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5:01:14

教育行业

教育行业范文篇1

关键词:校园网的搭建;网络教育;职业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的后续思考

1网络教育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范围和深度逐渐发生巨大变化。提高效率是企业搞信息化的最根本目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了衡量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样,在我国,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工作也已经开展多年。教学不再是以往简单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模式。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职业教育在整个教学行业中占有比较特殊的地位。此前,教育信息化的讨论对象大部分集中在高等教育以及中小学教育领域。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据调查显示,2007年,随着政策侧重点的转移和变化,教育信息化市场的热点也在发生剧烈的迁移。高教市场需求放缓,普教市场增长平缓,职教市场崛起在即。因此,职业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网络教育因为其自身的特点,成为职业教育信息化讨论的热点。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广东省为数不多的在校学生超过万人的技工院校,始建于1974年。回顾过去的30多年,大部分时间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黑板、讲台、粉笔加实习工厂。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在教学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如前所述,信息化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我们也知道,信息技术正在全面改革教育的面貌,快速推进教育的改革。尤其网络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使教育资源不再局限于一个相对狭小封闭的范围,创造了一个充分开放的教育环境。Internet的普及,远程教育网的开通,以及校园网的建立,为学习者充分、便捷地获取、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国家充分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今天,只有全面展开教育信息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进步。

2网络教育的特点

网络应用于教学,其显著特征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网络教育便捷、灵活的“五个任何”,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发展中的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本要求。

1)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

2)内容丰富和多媒体生动表现

3)个性化教学

4)自动化远程管理

3网络教育系统的结构

近两年来,由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笔者所在学校的招生规模一再扩大。除了肩负过万名来自全省各地,甚至华南各地的学子的教育。还承担了广东省退役士兵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这些为数众多的学生被分散在广州市内各个校区。有的相距数公里,有的相距数十公里。各校区之间的管理既独立又统一。在这种环境下,为了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认为网络教学是个十分必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通过网络教育提供的平台,实现对教学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利用校园网、internet,让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开展学习,充分体现网络教育的优点。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一个完整地网络教学平台应该由三个系统组成:教学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4网络教育功能

网络教育各模块实现的功能如下:

1)网络教学管理系统:主要实现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权限认证等教务管理功能;

2)网络教学子系统:提供一系列的网络教学支持工具,如多媒体授课、网上答疑、网上考试、网上作业、交流工具等等;

3)教学资源管理:以学科为单位,集中管理各种形态的课程资源,包括媒体素材(文本、视频、音频、图形、动画等)、优秀作品、测验试题、典型案例、文献资料等等。

5网络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后续思考

本文的前几部分介绍了网络教育的优点,网络教育的结构。然而,我们也知道,尽管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信息化与教育相结合并非易事,网络教育并不是把课程教学搬到网络上那么简单。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网络教育,无论是高等远程教育、中小学远程教育,还是远程培训教育,都不同程度遇到了资金、技术、资源及赢利模式缺失的问题。参照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历程,出现信息化孤岛是企业信息化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教育行业做为特殊的企业,同样不可避免面临这样的问题。

5.1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与回报

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开展多年,跟企业信息化一样,教育信息化的程度在很多人眼里成了衡量学校硬件是否达标的重要指标。信息化建设是“真金白银”的硬投入,而产出却是难以用数字计算的“软回报”。信息化建设如果仅从硬件投入的角度去考虑,似乎只要有钱就可以了。可是,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达到信息化与教学相结合,获得“软回报”,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在此,对教育信息化的硬件投入不做详细讨论,简单来说,掌握按需购买,量力而行的原则即可。

什么是“软回报”?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家长的满意程度,学校的形象、竞争力或者直接说到招生人数。凡此种种都可以做为软回报的衡量标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利用网络教学系统,获得各方满意的“软回报”。稍有计算机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没有了合适的软件,再昂贵的硬件设备不过是一堆摆设。在网络教学系统中,显然,教学资源就是我们的软件。

5.2网络教育中的教育资源建设

传统教育是一种面对面的教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不管情况如何,不能选择,必须跟着这个班和这门课的教师,学完这门课。是一种相对被动的学习方法。以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来说,一般的基础理论课,大部分学生不能坚持听完90分钟的课程。打瞌睡、看小说、玩手机的现象非常普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如上面所说,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学生不能选择,即便是不感兴趣的课程也必须坐在教室里。在物质与精神均极大丰富的今天,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网络教育能为学生构建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灵活的、开放的、丰富的、友好的“资源超市”。根据学生不同的喜好与兴趣、接受能力的快慢、个人时间的忙闲,为完成学业可以自行选择。简单的说就是把教育资源当做超市里的商品,在符合教学要求的前提下,供学生自由选择。

适合网络教育的资源有哪些呢?既然是信息化教育,显然首先想到的是超媒体素材。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早期的教育信息化恐怕都是从多媒体教室开始的。教师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在多媒体教室播放。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音、动画代替原先的黑板粉笔,已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教师仍然占着主导地位。课件的选择,讲课的节奏均由任课老师掌握。而借助网络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把相关素材集中统一管理,以学生的选择为主导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创造力。

其次,还应该包括各学科的试题库、资料库,它能为学生提供日常或阶段性的测验,让学生了解、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另外,针对学习中的某些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过程中需要阐明的现象、实验和理论而制作一些小型课件。它们既自成体系,又能独立使用。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根据需要从中挑选课件供上课使用。

综上所述,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由超媒体素材、题库、课件组成的网络课程库。它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与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对教师而言,个人的知识也将在这里得到极大的激活。对学生而言,可以不受地域时空的限制打开网络课程库,根据自己选修的专业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5.3网络教育资源库的管理与维护

信息成为真正的资源的必要条件是信息管理,要是教育资源真正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关键就在于教育资源的管理,建设一个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因此对教育资源进行组织、控制、加工和规划,是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前提。及哦啊与资源库的持续发展依赖于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几时更新,同时也依赖于所提供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在信息爆炸而经费有限的今天,如何做到教育资源的入库速度匹配信息发生的速度,如何保证入库资源的质量,是每个教育资源建设者都必须考虑的问题,这里也包括硬件设施方面的问题。教育资源的持续发展,依赖于建设者能否善于联合各种机构和人员,能否以一种高效的工作方式合理地组织相关的机构和人才,即教育资源的建设需要多个单位多方面的通力协作。因此,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看似只与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关负责部门有关,但实际上代表了一个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也是网络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部分。

笔者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将近9年,在过去的几年间,计算机技术的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同样的,我使用的教学资源的变化虽然谈不上日新月异但也变化很快。同一门课程的教材几乎每个学期都在变化。上面我们讨论的资源库显然也不能抛离这一点。在这个凡事提倡与时俱进的年代,不进步就意味着落后,所以,教学资源的更新是教学管理中的重点。试想,不管哪个学科,如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恐怕在哪里都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

5.4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通过对自身不长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来看,不管是学校的管理层、教师还是学生,要全面接受网络教育恐怕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的观点是现阶段的职业教育,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网络教育为辅。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个长盛不衰的话题。从职业教育的生源分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不高。正如我前面所说,上课睡觉、看小说、玩手机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教学方法不吸引学生。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当前物质精神生活都极大丰富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自控能力不高。所以,不管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网络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是不可小视的问题。

从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来看,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重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正如笔者在课堂上经常说的一样,希望自己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引导学生们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职业教育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技能。我们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反对迷信书本、深信权威。给予学生自己的思考空间,能主动的学习,做一些创造性的努力。并且希望这种方式的学习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成就感。网络教学系统中的优秀多媒体课件可以与学生进行交互,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多重感官的刺激。由学生们控制计算机的输出,操作后可见的成果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成就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声光动画效果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笔者任教的其中一门课程,主要内容是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配置环境为全英文,并且,当中涉及大量的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理论普遍比较抗拒,但是却很喜欢配置的过程。为什么喜欢呢,是因为配置完成后可以利用命令直观的检查结果,很有成就感。通过这个例子想说明的是,可以把配置环境通过网络教学系统模拟出来,学生们可以不需要面对复杂昂贵的设备,在虚拟的实验环境中练习。方便、简单、高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行业范文篇2

1.1卫生行业人力资源配置失衡,基层医疗机构急需医学人才

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卫生人力资源总量在逐年增加,相关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末,我国卫生从业人员总数达979.0万人,比上年增加67.4万人(增长7.4%)。但在人力资源配置和分布上,存在明显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医护比失衡,目前我国医护比约为1∶1.004,执业(助理)医师279.5万人,注册护士278.3万人,远远低于1∶2的要求和发达国家的水平。②区域性失衡,城乡医疗人力资源分布呈严重“倒金字塔”趋势,经济发达地区卫生人力资源充足甚至过剩,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卫生人力资源则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力资源匮乏情况严重。一项对我国卫生行业人才需求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短缺人员的医疗机构中,城市大中型医院仅占11%,县级医院占24%,基层医疗机构占65%。结 构性失衡,大型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密集,而基层医疗机构则出现明显的“人才空心化”问题。目前我国80%的卫生精英人才均集中在少数大中城市医院,基层医务人员大部分学历较低,理论知识相对欠缺,掌握的先进医疗技术非常有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患者对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卫生人力资源失衡的现状和逐渐增加的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越发明显。与此同时,大部分医学生在其毕业就业时多倾向于大、中城市的层次高、经济效益好的卫生机构,更有一部分医学毕业生宁愿改变就业方向,也不愿去基层卫生机构工作,这样一来不仅加剧了卫生人力资源失衡的矛盾,更造成了卫生人力资源的浪费。

1.2部分卫生人员职业道德下滑,医德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医患关系日益紧张,这与一些卫生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下滑紧密相关。相当一部分医疗工作者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服务意识差,对待患者态度冷漠缺乏耐心,社会对卫生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满意度逐年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医疗行业的高度专业性,使普通患者与医疗人员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加之卫生行业人员的工作具有高负荷、高压力、高风险的特点,日常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压力使其无暇也无力对患者表现出热情的服务态度,医患矛盾多由此产生。医学本身具有弱替代性,加之卫生人才的培养需时间、精力和金钱的高投入,导致一些医疗人员一旦进入工作岗位,急切希望得到前期投入的回报成果,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部分医疗卫生人员价值观发生错位,个别从业人员甚至认为医患之间是纯商品交换的关系,付出劳动后索取回报理所当然。卫生行业人力资源所面临的问题,单纯从卫生部门内部解决是不够的。卫生行业人力资源的需求是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开发的原动力,卫生行业人力资源所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当前医院高校医德教育体系的不健全。

2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不足

2.1对医德教育重视度不足,认同感不强

目前,医学院校和医学生均对医德教育的重视程度表现出明显不足,对于医德教育的认同感不强,“轻医德培养,重专业技术”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医学院校而言,主要表现为医德课程课时设置偏少、师资力量薄弱等。对于医学生而言,片面追求医学理论知识的完善和临床技术的提高,忽视对自身医德素质的培养和塑造。部分医学教育者和医学生认为,看病的关键在于过硬的专业知识而非高尚的医德,只有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超医疗技术的医生才能真正促进医学的进步,而“医德”对卫生事业的奉献微乎其微,换言之,就是“医技”有用,“医德”无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功利主义思潮在部分医学生中的流行。对医德教育认同感的缺乏直接导致医学生提升医德素质的主观愿望不强烈,医德素质下滑。

2.2医德教育内容滞后

传统医德教育内容陈旧,基本局限于一定时期的道德规范、抽象的道德概念或有关政策等方面,内容缺乏新鲜活力,不能及时反映时代精神,对于在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涌现的新问题并没有及时渗透到当今医学院校的德育教育中去。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特殊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故医德教育内容有必要跟时代紧密接轨。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处于一个失衡和重构的过程中。比如,基层卫生机构经济效益不好,未来发展空间有限,导致许多人员“上行性”流失。

2.3医德教育形式陈旧

当前医德教育形式主要有:课堂教学法和案例讨论法。课堂教学法作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局限于课堂上,老师是教育的主体,知识的传输数量可观,也可以对知识进行详尽解说,但比较空洞乏味,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因此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乐观。案例讨论法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教学方法,能发挥学生在医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但案例讨论大多是课堂上学生面对一些文字材料的口头讨论,缺乏生动性和画面感,大多数学生无法感受到其中的医德元素,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其讨论效果十分有限。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然而此类医德教育多在校园内进行,当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就容易出现断层。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医德教育形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因此,医学生医德教育和培养方式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创新。

2.4医德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社会对于卫生从业人员的医德评价尚未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医德”作为被评价的内容,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其对象是人,具体来说,是通过人的行为所反映出的精神水平、道德素质和意识形态,但这些均是难以量化的。且由于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存在极大的流动性,这种评价主体和客体关系的不稳定性导致评价内容和结果难以累积和延续。目前卫生行业从业人员医德评价多存在于患者之间的“口耳相传”,没有可供参考的具体的内容。新的医疗环境下,患者越来越注重医者的道德水平,客观要求成立医疗工作者的“医德档案”,以起到监督、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患者提供客观而准确的参考信息。因此,完善、动态、公平公正的医德评价体系亟待建立。

3医德教育改革的对策探讨

3.1转变医德教育观念,增强医德文化认同感

在当今市场经济效率和竞争原则的不断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对短期目标的现实诉求不断加强,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医德的重要性,致使一部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价值观也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化和物质化特点。转变医德教育观念,增强医德文化认同感有利于当前医德状况的改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实践,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对医疗卫生人员的期望值增加。他们不仅希望能得到有效的医学治疗,更希望自己能够在精神和人格上得到医者的尊重和关怀。因此,医学院校要立足现实,转变医德教育观念,增强医学生对医德文化的认同感。

3.2立足卫生行业需求,拓宽医德教育内容

传统的医德教育内容已经难以解答新医疗技术和新医疗模式提出的一系列道德问题,立足于卫生行业新的需求和背景,应该为医德教育注入新鲜血液,积极拓展教育内容。其中,经济伦理学和科技伦理学是两个突出方面。加强医学生的经济伦理教育。对于医生而言,救死扶伤是义务也是责任,但追求经济利益和个人价值也是基本需求。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医学生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增加经济伦理学的相关内容教育,在正确理解经济原理和经济伦理的基础上,促使医学生正确的把握“利”与“义”二者的平衡。②加强科技伦理知识教育。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但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科技伦理的相关知识应该伴随着科技同步进入医学教育领域。只有充分理解“科学是为人类服务”的宗旨之后,才能更好地运用科学技术为人类谋取幸福。

3.3开发新型医德教育模式,完善医德评价体系

医德教育应该是一种心灵的互动和思想的交流,需要受教育者全身心地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发现,针对不同医德教育方式成效的评价而言,导师和上级医师的言传身教方式效果是比较好的,社会实践次之。这两种方式简单易行,容易被受教育者接受,应该努力尝试将其作为医德教育的主要方法。同时,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还可以尝试利用新技术,为医德教育开发新模式。比如:利用网络和媒体的力量,以最新的医疗事件为教学素材,借助微博、微信、论坛等为医德教育搭建新的平台。通过发起话题等方式,引导大家共同参与讨论,由此,教育主体的数量在网络中会无形增加,教育辐射范围也会相应拓宽。医德评价的结果也有利于教育方式的改革和医德的提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搭建医学生及其就业后的“网络医德档案”,通过医德档案的动态更新,为医德评价提供一套客观的、可供参考的、可长期保存的数据支持,从而促进医学生医德习惯的养成。

3.4挖掘卫生行业需求,为医德教育提供新导向

教育行业范文篇3

(一)教育培训行业面临的挑战

各行业发展逐渐重视“互联网+”的运营模式,使得用户更注重产品体验,因此,对行业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发展特点,教育培训行业的推广对象在年龄、需求等方面不受限制,这要求教育培训行业的营销内容在营销思路上结合市场发展趋势采用精细化设计。如今的互联网用户更偏向碎片化阅读,用户习惯在较短时间内浏览并获取信息,这使得网络营销增加了教育培训行业对搜索和分享能力的挑战。提升自身利用新颖、简洁、核心内容吸引用户关注的能力与建立强大的平台搜索机制应作为营销策略研究的重要内容。另外,互联网增加了社会公众获取知识的途径的同时,也打破了各机构的知识垄断界限,这使得教育培训行业在“互联网+营销”的模式下必须加快推进教育产品的更新与升级,从而增强其行业的独特发展优势与持续吸引力,进而为网络营销奠定优质的产品基础来迎接教育培训机构多变的发展挑战。

(二)教育培训行业迎来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环境的发展与教育政策的有效融合,推动了教育培训行业的高效升级。网络教育培训的便利性与针对性,使其跻身为社会公众教育的刚性需求。学生、教师与培训机构的关系因“互联网+教育”的影响,实现了线上与线下、固定关系与任意组合等模式类型的发展。这为教育培训机构在生源与师资力量的配置方面提供了多重模式发展机遇;5G技术融合互联网创造了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营销”的在线发展新机遇,利用全新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可促进教育培训行业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互联网的快速升级有效提升了大数据服务分析的能力,这为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了进一步增强用户和教育产品之间黏性的发展机遇,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借此增强培训服务的针对性与优质性,从而获得更高的业绩增长率。此外,互联网优质内容分享与推广功能的升级优化,为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了大力推广的发展机遇,使得教育培训行业可在提升推广效率的同时,降低推广成本,从而使教育培训行业能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获得健康有序的发展氛围。

二、教育培训行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营销宣传方式单一

有效的网络宣传手段对于教育培训机构占据市场份额,并快速提升行业知名度有重要的营销发展意义。科学合理的网络推广方式与手段只需要结合适当的资金投入比例就能获得良好的推广效果。基于这种网络营销发展趋势,教育网络平台在其各阶段发展中积极采用平台植入付费广告的方式来增强机构的宣传效果。虽然广告的大量投放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机构带来宣传效果,但教育机构未能掌握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发展规律,再加上其广告内容的目标市场定位不准确,使得广告营销仅仅成为配合行业机构主题活动营销策略的辅助手段,而忽略了对最佳宣传组合方案的制定与选择,造成大量行业机构都选择了同质单一的网络营销手段,使得教育培训机构的网络宣传推广存在局限性,导致其培训服务与教育产品的覆盖面远远达不到教育市场发展的要求。

(二)网络营销内容、建设以及服务理念落后

现阶段教育培训机构的网络营销手段主要是采用“官方网站”和“网校”两种。但是发展模式并不成熟,存在内容形式化与表面化、服务理念落后的发展弊病。这些主要表现为教育培训机构网站更新不及时、内容脱离实际、活动交互性差,使得网络宣传活动成为一个展示性网页的设计。此外,当前教育培训行业的服务理念还处于纯资源服务水平,教育培训机构人员认为营销服务的重点就是向用户提供相应全面的教育信息资源,如试题教案、课件讲解、电子化题库等,从而忽视了网络营销中对营销活动的合理认知,忽视了教育理念的推广、产品特点讲解与咨询等服务,造成教育培训机构的网络营销不能合理运用网络教育的实时交互性与个性化、智能化的发展优势,使得网络营销模式只是简单地照搬线下的营销策略模式。营销目标、策略规划到服务理念的落后,导致网络教学的形式、评价和管理等都缺少网络教育服务特色。

三、“互联网+”时代对教育培训行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一)倡导营销模式与互联网发展意识有效融合

“互联网+”的覆盖式发展,使得教育培训行业的线下营销模式逐渐暴露其营销短板,招生数量不能与其发展规模相匹配。因此,教育培训机构逐渐采用网络营销模式,通过市场营销目标的合理细分,推动其营销策略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促使其营销发展适应现阶段的市场与社会的发展需要。这引导教育培训行业在网络营销模式中,积极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与技术优势,综合使用互联网营销工具的同时,也增强了微博、官网等流量平台的介入,使得教育培训行业重视用户传播教育形象和产品信息的理念发展,“互联网+营销”的模式推动了教育行业将其营销渠道由线下扩展至线上,加强了教育培训行业采用高性价比营销推广方式的行动理念,使其形成精准定位用户需求、扩大营销规模的成本控制意识,完善用户的人性化沟通与互动的过程,实现教育培训机构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发展。

(二)引导教育培训行业有效进行产品与营销服务

“互联网+”时代赋予教育培训行业产品与服务多样化与丰富化的发展特性,而产品内容是用户兴趣引导的决定因素,互联网的大数据技术与发展环境为教育培训行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内容,而大数据筛选与搜索功能,可根据教育培训行业的受众需求,将产品内容与服务进行高效组合,从而生成不同的营销方案,进而树立网络营销富有创意、避免同质化的发展理念。基于网络营销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教育培训行业应针对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学科薄弱辅导等方面的需求,提供科学实际的解决方案与合理有效的行动引导。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产生、交换与传递,不再局限于同一类型的发展模式,这使用户在信息获取的途径上存在多种选择。因此,教育培训行业受信息发展影响形成多种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方式,应借此进行网络营销,通过短视频、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增强营销效果。

(三)提高教育培训行业市场细分定位与创新能力

教育行业信息资源的骤增,使用户在短时间无法对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梳理与加工,造成学习资源利用率较低、学习资源的匹配度下降。而互联网则为教育培训行业提供了一个专业的发展平台,引导其进行针对用户的个性化学习意向实行精准定位与市场规划。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记忆与搜索功能,有效推送资源内容,并合理突出教育培训机构的卖点,从而实现执行方案与目标市场的精准定位,进而提升教育培训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另外教育培训行业受互联网平台优化营销策略的影响,积极借助网络技术的创新与多种营销优惠模式,转变教育培训行业营销方式,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全新的教育培训生态体系,推动形成“互联网+教育培训”的创新性转型发展局面,从而促使教育培训行业直面互联网营销环境的挑战,将困难转化为机遇,朝着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不断迈进。

四、“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培训行业营销策略提升措施

(一)更新创意产品与服务,丰富营销内容

教育培训机构拥有丰富的产品与服务是其稳定发展的基础。因此,教育培训行业为提升其网络营销能力,需要具备良好的产品、服务平台与创新发展的思维。在平台发展基础方面,教育培训机构要具有清晰明确的发展理念,设计独特、新颖的公司标志与品牌展示形式。网络运行平台的风格应紧扣教育发展理念,展现学风严谨的形象。积极开展产品与服务的模块建设,在平台首页创新设立热门推荐、精选定制的培训课程信息,方便用户浏览并根据自身的需求访问平台网页。另外,平台也应建立清晰合理、层次分明的页面布局与高效的搜索功能区域,从而为用户提供满足各种需要的搜索服务。在产品与服务更新方面,为帮助用户有效进行课程选择,可在网站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分类的基础上,增加智能课程导向服务,通过为用户提供能力自测后配套的相关课程推荐、用户长短期目标学习规划督促学习进度等服务,突出机构人性化和细节化的营销服务理念。平台也要设置在线报名和咨询链接,提高网络营销平台的专业化水平,通过科学的课程组合与规划,为用户提供培训效率与学习质量双高的课程。

(二)增强学习资源整合能力,提升营销活力

“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模式,使教育培训机构可以有效利用其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能力,通过创设多样的教学与学习情境,来科学搭建“教与学”的氛围环境。增强教育培训行业的学习资源整合能力,可高效塑造行业品牌的发展形象,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增值。对于教育培训行业来说,课程设置与资源整合是其发展的两大核心环节。而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最关心教育培训之后的学习成果。提升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整合能力,可以有效增强其网络营销活力。培训机构通过建立自己的资源库,利用科学的资源整合方法,增强其教育资源的整体专业提升、模块训练提升等的创新应用能力,并赋予用户永久浏览与下载的权利,进而提高用户对教育培训机构平台的品牌专注度与信任度。另外,教育培训机构也可建立网站平台的友好合作链接,通过二者资源的互补互通,进一步提升行业网络营销平台的品牌发展形象。通过不断激发教育培训平台的营销活力,实现其教育培训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去除行业内的劣质教育资源,促进优质资源之间的相互融合,进而增强其网络营销发展的活力。

(三)合理投放营销广告,提高用户转化率

各行业广告投放费用的大量支出,成为其步入“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发展特征。有效的广告可作为营销宣传的重要工具,帮助企业在“缭乱”的互联网环境下迅速抓住用户的眼睛,从而用过硬的行业实力提升用户的选择忠诚度。要实现有效的营销广告投放要做到:第一,教育培训行业机构要将广告投放到与自身业务相关的教育网站平台,并与相应的教育平台实现融合联动,进而实现广告宣传的良性循环,扩大营销宣传效应。第二,合理安排广告在营销环节发挥作用的阶段顺序。教育培训机构要在广告实现在用户与网站平台方面精准投放的同时,将广告宣传放在用户需求切入连接点的位置上。例如,广告若放置在平台主页,则内容应适当突出课程与服务卖点,实现在开始阶段引起用户的兴趣,若广告放在平台课程播放间隙,那内容应趋向于其相关课程的特点介绍,实现相关课程的搭配营销。广告的投放能充分提升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专业水平与营销水平,从而实现对潜在客户的有效捕捉,进而提高教育机构的营销业绩。

(四)提升营销协作能力,加强队伍发展建设

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的教育培训行业在竞争中仅仅依靠价格策略是不能永久站在竞争有利地位的,关键要看行业竞争者的营销能力。对于各行业的发展,互联网的特征只是作为时展背景而已,人才是营销发展中的主导力量。因此,要在教育培训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获得优势,就要增强营销队伍的网络营销能力。一是要增强网络营销团队对各网络渠道中潜在客户的挖掘能力,使其可以在相同预算前提下获取到更多高质量的销售线索,从而为目标市场的精准划分提供科学的量化指标。二是提高团队网络推广人员对各教育培训平台的熟悉程度,积极掌握并了解用户的教育培训需求,科学分析平台访客量,通过积极与用户沟通需求与提供人性化课程引导,实现将访问量变成平台交易量的营销指标。三是提升团队教育咨询培训的专业性与全面性,通过互联网有效连接功能,使营销团队人员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做出科学的阶段性或长短期结合性的计划,利用专业营销能力为顾客展示机构用心服务的诚意,从而形成宣传口碑来不断提高教育培训平台用户的数量与质量,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教育培训行业对营销市场的统筹规划能力。

结束语

教育培训行业的网络营销工作因教育深化改革与行业激烈的营销市场竞争,成为互联网时代培训行业顺畅运行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营销模式因时代背景的转换,已不符合发展要求与时代潮流。互联网的发展为各行业市场带来诸多创新、多变的因素,使得培训行业的网络营销模式与互联网的发展实现有效嫁接与融合创新应用,激发了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营销”的发展活力,进而实现教育培训行业实质性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菲,姚佐文.互联网教育培训机构营销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以SD机构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9,27(7):37-42.

[2]周倩.互联网时代教育培训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2019(6):79-80.

[3]刘日芬.互联网教育培训产业及其管理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6,7(20):74-75.

[4]刘贻毅.传统教育培训行业如何转型为互联网教育时代来适应时代的发展[J].赤字,2014(12):155.

[5]调飞.网络时代教育培训行业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20(2):57-58.

教育行业范文篇4

1木质家具行业职业危害

木尘是木质家具制造过程中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之一,木质家具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几乎都会有木尘产生。长期暴露于木尘环境中会引发多种职业危害,如:木尘接触皮肤可能引发过敏性皮炎;木尘进入眼睛,除影响正常操作外,还可能引起结膜炎;长期吸入木尘会引起鼻孔堵塞、鼻黏膜炎、鼻窦炎、鼻出血、嗅觉损伤、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不同的工序中产生的木尘粒径大小不同,直径小于10um的粉尘,由于体积小、质量小,可携带病菌、细菌、污染物,能较长时间地漂浮在空气中,并可以进入人的呼吸道甚至进入肺部组织,可能引起肺组织的慢性纤维化、心血管疾病等一些列病变。木质家具组装和喷漆工艺中由于使用各种胶黏剂、木器漆、固化剂、稀料以及色料产生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表现出毒性、刺激性,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甚至引起死亡。木制家具生产过程中,在使用任何机械设备作业的同时(如锯木、刨平、凿孔、打磨等)几乎都会伴随有噪声的产生。噪声会使人烦恼、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噪声对人体的视觉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听觉系统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2开展职业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木质家具企业虽然数量很大,规模以上企业所占比重却非常低,中小企业占了绝大多数。并且木质家具行业职业危害严重,受危害人数众多。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木质家具制造企业3.5万余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小企业。全行业从业人员160余万人,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近100万人,其中接触化学毒物31.37万人,接触粉尘与噪音65.86万人。2010年5~6月,国家安监总局组织检测机构先后对广东、广西等10个省、区的85家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测。被抽查的企业作业场所高毒物质超标严重。89%的企业作业场所苯超标,76.9%的企业作业场所甲醛超标,70%的企业作业场所苯胺超标,最高的超标100多倍。我国木质家具制造业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操作模式,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部分机械设备配备了防尘、除尘设施。但由于木质材料加工工序复杂,除尘技术不完善,导致除尘效果差,木尘危害严重。另外,在现场调研中发现,工人职业危害防护意识较差,车间内虽然设置了通风除尘装置,但由于冬季车间温度较低,为了保暖,工人不愿意开启这些通风除尘装置,甚至关闭了车间的门窗,从而导致车间内木尘浓度较高。通风除尘装置没有达到降低木尘浓度的作用,这就需要加强接触木尘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实际工作中,工人大多使用纱布口罩来代替防尘口罩,而纱布口罩完全没有防尘作用。

目前,绝大多数木质家具企业设置了单独的喷漆车间,少部分企业使用专业的喷漆房,而喷漆车间多数没有安装有效的防毒设备,个别企业连排风扇都没有,喷漆车间漆雾弥漫。涂胶作业几乎没有单独的车间,没有任何防毒设备。很多喷漆和涂胶作业工人缺乏危害防护认识,不佩带任何防护用品;有些人认为佩戴防毒口罩呼吸困难而把口罩挂在胸前;也有一些工人使用普通的纱布口罩来代替防毒口罩;一些工人的防毒口罩因为使用时间较长,没有定期更换而失去了防毒效果等等。噪声的危害常常被人忽视。生产车间普遍布局不合理,高噪声设备与低噪声设备摆放混杂,车间里各种高噪声设备很少有隔声降噪的措施。并且车间内工人几乎没人佩戴防噪声的耳罩(塞),工人对于机器的噪声习以为常。

农民工大多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加之上岗前大多未经过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对工作岗位职业危害认识不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另外,农民工为了方便流动,寻找效益好的企业,他们自身就不希望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为了拿到更多的工资,他们更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私营企业,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无视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在职业危害严重的岗位雇佣临时工,不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为了降低成本,一些小企业使用毒性高、危害大,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油漆、涂料。不按要求给农民工配备具有防护功能的个人防护用品。不按照法律规定建立健全培训、健康检查、危害告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等相关管理制度,无法保护、忽视保护甚至是漠视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

3职业健康教育的内容

职业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和劳动者进行培训教育,使劳动者放弃不良的卫生行为,采取良好的卫生行为,促进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针对家具行业的职业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是法律法规和职业危害因素。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是职业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增强农民工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通过各种方式,使农民工了解木质家具行业中木尘、有机挥发物、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特点、侵入人体的途径、危害,使农民工充分了解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目的和意义。从木质家具行业自身特点和作业场所现场调研情况来看,除要求企业为农民工配备正确的个体防护用品外,重点应加强农民工个体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的培训。木工使用的防尘口罩可以有效阻止粉尘进入呼吸道,但要最大限度保证空气不会从口罩与面部的缝隙不经过口罩的过滤进入呼吸道,严格按照防尘口罩的使用说明佩戴。喷漆和涂胶作业使用的防毒面具结构和使用方法相对复杂,应反复训练,让工人熟练掌握使用方法,迅速正确地佩戴使用,并逐渐习惯于呼吸防护器的阻力。防噪声的耳塞(罩)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佩戴,保证耳塞(罩)的隔声作用同时要感觉舒适。各种防护用品必须在整个接触时间内认真充分佩戴,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更换,才能起到真正的防护作用。与此同时,农民工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噪声、挥发性有机物对工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企业给工人的福利待遇、人与人间的关系也会对工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因此要对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给予足够重视,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教育,使工人有好的心理状态。

4职业健康教育的形式

4.1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企业负责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农民工。针对企业负责人员的培训主要是了解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在职业卫生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针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是学习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开展职业危害防治的具体工作。农民工则应在培训中了解法律规定,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更应该了解职业卫生知识,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防护措施,做到真正地预防和消除职业危害。

4.2多种形式的宣传

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工的自我保护意识。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可以编制家具行业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手册、传单,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内容,向农民工传达职业卫生知识。电视是目前普及率最高的媒体,利用电视媒体的这一优势,制作专题片、专题讲座、公益广告等,向农民工宣传职业卫生知识。企业可以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农民工共同收看有关职业卫生的节目。在企业厂区和工人居住区,在职工经常路过或停留的地方设置黑板报或公告栏,选择职业危害防护及救援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在厂区、车间和设备附近张贴职业卫生标语和警示标志,让农民工了解职业卫生知识,认识到职业危害防治的重要性,提高防护意识。目前家具企业大多数机械设备都有安全警示标牌,我们同样可以在机器上设置职业危害防护标牌,详细介绍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生及防护知识。家具企业的农民工大多与亲属一同住在企业提供的宿舍,农民工白天去车间工作,亲属相对较清闲。针对这一特点,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面向农民工的亲属,让他们了解职业卫生知识,来督促农民工做好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另外,举办以家具行业职业卫生知识宣传为主题的文艺晚会,丰富农民工业余生活的同时,以娱乐形式向他们传授职业卫生知识。

教育行业范文篇5

一、“互联网+”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思考

1.加强规划,做好“互联网+”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顶层设计基于“互联网+”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理解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须加强整体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加强信息资源整合,落实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建设、应用、评估、安全、支持、保护等方面的相关制度,构建以实用为导向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网络应用环境,推行能够解决继续教育资源不足、满足学习者多样需求的应用方案。借助互联网技术改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质量,缓解基层水利人员的工学矛盾,切实提高水利继续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效益,促进水利现代化。建立督导、评价与奖励机制,建立利益相关者的协作制度。应充分发挥宏观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上级水利部门、继续教育机构、水利基层单位和企业等多方合作,发挥各相关利益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资源优势,形成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局面,满足各自的利益诉求,实现多赢。2.构建线上继续教育云平台,满足学习者多样化、多时空的学习需求以构建在线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APP作为支撑“互联网+”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和载体,打造水利继续教育云平台。在线学习平台具有大规模、开放性、低成本、个性化、交互性的优势和特点,将使优质教育资源趋向扁平化,打破教育的时空界限,推动自主学习,从模式、内容、质量等多方面为传统水利继续教育带来全面的变革。水利行业继续教育平台的实现方式,可以组建全国水利高校课程联盟,整合已有的远程教育、在线教育资源,创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型在线教育体系,将分散的继续教育资源聚集、加工、升级、再造,挖掘潜力,凝练特色,形成标准化的课程资源,并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继续教育平台的制作与运营,保障继续教育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需重视移动终端的主要载体作用,加大移动平台的开发力度,与在线课程资源相匹配,在平台解决“有所学”的基础上,实现“方便学”。3.建立学习支持和公共服务机制,促进继续教育资源开放基于“互联网+”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需要有完善的硬件及软件环境提供支撑。要开展基于网络学习的基础设施、应用设备建设;要加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开展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学习者参与在线学习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加强网络后台的管理服务,建立与在线学习前端相呼应的相关制度;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疑问等提供支持与帮助;对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取得的学习成果,提出认证、转换、积累的相关方案,确保学习成果的有效实现。要加强对于参加网络学习的管理,成立由水利主管部门为主的继续教育协调机构,建立政府投入、社会力量捐助和受益者适当出资相结合的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作用,组成服务队伍,为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服务,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4.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化继续教育改革“互联网+”平台的打造并非另起炉灶,线上教育也并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水利行业继续教育模式。基于“互联网+”的继续教育发展,应结合现有的继续教育资源,坚持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协调相关部门、高校、水利行业企业等,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实行把实体性面授培训、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师徒传承学习、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等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区域内构建多种层次、条块结合、开放共享、相互协调、虚实结合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网络。通过制度机制引领,引导开发建设和汇聚各类优质水利行业培训学习资源,为学习者全面接受终身业务学习创造良好条件,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二、“互联网+”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实践

1.谋划水利行业人才继续教育顶层设计,做好“互联网+”继续教育平台建设规划为进一步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水利发展人才保障,政府水利主管部门编制了《浙江省水利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对水利人才队伍继续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实施水利人才教育培训工程。在人才教育培训平台建设方面,提出以“互联网+”理念为指导,构建以“省水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统筹建设“浙江省水利行业人才培养及绩效考核信息化平台”“浙江省水利人事人才信息管理APP”等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全省水利人事人才大数据运行,进一步推动水利人事人才工作规范化、流程化。2.建立并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强化继续教育过程质量管理目前,已开发建成网上报名注册系统、在线学习系统、职称考评系统等继续教育平台,基本建设了继续教育线上教学环境,实现了各系统的对接集成和数据共享,业务涵盖学员注册报名、自主选学、考试、学分认定、考核利用等各教学环节。网上报名注册系统包括报名注册、信息审核、信息查询与统计等功能。系统建成以来,已完成1841人次的报名注册,人员涉及全省11个地市、厅属机关和直属单位。水利职工在线学习系统是实施水利行业继续教育重要的线上教学平台,在网上实现教、学、考、管等多种功能。学员根据自己从事工作类别,按专业分类确定必修课和自选课,系统记录学员课时学习情况。系统也可选定某一专业、某一区域人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和考试考核。3.构建平台课程体系,丰富线上继续教育资源水利行业在线继续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建设包括水利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两大类。其中,水利专业课程包括水利案例、防汛抗旱、水文等18方面课程;公共课程包括领导讲话、政治经济、政策法规、社会管理、水文化等13个方面课程。至今为止,平台注册学习人数已达43000多人,建成水利各类专业课程和公共类课程共计368门,可满足学员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自主选学、网上学分认定。学员学分成绩通过系统同步给水利职称评审系统,作为学员职称评审中重要的数据。4.推进继续教育制度创新,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将水利干部教育纳入行业继续教育体系,提升水利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新时期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实施水利人才教育培训工程全面推行水利队伍能力建设的意见》《全省水库海塘工程管理单位人员岗位培训和岗位任职资格学历教育工作方案》《浙江省农村水电站从业人员轮训试点实施方案》《浙江省水利人员在线学习系统运行和使用管理办法》等多项培训制度。以水利队伍专业能力建设为核心,采用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注册资格考试等形式,强化在职人员教育培训,积极推进持证上岗工作,推行网络在线学习学分制,大大提高了继续教育学生网上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全省水利人才队伍的思想素养、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使水利人才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水利单位形成学习型组织氛围。近年来,厅属培训机构举办培训班464期,共培训59772人次。5.创新线下教育途径,有效提升水利从业人员素养在做好线上平台建设和线上继续培训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线下人才培养学习新途径。结合“五水共治”“千人万项”“百项千亿”专家蹲点指导服务,选派技术专家、院校老师等服务指导员到艰苦环境、施工工地上去锻炼,到重点水利工程上去“实地培训”,开展工程一线蹲点服务。水利院校及有关培训机构开展送教下乡、送教到工地等活动,帮助地方水利排忧解难。引导高层次专业人才利用技术咨询、科研技术合作、现场培训和项目聘用等方式,推广水利实用技术,解决技术难题,普及科学知识。举办“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开展以技能大师等为项目带头人的带徒传艺、技能攻关训练。开展首席水利员的评选工作,组织首席水利员分批次到台湾交流学习,举办基于水利站长和新任水利员等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多层次多途径的水利行业线下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为地方水利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赞赏。

三、小结

教育行业范文篇6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产品;设计

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概况

随随着信息技术的渗透,“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成为时代潮流。在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迅猛,截至2014年底,互联网普及率增速明显,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5.57亿,占中国网民的85.8%。

1.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基于移动端的互联网行业格局已经形成,BAT等行业巨头拥有丰富的资源,其他中小型企业也在不断创造商业模式和产品,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2“.互联网+”成为热门

工业4.0就是传统企业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改造原有产品的研发生产方式。电子商务目前正处于迅速发展、转型升级的阶段,B2B、C2C、O2O、F2C等跨境电商各种模式不断发展和涌现。互联网供应链金融、P2P网络信贷、众筹、互联网银行都是近年来特别热门的词汇。

3.互联网产品

互联网产品和服务随着互联网由PC端向移动端的迁移,一个互联网企业需要有一个在移动端的好产品,好的产品其一要能打动用户,其二要能持续改进运营。

二、互联网教育行业的产品发展现状

互联网教育行业从PC到移动再到智慧互联,已是可预见的未来。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998亿,增长率达19%,市场仍然以较快的速度成长。2015~2017年,中小学在线教育、学历教育和职业在线教育会是互联网教育行业快速增长的主力军。原来的互联网教育主要集中在PC端,但是现在依靠大数据和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端。教育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教育产品的变革使得互联网教育更加智能。BAT巨头跻身互联网教育行业,“腾讯课堂”、“百度教育”、“淘宝同学”等教育产品层出不穷。“网易云课堂”“,中国MOOC大学”等产品的出现,都说明互联网教育拐点到来,新的教育模式和思维正在深刻地影响教育产品的设计,未来互联网教育市场前景广阔。互联网教育产品可以按资源运作方式分为内容服务型和工具型。内容服务型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对自己想要了解的课程进行在线学习,典型代表有沪江网校和学而思网校等。工具型指主要通过答题、智能出卷、闯关做题等方式促进用户学习,多以APP为主,典型代表有猿题库、百词斩等。

三、互联网行业教育产品设计

1.互联网行业教育产品生命周期

互联网产品生命周期有鲜明的特点。第一,周期比较短;第二,循环迭代。这个循环就是需求调研。UI、原型设计规划,测试,产品开发上线、市场运营推广,持续获取市场和用户需求,更新迭代产品。

2.互联网行业教育产品设计步骤

教育行业范文篇7

一、全县行业办学的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行业办学6所。

(一)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占地面积32亩,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47人,在校学生1204人。

(二)坊镇职业中学。省级重点中职学校,现有教职工120名,学生数1146名。

(三)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占地2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在校生122人。有专、兼职教师39人。

(四)技术学院分校。主要进行劳动力再就业培训。

(五)卫生学校。主要进行护理专业培训。

(六)畜牧局机关技术人员培训。

二、存在问题

(一)管理主体多元。这是制约我县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行业办学导致条块分割,管理松散,办学质量参差不齐。教育部门作为业务指导部门很难行使管理职能,无法对全县行业办学行为进行统筹协调。

(二)办学规模较小。行业办学导致各学校办学质量不高,特色不突出,服务县域经济专业缺乏。

(三)专业层次水平较低。各学校重复设置专业,招生竞争激烈,师资设备分散,造成资源浪费,无法打造出优势专业。

三、统筹原则

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隶属不变、利益共享。

四、领导小组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11月1日—11月10日)成立县行业办学统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行业办学统筹实施方案》,各统筹单位做好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11月11日—11月30日)按照《方案》要求具体实施统筹的各项工作。

(三)完善阶段(12月1日—12月10日)完善统筹的有关工作,使统筹后的职业教育更加具有活力和吸引力。

六、统筹意见

(一)办学模式

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隶属县教育局管理。坊镇职业中学作为职业教育中心的实训基地。统筹后的农广校、技术学院分校、卫生学校等培训机构原隶属关系不变,统一在职教中心办公,接受职教中心和行政主管部门的双重管理。农广校、畜牧学校、劳动培训学校、会计函授学校、卫生学校等统筹学校的原牌子照挂。

(二)技能培训

各部门的所有技能培训均由“县行业办学统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县职教中心组织实施,产生的效益和成果由相关部门共享。

(三)项目资金

各部门凡用于职业教育及短期培训的项目和资金,采取全县捆绑的办法,职教中心设立总账,各培训机构设立分账,全县所有对口培训资金由财政部门拨付到职教中心总账,统筹管理、集中使用,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

(四)政策扶持

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市相关配套政策,争取省市支持,县上足额征收职业教育发展税费,用于职业教育建设和职业技能培训。

七、几点要求

(一)加强对统筹工作的领导。统筹行业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相关部门要提高对统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扎实做好相关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抽调专人,集中精力和时间,精心组织,确保统筹工作顺利实施。

教育行业范文篇8

关键词:政校企协同;继续教育;测绘地理信息

认真贯彻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全面提升行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提高产业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切实发挥相关行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先行性、前期性、基础性作用有着重要意义。但当前“非学历继续教育生态系统紊乱”,存在“缺少定位、生态失衡和生态链不稳固”等问题[1]。当前状况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师资、管理、学员组成的继续教育链条黏性太差,尚未形成稳固的生态链;高校面向行业的继续教育质量有待提高,没有形成个性化和有反馈的教育系统[1-2]。有学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当完善继续教育管理机制,鼓励高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实现政校企研多方合作,共建共享性教育平台[3-6]。本文拟结合近几年长沙理工大学开展的面向湖南测绘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践,总结面向行业继续教育的政校企协同模式,以促进行业继续教育形成稳固的有机生态链,提高继续教育质量。

1政校企协同开展行业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1政府管理角度上的必要性。从政府管理角度上来看,地方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当前学习型、创新型社会的建设,离不开一批相应的企业,自然也离不开大量学习型、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其次,为了推动产业升级,行业主管部门往往需要主导行业继续教育的规划,利用诸如资质审查等公权力来通过推动行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尽而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同时,政府主导的一些大型行业项目,如“土地调查”“智慧城市”的建设,往往需要通过有组织的继续教育活动保障项目实施的技术力量。但是,政府管理部门无法自行开展行业继续教育活动,其自身并不具备硬、软件条件,需要依托高等院校,通过行业学会(协会)的成员企业协助才能开展相应继续教育活动。1.2企业发展角度上的必要性。时代进步的速度往往超乎人们的想象,当前社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层出不穷,市场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竞争的激励程度也在不断加强。企业如果要可持续经营,保持市场竞争力,人才建设和技术创新是第一要务。这些决定了企业技术人员必须要做到终身学习。企业可以觉查到市场动向,但其利益导向往往决定了企业缺乏理论沉淀,技术领域不全面,政策水平不高。因此,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内在地需要高等院校的智力支持和政府的政策指导。1.3高校功能角度上的必要性。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公认的高校三大功能,我国基本上每所大学都设有继续教育学院,为社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是高等院校的责任与义务。高等院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很多研究成果停留在纸面上而没有转化应用;教学上来说,有很多市场早已应用的技术没有进入课堂。因此高校需要走出去,针对国家、社会、市场的知识需求,调整自身的教学内容。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是一个接触实际需求的好途径,通过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合作开展行业继续教育活动,可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同时也能获得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反馈,促进高校功能的健全与发展。

2行业继续教育中的政校企协同合作框架

2015年以来,针对湖南省测绘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现自然资源厅)行业管理处室、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和长沙理工大学通力合作,每年都开展了行业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政校企始终保持紧密协同,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本文结合这些实践活动,总结了行业继续教育中的政校企协同合作框架,如图1所示。在该政校企行业继续教育协同框架内,政府是主导部门,对整个继续教育规划和方向起主导作用;高等院校是继续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者,负责平台的日常建设以及具体教学活动的组织;由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行业学会(协会)作为协调者参与,企事业单位则是接受继续教育服务的对象和服务反馈的主体。图1行业继续教育协同合作框架Fig.1Industrycontinuingeducationcollaborationframework具体来说,该框架的协同关键在于组建行业继续教育联席会,由政校企三方参与,共同针对当前市场技术需求拟定年度培训内容,指导培训过程。继续教育的师资由三方共同提供,高校提供理论与技术方面的师资,政府提供政策方面的师资,企业提供实践技术方面的师资。在一期培训结束后,进行培训总结,对学员进行学习效果调查,并进行跟踪服务,将结果以报告形式反馈给联席会以供后续继续教育活动决策参考。该协同框架将师资、管理、学员完整地链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行业继续教育的有机生态链,避免了当前继续教育活动政策导向性不强、市场化程度和技术现势性较低的弊端。

3政校企协同开展行业继续教育的特色与优势

3.1教学内容市场化。首先,按照“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宗旨,经过市场调研,最大限度地满足湖南行业需求,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其次,在教学计划上,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在由行业协会专家、合作企业高技能能手以及基地骨干教师联合组成的联席会的指导下,定期深入企业调研产业发展前景和技能人才需求,通过可行性分析与论证设置教学计划,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再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根据初、中、高级不同层次的人才教学目标,以工作任务为线索设置课程,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3.2教学模式实用化。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一方面通过分期分批将专业教师送到企业去实践,强化专业教师的技能实践培养;另一方面从企业聘任技术能手、高级技术人员,到基地任教。同时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固有模式,将理论教学搬进实训,同时将实践教学搬进课堂,使二者有机融合。教学过程中,学员在高校环境中学习基本理论与技术,同时也在大型企业提供的实践实训环境中进行生产实践教学。3.3政校企合作常态化一是充分发挥多方主体的作用,成立政校企共同参与的继续教育联席会,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二是建立多方互动、行业指导的协同合作机制;三是形成内容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责任与管理共担、“责、权、利”相统一的合作运行机制;四是通过建立调研机制,不断提高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五是借助于继续教育的沟通渠道,促进高校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4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继续教育的实践

4.1实践的具体内容。2015年,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以下简称省厅)和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以下简称学会)针对省内行业单位测绘资质审查中的技术人员素质问题,提出大力开展行业继续教育工作,充实专业测绘人才队伍,推进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运用。根据以上精神,长沙理工大学向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协会提交承办测绘行业继续教育培训的基本方案,经过双方磋商及省厅同意,在2015年度开展2次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测绘知识技能全面培训班。进入“十三五”以后,国家对人才培养更加重视,在继续教育方面出台新的政策和文件。结合上一年度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省厅和学会也对测绘行业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制订“十三五”继续教育培训的具体方案,省厅、学会和学校联合成立了湖南省测绘行业继续教育固定的协同机制。基于实事求是的原则,共同组队调研了湖南省第一测绘院、湖南省第二测绘院、湖南省地质测绘院、湖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二队、湖南省科创电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湖南辉达规划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等6家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属性、不同系统、不同地方的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单位。通过与行业单位深入地交流,了解了行业单位的生产特点、人员结构和技术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测绘新技术的发展,针对当前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主要的生产工作及其技术问题,制订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十三五”继续教育培训方案。提出分层次、分知识结构进行培训的基本原则,针对行业单位实际工作的特点,将培训周期由1个月改为1—2周。2016年度依据方案的安排,开展基于不动产调查专题的中级班和初级班各一次。2017年度,根据前一年度工作的反馈,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并引进行业单位的专家开展GIS建库与管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培训班各一次。2018年,省厅、学会和长沙理工大学联合对衡阳和永州13家测绘生产单位又一次进行了现场调研,同时依托省厅行业管理处对101家测绘企事业单位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对继续教育内容和师资重新进行了拟定和安排,在此基础上,2018年开展了两期专题培训。4.2实践的效果。自2015年以来,长沙理工大学根据国家继续教育的相关精神以及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的部署,密切配合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基于政校企协同,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为湖南测绘地理信息从业单位培养了大量中青年技术专业人才。在这些继续教育实践活动中,有以下经验值得总结。教学机制上,由省厅、高校和学会组成的协同框架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2018年均进行了现场走访和调研,尤其是2018年的调研规格高、规模大,摸准了企业需求、把准了培训方向,避免了走纸上谈兵的继续教育老路子。教学模式方面,从2016年开始,根据调研成果,对行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分层次教学,对培训内容依据市场动态进行了针对性安排,对培训时间依据企业生产周期规律进行了优化调整,取得了三方满意的结果。师资方面,继续教育的师资团队由长沙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学会专家、企业高级骨干组成,并动态调整。对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比如城市地下管线探测,还依托生产企业进行了实践教学,如2017年,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培训班中一次性引入4位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一线技术精英,开展丰富多彩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受到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为使学员能接触到最新的测绘科技,积极邀请测绘仪器厂商参与辅助教学,真正做到了师资的多主体来源。教学效果方面,每一期培训后均进行了学员学习效果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员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5结束语

在近几年的继续教育工作中,长沙理工大学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在行业学会协调下,逐步探索和总结了政校企协同的地方行业继续教育的新模式与框架,避免了行业继续教育中存在的老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注意到具体实施中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如学习纪律较难控制、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实际生产应用也有一定时间滞后性,这些都是今后要着重改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福胜,刘路喜,浦川海.生态学视域下的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J/OL].成人教育,2019(4):71-75.

[2]孙萍.高职院校面向行业继续教育的实践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1):194-195.

[3]谭颖臻.高校继续教育资源整合路径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9(4):63-65.

[4]肖艺,肖争鸣.“政校企研”深度合作运行机制实践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7(1):71-75,92.

[5]曾东升.政校企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运行机制与实践探索[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0(4):1-5.

教育行业范文篇9

关键词:税务教育行业税收管理税务登记

教育行业的公益性质无形中造成了人们的“税不进校”观念根深蒂固。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复杂性以及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问题的存在,客观上造成税务机关对该行业的税收管理出现了盲区。如何加强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切实堵塞税收漏洞,应当成为税务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最近,笔者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学习和思考,现对有关问题作出粗浅的分析,以期对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现状

教育机构种类较多,按组织形式划分,主要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学校等非企业组织和各类企业组织。据统计,目前在虞城县范围内,登记注册且正常运营的教育培训机构共有557所,其中从事学历教育的551所,非学历教育的6所。在从事学历教育的551所教育机构中,从事幼儿教育的有76所,从事小学教育的有438所,从事中学教育的有37所。在此范围之外,还存在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个体工商户、大量的未登记注册的无照培训机构和为数众多的家教执业者个人。

目前虞城县教育培训行业提供的主要有学历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适应了不同的社会需求。根据有关规定,学校主要提供学历教育,其收费项目和标准较为明确,其他单位及个人则提供除学历教育以外的诸多培训,其收费项目和标准基本按照市场供需状况确定,存在一定自由度和伸缩性。

教育培训行业取得的收入涉及免税项目和应税项目。免税项目是,对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含政府办和民办)提供教育劳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政府举办的高等、中等和初等学校(不含下属单位)举办进修班、培训班取得的收入,收入全部归学校所有的,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应税项目主要涉及税费有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除税法规定的减免税项目收入外,教育培训收入均应依法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其中应纳营业税主要涉及营业税文化体育业税目,按照3%的税率缴纳。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虞城县的学校均未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款,缴纳的主要为个人所得税;其他教育机构有的虽然缴纳了营业税等,但与实际经营情况严重不符,税款流失严重;无照教育机构及个人未缴纳任何税费。

二、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日趋多元化,各类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公私合办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并存,使得教育行业税收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国家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教育劳务的税收管理规定,明确了对教育超标准收费或接受捐赠、赞助行为等征税的规定。尽管如此,教育行业的税收征管工作依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导致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税务部门不能参与各类教育机构的设立、考核、验收等各个环节,很难掌握详细税源情况和各类教育机构有关资产、资金、分配等方面的具体信息。各级教育部门在对待教育劳务税收问题上存在本位思想,不积极配合,不及时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税务部门很难从源头上进行控管。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学校、培训机构等都没有办理税务登记,纳入正常税收征管的就更少了。另外,还有部分小型民办教育以培训班、辅导班形式出现,没有自有资产,办学设施全部是租用的,教师全部是聘用的,学制也不固定,有的全天授课,有的只是利用假期、节假日或晚上授课,流动性大,隐蔽性强,三证(办学许可证、非企业单位登记证、收费许可证)不全或根本没有,对这类教育劳务税收税务部门就更难控管了。

税务管理人员对教育行业的有关政策不理解,制约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教育行业的公益性质,使人们“税不进校”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之教育行业有关政策的复杂性,客观上造成税务机关在该行业税收管理方面存在盲区。具体表现一是对教育行业的划分及登记管理有关规定不了解,直接造成了部门协作不畅、信息交流不通等,无法掌握教育行业的税源情况;二是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不了解,如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及有关的优惠政策不理解,直接影响了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造成了对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缺位。教育机构不按规定使用发票,加大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难度。多年以来,教育机构的收费一直是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造成了大部分教育机构在收取国家规定规费以外的费用过程中,不按规定使用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有的使用白条,有的采用自制收据,有的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使税务部门对其收入情况不易掌握,这就加大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难度。

从业者纳税意识淡薄。学校提供学历教育,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无可厚非,问题主要出在其他培训服务当中。各类机构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培训服务,取得的收入并不低,但所缴纳的税款少之又少,原因是多数培训者没有纳税常识,未按规定设置账簿或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资料残缺不全,无法正确计算收入额和应纳税所得额。更有办班人受利益驱使,只为赚钱,对有关税收政策置若罔闻,不但不积极主动纳税,反而有意逃避纳税,纳税意识十分淡薄。

三、进一步加强教育行业税收管理的措施

为了加强对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进一步堵塞税收征管工作中的漏洞,消除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盲区,各级税务机关在教育行业税收管理工作中应注意把握并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教育行业的税务登记管理

熟悉教育行业的划分标准。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标准,目前教育行业可分为六大类,一是学前教育,包括各类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幼儿班、保育院等;二是初等教育,主要指各类小学;三是中等教育,包括各类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教育、技工学校教育、其他中等教育等;四是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含普通高校办的函授部、夜大、成人脱产班、进修班);五是其他教育,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外语培训、电脑培训、汽车驾驶员培训、厨师培训、缝纫培训、武术培训等)及特殊教育;六是其他未列明的教育,包括党校、行政学院、中小学课外辅导班。为了表述的方便,笔者在此将“学前教育”“初、中、高等教育”“其他教育和课外辅导班”分别简称为“幼儿园”“学校”“培训机构”。

明确相关登记管理部门。根据《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其他有关的部门,主要包括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民政、发展改革(物价)、财政、税务等部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各类公办学校、公办幼儿园属于事业单位;根据《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与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类民办学校(学历教育范围)、民办幼儿园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职业培训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办法(试行)》规定,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范围)也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各类公办学校应当到县级以上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的登记管理部门办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各类民办学校(学历教育范围)、民办幼儿园应当到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办理《办学许可证》,到同级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范围)应当到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办学许可证》,到同级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另外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还应当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等。

加强税务登记管理。《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2条规定:“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均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也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规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均应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上述各项规定均明确要求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到主管税务机关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目前,部分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办理了税务登记,但仍有部分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没有办理税务登记,游离于税务管理之外,这应当引起各级税务机关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的税务登记管理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税法宣传

开展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主要依据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该文件从四个方面规定了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解决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3号)又对教育劳务征收营业税有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但由于《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关于税收的规定十分笼统,征纳双方对教育行业的纳税问题均存在不少模糊认识。大部分学校对“教职工缴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比较认可,而认为学校本身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应纳税。据调查了解,持“税不进校”观点的还大有人在,甚至部分税务人员也认为幼儿园、学校不用纳税。可见,对教育行业现行税收政策的宣传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税务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比如在各学校及培训机构开展专项宣传,把有关的税收政策送进校门,送进课堂,使老师学生都能知税法、守税法;应定期召开学校及培训机构的法人代表、财务人员座谈会,对税法的严肃性做明确的说明。总之,各级税务机关应切实加强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宣传工作,要深入到教育行业的有关主管部门、学校等单位,深入细致地讲解有关税收政策,切实提高各类教育机构相关人员的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以确保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得到贯彻执行。

(三)加强教育行业税收优惠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执行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加强对教育行业减免税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教育劳务免征营业税的范围、收费标准、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减免税报批手续,严格界定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的范围。一是必须符合税收政策规定的减免税范围。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区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正确把握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教育行业的减免税范围。二是收费必须经有关部门(一般为财政、物价部门)审核批准且不能超过规定的收费标准。超过规定收费标准的收费以及学校以各种名义收取的赞助费、择校费等超过规定范围的收入,均不属于免征营业税的教育劳务收入,一律按规定征税。三是必须单独核算免税项目。各类学校均应单独核算免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单独核算的一律照章征税。四是各类学校必须按规定办理减免税报批手续,否则一律照章征收相关税收。

(四)进一步加强财政税务票据童理

教育行业范文篇10

一、高度重视、完善教育扶贫体系

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教育行业扶贫工作,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其他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行业扶贫领导小组,责成教育相关科室负责教育部门的行业扶贫工作,全力做好教育行业扶贫。按照“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原则,教育局配合县脱贫办加班加点,放弃多个节假日休息对全县4220名人口进行反复认真梳理、核查,做到摸清底数、瞄准对象,形成教育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确保每一个贫困孩子都能上得起学。

二、出台教育行业扶贫政策,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工作

2019年在综合前两年的基础上又出台了《县教育行业2019年度扶贫支持方案》等相关文件,责成相关部门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教育脱贫攻坚责任体系,逐级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建档立卡学生所在校成立包保小组,对各学段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全力帮扶,责令学校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免除他们校车费、伙食费、校服费、保险费教辅材料等各项收费至少一半的费用,确保每一个贫困孩子都能享受到教育的扶贫政策。

三、大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

今年开学之后发放资助政策宣传手册及宣介材料20000余份,并收取回执,利用数字传媒及学校主题班会和大型活动及亲自登门家访等契机,对党和政府惠及民生的政策进行积极宣传,努力做到家喻户晓。

四、双管齐下、有效落实国家及教育扶贫政策,高效完成资助任务

首先,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性资助412.46万元,受益学生达4887人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76人,贷款金额214.16万元。

1、高中助学金131.2万元,受益学生1305人次;免除学费4.66万元,受益学生126人次;其中:建档立卡学生享受助学金和免学费10.715万元,受助59人次。

2、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71.8125万元,受助学生1182人次;非寄宿生建档立卡等四类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补助7.7875万元,受助学生284人。其中:建档立卡学生资助金额达7.325万元,受助学生170人次。

3、中职免学费170.6万元,受益学生1706人次,助学金17.9万元,受益学生179人次;有1人享受国家奖学金0.6万元。其中:为建档立卡学生发放免学费与助学金2.9万元,受助学生16人次。另外,他们全部享受雨露计划资助每人每学期1500元。

4、学前教育资助3.9万元,52名幼儿受助;对春秋学期52名幼儿发放中央奖补资金4万元。其中:建档立卡幼儿资助2.2788万元,受助幼儿1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