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荣誉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0:27:35

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范文篇1

国内现状国内对大学生集体荣誉感教育开展较早,教育内容和形式集中于爱国理论教育及社会实践。现状是教育目标简单,教育形式单一,教育效果不理想。普遍看来,当代大学生在爱国、爱党、爱民族的宏观方面集体荣誉感较强,这与其从小接触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文化导向息息相关。但是,其在班级、学校微观方面表现出来的集体荣誉感还很薄弱,缺少大局观念。

二、集体荣誉感教育的必要性

集体荣誉感,是每一个组织都需要的精神力量和核心价值观。一个前进的组织,不论是国家、民族、企业、团队,是一个集体就需要集体荣誉感作为凝聚力,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每个人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面前懂得取舍和奉献,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进取心、战斗力。集体荣誉感的进步,是国家、民族素质水平进步的标志,也是构建和谐会社与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目标。

三、大学生集体荣誉感教育的几点思考

本文在对比国内外大学生集体荣誉感教育差距的基础上,分析了集体荣誉感教育的必要性,并针对当代大学生集体荣誉感教育现存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建议。1、从用人单位企业反馈,当代大学生企业归属感较差。企业需要员工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爱岗敬业,不做有损于企业利益和形象名誉的事,团结协作,具有诚信和忠诚度。因此,在高校大学生集体荣誉感教育中应面向企业有一定的针对性。建议引企业文化入校,增加大学生的企业归属感;通过讲座、辩论赛、看电影、社会调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意识,熏陶形成良好的认识和觉悟。2、在学生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引入集体荣誉感微观教育目的和方式方法。例如:以组为单位、以寝室为单位、以班为单位、以系为单位开展集体平均内务评比、以及各种娱乐竞赛和技术、技能比赛。刺激单位内每一个成员不断自我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构建互相协作、紧密配合、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增强每一个人的集体荣誉感。从而从微观方面和细节起点,渗透大学生集体荣誉意识教育。3、大学生集体荣誉感教育,需要高校教学工作部门和学生管理工作部门联手,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相结合。此外,教师要以身为范,言行要体现出高度的集体荣誉思想。4、大学生集体荣誉感教育不是口号,也不仅仅是宣传板报或简单的宣讲或形式主义的征文、讲演活动。人的思想教育需要在点滴细节、综合影响、长期熏陶的过程下才能逐渐成型。至于如何更好的开展大学生集体荣誉感教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需要众多有志向的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课题。

四、结束语

集体荣誉感范文篇2

【关键词】荣誉感;培养

集体荣誉感,是指人们意识到作为一个集体成员的尊严和荣耀的体验。如加入共青团,党组织的人都有一种光荣而幸福的体验,生活在一个先进的班级体里感到很自豪,等等。集体荣誉感能促使人们珍惜集体的劳动成果激发为班级体争光的意识,是集体成员团结向上的“凝固剂”,能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是激励人们改正缺点,积极向上,战胜困难的无形力量。所以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把引导学生爱班级,爱学校与热爱祖国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班级建设中事关工作成败的重要环节。有了集体荣誉感,学生就会热爱集体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表现出主人翁的责任感;相反,如果学生对自己的班级缺乏荣誉感,班集体就会失去教育功能。集体荣誉感是建设良好班集体,把学生培养成材的巨大引力场,它能使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自觉自愿地为争取和维护集体荣誉而努力。集体荣誉感也是一种约束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到不能为集体征管或做了有损于集体荣誉的事是一种耻辱,而产生一种自责的内疚感,从而使每个学生为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而服从集体的决定,克服自身的缺点。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向前发展的社会,面临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在社会重视教育的表象之下,有很大的功利性趋向,青年学生的自身价值选择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对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不能正确认识;加上当前学生中独生子女渐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绝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好转。父母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孩子身上,其表现为对子女过分溺爱,家务事全由大人包揽,学生缺乏自觉动手做家务及料理个人生活的意识。这种习惯带入学校,就自然出现班级集体中的事情很少有人主动去做,再加上由于很多学生从小在家庭里就缺少“同龄集体环境”的锻炼,对同学、对班级集体的事漠不关心就表现得更加明显,造成集体荣誉感严重缺乏。因此,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呢?

首先,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要与培养建设良好的集体同步进行。这是集体凝聚力作用产生的基础。一个班级生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该集体的依赖程度及对该集体荣誉感的强弱,集体荣誉越强,班集体凝聚力的值就越大。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热爱集体的教育,努力营造团结友爱、和谐上进的集体氛围;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班上关心集体、帮助他人的好人好事,培养“我为人人,人人为集体”的高尚情操;要适时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将学生的好胜心统一到班集体建设上来,让“我为班级争光彩”蔚然成风,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码卡连柯说过:“有了学校集体,教师集体和儿童集体,那么一切教育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培养建设良好的集体,要从形成正确的集体的荣誉入手;要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监督,良好的集体作风,严格的生活制度,严明的组织纪律,培养集体骨干分子,建设良好的教师集体等方面着手。只有当集体成为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各项成绩显著时,学生才感到集体是有力量的,并为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而感到自豪。

集体荣誉感范文篇3

【关键词】荣誉感;培养

集体荣誉感,是指人们意识到作为一个集体成员的尊严和荣耀的体验。如加入共青团,党组织的人都有一种光荣而幸福的体验,生活在一个先进的班级体里感到很自豪,等等。集体荣誉感能促使人们珍惜集体的劳动成果激发为班级体争光的意识,是集体成员团结向上的“凝固剂”,能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是激励人们改正缺点,积极向上,战胜困难的无形力量。所以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把引导学生爱班级,爱学校与热爱祖国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班级建设中事关工作成败的重要环节。有了集体荣誉感,学生就会热爱集体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表现出主人翁的责任感;相反,如果学生对自己的班级缺乏荣誉感,班集体就会失去教育功能。集体荣誉感是建设良好班集体,把学生培养成材的巨大引力场,它能使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自觉自愿地为争取和维护集体荣誉而努力。集体荣誉感也是一种约束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到不能为集体征管或做了有损于集体荣誉的事是一种耻辱,而产生一种自责的内疚感,从而使每个学生为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而服从集体的决定,克服自身的缺点。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向前发展的社会,面临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在社会重视教育的表象之下,有很大的功利性趋向,青年学生的自身价值选择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对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不能正确认识;加上当前学生中独生子女渐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绝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好转。父母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孩子身上,其表现为对子女过分溺爱,家务事全由大人包揽,学生缺乏自觉动手做家务及料理个人生活的意识。这种习惯带入学校,就自然出现班级集体中的事情很少有人主动去做,再加上由于很多学生从小在家庭里就缺少“同龄集体环境”的锻炼,对同学、对班级集体的事漠不关心就表现得更加明显,造成集体荣誉感严重缺乏。因此,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呢?

首先,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要与培养建设良好的集体同步进行。这是集体凝聚力作用产生的基础。一个班级生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该集体的依赖程度及对该集体荣誉感的强弱,集体荣誉越强,班集体凝聚力的值就越大。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热爱集体的教育,努力营造团结友爱、和谐上进的集体氛围;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班上关心集体、帮助他人的好人好事,培养“我为人人,人人为集体”的高尚情操;要适时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将学生的好胜心统一到班集体建设上来,让“我为班级争光彩”蔚然成风,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码卡连柯说过:“有了学校集体,教师集体和儿童集体,那么一切教育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培养建设良好的集体,要从形成正确的集体的荣誉入手;要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监督,良好的集体作风,严格的生活制度,严明的组织纪律,培养集体骨干分子,建设良好的教师集体等方面着手。只有当集体成为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各项成绩显著时,学生才感到集体是有力量的,并为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而感到自豪。

集体荣誉感范文篇4

一、教师的“师表”是感染学生重要因素

“为人师表”是教育界的格言。师表是指学术形象与人格形象,特别是班主任的“师表”是直接感染学生重要因素。

学术形象是知识渊博和广泛性,班主任学术形象高低是影响整体素质高低第一因素。人格形象包括美好的风度及良好品德修养。师表的良好,必然会以高尚的语言、无私奉献行为去染化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形成。

二、不断灌输“爱”是人类共同美好的语言

疏导人类是“善良”“互爱”的本性。用普通的“人来到世间,就承担着对家庭、对父母、对集体、对他人的爱及责任道理等由浅入深灌疏将来对祖国、对民族、对社会产生“爱心”理性与感性认识。不断引导学生爱什么?为什么要爱?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捕捉爱心对个人与集体的直接感受。用他们亲身实践逐步加深理解失去爱心就失落的理性认识。从中增强集体观念,让学生懂得一滴水和海水的关系并理解和悟出个人本事再大离开集体就无所作为的道理。从中促进学生认识到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形成个人与集体的融合。

集体荣誉感范文篇5

班级管理要对学生贯彻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思想教育、养成教育。班主任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生活、爱好、烦恼等多方面的真实情况。班级管理是门艺术,其中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建立学生档案

要搞好班级管理,首先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及家庭状况,然后通过观察分析,建立学生档案。便于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减少班主任工作的主观性、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制定远、近目标

新学期一开始,就要逐个找学生谈心,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制定近期和长远目标。近期目标要制定得容易实现,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对照行为规范,改掉一个缺点等。长远目标可增加一些难度,如体育达标、理想的实现等。帮助学生制定长远目标,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达到自治自管的目的。

三、培养得力助手

学生中积极分子是班集体的骨干力量,也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要把有一定威信、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挑选出来,担任班干部,还要对他们进行“就职培训”,教给他们管理班级的办法,让他们懂得如何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班主任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去探讨工作方法,指导班级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培养集体荣誉感

班集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看一个班集体是否有生机,能否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先进集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因为集体荣誉感是班级集体的精神动力。

可分以下三个步骤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第一步,找突破口。小学生的好胜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可把学生一天的活动分解、归类,把对比度较高的、能体现整体作用和个体作用的活动归为一类,如可把出操、集会、课外活动、整洁活动等归为一类,作为突破口。

第二步,攻突破口。针对突破口进行突破,利用日常对比度较高的集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在什么情况下就能获得荣誉,在什么情况下会失去荣誉,在对比感受的基础上及时总结,让感受进一步升华,意识到优则荣、劣则耻,从而形成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集体荣誉感。

第三步,认识突破口。找准突破口,攻破突破口之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得到初步培养,在学生头脑中意识到集体荣誉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引导,明确“我”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集体的荣誉,形成人人争先创优、为班级增光添彩的风气。这样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形成了。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班队活动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要根据学校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安排好每一周的教育主题,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朗诵会、故事会、小品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就班级中所发生的事或出现的问题,还可以在班会上进行讨论,如“打游戏、看电视忘记了做作业对不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六、坚持正面教育

集体荣誉感范文篇6

入伍2年,参加工作将近一年。接触了或多或少的管理培训知识和实践。以下为个人小小心得体会,请各位多多指教:

一栋大楼最主要的是地基,公司和工厂的地基就是最底层的员工,我国现阶段员工普遍文化水准在于初高中层次,人员素质较为低下,他们有潜在的对错意识,却基本完全没有执行对错的行为意识。容易感情用事,并且自私自利,没有团队合作团结意识,没有集体荣誉感意识。我的主要心得就是如何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意思和集体荣誉感。

学习是一个累积的过程,而培训也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也许对于高素质人才,一场简短的2个钟头的培训可以使他受益良多,因为他明白这场培训对于他的价值,2个钟头或许对于大家来说意义都不大,关键是在于2个钟以外的时间,高素质的人才会花费数倍于2个钟的时间去消化累积培训内容,他们有学习意识,有成长意识。而我们的员工没有这种意识,没有这种思想,所以就要靠他们的管理人员去培养(这里就不是培训了),去帮助他们累积。

而我的团结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也就是在日常的坚持不懈的培养和累积中造就了我的黄金队伍!我的队伍里边人员素质普遍都不高,小学毕业程度75%,剩下12%初中,3%高中(一人)。以前:这支队伍,面对的是粗鲁的管理方法,死板的制度程序,造成的结果是人员严重不服从管理,抵制情绪严重,致使管理人员心情不愉,整个团队情绪化工作情节严重,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事故率教高。

现在:我的入手处在于人性化管理,一方面小事内部消化解决改正,大事化小清淡处理。我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动作并非是纵容,每当我处理抗住了事故后,都会喧导事故的前后和我解决的过程,为自己造势,从中喧导解决的艰辛,也显示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工作中突出自己的工作指挥和协调能力,正确的指挥和指导让手下信服,再加强我个人的培训内容,这点主要是突出关心体恤下属前途,指导他们向前看,向上边的岗位看,提供简单理论内容,制定简单实践过程,突出上边岗位的简单面,易学面,激发积极性,达到预期目的和最终目的(我是为下属着想的上司)。达到最终目的后,这时我在下属心中的形象有2点:1体恤下属,为下属着想,这种老大跟着值;2有很强的能力,这种老大跟着有前途。

在此基础上,我大力喧导集体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精神,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是我这个团体中的一份子,每个人的所做所为我和我们的团体都会为他负责,而他作为团体的一份子,他的所做所为也要为这个团体和他个人负责,认真工作,改正小事上的不足,重视纠正大事上的缺陷,个人找出原因,集体帮助分析,达到彻底消除事故的目的。并且培养了团结意识。另外要喧导小事犯错低级,大事犯错愚蠢,错误不是个人的事,还代表了集体团队在工厂公司的形象能力问题,达到注入集体荣誉感的目的。

另外杂谈一下亮剑中我悟出的管理知识:亮剑中我注重的有2个灵魂人物,李云龙和楚云飞,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注重精神管理,都有亮剑精神,而亮剑的灵魂就是李和楚二人。所以管理中也要突出自己的精神,这样你就是这个团队的灵魂,团队的文化。还有一点,一个小动作,楚在打仗前会用发军饷来鼓励士气,在企业管理中也可以适当的运用一下!呵呵,我在工作中体现的是请大家喝水这个动作,大家工作量大的时候我会在他们面前用很大方的动作拿出自己的钱包,然后掏出大额钞票(100面值),然后用很大的声音叫一个人去买水,而后借次机会鼓励士气,喧导一下团队的精神。积累就是要从日常每一点一滴的感化,喧导。

集体荣誉感范文篇7

[关键词]科技道德;激励功能;理想;道德榜样;道德评价

Abstract:Theincentivefunctionofscientificandtechnicalmoralityliesintheouterincentivessuchasideals,examples,appraisal,andtheinnerdrivesuchasthesenseofresponsibility,honorandtheachievementsofscientificandtechnicalworkers.Thetwopartsinteracteachothertoformaspiritualstrengthtostimulatescientistandtechnicianstobeactivebothininventionandincreation,toencouragethemtodedicatethemselvestoscience,andtomotivatethemworkinghard,makingcontributionselflessandpursuingscientifictruthinlifetime.

Keywords:scientificandtechnicalmorality;incentivefunction;ideal;moralexample;moralappraisal

“激励”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overe”,它的原意是“移动”、“采取行动”。我国汉朝司马迁所著《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也有欲以激励应侯之语,意即通过激发使其振奋。激励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心理上的驱动力,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就是通过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促使人们奋发向上,努力去实现目标。

人人需要激励,科技工作者也不例外,激励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通过激励可以把有才能的、组织所需要的人吸引过来,并长期为该组织工作。从世界范围看,美国特别重视这一点,它从世界各国吸引了很多有才能的专家、学者。这也是美国之所以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

所谓科技道德的激励功能,就是指它具有一股激发、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能够诱发他们发明创造的欲望,促使他们通过目标、理想、准则、评价的体系,在科技活动中明辨方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自觉地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科技道德激励,它主要不仅满足科技人员眼前物质上的利益,而是满足其高尚的精神需求,来调动他们的科研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它把科技人员的需要引导到献身科学、勇于创新、为民造福、为国争光的执著追求上去,致力于他们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

科技道德的激励功能的实现机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由社会掌握运行,作用于被激励的科技人员,对被激励的科技人员来说可称为道德激励功能的外在社会机制,它包含着道德理想、道德榜样、道德评价三个构成因素;另一类是由被激励的科技人员自身掌握运用,进行自我激励,对于被激励的科技人员来说可称为道德激励功能的内在心理机制,它包括道德上的责任感、荣誉感、成就感这些人们内心隐藏的道德行为激发器。道德激励功能的社会机制是实现道德激励功能的外在保障,道德激励功能的心理机制是实现道德激励功能的内在基础。

一、理想的激励

理想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凝结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理想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它可以成为激励人奋进、催人奋起、敦促人们不断追求的动力。

崇高的道德理想是科技人员献身精神的强大动力。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1]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们从现实出发,对未来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贯穿于人的精神生活之中,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鼓舞人奋斗的力量源泉。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只能是一具可悲的行尸走肉,他的一生,将毫无价值可言。

科技人员从事科研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和消磨时间;不是为了夸夸其谈,哗众取宠;更不是为了金钱和权势,以满足一己自私自利的享受。科学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人类造福。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的方向同实现人类崇高理想——共产主义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所以,科技工作者立志献身科学应该自觉地把自己所从事的科技事业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联系起来,使科学技术服务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从而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人理想同人类的崇高理想融为一体。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科技工作者实现个人理想的正确途径。

道德理想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是激励科技人员在科研活动中取得成就的精神力量。科技事业是实现道德理想的载体,是道德理想付诸行动的具体实践。理想与事业不可分割,任何理想都是通过一定的具体事业的成就来实现,而任何事业都是在一定的理想指导下进行。理想使科技工作者更明智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更明确地选择行为模式和行为路径。理想能深入科技人员内心,变成坚定的信念,从而更自觉地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2]在他看来,理想对人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它可使人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社会主义科技道德理想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是必不可少的,它一旦转化为科技工作者的内在精神素质,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社会主义科技道德理想的确立,使科技工作者看到了科学的明天,鼓舞他们奋发向上,激励他们攀登一个又一个科学高峰,取得一项又一项重大的科研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获得科研成果的科研过程,就是一个精神变物质的辨证过程。科技工作者的智慧、才能需要道德理想的激励才能发挥作用。他们把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知识付诸科研活动,并达到预期目标,道德理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道德理想又是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道德榜样的激励

道德榜样是道德理想的具体化,他们相对集中地体现了理想人格的至善品德,有的甚至可以被认为是理想人格至善品德的化身。与完善的社会道德风尚相比,道德典范人物具有具体性、实践性、有血有肉、震撼人心等特点。因而,学习道德典范人物是确立道德理想的有效途径。

科学家在追求真理和真知的同时,也在追求人类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在探索自然的奥秘的过程中,也在给人类树立崇高的理想榜样,激励着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或发明家,他们的道德品质也往往是后人钦仰学习的楷模。例如,居里夫人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她的高尚的道德品质也是为人们交口赞誉的。许多女大学生都把居里夫人作为自己的崇拜偶像。居里夫人的一生犹如蜡烛,为他人点燃光明。正如科学泰斗爱因斯坦所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社会就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3]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科技人员的道德教育中,树立优秀的道德楷模,对培养科技人员的道德品质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巨大的说服力。有一位医学奖金获得者描述他极力想要达到由H·戴尔和丁·亨德森所树立的极高的成就标准时说:“两人都是思想上和人格上的伟大典范,两人都是崇高的个人,使你不得不为他们所感动。你更加勤奋地去工作,因为你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他们。”[4]478德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奥托·奥柏格在回忆他的导师时说:“一个年轻的科学家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跟他那个时代的科学巨人所进行的个人接触。”[4]478许多年轻有为的科技人员都以老一代优秀科学家为榜样,从他们那里获得巨大的鼓舞力量,提高了自己道德修养的水平。

道德榜样的激励功能,还表现在被激励的科技工作者对于理想人格至善品德的欣羡、仰慕之情,驱动自己的心灵不由自主地倾向、靠近于高尚的道德形象,并力求达到与对方的精神世界合而为一。在道德榜样的激励中,道德认同的完成,不是基于功利的追求,而是以情感为中介,通过心理距离的不断缩减和高尚灵魂的反复浸润、潜移默化而逐渐实现的。

一个好的榜样往往就是一部光辉的人生缩影,一股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一面理想人格的明镜。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5]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可以从无数前辈科学家的榜样身上汲取丰富营养,构建起自己理想的道德形象,并努力为之奋斗。

三、道德评价的激励

道德评价是人们对科技人员的道德行为所作的一种善恶褒贬的判断。它是人们社会道德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范围之广,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道德评价,虽然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制作用,但是,有时在法律无法达到的地方却能发挥巨大威力。人们常说的“众目睽睽”、“人言可畏”,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过法律的力量。其影响之深,为法律所不及。

道德评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对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给予褒贬,如树碑立传、科学研究中以发现者的姓名给定理等冠名的传统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工作者努力工作。

除了社会舆论、传统习惯的激励外,政府部门、企业、团体、科研单位,也应依据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对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给予评价和赏罚,对于作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记功、授予荣誉勋章,以此作为对他们能力的嘉奖。国家表彰“两弹一星”功臣,表彰袁隆平、吴文俊的科技业绩,是激励科技人员的重大举措。

道德评价不仅对道德行为给予肯定和激励,也对不道德行为进行谴责和惩罚。奖励可以产生正面引导激励的功能,使科技人员有成就感、光荣感,增强保持荣誉的内在动力。惩罚可以起到制止警告的作用,使之不再重蹈覆辙。只有褒贬得当,奖惩合理,正强化和负强化同时起作用,才会有力地激起科技人员的道德责任心和荣誉感,增强道德修养,从而促进他们道德水平的提高。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科院和很多高等院校制定了科技人员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严肃处理了学术界出现的一些道德失范行为和腐败事件,起到了积极的教育和震慑作用。由此可见,道德评价能够激励人的上进心,调动人的积极性,鼓舞人的创造精神。国家科技部正在着手研究修改科技评估体系和奖励办法,这方面的措施非常重要,因为科技评估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对科技人员的行为导向作用。

四、责任感的激励

有人认为,科学研究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和好奇心,这固然是激励科技工作者探索自然奥秘的因素。但是我们认为,只有把个人兴趣和好奇心融入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之中,才更显示出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感。

科学家的责任感首先是,在科学研究中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力求预见自己的发明创造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并为此提出警告。凡是遇到可能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时,应该主动地加以调整或停止实验。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当中国的科学家在美国的实验室进行核酸人工进化研究的时候,随着研究的进展,科学家发现这类研究很可能会在短时间里制造出比艾滋病更厉害的病毒危害人类生存。出于科学家的良知,科学家毅然中止了这项研究。

其次,科学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要对社会负责,要考虑到社会的效应。今天,科技发明创造对于人类有着如此强大的影响,以至对人类的生存起决定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对他们的活动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后果漠不关心是不可能的。科学家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问题摆在科学家甚至那些似乎离知识的社会效果最远的数学家的面前,这绝不是偶然的。作为科技创造的主体的科学家是否应该为科学研究对人类及社会环境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前苏联著名科学家谢苗诺夫曾经指出:“一个科学家不能是一个纯粹的数学家,纯粹的生物学家或纯粹的社会学家,因为他不能对他工作成果究竟使人民情况变好还是变坏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不然,他不是在犯罪,就是在玩世不恭。”[6]

科学家有责任把掌握的科学技术用于为人类的利益服务,防止科学技术被滥用;对科学技术应用的社会后果表示关切。爱因斯坦说:“如果你们想使你们的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该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7]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于支持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需要,爱因斯坦曾建议美国研制原子武器。战后,他又呼吁世界要反对原子武器。前后两种态度,都是出于对人类、社会安全的考虑,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科技道德的具体表现。这种出于道德因素的言行,无疑影响了原子科学的发展。道德因素是保证科技成果不被滥用的重要条件。

第三,现代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科技工作者对人类未来承担责任。为此,要求我们必须从全球的未来的角度慎重选择有利于人类未来发展的课题进行探索;要求我们对自然界承担责任,承认自然界对于人类的价值和意义,保护自然资源,防止生态环境恶化;要求我们对人类整体和平与发展承担责任,要对人类的共同命运与前途负责,使科技活动真正做到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道德责任感,会使科技工作者把人类的命运和祖国的前途,与自己所从事的科学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出一种力量,为了科学的振兴、民族的崛起、社会道德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五、荣誉感的激励

所谓荣誉感,是指个人履行义务之后受到社会的赞扬、肯定,从内心获得一种价值认同和感情上的满足。科技人员取得了某项或某几项科技成果的优先权、专利权,受到社会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和褒奖,并由此而产生个人道德感情上的满足和自豪感。这种荣誉感能提高他们对自我存在的价值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觉心,激励他们以更大的热情进行新的发明创造,为社会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总理青年时代曾写道:“荣誉感可使有为之士益奋其勇气,以达闻达;不法之徒思考其过失,以补前衍”[8],揭示了荣誉感的自我激励作用。

荣誉感表现为真正的动因,它激励科技人员奋发向上,鼓励他们去做对公共福利有益的事。荣誉是道德的卫生,对荣誉的追求首先推动着意志去发展自重的德性,然后又推动着它去获得社会的德性。我们不能设想那些伟大的业绩可以在没有对荣誉的强烈的爱的情况下被完成。假如科学家在科技活动中没有对荣誉、名望和不朽的憧憬,伟大精神和科学成就也就不可能获得。一般来说,对科技荣誉冷若冰霜,对别人真诚的尊重无动于衷,这绝不是清高,而是伦理心态不正常的表现。

具有荣誉感应当是科技工作者的优秀品质。那么,应该怎样对待荣誉呢?从根本上说,科学事业是社会的事业。尤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重大科研成果往往是集体心血的结晶。离开了集体,个人将一事无成。个人的荣誉来自集体的共同奋斗,是集体荣誉在个人身上的体现。科技工作者应当把个人荣誉归功于人民和集体,看做是社会和集体对自己的鼓励和更高要求。社会和集体应当支持、鼓励科技人员建立功勋和争取荣誉,并且对个人荣誉感和自尊心予以保护和尊重,使之成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力量。

正确的荣誉感,不仅把个人荣誉同集体荣誉相联系,而且与谦虚是密切联系的。科技工作者经过奋斗取得了成就,此时最需要的不是骄傲,而是谦虚。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科技工作者,十分珍惜社会和集体给予自己的科学荣誉,并能在荣誉面前,以真诚的谦逊想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其他人的长处。这样的人,即使自己的科研成果还不能得到社会公认和应有的荣誉时,也不改初衷,仍然埋头苦干,继续履行自己的科技道德义务。因为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荣誉只能照亮过去,不能照亮未来。任何已有的成就和业绩,与未来整体事业相比,终究是小的起步。因此,不能把荣誉当作自我炫耀的资本或供人欣赏的装饰品,而是当作新的起点和新的动力。在荣誉面前,只有抱着谦虚的态度,才能理智地面对未来,开拓前进,从而在科研中取得丰硕的成果,为社会和集体争取更大的荣誉。

六、成就感的激励

成就感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它是激励科技人员追求卓越、实现目标、争取成功的内驱力。哈佛大学的麦克莱兰认为,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并将目标的达到视为最大的幸福。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而在乎从工作本身获得很大的满足感,以及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实现了个人价值时所产生的成就感。

在这种成就感的激励下,科技工作者可以有极强的行为动机,驱动自己去追求自己探索的目标,甚至可以不计甘苦,废寝忘食,只问耕耘,不求回报。他们需要的主要不是外界的奖惩,而是发自内心的自我奖赏。“自我奖赏”是一种强有力的行为动机,属于本能欲望的性质。常见这样的现象,在一项科学成果面前,做出一般贡献的参与者常常为论文署名、奖金分配争吵不已,而真正做出主要贡献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9],却冷静地自置一旁,无欲无求。

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0],意思是说,只有修养最高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与道合一、物我两忘、不受功名所累的境界。只有超脱一己私利、不沉湎于物质感官享受、把为国家、人民乃至为全人类服务当作科技活动的准则,才能在科学上大有建树,并完满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是像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那样不计名利、一心追求科学真理、为人类造福的高尚科技品德的人,才能成为科学巨匠;正是像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达尔文那样,尊重科学事实、不畏强暴、不迷信权威的人,才能在科学上做出突破;正是像巴斯德、诺贝尔那样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人,才能摘取科学的硕果。

古往今来,那些改革生产工具,在科学技术上做出贡献的人,一般都是具有为人类造福的高尚品德的人。探索科学真理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劳动,只有不畏艰险,勇于在崎岖小路上辛勤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个科学家,人们往往是注意他有什么发明创造,写了什么著作,而忽视了他对人类更为重要的贡献是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但正是这种精神和品质,才推动他们为人类作出贡献,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晓静.名人名言录[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73.

[2]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62.

[3]刘凤端.简明科技伦理学[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9:214.

[4]徐少锦.科技伦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478.

[5]刘凤端.简明科技伦理学[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9:246.

[6]吴伯田.科学哲学问题新探[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306.

[7]余谋昌.高科技挑战道德[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

[8]吕俊华.自尊论[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103.

集体荣誉感范文篇8

本班共有学生39名,其中男生21名,女生18名。特殊家庭3名,困难学生2名,初始阶段纪律比较涣散,活动懒于参加,常规工作无人过问,学习基础差,学生上进心、自信心不强,缺少核心人物,集体缺少凝聚力。但潜在的进取意识是有的,表现在学校的、班级的制度都能尚遵守,但要经常督促和提醒,还不能形成自觉行为。居于这种现状,我做了如下工作:

二、具体管理措施

(一)抓常规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早到校、两操、打扫除、校各项活动的参加都认真组织,严格要求,决不马虎,让学生感到做人就要这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至今学生以习惯成自然。例如眼操时间一到不用老师强调,都主动自觉去做,赢得任课老师的好评。

(二)选拔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和学生联系的桥梁,是学生的精英,是教师的助手,是自我管理体现最明显的一部分。在选择班干时,我遵循三个原则,首选那些责任心强,办事公正;品学兼优,智商较高;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易与他人沟通的学生。其次使用各类特色学生,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展示他们的能力。再次发扬民主作风,班干部,一些活动主持人均由民主选举产生,使学生干部同学关系形成动态平衡,人人有机会实现自我价值。本学期我们高三(2)第一届班委会、团支部及各类组织负责人就是在这个标准下产生的、这些同学上任后,工作热情高,工作态度端正,工作积极主动,并且各项活动走在同学前面,切实起到了模范作用。尤以李海静、乔妲妲最突出。

(三)实行能级管理

我们班级发展的目标都是由师生共同商讨确立的,并且分工负责。这样,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做到和谐统一。师生能以诚相待,共同决策,使学生感觉到班级的事也有他们的一部分。通过分级管理,班干部承担了一些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并有权独立处理相关事务。班主任则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化解工作中的矛盾。通过自我管理,既加强了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培养了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又提高了全体学生的自觉性,自制力。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起了相当大的作用。首先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学习目的教育,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其自信心及责任意识,其次,建立一些监督机制,奖惩制度,定期检查,定期反馈,赏罚分明,现在班级风气正,学风浓,凝聚力强。班级真正成为一个和谐向上的集体。

(五)个别教育与表扬相结合

班级中思想基础和学习都比较差的学生。通常表现为精力旺盛而又学不进去,思想活跃而又任性好动,对班集体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有一定影响。在教育转化这部分学生时,我从建立和培养感情入手,亲近他、关心他、了解他,努力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如在班级活动中,象打扫卫生、主动抬水,拾到东西主动上缴,积极参加校运会入场式等等,都及时表扬,使这些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极少获得表扬,久而久之,已经失去了上进心和自我认同感,缺乏自信心的同学,从拾自信,使他们在班主任充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使性格和人格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来。刘宗源学习上取得了进步,电脑管理工作认真负责,我就在学习和工作上大力表扬,施亿、张晓骁在纪律上改正了迟到、上课说话的缺点,就对其自律性上进行表扬,如此起到了强化优秀的作用。刘宗源不但改掉了自身的毛病,学习成绩也显著提高,市统考总分跃居年组第三名。得到各任课教师的好评。期终获校最大进步奖。彭和斌校运会获1500、800米两项第一、冬季越野跑第三名,并且班级大事小情他都积极参与。令同学感动。本学期被同学评为乐于助人奖。梅丽君带伤参加400米接力跑,张小君秋游与同学产生小磨擦,主动退让,凡此种种都及时表扬,用以完善学生的人格,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六)发挥主题班会的教育作用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对良好班风的形成,及至学生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作用。如开展“我为班级增光彩”、“我是一滴水”、“如何面对竞争”、“良好习惯的养成”等主题活动,对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提高自身素质能力,促进班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沟通起着重要作用。另外还注重组织学生参加与其他班级之间的联谊、竞赛活动,如校运会、秋游,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集体的力量的重大。

(七)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

孙慧明擅长网页制作,班级网页由他负责,他为高珊同学的英语演讲及班级在学校元旦舞蹈的背景制作,构思之巧,制作之精受到学校师生的好评。通过特长的展示激发了他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其在其它方面也有了显著的进步。

三、获讲情况:

班级获运动会入场式三等奖、校先进班集体

高珊、傅翠华获校卡拉OK三等奖、高珊获区级作文二等奖

四、个别教育及与家长联系情况

本学期同学生谈话共计次。同家长面谈次,电话联系次。

五、高三学生主要应解决的问题

高三年龄段的学生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激发他们的内趋力、竞争欲,完善人格,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以适应高校选拔、社会挑选。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收获和体会

老师应真正有爱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要吝啬表扬,善用巧用表扬,这往往比批评更具威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班级建设中事关工作成败的重要环节。有了集体荣誉感,学生就会热爱集体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表现出主人翁的责任感;就会不断进取,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种合力,从而使班集体更具凝聚力和竞争力。相反,如果学生对自己的班级缺乏荣誉感,班集体就会失去教育功能。集体荣誉感是建设良好班集体,把学生培养成才的巨大引力场,它能使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自觉自愿地为争取和维护集体荣誉而努力。集体荣誉感也是一种约束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到不能为集体争光或做了有损于集体荣誉的事是一种耻辱,而产生一种自谴自责的内疚感,从而使每个学生为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而服从集体的决定,克服自身的缺点。

集体荣誉感范文篇9

威客模式的运营方式主要有两种:悬赏和招标。悬赏模式具体流程为:任务者任务——全额预付现金给威客网站——众多威客参与任务——任务奖金支付给作品最好的一名威客。招标模式具体流程为:任务者任务——支付少量定金或不支付定金——经威客网站确认的高水平威客报名参加——任务者选择合适威客开始工作——根据工作进度由任务者或威客网站向威客支付酬劳。

2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难题

近年来,由于大学扩招,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新一代的大学生受时展的冲击、经济环境的诱惑、媒体文化的熏陶及家庭因素的影响等,展现了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特征。经过对我个人及身边朋友带班经历的分析整理,目前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荣誉感不强。缺乏归属感,凝聚力普遍不高,不愿为建设好优秀班集体出谋划策,不愿为班级荣誉付出自己的劳动。比如在运动会期间,一些学生宁可在宿舍睡觉,也不愿意到运动场为本班运动员加油助威,更不愿意为他们提供后勤服务。片面的将班级黑板报设计及制作任务认为是宣传委员的工作,不愿思考并提供创意,更不愿意参与制作。

(2)执行力不足。缺乏主动性,对于班级布置的工作任务,很多学生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完成,并没有坚决地保质保量去完成。比如在宿舍文化建设方面,部分宿舍只是到了临近检查时,才由宿舍长临时抱佛脚整一下卫生,检查完后又我行我素,没有积极主动的去思考营造宿舍文化氛围。

(3)积极性不高。缺乏参与性,对学院、系部及班级组织的活动不愿积极参与或者被动参与。比如学院组织的才艺表演、系部组织的会计成就人生系列活动、班级组织的文体活动积极性不高,不愿参与或带情绪参与。

(4)竞争氛围不公。缺乏原则性,为了达到某一目的,拉票现象时有发生,使得最后的票选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比如在竞选班干、评选先评优时,私底下拉票,促使部分投票者不能坚持原则,不按评分标准评分,给感情分。

3班级管理威客模式创新实践

经过对威客模式的分析,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思维特征,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创新的开展班级管理威客模式实践。所谓班级管理威客模式,即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将部分工作以项目的形式摆出来,通过讨论进行现金和个人综合评分报价,交由全班同学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投标方式去思考解决,并对给出最优解决方案的个人或集体给予奖励,使得学生在班级管理事务中积极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在获得经济效益和个人荣誉的同时,全面提升个人的荣誉感、积极性、执行力、凝聚力等综合竞争力,并在班级内部营造公平竞争氛围,全面提升班级影响力。结合班级特色和大学生特征,班级管理威客模式应该采用的是悬赏模式,具体包括现金悬赏及学生个人综合评分悬赏等。利用积极主动的鼓励措施去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以解决目前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集体荣誉感不强、任务执行力不足、活动积极性不高及班级竞争氛围不公等问题。

(1)在团课项目中积极开展班级管理威客模式实践

团课是团组织对团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团的基本知识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提高团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院团委部署,班级每周都会开展相应宣传正能量的积极主题团课。在实践班级管理威客模式之前,学生普遍认为团课活动的组织,尤其是资料搜集和PPT设计制作都是班级团支部书记的事情,与己无关!甚至在团课活动进行中玩手机、看小说及小团队聊天,不听团课内容,不参与团课讨论,完全把自己置身事外!团支部书记也无计可施,只能自己独立完成相关任务或者凭借私人关系寻求相关同学帮助,使得团课效果很一般。经过多次探讨,我们决定在团课活动中推进班级管理威客模式实践。具体做法是:团支部成员提前讨论制定每期主题团课的报酬(现金和个人综合评分),并随同每期团课活动主题提前告知全体同学——学生完成搜集资料和PPT设计制作,参与竞标——团支部书记组织学生代表从所有提交成果中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团支部书记根据学生创意和提交的成果指导中标人员完善成果——中标人完成团课活动组织实施——根据学生满意程度给予中标人相应比例奖励——项目完成。

(2)在黑板报项目中积极开展班级管理威客模式实践

黑板报是以固定或移动的黑板作载体,用粉笔或广告颜料作书写绘画工具的普及性宣传阵地,具有容易擦洗、修改、更换的优点,是最经济、最方便、最常见的一种宣传形式,是学校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和手抄报一样,黑板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在实践班级管理威客模式之前,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黑板报的设计与制作是宣传委员的事情。不愿意参与黑板报制作,嫌脏怕累!经过班委会和团支部研究决定,在黑板报项目中推进班级管理威客模式实践。具体做法是:班委会和团支部共同制定每期黑板报的报酬(现金和个人综合评分),并随同黑板报主题提前告知全体同学——学生组建黑板报设计制作团队,搜集资料,开展黑板报的版面设计、报头设计、标题设计、文字编排、板书、美术字、黑板画和尾花、花边等部分,并参与竞标——班长和团支部书记组织学生代表从所有提交黑板报设计方案中评选出优秀作品——中标团队完善黑板报设计效果图——中标团队完成黑板报制作——根据学校评比结果给予中标团队相应比例奖励——项目完成。经过以上两个项目的开展,我们发现学生状态发生巨大转变,除了可以直接获得相应现金鼓励外,学生普遍比较关心奖学金评定和各种评优评先,而个人综合评分直接关系到这些个人荣誉,所以个人综合评分奖励措施更受学生欢迎。全体同学改变了以往懒散、漠不关心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团课活动项目和黑板报设计制作项目的实施中,使得本班团课活动和黑板报设计制作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团课活动现场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班级凝聚力加强,学生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得到全面提高,黑板报设计水平稳步提升,多次获得学校评比优秀奖,全班竞争氛围全面改善,班集体荣誉感增强,个人和团队竞争力,尤其是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4归纳总结

集体荣誉感范文篇10

[关键词]科技道德;激励功能;理想;道德榜样;道德评价

Abstract:Theincentivefunctionofscientificandtechnicalmoralityliesintheouterincentivessuchasideals,examples,appraisal,andtheinnerdrivesuchasthesenseofresponsibility,honorandtheachievementsofscientificandtechnicalworkers.Thetwopartsinteracteachothertoformaspiritualstrengthtostimulatescientistandtechnicianstobeactivebothininventionandincreation,toencouragethemtodedicatethemselvestoscience,andtomotivatethemworkinghard,makingcontributionselflessandpursuingscientifictruthinlifetime.

Keywords:scientificandtechnicalmorality;incentivefunction;ideal;moralexample;moralappraisal

“激励”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overe”,它的原意是“移动”、“采取行动”。我国汉朝司马迁所著《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也有欲以激励应侯之语,意即通过激发使其振奋。激励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心理上的驱动力,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就是通过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促使人们奋发向上,努力去实现目标。

人人需要激励,科技工作者也不例外,激励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通过激励可以把有才能的、组织所需要的人吸引过来,并长期为该组织工作。从世界范围看,美国特别重视这一点,它从世界各国吸引了很多有才能的专家、学者。这也是美国之所以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

所谓科技道德的激励功能,就是指它具有一股激发、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能够诱发他们发明创造的欲望,促使他们通过目标、理想、准则、评价的体系,在科技活动中明辨方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自觉地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科技道德激励,它主要不仅满足科技人员眼前物质上的利益,而是满足其高尚的精神需求,来调动他们的科研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它把科技人员的需要引导到献身科学、勇于创新、为民造福、为国争光的执著追求上去,致力于他们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

科技道德的激励功能的实现机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由社会掌握运行,作用于被激励的科技人员,对被激励的科技人员来说可称为德激励功能的外在社会机制,它包含着道德理想、道德榜样、道德评价三个构成因素;另一类是由被激励的科技人员自身掌握运用,进行自我激励,对于被激励的科技人员来说可称为道德激励功能的内在心理机制,它包括道德上的责任感、荣誉感、成就感这些人们内心隐藏的道德行为激发器。道德激励功能的社会机制是实现道德激励功能的外在保障,道德激励功能的心理机制是实现道德激励功能的内在基础。

一、理想的激励

理想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凝结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理想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它可以成为激励人奋进、催人奋起、敦促人们不断追求的动力。

崇高的道德理想是科技人员献身精神的强大动力。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1]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们从现实出发,对未来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贯穿于人的精神生活之中,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鼓舞人奋斗的力量源泉。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只能是一具可悲的行尸走肉,他的一生,将毫无价值可言。

科技人员从事科研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和消磨时间;不是为了夸夸其谈,哗众取宠;更不是为了金钱和权势,以满足一己自私自利的享受。科学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人类造福。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的方向同实现人类崇高理想——共产主义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所以,科技工作者立志献身科学应该自觉地把自己所从事的科技事业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联系起来,使科学技术服务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从而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人理想同人类的崇高理想融为一体。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科技工作者实现个人理想的正确途径。

道德理想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是激励科技人员在科研活动中取得成就的精神力量。科技事业是实现道德理想的载体,是道德理想付诸行动的具体实践。理想与事业不可分割,任何理想都是通过一定的具体事业的成就来实现,而任何事业都是在一定的理想指导下进行。理想使科技工作者更明智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更明确地选择行为模式和行为路径。理想能深入科技人员内心,变成坚定的信念,从而更自觉地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2]在他看来,理想对人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它可使人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社会主义科技道德理想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是必不可少的,它一旦转化为科技工作者的内在精神素质,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社会主义科技道德理想的确立,使科技工作者看到了科学的明天,鼓舞他们奋发向上,激励他们攀登一个又一个科学高峰,取得一项又一项重大的科研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获得科研成果的科研过程,就是一个精神变物质的辨证过程。科技工作者的智慧、才能需要道德理想的激励才能发挥作用。他们把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知识付诸科研活动,并达到预期目标,道德理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道德理想又是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道德榜样的激励

道德榜样是道德理想的具体化,他们相对集中地体现了理想人格的至善品德,有的甚至可以被认为是理想人格至善品德的化身。与完善的社会道德风尚相比,道德典范人物具有具体性、实践性、有血有肉、震撼人心等特点。因而,学习道德典范人物是确立道德理想的有效途径。

科学家在追求真理和真知的同时,也在追求人类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在探索自然的奥秘的过程中,也在给人类树立崇高的理想榜样,激励着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或发明家,他们的道德品质也往往是后人钦仰学习的楷模。例如,居里夫人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她的高尚的道德品质也是为人们交口赞誉的。许多女大学生都把居里夫人作为自己的崇拜偶像。居里夫人的一生犹如蜡烛,为他人点燃光明。正如科学泰斗爱因斯坦所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社会就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3]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科技人员的道德教育中,树立优秀的道德楷模,对培养科技人员的道德品质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巨大的说服力。有一位医学奖金获得者描述他极力想要达到由H·戴尔和丁·亨德森所树立的极高的成就标准时说:“两人都是思想上和人格上的伟大典范,两人都是崇高的个人,使你不得不为他们所感动。你更加勤奋地去工作,因为你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他们。”[4]478德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奥托·奥柏格在回忆他的导师时说:“一个年轻的科学家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跟他那个时代的科学巨人所进行的个人接触。”[4]478许多年轻有为的科技人员都以老一代优秀科学家为榜样,从他们那里获得巨大的鼓舞力量,提高了自己道德修养的水平。

道德榜样的激励功能,还表现在被激励的科技工作者对于理想人格至善品德的欣羡、仰慕之情,驱动自己的心灵不由自主地倾向、靠近于高尚的道德形象,并力求达到与对方的精神世界合而为一。在道德榜样的激励中,道德认同的完成,不是基于功利的追求,而是以情感为中介,通过心理距离的不断缩减和高尚灵魂的反复浸润、潜移默化而逐渐实现的。

一个好的榜样往往就是一部光辉的人生缩影,一股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一面理想人格的明镜。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5]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可以从无数前辈科学家的榜样身上汲取丰富营养,构建起自己理想的道德形象,并努力为之奋斗。

三、道德评价的激励

道德评价是人们对科技人员的道德行为所作的一种善恶褒贬的判断。它是人们社会道德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范围之广,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道德评价,虽然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制作用,但是,有时在法律无法达到的地方却能发挥巨大威力。人们常说的“众目睽睽”、“人言可畏”,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过法律的力量。其影响之深,为法律所不及。

道德评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对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给予褒贬,如树碑立传、科学研究中以发现者的姓名给定理等冠名的传统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工作者努力工作。

除了社会舆论、传统习惯的激励外,政府部门、企业、团体、科研单位,也应依据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对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给予评价和赏罚,对于作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记功、授予荣誉勋章,以此作为对他们能力的嘉奖。国家表彰“两弹一星”功臣,表彰袁隆平、吴文俊的科技业绩,是激励科技人员的重大举措。

道德评价不仅对道德行为给予肯定和激励,也对不道德行为进行谴责和惩罚。奖励可以产生正面引导激励的功能,使科技人员有成就感、光荣感,增强保持荣誉的内在动力。惩罚可以起到制止警告的作用,使之不再重蹈覆辙。只有褒贬得当,奖惩合理,正强化和负强化同时起作用,才会有力地激起科技人员的道德责任心和荣誉感,增强道德修养,从而促进他们道德水平的提高。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科院和很多高等院校制定了科技人员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严肃处理了学术界出现的一些道德失范行为和腐败事件,起到了积极的教育和震慑作用。由此可见,道德评价能够激励人的上进心,调动人的积极性,鼓舞人的创造精神。国家科技部正在着手研究修改科技评估体系和奖励办法,这方面的措施非常重要,因为科技评估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对科技人员的行为导向作用。

四、责任感的激励

有人认为,科学研究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和好奇心,这固然是激励科技工作者探索自然奥秘的因素。但是我们认为,只有把个人兴趣和好奇心融入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之中,才更显示出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感。

科学家的责任感首先是,在科学研究中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力求预见自己的发明创造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并为此提出警告。凡是遇到可能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时,应该主动地加以调整或停止实验。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当中国的科学家在美国的实验室进行核酸人工进化研究的时候,随着研究的进展,科学家发现这类研究很可能会在短时间里制造出比艾滋病更厉害的病毒危害人类生存。出于科学家的良知,科学家毅然中止了这项研究。

其次,科学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要对社会负责,要考虑到社会的效应。今天,科技发明创造对于人类有着如此强大的影响,以至对人类的生存起决定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对他们的活动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后果漠不关心是不可能的。科学家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问题摆在科学家甚至那些似乎离知识的社会效果最远的数学家的面前,这绝不是偶然的。作为科技创造的主体的科学家是否应该为科学研究对人类及社会环境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前苏联著名科学家谢苗诺夫曾经指出:“一个科学家不能是一个纯粹的数学家,纯粹的生物学家或纯粹的社会学家,因为他不能对他工作成果究竟使人民情况变好还是变坏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不然,他不是在犯罪,就是在玩世不恭。”[6]

科学家有责任把掌握的科学技术用于为人类的利益服务,防止科学技术被滥用;对科学技术应用的社会后果表示关切。爱因斯坦说:“如果你们想使你们的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该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7]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于支持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需要,爱因斯坦曾建议美国研制原子武器。战后,他又呼吁世界要反对原子武器。前后两种态度,都是出于对人类、社会安全的考虑,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科技道德的具体表现。这种出于道德因素的言行,无疑影响了原子科学的发展。道德因素是保证科技成果不被滥用的重要条件。

第三,现代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科技工作者对人类未来承担责任。为此,要求我们必须从全球的未来的角度慎重选择有利于人类未来发展的课题进行探索;要求我们对自然界承担责任,承认自然界对于人类的价值和意义,保护自然资源,防止生态环境恶化;要求我们对人类整体和平与发展承担责任,要对人类的共同命运与前途负责,使科技活动真正做到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道德责任感,会使科技工作者把人类的命运和祖国的前途,与自己所从事的科学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出一种力量,为了科学的振兴、民族的崛起、社会道德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五、荣誉感的激励

所谓荣誉感,是指个人履行义务之后受到社会的赞扬、肯定,从内心获得一种价值认同和感情上的满足。科技人员取得了某项或某几项科技成果的优先权、专利权,受到社会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和褒奖,并由此而产生个人道德感情上的满足和自豪感。这种荣誉感能提高他们对自我存在的价值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觉心,激励他们以更大的热情进行新的发明创造,为社会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总理青年时代曾写道:“荣誉感可使有为之士益奋其勇气,以达闻达;不法之徒思考其过失,以补前衍”[8],揭示了荣誉感的自我激励作用。

荣誉感表现为真正的动因,它激励科技人员奋发向上,鼓励他们去做对公共福利有益的事。荣誉是道德的卫生,对荣誉的追求首先推动着意志去发展自重的德性,然后又推动着它去获得社会的德性。我们不能设想那些伟大的业绩可以在没有对荣誉的强烈的爱的情况下被完成。假如科学家在科技活动中没有对荣誉、名望和不朽的憧憬,伟大精神和科学成就也就不可能获得。一般来说,对科技荣誉冷若冰霜,对别人真诚的尊重无动于衷,这绝不是清高,而是伦理心态不正常的表现。

具有荣誉感应当是科技工作者的优秀品质。那么,应该怎样对待荣誉呢?从根本上说,科学事业是社会的事业。尤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重大科研成果往往是集体心血的结晶。离开了集体,个人将一事无成。个人的荣誉来自集体的共同奋斗,是集体荣誉在个人身上的体现。科技工作者应当把个人荣誉归功于人民和集体,看做是社会和集体对自己的鼓励和更高要求。社会和集体应当支持、鼓励科技人员建立功勋和争取荣誉,并且对个人荣誉感和自尊心予以保护和尊重,使之成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力量。

正确的荣誉感,不仅把个人荣誉同集体荣誉相联系,而且与谦虚是密切联系的。科技工作者经过奋斗取得了成就,此时最需要的不是骄傲,而是谦虚。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科技工作者,十分珍惜社会和集体给予自己的科学荣誉,并能在荣誉面前,以真诚的谦逊想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其他人的长处。这样的人,即使自己的科研成果还不能得到社会公认和应有的荣誉时,也不改初衷,仍然埋头苦干,继续履行自己的科技道德义务。因为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荣誉只能照亮过去,不能照亮未来。任何已有的成就和业绩,与未来整体事业相比,终究是小的起步。因此,不能把荣誉当作自我炫耀的资本或供人欣赏的装饰品,而是当作新的起点和新的动力。在荣誉面前,只有抱着谦虚的态度,才能理智地面对未来,开拓前进,从而在科研中取得丰硕的成果,为社会和集体争取更大的荣誉。

六、成就感的激励

成就感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它是激励科技人员追求卓越、实现目标、争取成功的内驱力。哈佛大学的麦克莱兰认为,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并将目标的达到视为最大的幸福。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而在乎从工作本身获得很大的满足感,以及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实现了个人价值时所产生的成就感。

在这种成就感的激励下,科技工作者可以有极强的行为动机,驱动自己去追求自己探索的目标,甚至可以不计甘苦,废寝忘食,只问耕耘,不求回报。他们需要的主要不是外界的奖惩,而是发自内心的自我奖赏。“自我奖赏”是一种强有力的行为动机,属于本能欲望的性质。常见这样的现象,在一项科学成果面前,做出一般贡献的参与者常常为论文署名、奖金分配争吵不已,而真正做出主要贡献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9],却冷静地自置一旁,无欲无求。

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0],意思是说,只有修养最高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与道合一、物我两忘、不受功名所累的境界。只有超脱一己私利、不沉湎于物质感官享受、把为国家、人民乃至为全人类服务当作科技活动的准则,才能在科学上大有建树,并完满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是像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那样不计名利、一心追求科学真理、为人类造福的高尚科技品德的人,才能成为科学巨匠;正是像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达尔文那样,尊重科学事实、不畏强暴、不迷信权威的人,才能在科学上做出突破;正是像巴斯德、诺贝尔那样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人,才能摘取科学的硕果。

古往今来,那些改革生产工具,在科学技术上做出贡献的人,一般都是具有为人类造福的高尚品德的人。探索科学真理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劳动,只有不畏艰险,勇于在崎岖小路上辛勤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个科学家,人们往往是注意他有什么发明创造,写了什么著作,而忽视了他对人类更为重要的贡献是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但正是这种精神和品质,才推动他们为人类作出贡献,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晓静.名人名言录[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73.

[2]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62.

[3]刘凤端.简明科技伦理学[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9:214.

[4]徐少锦.科技伦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478.

[5]刘凤端.简明科技伦理学[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9:246.

[6]吴伯田.科学哲学问题新探[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306.

[7]余谋昌.高科技挑战道德[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

[8]吕俊华.自尊论[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