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问题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2:16:07

融资问题

融资问题范文篇1

从现状分析,我市在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资本运营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初步构建了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新体制。但由于政府的投融资价值取向和资产经营公司的投融资行为取向难以统一,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初衷和实际运作的效果很难取得一致。国有资本运营机制及投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公司职能定位模糊,运营主体活力不够;二是国有资本流动性差,资本运作缺乏手段;三是自身机制缺失,融资功能低下。

要进一步完善我市当前国有资本营运和投融资问题,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现有经营公司功能,增强运营实力

依法完善资本金注入制度,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提高对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能力和水平;建立和完善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机制,强化和落实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强化授权经营公司的市场投资主体地位,建立“谁投资、谁负责、谁收益、谁承担风险责任”的机制,全面确立授权经营公司的市场投融资主体地位。政府行使对国有资产经营主体的外部监督职能,着力营造企业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经营公司应根据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进行投资决策,运营国有资本;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考核的内容要以经济效益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主要指标。

2、规范政府行为、科学划分投资领域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改变政府既要负责投资建设,又要承担维护和管理职责的做法,规范政府行为,处理好政府、企业与市场的关系,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承担“统一规划、培育主体、制订政策、依法监督”的职能。

2)合理划分投资领域。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对社会投资领域进行分类界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除完成正常工作外,按政府意图从事的专项投资,应当是非竞争性投资项目,政府要给政策和手段;有收费机制、收益稳定的公益项目和基础项目,按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公开竞争,交给社会投资者投资,政府给政策和环境;对有收费机制但投资收益无法平衡的投资项目,政府要通过适当的补贴政策,鼓励社会资金规范、有序地进入,使政府成为投资市场的培育者、组织者和监护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在加快社会进步的同时,减轻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压力,从而降低政府本身的管理风险。

3、建立健全投资管理法规,强化政府宏观管理职能

1)实行统一的投资规划。投资规划权限应统一到市政府一级,制订投资规划时要充分征询社会意见。政府发展计划部门应科学制定本市产业政策和中、长期投资发展规划,引导投资者的投资方向,防止当局短期行为和社会盲目投资。

2)建立健全投资管理法规。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健全监管机构,为投融资长效发展机制提供法律保障。维护市场秩序,规范投资行为,加强执法力度,依法保护各类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建立自主投资决策体制。各类投资主体都要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制度,严格按照规范程序自主进行决策,投资者以其出资额对投资风险承担有限责任。

4、大力开拓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完善投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融资问题范文篇2

一、我国农村信贷融资担保的现状及缺陷

(一)现状。

在2009中国农村金融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先生发言指出: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离普惠性的金融体系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目前有两亿多农户,真正可以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信贷服务的大约占到三分之一。近年出版的《中国农村金融调查》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融入资金需求的农户大约占到了60.6%,但这些想借钱的农户有42%以上没有从正规的金融机构借到钱,即使从正规金融机构贷到款的农户,也有35.6%以上的农户表示这些贷款不能够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截止到2009年6月末,全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只有118家(不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全部引入的资本还不到50亿元,吸收的存款只有130亿元,发放的农户贷款55亿元。2008年,所有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近7万亿元。目前,我国农村的主要融资渠道有五个:一是政策性银行信贷(如农业发展银行提供的对农村粮棉油收购、加工企业的信贷业务);二是商业银行信贷(如农村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村镇银行等的信贷业务);三是农村信用社贷款;四是民间高利借贷;五是民间亲情借贷。正规金融融资和非正规金融融资约各占一半。其中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融资的需求,主要通过以担保形式提供贷款。农村信贷投放中,涉及农村信贷担保的主要法律、法规为《担保法》、《物权法》、《贷款通则》等。与农村信贷担保相关的法律还包括《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条款。目前我国农村信贷担保方式主要为:保证担保、抵押担保和质押担保等。

(二)我国农村信贷融资担保的主要困境。

1.信贷担保形式单一。目前,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占农村信贷的绝大部分,特别是小额信用贷款与联保贷款业务的试点,使信用和保证贷款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抵押、质押贷款虽然较信用和保证贷款的风险防御能力高,但由于农村信贷通常额度低、期限短且农村可供抵押物、质押物种类少,故抵押和质押这两种担保方式反而使用的频度较低。

2.信贷担保物缺乏。农民目前的财产主要有: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生产性固定资产和耐用消费品等。但这些财产在构成担保物的要素上均存在一定缺陷,导致农民因缺乏担保物而无法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3.农村“诚信缺失”造成信用困境。近年来,相当多的供销、粮食和乡镇企业转制和改革,拖欠、逃废或变相逃废、悬空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债务,扶贫贷款被挤占、挪用和“视贷款为救济”的情况相当普遍,导致大量银行呆坏账产生。不良的履约制度严重影响了信贷资金安全,也限制了银行信用部门对部分农村地区和企业的信贷投入。同时,当前农村尚未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银行信用部门通过借款人信用对贷款风险作出合理评估还有很多困难,使得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服务不得不慎重,发放大额贷款要求有足够的担保抵押。

4.信贷担保实现困难。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农村、农民及农户的信用情况、生产生活及农产品等的销售了解程度不一,贷前评估和贷后管理相对困难。而对抵押物处分、追索的法律缺位,以及担保物的缺陷,也会带来借款人违约后,担保权人对担保物实际处分和获得补偿的困难。另一方面,农村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因气候灾害、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生产、经营的各类问题,由此带来的农村信贷风险更加不易控制和弥补。

二、造成我国农村信贷担保现实困境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农村信贷担保困境的主要原因为:农村信贷担保法律体系不健全、农村信贷担保物范围狭窄、农村信用环境薄弱、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信贷担保法律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尚无一部完全针对农村信贷的法律,甚至针对农村金融的专门法律也没有。针对农村金融和农村信贷实施的法律条文,全部散见于其他各种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里,如现行的《农业法》第四十五条对农村金融规范的原则性规定、第四十六条对农业保险的相关规定,又如现行《担保法》、《物权法》中对担保形式的相关规定等。这些规定或者过于宏观、原则,对农村信贷担保的指导意义不强,或者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分散的法律条文不利于行政管理机构、金融行业、农户在制度框架和政策指导下开展农村信贷工作。

(二)农村信贷担保物范围狭窄。

“城乡二元制”的农村产权制度特性决定了农村信贷担保物与城市相比,存在范围狭窄、流转困难、抵押权不易实现的困难,严重制约了农村信贷担保产品的创新。

1.法定信贷担保物范围狭窄。我国新出台的《物权法》与《担保法》相比,对农村不动产抵押物的范围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展。根据其各项条款,可以明确的是“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仍不可用于担保抵押。这些农民主要拥有的财产如果不能作为抵押物,农民就没有什么东西可做抵押了。《物权法》中对浮动抵押的规定,可以看作是对农村信贷担保产品的一种扩大和认可,但由于缺乏具体担保物范围的界定和对担保物的列举,实际操作有一定困难。

2.担保物变现能力差。由于流转制度的不完善,无论是现行法律已确认可以作为担保物的农作物、林木,集体建设土地使用权,还是目前法律尚未认可作为担保物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等,均不能有效变现。在贷款不能按期偿还的前提下,如何使这些担保物真正起到抵御银行信贷风险,弥补银行坏账损失的作用,目前尚没有较好的机制和保障。金融机构实际取得这些担保物的所有权、使用权或经营权,均没有较好的能够转化为实际经济利益的途径和手段,由此造成资不抵债。

3.配套管理落后。配套管理落后主要体现在:农村缺乏与信贷担保相配套的中介服务机构,特别是缺乏专业的评估机构,抵押或质押物的价值难以合理界定;农村不动产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发展缓慢,农户私下流转的情况较多;农村抵押登记管理混乱,缺少明确的管理部门,私下流转后,未及时办理相关登记和证件变更手续的情况多见。

(三)农村信用环境弱化。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缺失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机构对农村信贷的投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信用意识缺乏。部分农民诚实守信意识淡薄,赖债、逃债、废债现象依然存在。在开展信用评级的乡镇,部分农户只是把评定“信用户”当作贷款的一块“敲门砖”,有的农户把信用社的贷款看作是政府的救济款而故意拖欠。有的农户甚至有钱也不还,认为信用社的钱是公家的,只要拖欠时间一长,到时就可一笔勾销,信用道德观念的缺失给农村信用建设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2.村镇政府忽视诚信建设。一些村镇政府通过承贷、介绍、担保等形式向金融机构借款,之后由于乡镇机构撤并导致放贷主体或贷款主体发生变化,同时主动还贷意识差,使一些贷款成了死账。还有一些乡镇政府采取各种手段,以行政手段要求金融机构发放“政绩贷款”,一旦有领导干部调动,很多做了一半的“政绩工程”就会引发贷款风险;或者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默许部分企业不规范的破产和改制行为,致使银行债权难以保全。

(四)农村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

农村产业及经济实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村金融较城市金融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把控和处置能力更弱,金融机构作为主要的风险承担者,如没有较好的风险补偿分担机制,势必影响、削弱金融机构支农的实力,这也间接成为限制农村信贷担保发展的主要原因。

1.农村信贷风险发生率高。中国的农村信贷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抵押品缺失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等。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我国因洪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大约在2000亿元左右,2008年的汶川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其他方面和波及全国的损失更是难以估算。自然风险已成为影响“三农”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极度分散,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程度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较长,从种植到收获,市场价格可能发生很大变化。同时,我国弱小分散的农户及产品面临国际农产品的冲击,市场风险剧增。上述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导致农村信贷风险的发生率较高。

2.风险补偿机制不到位。2003年开始,我国为推进农村信贷事业发展,通过农村信用社改革、实行税收优惠配套、返还营业税等额补助等政策,加大了对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村信贷事业的鼓励和支持。但从实际执行的效果来看,由于没有法律、制度的有效保障,一方面这些惠农政策的普及面尚不广泛;另一方面,这些政策本身在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但没能得到适时解决,导致部分政策处于停滞状态。

3.农业保险发展缓慢。中国农业保险总体投保率低。一方面险种较少、风险较大、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农户也因险种较少、费率较高、理赔手续复杂、防险意识不强等原因,不愿接受农险业务。同时,农业保险保赔金额占损失总额的比例相当低,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的深度均未达到1%。

三、完善农村信贷融资担保体系的对策

要解决上述农村信贷的难题,使农村信贷达到惠农的目的,需要突破担保瓶颈,积极探索新的担保方式,完善农村信用担保机制,以促进农村信贷业务良性发展。

(一)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法律体系。

要制定专门的《农村信贷法》和《农村信贷担保法》,前者是以法律形式明确政策性银行及各商业银行的支农职责,规定各类涉农银行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必须将新增存款的一定份额投放在农村,积极扩大农村信贷投放。同时,《农村信贷法》应有一定的制度灵活性,能够随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进行适当补充、调整和解释,符合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农村信贷担保法》则要对农村信贷担保的多种形式予以确定,明确各种担保形式的内涵、外延和具体适用情况,要将多种不动产、动产抵押担保物和质押担保物以法律的形式纳入到担保物的范围。应强化担保债权的优先受偿权,确保金融机构在借款人不能还贷时,有一定的途径和方法规避债权无法实现的风险。应配套出台《民间融资条例》、《农村政策金融法》、《农业保险法》、《中小金融机构破产法》、《农村社区再投资法》等专门法律,从不同的角度规范村信贷担保,为农村信贷担保体系的运行创造一个全面、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扩大农村信贷担保物范围。

扩大农村担保物范围,必须统筹安排并分步解决:①目前法律允许抵押的荒地使用权或荒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乡村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及建筑物所有权、农村车辆包括农用车与农用大型设备所有权,应通过建立初始登记、流转、抵押登记和办证制度,使其作为抵押物的权能充分利用。②创新农林畜渔产品预期收益担保制度,通过农业保险制度增加预期收益担保的可操作性,保障农民和抵押权人的权益。③通过法律修订、法律解释、或者特许试点等措施,逐步放松对农村抵押物的限制。如根据地域确定允许抵押的农村住宅房地产范围;根据用途允许农村经营性房地产抵押;允许通过流转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对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经营权抵押,不应再设置村集体同意的条件限制。

(三)积极培育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信用环境是促进金融环境有序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农村与金融机构双赢的关键因素。在培育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方面,也需要立法支持、制度约束和政府的投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完善农村信用立法。信用立法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明确农村信用评级的管理机构、评级方法和评级标准,以较为统一、合理的方式来合理评估农民、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二是确定信用数据的取得渠道、标准和公开使用方式。目前,我国除了现行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外,缺少其他相应的信用信息披露办法,很多信用信息无法合理、公开使用,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三是要立法明确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标准和措施,统一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健全行业自律组织,提高监管效率,以此来促进信用活动的有序进行。

2.构建农村信用评级体系。大力推广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定,将各信用单位和个人名单张榜公示,奖惩分明,并将评定结果与信贷挂钩。对于信用良好的单位及个人,要实施政策激励,加大对其贷款、授信、利率等方面的优惠力度,使其从中受惠,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对信用建设情况及时跟踪,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取消相关的优惠,体现奖惩。

3.形成农村信用体系长效机制。一是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转变观念,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纳入本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二是由政府推动各地方基层职能部门与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农户信息共享的长效机制,创设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更新捷径;三是推进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不断丰富信用信息资源,加快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四)完善农村信贷担保风险补偿机制。

信贷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的建立是确保农村信贷健康有序发展的最后一道关口,如果农村信贷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各级金融机构就会主动接近农村信贷担保市场。在现阶段,完善农村信贷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融资问题范文篇3

[关键字]利率市场化;民营企业;融资

一、民营企业融资约束成因

党的报告指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指出了光明前景。然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成为困扰民营企业的一个重要难题。据2013年公布的《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报告及亚洲实践》表明,其中有4%的民营企业表示他们的借款成本在6%~10%,剩余的40.6%的民营企业则认为他们的借款成本超出10%。有40%的民营企业甚至需要要向银行支付超出基准利率2倍的高额溢价,由于存在信贷配给,有些民营企业即使愿意支付高额的溢价也不一定能够得到贷款。这表明外部融资约束是我国面临民营企业的难题。(一)信息不对称。在完全的金融市场环境下,企业内部资本和外部资本能够相互替代。但是在资本市场不完全的环境下,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企业内外部的融资成本存在差异,进而形成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信贷市场会发生逆向选择效应,进而可能发生道德风险,提高违约概率,使得银行贷款供给减少造成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民营企业外部融资成本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企业规模,规模越大的企业融资成本越低,融资约束越不明显。民营企业本身的财务信息披露程度等“硬信息”非常有限并且透明度不高。民营企业体量小、有的民营企业有商业欺诈行为、缺乏信用理念、无法提供有效抵押物,这些原因的叠加使得银行更加倾向于将贷款发放给有足够抵押物、财务健康透明的大企业,由于民营企业本身的原因所引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导致他们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早在1930年左右,英国政府出具的报告就指出,资金供给方不会按照民营企业的需求来提供贷款,这就会形成“麦克米伦缺口”。其实,这个缺口不仅存在于英国,在国际上也经常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出现缺口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宏观经济原因又有微观运行因素,其中信息不对称是其主要原因。而此时,民营企业存在融资约束的实质便是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银行信贷配给问题。所以,银企之间的信息越是对称,对于缓解财务约束效果就越好。(二)金融结构。世界银行经济学家Beck认为:金融整体发展水平对于缓解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金融体系和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民营企业所主导的行业模块将会具有更好的成长性。林毅夫(2009)提出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其中的观点就认为每个时期特定的金融结构会随着每个特定经济发展阶段而动态演变。报告中强调,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对引导广大民营企业保持定力,坚守实体经济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事实上能够匹配实体经济需求的金融结构才是最优的金融结构,最优的银行业结构就是以区域性的民营银行作为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主体。林毅夫(2001)指出,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建立是以高度集中的大银行为主的,同时在我国民营金融机构不健全和完善的情况下,会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银行的充分竞争会有效地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并且会缓解民营企业的信贷风险。民营企业的“软信息”对于体系庞大复杂、信息传递链条长的大银行而言,想要识别企业好坏的成本是很高的,同时对于大银行而言它们也没有这种激励去识别。(三)金融资源配置二元特性。我们国家长期存在着不均衡的二元经济结构,我国经济体系分化出国有经济体系和民营经济体系。金融体系也被划分成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的二元市场。这种“歧视”的二元结构直接造成了金融资源的分配不公。基于这种国情,通过政府的隐性担保、利率管制和信贷规模控制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的银行信贷资源会极大地向国有企业倾斜,民营企业获得融资的难度比想象中要大。由于金融二元市场歧视的存在,民营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金融市场进行融资。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信息不透明、无法提供抵押导致其在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难度加大,给非正规金融提供了机会。但是民间融资缺少监管,放贷利率高会导致民间融资成本上升。另外,我国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给民营企业融资带来了负面影响。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难以成为民营企业主要信贷来源,融资成本高、运作不规范的弊端只能使民间金融成为正规金融的一个补充角色存在。(四)信贷配给。学术界普遍认为民营企业由于自身拥有的资产少,以及诚信问题,银行对民营企业会实施信贷配给。由于我国存在着信贷配给,从而银行指定的利率会低于市场均衡利率,因此一部分借款者将会被配给出局。在利率管制的政策条件下,提升利率会明显地减弱原先受到银行配给者的融资约束。因此,在管制利率的大背景下只需要提升利率水平就能减小企业的信贷配给。民营企业受到信贷配给的概率要显著大于国有企业,主要原因是因为国有企业的规模普遍大于民营企业,信贷配给与企业规模呈现出反向关系;金融市场化的推进有助于企业获得贷款,当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时,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得到缓解,会减小民营企业受到信贷配给的概率,从而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根据传统信贷配给理论的分析,贷款利率的提升将会产生逆向选择效应,虽然银行的预期收益会增加,但是那些高风险的企业将会增大违约的概率导致银行还贷率的降低。利率调控的前提是银行应该根据企业的资质不同而实行差异化利率,这也是优化企业贷款质量的关键一环。合理进行贷款抵押品设定,并増加对信贷人员贷后的监管是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有效方法。

二、利率市场化给民营企业融资带来的机遇

(一)银行间竞争加剧,有利于增加各银行的信贷供给。利率市场化,银行的存贷利差被逐渐缩小。如果存款利率上限放开,银行为了保证原有的存贷利差必然会提高贷款利率,会失去一些已有客户,风险较高的民营企业成为银行次优选择,这样等于给了民营企业融资机会。另外,银行间竞争加剧,又必然会把贷款利率下调,这样民营企业融资贵的问题也会缓解。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依靠市场份额的经营模式将难以持续,不得不从重视规模扩张转向重视资产定价,民营企业类客户逐渐得到重视。在处于利率管制时期,银行自主利率定价受限,金融机构间的资金价格波动以及对存贷款利率的定价并不能反映市场供给与需求,导致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消极。在利率管制情况下,银行的信用风险溢价无法反映出来,因此,在追求稳定收益的想法驱动下,大型企业会更受青睐,使得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变得异常困难。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能够获得更多的自主定价权利,资金的配置显现出更多的活力,资金价格方面能够更加充分真实地反映。金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保持盈利能力,民营企业成为最多的关注对象,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率浮动更加地具有弹性,浮动利率可以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从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民营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积极性会变得更大。在利率还处于管制时,央行制定的准备金率对所有规模的银行是统一的,这使得民营金融机构在信贷扩张方面会有一定的顾虑。另外,由于存贷款利率受到严格的限制,使得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无法为其授信,因为难以贴补民营企业潜在高风险的损失,尤其不能根据民营企业的特性灵活调整信贷政策,民营企业贷款更加艰难。利率市场化后,在存贷款利率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大型银行相对于民营银行会比之前更容易争抢到大客户,这就推动了民营银行更加专注做民营企业的业务。另外一方面,对于大型金融机构来说,由于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他们的客户源也会越来越倾向民营企业,由于民营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融资更加的专一,产生了鲶鱼效应,为了保持住市场份额与盈利水平,使得大型金融化构也会更加的重视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这些变化有利于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二)利率市场化推进银行业务创新。利率市场化会导致银行存款利差减少,为了保持自身收益,银行会扩大信贷业务规模,但是扩大规模的同时,存款的不断增加便是关键,银行的存款业务也会更加多样化,这就会加剧银行间存款业务的竞争,传统的以利差为利润来源的盈利模式不能满足现在市场化的需要了,由于利率不断放开,银行的竞争会将主要盈利关注点放在中间业务上。利率市场化能够促进金融业的创新,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与产品,发展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强化服务手段。因此在激烈竞争的时代,仅仅依靠价格是不够的,应该在服务水平方面加大创新,在服务创新上,最主要的就是要运用灵活的机制创新信贷融资金融产品,因为金融产品是银行与民营企业的重要纽带,通过金融产品连接民营企业,才能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银行为了积极拓展民营企业客户,可通过差异化的营销,为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客户提供不同需求,例如信用卡贷款、小额储蓄存单、资产证券化等一系列金融产品,这些贷款业务能便利融资,降低成本,能够让民营企业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金融产品进行融资,结合自身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资金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三)利率市场化扩大了民营企业融资产品的选择范围,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利差收窄,银行会通过差异化战略、产品服务创新来争取客户,因此一些新的融资产品将会不断涌现。民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融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补上民营企业抵押担保品不足、财务信息不全面等劣势,民营企业也能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计划与资金运用计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市场的加速发展相关。利率市场化改革影响着资本市场,能够使得资本市场良性发展,利率市场化与资本市场相辅相成,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在国家推行利率市场化的同时,需要资本市场的配合,成熟的资本市场才能顺利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所以应采取措施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利率市场化的深化,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会得到极大的优化。利率市场化不是简单地放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利率的市场化会形成资金自由定价机制,并且是在风险与收益较为对等的前提下,这样一方面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丰富的金融资源,另一方面,利率自由化后,资本市场上的参与主体会不断增加。金融价格的不断波动会刺激发展资本市场的新型金融产品。较长时间以来,民营企业的融资都过多地依靠金融机构,对于资本市场的融资少之又少,但这种过多的依赖会一方面使得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升高、融资的效率相对低下,另一方面也会使得民营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金融机构的议价能力相对会变弱,民营企业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进而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实现资本市场多元化的层次结构。(四)利率市场化可以有效遏制非法借贷。由于利率管制,我国经济生活中事实上形成了银行利率及民间借贷利率的双轨制。实行利率市场化以后,高风险的民间借贷市场空间将会受到正规金融的挤压,非法金融现象将会受到市场的遏制。市场化的利率不会偏离社会平均利润太多,从而不会导致过多的民间资本涌向民间借贷市场,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同时,民营企业对地下钱庄等非法融资机构的依赖将会降低,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支持的机会会增加。取消利率限制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都将大大降低。

三、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民营企业的融资策略

(一)完善大型银行服务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由于大型银行资金实力强,在科技创新与风险管理方面更加突出,因此引导大型银行服务民营企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化,大型银行为了保持自身盈利水平会在战略方面进行调整。政府应顺应这种趋势,完善大型银行服务于民营企业机制。继续加大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力度,推出新型货币工具,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鼓励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另外,由于民营企业稳定性差,针对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借贷问题,政府可考虑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的补偿机制,完善专项财政资金,对积极为民营企业贷款的大型银行进行适当的补偿。(二)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信贷资金。这一方面导致不少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因为抵(质)押、担保等原因而不能及时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造成银行信贷规模持续增加,金融体系缺少足够的弹性,风险防范压力增加。民营企业应充分利用融资市场多元化快速发展,积极探索股权融资、上市融资、债券融资等,改变高度依赖银行信贷的单一融资状况,缓解融资难问题。政府应帮助那些成长性好、有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借助创业板市场实现直接融资。其次,要使一些民营企业通过企业股权交易,及时筹集资金。同时,引导一些资信良好的民营企业进入债券市场,支持它们融资融券。(三)改善民营企业信用环境。民营企业必须进行信用再造,改革信用制度和金融制度,成为必然的选择。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围绕民营企业信用展开的,而他们主要进行风险管理,因此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民营企业的信用水平。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建立民营企业的征信体系,逐步改变政府和银行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民营企业各个方面经营活动的透明度,运用存款保险制度,进行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扭转操作”,提高金融效率,解决和缓解信用不对称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促进民营企业良好发展。发挥资本市场的并购和重组功能可以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把最优秀的生产力以资本为纽带,注入到中小企业,打造经济升级版。(四)大力支持发展民营银行。在商业银行体系中,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仍占垄断地位,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银行没有形成气候。我国商业银行以服务国有企业为主,其贷款投向集中在国企。而我国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由于民营银行体系尚不发达,其融资需求依然难以得到满足。因此,政府应引导和鼓励民营型银行健康发展,消除政策壁垒。民营银行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为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同时,发展民营银行将产生“鲶鱼”效应,促进多元化、多层次竞争格局的出现,为银行业改革注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促进均衡发展的金融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

四、结语

融资问题范文篇4

1、企业贷款困难。担保和抵押成了中小型企业贷款困难的主要原因,也成为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最基本的问题。在办理中小型企业抵押贷款过程中,要对抵押物进行有价值的资产评估,这样贷款才能生效。目前我国并没有较为系统全面的评估部门,产生的问题也较为繁多,如繁杂的评估程序、收费的高标准、评估结果与市场调研结果及其价值差距较大等等。

2、金融市场存在问题,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首先,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空间局限,平台较为狭窄。如股票、保险、基金、债券以及其他金融附属均没有开放给中小型企业,银行提供的贷款无法满足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的发展前景,中小型企业大部分来源依赖于商业银行贷款,贷款中心偏向于大企业的发展,对中小企业重视度相对较低。其次,国际融资方式少、功能单一。金融市场上贸易融资方式在国际上较多,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依旧是传统借贷方式。最后,办理企业融资程序繁琐复杂。办理程序复杂、办理周期冗长、市场价值率低等诸多因素造成损失,导致成本的累加、对融资需求降低。

3、缺少有效防护担保风险措施,准入门槛较高。银行帮助企业进行贷款必须要满足两个因素,即信用担保和评价体系,由于银行信贷政策不完善而导致大量坏账出现,致使信贷业务发展更为谨慎。我国担保机构较少且缺乏较高信誉度,投资担保机构的专业人才欠缺且没有制定切实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导致无法评估风险产生。商业银行虽然降低了对中小型投资企业的要求,但是于国际贸易融资差别仍然显著,这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中小型国际贸易融资准入门槛依旧很高。

4、同国际上其他国家发生法律纠纷。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的转变,逐渐将融资方式变得更为规范和实用,适应了当今社会环境和世界格局。在我国,与国际惯例和通行手法相违背的事件很多,发生冲突现象也并不少见,法律纷争持续不断。

5、少数中小型企业信用观念单薄。诚信度高的中小型企业是担保机构愿意承担代偿和资金损失风险的企业,否则将会给担保机构带来经济、名誉等诸多方面损失。根据调查发现,发生信贷关系后,并且达到合约期时,中小型企业愿意主动负起还款责任的几乎为零,欠款、欠息现象每每发生,影响了担保机构对中小型企业的可信度,从而带来较为严重负面影响。

二、中小型企业出现国贸融资问题主要原因

1、提供贷款银行原因。商业银行多年来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方式具有传统、普遍、单一特点,新兴融资模式得不到认可;有效的风险防护系统可以加强双方的安全稳定特性,所以应该针对风险评估制定相关风险防护系统;商业银行某些业务仍然需要复杂手续审批,特别是对中小型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限制最多,企业满足不了任何需求都很难融到资金,影响企业正常运行。

2、企业自身原因。由于中小企业对传统交易形式、固定业务往来以及进口方的资金信用了解甚微,从而导致风险意识缺乏;由于诸多因素中小企业进入贸易融资市场时间较短,致使对于贸易融资基本了解和风险评估都很缺乏;最主要原因中小企业实力弱,很多能力欠缺使其无法在融资中站稳脚跟,信用评级较低无法得到担保。

3、外部环境原因。我国实施与出口有关的信用体系较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而西方先进国家因为出口信用体系较为完善、资金充足,给出口商提供了更平稳和宽广的发展平台;我国政府部门对中小型企业融资发展重视程度很低,没有相关政策支持和辅助其发展;经济和金融立法的相关政策法律在我国没有明确的提出,相关产业发展困难且更加缓慢。

三、我国中小型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处理对策

1、优化中小企业内部投资环境,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国家对于私营企业的管理应该引领其走资本主义社会化替代家族管理模式,这也是优化中小型企业内部结构治理的主要措施。财务制度透明化,做到定期制定财务报表且对财富制度进行合理规范;企业投资所需基金是投资前必须了解的因素,以避免因资金周转等问题影响公司效益和诚信度。同时人力资源管理是中小企业平稳快速发展的保证,因此,应该注重管理人才的培养、增强对市场开拓能力、对风险抵抗能力以及对业务创新能力培养,通过这些方面提高中小企业诚信度。从担保制度建设角度出发,应该健全中小型企业信用管理、评价、市场三方面体系,并且政府要作为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提供融资保证金,建立分级担保制度完善中小型贸易融资担保体系。

2、选择合适贸易融资方式。国际贸易需求持续上升,金融机构挖掘潜在市场推出各种各样的国际贸易融资服务业务。如国贸融资就是一种成本低、效益高的新兴融资方式,这也是中小型企业选择国际贸易融资原因之一。中小企业业务的发展必须有充足资金支撑,因此,对资金需求较紧迫,社会经验欠缺的中小型企业在选择国际贸易投资方式时应慎重考虑,遵循风险分散、融资与贸易融合及成本低等原则,灵活运用国际贸易融资工具,实现自身不断进步与发展。

3、培养贸易融资专业人才。国际贸易融资人才只有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更好发挥其在工作中的优势,如必须对国际上相关贸易法规条例等法律知识熟练掌握,对银行业务及产品实行培训,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与区别。在工作中积累对外贸易融资和实践经验,对国际贸易市场做到了如指掌,对与国际贸易融资相关专业及时了解学习,培养对市场风险评估和洞察的能力。

4、与国际贸易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订与完善。国内立法机关应该成立小组专门负责研究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发现和探究国际与国内在贸易融资方面的问题和差距所在,同时,仔细研究认真学习,出台与国际惯例接轨可实施性强的法律法规加强约束力,鼓励探索发现国际贸易融资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轨迹。

5、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商业银行一直在中小型企业融资中扮演重要角色,信贷融资对中小型企业在商业银行的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政策制定对中小企业贷款投向的计划,帮助解决公司运转中最主要的资金链条问题,给更多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这也是对国家鼓励自主创业政策有效实施的具体表现。地方经济建设取得大跨步前进取决于中小型企业发展空间,因此,放宽对中小型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制度权限,以满足中小企业度资金需求,提供和谐良好贷款环境。

四、结束语

融资问题范文篇5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站在改革的重要关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在经历了经济和金融危机后中国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也积累了丰厚的经验跻身于中等发展国家的行列,和其他亚洲国家一样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难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动力是渡过难关的第一要务。经济增长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在2013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上首次提出“新常态”。新常态在中国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换挡回落由高速转为中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为新的发展动力随之也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随后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11月在APEC演讲时指出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体现在速度增长、结构转型升级和动力多元化三个方面。发展是第一要义,经济增长问题是金融研究的永恒主题,经济已从2012年开始由将近20年10%的增长速度转为7.8%,到2013年的7.7%,2014年的7.4%,随后将控制在7%到6%的增速。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阵痛中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经营难度上升,其中小型和微型企业表现的更加突出,从而进一步引起了小微企业贷款债务风险的加大,债务风险的提高不仅提升了小微企业自身融资成本而且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对于稳定的大中型企业在一定程度不愿意借贷给债务风险高的小微企业,因此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交互的背景下,研究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对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以及实现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博弈均衡有很大的意义。在引言的的基础上,本文第二部分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对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从现状中寻找困境的原因,最后第四部分针对原因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新常态经济下河南省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的放缓,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难度进一步提升。根据河南省工商局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全省小微企业共有68.5万户占总企业数量的90.6%,私营小微企业是小微企业的主体且增长速度较快;郑州是主要的发展城市;在行业分布上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增加了河南人口大省的就业、促进了经济增长。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河南省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依然旺盛。根据工信厅数据显示,认为融资方面比较困难或困难的小微企业占到快90%,融资问题是阻挡其发展的一大当路牌。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对资金需求的特点,每次的融资需求量不大,资金需求频繁,需求时间紧急多为解决临时资金困境,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抵押担保物和无法满足银行信贷审批条件和时间的要求使得融资的利率提高。其次小微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欠缺、创新型不足、教育水平和技术素养不高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在吸引投资方面处于劣势,更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河南省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受阻。在企业生产经营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占21.7%,大部分小微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仅商丘市永城市140多家面粉加工企业就缺少流动资金7亿多元,其中90%靠民间融资,银行贷款仅占10%,从中可以看出河南省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狭窄。受小微企业自身融资频、急、少特点的限制使得小微企业很难通过发行股票和证券的方式融资,加之政府对小微企业资金的支持力度有限使得小微企业只能通过有限的民间借贷、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天使投资有限的方式进行融资。首先民间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小额贷款公司、高利贷、亲近朋友是人之间进行小额借款等。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虽然民间借贷的有些方式获得的资金成本要高一下,但是由于河南省小微企业对资金需求的迫切,其他的融资方式会更加困难,使得民间融资成为河南省小微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考虑到小微企业自身规模小,经营周期快,资金流通周转快,民间融资虽然成本高一些对于小微企业也能够消化。对于银行借款融资更是由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出现惜贷现象。天使投资是一种非组织化的高风险创业投资,是指拥有成功创业经验的创业家或者富人对小企业初创期进行的前期投资,它将社会中的闲置资金和有潜力的创业项目沟通联系在一起,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输入新鲜的血液和能量,推动进步和革新,但是也给投资人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对于大多数的河南省小微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很难获得天使投资者的青睐。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经营规模的限制加之政府信贷支持力度不够,金融环境的不利影响使得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经济能力和还贷能力评价不高,为了规避风险,不愿意甚至拒绝向小微企业贷款造成对小微企业的惜贷现象。尽管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要对小微企业进行政策扶持,也颁布了一些政策,但对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执行力度没有很好的监督,使小微企业的困境依然存在。

三、河南省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

1.自身局限性。由于河南省小微企业自身先天性的限制,企业规模小多采用家族经营,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高度达不到要求,管理者管理水平经验不足,多采用传统生产方式使得经济效益低下,在企业的收益性和持续性方面不足,改革力度不够,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倾向于投资大企业来获得稳定的收益。内部的管理机制和组织形式不健全,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来适应其自身的发展从而带来效率低下的一系列问题。其次在信用、财务信息披露、抵押担保等方面存在劣势。资信是金融机构投资时的主要考察项目,而小微企业在加强信用建设方面的意识薄弱,如果小微企业由于信用的缺失而造成的损失不仅对其经济有影响,企业的整体对外形象也会受到很大的损失,而投资者为了降低风险和损失就会出现对小微企业的惜贷现象,使得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借贷时存在风险,在对其进行信用评级时成本增加、债务增多,进而造成融资难的困境。由于管理水平和技术的问题使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不高,在进行投资审核使增加的审核成本会体现在贷款的利率上。总之,从小微企业自身来看生产规模、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创新和信用建设方面的欠缺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融资和发展。2.融资模式有限。由上述现状分析可以看出融资模式有限是河南省小微企业困境的因素之一。随着民间借贷的高利率带来的薄利润以及随后的风险此融资方式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完善来保证借贷双方的利益。其次对于银行借款融资针对不同企业的需求,银行专为小微企业设置了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多种类型的贷款。但是从银行的视角河南省小微企业在贷款抵押担保方面不足而带来的风险是一大障碍,所以需要有适应小微企业贷款的程序、风险评估体系等配套机制来减少惜贷现象。总体来看,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是值得长期投资的业务。天使投资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的融资模式,但是小微企业自身经营的限制缺乏创新和核心竞争力很难获得天使投资者的青睐,使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受到限制增加融资的难度。由以上分析看出针对不同需求的小微企业河南省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有限,且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3.政府信贷支持力度不够。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也是造成河南省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主因之一。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是河南省小微企业众多,针对小微企业的政策却很少。政府信贷支持力度不够使得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经济能力和还贷能力评价不高,为了规避风险不愿意甚至拒绝向小微企业贷款造成对小微企业的惜贷现象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困境。而且政府在对小微企业进行支持时多为指导、建议性不符合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河南省小微企业的数量之大可以影响河南经济的稳定,但是政府颁布的有限的辅助政策不足以解决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可能由于政策制定者与企业管理者的交流沟通不足,也可能由于政策的实施标准高或政策的执行实施力度不够,监督落实体系缺失。4.金融机构和市场环境的不利影响。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缺乏和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使市场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流向大企业,相对于小微企业更愿意贷款给大企业。在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使金融机构的审查成本和贷款风险提高,为抵消这部分成本和风险,在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时利率普遍提高。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审批抵押时要求严格,审批时间长,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在河南省相对于小微企业数量来说担保中介数量不足,其中还存在体系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现象,这些市场中种种的不利因素都会造成河南省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在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环境下还出现金融垄断的现象给小微企业的贷款雪上加霜。所以金融机构的不健全、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和金融垄断的不利市场环境增大了小微企业的生存难度。

四、河南省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由分析可以看出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以期能缓解河南省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1.提升自身形象。河南省小微企业首先要从自身的局限提升起,完善小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信息披露,对员工进行会计、财务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技能和办事效率,制定完善的财务制度。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科学管理体系,从家族经营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走出来。使先进的管理理念得到员工的认可,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企业的稳定性、收益性和持续性,降低风险,提高企业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增加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普及会计、财务管理方面的法规政策,使报表规范,加强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性,提高融资信用。学习法律知识,在合同的制定和履约方面提高诚信建设意识和投资者建立长期的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保持好的诚信记录进而可以用关系型借贷理论来缓解融资困境、降低融资成本。由于小微企业生产力落后多采用传统生产方式,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足,河南省小微企业需要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地技术创新来增加市场竞争力,进而提升自身的经营状况,拓展融资方式,定位消费者市场,通过创新迅速占领市场,不断的技术更新保持竞争优势博得投资者的眼球来改善融资困境。2.利用融资理论降低融资成本,扩展融资渠道。利用关系型借贷理论可以通过增加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日常来往,使银企之间更加了解,信息披露更加充分,在融资时可以降低信用评级的成本,在进行抵押担保来融资额度时也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由于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估测其信用和经济状况时就会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减少融资成本,从“软”方面拓展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大背景下,经济中高速持续发展,天使投资作为一种新兴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投资行为,在未来的经济中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吸引企业家的眼球,它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使科技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财富,也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制定扶持政策,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来保护小微企业的权益,使其在融资过程中得到公平的对待,在宏观上加强银企之间的联系合作,拓宽贷款途径。再者要打破小微企业在准入机制的不合理规定,完善市场准入机制。近年来政府缺乏针对小微企业制定相应的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来减轻小微企业的负债,贷款优惠政策来减少小微企业投资者的风险等,制定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审批程序来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制定合适的法律政策来缓解小微企业紧张的外部环境,为处在困境中的小微企业雪中送炭。为增加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贷款的动力,政府可以适当降低其存款准备金率鼓励银行对小微企业的发展給予支持,补给范围给予扩大使投资的灵活性得到提高。根据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的一体化的审批部门,规范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再者在已颁布的政策中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避免只颁布不实施,使政策真正的惠及大众。4.加强金融服务,推进多层次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健全河南省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可以适应不同层次企业的贷款需求,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中小型金融机构和民间机构等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在打破金融垄断方面可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来缓解。为促进小微企业的良好发展,应完善信用评级、建立信用档案以提供违约成本来约束小微企业的违约行为。降低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不利因素,提高资金利用率将措施落实到实处。除了银行机构还要关注到非银行机构的快速发展,通过获得非银行机构的支持来拓展融资渠道。此外河南省政府应该大力发展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金融服务机构,促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建立完善的信用奖惩机制,一方面使小微企业增强信用意识来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另一方面提高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贷款的信心,在自律的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其监管,使其持续健康发展,更好的为小微企业贷款服务。

作者:高雪双 姚 远 单位: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小微企业发展分析报告[R].河南: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15.11.

[2]吴冉.河南省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分析[J].金融投资,2013.3.

[3]姜勇.多渠道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西部金融,2012年第5期.

[4]顾红霞.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6年第10期:131-134.

[5]于洋.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

融资问题范文篇6

关键词:民间融资法律建议

一、目前农村民间融资的主要特点

从相关的调查报告来看,目前农村民间融资主要有以下特点:

1.覆盖面广。民间融资广泛分布于城镇、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过去借贷资金主要集中在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农牧业生产流通领域,现已扩大到农、工、贸和服务等行业,企业和个人通过民间融资的比例越来越高。

2.交易活跃。近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权限上收,经营重心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对县级及县级一下机构进行撤并、降格,农村信用社的借贷门槛过高,手续繁琐,同时邮政储蓄所“只存不贷”的情况为农村民间融资提供了客观发展条件,部分经济相对发达且有经商传统的地区,民间融资活跃,借贷规模逐年上升,交易额逐步扩大。

3.利率高。民间融资的利率虽然各地略有不同,但是基本上企业借贷利率水平一般在10%~15%之间;个人借贷利率水平稍高于企业,一般在20%左右。

4.业务分散,期限短,季节性强。“早借早还,再借不难”是民间融资的信条。企业借贷一般为一年左右,两年以上不多见,个人借贷期限一般为3个月至1年。而且在冬春两季年末岁首,金融机构一般要收回贷款,这时候是民间融资活动最为活跃的时候。

5.隐蔽性强,真实情况难以掌控。民间融资的最大特点就是借贷双方均不太情愿向外界透露借贷信息,处于“保密”状态,因此很难掌握真实和全面的情况,相应的法律也很难做到监控和保障。

6.生产性借贷为民间融资的主要部分。民间借贷的主要是用于企业的生产性借贷,农户的扩大再生产借贷以及居民和农户的一般消费性借贷。

二、民间融资活动发展的必然性

1.正规金融服务不足是农村民间融资问题发展的诱因

首先,我国以农业银行为主体的农村金融体系(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长期垄断和封闭的运行体系,其主要职能是从农村吸收资金向非农产业转移,因而造成了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不足。而且如上文所提及的,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都逐渐加大了防范金融风险的力度,县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缩减,信贷审批权限普遍上收,大额贷款必须通过省级商业银行审批,基层行信贷权十分有限,大部分只有调查和申报权,可是一旦贷款出现风险,基层行又是第一责任人,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这些举措削弱了基层行投放信贷的积极性。

其次,国有商业银行现行的银行信贷政策和信用评价等级制度对于绝大多数的乡镇中小企业而言,缺乏现实有效的可行性。

最后,国有商业银行繁琐的贷款手续,也无法适应农村贷款急、频、小的特点。

2.充裕的民间金融资产为民间融资提供了资金支持

改革开放近30年来了,我国的民间资本已经积累了相当规模,形成了稳定的民间资本来源。一方面,我国居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农村闲置资金增多,一部分存入了国有商业银行,还有一部分则成为民间金融资金的来源。另一方面,民营经济的整体实力快速增长,使私人资本的规模迅速膨胀,成为民间金融的重要来源。

3.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相对旺盛的资金需求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及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对资金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户的扩大再生产,乡镇企业短期资金周转、购建固定资产、投资新项目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三、规范、引导民间金融的法律建议

在当今中国的发展现状之下,民间金融的存在是不受体制因素制约的,也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没有直接联系,它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融资安排,而是一种与正规金融并存的必要的融资方式,简单的打击和取缔并不是规范民间金融的正确方式。2005年5月25日央行的《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认可了民间融资的重要地位,2006年以来,银监会按照《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贷款风险定价、分账核算、审批流程激励约束、人员培训、违约信息通报等“六项机制”,鼓励开展小企业授信业务;制定《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变经营理念,创新金融体制,通过流程改造和美化差别化管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是这些并不能从跟本上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现状,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必须从体制入手,完善现有金融运行体制。因此,我们要在有效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度开放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标准,鼓励各类资本按商业原则到农村投资,确立民间金融的法律地位,引导民间金融有序成长。

我国目前对于民间金融的政策界限是模糊的,对于同一行为,不同部门往往有不同的规定。例如,1984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9条和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适当高于国家银行贷款利率,具体标准由各地人民法院根据本地区情况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但却没有规定什么范围的民间借贷属于合法,什么样的民间借贷属于非法。而国务院1998年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对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做出了明确界定,按照规定界定是否合法的基本标准主要就是看这种活动是否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而这一规定的假定前提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能正确无误且及时的做出批准,显然这一夹定是与现实情形相脱离,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相抵触的。因而当务之急就是我们必须制定和完善《民间融资法》、《合同法》等法规体系,将民间金融合法化、规范化,将民间金融纳入法律管理之中,为民间借贷提供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将一些合理的民间金融行为规范化,同时禁止违法的高利贷活动,以规范、约束和保护民间金融活动,促进正当的民间金融活动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其拾遗补缺的作用,促进我国民间金融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丽玲,贾丽博,詹漫丽.我国民间金融行为的影响分析[J].广西金融研究,2006,(9).

[2]杨新华.浅析农村民间信贷[J].安徽农学报,2004,(10).

融资问题范文篇7

关键词: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问题

当前,我国把生物医药行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大力推动其发展,其一个新兴行业发展迅猛,年均增长率在20%左右。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也迅猛扩张,其增速为全球药品市场场增速2-3倍,为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一、生物医药行业特点

生物医药行业属于技术、资金密集性行业。该行业的技术垄断性强、进入壁垒高、预期利润高决定了其如下特点:资金投入量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技术要求较高、投资的风险和利润大等。具体来说:高技术要求:生物医药行业专业要求高,必须具有高知识的人才才能够从事医药行业,属于典型的知识技术型企业;高资金投入:前文也提到,医药行业的科研周期长,这就需要充足的资金对其进行保障,从而保证其研究的顺利进行。长回报周期:较长的科研周期决定了医药行业的回周期也较长,其只有在科研成果真正变成生产力之后才能看到回报;投资风险大:新药物研发成功率很低的结果。投资收益高:新药物一旦被成功研发,将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新生药物在投入市场的两年或者三年之内,其前期的研发投入基本可以收回,有些药物甚至还同时产生数倍的广阔利润。与此同时,充足的资金对于生物药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生物医药的研发在耗费时间的同时,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当今社会技术更新换代又快速,若因资金的缺乏导致生产设备或者研发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更新,研发能力便不能够提高,高精尖人才便无法进行工作;甚至可能造成高素质人才流失;没有资金,已经研究出的成果可能无法进行最后的临床应用实验。因此生物医药行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绝大多数企业的心头大患。

二、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一)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日渐形成

十年之前,产业资本及其投资者,是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主要的融资来源,但2006年之后,市场上出现专业的跟踪并投资医药企业的风险投资机构。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上中小板、创业板也逐渐走向成熟,不少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融资。尽管当下对于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融资结构越来越丰富,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仍具有令人咋舌的差距,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种类上。

(二)银行融资难

大多数企业在融资时首先会找银行,生物医药企业也一样,但我国的银行却几乎不会对生物医药企业给予支持,能够在银行得到融资的企业少之又少。尤其是中小生物医药企业,很少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我国只有不到10%的中小生物医药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一方面是因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的长周期以及本身存在的高风险,使得银行不愿意对其进行贷款;另一方面,研发信息的不对称性使银行很难把握企业的发展前景,缺少放贷信心。还有,很多生物医药企业的资产集中在研发人员的智力资本和设备,企业不能向银行提供相应的抵押财产来担保。此外,我国政府也没有出台相应的贷款政策来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使得银行对生物药企业的贷款持消极对待的态度,积极性也不高。

(三)股权融资艰难

我国的《证券法》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一些法定条件,其中有一条为:“开业时间需在三年以上,并最近三年需连续盈利。”这对我国不少新成立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较为苛刻,很多企业前期基本为不断投入,能够持续盈利的很少,这是由生物医药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四)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资本投资开始踊跃

从2007年开始,各类风险资本逐渐进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一方面,我国的大部分生物药企业,特别是中小生物药企业,对风险投资都非常渴望;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和私募等在金融危机后也开始逐渐从传统产业和行业退出,进入医药类等新兴行业寻找新的投资机会。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开始大量筛查生物医药开发项目,评估其风险和投资收益,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投资论证。

三、对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融资的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

首先,针对生物医药企业要建立多元化投资结构,政府在拨款支持的同时,政府的自筹资金也能够顺利投入支持;国内各种金融贷款存在的情况下,允许国外有资质的投资也能够进入。尤其要注意的是,政府必须在基础性的研究方面要相应的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设立一些大型技术创新基金来支持,或者也可以出台政策向相应的生物药企业提供无息的贷款、差额担保等多种方式;还可以通过减税、增加研发投入、研发设备更新费用的抵扣税款比例等方式来提供支持。

(二)大力发展风险投资

在市场上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不断扩大融资范围;同时要辅之以积极的保障措施,倡导社会上的资金管理公司或者证券公司参与投资,同时努力吸引国际上合法合规的资本风险投资。与此同时,积极开创新的融资模式,使融资市场的渠道更加的多元化。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在分析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多种适合生物医药企业的融资渠道。希望我国的医药企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自身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出符合自己企业发展的融资模式,努力做到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企业的融资,从而为企业的研发创造良好的资金环境,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作者:张仕林 郑磊 单位:长春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任春青.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分析和判断.商业现代化,2008.2.

[2]彭熠,黄祖辉,郭红东.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与评价.科学研究,2006.

融资问题范文篇8

一、金融资产的整体转移与部分转移

作为金融资产转移处理的核心,金融资产转移的核心是确认是否符合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在金融资产转移过程中,需要确认相关的问题,终止确认就是将金融资产从企业的会计管理中,即账户或资产负债表中转销出去。从实践来看,金融资产转移交易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在确认条件时候,要确认其是否达到了转移的标准和条件。其中,在开展金融资产转移过程中,部分转移和全部转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作为整体转移,则应该将金融资产的确认判断条件应用于全部的金融资产,如果只是部分转移,则需要根据金融资产的判断条件,运用于发生转移的部分金融资产。

二、金融资产的几种情形分析

(一)金融资产转移符合终止确认条件。在金融资产转移的终止确认条件判断方面,企业收取金融资产会产生现金流量,如果不能继续产生现金流量,则应当确认该金融资产转移已经符合终止确认条件。与此同时,企业如果将金融资产的所有权和风险收益负担也转移给了对方,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确认该金融资产已经达到了终止的条件。(二)金融资产转移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在进行金融资产转移确认过程中,同样存在金融资产转移不符合确认终止调整建的情况。比如说,如果金融资产转移方,仍然保留了金融资产的所有权,并享受其中的收益,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则应当视为没有完成金融资产的转移。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仅是没有转移所有权不能完成金融资产转移确认,在收益和风险没有实现转移的时候,也不能确认完成资产转移事项,因为在财务处理过程中,仍然会出现相应的管理问题。(三)金融资产的继续涉入。在金融资产转移处理过程中,还会存在继续摄入的问题,企业如果没有转移金融资产,同时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也没有转移,应当进行处理,包括放弃金融资产控制,如果没有放弃实际控制,则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通过金融资产价值变动平衡企业风险水平。在金融资产转移过程中,是否发生转移及是否进行涉入,其中重要的标准就是风险和权益的转移情况。

三、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对于金融资产转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企业会计,不能忽视这种变化,而要根据外部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金融资产转移模式与会计处理路径,创新会计处理理念,通过多种方式满足金融领域的发展需求。在实践中,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调整金融资产管理理念,通过整合金融资产,提升金融资产转移的综合工作效果。现代经济及科技的变化,不仅仅带来的是金融工作外部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带来了金融资产转移方式上的变化,在工作过程中,对于会计及相关从业人员的挑战比较大,既要遵循基本的工作规律,同时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及时调整金融管理理念与模式,构建现代金融管理工作体系,提升金融资产流转的综合层次。(一)应收账款保理的会计处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于应收账款保留的问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会计处理。从实践来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将商品出售或者提供劳务等方式得到应收账款,并且交给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给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做保留处分。这部分业务由银行保留追索权。一般情况下,在金融资产转移过过程中,商业银行提供的保理业务都是附加追索权类型的,而金融资产转移造成的收益与欠款则会根据应收账款的转移而发生变化,最终也将计入当期损益中,有待金融资产的转移终止确认。在开展金融资产转移应收账款保理的会计处理过程中,要想提升会计处理工作层次和效果,要注重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处理。现代会计工作软件的发展,给应收账款保理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工具,成为实现多样、高效工作目标的有效载体,对于提升工作综合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金融资产转移过程中,作为会计工作人员,要充分重视到现代管理软件的重要性,将先进的工作方式、理念与传统的文化精华有机结合起来,提升综合工作效果。在会计处理实践中,要结合现代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资源的整合,为传统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通过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工作效果,满足现代金融资产转移中应收账款保理的会计处理的发展需求,引领现代工作向前发展。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会计处理工作过程中,要避免流于形式的现象出现,要真正让信息技术发挥作用,让金融资产转移中应收账款保理的会计处理创新落到实处。在金融资产转移会计制度方面,要整合基础应收账款保留制度,在金融资产会计管控体系中,要重视基础制度,要保证相关资产转移人员和会计人员参与制度制定,从而提升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提升金融资产转移的执行效果,维护管控等基础项目的运行效率,确保控制制度能发挥其实际价值。企业要保证具体工作能满足常规化工作流程,维护员工需求和工作习惯,优化制度意见的实效性。要保证金融资产制度的完善性,要维护制度体系的公平性、公正性,有效建立规范化运作管控机制,确保其合理性能满足金融资产发展的基本需求。(二)抓住金融资产转移的契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要想提升效益,必须抓住金融资产转移的有效契机。在企业金融资产转移体系中,金融资产转移制度是非常关键的要素,是决定整体转移效果的根本,基于此,企业金融资产转移工作要将效益作为根本,有效按照制度要求约束具体工作,确保金融资产管理制度能发挥其实际价值,实现管理工作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制度中,要结合理论对金融资产转移实践矛盾点和集中点予以管控,制定更加贴合企业发展需求、运营管理的方式,确保具体工作能得到落实,维护金融资产转移制度的综合水平。多数企业管理工作体系内,金融资产转移会受限于行政制度,工作效率也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甚至会出现行政工作管理效率降低的问题。基于此,相关部门要对制度约束机制和改革创新管理水平予以重视,有效提升金融资产管理流程的完整性。在金融资产管理与转移制度执行机制建立之前,要对制度内容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确保其能在具体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和验收作用。在新制度建立的过程中,要对金融资产常态化管理体系进行改良,因此,相关会计人员要明确这种改变和企业战略发展之间的关系,有效结合具体要求和项目管控标准,维护辅助措施的实效性,并且升级新制度的管理流程,也为提升金融资产管理制度适应期奠定基础。

四、结语

针对这种情况,在金融资产管理实践中,要进一步明确金融资产转移的路径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整改,提升综合管理效能。在实践中,要进一步明确金融资产转移重点,对资产转移确认和计量工作有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会计核算处理,实现金融资产转移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琛.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初探[J].会计师,2015(12).

[2]张莉.金融资产转移会计处理的商榷[J].商业会计,2016(06).

融资问题范文篇9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得从中小企业发展的自身找原因。目前中小企业的内部问题主要有:(一)中小企业经营不完善,信贷风险高。根据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情况,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企业的技术含量不高,规模相对较小,加上管理的水平跟不上,还有就是缺乏自主的研发能力,都是一味的降低成本来提高自身的利润,一般这样的中小企业都处于行业链的中下游水平。在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不易,风险加大。中小企业在产品的数量质量上都不具有竞争优势,很容易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在相关的统计中,我国的中小企业寿命不足三年。这样的一种状况也就使得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高,增加了银行对于中小企业信贷的难度。(二)中小企业除了经营管理方面,还有就是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比较低。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中的信用等级普遍较低。信用是一张名片,也是企业的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是一张王牌。信用是市场经济中的准则。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尚处于完善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滞后,在很多地方出现了中小企业拖欠工资、偷税漏税、跑路等一些违法现象的,这也直接导致了银行惜贷。(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财务报表可信度低。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对于规范的大企业来说制度不完善,财务的信息相对不真实,有些企业为了偷税漏税存在两本账,所以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方面可信度是相对比较低的。目前我国的税务方面又未能及时的跟进也为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作假提供了便利。银行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往往需要企业提供抵押,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贷款,即使那些管理规范,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也被拒之门外。当企业在遇到资金瓶颈的时候,就不得不向民间借贷,由于民间借贷没有规范,民间借贷的资本相对较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发展成本。因此在信贷问题上,急需有关部门能够出台相关的认证标准程序,扶持信用管理好的中小企业得到更多的融资机会。(四)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中小企业的管理大多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就导致了企业领导在做出企业决策时很难与企业员工进行沟通,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会直接导致决策的失败。中小企业的管理问题,大多是经验式管理,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先进的管理经验,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情况也发生着改变,原有的经验模式不能适应现有的企业发展水平。企业发展了,环境改变了,管理也要改变,所以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从长远出发,进行企业的相关规划,在中小企业中,管理问题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改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政策思路

(一)完善中小企业担保机制。中小企业要发展要融资,就需要外源性融资渠道,即金融机构的帮助。因此确保企业的担保机制建设,加大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势在必行。同时,中小企业也要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在政府主导,企业信用发展的基础上完善企业相关的担保机制,营造一个中小企业良好的融资环境。(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体系的建设是对融资渠道的一种尊重,也是对中小企业的一种体制监管,减少融资的风险。这就需要政府在企业的信用建设方面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银行的风险。(三)提供信贷的利率支持。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融资的成本,成本的来源主要是资金的利率,政府对于需要扶持的行业企业要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提高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使用率,让中小企业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快速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四)渠道建设加快中小企业信贷的技术服务。在银行的融资渠道是对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银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也毕竟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小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当地的政策及时调整自己的信贷业务,调整信贷的服务,更好更快的为我国的中小企业服务。(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援助。对于政府扶持的企业行业,银行金融渠道要优先保障资金的到位,政府要为中小企业设立专门担保机构进行相关的贷款保障。政府在财政的支持下也要为中小企业提供部分优惠的贷款方案,以保障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保障企业的长足发展,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贷款,以及企业的税负方面的工作支持。这些都有利于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六)完善社会信用法制体系。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政府的扶持,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加大我国企业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保障规范企业的发展以及融资。(七)完善中小企业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的发展外援是必需的,企业自身才是立命之本。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企业自身,所以中小企业要加快发展的步伐,从自身找问题解决问题。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建立企业的社会信用等级,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重视自身的品牌建设,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从根本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

融资问题范文篇10

关键词:融资;融资风险;融资渠道

一、河南青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融资渠道现状与风险分析

(一)河南青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简介

河南青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简称河南青成),成立于2016年11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是世界五百强美国约翰迪尔工程机械产品河南省总、壳牌工程机械专用油河南省总、美国唐纳森河南、德国MATO黄油枪河南省总,并有自主品牌艾普松润滑脂,同时全面开展了工程机械交易、维修、寄售、租赁等业务,是一家工程机械整机与后市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企业。公司总部位于郑州市,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有办公室、仓库、大修车间、展示场、宿舍、职工食堂等。目前,公司设立了整机事业部、润滑油事业部、零件管理部、二手机部、财务部、综合管理部等部门。截至目前,河南青成已经成立了信阳分公司、南阳分公司、新乡分公司及洛阳分公司,在全省各地市与一百多家网点建立了后市场合作关系。

(二)河南青成融资渠道现状

河南青成融资渠道包括两种:一是外源融资,二为内源融资。1.内源融资。内源融资即公司生产经营所获得的资金,也就是公司内部积累的资金,大多由折旧与留存收益组成。内源融资属于公司筹集资金的不二选择,属于公司资金的一种核心来源。通过表1可知,河南青成内源融资资金主要来自于公司的留存收益,公司三年间的内源融资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比2018年提升了35.52%,达到了80.82%。表12018—2020年内源融资数据来源:河南青成2018—2020年财报。2.外源融资。如果公司内部积累的资金无法满足其生产经营所需,则将选择外部融资方式进行筹资。外部融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公司债券、银行贷款等。通过表2和表3发现,河南青成的外源融资渠道有两种,具体是银行贷款与股东投资。公司三年间的外源融资占比逐年减少,2020年减少到19.18%,比2018年减少了35.54%。第一,银行贷款。通过表3发现,银行贷款是河南青成外源融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在2018年到2020年间,该公司银行贷款额度同比处于上升态势,说明公司由于业务和规模的扩大,使得对资金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但是也可以看出,这三年的银行借款都是短期借款,没有出现长期借款,说明公司的信用周期短,公司有待提升银行对其信用评估等级。第二,股东投资。通过表3发现,2018年,河南青成采取股东投资方式进行融资。就股东投资而言,其是公司的一种股权资本,可以提高公司的信誉和融资能力,融资成本较低,但会出现产权不清晰的问题,对产权交易形成了阻碍。

(三)河南青成融资风险分析

通过分析公司财务状况能反映其融资风险状况,二者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当公司财务状况变好,融资风险会减少;当公司财务出现经营亏损的情况时,筹资的风险系数就会相应提升。本文以河南青成2018—2020年财务报告为数据基础,同时参考行业值,通过分析公司财务状况来判断其融资风险的高低。2018—2020年这三年,公司资产总额分别为7400.18万元、9582.16万元和11612.42万元,负债总额分别为1864.47万元、2601.09万元和2974.26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分别为5535.71万元、6981.08万元和8638.16万元。1.偿债能力。由表4可知,公司2018—2020年三年的偿债能力指标变化幅度较小,结合行业标准值54%来看,公司资产负债率偏低,长期偿债能力较好,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高于行业标准值2和1,再结合应收账款周转率,说明该公司经营状况较为谨慎,融资风险较低。2.盈利能力。由表5可知,公司2018—2020年的盈利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基于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公司研发升级了一系列新产品和应用系统,增加了收入;再加上公司在燃气市场领域的开拓取得显著成效,净利润增长,不管是总资产报酬率,还是净资产收益率,都超过行业值的10.8%与6.4%,这意味着企业盈利水平高,融资风险相对低下。3.营运能力。由表6可知,公司2018—2020年营运能力指标数值变化不大,但是各指标同行业值3.00次、3.00次和0.80次相比,总资产、应收账款及存货周转率,都比标准值小,这意味着,企业变现能力不强,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慢,资产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导致营运能力不佳,融资风险较高。

二、河南青成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

(一)外源依赖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单一

由表3可知,河南青成目前采取银行贷款和股东投资这两种外源融资渠道,其中,股东投资所要达到的融资条件较高,以至于公司三年只发生了一笔融资,导致公司外源融资对银行贷款比较依赖,从而出现了融资方式单一的问题。虽说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了部分积累,也能够通过资产抵押在银行获取部分资金,但公司在面对未来良好市场前景和机遇时,资金问题仍然可能制约其发展;而且采取银行贷款这一方式很难继续扩大规模,具有局限性。在融资上,尤其是对于成长并不成熟的公司,在出现通过传统融资方式难以满足现阶段正常经营所需资金要求的情况下,必须及时另辟蹊径,以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二)内源融资占比大,融资比率失衡

通过对河南青成内源融资进行分析,发现公司内源融资占比大,2020年内源融资占比达到了80.82%,较2018年上升了35.52%,说明公司积累多,负债小。但内源融资在总融资中占比较大的话,会造成公司融资比率失衡,内源融资的弊端也会出现。公司的积累与盈利水平制约着公司内源融资,导致无法进行大额度的融资。股利分配上,一些股东会从私人利益出发,强调分配股利的占比需在某一水平上,制约了股利分配;若公司的股利分配太低,则无法吸引到对股利分配有倾向的投资者,公司投资吸引力会由此下降,对未来外源融资产生影响,对公司可持续发展不利。

(三)营运能力不足,融资风险较高

通过对河南青成的融资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公司营运能力各项指标均低于标准值,公司没有进行强有力的应收账款催收工作,造成其无法在合同规定时间内收回资金,导致出现坏账风险。公司的存货变现时间长,变现能力不足,流动性弱。总资产上,公司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处于上升态势,前者出现问题,总资产周转率会低下,资产没有得到较好的利用,使得公司虽然盈利能力较好,但营运能力不足,导致融资风险较高,进一步加大了融资困难。

三、解决河南青成融资渠道问题措施

(一)提升企业竞争力

河南青成应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治理制度、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等,减少私营企业中权力的重合,扩大经营区域,多多招揽人才,改进生产技术和产品创新,提高企业自身在市场的竞争能力,提高自身决策的可靠性;为自身营造良好的信用形象,让自己的财务信息更加完善,增加自身在市场上的透明度。为了赢得银行认可,也为了持续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要不断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管理者素质,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制定切合实际的融资目标任务,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融资。一是争取得到投资公司投资风险资金;二是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力争得到政府部门的政策性支持,取得更多的科技创新支持资金补贴;三是多想办法从民间、同行及大小额贷款公司等渠道融通资金,使得企业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四是另辟蹊径,尝试把外资银行作为自己融资的来源渠道。

(二)创新融资渠道

目前河南青成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过于狭窄,一旦主要融资渠道出现问题,会造成资金流断裂,应该选择多种融资渠道满足公司资金需要。目前公司根据实情可选择以下方式创新。一是融资租赁。作为一种进行设备投资及盘活现有固定资产的重要金融工具,融资租赁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快速的发展。近两年,融资租赁行业在我国以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融资租赁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可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有的企业固定资产占用了资金的绝大部分,资产的流动性差;而利用融资租赁公司的固定资产设备售后回租业务,可以将企业的设备类固定资产盘活为流动资金。其次,可以优化企业财务报表、均衡各年经营情况。通过灵活地安排租金支付,可以调节设备租赁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时,售后回租可以将企业的固定资产转化为货币资金,有效提高了企业财务数据的流动性指标。再次,可以延迟缴纳所得税。融资租赁两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加速折旧,减少当前缴纳的所得税,取得递延所得税收益。此外,对于收取的租金,融资租赁公司在扣除设备本金的利息部分后会给企业开具增值税发票,可以抵扣企业增值税销项税额。河南青成工程机械交易、维修、寄售、租赁业务中,可能会出现急需设备但资金不足的情况,在这时公司可以向租赁公司租赁设备,等到审核通过后,租赁公司会融资并采购相应的设备,并把设备交给公司。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公司需要按期交付租金给租赁公司,待期满后,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继续租赁或是留下设备。该方式不但达到了融资目的,而且做到了融物,风险程度下降,同时在融资租赁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对企业筹资很有帮助。二是私募债劵。企业债券通常又称公司债券,是企业按照相关规定,通过金融机构向投资者销售的,按照约定方式付息并偿还本金的一种有价证券。根据河南青成的性质,可知其属于典型的中小企业,该公司能够通过私人的形式,转让或者发行企业债券;另外还可以订立本金以及利息偿还的时间。它具有无行政许可、备案制度、无财务指标要求、鼓励融资双方独立协商资金成本等优点。私募债券能够一定程度上节约企业的融资成本,并且对于企业应对融资风险也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三)合理调配融资比率

经过分析,发现河南青成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之间占比差距大,其中内源融资占比大,造成了融资比率失衡。为了化解这一矛盾,公司需要做出以下举措:一是加大产品的市场宣传力度;二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优化产品质量;三是提升公司的社会价值,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四是提升自身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由于该公司的发展目标、经营策划以及未来规划能够被资产市场全面了解和分析,它的发展信息能够充分地披露给投资者,因此外源融资的比例才能增加。从实际融资角度看,在公司内部积累的同时,也应结合相应的外源,两者彼此促进,对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有利。

(四)完善运营管理

河南青成自身管理水平是制约其融资能力的内部因素,是提高营运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降低融资风险的关键。公司可以从应收账款、存货和总资产三方面来完善公司的运营管理,进而降低融资风险。在应收账款方面,公司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控制。事前,公司要将赊销业务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然后要完善客户评审制度,在销售产品前对客户进行调查,建立客户档案,及时解决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事中,赊销发生后,要与客户签订相应的合同,并由销售与财务部门开展合同管理工作,监督与跟踪合同执行情况。事后,建立还款激励措施,在合同中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分时间阶段给予客户优惠,提高客户的还款积极性,从而提高公司的按时还款率;再者,公司对应收账款催收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催收程序。在存货方面,公司和供应商进行平稳合作,一方面能够产生良好的成效,另一方面采取作业标准化、改进工装与优化工艺等诸多手段,进而高效地开展产品综合生产工作,使销售数量大幅度增加,从而提高存货周转率。生产适应市场销售的产品,及时将技术不先进的产品进行淘汰处理,结合市场实际第一时间对库存结构进行调整。就滞销产品而言,如果库存时间比较长,可通过促销等手段进行处理。由于公司的主要资产包括应收账款和存货,所以这两方面的管理有所提高,也就意味着总资产方面也就提高了。公司自身管理水平的不断加强,提高了公司的营运能力,也降低了融资风险。

参考文献:

[1]付宪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J].轻工科技,2019,35(12):35-40.

[2]任丽英,尚姿含.郑州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09):27-28.

[3]纪永强.KYT药业公司融资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9.

[4]常继莹.新常态下中小企业融资途径探析[J].财会通讯,2018(3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