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手术术后护理十篇

时间:2023-07-30 10:28:45

阑尾手术术后护理

阑尾手术术后护理篇1

【关键词】 阑尾炎; 手术;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7.045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非常常见的疾病,任何性别及年龄段均可以发病,但以青壮年居多,属外科中的急腹症,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存在固定的压痛点是其临床的主要特征,手术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1]。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在术前应做好急症手术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生的手术工作,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指征,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鼓励早期适当活动,加快术后康复。笔者所在医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了10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显著,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得到了较多患者的肯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10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男61例,女41例,年龄14~58岁,其中16例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6例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多存在转移性右下腹痛症状,疼痛始于上腹部移向脐周,在数小时后转移并局限于右下腹部。

1.2 方法 急性阑尾炎及早确诊和早期手术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发生和取得安全满意疗效的关键[2]。阑尾周围脓肿者:一般先行非手术治疗,为手术治疗做好准备,患者须进行禁食、抗感染、补液和局部理疗,在肿块缩小到一定程度及体温回复正常后,择机行阑尾切除术,在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患者体温日渐升高、疼痛不减、肿块逐渐增大等,则当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至切口痊愈后3个月再行阑尾切除术。对坏疽性阑尾炎或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应急诊手术治疗。本组所有患者在确诊2~4 h后行阑尾切除术,手术均顺利进行,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7~16 d均治愈出院。

1.3 满意度评分 在患者治愈即将出院前,给患者发放治疗满意度评分表,进行满意度评分。评分表内容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护理态度、护理方法、护理结果等共十项内容,评分表中每项患者满意或基本满意记1分,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记0分,最后记录每张评分表的得分数。

1.4 护理方法

1.4.1 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主要是为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做好准备。首先患者入院后即禁饮食,禁止灌肠,进行手术前的胃肠减压,吸出胃内容物等;其次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同时还要做好手术需要的各种器械、敷料与物品的准备。有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术前应进行抗休克处理,如给予吸氧等;阑尾穿孔伴腹膜炎者,须做好针对性的术前检查和治疗,如心、肝、肺、肾等的功能检查及血液检查等,以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恢复正常平衡[3]。

1.4.2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一环。患者回病房后应根据麻醉选择适当的卧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每小时测量一次血压脉搏,连续测量三次直至平稳。若出现血压下降或脉搏加快则考虑出血的可能性,应当及时观察创口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或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后12 h,如置引流管,为顺利引流及防止炎性渗出液流入腹腔,在患者血压和脉搏平稳后将患者改为半卧位。

阑尾切除术后的当天必须禁止饮食,术后第1天可进流质食物,第2天可进软食,若恢复情况良好在第3~4天可进适量的普食。术后24 h可鼓励患者起床进行适当的活动,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以及防止肠粘连的发生。为避免因过度的肠蠕动造成缝合伤口裂开或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术后3~5 d禁止使用强泻剂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进行灌肠,如因便秘可口服适量的轻泻剂。

1.4.3 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切口感染、腹腔内出血、腹腔脓肿、肠瘘等是急性阑尾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应对此进行有效的护理。切口感染多因手术时切口污染、存留血肿异物、引流不畅等导致,若在术后3~5 d内,切口周围皮肤出现红肿,患者感觉伤口疼痛,体温持续升高或下降又升高,则提示发生切口感染。腹腔内出血多因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所致,患者常出现面色苍白同时伴有腹痛、腹胀、脉速、冒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一旦发生腹腔内出血患者必须立即平卧,采取镇静、吸氧、静脉输液等措施,同时抽血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做好手术止血的各项准备。并发腹腔脓肿则可见腹痛、持续高热、腹胀、里急后重感等临床表现,病情进一步发展可产生中毒症状,这时当采取半坐卧位,以利于引流,使分泌物或脓液流入盆腔,从而减轻中毒现象,同时进行抗生素治疗,若未见好转则建议行引流手术。肠瘘多因手术时误伤肠管或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等引起,多数可通过抗生素治愈。

2 结果

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得分:8~10分92例,占90.2%;5~7分6例,占5.9%;4~6分3例,占2.9%;0~3分1例,占1.0%。

3 讨论

本组102例患者中有92例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8~10分,满意度达到91.8%,由此提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不仅能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而且能大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对治疗的积极配合,有利于提高医患互信度,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从而为整个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8-60.

[2] 闰秋玲.76例急性阑尾炎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5(16):78-79.

阑尾手术术后护理篇2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护理;并发症

急性阑尾炎较为常见,主要特征为右下腹有固定压痛点、转移性右下腹痛,确诊后需采取手术治疗。随着麻醉、外科技术、护理工作、药物治疗的发展,大部分的患者都得到了较好的治愈效果[1-2]。本文旨在研究在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中,15例为女性,23例为男性;年龄在22~66岁,平均年龄为(40.08±2.14)岁。观察组中,14例为女性,24例为男性;年龄在21~64岁,平均年龄为(40.17±2.2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遵照医嘱进行护理,对患者的问题进行解答等。在对照组的方法之上给予观察组循证护理。①进行循证问题的设置,总结以往的护理经验,以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研究为依据进行特殊方案的制定。②以循证问题为依据检索相关文献材料,明确循证的依据,确保依据可靠、真实以及可行。③以患者的不同情况为依据进行护理方案的编制,使循证护理个体化,具有针对性。①切口感染:研究称自身感染为导致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营养和血糖状况进行控制,将术前护理做好,术中规范操作,做好消毒工作,在术后执行无菌操作,严把换药流程,降低感染的可能。②下肢静脉血栓:手术之后,因患者血流速度降低,血液粘稠度升高,因而出现血栓。对此,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注意下肢活动,使患者的血液流速得到改善,避免出现下肢静脉血栓。③粘连性肠梗阻:阑尾周围存在脓液、手术损伤、患者长期卧床不活动等都是造成粘连性肠梗阻的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提示患者多翻身多下床活动,保证肠道蠕动,避免粘连。此外,若患者肠道未通气则不能进食,在排气之后饮水,水应少量,确保患者无任何不适后方可食用流质物,以清淡为主,忌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胀气的食物。若患者腹胀,可热敷腹部,或以肛管排气。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情况,并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χ2检验计数资料,P

2 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

2.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4.55±0.53)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9.64±1.14)d,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短,t=14.70,P

3 讨论

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操作简单、操作时间短的特点[3]。但经过观察、护理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现,重视术前与术后的各项医疗工作,如有异常需及时采取办法进行处理。采取护理措施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疾病治疗的开支。循证护理指的是根据护理研究制定临床护理指南,是新型护理观念,转变了以往以直觉和经验为主的护理行为与习 惯[4]。循证护理的应用使护理人员以科学技术为支持,以理性思考为指导,增强了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要求其具备检索文献、阅读国外文献、评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将实践与科学相结合进行护理[5]。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经过护理,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4.55±0.53)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9.64±1.14)d,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对比,P

参考文献:

[1]罗明春.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04):588-589.

[2]胡晓蓉,陈红.循证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抢救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21(07):1204-1207.

[3]朱秀娴,林素清,陈淑红.循证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舒适度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2):1841-1843.

阑尾手术术后护理篇3

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小儿阑尾炎患者60例,回顾性总结手术室的护理方法。

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经住院治愈后出院。

结论:对小儿阑尾炎患者进行系统的手术室护理,有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阑尾炎手术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58-02

急性阑尾炎为一种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也是小儿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因为小儿的机体防御能力比较弱,阑尾壁也比较薄,其大网膜会存在发育不全以及盲肠位置比较高的情况,并且因为小儿对感受的描述存在一定困难,体征不典型,所以很容易因为这些原因而导致阑尾坏疽或者穿孔的发生,小儿的病势往往会比成人情况严重,很容易误诊[1],严重者会危及患儿的生命。本文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小儿阑尾炎患者60例,回顾性总结手术室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小儿阑尾炎患者60例。其中男童35例,女童25例;年龄最大的15岁,最小的4岁,平均年龄(7.58±1.02)岁;单纯性阑尾炎30例,化脓性阑尾炎12例,坏疽性阑尾炎10例,阑尾包块或者脓肿8例。所有小儿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小儿阑尾炎的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要求,进行手术治疗。

1.2方法。

1.2.1手术步骤以及护理配合。采用右下腹的麦氏切口,或者右下腹的探查切口。切开患儿的腹膜,先找到阑尾。再用直血管钳夹住阑尾的末端系膜,后将其提出切口之外。使用弯曲管钳夹住阑尾系膜并且依次的切断,使用4号缝线进行结扎。在患儿阑尾的根部做一荷包缝合,使用血管钳夹住阑尾的根部,再使用7号缝进行线结扎,线头使用蚊式钳夹住,应在距离结扎线的3毫米到5毫米处夹一个血管钳,在靠近钳子的下缘处将阑尾切断,使用石炭酸、盐水、乙醇棉球依次对阑尾残端进行处理后,后将残端翻入到盲肠内,然后收紧荷包线结扎,最后用邻近系膜组织进行覆盖[2]。

1.2.2手术室护理。要时时监测患儿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基本体征,并注意患儿是否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以及四肢发凉等一些休克症状,注意了解患儿的腹痛、呕吐以及腹部体征的具体变化,在手术前常规进行皮肤准备,去除掉手术区的毛发、污垢,为手术时的皮肤消毒作好充分准备,可以有效预防出现切口感染[3]。患儿在手术中、手术后的选择上一定要符合治疗的需要,同时兼顾患儿的舒适感,要有利于器官功能的恢复。当患儿在麻醉没有清醒时,要去枕平卧,将头偏向一侧,这样以利于唾液的流出,可以有效避免误吸而引起的窒息。在麻醉清醒之后可以采取斜坡的卧位,这样有助于呼吸,并且可以减轻切口的肿胀、疼痛感,也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同时也便于对腹内液体引流。同时也要注意对患儿的心理护理,要协助家属来安抚患儿的情绪,对比较大的患儿给予足够的关怀和体贴,使其能得到安慰和鼓励,以减轻对手术的恐惧,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经住院治愈后出院。

3讨论

小儿患者因为年龄比较小,大多数对病情的表达能力比较差,配合能力也差,这些都会给临床的治疗、护理带来比较大的难度。所以,及时、正确的进行诊治和耐心、细致的手术室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阑尾炎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急性阑尾炎一旦被确诊,就应该及早进行阑尾切除术治疗[4]。在早期手术就是指在阑尾炎症还处于管腔阻塞或者仅仅存在充血、水肿时就进行手术切除,此时的手术操作往往比较简易,手术后的并发症也比较少。但是一旦出现化脓坏疽或者穿孔后再进行手术,不但会增加操作的困难并且手术后的并发症也会明显增加。在手术中就需要加倍的认真、谨慎。在手术前应给予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治疗。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熟悉手术的程序和患儿的具体情况,根据术中的需要准确、主动的传递器械,积极准备好缝线,以便及时的进行结扎、止血处理,配合医生顺利的完成手术,在整个手术中,注意一定要做到无菌操作,同时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要认真核对所使用的器械、纱布等物品,要做到准确、无误。良好的手术室护理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明显缩短手术的时间,使手术能顺利地完成。综上所述,对小儿阑尾炎患者进行系统的手术室护理,有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田健宏.阑尾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3):357—358

[2]王波.小儿阑尾炎术后76例临床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2009,17:17—18

[3]谢丽芳.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护理[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6,34(4):51—52

阑尾手术术后护理篇4

关键词:阑尾炎 腹腔镜切除术 传统开腹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31-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迎来了微创手术时代,尤其是腹腔镜切除术技术,更是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实践中。由于阑尾炎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对于阑尾炎的治疗比较常用的都是传统开腹切除术,但是,整体的效果不是特别好,所以,腹腔镜切除术慢慢的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本文就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对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哪种方法更适用于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85例阑尾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进行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的39例阑尾炎患者为实验组,进行传统开腹阑尾炎切除术的46例阑尾炎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在这85例阑尾炎患者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在20岁至56岁之间。

1.2 方法

实验组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头低脚高、右侧高倾斜位,在肚脐下腹壁做一个1.0cm的切口,用二氧化碳造成气腹,使腹壁与腹内脏器间出现空间,再放入腹腔镜摄像头,先对腹腔进行观察,看是否有其他种类的疾病,再在左下腹骼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的三分之一处穿刺10mmTroca为操作孔,耻骨联合上方大约4厘米处5mmTrocar为辅助操作孔,在操作孔置入阑尾炎抓钳,在辅助操作孔置入分离钳,分离粘液,提起阑尾,进行切断;

对照组采取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经右下腹麦式切口入腹,切口大约长3厘米,常规切除阑尾。

1.3 标准

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是否感染、切口的疼痛程度等等,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通过表格比较两组的结果

2.2 具体描述两组对比后的效果

通过表格,可以清晰地得出结论:实验组的手术时间较长,但是,患者康复的时间较快,而且,疼痛程度也较轻,在医务人员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在39例阑尾炎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情况感染的情况,经过换药治疗后,感染的症状消失,患者的整体满意度非常高;对照组虽然手术时间比较短,但是康复的时间却较长,而且疼痛的程度也较为严重,在医务人员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在46例阑尾炎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的情况,但经过换药治疗后感染的症状消失,患者的整体满意度较高;综上所述,就是对于阑尾炎这种疾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的临床效果比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要好。

3 讨论

3.1 关于阑尾炎

阑尾炎(appendicitis),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腹部外科疾病。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病,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症状是逐渐的发生上腹部或者肚脐周围出现疼痛,一段时间后,疼痛由上腹部或者肚脐周围转移至右下腹部,常常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若是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发展成为阑尾坏疽或是穿孔;急性阑尾炎经过手术治疗后,遗留的阑尾壁纤维组织增生以及加厚,管腔狭窄、粘连,则称为慢性阑尾炎,复发的次数较多,但是,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控制。

3.2 关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是内窥镜的一种,就是在肚脐下腹壁做一个1.0cm的切口,用二氧化碳造成气腹,使腹壁与腹内脏器间出现空间,再放入腹腔镜摄像头,就可以从电脑屏幕上看到盆腔以及腹腔的具体情况。

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2]的主要适应症: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小儿、老年性阑尾炎、妊娠合并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以及阑尾周围脓肿等等。

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的注意事项:在手术过程中要保护好伤口,避免伤口感染;阑尾系膜必须小心结扎,以防阑尾动脉出血;阑尾穿孔者要尽量采取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对于腹腔内脓液要尽可能的吸干净,如果有必要,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在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手术之后,要注意切口皮下感染、腹腔残余感染、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在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手术之后,要尽可能的下地走动,促进血液循环,伤口愈合。

3.3 关于阑尾炎患者护理

阑尾炎患者在手术之后,按照不同麻醉安置不同的,最好是半卧位;轻症阑尾炎患者在手术当天禁止食用任何食物,一天以后,可吃些流食;密切观察患者的切口部位,防止出现感染,一旦出现感染的现象,要立刻采取措施。

3.4 综合讨论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腹腔镜切除术被广泛的应用到了临床实践当中,再加上腹腔镜切除术[3]的不断改进,检查的范围更广,手术的时间在不断地缩小,减少了误诊率,降低了切口感染的几率,还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了手术后出现肠粘连现象的几率。而且,腹腔镜切除术的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深受广大患者的青睐。

总结:

通过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体会的分析,可以发现,对于阑尾炎这种疾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要好,值得被广泛应用到阑尾炎临床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1] 潘秀贞,雷州满.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护理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4):230-231.

阑尾手术术后护理篇5

【关键词】 阑尾炎;阑尾切除;腹腔镜切除术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8.083

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外科急腹症,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疗, 可能会引发腹膜炎, 严重者甚至会致死。多年以来阑尾炎均采用传统手术切除, 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手术方法[1]。为了分析和探讨阑尾炎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本文特选择130例在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进行治疗的阑尾炎患者, 分别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开展手术治疗,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随机选择2014年1月~ 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30例阑尾炎患者, 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外科学》中阑尾炎的诊断标准[1]。排除具有恶性肿瘤疾病、精神类疾病、呼吸及循环系统重大疾病以及语言或者智力上存在障碍的患者。130例患者中男70例, 女60例, 年龄19~56岁, 平均年龄(29.64±8.88)岁, 其中46例患者为单纯性阑尾炎, 61例患者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23例患者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开展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开展手术治疗, 术后患者回到病房, 在治疗和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会, 并汇总、分析患者术后止痛药使用情况、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资料。

1. 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断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 术后止痛药使用情况、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患者腹部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 检查显示阑尾被彻底切除, 治疗后无复发为痊愈;患者腹部疼痛等症状明显好转, 检查显示阑尾被切除为有效;患者腹部疼痛等症状无明显改善, 检查显示阑尾大部分残留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 观察组为100.0%, 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 发生率为1.54%(1/65);对照组患者有10例发生切口感染, 6例发生腹腔脓肿, 5例发生肠梗阻, 并发症发生率为32.31%(21/65), 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术后止痛药使用患者较少, 且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有明显缩短, 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阑尾切除术是传统的急性阑尾炎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操作比较简单, 但是其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比较高, 因此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腹腔镜技术在目前临床上有迅速发展, 其本身所具有的微创性以及直观性均为临床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大大改善了手术预后效果, 因此,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逐渐成为首选手术方式[2]。加强临床护理,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传统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两者的护理重点有所不同, 前者的主要是要加强关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重点对患者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实施有效处理, 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加强术后卧床休息, 并增加抗感染治疗[3];而后者由于其手术实施是在患者全身麻醉情况下, 因此护理重点是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不仅要给予心电监护和吸氧等, 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脉搏、血压、神智、心率以及呼吸困难、有无发绀等[4]。在本组研究中, 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手术效果更好、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为首选手术方法, 且对于不同的手术方式的阑尾炎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这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钟文津, 何小妹, 黄楚真, 等.阑尾腹腔镜切除与开腹手术的对比观察与护理.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10(11):84-85.

[2] 陈开运, 向国安, 王汉宁, 等.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比较.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0, 25(4):213-214.

[3] 周耿村.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应用疗效.医学信息, 2014, 2(24):70-71.

阑尾手术术后护理篇6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护理体会

急性阑尾炎患者是指突然在脐周或上腹部阵发性产生腹痛症状,后期呈持续性疼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部,患者可能还伴发恶心、呕吐、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等现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较大的威胁[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于收治2014年1月~2015年1月的因急性阑尾炎疾病住院患者50例 ,依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25例,平均年龄(28±5)岁,病程5 d以上,并且两组的年龄、性别及文化背景等资料的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采用临床医学手术方法进行护理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医疗护理方法进行治疗。研究对象中不存在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有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等疾病医治史,两组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术后随访 6~36 个月。

1.2患病原因 一般的,导致急性阑尾炎的原因是因为个人全身免疫力下降,不能自发阻止致病菌繁殖感染,而常见致病菌多为肠道内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导致致病菌产生多为以下因素: 阑尾梗阻:阑尾壁本就狭窄,当阑尾壁上有粪块、寄生虫等堵塞时,会导致阑尾壁腔内的寄生菌大量繁殖。个人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功能紊乱引起人体反射性痉挛,致使阑尾腔狭窄,管壁血流运动有障碍。粪石压迫:当人体未排出的粪块停滞在阑尾腔内,水分被人体吸收后形成粪石后会使受压处的阑尾黏膜缺血坏死。

1.3护理方法

1.3.1手术前护理 医院手术之前要仔细判断患者病情 ,加强术前检查,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赋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已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手术前检验身体是否符合手术要求,严格对患者饮食进行控制,护士要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有关阑尾炎的知识,对患者提前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手术恐惧心理,从而稳定患者情绪,减轻焦虑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2]。

1.3.2手术中护理 患者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积极的配合手术医生的治疗。并多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感。

1.3.3手术后护理 手术后,护理人员还要及时观察患者病情、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尽快判断出患者是否存在出血、腹腔残余脓肿等术后并发症。术后24 h可要求患者进行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患者伤口愈合速度,对后期恢复打下基础。

1.4评价方法 两组以治疗前后出血量的大小和速度及后期并发症等指标变化等数据进行对比评定。感染程度分级:A级:患者伤口大量感染,并且难以控制。B级:患者伤口有较大面积感染。C级:患者伤口小面积感染。后期病发症: ①切口感染,患者阑尾部位绞痛或胀痛,并且疼痛向周围蔓延。内、外瘩形成 化脓性门静脉炎 ④腹腔脓肿。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P

2结果

2.1传统常规医疗护理方法进行治疗急性阑尾炎术后复发率较高,提高了患者需要再次手术的机率。而临床路径医疗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复发率较低,风险较小,降低了再手术的几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见表1。

2.2药物不良反应 经过我院的细心观察和护理之后,大多数患者手术过程顺利,研究组无并发症产生,术后均恢复正常并按时出院,观察组有5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的并发症,仍需留院观察治疗。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重视外科急腹症的探究,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急性阑尾炎,阑尾是与盲肠相通的一个盲管,自身包括丰富的淋巴组织,血管和神经,正常运作时能对人体的免疫功起增强作用。

所以,引起急性阑尾炎一般都是因为粪石、异物、蛔虫、肿瘤等杂物阻塞阑尾腔,导致阑尾淋巴滤泡大量增生,黏膜分泌黏液使腔内压力快速上升,造成阑尾血液运行障碍,此时细菌容易入侵,致病菌繁殖感染就会加剧阑尾炎症。手术疗法是目前各种疗法相对复发率较低和治疗总效率最高的方法,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在普外科最常见,为防止复发和减少患者手术并发症,一定要依据患者自身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疗法。在整个手术中,医师要做到无菌操作,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核对器械纱布,做到准确无误。护士应提前熟悉手术程序,主动传递器械,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3]。后期护理人员要特别注意阑尾的恢复状况,特别是之前出现过阑尾化脓和穿孔症状的患者,手术之后易出现切口感染。

参考文献:

[1]赵伯芝.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1:170-171.

阑尾手术术后护理篇7

阑尾炎急性发作属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发病率较高,早期主要以脐周疼痛,消化道等症状为主,四到六小时转移到右下腹,典型体征为形成固定压痛点、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常规治疗手段。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是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阑尾炎手术患者80例,所选患者均有腹痛,血常规白细胞均升高。其中转移性右下腹痛4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6.7岁。阑尾炎病理分型:化脓性阑尾炎19例,单纯性阑尾炎15例,坏疽 穿孔性阑尾炎6例。对照组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 平均年龄47.3岁。阑尾炎病理分型:化脓性阑尾炎21例, 单纯性阑尾炎14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阑尾炎病理分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1)术前准备:观察患者心理和生理状况,与患者积极沟通,全方位的安慰患者和其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依照患者年龄和文化水平等特点,利用卡片资料、宣传手册、多媒体视频等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减轻其焦虑恐惧心理,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治疗,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认真清点术前手术器械,充分预备相关手术物品,做好胃肠道准备,避免患者术后呕吐和腹胀发生。酌情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感染较重患者预防应用抗生素。(2)术中护理:腰麻患者应保持6-12h的去枕平卧,防止脑脊液外漏而引起头痛。术中时刻检查患者病情,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高度关切,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必须要保持冷静, 术中增强妥善处理能力。(3)术后护理: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1次/60分钟,持续监测6-8h直至生命体征平稳,密切观察伤口情况,积极预防感染,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采用药物和心理调节等多种方式有效镇痛,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改善术后睡眠。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的发生,尽早排气,减轻患者痛苦。给予患者腹部按摩,促进其尽早排气[1]。

1.3评价方法 采用Zung制定的SAS评分方法;生活质量为100分制,0-100分变化,生活质量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理想。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SAS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由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及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SAS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

阑尾手术术后护理篇8

关键词: 阑尾炎 急腹症 临床表现 手术治疗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9年12月—2011年1月共收治患者42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孕妇1例,阑尾穿孔3例,年龄7岁—67岁,平均24、6岁,经阑尾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治愈出院。

        2 病因及分类

        2.1阑尾梗阻、感染、胃肠道功能障碍和遗传因素等方面都是引起阑尾炎的病因,而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的常见病因。引起阻塞的原因有阑尾壁内淋巴小结增生、粪石、异物等,阑尾的解剖特点也是造成阑尾管腔容易梗阻的因素。

        2.2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不同病理类型的阑尾炎可随机体防御功能强弱、治疗是否及时而有不同的转归。

        3 辅助诊断的检查[1]

        3.1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病人取仰卧位时,用右手压迫左下腹,再用左手挤压近侧结肠,结肠内气体可传至盲肠和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为阳性。 

        3.2腰大肌试验(Psoas征):病人取左侧卧位,使右大腿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说明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盲肠后位或腹膜后位,提示阑尾位置较深。 

        3.3闭孔内肌试验(obturator征):病人取仰卧位,使右髋和右大腿屈曲,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4 并发症

        4.1腹膜炎: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是急性阑尾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发展与阑尾穿孔密切相关。 

  

        4.2脓肿形成:阑尾脓肿是阑尾炎未经及时治疗的后果,在阑尾周围形成的阑尾脓肿最常见,也可在腹腔其他部位形成脓肿,常见部位有盆腔、膈下或肠间隙等处。 

        4.3内、外瘘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如未及时引流,则可向肠道、膀胱或腹壁突破,形成各种内瘘或外瘘。 

        4.4化脓性门静脉炎:阑尾静脉内的感染性血栓可沿肠系膜上静脉至门静脉,导致门静脉炎,进而可形成肝脓肿。 

        4.5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急性阑尾炎并发脓毒血症还可见于严重感染经阑尾静脉侵入门静脉而成化脓性门静脉炎或多发性肝脓肿时,虽属少见,但有极高的死亡率。

 5  护理

        5.1术前护理

        5.1.1评估并矫正可能增加手术危险性的生理和心里问题,帮助病人做好心里和身体准备。

        5.1.2手术常规准备

[1] [2] [3] 

,做好术野备皮和禁食等工作,必要时术前静脉补液,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禁用吗啡或哌替啶,禁服泻药及灌肠。

        ..向病人及家属提供有关手术的健康指导。

        ..帮助制定术后和生活形态改变的调适计划。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小儿、老人,根据其生理、心里特点,进行正确的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

        .术后护理

        ..根据不同麻醉,选择适当卧位,如腰椎麻醉病人应去枕平卧-小时,防止脑脊液外漏而引起头痛。连续硬膜外麻醉病人可低枕平卧。一般患者术后小时后取半靠位,减轻腹肌张力,减少切口疼痛,便于引流,使患者舒适。?

        ..观察生命体征,每一小时测量血压、脉搏一次,连续测量三次,至平稳。如脉搏加快或血压下降,则考虑有出血,应及时观察伤口,采取必要措施。 

        ..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小时,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如置有引流管,待血压平稳后应改为半卧或低姿半卧位,以利于引流和防止炎性渗出液流入腹腔。  严密观察腹腔引流及腹部情况,发现腹部膨胀明显,引流液渗血较多时,立即报告主管医师,协助进行相应的紧急处理,

        ..术后~天禁用强泻剂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以免增加肠蠕动,而使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缝合伤口裂开,如术后便秘可口服轻泻剂。 

        ..老年患者术后注意保暖,经常拍背帮助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

        ..维护患者各系统生理功能,减轻疼痛和不适,预防术后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护理

        . 出血:患者术后出现腹痛、腹胀、面色苍白、脉弱、出冷汗、血压下降等可能为术后出血,应立即平卧、吸氧,抽血做血型交叉,补液,并及时报告经治医师。必要时手术止血。 

        . 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日体温持续升高,切口红、肿者应拆除切口缝线,加强换药。 

        . 腹腔残余脓肿:患者术后持续高热、腹痛、腹胀、里急后重等,应给予半卧位、补液、使用抗生素,未见好转者应行穿刺或切开引流术。 

        . 肠瘘:患者术后出现右下腹持续性疼痛,或形成腹膜炎或局限为包块。根据病情行保守治疗或手术引流。 

         总结

        阑尾炎手术在普外科最为常见,由于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往往在术后不太容易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但是,通过近年来对阑尾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我们体会到,做好患者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能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增强战胜疾 病的信心。 

参 考 文 献

吴在德.外科学(第五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阑尾手术术后护理篇9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63-02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腹症,其具有发展迅速的特点,严重者可导致全身感染,最终导致死亡[1]。导致其发病原因较多,其主要致病原因为阑尾腔梗阻、细菌侵入、胃肠道炎症侵入阑尾所致。临床治疗急性阑尾炎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了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3]。本文以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患者采用针对性的系统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41例,患者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35.6±2.5)岁,病程0.5h-7h,平均病程(2.2±1.2)h,患者临床表现为:右下部腹痛、体温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部分患者伴有呕吐。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急性阑尾炎常规外科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给予针对性的系统护理。即术前心理护理、对症护理、饮食指导、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术后疼痛护理、切口护理、饮食指导、引流管护理、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本次发放问卷90份,回收90份,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所有检测数据以(χ±s)表示,检验方法用t和x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分析 经过针对性系统护理的观察组,其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21,P

3 讨 论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性腹症,其具有发病急,发展快的特点,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据有关报道显示,阑尾炎手术后,患者的早期下床康复活动及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做好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4]。

本组研究采用针对性的系统化护理模式,即根据患者术前、术后生理及心里的不同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以达到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的目的。对于患者手术前而言,由于急性阑尾炎发病突然,手术治疗也较为突然,患者难免产生焦虑、恐惧心理[5],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及时沟通,降低患者负面情绪,树立患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根据手术需要对患者进行对症及饮食指导,以便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对于患者术后而言,应当注重疼痛护理,尤其是高龄及耐受度较差的患者,应当指导其运用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对患者注意力进行转移,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觉[6],同时对于部分患者可以使用镇痛药物,讲解使用镇痛药物的安全性,消除患者对于使用镇痛药物产生副作用的恐惧心理。密切观察患者引流管及切口情况,如果患者切口周围皮肤出现红肿、发热现象,并伴有跳痛感觉,则考虑感染。针对患者不同身体状况,给予个性化的早期康复锻炼指导,鼓励患者下床锻炼,争取早期恢复健康。

本组研究对如下指标进行观察,即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显示,经过针对性的系统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采用针对性的系统化护理模式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晶,王晓波.6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3):98-99.

[2] 张庆梅.高龄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3,19(13):128-129.

[3] 陈蓉,刘小菊,孙丽.老年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5):295-296.

[4] 张艳新.100例阑尾炎手术的护理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4):210-211.

阑尾手术术后护理篇10

【关键词】 普外科;临床诊治;急性阑尾炎;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25-02

在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急腹症疾病,通常是由于人体阑尾腔阻塞而导致炎症反应所引起的[1]。其典型的临床特征是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从近年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情况来看,通过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可有效减少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症状的出现。我院对2011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4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诊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1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4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患者为20例。年龄在16岁到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6±4.2)岁。在接受诊治前,全体患者均表示有腹痛病史,且经过腹部B超、X摄片、血常规等临床检查,均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其中,患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的有26例,占56.5%;伴随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的有19例,占41.3%;患有反跳痛与麦氏点肌的有41例,占89.1%。麦氏点肌的有41例,占89.1%。

1.2 方法 初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需要在入院后3h-24h内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进行诊治,以免错过最佳的诊治手术时机。其中,对20例患者,在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症状及体征的基础上,给予其抗感染、补液治疗,以及给予患者维持酸碱和电解质平衡的治疗。剩余的26例患者,根据其具体症状,主要是采用急症手术进行治愈,即在患者右下腹做小型切口,再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腹腔的清洗工作,然后采用解剖和分离阑尾根部的办法,对阑尾动脉进行结扎,最后在阑尾残端进行荷包缝合包埋处理。部分患者在进行急性阑尾炎切除手术时,可能还需要经过加腹腔引流。我院本次采用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中,加腹腔引流的有3例,另外属于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患者,或是年龄相对较大、体质较差的患者共有11例,通过急性阑尾炎切除术与消炎治疗的配合诊治,最终帮助患者加快病情的好转。

2 结 果

采取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患者其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见表1。

经及时诊治,我院本次收治的46例患者均获得痊愈出院,其中采取手术治疗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有1例,采取保守治疗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有5例;通过术后三个月的随访,了解到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均无并发症产生,经保守治疗的患者有2例发生并发症。

3 讨 论

急性阑尾炎是普通外科临床中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疾病,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从近些年来看,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在所有急腹症疾病当中所占的比重为17-24%,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不过,随着现阶段先进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急性阑尾炎患者可通过阑尾炎切除术和化学药物保守治疗等两种手段实现治愈。其中,经阑尾炎切除术的患者,不但可以彻底治愈急性阑尾炎,而且手术相对于其他外科手术来说难度并不高,有条件者可优先考虑。

一般来说,急性阑尾炎总共包括了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化脓性急性阑尾炎,以及单纯性阑尾炎等几种类型[3]。在进行治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急性阑尾炎类型,以及患者年龄、体质等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治疗方法,部分患者在采用阑尾炎切除术的同时需要加腹腔引流;部分体质较弱、年龄较大,或是属于阑尾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患者,则最好采用保守消炎治疗。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手术顺利完成,降低手术的危险性,还需要重视利用最佳的手术治疗时间,一般在患者入院后3到24小时的时间为最佳。此外,经围手术期的术前关怀和术后护理,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病情的把握,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情绪,对于提高急性阑尾炎切除手术的成功率,以及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均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

采用阑尾炎切除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及相关医护人员,还应重视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术后并发症往往是因手术时机不恰当、术后处理不规范等情况所导致的。在为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院护理人员应该严格做好日常护理工作,一旦发现患者产生术后并发症,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若是因阑尾系膜扎结线松脱所引起的术后血管出血,医生需要在术中采取分束结扎阑尾系膜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在患者发生术后出血时,及时为患者输血。术后出血往往可以通过患者腹痛、腹胀、失血性休克等症状加以判断。若是发生切口感染,一般可通过拆除波动处缝线、按时换药等方式来进行治疗。若是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症状,判断是因局部炎症较重、术中受到损伤或是切口有异物,以及术后卧床时间过长等导致,可通过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在术后尽早下床活动来预防。部分粘连性肠梗阻较为严重的患者,则需要采用手术进行治愈。

本研究表明,针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应该视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以更好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海龙.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39例诊治体会[J].2010,11(32):1103-1104.

[2] 黄晓.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探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4(05):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