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牵引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1:31:38

颈椎牵引

颈椎牵引范文篇1

颈椎病常见,且多发于中老年人,颈椎牵引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随着CT、MRI等检查方法的相继应用,需要牵引治疗的患者逐渐增多,并已取得满意的疗效。但是,在实施牵引的过程中,即使严格掌握了适应证和禁忌证,也可能因护理(操作)等因素而引起不良反应,甚至造成医源性损伤。为减少患者痛苦和不必要的损伤,笔者通过反复的临床观察和复习有关文献,对颈椎病牵引疗法的护理(操作)问题浅谈如下,供同道参考。

1牵引方式

目前比较常用的有卧式和坐式两种方式。在医生未明确医嘱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对于老年体弱者,最好选择卧式牵引,其他人群则选择坐式牵引为佳。相对而言,卧式牵引较为舒适、安全。但因项部垫枕摩擦,牵引力度会受影响,因此,计算牵引重量时,与坐式牵引比较应加重1kg为宜。而坐式牵引是完全悬空,无摩擦阻力,因此,牵引重量确切,但因端坐,所以没有卧式牵引舒适、安全。同时初次牵引普遍有恐惧感,这就有必要先与患者进行沟通,以便合作。

2牵引力线

大多数情况下医生对牵引力线问题也不下医嘱,除非病情特殊,如小关节错缝或颈椎间盘有突出等,其他病例一般没有特殊要求。近年关于牵引力线问题的讨论也较多,但既难统一也难操作。笔者认为,凡颈椎生理弧弓正常者,选择中立位即可。如生理弧弓消失或反弓者,前方布托应适当加软垫,同时患者应相应仰头。反之,如系生理弧弓增大者,后方布托应适当加垫,患者也应相应埋头。如系卧位牵引,即在颈部加垫或减垫,即可达到以上目的。但是,需要配合仰头或埋头牵引的患者,随着牵引时间延长,往往有不适感,应随时询问患者,特别是首次治疗,更应严密观察。

3牵引重量

一般教科书和参考书均没有严格要求,但疗效是否满意,牵引重量至关重要。过轻则达不到目的,过重则患者难以承受,甚至造成新的损伤,因此,应严格掌握。通过反复临床观察,对于第一次牵引的患者,设定自身重量的8%,而后逐渐增加到体重的10%即可。如系卧式牵引,在坐式牵引的基础上,尚应增加1kg为宜,以抵消项部摩擦阻力。如系卧式电动牵引,因捆扎带拉力影响,尚应在前者基础上再加1kg为宜,否则,实际牵引量达不到所需量。

4牵引时间

多数教科书或参考书都记载每次牵引时间30min,每天1~2次,10天为1个疗程。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如果重量达到自身重量的10%,大多数患者不能坚持到30min,因此,最好牵引到20min时询问患者有何不适,有则停止,无则再加5min。对于第一次牵引的患者,启动牵引时即应告知患者,如出现不适,应及时说明,作为护理(操作)人员,还应随时询问患者,如有异常,不应局限在20min。如系卧式牵引,解除牵引后,患者应在床上休息几分钟后再起床。

5不良反应

在牵引过程中,除严格按照以上要求外,也难免产生一些不良反应。(1)形体瘦弱者,下颌部常有疼痛,这是因为布托薄,肌肉少,挤压所致。因此,凡瘦弱者,需在下颌处垫一软布,或棉花之类,即可避免。(2)颈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常因布托压迫等因素而产生头昏欲呕等症,且几分钟后就感到难受,此种情况只有牵引几分钟,休息几分钟,再继续牵引,累计达20min即算一次。(3)体质虚弱者,除选择卧式牵引外,重量也应适当减轻,否则可能出现心慌气短。(4)空腹或没有休息好的患者,应选择次日再牵。(5)牵引过程中患肢胀、麻加重者,常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般而言,绝大多数患者通过牵引,患肢麻木、胀痛应相应减轻,如系加重,一是与患肢姿势放置有关,应将患肢平放在舒适体位;二是考虑是否有小关节错缝,如将患肢平放仍不能缓解者,应停牵引,并做相关检查。(6)体位性眩晕主要见于体质虚者,在解除牵引后,因体位改变出现瞬间眩晕,因此应先休息几分钟后再起立行走或再进行其他治疗。

颈椎牵引范文篇2

【摘要】颈椎病常见,且多发于中老年人,颈椎牵引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随着CT、MRI等检查方法的相继应用,需要牵引治疗的患者逐渐增多,并已取得满意的疗效。但是,在实施牵引的过程中,即使严格掌握了适应证和禁忌证,也可能因护理(操作)等因素而引起不良反应,甚至造成医源性损伤。为减少患者痛苦和不必要的损伤,笔者通过反复的临床观察和复习有关文献,对颈椎病牵引疗法的护理(操作)问题浅谈如下,供同道参考。

1、牵引方式

目前比较常用的有卧式和坐式两种方式。在医生未明确医嘱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对于老年体弱者,最好选择卧式牵引,其他人群则选择坐式牵引为佳。相对而言,卧式牵引较为舒适、安全。但因项部垫枕摩擦,牵引力度会受影响,因此,计算牵引重量时,与坐式牵引比较应加重1kg为宜。而坐式牵引是完全悬空,无摩擦阻力,因此,牵引重量确切,但因端坐,所以没有卧式牵引舒适、安全。同时初次牵引普遍有恐惧感,这就有必要先与患者进行沟通,以便合作。

2、牵引力线

大多数情况下医生对牵引力线问题也不下医嘱,除非病情特殊,如小关节错缝或颈椎间盘有突出等,其他病例一般没有特殊要求。近年关于牵引力线问题的讨论也较多,但既难统一也难操作。笔者认为,凡颈椎生理弧弓正常者,选择中立位即可。如生理弧弓消失或反弓者,前方布托应适当加软垫,同时患者应相应仰头。反之,如系生理弧弓增大者,后方布托应适当加垫,患者也应相应埋头。如系卧位牵引,即在颈部加垫或减垫,即可达到以上目的。但是,需要配合仰头或埋头牵引的患者,随着牵引时间延长,往往有不适感,应随时询问患者,特别是首次治疗,更应严密观察。

3、牵引重量

一般教科书和参考书均没有严格要求,但疗效是否满意,牵引重量至关重要。过轻则达不到目的,过重则患者难以承受,甚至造成新的损伤,因此,应严格掌握。通过反复临床观察,对于第一次牵引的患者,设定自身重量的8%,而后逐渐增加到体重的10%即可。如系卧式牵引,在坐式牵引的基础上,尚应增加1kg为宜,以抵消项部摩擦阻力。如系卧式电动牵引,因捆扎带拉力影响,尚应在前者基础上再加1kg为宜,否则,实际牵引量达不到所需量。

4、牵引时间

多数教科书或参考书都记载每次牵引时间30min,每天1~2次,10天为1个疗程。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如果重量达到自身重量的10%,大多数患者不能坚持到30min,因此,最好牵引到20min时询问患者有何不适,有则停止,无则再加5min。对于第一次牵引的患者,启动牵引时即应告知患者,如出现不适,应及时说明,作为护理(操作)人员,还应随时询问患者,如有异常,不应局限在20min。如系卧式牵引,解除牵引后,患者应在床上休息几分钟后再起床。

5、不良反应

在牵引过程中,除严格按照以上要求外,也难免产生一些不良反应。(1)形体瘦弱者,下颌部常有疼痛,这是因为布托薄,肌肉少,挤压所致。因此,凡瘦弱者,需在下颌处垫一软布,或棉花之类,即可避免。(2)颈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常因布托压迫等因素而产生头昏欲呕等症,且几分钟后就感到难受,此种情况只有牵引几分钟,休息几分钟,再继续牵引,累计达20min即算一次。(3)体质虚弱者,除选择卧式牵引外,重量也应适当减轻,否则可能出现心慌气短。(4)空腹或没有休息好的患者,应选择次日再牵。(5)牵引过程中患肢胀、麻加重者,常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般而言,绝大多数患者通过牵引,患肢麻木、胀痛应相应减轻,如系加重,一是与患肢姿势放置有关,应将患肢平放在舒适体位;二是考虑是否有小关节错缝,如将患肢平放仍不能缓解者,应停牵引,并做相关检查。(6)体位性眩晕主要见于体质虚者,在解除牵引后,因体位改变出现瞬间眩晕,因此应先休息几分钟后再起立行走或再进行其他治疗。公务员之家

颈椎牵引范文篇3

结构如图所示。牵引力可在300N内调节,调节行程300mm,牵引角度可调。主要包括:牵引头套、控力装置、牵引杠杆、立柱、传力装置、座椅等部分。各部件可拆卸折叠,主要零件采用铝合金材料,质量轻,便于携带。立柱分两节,可根据需要适当伸缩确定高度;立柱底部通过U型卡件可与座椅快速连接,起到定位和限制立柱回转的作用;立柱中部由连接器固定在座椅靠背上;立柱上方与牵引杠杆通过滑套连接,牵引杠杆可前后滑动调节牵引角度。当牵引角度确定后可通过锁紧螺钉将其固定,满足治疗要求。传力装置由钢丝和滑轮组构成,把手轮上加载的作用力传递到牵引端。控力装置由锁紧旋钮、加载弹簧、卷筒、调力手轮、限位卡簧、外壳等部分组成。工作时先松开锁紧旋钮,减小锁紧摩擦力,转动调力手轮使钢丝缠绕在卷筒上,可以很轻松的进行牵引力的调节,当牵引力调整适度时,通过调节旋钮压紧弹簧,产生预紧力。弹簧力作用在卷筒的侧壁上,使卷筒侧壁与弹性卡簧被迫压紧,当摩擦力大于牵引力时,卷筒被锁紧,完成了牵引力的施加。如发生异常情况,牵引力突然增大超过设定摩擦力时,卷筒发生相对滑动,实现了过载保护。牵引完成后可放松锁紧旋扭释放牵引力。

患者可以采用坐姿进行治疗,可以通过调节牵引杠杆的控制牵引力的角度,满足患者的需要。牵引器结构是根据人体力学结构状况设计,使患者牵引时颈椎处于正常舒适状态,从而解除患者心里的恐惧感,更好的进行颈椎病的治疗。本牵引器与主要特点在牵引力的控制方面,即利用摩擦力控制牵引力的大小。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舒适等优点。

2治疗原理

本牵引器采用适应人体结构的带状牵引头套,使患者在舒适的状态下完成治疗过程。巧妙运用人体重力为载重物,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成本。患者可以直坐在治疗仪上,全身处于放松状态,随着牵引力的增加,颈椎与肩胸躯干做静态拔伸牵引,患者可根据病情来旋转控制手轮,按照自身感觉控制牵引力的大小。避免了因牵引力失控造成的对患者不必要的伤害。同时由于力的控制由患者自己完成,排除了患者因施力不当造成的疼痛和心里恐慌,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身体状况、颈椎的形状和病情,通过角度调节装置来调节牵引力的角度,实现了患者在颈椎处于正常舒适状态下的康复牵引。实际每次牵引需维持15分钟,每日一次,15天为一个疗程,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疗程次数。

3临床资料

为了进一步确定力可控颈椎牵引器的使用疗效,将本产品的样机在某大型三甲医院临床试用,追踪调查了40例患者使用本产品的情况分析:使用前,根据医学鉴定诊断为颈椎病的19例,颈椎间盘突出的3例,神经根型4例,中局部型5例,椎动脉型4,其余5例为颈椎部位不适症就诊。使用后,经过3到5个治疗周期后,有明显疗效32例,感觉有所缓解4例,总效率达90%。证明本产品对颈椎康复治疗过程有很明显的帮助。

5市场需求分析

3治疗原理

本牵引器采用适应人体结构的带状牵引头套,使患者在舒适的状态下完成治疗过程。巧妙运用人体重力为载重物,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成本。患者可以直坐在治疗仪上,全身处于放松状态,随着牵引力的增加,颈椎与肩胸躯干做静态拔伸牵引,患者可根据病情来旋转控制手轮,按照自身感觉控制牵引力的大小。避免了因牵引力失控造成的对患者不必要的伤害。同时由于力的控制由患者自己完成,排除了患者因施力不当造成的疼痛和心里恐慌,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身体状况、颈椎的形状和病情,通过角度调节装置来调节牵引力的角度,实现了患者在颈椎处于正常舒适状态下的康复牵引。实际每次牵引需维持15分钟,每日一次,15天为一个疗程,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疗程次数。

4临床资料

为了进一步确定力可控颈椎牵引器的使用疗效,将本产品的样机在某大型三甲医院临床试用,追踪调查了40例患者使用本产品的情况分析:使用前,根据医学鉴定诊断为颈椎病的19例,颈椎间盘突出的3例,神经根型4例,中局部型5例,椎动脉型4,其余5例为颈椎部位不适症就诊。使用后,经过3到5个治疗周期后,有明显疗效32例,感觉有所缓解4例,总效率达90%。证明本产品对颈椎康复治疗过程有很明显的帮助。

5市场需求分析

在发达国家,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和制药业的产值大体相当。而在我国,前者产值只是后者的1/5,这种比例的严重失调预示着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据相关资料不完全统计我国患有颈椎病或有颈椎病前兆的约在1.08亿人以上,这是一支相当庞大的需求人群,我国政府对医疗器械康复事业也给以了大力的支持,因此康复治疗产品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开发。

另外,因为大多数的患者将在医院得到第一手的康复治疗方案,这就需要医院配备齐全的医疗器械与设备,这个趋势必将带动整个医疗康复器械产业的发展。但由于患有颈椎病的患者人数在逐年升高,患病人群年龄不断下降,颈椎病康复治疗已刻不容缓。而颈椎病属慢性病,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因工作、学习的原因不能保证经常去医院治疗,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老年患者,因年老体弱不易走动,不适合到医院去,众多患者趋向于选择在家完成治疗过程,所以家用式颈椎牵引仪器将备受青睐。

由于国内现有资料中缺少专门关于颈椎康复器市场评估报告,我们可参考医疗器械2002-2004年行业产值来推算预测今后几年市场需求情况。这三年中在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年平均容量约为40亿人们币,社会需求量为980万台,每年的报废数为40万台以上。根据“世界经理人”网《中国医械产业现状调查分析》报告,全国医疗器械行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5%,根据统计,现有颈椎康复器产品只开发了康复器市场的25%-35%左右,不足需求量的1/3,市场潜力非常巨大。考虑市场增长情况,三年后康复器年销售额估计可达3136万元以上。

综上所述,力可控型颈椎牵引治疗仪是基于物理疗法的医疗器械,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适用人群广等明显优点,使用它可以明显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对辅助康复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因其合理的性价比适合于家庭使用,是一种便于推广普及应用的产品。

参考文献:

[1]邵宣,许克斌.实用颈腰背痛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2]贾连顺.现代颈椎外科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

[3]储春龙,石庆尧等.简易颈椎牵引架的研制和临床应用.中医正骨,2000.

在发达国家,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和制药业的产值大体相当。而在我国,前者产值只是后者的1/5,这种比例的严重失调预示着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据相关资料不完全统计我国患有颈椎病或有颈椎病前兆的约在1.08亿人以上,这是一支相当庞大的需求人群,我国政府对医疗器械康复事业也给以了大力的支持,因此康复治疗产品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开发。

另外,因为大多数的患者将在医院得到第一手的康复治疗方案,这就需要医院配备齐全的医疗器械与设备,这个趋势必将带动整个医疗康复器械产业的发展。但由于患有颈椎病的患者人数在逐年升高,患病人群年龄不断下降,颈椎病康复治疗已刻不容缓。而颈椎病属慢性病,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因工作、学习的原因不能保证经常去医院治疗,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老年患者,因年老体弱不易走动,不适合到医院去,众多患者趋向于选择在家完成治疗过程,所以家用式颈椎牵引仪器将备受青睐。

由于国内现有资料中缺少专门关于颈椎康复器市场评估报告,我们可参考医疗器械2002-2004年行业产值来推算预测今后几年市场需求情况。这三年中在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年平均容量约为40亿人们币,社会需求量为980万台,每年的报废数为40万台以上。根据“世界经理人”网《中国医械产业现状调查分析》报告,全国医疗器械行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5%,根据统计,现有颈椎康复器产品只开发了康复器市场的25%-35%左右,不足需求量的1/3,市场潜力非常巨大。考虑市场增长情况,三年后康复器年销售额估计可达3136万元以上。

综上所述,力可控型颈椎牵引治疗仪是基于物理疗法的医疗器械,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适用人群广等明显优点,使用它可以明显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对辅助康复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因其合理的性价比适合于家庭使用,是一种便于推广普及应用的产品。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牵引力可控的颈椎牵引器。通过对颈椎病治疗机理的研究,结合实际应用效果,并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了以家庭实用型为出发点,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

【关键词】力可控颈椎牵引器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邵宣,许克斌.实用颈腰背痛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颈椎牵引范文篇4

颈椎病常见,且多发于中老年人,颈椎牵引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随着CT、MRI等检查方法的相继应用,需要牵引治疗的患者逐渐增多,并已取得满意的疗效。但是,在实施牵引的过程中,即使严格掌握了适应证和禁忌证,也可能因护理(操作)等因素而引起不良反应,甚至造成医源性损伤。为减少患者痛苦和不必要的损伤,笔者通过反复的临床观察和复习有关文献,对颈椎病牵引疗法的护理(操作)问题浅谈如下,供同道参考。

1牵引方式

目前比较常用的有卧式和坐式两种方式。在医生未明确医嘱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对于老年体弱者,最好选择卧式牵引,其他人群则选择坐式牵引为佳。相对而言,卧式牵引较为舒适、安全。但因项部垫枕摩擦,牵引力度会受影响,因此,计算牵引重量时,与坐式牵引比较应加重1kg为宜。而坐式牵引是完全悬空,无摩擦阻力,因此,牵引重量确切,但因端坐,所以没有卧式牵引舒适、安全。同时初次牵引普遍有恐惧感,这就有必要先与患者进行沟通,以便合作。

2牵引力线

大多数情况下医生对牵引力线问题也不下医嘱,除非病情特殊,如小关节错缝或颈椎间盘有突出等,其他病例一般没有特殊要求。近年关于牵引力线问题的讨论也较多,但既难统一也难操作。笔者认为,凡颈椎生理弧弓正常者,选择中立位即可。如生理弧弓消失或反弓者,前方布托应适当加软垫,同时患者应相应仰头。反之,如系生理弧弓增大者,后方布托应适当加垫,患者也应相应埋头。如系卧位牵引,即在颈部加垫或减垫,即可达到以上目的。但是,需要配合仰头或埋头牵引的患者,随着牵引时间延长,往往有不适感,应随时询问患者,特别是首次治疗,更应严密观察。

3牵引重量

一般教科书和参考书均没有严格要求,但疗效是否满意,牵引重量至关重要。过轻则达不到目的,过重则患者难以承受,甚至造成新的损伤,因此,应严格掌握。通过反复临床观察,对于第一次牵引的患者,设定自身重量的8%,而后逐渐增加到体重的10%即可。如系卧式牵引,在坐式牵引的基础上,尚应增加1kg为宜,以抵消项部摩擦阻力。如系卧式电动牵引,因捆扎带拉力影响,尚应在前者基础上再加1kg为宜,否则,实际牵引量达不到所需量。

4牵引时间

多数教科书或参考书都记载每次牵引时间30min,每天1~2次,10天为1个疗程。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如果重量达到自身重量的10%,大多数患者不能坚持到30min,因此,最好牵引到20min时询问患者有何不适,有则停止,无则再加5min。对于第一次牵引的患者,启动牵引时即应告知患者,如出现不适,应及时说明,作为护理(操作)人员,还应随时询问患者,如有异常,不应局限在20min。如系卧式牵引,解除牵引后,患者应在床上休息几分钟后再起床。

5不良反应

在牵引过程中,除严格按照以上要求外,也难免产生一些不良反应。(1)形体瘦弱者,下颌部常有疼痛,这是因为布托薄,肌肉少,挤压所致。因此,凡瘦弱者,需在下颌处垫一软布,或棉花之类,即可避免。(2)颈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常因布托压迫等因素而产生头昏欲呕等症,且几分钟后就感到难受,此种情况只有牵引几分钟,休息几分钟,再继续牵引,累计达20min即算一次。(3)体质虚弱者,除选择卧式牵引外,重量也应适当减轻,否则可能出现心慌气短。(4)空腹或没有休息好的患者,应选择次日再牵。(5)牵引过程中患肢胀、麻加重者,常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般而言,绝大多数患者通过牵引,患肢麻木、胀痛应相应减轻,如系加重,一是与患肢姿势放置有关,应将患肢平放在舒适体位;二是考虑是否有小关节错缝,如将患肢平放仍不能缓解者,应停牵引,并做相关检查。(6)体位性眩晕主要见于体质虚者,在解除牵引后,因体位改变出现瞬间眩晕,因此应先休息几分钟后再起立行走或再进行其他治疗。

颈椎牵引范文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228例颈椎病患者,男124例,女104例;年龄25~81岁,40岁以上发病较多189例。

1.2方法

1.2.1颈椎牵引颈框牵引是治疗颈椎病较为有效且应用广泛的方法,适用于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颈椎牵引可以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损伤的软组织修复,促进水肿的吸收和炎症消退,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矫治脊柱后关节的微细异常改变,使脊柱后关节嵌顿的滑膜复位,或有助于关节轻微错位的复位,改善或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改变突出物或骨赘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减轻神经根受压,改善临床症状。颈椎牵引方法有两种(1)坐位牵引:适用于病情较轻或经卧位牵引后需要继续牵引的患者。采取坐位,枕颌布带牵引,牵引重量由3~5kg开始,每天牵引1~2次,以后每隔3~5d增加1~2kg,一般不超过10kg。每次时间20min,最长不超过30min,每周治疗6次,1个疗程10次。(2)卧位牵引:适用于病情较重或不能坐位牵引的患者,由于需要24h牵引,常在病房使用。牵引时颈部保持30~45,持续性牵引时重量从2~3kg开始,逐渐增加到4~6kg,每2小时休息10~15min,2~3d或症状缓解后牵引重量再减少到2~3kg,并逐渐缩短牵引时间或改为坐位牵引。

1.2.2推拿按摩适用于除严重颈脊髓受压以外的各型颈椎病,可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有利于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供,减轻疼痛。治疗前对患者的病情应有全面了解,手法要得当,在颈、肩及背部用揉、拿、捏、推等手法,每次推拿20~30min,1次/d,10d为1疗程。

1.2.3药物疗法

1.2.3.1非类固醇消炎镇痛药主要是针对神经根受到刺激引起的损伤性炎症,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常用于颈痛、肩痛、上肢麻木的患者。主要药物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等。

1.2.3.2肌肉松弛的药物这类药物使肌肉的痉挛得到缓解,解除对脊髓、神经、血管的刺激,如复方氯唑沙宗片0.25g,每次1片,3次/d,饭后服用,7d为1疗程。

1.2.3.3镇静剂能减轻神经的兴奋性,也能使肌肉的紧张得到缓解,适用于精神兴奋、紧张、激动的患者。一般常用地西泮,睡前口服,也可用健脑安神的中成药。

1.2.3.4神经营养药对任何一种类型的颈椎病都有治疗意义。常见的药物有维生素B1片,每次10mg,每天3次。另外,其他复合维生素也可。

1.3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好转:症状好转或稳定,能参加一般工作和劳动。无效:症状无改善。总有效=治愈+好转。

2结果

228例患者中治愈162例(71.1%),好转63例°°(27.6%),无效3例(1.3%)。总有效率98.7%。

3护理

3.1心理护理

颈椎病病程长,患者多出现烦躁、焦虑、抑郁情绪波动等不良心理情绪[3],因此临床护理时不但要注意患者的身体症状,而且也要注意伴发的心理问题。对于因颈椎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患者,要主动进行解释、安慰和关心,以消除患者紧张急躁情绪,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同时要求患者家属进行配合,从生活及治疗两方面缓解患者焦虑,消除或减少因恐慌、抑郁等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3.2疼痛护理

颈部疼痛为颈椎病的主要症状,虽然没有生命威胁,但其导致的颈部肌肉僵硬、疼痛不适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部分患者甚至会丧失工作能力[4]。护理人员对颈部疼痛症状要予以重视,让患者了解引起疼痛的病因、机制、治疗方案及预期效果,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以减轻疼痛;告知患者风寒潮湿刺激会导致疼痛程度加剧,注意颈部保暖;辅助患者使用镇静剂帮助睡眠,保持室内安静,防止患者因睡眠不足而使疼痛症状加重。如患者疼痛较重时可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

3.3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可减少颈椎负荷,有利于局部充血、水肿及症状的消除或减轻。一般以仰卧位为佳,俯卧位可破坏颈椎自然生理曲度,易造成1~4颈椎扭伤。仰卧位枕高一般为患者的双肩宽与颈部之差的一半,侧卧位枕高与肩等高,以便于颈肩部肌肉放松。颈椎后缘增生明显者,枕头可相应偏高;黄韧带肥厚及钙化者枕头应偏低[5]。

3.4纠正颈姿

注意防止和纠正工作与生活中的不良姿势。长期伏案低头或仰头工作均可破坏颈椎的生理平衡。日常生活、学习和劳动过程中注意颈部体位,不弯腰不低头,躯干挺直,保持头颈部于颈椎前凸的生理位置。避免头颈长时间处于固定体位,持续体位1h左右应变换位置并做颈肩部的多方向运动,避免颈肩部过多负荷,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避免突然快速转动颈部,以防眩晕或突然晕倒。脊髓型患者应特别注意保持颈椎稳定,防止过度伸屈造成脊髓损伤。预防慢性损伤,除工作或业余时间做平衡运动外,还可选择一定的运动项目,以增强肌力和体质。另外,可选择一些规律性的长期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预防颈椎病的再发。

3.5颈部肌肉练习

加强对颈部肌肉的强化练习,增强其功能运动,方法:

(1)取站立或坐位,双手交叉紧抵头后枕部,头颈用力后伸,双手则用力阻之,坚持10s,放松10s,10次为1组,每天10组。

(2)取坐位,双手托下颌,下颌向下用力,双手则用力阻之,坚持10s,放松10s,10次为1组,每天10组。

3.6牵引的护理

牵引前让患者大致了解牵引的原理、作用,取得患者的配合。牵引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发生头晕、恶心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牵引治疗。牵引的重量和时间应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适时调整,注意压疮的发生。

颈椎牵引范文篇6

【关键词】颈椎病;放射摄影术;治疗;护理

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钩椎关节、椎弓关节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的一系列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多见于中年以上,青年人也不少见。分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等[1]。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X线表现,CT、MR成像、椎动脉造影等可有精确的定性定位诊断,但X线平片仍是最简单、便捷、低廉的首选方法。我院收集48例颈椎病患者,分析了X线平片表现,对其中22例进行了非手术治疗,多数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根据笔者的经验,结合治疗前后X线平片对比,谈谈颈椎病的几种常用非手术疗法及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8例颈椎病患者,男28例,女20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25岁,40岁以上发病较多,有39例。其中22例进行了非手术治疗,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男12例,女10例,共治疗1~3个疗程,有5例症状完全消失,16例明显好转,1例无明显改善。治疗后22例均进行了X线平片复查,8例有变化。

1.2X线表现

1.2.1椎间隙狭窄45例显示椎间隙狭窄,大部分位于C5~6,有30例。这是因为颈椎的屈伸运动是以C4~6为中心的,此部位剪力最大,易因负重或应力作用而使软骨退变。

1.2.2钩椎关节间隙狭窄有12例显示钩椎关节间隙狭窄,多发生在C4~6。

1.2.3椎弓关节间隙狭窄有1例显示椎弓关系间隙狭窄。

1.2.4骨质增生4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前、后缘增生较多,并且明显。要注意观察钩突骨质增生,由于神经根占据椎间孔纵径的一半和横径的全部,钩突增生使椎间孔横径缩小,神经根受压。

1.2.5颈椎结构变化曲线变直14例,侧弯5例,后凸10例,滑脱8例,有5例发生在C4。

1.2.6韧带钙化有25例显示韧带钙化,包括项韧带、纤维环、前纵韧带。

1.2.7椎间孔缩小有22例摄有颈椎双斜位片,其中11例有椎间孔缩小,表现为失去正常的椭圆形而成为哑铃状或不规则形。

1.3常用非手术治疗方法

1.3.1物理治疗方法颈椎病的物理疗法较多,有石蜡疗法、红外线、磁疗、微波、超短波等。而我院最常采用的是调制中频电疗法,对于症状较轻的颈椎病应为首选。其操作简便,作用较深,能消除肌肉痉挛,调节与改善局部肌肉、韧带和神经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利于消炎,并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每次治疗20min,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本组22例有15例行该项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减轻,有3例症状消失。

1.3.2牵引疗法是颈椎病较为有效且应用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由于限制了颈椎活动,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同时可增大患椎椎间隙,有利于突出物还纳,使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和;并可松弛痉挛的颈肌,从而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恢复运动功能;对于椎体失稳,可恢复生理曲线和稳定性。笔者采取坐位,枕颌布带牵引,重量为6kg,对体重者可适当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时间,一般不超过15kg。每天牵引1~2次,每次25min,10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1周。在本组病例中有16例行颈椎牵引,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1.3.3颈托外固定可限制颈椎的活动,减少神经的磨损,有利于组织水肿及骨关节炎症逐渐消退,从而改善压迫症状,可使失稳移动的椎体复位。注意随时调整松紧;白天使用,夜间取下;使用2~3个月,不宜过久。笔者对1例C4有滑脱的患者进行了该项治疗,症状明显减轻。

1.3.4推拿按摩适用于除严重颈脊髓受压以外的各型颈椎病,可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有利于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供,减轻疼痛。治疗前对患者的病情应有全面了解,手法要得当,在颈、肩及背部用揉、拿、捏、推等手法,每次推拿20~30min,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22例中有5例进行了该项治疗,其中有1例推拿1次后症状就有所减轻。

1.3.5药物疗法药物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可以起到辅助的对症治疗作用,可选用止痛、消炎药,如口服阿司匹林、消炎痛、三乌胶囊等。可运用营养和调节神经系统的药物及扩张血管药,如谷维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香丹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地巴唑可改善脊髓的血液供给。

1.3.6针灸疗法能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疏筋止痛等功效。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2周为一疗程。对颈椎病的治疗可取得明显疗效。

2护理

颈椎病是一个慢性病,治疗需要一段时间,长期坚持治疗方可显出疗效,要让病人了解颈椎病的有关知识,安慰鼓励病人,增强治疗信心,做好心理护理,配合医护治疗。密切观察病人治疗过程中心理情绪的变化,调节心理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指导病人进行颈部功能锻炼,颈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平卧硬板床及忌高枕头,忌长时间做低头动作或长期维持一个特殊姿势。注意疼痛部位及肢体麻木无力的变化,按摩上、下肢肌肉,鼓励病人主动加强各关节活动。

急性发作期或初次发作的病人,要注意适当休息,病情严重者宜卧床休息2~3周。卧床休息能使颈部肌肉放松,减轻由于肌肉痉挛和头部重量对椎间盘的压力,对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具有重要作用。但卧床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肌肉萎缩,组织粘连、关节僵硬等变化,阻碍颈椎病的恢复。

要对颈部加以保护,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无论是睡眠、休息,甚至日常一些动作,都要保持良好的习惯,时刻不忘颈椎的保护。同时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颈部肌肉锻炼的方法有2种:(1)取站立或坐位,双手交叉紧抵头后枕部,头颈用力后伸,双手则用力阻之,坚持10s,放松10s,10次为1组,每天做10组;(2)取坐位,双手托下颌,下颌向下用力,双手则用力阻之,坚持10s,放松10s,10次为1组,每天做10组。

颈部牵引时注意病人的姿势、位置及牵引的重量,观察是否有头晕、恶心、心悸等。在牵引过程中,可在局部垫以棉垫以缓解压力,防止颈部皮肤受压,注意清洁牵引部位皮肤。

颈椎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油腻厚味之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豆芽、海带、木耳、大蒜、芹菜、地瓜、冬瓜、绿豆等。

3治疗前后X线平片对比

本组22例完成治疗后均进行了X线平片检查,与治疗前对比,骨质增生及韧带钙化无明显改变,14例曲线变直或后弓者有7例恢复了生理曲线,这些患者均作了牵引治疗。颈托外固定1例滑脱的椎体已复位,但仍有曲线后弓。对于椎间隙及椎间孔,笔者未发现明显变化。

4小结

颈椎病是以退行性改变为主的慢性颈部疾患,大多数通过非手术治疗和护理可获得良好的效果或治愈。在挑选非手术疗法时,以措施简单、收效快的方法为首选,根据病情,可多种方法共同使用。药物疗法往往与其他非手术疗法配合使用,使之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但对脊髓型颈椎病,由于脊髓受到突出的椎间盘或(和)后缘骨质增生的慢性压迫导致不可逆性损害,往往需要手术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的前后及治疗中,根据患者出现的生理、心理及其他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是促使患者尽快康复的有力保障。X线表现是确立颈椎病诊断的必备条件[2],因其与临床症状不成正比,不能用作评定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但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颈椎牵引范文篇7

【关键词】颈椎损伤护理颅骨牵引

颈椎损伤病变部位高,致残率、病死率高,我科自2000年6月至2005年11月共收治35例,占同期脊柱损伤的23.5%,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9岁~68岁,其中颈椎骨折8例,脱位10例,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病变部位:寰枢椎5例,颈3、47例,颈5、612例,颈711例。

2治疗及预后

牵引治疗18例,经口齿状突切除后路植骨2例,齿状突螺钉固定2例,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9例,椎板减压4例。25例合并脊髓损伤中按Frankel分级,恢复一个级别者12例,两个级别5例,三个级别1例,无变化4例,死亡3例。

3护理

颈椎损伤病情重,发生率高,据报道我国每年每百万人口中有6.7人颈椎损伤,瘫痪率高达50%[1]。作好这些患者的护理工作,无论对家庭和社会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护理中我们体会到下列几点非常重要。

3.1搬运中的注意事项

颈椎损伤中即便脊髓未损伤,但因搬运不当亦可造成患者瘫痪,因此在急救、搬运过程和给患者翻身时一定要牵引头部,保持头与躯体成为轴位,避免颈椎伸屈或扭转[2,3],否则极易加重脊髓损伤。

3.2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3.2.1呼吸肌麻痹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易引起膈肌麻痹、呼吸肌无力,特别是寰枢椎脱位骨折更易压迫延髓,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应严密观察这类患者的呼吸,备好氧气、吸引器及各种急救药品。若出现呼吸困难立即行气管切开,对呼吸突然停止者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减轻他们的恐惧心理,使之配合好治疗工作。

3.2.2手术后的护理

对于前路手术后的患者,切口出血压迫气管、喉头水肿及脊髓水肿,都威胁着患者的呼吸功能,患者每时每刻可能发生呼吸停止,因此,要定时观察切口引流物的量和颜色,定时雾化吸入。如果喉头水肿,应在雾化吸入中加入一定量的地塞米松;出血者立即拆除切口缝线,放出血液。术后床旁常规备气管切开包、呼吸机,以防不测。

3.3吞咽困难的护理

术后立即发生,可能是术中损伤喉返神经或喉头水肿,在严密观察的同时,立即向主管医生汇报,查明原因。对于喉头水肿者,加强雾化吸入;喉返神经损伤者,配合医生做进一步处理。但在患者恢复前避免卧位饮食的同时,减慢饮食速度,吃饭喝水时不要说话,严重者鼻饲饮食。术后1个月发生者,常为植骨块脱落所致,此时及时通知医生,手术治疗。

3.4颅骨牵引护理

对于行颅骨牵引的患者,首先应做好解释工作,说明牵引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使患者作好心理准备,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每日牵引处滴75%酒精2次,每周换药一次。

3.5高热的护理

颈椎损伤因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常会出现高热。此种高热与感染性高热不同,应以物理降温为主,采用冰帽、酒精擦浴,并嘱患者多饮水。其次可遵医嘱应用激素,但应严密观察,以防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4]。

3.6尿道管理及排便护理

排便及尿道管理是重要的一环,伤后3d即可夹闭尿管,定时或觉得腹胀时开放尿管,若患者出现阴茎勃起;尿液从尿管周围溢出;或尿管注入200ml冷生理盐水,10min由尿管流出者表明膀胱功能可能恢复[1],可拔除尿管。训练排便时每天在餐后进行一次,目的是利用胃-结肠反射作用促其排便,训练同时按摩下腹部,刺激肛门区诱发排便,食用富含纤维食物。对上述无效者试用缓泻剂或润滑剂。

3.7褥疮的预防

截瘫患者皮肤失去知觉,加之长期卧床,骨突出部位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极易造成褥疮[5]。所以应用气垫床,每2h翻身一次,按摩骨突部位并涂滑石粉,保持床铺平整柔软,翻身时要注意躯体与头颈成一轴线,同时他人应牵引头部并保持一定的牵引力,防止牵引突然松脱发生意外。

3.8康复护理

3.8.1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

防止关节长期不活动而强直,失去正常功能。做肢体被动运动,可保持关节韧带活动度,减慢肌肉萎缩,防止肌腱韧带退化和关节强直。各关节各方向被动活动时,幅度应从小到大,髋关节伸展及内旋,膝关节屈伸,踝关节内外旋等运动,同时按摩脚趾末梢小关节到大关节,以促进血液循环。

3.8.2肢体运动锻炼

对不全瘫痪的患者在伤后或术后2周即可行徒手体操训练,继而试用哑铃、拉力器增强臂力。下肢训练是利用床上吊环平衡牵引,充分使膝、踝等关节活动。伤后3个月进行躯干上部的平衡训练,依靠背部支具先倾斜30°,再逐渐坐直。然后进行离床训练,最后借助工具站立、使用轮椅或行走[6]。

4体会

颈椎损伤的康复治疗应坚持下列原则: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帮助他们认识所存在的功能障碍是客观事实,正确对待伤残,对生活前途充满信心,使他们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保持或改善损伤后的残疾功能,促进躯体和肢体功能平稳及运动协调能力;预防褥疮、泌尿系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早期主动或被动关节功能锻炼;医疗体系的训练应坚持,从被动到主动,由简单到复杂,从弱到强,由床上到床下,从静止到运动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李加顺,贾连顺.当代颈椎外科学[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2126.

[2]耿传霞.颈椎损伤的护理体会[J].贵州医药,1995,19(1):26.

[3]刘瞧玉,陈宾.颈椎损伤及其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9,18(1):29.

[4]张天花,徐军.颈椎损伤患者体温异常的观察与护理[J].山西医学杂志,1995,9(6):262263.

颈椎牵引范文篇8

关键词:颈椎骨折;护理

高位颈椎骨折常伴有神经根或脊髓损伤,且损伤部位靠近延髓生命中枢,症状重,死亡率高,并发症多。论文百事通通过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护理体会

1.1密切注意生命体征改变。颈椎骨折常由意外事故引起,由于暴力大常合并有脏器、肢体等复合伤,常病情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入院后护士要密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注意呼吸、血压、心率等变化,积极配合医师抢救生命,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吸氧、导尿、计出入量;同时注意其它部位复合伤,纠正休克、保证呼吸道通畅,并行简单有效的局部固定。

1.2心理护理。高位颈椎骨折患者由于突发意外致重伤,常出现各种不良心理反应,出现恐惧、焦虑、紧张不安、伤感、自怜、悲观等情绪,甚至出现轻生念头,护士应该加强病人心理护理。给病人真诚的关怀、抚慰,介绍成功病例,鼓励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勇敢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

1.3体位护理。颈椎骨折体位护理相当重要,若体位姿式不当,不但可加重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甚至无明显神经症状者会出现瘫痪甚至导致病人死亡。故在搬运及翻动病人时,务必保持患者身体纵轴的一致性,严禁躯干颈部扭曲旋转。

1.4颅骨牵引的观察及护理。术前常规头部备皮颅骨牵引术后,保持头高足低位,头部抬高15°,以达反牵引作用,经常观察牵引的效能,且应该根据骨折和移位的不同种类采用过伸牵引或是采用屈曲牵引。特别是需要大重量牵引以便立即复位者,更应该密切注意牵引的重量、时间、体位和生命体征的变化。牵引针口应该常更换,外敷酒精纱,预防针孔感染。公务员之家

1.5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患者应该卧气垫床,在休克期尽量减少翻动病人,待休克纠正后每2~4小时协助翻身1次,预防褥疮的发生,协助病人拍背、鼓励病人咳嗽、咳痰,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鼓励病人多饮水,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多食含纤维素食物,作腹部按摩,给缓泻剂,必要时灌肠,防止便秘。

1.6功能锻炼。做好被动、主动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强直,肌肉萎缩,防止肢体静脉血栓形成,防止骨质疏松,每天至少做2次各关节全方位动,被动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次数、程度。给病人详细讲明基本病情、注意事项、主动、被动活动的重要性、持久性,减少并发症,降致残率。

2结论

高位颈椎骨折患者操作部位靠近延髓生命中枢,症状重,死亡率高,并发症多。通过精心的健康教育可明显降低高位颈椎骨折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

参考文献

颈椎牵引范文篇9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多见于中老年人及长期伏案工作者,且女性多于男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社会正在到来,一方面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另一方面发病年龄也有下降的趋势,加之其危害性大,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因而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对于CSA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现将治疗本病方法作如下综述。

1以推拿手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雷迈[1]使用maitland手法配合扩管、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及颈部牵引综合治疗CSA57例,治愈49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7%,优于单纯使用药物及颈部牵引的对照组。陈鹏[2]采用远端足部反射区推拿和近端颈椎仰卧整复法相结合治疗CSA32例,结果治愈19例(60%),显效8例(25%),有效3例(34%),无效2例(6%),随访1年无复发。魏向阳等[3]运用按摩手法(指按印堂、神庭、上星、百会、后顶、脑户、风府等穴,放松胸锁乳突肌,弹拨头夹肌、颈部拔伸、旋转复位等)配合穴位埋线治疗CSA120例,总有效率98.3%。徐蕴清[4]采用轻柔的滚、按、拿等手法在颈部两侧及肩部治疗及旋转后扳法配合湿热敷治疗CSA40例,总有效率92.5%。夏德君[5]使用推拿法配合刮痧法和拔罐法治疗CSA150例,结果治愈110例(占73.33%),有效36例(占24.00%),无效4例(2.67%),总有效率97.33%。博·阿古拉[6]应用蒙医推拿手法,配合蒙医拔罐放血,治疗CSA52例,显效39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有效率98%。王艺等[7]观察推拿牵引结合体外反搏疗法治疗CSA,并与常规推拿牵引疗法相比较。A组30例单纯推拿牵引,优良率44%,总有效率85%;B组在推拿牵引基础上行体外反搏治疗,优良率89%,总有效率100%。王俊华[8]等采用推拿疗法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CSA45例与单纯采用推拿治疗CSA37例比较,推拿手法采用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拿五经,推桥弓,点揉头维、神庭、百会、四神聪、翳风、完骨、风池等穴,头部行扫散法,轻叩头,然后拿、捏等手法松解头枕部及颈肩部肌肉,弹拨颈部夹脊,拿肩井,并用旋转定位扳法以纠正偏歪棘突;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使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加曲安奈德注射液20mg。综合治疗组显效率88.89%,单纯使用手法的对照组显效率48.65%。

2以物理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王清华[9]选用川芎酊离子导入加超短波电疗法综合治疗CSA90例和药物治疗70例比较,药物治疗组发作至5d内开始静滴血塞通0.4g、胞二磷胆碱0.5g,睡前服用西比灵0.5g,并顿服肠溶阿斯匹林0.1g;综合治疗组先采用超短波电疗随后直流感应电疗。物理治疗组痊愈显效率80%,药物治疗组42.85%。陈月桂等[10]用超短波疗法与直流电草乌离子导入和Maitland手法综合治疗CSA83例,综合治疗组治愈显效率78.4%,对照组34.2%。罗永雄等[11]治疗CSA123例,观察组63例采用半导体激光、中频电流及按摩手法复位等综合物理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颈椎牵引及中频电流治疗,结果治疗20次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2%、53.3%,P<0.05)。郑明莹等[12]采用半导体激光联合牵引治疗CSA142例,治疗组72例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随后行颈椎牵引。对照组先采用调制中频电治疗,随后进行颈椎牵引。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赵丽惠等[13]采用光量子氧透射载体治疗CSA100例,常规治疗组50例采用药物脉络宁注射液30ml加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0.5g加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辅以超短波、手法按摩治疗,光量子氧透射载体治疗组50例常规治疗同时应用光量子氧透射载体治疗。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78.0%,治疗组总有效率96%。周宏图等[14]将168例患者分为颈椎牵引组(62例)、HBO治疗组(48例)及综合治疗组(58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0.6%、93.8%及98.3%。施锋等[15]将102例CSA患者分为观察组(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加颈椎牵引与手法)53例,对照组(颈椎牵引与手法)49例,临床治愈显效率观察组69%,对照组41%。郭苏梅[16]采用特定电磁波并等幅中频正弦电中药透入治疗CSA65例。中药合剂制备:红花30g、当归30g、乳香20g、没药20g、羌活20g、川芎30g、草乌20g加水浸泡煎至1000ml,纱布过滤置冰箱备用。治疗先采用特定电磁波(TDP)局部照射,1次/d,20min/次,接着用YL-3型音频电疗机、频率2000Hz,波型正弦波,电极板的衬垫上放入与衬垫同等大小的中药浸泡的滤纸块9cm×7cm,分别置于颈后部及肩部,电流强度为耐受量,1次/d,25min/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13例(20%),显效30例(46.15%),好转18例(27.69%),无效4例(6.15%),总有效率93.8%。

3与以针灸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薛亮等[17]采用针刺加运动灸治疗CSA62例,针灸组32例,取风池、天柱及病变椎体平面上下各一椎体间颈夹脊,出针后用艾条;对照组30例,口服中成药“颈复康”1袋及西比灵,并配合颈项部推拿。针灸组痊愈27例(78.1%),显效6例(18.8%),无效1例(3.1%),总有效率96.3%;对照组痊愈16例(53.3%),显效9例(30.0%),无效5例(16.7%),总有效率83.3%。卢金荣[18]将15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治疗组根据症状不同分别选取太阳穴、扶突穴、风池穴、颈椎夹背穴,行针得气后选用795型氦—氖激光器垂直照射,对照组针刺穴位均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22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4%;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3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6.66%。李凯等[19]采用针灸加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CSA37例,并设单纯针灸治疗33例作对比观察。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0例,痊愈率45.9%,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1例,痊愈率18.1%,总有效率96.97%。许阳[20]用针刺加TDP照射治疗CSA60例,结果治愈39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有效率95%。丛莘等[21]观察针刺、走罐治疗CSA的临床疗效,并与口服西比灵片进行疗效比较。将63例CSA患者随机分为针罐组32例,西药组31例。两组均每日静滴丹参注射液,针罐组以针刺头颈部腧穴和配合颈背部走罐治疗2个疗程共14d,西药组服用西比灵片治疗14d,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起效时间、治疗后两组间主要症状积分比较,针罐组优于西药组(P<0.05)。焦杨等[22]采用针灸配合中药口服治疗CSA45例,结果针药组治愈22例(48.9%),显效10例,好转12例,无效1例,显效率71.1%,起效时间(4.17±1.31)d;针灸组治愈18例(40%),显效11例,好转15例,无效1例,显效率64.5%,起效时间(6.71±1.65)d。陆兆林[23]用针刺风池穴加音频电治疗CSA45例,经5~18次(平均12次)治疗,症状和体征消失、从事病前同工作30例,症状基本消失、转颈快时头部稍有不适12例,症状有缓解3例。潘文宇等[24]运用针刺加火针治疗CSA74例,结果治疗组40例中治愈12例,显效16例,好转10例,无效2例,对照组34例中治愈6例,显效10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前后血浆TXB2、6-keto-PGF1a含量差异有显著性。

4问题与思考

CSA的治疗方法大体上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而以非手术治疗较为多见,包括中药、西药、针灸、推拿、牵引、理疗、药物注射、药物外敷等,各种疗法有其不同特点。但是单一性的非手术治疗,其效果并不显著,故临床上常使用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治疗方法进行本病的治疗。目前CSA临床综合治疗临床报道很多,方法也很繁多,所以选择一种针对症状的治疗方法是尤其重要的。

综合治疗CSA临床研究虽取得较多成绩,但仍存在较多不足。临床科研缺乏科学的设计,如无随机化设计(或随机化方法不正确)、缺少对照组等不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条件,大多数临床研究尚停留在临床疗效观察水平;临床中,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改善程度也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难以进行各综合治疗方法间或与医学治疗方法的比较,更难以得到同仁认可。因此,应进一步规范临床研究及加强动物实验研究的力度和制定规范统一的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

1雷迈.Maitland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按摩与导引,2006,22(6):11.

2陈鹏.远近结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1):59.

3魏向阳.手法加穴位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120例.光明中医,2006,21(8):74.

4徐蕴清.手法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椎动脉颈椎40例.江西中医药,2005,5(1):30.

5夏德君.四联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50例.中医外治杂志,2006,15(1):37.

6博·阿古拉.蒙医推拿结合拔罐放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2例.中国民间疗法,1995(2):31.

7王艺,高永成,周贤莉,等.推拿牵引结合体外反搏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国临床康复,2002,20(6):372.

8王俊华,徐远红,李海峰,等.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6):405.

9王清华.川芎酊离子导入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90例对比.现代康复,1999,3(2):191.

10陈月桂,蔡韵琴,李正英,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综合康复治疗.现代康复,2000,4(4):602.

11罗永雄,罗青,龙卫芳,等.物理疗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国康复,2006,3:25.

12郑明莹,潘良国.半导体激光联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4):235.

13赵丽惠,余润,马坚,等.光量子氧透射载体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现代康复,2001,5(9):75.

14周宏图,谭文捷,袁建国,等.高压氧及颈椎牵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7):484.

颈椎牵引范文篇10

颈椎骨折脱位常采用前路减压,以解除骨折碎骨片、突出椎间盘、脱位的椎体对脊髓的压迫。减压后取自体髂骨嵌入椎体间进行植骨,植骨的稳定与其最后融合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植入骨因固定、护理不当而脱出压迫食管,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我院2000年9月~2004年12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颈椎前路带锁钛板系统(cervicalspinelockingplate,CSLP)固定2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6~61岁,平均41.5岁。其中颈椎爆裂型骨折11例,骨折伴脱位9例;C43例,C59例,C68例;融合节段为C4~C53例,C5~C68例,C4~C65例,C6~C73例,C5~C71例。其中7例伴有Ⅱ~Ⅲ度的脱位和前纵韧带断裂。全瘫6例,不全瘫9例,5例无截瘫;3例合并有骨折;4例合并脑外伤,1例合并胸腹联合伤。

1.2手术方法患者入院后积极治疗复合伤,颈托固定,颅骨牵引。生命体征稳定,争取72h内行手术。仰卧位,全麻、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于颈前右侧做5~6cm的斜切口,显露骨折颈椎及其上下各1个椎体,切除压迫脊髓的骨折块以及相邻的2个椎间盘,同时切除上位椎体的下1/3和下位椎体的上1/3,骨折椎体可行次全切除,达到减压和放置植骨块的目的即可。脊髓完全减压后,彻底止血,取自体髂骨修成相应形状的骨块,植入减压后的骨缺损处。选择适当长度的颈椎前路带锁钛板,把钛板置入颈椎前方。

1.3结果本组20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6例完全性截瘫者术后症状体征无改善3例,症状和体征有改善3例;不全瘫9例,4例神经系统症状完全消失,5例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截瘫患者症状和体征有改善。全组病例在术后3个月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钛板断裂、螺钉松动、脱落等并发症。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颅骨牵引的护理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入院后,颅骨牵引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本组有16例颅骨牵引。头部垫枕圈,保持牵引力线与颈椎轴线一致,抬高床头15cm,牵引重量为体重1/10,颅骨牵引弓针道保持清洁干燥、每天3次生理盐水冲洗。进手术室时应解除牵引,临床时颈托固定,才能搬动。

2.1.2心理护理患者病情通常较危重,有的还合并复合伤,本组8例为复合伤。认为颈椎手术危险性大,容易发生死亡,从而产生恐惧心理,担心术后疗效,思想负担过较重,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情的发展,解除压迫,植骨融合达到固定融合,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手术的治疗;由已行同类手术的患者向其介绍手术、术后经过,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并阐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

2.1.3指导患者做食管气管的推移训练术中牵拉气管、食管时可引起患者不适,而影响手术进行,且此种操作易刺激气管引起反射性干咳等症状[1]。告知患者此种训练的必要性以取得其积极配合。术后3~5天让患者用手示、中、环指将气管向左侧牵拉训练,必须超过中线,持续5~10min,逐渐增至15~20min,3~4次/天。本组病例通过训练,可使气管向左侧牵拉过中线1~2cm,为手术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2.1.4上呼吸道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嘱患者深呼吸,在呼气末咳嗽,重复数次,对无力咳痰者,先用右手示指和中指按压总气管,以刺激气管引起咳嗽或用双手压迫患者的胸腹部,嘱患者用力咳嗽,以加强膈肌反弹的力量。

2.1.5手术区域皮肤准备骨组织抗感染能力较差,易引起细菌感染,皮肤准备宜彻底。备皮范围为头颈部至肋缘两侧过腋中线。取骨部位多采用同侧髂骨,均于手术前3天备皮,术前1天手术区皮肤消毒后用无菌巾包扎。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护理CSLP的固定可以避免术后植骨块脱出并发症,但在骨性融合之前固定是不牢固的,仍然需要避免颈部的过伸活动、过早起床[2]。翻身时应保持头、颈、肩、躯干纵轴一致,轴位翻身。

2.2.2呼吸道护理术后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持续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来调整氧流量。手术过程中咽喉、气管等部位的牵拉可造成喉头水肿而产生咽部不适、吞咽和呼吸困难。术后常规给予庆大霉素8万u和α-糜蛋白酶2000u加入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2次/天,可减轻水肿[3]。

2.2.3切口观察及护理术后切口内常规留置负压引流管24~72h,认真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并做记录。术后引流量一般约为100~300ml,少数病例可达500ml。随时检查引流管是否有凝血堵塞、扭曲、漏气。如果渗血过多或切口膨隆,局部肿胀,整个颈部增粗;患者自觉术区明显胀痛,颈部有严重紧缩感或呼吸困难加剧,口唇紫绀,应及时报告医生。本组有2例患者于术后24h出现此种情况,诊断为切口内血肿并立即去手术室剪开颈部缝线,清除血肿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72h引流量超过500ml,颜色为“洗肉水样”考虑脑积液漏,采用抬高床头10cm,切口沙袋压迫,补充电解质,引流量逐渐减少,1周后伤口Ⅰ期愈合。

2.2.4感觉及运动功能的观察触摸患者四肢末端,检查其感觉及运动功能是否存在;牵拉尿管检查膀胱感觉,尿管间断开放。每个班次都检查并行书面交班,对瘫痪患者,记录截瘫平面。

2.2.5功能锻炼康复护理为防止肌肉挛缩和关节僵硬,术后早期给上、下肢肌肉按摩和行关节的被动活动,肌肉应按摩5~6次/天,20~30min/次,关节的被动运动只需少量即可,但每一单次被动活动必须达到最大的幅度。上肢主要锻炼手的握与捏功能,恢复肌肉力量。下肢主要加强屈髋、屈膝及踝关节的肌肉锻炼,以保证下肢负重与行走的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

2.2.6出院指导出院时嘱患者颈围佩带时间1个月,术后3个月内定期门诊复查。讲明出院后继续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注意颈部勿作剧烈活动,防止再损伤。

【参考文献】

1林淑贤,姜连英.气管、食道推移法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体会.实用护理杂志,1998,14(7):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