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十篇

时间:2023-07-21 17:39:27

阑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阑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篇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61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医院里一组成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准确时间要求的照护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1]。以临床路径打造中医药优势,顺应我国医疗改革,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因此探索新的护理模式为提高疗效,降低患者住院天数及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健康宣教知晓率。

本文为探讨中医路径化健康教育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影响,制订的中医护理路径表,对7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按中医护理路径表进行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路径,使他们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行为,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康复方向发展的教育活动[2],提高健康宣教知晓率,同时以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打造中医药优势,发扬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优势。中医路径化健康教育提高健康宣教知晓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资料与方法

入组标准:阑尾炎诊断明确,选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方法:①构建中医路径化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为了使中医路径化健康教育得以顺利实施,需要构建实施中医路径化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体系,成立科室中医路径化健康教育指导小组和实施小组,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分工。②人员培训:组织科室参与中医健康教育路径的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路径的概念、起源、特点及应用,了解实施中医健康教育路径的目的、作用及意义。学习有关急性阑尾炎的专业护理知识。③制定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中医健康教育路径表:此路径表作为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的路线图,护理人员依据护理路径表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连续、规范、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它以时间为纵轴,以入院指导、检查、用药、治疗、情志护理、辨证施护、饮食调护、活动、宣教、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横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④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责任护士每天按照路径表上的指示内容根据患者需求并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如年龄、文化层次、经济状况等进行评估,详细解释临床护理路径的有关内容和作用,取得患者的合作,并在临床护理路径表上对已执行的内容打“√”,对没有执行的内容打“×”并进行分析记录。在实施过程中,科室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小组根据路径运行情况,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分析,查找路径中不尽合理的内容,将修订意见反馈给护理路径指导小组,指导小组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对反馈意见集中研究,对路径文本进行必要的修订,然后将修订后临床护理路径文本下发,进入下一轮病人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中医路径化健康教育,见表1。

结果

通过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实施中医路径化健康教育,融洽医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健康宣教知晓率,同时以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打造中医药优势,发扬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优势。

讨论

路径是一全新的质量管理工程,需要广大的医护人员全面系统的培训。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护质量,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满足患者的知情权,增加患者的满意度,避免资源浪费,降低医疗费用[3]。通过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实施中医路径化健康教育,融洽医护患关系,降低患者住院天数及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健康宣教知晓率,顺应我国医疗改革;同时以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打造中医药优势,发扬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旭日,杨家林.国内外护理新进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74-175.

阑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急性阑尾炎;护理效果

所谓健康教育是指借助多学科的理论,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等方法,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并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本文就健康教育路径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探讨其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儿60例,所有患儿均经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等检查明确诊断,并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11岁,平均年龄(8.2±1.3)岁,发病至手术时间2~28h,平均时间(11.9±3.5)h;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7.9±0.8),发病至手术时间4~30h,平均时间(10.6±3.8)h。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遵医嘱治疗性护理,观察组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给予护理,主要包括:

1.2.1路径的制定 首先成立护理路径小组,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小儿急性阑尾炎整个围手术期期间健康教育路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和路径方式、流程的培训上,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单。

1.2.2 路径的实施 护理人员根据制定的健康教育路径表逐一实施,在完成的项目前打“√”,并同时对患儿及其家长的需求给予及时反馈和总结,直至最终完成所有项目。

1.2.2 路径的内容 路径的具体内容包括术前和术后两部分的健康宣教。术前的健康教育包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家长介绍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并重点向患儿家长介绍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以降低患儿和家长顾虑;在术前准备期间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时为病情较重的患儿补充液体,以适应手术需要;术后健康宣教包括嘱患儿家长术后暂禁食,以避免过早进食引起腹胀肠梗阻等,并做好解释工作,以更好的取得患儿与家长的配合;术后排气后可进食流质食物,并逐渐过渡到普食,但应注意避免使用牛奶、豆浆等易产气食物,同时嘱患儿家长为患儿加强营养,以补充机体所失;嘱患儿及家长术后6h应开始早期下床活动,以防止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1]。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其中护理满意度应用糊数字评分方法进行评定,设置分值为0~100分,以≥85分判定为护理满意,向患儿以及家长解释清楚,以使患儿或家长选择其中一个分值来评价自己对护理的满意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观察指标比较 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28例(93.3%)、21例(70.0%)患儿评分≥85分,因此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且P

3 讨论

健康教育路径是指为了满足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据标准健康教育计划为某种疾病患者制定的在住院期间进行的健康教育路径或表格[2]。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外科常见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以及阑尾点压痛或反跳痛等,一般均行手术治疗。儿童由于其年龄和自身生理特点,对疼痛的耐受性较低,对手术的恐惧度较高,这些都会对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造成影响。而健康教育路径的制定可使护理人员更好的明确工作内容,减少工作的随意性,措施落实起来也更准确、到位[3]。从本组结果可知,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护理的观察组其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小于仅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聂雷霞,张敏,喻娟.系统性健康教育路径表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7(3):157-158.

阑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篇3

方法 将62例小儿腹腔镜单纯性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按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腹腔镜单纯性阑尾切除术患者实施管理效果明显,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

【关键词】 小儿单纯性阑尾炎;腹腔镜切除术;临床路径;护理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4-0444-02 中图分类号:R 726.10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4.035

临床路径(CP)又称临床程序,是由相关部门或科室的医务人员共同制定的医疗服务程序,该程序针对特定的疾病或手术制定出有顺序、有时间性和最适当的临床服务计划,以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持续改进的服务品质,是一种高品质、高效率、低费用的管理新路径[1]。腹腔镜下阑尾切除(LA)是我院自2007年以来开展的一项微创新技术,它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疤痕小、外观美等特点,患儿及家长容易接受。通过应用临床路径对LA患儿实施健康教育,可促进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患儿及家属参与意识及遵医行为,提高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缩短住院天数,节省医疗费用,明显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8月单纯性阑尾炎患儿共62例,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6~13岁,体重7~49 kg。入组标准:①阑尾炎诊断明确,并排除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②患儿及家属能共同完成健康教育;③了解所患疾病,同意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方式,由负责护士对患儿及家属在入院后、手术前、手术后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从入院开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见表1)。由科主任、主管医生,护士长、全体护士、营养师、麻醉师及医技人员共同参与,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问题和需求予以完成各项检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并及时记录,护士长随时检查治疗进展等措施落实情况,不断了解患儿、家属感受,并不断修改与完善。

3.评价指标 ①平均住院天数;②平均住院费用;③并发症发生率;④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

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比较,经统计,实验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613,P

讨论

1.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应用临床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供有效护理协调,有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参与讨论,解决护理过程中的问题,激励护理人员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以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各项服务均按程序进行,减少护理工作盲目性及模糊性,每一项护理工作均有参照标准和判断指标,避免护理人员因个人水平、能力不同而造成的护理缺陷,及时有效地沟通,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2],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2.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现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大多数小儿为留守儿童,家中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管理,由于文化欠缺,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了解,阑尾炎切除术虽是小手术,但家长过于担心也会影响整个治疗过程。实行护理路径后,患儿从入院到出院每一步都由护士利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在身边,详细讲解各项检查目的、用药的作用、注意事项,大大增加治疗的透明度,提高了遵医依从性。护士热情服务与精心护理,患儿受到多方面的照顾与关心,家长也参与整个治疗及护理过程,增加了对护士的信任,减少了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满意度。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设定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有效护理,可以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必要的检查,得到及时地治疗和护理,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节约医疗资源,增加护理人力资源利用率,增加床位使用率[3],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治好病,体现出人文关怀,也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CP作为一种全新医疗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改善了医院在社会中的形象,增加医务人员责任感,工作有章可循,使病人在医疗过程中更加放心,医患互动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更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王 虹.临床路径[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2002:1-36.

[2]崔丽君,魏雪梅,杨 苓,等.对首次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21):55-57.

阑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篇4

方法:选取我院急性阑尾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在患者围手术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结论:综合护理是一种全方位为患者服务的护理模式,使患者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同时,更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康复时间,为患者身、心健康提供了关键一步。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围手术期 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0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01-01

作为外科急腹症之一的急性阑尾炎,常发于20~30岁的青壮年时期,一般主要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一旦发病主以手术治疗为先 [1]。因此,为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患者心理状态,在围手术期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期间接受阑尾炎手术患者58例,其中,男42例,女16例,男女比例3∶1;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28.75±5.69)岁;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因急性阑尾炎患者均伴有腹痛症状,且术前容易出现紧张、恐惧、怀疑等心理,加上对环境及医护人员的陌生,都易使情绪过于激动而影响治疗效果。所以,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为其耐心的介绍医护人员的相关信息、住院环境、手术流程及预后,使患者及家属都能加深了解,并加强信心、积极配合。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叮嘱患者随时保持卧床休息,并每隔3~4h为患者测量生命各项体征;如患者体温超过38.5℃,脉搏每分钟超过100次,腹痛情况加重,应及时告知医师并给予治疗。同时在术前,应监督患者禁食、禁药,以防麻醉时发生意外和效果观察。如患者在术前应用了大量抗生素,应加强口腔护理,以防真菌感染。③健康指导:为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阑尾炎相关知识、手术方法、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间的注意事项等,使其能更好的配合。

1.2.2 术后护理。①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的麻醉方法而调整适当的。患者在未清醒时,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呈平卧状,头偏向一边,以防呕吐物或分泌物吸入气管而引发吸入性肺炎;待患者清醒及血压稳定后,协助其呈半卧位,利于减轻切口疼痛和张力。②饮食护理:术后患者需禁食,待排气后,先给予流质食物,再逐渐变为半流质或软食,并以高维生素、高蛋白质、低脂为主。③运动护理:鼓励并协助患者早日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及全身血液循环,预防肠粘连或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为帮助患者尽早排气,可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④切口护理:为患者做好切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工作,同时给予切口处红外线理疗,并保持切口辅料干燥、整洁,以防止切口感染。⑤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因手术污染、血肿、存留异物等原因而导致的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所以,在护理时,要特别注意。如患者术后3d内体温持续升高,切口红肿、疼痛情况严重,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而由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而引起的腹腔内出血,常发生在术后2d内,所以,护理人员在这段时间内应密切关注患者血压、脉搏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师行手术止血处理 [2]。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因其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以是普外科常见手术之一,因此,对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也应受到高度重视。在围手术期间,护理人员应做到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勤动口,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同时,要主动走进患者内心世界,倾听患者心声,尽最大努力为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优化患者心理。其次,要积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及家属能深入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能理解、配合治疗及护理。本文通过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发现,综合护理是结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运动护理等等为一体,全方位的为患者服务,使患者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同时,更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康复时间,为患者身、心健康提供了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阑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篇5

关键词:优质化护理;急性阑尾炎;并发症

急性阑尾炎属于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一般好发于青壮年,患者一般表现出转移性的右下腹疼痛和右下腹固定压痛为主,本病预后一般取决于是否进行及时诊断与治疗,早期的诊治患者在短期内即可康复,死亡率较低[1]。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阑尾炎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但是围手术期护理不到位患者容易发生各种术后并发症,会给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带来严重的伤害,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2]。我院采用优质化护理服务应用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30.46±4.29)岁,其中单纯性阑尾炎患者4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14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2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30.62±4.17)岁,其中单纯性阑尾炎患者38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15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3例。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普外科常规护理,术前进行健康教育,术后给予常规换药等对症处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优质化护理服务,①要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护士要了解患者处境,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通过言语、熟练操作等赢取患者信任,告诉患者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疾病的康复[3]。②做好针对并发症的护理,开展呼吸道优质护理,护士要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必要时进行雾化;鼓励患者勤翻身,尽早下床活动,腹胀明显的给予热敷或者肛管排气,对于出现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的患者则要考虑肠梗阻,进行胃肠减压和手法按摩等;护士换药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必要时可使用抗菌药物;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术后给予患者水诱导、热敷、按摩膀胱区域等方法促进排尿。③要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给患者创造良好舒适环境便于夜间休息,减少夜间进行护理操作,同时要给予患者积极的饮食指导,注重饮食平衡,防止电解质紊乱发生。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腔脓肿、切口感染、排尿困难、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从医疗技术服务、临床护理操作等方面评价护理满意度情况,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种。

1.4统计学处理采取 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见表2。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指的是由于多种原因引发的炎症性改变,患者表现出逐渐发生的上腹部或者脐周的隐痛,数小时后腹痛会转移到右下腹部,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低热等症状,阑尾炎早期治疗不及时可以发展为阑尾坏疽或者穿孔,严重的会并发局限性或者弥漫性的腹膜炎,虽然报道显示阑尾炎仅有1%不到的死亡率,但是发生弥漫性腹膜炎后死亡率可高达10%左右[4]。急性阑尾炎发病时复杂的过程,一般需要采取手术治疗,虽然阑尾手术属于外科的小手术,但是阑尾炎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也会造成患者死亡。

优质化护理服务是近年来临床上兴起的新型护理服务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增强基础护理措施、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临床护理服务的内涵达到整体提升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效果。我院对阑尾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开展了整体的优质化护理服务,首先加强了患者的心理干预,护士要积极的了解患者术前和术后存在的焦虑状态,大部分患者对于手术的不了解担心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以及手术的效果不理想,因此护士通过积极的健康教育、座谈、聊天等形式向患者介绍手术医师、术后恢复情况等,消除患者心理上的负性情绪,积极让患者释放心理压力。加强了基础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舒适环境,让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有助于疾病康复,同时护士要加强巡视,一旦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腔脓肿、切口感染、排尿困难、肠梗阻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开展优质化护理服务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蒋兴红.护理干预对阑尾炎围手术期的影响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602-603.

[2]赵小云.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护理体会[J].河南中医,2010,30(6):623.

阑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篇6

我科于2006年至2009年间先后收治妊娠晚期并急性阑尾炎10例,经及时诊断治疗和术中对新生儿的积极抢救与护理,术后母子均平安出院。

通常妊娠并急性阑尾炎均为急诊入院,对孕妇接诊多为护士或助产士,由于孕期生理解剖的特殊性,妊娠晚期并急性阑尾炎临床症状不典型,接诊护士应与专科的宫缩疼痛严格鉴别,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有效配合医生尽早确诊,避免病情迅速发展,导致阑尾穿孔诱发弥漫性腹膜炎的严重后果。我们应采集病史,全面了解临床表现,掌握阳性体征,适时给予人文关怀做好健康教育,关注孕妇主诉,尽快完善护理病历。及时准确采集检验标本送检并将检验结果反馈回报医生,协助医生获得相关临床资料,积极完成相应治疗。同时,密切监测孕妇生命体征,有效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和有无子宫收缩,动态观察反馈病情变化。做好术前准备,配合医生尽早手术。

手术前,由于妊娠并急性阑尾炎病变的严重程度对母婴预后有着重要影响,因而,除孕妇的准备外,还应迅速完成新生儿复苏台温度预热、准备高压灭菌后的加热大毛巾、氧气、简易呼吸器、负压吸引装置等,新生儿保暖和建立有效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

手术中,胎儿娩出后,接新生儿者应立即以加热大毛巾包裹新生儿,揩干头部和全身的羊水、血液,减少散热,置于保温复苏台,肩部抬高2—2.5cm,使颈部微伸仰,畅通气道,吸净口鼻腔内粘液,持续给氧,充分有效配合新生儿专科医生完成抢救复苏,并在医护监护下,以供氧、保暖的转运暖箱转入新生儿加强护理病房,治疗护理至平稳出院。

手术后,以产妇具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按医嘱及时准确地给于抗炎、对症支持治疗,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产妇各治疗管道的通畅,每日更换伤口敷料及引流袋,严格病情观察与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在紧急救治过程中产科、儿科、外科医护均以患者安危为共同目标,采取积极主动诊治和护理,使产科急症产妇病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均以母子平安为结局。反之,则可严重危及母儿安全,导致产科不良结局。

为降低母婴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我们应在工作中不断积累一些不常见的临床病例,总结学习,从中获取对护理救治有指导意义的实践经验,并通过系统产前检查,专科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

阑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篇7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手术;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64-01

急性阑尾炎是指阑尾发生的急性炎症反应,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1]。其发病后以早期手术治疗为主。我院普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将入院的86名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选择在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需排除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其他器质性疾病方可入围。年龄,性别经统计学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传统护理方法。患者入院后由当班护士完成入院评估,术前准备、相关指导,交待术后注意事项及相关护理措施等;术后治疗,住院费用,出院时间因每个医生习惯不同,暂无法告知患者准确信息。

1.2.2 观察组 患者入院后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在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后,由医生根据科室统一制定的临床路径医师篇开出临床路径管理的医嘱,该患者既进入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程序,而当班护士则根据科室统一制定的临床路径护理篇,对照表单上的内容,逐项对患者进行宣教,包括入院评估、介绍,饮食指导,解答医疗政策,术前准备、相关指导,专科护理,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健康教育等,术后治疗,住院费用,出院时间可明确告知患者。同时发放病友篇给患者,内容包括每天的检查、治疗、饮食、活动、安全指导、医疗、护理活动。

2 结果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要工具,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护理模式,以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内的成效护理作为标准值,其功能是应用图表形式提供有序的和有时间性的照顾[3],其能指导护士主动地、有预见性地工作,也能使患者自觉参与到治疗护理过程中,降低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了满意度[4]。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医院各部门,多科室的相互合作,密切配合。我院在业务部的统一协调、规划下,院内所有科室对于路径管理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使患者入院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术前所有的检查和准备工作,接受手术治疗。明显降低了患者术前焦虑和恐惧感。

术后治疗、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根据医师篇,护理篇,即使是刚参加工作的医生、护士,日常工作也能有条不紊的进行。避免了以往由于医生个人习惯的不同,对于术后用药和切口换药的时间也不一样,由于患者住院期间会相互比较,虽未影响治疗效果,但出院时费用相对较高,住院时间较长时,患者的满意度会明显下降。本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照组的健康教育是管床护士根据病情随机进行的口头宣教,往往存在随意性,无严格的时间规定,对于相关宣教内容,可以今天讲,也可以明天讲。管理者对其工作的考核也无法量化。而观察组的健康教育内容已明确细化到每一天并有宣教者的签名。既增强了护理人员工作的自律性,也方便管理者对其工作的考核;同时患者的病友篇也明确注明护士每天的工作内容,同样对护士起到提醒和监督的作用。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不仅规范了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使健康教育工作有预见性、计划性、针对性,使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完整、连续的健康教育效果。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明显提高了护士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在日常工作中,护士不再是被动、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避免了以往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口径不一时,患者对护士的健康教育置若罔闻,因为医生没说,所以不重要的误区。这种以主动护理取代被动护理的转变,使护理人员主动学习专科护理知识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护士的成就感和自律性也同步上升。由于护士的付出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其专业价值得到体现和认可,护士的幸福指数上升,这对稳定护理队伍,促进专科护理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规范了护理过程,减少不同护士的护理差异,也实现了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主动参与到护理计划实施中。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9.

[2] 徐萍,QC小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结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0,9(9):66

[3] 雪丽霜,日本护理路径管理的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547-549.

[4] 卢媚媛,陈勉珊,欧阳山。临床护理路径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7):50.

阑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篇8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常规护理;并发症护理;出院护理

急性阑尾炎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急性阑尾炎通常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或者多种不良反应,术后护理可以减少阑尾炎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1 一般资料

11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70例为男性患者,42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3-41.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8岁;体温在37.6oC-39.5oC,平均体温为38.2oC;从发病至住院时间为1-15h,平均时间为4.9h。所有患者皆选择硬膜外麻醉,给予阑尾切除术治疗。2 结 果

11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总有效率为100%。3 术后护理策略

3.1 常规护理 患者手术结束后,应选择操作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静脉穿刺,尽可能地减少反复穿刺的现象,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参照患者麻醉方式的不同,指导患者选择舒适、科学的卧位,若患者为腰椎麻醉,则可以选择去枕平卧,时间应控制在5-10h之间,这样对患者脑脊液外漏具有一定的防止作用,避免患者因脑脊液外漏而产生的头痛;若患者为连续硬膜外麻,则可以选择低枕平卧[1]。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详细的观察,每隔1h,为患者测量脉搏,测量血压,直至患者脉搏及血压恢复正常,方可停止。若患者出现血压下迅速下降或者脉搏加快的现象,则必须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出血症状,对患者的手术伤口进行及时与详细的观察,如出血则应马上进行相应的处理。若患者选择穿孔性或者坏疽性阑尾炎切除术以及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手术结束后,如存在引流管,则应等待患者血压稳定后方可进行低姿半卧或者半卧,这样可以避免炎性渗出液流,避免其进入患者的腹腔,同时对引流非常有利。患者手术结束后的当日,应给予禁食,第一天可以选择流质,第二天则可以改为软食,若患者不出现异常情况,则可以在术后的3至4天进行普食。患者手术结束后的3至5天,应可能地避免肥皂水灌肠,尤其是刺激性较强的肥皂水,同时应严禁使用强泻剂,防止患者肠蠕动的增加,避免患者出现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的现象,同时可以避免患者缝合伤口的裂开,若患者出现便秘症状,则可以选择服用轻泻剂[2]。手术结束后的24h,患者可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有利于其肠蠕动的恢复,避免出现肠粘连的症状,而且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对患者的伤口愈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2 并发症的护理 患者手术结束后,若其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则容易引发阑尾动脉出血以及腹腔内出血,患者通常表现出现腹胀、腹痛、血压下降、脉搏加快、出冷汗以及脸色苍白等多种休克症状,对此,护理人员应立即给予平卧,同时给予镇静、吸氧以及静脉输液等多种措施。此外,还应抽取患者的血液,进行血型鉴定或者交叉配血,立即进行手术止血[3]。手术结束后的3-5d,患者的体温依然无法恢复正常,出现持续升高或者持续下降的现象,且患者伤口处出现疼痛感,切口附近皮肤出现红肿,触碰时出现疼痛感,则患者可能存在切口感染,对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粪瘘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者手术过程损伤肠管,则可以引发粪瘘。粪瘘一般为结肠瘘,出现感染时通常位于患者的盲肠附近,患者此时的体温变化不大,出现程度较轻的营养缺失,对此,应给予抗生素治疗[4]。若为腹腔残余脓肿患者,手术结束后出现腹胀、腹痛以及体温持续升高的症状,或者中毒症状,则应选择半卧位进行必要的引流,促使脓液或者相关的分泌物流入盆腔,改善患者的中毒症状。

3.3 出院护理 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叮嘱其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科学、合理地饮食,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以及低脂肪的食品,尽可能少食用或者不食用生冷食品、辛辣食品等等,同时要注意食品的卫生安全,进行定时的排便,促进大便通畅[5]。如患者产生腹胀、腹痛以及发热等多种症状,应及时进行复诊,及时进行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 朱春风.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06):102-103.

[2] 李万恩.慢性阑尾炎的X线诊断及阑尾切除术后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1):23-24

[3] 吴丽娟,陈静,彭洁.急性阑尾炎术后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7):56-57.

阑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篇9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护理体会

急性阑尾炎患者是指突然在脐周或上腹部阵发性产生腹痛症状,后期呈持续性疼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部,患者可能还伴发恶心、呕吐、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等现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较大的威胁[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于收治2014年1月~2015年1月的因急性阑尾炎疾病住院患者50例 ,依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25例,平均年龄(28±5)岁,病程5 d以上,并且两组的年龄、性别及文化背景等资料的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采用临床医学手术方法进行护理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医疗护理方法进行治疗。研究对象中不存在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有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等疾病医治史,两组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术后随访 6~36 个月。

1.2患病原因 一般的,导致急性阑尾炎的原因是因为个人全身免疫力下降,不能自发阻止致病菌繁殖感染,而常见致病菌多为肠道内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导致致病菌产生多为以下因素: 阑尾梗阻:阑尾壁本就狭窄,当阑尾壁上有粪块、寄生虫等堵塞时,会导致阑尾壁腔内的寄生菌大量繁殖。个人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功能紊乱引起人体反射性痉挛,致使阑尾腔狭窄,管壁血流运动有障碍。粪石压迫:当人体未排出的粪块停滞在阑尾腔内,水分被人体吸收后形成粪石后会使受压处的阑尾黏膜缺血坏死。

1.3护理方法

1.3.1手术前护理 医院手术之前要仔细判断患者病情 ,加强术前检查,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赋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已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手术前检验身体是否符合手术要求,严格对患者饮食进行控制,护士要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有关阑尾炎的知识,对患者提前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手术恐惧心理,从而稳定患者情绪,减轻焦虑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2]。

1.3.2手术中护理 患者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积极的配合手术医生的治疗。并多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感。

1.3.3手术后护理 手术后,护理人员还要及时观察患者病情、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尽快判断出患者是否存在出血、腹腔残余脓肿等术后并发症。术后24 h可要求患者进行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患者伤口愈合速度,对后期恢复打下基础。

1.4评价方法 两组以治疗前后出血量的大小和速度及后期并发症等指标变化等数据进行对比评定。感染程度分级:A级:患者伤口大量感染,并且难以控制。B级:患者伤口有较大面积感染。C级:患者伤口小面积感染。后期病发症: ①切口感染,患者阑尾部位绞痛或胀痛,并且疼痛向周围蔓延。内、外瘩形成 化脓性门静脉炎 ④腹腔脓肿。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P

2结果

2.1传统常规医疗护理方法进行治疗急性阑尾炎术后复发率较高,提高了患者需要再次手术的机率。而临床路径医疗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复发率较低,风险较小,降低了再手术的几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见表1。

2.2药物不良反应 经过我院的细心观察和护理之后,大多数患者手术过程顺利,研究组无并发症产生,术后均恢复正常并按时出院,观察组有5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的并发症,仍需留院观察治疗。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重视外科急腹症的探究,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急性阑尾炎,阑尾是与盲肠相通的一个盲管,自身包括丰富的淋巴组织,血管和神经,正常运作时能对人体的免疫功起增强作用。

所以,引起急性阑尾炎一般都是因为粪石、异物、蛔虫、肿瘤等杂物阻塞阑尾腔,导致阑尾淋巴滤泡大量增生,黏膜分泌黏液使腔内压力快速上升,造成阑尾血液运行障碍,此时细菌容易入侵,致病菌繁殖感染就会加剧阑尾炎症。手术疗法是目前各种疗法相对复发率较低和治疗总效率最高的方法,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在普外科最常见,为防止复发和减少患者手术并发症,一定要依据患者自身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疗法。在整个手术中,医师要做到无菌操作,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核对器械纱布,做到准确无误。护士应提前熟悉手术程序,主动传递器械,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3]。后期护理人员要特别注意阑尾的恢复状况,特别是之前出现过阑尾化脓和穿孔症状的患者,手术之后易出现切口感染。

参考文献:

[1]赵伯芝.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1:170-171.

阑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篇10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口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而术前术后患者对手术知识需求各有不同,我们针对患者需求实施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取得较好的效果。2004年4月至2007年3月我科共施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69例,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9例阑尾炎患者,男172例,女97例,年龄12~65岁,平均44岁。经腹腔镜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单纯性阑尾炎34例,化脓性阑尾炎230例,阑尾穿孔4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例。1例出现腹壁切口感染,经过加强抗感染、微波治疗伤口愈合好,术 后5 d出院。无肠粘连、腹腔出血、腹腔脓肿及阑尾残端瘘等术后并发症。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多采用全身麻醉,标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三孔法入路。首先在脐部做套管穿刺,置入腹腔镜常规探查腹腔,了解阑尾有无粘连、水肿和化脓,操作是否困难,决定手术方式,合理安排操作孔的位置,再行阑尾切除。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阑尾炎患者腹痛难忍,加上急症手术,且对腹腔镜手术知识缺乏等,故多有紧张、恐惧心理。护士应热情地接待患者,合理安排住院病床。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求,适时主动地给患者讲解腹腔镜的基本知识以及与开放性手术的区别,优缺点和注意事项等。介绍相同手术患者的情况,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如我科在走廊内悬挂腹腔镜手术的内容简介,并用图画加以描述,形象、生动,便于患者的理解,收到很好的效果。

2.1.2 完善术前检查 常规检测T、P、R、BP以及血常规、血型、凝血酶原时间、血糖、B超、心电图。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掌握有无手术禁忌证。在护理操作和检查过程中,护士应在适当的时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从被动的接受护理、治疗,转为主动配合护理治疗,使他们的身心和生理达到最佳的手术状态。

2.1.3 作好术前准备 ①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②备皮:剃去术区毛发,重点清洁脐眼,避免从脐眼污染腹腔而发生感染,患者术前应更衣,修剪指甲;③胃肠道准备:术前禁食,禁饮;④必要时,给予安眠药镇静;⑤术前用药: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地西泮10 mg。

2.2 术后护理

2.2.1 全麻术后常规护理 观察记录意识、R、BP、P,每30~60 min测定1次,病情稳定后改为1~2h进行1次。由于腹腔镜手术是在二氧化碳气腹下完成,术中二氧化碳气腹高压使肠浆膜下血管扩张,加之二氧化碳弥散快、吸收快,可造成高碳酸血症,甚至酸中毒。患者术后需通过呼吸的加深加快,才能排出积聚的二氧化碳。因此,术后要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很多研究表明,围手术期低体温可至术中出血增加,麻醉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如凝血异常,心律失常,伤口感染等概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1]。所以术后根据情况保暖,如控制室温,加盖毛毯,减少躯体暴露等。

2.2.2 观察腹部体征和伤口情况 腹部有无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快速等休克表现,提示术后出血,要加快补液,立即报告医生,给予止血、抗休克处理。必要时手术止血,对腹痛较明显的患者,要注意有脏器损伤。本组患者无出血、休克等并发症。

2.2.3 指导活动 患者术后6 h,血压稳定后给予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肠蠕动的恢复,防止形成膈下脓肿。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术后第1天可下床活动,减少尿潴留,以及预防术后肠粘连、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

2.3 吸氧 术后吸氧3~5 L/min,持续3~6 h。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纠正二氧化碳气腹引起的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尽快恢复血气平衡。

2.4 输液途径 由于气腹可造成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术中、术后宜选择上肢静脉输液并保持顺利通畅,保证及时有效的治疗。

2.5 饮食指导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与一般开腹手术后最大的不同是,因手术中需灌入二氧化碳,以造成气腹方便操作,所以术后容易有残存的二氧化碳气体在腹内,因此术后宜适当增加蔬菜及高纤维质的水果的摄取,并避免食用产气的食物,如:地瓜、豆类、洋葱等,如此可以减少术后腹胀引起的不适。阑尾切除术对胃肠道干扰较小,肠道功能恢复快,肠道功能恢复后可饮少量温开水,而后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清淡的流质饮食,注意少食多餐。如患者有恶心、呕吐等,应适当延长进食时间。

2.6 心理护理 术后巡视病房1次/30 min,主动询问患者感受,了解患者需求,解决生活所需,满足其心理需要。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体现出对患者的热情、主动、及时、耐心,让其感受到服务给他们带来的良好感受。

3 出院指导

术后2~3 d无并发症,可以出院。嘱患者保持切口清洁,暂勿洗澡,术后1周内只能做轻微的活动,3周内不能提>5 kg的重物;避免打球、弹跳等活动。出现肩部、后颈部、腹部轻微疼痛为正常现象,服用一般止痛药即可控制。如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