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支持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21:56:09

融资支持

融资支持范文篇1

关键词:“一带一路”;民营企业;融资;策略

“一带一路”是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提出的倡议,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具体表现和形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区域和国际合作日益频繁,经济发展迅速机会是开放的。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新的机遇。然而,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不够,给民营企业带来了融资难题。为了促进私营部门的稳定发展,必须建立一个适合私营部门发展的金融体系,并为其提供金融支持。

一、“一带一路”概述

所谓“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当前社会形势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促进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成果。“一带一路”倡议贯穿中国、俄罗斯、蒙古、南亚、东南亚、中东欧,“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地区联系更加紧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二、民营经济概述

民营企业经济是指除国有和国有控股公司以及外国投资者以外的各种所有制余额的统称,它们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由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融资能力弱,与国有企业和控股公司相比缺乏资金支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经济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但是,就我国民营经济而言,其整体实力相对较弱,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融资困难的环境制约。因此,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

三、民营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一)民营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

1.直接融资渠道单一。目前,大多数私营企业在创业时,其资本来自发起人的个人储蓄。相对而言,他们的储蓄并不多。由于资金的限制,民营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同时,民营企业技术水平低,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被列入名单后,经营不善具有兼并、破产风险等特点,是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单一,不能有效解决民营企业的资金问题。2.间接渠道融资困难。与这些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中国民营企业在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上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这直接决定了它们的市场图像。用于银行批准贷款时,他们倾向于与大型企业和公共企业打交道,因为这些企业的避险能力很强,银行贷款的风险系数较低;而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较高,银行会减少甚至拒绝民营企业的贷款,迫使民营企业只能通过民间的“高利贷”利率来解决资金问题,但高昂的融资成本让民营企业很容易破产。3.投资机构与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社会因素不稳定、经济发展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一带一路”在收入不确定性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发展项目是“大规模基础设施、产能、设备和能源合作”。资金需求巨大,建设期和资金回收期一般较长,不稳定因素很多,投资者需要更多的成本来投资于项目和项目所在地。要明白,缺乏招商引资,即使一些民营企业获得融资,也会因为融资成本高而不得不放弃,这使得民营企业的融资之路更加艰难。4.民营企业风险识别能力弱。“一带一路”为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民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作为民营企业,了解沿线国家、具体项目和当地风俗习惯的渠道有限,适应性和本土化能力较差。国际风险识别和抗风险能力不强,运用政府权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经验不足。一旦沿线国家采取极端的金融政策,民营企业将面临破产困难,甚至高债权。“一带一路”、汇率变动和利率波动也是影响融资成本的风险因素,作为民营企业,很难预测和抗争。5.缺乏政策性金融支持。“一带一路”是民营企业立足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拓展业务领域的机遇。但由于民营企业信息化滞后,综合能力较弱,融资不足导致在与国企、央企、外企竞争中缺乏后劲,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同时,作为民营企业,他们对沿线东道国的真实国情、法律制度和项目状况有着较为片面的了解。同样,对东道国而言,对中国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水平和生产能力的了解存在障碍,导致信息不对称,使双方合作更加困难。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民营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主要原因是银行现行的信贷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是按所有制类型分类的。国有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乡镇和集体企业贷款困难得多。一些私营企业根本无法从国有银行获得贷款,即使它们的信用度很高,效率也不错。其主要原因是“公”和“司”的价值份额,数据显示,国有经济对国民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31%,非国有经济为68%。银行发放的非公有制企业贷款额仅占贷款总额的10%以上。这一方面说明非公有制经济信贷的使用率很高,另一方面是非公经济资金相对稀缺。微观层面上也是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不高银行不敢贷款的重要原因。许多民营企业存在许多“先天”缺陷:法律制度和企业制度存在缺陷,许多“后果”需要弥补;资本积累不足,发展动力薄弱;投资者没有创业经验,盲目性高,成功率低;公司的目标是短期的,有些公司甚至通过扭曲和破坏环境获得短期利益;而由于缺乏管理基础,一些公司在短时间内出现快速扩张的现象,然后趋于上升。这些情况增加了银行的交易成本,也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所以基于种种原因,对于民营的众多私有企业而言,他们无法获得信贷是很自然的。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

(一)增强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

1.加强内部管理。目前直接融资渠道中的民营企业要想通过间接融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并非没有成功,他们需要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在这种背景下,民营企业可以加强内部公司治理。一般来说,信用等级及以上企业的指标为:资产负债率低于50%,支付利息4倍以上,总资本化率低于40%,资本流动率超过50%,股票周转率超过4倍,资本净收益率超过8%,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将自己公司的数据牢牢控制在国家制定的指标之里,不触及到银行信用贷款的信用问题,树立一个良好的健康守法的企业文化。此外,民营企业还应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消除不良信用记录,提高信用还贷水平,大力拓展产品市场,以订单为抵押,证明自己的实力。2.加强民企合作。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它们的管理者根据自己的判断,编制不同的资产负债表,以申请银行贷款和逃税,严重损害国家利益。为了防止出现多资产负债表现象,而主管部门必须联合检查私营企业(即公共经济和商业机构、金融、经济、工商、质量和技术、公安和交易所等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交换建立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和现代工具,在相关政府机构下建立民营企业信息共享与共享平台,并在法律框架内开展民企信用信息的调查、交流和学习,不仅可以杜绝多资产负债表现象,同时还可加强民营企业财务基础工作,推进财务管理现代化。3.强化管理系统。在管理模式上,要减少家庭管理的负面影响,建立新型的现代管理模式。在建立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时,应实行私营企业管理;既要充分利用家庭管理的灵活高效的效益,又要在一定发展阶段大胆摒弃旧的管理模式,大胆学习国内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结合自身情况,向股份制、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创造一种新型的民营企业,摸索出民营企业发展的现代技术经济科学化管理方式。我们要着力于:提高企业家和关键员工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有必要实施相应的政策法规,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管理者进行现代管理意识培训。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制度、限额管理、计量验收制度、财务盘点制度等基本制度,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和收支授权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同时,在“一带一路”中,面对沿线许多国家不同的政策,民营企业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对项目的真实情况和当地人文环境了解不够。除了政府的公开信息和企业派出的实地考察组外,还可以考虑吸引当地法律顾问、有工作经验的海外留学生和具有地区资源优势的当地华侨华人,培养一批具有本土化经营经验的团队,从而对所在国和项目有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进而保证项目顺利开展。

(二)改善企业外部环境

1.银行转变观念。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金融沟通日益迫切。为了实现金融联动,需要加快完善金融机构的信贷机制。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是融资的核心,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为了促进民营企业更好地发展,改进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中央银行应呼吁所有国有银行改善信贷监管,鼓励这些银行为民营企业建立信贷体系,确保信贷安全,并适当增加与私营企业的信贷关系。其次,鼓励地方股份制银行和地方银行发展,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它们把民营企业作为服务的主要目的,更好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银行要转变观念,废除所有制歧视,对私营企业一视同仁。对此,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中小企业“云税贷”,根据税收情况和信用等级为企业提供短期生产经营周转资金,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商业银行也可以在“一带一路”、政府支持的项目融资审批过程中实行“减负”制度,在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上给予适度优惠。总的来说,银行应该减少对私营公司的贷款程序以及私营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合作,对银行贷款风险等级的企业项目不承担责任,使银行与私营公司和公营企业享有同等地位。2.整顿担保行业。担保公司在民营企业融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当前我国担保市场亟待纠正。目前,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机构主要是以地方财政支持为基础的担保机构。担保公司的资金来源很多,如地方政府、民营企业和中介组织。一般能够获得担保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具有成长性和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三年内无不良贷款,最重要的产品是市场和利润。担保资金可以存放在商业金融机构支持下管理的商业金融机构。首先,要区分担保市场,确定监管主体,制定集体债务证券信用担保业务监管制度。其次,担保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同时要加大担保方式的创新力度,以保证民营企业有序发展。例如,以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联合担保,不仅可以降低担保风险,而且可以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民营企业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营企业的发展有赖于政府的政策保障,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应充分遵守政府的监管职能,同时为银行和企业搭建平台,提供政策指引。政府应完善各项保障措施,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政治保障,推动中国民营企业成功转型,切实发挥政府议题讨论的作用,为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结语

“一带一路”背景下,经济发展机遇不断增多,民营企业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那些能够在众多民营企业中脱颖而出、拿到项目的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民营企业仍需增强自身综合实力,解决各种融资问题,提高风险承受能力,明确自身发展方向,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杨蕾,张恒瑄,刘静怡.“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小型外贸企业融资困境破解策略———基于北京“政保贷”案例[J].农村金融研究,2018,(3):34-37.

[2]罗荷花,李明贤.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及其融资可获得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2):52-60.

[3]张惠玲,王学勇.“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版,2018,(25):72.

[4]李伊泠,唐志贤.“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以广州花都皮革产业为例[J].商业经济,2019,(1):100-102+143.

融资支持范文篇2

1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性

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已经转变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意识到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性,为改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得益于这些措施,中小微企业的总量规模得到扩大,产业分布更趋合理。主要表现在:首先,中小微企业的潜力被不断激发,在规模数量上发展迅速。在数量上由2013年的954.6家上升到2018年的1526.5家,增长了166.9%。其次,在创造就业岗位上和吸纳社会就业方面,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主体。再次,我国中小微企业区域发展越来越合理,在东部地区保持优势的前提下,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微企业得到迅速发展。而且产业分布更趋合理,信息技术类产业持续发展,制造业企业占比有所回落。最后,在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微型企业发展迅猛,今后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2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带来的影响

2.1中小微企业收入出现大幅度下滑

首先,疫情对交通运输、旅游、娱乐、住宿、餐饮等行业影响最大,这些行业恰恰是中小微企业聚集的领域。因此,疫情发生后中小微企业的收入大幅减少。其次,为了疫情的防控,在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延迟营业,物流中断,交通受到阻碍,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中小微企业正常生产和创收。最后,海外疫情的迅速扩展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进出口贸易,而且中小微企业已经超过外企成为对外出口结构中的最大主力,因此,中小微企业的对外贸易收入也受到沉重打击。

2.2增加了中小微企业的成本

第一,为了应对疫情,主管部门要求企业必须做出相关的防控工作,如提供口罩和消毒用品,这些工作产生的物资和人员成本大部分是由企业自己承担。第二,疫情的突然扩散,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冲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想出去旅游、外出就餐等,这种情况也间接地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第三,在国内外疫情的影响下,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状况都不容乐观。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融资环境更加严峻,面临巨大的现金流压力。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信心状况出现断崖式下跌,融资状况已处于历史低点。

3Y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政策

3.1减免企业融资费用

由于疫情的影响,中小微企业的相关成本已经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增加,增加了运营难度。为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Y银行推出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抵押物评估费、抵押登记费、公证费均由银行主动承担,已经基本实现贷款业务利率之外“零收费”。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规范了收费标准,为疫情后中小微企业的复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2持续降低贷款业务利率水平

为更大力度地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解决疫情给中小微企业带来的困境,Y银行不断压低贷款业务利率水平。从2020年初到2020年6月,仅半年时间贷款利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这一政策无疑是对中小微企业融资上的最有利的支持,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

3.3开办延期还本付息业务

由于疫情的扩散导致许多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出现现金流不足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Y银行针对一些前期还款意愿良好且后期有恢复能力可能的客户开办了延期还本付息业务,延期期间不收取罚息和上报逾期征信。首先,对存量客户进行排查并逐个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客户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对于因疫情影响短期资金周转困难且还款意愿良好的客户,积极通过电话进行延期邀约,远程办理延期还款业务,较好地为客户解决了疫情期间的临时困难。其次,对于一些已经提出要延期的客户,Y银行开辟绿色通道,为中小微企业办理延期,当日生效,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最后,做好后续跟进工作。客户经理持续关注客户经营状况和后续疫情影响情况。若客户恢复还款能力,第一时间办理还款事宜。

3.4加快推进

“线上”业务为解决疫情期间避免面对面接触的难题,Y银行将“线上”贷款作为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工具,加大线上贷款宣传推广力度,实现无接触放款,很好地解决了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线上贷款产品是线上全流程操作的一款贷款产品,同时也是Y银行推出的信用类贷款,这很好地解决了中小微企业因无法提供抵押物而无法获得贷款的难题,一举两得。

4融资支持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Y银行推出的融资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降低了融资成本,但对于今后的长远发展来说仍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才有利于银行和中小微企业的长期共同发展。

4.1中小微企业自身条件不足

第一,目前部分中小微企业产品及工艺都逐渐落后,市场竞争力下滑,同时也缺乏创新意识,实现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比较困难。银行虽然有融资优惠政策,但这终不是长久之计,想要实现长远发展,中小微企业必须依靠自身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更新工艺才是其发展的长久之计。第二,中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增加了银行风险管控难度。中小微企业真实的财务及经营信息难以获得,因为历史和自身因素,中小微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经营成本高、经营风险大等特点。银行在判断中小微企业是否可以及时还款时没有准确的依据,增加了其风险管控的难度。第三,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方式单一。目前中小微企业主要以抵押、保证、信用为主要贷款方式,无法提供房产、土地等抵押物,因此只能获得小额贷款或者无法取得贷款。

4.2银行风险控制难度加大

由于中小微企业自身发展条件不足,银行纷纷推出信用类贷款产品,线上线下全覆盖。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商业机构,需要评估企业的风险状况,在企业能获得贷款的前提下,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信用类贷款产品主要考察中小微企业的纳税、开票历史、生产经营情况、负面信息等,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对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限制,但是这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控制难度。

4.3银行中缺乏融资专业人才

随着银行等金融机构招收人员的增多,具备专业金融服务素质的人员越来越缺乏。大部分金融服务人员只顾干好表面工作,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对行业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求甚解,无法对未来经济发展形势作出准确的预测。专业人才的缺失对金融机构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都是相当不利的。

5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5.1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银行为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推出信用类贷款,但中小微企业存在经营不够规范、信用意识不强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风险管控的难度。因此,建议政府全力推进小微企业信用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征信平台,创建诚实守信氛围,在小微企业中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理念。

5.2培养专业金融人才

专业金融人才的缺失不利于银行和中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金融机构要有意识地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首先,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来壮大本机构的队伍。其次,对现有的金融在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开办讲座、座谈会等形式来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服务能力。最后,支持人员交流。在不同省、市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人员交流和外出学习,可以增加金融机构人员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先进的经验。

5.3加大对银行惠企投放政策的扶持力度

银行为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对中小微企业实行减费让利,虽然大大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但同时也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降低了经营利润。为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继续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积极性,政府相关部门可对支持中小微企业效果明显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或表彰,也间接支持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融资支持范文篇3

[关键词]小微企业;国有银行;融资

目前,我国正处在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的转型关键期,小微企业虽然在规模上不占优势,但是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国有银行依据自身的优势,主要为大客户提供服务,很少关注小微企业。随着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地方银行在成立之初就缺少大客户资源,所以一开始就把小微企业作为细分市场,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相关服务。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国有银行要想保持竞争优势,有必要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但国有银行进军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市场似乎只是形式上的认知,在实际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障碍。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抢占小微企业市场,保持国有银行的领先地位,成为国有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

1小微企业融资方式有限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很少。银行借款一般是其资金的主要来源,还有很大一部分资金来源于民间借款。自有资金是小微企业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在小微企业的起步阶段多是家庭手工作坊形式,规模相对较小,资金需求量也不多,家庭成员是主要员工,厂房和住宅也混在一起,难以区分。在发展初期,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是靠自有资金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小微企业自有资金难以满足发展需求,所以向银行金融机构寻求贷款成为一个最优选择。向金融机构借款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或者是担保贷款,另一种是贷款给当地的小额信贷公司。本地小贷公司对当地的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对比较了解,所以小微企业从小贷公司获取资金也相对比较容易,但是相比于银行来讲,从小贷公司获取资金的成本会高一些,资金规模也有限制。那么,在难以获取银行贷款或者银行贷款难以满足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民间借贷就成了小微企业的无奈选择。在浙江省温州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小微企业可以轻松获得私人借贷资金。但是,民间借贷的突出特点就是极高的资金使用成本,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未来的生存发展。也有极少部分小微企业通过新三板上市获得资金需求或者是申请国家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性专项资金来维持自身的发展。新三板上市相对于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来讲准入标准降低了不少,但是小微企业中更多是微型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对于大部分的小微企业来讲仍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就算是新三板的要求也难以达到。另外,政府的政策性资金除了数量限制之外,更是针对一些特定的行业企业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所以这两种途径虽然存在,但其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无法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所以,金融机构借款尤其是银行贷款似乎成为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相对可行的融资途径。

2国有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国家对金融行业的限制逐步放开,不同性质的银行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另外我国的金融体系也在不断完善,银行面临的客户群体与以往相比有了结构性的变化,小微企业市场成为新设立银行关注的焦点。随着竞争逐渐加剧,国有银行的利润开始下降,也开始转变对小微企业融资市场的态度,重新定位小微企业融资市场,逐步推出针对小微企业的特色金融服务,但时间上的滞后以及国有银行的特有性质,使其在小微金融业务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困难。国有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对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缺乏重视。长期以来,中国的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在选择贷款方向时往往会选择大型项目和大型企业作为目标客户。一方面,因为这些大型企业和大型项目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甚至担保,另一方面,又有稳定的收益保障。因此,虽然国有银行已经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变,改变了过去歧视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情况,更是将小微企业作为自己的目标细分市场,希望可以占据一席之地。但事实上,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其对小微企业的融资仍然缺乏动力和热情。既然国有银行已经决定进入小微融资细分市场,就不能把这一认识仅仅停留在领导层面、战略层面或是理论层面,需要具体展开行动,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小微服务的战略思想传播到所有国有银行,使分支机构、县分支机构和各个网点充分关注小微企业,帮助小微企业实现融资需求。2.2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缺陷。目前,国有银行所执行的是信贷责任追究制,谁负责的贷款出了问题,谁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小微企业生存周期较短,相比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其出现不良贷款的概率较高,这是大部分小微企业难以完全改变的现状,从而导致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客户经理被追究责任的可能性比一般客户经理高得多。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小微企业贷款管理尽职免责制度,希望在此制度保障下能够激发客户经理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热情。然而事实却是,一旦小微企业贷款出现不良现象,国有银行的合规部门依然依据行内的责任追究制度,进行不良贷款责任认定,没有考虑获取客户经理已经履行职责,不存在道德风险及操作风险的相关证据来减轻客户经理在面对小微企业客户办理融资业务时的风险顾虑,使员工开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积极性不受影响。此外,国有银行评估的重点一直集中在存款上,而且他们追求高额存款,过分强调减少不良贷款,控制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越低越好;贷款业绩评估系统缺乏与存款评估相同的绩效奖励机制。小微企业客户经理在业务办理好的情况下却得不到相应的奖励,而贷款办理不好时,却会被惩罚,从而降低了客户经理开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积极性。2.3贷款准入门槛依然高。国有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的门槛较高,对象变了,但操作流程一成不变,流程化硬性门槛过多,因而即使具有大量前景只是暂时缺乏经营资金的小微企业,还是因为不满足国有银行贷款存在的硬性门槛,被直接拒之门外。国有银行战略的变化只是在战略制定层面,如注册资本、企业信用评级、商业条件、结算水流量等。产品市场占有情况等一套规范化的准入标准及硬性要求,并没有因为对象改变而有所调整。虽然贷款目标对象已成为小微企业,但是贷款政策仍然使用大中型企业的一套规定。所以,即使国有银行有希望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但目前似乎还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和理论化层面,缺少实际行动可以付诸实施。

3国有商业银行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的对策

3.1充分重视小微企业,强化战略定位。金融脱媒对我国的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国有银行在此背景下面临大客户流失的风险,给银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而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发展潜力巨大,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其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国有银行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关注小微企业的融资业务。如果今天的国有银行仍然只关注大企业的金融服务,他们就没有把工作倾向于小型和微型企业,没有将发展方式逐步由专注“大型客户”转变为专注“大、中、小、微”型综合全面的发展方式,所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以客户和市场为重点的目标将很困难。首先,国有银行要在发展观念上打破陈旧,推陈出新。在过去,依靠几个大型客户就可以支撑银行自身发展的模式已经不复存在,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化及小微企业的地位不断提升,使小微企业不再是可以忽视的那一小部分。国有银行能否有效地做好小微企业的融资业务,将直接影响国有银行的未来发展。3.2赏罚分明,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国有银行必须建立与传统大中型企业不同的激励约束机制,并对小微企业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和奖励标准,做到具体对象具体分析,最大限度地优化国有银行资源配置,完善助力小微企业相关政策。在客户经理的业务考核中,小微企业要结合实际贷款业务业务量大、金额小、笔数多的特征,结合传统标准中队工作数量、增量及效率的考核指标,根据不同考核要求进行相应改变。同时,追求单户贷款和单一贷款不良贷款负债的传统做法,可以基于业务的综合收益和整体质量做出相应改变,更多强调联动收益,利用好信贷资源的磁性特征,改变小微企业客户对以往所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不良体验,逐渐形成对国有银行的认可度和归属感。那么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国有银行可以进而为小微企业提供企业短信通、资金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管理人员提供财富卡、信用卡等个人金融服务,拓宽服务的广度和服务深度,赚取中间业务收入,最终实现小微企业和国有银行共同发展,共同助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邓超,周峰,唐莹.商业银行信任对小微企业信贷影响的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7(2).

[2]林乐芬,蔡金岳.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供求匹配情况调查[J].经济纵横,2016(5).

融资支持范文篇4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支持体系

一、法律支持政策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政府也已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重要的发展策略,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从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信用担保服务、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给中小企业以大力支持,但仍存在操作性和法律强制性不强等问题,且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具体的法律法规。因此,我国可考虑制定具有根本指导性质的《中小企业基本法》,从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宗旨、组织形态、权利与义务、产权关系、创立与退出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做出总体性规定。此外,应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指导,着手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如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中小金融机构法》、《中小企业融资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指导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小企业产业指导目录》、《中小企业振兴法》、《中小企业政府采购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反垄断法》等,以明确发展中小企业的基本方针。提高中小企业的战略地位,为其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以使其经营管理走上法制化、现代化之路。

二、组织支持政策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应有专门机构负责。1999年,我国国家经贸委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司,现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但为使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体系更加完善,仍需设置一些专门化、具体化的职能部门。为了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并为其提供服务,我同可考虑设置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作为全社会中小企业的主管部门。此外,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和规范专门指导、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行业性或区域性或半官半民的协会等组织,由政府主导、协会负责实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培训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管理咨询和诊断等服务。目前,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行业协会有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中国高等校办科技产业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等。

三、经济支持政策

(一)财政支持政策

1.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南一般所实行的投产后2年上缴15%的所得税向零税率过渡。同时延长免税年限;进一步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率,将其税率调整至3%~4%。此外,还要及时清理对中小企业的不合理收费,使其享有与大型企业一样的国民待遇,甚至是超国民待遇。

2.加大对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国家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每年应新增高科技产业发展专向拨款,用于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孵化期和产业化启动的投入。

3.政府采购应向中小企业适度倾斜。《政府采购法》第9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但是,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与之相配套。因此,中小企业相关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政府采购主管部门,细化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的实施办法,确保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的政策能够得到落实。

(二)金融支持政策

1.进一步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首先,应充分发挥央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调控作用。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适度放宽对其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充分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并鼓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其次,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职能部门,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再次。应引导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改变经营理念。主动为中小企业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最后,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我国可设立专门的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以供给中小企业长期信用,专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辅助体系。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辅助体系包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综合诊断体系以及对中小企业进行会计制度、内控制度、财务规划、预算制度和利润中心等方面的辅导机制等。其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应鼓励中小企业的互助担保基金和商业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担保,政府有选择地为民间机构提供再担保。同时。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抵押制度,加强抵押物的市场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登记制度。

3.构建多层次风险投资体系,鼓励具备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证明,风险投资是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化、促进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长最有效的制度安排。风险投资应按照市场规律来运行,政府部门应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运作进行规范和监督,以创造适合风险投资发展的外部环境。此外。应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扩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鼓励创建多层次的风险投资体系,不断完善风险投资运作体系。

四、社会支持政策

(一)加大技术扶持,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素质不高、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并缺乏必要的科技贷款和风险投资,致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此外。我国大部分的技术进步政策和措施是为大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制定的。为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制定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鼓励中小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研究,以开发新技术和提高生产率:建立中小企业间的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共享机制;规范技术交易行为,健全技术交易市场,引导中小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二)构建中小企业信息支持体系

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被认为是中小企业在未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支持体系的建立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说显得至关重要。为帮助中小企业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减少其信息收集成本,必须运用先进技术,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相应的信息咨询机构、科技情报中心和经济信息中心等。

(三)建立中小企业中介服务中心

中小企业中介服务中心是由行业协会或政府部门牵头,通过设立专门的中介组织或机构,在咨询、信息提供、企业诊断、经营指导、人才培训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该组织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以下服务:企业诊断和经营指导服务,即由具备专业知识并有实践企业管理经验的人来分析企业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信息咨询服务,即有针对性地使中小企业获取及时的关于市场、技术、政策、人才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培训服务,即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员工素质,改善经营管理:评估服务,即帮助中小企业在企业资信服务、项目融资、产权交易、改制、财务会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构建人力资源支持体系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特别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建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因此,为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作用。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政府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宏观调控职能: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各类中介机构和人才培训基地,鼓励和引导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外埠企业经营者等到中小企业的队伍中来,不断充实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团队。

(五)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1.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信用服务机构和信用监督管理机构等组织体系,积极扶持独立信用评级机构;二是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完善信用奖惩制度。

2.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途径是营造社会信用环境、提升企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因此。应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监督社会化,加强其信用文化建设。

(六)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重要途径,也是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仍不健全,许多县市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担保机构,已建立的担保机构普遍实行反担保。担保机构功能变异。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同时要避免担保机构“当铺化”。200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等五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从资金、税收、保费、抵质押登记、信息共享、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七)鼓励发展中小企业集群

1.加强标准化工作,建立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等手段为主的市场监管体系和严格规范的市场,吸引外地专业性强的企业落户本地区,以培育专业性市场,进而实现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管理,促进产业技术改造。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融资支持范文篇5

资本作为生产活动的基本要素,在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国民产出的增长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资本的不断积累;二是社会分工。分工是经济增长的起点,资本积累则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因。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把资本看成是“间接的”或“物化的”劳动,是价值增长的源泉。英国经济学家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也非常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意义,并集中分析了资本积累问题,认为储蓄率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

在早期的发展经济学文献中,资本更是被赋予了压倒一切的重要意义,以致唯资本是论。经济学家认为,资本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高度稀缺资源,资本的形成、规模、结构是影响和制约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和基本约束条件。

根据英国的罗·哈罗德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埃弗赛·多马提出的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附图

由于资本——产出比例被假定不变,产出的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从而论证了要想获得持续的经济增长,必须要有稳定的资本形成,否则就会阻碍经济的增长。哈罗德——多马模式得出了一个十分明确的理论: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

在此理论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诺克斯于1953年提出了“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他将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的原因归结为经济增长停滞和人均收入低下,而经济增长停滞和人均收入低下的根源又在于资本匮乏和投资不足,正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两方面存在的“恶性循环”阻碍了经济增长。正如诺克斯所说的:“一国穷是因为它穷”。

瑞典著名经济学家缪尔达尔于1957年提出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与诺克斯理论大意相近。他指出发展中国家陷于累积性循环困境的原因在于资本形成不足和收入分配不均等所导致的收入水平过低。美国经济学家纳尔逊、罗森斯坦—罗丹和利本斯坦等认为贫穷国家要摆脱恶性循环,必须在投资上努力“大推进”,通过“临界最小努力”跳出贫穷的“低水平均衡陷阱”,以求得平衡增长。

美国历史学家W.W.罗斯托在《经济增长的阶段》一书中认为经济起飞的条件之一就是把投资率提高到国民收入的10%以上。刘易斯在所著的《经济增长理论》中认为“经济增长理论的中心问题是要理解一个社会从储蓄为5%变为12%的过程,以及伴随着这种转变而来的态度、制度和技术方面的一切变化”。

1949年~1951年,在由美国当代杰出的经济学家W.A.刘易斯、T.W.舒尔茨所作的题为《对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措施》报告中,突出强调了资本积累问题,认为如何提高资本形成率是发展中国家极其紧迫的问题。美国经济学家安古斯·麦迪逊系统地考察了1950年~1965年间22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5%。纳迪里对同一时期的不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发展中国家要大于发达国家,资本形成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纵观有关经济增长的理论,我们不难看出:在很大程度上,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启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该国或地区如何解决好资金来源问题,二是自身资金积累能力和引进外部资金能力。发展中国家要想取得经济腾飞,必须克服资金的“瓶颈”制约。

二、西部地区的融资现状

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实施了优先发展东部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原来相对薄弱,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供给缺乏,自然资源禀赋上的相对优势也因区位、政策劣势和投资收益率低下而严重削弱,即所谓的“贫困的恶性循环”,从而出现了东西部发展不均衡,从东至西经济走弱的区域特征。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和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等方面。见表1。

表1西部在全国所占经济总量和资金的利用比例

附图

注:表1系笔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1年版,《中国金融年鉴》2000版整理而成。

1999年、2000年占全国国土面积56.85%,全国人口23%的西部地区的GDP比重仅接近于全国的14.8%。导致西部经济落后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投资不足显然是其中的重要一项。1999年、2000年西部的固定资产总额分别为4494.32亿、5103.74亿,仅占全国15.05%、15.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更是少得可怜,1999年、2000年分别仅占全国的2.8%、3.0%。储蓄率和投资率的低下影响了资本形成,导致西部地区资本存量及增量的不足。在区域资金配置方面明显呈现东西部配置不均衡的特点:1999年末西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4498.68亿元,货款余额为13886.74亿元,仅占全国金融机构存货款余额的13.33%和14.81%。这远远不能满足西部大开发对于资本的需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本市场作为融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西部地区在资本市场上偏居一隅,远远滞后于其它地区,见表2、表3。

表21999年西部筹资情况

地区新股(亿元)配股(亿元)总额(亿元)

西部67.4148.35115.76

全国531.35288.93820.28

比例12.69%16.73%14.11%

表3历年西部与全国上市公司数量

地区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

西部354284127148164

全国291323530745851954

比例12.03%13.00%15.85%17.05%17.39%17.19%

注:表2、表3均引自《中国证券报》2000年3月3日18版。

西部地区本身资金积累尚且不足,然而在资金追逐利润的情况下,一部分西部资金通过银行间融资体系流向收益高而且安全的东部,另外一部分资金又通过资本市场上购买东部大量的证券等方式流向东部。资金逆流的“虹吸效应”使得西部资金“贫血”更为严重。

西部大开发需要巨额资金,然而传统的融资方式已不可能解决西部发展的资金缺口。如果单纯依靠西部地区的自身资金积累或者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都是不现实的。当今国内外经济形势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导致西部地区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明显增加。9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能源、原材料及其他资源产品的全球性生产过剩,使西部地区寄希望于凭借资源优势,进行大规模资源开发,依靠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以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的设想面临严峻挑战。生态环境的脆弱与恶化,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

得工业化水平扩张模式存在的条件不复存在,从而大大限制了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其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西部大开发依靠改革释放动力的难度加大。随着改革的深化推进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必须着手解决一些迫切的全局问题,如解决再就业,确保经济增长,规避金融风险,加强国防等发展难题。中央财政收支更为紧张,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1.2%下降至1995年的10.7%,2000年这一比例也仅为15%。近年来,国家所直接掌握的预算内资金已经十分有限,财政预算内资金占全社会固定投资的比重已由1981年的28.1%下降为1996年的2.7%,2000年虽有所回升但也仅占6.4%。国家财政收入回旋余地小,国家主要财政目标指向被迫调整,用于支持西部开发的能力因而受到限制,即使国家把其所掌握的全部资金投向西部地区,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因此,西部地区若仍抱着“等、靠、要”的固有思想,企图依靠中央政府大规模投资启动西部地区经济是不切实际的。

三、西部融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

西部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是资本要素的积累和流入,而资本要素的净流入在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中,关键取决于资本要素在西部收益率的高低,资金收益率的提高相应会带动技术、人才的流入。目前西部地区由于本身不能克服的区位劣势以及历史遗留的经济弱势,难以吸引资本流入。

要加快西部经济增长,解决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西部地区必须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运用新思维、新方法,依靠市场机制,培育资本市场,采取多方位、灵活有效的融资方式和渠道,通过国家资金的注入,以“四两拨千斤”,启动并诱导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社会资金,使之流向西部地区,从而带动西部经济腾飞。

(一)通过对西部财政税收的扶持促进西部经济增长

适时提高中央财政投资资金在西部地区的比例,建立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目的、有重点地将财政资金集中于一些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和规模效益的项目,比如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要充分发挥先导性投资作为“领头羊”的作用,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为后续的资本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充分带动全社会投资。

1.发挥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引导东部地区的资金向西部转移。允许西部实行差别税率制,对符合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关联度高、带动外部效应强的投资给予税率优惠。税收返回的政策,以扶持支柱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或者通过一部分财政资金以财政贴息、财政参股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会公共设施投资,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创造能与东部地区竞争的条件和环境,弥补市场缺失,提高西部地区的资本利润率,增强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为东部地区的经济向西扩散创造条件。

2.发行长期性西部开发特别国债,保持西部经济增长。可以考虑中央赋予西部地区省一级政府一定的融资权限,以省级财政为担保,发行区域性中长期建设债券,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用于能源交通基础建设、重点行业的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教基础设施建设等。通过将一部分储蓄直接转为有效需求,发挥更好的财政扩张效应,保持经济增长,还可优化产业结构,为经济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在西部地区或全国发行多种形式的募集资金,为西部经济增长奠定良好基础。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发行方式,加大返还比例,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将社会闲散资金聚集起来,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以支持西部大型重点工程建设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使西部经济的增长有后劲。

(二)开放西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促进西部经济增长

在金融方面,国家必须改变货币资金配置的不平衡状态和金融政策“一刀切”的做法。应考虑对西部实施有区别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开放西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以促进西部经济发展。

1.强化信贷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方便。在西部中心城市建立中国西部金融中心,成立西部开发银行,统一组织经营西部大开发所需的投资项目,信贷融资等银行业务。强化银行信贷支持,包括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投入。将筹集到的资金作为重大基础的资本金,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的配套资金,以及支持私营、个体等非国有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贷款。

放宽投资领域,大力支持西部地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尤其要充分利用BOT融资和资产证券化融资这两种国际上通行的融资手段,使企业融入到国际资本大市场,学习国外市场先进的资本运营理念和管理手段与经验,加快国内外信息市场沟通的步伐,提高我国大型企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外资从事农业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在配套资金、经营权、外方控股权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东部地区的“三资”企业“西进”。这对西部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这些西进企业往往是所在产业的技术领先者。他们为西部所带来的高新技术直接促进所投资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通过技术扩散对当地的国内企业起技术创新的示范作用。

2.优化区域金融组织体系。一个地区的金融机构越多,那么引入的资金也会越多。入世后,央行在市场准入限制上应向西部倾斜。目前西部金融机构数量偏少,应对西部实行有差别的金融机构设置管理条件,适当降低西部地区设置区域性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资金、营运规模等方面的要求,大力促进西部地区各类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加大西部地区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力度,在若干中心城市设立外资银行。积极引导外资金融机构“西进”,使其享有相当甚至高于沪、粤的金融政策。

设立国家西部开发专项基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多渠道筹集资金。中央财政专项拨款占主要部分,各省市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能力划分不同等级确立出资比例。将专项基金用于西部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的投资补贴,以弥补市场失效。

3.建议实行差别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赋予西部区域的人民银行分行一定的准备金浮动权和再贷款权,对存贷款利率也可允许有适当幅度的浮动。在利率尚未市场化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对中、西部地区的贷款利率应有别于东部地区,使其与西部地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承受能力相适应。为了增强西部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可适当调低中央银行对西部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同时对西部金融机构在税收和利润留成上给予一定优惠,提高其贷款积极性,支持西部企业建设。

4.加速培育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解决西部地区的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资本市场具有资本聚集的功能,能够在短期内增加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适合大规模的西部经济开发和建设。首先,大力发展股票市场,扩大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的数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与证券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西部地区政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要在规范运作,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力争更多的公司上市。当地政府必须树立新思维,舍得“靓女先嫁”,把一批质量高、效益好的规范化企业推荐上市,而不能像过去一样以企业脱贫解困为目的“圈钱”。而且,应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壳”资源,支持现有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营,通过产权、股权、债权等交易实现企业资产重组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将固有资产尽快退出并变现,并带动关联企业的发展。通过创造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良好示范效应,以增强国内外资金进入西部的信心和吸引力,同时也为自己及其他西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创造有利的条件,以形成“双赢”局面。其次,鼓励高科技风险企业在创业市场融资。风险投资是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体系健全、资金实力雄厚的风险投资机构,能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提供经费支持和服务,促进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加大西部企业的科技化,提升其竞争力。对于一些外向经济程度高,竞争能力强的企业,可以认真遴选,积极推向海外市场,如美国纳斯达克市场,香港创业板市场等。一些规模较小、改制规范,但暂时不够交易所上市资格的股票,可创造条件,争取在区域内证券交易中心开展柜台业务,安排区域内尚未公开上市的股票进行柜台交易,活跃本地的资本市场。第三,建议在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开辟期货市场交易所。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大量的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急待开发和利用,西部期货交易所的运行有着天然的优越条件。因此可考虑在资源主要集散地建立期货交易所。如在昆明成立中国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在乌鲁木齐成立棉花期货交易所。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西部地区应加大对期货市场的扶持,培育实力雄厚的期货经纪公司,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回避或分散价格波动的风险,以达到锁定收入成本、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发挥其作为物资、信息集散地的幅射功能,加快商品物资流通,促进区内外经济循环,稳定与发展社会经济。第四,为扶持高科技风险产业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积极发展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积极稳妥地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尤其要大力发展以股权方式直接投资的中外合作产业投资基金。投资资金不足和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一直是制约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特别是中外产业投资基金是实现科技产业化和加强基础产业的有效途径。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融资方式日显重要,是加快基础产业建设,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的强劲助推器。中外合作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通过规范、透明的市场化操作吸引国内外社会闲置资金,分散市场投资风险,还可以向企业注入资金,将企业从巨额债务中解脱出来,按照市场机制塑造新型投融资主体,改变以前财政拨款或银行贷款的软约束投资方式,因而有利于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结论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地区间差距的重大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总体上属于一种投资推动性经济,保持着“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良好态势。资本的积累对整体经济的增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资金匮乏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西部大开发就是一个资本不断积累和流入的过程。当然,根据全要素经济增长模型以及重视人力资本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一个地区的经济成长还离不开技术、人才、知识等的相关因素的推动。但是,这些生产要素最终都要归结为资本收益的高低。资金收益率提高会相应带动技术、人才收益率上升,吸引技术和人才要素。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良性互动就会将经济增长的列车推上持续增长的快车道。

收稿日期:2002-01-18

【参考文献】

[1]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融资支持范文篇6

资本作为生产活动的基本要素,在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国民产出的增长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资本的不断积累;二是社会分工。分工是经济增长的起点,资本积累则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因。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把资本看成是“间接的”或“物化的”劳动,是价值增长的源泉。英国经济学家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也非常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意义,并集中分析了资本积累问题,认为储蓄率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

在早期的发展经济学文献中,资本更是被赋予了压倒一切的重要意义,以致唯资本是论。经济学家认为,资本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高度稀缺资源,资本的形成、规模、结构是影响和制约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和基本约束条件。

根据英国的罗·哈罗德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埃弗赛·多马提出的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附图

由于资本——产出比例被假定不变,产出的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从而论证了要想获得持续的经济增长,必须要有稳定的资本形成,否则就会阻碍经济的增长。哈罗德——多马模式得出了一个十分明确的理论: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

在此理论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诺克斯于1953年提出了“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他将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的原因归结为经济增长停滞和人均收入低下,而经济增长停滞和人均收入低下的根源又在于资本匮乏和投资不足,正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两方面存在的“恶性循环”阻碍了经济增长。正如诺克斯所说的:“一国穷是因为它穷”。

瑞典著名经济学家缪尔达尔于1957年提出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与诺克斯理论大意相近。他指出发展中国家陷于累积性循环困境的原因在于资本形成不足和收入分配不均等所导致的收入水平过低。美国经济学家纳尔逊、罗森斯坦—罗丹和利本斯坦等认为贫穷国家要摆脱恶性循环,必须在投资上努力“大推进”,通过“临界最小努力”跳出贫穷的“低水平均衡陷阱”,以求得平衡增长。

美国历史学家W.W.罗斯托在《经济增长的阶段》一书中认为经济起飞的条件之一就是把投资率提高到国民收入的10%以上。刘易斯在所著的《经济增长理论》中认为“经济增长理论的中心问题是要理解一个社会从储蓄为5%变为12%的过程,以及伴随着这种转变而来的态度、制度和技术方面的一切变化”。

1949年~1951年,在由美国当代杰出的经济学家W.A.刘易斯、T.W.舒尔茨所作的题为《对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措施》报告中,突出强调了资本积累问题,认为如何提高资本形成率是发展中国家极其紧迫的问题。美国经济学家安古斯·麦迪逊系统地考察了1950年~1965年间22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5%。纳迪里对同一时期的不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发展中国家要大于发达国家,资本形成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纵观有关经济增长的理论,我们不难看出:在很大程度上,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启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该国或地区如何解决好资金来源问题,二是自身资金积累能力和引进外部资金能力。发展中国家要想取得经济腾飞,必须克服资金的“瓶颈”制约。

二、西部地区的融资现状

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实施了优先发展东部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原来相对薄弱,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供给缺乏,自然资源禀赋上的相对优势也因区位、政策劣势和投资收益率低下而严重削弱,即所谓的“贫困的恶性循环”,从而出现了东西部发展不均衡,从东至西经济走弱的区域特征。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和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等方面。见表1。

表1西部在全国所占经济总量和资金的利用比例

附图

注:表1系笔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1年版,《中国金融年鉴》2000版整理而成。

1999年、2000年占全国国土面积56.85%,全国人口23%的西部地区的GDP比重仅接近于全国的14.8%。导致西部经济落后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投资不足显然是其中的重要一项。1999年、2000年西部的固定资产总额分别为4494.32亿、5103.74亿,仅占全国15.05%、15.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更是少得可怜,1999年、2000年分别仅占全国的2.8%、3.0%。储蓄率和投资率的低下影响了资本形成,导致西部地区资本存量及增量的不足。在区域资金配置方面明显呈现东西部配置不均衡的特点:1999年末西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4498.68亿元,货款余额为13886.74亿元,仅占全国金融机构存货款余额的13.33%和14.81%。这远远不能满足西部大开发对于资本的需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本市场作为融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西部地区在资本市场上偏居一隅,远远滞后于其它地区,见表2、表3。

表21999年西部筹资情况

地区新股(亿元)配股(亿元)总额(亿元)

西部67.4148.35115.76

全国531.35288.93820.28

比例12.69%16.73%14.11%

表3历年西部与全国上市公司数量

地区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

西部354284127148164

全国291323530745851954

比例12.03%13.00%15.85%17.05%17.39%17.19%

注:表2、表3均引自《中国证券报》2000年3月3日18版。

西部地区本身资金积累尚且不足,然而在资金追逐利润的情况下,一部分西部资金通过银行间融资体系流向收益高而且安全的东部,另外一部分资金又通过资本市场上购买东部大量的证券等方式流向东部。资金逆流的“虹吸效应”使得西部资金“贫血”更为严重。

西部大开发需要巨额资金,然而传统的融资方式已不可能解决西部发展的资金缺口。如果单纯依靠西部地区的自身资金积累或者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都是不现实的。当今国内外经济形势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导致西部地区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明显增加。9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能源、原材料及其他资源产品的全球性生产过剩,使西部地区寄希望于凭借资源优势,进行大规模资源开发,依靠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以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的设想面临严峻挑战。生态环境的脆弱与恶化,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

得工业化水平扩张模式存在的条件不复存在,从而大大限制了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其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西部大开发依靠改革释放动力的难度加大。随着改革的深化推进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必须着手解决一些迫切的全局问题,如解决再就业,确保经济增长,规避金融风险,加强国防等发展难题。中央财政收支更为紧张,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1.2%下降至1995年的10.7%,2000年这一比例也仅为15%。近年来,国家所直接掌握的预算内资金已经十分有限,财政预算内资金占全社会固定投资的比重已由1981年的28.1%下降为1996年的2.7%,2000年虽有所回升但也仅占6.4%。国家财政收入回旋余地小,国家主要财政目标指向被迫调整,用于支持西部开发的能力因而受到限制,即使国家把其所掌握的全部资金投向西部地区,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因此,西部地区若仍抱着“等、靠、要”的固有思想,企图依靠中央政府大规模投资启动西部地区经济是不切实际的。

三、西部融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

西部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是资本要素的积累和流入,而资本要素的净流入在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中,关键取决于资本要素在西部收益率的高低,资金收益率的提高相应会带动技术、人才的流入。目前西部地区由于本身不能克服的区位劣势以及历史遗留的经济弱势,难以吸引资本流入。

要加快西部经济增长,解决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西部地区必须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运用新思维、新方法,依靠市场机制,培育资本市场,采取多方位、灵活有效的融资方式和渠道,通过国家资金的注入,以“四两拨千斤”,启动并诱导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社会资金,使之流向西部地区,从而带动西部经济腾飞。

(一)通过对西部财政税收的扶持促进西部经济增长

适时提高中央财政投资资金在西部地区的比例,建立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目的、有重点地将财政资金集中于一些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和规模效益的项目,比如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要充分发挥先导性投资作为“领头羊”的作用,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为后续的资本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充分带动全社会投资。

1.发挥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引导东部地区的资金向西部转移。允许西部实行差别税率制,对符合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关联度高、带动外部效应强的投资给予税率优惠。税收返回的政策,以扶持支柱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或者通过一部分财政资金以财政贴息、财政参股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会公共设施投资,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创造能与东部地区竞争的条件和环境,弥补市场缺失,提高西部地区的资本利润率,增强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为东部地区的经济向西扩散创造条件。

2.发行长期性西部开发特别国债,保持西部经济增长。可以考虑中央赋予西部地区省一级政府一定的融资权限,以省级财政为担保,发行区域性中长期建设债券,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用于能源交通基础建设、重点行业的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教基础设施建设等。通过将一部分储蓄直接转为有效需求,发挥更好的财政扩张效应,保持经济增长,还可优化产业结构,为经济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在西部地区或全国发行多种形式的募集资金,为西部经济增长奠定良好基础。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发行方式,加大返还比例,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将社会闲散资金聚集起来,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以支持西部大型重点工程建设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使西部经济的增长有后劲。

(二)开放西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促进西部经济增长

在金融方面,国家必须改变货币资金配置的不平衡状态和金融政策“一刀切”的做法。应考虑对西部实施有区别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开放西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以促进西部经济发展。

1.强化信贷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方便。在西部中心城市建立中国西部金融中心,成立西部开发银行,统一组织经营西部大开发所需的投资项目,信贷融资等银行业务。强化银行信贷支持,包括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投入。将筹集到的资金作为重大基础的资本金,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的配套资金,以及支持私营、个体等非国有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贷款。

放宽投资领域,大力支持西部地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尤其要充分利用BOT融资和资产证券化融资这两种国际上通行的融资手段,使企业融入到国际资本大市场,学习国外市场先进的资本运营理念和管理手段与经验,加快国内外信息市场沟通的步伐,提高我国大型企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外资从事农业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在配套资金、经营权、外方控股权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东部地区的“三资”企业“西进”。这对西部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这些西进企业往往是所在产业的技术领先者。他们为西部所带来的高新技术直接促进所投资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通过技术扩散对当地的国内企业起技术创新的示范作用。

2.优化区域金融组织体系。一个地区的金融机构越多,那么引入的资金也会越多。入世后,央行在市场准入限制上应向西部倾斜。目前西部金融机构数量偏少,应对西部实行有差别的金融机构设置管理条件,适当降低西部地区设置区域性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资金、营运规模等方面的要求,大力促进西部地区各类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加大西部地区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力度,在若干中心城市设立外资银行。积极引导外资金融机构“西进”,使其享有相当甚至高于沪、粤的金融政策。

设立国家西部开发专项基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多渠道筹集资金。中央财政专项拨款占主要部分,各省市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能力划分不同等级确立出资比例。将专项基金用于西部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的投资补贴,以弥补市场失效。

3.建议实行差别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赋予西部区域的人民银行分行一定的准备金浮动权和再贷款权,对存贷款利率也可允许有适当幅度的浮动。在利率尚未市场化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对中、西部地区的贷款利率应有别于东部地区,使其与西部地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承受能力相适应。为了增强西部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可适当调低中央银行对西部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同时对西部金融机构在税收和利润留成上给予一定优惠,提高其贷款积极性,支持西部企业建设。

4.加速培育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解决西部地区的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资本市场具有资本聚集的功能,能够在短期内增加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适合大规模的西部经济开发和建设。首先,大力发展股票市场,扩大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的数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与证券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西部地区政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要在规范运作,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力争更多的公司上市。当地政府必须树立新思维,舍得“靓女先嫁”,把一批质量高、效益好的规范化企业推荐上市,而不能像过去一样以企业脱贫解困为目的“圈钱”。而且,应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壳”资源,支持现有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营,通过产权、股权、债权等交易实现企业资产重组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将固有资产尽快退出并变现,并带动关联企业的发展。通过创造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良好示范效应,以增强国内外资金进入西部的信心和吸引力,同时也为自己及其他西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创造有利的条件,以形成“双赢”局面。其次,鼓励高科技风险企业在创业市场融资。风险投资是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体系健全、资金实力雄厚的风险投资机构,能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提供经费支持和服务,促进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加大西部企业的科技化,提升其竞争力。对于一些外向经济程度高,竞争能力强的企业,可以认真遴选,积极推向海外市场,如美国纳斯达克市场,香港创业板市场等。一些规模较小、改制规范,但暂时不够交易所上市资格的股票,可创造条件,争取在区域内证券交易中心开展柜台业务,安排区域内尚未公开上市的股票进行柜台交易,活跃本地的资本市场。第三,建议在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开辟期货市场交易所。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大量的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急待开发和利用,西部期货交易所的运行有着天然的优越条件。因此可考虑在资源主要集散地建立期货交易所。如在昆明成立中国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在乌鲁木齐成立棉花期货交易所。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西部地区应加大对期货市场的扶持,培育实力雄厚的期货经纪公司,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回避或分散价格波动的风险,以达到锁定收入成本、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发挥其作为物资、信息集散地的幅射功能,加快商品物资流通,促进区内外经济循环,稳定与发展社会经济。第四,为扶持高科技风险产业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积极发展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积极稳妥地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尤其要大力发展以股权方式直接投资的中外合作产业投资基金。投资资金不足和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一直是制约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特别是中外产业投资基金是实现科技产业化和加强基础产业的有效途径。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融资方式日显重要,是加快基础产业建设,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的强劲助推器。中外合作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通过规范、透明的市场化操作吸引国内外社会闲置资金,分散市场投资风险,还可以向企业注入资金,将企业从巨额债务中解脱出来,按照市场机制塑造新型投融资主体,改变以前财政拨款或银行贷款的软约束投资方式,因而有利于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结论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地区间差距的重大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总体上属于一种投资推动性经济,保持着“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良好态势。资本的积累对整体经济的增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资金匮乏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西部大开发就是一个资本不断积累和流入的过程。当然,根据全要素经济增长模型以及重视人力资本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一个地区的经济成长还离不开技术、人才、知识等的相关因素的推动。但是,这些生产要素最终都要归结为资本收益的高低。资金收益率提高会相应带动技术、人才收益率上升,吸引技术和人才要素。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良性互动就会将经济增长的列车推上持续增长的快车道。

收稿日期:2002-01-18

【参考文献】

[1]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融资支持范文篇7

1.自身原因

小企业不像大企业,其规模小,技术与设备较弱,无强大后备资金的支持,市场风险大。因此,小企业在很多方面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平常的贷款抵押也无可靠的担保,在融资的时候,信用问题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在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长期发生因管理不善而倒闭的现象,放贷的风险大,导致了金融机构很难信任这些企业。

2.金融信贷机构担保制度不完善

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在融资的时候,能用于抵押的资产小,因此小企业相贷到足额的资金很困难。金融机构在针对小企业贷款上无特别的制度,而小企业很难满足银行贷款的条件,所以想从银行成功贷款,是很困难的。另外,在市场经济制度下,银行将利益放在第一,成本相同下,能从大企业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虽然小企业在贷款上较少,但并没有减少成本。这种不完善的金融信贷机构担保制度也是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之一。

3.政府方面

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是其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涉及到资金扶持与制度扶持,对中小企业,政府虽然已注意到了它在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但是并无专门的政策优惠。这直接就造成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大企业,而资金很少流入到小企业。并且政府对其资金扶持力度较小,没有直接的资金补贴与财政预算的支持,而且还缺乏完善的融资的服务体系。在我国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工作不到位的行为阻碍了小企业的融资。

4.融资渠道单一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还有就是融资渠道单一。虽然最近几年融资渠道变多了,但对于小企业而言,可用的融资渠道却还是那些,主要有以下三条:银行贷款的融资渠道,直接融资的渠道,民间融资的渠道。在小企业融资中,银行贷款是最为重要的,虽然银行贷款可用、有效,却也一直阻碍着小企业的发展,二者间的关系无法解决,无法将贷款风险规避好,也是有碍于小企业的发展与融资。直接融资的门槛过高,对小企业来说,有一定的限制。民间融资实际上可操作性小,民间资本虽然雄厚,但缺乏有效的监管,且盛行高利贷,小企业无法为它所用。

5.相关法律规范少

我国较缺在中小企业融资上的相关法律规范,在法律上,融资行为与相关的事项得不到支持,无法解决一些问题。现今的法律难以直接的在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起到作用。使得在面对融资难问题时小企业求助无门,小企业在融资时,因法律的不完善使其无可参照的标准,无法找到融资问题的解决路径,这都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了其融资困难。

二、解决我国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1.完善金融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决定了只有获得金融体系的支持才能获得资金。建立和完善金融体系,完善资本市场,使融资渠道变得更宽,才能让小企业更好的融资,进而将小企业承担的资金风险给降低。将现今的金融体系完善好,最重要的就是将银行的支持体系给完善好,对小企业融资来说,银行贷款其重要的来源,现今,我国无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银行,所以要建立把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作为服务范围的银行,这有利于解决其融资问题。在金融体系的完善上,要重视和支持这类银行。除此之外,规范和管理民间的借贷,真正的发挥民间资金的作用。

2.政府加强对小企业的支持

第一,政府能制定与规范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优惠、税收优惠、直接拨款等政策,目的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支持新建企业。第二,将企业的负担给减轻、把各种形式繁杂的收费项目给清理掉,将合理的限定收费项目。第三,将小企业在政府采购合同中的份额增加并且对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贷款援助与财政补贴。

3.完善小企业制度,健全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小企业需要将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另外还要将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给健全完善好,尤其是在资金管理上。其不但能将企业融资能力提高,还能对企业管理的核心进行加强。对私营企业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引导其资本社会化;对国有中小企业进行重组改制;对于集体企业要促进产权改革,将产权关系明确,将企业财务透明度给增强。同时,中小企业想将融资困境给彻底的摆脱掉,就一定要利用外部资源的同时挖掘内部的潜力。

4.融资渠道多元化

针对我国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问题是有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就是融资资渠道多元化。在实际情况的结合下,主要有以下几种值得提倡的方法:①职工参股,这种融资渠道不但能将企业的资金问题给解决掉,还能集合起企业员工的闲置资金来创造规模效益,员工不再单单只是打工者,有利于将员工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②直接融资,中小企业这种融资渠道当中能直接的进入债市,选择符合企业本身的融资方案,还能分摊融资风险。

5.完善支持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建设

因为较缺乏对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影响和阻碍着小企业的发展。加快的去指定有关部门去对有关小企业贷款的规定与法律进行组织和制定,让小企业走上法律化管理的轨道。第一,要小企业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将小企业的界定方法给明确好。第二,将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信贷制度中的功能与作用给明确好,制定中小企业贷款的鼓励措施与具体管理方法。第三,要将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执行机构、财政资金渠道管理办法落实到位。

三、结语

融资支持范文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省

一、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1.中小企业单位数量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的执行,**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规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小企业单位数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上升。据统计,2006年**省公有制经济单位共67542个,占总数的41.9%,中小企业单位共93772个,占总数的58.1%,比2004年末上升了1.97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为33438个和12347个,分别占全省单位总数的20.7%和7.7%,与2004年相比,在全部单位中的比重分别上升了1.21个和1.45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促进**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中小企业的生产总量规模

地区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总量指标。**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且呈上升的趋势。在此增速过程中,中小企业的贡献率较高:“十五”期间,**省中小企业年均增长13.5%,高出全省同期生产总值平均增速的1.9个百分点;2003年以来,由于受能源、钢材、运输等价格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增长速度与最高年份的2002年相比,增速有所减缓,但比重一直保持在43%左右,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个百分点;2006年中小企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4.4%。

3.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近年来,**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断增加,2006年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415.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8%;2007年1月~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达1369.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90%。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所有制类型分析,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01年的31.78%上升到2005年的43.23%,这说明**省中小企业投资所占比重增速较高。

4.中小企业就业人口

从近3年的就业情况来看,**省中小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要高于公有制经济。2006年末,全省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约712.9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的36.7%。从产业结构来看,**省中小企业在第一、第二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大部分集中于第三产业,这种产业结构的形成,能够解决**省城镇失业群体和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利于全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困境

1.中小企业融资的现有路径依赖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中小企业的现有融资通过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个渠道进行,具体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或债券、外部企业或自然人入股、政府拨款、向亲友借款、向其他企业借款和其他。

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其资金需要量小、规模小等特点,其资金大多来源于民间融资,如向亲友借款、吸纳非正式的股权投资,只有某些国家扶持类中小企业可以得到正规金融中的部分政府资金。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直接性的借款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中小企业开始拓展其融资渠道,通过商业银行、地下钱庄等获取资金。**省中小企业目前主要的融资渠道仍然是民间金融,通过地下钱庄等特殊的融资方式获取资金,正规金融中的商业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融资所占比重较小。

2.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原因分析

如上所析,中小企业的现有融资路径依赖民间融资,而民间融资的局限性(资金规模小、贷款利率高等)无法完全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省中小企业出现了融资困境,阻碍了中小企业乃至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这种融资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资金少。在政府实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之后,各家银行机构的贷款结构有所调整,但中小企业从银行机构获取的贷款总额和比重仍远远低于公有制经济。

(2)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缺乏完善的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省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较少;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的资金规模小;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在**省设置的分支机构和网点数量较少,均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省仅有汇丰银行和东亚银行两家外资银行,其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有限。

就资本市场融资情况来看,**省目前仅有27家上市公司,中小企业所占比重和融资份额都较小;自2005年国家重新启动企业短期融资券工具以来,**省仅有三家企业发行了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尚未涉足这一市场。因此,**省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目前仅限于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和非正规金融的资金供给,融资渠道单一,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

导致**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体制因素;二是微观主体行为因素,包括银行行为、金融市场行为和非公有制企业行为三个方面。

(1)体制因素。影响**省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不力的体制因素主要表现为制度约束,包括银行机构信贷制度约束、资本市场制度约束等。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国家通过财政注资、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利润核销等方式降低不良资产率。为了控制不良资产率,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股份制银行开始关注风险管理,仅对大型企业集团发放信用贷款,而对于其他企业,则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中小企业具有成立时间短、资本金少、规模小、无信用记录等特点,不可能满足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的条件,但同时又无法提供抵押担保品,因此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大额贷款。商业银行的这种信贷制度的约束无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资本市场的制度约束主要体现为对中小企业上市门槛的设置,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无论是主板市场还是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其上市条件都较严格,中小企业通过股票融资的数量有限。目前**省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企业数量和融资金额,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2006年下半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新股发行重新启动,截至2007年2月,全国共有73家企业发行上市,融资约1200亿元。但同期**省只有两家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了直接融资。

同时,**省涉足债券市场的非公有制企业过少,2006年全国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突破1000亿元,短期融资券发行超过100只,融资总额超过1200亿元,**省仅陕煤集团发行了企业债券、西电集团、**延长石油集团、西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发行了短期融资券。资本市场对**省中小企业的支持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2)微观主体行为因素。首先,中小企业单位行为缺陷。为了缓解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各地纷纷成立中小担保机构,为贷款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加大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量。但梁冰(2005)在调查中发现,截止2003年9月末,**省非公有制企业81.4%从未申请过信用担保,15.5%向1家担保机构申请信用担保,2.5%向2家担保机构申请信用担保,这说明**省中小企业在融资行为中对于创新性的融资工具缺乏认识,未能利用金融创新工具扩大融资。其次,商业银行行为缺陷。**省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手段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商业银行对企业经营进行指导的信贷杠杆作用发挥不力。由于银行对风险经营进行了重新认识,但风险管理手段没有进行适时的改进,“关系贷款”“人情贷款”仍然存在,造成银行对企业经营活动被动介入,未能发挥银行利用金融信息指导企业运营的作用。

三、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从以上两个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省中小企业在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由于体制因素和微观主体行为因素,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较弱,应该从各个方面完善并强化**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1.正规金融

(1)完善银行体系,发挥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作用。完善的银行体系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中小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通过正规金融进行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以获取发展所需资金。从以上几个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无法成为中小企业的信贷主体,而在短期内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大量信贷资金的,应该是政策性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政策性银行应在支持**省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对中小企业有所倾斜。同时,应鼓励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省成立分支机构和增加网点,扩大中小商业银行在**省的资金规模,从而满足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需要。

(2)规避资本市场制度约束,鼓励三板市场和海外上市融资。**省目前已经改制为股份公司的企业超过500家,这些企业可以在三板市场进行挂牌交易,据估算,到2010年**省挂牌企业可达到200家,募集资金60亿元。同时,国外某些资本市场的上市门槛较低,**省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海外上市进行融资。因此,应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利用股票市场进行融资。

(3)重视债券市场融资,大力推进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相对于企业长期债而言,短期融资券对发债主体的要求较低,实质上是为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从2005年5月国家重启企业短期融资券开始,仅半年时间融资规模达到了1353亿元,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工具。但就**省的情况来看,**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短期融资券的运用乏力,到目前为止,仅有3家企业发行了短期融资券,具备发行条件的大部分企业尚未涉足这一市场。因此,应该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进行融资。

(4)发挥政府作用,加大政策性金融力度。由于**省处于西部地区,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优惠金融政策体系的支持,应争取政策性金融,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增加**省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等。同时,应加强政府在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中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政策决策层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公务员之家

2.非正规金融

(1)发挥担保机构信用担保融资的作用,拓宽**省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路径。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银行风险经营的理念决定了银行信贷模式,即向大企业集团和国有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向中小企业提供抵押担保贷款。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模式是为了控制风险,但中小企业无法提供商业银行要求的抵押担保,因此,通过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进行融资是中小企业最佳的选择。但梁冰(2005)的调查发现,**省中小企业很少通过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进行融资,其主要原因在于**省中小企业对金融创新工具认识不足。为了发挥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功能,应从制度上和操作规程方面对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加以支持,沥清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的矛盾隐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省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作用。

(2)创建风险投资基金,为**省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多层次的融资途径。**省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创建风险投资基金能够为非公经济提供多渠道的融资途径,强化对**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EricGirardin和StephenBazen,关于中国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实证分析,《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1月版

[2]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微观金融制度瓶颈及其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问题研究.《金融研究》,2001.7:53-59

[3]谈儒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及对中国的启示.《当代财经》,2004.12:42~47

融资支持范文篇9

关键词:企业;融资;对策

近年来,受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运行呈现出L型走势、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波动频繁、国内农畜产品价格震动剧烈等因素影响,企业融资普遍存在困难。

一、某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需求调查情况

1.企业调查走访情况。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上报《走访重点企业情况反馈单》显示,此次调查走访活动中,共完成走访企业314户。按所属行业划分:农林牧副渔业企业59户,采矿业6户,制造业82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加工业20户,建筑业11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3户,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4户,批发和零售业71户,住宿和餐饮业14户,房地产业3户,其他行业31户。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9户,中型企业52户,小型企业192户,微型企业43户,个体经营者19户;按企业所有制性质划分:国有企业18户,民营企业295户,中外合资企业0户,外商独资企业1户。2.企业融资需求情况。从融资需求调查情况看,本年无融资需求的企业合计91户,有融资需求的企业223户。有融资需求企业的融资需求金额合计111.8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贷款需求53.86亿元,流动资金贷款需求52.88亿元,其他用途资金需求5.06亿元。有10户企业选择需要政府部门协调解决融资前置条件,其中7户需要协调解决土地问题,3户需要协调解决环评问题。选择需要政府部门协调政策性担保公司给予增信支持的企业有19户,金额合计为3.64亿元。需要走访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企业有197户,支持金额合计99.18亿元,需要走访银行以外机构进行支持的企业有8家,金额为7250万元。3.金融机构融资支持情况。《反馈单》填报数据显示,某市金融机构针对企业融资需求能够积极予以满足,并明确了支持时间。金融机构年内已经完成授信和在12月前给予贷款支持的企业154户,占全部被调查对象比为49.04%,贷款支持金额合计79.19亿元,决定在2017年底前对走访对象进行支持的企业有18户,贷款金额合计4.29亿元。此外,利用农业发展银行产业投资基金进行支持的企业有2户,金额合计2.04亿元,通过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授信支持的企业有1户,金额为500万元。4.企业融资需求信息情况。企业填报经营地址的有193户,填写组织机构代码的企业有150户。融资方式中选择流动资金贷款的有202户,选择项目贷款的有2户。担保方式中,选择信用的有1个,选择保证方式的90户,选择抵押方式的93户,选择质押方式的6户。融资用途中,选择基本建设的7户,选择购买原材料的156户,选择扩大再生产的9户,选择市场推广的3个,选择支付经营费用的27户,选择其他用途的5户。留下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信息的企业有204户,填写融资需求有效期限的146户,填写财务指标信息的有176户。

二、融资需求调查及银企对接活动开展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1.经济下行背景下企业融资意愿不足。此次融资需求调查与银企对接过程中,金融机构走访企业314户,其中有91户反馈为无融资需求,占比为28.98%,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在经济发展前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背景下,大量企业选择稳健发展,并不愿意扩大融资,盲目生产。另外,从企业贷款大量为流动资金贷款,而项目贷款仅有3笔,也间接反映出企业扩大再生产意愿不高,显示出企业融资更趋合理。2.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对企业要求更高,抵押物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融资的重要瓶颈。汇总数据显示,尽管金融机构在与企业洽谈融资过程中,愿意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但是明确担保方式多为抵押和质押,而信用方式的贷款总量占比明显偏低。需要提供抵押、质押方式的贷款占比为48.53%,保证方式占比44.12%,而信用发放贷款仅1笔。显示出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更趋审慎,反向则反映出企业融资难度在不断提高,在没有地方政府政策性担保公司提供增信支持的前提下,难于获得资金支持。3.财务软约束正逐步演化为制约企业融资的掣肘因素。从金融机构反馈的短期内不予企业支持的原因选择中,可以看到部分金融机构正将企业财务情况作为重要的前置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小微企业长期存在财务软约束问题,特别是微型企业并没有建立起严谨的、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准确的财务数据,造成金融机构不能全面准确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加之没有有效抵质押物的情况下,企业难于获得融资支持。4.地方政府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增信资源有限,限制企业增加融资。此次调查中,部分金融机构尽管想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但是明确了需要地方政府融资性担保公司给予融资增信,但某市现有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仅有13家,而且大部分分布在县级行政区域,注册资本金数量不大,一般在1000万元及以下,有限的增信资源难于满足企业的实际增信需求,制约了企业融资。5.金融机构传统支持行业与新兴产业融资难度加大。某市宏观经济持续发展一直对房地产业、煤炭行业和资源性企业存在较高依赖。但是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运行整体环境,如国内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趋紧、国际上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波动剧烈以及有色金属价格处于低位运行的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对相关行业企业支持力度呈下降趋势,此次调查情况也论证了上述问题。如:金融机构走访房地产业企业仅有3户,建筑业企业仅有11户。此外,金融机构对新兴行业的支持力度也明显不足,针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仅走访4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仅走访13户。相关行业企业融资难度在不断提升。

三、工作建议

融资支持范文篇10

关键词:西安地区;文物保护及利用;金融支持;对策建议

1西安地区历史文物保护及利用的金融支持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西安的历史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对西安的历史文物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近些年西安市金融业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和规划,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全方位融入西安发展大局,西安文物保护从技术和方式上已逐渐成熟。为了保护西安浩翰的文物遗址,最开始的发展路线是限制第二产业,鼓励第三产业成长,运用科教和旅游来振兴西安,如西安的地铁计划全部避开遗址区,除了历史文物上的巨额投资。2018年1月23日,陕西文化与金融创新合作恳谈会在西安举办,聚焦陕西西安文化产业项目发展,总体融资需求额超220亿元,银行为陕西省委宣传部授信总计达600亿元,用于支撑陕西精神文明产业的飞速成长,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保护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2019年,陕西西安的本币和外币贷款余额总计达到20609.73亿元,充分展现了西安的金融支持的力度。

2西安地区历史文物保护及利用在金融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

2.1金融支持资金有限。首先,投资环境相对落后。西安作为欠发达地区,构成文物产业的企业和机构主要是中小企业,其主要特点是资金比较不堪一击、技术含量低。这些企业自身的经营都存在问题,更不会考虑向西安的文物进行融资。其次,缺乏金融支持的绿色通道。西安地区主要是城市建设和地区发展为主,对于文物产业的保护利用相对不足,企业本身的资金量少加上国家社会的关注度低,使得金融机构和企业对于文物产业的资金支持程度有限。金融机构为文物保护和利用提供的绿色通道少甚至没有。最后,西安市文物的融资体制滞后,对于文物的融资没有完善的模式。由于西安位于大陆内部,与沿线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股东权利的融资、用一些物品或资产作为保障进行贷款等还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加上西安市融资企业本身存在企业规模较小、资金盈余数量少,管制缺乏合理性、没有积极的融资观念等问题,使得金融机构在筹集资金的过程遇到很多的困难。2.2金融支持手段单一。首先,西安地区仅有陕西广电网络一家文化类企业上市公司,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的这种形式还比较短缺,西安主要重点发展重工业目的是赶超发达地区,因此金融机构针对文化产业开展融资创新的方式少,力度低,西安文物与其他行业和产业联合发展的效果不明显,大大限制了对文物的融资和发展。其次,对西安的历史文物保护利用的范围比较狭隘,就是单一的实行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知道了解西安文物的具体内容的人仅仅局限在西安地区的人群,资源共享的观念比较欠缺。最后,因为对西安文物的宣传介绍的力度比较低,这些企业和机构对于文物保护利用领域只有较少了解,缺乏投融资的意识和能力,一般不会安排专门的投融资部门及人员,这些经营的企业通常以自有资金为主,同时以少量的自有资金作为辅助,当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时,大多数采用银行贷款极少考虑其他贷款融资手段过于单一,缺少统一具体的合作机制,限制了西安文物保护及利用的发展。2.3金融支持渠道较少。西安属于西部偏远地区,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一直以来金融支持手段渠道较少,由于发展的限制和落后使得丰富的文物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首先,当前经济系统中缺乏为中小企业和机构的融资供应专业性服务的金融机构,因为西安的民间资本的融资渠道比较缺乏,所以能真正投入到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的实体经济规模也不会很大,使西安的融资范围受到了局限,只有单一的政府和中小企业和机构进行融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融资的范围和规模。其次,由于很多企业由于公司的规模比较小,在贷款这一环节就已经遇到了阻碍,无法实现有效贷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法受到政府资金上的帮助,取得贷款来获得融资的方式过于单一。最后,在西安大多数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文物融资的关注度低,文物保护利用的意识差,加上技术的相对落后,对融资产品的研究发展和推广的力度也低。因此在现行国家经济调控趋紧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融资困难和渠道少的问题更加严峻。

3西安地区历史文物保护及利用的金融支持对策

3.1加大信贷支持力度。3.1.1优化信贷融资环境。首先,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降低西安地区企业本身的信贷融资成本,使得民营企业转贷效率提高,增加民营企业的融资规模引导银行对小微企业减费让利。对企业进行补贴这一措施使得融资能更加顺利的进行下去。其次,可以通过优化贷款审批过程,压缩信贷审批时间,减少企业获贷时间限制,促进审批效率的提高。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文物这种同一类小微企业客户的金融信贷专业化分类、标准化审核,不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律师组成信贷咨询小组为金融机构信贷审批人员提供专业化意见建议和问题咨询辅导,推动了企业的信贷审批效率。最后,可以制定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加快建设与金融机构、企业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开展业务活动提供投资、储蓄、贷款、证券买卖和金融信息咨询等多方面服务,整合各方资源优势,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处于一个更好的信贷融资环境。3.1.2开辟审批绿色通道。首先,优先办理,专人协助。对符合“绿色通道”条件的申请人或业务,各相关窗口、外设分中心应给予优先受理办理,并派专人协助申请人办理审批服务相关手续,做到提前介入、全程指导跟踪,同时部门相关业务科室人员应积极予以配合,及时安排审核、审批和制定,使得审批能够更快更好的完成。其次,可以开展审批整合服务,通过跨部门、跨领域整合相关行政审批事项,串联起办理的全过程使得文物融资的过程节省了更多资源的消耗,让文物融资更加便捷、高效。最后,可以推动在线审批。借助电子政务审批系统,审批人通过手机或电脑实现在线提交办理、在线同步审批、材料信息共享、信用审查监管等一系列服务,同时利用视频对话、人证核对、电子签名、手机认证等方式,确保审批中申请人真实身份和真实意愿。3.1.3构建产业链融资模式。产业链融资是指企业直接向处于同一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企业融资,或以形成风险共同体的形式,从外部获取资金的融资模式。首先,对上下游客户筹集资金的相关信息进行调查汇总形成报告,对切合融资前提的上下游客户提供抵押贷款、商品融资等不同方式的融资,这些上下游企业包括一些资信较好无不良记录的企业或想要通过文物保护利用获利的企业和个人,为想要进行与文物相关的企业或个人带来更多融资的可能性。其次,可以围绕优质企业产业链,开展融资服务活动,在众多企业中选择出能促进西安文物保护利用进程的优质企业并对其配套企业实施融资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贷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西安文物保护与利用能与金融服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加速了文物融资的进程。最后,从与文物的产品进行投资、购买、收藏衍生出其他新的类型,可以通过文物艺术品的抵押、按揭、信托、基金等各种金融形式将文物行业连接起来进行融资。投资文物艺术品从长期来看其升值空间远大于通货膨胀水平,对于以升值为目的的个人投资者来说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运用同一产业链条的企业进行融资,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统一体,更加保障和加速了融资的进程。3.2实现支持手段创新。3.2.1推动产业联合发展。推动实现文物和产业的联合发展实现金融支持,使文物不再以单一的形式进行发展。首先,金融机构可以将旅游、文物与文化产业联系起来进行联合发展,通过博物馆建立,将民间藏品汇集起来进行系统管理、展览,创建一个文化产业聚集地,并以博物馆作为其主要表现形式,形成了以博物馆中心的聚集式的。具有参观意义的景观促进了旅游、文物相关产业的联合发展。其次,将文物与现代科技技术产业联合发展,通过现代科技技术手段赋予文物遗产新的生命力。通过信息和传播技术的利用进行文物信息的传播,以强有力的数字化手段保护西安的文化遗产,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交往中的话语权,既要保护传统的传承形式又要以高新技术手段创新形式,增强其市场的竞争力。最后,将文物以数字化、网络化产业结合起来,支持围绕文物本体及其历史环境等重要元素,借助先进科技手段,以智能终端平台或现场展示平台为承载,展示文物数字化系列产品,使文物以更多更好的形式进行发展。3.2.2构建资源共享平台。首先,可以进行文物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整合和标准的划定与管理,将收集到的文物资源的信息通过不同标准的划分进行分类归总,使与文物有关的信息查询时能够更加的方便、快捷、清晰。其次,西安可与其他省份联盟打造一个全国性的文物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帮助联盟成员开展资源共享平台的体系建设,构建统一服务标准,结合各自国家和地区文物的信息、资源积极推动创新,加大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最后,企业和机构之间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等当代的先进手段,真正构筑形成促进西安文物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物要素迅速及时流动、开放共享的平台系统。实现信息交换、数据共享、一体化服务,通过资源共享平台的高效利用和推广,使得更多的文物信息资源可供更多人使用。3.2.3开发国际合作机制。首先,在经济合作的总体布局上来看,应着重考虑与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中有很多的相同点、华人密集、资金上交流密切的亚太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机构。文化之间的共通点、族群的融合有利于吸引当地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通过推动发展与其他国家文化相似的文物能够有效吸引其他国家的企业机构或个人对西安文物进行融资和合作。其次,通过一带一路措施的实行,可以推动西安文物艺术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销售,鼓励商品出售以人民币计价推动人民币结算业务,积极推动有友好往来的国家以人民币作为其外汇储备,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促进了文物保护利用和人民币的共同发展。最后,将国际金融资源与国内资金需求的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发行债券、股票、基金以及向外国的企业机构和个人发放贷款、吸引有建设性想法的投资者、进行股权投资等方式将通过国际合作引进的资金运用到西安地区文物保护利用的发展中来。3.3拓宽融资支持渠道。3.3.1发展证券市场融资。首先,将文物作为固定资产通过企业以股票、债券为主要对象进行融资。以这种直接融资的形式不借用中间商的方式融资,使需要资金的企业、机构和部门能够直接在市场上进行融资,减少了融资成本。其次,可以通过结构重组在证券市场上进行融资交易,创新融资组合和模式,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使得证券市场融资到了更多的资金。将可移动的文物艺术品与企业不动产资产的组合实现融资担保,文物艺术品、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企业资产,推动企业上市进行资金融通,创新收益权的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推动在证券市场上融资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最后,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放在国家层面,以民族利益为主要发展目标,以宣传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宗旨,通过文物艺术品产业的发展获取利益的的证券化交易模式,构建公平竞争、共同获利的证券化交易体系,通过文物艺术品产业的开发和证券化交易实现收益,推动了证券市场融资进程。3.3.2开发特色融资工具。第一,可以将西安文物保护利用与企业通过永续债筹集资金结合起来,开发永续债券。与其他债券相比永续债券的期限比较长,对于赎回还是存续可以有不同决择,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筹集资金所造成的损失。第二,可以将文物通过资产证券化来进行资金融通。就是在资本市场上发售以文物作为资本的证券,以获得资金的融通,来尽可能提升资产的流通速度。在融资的过程中银行贷款通过文物的资产证券化可以变成流动性较强的证券,可以让借款人免除一部分由于贷款人带来的风险,同时改善了借款人的资产情况,大大减少了融资的所花费的费用,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发展。3.3.3培育网络融资产品。首先,开发“易贷款”网络融资产品。主要针对目标客户网商,按担保方式方式分为信用贷款、保证贷款、联保贷款等,网商可以通过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产品,也可以把通过担保的方式筹集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的过程中需要的资金,其优势是解决了担保难的难题,使得文物保护利用的融资的方式能够更加多样,手续便利,高效自助。其次,开发中间商融资的网络融资产品,将文物融资与中间商结合起来,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缺少资金的机构或企业可以通过此平台寻找以一定条件向他人借资金的人群帮助贷款人通过分担来风散风险。这种经过网络实现的融资产品可以通过网络认证、检查在银行的各项流水、进行身份认证等方式来判断借款人是否合格。产品的优势在于可以凭借着投资门槛低、手续便捷,资金运转快、短期融资成本低,风险可控、对本金有所保障。

4结论

西安地区历史文物保护利用的金融支持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境,但西安作为拥有众多历史文物的古城,只有充分利用文物这一优势,并且始终坚持文物保护利用并重不变,充分利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网络技术等优势,才能使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融入新时代,融入人民的生产生活,文物保护利用的金融支持在未来西安能够得到飞速的发展并将会占据重要比重。

参考文献:

[1]吴鹤,于晓红,徐芳奕.解决我国文化产业融资难问题的策略[J].经济纵横,2013,4(1):105-107.

[2]荆典,吴佳琦.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24):401-402.

[3]辛秀琴.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7,39(8):8-11.

[4]覃志立,严红,孙嘉翊.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困境及其破解:以西部地区为例[J].西南金融,2016,7(8):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