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4:32:14

金融经济

金融经济范文篇1

一、泡沫与泡沫经济

“泡沫”(Bubble)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富有特色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范畴,中外经济学家在谈论经济问题时都会涉及这一范畴。著名经济学家P!全德尔伯格对经济泡沫问题研究有着独特的贡献,他的著作《“泡沫”的故事———金融投机历史回顾》就是对经济泡沫状态的深刻描述。在实践中,最早的泡沫经济出现在1720年的英国,当时英国发生了“南海泡沫公司事件”,即当时的南海公司因获得英国政府的默许、支持和授权而对西班牙的贸易进行了垄断,之后就对其利润增长状况进行不符实际的鼓吹,进一步引起人们购买南海股票的热潮。但是,由于这种经济是建立在炒作、鼓吹的基础之上的,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非正常膨胀之后,其股价大幅下跌,导致经济过度膨胀之后的必然破灭。类似的事件还有发生在荷兰的“郁金香事件”和发生在法国的“约翰•劳事件”,等等。具体来讲,泡沫经济就是指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一种像泡沫一样的状态,表面看起来十分繁荣,但是由于缺乏实体经济的内涵支撑,最终会有破灭的一天。并且,泡沫经济还表现为由于过度投机而使得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严重偏离,进而导致经济随着商品价格大起大落,特别表现为暴涨与暴跌的起伏不定。泡沫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资金过度地集中在某一个部门、每一种行业、每一种商品,在这些特殊领域中反复转手运行,导致部门、行业、商品经济在某一特殊时期内出现扭曲膨胀而致使基础性的生产部门因资金短缺而出现经济衰退。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到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中的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开始大量出现并形成热潮,价值现代市场经济的自由化、国际化不断增强,泡沫经济形成和发生的几率大大提高,其波及的范围也更为广泛,相应地,这种泡沫经济的危害程度也更大,对其处理难度也更加复杂。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国际化程度的增强,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中国学者对泡沫经济问题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

二、现代金融泡沫经济形成原因

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泡沫经济总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虚拟经济过度偏离了实体经济,造成市场中的虚拟经济成为了主体,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挤压、限制,其结果是虚拟资本所产生的虚拟价值远远超过现实资本所产生的价值,经济看似繁荣,实则不堪一击。在分析现代金融泡沫经济形成发展的原因时,首先应明确两个基本概念:虚拟资本(FictitiousCapital)和现实资本(ActualCapital)。所谓虚拟资本,就是指那些有价证券,包括债券、不动产抵押单、股票等,它是能够给股票等有价债券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和回报的资本形式;所谓现实资本,则是指在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实物形态的资本,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形式和商品形式。其实,经济发展中如果主要以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来运行,那么泡沫经济产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这主要是因为以实物形态而存在的资本形态。而当经济发展以虚拟资本运动为主的时候,泡沫经济就非常容易产生。泡沫经济最容易在金融领域形成,并且由于金融业与房地产业总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土地作为不动产,土地的价格构成特征使得土地的资本具有虚拟资本的性质。因此,泡沫经济与房地产业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金融经济泡沫与房地产泡沫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为什么金融市场上较容易产生和存在泡沫经济呢?在当前金融经济中,泡沫经济涉及不充分信息、交易费用、外部性、非理性预期等众多新概念,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金融创新频繁出现,导致金融市场的运行和交易活动非常容易脱离实体经济。在实体经济中,成本价格是实体经济的基础,而在金融经济中,它以预期定价为经济模型。金融市场上较容易产生和存在泡沫经济,这与泡沫经济本身的双重性有关。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日益现代化、国际化和自由化的今天,一定程度的泡沫经济有利于资本集中,这种集中是对市场竞争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但是泡沫经济终归是一种虚拟经济,其中主要存在的是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因此,一旦这种经济过度发展,其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具体来讲,严重的泡沫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原因是社会原因,即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时期出现了经济的整体繁荣和经济宏观环境较为宽松,这种繁荣局面和宽松环境极易为资金炒作提供机遇。所以,泡沫经济一般总会发生在国家对银行政策比较宽松、自由的经济体中。也就是说,在商品经济出现周期性的萧条之后,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主动降低银行利息,放松银根,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以带动经济增长。于是,那些有闲散资金的市场主体就会把资金投放到那些有保值增值潜力的资源上,这就为泡沫经济提供了社会基础。第二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对泡沫经济形成和发展的预先调控和及时约束机制不够。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未能对那些有可能导致泡沫经济的投机活动进行监控、监督和制止,尤其是对投机过程中的贷款支付活动缺乏监控机制。但是,到目前为止,这种监控机制无论是在银行还是在政府都难以有效地建立起来。这是由于银行只是收付中介,而政府又难以对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进行干涉,甚至还容易被这种投机所形成的虚假繁荣而迷惑。

三、当代中国金融经济中的泡沫问题

金融经济范文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金融支持;发展现状

在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建设中,由于人们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即使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果,但却是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的。在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变化,国民经济水平稳步发展的当今,以环保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呼声越来越高。其中低碳经济在环保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具体包括模式低碳,能够实现对能源的节约和保护。我国正处于发展中阶段,面临着各项建设模式的转型,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中笔者将对低碳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

1当前的低碳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概况

金融体制对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具体包括以下几条途径:首先,利用金融单位较为丰厚的硬件条件,给低碳经济提供优质的硬件设施基础。这就需要各金融单位积极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声明,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促进企业的生产朝着低碳模式发展。其次,我国引入低碳经济这一理念的时间不长,虽然部分城市、部分企业作为先行者正积极倡导这一发展理念,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尤其是一些企业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低碳经济意识,从而不重视提供金融支持。甚至一些金融企业不愿意给低碳经济提供助力,低碳经济缺少经济支撑,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举步维艰。再次,不可避免地,低碳经济作为一项近年来才被提出的新型理念模式,由于缺少相关经验,其发展过程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并且没有规律可循。最后,低碳经济建设需要国家增大经济成本投入力度,在环保意识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要求得到了比较充分的满足,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2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发展措施

2.1完善低碳经济建设结构。一是,加强低碳经济的财务预算工作。中央类型的政府需要基于法律制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明确低碳经济建设需要的资金不能少于GDP总量,并且要结合GDP快速发展的因素,保证低碳经济的财务预算增加的速度不能少于GDP的提升速度,采用有限原则,优先审阅低碳经济的工作。另外,科技的开发为我国低碳经济建设的基础,所以,对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皆需要给予环保科技的开发、低碳技术的开发与能源科技的开发充分支持。二是,强化低碳经济的税收工作。一般来说,政府可以将企业获得的税收为前提优化企业获得税收制度,促进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企业具有科学的优惠制度,切合实际的推动低碳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同时,以低碳为重心,寻找出可以引进先进设备的金融企业,结合企业投放的资金完善退税政策。三是,增加低碳经济的投资数量。政府可以有目的性的增加项目投资金融,适应低碳经济建设的需求,开发相关资源,进而对低碳经济的形成起到积极影响。2.2构建低碳经济的金融机制。一是,充分利用开发性银行的自身职能。加大力度支持低碳经济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促进低碳经济融资工作。二是,宣传低碳经济,结合国家现有的银行分布特点,优化国家与金融相关的优惠规则,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三是,借助银行的现有的经济水平,支持低碳经济建设中新能源、新科技与新材料的开发工作。同时,关注众多中小型规模的企业运行情况,使用科学的融资方式促进企业的发展,进而为实现低碳经济提供保障。四是,国家可以利用专业性银行的经济现状,组建帮助低碳经济建设发展与专业银行,全方面为企业低碳经济提供更多的金融资金,不断提高金融行业对低碳经济形成的支持效率。2.3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低碳经济风险控制体系。首先,任何一个项目的发展都存在风险,因此构建风险补助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合理的风险补助制度能够给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担保,为低碳经济的建设发展提供相当可观的助力,这是由于金融企业少了顾虑,对共享经济提供支持也显得更合情合理。补助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贷款机构和银行共同协商制定合理的约定,并按照约定提供资金补助。另一种主要由政府部门提供,又可以详细分为两种,首先是以税收方式获得的资金,其次主要以政府直接补助为资金来源。最后,为了有效控制低碳经济风险,还需要构建诚信担保制度,国家出台一些强制规定,以保障诚信担保制度得到切实利用。2.4强化金融经济发展。当前,是共享经济的时代,在这一时代的背景之下对金融体制的自有发展进行促进,其目的在于就是使实体经济实现经济可持续的发展,使实体经济在运行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具体指的是在金融体制中将存储的利息进行提升,在金融体制中将存儲的规模进行扩大。在金融体制中具有直接的金融体制,指的就是对资本主义市场进行措施上的完善,使资金在流动性上得到促进,将资金存储的行为转变为投资的行为。与此同时,在金融体制中将监管的质量进行不断的提升,使经济体制得到良好的发展,使金融体制在层次上变得非常的丰富,使各个层次之间在差异性上得到增加,从而使金融体制中的各个层次之间实现相互的平衡。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低碳经济的建设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这一工作的研究对于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具有不言而喻的作用。这要求国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借此树立起社会金融企业对待低碳经济的正确意识,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关的支持。此外,相关部门要不断总结经验,设计科学合理的低碳经济发展方案,具体包括:对低碳经济风险进行全面的控制、建立健全以低碳经济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模式、对低碳经济模式中的缺陷和漏洞进行改进。通过不懈努力和不断改进,低碳经济将切实地提高我国经济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金融经济范文篇3

关键词:物流;物流金融;融通仓;融资模式

Abstract:Logisticsfinanceisanincentiveoperationfashionforthelogisticsindustry.Throughthecooperationoflogisticscompanyandbank,iteffectivelyorganizesandcorrespondsthemovementofcapitalandinformationtologisticstoachievetheeffectiveunitesoflogistics,capitalandinformationflow.Thispaperanalyzesandsummarizestherelevantliteraturesonthelogisticsfinance.Atthesametime,thispaperpointsouttheexistingproblemswithinthefieldoffinanciallogisticsandlooksforwardtothefutureoftheresearch.

Keywords:logistics;logisticsfinance;logisticswarehousing;financingmodel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服务逐渐向价值链的其他环节延伸,产生了一系列的衍生服务产品。如金融、结算、电子商务、销售等。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完美结合是未来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它有效地提高了物流和资金流的流动效率。

1研究意义

物流金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指在现代物流供应链活动中,运用金融工具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在供应链业务中的活动,使物流产生价值增值的融资活动[1]。参与物流金融的三方主要是物流企业、中小融资企业及银行等金融机构。三方在物流金融的活动中各自获益。对于厂商而言,可以通过暂时抵押货权,从银行取得贷款,用于开展业务,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资金利用率。对于银行而言,由于有实实在在的货物作抵押,又有信誉好的仓储企业作为担保或货物管理,其贷款的风险得到降低。而且可以扩大和稳固客户群,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开辟新的利润来源,也有利于吸收由此业务引发的派生存款。对于物流企业,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实际上为其开辟了新的增值服务业务,不但可以促进其传统仓储业务的开展,实现客户的个性化、差别化服务,而且物流企业作为银行和客户都相互信任的第三方,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客户的商品产销供应链中去,同时也加强了与银行的同盟关系,给自己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样,就实现了物流企业、中小融资企业及银行三方的共赢。所以说,对物流金融进行研究不但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为物流企业的多层次发展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加积极、更加放心地扩大自己的融资规模及客户群,增加利润来源。

2国内外物流金融研究现状

2.1国外物流金融研究与发展现状

在国外的文献中,一般将金融供应链管理称为“FinancialSupplyChainManagement(FSCM)”,以区别于侧重实物流的“PhysicalSupplyChainManagement(PSCM)”。他们的物流金融业务开展较早,其相关研究也较为丰富,其中,Friedman(1942)[2],Albert(1948)[3],Eisenstadt(1966)[4],Raymand(1948)[5]和Dunham(1949)[6]等总结了物流金融中的存货质押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在国外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氛围、业务模式、仓储方式、监控方式和流程。Barnett和Biederman对物流金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研究[7-8]。Rutberg还以UPS为例介绍了物流金融创新模式的主要特征[9]。Buzacott和Zhang则定量研究了业务中的一些重要指标(例如利率和贷款额度)的确定以及对业务风险的影响[10]。Guerrisi(2001)通过考察供应链中物流配送技术和资金转移技术的发展,认为目前的资金流管理己经不能与快速发展的物流技术相匹配,尤其是在电子商务领域,资金的转移己经成为发展的障碍,因而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电子货币转移方式将广泛应用于全球贸易链中。Douglas(2004)在分析供应链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八个要素,提出资金流的管理以及与其他如采购、研发、配送等过程的协调能够明显改善或促进这8个要素的增值。Fenmore(2004)对物流金融中新兴的订单融资业务进行了分析。Warren(2004)认为供应链资金流管理中存在着许多成本节约和价值创造的机会。企业在资金流管理中的无效率性通常需要维持过高的运营资本来应对供应链资金流的风险。他认为随着支付结算工具的进步和技术解决方案的提出,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供应链资金流,减少运营资本,从而获得收益。Dan等(2004)从银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角度出发,以美国银行为例,提出需要在全面掌握供应链过程和特征的前提下,通过集成物流与资金流,借助电子支付手段来实现金融供应链管理。LeoraKlapper(2005)就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采用存货融资模式的激励及功能进行了分析。GonzaloGuillen(2006)等人研究了集生产与企业融资计划于一体的短期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合理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影响企业的运作与资金融通,从而增加整体收益。

2.2国内物流金融研究与发展现状

国内物流金融发展的比较晚,相应的文献也不是很多。研究多集中在对融资模式,风险防范以及控制的定性阐述上。在融资模式上,国内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有:陈淮(1987)提出了关于构建物资银行的设想[11]。但是,那时的“物资银行”还带着非常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是探讨通过物资银行来完成物资品种的调剂和串换。任文超(1998)探讨了利用“物资银行”解决企业的三角债问题[12],并在后继的研究中不断规范概念,认为物资银行的实质就是对企业使用资本的支付工具进行设计与安排从而提高资本的使用及结算效率。罗齐和朱道立(2002)提出了应用融通仓模式解决供应链中的融资问题[13],作为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融通仓不仅能为银行和企业以及企业间的合作架构新的桥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而且能够有效融入到中小企业供应链体系中,为其提供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于洋和冯耕中(2003)针对我国物流业界兴起的物流银行业务分析了起源及其重要性[14],总结了基于权利质押和基于流动货物质押的两种物资银行业务模式,并分析了物流银行业务运作中的风险及其控制办法。李蓓(2006)从进出口贸易角度,将物流金融相关模式分为进口业务模式与出口业务模式[15],并进一步将进口业务模式划分为信用证合作模式和现货质押模式两种,又将出口业务模式划分为出口前短期打包贷款和出口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巫钢和姚伊娜(2007)首次把期权理论运用到物流金融中[16]。他们将物流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分为买方客户授信和卖方客户授信。他们认为,由于期货交易有着严密的程序和标准化的条款,把期权引入到物流金融中,可以降低物流金融的业务风险,有利于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赵道致、白马鹏(2008)以加速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资金周转和费用结算为研究目标[17],提出了一种基于应收票据管理的物流金融创新模式(NRF-LC的服务模式),设计了该融资模式的结构和关键流程,分析了相应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作用,研究了投资于融资过程的策略分析,建立了资金需求方与供应方的投融资博弈模型,得到了NRF-LC物流金融模式的可行域。

其他方面的研究还有:宰予东(2004)以融资租赁和物资银行的服务和创新为例[18],从三个方面说明了物流企业中金融管理的重要性,包括金融业务的创新推动物流业朝着多样化、综合化、个性化发展,金融工具创新推动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金融制度及管理模式的创新推动物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邹小芃和唐元琦(2004)从物流产业角度提出了物流金融的职能主要体现在物流设施的投融资、物流保险、票据融资、实物融资、技术融资以及建立物流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等多种方式实现[19]。同时指出,在物流金融中,保险公司应该根据物流业务整合出不同的险种,为物流企业量身定做恰当的风险产品组合。袁红和王伟(2005)认为,物流金融正成为物流企业进行高端竞争,并带动银行共同参与的新型金融业务[20]。物流金融作用表现在资金支持、结算支持、个性化服务支持等方面,大量金融工具的应用能实现无时无处不在的物流结算,物流金融市场能转移或分散物流业的经营风险。储雪俭(2006)从经济学方面对物流金融进行了解释,他指出物流金融中存在着委托-关系,交易费用等经济学问题[21]。指出信用是物流金融业务运作的基础,并就物流金融服务的整合提出了建议。杨宇(2007)借用共生理论中共生介质的概念,说明物流金融在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共生关系中的介质作用[22]。即其对两者共生关系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效果,指出价值增量是共生系统能量增长的一种表现形式。指出物流金融之于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走向对称互惠共生模式的必不可少的介质。浦徐进,唐建荣(2007)把物流金融服务创新运用到VMI系统中,指出由于VMI系统中存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物流金融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缓解VMI系统中上游供应方的资金压力,保证VMI系统更加高效的运行[23]。彭志忠(2007)用经济学的委托理论分析了物流金融的信任机制问题[24]。同年,他又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在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基础上改造提出了物流金融参与三方的价值链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问题。胡俞,柳思(2008)通过对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形式的现状审视,指出加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形式创新,建立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是客观的,现实的,也是科学的[25]。

3研究不足与展望

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己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物流金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既有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不足与展望:

(1)国内外的学者大部分都是从定性方面对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以及风险进行阐述,而缺少定量方面的研究;

(2)在质押过程中,仓单标准化的建立,运作模式的流程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金融经济范文篇4

关键词:金融经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策略

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相互依靠的,二者彼此都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同时二者之间也互相补充、彼此制衡,所以两种经济形势应该是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在初期阶段,实体经济作为基础给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在后期金融经济作为指引不断细化完善实体经济的形式。可以说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保证市场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格外重视二者之间发展的均衡性,拿出切实有效的整治措施为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互动式发展“保驾护航”。

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一)基本概念

实体经济,笼统地讲就是一个国家所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也可以表述为人凭借思想活动、利用工具媒介在地球上创造的经济。实体经济的涵盖范围较为广阔,其包含了物质产品的产出、流通,也包括精神产品的生产、服务,总的来说囊括了农业、工业、商业等现代社会的各种经济活动方式。其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也是维持社会稳定、保障未来发展的关键经济力量。金融经济,就是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金融资源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其关系到货币、证券、股票以及各种衍生产品,但金融经济的最重要特点是以信用活动为中心,不论是货币资金的借贷、债券股票及证券的发行等等都是围绕信用进行资源流通。相较于实体经济,其具有更为方便的交易模式,也促进了经济市场的发展。

(二)内在联系

总的来说,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是一体两面,唇齿相依的。实体经济是金融经济发展的基础,而金融经济又能反过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经济虽然是建立在虚拟化的经济市场中的,但其需要依赖于以货币为主要流通工具的实体经济,也只有实体经济创造出足够的金融资源,金融经济才能有足够的运作空间。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实体经济关乎到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而金融经济虽然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需要借助实体经济才能起到优化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的最终目的。在发展方面,金融经济搭乘互联网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质的飞跃,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等便利方式更是将股票、债券、基金等“搬上”个人智能终端,让所有人都能随时随地参与到金融经济的交易活动中来。而在金融经济的发展影响下,实体经济的流转速度明显加快,资源配置明显优化,进一步助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近些年来我国凭借金融经济成功跻身于世界大国行列,也一定程度上给实体经济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因此要想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坚持以金融经济的优势不断推动实体经济的进步。

(三)发展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以及国内经济持续上行的影响,金融经济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虽然其对实体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更需要有意识地引导,由于我国遗留的一些发展问题以及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性,将金融经济的优势转变为实体经济的动力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从目前我国经济形势上看,企业经济发展占据我国国民经济收入的一半以上,而在企业发展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增多的前提下,其必然会影响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这也是金融经济对我国实体经济的现实阻碍。

二、促进两种经济形式良性互动的策略

(一)完善金融经济体系

金融经济从本质上讲是对现有金融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因此其对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此带动实体经济发展。但从目前的金融经济优势向实体经济转化的效率来讲,仍然与我国庞大的经济体量不相称,因此金融经济体系仍然存在可优化的方向。首先我们需要不断加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沟通联系,让两种模式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带动情况。如果想要更快地提升国民经济水平,那必然要通过金融经济来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从而再带动各行业、各领域投入到经济市场运作中,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资金周转效率,让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有更雄厚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金融产品的丰富和完善构建更为健全的金融经济体系,形成更为科学的金融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促进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二)调整金融融资标准

不断调整金融融资标准使之与时代、经济、体制发展相适应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必需手段。快速、迅猛的经济增长需要金融经济的发展作为支持,而金融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运用科学手段进行合理调控,不仅要通过政策法规将金融经济市场的交易方式、流程进行严格限定,也要对融资标准设置准确设定。从国家发展的角度上看,如果融资标准不合理,难以适应经济发展,难以与金融市场发展相匹配,那必然会对金融经济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而基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性,企业将对实体经济的运营造成严重打击。对于金融融资标准的制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看待,如果融资标准过于宽松,大量融资方的涌入会很快促生金融泡沫,进而引发经济危机;如果融资标准过于苛刻,融资不足的问题又会成为阻碍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金融融资标准应当以市场情况为参考,结合科学预估,更好地促进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强化互促影响作用

在相对稳定的金融情况下,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样实体经济也是支撑金融经济良好发展的前提。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虚拟金融进一步拓宽了金融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推动金融经济一向对高速的态势发展。在这种情况必须加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以金融服务为例,互联网的应用让金融产品的形式更加丰富,但如果要使其与实体经济加强联系,就需要将更多的金融产品及服务面向个人及小微企业倾斜,让更多的社会个体得到发展资源,以此将金融经济的发展优势扩散到实体经济内,让实体经济同样享受到信息技术的红利,从而实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实体经济的主体地位,将货币拉回到重要位置,才能再次对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利好因素,从而维持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做好金融市场监管

金融市场是一定程度上的开放市场,其在长期的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发展问题或漏洞问题,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督。首先应当合理利用法律手段适度介入,并严格落实金融经济风险管理制度,对市场发展情况、发展趋势进行细致分析;其次要对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资金使用率等情况进行观测和研究,及时发现其流动性减慢、回流不正常、资金冻结等情况,做好问题预防机制;然后就是要对现有的金融体系、规章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要做好预估评判,及时通过制度优化、政策制定来规避世界经济风险,这也是保障金融经济平稳发展,强化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关系的最佳手段;最后监管部门应该努力推动金融沟通机制的落地实施,让市场与监管、监管与政府之间能做到舒畅沟通、有效交流,及时传递、反馈信息,促进金融相关功效的效率不断提升。

(五)加强金融风险管控

虽然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联系紧密,但从性质上说,实体经济是依托于买卖双方的实际交易的,而金融经济则是以信用为基础衍生出的各种价值交易。因此在全球化的经济形势下,金融经济不可避免地比实体经济更容易受到国际冲击,从某种程度上讲其风险程度也相对更高。因此既要重视对金融经济优势的利用,同样也要将金融经济置于严密的管控之下,并通过不断减低金融风险的方式,削弱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再次冲击。对此,有关部门应该保持对风险的一视同仁心理,无论大风险小风险,都要谨慎对待、认真制定管控措施,充分发挥法律工具的效果,在一次次风险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相关法律管理条文,用法制武器从根本上消除风险源,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力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促进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在于要认识到二者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关系本质,在发展状况好的时候以带动的方式扩大优势,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在发展情况交叉的时候要及时设置防控、阻断手段,防止影响扩大,将问题局限在较小范围内解决;另一方面也要正视两种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既不厚此薄彼也不有所倾斜,大力推进两种经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亚男.浅析我国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J].经贸实践,8,24:124-125.

[2]李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研究[J].商讯,,36:2+4.

[3]吴岩.如何有效促进国内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J].现代商业,0,15:4-5.

[4]王琳.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思考[J].时代金融,0,33:4-6.

金融经济范文篇5

关键词:金融经济;实体经济;关系;策略

近年来随着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市场上的一些金融企业满足于钱生钱的游戏,没有真正地发挥金融经济的服务作用和价值,导致不少实体企业面临着资金上的困境。目前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不振,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对于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虽然我国积极地发展内需市场,但是在新旧经济政策衔接的过程中,实体经济还面临着发展中的困难。2016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分地认识到了我国现阶段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提出了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实体经济的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将会带来积极的影响。现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研究,更好地理清二者的关系,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成功。

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简介

金融经济作为虚拟经济的代表,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广义的虚拟经济指的是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虚拟经济通过交换和分配来进行,在交易的过程中产生增值,在定价上使用资本化的方式。实体经济作为我国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体系的完善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实体经济为人们提供了衣食住行所需要的所有物质,同时也包含了文化等精神产品。金融经济能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关讨论

(一)实体经济决定了金融经济的发展

实体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能够满足社会运行所需要的全部物资。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就提到了物质是决定存在的基础,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在《资本论》中直接指出了在人类社会中,不管财富的形式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其使用价值是构成物质的重要内容。实体经济作为马克思《资本论》重要的研究对象,可以看到实体经济对于人类财富的发展积累的影响,它决定了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行,对再生产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实体经济通过相关的生产行为,能够创造物质财富,例如实体经济生产的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物质的需求,这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建国以来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密切的关系。在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的基础上,我国逐渐地成为了制造大国,目前正在向制造强国迈进。从金融经济的发展历史来看,金融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金融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金融经济的出现大大地降低了商品经济的交易成本,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金融经济是围绕着实体经济而不断地发展的,这就要求金融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否则就会产生经济上的危机。

(二)金融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支持

金融经济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资本支持,例如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操作能够帮助实体企业从市场中募集到大量的资金,从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经济能够从社会中合法地吸收和募集资金,当这些资金能够进入到实体经济中时,就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实现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样金融经济也实现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金融经济的出现和发展,解决了市场经济中的信用问题,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否则仅仅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借贷,会产生比较大的信用风险,同时也增加了市场交易的成本,使市场中的每个人都付出了比较大的代价。银行、债券等金融经济的发展,能够为资金需求方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它有效地解决了市场交易中的信用问题,为资金的提供者和借贷者都提供了便利,降低了在金融经济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的交易风险,从而激励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能够使实体经济更好、更快地得到资金,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扩大规模进行再生产。金融经济的发展能够降低社会融资的成本,使实体经济能够更加容易地获得资金,这也促进了金融经济的发展。银行将资金借贷给企业的过程中,能够获得高额的回报,当回报越高、规模越大时,就会进一步提高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终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效率。此外随着金融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走进了市场,例如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的实现对市场风险和收益进行了有效的分配,分散了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同时也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衍生品能够满足市场中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风险与收益的相对应,能够使不同的市场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资源配置,从而满足了市场中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能够使实体经济从多个方面来获取资金。金融工具的创新提高了资产定价的效率,从而使价格更好地反映资产的价值,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金融经济也会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随着金融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当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隔离开时就会产生许多问题,导致实体经济缺少金融经济“活水”的支持,例如实体经济面临资金困境时就难以扩大投资和生产,或者面临着市场困境资金周转不利时就可能发生破产,这就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在金融经济的发展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例如资金在金融经济中打转,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中的意愿不强烈;或者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着弄虚作假的现象,误导了市场和投资者,导致一系列金融风险事件的不断发展,对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冲击,甚至可能会造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再加上金融经济与市场的关联度比较高,当金融经济发生一定的风险时,就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当债券违约等金融违约事件发生时,会在市场中产生比较大的波动,而且其风险也比较大,最终会传导到实体经济中,例如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开始出现在房地产次级债券中,最后扩大到了全世界,导致全世界的需求不足,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其风险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市场监管的滞后性,当风险大量积累或者金融经济过度发展时,在经济繁荣时其风险不明显,在经济下行阶段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最终导致泡沫的破灭,引起实体经济的衰退。

三、现阶段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一)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不同产业政策的转变过程中,我国的实体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困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落后产能的淘汰,都对实体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实体经济面临着新常态,在告别过去和走向未来的过程中苦苦挣扎,转型之痛深刻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再加上房地产等虚拟经济的发展,占用了市场中的大量资金,导致实体经济的发展动能不足,而且增加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成本,我国社会面临着脱虚向实的巨大压力。资本的逐利性,导致社会中的资本越来越涌向金融经济,“钱生钱”的游戏也愈演愈烈,例如今年年初的宝能与万科之间的控股大战,以及不久前宝能大力扫荡格力电器的股票,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市场上的恐慌,导致实体经济面临着野蛮人等困境。此外我国实体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税负重、政府费用多等不利的因素,这些因素在经济比较好时企业还可以承受,当经济下滑时就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例如最近我国玻璃大王曹德旺关于实体经济的论述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人们都在不断地思考我国实体经济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相应的对策。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影响了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从事实体经济的中小企业面临着破产的危机。

(二)金融经济支持实体经济的策略

目前政府已经认识到了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认识到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隔离局面,提出了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策略,国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了不少的支持,而且还将进一步地加强支持力度。在新时期下,要进一步地加强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从而提高金融经济的服务能力。尽管国家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这种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因此应当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到实体经济中,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信贷支持。国家应当对实体经济中的不同行业采取差异化的金融支持,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例如对于金融经济比较活跃的区域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对于农村以及不发达地区的实体经济应当加强政府在金融政策中的支持力度。要不断地加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研究,探索二者的发展规律,从而协调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使金融经济能够不偏离正常的轨道。此外,国家应当加强对金融经济特别是对金融产品的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创新的支持,同时也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管理,不断地提高金融经济中的信息透明度,使投资者能够充分地了解金融经济的风险,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和隔绝,防止金融风险在市场中的蔓延。通过实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资金,这对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体两面,二者相辅相成。如何有效地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在一起,发挥金融经济的长处,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了现阶段我国政府的重要经济任务。面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困境,2016年国家在营改增、社保改革等方面有效地降低了实体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经济负担,相信2017年在国家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支持下,将会有更多的金融经济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

作者:王韵琪 单位:石家庄市河北省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彭博.关于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06:5-6.

[2]詹小琴.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J].商,2016,03:170.

[3]徐垠.试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355-356.

金融经济范文篇6

(一)金融经济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的金融经济发展迅速,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但是其中存在更多的风险,必须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

(二)实体经济

将国家发展的重心放到实体经济上来,推进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建立,要始终保持坚定的发展方向,创新思路并实施具体的行动,以提高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的勇气与决心。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中,实体经济是以物物为主要形式的,它与实体经济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中,货币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国金融经济的发展,总是离不开物质经济基础,而物质经济则是中国金融发展的基石。首先,除了内部体制环境以外,外部公司的宏观经营环境对社会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整个社会的企业融资情况,总体融资情况以及市场筹资流通的情况都包括在外部企业宏观管理情况中。实业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同金融经济间接或直接有关。所以,金融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实业企业的内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也形成着很大影响。其次,掌握充裕的资本是实业经营顺利发展的先决条件。实际上,在金融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其发展的趋势也不尽相同。

三、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一)影响金融市场,导致其价格产生波动现象

目前,中国的各种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也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股份制改造和内部机制的改革等等,这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也实现了尽可能地减少在农村商业银行中发生的金融风险,并以此推动了银行业的进步。但是,在中国银行业的变革进程中必然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市场变化,给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一些的问题,例如,在过去的传统商业银行模式中,以扁平化模式占据主体位置,这就增加了对信贷审批的困难度与要求,规范了风险责任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信贷机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造成了冲击。同时金融监管的外部控制的缺陷也限制了企业资本充足率的增加,也限制了企业的融资现象,在这个情况下,企业也缺乏相应的流动性,这从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了实体经济的进步。

(二)严格的融资标准

商业银行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在宏观政策的调整进度中,“一刀切”的行为发生频次很高,但是如果这一行为与一个行业的政策法规出现了一定矛盾,这时政府在银行业中就会采取以信贷维持经济或者减少信用额度的策略,或者针对某些与特定产业政策法规出现矛盾的业务也采取了这样的举措,从而使客户的信用规模大大减少。再者,由于当前的国民经济正具有巨大的发展势头,所以没有目的和计划的企业融资很容易导致了资金不足的结果,而获得商业银行的融资资格的条件又很高,这就使得对公司的贷款遇到了极大的问题,很难满足对公司的贷款需要,从而造成了企业融资严重短缺的状况出现。

(三)实体经济发展速度延缓

中国经济社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也日益的提高,而如今正是中国高速成长的时期,在全球经济成长的今天,中国经济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中,利用网络的新功能,大大加速了中国经济成长的步伐,而在经济社会的前进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也获得了很大的进展,比如引进了资源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而利用资源共享经济社会这一模式也强化了中国网络金融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交流。但是,最近几年实体经济盈利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良好经营态势的延续,而在银行中,也出现了贷款成本偏高的现象,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体企业的经济成长。

(四)在市场资本供求中,无序削弱现象严重频繁

目前的金融市场中,国内的市场仍然缺乏很健全的管理体系和标准,依然缺乏相对健全的方案等。如今在中国的市场中又有了一些外资银行的加入,但是这种金融的发展重心却一般在地产行业中,而这又造成了某些弊病的存在。目前,市场的不规整性已经在相当严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前进,而在市场上可供中小企业发展所用的资本却也越来越少。

(五)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

实体经济一般是指某种物品的流动,比如食品,而金融经济则是指无形资产的流动,比如货币和证券。不过,正因为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仍把货币视为主要支出方式,所以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发展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科学研究也证明,实体经济才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实业经济运行为金融创造了基本条件,而且因为金融本身就是虚的,所以失去了对实业经济运行的基础支撑就必然地会产生泡沫。为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就有必须进一步认识实体经济运行与金融服务经济运行中间的相互关联,并厘清二者的发展现状,以深刻理解实体经济运行在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意义。

四、金融市场和实体市场变动产生的影响

(一)金融与实体经济市场失衡

目前,在中国,尤其是在银行业,政府对实体经济企业进行了很多兼并和收购活动,这也使得经济企业越来越聚集。经济聚集现象也使金融机构的很多高层管理者得到了更多的投资回报,为这些活动提供了许多便利,但是也直接造成了道德上的公共舆论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危机。部分人士主张,政府部门应该在公司管理不好甚至倒闭的情形下提供资金援助,或提供融资以挽回局面。但是,这些观点基本上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些无节制的做法使中国很多小公司受到了很大的危害,对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极为不利。结果,由于金融市场经济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它在整个市场中的比例也在日益扩大,出现了经济体制失调的现象,而中国的经济体制结构也在进一步变化。

(二)阻碍实体经济发展

在中国当前高速改革的经济社会结构中,实业经济发展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由于许多国内行业正在遭遇政策变化,同时随着信息网络的发达,再加上新科技的进步,使得不少人都存在着被迫下岗的经营风险,这也使得实业经济发展受到了重创。同时由于新的经济常态的出现也促使了实业经济社会进行改革与发展。目前,许多行业如房地产等都在使用虚拟经济,造成了巨额的资本成本。而这种宏观的经济潮流也使工商业经济社会日益缺少发展和壮大自身的能力,在无形之中也对它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五、金融经济和实业经济互动发展的策略

(一)财务准则合理调整

在金融市场经济发展中,政府必须采用宏观调控措施,以维护市场的平衡发展。在政府追求金融财务政策的过程中,一旦因为业务的特殊性或政府提出的投资标准不适当,将会形成十分巨大的社会影响。所以,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金融服务规范,因为过于严厉或宽泛的金融服务规范都不利于稳定金融经济结构和发展壮大实体经营。还有,有些企业存在的融资问题并不完全是由于财务政策的改变。所以,在建立金融机构财务管理规范的过程中,有需要综合考量以下各个方面,实业经营中的企业就必须重视财务管理政策的改革,同时也要进行完善的内部决策管理,积极预警可能的融资危机,以及寻找合理的资金投资渠道。

(二)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在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往往面临着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逾期现象,而一旦这种现象没有有效得到处理,则不但对企业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也将形成重大的危害。所以,中小企业在发展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就有必要进行客观评价该公司的商业信誉情况,并按照客观评价结论发展各种电子商务业务,为中小企业今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网络金融服务是一个虚拟经济,因此中小企业对外部因素的影响也相当敏感,信贷额度的细微变动往往直接关联着一个网络金融服务体系的混乱,从而不利于中小企业改善实际经营,也是网络财务的实效性。所以,我们需要积极建设社会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社会诚信体系来建设互联网财务体系,并着重于对互联网金融负责人的监督管理,以减少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从而使得中国的金融服务产业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

要让金融经济和实业经济之间进行更加顺畅的交流,就需要进一步优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环境,从而使得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在实施工作的过程中,调动相应的管理能力。有关行政机构应当充分关注与改革金融业发展环境,如实管理与引导,全面动员社会各阶层,积极优化金融服务环境,真诚构建良好金融服务生态环境。目前,由于不少金融机构仍在实际业务流程中承担部分业务责任,在将来的经济发展中需要逐步去除它。在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地方金融机构数量还有不少,其投资资金和股份的比例也很大。政府适当扩大机构的资本规模,保证在实施监督管理与调控工作过程中拥有的资本比例满足维持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四)做好网络金融体系的建设

同国外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开展时期相对较短。因为中国很多企业并没有相对的时间采用电子计算机来管理财务活动,这就使得很难适应当前企业各类财务管理活动的现实需要,从而出现网络风险的概率也相当大。所以,企业在开展各类网络金融服务活动以前,就有必要针对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具体发展,积极建设网络金融服务机制,有效预防各类网络风险,以推动当前各类网络金融服务的有效开展。

(五)政府做好监管和指导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出现,虚拟行业的经济总体增速提升,而虚拟行业的资本流向也不断上升,给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增加了障碍。所以,地方政府就需要做好监督与引导,以有效突破制度与体系的束缚,进一步扩大实体经济发展的资本流动,以持续提升政府收入水平。同时,还必须进行顶层设计,通过技术举措减少政府直接投资额度,从而为减少证券发行等中小公司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支持。另外,必须通过构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支持的科学评估系统与保证金体系,根据资本投入比例与收益的方向,对有关金融机构进行科学评估,对支撑实体经济运行发展的金融机构做出科学评估。估值可以为严重偏离了现实经济发展方向的政府机构寻求补偿和问责制度,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其行为和产生更有利的社会影响,也可以推动实体经济更好成长。

(六)改善金融机构的运作和治理

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对实体经济,尤其是银行予以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扶持政策措施不断快速而密集地落实。所以,想要提升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品质与效能,除进一步提升金融的意识形态之外,还必须提升内部管理规范与运营实力。这就意味着激励机制与威慑机制的有效协调,内部审批工作过程的进一步完善,风险机制的优化和诚信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在跨几个地方开展调研时,调查表明一些地方性金融机构比大中型商业银行更加灵活,这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些金融机构灵活性,同时还在于它不需要多余而烦琐的内部审核步骤,这也表明金融机构拥有很大空间可以进一步优化其内部机制。

六、结束语

金融经济范文篇7

[关键词]经济数学;金融经济;现代经济

现代金融经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发展,在经历了十多年的金融实践之后,现代金融经济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伴生性问题。传统的经济定性分析已难以满足复杂的金融经济发展需求。近年来,所提出的经济数学可视为现代金融体制下而产生的新数学应用方向,其在金融体系中通过微分方程、导数运算、函数运算以及线性代数的法则及其理论,实现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数模描述。实践证明,经济数学可以有效解决金融经济问题,将复杂的金融经济关系用数学公式的形式予以表达,有助于促进现代金融经济繁荣。当前,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其数据的可靠性及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已逐步趋于成熟。而不可忽视的是,经济数学在其发展进程中仍有部分问题亟待解决,为更好地将经济数学应用在金融经济活动中,进行应用层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现代经济分析中的数学应用

数学以其独特的实践应用价值,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延伸到行业的各个层面,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时展的要求。尤其是数学中的统计学和微积分在现代金融经济中的作用日趋明显,逐步成为金融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标签。同时,因数学应用与信息时代具有先天的契合点,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助推下,数学模型在金融经济领域的应用更加关键。其有效应用不仅可以使人们科学地对金融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对市场金融环境做出科学而完整的预估,从而促进金融经济进一步完善,使经济社会得以健康、平稳发展。1.1现代经济中的数学分析法。数学分析法能够科学而准确地分析金融经济行为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从而能有效减少经济行为中的误差,是对现代现象最普遍、有效的经济分析方法。数学分析法自身所具有的严密性、逻辑性是其他经济学分析方式未能实现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将会导致其与传统的经济分析模式出现脱节,数学分析法将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有效解决传统经济分析法中的短板。例如,数学分析法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小认知的歧义,有利于人们学习现代经济学理论。1.2现代经济中的假性数学应用。在利用数学理论分析现代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数学方程成为现代经济数学分析方式的首选。样式多变、规律完整、层次清晰的数学方程可以使人们对经济规律有一个更为客观而准确的判断。例如:为推出某种产品,公司在制订相应的生产和销售计划时,产品价格和市场需求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未来的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等层面的影响。数学假性理解为科学预测经济走向提供了较好的选择,使人们在经济活动进程的各个阶段可以对发展规律、市场走向、产品供销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估,有利于人们更好地开展未来的经济活动。

2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2.1微分方程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在解决金融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时,经济数学中的微积分、微分学知识被广泛使用。现代金融经济分析中包含复杂的函数关系,与微分方程具有许多共通之处,函数方程中的微分、自变量、未知函数都可以在金融经济分析中觅得踪迹。金融经济分析可以通过微分方程建立起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数据关系描述。2.2函数模型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将金融经济市场行为中展现出的函数关系作为分析经济活动的基础,是金融经济学中的重要方式,从一定层面而言,也可将函数视为现代经济数学的基础,有利于快速解决金融经济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在市场经济体制中,通过应用函数模型对供需求关系进行分析的同时,能够深层次把握市场整体供需问题,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供需变化中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平衡点。2.3极限理论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极限理论作为经济数学的基础概念,是现代金融经济分析中应用频次最高的分析手段,尤其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极限理论能够准确分析消长规律和发展规律,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例如,极限理论在经济分析中的年金、复利的计算和统计,可以直观地显现年金、复利的定量分析和变化趋势。2.4导数模型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导数是经济数学中与经济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应用最为普遍的一项,在金融经济的发展实践中,需通过导数建立对应的数值模型,并将导数植入模型,从而使一般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可以通过关系转换成为常量,进而精简金融经济分析活动,其在经济数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例如,经济数学中的产品需求、成本、利润等层面的函数,都需要通过导数形式进行精准计算,得到金融经济活动的最小成本,有利于激发金融市场的活力,推动金融经济行为健康发展。同时,在金融经济分析中,导数模型也应用在最优方案的选择中,如通过运用导数计算分析公司的最大利润,从而选出最佳的金融经济方案。

3经济数学分析中面临的问题

3.1数据不可靠。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中的应用是分析准确性的基础,但受限于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对金融经济的数据分析只能达到区域时间内的片段式分析,一些数学的分析结果往往会随着经济活动的变迁而失效,从而导致经济数学的演算出现一定的偏差。经济数据的严谨性、可靠性不足,对整个经济数学运算结果的科学性具有直接的影响,不仅导致最终经济数学分析结果的采信度不足,也会对经济决策产生不利的影响。3.2缺乏经济活动综合考量。经济市场瞬息万变,再加上有很多影响经济走向的因素,从而导致对经济活动本身很难进行综合性的整体考量。实践表明,单单从经济数学的数据层面去解读整个经济运行规律是远远不够的。例如,硬性地用单一的数据结果预测整个市场经济,将会造成数据预测失效,不利于全面把握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在市场主导下对其发展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综合性考量,进而有效提高金融经济中经济数学分析的实效。

4优化数学经济分析法的措施

4.1数据管理。在市场经济中,数据的来源广泛且渠道很多,所以在经济数学分析时,应将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放在分析工作的首位,对所获数据要全面而深刻地进行考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同时,在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将经济行为与市场规律、宏观调控等因素多方契合,为金融经济实践提供可行性服务。4.2人才建设。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应按照经济数学基础能力与金融经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构建金融经济分析的人才培养模块,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并按步实施,使人才具有相应的技能迁移能力,以满足金融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同时,要加强对行业金融分析人员在技能和道德层面的培训。4.3模式创新。经济数学应用模式可以适当进行改良,以有效匹配未来的经济活动。在制订金融经济活动方案时,可以对金融经济活动进行相关的数模推演,对可能出现的变量和行为结果给出前瞻性的判断,并通过对金融经济活动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有效调节,优化金融经济行为,最终形成相应的部门金融经济活动政策。

5结语

金融经济范文篇8

关键词:金融经济;经济数学;市场经济;经济英语;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现象更加复杂、多变,市场经济面临的竞争愈演愈烈,如果不能对这种发展态势加强控制,会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直接影响。此外,经济分析模式也会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但是传统的分析模式不能满足目前新市场的要求,因此需要发展非常合理的分析模式代替现有的经济分析模式,从而对金融经济进行合理分析,最终推动其健康、稳定的长远发展。经济数学其非常注重数量的改变,能够有机整合定性与定量仪器,全面分析金融具体问题,因此需要在金融经济领域提高经济数学的使用频率。极限理论、微分方程等都属于经济数学理论范畴,能够将复杂的经济现象变为非常简单的数学模型,从而更好地处理复杂的金融经济问题。

1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领域应用的必要性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总体来看,其拥有良好的大环境,而且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推动了当代金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现代经济体制可以完善和健全金融经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广泛运用了经济数学理论,使其成为金融经济处理各种实践问题的主要手段,其应用过程中具有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辅助价值。在金融经济分析过程中建立数学体系需要进一步论证经济问题。通常而言,唯有经得住实践的考验,才可以充分证实理论价值。就正常状况而言,数学具有较强的合理性,根据金融经济的具体状况应用经济数学中的各种理论,可以处理大量具体问题。比如,函数、微积分等是当前广泛应用于金融经济领域的理论知识,然而金融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常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如果对经济数学的价值进行充分发挥,则需要展开相应应用,使人们充分认识各种各样的金融经济问题,这些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具有重大意义。第二,量化价值。通过深入实际的金融经济活动,有关人员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处理一些具体问题,同时,使用这种方式还能够使人们得出更多的理论。从客观方面来看,任何知识都不能接近于现实,将经济数学应用于金融经济领域能够证实有关理论,处理部分定量思维的问题,其核心是将经济理论中的因素改变为数学变量。将此作为基本条件,经过全面考量金融经济活动变量,有利于我们熟练掌握金融经济的经济管理。通过利用经济数学理论能够实际测量经济活动,同时搜集相应的数据信息,从而为金融产品定价提供可靠的理论根据。

2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领域的具体应用

2.1微分方程

微积分和微分学知识统称为微分方程,在处理经济领域的有关问题时,经常会使用微分方程,从现代金融经济体系来看,其中囊括了很多复杂的函数关系和微分方程,函数方程中包含的自变量、微分等元素,现已出现在金融分析领域,因此在分析金融经济领域时,可以利用微分方程构建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实际数据关系。简而言之,在具体生活中的金融经济分析很难快速发现各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特别是存在多个自变量的情况下。这就需要进一步对金融经济领域进行分析,对变量做相应的改版,然后使用部分偏导数理论处理实际问题。同时,在金融经济领域,一些数量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因此不会对结果的准确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求近似值,此时使用微分方程处理,同样可以使最终计算结果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得到有效保障。

2.2函数模型应用

在整个数学体系中,函数是非常重要的构成元素。函数的最大特征是可以精准掌握函数存在的内在关系,所以,这就可以结合金融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同时根据函数存在的内在关系展开详细、准确的分析,去处理金融经济领域的部分具体问题。比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分析金融经济活动的可行性会受到供求关系掌握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从具体的供求关系着手,对金融经济活动的具体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建立和其符合的函数模型,就能够熟练掌握市场供需问题。另外,对市场供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过程中,通过函数展开深入探究需要挑选复杂、关键的问题,经过建立函数模型充分展现出市场经济形态,同时体现出产品的价格。可以通过以上叙述的经济数学模式,深入分析企业亏损的因素,进而运用合理的手段处理生产和销售之间存在的关系。与此同时,充分考量函数对因变量的挑选提出非常苛刻的要求,因此需要把供给函数当作因变量,使产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保持正比关系,和需求量保持反比关系。所以,挑选因变量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企业需求,按照需求函数可以明确产品价格,有利于全面呈现出产品的价值,同时使价格和销量两者之间关系的稳定性得到有效保证。在企业金融经济活动中非常有必要明确经济数学模型,在具体建模过程中需要处理将解决企业经济作为核心,从而使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更好处理。

2.3导数的应用

导数理论是数学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种理论,同时导数与经济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导数管理经过边际概念进行构建,能够达到变量替代常量的目的,从而深入探究经济学。导数是经济学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理论,如边际成本函数、边际收益函数、边际需求函数等是经济分析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有关理论。然而自变量的改变可以借助导数加以呈现,同时根据自变量的不断改变分析因变量的变化,进而获得函数的变化率。对成本函数进行深入探究过程中,边际成本能够借助商品的固定产量进行详细计算,这时成本是对相同产品成本的重新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进行对比,进而明确该商品产量的变化。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表明这个商品增加了产量。如果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表明该商品的产量相对减少。导数运用的另一个优势是弹性研究,弹性研究可以深入探究函数的改变,同时还可以对需求量与商品价值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借助弹性可以获得相应的价格值,如果商品提升的价格高于需求量的缩减比,则可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如果商品价格大于这个价格,商品提高比相较需求量减少比低,则提高价格时,企业就会减少收益。经济分析过程中的经济最大化是主要研究的内容,最佳收入、最优资源分配、最大利润等问题可以借助导数求极值与最值等知识进行更好的处理。

2.4极限理论的运用

极限理论在经济数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知道的许多理论,实际上都是基于极限理论提出的。例如,细胞的繁殖实际上使用了极限理论,从经济分析与管理等方面来看,同样适合使用该理论。在现代金融经济领域分析时,极限理论是其应用的最高评价分析方法,极限理论是经济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概念,若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不能科学合理地应用极限理论消长规律,就不能对自身的应用价值进行精准分析。在具体应用时,极限理论需要采取复利、年金等方法展开详细计算和统计,进而充分呈现出其自身的各种改变,特别是复利计算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理解结算与每年结算一次等都拥有专门的计算公式,需要进一步应用与探索。极限理论是数学理论概念的主要基本条件,在运用极限理论时,可以充分体现在金融管理与经济分析管理等方面。消长规律同样可以充分呈现出商品价值的发展演变过程,从设备的折旧价值、人口增长等方面都能够看出这项规律。因此在经济分析期间,需要借助极限理论计算复利。

2.5股票风险溢价的应用

当前,股票是我国众多投资者的投资对象,然而我国股票市场大环境依然出现动荡因素,股票风险溢价表示如果一些投资人员冒险投资过程中,期望得到高回报率,为了判断这个回报率的高低,通常把无风险国库券的获得收益作为基本调准。换言之,股票风险溢价是股票市场收益率与无风险固定资产收益率两者之间的差值。股票风险溢价是经济学与金融学中的主要概念。无论什么投资,或多或少都会面临管理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等,风险可以直接影响投资人员的投资回报,国家针对上市企业制定了非常苛刻的财务报表制度。由于当前我国股票市场依然存在众多问题,财务报表存在部分信息失真的情况。鉴于此,非常有必要用回报与风险的方式构建基本函数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衍生出很多专属模型,如经济增加值、CAPM模型、资本价值权重成本等。这些模型都可以详细计算股票风险溢价,严格预测每一种类型股票存在的风险,接着形成良好的投资组合,最终让投资人员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

3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3.1数据的可靠性较低

金融经济领域应用经济数学旨在熟练掌握精准数据与有关的具体状况,然而由于金融经济活动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因此数据分析通常受限于某个区域时间的片段式分析,换言之,部分分析出来的数据结果极易因经济活动的千变万化失去自身的价值,这种情况就会对经济数学演算的准确性产生直接影响。总体来看,如果经济数据缺乏可靠性与严谨性,则最后计算出的结果就失去应用价值,同时严重影响各种决策。鉴于这种状况,加强数据管理非常重要。当前,人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搜集大量数据信息,这就需要综合考证、分析及归纳数据,使数据信息的精准性和真实性得到有效保证。在实际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各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考量,如市场规模、宏观调控因素等,从而使运算结果的实用性得到有效保证,为企业决策的拟定提供有利的借鉴。

3.2重视人才建设

将经济数学应用于金融经济领域,需要使用人员根据具体状况改善与健全,从而面对千变万化的金融经济市场。在拟定金融经济活动方案过程中,需要使用人员根据金融经济的具体状况展开数模推演,断定可能出现的变量与行为结果,同时展开远瞻性预测,进而科学合理地调整活动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达到改善金融经济的目标。这个过程对专业人才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所以需要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有机整合金融经济实践和经济数学基础能力,保证人才可以使金融经济发展的多样化要求得到满足,另外,还需要加强对人才职业道德层面的培育。

4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数学金融经济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可以加快金融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具体运用期间,需要加大数据管理人才培养的力度,在金融经济活动领域全面发挥经济数据的价值,从而促使金融经济领域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丰文泉.金融经济分析中应用经济数学的思考[J].营销界,2020(3):88-89.

[2]曹柯雯.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0(4):0002.

[3]崔石买.金融经济分析中应用经济数学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A2):175-176.

[4]韩睿琪.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探析[J].消费导刊,2019(7):173.

[5]贺慧.基于企业金融经济的经济数学模式构建[J].科技经济市场,2019(4):149-150.

[6]吴长中.金融经济分析中的经济数学运用[J].中国市场,2019(24):126-126.

[7]魏育飞.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0(21):146-147.

金融经济范文篇9

关键词:金融审计;经济监管;协作

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家经济的合理有序运行在国家经济的管理与国际经济的稳步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部门的职能发挥是否得当又关乎国家经济是否能够稳步发展。在我国的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的部门中,由于在各自的职责权限、监管的范围、资源和信息互通互用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与疏漏,基于此,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金融经济发展的特征和新形势,以维护我国经济的稳定与安全为目的,阐明我国政府在经济方面将审计和监管合同协作的重要性,并且为搭建二者相协作的平台提出新思路。

一、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协作构架的构建

1、协作框架下相关部门的职能。由当前的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式来看,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的协作发展正成为一种世界发展新态势,金融审计的合理运行离不开经济监管的有效配合,经济监管的实施也离不开金融审计的协助。金融审计为经济监管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经济监管为金融审计的有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1]。将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进行合理的协作与联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必将在经济发展中取得非常大的经济效应和管理效益。应当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将金融审计归入到经济监管的大的较宏观的框架中,既能突出二者的职能又可以将二者协作之后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下图(图1)是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协作流程框架,该框架最顶端无疑是我国的国务院,整体强化政府在国家经济管理中的最高领导地位,显示出其独特性、独立性、综合性的特点,而下属的几个平行机构则分别是国家中央银行、国家金融审计机关、国家的经济监管机关,最下端则是我国的各大金融机构[2]。2、审计与监管职能倾向变化。在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的职能倾向上,政府的金融审计机构应当更注重再监督而监管机关则更注重直接的监督管理。金融监管部门负责金融企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常规风险的监督和日常业务的管理等工作,将检查与制定政策的责任集于一身,这不仅减缓了经济监管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不利于内部职责的合理分工。我国的经济监管部门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具体受到哪种法律的制约一直没有确切的定论,经济监管部门受法律的制约性较小,监管权力则会因此而出现纰漏或履行职责时的懈怠,这在一定程度上滋生金融监管方面的腐败。金融审计机关与经济监管机关的协作框架的构建不仅要考虑到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还要从法律层面上来考虑,要根据我国的《审计法》《银监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把权力限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3]。3、协作框架宏观分析。从宏观上看,政府在整个协作框架中处于主体地位,各个部门在其领导下有序地发挥着各自的职能。从微观上看,政府的金融审计突出自身的检查功能,审计机关不参与相关金融政策措施及法规的规定,也不干涉其他具体金融业务的运行与管理,其地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金融审计的检查相对于经济监管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作为金融审计部门,它应该突出自身的检查功能,不应在惩处上加大职权,为了与经济监管机关的协调合作发展,应在一定程度上弱化金融审计机关的处罚职能。对金融审计部门审计监察职能的强化、惩罚处理职能的弱化,有利于加大该部门的内部控制力,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相对于金融审计机关,经济监管机关应加大其自身的惩处力度,完善处罚制度,积极引导各大金融企业合法经营,增强金融机构的遵纪守法意识、风险察觉意识。图2数据是我国2007—2017年六年间的金融审计总额,由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金融审计数据呈现出逐年上涨的态势,基于此可以判断出该态势还会继续上升。

二、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应用优势分析

1、协作框架下金融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政府的金融审计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在我国整体金融发展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它关乎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国家金融审计部门必须以维护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主。经济监管相关职能部门应做到实时监控,在国家经济运行中进行有效监管。将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协作必然实现二者之间职能不足的互补、优势的强化。2、适应当今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形势。当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势不可当,加之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展从而将地球连成一个整体也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此,金融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也加大世界经济以及各国经济发展的风险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经济金融管理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时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应用到金融业中,是金融相关部门的管理更加方面快捷高效,促使金融更加信息化,从而使国家的金融跟上世界的步伐,走向国际化、全球化。3、方便审计与监管间的沟通与交流。金融审计部门与经济监管部门从表面上看是两个不同的平行部门,它们有着各自的职责和权力,在国家的统一管理下各司其职。但是仔细分析这两个部门就不难发现其实二者在管理的对象、职权实施的范围、管理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有着相似或重叠之处。政府的金融审计部门的对象范围过于宽泛,管理的业务错乱冗杂,而审计的资源却非常有限,金融审计相关部门难以进行全面有效的审计,致使无法对金融风险进行及时全面的监控,因此在金融审计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很大的缺陷。经济监管与金融审计之间缺乏沟通又造成职权交叉,在处理问题时不能做到有效的合作,出现问题后又相互推卸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相关的经济信息不能被及时有效地利用,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的协作有利于实现两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协作的平台下有利于二者在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共享,不仅能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办事质量也能得到增强,有利于促进资源型社会的建设。

三、结束语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金融审计机关与经济监管是经济发展态势下的必然,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的协作不仅可以规避金融风险,维护我国经济金融的安全,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有效发挥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的协调作用;二者的协作使彼此间沟通交流更加方便快捷,职能也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我国金融经济能够更加稳定、持续、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裴金波:国家审计协同———内容框架与模式构建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7,22(3):80-81.

[2]王涛、秦建文:我国地方金融监管框架优化问题研究———基于动态演化博弈模型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6,18(4):14-22.

金融经济范文篇10

要满足金融产业高效益、高产值的条件,就要在金融产业聚集当中进行高频率的活动和极高效率的金融交易来实现,说简单点其实就是将金融资源的范围给收缩聚集起来。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还是要去依靠金融产业据其各方面的影响来达成。这也是根据相关的理论和长时间观察得出来的结论,在可行的范围内转化成金融中心和经济中心分布在金融产业聚集区,依照这种基础可以去促进内经济的格局。

2金融聚集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金融产业聚集和经济增长两者的关系上,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得出了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助促进的关系。金融资源和资源机构都是与金融产业相关,想要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地区靠拢的话,就要去激发其最大化的经济效应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利润,其做法根据空间形式的构造原理,并以这种基础去将金融聚集模型给构建出来,再将健康的金融以及强大的金融资源以及完善的金融机构给融入经济市场当中。要促进一个地域的发展话,就要给其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高质量服务以及充足的资金支持,这样才能逐步建成,一个关于由经济发展到金融产业聚集在到经济发展彼此只能能够形成一种循环体系

3分析经济增长方面金融聚集能带来的效应

3.1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聚集所反馈的正面效应。(1)提升外部数量规模经济。一个区域的外部数量规模经济的提升是依靠金融产业聚集来实现的,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周转资金额度进行降低,在进行投资过程或者融资过程会减去不少麻烦。自从便捷支付清算体系在银行系统诞生并加之运用的时候,就可以依靠金融产业当中的交易媒介平台从而省去不少周转余额的费用。②市场资金流动速度被放快,这样会大大地降低投资风险,也减少了融资成本。对一个市场的资金需求和供给能够及时分配,会大大的经济市场的风险度和流动性。③金融聚集不仅会促进金融方面辅助性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在一个地域各种金融机构的合作带去积极的影响。,只要金融聚集的理念当中的好处给提出来,必定能够使得各大金融机构彼此之间能够互相合作,当地金融系统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内部来增强业务联系,对于多种类型的合作项目能给开创出来,比如创建联合的票据结算中心和大额投资的银团贷款业务等等。(2)集中稍有实力的金融机构。许多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在过于分散的情况就可以依靠金融聚集将它们集中在一起,可以给这个地方带来不同的技术和知识。在知识溢出的角度来看,在试图获取丰富的金融信息过程中就要依靠地理位置的优势,当取得这一优势之后可以在交流过程和信息整合过程大大减轻自我所损耗的成本,想要提升金融价值链的利润空间,首先要将知识乘数的效果给搭建好,然后要加强客户和主体之间的关系。3.2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聚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1)为周边经济资源的争夺提供条件。金融聚集能够促进产业不断发展,在满足自身发展过程就要吸取周围地区经济,如果能长期保持的话,对于当地来讲,过于局限性的重视一块区域的经济会对附近地区经济产生不好的经济辐射效益,如果不进行妥善处理的话,会形成“吸空”的局面现象产生,可以以“负拉动”这一词来形容这种结果之下的周边经济资源局势。(2)对于城市的长期发展不利。金融聚集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外来的人口逐渐增多的压力和生产力方面的因素,这些情况会使得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公共设施供不应求,在居民房供给方面分配不够均匀、城市交通容易堵塞、提升了城市优化的难度,一个城市想保持长期发展的局面,这显然是不利的。而且,相对来说,城市的聚集区一般都是经济重心的所在地,先解决了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往后持续发展。

4金融聚集政策要满足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

想要制定健全的金融制度,就要改进金融政策。在对这方面政策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央政府是占据着主导的位置,在建设金融中心的发展进程中,想要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就要去构建好良好的制度环境,准确的去实施这些制度。当地政府要不断对金融体制方面进行强化,建设好各项金融法规,在制定好相关的金融法规之后,还可以为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提供参考材料,相关的审批程序也可以简化中央制定政策来得出,当然也要在许可范围过程去简化,对于要求较高的市场准入政策要渐渐放宽,时刻重视金融政策方面的整顿工作,金融制度的创新要进行提倡并推进,这样可以活跃金融时常态势,强化各级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经中央政府的支持之后再去对不同地区的金融机构设置、金融监管以及法制建设方面政策内容进行强化。

5结语

综上所述,金融产业聚集为什么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那是因为现代化经济要依靠金融聚集金融全球化的背景来实现快速发展,这也是一种必然趋势。不仅将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行提升,也能在根本上去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所以,想要推动我们国家金融产业聚集向更好的方向前进,就要依照金融产业聚集的经济发展模式来进行。

参考文献

[1]周海鹏,李媛媛,李瑞晶.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6(2).

[2]仲深,杜磊.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