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22:29:38

技工院校

技工院校范文篇1

㈠整体性原则

一是培训思路要有整体性,即与学校教学目标、现状未来等统筹安排,结合学校办学理念、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等整体情况,确立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前瞻性的培训思想。二是培训安排及实施的整体性,对培训要从需求分析、课程设计、培训方式选择、培训实施及培训效果等全面考虑和落实,要保证全体中高层管理人员都受到相应的培训。

㈡多样化原则

在培训方式和方法上采用多样化原则,如自我培训、网上培训、案例研讨、岗位辅导、参观学习等等。使管理人员能多视角,多空间、多层次的获得所需要的知识,以增进他们的能力。

㈢全体培训和重点提高相结合原则

全员培训,这是从技工院校整体发展考虑,以满足学校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无一例外地接受培训。同时,全员培训又要分清主次先后、轻重缓急,制定规划,分散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培训。

㈣严格考核和择优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为保证管理人员培训的有效性和参与的积极性,严格考核和择优奖励是保证培训有效实施的重要管理环节,也是检验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择优奖励则是调动受训人员其积极性的有力杠杆,学校可根据受训员工的考核成绩,设立不同的奖励等级,还可记入档案,作为与他们今后的奖励、晋级等评定、挂钩的依据。

二、管理人员培训设计的框架内容

技工院校的管理人员比较少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而是通过协助组织学校的教学管理,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服务的。对于管理者的培训更应关注能力、素质上的提高。管理者培训的流程设计与普通的流程基本相似,主要分为培训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培训实施与培训评估几个阶段,但是由于接受培训对象的素质水平以及组织培训的目的与普通培训的差异,在组织管理人员培训的具体细节上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如下图1所示:技工院校管理人员培训项目流程㈠培训需求分析做好技工院校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分析,应在规划与设计每一项培训活动之前,对各个部门及参与培训人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有必要对该部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及培训哪些内容。从理论上,培训需求分析一般从三个层次上进行,即:组织层次、工作层次和员工个人层次。首先,应主要通过对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气氛进行分析,了解学校现状、学校定位、未来发展目标等,来确定管理人员是否需要培训,需要何种培训。其次,对于技工院校的管理人员,其担任的工作内容不同于普通教师,对其的培训也不应停留在教师专业技能培训。通过管理人员所需能力和技能的分析,人力资源部要确定培训需求,最终决定培训的内容。最后,通过比较个人能力与岗位说明书中此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之间距离,考察管理人员目前管理部门的绩效情况与理想的目标是否存在差距,然后决定是否可以通过培训管理者来矫正偏差。㈡培训内容的设定及方法的选择进行了详细的培训需求分析后,进入培训计划的设计阶段。在设计培训时应注意培训计划应结合培训需求分析和人力资源整体目标,也要考虑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更要注意培训内容的设置和选择的方式方法。

1.基层管理人员培训

对基层管理者培训的内容侧重于专业知识、技术以及与教学工作相配合的基本管理方法,提供有效处理教学一线日常工作的各种问题的技巧。对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培训采用课堂讲课法,对实际操作能力采用角色扮演法比较好;同时给予工作态度的适当培训,采用游戏式的培训方法。

2.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

技工院校范文篇2

技工院校教育主要包含了德、智、体、美、技能等各个方面,教育工作者的核心职责在于培养人和教育人,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具体特征,科学有效地开展好教育工作。而德育属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方式,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言行,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人们必须要充分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确保技工院校学生能够成为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

二、当前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从当前国内大部分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实际实施状况而言,依旧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方面是技工院校的生源远远不足,因为传统思想理念的影响,很多人都觉得技工院校是平时不好好学习、落榜的学生才会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技工院校的招生带来了影响。同时因为学校的教育管理无法与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在当前这样一个时代,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思想方面也存在非常大的叛逆性,但很多技工院校没有真正重视这一问题,依旧采取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或者灌输性教育模式来开展德育工作,学生难以主动的接受,降低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在技工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德育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没有得以充分体现,因为技工院校更加偏向于对学生的职业性和专业性要求,常常将德育当成是附属品,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德育的重要作用,导致德育工作的地位严重削弱,很多德育工作开展起来也困难重重。与此同时,技工院校德育工作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其整体性无法得以体现,加之和德育工作相关的各种制度规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开展起来缺少规范和保障。[1]

三、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对策

第一,转变传统德育教育理念。新时期的人才不单单应当拥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还应当拥有现代人所需要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技工院校所培育的学生是新时代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应当拥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以及基本道德素养,特别是要培养他们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意识。要实现这些目标,仅仅依靠学生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人们应当进一步改革创新德育工作机制,促进德育系统化改革。技工院校在组织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设置职业道德常识课,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各专业的学习中来,进一步拓展德育工作的深度与广度。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技工院校学生,积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树立现代化的德育观念,让现代意识和传统教育一体化,既树立远景目标,又制定层次要求,这才是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方向。第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积极的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主动性。将德育工作真正融入各类活动中来,例如说定期组织主题班会,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主题、收集材料、自己主持,或者举办演讲比赛、故事大赛、辩论比赛等,力求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这些活动。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展德育教育。或者人们可以组织全校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到社区劳动、清洁街道等,让学生直接参与,让他们亲自动手体会。这些活动的开展相对于空洞的说教更具有价值和意义,也能够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唯有积极地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才能够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接受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第三,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因为技工院校的生源相对特殊,而近年来来自于离异家庭和农村留守家庭的学生数量持续增加,加之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文化成绩普遍不高,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不足,可以说很多学生都是学习的“困难户”。这些学生由于长期缺乏学习兴趣、心理上存在自卑情绪、面对挫折的接受能力较差,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人们必须要开展好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时刻保持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真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避免他们出现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人们可以每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课,为学生讲述心理健康知识和相关案例,同时积极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来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慢慢地转变他们的负面情绪,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2]第四,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在德育工作过程中人们能够发现,很多学生都会默默地观察教师的行动,教师的言行举止往往会对学生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优良品质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人们要重视这一问题,发挥出教育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从而为学生起到一个非常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如此便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学生向“善”的一面发展。除开言传身教之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也是一种有效的“粘合剂”,教师应当转变自身角色定位,和学生真正的交朋友,与他们真诚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而更好的实施德育教育工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技工院校必须要将德育工作当成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战略任务来抓。教师和学生都属于德育教育的对象,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技工院校德育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们唯有积极吸取借鉴优秀的德育教育方法经验,并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深入探讨研究具有技工院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方法,才能够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为国家输送更多高素质的综合技能型人才。

作者:李红伟 单位:济南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技工院校范文篇3

【关键词】会计转型;技工院校;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现代企业的经营,为保证自身发展的稳定性,给予会计工作高度的重视,所以只有能力更高、素质更高的人才,才能够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系统的会计信息。技工院校的本质,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型的人才,所以在会计转型的背景下,技工院校就必须对人才培养的方式进行调整,强化日常人才培养的效果。

1.会计转型引发的变化

1.1职能重心。会计本身具有核算的职能,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核算、监督的地位基本上是并重的。但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加大了对会计职能拓展的重视,如评价经济业绩、参与经济决策、预测经济前景等,即会计的基本职能发生了变形,传统的做账模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进而应该积极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进行结合,强化会计工作的职能作用。据统计,当前市场上存在2000万左右的会计人才,加之每年有90万左右的硕博毕业生参加工作,所以会计人才的数量非常庞大。但是,在众多的会计人才中,仅有10%左右的管理会计,人才缺口高达几百万之多,要求技工院校加大人才培养的重视。1.2人才需求。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已经将管理会计人才明确列入“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同时,《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还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界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即截止到2020年需要培养出30000名既可以理财,又能够进行管理以及决策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上众多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由此能够清楚地发现,技工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及时调整工作目标,以《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为基础,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从而发挥自身人才培养的职能、作用,提高会计人才的综合能力[1]。

2.会计转型后技工院校教学的方式

2.1调整教学的理念。在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应该结合现代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要求、需求等因素,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具体来说,由于会计转型所带来的变化,技工院校应该在培养学生会计做账能力的基础上,加大对其管理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某一企业的数据作为基础,完成对相关数据的做账,同时鼓励学生根据会计信息,对企业运营的效果、问题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发现问题以后,再鼓励学生对解决对策等进行讨论、探究,而教师则需要及时进行补充、完善,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从而适应会计转型的发展趋势。2.2创新教学的手段。在传统的会计教学中,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进行单一的知识讲解,但是因为会计转型的出现,企业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技工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创新教学手段,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技工院校可以在校内设置实训基地,在完成一阶段的理论知识教学以后,组织学生进入实训基地中,模拟企业各个不同的会计岗位,加深学生对会计岗位的认识、了解。同时,基于这样的创新方式,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氛围,进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2]。2.3优化教学的模式。在会计转型的背景下,技工院校在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实现对教学模式的优化,进而能够提高学生的会计能力。基于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能力、教材的内容、企业的需求以及时代的发展等,构建会计课程教学体系,同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知识、素材等,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还可以将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应用在会计人才的培养,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刺激感”。长此以往,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提高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技工院校的综合实力。

综上所述,在会计转型的过程中很多方面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所以技工院校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在这一基础上,技工院校转变了教学的理念,同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切实优化了当前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培养会计人才的教学目标。因此,结合本文的分析发现,将文中所提及的教学方式,应用在技工院校的教学中,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莎.财务职能转型背景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与改革[J].当代会计,2018(09):74-75.

技工院校范文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班级管理;对策

技工院校承担着培养国家技能技术人才的重任,然而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中高考落榜的学生,生源质量不如人意。要把这样的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之才,班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班级管理不仅决定了班级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学生的未来与发展。因此,班主任能否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技工院校班主任管理的特点

技工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普通教育,技工院校班主任的工作更多、更烦、更累。具体而言,技工院校班级管理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管理对象的特点技工院校招收的学生从家庭背景来看,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生源当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有的是从小由祖辈带大,其中不少是在单亲家庭长大,总之这些学生当中有不少在心理上有自卑感,在学习上有挫败感。从生源质量来看技工院校招收的主要是中高考落榜生,在文化素质和行为素养方面个体差异很大。从学生来源来看,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省属技工院校,生源覆盖全省乃至全国各地,90%的学生为寄宿生,学生的惰性、不爱学习等个性化陋习时时可见,使得技工院校整体的学习氛围较差,增加了班主任的管理难度。1.2管理内容的特点首先,班主任是学生生活上的保姆。技工院校的学生多为住校生,班主任的管理内容就必须从课堂延伸至宿舍,要定期到宿舍巡查,照顾学生的起居生活。其次班主任是学生品德的塑造师,要保证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就需要班主任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和综合管理。最后,班主任是学生专业技能成长的导师,技工院校的教育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成长,必须强化管理,通过严格、全面的管理措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技能的提升。

2技工学校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方法

2.1选拔优秀班级干部。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肩右膀,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是创建优秀班集体的基石。因此,班主任要重视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在新生入学之初对学生的信息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和筛选,结合军训的表现确定人选,并采用无记名投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民主选举,最后综合各项情况确定班长人选,既发扬了民主又保证选出的班长是班主任的意中人。选举完成后,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听取他们工作的汇报并及时提醒他们要起到带头作用,对他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引导和帮助,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促进班集体的管理。2.2建立班级奖惩制度。技工院校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存在不守纪律,不讲卫生等陋习,为了创建讲文明守纪律的班集体,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势在必行,通过制度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约束与激励,从而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在制定奖惩制度时,分班主任提议、小组讨论、班会表决通过三步。奖励与惩罚仅仅是一种方式,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进步。通过科学的奖惩制度,让同学们了解到自己存在哪些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引之下逐渐纠正缺点,获得进步,在班级内营造一种良性竞争氛围。让所有学生都意识到,表现好就有奖励,表现差就会受到惩罚,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2.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笔者所带班级学生年龄大多为十八九岁,与他们打交道时,班主任不单单自己要树立威信,还应当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要经常关心学生的生活,当他们在生活上遇到烦恼时要学会倾听,给予指导;当他们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要提供一定的帮助,帮他们渡过难关。适当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与学生打成一片,进师生关系,真正把学生看作与自己平等的个体,这样才能够为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2.4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要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班级凝聚力,提升凝聚力能够增强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班风学风向上。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班主任要重视开展相应的活动,来提升班级凝聚力。一方面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参加系部和学校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和技能竞赛,另一方面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定期组织集体活动,比如寝室篮球交流赛、中秋茶话会,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每年一次春游或秋游,通过活动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奠定基础。

随着技能春天的到来,技工教育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技工教育,这对技工院校的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技工院校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要结合管理的特点与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不断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杨丽红.职业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浅谈[J].企业研究,2011(10).

技工院校范文篇5

一、发展技工教育,加快技能人才培养

(一)调整技工院校布局,扩大办学规模。

1.各市要根据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对技工院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适当压缩学校数量,扩大学校培训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对连续3年不招生的技工院校原则上予以撤销;对在校生达不到500人的技工院校通过联合、分离、转制、撤销等方式进行调整,使在校生均达到1500人以上。要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通过兼并联合、增加投入、抓大扶强等形式,集中力量办好1至2所示范性技工院校。对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技工院校要予以重点扶持,使之成为当地职业培训的龙头。

2.各行业举办的技工院校要打破行业之间的界限,进行合并和重组,扩大办学规模,实现资源共享。对企业举办的技工院校继续给予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为社会培养实用人才。

(二)科学设置专业,提高办学水平。各技工院校要适应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增加传统专业科技含量,注重新兴产业的专业设置。每个技工院校都要拥有若干个适应经济发展、办学成果突出的示范专业。要注意扩展技工院校的技工教育功能,把技工院校建设成为集职业需求预测、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技能鉴定、职业介绍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综合基地。部级重点技工学校可开办高级技工班,力争在“十一五”期间高级技工学校高级工班比例达到40%以上。

(三)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技工院校的资金投入,加强技工院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统筹安排教育附加,对其中用于职业教育的部分,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技工院校的发展,并列入年初预算。要安排专项资金,对技工学校示范专业设置予以支持。拓展技工院校发展的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债转贷资金,支持技工院校发展.

(四)突出技能培训,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技工院校要重视实习教学,突出技能训练,不断增加投入,完善实习教学条件,保证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课题训练在校内完成。要选择条件好、生产设备先进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实习基地。要按照劳动力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上下工夫,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省级以上重点技工院校中符合要求、经省劳动保障厅认定的主体专业,其毕业生可直接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技工院校发展

(一)纳入职业教育规划,落实院校待遇。

1.省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技工院校招生纳入职业院校统一招生计划,在录取批次上与其他职业院校相同。从2008年秋季开始,省劳动保障厅与省教育厅共同编制技工院校招生代码,统一组织招生工作。

2.除全省统一时间组织招生外,经有关部门批准,技工院校可根据企业用工需求,随时面向全省招生或跨省招生。

3.毕业生实行推荐就业与自谋职业相结合,实现多形式、多渠道就业。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分配,与其他职业院校毕业生一样实行派遣证制度,由人事部门统一办理。

4.技工院校在招生、收费、税收、建房、征地、用水、用电等方面与普通中等职业学校享受同等待遇。技工院校的实习工厂(场、店)享受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校办工厂的优惠政策。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学校新进教师学历要达到本科以上水平,现有教师3年内要达到本科以上学历。高级技工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学历要达到大专以上、操作技能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以上水平。其他技工院校实习指导教师要取得高级技工院校(高职院校)学历,操作技能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职业资格)以上水平。

2.发挥兼职教师作用。在加快培养一批胜任一体化教学的专业课教师和保持骨干教学力量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可聘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事业科技人员、高级技能人才兼职承担教学工作。

3.建立技工院校教师培训制度。有计划地组织技工院校教师参加出国研修培训、国内进修培训、企业顶岗锻炼,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教学业绩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4.完善教师考核晋级制度。将企业实践成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和年度考核的评价内容之一。40岁以下的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申报中级以上职称,应具有每两年两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和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证书。技工院校招聘企业的高级工以上人员为实习指导教师的,可不受学历和工人身份限制。

5.做好技工院校教授级高级讲师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评审工作。技工院校在专业技术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技能人才,可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三)落实技工院校学生待遇,做好困难学生救助工作。技工院校学生享受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同等待遇。政府办技工院校生均经费补贴由财政拨付,企业办技工院校从教育费附加返款中支出,民办技工院校自筹。各级政府要将技工院校中困难家庭学生救助工作纳入救助体系,建立技工院校贫困家庭子女援助制度。凡具有技工院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农村户籍学生和城市(城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可享受2年资助,每年资助1500元,第三年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方式资助。

(四)加强技师学院实训能力建设。各市要依托技师学院建立具有公共服务功能、对外开放的公共实训基地,所需经费由省市财政专项资金予以适当补贴。按照国家技师学院的设置标准,全省今年将重点建设5至10所教学质量高、办学能力强的技师学院。

(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1.要加强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积极探索校企共建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集团或联合体模式、运作机制。

2.加强10大培训集团建设。要按照校企合作要求,将省内重点企业纳入各培训集团,拓展培训集团功能,开展订单定向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普惠制培训。省、市财政安排的普惠制实训能力建设资金要优先用于10大培训集团建设。

3.鼓励技工院校参与“金蓝领”培训工程建设。技工院校参与承担企业职工进修、晋级培训任务的,所需培训经费由企业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中列支,同级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对培训成绩突出的,要给予奖励。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成绩突出的,有关部门优先推荐申报中央财政实训基地建设和国家职业教育基础设施支持项目。

三、加强领导,促进技工院校的发展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技工院校建设,把技工院校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技工院校发展纳入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认真制定相关政策,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加强技工院校能力建设。各地要大力改善技工院校办学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每个市至少有一所技工院校的主体专业实训设备不低于当地先进企业的装备水平,并具备一定的规模和较高水平的实训基地。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通过培训、引进、招聘,把最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充实到技工院校的教师队伍。

(二)加快技工院校改革。

1.各地要加快技工院校改革步伐,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举办技工教育,积极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合作等办学形式,尽快形成以政府办技工院校为主导、企业办技工院校为主体、民办技工院校为补充、各类型技工院校协调发展的格局。

2.各技工院校要突出办学特色,进一步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突破学科教育的思想束缚,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适应产业调整、科技进步、个性发展、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推进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和一体化教学,促进校企在培养技能人才上的进一步融合。有条件的技工院校可试行学分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全面推动一体化教学改革,搞好开放式教学和学分制管理,推进技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技工院校范文篇6

关键词:技工院校;绩效审计;风险管控

一、绩效审计的内涵

绩效审计就是审计人员运用现代审计方法对项目的经济性,有效性和成果进行科学的检查和评价,并根据检查和评价的结果提出建设性意见,为相关方面的决策提出参考性意见,以实现绩效管理风险管控。就技工院校来讲,绩效审计就是审计部门采用现代审计方法,对技工院校的绩效管理内容进行客观的评价。具体而言就是对技工院校的资源有效利用以及办学效益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参考意见,以利于技工院校绩效管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促进技工院校的发展。

二、技工院校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

技工院校绩效审计与其他企业绩效审计有所不同,因为技工院校的某些工作绩效不是能通过具体数量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尤其是有关提高学校声誉、学生培养、教学质量等过程的绩效评价,这些内容也应该包含在绩效审计中。针对纷繁芜杂的绩效管理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技工院校管理控制方面的绩效审计,主要是指对技工院校管理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以及管理机制进行评价,审计这些内容是否完善,科学,真实,有效。二是技工院校服务质量方面绩效审计,主要是对学校提供的服务方面进行绩效审计,比如学校为教学,科研等提供的后勤服务。三是技工院校管理责任绩效审计,主要是通过对各部门负责人职责履行情况的考核评价,必将促进被审计负责人积极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竭力避免决策失误。四是技工院校资金方面绩效审计,主要是针对学校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审计。由于当前技工院校办学模式引入了校企合作,因此资金方面的绩效审计将是技工院校绩效审计的重点内容。五是技工院校人力资源方面的绩效审计,人力资源管理是技工院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技工院校的正常运行和未来发展。对技工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审计主要是监督和评价技工院校人员配置是否合理,工作人员使用率是否高效,人员聘用及人才选拔是否合规,人员岗位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岗位重复,是否存在人力资源浪费等。另外,是对人力资源部门管理进行绩效审计,主要包括人力资源部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即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技工院校绩效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绩效审计的认识不到位。包括技工院校在内的教育机构对绩效审计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有人认为绩效的评价应当由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或相关专业技术部门来评价,有人认为当前审计的重点还是在真实性和合法性上,甚至有人认为审计是依法审计,就是审计事项是不是违法,不违法就不应该做什么绩效评价等等。(2)绩效审计的独立性体现不够。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要想实现审计结果的真实性首先就是要保证审计的独立性,绩效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也必须依靠绩效审计的独立性。技工院校审计工作往往偏重于财务管理方面,对于绩效审计一般没有独立的审计队伍和机构。(3)审计转型发展缓慢。当前技工院校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还是侧重于技工院校财务管理方面,对于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大都不够重视,致使审计转型发展缓慢。分析导致审计转型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技工院校对绩效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是绩效审计本身存在一定难度,绩效审计短时间内难以成为主流。(4)绩效审计的法制理念和审计观念存在不足。当前技工院校绩效审计仍然只注重对内部管理过程的监督和评价,还没有将绩效审计结果上升的法治层面。这就导致了对绩效技结果的不够重视,换句话说,就是对绩效审计成果的运用程度不高。没有将绩效审计结果上升到法制层面,那么对绩效审计结果的处理方式就比较随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绩效审计的作用和意义。另外,技工院校对绩效审计的观念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对绩效审计的重视度不高,对绩效审计成果的运用不够,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工院校绩效审计的发展。四、技工院校绩效审计方法研究技工院校绩效审计工作是针对各个审计项目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来实现的。绩效审计方法的选择是根据被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而确定的。总的来说,技工院校绩效审计的方法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1)审阅法是对被审计项目的项目资料及文件进行阅览和审查。审阅法主要适用于技工院校书面资料及文件较多的管理部门,例如财务管理部门,审计人员通过对财务管理部门的报表,账册以及财务收支计划,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考核标准,财务会议纪要等相关资料和文件的阅览审查,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2)观察法是技工院校绩效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项目的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例如技工院校的后勤管理部门,绩效审计人员通过对后请部门具体工作的操作流程和工作过程进行现场观察审视,监督和评价工作流程是否合规,操作过程是否按照制度要求执行。(3)访谈法是通过召开座谈会或个别访谈而取得证据的一种方法。访谈有多种方式,可以通过电话进行访谈,可以面对面进行访谈,也可以通过信函、网络的方式进行访谈。(4)抽样调查法是技工院校绩效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项目进行抽样监督检查,然后通过对抽样的监督评价来衡量该项目的总体情况。

五、技工院校绩效审计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必然趋势,技工院校必须明确缺乏监督和评价的绩效管理不能真正实现绩效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技工院校通过绩效审计来监督和评价绩效管理水平,并通过绩效审计结果来逐步改善绩效管理状况;用科学、真实、有效的绩效审计结果为绩效管理做评价,从而找出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因此,绩效审计是推动技工院校发展的重要保障。1.逐步制定和完善绩效审计制度。绩效审计制度是保证绩效审计工作顺利实施的保证,只有在科学严谨的绩效审计制度指导下,才能确保绩效审计工作有序进行。一方面,技工院校要充分认识绩效审计的作用和意义,重视绩效审计工作。另一方面技工院校审计部门要根据技工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财务审计制度,制定适合技工院校审计工作的绩效审计制度。由于技工院校办学模式逐渐向校企联合的模式转变,技工院校绩效审计内容也将更纷繁芜杂,只有科学完善的绩效审计制度才能确保绩效审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2.构建科学的绩效审计体系。绩效审计结果的有效性是绩效审计的重点,确保绩效审计有效性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构建科学有效的绩效审计体系。技工院校绩效审计体系建设要重点突出绩效审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来讲就是绩效审计要贴合技工院校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是保证绩效审计的有效性,这就要求绩效审计必须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标准,尤其是对一些既难用定量指标来衡量,又难用定性指标来评价的绩效管理内容,在绩效审计体系构建时就应该给出定性较强的指标评价,然后再进行细分,最终实现绩效管理内容的有效评价。3.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技工院校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技工院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逐步发生改变,对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为适应新形势下技工院校绩效审计发展的趋势,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一方面是要审计人员转变观念,走出传统绩效审计模式,紧跟时代和技工院校的发展步伐,创新绩效审计模式和方法,提高绩效审计的水平;另一方面是加强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学习,新形势下技工院校绩效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自身也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专业技能,以确保审计工作高质高效。技工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任,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通过绩效审计来促进技工院校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当前绩效审计还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工作当中不断的探索,逐步提高绩效审计水平,使绩效审计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熊平.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战略规划体系构建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03).

2.杜郁.高校绩效审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当代会计,2019(04).

技工院校范文篇7

【关键词】技工院校;创业教育

近年来,技工院校选择创业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增,为就业市场带来了可喜的前景。技工院校创业教育工作也随之开展,有效加强了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但是,技工院校创业教育工作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在简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从构建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做好学生的创业培训工作等三个方面来浅谈技工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方案。

一、技工院校创业教育工作的现状问题

目前,技工院校创业教育工作普遍存在一些尚未确立的问题,主要问题有三个,分别是: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是创业精神;是否将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创业教育应倾向于全体教育还是针对性教育。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大多数技工院校创业教育工作较为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业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导致部分学生的创业动力不足;其次,部分技工院校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只将其作为选修课;另外,当前的创业教育主要倾向于全体教育,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和重点教育。

二、技工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方案

1.构建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技工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工作时,首先要明确当前的创业教育要求,将其纳入必修课程,合理规划教育课时。教师应致力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创业教育活动,和学生一起绘制和编辑创业教育报刊,指导学生认知创业的重要意义,熟悉创业政策,学习与创业相关的法律,积累创业经验和创业知识,并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梦想,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技能。其次,教师应借助网络工具和微课教育模式为学生构建创业教育平台,设置SYS培训课程,组建创业交流网,促进新生和毕业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此营造生动、活泼的创业氛围。另外,教师应协助学校聘请校外专家来开展创业教育讲座,加强学生对创业实践的认知和理解。2.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创业知识、经验与技能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动力,引导学生认真研究创业项目,科学制定创业计划。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市场调查活动,了解创业的机遇,并把握机遇,理清创业思路,根据所学专业确定自己将来所要经营的项目。此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全面了解市场营销、信息采集和商务沟通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定期举办“创业项目大赛”、“创业作品展览”和“创业梦想演讲”等活动,从而有效提升创业教育的文化凝聚力,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创业理想,维持学生的创业动力。3.做好学生的培训工作。教师在进行技工院校创业教育活动时必须做好学生的培训与开发工作,坚持该项工作的五大原则,即战略性原则,学以致用原则,知识、技能与学习态度兼顾原则,全体培训与重点提高相结合原则,效果的反馈与强化原则。其中,战略性原则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的培训与开发工作放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因为创业教育工作具有阶段性,教育效果未必能立竿见影,很可能要等到一年以后才能体现较为明显的效果,尤其是针对创业技能和管理技能方面的培训。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战略观念,根据技工院校创业教学大纲、教育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规划,把培训与开发和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相结合,使其与教学战略相适应。学以致用原则要求创业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培训与开发工作必须学以致用,讲究实效。如果培训与使用存在割裂或者脱节,培训就会失去目标,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随之降低。因此,培训工作必须具有针对性,从实际情况出发,与学生的年龄、专业、技能、知识结构和职业素养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决定好培训内容,推动学生的培训与开发工作和创业教育活动的计划目标相一致。坚持知识、技能与学习态度兼顾原则是做好培训与开发工作的重要因素,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树立创业精神,制定创业计划的前提,而知识与技能的提高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密切相关。教师应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学习专业知识、创业经验,提高实践技能,尽可能地开发自身的潜力和智慧。全体培训与重点提高相结合原则对培养创业人才具有促进作用,全体培训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体学生进行培训,全面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但是,全体培训并非没有重点和针对性,在进行全体培训的同时,应重点培训创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效果的反馈与强化原则可以检测培训与开发工作效率,总结工作经验和改进策略。培训效果的反馈特指在进行培训以后对学生进行考核检验,其作用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和偏差,丰富学生的创业经验。反馈的信息越及时、准确,培训效果则更为良好。培训效果的强化则是指根据培训反馈来加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从而进一步强化培训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技工院校创业教育课程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塑造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但是,技工院校创业教育工作普遍存在多种尚未确立的问题,主要问题是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是创业精神;是否将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创业教育应倾向于全体教育还是针对性教育,因此,教师在开展技工院校创业教育活动时应配合学校,努力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将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合理规划课时,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梦想,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做好学生的培训工作,全面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

作者:朱芳 单位: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技工院校范文篇8

1.实施生活和学习学徒制度

德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为德国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中高级技工人才,构筑了二战后德国腾飞的基石。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是一致的,注重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和感悟。与传统的学徒制不同,现代学徒制中学校教育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符合现代企业生产要求,培养方式也从单纯的经验学习到工学交替、理论实践并重,培养目标从单纯培养熟练技术工人发展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技能人才。学徒制的主要特点是学生在企业实践锻炼时接受师傅的传帮带,在学校接受老师的悉心指导,从而能够快速健康成长。技工院校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和工学结合模式,采用学徒制,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不仅仅靠教师的言传,更是靠教师的身教,这就是学徒制的魅力。同时学徒制的师生情和师徒情延续了父子情和母子情,学生的情感寄托转移到可亲可敬的老师和师傅身上,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很好地适应教师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管理方式。

2.落实家访制度

笔者学院学生来自省内外,以烟台、威海地区为主。学院寒暑假派出专门车辆,安排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和班主任到烟台每个县市区集中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进一步沟通学生生活学习情况,了解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学院一直坚持节假日集中家访制度,这是非常有效的家校合作举措。

3.建立网络版家长委员会

技工院校范文篇9

1.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些技工院校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学习与积累,导致学生严重缺乏物流专业的实践知识,与社会工作岗位脱节。

2.教学条件与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条件相对比较落后,财力投入不足,教学设备陈旧,影响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些技工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中“一体化”教师、“双师型”教师和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数量有限,部分专业教师只是从与物流管理专业相近甚至不同专业转过来的教师。这些教师大部分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难以很好地完成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

3.教学手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有些技工院校物流专业的实训条件比较差,教学方法还是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只能被动吸收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

4.学生综合能力达不到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随着现代物流的迅猛发展,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样化,既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又要学生学会物流规划的实践知识,还要学会利用最新的物流专业技术进行最优化运作的本领。现代物流涉及面比较广,实践性也很强,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活动。为此,企业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人人具备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去完成现代物流管理活动。物流行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主要是为社会商品流通服务,也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企业需要一流的物流人才,而一流的物流人才最主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物流市场的开拓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能够为物流行业客户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

二、完善技工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对策

1.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标准、岗位要求接轨

课程建设的质量高低,直接对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能否提升产生影响。要抓好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技工院校可以采取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模式,即将以学科理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转变成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来进行改革。这样就将人才培养方案跟职业标准及岗位要求接轨。以行动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技工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在知识内容的处理上,要突出此专业的实用性,相对淡化专业理论知识,注重通过实践活动来展开专业课程教学。二是依照物流管理专业工作岗位的有关能力要求,明确专业课程的目标,合理选择专业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突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技术应用性。

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练”为一体,强化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逐渐改变当前有些技工院校所使用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专业模拟训练等新颖教学方式;运用物流行业调查、物流规划及营销方案的制作、实地调研等多种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进一步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创新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技工院校范文篇10

一、技工院校在营改增实施背景下会计教学的不足之处

技工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是根据市场走向为指导的,营改增的改革,使得技工院校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的发展,但营改增扩大试点范围的措施实施后,技工院校不会立即使学生学会新改革的措施,在会计教学方面仍有不足之处,本人从以下两点进行具体的阐述:(一)教材陈旧,未及时更新。目前,技工院校会计学习仍然使用的是营业税方面计算的教材,里面涉及的许多部分,都与改革后的内容有所不同,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影响会计教学进度。营业税计算时如某公司运送钢材5t,消费5000元,收取3%营业税,也就是150元,营业税征收范围较小。增值税征收范围较广,出差住宿费、出售产品、商品加工等等,如购置全自动洗衣机,购置费为5000元,出售价格为6000元,不用重复交税,只收取中间1000的差值的税费,按规定收取17%的增值税,即(6000-5000)×17%=170元。所举例子只是营改增内容的一小部分,要想真正在未来工作中游刃有余,还需要增强对增值税的了解,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重新学习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的知识。(二)学生主动性差,对营改增关注程度较低。技工院校的生源来自初中,高中毕业生,对学历要求较低,受教育时间普遍较短,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较差。据长沙某高校调查显示,对营改增认识较高的学生占比21%,了解较为清晰的占比40%,对营改增知识不清楚或无所谓的占比9%,对营改增关注程度较高占比22%,关注度一般占比41%,关注程度低的学生占比10%,这就反映出我国营改增后整体认知度与关注程度较高,但仍有少量学生表现为无所谓的态度。加上此次改革力度较大,学生重新接受大批知识压力较大,也可能导致会计教学进行困难。

二、营改增背景下进行会计教学的措施

营改增是我国税务制度的一大改革,就目前学生关注度与了解程度看,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还需付出极大的努力,那么,在会计教学中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与实践能力,培养出专业性强适应性强的人才,本人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一)教师对营改增内容进行研究,改进教学内容。在国家初步大范围实施营改增时,暂时没有专用教材,在教学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实时性的问题,给讲解造成困难,教师的讲课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师应先对营改增的内容进行具体的了解与研究,学校可通过开展营改增会计交流会进行新征改税的交流或者观看相关新闻来增强自己的理解,教师对营改增的了解程度,极大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因此,教师在讲课前做好教案至关重要。在教学中,会有很多实质性问题需要改进,例如在营改增后,我国的报税是与之前有很大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提及此方面的内容,学生很难得到理解,还有关于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运输税费也由原来的7%变为交纳11%的增值税,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这只是营改增中改征的一小部分,可见教师要真正使学生对营改增内容得到理解,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关注度与学习兴趣。从上述对营改增后的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大部分技工院校的学生对营改增的关注程度不够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因此在会计教学中,必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营改增的学习兴趣。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离不开电子设备的陪伴,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低头族,”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内容,用图片、视频,音像等来吸引技工学院学生的注意力,在平时的交流中,通过班级qq群、微信交流群进行疑惑解答,并向群里不定时推送关于我国营改增的内容,来提高学生对营改增的关注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营改增的理解。传统的一教一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会僵化学生思想,使学生懒于动脑。技工院校面向的招生学生为初中及初中以上的学历,这类学生往往创新性思维更强,但自律性较差,会计为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起来较为枯燥,学生在上课是容易分心,只有采用多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来增加会计学科的趣味性,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上课通过列举小故事来增强学生对营改增的理解。我们都知道,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会计教学中,教师提前指导学生使用软件,在课堂上让学生扮演收税大厅工作人员,再现收税情景,从实践中加深对营改增的理解。这只是其中一种方式,在真正教学中,应该以人为本,因人而异。

三、总结

总而言之,国家进行税制改革后,技工院校应紧紧跟随时展的潮流,改进原有会计教学的不足之处,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形式,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加强对营改增的理解,并实时掌握社会动态,吸取经验教训。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增长见识,为国家培养主动学习、适应能力与实践能力双强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璐.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