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效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20:58:18

课堂效率

课堂效率范文篇1

内容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它,认识它。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如频繁的考试,繁重的作业等都是一种低效率的学习,其结果将会扼杀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科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但学习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在于后天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精心设计、巧妙联系实际,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感受愉悦,增强其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兴趣;培养;课堂效率;提高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处理:

一、巧设实验,引发学习兴趣

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存在丰富的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现象。如“水中着火”、“美丽喷泉”、“鸡蛋跳舞”等有趣的实验都直接反映物质的性质。实验是得出结论和验证结论的重要手段,教师一定要规范化的操作和富于启发性的解释,强化感知,激发学生探求其中奥秘的积极性,引发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水的化学性质时,让学生动手做钠和水反应的实验,切一小块金属钠将其表面煤油擦干,用大头针附在矿泉水瓶盖内,矿泉水瓶内盛4/5的水,并把空气挤出,盖住密封把瓶子倒转过来,使钠和水接触反应。点燃生成的气体会发出爆鸣声,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入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大家都很奇怪,议论纷纷,有的问:“钠为什么要放在煤油中?”有的问:“点燃时为什么会发出爆鸣声?”……面对一连串的为什么,同学们积极思考,激烈争辩,充分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利用科学实验现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意发挥科学与日常生活广泛联系的优势。如在“大气压”的教学中演示马德保半球实验后,拿两个塑料衣钩模拟半球实验,由两位学生做对拉实验,体会大气压的大小,到讲清原理后,再由学生用吸管喝饮料,解释为什么能喝到饮料。这种现象、实验器材取材于日常生活,学生都喜闻乐见,但却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在好奇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在轻松、有趣的实验中获得知识真谛。

二、创设激趣情境,培养科学兴趣

了解科学,亲近科学,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是学好科学的前提,但随着课程门类增多,学生学习精力的分散,加之《科学》内容的加深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学生由初期因新奇产生的兴趣逐渐减退。面对这一不利的客观情形,要求《科学》教师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以弥补学科体系的某些不足,有意创设激趣的教学情境,诱发他们爱学、乐学的愿望,并使之转化为学会、学好的具体行为。

1.言语激趣。要对错纵复杂的自然现象进行辨别、分类和解释,必须借助于一系列概念、原理、公式和模型,运用精确的、肯定的、果断的、扼要的、逻辑的语言来表达。但是,过分的“术语化”和“理性化”往往使语言失去教学性,难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常展开。因此,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轻松活泼、妙趣横生、有“形”有情、抑扬顿挫的语言揭示较为深奥的科学道理,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言语激趣不仅能调节学生的情绪和课堂气氛,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生动、诙谐的语言,极易使学生在情趣横生的气氛中顿悟到问题的关键。老师每一个真诚、善良、会意、由衷的微笑,饱含着对学生的尊重、鼓励、赞许、支持、关怀和同情的真挚感情,学生从中获得奋发向上、克服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力量。

2、悬念激趣。通过悬而未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对问题解决的关切心情,从而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悬念,从而激起探究的欲望,对新的课题内容更感兴趣,并做好释悬,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从中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如学习了“重力”以后,设置悬念:假如地球表面的物体不受重力的作用,我们身边的世界会怎样呢?学习了“摩檫力”以后,设置悬念:假如地物体之间没有摩檫力的作用,我们身边的世界会怎样呢?让学生充分想象,以进一步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3、检测激趣。适当的测试或竞赛可以驱使学生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向上,最终获得优异的成绩。对初中生而言,刚接触新课的学习,外部的刺激往往作用更大。老师、同学、家长对测验结果的肯定、仰慕或表扬,都会成为强烈的学习推动力。有经验的《科学》教师常常对学生更多地给予表扬和肯定。教师应学会在信任中寄予期望,在肯定中表示婉惜,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督促学生产生下决心学好《科学》的理智感。将测验、竞赛、提问等手段与教师的期望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明确努力的目标,树立奋发向上和积极进取的信念,能够稳定学生的学习动机。

4、幽默激趣。幽默是一种特殊情绪的体现,是一种品位素质的展示,它必须建立在成熟阅历和丰富知识的基础上。一个人只有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才能做到谈资丰富,妙言成趣。知识在于积累,要培养幽默感必须先广泛涉猎,充实自我,不断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收集幽默的浪花,从名人趣事、影视作品的精华中撷取幽默的宝石。当然在幽默的同时,还应注意在处理不同问题时要把握好灵活性,做到幽默而不落俗套,真正体现幽默的魅力。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说话,老师以一句“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话来警告说话的学生,同学们因为都看了电影《天下无贼》,明白老师的意思,在清脆的笑声中,所有人停止了小声说话。这既维护了学生的面子,也达到了警示的目的,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批评方式。

三、运用歌诀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为了不断探索自然科学教学的有效途径,我们在不断研究教材,改进教法的基础上,对一些显得干枯难理解,难记忆的知识,编制富有韵律的谜语、歌诀的办法进行教学,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培养能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提高迁移效率。例如在学生复习几种碳单质结构和性质时,课前可提出这样的一个谜语给学生猜:“大哥硬度大,老二层层滑,三弟貌多变”(打一组同素异形体),在学习20号以前的元素时,可把它们编成:“一氢二氦锂为三,四五硼六号碳,七氮八氧九号氟,十号氖气性情惰,十一钠十二镁,十三铝十四硅,十五是磷十六硫,十七号元素便是氯,十八氩气稳定结构,二十是钙钾十九”。这样学生既记住了元素的核电荷数,又记住了元素的名称,由此推算出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化合价。由于用途广泛,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极易记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很难掌握,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它编为:“氧化还原看变价,反应前后比一下,得电子降价被还原,失电子升价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你解决了一道难题时,你会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充满信心,学习兴趣大增。而当你连续几道题都解答不了时,你可能会丧气,失去信心,对学习这科内容也就失去了兴趣。特别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成功的积极意义远远大于失败,所以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目标,进行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使全体学生都能不断尝到解决问题的喜悦。例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这一知识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要看自己的全身像,镜子至少要多高?对于第一个问题,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并在答对时及时给予鼓励;对于第二个问题,让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回答,使学生都有发言和回答问题的机会,都有经历成功的体验,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不同学习层次都有进步。在教学法中实施“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快反馈勤矫正”的原则,为学生不断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启发思维,强化学习兴趣

运用谜语、歌诀教学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但如何使学生的兴趣保持并发展下去呢?这就要求教师用艺术化的语言启发学生思维,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自然科学第四册中讲缓慢氧化不同于燃烧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实际:菜刀过一段时间不用时,会慢慢生锈,这是为什么?抹了油的菜刀为什么不易生锈?菜刀在干燥空气中还是在湿润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水果为什么会腐烂?待学生回答后告诉他们缓慢氧化发生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结果。再根据古老的森林里易发生自燃来说明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关系。缓慢氧化是自燃的前提条件,自燃是缓慢氧化可能引起的一种结果。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缓慢氧化都会产生自燃。例如动物的呼吸和铁生锈就是属于缓慢氧化,但它不会自燃。教师艺术化的语言能使难懂的知识浅显,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强化。

总之,不断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时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教学中它像催化剂,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课堂效率范文篇2

1.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创新意识

教师通过创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充分的兴趣与求知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巧妙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尽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通过精心地设计课堂,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来提问,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教师应抓住学生的疑难点,帮助学生突破重点,认真地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剖,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狄德罗曾说过:“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地提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去思考,敢于质疑才可能进步。课程改革的新目标要求教师多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学生为主体去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创新性地去设计课堂的同时,不应忽视研究学生的差异性,让提问更具有灵活性,学生的个性也能够得到释放。教师有效地利用英语教材中的文章,多角度挖掘教材中的信息,给学生质疑与提问提供新的突破口,帮助学生拓宽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构建新平台,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教师通过为学生构建新的平台,锐意创新构建“听说读写”四位一体的学习新模式。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创新教学,教师能够营造一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与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讨论,发挥集体的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创新,讨论能够使学生相互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创新。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愉悦,同时也要组织适当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大胆地放开去交流讨论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英语学科素养。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学生之间多用英语交流,提高口语与听力水平,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让学生亲自参与学习活动,进行体验性学习,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实现自主合作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每学习一篇新课文,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为学生多订阅一些内容丰富、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报刊,用有趣的阅读来丰富课堂内容,同时应给学生阅读方法上的指引,不能让阅读课变为学生消磨时光耍小动作的课。教师还能通过给学生阅读一些国外优美的诗句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这些优美的诗句也能丰富英语写作的内容。教师应多给予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培养他们对英语学科的兴趣,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3.培养策略意识,加强思维逻辑能力

课堂效率范文篇3

提高教师认识,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质量、水平等提法报刊杂志上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一方面说明这些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心、重视;另一方面说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确确实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评价教学质量,不仅要看教学效果,还应看教学效率。例如,第一册教学认识0这个知识点,所需时间如果是15分,结果一位教师花15分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认识了0;另一位教师花20分,学生也认识了0。显然这两位教师的教学效果相同,学生都认识了0这个知识点,但从教学效率这个角度看,前者好于后者。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不但要注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应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

2

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笔者曾在本刊1994年第1期谈了深入钻研教材主要应把握新知的生长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和把握教材的关键处。同年第12期谈了钻研教材,要钻研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近几年,笔者有幸参加省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工作,通过学编教材更体会到编者对教材编写的认真程度和研究深度。例如,讨论小数乘法中的“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时,起先有同志认为最好要加上“被乘数不为0”,后来认为这还不够,要加上“被乘数大于0”,但经反复讨论、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的阶段性和知识的可接受性,决定教材结合实例讲,不加这几个字,有关内容放在教参里说为妥。又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有的教材用这样一段话: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有的教材用这样一段话: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省教编组的同志参照上述教材,经反复认真讨论研究,认为后者的表述比前者好,但是根据长方体(形)和正方体(形)的关系:正方体(形)是特殊的长方体(形),从逻辑角度讲,括号中的一句话可以去掉,否则还可以加上“也可能有六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当然这样就显得不必要了。从钻研教材的角度讲,这里可以看出:有条件的教师还应从教材的变动中深刻理解编者的意图,正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这无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

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如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这里不说别的,仅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两个方面举两个实例来说明优化教学过程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何等的重要。

一位教师讲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第五册第30、31页口算除法时,选用学生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讲解例1:60÷3=20时,先让学生分一分小棒,从中领悟到:60根小棒每10根1捆,共6捆,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就是20根。根据上述操作过程理解60除以3,可以把60看作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就是20。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教学例2:69÷3时,让学生摆出6捆(每捆10根)、9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3份,边分教师边提示:先把什么平均分成3份,再把什么平均分成3份,合起来是多少?分完后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教师示范。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刚才计算60÷3时先把60根小棒看作6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捆,就是20根。现在计算69÷3,有6捆零9根,也先分整捆的,每份有2捆,再分单根的,每份有3根,这样每一份里都有2捆和3根,就是23根。最后说明69÷3的口算过程,先把69分成6个十和9个一,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3个一,把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23,就是所求的商。这样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给儿童建立表象和激发学生思考,促进他们对法则的理解。学生包括中差生掌握口算方法的效果相当好。另一位教师怕麻烦,没有让学生操作,仅通过讲解说明口算方法,绝大部分学生当堂虽也知道了口算方法,但大多不理解算理,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激发出来,课堂教学效率明显不高。

优化教学手段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位教师上简单的统计中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义务教材第十册第1、2页)例1: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电视屏幕上有声有图地出现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处在安全的实景中,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快感,教学效率高,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4

形成教学模式,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教学模式简言之,就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建构的(或选择的)在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由一整套教学策略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方式。它具有科学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等功能,它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库。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索和构建科学规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保证。正如有些专家所言,如果一个教师能够掌握七、八个教学模式,那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是大有益处的。如果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掌握小学数学分课型、分内容、分年段等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必将大大提高。

江阴市实验小学徐健湖同志在建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的研讨活动中,运用几何概念教学的模式:定向→观察→概括→回归,教学面积的意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定向,就是要增强目标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先出示长方形镜框,问:求镜框一周的长是求什么?单位用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设问:要给镜框配多大的玻璃是求什么?你们知道吗?由此揭示课题,使学生目标明确,跃跃欲试,急待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观察,就是为概念的形成提供足够的表象支持。教师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画一画等方法认识物体、物体表面、平面图形,感知面积的空间意义,再比较物体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感性例证,形成丰富的表象,接着扩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异,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概括,就是揭示概念的共同因素,并用语言确定下来。教师问:书本表面的大小就是书本表面的面积,那么课桌表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物体表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平面图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这样做使具体事物的个别特点逐渐消去,留下事物的共性特点,再让学生用比较科学规范的语言描述出面积的概念,再解释关键词义,增强概念的清晰度。回归,就是深化概念的内涵。先把概念回到具体事物中使概念具体化,如让学生指出所配镜框玻璃的面积,用彩笔涂出三角形的面积,观察实物模型,凭借板书引导学生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达到更为清晰的程度。

课堂效率范文篇4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创新;历史图片;教学效率

党的提出了“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对高中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受到重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体系,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就需要广大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更加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而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历史图片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同时也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因而应当更加重视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且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模式进行应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历史图片在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历史图片,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历史意识的形成。由于历史图片都是历史事件的“印象”,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历史图片可以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再辅之以教学内容的细致讲解,会使学生的学习脉络更加清晰、了解更加透彻,进而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模式,强化历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历史图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比如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历史图片组图,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深入的研究、深入的探索,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科学应用历史图片的创新方法

高中历史教师要对历史图片的重要作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应用历史图片作为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措施,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应用方法,努力使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一是创新历史图片应用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课堂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历史图片,要求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创新应用理念,不仅要把历史图片应用为一种辅助教学模式,更要将历史图片的应用作为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努力发挥历史图片更多元化、更全面、更系统的作用。比如教师在应用历史图片的过程中,还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特性的图片,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和分析能力,比如在讲解两宋朝代交接的背景知识的时候,教师不可避免地会提到英雄岳飞,借助图片的形式展现岳飞的历史事迹,让学生对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学会评价和分析历史事件。总之,在应用历史图片的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创新应用理念,绝对不能只是发挥历史图片的展示作用,更重要的则是要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狠下功夫,特别是要在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方面实现突破。二是创新历史图片应用方法。高中历史教师在应用历史图片方面,要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加重视应用方法创新,使其能够发挥更加积极、更加持续的作用。比如教师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有效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学生普遍对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小说等比较感兴趣,教师应当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理念出发,借助学生对历史题材影视剧和小说的兴趣,向学生讲解正确的历史知识,改变学生对历史题材影视剧和小说“夸大历史”和“违背历史”的错误认识,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历史轨道上来,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历史思维和历史印象。创新历史图片应用方法,还应当更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狠抓学生客观认知水平的提升,引导学生透过历史图片进行学习、研究、探讨,因而可以将互动教学、探究式教学与历史图片教学进行有效地融合,必然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辨能力。三是创新历史图片应用载体。随着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特别是在“互联网+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使多媒体教学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高中历史教师在应用历史图片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创新应用载体,使历史图片能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多媒体教学与历史图片教学的应用,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收集更多、更有价值、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历史图片,并且通过制作PPT课件的方式,将历史图片向学生进行系统的展示。此外教师也应当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微课”的方式,针对某一个历史图片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课前在网络上收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并且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情况,教师再进行深入的讲解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来说,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广大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历史图片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将历史图片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特别是要在创新历史图片应用理念、创新历史图片应用方法、创新历史图片应用载体“三个创新”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图片在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渊.巧用历史图片教学———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与评价,2017(6):51.

[2]贺承远.巧用图片让高中历史教学更高效[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05):132-133.

[3]李倩.浅谈历史图片与高中历史教学关系[J].科学中国人,2016(11):285.

[4]沈慧慧.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5(33):65.

课堂效率范文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效率;师生关系;学科资源优势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只注重化学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水平。在今天,素质教育日渐推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对所学知识深入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初中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初中三年级学生才刚刚开始接触初中化学,同时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较小,不容易受到以前基础不好的影响,对每一位学生来说都在同一起跑线,只要用心,大家都能够学好。因此,在化学课堂开始之初,可以根据化学这一全新学科的特点,建立起学生化学学习的自信心。因为年龄的特点,初中学生自尊心较强,当代青年学生个性较为张扬,表现欲望强烈,因此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着巨大差异。针对上述特点,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耐心的进行教育和引导,千万不能妄加指责。对于化学学习的后进生,平时在课堂上要多给予关注和信任,有时候为了激励他们,在平时课堂中我有时候会努力找出他们的优点,并且对这些优点进行表扬,从而激励他们,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在课堂中看到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认可。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后进生设计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当他们准确回答的时候,及时的给与肯定和表扬,如果他们没有能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也不要给予批评,而应该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协助,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同时消除他们对于化学学习的恐惧心理。长期以往,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化学课堂中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同时建立学生化学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提升化学学习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整体提升化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同时每一位教师都是学生良师益友,不但在学习上要指导学生,还要在生活等其他方面从内心深处关心学生,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帮助班级上每一个学生进步。

二、发挥化学学科资源优势

(一)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其实,很多化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很多问题都可以用生活知识来进行联系。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生活实际与化学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刻不在,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在厨房中,为了防止桌子上的灰尘沾到锅盖上,我们常常把锅盖翻过来后再放在桌子上。在化学实验中,为了防止桌子上的灰尘污染试瓶盖,我们也要将试剂瓶的瓶盖翻过来放在桌子上。又比如,日常生活中烧水壶用的时间长了,会在烧水壶的内壁上产生一层白色的水垢,这些水垢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是因为水中夹带着一些可溶性的物质如Ca(HCO3)2等物质,这些物质受热分解后生成了CaCO3等不溶于水的物质,就会沉淀在烧水壶中,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水垢。因此,化学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的广泛收集与化学教学相关的生活实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二)引入化学典故。课堂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如何使化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呢,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把一些经典的化学典故引入课堂,同时介绍一些化学家的故事和化学的史料,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鬼,所谓的鬼故事都是自己吓唬自己,可有人的的确确在故宫附近看见了以前的宫女,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因为宫墙是红色的,含有四氧化三铁,而闪电可能会将电能传导下来,如果碰巧有宫女经过,那么这时候宫墙就相当于录像带的功能,如果以后再有闪电巧合出现,可能就会像录像放映一样再出现一遍。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化学故事,能够提升化学课堂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兴趣,提升化学课堂效率。(三)利用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在化学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让学生将书本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进行联系。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爱好,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日常化学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千万不能用“讲实验”代替做实验。为了保证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在实验课前,需要安排学生提前进行预习,从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结果。对于一些要求比较高的演示实验,教师可以亲自操作,让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对于一些要求比较低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亲手进行操作,教师在旁边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实验不只是要验证最终的结果,而是要根据实验现象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的思考,对应实验现象所发生的原因进行探究,从知识联系实际从而得到最终的结果,这样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如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产生什么现象,而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又会产生什么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由这些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的思考、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就把化学知识记住了,从而提高化学课堂的效率。

课堂效率范文篇6

下面我从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针和精髓,教学活动的效果与教学目标的指向作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是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外,更要教会学生做人。课堂教学过程中,除始终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总体目标外,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也要本着简明、突出的原则,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二要考虑教材的显著个性。以学生不同基础的认知水平为起点,结合教材要求,确定课时教学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这些知识点、能力训练点的内在联系须上升到知识、能力、情感、智力结合的某一高度,即能促进不同类别学生获得不同层次发展,进而确定课时目标。

二、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我认为,改革教学方法,必须抛弃旧的程式化教学模式,建立新的灵活高效的教学体系,要因人施教,因文定法。我在讲读课中往往采用如下六个步骤进行教学。①“展示教学目标”。这样师生在课堂上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②“以纲就本查预习”。要求学生三看(看重点、看提示、看课后练习),一读(读课文),一提问(提问疑难点),从而使学生明确重点、难点,熟悉课文,找出疑难点,明确了学习方向。③“自主探究质疑”。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的工具书自学教材后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有困难的提出疑问供小组讨论。④“共同讨论谈看法”。要求学生就在自学中的疑问全班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共同解决,如有全班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请老师帮忙。⑤“教师点拨、引导”。班上大部分同学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引导、解决。因为有前面学生预习、自主合作、探究做铺垫,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精讲发挥主导作用,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效果。⑥“科学训练、落实基点”。训练,首先要求有层次性;其次,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其三,训练方式要多样化,将能力训练与基础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让学生练的省时、省力,收效大。

三、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学艺术教学

教学不仅是一门职业,也是一门艺术,我认为课堂教学须做到以下三个“注意”:

1.注意课堂的“实”。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发挥特长,生动形象地叙述,合情合理地分析是必要的,但是必须有个“度”,不能为讲而讲,更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如果课堂上尽是老师口若悬河的讲解,而学生没有进行行之有效地强化和理解,很可能教学效果不像老师预计的那样理想。语文课堂的“实”还体现在师生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上,并非师生交流的次数,看课堂多么“活跃”。师生交流是非常必要的,甚至是难点突破的关键,但是交流的“质量”至关重要。

2.注意课堂的“活”。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语文课堂不是事先铺就的铁轨,教学过程也不是准点到站的列车。老师备课,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课堂上,老师应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内容,以“活”应万变。还有,教师在授课时不应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应侧重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上充满学生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演练的主阵地。吕叔湘在旅顺召开的全国中语会第五次年会上说:“一个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总是生机勃勃……成功教师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把课讲活了。”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随时投下激起千层浪的“石”,让学生能够活跃思维,强化理解,而不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

课堂效率范文篇7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大教学目标和任务即是要提升学生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综合全面发展。音乐课程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是人文学科的一大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起到了较大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予以充分的重视,使小学音乐能够更加具有活力,帮助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个性特征。教师要不断拓展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能够不断发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1.重视课堂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师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进行课程设计,是决定教师能否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帮助教师顺利推进教学进度的保障。而小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较低,容易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分心走神,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可以从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入手,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特点,在课堂开始阶段的紧抓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以此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的效率。小学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当节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导入。例如,教师在进行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歌曲中主人公刘三姐的故事来进行故事的导入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前,向学生介绍刘三姐的相关故事,让学生能够基本了解到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壮族人民将她尊称为“歌仙”、“歌神”,并且流传着许多相关的传说故事来纪念她。学生在对刘三姐的故事和背景有基本的了解基础上,会对当堂课程的学习更加具有热情,使音乐教学课堂更加具有吸引力,带动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刘三姐的音乐魅力,帮助学生拓展想象力,更加全面地投入到音乐课程的学习中去,以此来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2.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和学习积极性是提升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方式。兴趣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激发学生进行新事物的探索认识或者积极参加相关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学生进行探索和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行为保证。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充分根据学生这一成长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能够推动学生能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让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能够充分活力与魅力,从而提升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人物进行相应情境的创设,并开展一些角色扮演等活动进行。学生有较强的好动力和模仿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强故事化的音乐教学曲目,让学生能够根据音乐中的情景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运用音乐作为背景并配以相应的动作和剧情,帮助学生能够在趣味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对音乐的理解和运用。例如,教师在进行《小红帽》曲目的教学中,可以根据相关的童话故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进行动作的自由编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度,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3.运用媒体教学,拓展教学方式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网络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已经在教育教学领域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运用。教师要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辅以相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辅助教学,提升音乐教学的层次性和多样性,突破单一的唱、学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视、听、唱各方面的感官体验,帮助学生对相关音乐曲目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核心,运用互联网进行相关教学素材的搜集,视频、图片、电影、动画等都是较好的课堂教学资源,推动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对曲目有更加深入和丰富化的理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歌曲意境的创造和丰富化,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身临其境,感受歌曲带来的魅力和享受。例如,教师在《咏鹅》的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多媒体上进行相应视频的展示,为学生展示出清澈的溪流在河间缓慢流动,杨柳低垂着在河畔飘舞,河面上的白鹅在嬉戏玩耍。同时,教师还可以对相应的情景配以一些音乐素材,如溪流声、鸟叫声、鹅叫声等,并且可以配以相关的古诗文,丰富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在音乐学习时能够进行全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不断促进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达到更高的教学水平。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师应当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更加精心全面的教学设计,适应教学体制改革的需要。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教师应当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逐渐拓展新的教学手段,形成更加丰富化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李云.浅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J].考试周刊,2018,(53):52-53.

[2]张学涵.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8):85-86.

课堂效率范文篇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以往的教学经历与经验来看,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的根本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说学生对于高中政治课程的兴趣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高中政治这门课程学习的动力、方式和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是保证高中政治课堂效率与效果的基本前提。其中,新课改标准也要求新课改的教材要面向学习高中政治课程的全体学生,并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与课堂中心,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处在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把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反应列入充分的考虑范围,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时要从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自身的能力出发,在课前教师应该充分调查学生需求,课下要找学生进行教学模式的反馈,这样才能营造一个“人性化”、和谐的高中政治课堂。从上述内容可知,高中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政治课本,教师应对课本进行二次研究和再开发,深刻理解和挖掘教材的内容和目标,把教材上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式,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并且依托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能力,对身边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并且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编写适合所教学生的课本或者经常开设学生感兴趣和热点的话题研究活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教材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体会和了解,使他们学到的知识更加扎实和稳固,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于高中政治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也使高中政治课堂更加高效与充满活力。总而言之,激发学生对于高中政治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灵活教学实践过程,增强高中政治课堂的活力

针对高中政治课程的特点,教师需要灵活处理教学过程的“输入”,进而“输出”。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有计划、有准备和有目的的教学过程。不同于以往的课前备课,教师不仅要对所教授的知识点进行透彻的讲授和相关内容的延伸,还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需求和所教内容对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规划,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准备和相关方案的选择。并且,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并且明确地认识到高中政治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会变化和改动的过程,这也就造成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不确定性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就列入考虑范围并形成对应的应对方案,对理智范围内能够想到的不确定都进行假定和处理方案,教师还需要明确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不是备课内容或者预想方式的完全复制或者演绎,而应该是一个持续的、有反馈的、依据输出来调节输入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应该基于教师的方案,但是又不限制于此方案。曾有一位智者说过:“聪慧的表达是给予一个完整的个体的关注的智慧,也是体现他人特别之处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敏感性。”因此,高中政治课堂不仅要有教师预先设置的“输入”,也需要有聪慧的“输出”,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高效的课堂容量和最优的教学方式设置。新课程改革的专家对教师转变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和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表达出了高度的重视和强调,并且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以整体的发展为目标,更要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前提,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积极改变教学方式的改革,进而保证高中政治课堂的严谨性、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和高效性,使高中政治课堂氛围焕然一新。关于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应该根据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的接受能力以及综合水平等再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表现方式,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共赢,教师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启迪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了改进与完善。需要注意的是,就如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事物一样,不管怎样的教学模式都不是完美和万能的,只能说针对特定的学生该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是最优的。其中,教学表现方式也是教学多样化的体现,大致可以分为横向的多样化和纵向的多样化,在同一堂课上,教学实践可能会运用教师讲授、小组讨论等,在不同的课上,主要的教学方式会改变,比如,从主要为教师讲授变为学生展示等等。多样化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方式,另一方面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也可以对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更好地研究。总而言之,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多对教学内容、方式等进行归类、总结和反思,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不断改善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活力。

三、实现课堂氛围的民主与和谐,营造教师学生和谐统一的教学环境

无论在什么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都仅仅是一个引导和引领者,探究和求索的主体还是学生本身,有人曾经将教师和学生比作是同乘一艘船的船员,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引领者,负责掌舵和撑船,而学生则用力划桨让船全速前进。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它说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扮演,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具有权威、不可撼动的主宰者,也不是一个冷冷的旁观者,而是参与学生学习,是一位年长的智者,提供帮助和建议。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友好、民主和谐、合作共赢的良好学习氛围,和学生一同加入到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参与到学生平等的交流和讨论中,当学生遇到棘手的或者大方向错位的问题时,提供适当的启发和引导,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在此过程中,老师也要给予鼓励与表扬,使学生保持高度的集中度和求知欲,从而能够自主地、积极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更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不得不提的是,在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教师应该发扬民主平等的教学精神并做出实质性的行动和努力。例如,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讨论中,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提问或者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形成教师和学生间的良性互动。其次,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在课程上,教师应该注重情感的投入,增加互动和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只有这样,学生和教师才能在情感和思维上达到共鸣,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学的效果也就自然提高了。

四、改进学生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效率范文篇9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是基础学科,其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在新课改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具有较高的自身修养和文学修养,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下面我从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针和精髓,教学活动的效果与教学目标的指向作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是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外,更要教会学生做人。课堂教学过程中,除始终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总体目标外,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也要本着简明、突出的原则,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二要考虑教材的显著个性。以学生不同基础的认知水平为起点,结合教材要求,确定课时教学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这些知识点、能力训练点的内在联系须上升到知识、能力、情感、智力结合的某一高度,即能促进不同类别学生获得不同层次发展,进而确定课时目标。

二、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我认为,改革教学方法,必须抛弃旧的程式化教学模式,建立新的灵活高效的教学体系,要因人施教,因文定法。我在讲读课中往往采用如下六个步骤进行教学。①“展示教学目标”。这样师生在课堂上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②“以纲就本查预习”。要求学生三看(看重点、看提示、看课后练习),一读(读课文),一提问(提问疑难点),从而使学生明确重点、难点,熟悉课文,找出疑难点,明确了学习方向。③“自主探究质疑”。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的工具书自学教材后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有困难的提出疑问供小组讨论。④“共同讨论谈看法”。要求学生就在自学中的疑问全班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共同解决,如有全班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请老师帮忙。⑤“教师点拨、引导”。班上大部分同学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引导、解决。因为有前面学生预习、自主合作、探究做铺垫,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精讲发挥主导作用,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效果。⑥“科学训练、落实基点”。训练,首先要求有层次性;其次,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其三,训练方式要多样化,将能力训练与基础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让学生练的省时、省力,收效大。

三、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学艺术教学

教学不仅是一门职业,也是一门艺术,我认为课堂教学须做到以下三个“注意”:

1.注意课堂的“实”。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发挥特长,生动形象地叙述,合情合理地分析是必要的,但是必须有个“度”,不能为讲而讲,更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如果课堂上尽是老师口若悬河的讲解,而学生没有进行行之有效地强化和理解,很可能教学效果不像老师预计的那样理想。语文课堂的“实”还体现在师生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上,并非师生交流的次数,看课堂多么“活跃”。师生交流是非常必要的,甚至是难点突破的关键,但是交流的“质量”至关重要。

2.注意课堂的“活”。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语文课堂不是事先铺就的铁轨,教学过程也不是准点到站的列车。老师备课,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课堂上,老师应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内容,以“活”应万变。还有,教师在授课时不应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应侧重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上充满学生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演练的主阵地。吕叔湘在旅顺召开的全国中语会第五次年会上说:“一个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总是生机勃勃……成功教师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把课讲活了。”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随时投下激起千层浪的“石”,让学生能够活跃思维,强化理解,而不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

课堂效率范文篇10

[关键词]课堂管理;高中政治

课堂管理,是指任课教师为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创设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减少学生听课中的不良行为而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方法。德国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一书中指出:“如果不是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对高中政治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学生顺利完成高中阶段学业,走向社会或升学的关键。

一、高中政治课堂管理常见问题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教师对课堂管理的理解不完整,管理效果欠佳。教师认为课堂管理就是管课堂纪律,重点在于“纠正”而不是“预防”,因此“重教学内容、轻课堂管理”,忽视对学生心理的关注,缺少人文关怀,遇到学生违纪都是采取批评或是强制禁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氛围压抑。其次是课堂问题行为较多,课堂管理的实效有待提高。所谓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影响教师教学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出现多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较少、授课内容枯燥无味、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关,政治课堂气氛沉闷就容易导致课堂问题行为增多。最后是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评价制度制约了教师课堂管理的许多行为。在大多数学校、家长的心目中,升学率和考试分数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这种压力使得高中政治教师会花更多的精力在答题技巧和题海战术的训练上,反而弱化了政治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功能,对课堂管理办法不多。

二、高中政治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有效是指一件物品或一项活动具有预期所要达到的积极或肯定的程度。有效的政治课堂管理应体现在政治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有效性、政治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三个层面。政治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有效性主要包括:第一,确立和维持有效的课堂秩序与常规,为课堂的持久发展创造条件。第二,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沟通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一种共同的关注、一种整体感和认同感,是实施课堂活动和达成管理有效的源泉。第三,以激励促发展。政治教师的“有效教学”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其次,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再次,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最后,学生发展的有效性。最终达到促进和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学生的“有效学习”是指能善于优化学习环境以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要使学生“学”得有效,必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自己要“学什么”,并通过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采取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提升有效性的几种措施

为提升高中政治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可以从六个方面采取恰当的措施。一是注重对高中政治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知识的培训,强化他们的课堂管理理念,提升课堂管理的能力;高中政治教师自身要进行经常性、全面的反思,建构一种反思型课堂管理风格。二是努力构建平等、民主的高中政治课堂管理机制。教师应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发扬课堂民主,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预防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三是教师要采用“柔性”管理,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注重对学生的关心与帮助,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予鼓励。四是实施有效的学法指导,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进行生活化教学;通过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五是改进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使评价手段多样化。如:把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行为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正式考试时改变试题命题形式等。六是针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试题化的创新,应考教学内容则进行德育化的创新,以凸显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高中政治课是高中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因此教师一定要树立强烈的提升课堂管理效率的意识,紧紧抓住德育教育的主轴,善于采用多种组合手段,以柔性管理的方式改变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再结合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感受到政治课堂学习的收获感和获得感,避免常见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从而逐步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素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优质高效高中政治课堂的构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01):67―71.

[2]吴美燕.高中政治课堂的“应有品质”――以《文化与社会》一课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3(0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