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证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8:58:15

教育证书

教育证书范文篇1

第一条为加强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提高我市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落实省职改办《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职称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根据《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河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河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登记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登记管理的通知》,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继续教育登记制度是继续教育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掌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基本情况、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综合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三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是连续记载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的统一凭证,是专业技术人员报考、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优先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四条实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的对象是全市所有企事业单位(含非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我市各级人事部门人事关系的非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大专毕业生。

第二章登记内容

第五条继续教育登记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时间(学分)、学习内容、学习形式、考核(考试)成绩。

第六条学习时间是指实际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累计时间,按学时计算。每45分钟为一学时,每天以8学时标准换算。赴外地或出国学习的旅途时间不应计算在内。

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须完成继续教育时间累计不少于56学时,实行学分制行业或本系统对学时(分)有明文规定的可从其规定,参加省、市人事部门开展的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科目继续教育学时(分),记入本行业、本系统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分)。

第七条学习内容是指各单位根据继续教育规划和计划的具体要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实际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工作技能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内容。

公共课程的继续教育学习由人事部门负责组织;专业课程的继续教育学习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单位负责组织。

第八条学习形式是指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具体方式,包括参加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学术讲座、业务技术考核,接受电视、广播、函授等远距离教育及有计划、有考核的自学等。

第九条考核(考试)成绩可按分数成绩、等级成绩、合格与否或结业与否等方式进行登记。凡领取结业证书的,应注明结业证书号。

第三章登记办法及验证

第十条各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和有继续教育任务要求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各单位在每年2月底前将年度继续教育计划报市人事局备案,作为继续教育登记和验证的依据之一。

第十一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后,填写继续教育登记表,持施教机构发给的学习证明和继续教育证书,到本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进行登记。

第十二条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要依据学习证明,将学习时间(学分)、内容、形式、成绩等记入继续教育证书,并由经办人签字和加盖公章。

第十三条继续教育证书实行年审制。继续教育证书审验工作由市人事局负责,每年在职称申报推荐和聘任工作开始之前,完成上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审验工作。

第十四条验证部门要根据继续教育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单位年度继续教育计划和施教机构发给的学习证明,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所登记的内容进行审验,审验合格的,由市人事局经办人员签字后,须加盖“河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审验合格专用章”。

第十五条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周期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聘任)周期相一致原则,专业技术人员须完成本周期内各年度继续教育任务,并经审验全部合格,才能作为报考、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优先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

第十六条认真做好继续教育与职称管理衔接工作。对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聘任)周期内所缺年度继续教育学时(分),按照规定学时(分)要求,进行确认、登记和审验。学时(分)不足的,进行补训。没有补训的,不得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不得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第四章证书管理

第十七条市人事局负责全市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综合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继续教育证书与继续教育登记表同时使用。继续教育证书由省人事厅统一印制,由市人事局发放和管理。继续教育登记表全省统一式样,由市人事局印制,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管理,存入本人业务技术档案。

卫生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与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档案同时使用。

第十九条继续教育证书由市人事局加盖钢印,按统一规则编号,由专业技术人员本人保存。

第二十条专业技术人员持有的继续教育证书应妥善保管,如有损坏或遗失,应及时向所在单位和发证机关报告,说明理由,申请补发。

教育证书范文篇2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统筹管理的通知》(鲁政办发[20*]97号)精神,自20*年起市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毕业证书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验印。为规范验印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9号)要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结业证书由省教育厅统一印制,*教育印务中心具体办理。

二、市属中等职业学校验印钢印统一为“某某市中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专用章”。钢印直径为40毫米,“某某市中等职业教育”字体为仿宋2号;“毕业证书专用章”字体为仿宋小2号。

三、验印时,各校须报送的材料和注意事项:

(一)本届毕业生当年由省(或市)计划和教育部门核准下达的招生计划;

(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登记表;

(三)录取新生登记表(此登记表在新生入学二个月内报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作为毕业证书验印依据。录取新生如有变动,须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正式批复文件或意见);

(四)中等职业学校验印登记表;

(五)本届学生变动情况(如退学、转学、休学、开除学籍等)的书面材料。省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转学,市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跨市转学须出具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正式批复文件或意见,市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转学须出具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正式批复意见或文件;更改姓名者须出具个人申请、个人档案以及学校、公安部门证明材料;

(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须有《*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书》、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的成绩册。

教育证书范文篇3

1.加大政策宣传。根据住建部《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和省住建厅《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管理规定》,A/B类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主管部门举办的安全继续教育30学时以上,C类人员每年必须接受的继续教育不得少于40学时。今年开始,办理延期的“三类人员”每年未完成继续教育规定学时不得延期。今后,凡参加我市“三类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合格的人员,将在市住建信息网上公布,供各企业查询,接受社会监督。各企业要多渠道宣传“三类人员”安全继续教育政策,使大家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培训中心和质安科要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办理人情证,促进“三类人员”继续教育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2.精心安排课程。教育培训机构和安全管理部门要组织本行业专家座谈,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探讨,制定符合本行业相关专业贴近施工一线实际的安全继续教育内容。从本行业挑选一批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经验的两用人才,充实继续教育的师资力量,并组织教员说课,观摩听课活动,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将“三类人员”继续教育课程打造成精品课程。

3.加强办学管理。市建设教育培训中心要制定年度“三类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各企业根据计划制定本企业的“三类人员”参训计划。培训实行脱产和自学结合的学习形式,分类分专业办班,“A”类人员单独成班,“B/C”类人员联合办班,满足各层次人员的安全继续教育需求。各企业在集中参训前,先行安排时间组织自学,集中培训由市建设教育培训中心组织实施。培训期间,要加强班级管理,严格实行考勤,并将考勤纳入总分,缺课20%以上的人员,不得参加考试。考试实行闭卷,理论分占比80%,考勤分占比20%,加权平均60分及以上方为合格。

4.严格延期考核。延期条件:在有效期内,每年的继续教育达到规定学时,并经考试合格,且未发生违反“三类人员”管理规定的事件,方可延期。延期的有效期限为到期日的前三个月,错过有效期的证书将视为无效证书。各企业要明确一位安全或教育培训工作的同志负责此项工作,做好本企业“三类人员”继续教育计划的报批,督查三类人员的参训情况,经常关注“三类人员”证书到期情况,对于发生过期等失职行为的,企业要实行责任追究。

教育证书范文篇4

第二条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系普通高等学校以及承担研究生教育的其他机构(以下统称高等学校或学校)发给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凭证。

第三条国家承认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所证明的学历,持证人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待遇。

第四条按国家规定招收,入学后取得学籍的学生,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业后,根据考试(考查)的结果,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

第五条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分为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三种。

第六条毕业证书应具备以下内容:

(一)毕业生姓名、性别、年龄、学习起止年月(提前修完者应予注明);

(二)学制、专业、层次(研究生、本科或专科),毕业;

(三)贴有本人免冠照片并加盖学校骑缝钢印;

(四)学校名称及印章,校(院)长签名;

(五)发证日期及证书编号。

第七条结业证书应具备以下内容:

(一)结业生姓名、性别、年龄、学习起止年月;

(二)学制、专业、层次(研究生、本科或专科),结业;

(三)贴有本人免冠照片并加盖学校骑缝钢印;

(四)学校名称及印章,校(院)长签名;

(五)发证日期及证书编号。

第八条肄业证书应具备以下内容:

(一)肄业生姓名、性别、年龄、学习起止年月;

(二)学制、专业、层次(研究生、本科或专科),肄业;

(三)贴有本人免冠照片并加盖学校骑缝钢印;

(四)学校名称及印章,校(院)长签名;

(五)发证日期及证书编号。

第九条具有学籍的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及格(或修满学分),德育体育合格,准予毕业者,可取得毕业证书。

第十条具有学籍的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其中有一门以上课程补考后仍不及格但不属于留级范围或未修满规定的学分,德育体育合格,准予结业者,可取得结业证书。

第十一条具有学籍的学生学满一学年以上而未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中途退学者(被开除学籍者除外),可取得肄业证书。

第十二条学历证书遗失后,可由本人向原发证机构申请。原发证机构审查后依据其毕业(结业、肄业)的情况出具相应的学历证明。

第十三条普通高等学校接收的进修生,进修结束后可取得进修证明书。

第十四条普通高等学校未按国家招生规定而自行招收的学生以及举办的各种培训班的学生,学习结束后学校只能发给学习证明书,不得颁发毕业(结业、肄业)证书。

第十五条普通高等学校毕业和结业证书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统一制作,学校填写后颁发。普通高等学校肄业证书由学校自行印制并颁发。

第十六条统一制作的学历证书内芯印有“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结业)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制”及防伪标记。

第十七条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实行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学校三级管理。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地区、部门按招生计划及实际毕业(结业)人数进行总量控制,统一印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和结业证书或证书的内芯;制定有关学历证书的管理规定和实施办法;对学生的毕业(结业)资格审查和证书的颁发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所属高等学校录取新生和学籍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在地区范围内的普通高等学校的每届毕业和结业生进行毕(结)业资格审查,将学历证书按相应年份经国家审定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有关部委所属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数发给学校。

学校每学年将毕业和结业生人数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领取该年度所需的证书,填写并颁发给学生。

第十八条从1994年起,凡未使用“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制”的毕业或结业证书内芯而自行印发的毕业或结业证书,国家一律不予承认。在本《规定》下发前,普通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教育委员会有关规定向具有学籍的学生颁发的学历证书,国家仍予承认,毋须换发。

第十九条有特殊情况须颁发、换发毕业证书的,须报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

第二十条各地、有关部门、各学校必须加强对学历证书的管理。对失职、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责任者和单位,除责令其收回学历证书外,并追究有关人员和单位的责任,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对仿制、伪造普通高等学校学历证书者要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由国家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自之日起施行。

《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实施细则

一、自1994年,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结业)证书,使用国家教育委员会统一制作的毕业(结业)证书内芯。本、专科毕业(结业)证书封皮由学校自行制作(也可由学校自行设计后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制作)。证书内芯规格为(长)23.5厘米×(宽)16.5厘米。研究生学历证书封皮及内芯均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统一制作。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于每年3月底以前将当年预计毕业生数报我委高校学生司;预计毕业生数不能大于毕业生入学年份经国家审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有关部委招生计划数。经审核后,我委于4月底前将毕业(结业)证书(芯)发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

三、各校(研究生教育单位)每年将应届预计毕业生名册及其入学注册名册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对省招生部门录取名册、学校学生入学注册名册、预计毕业生名册进行核对、审查后,5月底以前按各校预计毕业生人数的105%将毕业证书内芯和研究生毕业证书发学校。

四、各校(或研究生教育单位)每年颁发证书工作结束后,及时将剩余证书(芯)数和作废毕业(结业)证书报(退)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于每年本项工作结束后及时填表(见附表)具报我委高校学生司。不退作废证书(芯)的按剩余证书处理;剩余证书(芯)继续使用,第二年发证时核减。

教育证书范文篇5

为进一步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满足社会对学历证书电子注册信息查询的需求,保障成人高等学校学生的合法权益,方便毕业生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现就做好2009年春季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发放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成人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发放范围和内容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颁发及电子注册的范围,必须是由国家批准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或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单位,按照国家和省下达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经省级招生部门录取,入学注册后取得学籍的在校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达到毕业要求的方可获得毕业证书,并予以电子注册。修学期满达不到毕业要求的,由学校书面报告有关情况(留级或休学,学校应保存学生原始资料,办理毕业证书延期最长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两年)。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填写应包括以下内容: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学习起止时间、专业、学习形式(脱产、业余、函授)、学习层次(本科、专科)、学校或培养机构名称、批准文号、证书电子注册编号及发证日期等。

二、成人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办理时间和报送材料

各高校要按照《2009年春季成人高等学校办理学历证书日程表》(见附件)的要求,携带本校预计毕业生相应年份的招生计划原件、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点)设置批复原件、新生录取审批表原件、学历证书电子注册上报数据光盘、毕业生图像采集光盘和毕业生学籍异动的有关材料原件等,到省教育厅学生处进行毕业生资格审核、领取打印毕业证书。毕业证书要使用教育部统一监制的内芯。

错误信息修改日期集中为2009年2月16日至3月20日。因没有参加图像采集或其它理由而未按时办理的,逾期不再办理。

三、成人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审核办理工作程序

学历证书资格审核是以当年新生数据网上核对结果为依据最终复核其学籍身份,从而确定其是否可颁发学历证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的必要程序。审核的主要内容是对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学籍资格进行复审,确认其学籍身份,确保每位毕业生学历证书资格准确,学历证书编号编制、学习形式及学习层次、照片信息与毕业生信息连接、证书内容填写(毕业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准确无误。

各高校要严格按照《成人高等教育学籍学历信息库操作流程》的要求,以当年新生数据网上核对结果、录取生源库和录取审批表原件的内容为准,采集毕业生信息,将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报省教育厅学生处审核;毕业生信息审核合格后,由教育厅统一打印《河南省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登记表》,加盖公章(一式二份)由教育厅和学校分别存档备案。按照教育厅统一证书模板打印毕业证书,学校粘贴照片,加盖公章和校长印章;教育厅复核毕业证书信息,确认无误后,加盖钢印,由各学校发放给毕业生。

四、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工作质量,确保毕业证书发放工作顺利完成

各高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责任到人,切实做好学历证书资格审核办理工作。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做好学历证书办理和发放工作。毕业证书手续必须由学校集中办理,其他部门或个人不得代办。各高校要使用由省教育厅统一格式的毕业生资格审查表,按要求由学生本人如实填写,经有关人员复核后,装入档案,以保证学生档案材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对漏报、错报信息,需补报或修改的,由高校具文并附相关证明材料按规定时间报我厅审核办理。因漏报、错报造成其它后果的,由学校承担责任。

教育证书范文篇6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1+X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提及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育训结合,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1]。1+X证书制度旨在鼓励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仅要通过专业学习获得学历证书,还应该强化自身的职业技能,通过参加对应的技能培训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最终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实施“1+X证书制度”的意义

“1+X”证书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指学生通过完成了高职课程体系的学习而获取的学历文凭,另一个则是指学生在某一具体职业技能上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只有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后,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需要和市场的需要。而高职院校在推动“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必将需要重构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搭设“1+X”课程体系以及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这都有助于快速提升职业院校的教育培养质量。1.1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1+X”证书制度中的证书正是为了响应企业的岗位需求,有利于培养企业的急需岗位人才,同时也更有效地实现了校企的协同育人。如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企业也作为参与者,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课程标准,从而不断完善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统筹利用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形成校企联合开展的长效机制。1.2有效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新改革。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效融合给高职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各个高职院校面对新的形势下,势必都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这种紧密的结合就需要各院校重构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搭设“1+X”课程体系,从而在授课中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1.3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更新,要求教师自己不但要掌握传统的理论知识,还需精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所需要的核心知识与技能,这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是一种良性的自我提升。同时,在不断开展的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考证以及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中,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都将得到更好的锻炼,较好地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从而全面提高了教师队伍团队的业务能力。

2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思路

2.1创新基于“X”技能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深化校企合作,把企业的用人需求引入学校,学校和企业共同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关键考核知识点融入专业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内,进一步实现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重新构建基于“X”技能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1+X”证书制度的亮点在于X的多样性,其中的1为学历证书,X为不同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X的多样性更好地满足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2.2构建全新的全面融入X证书的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分析。X证书中所需的技能知识点和实操关键点,实时调整、保证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的有效对接,设计出既包含了传统理论知识点,又融入了技能知识点的“证书型”课程。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就是要将BIM信息化建模技能融入相关专业课程的正常教学中,为后续BIM技术在某一工程技术领域的专项应用打下基础。例如,将建筑制图、房屋构造、建筑施工技术等专业课程中融入BIM知识,制定BIM技术与各专业课程相融合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课程,将BIM技术有效融入到原有专业课程中,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BIM信息化建模水平,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2.3重构BIM教学平台,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1+X证书制度强调的是融入X证书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证书型教学课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根据新的实际情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根据优化后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利用云平台、云教材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融技能于任务之中,以项目和任务为导向,结合工程实例,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中真正掌握到所需的理论知识点和职业技能;同时再结合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考证以及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种活动,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职业核心技能,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以及适应性,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要求。

3结语

“1+X证书制度”是适应国家行业需求、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的重大改革,是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新改革和企业转型后的用工需求的一种契合式实践。只有有效地将X证书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进而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2019-12-18].

[2]刘阳.新时代1+X证书制度的价值意蕴、理论基础与实现条件[J].教育与职业,2019(23):12-17.

[3]李寿斌.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25-28.

[4]褚义景.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9,21(3):42-45.

教育证书范文篇7

关键词:1+X证书制度;会计专业;高职教育

近年来,职业教育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为此国家也出台了多项措施。2019年,国务院针对职业教育下发了《职业教育改革指导意见》,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并且首次针对职业教育创新提出了“1+X证书”制度。1是指学历教育毕业证书,X是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资深类管理专业,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这一专业,如何结合“1+X证书”制度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要当前职业教育需要探索的问题。

一、1+X证书制度的作用

1+X证书制度是国家为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出台的一项新制度,也是构建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举措。随着1+X证书制度的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将进一步得到完善,职业院校也将实现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的共同作用,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有利于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提升社会资源投入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元办学的新格局。1+X证书制度实现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教育的共同作用,职业技能标准和专业学科教学加以衔接。职业教育中可以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加以融合。学生的职业教育不仅可以掌握专业知识,还可以提升技能等级。高职院校也可以将专业教学与技术培训统筹实施,实现职业技能与专业课程的共同考试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衔接新技术、新工艺。高职院校的教学会主动适应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教学可以更好结合就业市场新需求。1+X证书制度还可以推动职业技能等级教学资源与专业教学的共同开发,有利于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1+X证书制度也会推动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也将会对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产生影响。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1+X证书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需要研究的课题。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注重毕业证书管理制度的完善。当前国内的高职院校针对学业管理多采用学分制,作为一种有效教育模式,有利于适应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学分制管理存在过分注重学分数量,而学分质量难以保证。许多高职院校针对学分绩点指标,采用了淡化学分制的方式,以消除对学生毕业产生的影响。为了保证学生的就业率,许多高职院校采用了“宽进宽出”的方式,借助补考、毕业清考等让学生全部可以毕业。所以,高职院校针对毕业证书要有新的管理制度,要强化学分制的作用,消除毕业清考的影响,增加学分绩点,严格毕业证书管理,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成绩会对毕业的产生影响,以发挥“1+X证书”制度的作用,使学生认真完成学业,实现学有所得。(二)针对“X”的措施。1.职业资格证书的分类。当前国内针对会计专业设有不同的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第一类是具有职称性质的证书。由人社部与财政部共同批准颁发,分为初、中、高三个不同的级别,分别对应着助理会计师,会计师以及高级会计师和正高级会计师。会计职称代表着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第二类是执业类资格,是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考试,成绩合格后颁发注册会计师证书(CPA)资格证书。比如对于上市公司财务的审计,需要有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的相关人员来完成,这一证书也是我国当前会计界含金量较高,考取难度最大的证书。第三类证书是面向特定业务领域,比较典型的由人社部、税务总局颁发的税务资格证书,由人社会部、资产评估协会共同批准的资产评估师证书,此类证书表明从业人员在特定领域具有的专业知识能力。第四类为具有国际化的证书,比如特许公认会计师公批准的ACC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的CMA证书,此类证书在国际上受到了,因此是国际化证书。2.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定。依据《职业教育改革指导意见》,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认定与实施需要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主管部门来组织。所以不同类别的职业技等级的证书的认可需要有各级人力资源主管部门的组织实施,如果证书可以被人力主管部门认可,则保证公信力,因此针对职业等级的认定需要发挥政府的协同作用。《指导意见》还提到,职业教育需要发挥企业与社会力量的共同作用,以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办学的多元化。针对“1+X证书”制度,会计专业需要的职业等级认定需要实现行业、企业的共同作用,实现行业协会或者相关企业得以认可。针对职业等级证书的认定,需要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到从业人员的准入条件,以保证证书获得认可。为了推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同步发展变革。针对“1+X证书制度”需要的技能等级证书,要对课程设置加以优化,并且要注重实训,针对会计专业需要核心技能,设定相关的等级证书。教务部门也要将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相挂钩,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必备条件,以保证制度得以落实,保证与会计专业实际相结合。结束语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1+X证书”制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对于高职会计专业来说,要结合专业特点,分析研究“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以发挥“1+X证书”制度的作用,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怡萍,李海东,詹斌.从“课证共生共长”谈1+X证书制度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4):9-14.

教育证书范文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双证融通;探索

物流是一门研究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物理性流动过程,并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配送、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的新兴综合交叉学科。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物流对于国民经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广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大省,是我国东西部的结合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广西成为物流中心。无疑,广西将需要越来越多的各类物流人才,包括物流操作人才。

在广西要解决物流人才紧缺的局面,除了考虑发展物流人才的短期培训外,主要是要加快发展物流本专科教育。截止到2004年6月,广西仅有广西对外贸易学校、广西商专、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6院校设置物流专业,而且设置时间不长。2005年广西普通高校招收物流管理专业(不含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方向,下同)达19所(招生一千三百人左右),其中高职(含高专)17所(占89%);2006年广西普通高校计划招收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上升至26所(招生人数二千名左右),其中高职(含高专)就有22所(占85%)。可见,解决广西物流操作人才紧缺,主要是靠发展高职(高专)教育—即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来培养物流操作人才,而一名合格的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是双证在手的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并具备一定技能的物流操作人才。

一、实行广西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双证融通”的意义

所谓“双证制”,就是指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毕业时应同时获取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模式。毕业证书是接受学校教育修业合格的证明,职业资格证书是职业技能达到某种标准的证明。双证书是实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和证明,特别是技术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是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因此,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实行物流专业“双证融通”有利于广西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学历文凭为主的证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评价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综合文化素质状况,但是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技能的检测。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一种校外评估制度,其职业资格的标准直接由企业等用人单位和行业协会等组织参与制度,注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察,从而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改变,使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促使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实行物流专业“双证”融通与衔接,促使广西高职院校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寻一种使高职院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密切配合,培养既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又掌握比较熟练的现代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二、广西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行“双证融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广西高职院校中,“重学历证书,轻职业资格证书”的思想观念还严重存在,有些高职院校组织考证是因为“政策要求”或“从众心理”,自己的积极主动性还不高。高职教育的“双证制”还未进入良性运作状态。

2.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物流实验室等实训条件、实训指导教师队伍、资金投入等方面还普遍较薄弱,部分院校考证有困难。

3.广西高职物流专业目录来自于教育体系,物流职业标准来自于生产体系,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之间存在较大的错位。

4.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无法实现课程有效互换,导致重复学习、重复考试。目前,广西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普遍存在课程归课程考试、职业资格证书归职业资格考核的问题,两者不能融通,无法互换,大大增加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成本。同时,在面向就业市场时,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无法互换与认可,直接导致“双证书”的隔离与资源的浪费。

5.物流专业学生考证热情在升温,但考证费用较高,证书对就业实用价值有限,学校、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度还有待提高。在广西高职院校中开展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主要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开展的“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全国自考办合作开展的“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认证”,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市场营销专业委员会开展的“物流管理员系列职业资格认证”。不管哪一种物流职业资格认证,报名费、资料费和培训费合计起来都将超过1000元,对广西高职学生来讲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用人单位更多地看重学校品牌和学生实际能力,对证书的认可度还较低。

6.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脱节。部分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物流职业资格标准之间缺少对应关系,学校的教学方式与物流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缺乏有机联系,相当多的物流专业教师不了解本专业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等等。

三、实施广西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双证融通”的建义及模式

双证书制度是高职高专院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环节,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渠道。实施双证书制度必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融通,不是相互取代;推进,充分考虑现状;实践,方式可以各异。不能片面地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取代专业的改造与建设,也不能为实施双证书而不充分考虑生源基础、自身条件、社会需求而生搬硬拽。

(一)目前推进物流专业“双证书”转换机制,需要加强的工作

一是在高职教育内部仍需加大实行“双证书”倡导力度,并及时出台相应的刚性要求及实施措施,主动适应企业需要,适应经济活动需要,构建起以物流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对“双证书”持有者采取相应的经济补助措施。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取物流职业资格证书时应适当减免鉴定费用,并优先推荐和录用“双证书”的学生就业。建立相应的劳动工资制度,企业对持有“双证书”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工资标准,有效地推动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转换互通。

三是应加大对高职物流专业教育的投入,尤其在物流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产学结合机制建设方面,应给予较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使高职院校具备培养学生物流专业技能的基本条件。

四是加强对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的学历认定工作和将物流资格证书大纲的“应知”、“应会”融入高职课程,实行双证并举。

五是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机制。物流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通过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把学生获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转换成相应的学分。在学历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都要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在学历教育考核中,要建立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科学和持续评估的机制,让用人单位、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要将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二)实施模式

融通模式:所谓融通,主要是通过建立学历层次与职业资格标准等级的对应关系,以学分或课程模块作为融通双证的纽带,从而实施双证书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实质是通过两类证书及其教育与培训的相互对应、相互承认,实现学历教育(以文化素质水平为主要标志)与职业培训(以职业技能水平为主要标志)的沟通

与衔接,最终达到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综合素质的目的。贵港职业学院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的专科+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的办学融通模式,避免了专业教育与证书技能的交叉与重叠,学生毕业时同时获得双证。

对接模式:所谓对接,就是打破传统的“老三段”教学体系,重新建构以职业能力为主体的新模式,职业资格证书部分地取代专业教育的实践技能部分内容。依据国家职业分类标准的要求,实现物流资格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物流专业教学大纲的对接,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物流专业课程把物流师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物流职业资格证书。

并举模式:所谓并举,就是利用专业教育与证书考核两个载体,并举推进且达到双证书教育的目的。鉴于目前双证书制度在实施体制上分属两个独立体系,在运作方式上缺乏融通机制,在具体内容上又面临着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与多变性等方面的现实状况,如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等实行并举推进的方式进行物流双证书教育,成为广西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一种模式。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依据国家物流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物流专业教育与证书培训并举。同时,扩大物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范围,力求向社会辐射,充分发挥教育与培训并举的高职教育办学功能。

作者简介:王永富(1968—),男,四川荣县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会计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本文获2006年广西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参考文献

[1]2005年普通高考指南招生计划篇.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

教育证书范文篇9

关键词:双证互换;酒店管理;分级制

当前世界各国提倡公民自我学习、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为了探索建立面向人人、面向终身的开放式职业教育体系,2011年北京市教委在多所职业院校中进行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双证互换将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一、北京市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的探索

(一)北京市分级制改革的现状

2011年,北京市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内容是职业教育分级制度,这项变革被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北京市十二五教育规划,由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共同启动和推进。在深入调研、认真论证的基础上,北京市教委确定将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等26所学校的14个专业作为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试点,所选取的专业具备比较密切的产教合作和校企合作的基础。根据北京市教委的部署,各院校构建“5+”级职业教育分级结构模式,建立起专业“职业仓”,构建了新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与评价机制。在新的人才评价机制中,将打破原有的证书体系,实现双证互换。

(二)酒店管理专业的分级制度构想

酒店管理专业分级制改革遵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服务人人、服务终身”的原则,根据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形成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仓。在分级制改革中,将职业教育分为1至5+级,分级以学历层次或与学历等同的工作经历和培训经历为标准,每一级分别对应于酒店业中不同层级的工作岗位,从初级服务员到总经理。在分级制体系中,学生通过获取学历证书来获得酒店中与其学历层次相匹配的工作岗位,在职人员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培训、工作经历、弹性学分制等获得更高层次的岗位。在这个体系中,学历与职业经历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职业仓的建立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铺设了较为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也为酒店业从业人员提供了学习和获取学历证书的机会。

二、双证互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双证互换指的是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标准相互对接,相同级别或水平的两种证书通用。双证互换不仅是人才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重大改革,而且涉及整个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学历证书显示一个人受教育的经历,反映其理论知识的水平和高度;职业资格证书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注重实践。双证互换在现实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尚未完全衔接。很多学生和家长更重视学历证书,优秀的学生升本科,职业资格证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两者不具备同等地位和含金量。近年来,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大,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受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学计划以及实训条件的限制,教学内容尚无法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点完全对应衔接,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无法达到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水平。现行的职业资格证书大多数适用于一般的操作性岗位,学历证书则主要是学生理论水平的体现,无法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两个证书在能力和考核上无法实现完全对接。第二,职业资格证书管理混乱。目前我国尚未在各行业全面实行资格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名目繁多,颁证机构各自为政,各种证书的内涵构成不完整,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社会上衍生了众多的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证书的含金量和可信度参差不齐。以酒店业为例,有饭店前厅服务员、饭店餐饮服务员、饭店客房服务员、饭店服务英语初中高级证书、酒店管理师、职业经理人等,目前酒店管理专业高职生一般参加饭店前厅服务员、饭店餐饮服务员、饭店客房服务员和饭店服务英语中级证书考试,而学生毕业后持这些证书就业时并没有优势,很多无证人员同样可以从事,甚至实践经验更为丰富。此外,同一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证出多门,有省市颁发的,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有行业协会颁发的,权威性较难认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彼此转换存在一定的困难。第三,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缺乏互换机制。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要求,“对社会已开展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学生通过率必须达到90%”,目前很多高职学生在毕业时可同时取得高校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而后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之前还要参加社会培训,培训的过程即重复学习。当前,双证互换主要是指学历证书向职业资格证书的转换,而真正的互换是双向畅通的,需要的不仅仅是国家的有关规定,更需要相关的组织机构按一定的标准去执行,目前还没有完善的互换机制。

三、双证互换在酒店管理专业分级制教育中的意义

第一,双证互换顺应教育发展潮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实现此目标,教育部于2012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了构建沟通衔接的证书体系,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的“学分银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双证互换通过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为酒店从业人员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实现分级制教育中“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终身”的理念。第二,双证互换将提高酒店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目前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实践技能欠缺,酒店从业人员则理论知识不足。分级制改革将教育分为6个等级,通过酒店业职业仓的建立,将每级教育与不同级别的岗位对应,学分积累和双证互换机制将成为分级制教育实现的方式。通过双证互换机制,酒店管理专业将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在校学习取得学历证书的过程将注入更多的实践内容,为今后成为专业的酒店职业人打下良好基础。而现有酒店从业人员则可凭借已有的职业资格证书重新接受相应级别的知识补充,提高职业素质。第三,双证互换制度将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现行体制下,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学校课程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时,一般要参加考前培训,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重复学习,同时,酒店从业人员要取得学历证书需参加社会成人考试,在校进行长时间的学习,成人学历教育也挤占高校有限的资源。双证互换体制则能改变以上局面,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同等效力,学生不需要进行重复的学习、考证,可节约社会资源。

四、酒店管理专业分级制下双证互换理想运行模式的建构

(一)运行模式建构的依据

1.政策指导。《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中明确提出:“要做好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对接服务,加强专业教育相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相互沟通与衔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这些政策和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双证互换提供了政策依据。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职业教育的建议和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通过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指出:“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技术教育,应当为卓有成效地、愉快满意地工作打下基础。为此,应当为教育者获得从事的第一个工作提供充分的准备,并提出有效的在职培训,使个人具备在其职业生涯各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态度。”这为双证互换提供了理论平台。

3.职业能力认知理论。职业教育的任务是要在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基础上集中发展既定职业能力,以适应并胜任职业岗位的需要。职业能力指的是能满足就业要求的能力,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工作相关的经历与经验、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等。双证互换的核心即对职业能力的鉴定。

(二)运行模式的具体内容

1.政府进行全方位的宏观管理。首先,要引导建立职业教育发展良好的社会环境,改变酒店业重学历证书轻职业资格证书的意识。借分级制教育改革,深化“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终身”的教育理念,为酒店业人员规划职业生涯。其次,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为双证互换提供保障。政府联合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构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互换的机制,重新论证每一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校教育的对应关系,教育主管部门要与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共同研究制订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使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相衔接。最后,要建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要求酒店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同等水平的职业院校毕业证书,这是落实双证转换制度的落脚点。

2.相关部门建立统一的证书管理体系。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及旅游业、饭店业协会要联合起来,成立专门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管理机构,制定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互换的管理标准,整合各类职业资格证书,重新划分,明确等级,以及各级证书的考取与互换方式,通过沟通协调及统一的标准,为双证互换打通道路。

3.学校调整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互换的前提是两者之间有共同的知识点及能力要求,职业院校首先要根据酒店业对于人员的素质要求和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引进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酒店业的实际情况,熟练指导学生的服务技能和各项活动。学校还要建立和完善学分制度,通过学分银行建设对学生及培训人员的学分进行累积、折合、转换等,实现两证的转换。

4.成立双证互换考评委员会。为保证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必须成立双证互换考评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可由教育专家、行业权威、企业相关人员组成,评估的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等,涵盖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点,对在校毕业生和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酒店从业人员进行评估测试,可采取定期抽查、选取样本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严把质量关。

作者:张妍 季琼 单位: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曹华.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对策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6(14).

教育证书范文篇10

第二条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系普通高等学校以及承担研究生教育的其他机构(以下统称高等学校或学校)发给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凭证。

第三条国家承认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所证明的学历,持证人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待遇。

第四条按国家规定招收,入学后取得学籍的学生,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业后,根据考试(考查)的结果,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

第五条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分为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三种。

第六条毕业证书应具备以下内容:

(一)毕业生姓名、性别、年龄、学习起止年月(提前修完者应予注明);

(二)学制、专业、层次(研究生、本科或专科),毕业;

(三)贴有本人免冠照片并加盖学校骑缝钢印;

(四)学校名称及印章,校(院)长签名;

(五)发证日期及证书编号。

第七条结业证书应具备以下内容:

(一)结业生姓名、性别、年龄、学习起止年月;

(二)学制、专业、层次(研究生、本科或专科),结业;

(三)贴有本人免冠照片并加盖学校骑缝钢印;

(四)学校名称及印章,校(院)长签名;

(五)发证日期及证书编号。

第八条肄业证书应具备以下内容:

(一)肄业生姓名、性别、年龄、学习起止年月;

(二)学制、专业、层次(研究生、本科或专科),肄业;

(三)贴有本人免冠照片并加盖学校骑缝钢印;

(四)学校名称及印章,校(院)长签名;

(五)发证日期及证书编号。

第九条具有学籍的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及格(或修满学分),德育体育合格,准予毕业者,可取得毕业证书。

第十条具有学籍的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其中有一门以上课程补考后仍不及格但不属于留级范围或未修满规定的学分,德育体育合格,准予结业者,可取得结业证书。

第十一条具有学籍的学生学满一学年以上而未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中途退学者(被开除学籍者除外),可取得肄业证书。

第十二条学历证书遗失后,可由本人向原发证机构申请。原发证机构审查后依据其毕业(结业、肄业)的情况出具相应的学历证明。

第十三条普通高等学校接收的进修生,进修结束后可取得进修证明书。

第十四条普通高等学校未按国家招生规定而自行招收的学生以及举办的各种培训班的学生,学习结束后学校只能发给学习证明书,不得颁发毕业(结业、肄业)证书。

第十五条普通高等学校毕业和结业证书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统一制作,学校填写后颁发。普通高等学校肄业证书由学校自行印制并颁发。

第十六条统一制作的学历证书内芯印有“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结业)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制”及防伪标记。

第十七条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实行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学校三级管理。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地区、部门按招生计划及实际毕业(结业)人数进行总量控制,统一印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和结业证书或证书的内芯;制定有关学历证书的管理规定和实施办法;对学生的毕业(结业)资格审查和证书的颁发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所属高等学校录取新生和学籍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在地区范围内的普通高等学校的每届毕业和结业生进行毕(结)业资格审查,将学历证书按相应年份经国家审定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有关部委所属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数发给学校。

学校每学年将毕业和结业生人数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领取该年度所需的证书,填写并颁发给学生。

第十八条从1994年起,凡未使用“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制”的毕业或结业证书内芯而自行印发的毕业或结业证书,国家一律不予承认。在本《规定》下发前,普通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教育委员会有关规定向具有学籍的学生颁发的学历证书,国家仍予承认,毋须换发。

第十九条有特殊情况须颁发、换发毕业证书的,须报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

第二十条各地、有关部门、各学校必须加强对学历证书的管理。对失职、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责任者和单位,除责令其收回学历证书外,并追究有关人员和单位的责任,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对仿制、伪造普通高等学校学历证书者要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由国家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自之日起施行。

《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实施细则

一、自1994年,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结业)证书,使用国家教育委员会统一制作的毕业(结业)证书内芯。本、专科毕业(结业)证书封皮由学校自行制作(也可由学校自行设计后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制作)。证书内芯规格为(长)23.5厘米×(宽)16.5厘米。研究生学历证书封皮及内芯均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统一制作。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于每年3月底以前将当年预计毕业生数报我委高校学生司;预计毕业生数不能大于毕业生入学年份经国家审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有关部委招生计划数。经审核后,我委于4月底前将毕业(结业)证书(芯)发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

三、各校(研究生教育单位)每年将应届预计毕业生名册及其入学注册名册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对省招生部门录取名册、学校学生入学注册名册、预计毕业生名册进行核对、审查后,5月底以前按各校预计毕业生人数的105%将毕业证书内芯和研究生毕业证书发学校。

四、各校(或研究生教育单位)每年颁发证书工作结束后,及时将剩余证书(芯)数和作废毕业(结业)证书报(退)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于每年本项工作结束后及时填表(见附表)具报我委高校学生司。不退作废证书(芯)的按剩余证书处理;剩余证书(芯)继续使用,第二年发证时核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