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7:34:00

颈椎骨折

颈椎骨折范文篇1

颈椎骨折脱位常采用前路减压,以解除骨折碎骨片、突出椎间盘、脱位的椎体对脊髓的压迫。减压后取自体髂骨嵌入椎体间进行植骨,植骨的稳定与其最后融合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植入骨因固定、护理不当而脱出压迫食管,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我院2000年9月~2004年12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颈椎前路带锁钛板系统(cervicalspinelockingplate,CSLP)固定2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6~61岁,平均41.5岁。其中颈椎爆裂型骨折11例,骨折伴脱位9例;C43例,C59例,C68例;融合节段为C4~C53例,C5~C68例,C4~C65例,C6~C73例,C5~C71例。其中7例伴有Ⅱ~Ⅲ度的脱位和前纵韧带断裂。全瘫6例,不全瘫9例,5例无截瘫;3例合并有骨折;4例合并脑外伤,1例合并胸腹联合伤。

1.2手术方法患者入院后积极治疗复合伤,颈托固定,颅骨牵引。生命体征稳定,争取72h内行手术。仰卧位,全麻、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于颈前右侧做5~6cm的斜切口,显露骨折颈椎及其上下各1个椎体,切除压迫脊髓的骨折块以及相邻的2个椎间盘,同时切除上位椎体的下1/3和下位椎体的上1/3,骨折椎体可行次全切除,达到减压和放置植骨块的目的即可。脊髓完全减压后,彻底止血,取自体髂骨修成相应形状的骨块,植入减压后的骨缺损处。选择适当长度的颈椎前路带锁钛板,把钛板置入颈椎前方。

1.3结果本组20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6例完全性截瘫者术后症状体征无改善3例,症状和体征有改善3例;不全瘫9例,4例神经系统症状完全消失,5例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截瘫患者症状和体征有改善。全组病例在术后3个月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钛板断裂、螺钉松动、脱落等并发症。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颅骨牵引的护理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入院后,颅骨牵引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本组有16例颅骨牵引。头部垫枕圈,保持牵引力线与颈椎轴线一致,抬高床头15cm,牵引重量为体重1/10,颅骨牵引弓针道保持清洁干燥、每天3次生理盐水冲洗。进手术室时应解除牵引,临床时颈托固定,才能搬动。

2.1.2心理护理患者病情通常较危重,有的还合并复合伤,本组8例为复合伤。认为颈椎手术危险性大,容易发生死亡,从而产生恐惧心理,担心术后疗效,思想负担过较重,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情的发展,解除压迫,植骨融合达到固定融合,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手术的治疗;由已行同类手术的患者向其介绍手术、术后经过,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并阐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

2.1.3指导患者做食管气管的推移训练术中牵拉气管、食管时可引起患者不适,而影响手术进行,且此种操作易刺激气管引起反射性干咳等症状[1]。告知患者此种训练的必要性以取得其积极配合。术后3~5天让患者用手示、中、环指将气管向左侧牵拉训练,必须超过中线,持续5~10min,逐渐增至15~20min,3~4次/天。本组病例通过训练,可使气管向左侧牵拉过中线1~2cm,为手术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2.1.4上呼吸道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嘱患者深呼吸,在呼气末咳嗽,重复数次,对无力咳痰者,先用右手示指和中指按压总气管,以刺激气管引起咳嗽或用双手压迫患者的胸腹部,嘱患者用力咳嗽,以加强膈肌反弹的力量。

2.1.5手术区域皮肤准备骨组织抗感染能力较差,易引起细菌感染,皮肤准备宜彻底。备皮范围为头颈部至肋缘两侧过腋中线。取骨部位多采用同侧髂骨,均于手术前3天备皮,术前1天手术区皮肤消毒后用无菌巾包扎。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护理CSLP的固定可以避免术后植骨块脱出并发症,但在骨性融合之前固定是不牢固的,仍然需要避免颈部的过伸活动、过早起床[2]。翻身时应保持头、颈、肩、躯干纵轴一致,轴位翻身。

2.2.2呼吸道护理术后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持续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来调整氧流量。手术过程中咽喉、气管等部位的牵拉可造成喉头水肿而产生咽部不适、吞咽和呼吸困难。术后常规给予庆大霉素8万u和α-糜蛋白酶2000u加入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2次/天,可减轻水肿[3]。

2.2.3切口观察及护理术后切口内常规留置负压引流管24~72h,认真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并做记录。术后引流量一般约为100~300ml,少数病例可达500ml。随时检查引流管是否有凝血堵塞、扭曲、漏气。如果渗血过多或切口膨隆,局部肿胀,整个颈部增粗;患者自觉术区明显胀痛,颈部有严重紧缩感或呼吸困难加剧,口唇紫绀,应及时报告医生。本组有2例患者于术后24h出现此种情况,诊断为切口内血肿并立即去手术室剪开颈部缝线,清除血肿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72h引流量超过500ml,颜色为“洗肉水样”考虑脑积液漏,采用抬高床头10cm,切口沙袋压迫,补充电解质,引流量逐渐减少,1周后伤口Ⅰ期愈合。

2.2.4感觉及运动功能的观察触摸患者四肢末端,检查其感觉及运动功能是否存在;牵拉尿管检查膀胱感觉,尿管间断开放。每个班次都检查并行书面交班,对瘫痪患者,记录截瘫平面。

2.2.5功能锻炼康复护理为防止肌肉挛缩和关节僵硬,术后早期给上、下肢肌肉按摩和行关节的被动活动,肌肉应按摩5~6次/天,20~30min/次,关节的被动运动只需少量即可,但每一单次被动活动必须达到最大的幅度。上肢主要锻炼手的握与捏功能,恢复肌肉力量。下肢主要加强屈髋、屈膝及踝关节的肌肉锻炼,以保证下肢负重与行走的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

2.2.6出院指导出院时嘱患者颈围佩带时间1个月,术后3个月内定期门诊复查。讲明出院后继续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注意颈部勿作剧烈活动,防止再损伤。

【参考文献】

1林淑贤,姜连英.气管、食道推移法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体会.实用护理杂志,1998,14(7):352.

颈椎骨折范文篇2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临床上常见合并高位脊髓损伤伴截瘫,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生残疾,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且并发症较多。因此,护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近年来,我科收治颈椎骨折并发高位截瘫患者7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01年3月~2005年12月收治的颈椎骨折病人26例,男22例,女4例,年龄15~60岁,平均41岁。车祸伤19例,高处摔伤6例,机械碰撞伤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意识清楚,伴截瘫7例,余无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卧床时间最短8天,最长81天。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护士应多巡视病房,用亲切的语言、和善的面容,多与之交谈,给予安慰和必要的病情解释,稳定其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皮肤护理采用平卧或侧卧位,应用马蹄枕或沙袋固定头部,避免因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缺血缺氧而易发生褥疮,应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每2h翻身1次,采取轴线翻身,即头、颈、脊柱呈一条直线,同时注意按摩骨突出处,侧卧时背部垫以软枕。特别注意患者足跟用软枕垫起,防止压疮。为患者更换床单、内衣或使用便盆时,一定要将患者躯体抬起,避免拖、拉、拽而损伤皮肤。良好的膳食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体质、增加机体免疫力十分重要,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2.3大小便护理尿失禁的患者应留置导尿管,便秘的患者可给予缓泻剂,及时清洗臀部和更换被服,并保持会阴部清洁,导尿管采取4h开放1次,以刺激膀胱括约肌功能恢复。待夹闭导尿管膀胱内尿液充盈有排尿反射时,方可拔除导尿管。鼓励进食富含维生素、高蛋白、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2.4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高颈段骨折者,特别要注意呼吸情况,因骨折压迫,易造成脊髓水肿,影响呼吸。必要时,可备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呼吸机等。

2.5呼吸道的护理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深呼吸,每2h帮助患者翻身拍背1次,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应进行吸痰、湿化气道、清洁口腔等护理,定时更换消毒气管内套管,用双层湿纱布覆盖气管口,雾化吸入每日2次。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

2.6预防泌尿系感染、结石及便秘鼓励患者多饮水,不输液的患者每日饮水达3000~4000ml,每日清洗会阴部2次,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并用0.2%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男性患者清洗后可用1块纱布缠绕龟头以避免被褥污染。膀胱冲洗每日2次,每日更换引流袋,每周更换尿管并妥善固定,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选择粗细适宜的导尿管。严密观察记录尿的性质、量、颜色,定时开放,每4~6h开放1次,定期做尿常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鼓励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教会家属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环绕按摩腹部,也可给予热敷,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证每2~3天解大便1次,必要时可应用润滑剂或缓泻剂。

2.7高热护理体温高时应及时给予降温,保持体温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内。可采用药物及物理降温两种方法。对中枢性高热采用物理降温可以缓解,如酒精擦浴、冰水灌肠、冰水洗胃或冰毯,空调室;胸部听诊及床旁胸片确定肺部感染,查尿常规确诊泌尿系感染。

2.8加强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按摩四肢,保持肢体各关节功能位特别重要。

3护理结果

该组病例26例全部未发生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无褥疮发生,四肢各关节功能被动活动正常。

4护理体会

4.1重视心理护理该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特别是伴有截瘫患者病情重,病程长,四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而产生绝望的心理。因此,心理护理与技术护理相辅相成,同等重要。而心理护理在特定条件下,往往胜于技术护理的作用,良好的心理因素,积极配合治疗则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心理护理工作是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去改变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促进康复,从而体现出独特的价值。

4.2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对于昏迷的患者要注意保暖,定时拍背排痰,清理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炎。按时给予翻身,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每日按摩骨突部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躁动患者谨慎使用镇静剂,应设专人看护,给予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及意外发生。

4.3注重呼吸道的护理因颈椎骨折压迫颈脊髓导致呼吸肌麻痹,血液循环相对减弱,又因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流、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采用湿式打扫,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地咳嗽、咳痰、深呼吸防止呼吸道感染。

4.4加强大小便护理高位截瘫患者因神经系统受损而发生尿潴留,需长期留置导尿管而易造成泌尿系感染与结石。加上此类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而易发生便秘,鼓励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能有效的增强肠蠕动,防止肠麻痹及肠梗阻发生。

4.5消除疼痛教会患者用自我放松法和转移注意力法等来缓解疼痛,以缓解骨折后组织肿胀牵拉神经引起疼痛,可以减少镇痛药的使用,消除患者对止痛药的依赖性。

颈椎骨折范文篇3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临床上常见合并高位脊髓损伤伴截瘫,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生残疾。手术是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常用的方法,由于颈椎手术危险性很大,因此,在围术期,如何配合医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一直是骨科护士共同关注的问题。我科2002年5月~2005年4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15例,女4例;年龄18~72岁,平均43岁。车祸伤8例,高处摔伤10例,机械碰撞伤1例。其中颈椎爆裂型骨折9例,骨折伴脱位10例;全瘫5例,不全瘫8例。卧床时间最短10天,最长76天。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患者病情通常较危重,有的还合并复合伤。认为颈椎手术危险性大,容易发生死亡,从而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反应,担心术后疗效,思想负担较重,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情的发展,解除压迫,植骨融合达到固定融合,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由已行同类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手术期间无痛,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止痛方法,使患者有充分心理准备,配合治疗;并阐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促进机体康复,否则相反。

2.1.2注重呼吸道的护理因颈椎骨折压迫颈脊髓导致呼吸肌麻痹,血液循环相对减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流、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采用湿式打扫,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地咳嗽、咳痰,嘱患者深呼吸,在呼气末咳嗽,重复数次,对无力咳痰者,先用右手示指和中指按压主气管,以刺激气管引起咳嗽或用双手压迫患者的胸腹部,嘱患者用力咳嗽,以加强膈肌反弹的力量。每2h帮助患者按轴线翻身拍背1次,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应进行吸痰、湿化气道、清洁口腔等护理,定时更换消毒气管内套管,用双层湿纱布覆盖气管口,雾化吸入每日2次。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

2.1.3指导患者做食管气管的推移训练术中牵拉气管、食管时可引起患者不适,而影响手术进行,且此种操作易刺激气管引起反射性干咳等症状[1]。告知患者此种训练的必要性以取得其积极配合。训练时,保持患者体位舒适,一般患者仰卧,枕头垫于肩下,头后仰,使其颈部肌肉放松。操作者站在患者左侧,用拇指或2~4指在颈外皮下插入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的内脏鞘和血管神经鞘间,先左右摇摆气管,然后将气管食管持续向左侧牵拉推移或用另一手协助牵引,牵拉时用力缓和,需超过中线,并避免牵拉过程的中断[2]。持续5~10min,逐渐增至15~20min,3~4次/d。

2.1.4颅骨牵引的护理颈椎骨折有明显脱位、半脱位患者入院后,应用颅骨牵引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牵引重量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为5~10kg[3]。头部垫枕圈,保持牵引力线与颈椎轴线一致,抬高床头15cm,颅骨牵引弓针道保持清洁干燥,每天3次生理盐水冲洗。

2.2术后护理

2.2.1呼吸道护理术后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心率、血压及面色的变化,持续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来调整氧流量。手术过程中咽喉、气管等部位的牵拉可造成喉头水肿而产生咽部不适、吞咽和呼吸困难。术后常规给予庆大霉素8万u和α-糜蛋白酶2000u加入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2次/d,可减轻水肿[4]。或沐舒坦15mg加入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2次/d。必要时定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床边备气管切开包,以便急需时使用。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

2.2.2体位护理颈椎活动时,在椎体与植骨块之间产生界面间的剪切力,使植骨块移动、脱出,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后要严格限制颈部活动,避免颈部的过伸活动、过早起床,头两侧置沙袋、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成一条直线,至少2人翻身,1人扶头、肩,另一人扶躯干、四肢,翻身同步进行,侧卧时身体与床成45°,并在肩、背、臀、双下肢垫枕,使患者舒适。

2.2.3注意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变化正常情况下,术后切口内常规留置负压引流管24~72h,认真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并做记录。术后24h内切口引流液量应少于100ml,若引流液过多,色鲜红,切口敷料渗血多,周围局部隆起,颈部增粗,患者自觉呼吸费力,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2.2.4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术后又要求绝对卧床,故要注意其并发症,如褥疮、坠积性肺炎、废用性肺萎缩、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的发生。对于上述的并发症要有针对性预防措施。特别强调对褥疮的预防,睡气垫床,按时给予翻身,应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每日按摩骨突部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对于昏迷的患者要注意保暖,定时拍背排痰,清理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炎。躁动患者谨慎使用镇静剂,应设专人看护,给予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及意外发生。

2.2.5感觉及运动功能的观察详细观察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肢体有无抽搐及麻痹平面的变化;牵拉尿管检查膀胱感觉,尿管间断开放。每个班次都检查并行书面交班,对瘫痪患者,记录截瘫平面。

2.2.6功能锻炼康复护理为防止肌肉挛缩和关节僵硬,术后早期在生命体征稳定后立即给上、下肢肌肉按摩和关节的被动活动,肌肉按摩5~6次/d,20~30min/次,关节的被动运动只需少量即可,但每一单次被动活动范围应达到最大生理范围,但不可超越,以免拉伤肌肉和韧带[5]。上肢主要锻炼手的握与捏功能,恢复肌肉力量。下肢主要加强屈髋、屈膝及踝关节的肌肉锻炼,以保证下肢负重与行走的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四肢置于功能位。对不全瘫、全瘫患者还应训练定期排便、排尿,以期尽早拔除导尿管控制排尿。

2.2.7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不仅增长患者对疾病的康复知识,而且增进了护患之间沟通,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全过程,使患者了解每项治疗、护理措施的目的、作用,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提高护理质量。对出院患者要做好出院指导:(1)3个月内带石膏颈围保护颈部,避免颈部屈伸和旋转活动。(2)若颈部出现剧烈疼痛或吞咽困难、有梗塞感,可能为植骨块移位或脱落,应即时回院复查。(3)术后3个月,经拍X线片示植骨椎间隙已完全融合后,可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开始时做颈部屈伸、旋左、旋右活动,然后再做颈部旋转活动。注意颈部勿做剧烈活动,防止再损伤。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若出现颈部不适时应暂时停止。

[参考文献]

1林淑贤,姜连英.气管、食道推移法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体会.实用护理杂志,1998,14(7):352.

2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63.

3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57.

颈椎骨折范文篇4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临床上常见合并高位脊髓损伤伴截瘫,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生残疾。手术是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常用的方法,由于颈椎手术危险性很大,因此,在围术期,如何配合医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一直是骨科护士共同关注的问题。我科2002年5月~2005年4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15例,女4例;年龄18~72岁,平均43岁。车祸伤8例,高处摔伤10例,机械碰撞伤1例。其中颈椎爆裂型骨折9例,骨折伴脱位10例;全瘫5例,不全瘫8例。卧床时间最短10天,最长76天。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患者病情通常较危重,有的还合并复合伤。认为颈椎手术危险性大,容易发生死亡,从而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反应,担心术后疗效,思想负担较重,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情的发展,解除压迫,植骨融合达到固定融合,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由已行同类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手术期间无痛,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止痛方法,使患者有充分心理准备,配合治疗;并阐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促进机体康复,否则相反。

2.1.2注重呼吸道的护理因颈椎骨折压迫颈脊髓导致呼吸肌麻痹,血液循环相对减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流、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采用湿式打扫,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地咳嗽、咳痰,嘱患者深呼吸,在呼气末咳嗽,重复数次,对无力咳痰者,先用右手示指和中指按压主气管,以刺激气管引起咳嗽或用双手压迫患者的胸腹部,嘱患者用力咳嗽,以加强膈肌反弹的力量。每2h帮助患者按轴线翻身拍背1次,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应进行吸痰、湿化气道、清洁口腔等护理,定时更换消毒气管内套管,用双层湿纱布覆盖气管口,雾化吸入每日2次。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

2.1.3指导患者做食管气管的推移训练术中牵拉气管、食管时可引起患者不适,而影响手术进行,且此种操作易刺激气管引起反射性干咳等症状[1]。告知患者此种训练的必要性以取得其积极配合。训练时,保持患者体位舒适,一般患者仰卧,枕头垫于肩下,头后仰,使其颈部肌肉放松。操作者站在患者左侧,用拇指或2~4指在颈外皮下插入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的内脏鞘和血管神经鞘间,先左右摇摆气管,然后将气管食管持续向左侧牵拉推移或用另一手协助牵引,牵拉时用力缓和,需超过中线,并避免牵拉过程的中断[2]。持续5~10min,逐渐增至15~20min,3~4次/d。

2.1.4颅骨牵引的护理颈椎骨折有明显脱位、半脱位患者入院后,应用颅骨牵引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牵引重量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为5~10kg[3]。头部垫枕圈,保持牵引力线与颈椎轴线一致,抬高床头15cm,颅骨牵引弓针道保持清洁干燥,每天3次生理盐水冲洗。

2.2术后护理

2.2.1呼吸道护理术后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心率、血压及面色的变化,持续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来调整氧流量。手术过程中咽喉、气管等部位的牵拉可造成喉头水肿而产生咽部不适、吞咽和呼吸困难。术后常规给予庆大霉素8万u和α-糜蛋白酶2000u加入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2次/d,可减轻水肿[4]。或沐舒坦15mg加入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2次/d。必要时定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床边备气管切开包,以便急需时使用。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

2.2.2体位护理颈椎活动时,在椎体与植骨块之间产生界面间的剪切力,使植骨块移动、脱出,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后要严格限制颈部活动,避免颈部的过伸活动、过早起床,头两侧置沙袋、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成一条直线,至少2人翻身,1人扶头、肩,另一人扶躯干、四肢,翻身同步进行,侧卧时身体与床成45°,并在肩、背、臀、双下肢垫枕,使患者舒适。

2.2.3注意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变化正常情况下,术后切口内常规留置负压引流管24~72h,认真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并做记录。术后24h内切口引流液量应少于100ml,若引流液过多,色鲜红,切口敷料渗血多,周围局部隆起,颈部增粗,患者自觉呼吸费力,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2.2.4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术后又要求绝对卧床,故要注意其并发症,如褥疮、坠积性肺炎、废用性肺萎缩、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的发生。对于上述的并发症要有针对性预防措施。特别强调对褥疮的预防,睡气垫床,按时给予翻身,应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每日按摩骨突部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对于昏迷的患者要注意保暖,定时拍背排痰,清理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炎。躁动患者谨慎使用镇静剂,应设专人看护,给予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及意外发生。

2.2.5感觉及运动功能的观察详细观察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肢体有无抽搐及麻痹平面的变化;牵拉尿管检查膀胱感觉,尿管间断开放。每个班次都检查并行书面交班,对瘫痪患者,记录截瘫平面。

2.2.6功能锻炼康复护理为防止肌肉挛缩和关节僵硬,术后早期在生命体征稳定后立即给上、下肢肌肉按摩和关节的被动活动,肌肉按摩5~6次/d,20~30min/次,关节的被动运动只需少量即可,但每一单次被动活动范围应达到最大生理范围,但不可超越,以免拉伤肌肉和韧带[5]。上肢主要锻炼手的握与捏功能,恢复肌肉力量。下肢主要加强屈髋、屈膝及踝关节的肌肉锻炼,以保证下肢负重与行走的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四肢置于功能位。对不全瘫、全瘫患者还应训练定期排便、排尿,以期尽早拔除导尿管控制排尿。

2.2.7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不仅增长患者对疾病的康复知识,而且增进了护患之间沟通,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全过程,使患者了解每项治疗、护理措施的目的、作用,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提高护理质量。对出院患者要做好出院指导:(1)3个月内带石膏颈围保护颈部,避免颈部屈伸和旋转活动。(2)若颈部出现剧烈疼痛或吞咽困难、有梗塞感,可能为植骨块移位或脱落,应即时回院复查。(3)术后3个月,经拍X线片示植骨椎间隙已完全融合后,可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开始时做颈部屈伸、旋左、旋右活动,然后再做颈部旋转活动。注意颈部勿做剧烈活动,防止再损伤。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若出现颈部不适时应暂时停止。

[参考文献]

1林淑贤,姜连英.气管、食道推移法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体会.实用护理杂志,1998,14(7):352.

2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63.

3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57.

颈椎骨折范文篇5

颈椎骨折脱位常采用前路减压,以解除骨折碎骨片、突出椎间盘、脱位的椎体对脊髓的压迫。减压后取自体髂骨嵌入椎体间进行植骨,植骨的稳定与其最后融合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植入骨因固定、护理不当而脱出压迫食管,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我院2000年9月~2004年12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颈椎前路带锁钛板系统(cervicalspinelockingplate,CSLP)固定2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6~61岁,平均41.5岁。其中颈椎爆裂型骨折11例,骨折伴脱位9例;C43例,C59例,C68例;融合节段为C4~C53例,C5~C68例,C4~C65例,C6~C73例,C5~C71例。其中7例伴有Ⅱ~Ⅲ度的脱位和前纵韧带断裂。全瘫6例,不全瘫9例,5例无截瘫;3例合并有骨折;4例合并脑外伤,1例合并胸腹联合伤。

1.2手术方法患者入院后积极治疗复合伤,颈托固定,颅骨牵引。生命体征稳定,争取72h内行手术。仰卧位,全麻、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于颈前右侧做5~6cm的斜切口,显露骨折颈椎及其上下各1个椎体,切除压迫脊髓的骨折块以及相邻的2个椎间盘,同时切除上位椎体的下1/3和下位椎体的上1/3,骨折椎体可行次全切除,达到减压和放置植骨块的目的即可。脊髓完全减压后,彻底止血,取自体髂骨修成相应形状的骨块,植入减压后的骨缺损处。选择适当长度的颈椎前路带锁钛板,把钛板置入颈椎前方。

1.3结果本组20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6例完全性截瘫者术后症状体征无改善3例,症状和体征有改善3例;不全瘫9例,4例神经系统症状完全消失,5例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截瘫患者症状和体征有改善。全组病例在术后3个月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钛板断裂、螺钉松动、脱落等并发症。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颅骨牵引的护理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入院后,颅骨牵引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本组有16例颅骨牵引。头部垫枕圈,保持牵引力线与颈椎轴线一致,抬高床头15cm,牵引重量为体重1/10,颅骨牵引弓针道保持清洁干燥、每天3次生理盐水冲洗。进手术室时应解除牵引,临床时颈托固定,才能搬动。

2.1.2心理护理患者病情通常较危重,有的还合并复合伤,本组8例为复合伤。认为颈椎手术危险性大,容易发生死亡,从而产生恐惧心理,担心术后疗效,思想负担过较重,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情的发展,解除压迫,植骨融合达到固定融合,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手术的治疗;由已行同类手术的患者向其介绍手术、术后经过,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并阐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

2.1.3指导患者做食管气管的推移训练术中牵拉气管、食管时可引起患者不适,而影响手术进行,且此种操作易刺激气管引起反射性干咳等症状[1]。告知患者此种训练的必要性以取得其积极配合。术后3~5天让患者用手示、中、环指将气管向左侧牵拉训练,必须超过中线,持续5~10min,逐渐增至15~20min,3~4次/天。本组病例通过训练,可使气管向左侧牵拉过中线1~2cm,为手术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2.1.4上呼吸道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嘱患者深呼吸,在呼气末咳嗽,重复数次,对无力咳痰者,先用右手示指和中指按压总气管,以刺激气管引起咳嗽或用双手压迫患者的胸腹部,嘱患者用力咳嗽,以加强膈肌反弹的力量。

2.1.5手术区域皮肤准备骨组织抗感染能力较差,易引起细菌感染,皮肤准备宜彻底。备皮范围为头颈部至肋缘两侧过腋中线。取骨部位多采用同侧髂骨,均于手术前3天备皮,术前1天手术区皮肤消毒后用无菌巾包扎。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护理CSLP的固定可以避免术后植骨块脱出并发症,但在骨性融合之前固定是不牢固的,仍然需要避免颈部的过伸活动、过早起床[2]。翻身时应保持头、颈、肩、躯干纵轴一致,轴位翻身。

2.2.2呼吸道护理术后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持续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来调整氧流量。手术过程中咽喉、气管等部位的牵拉可造成喉头水肿而产生咽部不适、吞咽和呼吸困难。术后常规给予庆大霉素8万u和α-糜蛋白酶2000u加入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2次/天,可减轻水肿[3]。

2.2.3切口观察及护理术后切口内常规留置负压引流管24~72h,认真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并做记录。术后引流量一般约为100~300ml,少数病例可达500ml。随时检查引流管是否有凝血堵塞、扭曲、漏气。如果渗血过多或切口膨隆,局部肿胀,整个颈部增粗;患者自觉术区明显胀痛,颈部有严重紧缩感或呼吸困难加剧,口唇紫绀,应及时报告医生。本组有2例患者于术后24h出现此种情况,诊断为切口内血肿并立即去手术室剪开颈部缝线,清除血肿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72h引流量超过500ml,颜色为“洗肉水样”考虑脑积液漏,采用抬高床头10cm,切口沙袋压迫,补充电解质,引流量逐渐减少,1周后伤口Ⅰ期愈合。

2.2.4感觉及运动功能的观察触摸患者四肢末端,检查其感觉及运动功能是否存在;牵拉尿管检查膀胱感觉,尿管间断开放。每个班次都检查并行书面交班,对瘫痪患者,记录截瘫平面。

2.2.5功能锻炼康复护理为防止肌肉挛缩和关节僵硬,术后早期给上、下肢肌肉按摩和行关节的被动活动,肌肉应按摩5~6次/天,20~30min/次,关节的被动运动只需少量即可,但每一单次被动活动必须达到最大的幅度。上肢主要锻炼手的握与捏功能,恢复肌肉力量。下肢主要加强屈髋、屈膝及踝关节的肌肉锻炼,以保证下肢负重与行走的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

2.2.6出院指导出院时嘱患者颈围佩带时间1个月,术后3个月内定期门诊复查。讲明出院后继续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注意颈部勿作剧烈活动,防止再损伤。

【参考文献】

1林淑贤,姜连英.气管、食道推移法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体会.实用护理杂志,1998,14(7):352.

颈椎骨折范文篇6

关键词:颈椎骨折;护理

高位颈椎骨折常伴有神经根或脊髓损伤,且损伤部位靠近延髓生命中枢,症状重,死亡率高,并发症多。论文百事通通过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护理体会

1.1密切注意生命体征改变。颈椎骨折常由意外事故引起,由于暴力大常合并有脏器、肢体等复合伤,常病情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入院后护士要密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注意呼吸、血压、心率等变化,积极配合医师抢救生命,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吸氧、导尿、计出入量;同时注意其它部位复合伤,纠正休克、保证呼吸道通畅,并行简单有效的局部固定。

1.2心理护理。高位颈椎骨折患者由于突发意外致重伤,常出现各种不良心理反应,出现恐惧、焦虑、紧张不安、伤感、自怜、悲观等情绪,甚至出现轻生念头,护士应该加强病人心理护理。给病人真诚的关怀、抚慰,介绍成功病例,鼓励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勇敢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

1.3体位护理。颈椎骨折体位护理相当重要,若体位姿式不当,不但可加重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甚至无明显神经症状者会出现瘫痪甚至导致病人死亡。故在搬运及翻动病人时,务必保持患者身体纵轴的一致性,严禁躯干颈部扭曲旋转。

1.4颅骨牵引的观察及护理。术前常规头部备皮颅骨牵引术后,保持头高足低位,头部抬高15°,以达反牵引作用,经常观察牵引的效能,且应该根据骨折和移位的不同种类采用过伸牵引或是采用屈曲牵引。特别是需要大重量牵引以便立即复位者,更应该密切注意牵引的重量、时间、体位和生命体征的变化。牵引针口应该常更换,外敷酒精纱,预防针孔感染。公务员之家

1.5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患者应该卧气垫床,在休克期尽量减少翻动病人,待休克纠正后每2~4小时协助翻身1次,预防褥疮的发生,协助病人拍背、鼓励病人咳嗽、咳痰,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鼓励病人多饮水,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多食含纤维素食物,作腹部按摩,给缓泻剂,必要时灌肠,防止便秘。

1.6功能锻炼。做好被动、主动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强直,肌肉萎缩,防止肢体静脉血栓形成,防止骨质疏松,每天至少做2次各关节全方位动,被动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次数、程度。给病人详细讲明基本病情、注意事项、主动、被动活动的重要性、持久性,减少并发症,降致残率。

2结论

高位颈椎骨折患者操作部位靠近延髓生命中枢,症状重,死亡率高,并发症多。通过精心的健康教育可明显降低高位颈椎骨折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

参考文献

颈椎骨折范文篇7

【关键词】颈椎损伤;漏诊

随着交通伤、坠落伤、暴力或运动伤日益增加,近年颈椎损伤日渐增多,但颈椎损伤的漏诊或延迟诊断率仍达5%~20%[1]。如没有及时发现和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会造成严重后果,常造成患者高位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现将我院1993年9月—2008年4月颈椎损伤漏诊的36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以期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1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34例,女性2例。年龄4.5~58岁,平均38岁。受伤原因:车祸16例,摔伤11例,高处坠落6例,打击伤3例。临床表现:均有颈部疼痛,伴肢体感觉障碍18例,同时具有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10例,显示运动障碍8例。合并伤:头及颜面部、颈部皮肤损伤,或四肢肿胀畸形、疼痛18例,颅脑损伤10例,腹部外伤6例,血气胸2例,伴有休克者4例。22例患者完全清醒。14例患者有意识改变,其中伴有昏迷6例(入院时已处于昏迷状态4例),烦躁5例,醉酒状态3例。本组均在患者颈部疼痛加重或出现神经系统缺陷经反复检查后明确诊断。首次诊断距确诊颈椎损伤时间5h~7天,平均2.5天。死亡4例:1例死于颈椎损伤,1例死于多发伤,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2结果

本组36例,低位颈椎骨折并/或脱位共24例(27.8%),寰椎骨折6例(16.7%),寰枢椎半脱位3例(8.3%),枢椎齿状突骨折3例(8.3%),颈段脊髓完全损伤5例(13.9%),不完全损伤13例(36.1%),合并横韧带断裂5例(13.9%)。

19例(52.8%)患者因有意识状态改变或有其他严重损伤,无法提供病史。14例(38.9%)患者无法实施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其中11例(30.6%)由于其他损伤造成严重的意识改变,3例(8.3%)由于醉酒,10例(27.8%)有其他严重损伤,如休克、腹腔脏器损伤、颅脑损伤等,在最初的检查中集中在严重损伤,发现颈椎损伤是在生命体征稳定之后。3例(8.3%)患者采用了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和颈静脉置管等急救措施,影响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必要的颈椎保护。21例(58.3%)缺少完全的X线图片,其中14例(38.9%)在最初的诊断中仅拍摄了颈椎的侧位片或正位片,7例(19.4%)未作颈椎X线摄片检查。4例(11.1%)漏诊是由于X线片未显示低位颈椎损伤的平面。8例(22.2%)延迟诊断的原因是对X线片的错误解释。6例(16.7%)延迟诊断、漏诊是由于低年资医生没有发现异常X线片,由高年资医生重新阅片发现。17例(47.2%)由高年资医生查房时提出进一步检查时发现。通过重复标准摄片确诊2例(5.6%),功能性屈曲/过伸位摄片确诊3例(8.3%),CT或MRI确诊31例(86.1%)。

3讨论

3.1漏诊原因

3.1.1伤情复杂由于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而忽略了头颈部不适或疼痛,且医生把精力集中到明显外伤的处置而忽视了对本病的检查。本组17例患者中有并发休克、血气胸、呼吸困难、严重颅脑或腹部外伤等,早期以抢救生命为主,或处理其他部位损伤,对于颈部损伤未作检查并采取保护措施。

3.1.2病史不详医生不能获得准确病史,未全面地进行体格检查也是漏诊的常见原因,主要发生在患者有意识状态改变或有其他严重损伤,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儿童、伤后逆行性遗忘、或醉酒状态。本组14例患者在最初的诊断中无法实施全面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3.1.3检查手段不完善和对图片的错误解释本组21例缺少完全的X线片,其中14例在最初的诊断中仅拍摄了颈椎的侧位片或正位片,7例未作颈椎X线摄片检查,12例上位颈椎损伤者在早期诊断时未作张口位摄片检查。

3.1.4体检不仔细本组9例患者头面部皮肤有擦伤,1例有颈部皮肤擦伤,无或有双上肢麻木等,未引起首诊医生重视,入科后由专科医生发现。另有6例患者有头颈部外伤史,无或有上颈部疼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颈椎X线片未见异常,症状出现或加重后经CT或MRI检查确诊。

3.1.5经验不足与文献报道一致[1],经验不足也是发生漏诊和延迟诊断的重要原因。本组36例中有26例发生在5年内工作经历的医生中,7例发生在5~10年工作经验的医生中,3例发生在10年以上工作经验经历的医生中;28例为急诊科或其他临床科室医生漏诊,8例为骨科低年资医生漏诊。

3.2如何避免漏诊

3.2.1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对无脊髓损伤表现者,首诊医生往往重视不足,易忽视对颈部的检查。因此,对无脊髓损伤症状和体征的严重损伤,首诊医生应对此类患者高度重视。特别是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受伤机制。外伤后出现颈枕部疼痛及活动受限时,应考虑到颈椎损伤的可能,要常规行X线检查,包括正侧位片和张口位片。

3.2.2伤情复杂的患者,应在生命体征稳定后排除颈椎损伤对有多发伤且不能准确提供病史者,若高度怀疑有颈椎损伤应予颈部外固定,避免颈椎损伤进一步加重。对于严重损伤和神志改变的患者,由于神经系统体格检查通常不可靠而存在进一步诊断的困难,可以采用颈围保护颈椎,直到患者清醒或意识恢复并经过仔细的检查排除颈椎损伤。

3.2.3完善影像学检查对疑有颈椎损伤而没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尽早予以颈部有效制动,同时行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线检查,张口困难或X线片检查显示不完全时,应行寰枢椎CT检查;对于有意识障碍的严重损伤患者,进行头部CT检查的同时可以常规进行颈椎扫描[2]。与前2种影像学检查相比,MRI对颈椎检查具有明显优势[3]。

3.2.5完善检诊制度患者意识改变时难以配合不同体位X线摄片检查,X线片也难以达到最佳效果,给低年资医生正确解释颈椎片造成困难,此时应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阅片。对伤情复杂者需引起高度重视,上级医生应及时检诊,在保证生命的前提下完善辅助检查,必要时同专科会诊以排除颈椎损伤可能。

【参考文献】

[1]PlatzerP,HauswirthN,JaindlM,etal.Delayedormisseddiagnosisofcervicalspineinjuries[J].JTrauma,2006,61(1):150-155.

颈椎骨折范文篇8

Earlysurgicaltreatmentforlowercervicalspineinjuryin55cases

【Abstract】AIM:Tostudytheaim,suitabletimeandtechniquesofearlysurgicaltreatmentforlowercervicalspineinjure.METHODS:Fiftyfivecasesoflowercervicalspinefractureandfracturedislocationweretreatedwithearlysurgicaltherapy,amongwhom43casesweretreatedwithanteriordecompressionandillacautograft,and12casesweretreatedwithposteriordecompression.RESULTS:Threeofthesixcaseswithcompletespinalcordinjurydied.Fortynineofthe52caseswerefollowedupfor4-49months,averaging21months.Thereweredifferentdegreesofneurologicalrecoveryinthe41caseswithpartialspinalcordinjury.CONCLUSION:Surgicaltreatmentisusefultotheearlyreconstructionofstability.Suitabletimeandtechniquesofthesurgerydependonthepatientssituation.Theuseofinternalfixationafterdecompressionandbonegraftwillexpandtheclinicalapplicationofthesurgicaltreatment.

【Keywords】cervicalspine;injure;surgicaltreatment

【摘要】目的:探讨下颈椎损伤早期手术治疗的目的、时机和方法.方法:下颈椎骨折、脱位并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55例,早期分别施行前、后路减压固定手术.其中前路减压43例,后路12例.行内固定17例.结果:脊髓完全损伤6例,死亡3例,随访3例神经功能无恢复.脊髓不完全损伤49例,随访46例,随访时间4~49(平均21)mo.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41例.结论:早期手术治疗有利于及早恢复椎体稳定性.应根据具体伤情决定手术时机和方法,采用前或后路减压均可起到良好疗效.内固定的使用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关键词】颈椎;损伤;外科治疗

0引言

在颈椎骨折脱位中,80%以上发生于下颈椎,其中70%合并脊髓伤或神经根受压症状[1].下颈椎损伤伤残率高,对其早期手术干预一直存在争议.我们行早期手术治疗55例,对早期外科处理的目的、时机、手术方法的选择等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组55(男48,女7)例,年龄22~79(平均4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9例,高处堕落18例,运动损伤3例,重物砸伤5例.损伤部位:C4骨折9例,C4~5脱位8例;C5骨折10例,C5~6脱位8例;C6骨折10例,C6~7脱位10例.按下颈椎损伤的生物力学分类分型,屈曲压缩性骨折20例,其中压缩超过椎体高度1/2者14例.爆裂性骨折9例,骨折脱位26例.并发脑外伤6例,并发四肢骨折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h~21d.24h以内者9例,24~72h12例,72h~7d10例,7~21d24例.脊髓损伤情况:完全损伤6例,不完全损伤49例.按ASIA分级标准,A级6例,B级10例,C级16例,D级23例.所有病例均在入院后1wk内手术.

1.2方法

1.2.1术前处理术前常规颅骨牵引或枕颌带牵引,牵引重量根据受伤节段和伤情决定.入院后即予激素及脱水药物.受伤时间小于48h且有条件者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31mg/kg,1h内滴完后,5.4mg/kg23h内滴完.同时应用胃黏膜保护剂,防止消化道出血.

1.2.2手术方法

①前路手术:插管全麻或颈丛麻醉.右颈前斜或横切口.显露椎体包括伤椎为中心上下各1个椎体.先切除与伤椎相邻的上下2个椎间盘,然后切除伤椎大部.再切除相邻椎体的上下缘使成一台阶便于植骨块放置.用刮匙或高速磨钻将残留椎体后缘清除,彻底减压.取自体三面皮质髂骨块,制成长度略大于颈椎开槽处的矩形骨条;牵引下植入骨槽内.本组前路减压植骨43例.其中13例作颈前路带锁钢板(ORIONACLP系统)内固定.②后路手术:插管全麻.颈后路正中切口.显露椎板范围根据减压要求决定.后路手术采用颈椎管成形术(单开门或双开门)或椎板切除+侧块钢板内固定.不论何种术式,均先在减压节段的椎板上距小关节突内缘2~3mm处开槽.开槽可用尖嘴咬骨钳或高速磨钻.椎板切除者将两侧开槽处椎板内外皮质完全切除,椎板揭盖取除.单开门者保留一侧开槽处椎板内层皮质,另一侧完全开槽后将椎板推向一侧,然后将棘突基底部缝合于对侧关节囊.双开门者保留两侧开槽处内侧皮质,另切断棘突基底部后向两侧开放椎管,中间嵌入植骨块后钢丝固定.本组采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者6例,双开门2例.另有4例椎板切除后用侧块钢板(AXIS钢板)内固定.

术后均用激素和脱水药;放置引流72h内拔除.单纯减压植骨者行枕颌石膏或颈胸石膏固定,行内固定者仅用颈围保护.根据具体病情及术后植骨块生长情况决定外固定去除时间.手术后3d,6wk,3mo,6mo分别摄片复查了解内固定和骨生长情况.出院后所有病例要求门诊随访.

2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成功,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3例死亡,均为脊髓完全损伤和行前路减压者.2例为术后损伤平面上升,分别于术后6d和45d死于呼吸衰竭.1例创伤性低Na+血症和全身营养衰竭于术后68d死亡.其余病例恢复顺利.平均住院日34d.37例住院期间有神经功能改善.本组除死亡3例外,其余52例中40例行前路手术,37例获得随访;12例行后路手术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49d,平均21d.24例前路单纯减压植骨者2例出现植骨块松动,其中1例畸形愈合,1例于术后4mo再次手术行前路钢板内固定,于术后3mo获得骨性融合.其余23例在均3~5mo内获骨性融合.行前路内固定13例无钢板,螺钉断裂、松动、脱落,于术后4mo内获骨性融合.后路手术12例,8例单纯植骨融合者出现3例颈椎前曲,骨性融合时间3~6mo.4例内固定者在4mo内获得融合.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Tab1).表1前后路减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略)

3讨论

重建椎体稳定性和恢复脊髓功能是下颈椎骨折脱位早期手术治疗的目的.长期以来以牵引和外固定为主的保守治疗方法已逐渐被临床实践所否认.保守治疗早期不能实质性地改善脊髓功能;固定也不够切实,晚期脊柱畸形发生率高.早期手术治疗应该达到下列目的[1,2]:①从前路或后路两个方向取除对脊髓的压迫物,恢复椎管容积,防止早期脊髓继发性损害;②早期恢复椎体稳定性,减少患者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③对不稳定节段早期固定,防止后期的颈椎不稳和晚期继发性脊髓损害;④使用内固定者达到更精确复位和牢固固定,从而减少畸形.

手术时机的选择一直是颈椎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最有争议的问题.争议的原因相当复杂,除了对创伤造成的不可逆损伤程度无法精确估计,对脊髓损伤机制了解的不彻底也是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应根据不同的伤型和伤情决定手术时间.脊髓不完全损伤者如椎管内有明显占位压迫脊髓者,只要全身情况允许,在充分准备后应尽快手术解除脊髓压迫,以求最大限度地保留脊髓残留功能.脊髓急性压迫伤的病理过程已经明确[3-5],在创伤后数小时即有血管病理改变,灰质的不可逆坏死在伤后5d出现,白质血供相对少,耐受性相对较高,在伤后7d才开始病理改变.这一点提示临床早期手术减压可能有利于压迫脊髓的神经功能恢复.对于脊髓完全性损伤者,由于脊髓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很小,且脊髓损伤重,早期手术有可能导致损伤平面上升,对于损伤阶段位于C4以上者,风险更大.因此此类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充分准备下手术,手术时间可相对延后.本组死亡3例均为脊髓完全性损伤,节段较高.

具体术式的选择,应根据脊髓受压位置,创伤类型等因素具体分析,而不应拘泥于单纯的前路或后路一种方式[4-6].由于下颈椎脊髓损伤的脊髓压迫常来自前方,因此前路椎体减压+植骨融合术已广泛运用于下颈椎损伤.前路手术的适应证包括[3,5,6]:①前中柱损伤:累及椎体和椎间盘的损伤,包括椎体的压缩、粉碎性骨折,类滴状骨折;前纵韧带,前方纤维环和椎间盘完全破裂(过伸性损伤);②后结构断裂伴有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或骨折者;③无骨折和不稳的颈椎损伤,发现有椎间盘突出伴有神经损伤者;④三柱损伤颈椎严重不稳者.前路钢板内固定技术的发展,更扩大了前路手术的适应证,使得原来属于禁忌的后结构不稳也纳入前路手术范围[2,3,6],同时也减少了单纯植骨融合术后颈椎畸形的发生率.我们发现,对有原发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等基础上的颈脊髓损伤,后路颈椎管成形减压可取得良好的减压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家顺,贾连顺.当代颈椎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7:94-95.

[2]KingJTJr,MoossyJJ,TsevatJ.Multimodalassessmentaftersurgeryfor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J].JNeurosurgSpine,2005;2(5):526-534.

[3]AlKhateebH,OussedikS.Themanagementandtreatmentofcervicalspineinjuries[J].HospMed,2005;66(7):389-395.

[4]TanHB,SloanJP,BarlowIF.Improvementininitialsurvivalofspinalinjuries:A10yearaudit[J].Injury,2005;36(8):941-945.

颈椎骨折范文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均由颈髓受损所致,年龄35-75岁。其中外伤12例,脊髓肿瘤13例,脊髓型颈椎病21例。其中临床表现四肢全瘫3例,不全瘫43例。

1.2术前准备:

1.2.1心理护理:颈椎手术,手术以颈前路切口,容易损伤血管鞘及神经鞘,病人对此手术常有恐惧心理,因此护理过程中应首先做到耐心,仔细,同时要了解手术部位等及各个时期的特点,协助医生观察,并及时反映病情变化。

1.2.2对外伤所致者常规行颅骨牵引、枕颌带牵引复位固定,以保持有效牵引;注意经常检查牵引带是否松散或脱落,防止牵引锤接触地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保持病人处于正常的牵引体位;牵引重量要适度,注意防止过度牵引。

对颅骨牵引者应预防针孔处污染,针孔处应用无菌纱条包绕保持皮肤及床铺的清洁,不要触碰和移动牵引针,每日在牵引针孔处滴70%酒精2次。

1.2.3治疗配合:常规给予吸氧吸痰。鼓励病人咳痰,尽量多做深呼吸,指导患者家属作术前气管推移训练,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备好气切包及吸引器。

2.3手术方法及术后治疗:本组病例采用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术28例,单纯后路减压12例,颈椎管扩大成型术6例。术后均给予吸氧、脱水、营养神经、预防感染等治疗,并加强呼吸道管理,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预防并发症,及配合康复治疗。术后常规颈围固定2-3个月,定期复诊。

2结果

手术前后并发症:46例病人共出现并发症10例次。其中褥疮1例(院外带),高热1例(术前),低血压1例,吞咽不适4例,脑脊液漏2例,肺部感染1例。无泌尿系统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及内植物松动等并发症。

3讨论

3.1术前心理护理及病情观察的重要性:

3.1.1术前护理尤其重要。向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健康宣教和指导,让患者对疾病的发病机理、发展规律及目前的治疗措施、手术指征、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效果有一定了解,使患者中心有数,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争取较好的疗效,讲清手术经过、麻醉方法和手术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讲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关心体贴病人,不管是做每一项护理操作都做到人性化服务。本组33例经过以上心理护理,顺利的度过了围手术期。

3.1.2病情观察是术后的关键。①首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呼吸的变化;②注意术口情况,观察术口敷料渗血情况,如果发现术口肿胀,患者声音嘶哑,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③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关键,患者如出现气促、胸闷等症状,要及时处理,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④要注意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

3.2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肺部感染:高位不全瘫及全瘫病人围手术期易发生呼吸功能障碍和肺部感染,二者可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呼吸衰竭。而呼吸功能障碍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脊髓损害造成呼吸肌功能麻痹,颈椎骨折患者因瘫痪,胃肠胀气,肺膨胀功能不全加重呼吸困难;病人咳嗽无力,影响分泌物排出造成气道阻塞。严重者肺不张,既可直接影响呼吸功能,又可导致肺部感染,加重呼吸功能障碍;手术过程中气管插管,牵拉神经、血管鞘造成剌激,可引起喉头、气管、血管、神经水肿,阻塞气道等。对于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我们的原则是运用敏感抗生素的基础上,强调以预防为主,药物化痰,鼓励排痰,加强吸痰,加强护理,定时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嗽,尽量做深呼吸,必要时给予呼吸道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控制炎症,减少分泌物,并准备好气切包。

高热:颈椎骨折合并急性脊髓损害病人,术前术后均可出现390C以上的高热。以术前多见,主要是脊髓损伤后体温调节障碍所致。高热可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也增加手术风险,需要将体温控制在相对比较安全的范围,此时药物防温常常无效,而物理降温是主要手段,一般我们采用冰袋置于病人的双侧腋下、双腹股沟处,注意要勤观察,勤巡视,预防冻伤,随时观察放置冰袋处的皮肤情况。

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的治疗有时比较困难,电解质紊乱可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并造成病情更加复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采取的措施除密切观察病人体征变化,如心率、呼吸、腹胀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还定期复查电解质并及时补充,本组病人采取此措施,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低血压:本组1例病人伤后持续低血压(血压66-90/40-60mmHg),经用多巴胺维持循环血压约10天后,患者血压维持在100/70mmHg,病情平稳后顺利转入康复治疗。

本组4例出现脑脊液漏,经运用抑制脑脊液分泌药物和局部加压,保持头低脚高位治疗后痊愈。4例有吞咽不适感,考虑为内植物安放位置引起,因无明显影响,未予特殊处理。

本组1例褥疮病人是院外带入,通过每天换药,激光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治疗、精心护理,3周后创面完全愈合。

本组虽无院内褥疮、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但它们均是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害并瘫痪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关键在于预防,在于落实科学的护理制度。

3.3其他注意事项:要预防并发症,必须落实科学的护理制度。①如定时翻身,并建立翻身卡,每班交接,并作好记录。拍背,用双手拍背,从肺底部慢慢向上叩背,连续拍4-5次,教会病人深呼吸的方法,鼓励病人多咳嗽,多饮水。骨隆突处用红花酒精按摩,保持床铺清洁干燥,颈部两侧用沙袋固定,使头部制动,采用轴向翻身,保持与躯干一致,左右旋转不大于300,避免拉、推,以免损伤皮肤。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排除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密切观察呼吸情况,以及颈部有无肿胀,声音嘶哑,伤口出血,肢体感觉运动异常等,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③对长期留置尿管病人,应保持尿管通畅,48小时更换远端尿袋,并定时夹闭尿管以锻炼膀胱功能,2-3周后,白天4小时可开管一次,使膀胱充盈,避免膀胱挛缩。每日尿道口擦洗一次,每日口腔护理2次。为预防便秘,鼓励病人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或在脐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20-30分钟,必要时遵医嘱用缓泻剂。④被动活动患肢,每日20-30次,并以电针灸针剌向上、下肢体穴位,防止肌肉萎缩,以及配合经络通治疗,后期配合运动康复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疗效。

4健康宣教及饮食护理、康复指导

颈椎骨折范文篇10

【关键词】颈椎损伤护理颅骨牵引

颈椎损伤病变部位高,致残率、病死率高,我科自2000年6月至2005年11月共收治35例,占同期脊柱损伤的23.5%,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9岁~68岁,其中颈椎骨折8例,脱位10例,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病变部位:寰枢椎5例,颈3、47例,颈5、612例,颈711例。

2治疗及预后

牵引治疗18例,经口齿状突切除后路植骨2例,齿状突螺钉固定2例,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9例,椎板减压4例。25例合并脊髓损伤中按Frankel分级,恢复一个级别者12例,两个级别5例,三个级别1例,无变化4例,死亡3例。

3护理

颈椎损伤病情重,发生率高,据报道我国每年每百万人口中有6.7人颈椎损伤,瘫痪率高达50%[1]。作好这些患者的护理工作,无论对家庭和社会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护理中我们体会到下列几点非常重要。

3.1搬运中的注意事项

颈椎损伤中即便脊髓未损伤,但因搬运不当亦可造成患者瘫痪,因此在急救、搬运过程和给患者翻身时一定要牵引头部,保持头与躯体成为轴位,避免颈椎伸屈或扭转[2,3],否则极易加重脊髓损伤。

3.2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3.2.1呼吸肌麻痹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易引起膈肌麻痹、呼吸肌无力,特别是寰枢椎脱位骨折更易压迫延髓,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应严密观察这类患者的呼吸,备好氧气、吸引器及各种急救药品。若出现呼吸困难立即行气管切开,对呼吸突然停止者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减轻他们的恐惧心理,使之配合好治疗工作。

3.2.2手术后的护理

对于前路手术后的患者,切口出血压迫气管、喉头水肿及脊髓水肿,都威胁着患者的呼吸功能,患者每时每刻可能发生呼吸停止,因此,要定时观察切口引流物的量和颜色,定时雾化吸入。如果喉头水肿,应在雾化吸入中加入一定量的地塞米松;出血者立即拆除切口缝线,放出血液。术后床旁常规备气管切开包、呼吸机,以防不测。

3.3吞咽困难的护理

术后立即发生,可能是术中损伤喉返神经或喉头水肿,在严密观察的同时,立即向主管医生汇报,查明原因。对于喉头水肿者,加强雾化吸入;喉返神经损伤者,配合医生做进一步处理。但在患者恢复前避免卧位饮食的同时,减慢饮食速度,吃饭喝水时不要说话,严重者鼻饲饮食。术后1个月发生者,常为植骨块脱落所致,此时及时通知医生,手术治疗。

3.4颅骨牵引护理

对于行颅骨牵引的患者,首先应做好解释工作,说明牵引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使患者作好心理准备,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每日牵引处滴75%酒精2次,每周换药一次。

3.5高热的护理

颈椎损伤因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常会出现高热。此种高热与感染性高热不同,应以物理降温为主,采用冰帽、酒精擦浴,并嘱患者多饮水。其次可遵医嘱应用激素,但应严密观察,以防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4]。

3.6尿道管理及排便护理

排便及尿道管理是重要的一环,伤后3d即可夹闭尿管,定时或觉得腹胀时开放尿管,若患者出现阴茎勃起;尿液从尿管周围溢出;或尿管注入200ml冷生理盐水,10min由尿管流出者表明膀胱功能可能恢复[1],可拔除尿管。训练排便时每天在餐后进行一次,目的是利用胃-结肠反射作用促其排便,训练同时按摩下腹部,刺激肛门区诱发排便,食用富含纤维食物。对上述无效者试用缓泻剂或润滑剂。

3.7褥疮的预防

截瘫患者皮肤失去知觉,加之长期卧床,骨突出部位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极易造成褥疮[5]。所以应用气垫床,每2h翻身一次,按摩骨突部位并涂滑石粉,保持床铺平整柔软,翻身时要注意躯体与头颈成一轴线,同时他人应牵引头部并保持一定的牵引力,防止牵引突然松脱发生意外。

3.8康复护理

3.8.1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

防止关节长期不活动而强直,失去正常功能。做肢体被动运动,可保持关节韧带活动度,减慢肌肉萎缩,防止肌腱韧带退化和关节强直。各关节各方向被动活动时,幅度应从小到大,髋关节伸展及内旋,膝关节屈伸,踝关节内外旋等运动,同时按摩脚趾末梢小关节到大关节,以促进血液循环。

3.8.2肢体运动锻炼

对不全瘫痪的患者在伤后或术后2周即可行徒手体操训练,继而试用哑铃、拉力器增强臂力。下肢训练是利用床上吊环平衡牵引,充分使膝、踝等关节活动。伤后3个月进行躯干上部的平衡训练,依靠背部支具先倾斜30°,再逐渐坐直。然后进行离床训练,最后借助工具站立、使用轮椅或行走[6]。

4体会

颈椎损伤的康复治疗应坚持下列原则: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帮助他们认识所存在的功能障碍是客观事实,正确对待伤残,对生活前途充满信心,使他们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保持或改善损伤后的残疾功能,促进躯体和肢体功能平稳及运动协调能力;预防褥疮、泌尿系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早期主动或被动关节功能锻炼;医疗体系的训练应坚持,从被动到主动,由简单到复杂,从弱到强,由床上到床下,从静止到运动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李加顺,贾连顺.当代颈椎外科学[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2126.

[2]耿传霞.颈椎损伤的护理体会[J].贵州医药,1995,19(1):26.

[3]刘瞧玉,陈宾.颈椎损伤及其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9,18(1):29.

[4]张天花,徐军.颈椎损伤患者体温异常的观察与护理[J].山西医学杂志,1995,9(6):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