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学科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5:15:41

技术学科

技术学科范文篇1

关键词:小学美术;信息技术;融合

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小学美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来看,制约小学美术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学手段落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是按照教材内容来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深入融合可以改变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困境。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

一、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美术属于造型视觉艺术,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是很难培养学生的审美感、艺术感、想象力、创造力。而要想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革新。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在信息技术的依托下,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出真正的视觉环境,将学生置身于一个具有造型视觉艺术的环境下,为学生提供新的平台,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小学美术教学手段开始发生了转变,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而是逐渐衍生到课堂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实现远程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1]。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深入融合极其必要。

二、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结构的转变。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教学结构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上一直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将信息技术当做一种教学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学科,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要建立起符合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要求的课堂教学结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只有积极转变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二)构建网络化教学环境。网络化的教学环境是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科学深度融合的基础,脱离了网络,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就难以实现真正的融合,从而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在以前,小学美术教学中虽然应用到了计算机网络,但是网络环境基本处于脱机状态,可利用的资料有限。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积极构建网络化的教学环境[3]。例如,在教学“形形色色的世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全部通过多媒体来完成教学,借助多媒体丰富的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来绘制自己理想中的世界。在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良好效果,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三)合理选择教材。就目前来看,小学美术的教材内容大多是基于传统教学方法来开发设计的,教材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部分比较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进入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怪圈中,从而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教材合理与否对整个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要求,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材、课例。只有选择了合适的课例、教材,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环境的优势,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能力[4]。例如,在教学“电脑美术”这一课时,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大多是一些图画,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下载一些不同题材的图画让学生欣赏,在学生欣赏完这些图画后,然后过渡到电脑美术,让学生自主将那些静止不动的图画实现动态的变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进而获得知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技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有着其必然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能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和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要想实现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深度融合,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是基础,课堂教学结构的转变是关键,同时教师要根据融合要求,选择适合的课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环境的优势,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政丽.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8):104.

[2]张龙.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践例谈[J].信息化建设,2015(11):193.

[3]芦惠君,赵会芳.小学阶段信息技术与学科双向融合研究[J].黄河之声,2016(5):47.

技术学科范文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小学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当中,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有效促进各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1]。电脑、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的迅速普及,学生获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简单,快捷,这将导致学生对电子设备的依赖,降低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笔者所任教的地区从三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好奇心特别强烈,理解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尤其是三、四年级的学生,容易受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随着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熟练,可以很轻松的从网络中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全都是合适的,甚至有些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一、与时俱进,教师也要更新德育观念

有老师认为德育教育只需要班主任来教育就行,与学科的教学无关,这个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每位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不管是从教什么学科,都应该将专业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适时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常言道:“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劣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这其中就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2]。只要对学生的品质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便是德育的意义所在。在全球网络时代,作为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提高对德育的认识,转变德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在教育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德育渗透的内容,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度。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现状和前沿的科技创新,教师可以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中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进步与影响,以及像任正非等著名人物的一些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远大志向,增强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为国争光[3]。

二、上好信息技术课的第一课

在新学期的第一课上,我会分层给学生们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比如给中年级的孩子讲计算机的发展史、电脑的常见组成部分,高年级的学生我会选择当前比较热门、前沿话题进行引入,比如什么是人工智能、5G到底有多快、3D打印可以打印什么,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让学生对感觉到信息技术就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信息技术是非常有用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基础学科,从第一堂课起就应明确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从点滴小事抓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质,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开学第一课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好以下事情:①课前站队快静齐;②认真填写微机室使用记录本,不在使用记录本上乱涂乱画;③需要保存的文件要保存到指定的位置,并做到不随便删除他人文件;④将键盘、鼠标、凳子、使用记录本摆放整齐,同小组的同学相互提醒监督,关机之后才可以排队离开;⑤时刻注意保持微机室干净整洁。在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中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为后续的有序教学带来了方便。

三、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经过多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经验积累我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渗透德育教育,要从教材、学情和学科特点等方面入手。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甚至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都要放手交给学生,因此,我们不仅在知识讲解中渗透德育,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我们也要进行德育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够让德育和信息技术教学更好的融合,学生也易于接受。

(一)课前充分准备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对教材内容做到娴熟自如、融会贯通,并能深入挖掘和发现可以用于课堂中渗透学生德育教育的素材,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加以渗透。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计教案。例如:在设计三年级下册Word软件《你好,漂亮的文字》一课时,我们就可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让学生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其中一个方面来制作艺术字作品,意在倡导学生爱祖国,爱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中渗透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实践课,课堂上大分部时间需要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在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多方面的问题,我们要抓好每一个问题,及时关注引导。下面,以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网页制作软件《图说青岛》一课为例,和大家交流一下如何在课堂中渗透德育。1.情境导入,情感激发师:播放一小段青岛的宣传片。师:太震撼了,这是哪里呢?生:这是我们的家乡青岛。师:同学们,当看完这个影片,你内心有什么感觉呢?生自由说。师:青岛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在这个城市里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如果让你来当一个小导游,你会怎么介绍我们的故乡呢?生自由说。师:你真是个优秀的小导游啊,青岛这么美丽,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和喜欢这个城市?生:制作宣传片、宣传网页……师:结合我们学习的网页制作软件给美丽的青岛制作网页是个好方法啊,会让更多的人看到……生自由说。2.把德育教育融入到任务中去。在信息技术课常用的教法就是“任务驱动”法。教师应当注重任务的设计,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小任务引导学生学习。这节课我设计的任务有三个,任务一是学生们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故乡青岛的图片、文字素材等,学生在上网搜索前,教给学生正确上网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一些必备的网络安全防范本领,增强了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任务二是在网页中填加合适的图片和文字,在完成这个任务时,我会提前引导学生在制作网页时要注意图片和文字要相匹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任务三是作品及展示,这里我会让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由学生自己来讲解他作品,培养学生自我表达能力。本节课通过为故乡设计网页这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结合合适的主题进行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主题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结合任务驱动法教学,让学生自学、自主探究等方式去获取知识和操作步骤,享受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在评价中渗透德育

评价是一堂课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我们渗透德育的良好契机。在上课时,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比如“张三同学能从细微处发现不同,你真善于观察!”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在学生操作时,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对操作熟练、有进步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落后的同学。教育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后会更有兴趣,后面的任务也会更有学习兴趣。学生的作品也是评价环节的重要内容,最能反映学生的道德素养。通过学生对作品的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的能力。在作品评价中,教师可以看到每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观察表述,了解学生的想法,看到学生的创新所在,体验成功的喜悦[4]。学生赏析作品的过程,也是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过程,升华学生的思想和感情,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小组合作,渗透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常用的组织形式。我会提前向班主任和前任教师了解班级学生的大情况,结合学生的身高和学习情况进行简单的分组,根据之后的学习对小组进行适当调整。每个小组要挑选一位核心的成员,也就是小组长。小组长要负责协调小组成员的分工,增进成员之间的信任,帮助解决出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五、结语

总而言之,立德树人、德才兼备,都是德在前。作为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要不忘初心,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专业的知识,扩充知识范围,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德育渗透意识,只有灵活运用教材,从中挖掘和收集德育素材,才能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又能接受到的品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英姿.注重德育关注细节——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浅析[J].读写算,2020(21):35+54.

[2]张敏.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J].新课程导学,2020(17):86.

[3]郭金福.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J].吉林教育,2020(16):50-51.

技术学科范文篇3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信息技术;体育学科

在信息化时代,融合信息技术和体育学科是必然趋势,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助于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随着信息技术和体育学科融合的不断加深,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凸显,引发体育教学生态失衡问题,阻碍学生发展。体育教师需要利用教育生态学原理,构建生态体育课堂,使学生享受高质量教育,最大限度提升体育教学成效。因此,研究教育生态学视域下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融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生态学视域下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融合意义

(一)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课堂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其中学生、教师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融合,可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构建生态体育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生态体育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关注学生发展,能帮助体育教学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束缚。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构建课堂,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整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服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相较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新型体育教学模式自由性更高,给予学生自由选择体育项目的机会,可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求。(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体育教学,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让学生展示能力,彰显个性。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育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良好体育环境,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使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运动水平,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教师遵循适度原则,在学生承受范围之内进行体育教育,可以避免过度体育伤害,能增强学生身体协调能力。教师开展体育训练、体育活动,给予学生表现机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二、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融合存在的生态失衡问题

(一)教学方式失衡问题。教学方式是体育教师使用的一系列措施。目前,体育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师生互动不足。师生互动是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部分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注重教师讲述和演示,没有给予学生发言机会,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训练时间,难以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一些体育教师只和部分学生互动,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致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第二,忽视教师指导作用。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通过课堂播放视频或在线教育传递知识,无法及时解决问题,错误理解信息技术应用意义。一些教师只能在课上指导学生,不能进行课下指导,影响学生课后学习,难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二)课堂环境失衡问题。课堂环境是教师教学时为学生营造的学习环境。现阶段,课堂环境失衡问题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技术水平不足。信息技术和体育学科的融合,需要教师来落实。但部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高,无法完成这项工作,教学水平始终停滞不前。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通过板书传递知识,利用自由活动锻炼学生,违背体育教学目标,浪费学校提供的信息设备。第二,学生合作机会少。学生合作,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部分体育教师忽视学生合作重要性,没有让全体学生共同合作,使教育生态系统出现漏洞,难以实现学生共同发展目标。(三)教学资源失衡问题。教学资源是教师教学时利用的一切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失衡问题严重影响体育教学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对教学资源不够了解。在信息化时代,许多学校开设了体育教学网,但学生不了解这些网站的存在,使网站开设失去实际意义。部分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关注个人微博、微信公众号,无法发挥信息技术辅助作用。第二,教学资源整合不到位。一些教师注重教材知识,忽视网络教学资源,没有整合教学资源,无法扩展学生知识面。有些教师忽视网络教学资源和教材的联系,提供给学生不专业的教学资源,致使学生学习出现问题。

三、教育生态学视域下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融合途径

(一)改良教学方式。体育教师应改良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第一,增加师生互动。教师应意识到师生互动重要性,主动和学生互动,给予学生课堂发言机会,预留充足训练时间,使学生熟练掌握体育技能。教师可以开展生态体育活动,例如爬山、远足等,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让学生接触自然,使学生感受生态体育魅力。教师需要建立班级学生电子档案,记录学生基本信息,为体育教学提供参考,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项目。教师应建立班级群组,调动学生互动积极性,满足学生互动需求,从而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制定针对性教学策略。第二,适度指导。教师作为学生指导者和活动组织者,应当发挥指导作用,解决学生问题,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刺激学生感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监督学生整个体育训练过程,适度指导学生,避免学生出现身体损伤。(二)构建课堂环境。体育教师应当构建课堂环境,让信息技术和体育学科充分融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第一,提高技术水平。教师需要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不断丰富信息技术知识,为学生营造良好课堂环境。教师可以上网查找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在课堂之中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体育课堂。教师还可以搜寻一些趣味教学视频,在课堂中播放,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教师应不断研究信息技术,找出信息技术和体育学科的契合点,提升教学水平,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环境。第二,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应意识到学生合作重要性,通过合作学习,创设轻松课堂环境,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分析班级学生优势能力,将不同能力的学生搭配在一起,合理分组。同时开展合作运动,例如拔河、接力跑等,让学生享受合作的快乐。(三)整合教学资源。体育教师应当整合教学资源,将网络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资源相结合,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条件。第一,注重教学资源专业性。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相应的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观察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兴趣爱好,根据学生喜好选择网络教学资源,提高课程趣味性。教师需要在正规网站下载教学资源,保证教学资源专业性,从而提升体育教学专业性,加快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资源整合完成后,教师需要将资源上传至班级群组、个人公众号,以供学生学习使用。第二,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教师需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得知哪里有教学资源,促使学生主动利用教学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教师个人微信公众号、微博,让学生接触更多知识,增加学生知识储备,使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课堂。

四、结语

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融合,可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生态体育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和体育学科深度融合的产物,既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体育教师需要改良教学方式、构建课堂环境、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服务,促进体育教学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秀玲,江莎莎.体育院校发展的教育生态学研究思考[J].运动,2014(18):1-2+25.

[2]闫荣.基于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育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0):138+140.

技术学科范文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实施

21世纪,人类面临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急遽转变,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涵义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它的核心技术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ents)。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是要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什么是学科的整合呢?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要多发挥信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别的方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方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器摆花架子。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不同。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目前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大的突破,主要问题在于,现有教改对教学理念、内容、手段、方法和模式等的“改革”不彻底,是在不触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的“改良”,未能对其实施“大手术”。主要表现在:1.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精英教育的定位上;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培养而轻视能力、情感的培养,至今未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跨入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培养匮乏。2.教学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各类教材大同小异,没能超出既定模式,创新成为了奢谈。3.教学手段:各个学校添置了不少设备,但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有的被闲置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4.教学方法:在教改中我们推出了不少的新教学方法,但遗憾的是最终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都未能推而广之。5.教学模式:深受前苏联学者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的影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运用。在21世纪信息时代,我们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改革,进行学科整合,促进教学改革。

三、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实施

1、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即“研究性”学习模式(也叫“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也叫“合作式”学习模式)。

2、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我国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建构主义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建构主义的“出头之日”,就没有今天的广泛影响,它可以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3、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4、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技术学科范文篇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的一个部分,是依据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它强调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1.利用现代媒体的大容量存储技术,广集信息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学生通过网上提供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感受动物的可爱。教师再让学生结合图片,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口述。这样,学生就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了。

2.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优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有效认知

如在指导学生写作以景物描写为主的记叙文《校园一角》时,除了上课前要求学生观察校园的景物外,还可以把学校的喷水池、生物园、文化长廊等景物拍摄下来,制成课件,上写作课时,播放给学生观看。当镜头对准喷水池时,映入学生眼帘的先是向上喷射的一股水流,然后是四处飞溅下落的纷纷扬扬的水花,水花在阳光照射下,晶莹剔透……在这个过程中,镜头移动顺序先是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当镜头地准生物园时,鲜花绿草,小鸟飞蝶,朵朵花儿争妍斗艳,红、黄、绿、蓝……五彩缤纷,镜头角度是由静态转向动态。这纷繁精彩的画面既让学生从中领略到了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景,又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顺序与角度,从而使学生对写景状物有了明确的“序”的概念。学生通过欣赏、体验,画面转变成十分美妙的语言。媒体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学生认知体验十分独特,感受各不相同,呈现出了多元化,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多维发展倾向。

3.利用现代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实现教学互动,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优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育手段,对教学信息通过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将之形象地表现出来,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同时通过人与机的多种交互方式,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质量高、使用方便、易于操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解放心灵、发展个性的舞台,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主动探究。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先动画演示: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青蛙,就游过去。此时,有学生质疑:为什么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青蛙,就游过去呢?教师让持相同观点的学生一起合作,与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展开激烈辩论。学生充分运用课件中人物、木匣子可随鼠标移动,使辩论各方运用课件演示阐明自己的理由,深入理解课文,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使语文课堂展现出全新的面貌,有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4.利用现代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实现教学反馈方式的革新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教学效果,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多种信息反馈方式,而且具有反馈速度快、表现形式丰富的特点。IT或CAI辅助教学很容易实现一问一答的反馈,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及时评价。电子邮件、公告板、讨论区、网上传呼等也是信息反馈的重要工具。例如,在每一个单元学习完复习课中,通过CAI课件建立题库,学生可以选择相应难度的试卷和问题,并对没有掌握的问题进行重新学习。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

1.整合应是融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凑合,而是有机地融合。(1)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信息技术的理论融合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脱出来,不仅要有先进的教学理论,而且应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熟悉网络管理,熟练地进行网页制作,掌握必要的网络编程知识,构建利于学生浏览的资料库,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促进自我发展。(2)信息技术要与语文文本内容融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立足于语文教材。如果脱离教材而纯粹的信息技术表演,那就失去了语文的特性,变成了信息技术课。(3)信息技术教学要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融合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操作,给他们创设有关的教学情境,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2.整合应体现主体性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防止课件制作成为课本、黑板与练习册的简单搬家,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自主学习当中。

3.整合应讲求实效性

技术学科范文篇6

随着电脑在家庭的普及,大部分学生都已基本掌握了机的基本操作,如果信息技术学科还是仅仅教授学生计算机的操作,已不能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欲望了。对于已掌握Word、FrontPage、Flash等基本应用软件操作的同学,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更多的是通过让学生具体创作一幅作品来组织进行。这样教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体现“在做中学,在做中用”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创作出一幅好的作品,不但需要多种软件共同使用,同时还需要与其它学科进行很好地有机地整合。这样的教学,不论是作品的上(学生可以自命题),还是形式上(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都给学生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尊重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选择,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本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不同的特长,体现学生的个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一、信息技术学科与班会课的整合:

玩游戏.上网聊天是中学生较喜欢的一种娱乐方式,特别是电脑进入教室后,除了教学需要外,也为学生玩游戏聊天提供了方便。如何把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呢?为此,我们让学生在校园网论坛上就“游戏的利与弊”谈谈各自的看法,结果很多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认为有益的游戏可以益智,有的认为玩游戏浪费时间,还有的认为只要处理好时间的等……”总之,通过这次班会课,一方面以学生喜欢的聊天方式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思考,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不可沉溺于攻击性的游戏。从而让电脑既成为学习娱乐的好帮手,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娱乐的关系。

在教学管理中,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协作学习,合作学习,并学会在合作中懂得同学间如何相互尊重,相互欣赏。例如在指导学生作品自评、互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别人的闪光点,每一幅作品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但总有一两点闪光之处值得借鉴,相互启发,结合自己的作品扬长避短,或者多位同学共同合作,技术交流、创意交流、既体现了互帮互助的精神,又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不断进步,不论作品还是人品都能越来越接近完美。这样,在学生间就形成积极、愉悦、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又用学生的优秀作品美化机房,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二、信息技术学科与德育教育的整合: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而中小学德育任务主要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精神内核。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美好的理想,学生才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才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为,也才能做一个符合道德要求的人。在创作作品过程中,学生感到如何确定好的主题是最难的。其实有好多好的主题就在我们身边,例如教室的墙上就贴着“工作着、学习着是美丽的”、“人人都要做好人”等。在教学中我还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具体的事例,例如我碰到的一位交警,平时在烈日雨中指挥繁忙的,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还专门抓获一些偷车贼,让失去自行车的失主又能找回自己的马儿的故事,启发学生用作品把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表达出来,宣扬人世间美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要多做好事、善事,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树立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美好的理想。

三、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美术、学科的整合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重视美育教育,要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健康情趣和理想的境界。而美育又分美育、美育、文化美育等。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又将如何体现美育教育呢?在这方面我作了一些尝试。

杭州的四月是最美丽的季节,大自然是学生审美情感体验的最丰富的源泉。通过自然美的欣赏,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性情,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市政府又花了大量的投资把杭州西湖装点得越来越漂亮了:南线开通,白堤、苏堤、西湖边都建了很多有教育意义和典故的雕塑、为学校的教育创造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人文环境,让每一个人在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里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体现了“环境人”的教育思想。

学校组织春游,这一周的信息技术课我就结合春游让学生把春游的感受通过你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有的学生用绘画描绘了春天的景致和春游的场景,还有的学生描绘的是心中的春天,让学生在创作作品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的熏陶。

现在学生特别感兴趣的还有欣赏和制作flash作品,在指导学生制作flash作品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主题配上一些好的名画、优美诗词、和经典音乐,使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优美的文学诗词、名画艺术、以及著名的经典音乐有所了解,有所感悟,让学生在整个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既学会flash技术,又接受了艺术美和文化美的熏陶。

美育教育的主要任务还有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中要求学生将自己对美的感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来,自然而然就形成立美创造活动。我们让学生美化修饰文章,作报刊,制作网页、flash动画等,这些活动本身就是艺术美的创造,而且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四、信息技术学科与情感教育的整合:

教育是门艺术,如果离开情感的因素,没有感染力的教育,根本谈不上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内化知识。这也是多媒体教学课件依旧不能代替教师教育的原故。

在教学中,我注意用情感的因素感染学生,创设一种师生平等、民主交流的教学气氛,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教育离不开生活,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不再是仅仅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和服从教育要求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地探索世界、感受社会的过程。在教学生作电子报刊和网页时,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我最喜欢的**”为题自由创作,结果很多学生写了“我最喜欢的老师”“我最快乐的童年”“我最喜欢的书”等,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还有的学生表达了热爱人生,热爱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渴望人世间充满爱,追求真善美的情怀。

五、信息技术学科与心的渗透:

瑞士的学家裴斯特洛齐对教育就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化、人性化”的口号。在作品的选题中,我一般都让学生自命题。法国的教育家卢梭就提出了“教育”的思想,就是要从学生的自然本性出发。他认为儿童的自然本性是向善的,因此只要尊重学生的本性,他的个性,就能培养出独立、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所以我们的教育就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感受。况且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感受的愿望,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自由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这些作品,让我们了解学生真实的心声,也让我们教师真诚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和交流。结果很多学生写了《感恩的心》、《放飞心灵》.《我的世界我喜欢》等。当然也有的同学写了《扭曲的心》.《人生好苦》等,这都该引起我们教师的关注,及时给予关注,积极引导,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有一颗健康快乐正直善良的心。总之,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都有充分展现才华的机会,满足学生正当的合理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自主,乐于学习、这也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原动力,也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六、教学与诚信教育的整合:

网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但很多人认为网络是虚幻的。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教育学生不论在现实生活中或是网络学习中都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另一方面,很多学校都开通了校园网,并在校园网上开通网上论坛,师生在线交流等。一次我在网上碰到一位怀疑一切的学生,他问:“什么是诚信?现在上到处都在宣扬虚幻这个概念,现实生活中都没有诚信,何况虚幻的网络?”我告诉他:“很多自以为聪明的人以为说谎可以保护自己,熟不知,一个谎言的开始,就意味着将要用很多谎言来掩盖。况且一个人老说谎会很累的。如果你给别人诚信,别人就会给你诚信。说谎者在诚信者面前也只能诚信,何况谁又愿意和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交朋友呢?所以只有诚信才是对付虚假、虚伪、虚幻的最好的办法。”后来他告诉我他改掉了说谎的习惯,还在网上交了不少的好朋友。教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在网上平等对话,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更能接受。总之,网络作为一个工具,具有双重性,我们不能因为惧怕网上的不良信息就拒绝网络。况且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网络化的时代,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任何事情,只要正确引导,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鉴别能力,不要盲目地陷入无聊的聊天和所谓的网恋之中,网络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产生很大的帮助。如果人人都能在网上作个诚信的人,遵守网络道德,真正的网络教育就会成为现实。

存在的及解决的策略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在实施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网络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其它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后,在教学活动中,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很多时候都需要在网上查找资料和素材,有的时候学生上网查资料很盲目,要么看看图片、听听、看看flash等,所要的资料还没找到,一节课就过去了。有的时候又担心学生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提出如下解决的思路:(1)教师机上Internet,教师备课时根据教学要求,先下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存放在教师机上,上课时让学生在指定的文件夹内、校园网的资源库内查找资料,这样既满足了教学要求,又节约了时间,教学目标明确。同时,由于教学具有灵活性,教师教学有时也需要查找一些资料,这样教师就可以随时根据教学要求,查找资料后用大屏幕投影给学生看,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技术学科范文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育观念教学改革创新教学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①现代教育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因为现当代,人类面临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急遽转变,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正如同志指出:“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技、生命科技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广阔前景。”②事实上现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本文就为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谈点教育教学实践与学习思考,仅供教育教学工作参考。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当今的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是要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科的整合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要多发挥信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别的方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方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器摆花架子。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不同。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目前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③为我们实施科教兴国的各项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只有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和速度,才能完成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样光荣而艰难的历史任务,同志也指出:“我们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需要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我国要跟上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加快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④`才能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大的突破,主要问题在于,现有教改对教学理念、内容、手段、方法和模式等的“改革”不彻底,是在不触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的“改良”,未能对其实施“大手术”。主要表现在:1.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精英教育的定位上;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培养而轻视能力、情感的培养,至今未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跨入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培养匮乏;2.教学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各类教材多数还大同小异,没能超出既定模式,创新成为了奢谈;3.教学手段:各个学校添置了不少设备,但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有的被闲置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4.教学方法:在教改中我们推出了不少的新教学方法,但遗憾的是最终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都未能推广;5.教学模式:深受前苏联学者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的影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在运用。同志指出:“我们要抓紧机遇,加快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在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国防、法律等方面积极加以运用”⑤本世纪是信息时代,我们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学科整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各项工作的发展。

三、实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现当代的教育教学工作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⑥需要教育战线特别是高等院校,一定要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同志指出:“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⑦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需要教育创新才能适应创新时展的需要,在实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重视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构建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即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形成“研究性”学习模式(也叫“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也叫“合作式”学习模式)。

2、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我国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建构主义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建构主义的“出头之日”,就没有今天的广泛影响,它可以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3、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以利于提高教育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效率。

4、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即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更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且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5、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为了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即“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进行,不能把“整合”变成技术与教学的简单“叠加”,那是没有意义的,大利而是要求教师密切注意教学环境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改变,哪些要素有利于培养人才,哪些要素才能提高教师的教的水平和学生的学水平,哪些要素不适合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知识信息整合是我们需要的整合、是有意义的整合。

参考文献

技术学科范文篇8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学校教育逐步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和个性化[1]。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改革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主要推动力,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到“三通两平台”工程,再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许多中小学的网络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硬件设施也相对有所改善,但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融合还存在很多问题:①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单一。大部分教学仍停留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层面上,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是呈现教学内容的媒体。②学科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不熟悉,导致信息化设备应用模式单一,客观上造成了设备的闲置或浪费。③缺乏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网络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④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还很欠缺。[2]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研究中,研究学科多偏向于语数英等主科,而信息技术与体艺学科的有效融合研究较少;研究方向中注重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教学内容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方式比较单一;研究对象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重点,却忽略了教师和学生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的研究。结合“明德惟馨,达士通人”的校训,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满足信息时代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进行有效融合,我校积极申报参与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策略研究”中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并研究确定了子课题“体艺学科个性化学习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实验研究”。

二、课题关键词界定

个性化学习是指,以反映学生个性差异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范式。个性化学习的优势是可以使学习者自由安排时间,选择不同的资源来完成学习。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个性化学习研究的重点不是为每一个学习者定制不同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而是通过微视频和网络平台为每一个学习者创建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的主体不仅包括学生,还包括同样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学习体艺等知识的教师和家长。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因其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狭义的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对多媒体、网络教室、网络资源平台和校园网等进行应用的技术。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借助微视频的形式,结合我校各科特色,丰富体艺学科个性化学习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平台,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平台。“有效融合”并不是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体艺学科教学简单叠加,而是结合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特点进行无缝融合,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体艺学科教学和个性化学习之中,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营造一种新型的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进而增强师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意识,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目标和思路

(一)研究目标

1.提高体艺教师信息化素养,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艺教学相融合,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能。在学科教学中积极使用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借助微课、微信、网络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促进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和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开发思维,增强创新能力。2.优化体艺学科及学科特色课程的教学资源,探究适合体艺学科个性化学习的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微视频等形式构建体艺资源共享平台,创设信息化、个性化的体艺学习平台,为鹤壁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别具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3.培训提高学生信息化技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相融合,开拓学生体艺学习视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增强家长信息化意识,加强家校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并借助微信、邮箱等信息化手段,拓宽家校沟通交流的渠道。

(二)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行动研究和前后对比四种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旨在构建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信息化、个性化学习环境,提高师生及家长的自主学习能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为:在了解体艺学科个性化学习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究体艺学科个性化学习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体艺资源共享平台,丰富、优化体艺教学资源,提高体艺课堂效率,创建个性化学习环境;提高信息时代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体艺学科对学生各方面的熏陶和影响,真正培养信息化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详细研究思路如下图所示。

四、课题研究的实验数据及分析

在课题开展前,我们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实验师生的信息化水平及其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进行了初步了解。我们发现,我校师生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教师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了如指掌,处于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状态,学生对传统的体艺课程不重视,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由于我校片内有三个城中村,学生使用电脑进行自主学习的只占16.8%。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使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兴趣,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难点。为此,家社服务中心定期开展信息化培训讲座,或借助家长会、微信平台等,增强家长信息化意识,加强家校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在课题研究中,体艺学科教师结合初步的调查分析和教学实际,进一步细化了课题研究方向和目标,初步提出了“CMM”(CloudMusicMode)五步音乐教学法、“3+2•2”和“微美微创意”三种符合音体美课堂的优化教学模式,将教学重难点制作成微课,借助微信群、鹤壁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鼓励学生在家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客观看待语数英学科和体艺学科,激励学生培养个人兴趣,均衡发展。在课题研究中,体艺学科教师将六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进行细化分工,共录制微课201节,录制手工、足球等特色课程12门,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学生们的兴趣变得更加广泛,性格更加活泼开朗,知识面更加宽广。

五、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

(一)信息技术与体艺学科有效融合

将信息技术与体艺学科有效融合,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并实践“CMM”五步音乐教学法、“3+2•2”和“微美微创意”三种符合音体美课堂的优化教学模式,并撰写相关论文。在音乐教学中的“CMM”教学模式,包括教师搜集制作视频素材—上传班级云盘或班级微信群—学生自主下载学习—学生小组合作互评—教师指导评价五个板块,借助云平台,实现了立体化教学。孙佩强老师运用该模式执教的《大树妈妈》获得区优质课一等奖。“3+2•2”体育教学模式中的“3”指的是三看:一是在家提前看完整的动作视频;二是课堂上看教师或微视频,学习具体的分解动作;三是课后自我提升,看视频分解动作,巩固熟练,加强训练。“2•2”指的是两展示两交流:一是课堂上的小组内展示交流,相互指导纠错;二是集体展示交流,教师集体表扬做得好的,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及时指导纠正。郑涛老师利用此模式执教的《小篮球行进间运球》获得鹤壁市体育优质课一等奖。美术教学中的“微美微创意”教学模式巧妙发挥了微课的便利性,将教学重难点设计成微课,满足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具体模式包括五步:欣赏激趣—微课解疑—个性微创意—展示评价—课下微交流。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利用该模式,宋攀攀老师执教的《左邻右舍》获部级优质课一等奖,孟洁老师执教的《绕绕涂涂》获市优质课一等奖。

(二)信息技术与每日大课间活动相结合

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分解讲授快乐足球操、文明礼仪操、眼保健操等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这样既节约人力资源又能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各项活动的内容,大大增加了大课间活动的趣味性和安全性。借助微视频指导训练的《快乐足球操》获得河南省“最美大课间”一等奖;大胆创新,将大型排练板块化,局部观看视频,分组学习排练的课间操展示节目《足球达人秀》获得区政府2万元奖金奖励。

(三)信息技术与学校体艺特色课程相结合

将信息技术与学校体艺特色课程相结合,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搭建平台。例如:美术组教师结合学校美术社团特色课程,将美术教程进行了整合,分工制作手工、国画、沙瓶画等系列微课,将复杂的美术专业技巧转化为直观的微课展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创作思维。此外,美术组教师还利用网络,和学生一起进行沙瓶画、手工作品网上义卖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沙瓶画通过义卖等形式为失学儿童捐款,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郭丽芳老师执教的《我给瓶子穿新衣——沙瓶画的制作》在鹤壁市美术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执教的《环保新创意——沙瓶画的制作》在2016年实践教育活动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市一等奖,利用“微美微创意”教学模式设计的《环保新创意——淇河沙瓶画的制作》教学设计获省二等奖。

(四)优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学校利用教师“培训日”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借助微视频,有计划、有层次、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的系列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操作能力。例如:在统计各班期末考试成绩时,教师发展中心采用了自动生成分数统计表,把具体的操作方法录制成微视频,将分数统计工作进行优化,提高了办公效率。

六、结束语

技术学科范文篇9

一、七年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的要求

⒈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⒉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⒊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班班共有学生人,由于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山区,信息闭塞,知识面狭窄,对外界了解甚少,给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从本学期上课的情况开看,教学成绩仍不够理想,还需多多努力。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认真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⒈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⑴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并写成教案上课。收到较好的效果。

⑵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自己从光盘上或到其它学校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⒉加紧学习课程标准,贯彻课程标准,进一步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对教材的研究,解决问题,深化教学改革。

⒊加紧对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做到认真备课,因材施教,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和技能。

⒋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四、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⒈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

⒉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⒊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⒋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自考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年级组工作等等。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⒈信息技术学科不仅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更是一门具有很多不同与其它学科特点的特殊学科,由于学科教学发展较缓慢,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摸着石头过河,工作收效不是很大。

技术学科范文篇10

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思品学科教学中,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那么,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思品学科的整合呢?我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思品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了一些初步研究。

1.信息技术与小学思品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因此,思品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思品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思品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思品学习更贴进生活。

比如我在教学小学思品五年级上册《传媒与生活》第一课时的教学时,事先拍下了反映古今传媒发展的过程的录像,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一生活实例中来学习传媒对我们的影响,以及传媒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还在课前就这个班的同学对其他同学使用传媒情况做了一些调查,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来研究。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2.信息技术与小学思品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

教育的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的有机整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思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民族团结一家亲》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思品第五册的知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生活方式和习俗,知道每个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都有贡献。能力目标是能够引起学生对民族问题探究的兴趣,提高合作学习能力。为了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该民族的成员为自己找到该民族的住所,电脑给出左面一竖是该民族成员,右面一竖是该民族住所,让生点击鼠标,为该民族成员找出各自的住所,最后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在交流基础上共同唱响《爱我中华》,来体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3.信息技术与小学思品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授——受”为特点,学生的学习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现象,忽视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能按照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教”是为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