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22:24:49

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范文篇1

1试验依据

1.1理论依据以研究性学习理论为指导,借助于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目的是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获得科学研究的亲身体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探究和发现的内在兴趣。对于成人来说一般使用“基于资源的学习”方式[1]。

1.2选择依据选择“护理学理论”作为教学改革的试点,一方面这一节内容是高校《护理学基础》课程中非常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既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又对学生进入实习和工作后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护理学理论”一节的教学难度相对来说较小,学生学习和掌握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改变教学方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比较明显。

2“护理学理论”的教学实践

2.1知识背景“护理学理论”是在学习完解剖知识、生理知识、药理学知识以及护理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之后,在进入临床护理课程学习之前的基础内容,是护生从理论走向临床实际的桥梁。

2.2课前导入

2.2.1培养学生处理各种信息及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课前要求每个学生预习“护理学理论”一节的内容,要求借助于网络、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和各种图书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并提出5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目前被确认的护理理论有哪些?②护理理论的发展方向有哪些?③目前高等护理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④当前护理界正在探讨的热门话题有哪些,你有什么见解?⑤护理教育应当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并且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点自主确定为该问题引入一些辅助相关知识,从多个角度阐述答案。

2.2.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课前带学生到病区观察护士们的日常工作。要求学生用自学的知识和已学过的知识来判断他们工作的合理性,验证所查阅资料的正确性,并就工作中的问题与护士们进行交流,记下他们的问题并再次进行资料查阅、学习。

2.2.3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在参观后,自由结合,分小组学习,相互补充资料,完成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写出研究报告。

2.3相关资源为学生提供网络、期刊和各种学术书籍,丰富资源空间。期刊如《中华护理杂志》、《护理研究》、《护理学杂志》等;网站如中国护士网、医学护理网、37℃医学网等。

2.4课堂教学过程

2.4.1课上综合信息,写出小组报告将全体学生重新分组,分组原则:每个问题在每个小组内至少有一人进行过深入研究。分组后,要求小组内所有成员将个人所搜集的资料,经小组讨论后,就某一问题,从某一角度写出本小组的研究报告2份或3份。

2.4.2课上各小组轮流发表研究报告,互相学习在形成小组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选2名或3名同学做典型发言,其他各小组要认真学习,记录其发言的要点,为下一步集体讨论做好准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将各小组报告中的错误内容及时加以纠正,对一些具有争议的学术性内容,建议学生在课后再补充资料进行课后讨论。

2.4.3全班同学集体讨论,完成本节知识的建构将各小组的研究报告进行汇总、讨论、分析、补充,在教师的指导下添加相关内容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论文———“护理学理论综述”。该论文由5部分组成,分别是:①护理学理论定义及起源;②护理学理论在教学及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情况;③当前我国护理学理论发展状况;④我国护理教育发展方向;⑤如何当好一名新形势下的护士。到此完成“护理学理论”一节的课堂理论学习。

3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的填写,以检查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本次共发放评价表26份,全部收回。“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的内容及评价结果见表1、表2。

从问卷统计结果看,学生普遍能够完成研究报告,并通过与他人合作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方面还不够熟练,对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学生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中,能够明显感受到学生对这种新教学方式的喜爱程度,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新颖,有利于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激发了自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同学说“老师坐在同学之间,倾听我们的‘劳动成果’,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可以很好地了解同学的所思所想以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为老师今后的教学打下铺垫。”“护理原来还有这么广阔的空间啊!”“我喜爱护士这个行业,我将来一定不会转行。”

教学理论范文篇2

教材的编写应该有适合留学生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制作英文多媒体课件,自己编写英文教学大纲、实习指导、复习资料、习题集[7];以章节为单位将教材分解,每位教师负责制作所分配授课章节的多媒体课件,并准备该章节的教案、讲稿,编写英文实习指导、复习资料、习题集。这样可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充足的精力进行较少内容的准备。写英文讲稿时查阅大量英语原版专著,同时将经典的病例讨论翻译成英文,通过对临床知识的联系,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改革运用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方法

印度教学条件有限,普遍缺乏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例如在印度学习病理学,几乎所有的切片都要求绘图,学生几乎天天要去实验室。而且印度教育普及程度较低,留学生们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差异较大。所以改革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8]。传统的教学方法为灌输式讲解,并不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授课[9]。而现代教学强调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方法”无论对中国学生还是留学生都显得尤为重要。病理学作为一门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既要综合基础理论,又要联系临床知识。而且病理学各个章节间相互都存在着承上启下的联系。在实践中发现,教师一味的讲解往往使学生昏昏欲睡,而通过一个个问题启发教学,学生则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而且提问式教学还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就可以直接转到下一个问题;相反,如果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回答,则会做详细讲解。这种方法在实验课中尤为适用,先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出现了怎样的病理改变,正确的病理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然后再系统讲解。尤其使用2个貌似相同的标本为例,要求留学生做出正确的鉴别诊断并陈述依据时,他们也像中国学生一样,争先恐后地回答,正确的一方欢呼雀跃。留学生纪律性差,如果他们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会中途退堂。全英语教学中又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比较生僻的专业词汇。教学中尽量将相关内容和临床病例相结合,留学生课堂思维较活跃,习惯于和教师有积极的互动,教学效果较好。而且,开始上课时专门抽出一定时间讨论复习前次课的内容,解决学生的困惑;快下课时,针对下次课的内容留些与本次课有延续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10]。另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理论范文篇3

【关键词】麻醉生理学;案例式教学;教学效果

麻醉生理学是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展的课程,属于麻醉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它是联系生理学和麻醉学的桥梁课程。这门课程主要介绍生理学在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及急救复苏等方面的应用,并详细讲述麻醉和手术影响机体生理活动的规律,理解出现的相关现象和处理原则,为麻醉学专业后续课程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生理学是二年级第一学期所学课程,它与麻醉生理学息息相关。在麻醉生理学教学中,我们既要带领学生回顾生理学中相关理论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去吸收临床麻醉学中的新鲜知识,让他们学会用临床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学会从整体去寻找关键所在。因此在麻醉生理学的理论教学中我们尝试用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尽量培养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传统讲授法

目前受各种因素影响,我们的授课方式仍然是以讲授法为主,这是一种老师通过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老师作为课堂的主体[1]。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它传承至今仍然作为主体授课方式被使用,其优点不可忽视。因为讲授法是以老师多年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为基础的,所以老师可以在非常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将大量系统专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并且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近年来,老师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图片、视频、音频等各种灵活多变的方式融入传统讲授过程中,一方面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听课热情,另一方面节约了板书的时间,能够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获取的知识量增加。并且在章节讲述前和章节结束后,老师可以用一些图表进行大体展示和概括总结,有利于学生从总体把握重点知识框架。但是,传统讲授法也有着其不可回避的缺点,就是这种教学方法,老师作为传道者以输出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整堂课师生互动较为有限,学生参与感差,思考过程少,容易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为使课堂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尤其麻醉生理学课时较少,28学时,可是书本要求掌握的内容较多,难免讲授速度较快,这些都是造成学生感觉麻醉生理学难学的原因。

2老师与学生角色互换

这种教学方式灵感来自“翻转课堂”,由于课时、技术等条件所限,不能完全采取翻转课堂的模式,但是吸收其精髓,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本门课程讲授时有一个很有利的条件,就是学生已经在二年级系统的学习了生理学的知识,在麻醉生理学理论课讲授时还需要适当回顾,因此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复习下节课将要讲述的生理学知识,然后以随机的方式选择学生上讲台讲述,板书或PPT形式都可以,要求在10~15分钟将所布置的知识点系统清晰的讲述完毕。在这里老师可以要求所有学生都准备,然后随机指派,这样能够让所有学生都找出生理学课本进行知识回顾,避免一部分学生因为事不关己而不复习已学知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在学生以老师角色讲授完毕后,还需要对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答疑,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在麻醉与神经系统章节,神经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传递以及自主神经的功能、递质和受体是学生可以讲授的;在麻醉与呼吸章节,肺通气的动力、阻力,评价指标及调节,肺换气原理,氧与二氧化碳的运输大部分是学生可以讲授的;在麻醉与循环章节,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及生理特性、心输出量及影响因素、血压及调节是学生可以讲授的。这些要求学生复习的内容,部分在麻醉生理中有扩展和加深的内容,老师要在学生讲授后进行必要的补充。实施这种教学方法后,笔者发现了它的很多优点,首先,学生都进行了相对充分的课前预习,而且是以老师的角色去准备,并非走马观花,这样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好。在后面章节的讲授中,有些学生积累了经验,学会采用图表来总结,简洁清晰,看到学生们在一点点成长,作为老师还是十分欣喜。其次,这样的授课方式确实能够调动学生的上课热情,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当然,一开始实施时,学生们的恐惧心理大于热情,总怕自己被叫到台上,怕出丑,但是观望期过后,学生们发现,布置的复习内容并不难,而且老师也没有很严厉,最后老师都会做补充。慢慢几节课下来,听课的学生已经能够向讲课的学生提问题,甚至有一次,有同学主动要求讲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没有看手机和打瞌睡的同学。这些都已经初步达到了预期的课堂效果。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的准备标准参差不齐,比如有些同学的准备不充分,上讲台后基本就是全程念书,对此现象,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的参与精神,但不肯定内容,并重新将这部分内容总结讲述。这种授课方式的缺点就是在有限的课时里,不能很宽松的让学生尽情发挥,十几分钟来演示生理中部分内容,要求的概括性极高,语句要精练,重点要突出,大多数学生还不能很好地完成。但是正是由于和学生这样的互动,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在整个麻醉生理的讲授过程中,师生配合较好,提高了教学质量。

3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能够通过具体的情景,使隐形的知识外显,或使显性的知识内化,从而促进显性知识与隐形知识相互转化。对于医学科目而言,这就是将医学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或临床经验方法到医学理论中寻找证据支撑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使基础知识与临床实例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感觉到学有所用,注意力较为集中[2]。在案例式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开始仅仅提出简单临床问题,如“在术后麻醉未清醒时,为什么突然改变体位可能会引起心跳骤停?”然后请学生讨论3分钟后,以小组的形式作答。这样可以考察学生是否对前面老师讲的理论知识有所吸收,能否灵活的运用在实践当中。一般来说,如果刚讲完相关理论知识,提出这样简单的临床问题,学生们基本可以很好地应用解答。后来为了更好的模拟临床情形,我们使用罗自强主编的麻醉生理学中完整案例(提前已经将后面参考答案统一收起),要求学生提前查资料,按小组准备答案及问题。在课堂上花费2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讨论,在此期间,老师起引导、指导作用,鼓励学生自由讨论、争论,最后要求每组有一名同学做最后总结。接下来,老师要对各组简单点评,主要指出重要错误,然后串讲相关理论内容。这样安排一节课,时间比较紧张,甚至在讨论激烈时,时间会超出计划。因此案例讨论课只能安排2~3次,否则理论教学任务根本不能完成。由于大部分案例比较复杂、可能综合几章内容,因此讨论时,需要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老师可以指定一部分查阅资料,在讨论及最后总结时,一定要把问题弄透彻了,不能囫囵吞枣。案例式教学确实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并逐步学会运用已学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将机体先看作是整体,然后再从局部思考问题[3]。在案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临床麻醉经验并且对麻醉专业知识了解不多,虽然在备课时也向临床麻醉医师请教了相关问题,但是在与学生的临床案例讨论中,也略有无力之感,考虑可以请临床麻醉医生参与教学案例讨论,或考虑自己去麻醉科短暂进修提升业务水平。

总之,由于麻醉生理学比较生涩难懂,未接触临床却涉及好多临床名词及方法。在麻醉生理学讲授中,要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会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开拓思路[4-5]。但是,基础理论是临床工作的基石,所以传统授课还应该重点把握,不能一味的为提高学生兴趣而过度关注临床实例,根基不稳大厦将倾。在这里我们已经关注了以往教学的短板,就是老师不断输出,学生被动输入这个缺陷,用各种方法试图慢慢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参与。另外,就是我对目前学生创新能力的缺乏也十分关注,试图去寻找一些教学方法去引导,从目前看来,也许在麻醉生理学的实验教学中可以进行尝试。

参考文献

[1]刘国辉,朱小琴,卢佳怡,等.案例式教学与传统生理学教学的有机结合[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9):1612-1613.

[2]陈林杰,赵宁雨,陈彬科.以案例式教学提升教学质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1):68-69.

[3]田吉梅,盘强文.案例式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9):1419-1421.

[4]张文靖,刘永,高剑峰.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1):323-324.

教学理论范文篇4

一、新传媒时代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

新传媒制度为文学理论教学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首先,新传媒制度对文学活动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对文学观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使文学理论教材显得严重滞后。新传媒制度对文学活动造成的影响,正如美国学者希利斯•米勒指出的那样:“新的电传制度就通过改变作为其先决条件或伴随状况的所有那些因素而终结了文学。”[2]米勒当然不是说文学会因新传媒的出现而死亡,其本意在于强调依存于传统的印刷制度等因素的传统文学观念的终结。米勒说:“文学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沟沟坎坎、因特网之神秘星系上的黑洞,虽然从来生不逢时,虽然永远不会独领风骚。”[3]新传媒时代终结了传统的文学观念,文学却依然会存在于网络之间,只不过文学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独领风骚的时代将不会再来。旧的文学观念的终结使希利斯•米勒忧心忡忡,但却导致了我国网民的文学狂欢。在网络世界,先是“下半身”诗人震撼着人们的神经,然后是“口水诗”,接着是“梨花派”。“忽如一夜春风来,文学之花网络开”,文学活动陷入了空前狂欢时代。网络文学的兴起对文学理论教学的打击是致命的,文学理论对网络文学现象完全失去了阐释力。面对新的文学现象,文学理论教材显得陈腐不堪,文学理论的权威形象也轰然倒塌。其次,文学理论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严重分离。就当前文学理论教学内容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大而空;第二,脱离学生文学经验;第三,忽略了学生的现实需要。大而空是就教材体系而言。当前的文论教材大多热衷于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希望能够把古今中外的理论成果一书打进,而且不惧难度。因此“理解起来,不要说是低年级学生,恐怕就是一般的非专业课教师也会十分吃力的”[4]。而这样庞大的体系往往建立在所谓“经典文本”的阅读经验之上,这些“经典”则又是教育机构遴选出来的文本,通常是遴选者都不大乐意去读的东西。而今天的学生大多是伴随着电视、网络长大的,他们阅读的是当下的作品,喜欢的是网络文学、玄幻小说,迷恋的是文学的“小时代”,他们已经不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对经典文本一往情深。文学理论教学与学生阅读经验的隔膜势必造成对学生内在理论需要的漠视,其结果便是教师觉着难教,学生觉着难学,教、学双方都对文学理论失去了兴趣。第三,教学方式简单化,导致“教”与“学”的倦怠。新传媒手段虽然使传统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为文学理论教学带来了便利,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一,便利的教学手段逐渐滋生了懒惰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必再为板书所累,他们只需带着笔记本,或者U盘,打开PPT课件,就可以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有的教师干脆把要讲的内容全部制成PPT课件,到时候照着念就行了。学生也懒得再去认真听讲,费力地记笔记,只需拷贝教师的课件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手段自然导致了第二个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了无趣味。从教师的“教”来看,教师虽然不再为板书所累,但也丧失了传统教学的激情。课堂教学原本是一种艺术,是教师展现个人魅力的舞台,但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却对这个人魅力的展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戕害。教师被束缚在操作台前,不再是充满激情的说话人,成了了无生气的机器操作员。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教师的授课过程丧失了吸引力,另一方面教师所讲的东西又都可以拷贝下来,所以上课不再是一种需要,而仅仅是为了拿到平时成绩,或者是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重而已。

二、文学理论教学的出路

文学理论教学遭遇到了极大的危机,这从近几年它在培养方案中占的课时量也可以看出。在上世纪末,文学理论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占144课时,后来变成108课时,而今在很多院校变成了72课时。文学理论课程在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中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坚持认为它在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坚持认为文学理论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我们坚信人类不能没有文学,当然也就不能没有文学理论。正如伊格尔顿所说,“如果没有某种文学理论———不论多么奥秘和含蓄———我们首先就不知道什么是‘文学作品’,也不知道怎样去读它。对理论的敌视态度一般意味着对他人理论的反对,同时也意味着忘记了自己的理论”[5]。而且新传媒制度尽管为文学理论教学带来了严重危机,但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只要我们能够正确面对问题,就能够为文学理论教学探索出新的出路,寻找光明的未来。如何突破当下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重构文学观念,恢复文学理论的阐释力。帮助人们认识文学现象是文学理论的基本职能,但当前文学理论教材,包括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所提供的文学观念,却都不免有僵化之嫌,他们的理论也因之被称为“本质主义”的,并受到“非本质主义”者的攻击。我们在此无意理清二者的是非,但传统教材的文学观,如童先生的“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6](P72)显然是精英主义的、小众的,对当前的网络文学现象明显缺乏阐释力。面对纷繁错杂的文学现象,我们需要文学观念的重构。“本质主义”文学观念不可取,“反本质主义”的策略也有问题,因为“反本质主义”的归宿必然是“取消主义”。正如法国学者马利坦所指出的那样,对关于事物本质任何思考的摧毁与取消的做法,都只是“显示了智慧的彻底失败”[7](P20)。对事物本质的探求是人类的属性,我们应该不是去取消“本质”,而是不要陷入“主义”。亚里斯多德说过:“诗的起源仿佛有两个原因,都是出于人的天性。”[8](P11)这就是说文学不是个别人的专利,人人都有文学艺术的天赋。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当网络打破传统文学观念的束缚时,为何人人都成了诗人。传统的、审美的、本质主义的文学观抑制了人们文学的天性,同时也戕害了人们的思想,所以当诗人赵丽华的“口水诗”出现时,就出现了人们一边谩骂、一边与诗歌偷情的奇观。文学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类为获得良好的感觉而使语言变得特殊的艺术。在我们祖先喊着“杭育杭育”号子抬木头的年代,在他们“坎坎伐檀”的时候,他们都是我们今天所谓的艺术家。而今,文学已经被神圣化、精英化得太久,所以我们今天对文学的理解必须回到亚里斯多德那里去。文学观念的重构,就是让文学去精英化,回到大众,恢复大众与文学的天然联系。这样一来,理论便不再令人畏惧,而会成为学生乐于亲近的对象。其二,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文学理论课堂教学与学生阅读经验脱离的状况,教师应该从三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让文学理论回到文学。我们要明确该学科的教学目的应该是赖大仁先生所说的“帮助学生掌握一定文学理论基础知识,树立正确的文学观,为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判断分析文学现象奠定基础”;“努力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理论学习不是终极目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最好少谈些大而空的理论,多谈些文学作品。通过引导学生领略文学之美,激发学生对理论的兴趣。文学理论教学只要能够把中外文学共同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与重要概念阐释清楚,帮助学生形成最基础的观念和知识结构就可以了。反之,“将文学的生命变成概念,将创作的过程理性化、逻辑化,文学成了蝴蝶的标本”[10],这必然会扼杀文学之美,也必然会扼杀文学理论的生命力。第二,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使教学建立在学生的阅读经验之上。在文学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经典文本中遴选一些可读性强,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生有了相关的阅读经验,教学互动才能够进行,学生方有学习兴趣。第三,教师应该多阅读当下的网络作品,把它们充实到文学理论教学内容中去。网络文学是当代大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而教师往往缺乏这方面的阅读经验,所以教师应该补上这一课。拥有了共同的话题,学生就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一来,文学理论教学将不再是一个填鸭式的枯燥无味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双方共同研究文学现象,富有情趣地讨论人生、真理的探索之旅。其三,改进教学方式,实行多元化教学。科技是把双刃剑,如果能够很好地加以利用,就会为文学理论教学插上自由飞翔的翅膀。对于文学理论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可以作如下改进:第一,要进一步发挥高科技优势,使教师从操作台前解放出来,使讲台重新成为展现教师个人魅力的舞台。科技的目的是拓展人的自由,而不是加重人的异化。教学部门应该加快科技更新步伐,进一步利用科技优势实现多媒体操作自动化,把教师从技术操作中解放出来,使科技更多地展现出其人文的一面。第二,利用网络资源,把名师、名家以至国外名校的教学资源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网络中有许多国外大学的文论、美学等课程的教学视频,也有许多国内精品课程的教学视频,这些资源都可以被运用到文学理论教学中来。学生不但可以通过视频进行学习,也可以对视频中所讲的内容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当然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第三,利用网络平台,实行开放式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电子邮箱、博客、微博、QQ群以及网络论坛等平台与学生展开教学互动,把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而学生则可借助网络和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更具吸引力。

教学理论范文篇5

一、《会计教学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简介

《会计教学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一书由郑军、周运兰以及张振等著名会计领域教师联合主编,在该书中详细阐述了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国际化会计教学理论,是一本紧跟时代改革潮流的会计教学理念方面的指导书籍。从《会计教学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内容上观察,在书中不仅仅是对目前我国会计人才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会计人才培养改革进行了论述,同时还提出了会计人才的培养是不断变化的,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在时代的大趋势下不断创新教学的方法,更新教学的理念,保障培养的人才符合时代所需。同时书中还提出,从目前我国社会会计人才的标准和学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经验上观察,我国正处于“邀请世界进来,到自己主动走向世界”的关键转变时期,因此在市场中需要大量具有理性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的国际化会计人才。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则需要改变传统的单一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全面的会计人才,在保障培养人才国际化视野的同时还要同我国实际会计行业情况进行有机的结合。

二、《会计教学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中的教学理论体系改革

在《会计教学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中基于我国会计教学理念的现状,提出了三个方面体系改革途径:首先,需要强化教育创新和改革,在思想层面教育者需要深刻地认知最新的会计教育理念,进而建构最新的教育理论体系,在制度面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建一个完整的新时期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体系;其次,需要加强校间合作,基于目前会计人才培养师资力量的不足,可通过校间合作的方式让优秀教师在不同的高校间进行流动教学,同时也可将不同学校的教学方式、内容、双语教学的开展进行交流;最后,实现校企联合要达到“市场协同”的教学效果,这是《会计教学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中的提出的最重要会计教学理论体系改革的观点,认为在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让人才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投入实际的社会工作中。通过到实际企业中实习的方式,认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继而正确认知自身的学习方向,并在职业道德上也有所认知,达到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三、《会计教学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会计教学理论体系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进一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措施上。在《会计教学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一书中,在对会计教学理论体系改革和发展方向从理论层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基础上,还进一步将理论回归实际层面,结合作者多年会计教育经验及新时期会计教学理论体系的改革要求,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会计教学理论体系改革的实现途径。其一为启发式教学,即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教学目的为引导,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其二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即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在教学目的的引导下,让学生的手和脑都动起来,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学生自己实践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协作能力;其三为案例教学法,以“市场协同”为理论基础,将实际的会计案例引入教学中,通过课前准备—引入案例—案例谈论—结果探讨—案例启示的步骤展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会计教学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是我国会计教学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一本教学参考书籍,其中重点对我国新时期会计教学理论体系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现阶段在我国会计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并基于新时期的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启发式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几种创新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法。该书在对以往会计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和改革的同时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未来人才培养的模式,将实践教学的经验积累上升到了理论层面进行论述,为我国会计教育人员自身的教学活动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程玲.成本会计教学中常见的思维误区之我见[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26):76.

[2]许捷.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商业会计,2012(10):115-116.

教学理论范文篇6

该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生平事迹和家族。包括家庭从法国搬迁到日内瓦、青少年时代、德国留学的日子、巴黎十年生活、日内瓦的方言调查和索绪尔最后的日子。整理了索绪尔的著作,如其弟子巴利和薛施霭对索绪尔著作的整理、索绪尔著作的考证以及索绪尔思想研究等。第二部分是语言学史上的逻辑语法和语文学两个时期,阐述了逻辑语法时期哲学视野中的语法、拉丁语规范下的语法和思辨语法、索绪尔唯理语法批评的历史高度及其局限性等问题;在语文学时期阐述了文艺复兴与古典语文更新、从逻辑决定论到语法规定主义、理性规范主义的否定之否定、索绪尔的语文学批评辩正等内容。第三部分重点阐述比较语法时期比较语法的诞生、发展和范式革命、新语法学派的批判和索绪尔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超越等问题。索绪尔通过世界语言材料的搜集发现了梵语的意义,在二重评价中提出了“比较语法”的概念,拉斯克的追求可谓是索绪尔思想的先声。

新一代比较语法学家的出现导致了比较语法的范式革命发生,通过对务实的罗曼语和日耳曼语研究,进行科学的语言学理论建树,探究索绪尔的新语法学派批判要义与的结构主义超越。第四部分论述语言学任务的是与非、内与外、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语言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的关系、索绪尔历史反思与学术重建意义的限度等问题以及语言研究的对象、观察方法、索绪尔语言的定义、索绪尔的科学魅力与人文虚妄、寻找人类有意识活动的无意识结构、对语言现象符号化整合的疑问和对索绪尔的还原与反思等问题。第五部分阐述文字和语言的关系、语言符号的性质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具体阐述了符号施指和符号受指关系的任意性,任意性具有绝对不可论证性和相对不可论证性两个侧面,任意性还导致语言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性两个作用。任意性理论引起了世纪之辩,如任意性理论的深远影响、对任意性理论的否定、对任意性理论的维护、任意性与可论证性的并重、对任意性理论的修正与阐释、重建被索绪尔割舍的语言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等问题的论辩。长期以来语言学这门基础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语言学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深化对语言学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综合运用各种语言学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语言学理论影响到设计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选择评估手段等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语言学理论进行语言教学。其次,丰富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取相关的组织社会调查和相关方言的调查,进行课内外模拟教学训练和开展专题沙龙讨论,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开展写作实践提高大学生的语言学理论知识运用能力;还可以采用引发式、激趣式、讨论式、实践性等教学方法,提高语言学理论教学效果。

再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丰富教学评价方式。如,组织演讲、朗读和主持人等活动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组织田野调查和小论文写作等活动,考查学生语病诊治和错别字诊治能力。

教学理论范文篇7

1教学目的

校院合作开辟了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从架构上将基础与临床结合起来,具有重大的意义[5]。但从教师角度来看,学校教师与医院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一方面能够扩大知识讲授的范围,另一方面却仍然存在着若干问题。学校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是否足够满足临床实践的需求,或者是否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很好的被应用。医院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有限的时间和教学能力都是校院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6]。因此,为避免校院合作模式沦为机械的结合,真正能够在临床药学专业教学中发挥出基础与临床融合的优势,我们从医院教师的角度提出了优化教学目的与创新课程设置的建议。1.1医院教师教学目的差异化设置。医院教师在进行临床药学专业理论教学时,应当跳出传统教学目的范畴,与纯理论教学差异化设置。在教学目的方面,以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更加侧重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引导其建立一定的临床思维;了解临床药学工作实践;培养其临床服务意识。1.2临床药学技能的知识储备与应用。在临床药学专业理论教学中,医院教师要结合实际工作对理论教学内容加以补充与完善。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中,注意巧妙的完成以下几个目的:重点基础知识的夯实;结合最新学科进展及临床指南传授知识的更新;掌握临床药学常规技能治疗药物监测及基因检测的原理与应用;明了医学知识的局限性及临床处理应变能力。

2教学方法

2.1CBL教学设置。在36学时《临床安全合理用药》课程中,共编制了12个教学案例。每次3学时的课程上,首先提出案例,然后进行2个学时的理论授课,最后1个学时进行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在每次授课过程中,通过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完成基本知识的传送,同时采用CBL的方法,按照上述教学目的合理编写案例进行教学。例如,通过“伏立康唑危急值疑云”案例探讨从临床取样到检测过程中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分析患者CYP2C9基因型及合并用药对结果的影响,再到临床用药建议的得出;通过“博士程序员的肺部阴影”讨论不同情况下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及疗程,并讨论与不同层次患者的交流模式;通过“又咯血又血栓的类风湿关节炎”对抗凝药物专题进行深入讨论,包括在无明确循证证据支持下抗凝治疗方案的制定,疗效的观察,以及药学监护的开展;通过设计模拟会诊、咨询等案例来加强学生对临床药师工作模式的感性认识并了解药物治疗方案的决策流程。2.2教学评估。在2015级药学专业学生50名采用传统LBL法教学,在2016级临床药学专业学生30名尝试上述基于CBL的教学模式。在理论课程结束时由学生填写问卷,形成课堂效果评估报告(表1),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掌握度、教学方法接受度、课堂氛围、学习兴趣、额外自学意愿。在随后的临床见习过程中,首先由医院药师通过理论考核方式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考察,形成学生基础能力报告(表2),主要考察要点包括:药代药效学基本概念、用药指南掌握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不良反应辨别、TDM/基因报告解读。然后在见习结束时,由带教医师对见习效果进行评分,形成临床实践能力报告(表3),主要内容包括:临床思维、医患护沟通、药学干预、药学监护、用药教育。两个年级的教学评估报告结果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课堂效果。CBL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氛围上优于传统LBL教学。但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接纳和参与程度在初期并不高。随着课程的推进,明显感受到学生的兴趣、参与程度逐渐提高。另一方面,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与传统全部LBL授课相比,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偏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如此,采用CBL法教学的同学们表示更愿意付出额外时间来学习课堂上感兴趣知识或遗留的问题。见表1。3.2学生基础能力。进入医院见习阶段,首先进行入科考评,一方面是对学生基础能力进行摸底,另一方面也希望其通过考试掌握必要的实践技能。从2015级与2016级的基础能力评估来看,两个年级的学生在这一部分的考评中分数均不高,这与他们低年级相关。两种教学方式在表2所述的几项指标中未产生明显的差异,但从数值上来看,采用CBL教学的2016级在前沿知识的掌握以及不良反应,报告解读等实践能力上略占优势。见表2。3.3临床实践能力。在见习结束后,由呼吸内科带教医师就表3中所述指标对每位同学进行评分。采用CBL教学法的2016级学生整体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在考量用药方案时,除了利用基本的药学知识,能够更全面地关注患者病情及检验检查结果,也可顾及护士在实际给药过程中的便宜性。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与监护方面,2016级较2015级能够更有意识地主动开展这些服务,但从药学服务和监护方案内容的全面性和周全性方面而言,两个年级学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4讨论

教学理论范文篇8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职院校;会计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主动去接受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动性和主观性。在使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进行教学工作的模式之下,教学教师应该善于与学生之间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互动来达到思想方面的共鸣,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全新的知识学习体系,能够运用所学的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到日后的工作中用。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概述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传统的教学理论有着很大的区别,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能够帮助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全新的认识,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能够根据相关学习者的学习经验而将传统的知识进行全新的整合。在建构主义教学的过程中,其实并不存在永远的真理,传统的知识往往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在全新的知识体系之下传统的知识又会产生全新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遵循学生的个体性和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并且也比较强调学生学习的个人行为。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1.以学生原有的知识框架为依据,构建全新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理论不主张知识是一成不变的,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都快速发展的时代,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更新率。无论是教学教师还是学生,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只是注重对传统知识的吸收,而不注重对新知识包容和体验,那么最终都不能够得到预期的理想学习效果[1]。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的时候比较应用教学的合理性,认为所有的知识和知识体系都应该跟随时代的不断变化而更新内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以学生原有的知识框架为根本依据,鼓励并且引导学生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变化,同时教师也应该最大限度地去为学生提供会计专业学习方面的学习资源,结合原有的优势学习方法,开辟全新的学习道路。2.运用情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在高职会计教学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这也就意味着相关的教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学习特点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适当的采用情境类教学方法,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之下,情境类教学方法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教学手段。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比较主张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比较大,应用情景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应用情景教学模式进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会计教学课堂上枯燥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会计知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日后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为自己的专业学习累积丰富的学习经验[2]。在创设的特殊的教学情境之后,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在真实的操作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全新的会计专业学习思维。3.注重建立合作共赢的学习模式。在以往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课堂之上,教师善于去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竞争模式,这是因为教师希望能够通过集体之间的竞争环境而带动某一个个体学生的进步和良好发展。这种传统的竞争教学模式本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其实这种教学模式从根本上破坏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强调对学生之间竞争学习的引导,那么将十分不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互动模式,这样一来对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就是有一定的制约影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比较强调建立起合作共赢的学习模式,教师可以适当的在学生之间建立起互相帮助的学习小组,然后为每一个学习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每个学习小组都会接收到不同的学习任务,通过集体的努力和合作学习之后任务能够圆满完成,在共同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彼此进行深入了解,在竞争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的更是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4.建立正确的教学评价标准。每一种学习其实都是应该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学习基础之上的,同时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也需要进行完美的结合。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太多的机会去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弊端,在学习的课堂之上应该积极撘建模拟实践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在模拟的课堂时间训练活动中能够体验到与实践训练没有太大区别的操作感受[3]。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操作训练情况来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

三、结语

在高职会计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于广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有一定挑战和全新的发展机遇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对于教学目标要进行合理的制定,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改革,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学生会计专业学习能力的同时,又能够带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楠.探讨高职会计教学中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运用[J].经贸实践,2017(21):277.

[2]潘燕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新丝路:下旬,2016(5):136.

教学理论范文篇9

该书主要论述了以下几点。第一,论述了新媒体舞蹈语境。重点阐述了跨界实践与新媒体舞蹈的生成,以及新媒体舞蹈的构成要素。新媒体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基于信息、科技和艺术语言之上的交互性,强调观念性、当代性、艺术性和思想性,它的构成元素主要有文字、声音、图像、活动影像和表演等。新媒体舞蹈呈现出一种非物质形态,这种信息文化艺术形态融合了科学与艺术、理性与感性、现实与虚拟。第二,论述了新媒体舞蹈发展历程。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后现代表演艺术的创新实践、多媒体表演艺术的视觉创新、录像艺术与装置艺术的跨界实践、新媒体时代的赛博舞台与电子人表演试验等阶段。第三,论述了新媒体舞蹈谱系和创作。具体阐述了剧场空间里的多媒体互动表演、“异度空间”内的互动视频装置与交互表演、电子人与未来主义的新媒体舞蹈试验、实验性舞蹈短片的创造、舞蹈艺术的影视传播和舞蹈动画的创作以及歌舞片、舞蹈故事片和传记片的创新等问题。第四,论述了新媒体舞蹈技法。具体阐述了基于影视媒介的媒体舞蹈技法、实验性舞蹈短片的创作技法、交互性新媒体舞蹈的创作技法、新媒体舞蹈的技术应用与基础技法、新媒体舞蹈的编创技法。第五,论述了新媒体舞蹈管理工作。重点阐述了舞蹈的技术保存与数字化管理、新媒体舞蹈的节事活动、新媒体舞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总之,该书在新媒体艺术环境下,引领了舞蹈教学方式及创作技巧的多元化发展方向,引导大学生运用独特的审美视角,学习与欣赏新媒体环境下的舞蹈艺术,在舞蹈艺术中引进了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方式。

新媒体舞蹈技术主要包括影像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影像技术丰富了舞蹈艺术的多元化表现形式,拓宽了舞台原有的空间,利用新媒体技术设计出来的场景更加有气氛、情趣和艺术感染力,能够充分展现舞蹈的艺术魅力;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舞蹈艺术更具有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建立一个真实的三维场景,从而营造一个鲜活真实的体验环境。新媒体技术用于舞蹈教学使得人物造型形象更加生动,舞蹈学习也不再完全拘泥于课堂教学,学生利用视频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与练习舞蹈动作,通过舞蹈视频学习动作难度较大的舞蹈。新媒体技术大大拓展了舞蹈教学与交流的平台,加之信息化覆盖面广和学习灵活性强等特点,使得新媒体技术对舞蹈教学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舞蹈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上教师的传授。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针对动作要领进行反复播放和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和掌握。

在当下这个新媒体舞蹈艺术发展的成熟期,新媒体舞蹈家可以有更好、更多的选择,通过不断摸索与思考舞蹈创作实践中的舞蹈形态展示与舞蹈媒体渲染,为当代新媒体舞蹈艺术教育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艺术基础。笔者认为,加强我国高校新媒体舞蹈教学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探究新媒体语境下的舞蹈教育改革的创新路径势在必行。首先,高校要加快新媒体舞蹈教育网络平台建设,构建一个完善的新媒体互动体系。其次,教师要借助新媒体创新变革思维,弥补传统舞蹈艺术教育的不足,促进新媒体与高校舞蹈教育的融合,增强新媒体舞蹈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互动性。再次,舞蹈教学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为学生舞蹈艺术实践提供开放性的窗口,鼓励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蹈创作与表演才能,通过及时地交流、沟通和反馈,有针对性地提高舞蹈艺术实践创作能力,激发舞蹈艺术创新力。

教学理论范文篇10

关键词:英语教学;理论结合实践;必要性

一、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

1.时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国策逐渐深入人心,我国已经逐步确立了打开国门走出去的发展策略,时至今日也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相应的话语权。然而与其他国家交往势必要运用到英语这一国际语言,学好英语因此逐渐成为我国走出的重要一步。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高校生承担着社会各方面的殷切期望,将来会代表国家走出去,所以让高校生加强英语学习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迫在眉睫,而改革高校英语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教学改革既要考虑到本身的国际实际,也要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的先进做法,这是大势所趋。英语是世界上公认的国际语言之一,除了我国,其他非英语国家如果想要在世界上顺利地与其他国家交流,也会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我们广泛查阅的其他成功国家的一些英语改革做法,发现教学改革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它既是他国在英语教学上得出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教育者不断探索得出的良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语言实践,提高口语和写作能力,切实掌握把英语作为交际中介语言的本领。2.教学改革的需要。我国教育事业有着悠久历史,然而由于一些原因,我国教育一直重文轻理,教学上也比较重视死记硬背,这一点也影响到英语教学。我国高校学生重视英语单词和语法的背诵记忆,能够熟练运用解决应试试题;但是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高校学生显然无法满足社会期望,也难以走出国门发挥所学。1因此,界内尝试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大家参考国际成功经验并结合国情提出了一个理念,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许多人对此理解往往侧重在学生上,但实际上教师也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英语教学改革。高校英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其本身应该对知识要有全面深入的把握;所以我们自己首先充分掌握英语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全面进行实践探索,多与同行进行教法交流,及时了解自己的教法在实践中发挥的效果怎样,做好记录和分析,教学必要的调整。只有教师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把该理论正确运用到教学改革中;而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效样教师,也做到理论结合实践。3.学生成长的需要。我国学生长期采用传统的学习方式,即重视对知识点的背记及考试测验,结果他们能够在英语开始中取得到高分。但是实践中,需要他们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和写作的时候,就整体水平偏弱。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势必要引导他们调整以往的学习方式。就目前我国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看,高校学生在理论方面已取得不错的效果,证明传统学习方式有积极作用,所以调整时应该适当保存传统学习的方法,调整方向侧重放在增加实践成分,并与理论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将自己学到的英语知识充分应用起来,成为一项技能,同时也有助于提前帮助他们感受运用另一门外语与其他人交流的感觉,从而提高他们语言使用方面的自信心,为将来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交流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1.重视理论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的教改,基本上都是要求师生逐渐增加对实践的重视,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容易过分重视实践反而轻视了理论的作用。无论何时,理论知识永远是学科的基础;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也是一样,词汇语法知识是不变的基础,任何时候都要记单词背语法规则,做好知识的基础累积,这样才能够服务于未来的写作和口语交际需求。首先教师要明确理论是基础,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重视理论的基础性地位,日常教学中除重视学生词汇和语法能力的培养,要重视英语学习理论知识的传授。词汇方面,我们可以定期进行听写以检查学生对于单词的掌握情况;语法方面,我们要注重基础语法的学习,英语语法是相对固定的,再复杂的句式也是由基础语法规律变化而成的,学生想要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说出地道的英语,就势必要在学习中不断强化基础语法理论知识的学习。2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的基础性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坚实的地基会让学生在日后的英语学习和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从而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2.注重实践方法的选择。教改必须重视实践,旨在能够通过增加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比如口语和写作能力。但是如何增加实践教学量,实践课程又如何开展,依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们认为,首先需要对英语实践教学的方法进行选择,目前经过教育者们各方面的探索,已经发现了许多实践教学的方法,比如课堂上分英语学习小组,由教师来选定主题,学生围绕主题用英语进行交流,专家他们在熟悉环境中使用陌生语言的机会,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和熟练性。再比如举办英语演讲或写作竞赛,让学生在竞争环境中,不断磨练自己的口语和应用写作能力,这样的英语学科竞赛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开口,不怕出错。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认识到所有的英语实践教学方法可能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来选择应该采用哪种实践教法,还需要考虑的因素应该包括教室的硬件设施、班级学生的人数、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教学时间和授课任务安排等等,这都会对实施的实践教学方法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英语教师在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应当注重选择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方法,如果发现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产生了负面作用,应该及时停止;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则更换实践方式,若时间紧迫则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为主,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3.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搭配。理论具有强大的奠基作用,给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实践则是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进行锻炼,使他们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以相互促进,有效提高高校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需要有策略,盲目混杂在一起有可能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反而相互克制,产生障碍,让学生难以适应。3因此,我们在使用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教学改革时,应该提前根据教学进程表对课程分配做好安排,将理论课安排在前面,实践课排在后面,考虑到高校英语课堂基本上是大班授课,而且学分不多,课程任务比较紧张,所以最好是两节理论课后安排一节实践课,既能够调节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让学生稍微放松下情绪,调整状态,又可以走到理论与实践的现时结合。另一方面实践课也是理论课程的应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掌握好理论知识还是必要的,实践课会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由此可见,理论课和实践课应该穿插进行的,它们之间不是独立存在,而应该相互依存,彼此交融。如果单独地先学理论知识,而后再实践锻炼,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因为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內对大量的理论知识做到全面掌握,此时进入实践课程,等于再次对学生灌输了大量新知识,让他们对整个知识体系产生混乱,导致负面不良后果,甚至会引发学生英语学习反感。

三、结语