绘画能力作基础,想随心所欲地表现高尚的艺术境界是不可能的。”中国油画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将前辈的精神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梁瑞.从地域环境和民族文化谈俄罗斯的风景绘画[J].美术大观,2009(4):76-77.

[2]张可扬.壮阔的史诗——浅析19世纪俄罗斯风景画[J].中国艺术,2011(1):148.

色彩风景画范文篇9

[关键词]老年;开放教育;油画;色彩;零基础

一、学习油画专业的老年学员学情分析

目前,老年群体对于油画专业的学习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学习油画的老年学员有以下特点:1.文化素养比较高。从实际报名学习油画专业的老年学员文化素养来看,大多数老年学员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多数老年学员退休前在各自的工作单位取得了专业技术高级职称,有一部分老年学员退休前从事过教师工作。2.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学习油画专业的老年学员到课率非常高,很少有人迟到、早退、请假,而且在绘画过程中往往非常投入,总是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下课时间。3.对油画有着强烈的兴趣。学习油画的老年学员都有过接触绘画的经历或者出国参观教堂和美术馆的经历,之前就萌生了对油画的向往和学习油画的想法,有了这样的人生经历和愿望才使他们退休后决定投身到油画的学习中。4.零基础老年学员占比大。油画专业的老年学员绝大多数是零基础,有个别学员曾经参加国家开放大学举办的线上油画班学习或画过一点国画。5.学员年龄、性别的构成。油画专业的老年学员绝大多数年龄在55到70岁之间,女学员是男学员的四到五倍。6.学员工学矛盾分析。老年学员虽然已经退休,没有工作压力,但多数老年学员已经承担起照顾孙子、外孙的责任,相对中青年学员工学矛盾较轻,但依然存在其他事务与学习矛盾。

二、零基础老年学员学习油画的教学方法

(一)绘画工具的选择

对零基础的学生来说,学习绘画最好选择可以反复覆盖、修改的工具,比较符合这一要求的常见画种有水粉和油画。水粉是适合低龄初学者学习的一种绘画工具,水粉画可以像水彩画一样画得很薄,画出清爽透明的效果,但它远没有水彩画表现得玲珑剔透;水粉画也可以像油画一样画得很厚,但由于水粉画是以水加粉质颜料调和作画的,在颜料的覆盖过程中,下面的颜色会透上来影响色彩效果,干湿变化很大,把握不好画面就会带有一股粉气,而且画得很厚会产生龟裂现象。所以,水粉画的表现力看似介于油画和水彩画,取两者之长,但实则水粉画缺点明显,难以掌握。而油画是以油为媒介调和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工具,颜色的干湿几乎没有变化。油画长久以来被人们误认为是非常专业、高端的绘画门类,认为学习油画非常难,与普通大众距离较远,更有甚者认为没有相当好的绘画基础绝不可能触碰油画。其实,油画之所以如此普及和受大众喜爱,能成为世界画种,正是因为它易于修改,易于学习,易于表现,易于普及等特点决定的。因此,油画非常适合零基础老年学员学习。内蒙古开放大学的老年学员对于油画的向往是远高于普通人的,他们对油画的崇尚或者说神秘感,使得他们更愿意接触油画,加之学识、修养、经历等因素,使得老年学员非常自然地选择油画的学习。

(二)如何让零基础学员直接画色彩

摆在零基础老年学员面前最难逾越的就是造型这一关。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是从素描开始的,画素描的目的就是让初学者掌握一定的造型能力,而后才会进入色彩绘画,或是艺术创作。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如果先从单调、枯燥的素描学起,势必会磨灭学员学习油画的热情,但如果直接画油画又会遇到学员缺乏基本的造型能力而无法进行起稿的局面。如何跨越造型这一难题直接进入油画的学习,就成为摆在零基础老年学员面前的首要问题。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可以解决初学者的造型问题,那就是“打格子法”。打格子的方法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九宫格”,这种方法其实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当时需要把提前画好的草图绘制在教堂巨大的穹顶或墙壁上,打格子的方法比较适合将草图放大数倍、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当然,打格子的方法也同样适合于起稿造型阶段,它可以将画面中的物体分解成若干个小画面进行精准定型。对零基础老年学员来讲,借助打格子的方法可以快速达到起稿的目的,久而久之,训练了眼睛的观察能力。

(三)绘画题材的选择

确定了绘画工具和方法,我们就要选择绘画对象进行作画了,什么样的绘画题材适合零基础的老年学员呢?笔者认为,在人物、静物、风景等绘画题材中,首先应该选择风景画作为色彩的训练对象。人物画和静物画中有明确、具体的主体物,这些主体物往往具有严谨、复杂的形体结构,这就要求作画者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才能把这些主体物的形体表现准确。而风景画中的主体物往往是一些山川、河流、树木等自然景物,这些自然景物结构相对简单,在造型上也不及人物和静物要求的精准度那么高,这就使得风景画极为适合零基础的老年学员学习。从色彩的角度讲,人物画和静物画色彩变化较小,色彩表现细腻、微妙,而风景画的色彩变化相对较大,色彩表现可以适当灵活、粗犷,对零基础的老年学员来讲,风景画更适合入手,更适合训练他们的色彩感觉和色彩表现能力。在风景画风格的选择方面,最好选择印象派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风景油画作品。这是因为印象派之前的画家往往接受过正规美术学院的专业训练,绘画风格严谨、细腻。而印象派时期的画家往往是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思想更加开阔,绘画风格更加自由,色彩表现也更加大胆、丰富,而且印象派直接引导了近代绘画的格局,在西方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选择印象派时期的风景画作为零基础老年学员的学习对象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四)初学者适合临摹还是写生

写生是学习者直接面对实物或实景进行绘画的过程,而临摹则是学习者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进行模仿的绘画过程,这两者都是学习绘画的手段和途径。对初学者来说,临摹与写生就好比是小学生根据课文仿写作文和直接写命题作文,难易程度显而易见。写生需要学习者有一定的绘画技能和处理画面的能力,显然初学者还是不具备这些能力的;而直接临摹艺术家经过艺术处理的绘画作品,就相当于学习者直接面对被临摹作品中包含的艺术语言信息,临摹显然更适合初学者学习。对零基础的老年学员,采取先临摹再写生的学习方法是最为有效的。老年学员在没有绘画基础的情况下,面对实景或实物根本无从下手,如果硬是要求他们写生,不仅学习效果极差,而且会使他们兴趣全无,得不偿失。如果先让老年学员进行临摹,情况就大为不同了,他们在看到被临摹作品的一刹那,就已经被艺术作品吸引,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马上就有动手绘画的冲动。除此之外,临摹作品已经是艺术家经过自己的理解、运用绘画语言进行的艺术表达,老年学员只需要将绘画作品中已经变成绘画语言的形体、色彩、冷暖、透视等信息仿照下来,这个学习过程就变得轻松、愉快、容易得多了。

三、教学反思

虽然这些年开放教育在零基础老年学员的油画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方法及经验,但仍需探索零基础和老年学员这两个特征与开放教育融合的教学方法。针对零基础这个特点,在运用打格子的方法直接进入绘画之后,在激发学员学习油画的兴趣之后,应该穿插开设基础素描课,因为油画终归是一门造型艺术,没有一定的造型能力,油画的绘画之路终究是走不远的,如果长期缺乏造型能力,也会反过来打消学习积极性和减弱学习油画的兴趣,限制个人专业的发展。针对老年学员这个特点,重点要分析、研究60岁以上老年学员和60岁以下中青年学员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特点以及年龄差产生的心理、生理、行为等差异,只有充分掌握和紧密围绕老年学员的特点,才能为老年学员制定学习计划和提供学习支持服务。60后出生的老年学员,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要远高于以前的学员,以后我们还会迎来70后和80后的老年学员,对这些出生在网络时代的学员来讲,信息技术对于他们不仅没有阻碍,还能够运用自如,成为他们得心应手的学习工具。因此,对于老年开放教育来讲,发展远程教育是必由之路,研究零基础和老年学员这两个特征与开放教育的深度融合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喻放.艺术设计专业远程开放教育模式特征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

[2]徐航,任天淳,王迎,唐应山.在线学习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以两门在线艺术课程为例[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

[3]唐应山.开放大学在线艺术教育探索———关于微信小程序油画课程的实践[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

[4]唐应山,韩仪,谢军,黄岩,等.远程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以传统山水画绘画课程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8(12).

色彩风景画范文篇10

〔关键词〕颜文樑;绘画艺术;艺术风格;艺术成就

颜文樑(1893-1988年)出生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灵秀姑苏。他自幼随父颜元学习国画,对诗词歌赋等中国传统文化也很有研究,少年时便在绘画上展现出极高的天赋和坚实的基础。通过父亲,颜文樑结识了很多的大家名流,如吴昌硕、顾西津等人,吴昌硕还曾亲自为他的作品题字,这些前辈大师们的艺术作品及文人画思想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颜文樑后来的艺术风格。颜文樑早期的作品重视构图与透视;在法国留学时期系统地学习了写实主义油画,其作品开始重视画面色彩的冷暖变化;在艺术生涯后期,颜文樑形成了细致严谨、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在其形神兼备的作品中更出现了表现性的因素。

一、艺术研习与探索阶段

1909年,颜文樑以高超的绘画技能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考入商务印书馆,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洋画讲义录》和村井雄之助所编的画帖,这是他首次接触西方艺术,而后,颜文樑又学习了精细严谨的铜版雕刻技术,他的画风细腻又写实,常受到众人的赞赏。颜文樑此时还结识了以结构严谨、透视准确著称的日本画家松冈正识,并通过他真正学习了西画知识与技法,颜文樑自此开始迷恋精准严谨的西画艺术,并对油画中的透视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当时,国画依旧是主流画派,如吴昌硕等人所代表的雅俗共赏、刚柔并济的海派。除国画外,还出现了造型淳朴、色彩热烈的擦笔年画,海派和擦笔年画在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上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颜文樑对作品雅俗共赏、色彩强烈的艺术追求。由于当时国内很少有西画作品和油画颜料,颜文樑只能自己动手研制油画颜料,并通过自学掌握基本的油画技法,创作了他的第一幅油画作品《石湖串月》。这幅作品色彩丰富,颇具印象派色彩特征,对月下诗意氛围的营造十分强烈,又极显文人画的意蕴,它也是颜文樑对文人画精神与西画技法融合的首次探索。1913年,颜文樑又研读了《论画浅说》等关于西画理论方面的书籍,并开始关注画面的空间透视和光线的明暗变化等问题。同时期的画家还有刘海粟,他同颜文樑一样都是自学油画,刘海粟作品的色彩、线条虽然也具有印象派的特征,但与颜文樑相较,刘海粟作品中的线条雄健有力,创作手法上也更加粗犷。1919年,颜文樑为了提高民众的审美意识,举办苏州画赛会,征集绘画作品,吸引了全国大批的美术爱好者参加。同年,粉画传入中国,颜文樑创作了《厨房》《画室》等写实性极强的粉画作品。《厨房》这幅作品是他对西方绘画透视技法的一个学习与借鉴,标志着他对写实主义画风的探索。画家描绘了视角独特的中国传统厨房内景,构图布局上利用了西画严谨的透视章法,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和节奏感,整体色调和谐沉稳,明显有西方古典主义作品的影子。《厨房》从整体上统一了透视和明暗,使画面有了朴素自然的真实美感,它代表了颜文樑在研究西画中的透视和明暗方面所获的初步成功。《厨房》于1928参加巴黎艺术沙龙展览,并获得了本届艺术沙龙大奖。1922年,颜文樑认识到提高大众的审美观念光靠举办画会是不够的,于是他创办了苏州美术学校,目的是培养实用性美术人才,并提出“忍、仁、诚”作为校训。学校开办之初,条件艰苦,颜文樑兢兢业业、坦荡无私。在教学过程中,颜文樑提出作画是为了人民大众,作品要使群众喜爱与高兴的艺术观点。

二、艺术风格形成阶段

1927年,颜文樑结识徐悲鸿,写实主义至真至美的艺术理想使他们一见如故,徐悲鸿曾夸赞颜文樑为中国的“梅索尼埃。”1928年,颜文樑听从好友徐悲鸿的劝告,奔赴法国留学。颜文樑到了法国后,拜画风细腻严谨的写实主义画家皮埃尔•罗朗斯为师,系统专一地学习写实油画技法及相关理论知识。颜文樑在留学的日子里,常去参观各大美术馆里的名家绘画作品,这为他开拓了眼界,提高了审美。颜文樑勤奋好学,在罗朗斯的指导下进行了规范严谨的素描训练,增强了对形体透视方面的认识,并开始注重画面的色彩问题,追求光线的明暗变化。颜文樑主张写实的艺术风格和当时法国力求真实刻画自然的印象派在色彩问题上不谋而合,他的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印象派的影响。正如美术理论家金冶在评论颜文樑油画艺术时所说的:“不论是印象主义的莫奈,还是写实主义的颜文樑,都不过是色彩上的写实派。”颜文樑在法国期间,其作品透视准确、色彩丰富的写实主义艺术风格基本形成。他注重室外写生,创作了一大批题材丰富的油画风景作品,如《英国议院》、《佛罗伦萨广场》、《柏林旧皇宫》等。油画风景《英国议院》(1929),构图饱满,画面明暗对比强烈,色彩绚烂厚重、虚幻斑斓,颇显印象派的特征。作品真实再现了阳光下作为前景的泰晤士河与远处哥特式建筑的英国议院,议院建筑形象整体概括,但是仍然清晰可见建筑的结构细节,即便它在画面的远处我们也能感受到议院宏伟辉煌的气势,这一点可见西方古典艺术严谨细致画风对颜文樑的影响。从前景被阳光照满的水面上看,可见画家在留法期间已经熟练掌握了描绘微妙的光影变化、明暗对比和色彩冷暖关系的能力。颜文樑的风景画能够打动人心,直抵心灵,正是因为作品既真实再现了自然的美,每一笔又都饱含了他对生活的热情。正如他认为的风景画的美,“第一,要有感情。”才有味道,才能使人看了“产生共鸣”。“第二,风景画要美,就要画得引人入胜。”“第三,风景画最好能使人开心。”

三、艺术风格成熟阶段

颜文樑回国后,与徐悲鸿举行联合画展,留学时期的作品受到了各界的肯定。1952年,颜文樑调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并担任基础教学工作,主讲透视学、色彩学。颜文樑除教学工作外,还积极探索中西艺术融合的道路,由于自幼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他便开始自然而然地在作品中追求国画般诗情画意的美学效果,试图通过西方油画语言表现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意趣。他与同时期活跃的艺术家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人在艺术创作上不一样的是,徐悲鸿主张吸收西方传统写实绘画来改善国画;林风眠在留学时广泛接触西方各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深受印象派和现代绘画的影响,林风眠主张将墨与色大胆结合,追求作品的东方神韵;而颜文樑则将精准的造型、科学的透视与丰富的色彩相结合,试图在写实性的作品上营造一种诗化的意境美感。在这个时期,颜文樑的艺术风格也逐渐走向成熟,如他创作于19世纪40年代的佳作《月光河》,作品画面构图简洁,色彩浓厚多变,用笔更加轻松自由,颜文樑不仅准确的刻画了渔家风景和月光下真实的色彩变化,更传达出一种中国传统绘画中天人合一的意境感,渲染了宁静平和、清雅透彻的月夜气氛。颜文樑通过西方油画形式表现中国水墨画的浪漫诗意,他的油画风景作品从最初的再现写实逐渐转向了情感上的表现写实,形神兼备,雅俗共赏,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颜文樑作为艺术家,毕其一生心无旁骛地专研写实油画。从他前期对透视的追求,到中期对色彩的研究,再到后期积极探索中西艺术的融合上看,颜文樑一直保持着严谨精细、至真至美的抒情画风,始终谦逊地面对着自然万物。他的油画风景作品朴素雅致地展现了中国文人画特有的审美观念,向我们展示了“画中有诗”,同时为中国油画注入了新鲜的生命。颜文樑作为美术教育家,一生淡泊名利,他无私地将毕生所学总结经验并著书立说,先后出版了《美术用透视学》《色彩琐谈》等著作,发表了如《色彩学上的空间透视》《风景画色彩谈》等文章,为广大美术学子全面讲解了透视学和色彩学等方面的知识。他所创办的苏州美专影响深远,不仅为祖国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美术人才,更推动了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颜文樑,《名家精品颜文樑油画集》[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年2月。

[2]尚辉,《颜文樑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年10月。

[3]沈建华,《颜文樑绘画艺术研究》[J],艺术学研究,2012年10月。

[4]韩鹏,《颜文樑的绘画风格》[J],文教资料,2007年5月。

[5]顾丞峰,《颜文樑艺术创作分期及相关问题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