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题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05:44:00

计算题

计算题范文篇1

考点门口先测体温

在北京服装学院考点,由于天冷,很多考生家人选择开车陪伴,考场周边车位一直紧张。在考点大门口,考生需要接受体温测量才能进入考场。前天,一些考生戴着五颜六色的口罩进入考场。一些没有口罩的女生,则用围巾挡住口鼻。

测试计算题偏难

前天的考题设置与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同,部分考生表示,上午的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题量不小,感觉数学计算题和几何图形题较难。阅读理解涉及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文学美感问题等短文,如果时间充裕,难度不算太大。最后关于多国科研经费与GDP比例计算等计算题,由于数字巨大、同比、环比问题相对复杂,不太容易计算。此外,国庆60周年取得的成就、次贷危机等热点都出现在考题中。

申论关注酒驾问题

前天下午,参加考试的考生介绍,今年申论分为“一大三小”四道题。大题是谈谈酒后驾车的危害这一社会热点。一位考生表示,由于这次考试只允许具有北京户口的社会人员报考,没有众多在校大学生的竞争,因此相对要容易一些。

未发现高科技作弊

前天,市无线电管理局共开通了8个固定监测站对全市范围进行扫描监测。同时,还出动3辆移动监测车,从考试开始前就对全市的考场及周边进行监测。未监测到有人使用高科技通信设备作弊。

■申论题

◇大题根据所给的酒后驾驶导致的恶性事故事例、有关部门整顿酒驾的措施、酒文化的利弊、行人自身问题、交通格局建设等资料,围绕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自选角度,写一篇超过800字的议论文。◇小题简述酒驾屡禁不止的原因;对绿色出行提出合理建议;从资料中找出并论证关于酒驾的错误观点。

■考题解析

重点考察工作经验和深度思考

计算题范文篇2

一、梳理归纳,沟通联系,强化基础

对学生平时分散学习的整数四则的口算、笔算和珠算,小数四则计算,分数四则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和技能,应当在总复习中进行整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以便加深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例如:

1.四则的计算法则。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叙述虽然不同,但实质都是“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所谓“数位对齐,低位算起”、“小数点上下对齐”,都是为了把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对齐;“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以及“分数和小数相加减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再加减”,也是为了统一计数单位,然后再加减。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关键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即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小数作除数时除法的转化(移动小数点转化成整数)和商的小数点的位置。分数乘法法则要与分数乘法的意义联系起来理解;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再计算。

笔算有明确的法则,固定的程序,清楚的表达式子,不仅可以明确地反映出计算结果,而且能完整地展示计算中的思维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复习要让学生进一步弄清算理(是学生进行计算的依据,是计算时的思维过程)和法则,掌握方法和要领,以减少计算错误,提高计算速度,降低计算难度。复习时应针对学生的薄弱处,精选题目,组织当堂训练,以利于学生明确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2.四则计算结果的判断。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规律进行估算,可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例如:

整数除法中,估算商的位数与近似商。

小数乘法中,推知积中小数部分的位数。

加法计算中(加数不为0),和大于加数。

减法计算中(减数不为0),差与减数都小于被减数。

乘法计算中(因数不为0),一个因数小于1(纯小数、真分数)时,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因数。

除法计算中(被除数、除数都不为0),除数小于1(纯小数、真分数)时,商大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

应用这些规律,可以迅速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四则计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进行验算和解简易方程的依据。通过实例让学生说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归纳概括成如下形式(便于记忆):

附图{图}

4.运算定律和性质,不仅是四则计算法则的依据,也是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小学阶段学习的五个运算定律和两个运算性质可归纳如下:

附图{图}

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都有可逆性。

另外,五条基本性质的叙述及其主要用途如下:

商不变性质,用于简算和小数除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分数的基本性质,用于约分、通分。

小数的基本性质,用于小数的改写与化简。

比的基本性质,用于比的化简和求比中的未知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用于检验比例、组比例和解比例。

5.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方法可概括为右图。

附图{图}

二、剖析范例,突出重点,提高能力

新大纲对计算能力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教师要正确把握大纲对不同计算内容所提出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如:小数四则笔算、简单的口算及分数四则的笔算,要求比较熟练地计算;而简单的分数四则口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正确计算),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切实达到大纲的要求。

1.明确算理,掌握方法和基本技能。

根据数学计算内容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四过关”的教学目标:

第一,单步计算过关(一步的口算、笔算做到正确无误);

第二,数的互化过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包括整数与假分数、带分数之间的互化,要正确、熟练);

第三,运算顺序过关;

第四,算法的选择过关(在进行简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复习中,着重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训练:

一是口算训练。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的内容以各册课本后附的口算题为重点,要突出重点。还要引导学生整理、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等可凑整的相关算式;分母是2、4、5、8、10、20、25、50、100的最简真分数化成小数、百分数的数值;3.14的1~10倍数等,以便提高计算效率。

二是基本题的训练。对典型的基本题的训练能促进学生观察、分析与判断能力的提高,从而强化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解题技能。

例1判断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

263+98261-1970.5+───

3

233

3.4-1─────6.3×1────3────÷3

374

11233

4────÷2.62────×53──+1──+2──

34585

例2想想运算顺序,直接写出得数:

22617

3+──-3+──────+───×──

55778

44111

──×8÷──×82──-2──÷2───

77333

133

───×2-1÷33÷───+───÷3

344

例3判断正误(在题后括号里打“√”或“×”):

72-0×72=72()12-12÷12=0()

1×1÷1=0()5×3÷5×3=1()

700÷200=7÷2=3……1()

上面例1重点复习与训练学生凑整简算的方法,分数与小数混合计算的一般规律。

例2、例3重点复习与训练四则运算的顺序和1与0在计算中的特性。

例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

1=───9=7───7──=5───

5388

4()()

10────=9───=8────

555

例5计算:

1214

2-───3──-1───

41515

157158

8───-3───-2───14──-3───-7───

468369

这两题是针对带分数减法中分数部分不够减需要“退位”计算这一难点设计的。例4中有把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假分数,从带分数整数部分退1、退2化成相应的假分数或带分数的,这些基本技能都是计算整数减去一个分数,带分数减法中分数部分不够减时必备的基础。例5正是这类难点的强化训练,通过这样的实例训练,可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计算能力。

在分数四则计算中,对中差生提出了分数计算过程“三不省略”的要求,即通分过程不省略,数的互化过程不省略,除法变乘法一步不省略。这样从实际出发,减少了计算中的错误,提高了学生做题的效果和学好知识的信心。

例6计算:

2311

2──×6×1──3──÷8÷3───

3825

134

24×1──÷146──÷5×3───

657

53335

15÷──÷64──÷15×──÷───

68572

分数与整数乘除混合运算中,往往因整数的变化失误而导致计算错误。上面这道题采取对比练习,以辨别异同,深化理解,掌握方法。

2.解析范例,典型引路,提高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巩固与掌握所学的计算知识与技能,并结合典型例题的解析予以综合运用,灵活解题,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要精心设计例题,每组例题都要有一二个侧重点。搞好计算部分的总复习,关键在于每节课都能精选具有针对性与典型性的例题和习题,让各类学生都能受益,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性。

例1计算:

(1)1-1×(0÷1)+1÷1

11111

(2)──÷──-(───-───)÷───

33333

231

(3)───+0.25÷───×1-───

343

(4)[1.9-19×(2-1.9)]÷1.9

(5)7.6÷[7.6+7.6×(7.6-7.6)]

3121

(6)[───-0÷(───+───)]×1───

47133

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审题,弄清运算顺序(画线、标号、定步骤),然后再动笔计算。主要复习和运用1和0的特性解题。教师巡视时,要抓住有代表性的错解进行评析,以引起学生注意,及时反馈矫正。

例2计算:

(1)1018-10517÷13+17×107

(2)(4.32+12.7)-(1-0.74)

(3)108×[(113+37)÷(38-26÷2)

侧重点是:第(1)题中的第二级运算(10517÷13和17×107)可以同时计算,注意商中的"0"和因数中的"0";第(2)题中的两个小括号可以同时脱去;第(3)题中的第二个小括号内有两级运算,要先算除法,可以同时算出两个小括号内的得数。

例3计算:

317

(1)6───-2───+5───

4510

135

(2)3───÷1───×1───

356

157

(3)8───-3───-2───

468

11311

(4)2───÷5───×3───÷2───

65714

513

(5)10÷───+2───×4-3───

964

11311

(6)3───×[1───-(───+───)]÷2───

264123

侧重点:第(1)、(2)题的运算顺序是自左而右,而不是先算"+"、“×”,排除对“先乘、除,后加、减”的误解;计算中一次通分、一次互化,可使计算简便些。

第(3)题一次通分后,接着就需要解决被减数中分数部分不够减的问题。

第(4)题仍要强化运算顺序和一次同时互化(带分数化假分数)、转化(除法变乘法)、约分计算的训练。

第(5)、(6)题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仍要强调:“①运算顺序;②

15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法则;③1───-───的转化;④乘除一次转化、

66约简”这样儿点实际应用技能,进行相应的训练。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选择,是教学难点之一,应作为复习的重点。可采取适当对比、集中解决的方式进行复习和训练。进行时,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律(方法):

第一,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方便;如果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又不允许取近似值时,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

第二,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一般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便于先约分);当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后,一般的计算方法是:

若小数和分数的分母可约分,且能把分母约简为1时,就直接约分计算;否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

当把分数化成小数能使计算简便时,就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

同时要强调三点:①运算顺序正确;②尽量瞻前顾后(做一步看两步),注意用简便方法计算;③计算过程要一步一回头,及时检验。然后结合实例,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出一些应注意的地方。

例4先说说画线部分选用什么算法,然后计算:

53

(1)3───+4.5-1───

64

──────

32

(2)3───-0.63+1───

45

───────

23

(3)4───-2.4-1───

55

──────

11

(4)4───×(4───÷2.2)

58

───────

32

(5)4.8-(1───+2.4÷2───)

43

──────

12

(6)5.2÷3───-1───×0.7

53

─────────────

51

(7)(9.3×───-7.3)÷2───

64

──────

21

(8)(4-3.5×───)÷1───

39

──────

本例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各题应选用什么算法较简便(总结、验证上述规律),侧重于思维训练,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计算。

例5计算:

325

(1)2.4÷───+9.6×───-───

437

1

(2)[2-(11.9-8.4×1───)]÷1.3

3

521

(3)[───+16.5÷(3───-1.75)]÷3───

654

831

(4)1.4÷[───×(7.5+3───×───)]

2543

2315

(5)1───+[7.8-3───÷(2.4×───)]

3516

本例可让学生口述解法,教师板书,并瞻前顾后,随时提问,启发思考,述说算理,深化理解,掌握方法,提高技巧。

另外,要重视简便运算,提高灵活、合理计算的能力。衡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是看他能不能在正确计算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有些式题没有现成的简算条件,应引导学生分析特征,找出隐蔽的简算因素,在运算过程中灵活变换形式,进行简算。

例6口述下面各题简算过程的根据(不必算出得数):

(1)357+196=357+200-4=……

(2)2356-398=2356-400+2=……

(3)95.6-28.9-41.1=95.6-(28.9+41.1)=……

6767

(4)1───+6.7+───=(1───+───)+6.7=……

13131313

323133

(5)7───-(4───+1───)-1───=7───-1───-(4

53535521───+1───)=……3

3

(6)76×102-76×100+76×2=……

(7)375÷25=(375×4)÷(25×4)=……

(8)25×32×1.25=(25×4)×(1.25×8)=……

11

(9)5.24×───+0.25×2.76=(5.24+2.76)×───=……

44

1

(10)1÷9×42-15÷9=───×(42-15)=……

9

例7计算(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2

(1)4.25×2───+67.5×0.24-2.4

5

13

(2)2───×25.75+0.5×25───+25.75

24

13

(3)3.25-(2.38÷1───+1.62×───)

34

(4)11×11×11-11×11-10

45

(5)(27×1───+6───×27)×1.25

99

还要特别重视巩固和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解方字题的能力。文字题是用文字形式叙述数量关系的计算题,它是联结四则式题与应用题之间的桥梁。解文字题的关键是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关系和文字题的表述方式,掌握思考方法,采用顺推法、逆推法或缩句法,把文字题“释放”成式题或方程。

例8(1)35个8减去7除350的商,差是多少?

3

(2)72的───比72的45%多多少?

4

51

(3)一个数的2.4倍的───比3.2的1───倍还多0.45,这个数

124是多少?

4

(4)一个数加上4───与6的倒数的积,和是2.8,求这个数。

5

可逐一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思考,说出算理,列出综合算式或方程,重点是复习与训练学生口述解法的根据(算理及相关知识),进行思维训练,而不侧重于计算。

总之,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解析,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提高计算能力。内容上,要通过一例,复习一片,起到范例引路,举一反三的作用。方法上,要改教师平时的“一言堂”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群言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的能力。教师对例题要有针对性地指引思路,适当点拨,多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算。要注意总结基本规律,不平均用力,力求做到精讲精练,讲求实效。

三、强化训练意识,优化训练方法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计算部分的复习应以训练为主,在练中悟理,在练中提高。要认真组织练习内容,明确目标导向,进行正确的认知操作和及时的信息反馈。要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引导要新,思路要清,方法要活,训练要实,让学生在动态思维训练中拓展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计算题范文篇3

例题.用密度是ρ甲=4╳103kg/m3的材料制成的空心球甲和用密度ρ乙=8╳103kg/m3的材料制成的空心球乙,两球的质量相等,乙球恰好在水中悬浮.

(1)若把甲球置于足够多的水中时,求甲球露出水面的体积和甲球总体积之比.

(2)在甲球的空心处有的适量酒精,使甲球也可在水中悬浮,求酒精的体积和空心部分体积之比(ρ酒精=0.8╳103kg/m3).

分析:基于利用方程组的解题思路,我们先假设甲球的体积为V甲,乙球的体积为V乙,两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均为Vo,水的密度为ρ水=1.0╳103kg/m3,甲球放入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甲球里面酒精的体积为V酒精.

接下来的思路是如何根据题给条件利用相应的物理原理列方程了:

(1)根据两球的质量相等的条件有:ρ甲(V甲-Vo)=ρ乙(V乙-Vo)-----(1)(2)根据乙球恰好在水中悬浮的条件有,由重力等于浮力得:ρ乙(V乙-Vo)g=ρ水V乙g----------(2)

(3)将甲球放入水中后因它是处于悬浮状态,所以它的重力也等于所受到的浮力,于是有:

ρ甲(V甲-Vo)g=ρ水V排g---------(3)

(4)甲露出水水面的体积和甲的总体积之比等于:(V甲-V排)/V甲-----------(4)

由上可见为了解答第一小题,列出了3个方程(第四式是本小题要求的结论),涉及到V甲、Vo、V乙和V排等共四个未知量,解起方程来也是挺复杂的.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因是只有这样才符合物理学的思维方法,所谓物理学的思维方法是每一物理现象都符合一定的物理规律,即符合某一物理定律,我们中学里学物理的任务是用学过的物理原理去描述物理现象,将来如果是研究物理的话,就要倒过来:根据你所发现的新的物理现象,去总结规律了.何况进入高中后,解物理题时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如果能在初中就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未来高中学习物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也是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个方面.

当你把物理题中给出的条件一一用物理公式把它表达出----即把它"翻译"成数学方程时,其实你就基本上完成了出题者交给你的任为了.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解数学方程的事情了.这样的解题方法,只要题目没有出错,列出未知数再多,都可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一一消去,达到成功的彼岸:

(1)将甲、乙的密度代入1式,得V乙=(V甲+Vo)/2.

(2)将乙和水的密度代入2式得:8(V乙-Vo)=V乙从而得:7V乙=8Vo,再把(1)中得到的V乙代入左式,又有:

7V甲+7Vo=16Vo→Vo=7V甲/9

(3)把Vo=7V甲/9代入方程(3)得V排=4(V甲-7V甲/9)=8V甲/9,这样一来最终结果为:

(V甲-V排)/V甲=(V甲-8V甲/9)/V甲=1/9

对于第二小题,只要根据甲球的空心部分加了酒精后能悬浮在水中,甲球和酒精的总重量等于它们所受的浮力就可搞定:

ρ甲(V甲-Vog)+ρ酒V酒g=ρ水V甲g---------(4)

计算题范文篇4

一、梳理归纳,沟通联系,强化基础

对学生平时分散学习的整数四则的口算、笔算和珠算,小数四则计算,分数四则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和技能,应当在总复习中进行整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以便加深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例如:

1.四则的计算法则。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叙述虽然不同,但实质都是“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所谓“数位对齐,低位算起”、“小数点上下对齐”,都是为了把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对齐;“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以及“分数和小数相加减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再加减”,也是为了统一计数单位,然后再加减。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关键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即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小数作除数时除法的转化(移动小数点转化成整数)和商的小数点的位置。分数乘法法则要与分数乘法的意义联系起来理解;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再计算。

笔算有明确的法则,固定的程序,清楚的表达式子,不仅可以明确地反映出计算结果,而且能完整地展示计算中的思维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复习要让学生进一步弄清算理(是学生进行计算的依据,是计算时的思维过程)和法则,掌握方法和要领,以减少计算错误,提高计算速度,降低计算难度。复习时应针对学生的薄弱处,精选题目,组织当堂训练,以利于学生明确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2.四则计算结果的判断。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规律进行估算,可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例如:

整数除法中,估算商的位数与近似商。

小数乘法中,推知积中小数部分的位数。

加法计算中(加数不为0),和大于加数。

减法计算中(减数不为0),差与减数都小于被减数。

乘法计算中(因数不为0),一个因数小于1(纯小数、真分数)时,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因数。

除法计算中(被除数、除数都不为0),除数小于1(纯小数、真分数)时,商大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

应用这些规律,可以迅速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四则计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进行验算和解简易方程的依据。通过实例让学生说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归纳概括成如下形式(便于记忆):附图{图}

4.运算定律和性质,不仅是四则计算法则的依据,也是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小学阶段学习的五个运算定律和两个运算性质可归纳如下:附图{图}

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都有可逆性。

另外,五条基本性质的叙述及其主要用途如下:

商不变性质,用于简算和小数除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分数的基本性质,用于约分、通分。

小数的基本性质,用于小数的改写与化简。

比的基本性质,用于比的化简和求比中的未知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用于检验比例、组比例和解比例。

5.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方法可概括为右图。附图{图}二、剖析范例,突出重点,提高能力

新大纲对计算能力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教师要正确把握大纲对不同计算内容所提出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如:小数四则笔算、简单的口算及分数四则的笔算,要求比较熟练地计算;而简单的分数四则口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正确计算),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切实达到大纲的要求。

1.明确算理,掌握方法和基本技能。

根据数学计算内容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四过关”的教学目标:

第一,单步计算过关(一步的口算、笔算做到正确无误);

第二,数的互化过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包括整数与假分数、带分数之间的互化,要正确、熟练);

第三,运算顺序过关;

第四,算法的选择过关(在进行简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复习中,着重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训练:

一是口算训练。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的内容以各册课本后附的口算题为重点,要突出重点。还要引导学生整理、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等可凑整的相关算式;分母是2、4、5、8、10、20、25、50、100的最简真分数化成小数、百分数的数值;3.14的1~10倍数等,以便提高计算效率。

二是基本题的训练。对典型的基本题的训练能促进学生观察、分析与判断能力的提高,从而强化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解题技能。

例1判断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1263+98261-1970.5+───32333.4-1─────6.3×1────3────÷3374112334────÷2.62────×53──+1──+2──34585

例2想想运算顺序,直接写出得数:226173+──-3+──────+───×──5577844111──×8÷──×82──-2──÷2───77333133───×2-1÷33÷───+───÷3344

例3判断正误(在题后括号里打“√”或“×”):72-0×72=72()12-12÷12=0()1×1÷1=0()5×3÷5×3=1()700÷200=7÷2=3……1()

上面例1重点复习与训练学生凑整简算的方法,分数与小数混合计算的一般规律。例2、例3重点复习与训练四则运算的顺序和1与0在计算中的特性。

例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5()1=───9=7───7──=5───53884()()10────=9───=8────555

例5计算:12142-───3──-1───415151571588───-3───-2───14──-3───-7───468369

这两题是针对带分数减法中分数部分不够减需要“退位”计算这一难点设计的。例4中有把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假分数,从带分数整数部分退1、退2化成相应的假分数或带分数的,这些基本技能都是计算整数减去一个分数,带分数减法中分数部分不够减时必备的基础。例5正是这类难点的强化训练,通过这样的实例训练,可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计算能力。

在分数四则计算中,对中差生提出了分数计算过程“三不省略”的要求,即通分过程不省略,数的互化过程不省略,除法变乘法一步不省略。这样从实际出发,减少了计算中的错误,提高了学生做题的效果和学好知识的信心。

例6计算:23112──×6×1──3──÷8÷3───382513424×1──÷146──÷5×3───6575333515÷──÷64──÷15×──÷───68572

分数与整数乘除混合运算中,往往因整数的变化失误而导致计算错误。上面这道题采取对比练习,以辨别异同,深化理解,掌握方法。

2.解析范例,典型引路,提高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巩固与掌握所学的计算知识与技能,并结合典型例题的解析予以综合运用,灵活解题,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要精心设计例题,每组例题都要有一二个侧重点。搞好计算部分的总复习,关键在于每节课都能精选具有针对性与典型性的例题和习题,让各类学生都能受益,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性。

例1计算:

(1)1-1×(0÷1)+1÷111111

(2)──÷──-(───-───)÷───33333231

(3)───+0.25÷───×1-───343

(4)[1.9-19×(2-1.9)]÷1.9

(5)7.6÷[7.6+7.6×(7.6-7.6)]3121

(6)[───-0÷(───+───)]×1───47133

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审题,弄清运算顺序(画线、标号、定步骤),然后再动笔计算。主要复习和运用1和0的特性解题。教师巡视时,要抓住有代表性的错解进行评析,以引起学生注意,及时反馈矫正。

例2计算:

(1)1018-10517÷13+17×107

(2)(4.32+12.7)-(1-0.74)

(3)108×[(113+37)÷(38-26÷2)

侧重点是:第(1)题中的第二级运算(10517÷13和17×107)可以同时计算,注意商中的"0"和因数中的"0";第(2)题中的两个小括号可以同时脱去;第(3)题中的第二个小括号内有两级运算,要先算除法,可以同时算出两个小括号内的得数。

例3计算:

317(1)6───-2───+5───4510135

(2)3───÷1───×1───356157

(3)8───-3───-2───46811311

(4)2───÷5───×3───÷2───65714513

(5)10÷───+2───×4-3───96411311

(6)3───×[1───-(───+───)]÷2───264123

侧重点:第(1)、(2)题的运算顺序是自左而右,而不是先算"+"、“×”,排除对“先乘、除,后加、减”的误解;计算中一次通分、一次互化,可使计算简便些。

第(3)题一次通分后,接着就需要解决被减数中分数部分不够减的问题。

第(4)题仍要强化运算顺序和一次同时互化(带分数化假分数)、转化(除法变乘法)、约分计算的训练。

第(5)、(6)题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仍要强调:“①运算顺序;②15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法则;③1───-───的转化;④乘除一次转化、66约简”这样儿点实际应用技能,进行相应的训练。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选择,是教学难点之一,应作为复习的重点。可采取适当对比、集中解决的方式进行复习和训练。进行时,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律(方法):

第一,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方便;如果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又不允许取近似值时,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

第二,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一般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便于先约分);当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后,一般的计算方法是:

若小数和分数的分母可约分,且能把分母约简为1时,就直接约分计算;否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

当把分数化成小数能使计算简便时,就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

同时要强调三点:①运算顺序正确;②尽量瞻前顾后(做一步看两步),注意用简便方法计算;③计算过程要一步一回头,及时检验。然后结合实例,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出一些应注意的地方。

例4先说说画线部分选用什么算法,然后计算:

53(1)3───+4.5-1───64──────32

(2)3───-0.63+1───45───────23

(3)4───-2.4-1───55──────11

(4)4───×(4───÷2.2)58───────32

(5)4.8-(1───+2.4÷2───)43──────12

(6)5.2÷3───-1───×0.753─────────────51

(7)(9.3×───-7.3)÷2───64──────21

(8)(4-3.5×───)÷1───39──────

本例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各题应选用什么算法较简便(总结、验证上述规律),侧重于思维训练,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计算。

例5计算:

325(1)2.4÷───+9.6×───-───4371

(2)[2-(11.9-8.4×1───)]÷1.33521

(3)[───+16.5÷(3───-1.75)]÷3───654831

(4)1.4÷[───×(7.5+3───×───)]25432315

(5)1───+[7.8-3───÷(2.4×───)]3516

本例可让学生口述解法,教师板书,并瞻前顾后,随时提问,启发思考,述说算理,深化理解,掌握方法,提高技巧。

另外,要重视简便运算,提高灵活、合理计算的能力。衡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是看他能不能在正确计算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有些式题没有现成的简算条件,应引导学生分析特征,找出隐蔽的简算因素,在运算过程中灵活变换形式,进行简算。

例6口述下面各题简算过程的根据(不必算出得数):

(1)357+196=357+200-4=……

(2)2356-398=2356-400+2=……

(3)95.6-28.9-41.1=95.6-(28.9+41.1)=……6767

(4)1───+6.7+───=(1───+───)+6.7=……13131313323133

(5)7───-(4───+1───)-1───=7───-1───-(453535521───+1───)=……33

(6)76×102-76×100+76×2=……

(7)375÷25=(375×4)÷(25×4)=……

(8)25×32×1.25=(25×4)×(1.25×8)=……11

(9)5.24×───+0.25×2.76=(5.24+2.76)×───=……441

(10)1÷9×42-15÷9=───×(42-15)=……9

例7计算(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2(1)4.25×2───+67.5×0.24-2.4513

(2)2───×25.75+0.5×25───+25.752413

(3)3.25-(2.38÷1───+1.62×───)34

(4)11×11×11-11×11-1045

(5)(27×1───+6───×27)×1.2599

还要特别重视巩固和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解方字题的能力。文字题是用文字形式叙述数量关系的计算题,它是联结四则式题与应用题之间的桥梁。解文字题的关键是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关系和文字题的表述方式,掌握思考方法,采用顺推法、逆推法或缩句法,把文字题“释放”成式题或方程。

例8(1)35个8减去7除350的商,差是多少?3

(2)72的───比72的45%多多少?451

(3)一个数的2.4倍的───比3.2的1───倍还多0.45,这个数124是多少?4

(4)一个数加上4───与6的倒数的积,和是2.8,求这个数。5

可逐一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思考,说出算理,列出综合算式或方程,重点是复习与训练学生口述解法的根据(算理及相关知识),进行思维训练,而不侧重于计算。

总之,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解析,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提高计算能力。内容上,要通过一例,复习一片,起到范例引路,举一反三的作用。方法上,要改教师平时的“一言堂”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群言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的能力。教师对例题要有针对性地指引思路,适当点拨,多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算。要注意总结基本规律,不平均用力,力求做到精讲精练,讲求实效。

三、强化训练意识,优化训练方法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计算部分的复习应以训练为主,在练中悟理,在练中提高。要认真组织练习内容,明确目标导向,进行正确的认知操作和及时的信息反馈。要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引导要新,思路要清,方法要活,训练要实,让学生在动态思维训练中拓展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计算题范文篇5

一、梳理归纳,沟通联系,强化基础

对学生平时分散学习的整数四则的口算、笔算和珠算,小数四则计算,分数四则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和技能,应当在总复习中进行整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以便加深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例如:

1.四则的计算法则。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叙述虽然不同,但实质都是“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所谓“数位对齐,低位算起”、“小数点上下对齐”,都是为了把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对齐;“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以及“分数和小数相加减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再加减”,也是为了统一计数单位,然后再加减。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关键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即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小数作除数时除法的转化(移动小数点转化成整数)和商的小数点的位置。分数乘法法则要与分数乘法的意义联系起来理解;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再计算。

笔算有明确的法则,固定的程序,清楚的表达式子,不仅可以明确地反映出计算结果,而且能完整地展示计算中的思维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复习要让学生进一步弄清算理(是学生进行计算的依据,是计算时的思维过程)和法则,掌握方法和要领,以减少计算错误,提高计算速度,降低计算难度。复习时应针对学生的薄弱处,精选题目,组织当堂训练,以利于学生明确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2.四则计算结果的判断。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规律进行估算,可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例如:

整数除法中,估算商的位数与近似商。

小数乘法中,推知积中小数部分的位数。

加法计算中(加数不为0),和大于加数。

减法计算中(减数不为0),差与减数都小于被减数。

乘法计算中(因数不为0),一个因数小于1(纯小数、真分数)时,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因数。

除法计算中(被除数、除数都不为0),除数小于1(纯小数、真分数)时,商大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

应用这些规律,可以迅速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四则计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进行验算和解简易方程的依据。通过实例让学生说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归纳概括成如下形式(便于记忆):附图{图}

4.运算定律和性质,不仅是四则计算法则的依据,也是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小学阶段学习的五个运算定律和两个运算性质可归纳如下:附图{图}

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都有可逆性。

另外,五条基本性质的叙述及其主要用途如下:

商不变性质,用于简算和小数除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分数的基本性质,用于约分、通分。

小数的基本性质,用于小数的改写与化简。

比的基本性质,用于比的化简和求比中的未知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用于检验比例、组比例和解比例。

5.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方法可概括为右图。附图{图}二、剖析范例,突出重点,提高能力

新大纲对计算能力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教师要正确把握大纲对不同计算内容所提出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如:小数四则笔算、简单的口算及分数四则的笔算,要求比较熟练地计算;而简单的分数四则口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正确计算),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切实达到大纲的要求。

1.明确算理,掌握方法和基本技能。

根据数学计算内容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四过关”的教学目标:

第一,单步计算过关(一步的口算、笔算做到正确无误);

第二,数的互化过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包括整数与假分数、带分数之间的互化,要正确、熟练);

第三,运算顺序过关;

第四,算法的选择过关(在进行简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复习中,着重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训练:

一是口算训练。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的内容以各册课本后附的口算题为重点,要突出重点。还要引导学生整理、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等可凑整的相关算式;分母是2、4、5、8、10、20、25、50、100的最简真分数化成小数、百分数的数值;3.14的1~10倍数等,以便提高计算效率。

二是基本题的训练。对典型的基本题的训练能促进学生观察、分析与判断能力的提高,从而强化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解题技能。

例1判断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1263+98261-1970.5+───32333.4-1─────6.3×1────3────÷3374112334────÷2.62────×53──+1──+2──34585

例2想想运算顺序,直接写出得数:226173+──-3+──────+───×──5577844111──×8÷──×82──-2──÷2───77333133───×2-1÷33÷───+───÷3344

例3判断正误(在题后括号里打“√”或“×”):72-0×72=72()12-12÷12=0()1×1÷1=0()5×3÷5×3=1()700÷200=7÷2=3……1()

上面例1重点复习与训练学生凑整简算的方法,分数与小数混合计算的一般规律。例2、例3重点复习与训练四则运算的顺序和1与0在计算中的特性。

例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5()1=───9=7───7──=5───53884()()10────=9───=8────555

例5计算:12142-───3──-1───415151571588───-3───-2───14──-3───-7───468369

这两题是针对带分数减法中分数部分不够减需要“退位”计算这一难点设计的。例4中有把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假分数,从带分数整数部分退1、退2化成相应的假分数或带分数的,这些基本技能都是计算整数减去一个分数,带分数减法中分数部分不够减时必备的基础。例5正是这类难点的强化训练,通过这样的实例训练,可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计算能力。

在分数四则计算中,对中差生提出了分数计算过程“三不省略”的要求,即通分过程不省略,数的互化过程不省略,除法变乘法一步不省略。这样从实际出发,减少了计算中的错误,提高了学生做题的效果和学好知识的信心。

例6计算:23112──×6×1──3──÷8÷3───382513424×1──÷146──÷5×3───6575333515÷──÷64──÷15×──÷───68572

分数与整数乘除混合运算中,往往因整数的变化失误而导致计算错误。上面这道题采取对比练习,以辨别异同,深化理解,掌握方法。

2.解析范例,典型引路,提高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巩固与掌握所学的计算知识与技能,并结合典型例题的解析予以综合运用,灵活解题,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要精心设计例题,每组例题都要有一二个侧重点。搞好计算部分的总复习,关键在于每节课都能精选具有针对性与典型性的例题和习题,让各类学生都能受益,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性。

例1计算:

(1)1-1×(0÷1)+1÷111111

(2)──÷──-(───-───)÷───33333231

(3)───+0.25÷───×1-───343

(4)[1.9-19×(2-1.9)]÷1.9

(5)7.6÷[7.6+7.6×(7.6-7.6)]3121

(6)[───-0÷(───+───)]×1───47133

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审题,弄清运算顺序(画线、标号、定步骤),然后再动笔计算。主要复习和运用1和0的特性解题。教师巡视时,要抓住有代表性的错解进行评析,以引起学生注意,及时反馈矫正。

例2计算:

(1)1018-10517÷13+17×107

(2)(4.32+12.7)-(1-0.74)

(3)108×[(113+37)÷(38-26÷2)

侧重点是:第(1)题中的第二级运算(10517÷13和17×107)可以同时计算,注意商中的"0"和因数中的"0";第(2)题中的两个小括号可以同时脱去;第(3)题中的第二个小括号内有两级运算,要先算除法,可以同时算出两个小括号内的得数。

例3计算:

317(1)6───-2───+5───4510135

(2)3───÷1───×1───356157

(3)8───-3───-2───46811311

(4)2───÷5───×3───÷2───65714513

(5)10÷───+2───×4-3───96411311

(6)3───×[1───-(───+───)]÷2───264123

侧重点:第(1)、(2)题的运算顺序是自左而右,而不是先算"+"、“×”,排除对“先乘、除,后加、减”的误解;计算中一次通分、一次互化,可使计算简便些。

第(3)题一次通分后,接着就需要解决被减数中分数部分不够减的问题。

第(4)题仍要强化运算顺序和一次同时互化(带分数化假分数)、转化(除法变乘法)、约分计算的训练。

第(5)、(6)题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仍要强调:“①运算顺序;②15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法则;③1───-───的转化;④乘除一次转化、66约简”这样儿点实际应用技能,进行相应的训练。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选择,是教学难点之一,应作为复习的重点。可采取适当对比、集中解决的方式进行复习和训练。进行时,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律(方法):

第一,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方便;如果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又不允许取近似值时,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

第二,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一般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便于先约分);当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后,一般的计算方法是:

若小数和分数的分母可约分,且能把分母约简为1时,就直接约分计算;否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

当把分数化成小数能使计算简便时,就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

同时要强调三点:①运算顺序正确;②尽量瞻前顾后(做一步看两步),注意用简便方法计算;③计算过程要一步一回头,及时检验。然后结合实例,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出一些应注意的地方。

例4先说说画线部分选用什么算法,然后计算:

53(1)3───+4.5-1───64──────32

(2)3───-0.63+1───45───────23

(3)4───-2.4-1───55──────11

(4)4───×(4───÷2.2)58───────32

(5)4.8-(1───+2.4÷2───)43──────12

(6)5.2÷3───-1───×0.753─────────────51

(7)(9.3×───-7.3)÷2───64──────21

(8)(4-3.5×───)÷1───39──────

本例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各题应选用什么算法较简便(总结、验证上述规律),侧重于思维训练,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计算。

例5计算:

325(1)2.4÷───+9.6×───-───4371

(2)[2-(11.9-8.4×1───)]÷1.33521

(3)[───+16.5÷(3───-1.75)]÷3───654831

(4)1.4÷[───×(7.5+3───×───)]25432315

(5)1───+[7.8-3───÷(2.4×───)]3516

本例可让学生口述解法,教师板书,并瞻前顾后,随时提问,启发思考,述说算理,深化理解,掌握方法,提高技巧。

另外,要重视简便运算,提高灵活、合理计算的能力。衡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是看他能不能在正确计算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有些式题没有现成的简算条件,应引导学生分析特征,找出隐蔽的简算因素,在运算过程中灵活变换形式,进行简算。

例6口述下面各题简算过程的根据(不必算出得数):

(1)357+196=357+200-4=……

计算题范文篇6

一、化学过程中的难题

1.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难题

初中时期,学生学习化学比较依赖教师,没有完整成套的学习方法。到了高中,学生学习也是摸不着头脑。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伊始,教会学生学好化学的方法。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学习方法多少也有不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整套化学学习方法,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方法做总结,从而把化学学好。教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积攒了很多经验,而学生却是初次了解这门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初期要着重引导学生。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教育的改革,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性格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沿用自己以前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注意结合新改革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良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都需要教师、学生在学习中去磨合,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中把握好度。

2.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题

学生学习化学,最难的部分就是自己脑不勤,手不勤。化学知识虽然多而杂,但如果掌握好了却是极容易的。化学中涉及的化学元素有很多,比如推断题,几乎每做一道题都会有一个物质的新特性出来,但题考来考去,无外乎就是那几个化学元素,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考它们,不过是因为性质多了点,用途广了点,教师希望学生能从各个方面来把握它。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做题中总结经验,把经常会考的知识点做梳理,不断扩展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控能力,这样,推断题也就不是那么难了。其次就是计算题,高中化学不同于初中化学,初中化学只有最后一个大题是计算题,而且题型简单,高中化学处处都有计算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填空题,每个题型都有,而且出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同样,解决的方法也不一样。所以,很多学生一碰到计算题就放弃。其实,计算题并不难,找准题目中的变量,化学方程式一列,物质之间的关系也就明朗了。考试中化学计算题很多,放弃就意味着会失很多分,所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多做类似的题,把题吃透。也有很多学生表示,计算题最难的部分就是找准物质之间的关系,然后去写方程式,而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也很难,因为方程式会涉及物质的化合价的变化,反应条件等等。所以,学生在平时如果不多做题,很容易就在考试中感到无所适从。

二、教学过程的优化策略

计算题范文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能力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按照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即①设未知量;②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题。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尽管数学计算得很准确,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可见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是顺利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

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第二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依题意找出已知量。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同时要克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相信自己。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单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一定难度题目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题,较易的题目是运用数学的列比例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即设一个未知量,一个等式关系。中等偏难的题,往往要用到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三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计算过程难度并未增加多少,只是步骤多,稍微麻烦些。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何设好多个未知数以及找出这些未知数之间"量"的关系式。总之,要根据自己的化学知识和数学知识水平,加强化学计算的训练,以求达到熟练掌握解化学计算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的计算,且不涉及到单位的换算。计算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基础上的,包括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以及含义的基础上的,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计算结合起来。

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要求学生对涉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掌握,如: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及配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作解题格式的示范,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辨证观点。本节课可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过程:

引入: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化工,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和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呢?本节课将要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投影:例一写出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述出各物质之间质量比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32g硫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克二氧化硫。1.6克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________克二氧化硫,同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克。

讨论完成:

S+O2点燃SO2

323264

每32份硫与32份氧气完全反应,必生成64份二氧化硫。

32克64克

1.6克3.2克

学生练习1:写出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_____________。现有31克白磷完全燃烧,需要氧气__________克,生成五氧化二磷_________克。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根据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又可由已知物质的质量,计算求出未知物质的质量,此过程就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板书:第三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投影:例2加热分解11.6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板书:解:(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2KClO3Δ2KCl+3O2↑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24596

11.6克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245/11.6克=96/x

x=96×11.6克/245=4.6克

(5)答:答:可以得到4.6克氧气.

学生练习,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投影:

学生练习2:实验室要得到3.2克氧气需高锰酸钾多少克?同时生成二氧化锰多少克?

练习3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铜1.6克,需氧化铜多少克?

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讨论:1.化学方程式不配平,对计算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

2.化学方程式计算中,不纯的已知量能带进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吗?

投影:例三12.25克氯酸钾和3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克氧气?反应后剩余固体是多少克?

学生练习:同桌互相出题,交换解答,讨论,教师检查。

出题类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解设比答要牢记

板书设计:

第三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2.加热分解11.6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2KClO3Δ2KCl+3O2↑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24596

11.6克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245/11.6克=96/x

x=96×11.6克/245=4.6克

(5)答:可以得到4.6克氧气.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计算题范文篇8

离中考还有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正是在第二阶段的复习期间,是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具体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

一、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忌不分重点,眉毛胡子一起抓。这一遍复习的重点是第一遍复习中感觉吃力的部分,可以在系统复习每一专题之前作一套针对性的练习,对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自我测验和考查,发现问题,用红笔标出,进行思考。哪些地方自己领会正确,理解比较深刻?哪些地方认识不全面,或者有错误?原因是什么?哪些地方没有记住,容易遗忘?做练习时,要着重检查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方法是否简捷。寻找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有目标地进行思考,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能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归纳整理各类有一定难度习题的解法,忌拿来题就做,一做就错。如: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实验设计题,结合生活生产实际综合计算,这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大,不仅要求对相关的基础识掌握熟练,更要讲究一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

1、化学实验探究是近年来重点关注的部分,在新课程标准中把这部分做为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探究实验涉及化学基本思想方法,如控制变量法。例如:在“研究燃烧的条件”中,就要在“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两点中保证一个条件不变,研究另一个条件与燃烧的关系。在实验设计题中,要注重控制变量,同时注意原理正确,操作简便,现象明显,药品经济,结论可信。解答此类实验题时,要扣紧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多角度多方面分析问题,根据实验条件选出合理的假设,注意发现数据分布规律和实验特征现象,正确推理出结论。

2、对学生化学信息迁移能力的考查应用以情景作为命题的背景,以自然、生活、生产、社会等背景材料为载体设计试题,是化学学科测试中一种重要的题型,信息题要求“望文生义”,从文中找出与化学知识有关的材料。

3、简答题希望考生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把要说的话说清楚。经常有考生明明懂得却写不清楚,最后还是不能得分。答题时,应从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的解决问题。应用到相关原理的一定想把相关原理写清楚,再就题分析,写出原因和结果。

4、计算题在复习时不要贪多,重在解剖好典型题。计算题难度逐年下降。一般内容包括:化学式计算,根据方程式计算,溶液质量分数计算。中考化学计算题涉及面广,把三种基本计算融合在一起,与社会生活生产相结合。在复习时不要贪多求难,应把各种典型题解剖好、理解透,做到一题一解或一题多解。

1)、要认真审题,仔细析题。审题,就是理解题意,了解计算类型,弄清有哪些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审题是解题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在审题的基础上对全题进行分析和解剖,应用化学知识沟通已知数和未知数,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探寻解题的突破口,以确定解题的思路、方案和途径。

2)、要注意解题格式规范:步骤清晰,过程简捷,答案准确。

3)、要坚持做解后总结。解后总结就是在解完一道计算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总结出同一类型习题的解答步骤和方法,得出解题规律,起到由例及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三,把握中考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白色垃圾,土地沙漠化,能源危机与开发新能源,防火防爆防安全知识,食品中的有机物,维生素,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等知识,以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等,这类题目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既考察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品质,在近年来的中考题中有增加的趋势。

四,建立错题档案,对屡做屡错的问题,要仔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可将一周作错的题目收集起来,利用周末复习一遍,将再次出错的几率降低,这就好比扫雷,中要仔细才能保证最后考场上的万无一失。

五,要紧跟老师的复习进度,不要自己搞一套,当然,老师的讲课永远都是面向大多数同学的,紧跟老师的大计划,制定个人的小计划。比如: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制法专题的复习,你可能比较熟,可以少用些劲,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实验探究较生疏,那要花多些精力,完成作业之外,还要多看书,多找一些相关的题目做一做。

计算题范文篇9

经过一个月的校内调查,我总结出学生的计算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习惯不好,粗心大意。

(1)题目抄错。如将“÷”看成“+”;将“0.93”写成“0.98”;将“645”误写成“654”等。

(2)答案抄错。如把验算的结果抄写成计算的结果,或者算对了结果却写错了等。还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

2、口算不强,基础较弱。如20以内加减口算不熟练,造成在完成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有些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能熟练背诵,导致试商出错。

3、算理模糊,张冠李戴。如:857-298=857-300-2=557-2=555,已经从857中多减2了,应该加上2;再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常强调小数点要对齐,但学生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常常就把末位对齐变成小数点对齐了。

4、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如单位未统一、用错公式或未挖掘题意中的隐含条件等。另有部分学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导致运算错误。

我根据以上原因,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以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

一、明确计算的重要意义

要告诉学生计算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做好计算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计算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我以介绍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开展计算比赛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当计算出现错误时,学生会产生自责感;当自己找到错误的原因时,他们会有喜悦感;当计算正确时,他们会产生成功感;当连续几次正确率在100%时,他们会产生自豪感……这些不同的感受都会从他们的言行中表现出来,更加增强了他们正确计算的欲望。

三、注重训练口算

计算教学中,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的速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我们在练口算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坚持做到“节节有口算,天天练口算”,使学生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四、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

1、要弄清算理。

计算教学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而且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2、灵活应用简便方法。

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就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是当同样的式子放在应用题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如:对于38+75+62这个计算,放在应用题中:植树节,四(1)班种了38棵树,四(2)班种了75棵树,四(4)班种了62棵树,这三个班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学生很快列出了式子:38+75+62,然后按照从左往右的计算顺序把答案计算出来,用简便方法的学生很少。所以要让学生体会简便方法的价值,做到能简便尽量简便。

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教师要教育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对计算的结果自觉检查。

必须注意,课堂计算时,教师绝对不要提“看谁算得快”的要求,否则,学生往往是只图快、不求对,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2、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

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解题时,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发动家长做好配合。

如在家庭作业中,发现孩子有错题,可让家长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原因,再订正到纠错本上。

计算题范文篇10

关键词:初中化学式计算;对策

一、初中化学式计算中常见的问题

1.对化学含义理解不足

一些学生不熟悉化学的基本概念,不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不明白化学式的意义,化学式计算时偏重于数学计算,甚至将化学式的计算等同于数学的计算,遇到综合性化学式计算题时,不明题目中化学式的意义,从而无法准确审题,解题的错误率较高,导致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2.化学式计算方法单一

大部分学生计算化学式时的第一想法为直接计算,不懂得化学式的演变或逆向运算等,长此以往,形成定向思维,尤其是计算综合性计算题,如混合物某元素的质量时,常规方法解题步骤繁琐,解题容易出错.如果日常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注重解题技巧的培养,如分析元素比或逆向运算可能比较容易推导出化学式,将提高计算效率和解题的准确度.

3.计算能力不强

新课标实行以来,对学生化学式的计算能力要求降低,化学式计算的教学时间减少,化学式计算题的训练时间也相对减少,计算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避免化学式计算失误的对策

1.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结合生活实际,寻求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教学的背景,如关于铁生锈的问题,10g铁在潮湿环境中存放一个月后,变成10.5g,求该物质中的铁的质量分数,联系生活实际,可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演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悟,计算没有完全燃烧的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对化学式的理解

化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利用化学分子模型加深对化合物的理解.重点强调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将化学式的概念、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化合物以及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合价为教学基础,同时加强化学式的书写的训练,通过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解化学式中反应物和生产物间的质量比的含义,有助于化学式计算正确率的提高.通过剖析典型的化学综合题,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基础知识分析题意,分析解题思路,避免繁琐数学运算.

3.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解题技巧

化学式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解题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以下列举两种解题方法.(1)转换法化学式计算有三种类型:即求相对分子质量、求元素质量比、求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转换法就是对这三种计算进行综合,提炼出来的一种方法.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对应的原子个数之比.已知其中任意两个量,都可求出第三个量.例如:某元素R的氧化物中,已知R∶O=1∶1,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求R氧化物的化学式.本题中,R的氧化物的组成元素是已知的,所以求化学式,实际上就是求出R元素和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设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xOy,求得R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2.小结:利用转换法,将比例式转换成乘积式,只要将题中相关的已知量和待求量输入公式,取可求出.(2)关系式法关系式法,就是寻求题中已知量和待求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表达在相互关联的两个化学式之间,达到简化解题步骤,节约解题时间的目的.例如求等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比.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在SO2和SO3前配上适当的系数,以保证他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相等,氧元素的质量比即为80×16×2∶64×16×3=5∶6.

4.重视化学式的练习

尽管化学式的计算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所在的分值有所降低,为避免学生在化学式计算的失误,还应重视化学式计算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新课标要求下,重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化学式练习的题目不应难度过大,题量不易过多,避免偏、难的计算题,而应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化学计算练习时,注重化学与生活、社会以及学科间的联系,树立科学的计算方法,通过典型的练习题,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总之,化学计算在中考化学试题中所占的分值比例并不算大,但计算过程往往会消耗学生大量时间,而且试题形式灵活多样,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逻辑判断能力都有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解题速率、解题能力,降低计算失误率,需要加强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掌握一定的化学计算解题技巧.

参考文献:

[1]周声灶.浅谈初中化学反应的顺序[J].成功:教育,2009(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