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6:53:25

阑尾炎范文篇1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是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的常见的腹部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需及时手术治疗,临床医生仅依靠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误诊漏诊时有发生,急诊B超以其快捷、无创、简便易行的特点为大多数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对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对165例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进行了B超检查,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发现超声对诊断急性阑尾炎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我院临床因急性腹痛而拟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共165例,其中男97例,女68例,年龄为17岁~62岁,平均38岁。患者均以急性右下腹或脐周疼痛为主诉,持续3h~5天不等,伴或不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查体:患者右下腹压痛明显,有反跳痛及肌紧张;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升高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所有病例均急诊行腹部B超检查。仪器使用西门子超声诊断仪SONOLINEG20以及GE公司LOGIQα200超声诊断仪。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或右前斜位,首先请患者指认最疼处重点检查,然后探头以此为中心,多角度、多方位逐步加压扫查,并寻找腰大肌、盲肠、髂动、静脉作为标志,以获取阑尾炎的声像图。仔细寻找并观察记录阑尾的位置、形态、大小、壁厚、回声、渗出液、有无粪石及周围组织等声像图特点,如声像图显示不满意,可加压探头以减少肠气干扰,必要时可左侧卧位或右侧冠状扫查[1]。

2结果

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的165例患者中,115例超声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或提示急性阑尾炎可能,其中85例阑尾可见显示,其外径5.8-7.3mm,平均6.7mm;超声结果为:41例(48.2%)可见阑尾腔内积液,50例(58.8%)可见阑尾壁充血,33例(38.8%)可见阑尾粪石回声,75例(65.2%)阑尾周围组织回声增强,8例(7.0%)盲肠周围可见积液,13例(11.3%)阑尾脓肿包块形成。除明确为阑尾脓肿包块形成的13例外,余102例均予以急诊切除阑尾,术后病理结果为43例单纯性阑尾炎,52例化脓性阑尾炎,7例坏疽性阑尾炎。13例阑尾脓肿予以抗感染治疗,9例入院后行择期手术,另4例因病情加重,于入院后2~5天施行手术切除阑尾,术中观察及术后病理均提示阑尾穿孔。余50例患者经超声检查诊断分别考虑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肠系膜囊肿、右侧输卵管妊娠、急性附件炎等,予以对症及抗感染等治疗后,17例因腹痛症状无明显缓解于入院后1-3天内行手术治疗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术后病理结果为5例化脓性阑尾炎,12例单纯性阑尾炎,其中5例阑尾位置为盲肠后位。超声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敏感性为85.7%、漏诊率为14.3%。

3讨论

阑尾为一圆形管状器官,位于右髂窝部,位置深,外形呈蚯蚓状,长约5~10cm,直径0.5~0.7cm,腔很细,B超检查时因其声阻抗与周围组织接近而不易显示。阑尾炎在腹腔内的位置决定于盲肠的部位,阑尾基底部与盲肠关系比较恒定,是根据麦氏点压痛诊断阑尾炎的解剖基础,也是超声检查阑尾时的定位依据[2]。急性阑尾炎时,因阑尾壁充血水肿、阑尾腔扩张积液而增粗、阑尾周围炎性渗出等病理改变,超声可清晰显示阑尾,典型的阑尾炎声像图表现为肿大的阑尾似蠕虫状与盲肠相连,另一端的低回声结构,外形呈管状结构,横切面呈靶环结构,直径在6mm以上,其中以盲端增粗较为明显,横切面呈同心圆状。近年来随着B型超声的广泛应用,正确识别急慢性阑尾炎声像图特征的能力进一步提高。B超检查时,如果在回盲部找到异常回声,采用探头缓慢逐步加压技术,缩短体表与阑尾之间的距离,减少气体干扰,得到比较清晰的图像,探头加压后有明显的压痛及反跳痛,通过测量阑尾外径,观察阑尾腔内有无积液,阑尾体积的变化,阑尾内有无粪石,阑尾壁血流信号是否增多,盲肠周围有无积液,阑尾周围组织回声是否增强,以及有无阑尾脓肿包块形成等来判断是否存在阑尾炎,诊断准确率较高,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对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及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帮助,不仅减少了寻找阑尾的困难,避免延长切口,而且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本组165例病例,102例急诊B超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手术后病理证实为阑尾炎119例,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符合率达85.7%,它确实能成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有效方法。临床提请右下腹超声检查的例数逐年增加,相信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提高,该项检查将会为临床提供更具依赖的可靠信息。

参考文献

阑尾炎范文篇2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单孔腹腔镜;小儿单纯性阑尾炎;临床应用

小儿单纯性阑尾炎是小儿腹部外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阑尾的盲肠头部突出端形似蚯蚓的盲管由多种病因引发了炎症,进而使患儿出现腹痛、发烧及腹腔等症状[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临床治疗小儿单纯性阑尾炎的方法逐渐被腹腔镜手术代替,该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速度快、安全性高等特点,不过由于儿童的治疗依从性较差,且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是一种在围术期对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的护理理念,其通过广泛的研究已经证实能有效促进疾病的治愈。本研究即观察快速康复外科在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小儿单纯性阑尾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8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0例接受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的阑尾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7.51±2.34)岁,病程5~22d,平均病程(11.16±3.71)d,其中急性阑尾炎21例,慢性阑尾炎9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8.03±1.92)岁,病程3~20d,平均病程(12.14±3.07)d,其中急性阑尾炎20例,慢性阑尾炎1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支持。纳入标准:①符合《尼尔逊儿科学》[2]中关于小儿阑尾炎的诊断标准,并通过CT等影像学诊断确诊;②家属签署同意研究书;③符合手术指征。排除标准:①免疫系统疾病;②严重精神障碍;③凝血功能异常;④非单纯性阑尾炎;⑤合并其他器官如心、肺等严重性功能损伤;⑥具有麻醉不耐受的情况;⑦临床资料缺失。1.2方法两组均接受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术前不进行常规的肠道准备、不放置各种导管、不适用镇静药物,将禁食时间缩短至术前2h,然后术前2h给患儿服下12.5%的碳水化合物300~400ml[3]。患儿行硬膜外阻滞麻醉,于患儿脐部做一纵向切口,置入Trocar,向腹腔内注入CO2建立人工气腹,探入5mm腹腔镜,仔细观察患儿腹腔内部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使用抓钳将阑尾尖端提至脐孔下方经腹腔镜取出,将阑尾至切口处提出,结扎切除,阑尾残端使用钛夹夹闭,超声刀离断、烧灼阑尾残端黏膜,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留置引流管。将腹腔镜经脐部切口置入,观察阑尾周围组织情况及阑尾是否切除干净,取出腹腔镜和Trocar,缝合腹膜。手术过程中使用保温毯做好患儿非手术部位的保暖工作,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5℃,术中使用的输液液体和冲洗液等均加热至人体正常体温37℃。术中为减少患儿出现应激反应,应控制各种液体的输入,并限制输入速度。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手术前对家属和患儿进行常规的手术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告知,并进行常规的术前准备如肠道准备、导管放置等,术中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术后对家属进行术后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为减少疼痛导致的应激反应,术后需持续使用静脉镇痛泵进行镇痛护理,以减少患儿出现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肠麻痹等情况的几率。术后饮食方面应该注意,对于阑尾炎症状轻微的患儿在术后6h即可适量饮用温水,术后1d食用流食,术后2d食用半流食,术后3~4d即可正常饮食,饮食方面以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加强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阑尾炎症状严重的患儿需在肛门排气后饮食。为加速患儿疾病治愈的进程,护理人员需鼓励患儿尽早下床活动,症状较轻的患儿于手术当天即可下床活动,症状较重的患儿在病床上进行肢体活动。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①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阑尾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高质量的护理干预缩短了住院时间;有效:阑尾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护理质量较好,术后疼痛轻微;无效:阑尾炎临床症状仍明显存在,护理质量较差,或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记录两组患儿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③使用VAS评价两组术后的疼痛程度。④记录两组患儿术后切口感染、恶心呕吐、尿道疼痛、肠梗阻等情况发生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VAS评分比较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3.85±0.29)分低于对照组的(5.14±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阑尾炎属于小儿高发疾病,由于儿童自身生理结构特点,阑尾壁薄腔小,大网膜较短,且很难将自身症状描述清楚,因此在就诊时很可能阑尾已经化脓穿孔,甚至形成阑尾坏疽、周围脓肿,手术难度较大且术后恢复较慢[4]。故尽早诊断并实施治疗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治疗阑尾炎一般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目前本院在治疗小儿单纯性阑尾炎中主要使用的手术方式是单孔腹腔镜手术,该手术方式相较于常规治疗阑尾炎使用的三孔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美观度高的特点。在对于小儿阑尾炎的治疗中,单孔腹腔镜的创伤刺激小于三孔腹腔镜,但是手术创伤的炎性反应仍然可能导致患儿器官功能不全及发生并发症,影响其康复速度[5]。因此需要在手术治疗后辅助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快速康复外科。快速康复外科是指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患儿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从而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6]。在韩立梅等[7]关于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小儿急性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这一研究中,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显示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促进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缩短疾病治疗的时间。上述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相符,根据本研究结果,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快速康复外科能有效缩短小儿单纯性阑尾炎的疾病治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戴庆妍,李松芝,李国翠.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193-194.

[2]陈荣华.尼尔逊儿科学.第15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1608-1611.

[3]熊小兰,黄小珍,肖碧玲.基于循证的快速康复外科概念在急性阑尾炎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6):103-104.

[4]朱天琦,朱丹,余洪兴,等.加速康复外科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9,40(9):772-778.

[5]张现伟,侯广军,贾英萍,等.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小儿急性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6):15-18.

[6]崔馨元,崔岩,万宏.术后快速康复在小儿腹腔镜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与配合.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7,51(5):458-460.

阑尾炎范文篇3

术后护理

1根据不同麻醉,选择适当卧位,如腰椎麻醉病人应去枕平卧6~12小时,防止脑脊液外漏而引起头痛。连续硬膜外麻醉病人可低枕平卧。

2观察生命体征,每一小时测量血压、脉搏一次,连续测量三次,至平稳。如脉搏加快或血压下降,则考虑有出血,应及时观察伤口,采取必要措施。

3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后12小时,或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如置有引流管,待血压平稳后应改为半卧或低姿半卧位,以利于引流和防止炎性渗出液流入腹腔。

4饮食:手术当天禁食,术后第一天流质,第二天进软食,在正常情况下,第3~4天可进普食。

5术后3~5天禁用强泻剂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以免增加肠蠕动,而使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缝合伤口裂开,如术后便秘可口服轻泻剂。

6术后24小时可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7老年病人术后注意保暖,经常拍背帮助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

术后并发症及护理1切口感染多因手术操作时污染,坏疽或穿孔性阑尾炎尤易发生。术后3~5日体温持续升高或下降后重又升高,病人感觉伤口疼痛,切口周围皮肤有红肿触痛,则提示有切口感染。

2腹腔内出血阑尾动脉出血均因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病人表现面色苍白、伴腹痛、腹胀、脉速、出冷汗,有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必须立即平卧,镇静,氧气吸入,静脉输液,同时抽血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准备手术止血。

阑尾炎范文篇4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是否优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方法:126例急性阑尾炎病人分为腹腔镜组(LA)和开腹组(OA),分别进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和开腹阑尾切除,对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外,LA组在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水的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止痛药应用等方面均优于OA组。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手术,具有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所不具备的多种优点。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最常见的急腹症,过去多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随着腹腔镜外科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和经验的积累,腹腔镜外科手术的适应证正在逐步扩大,但是否用腹腔镜行阑尾切除术,目前尚有争议。本文就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比较进行了探讨。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126例病人,分为两组。LA组共62例,男40例,女22例,年龄14~75岁,平均40岁。术后病理报告: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5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9例。OA组共64例,男41例,女23例,年龄13~73岁,平均39岁。术后病理报告: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3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1例。两组病人均为临床确诊,病理证实。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方法

(1)手术方法:LA组:采用3孔法,脐轮上或下作10mm切口(A孔),插入10mmTrocar,注入CO2气体,气腹压维持在1.2~1.8kPa。插入镜头,直视下在左下腹置一个10mmTrocar(B孔),耻骨联合上方2cm处置一个5mmTrocar(C孔)。首先探查分离周围粘连,有脓液者先吸尽腹腔积脓。用电凝或施夹处理阑尾系膜至根部,Endoloop双重套扎阑尾根部,距根部3mm用剪刀离断阑尾,残端粘膜电凝烧灼,残端不包埋。对阑尾根部坏疽穿孔者,采用2-0可吸收肠线包埋缝合,或加用游离网膜覆盖,缝扎加固。标本从左下腹10mmTrocar内取出,如阑尾粗大将其装入标本袋内取出。有穿孔腹腔局部积脓者,用生理盐水及0.5%甲硝唑反复冲洗腹腔直至液体清亮为止,如污染较重或残端处理不满意,可在盆底放置一橡皮引流管从C孔引出。10mm戳孔皮下缝合1针,小腹贴拉合皮肤。OA组采用传统麦氏切口,阑尾残端用荷包包埋。

(2)观察项目:①手术时间;②从术毕回房到第一次下床活动的时间;③术后进食时间④术后出院时间;⑤止痛药使用率;⑥综合费用。

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数据比较用t检验。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二、结果

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治疗及恢复情况,除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外,LA组在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水的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止痛药应用等方面均优于OA组。见下表。

两组病人术中、术后情况比较(均数±标准差)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下床活动时间(h)

进食时间(h)

出院时间(d)

止痛药使用例(%)

综合费用(元)

LA

62

50.6±8.2

11.8±2.1

22.5±4.2

5.5±1.5

8(12.9%)

2633.5±360.5

OA

64

45.8±6.7

24.3±3.6

36.4±2.9

8.2±2.1

36(56.3%)

2405.6±238.4

两组病人之间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水的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止痛药应用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三、讨论

一般认为阑尾炎是一个常见而且比较小的疾病,传统的阑尾切除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成熟而且手术风险较小,没有必要采用腹腔镜这类高科技的手段,而且大多数学者认为腹腔镜切除阑尾和传统式阑尾切除术相比较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但事实上,不少肥胖病人或寻找阑尾困难的病人常需扩大切口。且术中发现阑尾基本正常时,由于切口小,很难全面探查腹腔脏器以了解引起腹痛的真正原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能全面探查盆腔、结肠、小肠,是常规阑尾切除术难以做到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手术后无痛苦恢复要求越来越高,而腹腔镜无创伤、无痛苦、简便易行的现代治疗标准[1]。

LA的优点:①腹腔镜手术因器械的延伸作用探查要灵活得多,发现其它病灶也可一并处理。②创伤小,腹壁最大创口12mm;切口的痛苦明显减轻,患者术后一般不需止痛药。术后恢复明显好于开腹手术,腹腔脓液冲洗彻底,减少直肠刺激症,CO2为体内正常气体,对肠管影响小,肠蠕动很快恢复,当日即可进食,且伤口小,不需要拆线。③恢复快,术后24h内可进饮食,术后3—5天可出院。[2]④有美容效果,脐部伤口不易察觉,耻骨联合上切口因只有5mm,愈合后常不遗留疤痕。在手术耗时上,腹腔镜技术操作纯熟后,LA与OA一样快捷。如果阑尾残端不缝荷包(国内外绝大多数学者均主张不缝荷包)和使用一次性生物夹,LA手术耗时将会更少。LA的缺点:费用较高,对仪器设备、器械的依赖性大,对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先要有扎实的常规手术基本功,再经过专业培训,培养周期长。

LA手术视野开阔,可以方便、清晰地探查腹腔,尤其是下腹腔、腔的病变。在切除阑尾的同时可以发现和治疗其他隐性疾病,既利于手术操作,又能防止漏诊、误诊误治。传统的麦氏切口往往不能满足探查腹腔,特别是不能排除其他脏器病变时,需改剖腹探查切口才能探查和处理其他病变。LA手术费用昂贵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原因[3],随着器械的改进,技术的革新,LA的费用将不会再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手术,具有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所不具备的多种优点,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阑尾炎范文篇5

阑尾炎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它是一种常见病,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治,患者多可短期内康复,死亡率极低;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笔者对2009年1月~2010年5月急性阑尾炎患者39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39例患者男23例,女16例;年龄12—42岁,平均26岁。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39例均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其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0例,阑尾周围脓肿9例,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10例。

1.2方法39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三孔法,首先在脐上切口造气腹,注入C02气体,进镜探察,于左下腹距脐旁约4cm处、右侧各做两个切口,右侧进分离钳,左侧进抓钳,提起阑尾后分离系膜于阑尾血管跟部置两个银夹后,于两个银夹之间断阑尾血管。7号丝线结扎阑尾于阑尾根部距回盲部约0.5em处,阑尾残端包埋,将阑尾暂置一旁,将阑尾装入无菌避孕套中自切口提出。化脓性阑尾、坏疽性阑尾炎需反复冲洗腹腔,再次探察无异常后退镜,切口下内翻缝合,创可贴粘合切口。超声刀切除阑尾:腹腔如上方法置入腹腔镜找到阑尾后,抓钳夹住阑尾尖端系膜边缘,提起阑尾,用超声刀夹住阑尾系膜凝固切断至阑尾根部,沿阑尾边缘切断系膜则有利于阑尾的取出,对较大的阑尾动脉先充分凝固至蜡黄色后再离断,以保证充分止血。阑尾系膜处理完成后,先用分离钳轻夹阑尾根部,确定是否存在粪石,根部用1号可吸收线做双重套扎,在相距5~10mln的阑尾远侧,做第3个套扎,以防切断阑尾时脓液漏出。在第3个圈套和前两个圈套之间用超声刀将阑尾切断。如果根部已经坏疽或穿孔致难以套扎时,可做根部盲肠壁的“8”字缝合,外加放置局部引流管。阑尾残端无需消毒,不作包埋。

2、结果

39例患者手术时间45-61min,平均55.4min;住院时间3—7d,平均4.3d;所有病例无一例切口感染及腹腔继发感染,均痊愈出院。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开始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因后者受体神经支配,痛觉敏感、定位确切,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据统计70%~80%的患者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少数患者的病情发展快,疼痛可一开始即局限于右下腹。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陛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因直肠周围炎而排便次数增多。并发腹膜炎、肠麻痹则出现腹胀和持续性呕吐。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陛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腹部压痛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McBurney)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阑尾的这一体表解剖标志并非固定不变,它也可位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右1/3交界处的Lanz点。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压痛程度和范围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患者,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而右下腹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的—个体征。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抓住有利的手术时机是急性阑尾炎手术成功的关键。急性阑尾炎如果保守治疗很容易复发,所以笔者在临床一般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与传统的手术相比,腹腔镜有诸多优势,如术后疼痛轻、创伤小,术中对腹腔损伤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陕、肠道不易粘连、排气比较早。腹腔镜视野开阔,术中可探察腹腔内其他脏器有无病变,有利于腹腔疾病的早发现,以免漏诊。手术后切口小、住院时间短、不需要使用太多的抗生素、费用低,尤其适用于肥胖、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术前诊断不明确的患者。

阑尾炎范文篇6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4例,其中男51例,女23例,年龄在12~68岁,发病到住院时间为1~12h,平均时间6h。通过血常规检查结果: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临床诊断均为急性阑尾炎。

1.2手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如腹腔内已有脓液,可清除脓液后关闭腹膜,切口置乳胶片作引流;阑尾周围脓肿,如无局限趋势,行切开引流,视术中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可切除阑尾。

近年来开展了腹腔镜治疗,该方法对病人具有术后切口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低等优势,对于术前诊断不确定者,选择腹腔镜更为合适。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病情观察观察病人全身情况及精神状态;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出现寒战、高热、黄疸,可能为门静脉炎,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剧痛多提示阑尾腔压力高,如腹痛突然减轻,并有明显腹膜刺激征,提示阑尾穿孔,应尽快手术治疗。

2.1.2对症处理禁食、输液,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诊断未明确之前禁用吗啡类镇痛剂,以免掩盖病情;禁服泻药及灌肠,以免肠蠕动加快,肠内压升高,导致阑尾穿孔或炎症扩散。

2.1.3做好术前准备协助病人完善相关检查;了解病人最后一次进食的时间和食物的种类并通知医生,嘱病人禁食、禁水;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排空膀胱等。

2.1.4心理护理做好解释安慰工作,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焦虑;向病人和家属介绍急性阑尾炎的相关知识,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担忧,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病人回病房后,根据患者的麻醉方法采用适当卧位休息。

神志清楚,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有助于炎性液体流至盆腔,便于引流和防止膈下感染。

2.2.2饮食肛门排气后可进流食,并逐步恢复正常饮食。一般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肠蠕动恢复快,进食较早。术前麻痹性肠梗阻患者进食较晚。

2.2.3早期活动鼓励病人早下床活动。可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增进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后24h可起床活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如无下床活动禁忌,下床活动时间可提前。

2.2.4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如引流量突然减少,应注意引流管是否堵塞。引流管多在术后48~72h酌情拔除。

2.2.5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切口感染系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阑尾坏疽、穿孔及弥漫性腹膜炎尤易发生,常表现为术后3天后体温逐步升高或仍有明显伤口疼痛。应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如切口周围皮肤红肿、触痛,应怀疑伤口感染,需及时报告医生,配合穿刺抽脓或拆除缝线、引流脓液,定期换药。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近年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大大降低了切口感染率。

(2)肠粘连为常见并发症,重者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早期手术,早下床活动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预防或减轻此并发症。

(3)腹腔脓肿由于腹腔残余感染、引流不充分或阑尾残端处理不当所致。表现为体温持续升高或下降后又上升,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可伴腹泻及里急后重感。术后采取半卧位,可使脓液流入盆腔,减少中毒反应。脓肿形成后可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未见好转都应及时切开引流。

3讨论

阑尾为一细长管状器官,远端为盲端,近端开口于盲肠,长度以5~7cm,外径0.5~1.0cm,位于回盲肠袢2~3cm处。阑尾系膜由两层腹膜组成,是腹腔后壁的腹膜向前反折,并包绕阑尾的一个三角形皱襞,内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一般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阑尾的位置变异比较常见,其中以回肠前位、盲肠后位、盲肠内位三种位置较为多见。

阑尾炎范文篇7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术后抗感染;效果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属于急性阑尾炎的一种,是一种发病急、生理影响较常规急性阑尾炎更大的阑尾炎病症,在常规的手术治疗中,大多采用手术切除病灶的方式完成病理干预,但是由于化脓性阑尾炎病变的影响,术后易出现感染等不良事件[1,2]。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析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抗感染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2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腹腔镜手术。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10~68岁,平均年龄(41.57±1.49)岁。入组患者均系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入组前对本研究内容及方式知晓。

1.2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常规备皮、消毒、铺巾,行全身麻醉,于患者脐部等部位打开操作孔,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保持在12~14mmHg,借助腹腔镜探查病变阑尾生理状态,明确以后使用电凝刀完成病变阑尾的切除与止血,放入置物袋取出分离组织,置入引流管,使用甲硝唑氯化钠溶液冲洗腹腔,置入引流管后常规缝合切口,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3,4]。

1.3观察指标

收集手术干预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类型及例数,完成数据处理后进行数据分析。收集手术阶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相关数据,统一数据格式,用作数据分析。采用SF-36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总分值100分,评价内容共计4项,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6例患者累计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5%。

2.2患者手术情况分析

26例患者手术时间(22.15±2.95)min、术中出血量(20.35±3.78)mL、术后下床时间(4.67±0.85)h、住院时间(4.25±0.25)d。

2.3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干预前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急性阑尾炎的一种化脓性病变,在临床急腹症病理表现中较为常见,该疾病对患者的生理影响较大,在临床治疗中,主张通过手术切除病灶来完成病理干预[5,6]。基于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在急腹症临床手术干预中,多选用腹腔镜手术进行病情干预。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高效、快捷的特性,在临床病理干预中对患者的生理影响更小,且术后手术切口的恢复与生理状态的恢复更快,在临床使用中得到了医生与患者的认可,逐渐被推广使用[7,8]。基于化脓性阑尾炎病情影响,在手术切除病灶以后,依然有着不小的风险出现继发性感染,故在手术干预后的抗感染治疗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体现[9,10]。本研究重点在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手术干预措施差异对患者生理状态的影响,故在术后抗感染治疗方面采用统一的干预措施,从而更好地反馈不同术式干预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生理状态表现与临床疗效[11,12]。本研究中:26例患者累计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5%;手术情况分析中,26例患者手术时间(22.15±2.95)min、术中出血量(20.35±3.78)mL、术后下床时间(4.67±0.85)h、住院时间(4.25±0.25)d;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干预前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疾病的临床干预术式中,腹腔镜术式疗效显著,且术后生理状态改善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基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情影响,在治疗术式及预后干预方面,选择腹腔镜手术干预与抗感染治疗,能够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有效改善患者生理状态,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曹振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7):341-342.

[2]张素燕,韩加刚,马连港,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坏疽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5):573-575.

[3]孙秋峰.腹腔镜阑尾切除残端荷包包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3):4296-4298.

[4]唐东升.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3):87,112.

[5]张钦尧.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21):11-13.

[6]高亚超,潘定宇.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对照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8):867-868.

[7]高志伟,刘吉平,张国胜,等.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弥漫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5):48-51.

[8]朱奎阳,陈刚,汤远银,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9):1805-1807.

[9]刘经全.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J].名医,2019,75(8):134.

[10]赵大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9(27):41-41.

[11]刘希超,孔德芬.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老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5):15-16.

阑尾炎范文篇8

【关键词】快速康复护理;腔镜手术;并发症;预防价值

腹腔镜手术是治疗阑尾炎的常用方法,其安全性已得到广泛认证,但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腹腔镜手术仍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做好相关护理。本研究通过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老年阑尾炎患者,主要对老年阑尾炎患者在腹腔镜术后接受护理干预对其康复进程以及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作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的老年阑尾炎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66例。试验组患者中,其年龄范围为60岁~77岁,年龄均值为(65.32±5.32)岁,其中男性38例,女性28例;对照组中,其年龄范围为61岁~75岁,年龄均值为(65.37±5.39)岁,其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研究项目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老年阑尾炎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均为急性阑尾炎,包括单纯性阑尾炎和化脓性阑尾炎;年龄均超过60岁;无全身性感染疾病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无法正常交流沟通的患者;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意识障碍者。

1.3护理方法常规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即协助临床医师完成手术操作,指导患者尽早离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积极预防伤口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加强患者疾病症状的观察,鼓励其尽早进行活动来对血液循环进行促进。试验组则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具体为。(1)建立快速康复外科小组。组内成员包括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全部小组内成员均接受过快速康复外科及循证医学知识培训。(2)调查分析相关问题。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检索关键词包括老年、阑尾炎、围术期、并发症,查阅相关数据库,对文献进行初步筛选,筛选出围术期护理需要解决问题的证据,并制定快速康复外科解决方案。(3)并发症护理干预方案:①便秘:造成便秘的主要原因是胃肠功能减弱,因此需要做好患者的胃肠功能护理,在术后应指导患者尽快下床活动。②腹胀:目前认为腹胀可能与二氧化碳在体内潴留有关,这就要求术中需要给予患者高浓度吸氧,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66%,术后需要用吸引器吸净腹腔内的残余气体,并进行早期运动。③排尿困难:排尿困难与麻醉引起的神经反射阻滞有关,因此手术治前需要告知患者术后排尿的方式和促进排尿的方法,可采取按摩和热敷等方式来促进排尿,必要时也可给予开塞露塞肛诱导刺激排尿。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常见并发症包括腹胀、便秘、寒战、排尿困难等。

1.5数据处理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通过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临床技术的快速发展,阑尾炎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不断提升,但对老年患者而言,受其自身免疫功能和防御功能减弱的因素,其对创伤、病原体感染的防御能力不断降低,也使得老年人在术后更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已经成为临床护理的工作监控的重点内容。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是在充分了解人体病理生理学的基础上,以循证医学为基础,通过查找多种循证医学证据来开展围术期护理。大量研究发现,老年人阑尾炎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早期排尿困难、便秘、腹胀等,因此需要加强护理干预,从而提升患者的康复质量。研究表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方法,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老年阑尾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不仅可缩短其康复的时间,且能够对其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控制,更好改善采用腹腔镜手术阑尾炎老年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阑尾炎范文篇9

方剂组成:大黄四两[12g]牡丹一两[9g]桃仁五十个[12g]瓜子半升[30g]芒硝三合[9g]

二、源流发展:

大黄牡丹汤又名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卷中方。大黄4两,牡丹皮1两,桃仁50个,瓜子0.5升,芒硝3合。源流发展本方为汉代张仲景所拟,见于《金匮要略》(公元219年),用以治疗肠痈(阑尾、盲肠及共周围的炎症)。祖国医学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总结出对阑尾炎的药物疗法,的确是医学史上的创举。此方经历代医家应用,证实是有效的,今天,我国各地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中所用的方药,大多脱胎于大黄牡丹汤,在本方的临床应用上,积累了大量新的经验。

性能功用:大黄牡丹汤味苦性寒,属清热通里泻下剂,有消肿排脓、清热破瘀的功用。有不少人认为本方只适用于肠痈初起、未起脓者,而对本方的消肿散结排脓之功未予肯定。《金匮要略、》在提到肠痈的治疗时也说:“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因本方是泻下剂,故其意思也就是说,脓已成就不太适宜。但实践证明,不论未成脓或已成脓,甚至脓肿,肠痈溃烂穿孔引起阳明腑实证在适当加减化裁运用下,对不少病例仍能取得一定疗效。故消肿排脓之力也是本方的重要功用之一。这点对于启发我们临床上广泛地应用本方治疗各类型和各期的阑尾炎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三、方义分析:

本方是针对肠痈形成的病因病理而设,中医认为“肠.痈”的病因病理属于.“湿热郁积”、“气血疲滞”,故治疗原则宜“下”宜。“清”;本方具此性能,药味虽不多,但用药甚精确的当。其中大黄味苦性寒,清热力猛,泻下功大,泻火凉血而清血分之热,逐疲攻积而治肠中之气血痪滞,泻肠中内困之湿毒能使里热由“下”而除,使炎症获得痊愈,为本方主药。配伍能软坚泻下的芒硝,更能荡涤肠中湿热痪结之毒。桃仁破血,冬瓜仁祛湿,同为仁类之辈含汕质而能润肠,亦能加强大黄芒硝泻下之功。牡丹皮凉血清热,冬瓜子清热燥湿辅助大黄清肠中之热。桃仁破疾行滞,丹皮活血行瘀,冬瓜仁排脓散结,三药佐大黄以逐瘀攻积,使肠中之瘀血滞气脓肿包块得以消散。简述之:

大黄+芒硝+桃仁十冬瓜仁----------泻下通便

大黄+芒硝+丹皮+冬瓜仁-----------清热解毒

大黄+桃仁+丹皮------------------活血逐瘀

大黄+冬瓜仁---------------------排脓散结

由此可见,大黄在方中占有最重要地位,从其所发挥的治疗作用来看,大黄治阑尾炎确是一味面面俱到的不可缺少之药。

四、解毒、散瘀、通里

1.清热解毒:本方有较强抗菌作用,尤以大黄(含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及牡丹皮(含牡丹皮酮,苯甲酸)等对多种球菌杆菌均有杀菌和抑菌作用。

2.行气散瘀:有行气镇痛、散瘀解痉和消炎作用,阻断病灶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使症状减轻。

3.通里攻下:增强阑尾蠕动和增大阑尾容积,改善阑尾壁血液循环,消除肠道的运动障碍,有利于解除阑尾腔梗阻,排出腔内炎性渗液,从而使局部炎症吸收。

动物实验证实,大黄牡丹汤中各药,在经肠给药时,五味药物都能引起阑尾蠕动轻度增强,其中以芒硝的作用出现得较强较快,冬瓜仁的作用最弱。还证实大黄和桃仁可使阑尾容积增大,丹皮使阑尾容积先缩小后增大,芒硝和冬瓜仁则无明显影响(详见西安医学院科学研究技术革新辑要,第一集,185页,1959)。

五、临床应用:

本方以泻疲热、消痈肿为主,但清热解毒之力不足,治疗肠痈时应按其辨证类型和病理变化,酌加银花、公英、白花蛇舌草、川株子、红藤等效果更好。临床常用治未成脓的肠痈(相当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慢性瘀滞型阑尾炎)效果最好。右下腹痛拒按,肌紧,压痛反跳痛、发热、恶寒,脉弦数或滑数或无发热,脉迟紧,小便无特殊变化(主要提示与尿道结石绞痛鉴别),为大黄牡丹汤的适应症。但根据临床实践,除治疗有上述症状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外,对阑尾脓肿、急性胆囊炎等,亦收到一定疗效。

1.治慢性闲尾炎。本症表现为发作性右下腹隐痛,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大便次数增多等胃肠功能障碍,阑尾点有固定压痛,脉弦紧,舌苔白、厚,中医辨证属湿郁气滞.血瘀。可用大黄牡丹汤加苡米、木香、白芍、甘草,如脉数再加蛇舌草;大便次数多,则去芒硝,大黄改同煎而不后下。

2.治急性阑尾炎(缩脚肠痈)。腹痛从上腹或脐周开始,逐渐转为右下腹持续性疼痛,腹痛拒按,有反跳痛,轻度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塘泄。苔多薄腻或微黄,脉多滑数。中医辨证属湿热郁结大肠,气滞血瘀(瘀滞型),宜用大黄牡丹汤加减,热毒炽盛加公英、苗米、黄芬、蛇舌草等。

3.治阑尾周围脓肿(肠痈成脓期)。除具急性阑尾炎征象外,右下腹痛剧烈,拘急拒按,触及包块.,高热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苔黄或白,脉洪数或滑数、白细胞增高。湿热之毒甚盛,使气血瘀滞不通,肉腐成脓,脓液浸淫而成肿块。常用大黄牡丹汤加公英、银花、白芍、苡米等治之。

4.治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肠痈成脓已溃出现阳明腑实证)。此类病人有肠痈初起的典型病史,紧接着有痞满燥实之阳明腑实证。高热,口渴喜饮,面红且赤,全腹压痛及反跳痛,以右下腹明显,.腹壁拘急拒按,恶心呕吐,不欲饮食,尿赤便秘,舌红苔黄或老黄而干,脉弦滑而数。此时治则和次序应优先解决阳明腑实证问题,急则治其标,投以大承气汤加减。好转后就要治病求本,用大黄牡丹汤,才能最后解决问题。故本方对肠痈成脓已溃穿孔者也可慎重酌情运用。

5.治急性胆囊炎。右胁持续胀痛,伴有右肩放射痛,口苦咽干,恶心,不思饮食,发热畏寒,或寒热往来,目黄或轻度黄染,尿黄短赤,便结。舌红苔黄腻或厚腻,脉滑数。属肝胆湿热,用大黄牡丹汤洁热解毒化湿。

此外,根据文献报导,本方还可用于腹部手术后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盆腔残余脓肿,子宫附件炎、盆腔炎,前列腺良性肥大,胸胁跌仆受伤积瘀等,也可收到一定的效果。总之,凡有湿热郁结气血瘀滞者均可考虑加减应用。

阑尾炎范文篇10

关键词:大黄;牡丹;源流;发展;应用;医药

一、名称:大黄牡丹汤。

方剂组成:大黄四两[12g]牡丹一两[9g]桃仁五十个[12g]瓜子半升[30g]芒硝三合[9g]

二、源流发展:

大黄牡丹汤又名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卷中方。大黄4两,牡丹皮1两,桃仁50个,瓜子0.5升,芒硝3合。源流发展本方为汉代张仲景所拟,见于《金匮要略》(公元219年),用以治疗肠痈(阑尾、盲肠及共周围的炎症)。祖国医学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总结出对阑尾炎的药物疗法,的确是医学史上的创举。此方经历代医家应用,证实是有效的,今天,我国各地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中所用的方药,大多脱胎于大黄牡丹汤,在本方的临床应用上,积累了大量新的经验。

性能功用:大黄牡丹汤味苦性寒,属清热通里泻下剂,有消肿排脓、清热破瘀的功用。有不少人认为本方只适用于肠痈初起、未起脓者,而对本方的消肿散结排脓之功未予肯定。《金匮要略、》在提到肠痈的治疗时也说:“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因本方是泻下剂,故其意思也就是说,脓已成就不太适宜。但实践证明,不论未成脓或已成脓,甚至脓肿,肠痈溃烂穿孔引起阳明腑实证在适当加减化裁运用下,对不少病例仍能取得一定疗效。故消肿排脓之力也是本方的重要功用之一。这点对于启发我们临床上广泛地应用本方治疗各类型和各期的阑尾炎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三、方义分析:

本方是针对肠痈形成的病因病理而设,中医认为“肠.痈”的病因病理属于.“湿热郁积”、“气血疲滞”,故治疗原则宜“下”宜。“清”;本方具此性能,药味虽不多,但用药甚精确的当。其中大黄味苦性寒,清热力猛,泻下功大,泻火凉血而清血分之热,逐疲攻积而治肠中之气血痪滞,泻肠中内困之湿毒能使里热由“下”而除,使炎症获得痊愈,为本方主药。配伍能软坚泻下的芒硝,更能荡涤肠中湿热痪结之毒。桃仁破血,冬瓜仁祛湿,同为仁类之辈含汕质而能润肠,亦能加强大黄芒硝泻下之功。牡丹皮凉血清热,冬瓜子清热燥湿辅助大黄清肠中之热。桃仁破疾行滞,丹皮活血行瘀,冬瓜仁排脓散结,三药佐大黄以逐瘀攻积,使肠中之瘀血滞气脓肿包块得以消散。简述之:

大黄+芒硝+桃仁十冬瓜仁----------泻下通便

大黄+芒硝+丹皮+冬瓜仁-----------清热解毒

大黄+桃仁+丹皮------------------活血逐瘀

大黄+冬瓜仁---------------------排脓散结

由此可见,大黄在方中占有最重要地位,从其所发挥的治疗作用来看,大黄治阑尾炎确是一味面面俱到的不可缺少之药。

四、解毒、散瘀、通里

1.清热解毒:本方有较强抗菌作用,尤以大黄(含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及牡丹皮(含牡丹皮酮,苯甲酸)等对多种球菌杆菌均有杀菌和抑菌作用。行气散瘀:有行气镇痛、散瘀解痉和消炎作用,阻断病灶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使症状减轻。通里攻下:增强阑尾蠕动和增大阑尾容积,改善阑尾壁血液循环,消除肠道的运动障碍,有利于解除阑尾腔梗阻,排出腔内炎性渗液,从而使局部炎症吸收。

动物实验证实,大黄牡丹汤中各药,在经肠给药时,五味药物都能引起阑尾蠕动轻度增强,其中以芒硝的作用出现得较强较快,冬瓜仁的作用最弱。还证实大黄和桃仁可使阑尾容积增大,丹皮使阑尾容积先缩小后增大,芒硝和冬瓜仁则无明显影响(详见西安医学院科学研究技术革新辑要,第一集,185页,1959)。

五、临床应用:

本方以泻疲热、消痈肿为主,但清热解毒之力不足,治疗肠痈时应按其辨证类型和病理变化,酌加银花、公英、白花蛇舌草、川株子、红藤等效果更好。临床常用治未成脓的肠痈(相当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慢性瘀滞型阑尾炎)效果最好。右下腹痛拒按,肌紧,压痛反跳痛、发热、恶寒,脉弦数或滑数或无发热,脉迟紧,小便无特殊变化(主要提示与尿道结石绞痛鉴别),为大黄牡丹汤的适应症。但根据临床实践,除治疗有上述症状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外,对阑尾脓肿、急性胆囊炎等,亦收到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