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8:14:39

就业培训

就业培训范文篇1

一、当前我区就业培训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目前我区共有常住人口28.7万,16-60岁劳动年龄人口17.2万。根据各镇(街道)汇总的数字,全区共有城镇失业人员1.29万人,16-45岁的有9100人,占城镇失业人员总数的70.5%;农村共有失地农民1.25万人,完全无业的5200人,占41.3%,失地农民中16-45岁的有5100人,占40.8%。另外,我区城镇去年1-9月份领取待业证的有2200人次(含现已就业人员)。因此全区各类45岁以下完全无业的人员估计1万人以上,他们便成为我区近阶段就业培训的重点对象。而当前我区的就业培训工作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许多群众对就业培训的认识仍不到位。一些失地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有较突出的等、靠、要思想,期望通过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扶持(如办好养老和失业保险)补助甚至直接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就业;一些人在企业转制和农村城市化的新形势下,心态未及时调整,对自己将必然地从事其他职业缺少思想准备,同时也对自己学习新的技术与技能缺乏信心;一些人对就业培训的效果表示怀疑,许多人就说:“除非培训后就有好的工作,否则谁去”,而培训工作却不可能保证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因而影响了人们就业培训的积极性。

二是当前我区的就业培训工作滞后于形势的发展。我区的职业教育几年以来存在明显的重长班轻短班,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培训的现象;农村成校的教育培训基本上仍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二、三产业技术技能的培训很少,这反映出我区以往农村教育培训的视野仍比较狭窄(这些情况从前年下半年开始才得到逐步扭转);以往采用较多的是单一的课堂教学、以会代训等培训形式,实践锻炼、现场考察指导等活泼高效的形式较少;就业培训工作也明显存在“硬件不硬”(场地和设施等条件较差)、“软件太软”(队伍老化且观念陈旧、管理落后)的现象,更缺少一大批建设完备、运行高效、管理规范的教育培训实践基地,这都制约着我区就业培训工作的开展。

三是就业培训工作各自为政、重叠无序的状况较明显存在,组织协调难度很大。目前我区教育和劳动部门分别有一支自己的教育培训队伍和一批教育培训基地,农业、人事、计划、妇联等部门也各自开展了培训业务,而这些部门和单位的职业培训工作统一协调很少,分割进行多。基地建设也缺少全区的通盘规划,因而就业培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不同程度地存在“两张皮”乃至“多张皮”的现象。同时,本地群众在选择工作时瞧不起当前大量五六百元工资标准的岗位,一些脏活累活认为“那是安徽人干的”,加大了组织就业培训工作的难度。此外,就业培训最关键地要抓好招生、培训和就业服务三大环节,教育部门重点是抓培训环节,而涉及招生和就业服务的,诸如社会需要多少数量、哪些门类劳动力?培训结束后能否提供广阔的就业门路?等问题,均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的配合解决。

四是当前我区就业培训的经费保障机制还未健全。下岗失业职工、失地农民等在经济上本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对他们哪怕是保本运营的低价位收费也可能会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挡在就业培训的大门之外。因此,以他们为对象的就业培训必须通过政府补贴甚至完全免费进行。而当前我区就业培训的经费投入还未得到很好的保证,“农村教育费附加的10%用于成人教育”和“城市教育费附加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15%,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20%”的规定得不到很好执行;区财政前两年给教育局安排的成人教育经费每年仅4-5万元。这些均直接导致我区就业业培训的经费使用捉襟见肘,以至这样“倒贴成本”的培训工作无力进行。此外,即使有经费补贴,其对象、标准等如何确定、任何下拨等问题尚需协调解决。

二、加强我区就业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1、切实提高认识,做好思想发动工作。职业培训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必要途径和有效手段,也是解决我区当前主要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提高对就业培训工作的认识,真正贯彻“以民为本”的思想,切实做好思想发动工作,一要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区联合动员,营造浓厚的职业培训氛围;二要挖掘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自身潜力,通过动员报告、印发宣传资料、上门动员等方式将工作做细做实,切实转变群众中一些滞后和错误的观念;三要切实抓好办班质量,并着力协助学员解决就业,以吸引更多人员参加就业培训。

2、切实理顺就业培训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区应成立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以此作为全区落实就培训的管理机构,协调部署全区就业培训的基地建设、业务安排、宏观组织管理等各项工作。该机构由区委、区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和镇(街道)参与,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强化责任。各镇(街道)应建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并由一名领导负责,切实抓好本辖区的就业培训工作。

与此同时,应加强全区就业培训资源的有效整合。要做到各种培训业务全区通盘规划,做到安排合理、方便群众;要逐步建立我们自己的就业培训资源库,实现在场地、设施、师资和信息等方面的综合使用,提高利用率;要协调我区各部门的教育培训资源,建设一批区“就业培训基地”,逐步整合形成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机制。我区于去年6月启动的成人教育协作网已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着力加以完善。

3、确保就业培训资金的投入,形成多渠道的投入机制。除多向市劳动部门争取专项用于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经费外,区财政应安排较大额度的专项经费保证就业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各镇每年应保证农村教育费附加返回部分的足额投入,并将新增部分的50%以上用于农民群众的培训;为企业定向培训或对口培训的可适当向有关企业收取一定额度的培训成本费;政府要依法督查各企业占职工工资总额不少于1.5%的教育培训经费列支和使用的情况,并要求各企业为职业培训工作积极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根据培训项目和培训对象情况,可适当向部分参训人员收取适量的培训费用。

就业培训范文篇2

一、失地农民就业状况

农民失去土地之后,不再依靠土地休养生息,要想生存下去,获得生活的保障,必须要有其他工作支持。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外界原因和农民自身存在的局限,在失去土地之后,失地农民并不能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失地农民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第一,失地农民从农村进入城镇,给城镇的就业带来问题。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意味着失去了工作,大量的失地农民进入城镇寻找工作。失地农民的大量涌入,补充了城镇岗位空缺的同时,给城镇的就业带来了压力和挑战。第二,失地农民身份的彻底改变给自身就业带来困难。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需要时间融入城镇生活,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城乡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碰撞和磨合,给失地农民的就业增加了困难。第三,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城市中下岗待业人员、往届和应届高校毕业生相比,失地农民受到的学校教育、劳动培训更少,加上没有工作经验,对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不清楚,使得失地农民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就业弱势地位。当失地农民选择就业岗位时,由于自身能力的局限,多从事低收入、低劳动技能、低文化素质的岗位,如保姆、环卫工人、建筑小工、手工业流水线等工作。第四,失地农民的就业层次低,就业的高流动性、低稳定性的特点决定了享受到的社会保障权益差,权利难以实现。第五,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代替人工,使得低脑力劳动者、流水化工作者容易被岗位淘汰,机械化生产带来的企业岗位缩减,工人失业的风险变大,失地农民在这一趋势中无能为力。

二、失地农民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政府重视度不够。政府应该承担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主体责任,然而政府重视度不够,使得失地农民的就业更加困难。对失地农民而言,政府在就业保障中负有主体责任,责任缺失会妨碍失地农民与政府就业权利保障和被保障关系,政府没有尽到就业保障的义务,失地农民的就业权利没有得到保障致使失地农民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和盲目性,造成自主创业和自主择业双重受阻。对社会而言,政府和社会存在的交互式服务关系出现问题,政府的职能定位存在偏差,不能有效利用社会反馈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信息,对劳动力的市场供给和需求偏差进行矫正。(二)失地农民自身能力不足。失地农民由于个人能力不足造成就业择业的困难,而造成失地农民个人能力不足的原因包括失地农民的劳动技能欠缺、失地农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低、维权意识不强等。受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当失地农民的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维权意识弱,法律观念不强,处于劳动维权的被动局面。另外,失地农民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有限,方式有限,渠道单一,通过血缘和地缘就业关系网是主要的就业渠道,本村在外劳动者的介绍是一大途径,对现今通过网络找工作的接受程度低。失地农民的个人能力是决定其就业自由选择的重要因素,个人能力不强,束缚了失地农民的就业自由,同时制约了就业权利。(三)失地农民的政府购买就业培训体系不完善。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是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方法,但目前我国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体系仍不完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政策不到位、政府经费的投入有限制、就业培训机构的安排自由度大、组织间沟通不协调。所以,政府购买就业培训体系的不完善影响了政府、社会和失地农民直接的交互关系。培训体系的不完善,失地农民真正的培训效果难以保障,对失地农民的个人技能、就业效果也难以提升。

三、政府购买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服务的准市场机制分析框架

政府购买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服务的准市场机制参与主体包括政府、培训机构和培训对象,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是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服务的资金提供者、培训项目组织者和监管者,但区别以往,政府是具体培训项目的购买者而非提供者,政府直接向就业培训机构购买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服务,或者直接发送培训券给失地农民,失地农民自由选择就业培训项目学习。各类公共就业培训中心、技术学校、私人培训机构等资质认定合格即可成为可供选择的提供者。作为培训对象的失地农民,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政府指派的就业培训服务,可以在众多就业培训机构提供的就业培训项目中选择自己合适的项目参加培训,参与政府指定的培训补贴范围内的项目不需要直接支付培训费用,费用主要在购买者和提供者———政府和培训机构中流动。按照准市场运作的准市场模式或凭单式模式,费用给付也可以是相应的模式。在准市场机制中,政府认定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机构购买服务,并向市场开放招标,培训机构向失地农民免费提供就业培训服务,政府根据失地农民的学习情况拨付给培训机构相应款项;在凭单式模式中,政府发送就业培训券给失地农民,将购买权交给失地农民,失地农民拥有自主购买权,可以直接向政府招标认定的培训机构选择性购买就业培训服务,政府根据就业培训机构获得的培训券拨付款项。政府购买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服务的优点可以从提供者、生产者(委托者)、服务购买者、培训经费来源、服务提供战略、公共培训机构角色、培训机构间竞争性、(准)合同关系、消费者的选择权、市场化程度、相对服务质量11个方面体现(表1)。在准市场模式和凭单式模式中,提供者和生产者分离,政府采取公告招标、合同签订的方式,培训机构承担生产者的角色,政府只需扮演购买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服务的委托购买者和监管者角色。各类公共就业培训中心、技术学校、私人培训机构等通过竞争,资质合格,政府认定可以成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服务的提供者,和政府一起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培训服务。培训对象即失地农民,在准市场机制中,尤其是凭单式机制中,失地农民拥有较大的选择权,可以拿着培训券自由选择就业培训机构,具有一定的购买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培训服务的购买者。由失地农民作为就业培训项目的购买者会给就业培训市场一定的压力,促使就业培训机构改善服务,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培训服务。在准市场机制中,政府首先进行公开招标,只要是满足条件的培训机构都可参与到竞争中来,政府最终选定一家培训机构与其签订合同,政府成为就业培训服务的委托者,培训机构成为者,合同成为政府购买就业培训服务的新工具。

四、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的保障机制

就业培训范文篇3

一、基本思路和原则要求

(一)将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征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加强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将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尽快建立适合被征地农民特点与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资金,促进被征地农民实现就业和融入城镇社会,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二)明确范围,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因政府统一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而导致失去全部或大部分土地,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在册农业人口,具体对象由各地确定。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要以新被征地农民为重点人群,以劳动年龄段内的被征地农民为就业培训重点对象,以大龄和老龄人群为社会保障重点对象。在实施过程中,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考虑地方政府财政、村集体和农民承受能力,统筹考虑同一地区新老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问题。对符合条件的新被征地农民,政府应在征地的同时即做出就业培训安排并落实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对原已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问题,也要统筹考虑需要与可能、新老政策相互衔接等因素,予以妥善解决。

(三)根据城市规划区内外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问题。在城市规划区内,当地人民政府应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在城市规划区外,应保证在本行政区域内为被征地农民留有必要的耕地或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并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地区的被征地农民,要异地移民安置,并纳入安置地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努力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

(四)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统筹城乡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鼓励引导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区吸纳被征地农民就业,支持被征地农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在城市规划区内,要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统一的失业登记制度和城镇就业服务体系。未就业的被征地农民可到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及时办理,并积极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咨询、就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促进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尽快实现就业。在劳动年龄段内尚未就业且有就业愿望的,可按规定享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相关扶持政策。

(五)落实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责任。政府要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督促指导用地单位优先安置被征地农民就业。就业安置可以采取用地单位直接提供就业岗位并与符合就业条件的安置对象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用地单位、就业服务机构和被征地农民三方签订合同委托安置的方式。

(六)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培训工作。在城市规划区内,各地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被征地农民特点的职业培训计划,通过订单式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被征地农民实现就业。在城市规划区外,各地要针对被征地农民的特点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提高被征地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积极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七)明确保障对象。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对象的确定,要严格按规定程序核准并予以公告后,报县(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八)保障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各地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式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对城市规划区内的被征地农民,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被征地农民不同年龄段,制定保持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的办法和养老保障办法。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应按规定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已开展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的地区,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要按规定纳入救助范围。有条件的地区可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参保范围,通过现行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其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对城市规划区外的被征地农民,凡已经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和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区,要按有关规定将其纳入相应的保障范围。没有建立上述制度的地区,可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提供必要的养老和医疗服务,并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当地的社会救助范围。

(九)合理确定保障水平。各地要按照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要求,根据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策可衔接、政府财力能承受、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简便易行等原则,合理确定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和养老保障水平,应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四、落实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资金

(十)落实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资金。开展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所需资金从当地财政列支;社会保障所需资金从当地政府批准提高的安置补助费和用于被征地农户的土地补偿费中统一安排,两项费用尚不足以支付的,由当地政府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解决。有条件的地区,地方财政和集体经济要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和引导被征地农民参加城乡社会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十一)严格资金管理。政府承担的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所需资金由当地有关部门在征地过程中统一划拨。各地政府要严格执行各项财务管理规定,加强资金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增值,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

五、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就业培训范文篇4

大家上午好!

今天,*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金水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广大干部职工,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郑东新区的号召,带着技能培训信息,带着就业岗位,带着对农民朋友的深情厚意,来到郑东新区,来到父老乡亲们中间,真诚的帮助农民兄弟掌握一技之长,早日实现就业,早日致富奔小康。

近年来,市、区两级劳动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郑东新区农民劳动保障工作的指示,完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就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强就业服务,维护合法权益,取得显著成绩。截止去年年底,郑东新区65.22%的被征地农民已被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全市累计为郑东新区被征地农民发放失业证26101份,发放各项就业补贴1108.8万元,免费培训1300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提高生活水平需要稳定的就业。而实现稳定、高质量的就业,就必须提高就业技能,掌握一技之长。今天我们举办“劳动保障12333走进郑东新区送培训、促就业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共组织全市技工学校和培训机构50余家,带来招生计划15000名,*市和金水区劳动保障部门公共职业服务机构带来2600多个适合郑东新区农民兄弟就业的岗位,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素质,通过提供培训信息和就业服务,为郑东新区的农民朋友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帮助大家提高技能,增加收入,高质量就业,实现郑东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劳动保障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希望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通过我们面对面的服务,进一步拉近劳动保障部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加快郑东新区的建设步伐,努力打造我市劳动保障服务品牌。

就业培训范文篇5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领导

党的**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随着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已成为加快城乡就业一体化进程、推动城镇化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但是,从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际看,思想观念滞后、劳动力素质低下尤其是缺乏专项劳动技能,已成为目前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加强职业培训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为了实现对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实施,成立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负责对职业培训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各区(县)人民政府也要成立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要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出培训计划,确定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转移就业培训,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努力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以党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市实施城郊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完善管理、按需施教、搞好服务、注重实效的原则,依据劳动力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从思想观念教育和提高就业技能、扩展就业渠道入手,突出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工个人、用人单位、各有关部门、行业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培训转移就业工作。逐步形成政府统筹、统一组织、依托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格局。

各区(县)要在加大宣传力度、摸清农村劳动力人口基本情况、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在抓好试点、摸索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制定具体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20**年度各区(县)培训人数不少于所辖农村劳动力人数的20%。

三、因地制宜,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网络体系

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以各区(县)和乡镇为实施主体,认真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拟转移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立足于短、平、快的培训方式。培训工作原则上由农牧民个人自愿申请,乡镇一级劳动保障机构组织汇总,向区(县)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区(县)职业培训领导小组根据培训意向制定培训计划,并统一配置职业培训资源。在区(县)和乡镇两级政府领导下,以现有的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农广校、党校、培训中心及各类社会办学力量为主渠道,确定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机构,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和培训资源的作用,建立健全市、区(县)、乡、村四级培训网络。引导和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联合,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农村的特点和农民的实际情况,按照实用、管用、够用的原则,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

四、建立健全协调运作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机制

市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实施的总体要求,各负其责,充分发挥部门优势,主动协调配合,形成和建立有效的培训工作运转机制,共同做好政策指导、监督检查和各项服务工作。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充分利用劳动力市场,采集用工需求信息。依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指导技工学校、各类培训中心和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对经职业技能培训合格人员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并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作为实行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实施。

市农牧局要在认真研究和制定鼓励农民转移就业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并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总体规划,认真做好转移就业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广泛组织农民积极参与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发动、组织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参加转移培训。

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要将农民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在安排年度国民经济计划中,要支持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农村职业培训,并将相关的建设项目与农民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市教育局要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动员各类职业院校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向导,以就业为目标,广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项目。对农村初、高中学生在课程设置上,要安排职业技能培训。

市科技局要发挥科技培训机制的优势,把科技普及、科技成果转化,实用技术推广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技培训、科普宣传以及“科技下乡”等方式,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

市建委、市政市容、交通、水务等部门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县乡道路的建、管、护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相关技能培训,并尽可能多的招用本辖区内的农民工参与工程建设,实现劳务创收。

市财政每年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扶持农民工转移就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具体数额按实际参加的培训人数为准。培训经费由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管理支付。

同时,结合我市扶贫工作的实施,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作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变“输血”为“造血”;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也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组织青年农民、妇女参加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各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抓紧抓好。

五、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资金投入

培训经费实行共同分担机制,即政府财政、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在争取自治区财政支持的同时,市和区(县)两级财政根据实际培训情况,按7:3的比例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专项经费扶持该项工作。对农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和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教育机构给予补助,对参加培训的困难家庭,个人分摊费用给予减免。

六、要按照市场需求充实和完善培训内容,改革和创新培训模式

对农民工的培训,在注重必要的法律法规、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该特别注重对农民工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的培训。要按照实用、管用、够用的原则,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责任感,使他们尽早完成从一个农民向一个合格的城市务工者的角色转变。

一要大力开展引导性培训。要在农民工外出前通过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以及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手段,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的对其进行基本权益维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市场就业方针等方面的培训,要按照劳动力市场需求对其开展职业指导培训。

二要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对拟外出务工的农民,按照其就业意向,大力开展职业(工种)的应知应会培训。培训内容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来安排。要突出实用性。要围绕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相关技能培训;要按照劳动力市场需求,大力开展家政服务、餐饮、酒店服务、保洁、保健、制造、旅游等行业的技能培训。

三要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农民,要积极为其进行创业意识、创业技巧和管理知识培训,鼓励和引导他们进城创业或就地创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创业和返乡创业培养一批“创业致富”、“技能致富”的带头人。

四要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岗位培训。各类用人单位都要对招用的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特别是对那些技术复杂、技能要求高、操作规程严格,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健康以及安全生产的行业和工种,必须在对农民工进行严格培训、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后方可上岗操作。

五要大力改革和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加大培训的服务功能。要采取灵活、适用的培训方式,如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相结合等,把转移培训与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有机的联系起来。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让农民掌握到最新、最实用的就业本领。

就业培训范文篇6

一、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分析

用人单位在社会上招聘的员工肯定希望来之能用,因此其针对知识、技能、经验以及非专业技能方面对大学生提出了要求:1.大学生要具有专业知识。大学生在大学所接触的专业知识是其以后就业工作的根本,因此用人单位首先注重的是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是否能够胜任专业岗位。但是用人单位还会关注,专业知识是否能够有效的转化为专业技能,也就是说大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否经得住企业实务的检验问题,可以说知识不等于能力,真正的能力还需要再具体的工作中不断的积累和提高。2.大学生是否有团队意识。大学教育更加偏重于自主学习,也就是说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团队学习和训练的机会比较有限,而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会非常关注大学生的团队工作意识和能力,因为在单位工作永远不可能是单枪匹马,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是完成单位任务,发挥个人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大学生从大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发展的角色向社会人、团队人角色转变非常关键。

二、求职大学生的职业准备分析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肯定会有自己的方向和要求,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目标,求职大学生需要有自己的职业准备:1.职业能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必须要具有职业能力,这是大学生能够实现自己就业规划的根本,所谓职业能力也就是专业能力,没有专业能力在就业过程中也根本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专业能力包括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就是说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中的能力。2.职业经验。测度职业能力最为便捷有效的方法是参考职业经验。大学生初入社会不可能有正规的从业经验,但在校期间参与过的社团活动经验、社会实践经验、团队实践经验,特别是有针对性地专业项目经验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参考因素。3.职业心理。从大学到社会,是一个角色的转变,也可能是一次人生的转变,所以大学生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社会中的许多要求都与学校有很大区别,大学生应当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风险有充分的认识,一旦认识有误或者出现偏差,就可能出现逃避心理,影响自己的择业。

三、大学生就业培训现状

近些年,我国国内培训市场比较火热,针对大学生的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培训机构确实提高了被培训人的嫩来,让被培训者受益匪浅,但是,我们也应当清楚的看到,大学生就业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培训的内容过于功利化,多是我们能够看到的针对考证、考学、考公务员等创办的辅导班培训方式,针对用人单位需求的大学僧就业培训相对较少。在现实中,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是急迫的,但是其对就业培训的重视程度也比较高,在其看来就业培训是一个持久性的过程,就是通过培训让大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专业培训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对培训的结果要求跟高,这种要求与大学生阶段的教育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大学阶段的就业培训缺少持久性。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培训主体的单一和错位问题严重。当前我国培训资源相对是比较匮乏的,着严重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在高校有充足的教育资源,但是高校的教育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以及教学的针对性都存在问题。

四、大学生就业培训模式创新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培训存在的问题,结合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培训的要求,必须要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培训模式进行创新。1.注重实践培训。随着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开始在企业和高校之间搭建合作平台,让企业和高校之间实现连通,共同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培训,企业主要是通过与高校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机会,并对大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评估,高校主要是通过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其兴趣、需求,为其联系合适的实践单位。2.注重团队实训。在企业实训基地模式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团队项目实训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以高校为依托,通过承接企事业单位的独立专业外包业务,请专业导师带领大学生组建团队,独立完成完整业务的方式,锻炼大学生整合自身知识体系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帮助他们获取关于就业的职前技能培训;使学生毕业求职时拥有丰富的被用人单位认可的工作经验积累,实现高水平的就业。

作者:王彦博 单位:辽源市西安区人才交流中心

就业培训范文篇7

一、组织领导

围转办负责全市人口转移就业培训的协调服务工作,劳动就业、农牧业、扶贫、妇联、团委等部门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具体组织实施牧区人口转移就业培训,宣传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新闻媒体及时、全面报道宣传培训工作。

二、工作重点

开展牧区人口转移就业培训,积极探索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有效方式转移就业的有效机制,通过牧民转移培训,使牧民掌握转移就业所需基本知识技能。同时,使牧民的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转变解放,学习的知识得到进一步丰富。积极争取岗位,做好引导和服务,逐步形成“岗位—培训—就业”的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良性机制,大力推动牧区人口转移工作。

三、培训任务

今计划培训牧民1050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250人、引导性培训800人。

劳动就业部门计划技能性培训牧民100人;

农牧业部门计划技能性培训牧民150人;

团委计划引导性培训牧民400人;

妇联计划引导性培训牧民400人;

围转办对各场进行牧民转移政策和业务培训100人。

四、时间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有关部门要在年12月15日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方式和场所,组织师资力量,组编培训教材,准备培训设备。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12月中旬—年3月底)。各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培训结束后,要做好培训总结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各部门要建立分工负责、紧密配合、相互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抓好就业培训工作,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充分调动场、嘎查、分场的能动作用。

(二)探索培训就业的新途径。随着我市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开工建设和投产的厂矿企业日益增多,为牧民转移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为此,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空岗信息,征集就业岗位,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工作。以牧民意愿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强化保障措施,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就业率。

就业培训范文篇8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贫困村贫困人口为对象,以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依托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按照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出得去、稳得住、收入好的要求,参加培训的贫困村劳动力,原则上都要达到所学专业合格结业,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属于国家就业准入范围的职业(工种),还应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属于特殊工种的,应取得特种工种安全操作证。

二、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的重点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贫困村和异地安置场的贫困农户,适当兼顾区定贫困县和面上县贫困村的贫困农户,且必须是纳入贫困村扶贫开发规划、年龄在18—40周岁,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思想素质较高,遵纪守法,身体健康,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劳动力。选择培训对象时,要按照力争使土地十分匮乏,并有能力、有意愿转移就业的贫困人口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一门就业(或创业)技能并实现转移就业的要求,重点安排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的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关照计生户、独女户、两女户。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以增强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和生活观念为目的。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城市生活常识、安全生产知识、应职应聘技巧、就业岗位选择、基本权益保护等。

职业技能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到非农业和城镇就业为目标,本着实用、实效为原则,选择培训职业(工种)。内容包括餐饮客房服务、家政服务、美容美发保健、服装加工、家用电器维修、电工电子、维修电工、电焊、摩托车维修、建筑技术等。

四、培训工作的组织

(一)培训基地及培训任务。根据自治区扶贫办《关于下达20*年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计划的通知》(桂开办发[20*]35号),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马山县职业中学为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下达我市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财政补助资金45万元,培训人数为692人,其中*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负责培训385人,财政补助资金25万元;马山县职业中学负责培训308人,财政补助资金20万元。

(二)培训对象的招收。*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培训基地原则上由培训基地与隆安县、上林县扶贫办在县辖贫困村和良庆区扶贫办、邕宁区扶贫办在区辖扶贫异地安置点招收培训对象。马山县职业中学培训基地原则上由该培训基地与马山县扶贫办在该县贫困村招收培训对象,员额不足时,在上林、武鸣县所辖贫困村招收。培训基地在举办各期培训班时应拟制具体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工种、培训天数、培训费及食宿费的补助预算、授课内容及课时、推荐就业方向及月收入等),经市扶贫办同意后,由市扶贫办与培训基地下发招收培训对象的通知,由各县区扶贫办按通知要求招收培训对象,并按时送到培训基地。同时“培训基地”、培训对象所在县区扶贫办、培训对象代表共同签订培训协议。

(三)培训对象的选择要在对象本人所在村屯上墙公示,接受村民监督。参加培训学员所在县的扶贫办和承担培训的单位要建立培训、就业档案。培训档案记录受训贫困户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文化程度、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家庭地址等;就业档案记录受训贫困户就业单位、工作动态等。

(四)培训的工种由各“培训基地”根据本单位培训和就业的优势自行选择,市、县扶贫办在必要时作适当选择建议。

(五)培训时间的确定,由“培训基地”根据各工种职业上岗技能的所学和所需时间及有关职能部门的要求确定,一般要求在1—3个月内。

五、资金补助标准及管理使用

(一)专款专用。自治区下达我市的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资金用于参加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培训的学员的学费和食宿费补助,实行项目管理,专款专用,确保培训任务完成,不得改变用途或挤占、挪用。

(二)实行报账制。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资金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使用,实行报账制。承培单位*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在市财政局报账、马山县职业中学在马山县财政局报账。培训结束后,承培单位凭经按规定组织验收确定的学员培训合格证明、受训劳动力花名册到所在财政局报账。按就业率兑现的部分补助资金的报账,凭受训花名册及就业凭据经市扶贫办审核同意后分别到所在的市或县财政局报账。

(三)资金补助标准。根据《广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实施方案》和自治区扶贫办《关于下达20*年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计划的通知》精神,各工种培训补助标准由市扶贫办、承培单位根据自治区扶贫办所规定的补助标准及不同培训地点、培训工种、培训内容、培训时间、食宿条件确定各类培训班对培训对象的补助,承培单位不得擅自提高补助标准,超补助标准的财政部门不予报账。经核定后的食宿费、培训费采取报账制的办法拨给承培单位。其中:参训劳动力的伙食费补助由承培单位采用发饭票(卡)的办法分批次发给学员,不发现金,超支自理,结余归已。培训费的使用采取激励机制,即培训合格率达到90%的全部兑现当期70%的学费,达不到的按百分比扣减;培训结束一年内,就业率达90%的,全部兑现当期余下的30%的学费,超过一年仍不能就业的按就业率相应扣减当年余下的学费。学员的交通费和安置过程中的各种证件及其他相关费用由学员自己负责。培训单位不得加收其他费用。

六、加强领导

开展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新阶段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加强领导,把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整合各种资源,拓宽就业渠道,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各县区扶贫办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要认真做好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调查摸底工作,准确掌握贫困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需求情况,并将本县区愿意转移就业的贫困村劳动力和需培训的专业列表统计报市扶贫办,由市扶贫办综合上报区扶贫办备案,为制定培训计划提供依据。要按照招收培训对象的要求,认真负责地做好招收培训对象的工作,并及时组织培训对象按时到培训点报到,要协助承培单位加强对培训学员的教育管理、就业服务等工作。

就业培训范文篇9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心理

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企业的人才准入资格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大学生在走入职场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有效的就业培训,包括积极的就业心态,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等[1]。大学生参加就业培训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就业的外部竞争,同时也是大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正确有效的就业培训应着眼于个人的长远发展,包括建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等[2]。本问卷调查以化工过程自动化学院应届毕业生为样本采集对象,收集有效样本80个,参与调查的学生男女比例为5:3,涉及理工类,经管类、法律类等不同专业11个。

1毕业后的去向

样本以大学生毕业后去向为切入点,对学生就业去向展开调查,选择就业占比61.25%,考公务员占比15%,考研占比17.5%,出国占比1.25%,自主创业占比2.5%。

2就业培训

就业培训是个性化的培训,了解学生就业培训需求是前提,为此,本文围绕大学生就业培训的各个方面展开调查与分析。

2.1就业培训的认同

尽管学生毕业后的选择多种多样,但是学生对于接受就业培训却普遍认同,同时表明大多数学生已认识到就业培训对个人将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其中高达96.25%比例的学生对就业培训有迫切需求。

2.2个人综合能力

出于对不同学生对象对就业培训需求的差异,本问卷考察了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不足方面,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学生对个人综合能力的各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欠缺,特别是沟通表达、人际交往、领导力等方面。究其原因有两点。第一,学生本人没有对个人综合能力培养足够重视,有的学生甚至对学校开展的为数不多的几次素质训练抱有反感,然而在职场应聘中一次次失败的教训让学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学校对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培养欠缺,校园中能够给予学生锻炼个人能力的机会较少,多数由学生干部占有,而社会上的丰富机会,却没能走进校园。究其根本,我们整个社会,就如同一个家庭,学生就是那个被溺爱的孩子,总不舍得让他经历社会上的风霜雪雨,而当他们走出校园,走进职场的时候,失败与打击不可避免[3]。

2.3就业培训内容

由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学生对于就业培训的内容有不同的需求,从数据上来看,学生简历制作的指导已然并不是大家需求的重点,这是因为,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网络上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简历的制作已不再是难题。然而面试技巧的指导却是大家普遍需求的方面,我们认为学生面试技巧方面的欠缺,既有个人沟通表达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综合能力不足的原因,又有培训难以大规模进行的原因(面试技巧的传授常常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让人担忧的是,就业选择是学生培训需求的第二大重点,这说明学生在就业,特别是择业前,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同时这也暴露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足,这就导致了学生盲目的找工作,即便找到工作又常常面临离职的困境[4]。另外,学生在商务礼仪及法律知识等方面均有较大程度的需求,这充分说明,现阶段学生迫切需要全方位的就业培训指导。

2.4学生需求

针对于现在市场上就业培训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学生对提升自己的求职及就业能力有着最为紧迫的要求,这与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是分不开的。其次,学生普遍关注认清自己的优劣势和了解就业环境这两项内容,这说明学生在面临就业时有着较为理性的思考,认识自己,了解企业,这是找到适合自己工作的前提,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5培训方式

针对于就业培训方式,学生们多倾向于模拟工作环境和模拟招聘,这也充分说明,学生的就业实践方面严重不足,学校应切实加强这一方面的培养。

2.6培训导师选择

针对于就业培训的指导教师的选择,学生们多倾向于企业HR(人力资源),原因在于,尽管学校一直在指导学生就业方面不断努力,但毕竟最终的人才选择权在HR手中,他们的指导与市场更为紧密,实用性更高。

2.7就业培训周期

针对于就业培训的周期,学生们更倾向于短期的实用性培训,然而这也体现出,学生对于就业培训认识的不足,就业培训本应该贯穿于大学本身,应有规划、有步骤的进行,这样的临时突击短训获得的只能是“外行功夫”,于今后的个人发展作用甚微。

3结束语

现阶段,学生、高校、企业都已认识到就业培训的重要性,然而在培训的具体内容与形式上,各自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追求,然而想真正做好大学生就业培训本就是三方合作的事情,犹如我们毕业时拿到的三方就业协议一样,缺一不可。首先,学生要认清就业培训指导的重要意义,不要期望以短平快的方式,获得那些就业的“花架子”,其次,学校是培养学生的主体,在保证对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培训的同时,更要放眼社会,立足市场,紧跟时代的步伐,更多地开展校企合作,不可闭门造车,最终与社会脱节,最后,企业是人才的汇聚之地,应肩负起人才培养的责任,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李会勤.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9,(4):34-35.

[2]张威.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探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1,(1):1-2.

[3]惠颖,杨桂花.大学生就业成本与个人综合能力的关系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2):208-209.

就业培训范文篇10

(一)建立健全再就业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条件公开、申请自愿、公平竞争、合理布局、择优认定”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再就业培训工作的实际,认定一批培训质量较高、社会信誉较好的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以下简称定点机构),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就地就近参加培训。资质审核与认定的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部门确定。

(二)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再就业培训。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包括劳动保障部门综合管理的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教育部门综合管理的职业技术学校及大专院校,行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教育培训中心,派、工商联所属的教育培训机构,工会、共青团、妇联开办的教育培训中心,劳动保障或教育部门审批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2003年9月1日后为民办培训机构及中外合作培训机构)以及其他合法的教育培训机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实施再就业培训。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要主动承担再就业培训任务,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三)参照以下条件,对申请定点机构的单位进行资质审核。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和就业政策,积极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热心承担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任务;

2.具有开展下岗失业人员职业指导、实用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创业培训以及其它与再就业相关知识教育所必需的师资、教学实习场地和设施设备;

3.专业和课程设置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培训方法和形式能够满足下岗失业人员弹性学习的需要;

4.规章制度健全,内部管理规范,社会信誉较好,基本没有学员投诉;

5.具有一定的培训规模和比较稳定的就业渠道,培训质量好,培训后就业率较高。

(四)做好定点机构资质审核与认定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成立由工会、企业、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等方面专家参加的审核小组,审核申请报告,核查办学条件,提出审核意见。劳动保障部门参考审核小组意见,作出是否认定的决定。

劳动保障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报告之日起两周内以书面形式作出决定,并送达申请单位。对批准为定点机构的单位,颁发“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证书,并向社会公布;对不批准的,要说明理由。

已经开展资质认定并确定定点机构的地区,要推动定点机构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果;尚未进行资质认定的地区,要抓紧行动,在6月底前认定一批定点机构并组织实施培训。

(五)加强对定点机构的管理、指导和服务。要建立再就业培训效果评估制度,将培训合格率、培训后再就业率、创业成功率以及学员满意程度作为评估的重要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对培训效果明显的定点机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效果不明显的,要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应取消其定点机构资格。要指导定点机构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为定点机构提供培训需求信息,并做好培训结业学员的就业服务。

二、建立和完善培训经费补贴与再就业效果直接挂钩的工作机制,提高再就业培训的有效性和经费的使用效果

(一)结合本地实际,普遍建立培训经费补贴与再就业效果直接挂钩的工作机制,根据培训合格率、培训后一定期限内的再就业率、创业成功率,对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进行经费补贴,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

(二)加强分类指导。对于按照培训后实际就业人数对培训机构给予经费补贴的,应重点做好定点机构的组织发动工作,通过培训项目招投标,或指导定点机构开发定单式培训,加强培训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衔接,并强化培训后的就业服务,提高再就业率。对于综合考察培训合格率和培训后的再就业率、创业成功率等指标,对培训机构给予经费补贴的,应进一步加强培训质量管理,并重点做好培训项目开发、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切实提高培训效

果。

(三)有条件的地市,经向我部备案,可探索试行核发再就业培训券或个人垫付培训经费、再就业后由财政予以报销等多种灵活的方式,提高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全面推广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整体推动的工作模式,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成功率

(一)从今年6月起,全国100个社区就业重点联系城市,应参照《关于在十个城市建立国家创业示范基地的通知》(劳社厅发〔2003〕5号)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全面开展创业培训工作,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自谋职业和开办小企业培训,并为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和完成创业计划书的学员,优先提供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各地要组建专家队伍,加强对创业学员的开业指导,并提供创业项目信息和后续咨询服务。要大力推广创业培训与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模式,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成功率。

(二)北京、天津、鞍山等10个国家创业示范城市要按照工作任务书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扩大培训规模,强化培训促进创业的效果,为全国创业培训工作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今年,我部将为各地提供创业项目库光盘、创业促进工作流程、中国版《创办你的企业(syb)》教材、管理人员和师资培训、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服务。

(三)有条件的地区,可申请建立远程培训辅导站点,组织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以及社会其他人员参加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实施的远程创业培训项目。

四、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宣传力度

(一)定期检查、总结和通报再就业培训工作进展情况。各地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再就业培训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采取对策。从今年下半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按季汇总再就业培训任务完成情况,主要包括培训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实际效果、存在问题和对策措施等内容,在季度末15日内报我部培训就业司,并同时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