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质量安全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9:48:11

农产质量安全监管

农产质量安全监管范文篇1

[关键词]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对策

我国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数量越来越多,农村品的种类也愈加多样。农产品质量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问题,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查,以保证上市流通农产品的食用安全。这不仅关系着人们的健康,对农业市场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但目前农产品质量监管期间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需要找到其问题的解决对策。

1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由政府部门和专业监管机构负责的,对农产品生产至食用的所有生命周期进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但是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并不完善,存在各种问题,抑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提升,下面对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1.1质量监管工作分化不明确。我国农业发展至今,国家对农产品质量一直都给以高度重视,针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制作等一系列的环节进行了规范,并出台关于农产品质量监管的规范文件,详细指出了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具体内容。但是农产品生产、销售、流通、储存都需要进行质量检查,负责农产品质量监管的部门较多。在实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执行期间,各个部门并没有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重复或遗漏的现象。这也是由于各监管部门分工不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混乱,缺乏统一的规定与管理,致使监管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而降低,无法完全保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1.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工作难度大、效率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工作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农产品的食用安全,保障食用者的健康;另一方面促进农业经济效益提升和发展。因而各地区的政府部门和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非常重视,但是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监管工作内容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这些监管部门在执行监管工作时,很难全面落实监管工作,会出现有些监管工作无法顾及的现象,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频繁出现。这也是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的内容和环节较多,检查的流程也较多,工作量较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使监管效率降低了。1.3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不严格。农业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业逐渐兴起,虽然监管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检验,但是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没有严格的质量标准约束。而且我国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还在完善当中,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在进行生产加工作业期间没有具体质量标准可以依据。这样一来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就会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生成的农产品进入到市场也会有很多的安全问题,农产品数量众多,而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能只是个别的,想要通过检查筛选出来很难。因而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不严格,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隐患的成因。

2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的解决对策

通过对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问题的分析,可以明确这些问题存在会对农产品食用安全造成影响,使人们食用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农业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因而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质量和效率,下面对其解决对策进行具体分析。2.1完善基层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明确责任分化首。先,按照中国农业部出台的关于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相关规定,要加快建设基层的农产品质量检验站,构建监督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优化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使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统筹管理,各项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展开,以满足新的农业发展需要。其次,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将相关的质量监管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划,各个监管机构和部门都要相互进行沟通,共同将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进行分化,各部门都要明确自身负责的区域和检查的具体内容。然后按照国家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定开展工作,明确责任分化后,几个部门分工合作,对农产品生产、储存、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管,促进监管工作质量与效率提升。2.2提高农产品质量检验水平。农产品质量检验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而基层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首先,要积极推进基层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的建设,并根据农产品质量检测规范与标准,完善监测站运行制度。其次,要引进专业的农产品质量检验人才,根据检验人员的专业能力合理分配至适合的岗位上,保证检测人员的胜任力。最后,强化农产品质量检验意识,采用现代先进的检测设备,应用现代先进的检测技术,当然这对检测人员专业素养要求较高。总之,就是要从制度规范、人员安排、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强化,来提高农产品质量检验水平。2.3完善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与生产环境息息相关。一些农产品生产地区同时也是工业材料的生产基地。这些地方工业污染严重,而且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旧材料大量排放,导致污染严重超标,造成农业环境污染,影响了农产品质量。为降低农产品生产环境的污染指数,需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的生产、种植实施集中管理。当地的龙头企业要发挥带头作用,实施农产品规模化管理,通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保证农产品质量。此外,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完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清除市场中不合格的农产品,避免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对优势的农产品,要运行品牌战略发展模式,以优良的质量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赢得市场份额,推进农产品市场良性发展。2.4注重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生产加工是其产品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因而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一定要注重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首先,要从农产品生产加工人员入手,对生产加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帮助生产加工人员掌握农产品生产加工的规范与标准,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对生产人员的培训要到实际作业场所进行,在实践生产当中会发现许多问题,培训人员要抓住机会,让生产人员学会问题解决处理的办法。其次,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的建设与发展。现阶段农产品生产加工都是零散化的,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难以发挥。因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要组织同一区域的农业用户,共同组建农产品生产结构,实行统一化、规模化的管理。并且,结合同一区域农业生产用户的力量,开发新型的农产品,逐渐形成产业化的经营模式,这样农业生产加工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2.5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一定要采取措施,使监管职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首先,要对农产品销售场所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保证市面上流通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其次,基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要联合进行监管工作,对涉及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监管,及时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安全隐患进行处理。最后,要不断对监管水平进行优化,学习先进的农产品质量监管理念,重新调整监管模式和方法,促进监管工作质量与效率进一步提升,保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同时,促进农产品市场的稳定运行。

3结语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保障农产品质量、食用安全的重要举措,但目前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得到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重视。要完善基层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明确责任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检验水平,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从而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问题,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性提升。

[参考文献]

[1]戴杰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07).

[2]潍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4.

农产质量安全监管范文篇2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监管;现状;对策

1芮城县农业发展现状

芮城县是山西省的南大门,地处晋、秦、豫三省交界的黄河中游金三角地带,素有“鸡鸣一声听三省”之美誉。全县辖7镇3乡,172个建制村,714个自然村,4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9万。境内北高南低,东西狭长,阶梯分布,一面阳坡,东西长65公里,南北宽18公里,国土面积1176平方公里。县域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4度左右,一月均温0-2度,七月平均温度28度。年均降雨量为514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约205天。境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森林覆盖率达到34.59%。全县粮食面积97.49万亩,总产量35.31万吨,其中夏粮面积50.20万亩,产量17.77万吨,秋粮面积47.29万亩,产量17.54万吨,水果面积24.9万亩,产量57.99万吨,花椒10万亩,产量0.5万吨。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中国花椒之乡、部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部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有部级龙头企业2个(天之润枣业、丰润公司),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个(亚宝药业、利尔达果业、山西田康果蔬),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6个。列入省农业产业化“513”工程企业7家,其中省级梯次2家。2017年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完成30.15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完成11.51亿元,截止2017年底,全县46%的农用地和62%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8.4万户,户均增收3200余元。总之,全县优势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粮食生产基础稳固,设施农业亮点纷呈,一村一品形成规模。南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循环农业示范园、休闲农业观光园建设和效应凸显。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力提升。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稳步推进。农业合作组织持续壮大。农业综合执法迈上新台阶。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正步入步伐加快、质量优化、效益提升、良性运作、规范发展的快车道。

2芮城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

2.1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全县10个乡镇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立了农产品生产记录监管巡查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配备了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和办公设备。全县基本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基本解决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2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芮城县把申报“三品一标”认证作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近两年来,全县完成无公害农产品的申报认证30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制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5个,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4个。同时,县政府鼓励“公司+农户+标准+基地”,实施农产品品牌公司化管理,使全县农产品向生态、安全、品牌化的方向发展。2.3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县级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办公面积达370余平方米,自开展工作以来每年抽样检测各种蔬菜、水果样品达1000多个,乡镇农产品监管快速检测工作已全面铺开,年均检测瓜果、蔬菜样品2000个左右。2.4执法体系建设。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一体两翼”监管职责,执法大队加强对农药、肥料、种子等农资经营门店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和产地环境的监督管理,严格实行高毒、限用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对违法事件做到有案必查、处罚到位。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3.1职责交叉的环节分工不明确。农产品、食品生产和消费要经过一个完整的链条,包括生产(种植、养殖)、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烹饪等环节,从农田到餐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对食品的污染,造成农产品的不安全。实践中各行政机关按照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来进行分工,即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该规定虽然简单明确,但在管理体制上往往形成部门职能交叉的模糊地带,最容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3.2散户生产经营主体管理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违法行为有具体的规定,而对家庭散户生产中的违法行为缺乏约束机制。我县农产品的生产主体很大一部分还是种植、养殖散户,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此外,有一部分农民专业组织合作社,实际上也是散户生产,根本做不到企业化生产的要求,其登记的目的不是为了生产需要,而是为了争取项目资金和银行抵押贷款使用。对于农产品生产散户,其数量多且相对弱势,在依法监管上存在监管难、处罚难、执行难的问题,需要在法律法规方面制定相应管理细则。3.3监管力量和技术支撑不足。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量大面广,而我县农产品安全监管机构人员偏少,有限的监管力量难以应付日益繁重的监管任务。而乡镇农产品安全监管站只是增挂牌子、明确职能,没有编制人员增加,很多监管职责没有落实到位。村级的协管员绝大多数是村组干部兼职,忙于村里的事务,属于义务工作,责任心不是很强,很难充分发挥监管的作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基层管理还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实际要求差距较大。目前常用的监管手段就是抽样监测,包括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我县目前主要是快速定性检测,但是实验结果误差大,可能导致误判,损害被检测者的利益,难以全面评定农产品安全。而定量检测时间长,费用高,时效性不强,由于农产品的流通很快,等检测结果出来时农产品早已销售出去并可能已造成危害,检测结果往往只能作为事后警告或责任追究的依据。另外,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只能查封、扣押,不能采取其他处理手段,而农产品很多都是鲜活产品,比如蔬菜,不及时处理就会烂掉,以上这些经济损失或经费由谁来负担,在执法实践中都很难操作。3.4市场准入制度不够健全,质量问题追溯难。初级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的种类少,除了猪肉等个别农产品实行了市场准入外,许多初级农产品没有产地证明或未经质量检验便进入了市场。此外,加上来自我县区周边的河南、陕西农产品的涌入,对农产品市场造成冲击,销售的农产品来源更难监控,目前,我县虽然已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平台,但是还不能真正付诸实施,一些生产者对农产品质量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标准化措施得不到有效贯彻和执行。尤其对于那些散户生产、品牌市场知名度还不高、生产规模不大的农产品,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消费者难以进行质量追溯以维护自身应有的权益。

4加强农产品监管的对策建议

4.1健全监管体系建设。抓住当前中央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省、市资金和政策扶持,加快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配备专门人员、安排专项经费,强化乡镇农产品快速检测;加强乡镇监管队伍建设,强化生产环节的日常巡查,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充分发挥村级协管员的作用,给予一定的误工补助,实现从县到乡到村的监管体系全覆盖。4.2加大农产品质量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强化农产品安全意识。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涉及种植业和养殖业,而且涉及生产加工领域和流通领域,贯穿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介,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消除个别领导思想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淡漠意识。要通过广泛宣传,把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落实到每个监管人员,每个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营造从上至下、从干部到群众、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人人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4.3切实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履行监管职责,加大巡查力度,加强日常监测和风险监测,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乡镇人民政府要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全面负责乡镇地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强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农业投入品经营者、生产经营主体要全面履行生产经营主体职责,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经营制度,实行农业投入品进货查验和进销台帐管理,对所经营的农业投入品实行质量安全承诺;农产品经营者要建立农产品经销档案,规范农产品标识,依法承担因经销不合格农产品引起的质量安全责任事故。4.4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动机制。当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存在分段管理和职能交叉监管重复的现象,要针对不同的受监主体,加强日常巡查,创新监管方式。农业部门要加强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动机制,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源头可查、过程可控,提高监管整体效果。4.5加大农业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和农药安全使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使用违禁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突出抓好农村、城乡结合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坑农、害农行为,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形成信息畅通、联防联动的应急处理网络。

5小结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就是要切实围绕“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目标,把住“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底线,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充分调动县乡村基层监管队伍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应有的效能。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整体水平,真正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赵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探讨[J].食物安全,2010,27(1):49-54.

[2]程瑞芳,高现奇.浅谈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18):78-81.

农产质量安全监管范文篇3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区域农业概况

进年来,盘县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围绕打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目标,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和农业“接二连三”。全县农业示范园区30个(其中省级10个、市级6个),已有盘州红米、保基茶叶、妥乐白果、保田生姜4个农产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2个,规模化养殖场20个,启动了碧云剑茶叶、红如意软籽石榴等绿色啦仙谷、妥乐、乌蒙大草原等生产基地认定工作,打造了盘龙酒、双凤酒、岩博酒、天刺力、碧云剑、盘县火腿、乌蒙竹根水等知名品牌,同时,哒啦仙谷、娘娘山获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点,并获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荣誉称号。据2016年底统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40.63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14%,人均GDP达51752元,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第81位。盘县是120万多人口的农业大县,长期以来,农产品以产量为主,片面追求高产高效,滥施滥用农药化肥现象十分普遍,加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却很滞后,我县农产品质量整体低下,健康安全性标准很低。

2农产品监管现状

2.1经费紧缺

政府财政预算未涉及农产品监管和检测经费项,也未纳入县、乡级人民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没有明确考核评价、督查督办等措施。

2.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薄弱

盘县农业局没有规范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监测能力薄弱。

2.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完善

乡(镇、街道办)没有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成乡(镇、街道办)没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检验检测室。

3农产品监管困难存在的原因

按照《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号)的精神文件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规划制订、力量配备、条件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县、乡级人民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明确考核评价、督查督办等措施。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等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工作力量,尽快配齐必要的检验检测、执法取证、样品采集、质量追溯等设施设备”,针对盘县农产品监管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政府重视不够

经费投入少,缺乏足够的农产品监管工作经费和检测经费,不能很好地对检验检测、农业技术标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三大体系建设,从而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监测能力薄弱,检测参数只有24项,侧重于农药残留检测,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和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能力极弱,如“瘦肉精”、“孔雀石绿”等重要参数无法检测,不能满足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需要;主体责任落实没有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县、乡级人民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明确考核评价、督查督办等措施,在超市、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学校未配备检测设施和仪器,没有建立自律性检测室,无法开展检测工作,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全面监管。自从2013年到2016年度省、市、县、乡镇政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但是年终没有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量化纳入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办)政府和农业园区绩效考评,

3.2监管体系不完善

盘县的农产品监管由植保站、土肥站、药监所、屠宰监管股、农业执法队、质检站多个部门共同监管,责任不明确,相互推诿扯皮,造成谁都在管,但谁也没有管;乡镇监管机构是各乡镇在农推站或畜牧兽医站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但没有专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和独立的办公室、办公设备和检测设备等,检查主要还是眼睛看、嘴巴说,连基本的快速检测都不能做到,大多乡镇丧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2016年做了一份调查统计报告显示,盘县27个乡镇农推站或畜牧兽医站90%的农业工作人员履职是乡镇包村综合工作,只有10%的兼职人员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并且年龄老年化、专业不对口等问题,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难以推进全县农产品监管工作。

3.3政府监管机构不健全

由于盘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滞后,监管不到位,导致农产生产过程中出现使用禁用农药、兽药,从而盘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低下,各级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生产者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意识,滥用农药,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安全,在农产品督查工作中了解到在1999年以前曾在蔬菜、粮食、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过限制的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敌枯双、毒鼠强等农药。

4盘县农产品监管的保障措施

4.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乡(镇、街道)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行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总体要求,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量化纳入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办)政府和农业园区绩效考评,提高考核权重,严格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

4.2完善监管体系

一要按照机构队伍、职能职责、设施装备、制度机制、标识档案“五个规范化”的要求,规范设置盘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配齐、配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二要成立乡(镇、街道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设置专职监管人员编制2-3人,真正做到专人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三要设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每村一名、组协管员每组一名,充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四要建成乡(镇、街道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检验检测室,完善检测体系,配置检测农药、兽药需的仪器,加强检测能力,隶属乡(镇、街道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管理,负责完成本辖区内农产品的检测任务。

4.3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各级监管、检测、执法经费依法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乡镇监管经费由县级财政统筹落实,确保工作正常开展。一要建成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检验检测室。建成27个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投入经费每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检验检测室10万元,共计投入财政经费270万元,落实农残速测仪、兽残速测仪、电子天平、冰箱、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空调、振荡器、照相机等必要设施仪器。二要确保省、市、县、乡农产品抽样和检验检测经费。县财政每年投入不低于120万元用于抽样、检验检测经费,确保县级每年抽检农产品样品数量不少于8000个,其中定量检测数量不少于600个。乡镇监管机构落实日常巡查、速测工作,每个乡镇监管机构全年检测农产品样品不少于7200个。

4.4大力推进农药标准化生产

以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园等为重点,开展标准化速测技术培训,普及推广标准化速测技能,以点带面,扩大标准化覆盖面和普及率。

4.5加大品牌建设力度

农产质量安全监管范文篇4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意义;对策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意义

1.1当代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伴随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步入新的时期,将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原则,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安全、优质的现代化农业,需要坚持数量和质量并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单单涉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此同时也涉及到农产品出口,是农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的重点之所在,所以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1.2关系农业农民增效增收的大事情。伴随社会农产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我国大多数城市实施了农产品安全市场准入机制,对那些不达标且不安全的农产品严禁其流入市场,外国更是严控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若是不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诸多农产品都会被拒之门外,会严重打击到生产者积极性,减少农业生产效益,对农民经济收益影响较大。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策略

此次研究以果蔬、鸡鸭猪羊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例,简单阐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以政府部门与专业监管机构承担的,对于农产品生产到食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展开质量安全监管。现阶段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有着各种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率与质量的提升,需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提出科学有效的举措,拟定现代农产品生产经营模式,大大提高质量与效率,强化动力,促进农产品高质与绿色发展。2.1提升农产品质量,强化绿色生产理念。第一,需要全面提升果蔬与鸡鸭猪羊肉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必须要给规模化养殖户与散养户提供更加细致化的各项标准,同时对拟定出的标准展开积极宣传与推广运用。拟定出更加严格的农药、农兽药与抗生素使用、动物饲料有关标准,同时对规模化养殖户与散养户展开宣传与推广,并且对规模化养殖户与散养户加以准确引导。规定规模化养殖户与散养户严格根据拟定出来的各项标准开展生产工作,强化规模化养殖户与散养户生产工作绿色理念,从而生产出健康、绿色且安全的农产品,充分满足人们逐渐增长的对于农产品优质方面的需求。2.2重点突出品牌领头作用。提高本地果蔬与鸡鸭猪羊肉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充分结合示范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乡、市建设工作与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实况,开展种植业与畜牧业品牌建设工作,进而强化品牌建设力度与质量管理力度。在社区、乡镇等之中积极引进绿色的种植农产品与畜牧农产品[1],全面扶持那些有地理标志性的种植类与畜牧类农产品保护基地,对种植与畜牧品牌加以收录,选择具有影响力的以及影响力大的农产品产业品牌。2.3健全法律规章制度,严格把控质量安全。对于果蔬与鸡鸭猪羊肉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展开责任追究,有关部门构建责任追究平台,把果蔬和鸡鸭猪羊肉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相关项目安排与产业品牌评价工作进一步结合起来。强化果蔬和鸡鸭猪羊肉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乡、市创建工作执行力度,同时为其展开专业的治理工作,做好有关例行监测与风险评价工作。2.4提高产业各方面素质。加强现代化的要素在种植类农产品与畜牧类农产品发展中的有效运用,激励种植业与畜牧业产业引入先进技术,综合产业优化转型升级与提升质量和效率的各方面需求,挑选一部分非常先进的技术与具备行业引领性的技术,组合成产业独特的技术。配置现代化生产设施设备,有效弥补种植业与畜牧产业在设备层面的缺陷与不足,优化升级设施设备。2.5合理使用各种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多种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的超声检测技术与纳米检测技术;果蔬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中的酶抑制检测技术等。第一,超声检测。这种技术是对农产品物料和低量超声波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检测,明确作用的构成程度和类别,借此掌握产品的化学与物理性质,明确农产品之中是不是有着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在检测以后,可以了解到食品安全程度。第二,纳米检测。这是农产品安全检测中的重要检测技术之一,该种检测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遭到外部因素所干扰,检测结果精准度高,采用这种技术能够从微观角度检测农产品,减小误差,防止检测偏差太大,提高检测精度,因此可以积极推广运用该种检测技术。第三,酶抑制检测技术。其是探索较多且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种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现阶段发展成农药残留检测的主要技术。这种技术是采用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特异性,以抑制昆虫的中枢与神经系统里面的乙酰胆碱酶活性,损坏神经系统传导,让昆虫体内乙酸胆碱累积中毒死亡,从而达到农药残留检测目的。

3结束语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确保农产品质量与食用安全的关键措施,需要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绿色生产理念;突出品牌领头作用;健全法律规章制度,提高产业综合素质,进而有效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农产质量安全监管范文篇5

建立了以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主,县(区)农产品质检中心(站)为辅的两级农产品质量监管和监测体系。

(一)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机构逐步完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在*年*月通过省计量和资质认证。中心内设办公室、绿色食品管理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科、化验检测科4个科室。现有职工23人,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65%以上,教授级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6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3人,主要对全市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进行监督管理。化验室面积700平方米,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各种仪器设备47台套,可以对蔬菜、大米等农产品中有机磷、有机氯和重金属等64个参数的检测。按照省农产品质量监管局要求,于年初已开展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的蔬菜残留进行监测。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车一辆,可以机动的对全市生产基地,市场中的蔬菜进行检测。

(二)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站)稳定发展。**县农产品质检站有职工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50%以上,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1人。化验室面积200平方米,主要对**县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的蔬菜进行监测。**县农产品质检站没有设立。

二、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不断完善,但从目前来看,许多与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亟待我们去研究解决。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不够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队伍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畜牧等专业人员多,而分析化学、植保、化验检测等方面的人才少,这与当前强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的新形势要求不适应。由于受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产品检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落实不够到位,更新知识难,存在与工作实际需要相脱节的现象。农产品检测仪器设备更新慢,缺乏质谱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不能很好的对农药参数进行定性。

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薄弱。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环保、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相比,缺乏独立专业执法机构,缺专业执法人员,缺执法装备,缺执法经费。造成农业行政执法能力低、水平低、权威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建立有效运行机制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但目前市、县财政没有落实,配合不到位,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难以有效、及时落实。检测设备陈旧、条件简陋,没有办案经费,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取证、检测设备,检测能力不强,不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要求。要解决这些问题,每年需经费在120万元左右,而现在每年只有30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造成很多工作内容无法实施。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门很多,职责的界定不清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仍然不能形成日常性、常规性执法,严重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造成“出台前无法可依,出台后有法难依”。

三、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重视和大力支持,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稳定和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健全检测体系,切实开展好适应新形势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需要的社会化服务工作,真正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建设总的思路是: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以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主导,县区农产品质检站为骨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大型市场速测点为补充的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重点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增强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意识,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紧密结合法律贯彻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解疑释难、宣传教育工作,使宣教活动常搞常新,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水平和监管行政执法能力。

(二)完善各项配套制度,确保法律有效实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管链条长、时间跨度大,需要一个完整、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支撑。要尽快出台已经起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要加快研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细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行为有要求的,监督检查又必须实施的,行政处罚和法律罚则中有明确规定的.都应当有规范性的、操作性的规定,以便各方遵循、实施和对照检查,使法律进一步具体化,以确保各项规定具有可操作性。要通过加快立法,健全体系,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各方面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创。

(三)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控制好农产品质量,建设一支稳定的农产品监管队伍至关重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检验检测、技术服务队伍建设中,通过引进、培训等多种途径,充实技术力量,做到编制、人员、经费等到位,并切实提高其权威性。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作为农业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加强执法力量,完善手段,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通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数量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整体提升。

农产质量安全监管范文篇6

关于质量安全的定义,目前还存在两种争议。一种理解是将“质量安全”视为一个“偏正式”组合词,语意重心是“安全”,其意思应理解为“质量方面的安全”,与“数量安全”形成一组相对应的概念(如英文中的safety和security),如JulieA.Caswell[1]将食品质量分为安全属性、营养属性、价值属性、包装属性和过程属性5个部分,安全属性决定食品是否直接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营养属性决定食品对于消费者的使用价值,而另外3种属性决定食品受消费者欢迎的程度等。另一种是将“质量安全”视为一个“并列式”组合词,其含义既包括“质量”又包括“安全”,相当于“质量与安全”的意思(如英文中的qualityandsafety),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该定义[2]。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涵问题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定义在不断发展变化。按照国际通行原则定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质量和安全的组合,而从我国工作实际和工作重点来定义就是指质量中的安全[2]。2006年,我国颁布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定义为“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就涵盖了质量和安全两个方面的内容。钟真[3]等提出了“全面质量安全观”,认为“质量安全”可分解成品质和安全两大属性,安全属性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而品质属性具有私人物品的性质。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农产品市场的质量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问题,政府监管与规制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办法。乔治•阿克尔洛夫[4]最早分析了卖者和买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对质量信号的影响,提出了“柠檬市场”理论;阿克尔洛夫、斯蒂格利茨[5]认为,“柠檬问题”是因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质量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尼尔逊[6]对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的划分为正确认识食品质量信息传递提供了极大方便。国内学者王秀清[7]、周洁红[8]、王可山[9]等较早研究食品安全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的市场失灵问题;李功奎[10]等认为,农产品“柠檬问题”的存在造成高质量农产品市场的萎缩,高质量农产品市场难以形成;周开宁[11]等学者对农产品市场中质量信息不对称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方法主要有基本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两大类[12]。AntleJM[13]讨论了治理结构中的道德风险问题,提出了有效食品安全管制原理;周德翼[14]等论述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信息管理的成本收益问题;陈小霖[15]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演化博弈模型;李长健[16]提出了运用系统论方法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的思路;郭晓东[17]等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宋英杰[18]等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扩散过程中政府管制的影响因素。

3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顶层设计及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相继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与之相配套法规和规章,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明确了农业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职责分工,逐步建立了农产品质检体系、执法监管体系和标准化生产体系。“十二五”期间,构建和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认证、风险应急和执法监管五大体系,改革和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一步明确了农业部门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职责,形成了部、省、地、县、乡五级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信息平台,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健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检验检测体系。目前,我国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实践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法律法规体系、执法监督体系、农业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定认证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的缺陷[19-21]。在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优化对策研究中,陈锡文[22]等从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科技支持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等方面开展研究,提出构建政府监管、企业监管和部门监管的“三管齐下”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孔翔玉[23]提出加强监管主体(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工具(法律、技术等)、监管客体(食品生产和销售部门)和监管目标(食品安全无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优化对策。

4大系统控制理论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控制论较早作为系统科学的应用研究,1948年维纳(N.Wiener)出版了《控制论》,1954年钱学森出版了《工程控制论》,随后学者们进一步发展和拓展了生物控制论、经济控制论、社会控制论和人口控制论等。其中,经济控制论是控制论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它研究复杂的经济客体和把经济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管理,是以系统处理和系统分析作为研究方法论的基础[24]。在理论方面主要涉及和发展了大系统的建模与辨识、大系统模型的简化、大系统结构特性的研究、大系统稳定性分析与镇定、大系统的协调与优化控制等[25-26]。其中,大系统分散控制是社会经济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研究方法上出现了多种学科的综合,特别突出与神经网络信息系统等的创新结合[27-28]。我国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大系统理论及其应用。1977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国内第一篇“大系统理论及应用”论文。涂序彥[29]认为协调控制理论中的多变量协调控制理论和大系统协调控制策略能够广泛应用于电力、食品等系统;郭峰[30]运用大系统控制研究房地产预警系统;徐浩[31]运用大系统方法构建了动态的、自适应的重大突发事件处理系统;王安华[32]等运用大系统多级递阶控制技术研究气田管网安全应急调度问题;杨运峰[33]运用系统控制理论研究矿业煤与瓦斯防治问题;李志刚[34]运用大系统控制理论研究天然气产运销系统控制模式;杨乾[35]运用大系统控制论研究天然气产销协调控制问题。

5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农产质量安全监管范文篇7

一、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各级农业部门履行法律职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紧迫任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赋予农业部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新职能,迫切要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尽快实现从以生产领域监管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转变;从以行政推动为主,向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并重转变。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队伍不健全、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手段落后,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创新监管机制、监管制度,强化监管力量,已成为当前农业部门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已经成为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依法加强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依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四)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我国现行农业行政管理体制为基本框架,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为基本目标,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充分发挥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数量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整体提升。

(五)基本原则。一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为目标,确保权责统一。既要着眼于长远,统筹规划,建立全程监管的长效工作机制,也要结合各地、各行业管理工作实际,因地制宜,科学筹划,合理布局、稳妥推进。二是依法监管、严格把关。依法监管必须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制定和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和规定、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制度。三是整合资源、开拓创新。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客观要求,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加强分工与协调,发扬互助合作精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源有效整合,构建合力推进的监管机制。四是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以良好的作风,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把法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对农户重在引导、教育和技术指导,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企业、批发市场等组织化程度较高的主体,重在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六)主要目标。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明确职责,充实人员,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公正、高效和保障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尽快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七)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职责。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职责,适应依法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的要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明确一个归口管理机构,综合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认真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并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规划或计划,依法监督和管理农业标准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包装和标识、检测机构考核认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检查等工作,并依据职责权限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和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依法对下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八)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水平。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结合各地实际,抓紧制定和完善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产品包装与标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农业投入品监督抽查结果公布、快速检测方法认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等相关办法,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并认真加以实施。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作为农业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加强执法力量,完善手段,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履行法律赋予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执法职权,已经推行综合执法的省、市、县,要进一步充实力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执法水平。没有推行综合执法的地区,要尽快整合执法力量,明确执法机构,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水平。

(九)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布局合理、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机构,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健全国家、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各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范围以行政管理部门考核的授权为限。农业部建立部级综合研究中心、部级专业性及区域性检测中心,主要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及国家、行业标准研制等工作;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综合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主要承担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地方标准研制等工作;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主要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督检验检测和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各地要按照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抓紧编制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鼓励和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重点产地等建立速测站(点),并开展相应的检验检测工作。

(十)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能力。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社会团体等科研资源,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研究,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的研究,加速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和技术方法的研发,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先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步伐,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将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内容,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指导,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投入品,净化产地环境,强化源头控制,规范生产过程,加强生产档案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十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需要,各地要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检验检测、技术服务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训等多种途径,充实技术力量和人员。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人员的管理,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的监管工作队伍。既要培养一批在风险评估、标准制定、检验检测、质量认证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专家型人才,又要培养一批通晓行政执法等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的管理型人才,更要培养一批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

四、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组织领导

(十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加强领导,依法行政,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正确处理好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关系,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的关系,依法监管和引导服务的关系,尽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工作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健全、责任明确、运转高效、行动统一。

农产质量安全监管范文篇8

一、监管措施

(一)建立检测监管体系

平顶山市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进一步提升保障能力,形成“市级为龙头、县级为骨干、乡设检测站、村设安全员、企业自检为基础”的层层把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网络,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保证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加大监管力度

近年,平顶山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市通过加强对禁用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和整治,推进“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品牌农业等措施,提高了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平顶山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对农产品生产基地例行监测,并将结果向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通报,在市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派驻检测人员,对上市农产品进行快速检测,如果发现有问题的农产品禁止进入市场销售,复检超标的,予以销毁。

(三)创新监管模式

平顶山市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全程监管。平顶山市建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项目,包括市级监控指挥中心、中心机房,并无缝对接187个市场检测室,覆盖全市颇具规模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生产基地、批发农贸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实时进行视频监控、技术远程督导、数据采集、上传检测结果、统计分析、市场预警、质量追溯等。

二、存在的问题

(一)检测监管不能全覆盖

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覆盖率小,农户监管薄弱,难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当前农产品生产模式背景下,生产者千家万户,经营者也是千军万马。产销之间没有形成固定的供求合作关系,产销脱节,质量得不到保证,责任无法追溯。在整个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产品生产比较分散,无包装、标识,信息也就无法传递,从而无法从末端进行溯源。

(二)监管手段相对单一

农产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无包装、无标识,不容易进行追溯,在监管时往往只能处理现有物品。在对违法者进行打击时,往往面对弱势群体,如农民、菜贩等,这些人对法律法规不了解,对违法行为认识不到位。

(三)追溯体系尚未有效运行

虽然平顶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任务已完成,但追溯网点人员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工作迟迟不能正常开展。至于农业投入品追溯系统,目前平顶山市还未建设,这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造成一定隐患。

三、原因分析

(一)地方政府重视不够

个别地方政府重视不够,不能完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人员、经费没有保障。

(二)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

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主要对生产企业开展例行监测、日常巡查,对农户几乎没有监管措施。在对生产企业监管中,也没有对违法行为进行有效处理,往往以说教为主。

(三)生产企业自律性不强

大多数生产企业虽然按照要求建立检测室,实行生产记录制,但都存在应付心理,没有落实到位。企业自检作为平顶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组成部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严格实行产地准出制度。

四、解决对策

(一)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

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持对制售假劣、违禁农业投入品行为的高压态势。加强农产品生产监管,从源头控制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农业生产领域,严厉打击各类违法使用禁用高毒农药及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

(二)培育农产品品牌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严格产地准出制度,提高生产者的主体责任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水平,从源头解决“产出来”的问题。继续争取各级财政补贴,对补贴方式进行调整,争取通过政策引领,培育打造一批“三品一标”知名品牌。将“三品一标”作为申报农产品龙头企业和申请财政项目的前置要求。

(三)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农产质量安全监管范文篇9

摘要:农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也随之加重。同时,伴之而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却时有发生,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身心健康。我们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有监管与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相应对策

近年来,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先后建立了无公害生产体系、抽样检查制度、市场监管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文章重点研究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模式,从政策法规制定到相关农产品投入控制,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做为我国今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参考、借鉴。

1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状况分析

辽宁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省、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工作,依法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鉴于我省目前各市、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工作情况不一,各地还要加大农业行政执法机构的力度,逐渐完善和填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相对薄弱的空白地带。农业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手段之一。目前我们还存在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办公场地、执法经验等问题,这就造成了农业行政执法的困难。

2加强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

2.1严格农药管理

为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努力实现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目标,辽宁省农委制定了相应政策。目前还应加强以蔬菜、水果生产环节违规使用禁用物质及高毒农药为重点,强化生产过程监管,规范生产行为,严查农药的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加大力度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对生产和销售农药的部门加大监督管理,加大监督抽查。

2.2加大执法队伍建设

目前我省农业综合执法力量还相对薄弱,人员、经费都是主要问题。很多县区综合执法机构基本有名无实,难以应对庞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市场,以致出现监管空白地带。只有从省本级开始建设执法队伍,向市、县、乡(镇)逐级完善,才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力开展。

2.3修订相关法律

建议我国一方面加大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修订力度,特别应确保已批准使用农药有相应的限量标准约束,同时借鉴国外的做法,对无限量标准农药的残留制定明确的管理措施。还有就是推动《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对经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加大惩重法律条款,严厉追究生产者责任,严厉处罚违法违规行为。

3结论

通过近几年建设和完善,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总体水平不断提高,总体趋势向好,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只有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才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保障;完善检验检测体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屏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尽快提高农业质检机构检测能力和水平,加强检测技术人员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也是确保农产品安全性的必要条件。加强技术支撑也是关键。提高检测技术手段,加大先进检测技术仪器设备投入,加大对高效低毒农业投入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作者:魏薇 单位:沈阳市农业监测总站

参考文献:

[1]冯平,房丽婷.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14):253-254.2014.

[2]白冰,赵玲等.生物传感器在检测食品品质及其质量安全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3(5):414-420.2012.

[3]陈武,任明强等.As、Hg元素对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37(2):164-166.2009.

第二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杭州市从2014年开始,按照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创建试点工作的通知》(浙农质发【2014】12号),首先在余杭区和桐庐县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2015年又在临安市、萧山区和建德市创建,余杭区被列入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创建单位。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坚持以县域为单位,整县域推进原则;坚持依法履职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建立“产”出来和“管”出来相结合的农产品长效保障机制;坚持创建工作与落实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促进工程;坚持政府监管与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相结合,强化激励和约束,培育诚信守法环境。创建工作由县政府自愿申请,市农业部门初审推荐,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组织监督检查,省农业厅评定确认。杭州市五个区、县(市)通过两年的创建,取得良好成效。

1监管体系形成新常态

该五个区、县(市)按省级评价标准进行建设,成立了由分管副区、县(市)长任组长,县政府办、食安办、农业局、林业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发改局、财政局、农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预案》,并作出部署。构建起政府领导主抓、农业局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形成“分兵把口、协调配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机制。县行政监管和综合执法人员岗位责任明确,管理制度健全。健全检打联动、红黑名单和投诉举报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机制,建立面向分散农户和收购储运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机制和管理模式。建立县、乡镇(街道)、村、基地四级农产品监管队伍。健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渔政管理站、畜牧兽医局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70个乡镇(街道)建立集农技推广、动物防疫、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做到“有机构、有职能、有人员、有设备、有经费”;900多个行政村建立食品(农产品)安全网格协管员;1200多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部配备质量安全内检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农技人员实行“一岗双责”、“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管生产的必须管质量,500名农技人员走千家农户、联万亩基地、实现农业增收超亿元。落实县、乡镇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人300余名,在杭州农业信息网上公布,并与生产主体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形成工作机制新常态。

2标准化生产成为业主自觉行动

该五个区、县(市)按产业实施农业标准和操作规程,制定适应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蔬菜、水果、茶叶、畜牧、水产品生产模式图150余张,每户农户一份,并指导其应用,标准入户率达100%;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共实施绿色防控面积53500亩,应用粘虫板、防虫网500亩,性诱剂3500亩,杀虫灯30000亩,生物防治19500亩;实施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175000亩,高效双低农药普及率达91.9%,化学农药使用量比创建前减少15%以上。进一步推进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和畜禽规模化标准养殖场建设,“三品”产地面积占辖区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50%以上,获证主要农产品占同类农产品商品量的35%以上,标识率达80%以上。同时,县农资公司组织农资经营网店、生产基地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县农资公司、乡农资经销店、环境服务公司签订回收处置协议。2015年,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100余吨,回收率80%,其中桐庐县莪山乡销售农药4.2万件,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3.6万件,回收率85.7%。

3追溯体系基本建成

2015年,该五区、县(市)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功能,新安装“杭州模式”追溯管理软件80家,至此,“三品一标”及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的产品可追溯率达到75%。企业、合作社健全农产品生产档案,信息录入电脑,开展产品上市前自检(送检)、检测数据联网上传,二维码查询,做到过程可控制、产品可追踪、责任可界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县平台通过市平台与“浙江追溯”对接,主体数据库、检测数据库和可追溯管理数据库对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做到管理有制度、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测、包装有标识、产品准出有证明。应用“杭州模式”追溯管理,消费者随时随地可查看农产品安全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发农产品电商追溯新体系,将两者结合来,提高业主应用追溯管理系统的积极性。采用可追溯的农产品管理系统,记录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启动农产品电子产业园、“农村淘宝”,既应用网络销售又提供追溯信息。杭州“安厨电商”已经成为鲜活农产品服务平台,以“公司+配送中心+合作社”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带动50余家农产品基地和上万农户“触网”,“逗妮开心”、“百岁坊”等一批农产品电商企业快速发展,并建立核心示范基地,发展生态绿色农场,执行严格农产品检测制度,以保障所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4全程管控扎实有效

一是建立连锁、统购、配送等农资营销模式,实行农资购买实名登记和索证索票制度。以15家农资连锁公司为龙头,900多家农资经营店为分支机构的农资流通网络,实行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和统一服务的“五统一”经营模式。开展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完成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单位450家,占实施区农资经营单位的50%,数据库涵盖全区域90%以上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和农资商品信息,把农资监管、服务信息化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结合起来,实现“信息数据化、购销实名化、监管实时化、服务网络化”。二是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名录,将规模化农产品生产主体信息录入归档,明确农产品生产主体为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落实“一个生产主体,一张模式图、一本生产记录,一份承诺书,一名内检员”制度,实行全过程安全化生产。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开展产品上市前自检。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农产品生产信息均上墙公示。对主体安全化生产告知率、培训率均达100%。三是70多个乡镇(街道)开展农残快速检测,并对公众免费开放,连同企业的全部快速定性检测数据上传至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人们可即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四是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百日严打、专项整治、绿剑行动为抓手,组织多部门联合检查。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600余人次,检查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资经营企业563家次,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16家企业,责令限期整改。立案查处违法案件5起,查处率达100%。五是组织科技人员开展“保质”生产服务90余次,现场咨询3000多人次,发放各类资料11000份;各产业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95期,培训8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生产模式图69000余份,以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意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开展农残快速检测41890批次,合格率100%,开展县级年度农产品定量监测1000多批次,监测参数、产品来源覆盖全区域主导产业基地,省、部级监测合格率达99%以上。近3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笔者认为,对照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质量管理,还有两方面很值得我们关注。一是执法问题。英国有《1990年食品安全法》,美国有《联邦肉类检验法》、加拿大有《有害物控制产品法》,从农产品产销到消费的不同方面、不同层面、不同环节形成完整的、严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在依法管理上,英国、美国、加拿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者,没收和销毁违法产品,责令停产停业和吊销营业执照,还要承担受害者的民事赔偿责任、判处监禁。而我国在农产品质量管理方面虽已制定多部法律、法规和规章,但执法不够严厉。二是诚信问题。在德国,涉及农产品的每一个企业都是质量安全重要的管理者和责任人。生产、加工、运输、贮存、经营、餐饮每个环节的操作者,都非常自觉地讲诚信,决不会做“没良心”的事,决不会犯规。如乳制品从农场生产、加工、流通到最终消费者等各环节均由BVL统一进行管理,采用电子标签芯片承载全程信息,人们可准确了解该乳制品的产地、牧场、工厂、生产线、生产时间等信息,有效地保证食品质量安全。荷兰范德利集团以“公司+农户”组织生产,做到每块牛肉都有档案可查。因此,笔者认为,2016年杭州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要巩固现有成果,将五区、县(市)的做法在全市推开,同时要借鉴国外做法,着重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制和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及其运营机制。我国正在建设法制国家,杭州市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体系。一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进行“查漏补缺”,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标准、检测认证、评估应急进一步科学完善,形成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二是严厉执法,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零容忍”。具体地说,全面展开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和执法监管,专项治理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依法监管。“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都要硬,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依法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要依托农业综合执法、动物卫生监督、渔政管理和“三品一标”队伍,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和查处。强化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农产品生产、收储运、屠宰等各环节的执法监督力度,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及时消除隐患。对制售假劣农资、生产销售使用禁用农兽药、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收购销售病死畜禽、私屠滥宰和假冒“三品一标”产品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依法查处。农业行政执法、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和刑事司法要做到有效衔接,对涉嫌农产品质量安全犯罪案件100%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及其运营机制。要以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重点,以诚信自律为核心,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杭州市要在省内率先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制定《农产品生产单位信用评级标准》,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增强业主诚信意识,运用网络、POS机等手段对农资和农产品实现全程监控。要建设信用信息系统,依托智慧农业,实现信用记录电子化,互联互通。运用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融合政府监管、主体生产、消费服务等功能,构建省、市、县统一的失信黑名单披露、市场禁入和退出、失信行为举报等多部门跨地区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和“信息平台”,并对社会开放。要强化业主诚信责任。要促使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树立诚信意识,使诚信成为业主自觉行动、成为企业立地和发展的基本点。农资经营企业、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规模种养殖场要对农产品安全作公开承诺,让公众知晓。要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直通车”和电视报刊等,宣传业主的诚信行为,监督诚信行为。

作者:楼奎龙 张祖林 封立忠 赵飚 洪美萍 潘军平 程忠平 单位:杭州市农业局 杭州市余杭区农业局 桐庐县农业局 临安市农业局

第三篇

摘要:从农产品安全的角度出发,具体阐述了我国在农产品领域开展风险分析的发展,通过参考一些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相关经验,对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体系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近年来,频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不仅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重大损害而且使消费者在意识上形成恐慌,还给消费者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农产品作为“从农田到餐桌”食品产业链的源头,始终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对农产品贸易造成影响,还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形成威胁。因此,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引入风险分析理念,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体系,有利于更好地对农产品安全进行科学化管理,为农产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1风险分析在国外食品安全领域的进展

1.1风险分析在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1.1.1风险分析在美国的应用

美国依据风险分析来制定食品安全方针政策,风险分析由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他们更注重对农产品的初级产品、加工、配送、消费等一系列过程中的农产品危害变化进行风险分析。建立了从农场到餐桌的食物微生物风险评价的模型,还建立了在线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服务资料库系统(FoodRisk.org),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可通过查询相关数据获得目前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和防范措施。

1.1.2风险分析在日本的应用

日本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建有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体系,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工作由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风险管理工作主要由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共同负责,各有分工。食品安全委员会对农产品中的各种危害进行风险评估,并通过国际会议、网络、热线等形式与外界进行风险交流,明确风险评估方向。农林水产省侧重与农林、水产品相关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是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产品的安全性,并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大力推广HACCP体系。而厚生劳动省侧重与食品卫生相关的食品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工作,主要对农产品进口和流通环节中农产品安全的监督管理。由这2个部门共同制定农药、兽药残留限量标准。

1.1.3风险分析在欧盟的应用

欧盟主要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机构有欧盟委员会健康和消费者保护总署、欧盟食品与兽药办公室、欧盟食品安全局组成。其中欧盟食品安全局承担了食品中所有的风险评估任务,并以开放、透明的方式授权其他机构进行必要的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持,共享风险评估数据。利用各种信息媒介进行公共信息的交流,使所有利益方和公众能够获得及时、可靠、客观、正确的科学信息。

1.1.4风险分析在德国的应用

德国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将风险管理同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相分离,并由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FR)和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BVL)组成风险分析机构。BFR负责风险交流工作并独立于政府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将完成的风险评估报告提交给相关的联邦机构,为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提供基础。BVL负责本领域内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其首要任务就是发现风险,并在BFR或其他联邦机构评估风险对人和动物健康或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1.2各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

根据WTO/SPS协定的要求,各国以立法的形式,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的法律框架,并规定了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各项法律职责和义务,其风险评估机构和风险管理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工作的有效性和强制性,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法规体系。

2我国在农产品领域开展风险分析的进展

我国于2001年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引入了风险分析,主要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三部分组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框架。其中风险评估是基础,风险交流是目的,风险管理是手段。我国农产品风险评估制度是在200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的基础上确立的,2007年5月成立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相继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总则》、《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管理规范》、《农产品中化学污染物剂量-反应评估指南》、《农产品中化学污染物暴露评估指南》、《农产品中化学污染物风险评估模型建立指南》等技术规范,主要用于对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危害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近几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工作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农业部已认定88个专业性和区域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145个试验站和10个依托单位,相继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摸底排查和专项风险评估为生产指导、消费引导、应急处置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和按照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部署,2014年我国农业部在前2年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及评估项目的实施,为便于全面掌握农产品生产过程和产地收贮运等环节中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探测识别,对各种危害因子的消涨变化进行跟踪评估,对独特的农产品营养功能成分进行甄别鉴定,从而确保农产品生产规范、产品安全。

3推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的发展方向

3.1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平台

成立专门的风险交流机构并制定风险交流机制,将风险交流活动贯穿于风险分析的全过程,开展互动式的风险交流,让监管者、经营者、生产者、媒体、社会组织都参与进来,各利益相关方就农产品安全风险、风险所涉及的因素和风险认知,相互交换信息和意见,而不再是以某一方为主体的简单传达、灌输和宣布等单向行为,在已经建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推进风险管理措施在所有各方之间达到更高程度的和谐一致,提高预警防范能力。

3.2建立在线农产品安全风险分析资料库

可以参考美国FoodRisk.Org,在已建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在线农产品安全风险分析资料库,除了监测数据之外,收集和整理来自公共和个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状况、农业投入品安全状况和生产使用情况、动植物本身的抗药性等)进行的风险分析研究获得的相关数据和方法,为从事农产品安全分析的研究人员提供相关资源、数据、向导、研究工具及大量的相关信息,同时收集、消费人群的健康状况、膳食结构、日消费量等信息,为普通消费者提供膳食补充品、健康、营养素、体重控制等消费者关注的信息,以及健康教育材料等。

3.3实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结果是公众消费和选择农产食品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维护和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的重要方面。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跟踪检测和执法监督检验等结果,向社会公众及时准确的安全信息及可能造成的危害,提请公众关注和警觉,采取相应的防范手段和措施,及时指导生产者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增强消费者信心,促进国产农产品销售。

3.4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的独立性

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必须独立于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机构,将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分离,以减少管理者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干扰,确保其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逐步摆脱行政部门的综合决策的模式。首先通过制定科学、透明、公开、明确的专家委员产生程序,建立保障专家委员会独立性的机制,弱化行政部门对专家产生的决定权。其次应增强专家委员会的自主性和权威性,以专家委员会为主体,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方向和计划,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客观性,使风险管理机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作出的各项决策都基于科学基础之上,从而真正确保消费者安全。

3.5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的法律体系

以行政法规的形式从机构设置、独立性保障、人员配备、人员卓越性和独立性保证、工作开展、风险交流、内外部监督机制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风险分析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从而提高其对其他部门的约束力,使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工作顺利开展。

作者:高文霞 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宋永津,樊永祥.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应用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徐蕾蕊,刘弘,周志俊.美国的在线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资料库介绍[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1,23(1):45-47.

[3]唐城,漆雁斌,张娟.四川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与防控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9):10-12.

[4]陈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1):63-65.

农产质量安全监管范文篇10

[关键词]“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对策

“三品一标”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简称,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三品一标”以标准化生产为载体,在推进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基地化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阿勒泰地区高度重视“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地区“三品一标”已由相对注重发展规模进入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新时期,由树立品牌进入提升品牌的新阶段,“三品一标”工作机构必须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质量监管上来,严格审查,严格监管,全力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1“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分析

1.1监管机构存在问题

“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和单位,这就容易导致监管工作开展过程中职能错乱,多头监管的现象。目前,基层“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人员较少,不能对监管主体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监管机构常常存在违法行政的现象。例如在进行农资监管过程中,国家为了实现对农资产品全面监管的目的,由工商、质监、农业等多个部门进行监督执法,其中在农业部门又设置了种子、畜牧兽医、农产品质监、农业执法和植保等多个部门,尽管监督部门设置较多,但是真正发挥监管职能作用的部门却少之又少,各个部门之间全责不明晰,监管力量不集中,导致了对农资市场监管作用不大,严重影响到农资市场秩序。

1.2没有建立突击监管制度

在农业生产企业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下突击开展农产品安全监督检查最能够反应出农业生产企业基本现状,但是实际上却做不到这一点。监管部门在检查之前都会通知企业,然后监督部门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对农产品产地环境、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和农产品投入品使用记录以及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等进行进行全面检查,由于事先通知,企业做好了充足准备,生产企业的真实情况往往被掩盖起来。

1.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存在局限性

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应该是一个系统化体系的监管,主要以政府监管为主导,结合第三部门监管、社会监管和个人监管,由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国家工商局等共同进行内部监管,实施一个监管环节有一个监管部门的原则,这种监管模式导致执行效率差,可操作性不强。基层地区监管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存在很大局限性,上级主体部门往往具备较强的专业和技术监管优势,基层地区要想实行监督就需要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基层政府部门没有能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2“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策

2.1以治理整顿为抓手,坚决遏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

要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排查治理行动,强化蔬菜高毒农药、畜产品中“瘦肉精”和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等禁用药物的整治,集中查办一批制售假劣农资和禁用药物的大案要案,坚决杜绝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坑农害农。要求工作人员热情周到做好服务,指导申报材料的编写,协助申报单位完善相关材料。

2.2以监管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落实

要先行在“菜篮子”主产区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产地准出管理,全面提高投入品控制能力、标准化生产能力、质量追溯和质量监测能力,推动提升监管能力、落实监管责任、保障质量安全。印发“三品一标”相关法律、法规资料,做好基础知识的宣传工作。利用科技“三下乡”、科技入户等工作,进行近距离宣传;开展培训班一期,对企业负责人、合作社社员及种养殖大户进行“三品一标”申报知识普及。

2.3以乡镇监管机构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体系队伍监管能力

按照农业部推进乡镇监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建设进度,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年底前所有涉农乡镇全部完成监管机构建设的硬任务;要加强培训指导,强化岗位练兵,切实提升乡镇农技站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的意识和能力。以检验检测为抓手,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执法。要科学界定市、乡二级质检机构的业务分工和工作范围,严格规范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速测工作;要加大对质检机构的考核认可,实施检测人员执证上岗。

2.4以“三品一标”为抓手,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

对“三品一标”要重点加强证后监管,以应急能力建设为抓手,切实做好突发问题的科学处置。要加快完善应急机制,提高信息报送时效性,建立舆情监测制度,健全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摸底排查和监测评估,实现科学管理、明白生产、放心消费。同时,还要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经验,不断健全完善制度机制。要注重挖掘、收集监管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并从制度机制层面加以总结、提炼和推广,不断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要积极推动责任落实,加强横向配合和纵向联动,积极探索“分兵把守、协调配合”的监管机制,要大力推动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管理,发挥好阿勒泰市场在配置资源、保障质量安全上的激励约束作用。

作者:哈尔丽卡西·胡马尔 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农村能源办公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