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影响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3:54:36

教学影响

教学影响范文篇1

一、问卷设计思路及问卷的构成

学生参与度(studentengagement)一般指学生在课堂内外,有效教育活动上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它被认为是影响高等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能够帮助大学更好地认识学生学习的质量,并理解学生有效学习发生的过程和机制,从而促进大学做出相应的改进[2]。本文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特点,问卷设计中将案例教学的学生参与度定义为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加入案例讨论小组、在小组中主动发言和积极与同伴辩论的程度。本研究的问卷设计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程度调查,目的是发现目前工商管理本科在校学生案例教学的真实参与程度;第二部分是影响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影响因素调查。参与程度问题设计依据利克特量表进行,每个问题分为1~4分(1分表示学生从来不这样做,2分代表学生有时这样做,3分代表学生经常这样做,4分代表学生总是这样做,只有当调查结果在3~4分之间,才能说明学生参与程度较高)。第二部分问卷是针对学生参与案例教学影响因素来设计的。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查阅,本研究依据反映案例教学效果、适应三方评价(学员、教师和领导),评价全面性及可比性原则,以米斯尔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巴班斯基的教师教学评价指标,和我国学者张玉田等设计的指标作为案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筛选的基础[3-4],结合对江苏省某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及学生的访谈结果,共计收集影响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的因素47项,经初步筛选实测问卷选择了24个适合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指标。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案例教学各个阶段学生参与人数的分布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在认真阅读案例方面,选择峰值出现在3分,这表明经常参与这一项的人数最多;在加入案例分析小组、主动发言和参与同伴辩论方面,分数的峰值都出现在2上,说明在这三项上有时参与的人数最多。表1显示,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案例的参与程度最高,平均分为3.11,属于能令人满意的参与度。参与小组讨论、参与同伴辩论、主动发言陈述观点的平均分分别为2.59,2.51,2.26,说明学生在此三项上都是很少参与。结合表1和图1,说明被调查的学生在案例教学上的参与程度总体偏低,这必然导致案例教学效果的低下。调查第二部分是对造成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程度偏低的原因调查。研究人员设计的24个影响因素得到赞同的程度如表2所示。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学生赞同课堂氛围不热烈、对案例的相关知识背景不够了解和习惯了老师讲自己听的模式是其案例教学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而老师对案例的讲述不具吸引力、案例的典型性不够、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和调动积极性、对案例的内容不感兴趣、对案例教学不感兴趣、案例太难思考太费时间,只有不足1/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其案例教学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其他16个指标的被赞同程度介于20%~50%之间。对24项案例教学参与影响因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这些因素可被分为五类:第一类课堂氛围因素,其中包括课堂上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不热烈,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主动加入讨论小组的程度偏低;第二类学生自身因素,性格内向不愿意发言、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差,信心不足、不习惯参与辩论、习惯了老师讲自己听的模式、自己没有新奇的想法不敢讲,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主动发言陈述观点和与同伴辩论的程度偏低;第三类案例的难度因素,包括案例涉及的背景知识太多、对案例的相关背景知识不够、案例太难思考太费时间、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案例的熟悉程度不够、案例不贴近生活、案例思考时间太短,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可能是导致学生主动发言表达观点的程度偏低;第四类案例的新颖性和典型性因素,包括案例不够新颖、对案例教学不感兴趣、案例问题过于简单不具有吸引力、案例的表现形式单一、案例对实践的影响力不大、案例的典型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对案例的内容不感兴趣,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认真阅读案例的程度偏低;第五类沟通因素,包括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和调动积极性、老师对案例的讲述不具吸引力和小组成员不具备良好沟通技巧,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及与同伴辩论的程度偏低。结合表1、表2及图2结果可以看出,课堂氛围类因素中,一半以上学生认为课堂上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不高和课堂氛围不热烈,因此被调查者在主动加入小组上参与程度偏低(平均分2.59);学生个体因素中各因素的赞同比在40%左右,因此被调查者在主动发言(平均分2.26)和与同伴辩论上的参与程度偏低(平均分2.51);案例难度、新颖性和典型性类因素的赞同比前两类低,但他们同样导致主动发言及参与辩论的程度低;沟通因素的赞同比最低,因此被调查者在认真阅读案例上的参与度最高(平均分3.11)。

教学影响范文篇2

关键词:幼儿;多媒体;活动;影响;弊端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设备不再只是工作中和家庭里才会出现的东西,现如今多媒体设备也走进了幼儿园,受到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也获得了很多小朋友的欢迎,从此,老师的教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转化为多媒体信息模式。当然凡事都会有它的双面性,如何正确、科学的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在幼儿活动中,使老师和幼儿从中获得效果的最大化固然是我们要深思的关键,但是怎样避免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弊端也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

一、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幼儿与活动内容面对面交流

幼儿园的幼儿年龄范围普遍在3岁到6岁之间,年龄越小的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就会越差,所以在活动中,单是靠言语使幼儿明白和了解活动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如果我们在活动中加入多媒体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眼睛所接受到的讯息会比耳朵接受的快,而多媒体教学会让事物直观化、具体化和形象化,大大增强了幼儿的学习效率。比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通常遇到的困难是如何让幼儿准确和高效的理解数字在加减法的运算下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幼儿对于数学的学习比较抽象和困难,这时多媒体的作用就可以体现出来,在教类似于1+1=2这样的数学问题时,我们就可以利用Flash动画来做课件,课件中有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在拔萝卜,刚开始小兔子只有一个萝卜,那么小兔子又拔了一个萝卜后就有了两个萝卜,那么我们就是利用这样的动画效果来将活动内容用这种生动的方式传递给幼儿知识。我们都说父母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是因为幼儿可以从父母的言行看到并且获得品德教育,那么在幼儿园里,我们也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来达到这样的目的。如果我们在动画中安排一些“扶老人过马路”、“随手拾起地上的垃圾”、“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这样具有教育意义的画面,当幼儿看到后会更加直接的理解和接受这些内容。幼儿的情绪控制力比较差,所以在教育过程中难免会有棘手的地方,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幼儿的注意力和情绪会随着多媒体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就可以不用太多的言语来阐述,但是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的心灵是纯洁和灵动的,而正是因为这样,在面学习死板的知识时,幼儿的注意力通常是比较不容易集中的,如果在教学中仅仅只是依靠教师言语的传授,幼儿会很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也很容易失去对活动内容兴趣。在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在看动画的时候注意力会十分集中,哪怕是你喊其中一个孩子的名字时,他都有可能会“听不见”。这说明幼儿在面对动态的事物时会产生强烈的兴趣,那么动画情景教学的模式是可以完全应用在幼儿活动中来的,效果肯定也会比普通教学模式的要好。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们各自的闪光点,而老师就要做那双发现的眼睛。在幼儿接触到一个新领域时,他对这个领域是未知,他不懂自己是否对这个领域有兴趣,这时就需要老师去发现和引导他们,那多媒体就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比如说,当老师在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时,老师可能会发现某个孩子会表现出认真和新奇的眼神;当老师在展出一张张漂亮的图片时,也许就会有孩子找纸找笔跃跃欲试;当老师播放一些嫩芽破土或者小鸡破壳而生的视频时,也许就会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不能实现的,然而正是因为这样,才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可贵之处。

三、多媒体教学可能会存在的弊端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固然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和有效率,但是我们要强调的是如何正确的利用多媒体来达到教学活动的目的。以下是我们通过调查分析的几点关于多媒体教学可能会存在的弊端。

1、多媒体教学对幼儿身体健康的影响

多媒体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是它也会伤害幼儿的眼睛,对幼儿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孩子造成近视的原因是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等,幼儿在长时间看电子屏幕会导致眼球过度疲劳,从而导致近视。所以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设备时应注意使用时间,减少对幼儿健康的损害。

2、多媒体教学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

幼儿的年龄较小,没有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而他们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方法就是模仿,一切都是在未知中探索和学习。所以在老师利用多媒体来播放课件时,应该严格筛选课件中的播放内容,避免出现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

3、容易让教师产生惰性

对于教师来说,多媒体教学最大的好处就是便利性,但是这种便利性如果没有得以控制的话会产生负面效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因为有多媒体的帮助就不好好备课,甚至于直接播放FLASH动画,也不讲解内容,再者就是生搬硬套网络资源,降低教育质量。我们并不是提倡多媒体教学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希望这两者可以完美的相结合起来,提高教育质量。现如今幼儿教育已不再是曾经的传统教育模式了,更多的是是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以达到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效果。当然,我们也要在创新中寻找问题,不断地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刘可欣 朱博 吴俊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伏美萍.关注多媒体教学在幼儿活动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243

[2]葛霞.多媒体教学为幼儿活动增资添彩[J].作文成功之路.2014,(11)

教学影响范文篇3

关键词:教师教学效能;影响;提高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心理学从行为科学到认知科学的发展,教师研究逐渐从关注教师的行为塑造转到注重教师教育观点、教育态度、教学思维等内在心理品质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原因的探讨。随之,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实证研究,逐步形成了“教学效能感’笼一教育心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面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着重探讨教师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的重要影响,希望引起一线教师对教学效能感的重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教学效能感概述

1976年兰德小组提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业完成的信念,或者是指教师对自己如何很好地影响学生学习的能力信念”。1977年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并将其定义为“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③自我效能感包括两个部分:效能预期与结果预期。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实施某行为的主观判断;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结果的推测。

随着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的兴起,研究者们开始运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概念来研究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包括两个部分: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所谓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认为即使在显著受到外在环境限制的情况下,教育仍有可能改变学生;而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教好学生的信念,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Gibson等人认为,两种不同的教学效能感正好反映了自我效能感的两种预期,一般教学效能感反映的是结果预期,个人教学效能感反映的是效能预期。

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学效能感与教学效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反映学生成绩好坏的重要预测变量。因此,教学效能感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己成为教师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教学效能感对教学的影响

教师教学效能的高低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表现、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表现,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感并信心百倍,精神饱满,表现出积极的教学态度和情感。这样,一方面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以使自己的目标得以实现,另一方面,目标的顺利实现又反过来促使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效能感产生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高效能感一目标达成一更高效能感”的良性循环。而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则表现出较多的焦虑和恐惧,害怕个人准备不足,害怕遇到意外的对抗而不知所措等,从而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影响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影响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控制

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控制中,自我效能感不同水平的教师会有不同的表现。李哗等曾用观察法对中小学教师课堂行为进行分析,发现教学效能感水平不同的教师在上课时间的安排、课堂提问的认知水平、提问对象以及对学生的反馈方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往往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组织教学,能够创造积极、热情、民主、轻松地课堂气氛,选择有效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相比之下,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则采取责备、冷漠的态度,教学方法呆板、缺乏控制和管理教学情景的能力。

(三)影响对教学成败的归因

McDaniel?McCarthy研究发现,有的教师将学生无法进步的原因归罪于学生、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经济地位、缺乏学习动机或越轨行为,而事实上是这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缺乏信心。我国学者研究表明,成功教学的能力及努力归因随教学效能感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背景及运气归因随教学效能感水平的提高而降低。教学效能感不同的教师在教学成功归因倾向上差异能反映出高效能感水平的教师更倾向于将其成功归因于自身内部的因素,低教学效能感的教师更多地将教学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及背景因素,更倾向于对失败进行外部归因。由此可见,高效能感的教师对教学成功的归因会增加增强工作动力,进一步教学效果;而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对教学失败更加敏感,产生内心冲突。

(四)影响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景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或教学活动方式。熙致师运用的教学策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使用教学策略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当他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讲授同一教学内容时,他们会考虑不同教学策略所包含的不同知识技能要求,那么他们选择何种方式就取决于其对可供选择策略活动的自我效能感。Ashton?Webb研究表明,效能感水平低的教师一般是控制定向者,倾向于采用粗暴的惩罚性的管理策略以控制学生的行为;而效能感水平高的教师,一般不是控制定向者,他们不是试图去控制学生的行为,而是给学生提供行为的信息,鼓励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建构。

三、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培养提高

美国心理学博士海姆.G.吉诺特(CHhainGGinott)所说的那样:“在学校当了若干年教师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与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者指出教师效能感的形成与变化会受到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即掌握经验、观察榜样教师教学获得的经验即替代经验,社会劝说以及教师自身的情绪等心理状态的影响,同样教师效能也会受到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的影响,如教师性别、教师评价制度、社会风气等。提高教学效能感,可有以下几个举措。

(一)从个人层面看

1.对教学成败进行合理归因

教师对自己的成功做出了高能力和努力归因,而对于失败教学则归因于外部不可控因素,这种归因取向是积极的。研究表明,如果个体把自己成功行为归因于自己高能力,就会感到自豪与自信,就会增强再次成功的期望,就会再作努力:如果个体把自己失败行为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下,就会感到沮丧与羞愧,就很少甚至无成功期望,就不会再做努力。但是,如果个体把自己失败行为归因于努力不够,则个体虽然会感到惭愧,但会产生再次成功的期望,再去奋发努力。由此可见,教师的归因取向是积极的,有利于增强后续教学效能感,改进后续教学行为。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效能感,就应该进行积极、努力地归因吗,对教育教学中出现得问题作易控的、不稳定的和内部的归因;认识到只要自己努力工作,积极掌握良好的教学策略、增强责任感,就会成功地完成任务;认识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教师进行恰当的归因对于激发成就动机,提高教学效能感有着积极的意义。

2.设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帮助教师积累成功体验

班杜拉认为,教学效能感来自于各种教育教学经验,以往多次成功的经验会增强教师对未来取得成功的信心,增强教学效能感,而过去多次的失败则会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并降低个人教学效能感。可见,从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是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而教师判断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是与其教学目标相关联的。戴维克等人把个体的成就目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操作目标,指向外界,人们的活动目标是为了取得外界良好的评价;另一类是掌握目标,指向任务本身,人们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和发展自身能力。

(二)从学校层面看

1.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改变与提高,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研究表明。,经过训练的教师会认识到新教学方法更有效、更符合教学实际,对学生的学习名具有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培训也使得教师认识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认识到自己更大的教学潜能还有待于挖掘,从而增强了他们的教师效能感。学校应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学效能感的重要性,不断为教师创造进修培训的机会,是教师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教学能力不断得到发展,教育信念不断增强,并鼓励、支持和帮助教师在实践中革新教学方法,熟练掌握教学策略。一旦获得成功就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增强教师教学效能感。

2.改革教师工作评价制度

工作评价对教师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传统的教师评价是一种奖惩性评价,评价主体、标准、内容、方式等单一化,过于注重学生考试分数,易引发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而且以牺牲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为代价,因此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现代学校应实行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内容、标砖、方式多元化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通过评价,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特长,让教师及时、充分地获得有益于效能感发展的信息和机会,让评价成为教师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欣赏别人的过程,从而提升教学效能感,并促进其专业成长。

(三)从社会层面上,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社会支持体系

教学影响范文篇4

关键词:中长跑;初中体育;游戏教学法

中长跑项目单调、乏味,趣味性远不如其他球类项目。可是,中长跑运动对提高人的心肺功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如此,在一些中学生的眼里,中长跑是一项又苦又累的运动,学生对此颇有恐惧,既不感兴趣,又不愿意去练习,这严重影响了中长跑成绩的提高。在中长跑项目列入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必考项目后,体育教师的压力颇大。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为改变现状,提高教学质量,作者尝试将游戏教学法运用到中长跑的教学当中,旨在为提高中长跑的教学质量进行探索,为广大的中学体育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游戏教学法对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互联网查阅了有关中长跑教学的文献资料,对现有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为该文的撰写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找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在该研究中改进。

1.2.2教学实验法

该研究从东莞市竹溪中学2016级初一班级中,随机选取3个自然班,分别命名为甲、乙、丙班。甲、乙2个班为实验班,丙班为对照班,对甲班采用游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即既采用游戏教学法又进行讲解练习;对乙班只采用游戏教学法,不具体讲解运动技术;对丙班采用以讲解练习为主的传统教学法。经了解3个班级的人数为50人左右,男女比例约为3∶2。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客观、准确,选取的实验对象均为从未接受过专门训练的学生,尽可能保证在实验前3个班级的学生的耐力素质处于同一水平。在剔除几个接受过训练的学生后,从各班剩余的学生中随机选取男生25人,女生15人为实验对象。3个班级均为笔者本人亲自任教,实验时间为2016年9月5日至10月10日,共8课时。3个班级训练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尽量保持一致,实验后对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

1.2.3数理统计法

该研究借助IBMSPSSStatistic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的方法,结果以“显著性”表示。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前3个班级学生的中长跑成绩的同质性检验

实验前的同质性检验主要是检测3个班级学生的耐力素质是否处于同一水平。通过对3个班级的中长跑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的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男生的1000m成绩还是女生的800m成绩,甲班与乙班、甲班与丙班、乙班与丙班之间的比较结果P均大于0.05,说明甲班与乙班、甲班与丙班、乙班与丙班之间的中长跑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实验前3个班级的中长跑成绩没有差异,处于同一水平,符合实验的要求。

2.2实验前后3个班级学生的中长跑成绩的比较分析

对甲、乙、丙3个班级的中长跑成绩的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3个班级实验前后的中长跑成绩的比较结果,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男生的1000m成绩还是女生的800m成绩,甲班的检测结果P均为0.00,P<0.01,说明甲班的中长跑成绩在实验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从均值可以看出,实验后的均值均小于实验前的均值,说明甲班的中长跑成绩有较大进步。同样,乙班、丙班的检测结果P也均为0.00,P<0.01,实验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且实验后的均值也小于实验前的均值,说明乙班、丙班的中长跑成绩也有较大进步。从检测结果来看,3个班级的中长跑成绩均有所提高。

2.33个班级学生的中长跑成绩进步幅度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3个班级的中长跑成绩的进步幅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两两比较,得到的结果见表3。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男生的1000m成绩还是女生的800m成绩,甲班与乙班、丙班的比较结果P均为0.00,P<0.01,说明甲班与乙班、丙班的进步幅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乙班与丙班的比较结果P均大于0.05,说明乙班与丙班的进步幅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两个班级的进步幅度相当。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游戏教学还是传统教学都能提高中学生的中长跑成绩,但采用游戏教学对中学生中长跑成绩提高的幅度更大。(2)只采用游戏教学而不具体讲解运动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进步幅度略有优势,但差异不显著。因此,只采用游戏教学法而不具体讲解运动技术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相当,并无明显优势。(3)采用游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步幅度大大高于只采用游戏教学法而不具体讲解运动技术的教学方式,且两种教学方式的差异性显著,前者的教学效果更好。(4)综上所述,采用游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中长跑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最佳;只采用游戏教学和采用传统的以讲解练习为主的教学方式也能提高学生的中长跑成绩,但教学效果一般。

3.2建议

3.2.1游戏教学要与技术教学有机融合

游戏教学确实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中长跑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运动成绩的提高,教学效果明显。可是,如果只强调技术教学或纯粹地让学生进行玩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也是不合理的体育课。将游戏与技术教学结合起来,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真正学习到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2要不断变换游戏的内容和形式

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容易接受这样的训练形式。可是,如果多次重复同一个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厌倦,久而久之对游戏的热情也会消退。因此,要尽可能不重复同一个游戏,要对游戏的内容与形式不断进行改造与创新,增加中长跑练习的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爱上中长跑运动。

3.2.3要在游戏中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

游戏教学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掌握运动技能,中学生往往在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却忽视了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与技术讲解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暗示,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自身运动技术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陈健乐 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俊杰.游戏在中长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5):205-207.

[2]程洪英.游戏在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中的作用[J].内蒙古教育,2015(11):80.

教学影响范文篇5

关键词:教师教学效能;影响;提高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心理学从行为科学到认知科学的发展,教师研究逐渐从关注教师的行为塑造转到注重教师教育观点、教育态度、教学思维等内在心理品质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原因的探讨。随之,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实证研究,逐步形成了“教学效能感’笼一教育心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面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着重探讨教师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的重要影响,希望引起一线教师对教学效能感的重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教学效能感概述

1976年兰德小组提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业完成的信念,或者是指教师对自己如何很好地影响学生学习的能力信念”。1977年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并将其定义为“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③自我效能感包括两个部分:效能预期与结果预期。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实施某行为的主观判断;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结果的推测。

随着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的兴起,研究者们开始运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概念来研究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包括两个部分: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所谓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认为即使在显著受到外在环境限制的情况下,教育仍有可能改变学生;而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教好学生的信念,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Gibson等人认为,两种不同的教学效能感正好反映了自我效能感的两种预期,一般教学效能感反映的是结果预期,个人教学效能感反映的是效能预期。

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学效能感与教学效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反映学生成绩好坏的重要预测变量。因此,教学效能感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己成为教师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教学效能感对教学的影响

教师教学效能的高低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表现、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表现,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感并信心百倍,精神饱满,表现出积极的教学态度和情感。这样,一方面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以使自己的目标得以实现,另一方面,目标的顺利实现又反过来促使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效能感产生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高效能感一目标达成一更高效能感”的良性循环。而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则表现出较多的焦虑和恐惧,害怕个人准备不足,害怕遇到意外的对抗而不知所措等,从而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影响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影响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控制

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控制中,自我效能感不同水平的教师会有不同的表现。李哗等曾用观察法对中小学教师课堂行为进行分析,发现教学效能感水平不同的教师在上课时间的安排、课堂提问的认知水平、提问对象以及对学生的反馈方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往往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组织教学,能够创造积极、热情、民主、轻松地课堂气氛,选择有效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相比之下,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则采取责备、冷漠的态度,教学方法呆板、缺乏控制和管理教学情景的能力。

(三)影响对教学成败的归因

McDaniel?McCarthy研究发现,有的教师将学生无法进步的原因归罪于学生、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经济地位、缺乏学习动机或越轨行为,而事实上是这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缺乏信心。我国学者研究表明,成功教学的能力及努力归因随教学效能感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背景及运气归因随教学效能感水平的提高而降低。教学效能感不同的教师在教学成功归因倾向上差异能反映出高效能感水平的教师更倾向于将其成功归因于自身内部的因素,低教学效能感的教师更多地将教学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及背景因素,更倾向于对失败进行外部归因。由此可见,高效能感的教师对教学成功的归因会增加增强工作动力,进一步教学效果;而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对教学失败更加敏感,产生内心冲突。

(四)影响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景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或教学活动方式。熙致师运用的教学策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使用教学策略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当他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讲授同一教学内容时,他们会考虑不同教学策略所包含的不同知识技能要求,那么他们选择何种方式就取决于其对可供选择策略活动的自我效能感。Ashton?Webb研究表明,效能感水平低的教师一般是控制定向者,倾向于采用粗暴的惩罚性的管理策略以控制学生的行为;而效能感水平高的教师,一般不是控制定向者,他们不是试图去控制学生的行为,而是给学生提供行为的信息,鼓励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建构。

三、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培养提高

美国心理学博士海姆.G.吉诺特(CHhainGGinott)所说的那样:“在学校当了若干年教师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与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者指出教师效能感的形成与变化会受到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即掌握经验、观察榜样教师教学获得的经验即替代经验,社会劝说以及教师自身的情绪等心理状态的影响,同样教师效能也会受到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的影响,如教师性别、教师评价制度、社会风气等。提高教学效能感,可有以下几个举措。

(一)从个人层面看

1.对教学成败进行合理归因

教师对自己的成功做出了高能力和努力归因,而对于失败教学则归因于外部不可控因素,这种归因取向是积极的。研究表明,如果个体把自己成功行为归因于自己高能力,就会感到自豪与自信,就会增强再次成功的期望,就会再作努力:如果个体把自己失败行为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下,就会感到沮丧与羞愧,就很少甚至无成功期望,就不会再做努力。但是,如果个体把自己失败行为归因于努力不够,则个体虽然会感到惭愧,但会产生再次成功的期望,再去奋发努力。由此可见,教师的归因取向是积极的,有利于增强后续教学效能感,改进后续教学行为。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效能感,就应该进行积极、努力地归因吗,对教育教学中出现得问题作易控的、不稳定的和内部的归因;认识到只要自己努力工作,积极掌握良好的教学策略、增强责任感,就会成功地完成任务;认识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教师进行恰当的归因对于激发成就动机,提高教学效能感有着积极的意义。

2.设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帮助教师积累成功体验

班杜拉认为,教学效能感来自于各种教育教学经验,以往多次成功的经验会增强教师对未来取得成功的信心,增强教学效能感,而过去多次的失败则会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并降低个人教学效能感。可见,从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是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而教师判断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是与其教学目标相关联的。戴维克等人把个体的成就目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操作目标,指向外界,人们的活动目标是为了取得外界良好的评价;另一类是掌握目标,指向任务本身,人们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和发展自身能力。

(二)从学校层面看

1.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改变与提高,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研究表明。,经过训练的教师会认识到新教学方法更有效、更符合教学实际,对学生的学习名具有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培训也使得教师认识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认识到自己更大的教学潜能还有待于挖掘,从而增强了他们的教师效能感。学校应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学效能感的重要性,不断为教师创造进修培训的机会,是教师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教学能力不断得到发展,教育信念不断增强,并鼓励、支持和帮助教师在实践中革新教学方法,熟练掌握教学策略。一旦获得成功就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增强教师教学效能感。

2.改革教师工作评价制度

工作评价对教师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传统的教师评价是一种奖惩性评价,评价主体、标准、内容、方式等单一化,过于注重学生考试分数,易引发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而且以牺牲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为代价,因此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现代学校应实行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内容、标砖、方式多元化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通过评价,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特长,让教师及时、充分地获得有益于效能感发展的信息和机会,让评价成为教师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欣赏别人的过程,从而提升教学效能感,并促进其专业成长。

(三)从社会层面上,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社会支持体系

教学影响范文篇6

关键词:美术教学;影响因素;教学变革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总结出了“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的深刻道理。美术教学就是通过理论学习来推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巧。课堂上,光靠教师的理论说教,学生很难掌握美术技能,所以教师必须把足够的时间放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上。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帮助学生提升美术素养,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进而提升人格素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需要个体与集体的通力合作,积极参与美术活动,使用各种工具、材料,体验艺术美和创作美的乐趣。但是,就目前而言,初中美术教学仍有很多不利因素阻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美术教师必须及时扭转这种现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一、校外因素

在幼儿园阶段,学生学会了画画,家长非常欣慰。家长们不但对孩子给予表扬和鼓励,而且经常炫耀孩子的才艺。但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踏入中学校门以后,家长们对孩子的关注点就全部放在了学习成绩上,学生喜欢的艺术科目,如:唱歌、画画、跳舞等,不得不给文化课让步。其中,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爱好慢慢地被家长们所扼杀,这也使得他们的个性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这种现状的形成,并不仅仅是受家庭因素的影响,更为关键的是社会因素。长此以往,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控制下,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似乎就是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以分数决定学生的命运,这就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特长,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校内因素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就是学生的中考成绩和升学率。因此,美术课就成了应付新课改而设立的边角课程。目前有不少学校美术教学设施配备不齐全,甚至没有专业的教师。在美术课上,教师的教学工作就是让学生简单地画几幅画,既没有对学生进行绘画技巧的指导,也没有绘画方法的传授,学生觉得没有任何趣味,教师也体会不到教学的成就感。有的时候,美术课时间还会被其他科目占用,只因为美术不是中考的必考科目。这一现状都与新课标相违背。素质教育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这个关键的时期,美术教学是不容忽视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呢?首先,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入手,不断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尚未成熟,依然具有较强的依赖和调皮的特征,这些特征也是开展自主学习的主要障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按教师要求完成作业,思维受到了禁锢,其自主意识也就很难发挥。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引领学生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主动进行探索,发现问题,并利用探究、合作等方式去解决问题。当前,新课改极力提倡审美教育,而美术这门艺术课程正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他们的学习行为就会陷入被动,所收到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介质,丰富学生的美术欣赏活动。教师也可以通过声音、音乐等为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官刺激,将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美术这门课程有很多生动、丰富的素材,只要教师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素材,就能使学生摆脱说教式教学的枯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沉浸于艺术的氛围之中,受到最好的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美育素养。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师水平的影响,致使美术教学水平差异悬殊。在初中阶段开设美术课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艺术家,更不是为了应付教学计划而哄学生玩,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善于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并能够将自己的直观印象和思维方式有机结合而产生的新意识描绘出来,并使他们能随着年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提高技能,提升自主创造能力。

三、学生的主体因素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身心正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三观”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例如,有一次写生课,我采用分组活动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四组,带到操场上,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写生对象,半个小时后检查。我宣布“计时开始”后,学生无动于衷,有的皱着眉头,有的咬着嘴唇,有的叼着铅笔……这时有个学生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举手示意说:“在这空荡荡的操场上我们画什么呀?”我说:“同学们,仔细看看,咱们操场上有什么呀?”学生们说:“有篮球架,有单杠。”接着我提示他们再往四周看看,是不是有许多可以利用的素材。我因势利导:“第一组画篮球架,第二组画树,第三组画房子,第四组画自行车。”学生们都找到写生对象,于是便分散开来,针对自己的写生对象开始认真观察。通过写生实践,我发现了教师主导的必要性。我们一方面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前提下,也要重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

总之,无论校外和校内因素的优劣与否,作为初中美术教师,我们必须坚持对学生负责的教学原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生的美育意识才能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徐韧刚.指向改进美术教学手段的App资源库建设研究[J].中国美术教育,2017(1).

[2]黄谟耿.影响有效美术教学的因素[J].新课程(综合版),2010(11).

[3]朱春生.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4(3).

教学影响范文篇7

艺术实践主要目的是通过舞者在舞台上的表现来判断舞者的舞蹈技能水平和舞台表现力。经典的舞蹈作品需要经过不断磨练,它是通过舞者对每个动作的不断揣摩而演变出来的。有许多舞蹈作品,正是经过了无数次的艺术实践,才被一直流传开来,使得舞蹈在实践过程中被人们所接受。艺术实践是锻造舞蹈精品的熔炉,一部舞蹈作品需要经过舞者在不同的环境和背景不断地进行实践演唱,才能够成为艺术的精品。艺术实践具有丰富、灵活的方式,其中舞蹈的艺术实践主要有专业舞蹈比赛、大型文艺演出、社区与校园文化演出、体育舞蹈等方式。专业舞蹈比赛是指以舞蹈为基础来引导学生舞蹈艺术技能和实践进行良性循环的方式。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专业比赛,能够学会诠释作品、刻画人物、熟悉舞台方位等。大型文艺演出是以歌曲为主、以舞蹈为辅的多元化的舞台艺术实践渠道,它对舞蹈演员的身体条件和素质要求有所降低,这种舞蹈以配角出现的实践形式,给舞蹈实践带来了新的空间。社区与校园文化演出是指高校舞蹈专业与社会、文化宫、部队、学校等单位相互合作来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进而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舞蹈技能和道德情操。体育舞蹈实践能够使得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知识技能,也为其塑造形体和掌控节奏提高了锻炼渠道。体育舞蹈实践能够使得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舞蹈动作的力度和对舞蹈节奏的有效控制,为学生又增加了一个实际锻炼的机会,为舞蹈教学多元化发展注入一股新活力。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艺术实践的现状

当今,许多高校舞蹈教学不断进行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培养应用型舞蹈人才,更加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突出培养舞蹈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舞蹈教学积极探索艺术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将艺术实践纳入常规课程教学,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并以学分的形式来开展艺术实践,进而改变了不确定实践内容和目的、随意执行实践过程、无法保证实践时间等局面,使得舞蹈教学质量稳步攀升。

(一)开设艺术实践必修课

目前,许多高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将艺术实践安排成为一门课程,它成为了一个综合性舞台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来增加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能力。舞蹈教学中通过节目排练、表演等多种舞台、社会活动,让学生有机会站在舞台上的展现自我;通过艺术实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以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另外,高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讲座、报告会、舞蹈演出等,以观摩的形式来开拓视野。同时,高校还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校内外实践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区等的文化演出活动,全方位、多角度锻炼自身,为其舞蹈艺术实践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给学生增加了更多机会,并缓解了学校实践渠道过窄的问题,使得学生对舞台有了初步了解,为大众化的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对舞蹈艺术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舞蹈比赛。高校还设定了“艺术实践活动周”,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实和锻炼。

(二)规范艺术实践考核制度

艺术实践是高校舞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成绩的直接体现,是锻炼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舞蹈教学将艺术实践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并为了让学生积极投入于艺术实践之中,各个高校舞蹈专业为学生创造了艺术实践的条件,积极开展校内与校外的“双向实践”,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舞蹈艺术,不断为学生创设“必实践、可实践”良性循环的环境,寻求不同市场艺术实践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影响何云摘要:艺术实践是高校舞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实践促进和提高了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和创作水平。本文首先对艺术实践和高校舞蹈教学中艺术实践课程的现状进行了概述,进而针对艺术实践对高校舞蹈教学的积极影响进行了分析,期待能够引起相关各界对高校舞蹈教学中艺术实践活动的研究和关注。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艺术实践;影响艺术教育对舞蹈人才的不同需求,培养多元化的舞蹈人才。高校还设定了艺术实践专门的学分,为学生建立了艺术实践个人档案,将他们参加的各类实践活动记录在案,并以此为依据统计出相应的学分,规定其学分至少达到70%才予以毕业。

(三)拥有良好的实践设备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舞蹈教学工作师资力量都较好,教师具有较高的水平,并外聘了一些有经验的舞蹈学者为学生进行授课,使得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同时,高校逐渐提升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功能完善的舞蹈练功厅、舞蹈排练厅、服装室等设施,使得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地方和条件来通过艺术实践积极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牢固掌握舞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争取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艺术实践对高校舞蹈教学的积极影响

实践教学是高校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部分,实践教学方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实践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应用艺术技能的能力,将教与学真正结合在一起。同时,实践性教学为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教学科研提供创作机会和演出平台,使高校舞蹈教学在创作中磨练碰撞,使师生们的创作思路、创作手法和创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逐渐形成了较为活跃的舞蹈创作力量。

(一)艺术实践是高校舞蹈教育多元化的体现

从高校舞蹈专业的自身艺术特点出发,以突出理论研究为前提,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思想。高校舞蹈教学的教育理念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有着自己的发展方向,高校舞蹈教学在强调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要重视艺术实践的环节,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舞蹈艺术实践》的教学大纲指出,它通过舞台实践来锻炼和展现舞蹈课程中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在舞台实践表演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艺术表演的创作、编排及表演技能等,同时使得学生能够熟悉和了解文艺演出的各个环节,它将课堂教学与表演实践融为一体,并不断提升学生实际演出的水平。因此,舞蹈艺术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要考虑到发挥艺术教育功能。

(二)艺术实践为高校舞蹈教学提供新的理念

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学模式是由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组成的。二者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只有在二者结合紧密的情况下,舞蹈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社会价值。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和韵律来表现其艺术特性的,大部分人认为舞蹈仅是一种动作表演,而忽视了其人文科学性,应对其理论进行梳理和架构。从实践中探究舞蹈的艺术特征,不仅能够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又能够使得教师发现和解决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得舞蹈艺术更有生命力和启发力,并提供了新的理念。实践证明,注重艺术实践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利于使学生迅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如数字化舞蹈的应用,充分运用影视等多媒体手段能够让学生觉得舞蹈理论课不再枯燥、呆板,课程知识和技能更容易被理解,教学与欣赏也能够及时进行转换等。我们的教学内容要紧跟社会需求和发展,不断提升教学层次,不断开拓新的教学内容。

(三)艺术实践培养了编导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其大脑将会分解和重新构建客观材料,并会将其融入于原有的知识之中。人们在分解时会通过大脑对客观材料进行分析,筛选所收集到的初级信息,掌握事物本质。之后,人们会对事物的本质进行记忆,并依据个人爱好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内容和发表其独特见解,进而打破了现有的旧思想、超越前人。因此,舞蹈创造过程中,要不断提升思维创新能力、改变陈旧观念。高等教学的专业课程教学要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得学生能够积极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舞蹈编导专业面对机遇和挑战,其另辟舞蹈题材的新领域,摒弃原有的学究式的舞蹈艺术程式,直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将自己的想象灌注于作品中,保持其个性的力量和性格。因此,我国舞蹈事业发展要求高校舞蹈教育积极努力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表演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艺术实践能够使学生在舞蹈表演方面积累丰富的方法和经验,努力发掘自身潜力,艺术实践也对教师在舞蹈创作中求新求变,教学相长,培养师生文化感悟和潜质才华,提高创新思维和技术技能实际应用能力。

(四)强化艺术实践是高校舞蹈教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学影响范文篇8

一、技工院校在营改增实施背景下会计教学的不足之处

技工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是根据市场走向为指导的,营改增的改革,使得技工院校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的发展,但营改增扩大试点范围的措施实施后,技工院校不会立即使学生学会新改革的措施,在会计教学方面仍有不足之处,本人从以下两点进行具体的阐述:(一)教材陈旧,未及时更新。目前,技工院校会计学习仍然使用的是营业税方面计算的教材,里面涉及的许多部分,都与改革后的内容有所不同,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影响会计教学进度。营业税计算时如某公司运送钢材5t,消费5000元,收取3%营业税,也就是150元,营业税征收范围较小。增值税征收范围较广,出差住宿费、出售产品、商品加工等等,如购置全自动洗衣机,购置费为5000元,出售价格为6000元,不用重复交税,只收取中间1000的差值的税费,按规定收取17%的增值税,即(6000-5000)×17%=170元。所举例子只是营改增内容的一小部分,要想真正在未来工作中游刃有余,还需要增强对增值税的了解,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重新学习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的知识。(二)学生主动性差,对营改增关注程度较低。技工院校的生源来自初中,高中毕业生,对学历要求较低,受教育时间普遍较短,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较差。据长沙某高校调查显示,对营改增认识较高的学生占比21%,了解较为清晰的占比40%,对营改增知识不清楚或无所谓的占比9%,对营改增关注程度较高占比22%,关注度一般占比41%,关注程度低的学生占比10%,这就反映出我国营改增后整体认知度与关注程度较高,但仍有少量学生表现为无所谓的态度。加上此次改革力度较大,学生重新接受大批知识压力较大,也可能导致会计教学进行困难。

二、营改增背景下进行会计教学的措施

营改增是我国税务制度的一大改革,就目前学生关注度与了解程度看,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还需付出极大的努力,那么,在会计教学中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与实践能力,培养出专业性强适应性强的人才,本人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一)教师对营改增内容进行研究,改进教学内容。在国家初步大范围实施营改增时,暂时没有专用教材,在教学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实时性的问题,给讲解造成困难,教师的讲课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师应先对营改增的内容进行具体的了解与研究,学校可通过开展营改增会计交流会进行新征改税的交流或者观看相关新闻来增强自己的理解,教师对营改增的了解程度,极大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因此,教师在讲课前做好教案至关重要。在教学中,会有很多实质性问题需要改进,例如在营改增后,我国的报税是与之前有很大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提及此方面的内容,学生很难得到理解,还有关于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运输税费也由原来的7%变为交纳11%的增值税,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这只是营改增中改征的一小部分,可见教师要真正使学生对营改增内容得到理解,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关注度与学习兴趣。从上述对营改增后的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大部分技工院校的学生对营改增的关注程度不够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因此在会计教学中,必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营改增的学习兴趣。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离不开电子设备的陪伴,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低头族,”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内容,用图片、视频,音像等来吸引技工学院学生的注意力,在平时的交流中,通过班级qq群、微信交流群进行疑惑解答,并向群里不定时推送关于我国营改增的内容,来提高学生对营改增的关注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营改增的理解。传统的一教一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会僵化学生思想,使学生懒于动脑。技工院校面向的招生学生为初中及初中以上的学历,这类学生往往创新性思维更强,但自律性较差,会计为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起来较为枯燥,学生在上课是容易分心,只有采用多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来增加会计学科的趣味性,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上课通过列举小故事来增强学生对营改增的理解。我们都知道,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会计教学中,教师提前指导学生使用软件,在课堂上让学生扮演收税大厅工作人员,再现收税情景,从实践中加深对营改增的理解。这只是其中一种方式,在真正教学中,应该以人为本,因人而异。

三、总结

总而言之,国家进行税制改革后,技工院校应紧紧跟随时展的潮流,改进原有会计教学的不足之处,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形式,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加强对营改增的理解,并实时掌握社会动态,吸取经验教训。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增长见识,为国家培养主动学习、适应能力与实践能力双强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璐.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教学影响范文篇9

关键词:情感因素;情感素质;学习效率

一、积极的语言情感与态度的培养

1.语言与情感态度有密切关系。

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改善人际关系。总之,语言与情感态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少年学习外语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如何使用外语。既然是使用外语,那么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际交往,并在交往过程中表达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相比,语言学科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

2.情感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情感态度不仅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情感态度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比如,过度的害羞心理和过于内向的性格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度的焦虑和胆怯心理不利于学生大胆地用外语表达、展现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大量的外语教学研究表明,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都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则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

二、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培养方法

1、融洽师生关系,构建心灵沟通的桥梁,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如何促使师生之间融洽和谐,构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以下三条途径:

(1)尊重与信任

尊重学生意味着应当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歧视、不讽刺挖苦,更不训斥体罚学生。有一次,一个纪律性极差的学生居然在课堂上玩纸飞机,把纸飞机抛到讲台上,老师当时非常生气,但他强忍着怒火,笑着说:“哇!多漂亮的纸飞机啊!是送给老师的礼物吗?”学生们都笑了起来,原本一触即发的紧张场面也就化解了,也顺利地上完了那一节课。

(2)理解与宽容

人人都渴望理解,尤其是高中生更是渴求得到老师、父母、同学的理解。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谈心,或者通过让学生写日记,了解学生的思想。同时,教师应当有一颗宽容的心,应当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动辄指责、体罚,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应当多宽容理解学生,为其排忧解难,以老师广博的爱心,赢得学生的敬重,这样,学生自然“亲其师”而“信其道”。

(3)赞赏与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闪光点”,使孩子做那些他最能充分显示和发挥天赋素质的事情。”教学中应当多发现学生的长处,发掘其“闪光点”,“尺有所长扬其长”,以赞赏的眼光看侍每一个学生,多表扬鼓励,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中应当采用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设计问题任务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基础好的学生回答难度大些的问题,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难度小的问题,尽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对学生基本能回答问题时,老师应该都是以欣喜的语气说:“Welldone!”、“Wonderful!”、“Youaregreat!I’mproudofyou.”当学生回答不好时,我总是微笑着说:“Nevermind.Ithinkyouaretoonervous.I’msureyoucandobetternexttime.”学生由于多次受到老师的鼓励与肯定,不断尝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喜悦。成功感、成就感大大增强,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努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效果自然大大提高。

2、寓教于乐,通过多种渠道优化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情绪高涨时,情感趋于发挥增力作用,而情绪低落时,则趋于减力作用。情感对于人的行为活动具有普遍的增力或减力作用。因而,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设计活动时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了解学生个体,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努力寻找语言材料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的切入点。力争做到活动便于学生参与,学生乐于参与。要考虑学生参与的面,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公务员之家:

3、多方位开发情感资源,强化学生的积极情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有效地开发情感资源,具体来讲主要是教师应以情感为手段,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充分调动情感因素的功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借助言语、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营造情感氛围。教师充满情感、充满激情的语言可以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引起心灵的共鸣;教师亲切、愉快、诚恳的表情可以一下子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消除隔膜。在教学中,教师总是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满面笑容地走进教室,以振奋的情绪感染学生,再以亲切的态度、真诚的话语及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内部动机,主动积极参与,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不断强化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影响范文篇10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小学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由来及特点

奥尔夫出生在慕尼黑的军人家庭,从小他就受到艺术气息的熏陶,这让他对音乐和戏剧非常之感兴趣,他总喜欢自我研究,自我发现,同时他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在慢慢探索自己的独特风格。奥尔夫不喜欢禁锢自己,他的风格是崇尚自由,他在很多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的学校设立在慕尼黑,就是在这所学校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奥尔夫开始尝试把音乐和教学完美结合。他创造出了编制乐器,人们后来称之为奥尔夫乐器,这种乐器目前已经闻名全世界,同时也被人们熟记于心。那么到底什么是所谓原本的音乐?就是人们并不是作为听众的角色,而是作为一个参与者或是一名演奏者去亲自参与。那些贴近自然又源于生活,让每个人都能够学会和体验的才是最原本的音乐,这对于儿童来说是特别适合的。在课程内容上:奥尔夫指出要根据幼儿的特点来选择他们的教材,把它们有的放矢地应用在儿童音乐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包括了所有的儿童,即使是才能较差的儿童也在这个范围之中。所以,奥尔夫在选择教材的时候都会根据不同阶段的儿童特点来选取。在课程方法上:奥尔夫教学用的是最原始的音乐教育观,他们很认同这种教育观点,并以这种观点为依据去让儿童主动学习音乐。在儿童进行音乐欣赏的时候,巧妙地借助了辅助性符号打击乐器。他使用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让儿童感受到美妙的音乐,并且让孩子清楚地了解乐曲的结构和乐曲的风格。奥尔夫认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儿童能够主动学习音乐,他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地给学生提出问题,并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组织大家进行讨论,教师要做好让学生主动掌握学习内容的工作。由此看来,创造就是奥尔夫的观念之一。在课程教学上:教师只给学生提供一些最基础的方法,或者只提供一些最原始的材料,经过教师耐心的指导后,学生进行自主的创作音乐学习,把综合性创造在即兴中发挥出来,无形之中就能够锻炼孩子们的创造能力,让他们更好的掌握学习方法。

二、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教学建议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的课程过于乏味,如能有效地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育和成长。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说是活灵活现的,他富有生动活泼的教学主题。若实行了这种教学法,也就意味着对教师的要求会非常之严格,这种要求体现出教师必须具备音乐专业知识和授课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如果要想改变现状,就要提高学校师资力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综上所述,笔者以下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高文化修养

在受到这种新的教育理想的熏陶下,形成了我们去追求新的教育价值的理念,这样既能够提高教师的素质,又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教师师资力量并不强大,相对来说教师的学历并不算高,这一点与西方国家是无法相抗衡的。就目前来说我国教师的文化素质也是有待加强的。也许有的人并不把学历看在眼里,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如何去教孩子,但是教师的文化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或者教师的习惯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教师必须要充分的理解奥尔夫对于音乐教育的最原始的思想,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出条件让学生勇于参与,找到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教学题材。教师要能够通过游戏方式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这个教学过程被学生充分的理解,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加深印象,最终达成一致性的过程。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音乐技能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音乐水准。有些教师往往只关心如何把课堂的气氛搞起来,却不去重视自己的专业技巧,使得教学质量达不到一定的水平,自然也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课堂练习唱歌的时候,如果单一的伴奏和美妙的伴奏听起来就完全是不一样的效果了,当孩子听到这种美妙的伴奏声时,他们会陶醉于这种美妙的音乐之中,就会不自觉的提升了欣赏的能力。

(二)完善质量体系,增强管理

教育工作的一些工作环节是紧密相连的,不能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否则就会影响到教育工作。所以教育管理者应紧紧抓住每一个环节,使工作有效的运转和发展。但是我们往往最容易忽视检查这个环节,管理者自认为工作计划已经制定好了,也按部就班的进行了,就认为大功告成了。实际上管理者要用多种方式来进行自我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管理者要及时跟进工作的进展才能确保工作进一层次去运行。要在各个方面去培养孩子的能力,就要从孩子的兴趣角度出发。第一,让孩子在音乐中形成点点滴滴的进步和成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似乎更多的去注重精神生活。早在幼儿阶段的时候,孩子已经开始进行各种乐器的学习和培训,说明家长们也已经充分意识到音乐的重要性。在音乐中成长的孩子与那些不接触音乐的孩子在性格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这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们漫长的一生。首先,在音乐中成长的孩子的性格大多是比较外向型的。第二,让孩子认识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感。传统的音乐教育在活动过程中只注重孩子是否掌握了技能,无形之中给了老师和孩子很大的精神压力。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想要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貌似不太可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认为音乐是一种享受快乐的过程,其实孩子更加需要心理上的自由。音乐教育可以使孩子们体验到快乐。丰富的音响、动感的节奏会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并能够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因为音响对感官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带有一定节奏的音乐,也是能够影响到人的生理和心理的。

三、在我国小学音乐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必要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在很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推广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这是有价值的做法。让任何一种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并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才能够说明这种教学法是成功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并不是纯粹的理论,是结合理念进行的实际教学,因此它逐渐成为闻名世界的音乐教学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我国早在1980年成功引入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廖乃雄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就在他与奥尔夫访谈后,决定在我国引用这种优秀的音乐教学法。后来国内音乐教育工作者通过诸多尝试,结合中国特色进行不断的探索。我国的音乐教育体制源于西方,西方的教育文化完全不同于中国。西方国家更注重理性教育,所以这种差异决定我国的音乐教育方法不能完全仿效西方国家,我们只能借鉴,结合本土化教育才能产生具有生命力的效果。多年来,我国逐渐扩大了这套教学方法的应用范围,号召来了很多教育家、音乐家纷纷投身,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请大家思考一下我国现在的情况,如果我们依然坚持使用落后的教育方法,不去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创造性,那么可想而知带给我们的后果是什么?所以我们必须借鉴这种先进的教育精华,充分理解和学习西方的教学观念。奥尔夫音乐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教育的态度,他不再仅仅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存在了。长久以来,如何挖掘出孩子的兴趣是音乐教育一直在研究的东西,然而我们在这里已经得出明确的答案,那就是参与实践活动,创造再之创造!

参考文献:

[1]闫凤.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及教学建议[J].才智,2013(16):16.

[2]王丽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罗朝鹏.国外优秀音乐教学法在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实践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5.

[4]翟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探索[D].云南大学,2015.

[5]王姝蓉.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

[6]伍婷婷.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管窥[J].四川戏剧,2014(12):190-192.

[7]胡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及相关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